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日大学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中日大学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5959146.html,

中日大学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佳泽游衣明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21期

摘要:中日两国大学在教学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学分制、选课制、课堂参与、教学准备、第二课堂等方面,各有特点。中国大学应该发扬所长,并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与实践性。

关键词:中日大学教学模式课堂互动实践性开放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大学生就业制度由“统一分配”向“双向选择”转变,这对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素质提出新的要求。通过查找资料与实地访学,笔者发现日本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方面有自己的长处,可以为我国大学教学改革提供某种借鉴。

一、学分制方面

日本大学改革引进了美国的“学分制”。在日本,多数高校都是综合性大学,因此学科比较齐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跨学科选择课程,并不受专业影响。但是,学校规定必修课只占总学分的50%,其他都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课程,专业课程中又分出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占专业课总学分的67%左右,尽管专业选修课划入选修课,但只有修满这些学分才有资格进入专业课学习。如日本的千叶大学全校开出的选修课达到1800多种,通过课程的排列组合,真正实现“一人一课表”的个性化培养。

我国实行学分制的历史并不太长,但有自己的经验。学分制受传统课程设置的影响比较大,保持了稳定性,但选修课的自由度比较小,如在技术类或工程类的行业性大学中,学生的总学分基本都是在160左右,因此,对应的课时量就要超过3200课时(16课时对应1学分),远远超过日本高校的2200学时与120学分。我国高校通过高密度的课表设置使“大学生时间不留空白”,但是大学生忙于应对“套餐式”的课程学习,没有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扩大知识面,使知识发展受限,如文理不通融、专业界限明显,造成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化,工作适应性差。

二、选课制方面

日本高校很少有教授独自开设一门课程,多由多位教师共同开设一门课程或同时开设同一门课程,但是,每位教师的授课内容侧重点不一,教材也是根据教师特长来选择,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如千叶大学的心理学课程就有10多种,有些教授的授课重点是色彩心理学,有些教授的授课重点是临床心理学,有些教授的授课重点是教育心理学,还有一些教授的授课重点是发展心理学,既各具特色又发挥了教师专长,同时凸显了学生的发展需要。但是在我国,大学课程基本都是统一教材和教学内容,甚至还有教学大纲对教师的教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