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

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3)

2、工程简介 (3)

3、监测概况 (5)

4、施工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5)

5、监测组织与流程 (6)

5.1监测组织 (6)

5.2监测组主要职责 (6)

6、监控量测项目及仪器 (7)

6.1监测项目及测点布设 (7)

6.2测点布设 (9)

6.3监测仪器见表 (9)

6.4监控量测仪器的标定 (9)

6.5监控量测仪器的保管与使用 (9)

7、监控量测方案 (10)

7.1车站基坑工程地表沉降监测 (10)

7.2周边建筑物变形(沉降、倾斜、裂缝)监测 (11)

7.3冠梁、连续墙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 (13)

7.4管线沉降监测方案 (15)

7.5水位监测 (16)

7.6围护结构测斜监测 (17)

7.7土体测斜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8土压力监测 (18)

7.9支撑轴力监测 (19)

7.10坑底回弹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监控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20)

8.1量测数据散点图和曲线 (20)

8.2沉降与水平位移数据分析 (21)

9、监控量测数据反馈与报表送达 (22)

9.1监测数据反馈 (22)

10、预警分类、分级及信息管理 (22)

10.1预警分类、分级 (22)

10.2预警信息管理 (23)

11、监控量测工作保障措施 (24)

11.1监测质量保障措施 (24)

11.3安全文明保障措施 (25)

12、应急预案 (25)

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方案

1、编制依据

1.1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项目SG-1标段总平面监测布置图

1.2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土建施工项目SG-1标段项目承包合同

1.3《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

1.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

1.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 120-99

1.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

1.8《精密水准测量规范》 GB5002-93

1.9《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

1.10《城市轨道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1.1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1.1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程》GB/T12897-2006

1.13国家、长沙市现行有关规范、规程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车站北端端头设置盾构接收井,连接盾构区间及明挖出入段线,南端接站后折返线,折返线位于新建的坪塘大道下,沿坪塘大道南北向布置,折返线所处地段多为大片施工空地,无高层及其他重要性建构筑物,施工拆迁量小。

站后折返线设计起点里程为右CK5+022.500,终点里程为右CK5+331.000,外包总长为308.50m,标准段宽20.85m,结构高9.21m。折返线主要为地下单层单柱双跨和三跨箱型混凝土结构,所处地面坡度较大,小里程端低,大里程端高,两端覆土厚度分别为3.00m、5.80m,折返线采用明挖法施工。车站和站后折返线共设有4组风亭、5个出入口,均采用明挖法施工。

洋湖垸车辆段出入段线(正线范围以外)

本区间入段线长度为725.951m,出段线长度为720.430m。区间出莲坪大道站后经明挖暗埋段、U形槽段后,到达路基段。本段区间分为明挖隧道及U型槽段,明挖段基坑宽

度约11.36m,深约10.86m~0m。

车站所处位置及其附近地下管线较少,在结构北端西侧有DN1400给水管,结构东侧燃气管道及莲坪大道横跨基坑DN500污水、DN1200雨水管道。基坑施工过程中作为管线的重点监测对象。

2.2车站基坑外道路交通较繁忙,重型车辆较多,对基坑开挖影响较大,施工过程中应重点监测周边地表沉降。

2.3地质情况及水文

2.3.1地质情况

地质资料采用《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KC-1标段初步勘察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根据地质资料,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依次为:

<1-2-2>素填土层:颜色较杂,主要呈灰褐色、黄褐色、砖红色、灰色等,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粘性土、中粗砂、碎石等,则含有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

<2-1>冲积粉质粘土层:呈红褐间灰白色、灰褐色等,可塑~硬塑状,稍湿,局部地段含粉细砂及砾石,切面光滑稍有光泽

<3-1>冲积粉质粘土层:呈红褐间灰白色、灰褐色等,硬塑状,稍湿,局部地段含粉细砂及砾石,切面光滑稍有光泽。

<3-9>冲积卵石层:呈黄褐色,中密~密实状,主要为卵石,次为圆砾,呈亚圆状,粒径约为2~5cm,充填物为粘粒及砂砾。

<11-1-1>全风化砂岩:主要岩性为细砂岩,呈黄褐色,组织结构已基本风化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密实砂柱状。揭露层厚0.60~3.10m,平均揭露厚度1.79m。

<11-1-2>强风化砂岩:呈暗灰褐色、黄褐色等,岩石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尚可清晰辨认,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岩心部分呈半岩半土状,部分风化裂隙较发育,岩体极破碎,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夹有中风化岩块,岩质较软,机械破碎严重,采取率低。

出入段线区间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依次为:<1-2-1>杂填土、<1-2-2>素填土、<1-3>耕植土层、<1-4-2>淤泥质土层、<1-6>冲积粉质粘土层、<2-1>冲积粉质粘土层、<2-2>冲积粉土层、<3-2>冲积粉土层、<3-3>冲积粉砂层、<3-4>冲积细砂层、<3-5>冲积中砂层、<3-6>冲积粗砂层、<3-7>冲积砾砂层、<3-8>冲积圆砾层、<3-9>冲积卵石层、<5-1B>硬塑状粉质粘土层、<11-1-1>全风化砂岩、<11-1-2>强风化砂岩、<11-1-3>中风化砂岩、<11-1-4>微风化砂岩、<11-2-2>强风化粉砂质泥岩、<11-2-3>中风化粉砂质泥岩、<11-3-2>强风化

灰岩、<11-3-3>中风化灰岩、<11-3-4>微风化灰岩。

2.2.2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现场调查及引用资料分析,本标段地下水类型分为第四系松散层中的孔隙潜水、层状基岩裂隙水、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

场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其中大气降水是本区段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之一,每年4~9月份是地下水的补给期,10月~次年3月为地下水的消耗期和排泄期。区段内地下水位埋藏较浅埋深约 3.67~7.8m,水位标高为36.31~45.92m;莲坪大道站抗浮水位标高为48.5m。

场地地下水按环境类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按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长期浸水及干湿交替情况均为微腐蚀性。

3、监测概况

莲坪大道站后折返线主要施工监测以地下水位、地下管线沉降、路面沉降、变形、裂缝观测、墙体位移、支承轴力量测为主。洋湖垸车辆段出入段线主要施工监测以地下水位、路面沉降、变形、桩体位移、支承轴力、钢筋应力、土压、水压力量测为主。

管线观测满足管线单位的允许值,监测发现有超过允许规定值应立即停止施工,通知有关单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4、施工监测的目的和任务

本标段工程处于长沙市郊区,施工现场周边现状为一些低层或多层建筑、道路施工拆迁区及大片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车站基坑开挖深,工程施工将会引发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位降低、地表沉降、地下管线沉降和地面设施的沉降。基坑围护结构变形、位移等可能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为确保车站工程施工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优化设计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和可靠的依据。

4.1 施工监测的目的

4.1.1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基坑周围环境的稳定性和变化规律、修改或优化设计及施工参数,保证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4.1.2以信息化施工、动态管理为目的,通过监控量测了解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即使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

4.1.3监测在荷载的情况下基坑稳定和变形情况,验证围护结构的设计效果,保证基坑、围护结构稳定、地表建筑物的安全。

4.1.4通过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确保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和重要管线的安全性,及时加固或调整施工方法。

4.2 施工监测的主要任务

4.2.1通过对地表的变形、围护结构变形量测,掌握结构与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和确保施工安全。

4.2.2经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反馈,以保证施工安全和地层及支护的稳定。

4.2.3对量测结果进行分析,可应用到其它类型工程中,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

5、监测组织与流程

5.1 监测组织

建立专业监测小组,以项目总工程师为直接领导,由具备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仪器的埋设和调试、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采用先进可靠的计算软件,快速、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指导施工。同时与预测的数据进行对照,有利于及时发现异常,及早采取措施。

监测小组人员组织表

序号人员职务主要职责

1 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监测工作的管理。

2 测量工程师具体负责监测工作的安排。资质附后

负责车站监测工作实施,数据的分析,资

3 测量工

资质附后

料整理。

负责车站监测工作实施,数据的分析,资

资质附后

4 测量工

料整理。

负责车站监测工作实施,数据的分析,资

资质附后

5 测量工

料整理。

5.2监测组主要职责

5.2.1负责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的制定。

5.2.2监测仪器的选择、调试和仪器保养维修工作。

5.2.3负责监测计划的实施,包括量测断面选择、测点埋设、日常量测、资料管理

5.2.4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上报。

5.2.5现场监控量测,按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

5.2.6施工监测意义及流程

(1)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指导施工,提供可靠连续的检测资料,以科学的数据、严谨的分析来指导预防工程破坏和环境事故的发生。

(2)及时整理检测信息,通过数据处理确立信息反馈资料,将现场测量成果与预测值相比较,以判别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便确定和优化下一步施工参数,从而指导现场施工,做到信息化施工。

(3)通过监控量测,确保车站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用反馈的信息优化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另外还可将现场检测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较,用反分析法寻求更接近实际理论公式用于指导其他工程。

(4)因不可抗力造成工程事故或其它以外,以及由此产生的纠纷、诉讼、索赔、反索赔时提供可靠依据。

(5)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

现场监测人员应对整个监测项目负责,真实、准确、及时、客观的反映自然环境,施工工况的情况。

(6)施工监测流程

施工监测进场参加设计、业主、第三方监测单位的监测工作交底编制监测方案布设监测点报业主、监理、第三方监测单位进行测点验收采集初始值并报送监理开始正常监测监测信息处理及反馈

6、监控量测项目及仪器

6.1监测项目及测点布设

6.1.1基坑监测项目

为确保施工期间的基坑安全和保护周边环境,结合该段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支护类型、施工方案等特点,对关键部位,重点观测,形成与施工方案,施工工况相配套的监测项目。监测项目表6-1。

监控量测设计表

序号量测项目位置或监测对

测点布置

测试

精度

警戒值(累计值、速度等)

监测频

1 `地表竖向位移周围一倍基坑

开挖深度范围

每间距约40m布

置一个测量断面

1mm 25.0mm;2~3mm/d

基坑开挖

期间,当

基坑开挖

深度H≤

5m,1次/2

天;5<H

≤10m,1

次/天;H

>10m,2

次/天。

底板浇筑

后,1~7

天,2次/

天;7~14

天,1次/

天;14~

28天,1

次/天;28

天以后,1

次/3天

2 围护墙顶部竖

向及水平位移

连续墙上端部

每间距约20m布

置一个测量断面

1mm

竖向15mm,水平25.0mm;

2~3mm/d

3 支撑轴力支撑端部每间距约20m布

置一个测量断面

0.5%(F*

s)

支撑设计轴力的70%

4 地下水位基坑周边每间距约40m布

置一个测量断面

5mm 累计1000mm;500mm/d

5 深层水平位移坑内连续墙全

每间距约20m布

置一个测量断面

0.25mm/

m

22.5mm

6

建筑物竖向及

水平位移、倾斜

基坑周边需保

护的建筑物

每间距约15m布

置一个测量断面

1mm

位移10mm,1~3mm/d;倾斜

2%或连续3天大于

0.0001H/d(H为建筑承重

结构高度)

7 建筑物、地表裂

基坑周边需保

护的建筑物及

地面

对裂缝进行监测0.5mm

建筑2mm,地表10mm;裂

缝持续发展

8 管线监测基坑周边需保

护的管线

每间距约15m布

置一个测量断面

1mm 10mm;2~3mm/d

除以上监测外,还应进行巡视检查,设专人进行基坑周边的环境、支护结构、施工工况、监测设施等进行检查,并每天详细记录巡视监测日报表,在检查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生产主管领导,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理。

6.1.2测点布设原则

(1)按照监测方案在现场布设测点,原则上以监测方案中的要求布置。实际根据现场情况可在靠近设计测点位置设置测点,但以能达到监测目的为原则。

(2)监测点的类型的数量结合工程特点、施工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

(3)为验证设计数据而设的测点布置在设计最不利的位置和断面;为指导施工而设计的测点布置在相同工况下的最先施工部位,其目的是为了及时反馈信息,以修改设计参数指导现场施工。

(4)地表变形测点的位置既要考虑检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又要便于采用仪器进行观测,还要有利于测点的保护。

(5)各类监测测点的布置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机结合,力求统一监测部位能同时反映

不同的物理变化量,以便找到其内在的联系和变化规律。

(6)测点的布设应提前一定的时间,并及早进行初始状态的量测。

(7)测点在施工过程中一旦破坏,尽快在原来位置和尽量靠近原来位置补设测点,以保证该测点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6.2测点布设

6.2.1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基坑的实际状态极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

6.2.2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基坑的正常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

6.2.3监测点应埋设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

6.2.4在基坑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

6.2.5应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设置监测点的保护装置。

测点布置见监测平面布置图(附图)

6.3监测仪器见表

施工监测仪器汇总表

类别设备、仪器名称型号单位数量

检测仪器

全站仪徕卡TS06 PLUS2台 1 天宝电子水准仪DINI03台 1 精密铟瓦水准标尺2m 把 2 水位计XS-60型台 1 滑动式测斜仪XS558-B型台 1 轴力应变计XS-191 台58 土压力盒XB150 台 1 振弦式传感器测量仪608A台 1

6.4监控量测仪器的标定

本工程所使用的监测仪器必须经过有资质的检定单位进行标定后,方可使用。且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对仪器进行标定及监测。

6.5监控量测仪器的保管与使用

监测仪器采用专人使用、专人保养、专人检验的原则,避免造成因仪器问题出现的监测数据错误。

7、监控量测方案

7.1基坑工程地表沉降监测

基坑开挖必然会影响基坑四周土体的稳定性,因此,施工中必须加强施工监测,随时掌握基坑四周的地层沉降变形情况,以便根据其变形特点,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7.1.1测点埋设

测点布设在基坑外,监测点间距宜40m,每边测点不少于6个,采用人工开挖或钻具成孔的方式进行埋设(地表测点埋设形式见图7.1-1),地表沉降监测测点应埋设平整,防止由于高低不平影响人员及车辆通行,同时,测点埋设稳固,做好清晰标记,方便保存。

钢保护盖

钢保护井

砂土

直径18mm长80cm螺

纹钢标志点

土层

混凝土标石

图7.1-1地表沉降测点图

(1)水准点观测

基准点作为观测沉降点沉降量的基准,因此,要用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来测定基点的高程,并经常检查其高程有无变动。测量时应与国家二等水准点进行往返侧,其误差≤4L mm(其中L为往返路线长度km)。检查周期不得大于30天。在沉降观测时,对各测点与后视基点的视距应有控制,测点和后视视差距不应大于1m。在对各测点沉降点的观测后必须再后视基点,两次后视读数差不得超过0.1mm,否则应重测。

(2)沉降点的观测

沉降观测采用二等水准单程双测站量测,所测高程较差应≤0.7L mm(其中L往返路线长度km)。观测应坚持四个原则:即施测人员固定、测站位置固定、测量延续时间固定、

施测顺序固定。以确保观测数据的质量。观测步骤:

a.测站位置处架设仪器、整平

b.测量基点尺面读数

c.按预定方向依次测量测站内各沉降点的尺面读数,最后返回原基点。

d.进行测站待核,检测合格后方可迁站。

(3)测量数据记录

记录要保持正确性和原始性,不得誊抄或涂改。记录员听到读数后应边复诵边记录,以资校核。记错时,应以单线整齐地划去,在其上方改正,不得用橡皮擦拭。对每个观测点的观测,记录员应当场记录,校核无误,且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方可通知观测员迁站。

(4)计算

沉降点的沉降值△Ht等于沉降点与基点间高差△h在时刻t时的改变值。

即:△ht(1,2)= △ht(2)-△ht(1) 单位以mm计。

沉降点的累计下沉值为累计时间内该沉降点沉降值之代数和。

(6)周期水准观测应符合的要求

a应在标尺分划线呈像清晰和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和日出前约半小时、太阳中天前后、风力大于四级、气候突变时以及标尺分划线的呈像跳动而难以照准时进行观测。晴天观测时,应用测伞为仪器遮蔽阳光。

b作业中应根据对水准仪及水准标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当发现观测成果出现异常情况并认为与仪器有关时,应及时进行检查与校正。

c每段往测与返测的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应加入标尺零点差改正。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标尺应互换位置,并重新整置仪器。在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量测调焦。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器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d对各周期观测过程中发现的点位变动迹象、地质地貌异常、附近建筑物基础和墙体裂缝等情况,应做好记录,并画出草图。

7.2周边建筑物变形(沉降、裂缝)监测

7.2.1沉降观测

(1)水准点与前述地表沉降监测共用,有关要求同前。

(2)沉降观测点根据建筑物构造特点和建筑材料采用植钢筋头的方法埋设(沉降测点埋设形式见图7.2-1)。观测点埋设牢固,并等其稳固后方可使用。沉降观测点的埋设特别

注意保证在点上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建筑物墙面

锚固剂回填钻孔缝隙

基准点标志

图7.2-1建筑物测点埋设示意图

(3)采用水准仪进行精密测量。按二级变形测量精度等级用精密水准仪,铟瓦尺进行量测,与地面沉降共用高程监测控制网。

7.2.2裂缝监测

(1)首先了解建筑物的设计、施工、使用情况及沉降观测资料,以及工程施工对建筑物可能造成的影响;记录建筑物已有裂缝的分布位置和数量,测定其走向、长度、宽度及深度;分析裂缝的形成原因,判别建筑物的发展趋势,选择主要裂缝作为观测对象;在每条需监测最宽处和最末端设置观测标志。

(2)定时进行观测,观测频率按控制两次观测期间裂缝发展不宜大于0.1~0.5mm及裂缝所处位置而定。

(3)建筑物裂缝监测方法,如图7.2-2用两块白铁皮,一片取150mm×150mm的正方形,固定在裂缝的一侧,并使其一边和裂缝的边缘对齐。另一边为50mm×200mm,固定在裂缝的另一侧,并使其中一部分紧贴相邻的正方形铁皮。当两块白铁皮固定好以后,在其表面均涂上红色油漆。当裂缝继续发展,两白铁片将逐渐拉开,露出正方形白铁片上原被覆盖没有涂油漆的部分,其宽度即为裂缝加大的宽度,可用钢尺量出。2

1-墙体; 2-白铁皮

图7.2-3 建筑裂缝监测示意图

图7.2-4地面裂缝监测示意图

7.3冠梁、连续墙水平位移

7.3.1支护体系水平位移的产生原因及其不利的影响

(1)支护体系的水平位移主要包括围护结构向基坑内的水平位移和支撑系统的水平位移。

(2)围护结构向基坑内的水平位移主要由支撑架设前挖土引起的变形和支撑杆件压缩带来的变形两部分组成。前者引起的变形位移量主要取决于围护结构本身的刚度和支撑架设前的挖土深度,后者引起的变形位移量取决于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水土压力和支撑材料的刚度。围护结构过大的水平位移会影响到基坑内主体结构的施工空间及周围环境安全。

(3)支撑体系的水平位移主要是由于支撑杆件平面布置的不对称性和基坑挖土顺序的不同所引起的。支撑节点之间的相对水平位移过大,会引起支撑杆件产生较大的附加弯矩,从而降低其轴向的承载力,严重时会引起支撑系统失稳破坏。

7.3.2支护体系水平位移监测的目的

(1)及时了解支护结构的最大水平位移量,必要时调整基坑开挖顺序和速度,确保基坑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2)验算支护结构的变形量,反算地层的水土压力。

(3)指导现场施工。

7.3.3测点布置和埋设

(1)水平位移监测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变形监测点3种。位移监测点按照20米的间距布设在围护结构上端。基准点和工作基点均为变形监测的控制点,基准点一般距离施工场地较远,应设在影响范围以外,用于检查和恢复工作的可靠性;工作基点应埋设强制观测墩,布设在基坑周围较稳定的4个角,直接在工作基点上架设仪器对水平变形监测点进行观测。

(2)现场监测基准点采用强制归心的水泥观测墩,顶面长宽各0.4米,地下部分埋

深大于1.2米,地面部分高1.2米;采用φ20×1000mm 的钢筋头(一段锉成半球状)监测点埋设时先在圈梁、围护桩或地下连续墙的顶部用电钻钻出深约10cm 的孔,再把强制归心监测标志放入孔内,缝隙用锚固剂填充。测点标志埋设时应注意保证与测点间的通视,保证强制对中标志顶面的水平,测点埋设完毕后,应进行必要的保护、防锈处理,并作明显标记。埋设形式下图7.3-1、7.3-2所示

基坑冠梁

图7.3-1冠梁顶监测点埋设示意图 图7.3-2 基准点埋设示意图

7.3.4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和初始值的观测

(1)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宜按两级布设,由控制点(基准点、工作基点)组成首级

网,由观测点及所联测的控制点组成扩张网。对于单个目标的位移监测,可将控制点同观测点按一级布设。

(2)水平监测点埋设强制对准点,等监测点稳定后,应在基坑开挖前进行初始值观

测,初始值一般应独立观测2次,2次观测时间间隔尽可能的短,2次观测值较差满足有关限差值要求后,取2次观测值的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水平位移监测则以初始值为观测值比较基准。水平位移变形监测应视基坑开挖情况及时开始实施。

7.3.5监测方法

(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主要使用全站仪及配套棱镜等进行观测。水平位移的观

测方法较多,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和工程要求灵活应用。常用的测量方法有: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三角网法等。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拟采用三角网法,下面对此种方法进行介绍。

(2)该方法适用于要求测出基坑整体绝对位移量的情况。三角网的建立可根据施工

现场通视条件、工程精度要求,采用边角交会、附和导线法等。各种控制网均应考虑图形强度,长短边不宜悬殊。

7.3.6水平位移监测主要技术要求

对于一个实际工程,变形监测的精度等级应根据各类建(构)筑物的变形允许值进行估算或参考类似工程进行确定,该项目变形监测的等级确定为一级。测量采用二等水平位移标准测量,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3.0mm。其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相邻控制点点位

中误差(mm)

平均边长

(m)

测角中误

差(〃)

最弱边相对中

误差

水平角观测回数

1″级仪器

Ⅱ±3.0 ≤400 1.0 ≤1/200000 9 ≤200 1.8 ≤1/100000 6

7.3.7数据采集

采用徕卡TS06全站仪数据采集器,进行记录,数据采集完成,联机即可进行平差计算各监测工作点和监测点坐标,与既有坐标比较即可指导支护体系是否发生了变形。同时,该采集器具有和前次观测数据比较的功能,观测数据异常或有变形存在现场即可知道。

7.3.8注意事项

(1)测区的基准点不应少于4个,应埋设在施工影响范围以外的四个角。

(2)对埋设后的监测标志点(桩),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防止受到毁坏。

(3)使用仪器进行观测时,要尽量减少仪器的对中误差、照准误差和调焦误差的影响。

(4)使用仪器进行观测时,仪器不能受阳光照射,仪器的整平气泡置中不得超过1格。

(5)监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的有利时进行。

(6)定期对使用的徕卡TS06全站仪进行日常检查,保证其在监测期处于良好状态。

7.4管线沉降监测方案

7.4.1监测点的埋设

管线变形监测测点埋设间距20m为宜,在施工影响范围内的重要管线,顺着管线走向,在管线上方点位上凿直径10cm的孔,凿至管顶面上,插入φ18的光圆钢筋,底部与管顶接触,钢筋顶部略微隆起。钢筋长度视实际情况截取。埋设时将管顶砼表面清除干净,灌入砂土插入钢筋使钢筋头高于砼地表面1cm。并在旁便用黄色油漆标注点号,点号与平面布置图中点号一一对应。施工初期为了取得经验性数据在所有影响线范围的所有管线上均按以上方法埋设监测点。在施工中后期则根据施工初期取得的数据综合分析后,以管线调查确定的重点管线为主进行测点的埋设。埋设形式见7.4-1图

土体

细砂

测点C 20混凝土

?150mmPVC管

图7.4-1管线埋设示意图

7.4.2监测方法 按一级变形测量精度等级,用精密水准仪、铟瓦尺与地面沉降监测相同的方法进行

观测、记录数据处理。

7.4.3监测频率

根据管线的沉降敏感性高低和权属单位的要求确定监测频率、监测警戒值。具体见

表6-1

7.5水位监测

7.5.1测点布设

测点应布设在基坑两侧2m 处,采用地质钻孔机钻孔成型后,放入PVC 专用测管,及

时做好孔口标高的测量记录,四周用粘土填实。纵向40m 一个量测断面,一个断面布置1个测孔。

7.5.2监测原理

本量测项目用电子水位计进行。水位计由测头、测尺和蜂鸣器三部分组成,当测头接

触水面时探头与蜂鸣器间电路形成闭合回路,蜂鸣器响,此时从测尺上读出水面至孔口标志点(基点)间的距离。

7.5.3监测实施

(1)测量时,拧松绕线盘后面的止紧螺丝,让绕线盘自由转动后,按下电源按钮(电

源指示灯亮),把测头放入水位管内,手拿钢尺电缆,让测头缓慢地向下移动,当测头的触点接触到水面时,接收系统的音响器便会发出连续不断的蜂鸣声,此时读写出钢尺电缆在管口处的深处的深度尺寸,即为地下水位离管口的距离a 。重复一次得读数b 。

(2)若是在噪声比较大的环境中测量时,蜂鸣声听不见,可改用峰值指示,只要把仪器面板上的选择开关拨至电压挡即可,测量方法同上,此时的测时精度与音响测得的精度相同。

7.5.4在读数时必须注意几点

(1)当测头的触点接触到水面时,音响器会发出声音,或电压表立即会有指示,此时应缓慢地收放钢尺电缆,以便仔细地寻找到发音或指示瞬间的确切位置后读出该点距孔口的深度尺寸;

(2)读数的准确性,决定于及时判定蜂鸣声或指示的起始位置,测量的精度与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有关,故应反复联系与操作;

(3)计算:水位变化=(a+b)/2-上次平均值

(4)作图:每次测量后均应绘制水位下降—历时曲线。

7.6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7.6.1量测原理

本量测项目选用任丘市兴盛土木数字式自动记录测斜仪作为量测仪器。它由探头、中继电缆和手提式数字显示器三部分组成。测量值为测管壁与铅垂方向夹角正弦的2.5倍。最大量程为±38°。

7.6.2支护结构测斜管安装

(1)测斜管规格

本项目采用高强度PVC测斜管,管材规格为内径为53mm,外径为70mm,长度一般为2m。埋设于支护结构内,平行于基坑周围以20m的间距布设。

(2)测斜管安装

高强度PVC管得安装在没有外接头的一端套上底盖,再加钢托板保护(见图7.6-1),避免由于施工对底端造成破坏。用三只M4 X 10mm自攻螺丝钉拧紧,作为底部封口管(这是每根最下面的一节管子),然后就可以继续连接上面的管,直到设计长度。然后对每节接头的位置用防水胶带进行密封,保证接头处不漏水。将管节没有外接头的一端插入前一管节的外接头内,接管时必须注意一定要插到两管节的端面相接触为止,再用三只M4 X 10mm自攻螺丝把它固定牢固。

(3)采用绑扎的方法将连接好的测斜管绑扎在钢筋笼上,随钢筋笼浇注在砼中。绑扎采用20号镀锌铁线,绑扎点的间距为1.0m。绑扎时应检查管与管是否对接完好,绑扎完

后,注意保持管内畅通,安装时应保证一组导槽垂直于围护结构面。钢筋笼吊装完成后,立即在管内注入清水,以防止泥浆进入,并及时采用钢套筒对管顶进行保护。测斜管顶部应高出地下支护结构顶部冠梁5~10cm 。支护结构施工期间应做好测斜管的保护,防止凿除顶部浮浆时损坏测斜管。

7.6-1图 测斜管底部钢托保护示意图 7.6-2图 测斜管顶部钢套筒保护图

7.6.3量测

测试时,联接测头和测度仪,检查密封装置,电池充电量,仪器是否工作正常,将

测头放入测斜管(在未确认导槽畅通时,不得放入真实的测头),测试应从孔底开始,自下而上每隔0.5米测读一次值直至孔口,得各测点位置上读数Ai(+)、Ai(-)或者说Bi(+)、Bi(-)。其中“+”与“-”向为探头绕导管轴旋转180°位置。

(1)计算

第i 次测量值=Ai(+)-Ai(-)

或第i 次测量值=Bi(+)-Bi(-)

变量δ=本次测量值-上次测量值

本次位移△s=K δ(K=0.02)单位以mm 计。

第i 点绝对位移Si为:

(2)作图:每次量测后应绘制位移—历时曲线、孔深一位移曲线。

7.7围护结构侧土压力监测

7.7.1土压力计的埋设方法

(1)受力面与监测物的压力方向垂直并紧贴被监测物。

(2)埋设过程中要设土压力膜保护措施。

)

6...(..........1∑=?=i

n Sn Si

(3)采用钻孔法埋设时,回填应均匀密实,回填材料与周围土体一致。

7.8.2土压力的监测

土压力计在基坑开挖一周之前埋设,沿车站纵向40m 一个,布置在受力、土质变化较大的部位,每侧布置不少于两个,同一孔竖向间距5m 。用一周时间的监测取得稳定的初始值。上限取最大设计压力的1.2倍,精度不低于0.5%F ·S,分辨率不低于0.2%F·S 。

7.8支撑轴力监测

7.8.1钢支撑轴力监测

通过端头轴力计(亦称反力计)进行轴力测试。在钢支撑所需位置的表面(如钢表面的锈斑、油漆等必须铲除),将轴力计安装架与钢支撑端头对中并牢固焊接。在拟安装轴力计位置的墙体钢板上对其表面进行清理,以防止钢支撑受力后轴力计不能与钢板充分结合,影响测试结果。待焊接温度冷却后,将轴力计推入安装架并用螺丝固定好。安装过程中必须注意轴力计和钢支撑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各接触面平整,确保钢支撑受力状态通过轴力计(反力计)正常传递到支护结构上。最后调试轴力计的所需初始频率,并且把导线保护好。

7.8.2轴力计布设

(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能够起关键作用的支撑上。沿车站纵向20m 一个,点位布置与竖向保持一致。

(2)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三分之一部位或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三分之一部位。

(3)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满足不同传感器的要求。轴力计埋设见7.8-1,7.8-2图

C B 测 斜 管

(土体位移量测)地面标高测 斜 管

(桩体位移量测)800mm地下连续墙A 测 斜 管(土体位移量测)

地面标高

测 斜 管(桩体位移量测)

800mm地下连续墙支撑轴力测点

图7.9-1 轴力计埋设断面图

图7.8-2 轴力计埋设示意图

7.8.3钢支撑轴力测试

钢支撑轴力计算可按下面公式进行:

钢支撑轴力)(220f f K N C -=

式中 C N ——钢支撑轴力值

K ——传感器的标定系数

的初始自振频率—传感器在支撑受力前

—0f 测量的自振频率—轴力计在某一荷载时

—f 7.8.4安全判断条件

Nc ≤〔N 〕×80%

式中 —支撑杆件设计轴力—][N 。

7.8.5支撑轴力监测数据整理

支撑轴力在每次量测后,除提交被监测支撑轴力报表外,主要是绘制被监测支撑轴力的历程曲线,并指明施工工况,分析其轴力走势,是否在设计允许和安全范围内 8 、监控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8.1 量测数据散点图和曲线

现场量测数据处理,即时绘制位移—时间曲线散点图,位移(u )—时间(t)关系曲线的时间横坐标下应注明开挖工作面距离量测断面的距离。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 2,总建筑面积约23 万m 2,地下建筑面积约8.7 万m 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 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方向长约40~110m。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张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内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 二、依据及原则 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3) 5. 《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J1-88) 依据规范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周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 1、周边环境监测 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 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 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 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C、围护桩内、外侧水土压力监测; 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 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 A、支撑轴力监测; 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 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建设概况 1、建筑设计概况 2、结构设计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2、观测时间的要求 3、观测点的要求 4、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5、施测要求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 7、沉降观测成果整理及计算要求 四、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 1、建立水准控制网 2、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3、沉降观测 4、平差计算 5、统计表汇总 6、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五、沉降观测方案 1、基准点埋设 2、沉降观测点埋设 3、精密水准测量 4、资料整理与提交 六、控制点的布置及施测 七、各控制点的放样 八、施工时的各项限差和质量保证措施

1、限差要求 2、放样工作按下述要求进行 3、细部放样应遵循下列原则 九、沉降观测技术要点 十、位移观测技术要点 十一、测量复核措施及资料的整理 十二、施工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主要仪器的配备情况 2、施工测量管理人员组成 十三、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 十四、测量管理制度 十五、建筑物沉降变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应急处置 4、救援物资的储备 5、恢复 6、注意事项 7、建筑物沉降事故预防

一、工程建设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镇乐天村、桃花店村,茶涪路南侧地块。一组团建筑面积约18.5万㎡,投资额约3.33亿元。 1、建筑设计概况 (1)工程总体概况: 经开区江南水岸公租房一组团工程由8栋33层一类高层住宅、裙房以及地下车库组成。 地面主要有:砼防水地面、细石砼地面、防滑地砖地面、玻化砖地面、地砖地面。 楼地面主要有:细石砼楼面、防滑地砖楼面、架空保温楼面、保温楼面、防水楼面、毛坯楼面、耐磨地坪楼面。 内墙主要有:水泥砂浆抹灰墙面、涂料墙面、水泥砂浆防水墙面、腻子墙面、瓷砖墙面。 外墙主要有:砼防水外墙、涂料墙面、外墙漆墙面、面砖墙面、干挂

企业环境监测方案范本

XXXXXX 有限公司环境监测方案 一、监测指标 (一)苯、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颗粒物。 (二)噪声(厂界)。 (三)☆如环评有破碎清洗工艺必须监测废水。 二、监测频率 每年四次(每季度一次)。 三、应急监测预案 (一)目的 为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经济损失,在事故处理和应急情况下,迅速及时地进行环境监测,制定以下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XXXX 有限公司范围内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情况监测。 (三)基本原则及应急监测措施 1 、基本原则:本预案是XXXXXX 有限公司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服从各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指挥部的具体指挥和领导。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日常监测服从应急监测原则。 2 、应急监测措施:

(1)公司环保安全部门在接到环境污染事故信息、后,按环境污染信息报送规定上报市环保局。同时立即与市坏境保护监测站联系,及时判断可能的污染因未,进行应急准备,并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分别进行现场监测采样和化验准备工作。 ①人员准备:技术人员现场X 名,采样人员X 名,化验人员X 名,司机X 名。 ②做好采样容器的准备工作。 ③及时协调市环保监测站化验室负责分析化验人员做好相应的分析项目的一切准备工作。 (2)监测人员在接到环境污染事故信息后,必须在XX 分钟内到达现场采样,并在XX 分钟内送到化验室。 (3)协调市坏保监测站化验人员快速、准确地完成样品.分析,及时出具数据,并保留样品。 (4)当对某污染物缺少监测手段时,应立即对外请求支援。 (5)监测数据可用电话或书面形式娜最快速度上报应急指挥部。 (6)应急监测应做到从事故的发生直到事故的处理终结全过程的监测,监测次数以能满足减少损失和事故处理以及事故发生后的生产恢复为要求。 应急监测点位及次数表

烟气在线监测技术方案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系统简介 (2) 一、系统概述 (2)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三、认证许可 (3) 四、运行环境 (3) 第二章系统组成与描述 (4) 一、采样探头 (5) 二、烟气伴热管 (5) 三、预处理系统 (5) 四、SO2、NOx测量单元 (6) 五、氧含量测量单元 (8) 六、粉尘测量单元 (8) 七、温压流测量单元 (10) 八、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 (11) 第三章系统安装 (16) 一、系统安装要求 (16) 二、系统得安装 (20) 第四章供货清单 (23)

第五章技术支持与服务 (24) 第六章附表 (25)

前言 欢迎您使用我公司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英文名称“Con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简称“CEMS”。本方案中包含了系统详细介绍、操作指南以及相关说明。为了您能方便及充分地了解与使用系统得功能,敬请仔细阅读。 ●该系统必须由熟悉该设备结构与操作及明确潜在危险得熟练电气维护人员 进行安装、调试与维修。 ●所有操作必须严格按此手册执行,否则有可能会损坏设备,甚至会导致人身 伤害。 ●为最大限度得减少安全隐患,应遵守与该系统安装、调试、操作相关得地方 与国家性得规范。 ●未经授权请勿擅自对系统进行改装或组装。若因擅自改装或组装引发得事故, 本公司概不承担法律责任。 ●产品得外观或规格会因产品改进而进行变更。恕不另行通知,敬请谅解。 ●本产品说明书中得图示仅仅用作说明,可能与实际使用时有差异。 ●该手册基于本公司产品介绍,请用户根据自己所购产品提取有效信息。 ●阅读之后,请保存在实际使用该系统得人员随时可查阅之处。 第一章系统简介 一、系统概述 我公司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能对企业废气排放口得SO 2、NO X 、 颗粒物(粉尘)、烟气温度、烟气压力、流速、烟气含氧量等数据自动采集、分析与储存,实现自动、实时、准确地监控监测企业废气排放情况与治理设施得运行状态,既便于企业环保管理层了解与掌握污染治理与废气排放得整体情况,也利于环保主管部门得监控与管理,为实现节能减排、总量控制提供切实有效得监管手段。 该系统气态污染物监测采用抽取式冷干法,其原理就是由德国进口采样泵通过采样探头抽取样气,采样探头具备除尘、加热、恒温控制等功能,样气被引导至预处理系统,去除颗粒物、水分、腐蚀性气体等,再由控制系统对样气进行切换,

欧季亚新材料南京有限公司2018年环境自行监测方案-Oxea

欧季亚新材料(南京)有限公司2018年环境自行监测方案 企业名称:欧季亚新材料(南京)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 2018年01月16日

一、企业概况 欧季亚新材料(南京)有限公司采用欧季亚公司自身拥有的生产技术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崇福路111号建设有2.0万吨/年特种酯生产装置及其配套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公司所属行业为有机化学原料制造 [C2614],公司总投资为20723万元人民币,其中环保投资615万元,占总投资的2.97%;职员52人,年工作时间约350天,生产制度采用四班两倒制轮换,年工作时间为8300小时。 二、企业污染情况 (1)有组织排放废气 公司所产生有组织废气主要为各生产工段抽真空系统产生的少量抽真空尾气。此外,根据工艺要求,需建一台1500万大卡燃气导热油炉,导热油燃天然气产生废气。

表2-1公司单个排气筒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 注:3G8和POE系列产品各生产4150小时/年。

(2)无组织废气排放情况 公司无组织废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原料储罐区产生的呼吸废气,主要为羧酸。料仓加料过程中,粉料原料由大袋通过电梯装载至粉料加料站,加料站采用封闭式加料,缓冲料仓排气口设过滤反吹装置,因此,整套加料过程不会产生粉尘。 无组织排放情况详见表2-2。 表2-2 公司无组织废气排放情况 (3)废水 公司产生的废水分为高浓度有机废水和低浓度废水,废水排放总量为30000 t/a。公司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为:(1)生产装置中各工段抽真空系统产生的冷凝废水;(2)更换产品生产时冲洗酯化反应釜与后处理反应釜所产生的反应釜冲洗废水。公司低浓度废水主要为:(1)脱盐水装置排水;(2)地面、设备外表冲洗废水;(3)职工生活废水;(4)厂区初期雨水。 公司高浓度有机废水产生量为4974t/a,COD浓度在30000mg/L左右,该部分废水用污水槽收集,然后用泵打到厂内的高浓度废水罐中,经厂内高浓度废水预处理装置处理后,COD浓度降到1000mg/L以下,经公司自建的低浓度废水输送管道送至化工园污水处理厂处理。 公司低浓度废水产生量为25090 t/a,COD浓度在1000mg/L以下,该

互联网系统在线安全监测技术方案(标书)

1.1在线安全监测 1.1.1网站安全监测背景 当前,互联网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和新的生产、生活工具,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流通和共享,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针对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和金融、证券、交通、能源、海关、税务、工业、科技等重点行业的联网信息系统的探测、渗透和攻击逐渐增多。基础网络防护能力提升,但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政府网站篡改类安全事件影响巨大;以用户信息泄露为代表的与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引起了公众对网络安全的广泛关注;遭受境外的网络攻击持续增多;网上银行面临的钓鱼威胁愈演愈烈;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事件呈现增长态势;手机恶意程序现多发态势;木马和僵尸网络活动越发猖獗;应用软件漏洞呈现迅猛增长趋势;DDoS攻击仍然呈现频率高、规模大和转嫁攻击的特点。 1.1.2网站安全监测服务介绍 1.1. 2.1基本信息安全分析 对网站基本信息进行扫描评估,如网站使用的WEB发布系统版本,使用的BBS、CMS版本;检测网站是否备案等备案信息;另外判断目标网站使用的应用系统是否存在已公开的安全漏洞,是否有调试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等。 1.1. 2.2网站可用性及平稳度监测 拒绝服务、域名劫持等是网站可用性面临的重要威胁;远程监测的方式对拒绝服务的检测,可用性指通过PING、HTTP等判断网站的响应速度,然后经分析用以进一步判断网站是否被拒绝服务攻击等。 域名安全方面,可以判断域名解析速度检测,即DNS请求解析目标网站域

名成功解析IP的速度。 1.1. 2.3网站挂马监测功能 挂马攻击是指攻击者在已经获得控制权的网站的网页中嵌入恶意代码(通常是通过IFrame、Script引用来实现),当用户访问该网页时,嵌入的恶意代码利用浏览器本身的漏洞、第三方ActiveX漏洞或者其它插件(如Flash、PDF插件等)漏洞,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下载并执行恶意木马。 网站被挂马不仅严重影响到了网站的公众信誉度,还可能对访问该网站的用户计算机造成很大的破坏。一般情况下,攻击者挂马的目的只有一个:利益。如果用户访问被挂网站时,用户计算机就有可能被植入病毒,这些病毒会偷盗各类账号密码,如网银账户、游戏账号、邮箱账号、QQ及MSN账号等。植入的病毒还可能破坏用户的本地数据,从而给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让用户计算机沦为僵尸网络中的一员。 1.1. 2.4网站敏感内容及防篡改监测 基于远程Hash技术,实时对重点网站的页面真实度进行监测,判断页面是否存在敏感内容或遭到篡改,并根据相应规则进行报警 1.1. 2.5网站安全漏洞监测 Web时代的互联网应用不断扩展,在方便了互联网用户的同时也打开了罪恶之门。在地下产业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之下,网站挂马形势越来越严峻。2008年全球知名反恶意软件组织StopBadware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有10%的站点都存在恶意链接或被挂马。一旦一个网站被挂马,将会很快使得浏览该网站用户计算机中毒,导致客户敏感信息被窃取,反过来使得网站失去用户的信任,从而丧失用户;同时当前主流安全工具、浏览器、搜索引擎等都开展了封杀挂马网站行动,一旦网站出现挂马,将会失去90%以上用户。 网站挂马的根本原因,绝大多数是由于网站存在SQL注入漏洞和跨站脚本漏洞导致。尤其是随着自动化挂马工具的发展,这些工具会自动大面积扫描互联

房屋建筑沉降观测方案(1)

本页为作品封面,下载后可以自由编辑删除,欢迎下载!!! 精 品 文 档 1 【精品 word 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观测等级确定 四、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

五、基准网的建立及高程系统 六、沉降观测点的布设与埋设 七、观测 八、请甲方、施工方协助解决的问题 九、补充说明 十、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十一、提交资料 北京金融街F10 大厦 沉降观测技术方案 一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北京金融街F10 号地东部,南临广宁伯街,东临太平桥大街,西临金城坊街,北临金城 坊南街;总建筑面积48432.3 平方米,其中地下面积17562.3 平米,地上 30870 平米;建筑物主要屋面高 度 63.6 米。本工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筒结构,地上16 层(另有出屋面的电梯间和水箱间共 2 层),地下5层;基础形式为天然地基上的平板式筏基,基底标高为-20.15 米,从基底进行沉降观测难度极大。另场 区附近无固定的可用作沉降测量的水准基点。 二 .编制依据

1.甲方提供的地下结构施工图; 2.《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 — 93 );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 DBJ 01-21-95 ); 三 . 沉降监测的等级确定 该项工程属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物,按规范要求需要进行沉降观测,结合《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和《工程测量规范》有关规定,并参考同类工程经验,确定该项工程属二等变形监测等级,即:变形点 的高程中误差≤±0.5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0.3mm。 四 .仪器设备及人员配置 1.Leica NAK2 自动安平水准仪、GPM3 平行玻璃板及配套精密铟钢尺;50m 经鉴定钢尺及测量专用重锤等。 2.人员配置: 工程主持人 1名; 现场负责1名(兼安全员); 技术人员 1名; 司仪 1-2 名; 测工 2-4 名。 3.所有使用仪器设备均具有鉴定计量证书,测量施工主要人员均做到持证上岗。 五 . 基准网的建立及高程系统 1.建网 鉴于该工程工期较长,沉降观测持续约 4 年左右,为便于沉降观测的顺利实施,必须设立稳固可靠 的沉降观测基准点,结合现场地质条件及周边地形环境,我们拟在远离该工程变形影响区域(至少应距 离施工场区 200m 开外。)的地方埋设3个水准基点于原状土层,构成闭合环形式的沉降观测基准网。 2.水准基点埋设 拟采用普通标石,埋设形式见附图—水准基点示意图,埋设深度应达到冻土线以下,北京地区最大

企业环境自行监测方案

2019 年自行监测方案 单位名称:山西忻州神达望田煤业有限公司编制时间:2019年11月15日

目录 一、排污单位概况 (1) (一)排污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1) (二)生产工艺简述 (1) (三)污染物产生、治理和排放情况 (4) 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开展情况简介 (6) (一)编制依据 (6) (二)监测手段和开展方式 (6) (三)在线自动监测情况 (7) (四)实验室建设情况 (7) 三、手工监测内容 (7) (一)废气监测 (7) (二)废水监测 (11) (三)厂界噪声监测 (12) (四)排污单位周边环境质量监测 (17) (五)手工监测质量保证 (18) 四、自动监测方案 (18) 五、执行标准 (18) 六、委托监测 (19) 七、信息记录和报告 (20) (一)信息记录 (20) (二)信息报告 (20)

八、自行监测信息公布 (20) (一)公布方式 (20) (二)公布内容 (21)

一、排污单位概况 (一)排污单位基本情况介绍 山西忻州神达望田煤业有限公司位于保德县城东南6km处腰庄乡路家沟村、讲家沟村、赵家峁村、杨家沟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保德县腰庄乡管辖。井田面积7.9564km2,企业现有职工总数403人。所属行业类别为煤炭开采,污染物类别:废气、废水、噪声、固废。主要产品为原煤,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120万吨/年。 企业于2010年9月委托忻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编制完成《山西忻州神达望田煤业有限公司12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2010年11月16日,山西省环境保护厅以晋环函[2010]1293号文“关于《山西忻州神达望田煤业有限公司12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予以批复。 2014年8月7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办基发[2014]975号文“山西忻州神达望田煤业有限公司12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联合试运转的批复”同意该项目联合试运转。2016年12月,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对该工程环保设施进行最后核查后,编制完成了《山西忻州神达望田煤业有限公司12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2016年11月30日,原忻州市环境保护局以忻环验字[2016]101号文“山西忻州神达望田煤业有限公司120万吨/年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进行了竣工环境验收。2017年7月8日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污证编号为14093106100064-0900,目前企业生产正常。 (二)生产工艺简述 (1)井田开拓 ①井筒位置 a.主井:担负全矿井提煤任务,兼作进风井,及安全出口。净宽4.0m,净高 3.03m,净断面12.42m2。坡度23°,长611m,每隔40m设有躲避硐室,安装有1000的胶带输送机,并安装有管路、电缆及台阶扶手,距主井井口173m处还新建有1个筒仓。 副井:对原保德县德能煤业有限公司原有的主斜井经改造后作为兼并整合后的副斜井,担负全矿井的提矸、下料、设备以及提放人员等辅助提升任务,兼作

监测技术方案

宜春步步高广场基坑及周围建筑物 监测技术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宜春四通测绘勘测有限公司 2011年06月09日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2) 第三章监测内容 (3) 第四章监测点的布设 (3) 第五章监测方法、精度、选用仪器及数据处理方法 (4) 第六章监测频率和观测次数 (9) 第七章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 (11) 第八章信息反馈与监测成果 (12) 第九章监测工作的组织机构 (12) 第十章监测工作质量保证措施 (13) 第十一章岗位责任制及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14)

宜春步步高广场基坑及周围建筑物 监测技术方案 第一章工程概况 宜春步步高广场拟建建筑由主楼、裙楼和地下室组成,地下室3层,深度约13米,地下室南北长约140米,东西宽约100米,面积约14000m2,地上建筑由2栋主楼(紧邻沿河路,单栋平面尺寸约20×45m,层数28层,建筑高约90米)和多层裙楼(层数7层,建筑高约34米)组成; 位于袁河南岸,紧邻沿河路,周围为繁华的商业街,其北面为沿河路,东面为东风路,南面为中山路,西面为重桂路,各路段管线密布,交通繁忙,周边建筑物分布详见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场地基坑北侧11米处为沿河路,宽约7米,上下班车流量拥挤;东侧8米为东风路与秀江大桥,属于市内交通要道,距基坑红线东边36米处,东北角为3栋6层居民楼,之间为6层新华书店(基础形式不详),东南角为11层青龙大厦,属桩基基础;南侧10米为中山路,属于市内交通要道,距基坑红线25米处,为12层商业建筑,属桩基基础;西侧5米为重桂路,宽约9米,车流量较少,但距基坑红线西边约14米处,为一排5栋2-6层居民楼,年代较老,基础类型属于条形基础,埋深约2米,西北角为1栋4层建筑(基础形式不详)和2栋6层居民楼,属桩基基础。 第二章监测方案编写依据 本监测方案主要依据以下几种规范和文件编写: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XXXX标 边坡变形监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公司 2016年12月01日 XXX标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公司承建的XXX标段,桩号范围3+400~6+950。主要建设内容包括:XXXXX.。本工程等级为II等;河道堤防级别为3级,施工临时工程为5级。防洪标准: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供水标准:农业灌溉供水设计保证率为95%。 二、监测内容: 本标段边坡监测主要是指路堤边坡监测,监测内容为人工巡视、裂缝观测、坡面观测观测。 1、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我标将安排专职安全员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对图纸较差处、渗水严重处、边坡较陡处进行重点巡视、检查。当坡体表面发现裂缝时安全员立即采取措施和报告监测组。

2、坡面观测: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指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GPS进行测量。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从而了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它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二、监测方案的实施 1、基准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1.1基准网的建立 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远离形变护坡高度3倍比较稳定的地方埋设工作基点,其中工作基点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埋设在加固坎上,地质较为稳定,本标段工作基点选择桩号点。 变形点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并能严格控制变形的边坡边沿位置。在边坡顶上每100m布置变形监测点,编号分别为左1-32,右1-32。以及对南岸6+581,南岸4+390、北岸5+160、4+000-4+100段附件的建筑物等进行加密监测。 1、顶部用沉降钉垂直植入混凝土中,孔深不小于50mm,基准点与各点位埋设完毕等候5天后,水泥凝固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观测。 2、监测精度及频率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及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边坡的变形观测如下: 2.1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为:

环境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环境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长效机制,扶持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行业,根据《xx省完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机制的八项制度》(湘优办发[20xx]2号)和《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力推进“工作落实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茶发〔201x〕6号)文件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县委“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拓宽和完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络,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畅通投诉渠道,及时掌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行政执法工作动态,努力为企业和投资者创造“商务成本更低、办事效率更高、服务态度更好、廉洁意识更强”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领导 全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工作在县治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县优化办组织实施。 三、工作措施

(一)建立监测点。根据自愿原则,经县治理优化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审定,在全县各行业有代表性的规模企业中,确定25家作为201x-XX年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测点(名单见附件),其法人代表(企业负责人)同时聘为“xx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义务监督员”。监测点两年考核一次,考核合格可予以续聘,考核不合格予以取消。 (二)明确监测点的权利和义务 1、监测点的权利:⑴评议评价权。有权对全县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评价,参与县优化办组织的各类监测活动,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⑵监督建议权。监督员在不影响公务正常执行的前提下,有权对正在进行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提出监督建议和意见; ⑶合理拒绝权。对未出示《xx县规范涉企检查备案表》的检查行为,可以拒绝检查,并有权提请县优化办进行协调; ⑷优先办理权。对监测点和监督员的合理诉求,将优先办理,及时答复。 2、监测点的义务:⑴全面、客观、及时反映有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中存在的问题;

基坑监测技术方案样本

项目基坑工程监测 技 术 方 案 XXXXXX设计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八月

项目基坑工程监测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XXXXXXX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08月 目录

1监测技术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周边环境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监测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监测技术方案编制依据与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监测技术方案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监测技术方案编制的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监测范围及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1.6.监测方法、数据处理及测点的埋设错误!未定义书签。 1.6.1 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2 围护墙顶沉降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3 围护墙顶水平位移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4 围护墙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5 支撑轴力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6 立柱沉降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7地下水位监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8边建筑物沉降、裂缝、倾斜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9周边管线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10巡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监测技术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1.7.1 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2 监测精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设计

目录 第1章绪论.................................................................... II 1.1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概述................................................ II 1.1.1 变形产生的原因和类型........................................... II 1.1.2 变形观测的主要任务............................................ III 1.1.3 变形观测的目的和意义........................................... IV 1.2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概况................................................. V 1.2.1 我国的变形监测工作发展过程..................................... VI 1.2.2 高层建(构)筑物的变形特点.................................... VII 1.2.3 其它建(构)筑物的主要变形特点............................... VIII 1.2.4 我国开展变形监测工作的主要容................................. VIII 1.3 变形监测的精度和频率.............................................. VIII 1.3.1 制约变形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 IX 1.3.2 变形监测的频率.................................................. X 1.3.3 变形监测频率确定的基本方法..................................... XI 1.3.4 沉降稳定期的确定.............................................. XII 第2章位移观测............................................................... XII 2.1 倾斜观测的述....................................................... XII 2.2 一般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XIII 2.3 特殊建筑物的倾斜观测............................................... XIV 2.4 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 XVI 2.4.1 主体倾斜观测的方法............................................ XVI 2.4.2 主体倾斜观测的周期.......................................... XVIII 2.4.3 倾斜观测实例.................................................. XIX 2.4.4 建筑物水平位移观测............................................. XX 2.5 裂缝观测........................................................... XXI 2.5.1 裂缝观测的概述................................................ XXI 2.5.2 裂缝观测的方法................................................ XXI 2.6 挠度观测......................................................... XXIII 2.6.1 建筑物基础挠度观测.......................................... XXIII 2.6.2 弹性挠度观测................................................. XXIV 2.6.3 建筑物主体挠度观测........................................... XXIV 2.7 日照和风振变形监测................................................. XXV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 一、概述 大型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这种桥梁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在这类桥梁的施工测量中,人们已针对动态施工测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在竣工通车运营期间,如何针对它们的柔性结构与动态特性进行监测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另一问题。尽管目前有些桥梁已建立了了解结构内部物理量的变化的“桥梁健康系统”,它对于了解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分析变形原因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达到桥梁安全监测之目的,了解桥梁的变化情况,还必须及时测定它们几何量的变化及大小。因此,在建立“桥梁健康系统”的同时,研究采用大地测量原理和各种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变形监测内容 根据我国最新颁发的“公路技术养护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大跨度桥梁塔柱高、跨度大和主跨梁段为柔性梁的特点,桥梁工程变形监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桥梁墩台沉陷观测、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主梁横向水平位移观测、高塔柱摆动观测; 2) 为了进行上述各项目的测量,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水平位移基准网与沉陷基准网观测。 三、系统布置 1)桥墩沉陷与桥面线形观测点的布置 桥墩(台)沉陷观测点一般布置在与墩(台)顶面对应的桥面上;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点布置在主梁上。对于大跨度的斜拉段,线形观测点还与斜拉索锚固着力点位置对应;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与桥轴线一侧的桥面沉陷和线形观测点共点。 2)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 塔柱摆动观测点布置在主塔上塔柱的顶部、上横梁顶面以上约m的上塔柱侧壁上,每柱设2点。 3)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网应结合桥梁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和其他建筑物分布、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与观测方法,以及基准网的观测方法等因素确定,一般分两级布设,基准网布设在岸上稳定的地方并埋设深埋钻孔桩标志;在桥面用桥墩水平位移观测点作为工作基点,用它们测定桥面观测点的水平位移。 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布置 为了便于观测和使用方便,一般将岸上的平面基准网点纳入垂直位移基准网中,同时还应在较稳定的地方增加深埋水准点作为水准基点,它们是大桥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为统一两岸的高程系

深基坑监测技术方案85175

曹妃甸工业区西港路管线工程 基坑监测 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曹妃甸工业区西港路管线工程项目部 2016年4月2日

1、工程概况 施工现场紧邻已修完的道路和一个厂房(唐山鑫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基坑开挖深度2.9米~9.7米。 基坑支护体系:基坑支护采用双排拉森IV钢板桩支护,钢板桩根据基坑深度采用9米和12米长钢板桩,围檩采用双拼40工字钢,支撑采用Φ529mm钢管。 基坑止水、排水体系:基坑止水采用钢板桩止水,基坑底部沿周边设置排水沟与集水井进行集水明排。 2、监测方案 2.1 监测设计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8.《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2 监测项目 监测内容设置取决于工程本身的规模、施工方法、地质条件、环境条件等,本着

经济、合理、有效的原则,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本工程特点,确定本工程的监测对象为:基坑支护结构。 依据本工程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确定本基坑工程的监测内容和项目如下: 1)钢板桩顶水平位移 2)钢板桩顶沉降 3)周边建筑物和既有道路沉降观测 4)支撑变形观测 5)裂缝监测 2.3 钢板桩水平位移监测 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基坑受外部压力的影响,钢板桩会产生水平位移,因此在钢板桩顶上设置水平位移观测点。 测点布置:沿两侧钢板桩顶均匀布设位移监测点,喷红漆编号做标记,监测点间距约5米。 监测仪器:使用全站仪或者GPS;坡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布置图见附图。 2.4 钢板桩垂直位移监测 钢板桩顶沉降是基坑基本监测项目,它最直接地反映支护结构外围的土体变形情况。 测点布置:点位借用钢板桩顶水平位移监测点,在每次观测时将监测点顶端部作为高程测点。 监测仪器:使用水准仪1台,其精度为每公里中误差为±0.3mm,最小显示0.01mm,观测点精度不低于1mm; 监测方法:待点位稳固后,根据边坡开始施工后进行第一次观测。 2.5 周边建筑物及道路沉降观测 周边建筑物及道路沉降观测是基坑监测的最基本的项目,以防止基坑开挖过程中

高层沉降观测方案

伊川农村商业银行科技研发大楼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河南省寰宇测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八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2、施测的目的、任务及观测点的布置 3、沉降观测工作中执行的技术标准 4、测量的内容、方法和精度要求 5、沉降观测的周期 6、使用仪器和人员组成 7、检查和验收工作 8、沉降观测全部完成应提交资料 附图、附表 1.沉降观测点分布图 2.沉降观测成果图 3.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1、工程概况

伊川农村商业银行科技研发大楼工程拟建场地位于洛阳市洛南新区开元大道与金城寨街交叉口西北角;拟建建筑物为壹栋高层建筑,地下二层为停车场,地下一层为机械立体停车场,一、二、三层为银行营业用房,四至二十四层为办公用房;建筑基底面积为:2349.04㎡,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0163.48㎡,一层建筑面积为:2349.04㎡,标准层建筑面积为:1436.01㎡,总建筑面积:46190.24㎡;建筑长66.90米,宽39.95米,高93.30米,地下一层层高为5.40m,一至三层层高为5.10m,四至二十四层层高为3.90m;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一类高层办公;地下室耐火等级为一级,上部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基础采用筏板基础,主体开工时间为2011年 06 月,主体工程竣工时间为2011年 12 月。 2、施测的目的、任务及观测点的布置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入住后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机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居住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沉降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交工居住期间均安全有效。 沉降观测依据以下原则布设:(1)参照设计图;(2)建筑物的四角及大转角;(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主楼沉降观测点布置为6个, 根据图纸设计及以上原则并结合工程特点,布置 10 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祥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3、沉降观测工作中执行的技术标准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1)

佳·克拉项目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编制: 甘肃统建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佳·克拉项目部 二○一七年九月二十日

目录

附图一:基坑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编制依据 1、佳·克拉基坑开挖图; 2、佳·克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兰州理工大学建筑勘察设计院《佳·克拉项目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佳·克拉项目基坑降水设计》;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6、《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7、《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8、《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9、基坑监测强制性条文。 二、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工程名称:佳·克拉。 工程地点:拟建场地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吴家崖村,场地北邻吴家崖村田地。东侧为吴家崖村,南临山水嘉园1#地块,西临佳·水岸华庭C地块。拟建场地近南北宽约,东西长约。 本工程±绝对标高为。地下二层,地上A塔十八层,B塔十五层,商铺为地上三层。结构形式主楼为剪力墙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本工程基础采用筏板,东塔筏板厚度为1800mm,开挖深度为;西塔筏板厚度为1500mm,开挖深度为,,商铺为300厚的防水板,开挖深度为。 本基坑安全级别属于一级基坑。

(二)地层岩性 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分布为: al):该层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属第四系冲积产物;黄褐色,坚硬-硬塑; ①粉质粘土(Q 4 土质均匀,含少量植物根系和少量泥岩碎屑,孔隙较发育,有光泽,无瑶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一般,层厚为~,层面标高~。 al+pl):该层除区域缺失外,基本分布于整个勘察场地,冲、洪积成因,青灰色, ②圆砾(Q 4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修正值=~击,中密-密实,接触排列,磨圆度较好,颗粒形状呈圆状-亚圆状,级配较好,颗粒间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含少量粉土,骨架颗粒成分主要为变质岩、石英岩和花岗岩等,中风化,圆砾一般粒径为~,偶含卵石及漂石。层面埋深~,厚度~,层面标高~。 ③强风化泥岩(N):该层分布于整个场地,半成岩,褐红色-灰绿色,微裂隙及风华裂隙较发育,中密-密实,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白云母等为主,泥钙质胶结,碎屑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柱状,具有遇水易软化的特点,强风化泥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层面埋深~,厚度~,层面标高~。 ④中风化泥岩(N):该层分布整个场地,半成岩,褐红色-灰绿色,见微裂隙,致密;矿物成分以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白云母、长石、石英等为主,泥钙质胶结,碎屑结构,巨厚层状构造,岩芯呈短桩状,具有遇水易软化的特点,未经扰动时坚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层面埋深~,勘察厚度~(未揭穿),层面标高~。 (三)气象 天水市气候类型属暖温带轻冰冻中湿区,据天气气象局资料,本区多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历年最冷月相对湿度平均62%,最热月平均湿度73%,年最大降水量,降水多集中在7、8、9月份,多暴雨,夏季多东北风,夏季平均风速s,冬季多东风,冬季平均风速s,30年遇最大风速s,年雷暴日天,年沙暴日天,年雾日数天,历年最大积雪厚度15cm,地表有季节性冻土,标准冻土深度,场地内无地表水。 (四)地下水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②圆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