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军魂解说词

军魂解说词

军魂解说词
军魂解说词

第一集 1926年的夏天,北伐革命的烽火从珠江流域一路北上向长江流域推进。历史的目光,开始注视长

江中段这个最炎热的城市——武汉。

当时的武汉,还分别称为武昌、汉阳和汉口。这里是中国近代军火工业的聚集地,同时也是北洋政府的政

治、军事重镇。

在武昌的南部,便是素有“荆楚南大门”之称的小城咸宁。咸宁地处从湖南、江西两省北进武昌的交通要道,特别是城外一南一北的两座石桥,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褚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北伐军要夺取武昌,必须首先夺取汀泗桥和贺胜桥,汀泗桥位于湖北的咸宁境内,是武昌铁路上的军事要隘,它三面环水,东面高山矗立,只有西南角一个铁路通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926年的8月,汀泗桥和贺胜桥就这样出现在北伐军与北洋军阀进行决战的战役沙盘上,成为兵法所说

的“我必攻,敌必守”的战略要地。

守桥一方的统兵者,是直系军阀名将吴佩孚。

吴佩孚号称“常胜将军”,在军阀混战中曾连败皖系、奉系军阀,被西方评论家视为“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

能统一中国”的“中国最强者”。1924年9月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还刊登了他的大幅照片。

首战汀泗桥,吴佩孚尽管占有地形上的优势,但是他依然小心谨慎,派驻了两万重兵进行把守。在那个热

得让人烦躁的季节,吴佩孚将迎来一个怎样的对手呢?

褚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汀泗桥之战吴佩孚纠集了两万主力,凭着汀泗桥的自然天险想喘息待援,但是咱们北伐军的先头部队叶挺

独立团趁着晨雾翻山越岭,从侧后向敌人发起了攻击。

北伐军的叶挺独立团攀越山间小道,突然从侧后发起的攻击,令吴佩孚领导的守军腹背受敌,猝不及防,阵脚大乱。桥南的北伐军乘机发起总攻,一举取得了“汀泗桥大捷”。

再战贺胜桥,吴佩孚加固了阵地,增兵五万,连他本人也亲临前线督战。

褚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打贺胜桥是8月30日,北伐军发起了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担负从正面沿路的主攻任务,他们以大无

畏的英雄气概插入敌人纵深,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打败了人数上超两倍的北洋军阀,占领了贺胜桥,打开了通往武汉的门户。这个北洋军抵挡不住北伐军的进攻,仓皇撤退,向武昌溃逃。经过这两次战斗,吴佩

孚的精锐部队损失减半,败走信阳,从此一蹶不振。

汀泗桥、贺胜桥成了北洋名将吴佩孚的“滑铁卢”,作为保定军官学校的高才生和久经沙场的老军人,吴佩

孚百思不得其解:无论是名气、资历还是战场经验,他绝不输于北伐军的任何将领;若论兵力和武器装备,北洋军远强于北伐军;再说执行战场纪律,北洋军的督战队执法严酷,大刀砍下的逃兵头颅比比皆是!此外,北洋军是据险固守,还占有地形之利……然而怎么就一败再败呢?

褚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北伐革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北伐军不光是在这两战,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支持和全力配合,好多老百姓都参战了。包括叶挺独立团还是当地的一个老百姓说我知道这个路,我领你们从背后侧后插进来,打他个措手不及。第二点就是有我们共产党的合作和配合,尤其重点指出的就是我们党领导的军队叶挺独立团

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6年10月10日,也就是辛亥革命纪念日这一天,叶挺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继汀泗桥、贺

胜桥大捷之后,又率先登上武昌城头,被武汉广大民众称颂为“铁军”。而在叶挺独立团这一天的阵亡报告表上,整整排列着191名勇士的姓名,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作为北伐先锋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是北伐军中受共产党影响

最大的一支部队;而作为北伐先锋的先锋,叶挺独立团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支武装,它从班长到团长的各级指挥员,绝大多数都是由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担任的。

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最初的实践,这一年,中国共产党仅仅只有五岁。

中国共产党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表现出掌握武装实现目标的初步认识。

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中,就开明宗义地宣称:要“以无产阶级的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这一纲领虽然没有对如何缔造一支无产阶级军队做出清晰的描述,但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还是为此做了

一些必要的干部准备和舆论准备。

1921年冬,中共旅俄支部从东方大学选派肖劲光、任岳、周昭秋、胡士廉四人进入红军军事学校,接受

军官训练,这是中国共产党派出的第一批军事留学生。

此后不久,周恩来、阮啸仙、蔡和森等党内重要骨干对建军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

周恩来在1922年发表的《评胡适的“努力”》一文中提出:“真正的革命非要有极坚强极有组织的革命军不可。没有革命军,军阀是打不倒的”。同年3月,阮啸仙在《青年周刊》上发表了《社会主义与军人》,

提出要“组织社会主义的军队——赤卫军”。蔡和森也于同年9月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上呼吁:民主革命仍要靠人民的武装斗争,并提出仿照苏俄红军建立军队。

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四届二中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军事部。这是中共中央专门为领导军事工作而建立的核心机构,首任委员为张国焘、任弼时、王一飞三人。此后,共产党部分省区也成立了军事委员会或设军事特派员,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工作系统。

历史也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军事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924年春,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此时,孙中山已经强烈意识到没有自己的军队,便无法贯彻自己的政治主张。于是在苏联的帮助和支持下,国共两党合作创办军官学校,培养军事

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黄埔军校。

在这个如火如荼、史称“大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中,中国共产党人以极高的热情投入了黄埔军校的初建工

作,开始为后来漫长的武装斗争道路培养军事人才。

照片上这些身着军装的人们,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和重要骨干,他们在1924年秋冬季节遵照中共中央的决定,先后来到黄埔军校工作。周恩来、熊雄、鲁易、聂荣臻等人先后担任政治部的领导工作,肖楚女、恽代英、高语罕、张秋人等人分别担任了政治教官。

1924年初夏,黄埔军校刚开始酝酿招生,中共中央就立即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中国共产党通告第六十二号”,号召党内优秀青年“自备川资和旅费,前往广州投考”。当时,全国的党员人数不过500余人,但报考黄埔第一期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就达56人,占总数的1/10。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黄埔军校及武汉分校共招收了六期学员,各地党组织先后选送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青年就达500人之多,他们后来都成为党领导武装斗争的杰出将领和得力骨干。

当时担任国民党候补中央执委、正在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毛泽东,也积极参与了黄埔军校的建设。他曾担任黄埔军校湖南考区的主考官,为黄埔军校选送了一批湖南籍党团员考生;后来又同刘少奇、苏兆征等一批党的工农运动领袖来到黄埔军校讲授形势、任务和政策。毛泽东后来说:我们在直接准备和组织军队的问题上,“从1924年参加黄埔军事学校开始,已进到了新的阶段,开始懂得军事的重要了”。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

这是革命的黄埔。

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

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民众,

携着手,向前进,路不远,莫要惊,

亲爱精诚,继续永守。

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这首著名的《黄埔军校校歌》,就创作于那个年代。歌词作者是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共青团员陈祖康。这首校歌试图用形象化的语言,来道出国民革命军同以往旧军队的本质不同。

黄埔军校参照苏俄红军的经验,建立了国民党特别支部、党代表和政治部制度,毛泽东评论说:“这种制度全中国历史上没有,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改其面目”。而黄埔军校的政治教育,在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主持下也是生气勃勃,有声有色。“革命军队要与被压迫民众携手共进”、“在大革命中争当奋斗先锋”,这样的革命道理成了黄埔同学的政治必修课。当年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学员队长、后来的开国元帅徐向前在《历史的回顾》中写道:“武汉军校时期是我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是从民主主义思想向共产主义思想

转变的关头。”

在这里产生转变的,绝不止徐向前一人。在这所蒋介石亲任校长的校园里,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张宗逊、杨至成、周士第、郭天民等一大批优秀学员,后来都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赫赫有名的将领,他们在绵延22年的革命战争中,把昔日的校长打得闻风丧胆,败走台湾。

与南方高涨的革命形势相呼应,在中国北方也创办了有中国共产党参与的两所军官学校。

这是1927年2月在西安创办的中山军事学校,当时被称为“西北黄埔”,专门培养军事、政治干部。与广州的黄埔军校有所不同,这是由共产党人完全领导的一所军校,它由史可轩任校长,李林任副校长兼教务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主任,许权中任总队长。军校的主要领导都是清一色的共产党员。

另一所军校是在杨虎城的部队中,由共产党员魏野畴、吕佑乾、刘含初、赵葆华等协助创办的三民军官学

校,它以军事为主,兼顾政治课。

从这两所军官学校毕业的学员,大多数成为1927年清涧起义、1928年渭华暴动和皖北刘集暴动的领导人

和主要骨干。

在积极参与创办军校、培养军事人才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尝试建立自己直接指挥的革命武装。

1924年12月,中共两广区委书记陈延年和军委书记周恩来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条件,在广州大沙头创建了“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这支武装由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的共产党员周士第、徐成章、赵自选担任正副队长和军事教官,中共广东区委成员廖乾吾、曹汝谦担任党代表和政治教官,由工农青年中挑选

的100多名积极分子所组成。

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控的铁甲车队一经成立,就在支援工农运动、打击旧军阀的斗争中大显身手。铁甲车队先后在第一次东征中担任开路先锋,在援助省港罢工中和工人纠察队一起封锁香港,在平定滇系军阀杨希

闵、桂系军阀刘震寰的叛乱中,坚守革命后方。

一年之后,以铁甲车队和从黄埔军校抽调的部分学员为骨干,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四团,这就是后来在北伐中夺取汀泗桥、贺胜桥一战扬名的叶挺独立团。

翟清华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初期有八个军,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这是他独树一帜的地方,他的干部任命、人员补充都是由党来做决定的。独立团还建立了党的领导机关干事会,也就是党支部,还有基层组织,党小组。在大革命时期,我们党还掌握其他一些部队,像卢德铭的警卫团、第四军教导团、西北的徐权中旅和谢子长等部,这些革命武装后来成为党发动武装起义的重要力量。

其实,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有掌握更多革命武装的可能。然而,由于党还处在幼年时期,特别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只重宣传,不重武装,对党独立领导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还缺乏必要的认

识,这导致了党对革命武装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位从党的一大到五大一直主持中央工作的总书记陈独秀,精通诗文,熟读马列,尤善宣传鼓动,口诛笔伐,但却绝少提及“工农武装”、“军事斗争”。1922年他在苏联莫斯科得知肖劲光没在东方大学读书而是去

了军校学习,马上对肖劲光等人发了一通脾气说:“你们想干什么?想当军阀吗!”从这里能够深刻感受到:在陈独秀眼中,革命的当务之急还是用笔杆子和传单来宣传党的政治主张。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偏

好笔杆子,而国民党的蒋校长却极端重视枪杆子。几乎从黄埔建校伊始,蒋介石就特别注意掌握军校的人事权、学生的分配权和武器管理权。黄埔一期学员刚毕业,他就利用这些人当骨干建立了两个教导团,一

年后扩充为国民革命军中实力最强的第一军。

蒋介石不仅大抓兵权,而且十分警惕兵权旁落他人,尤其是落入共产党之手。

1997年1月19日,中华一代名舰“中山舰”在沉没长江半个多世纪后,于湖北武昌的金口江域打捞出水。

这艘1910年从国外定购、1925年被广州革命政府命名为“中山舰”的中型巡洋舰,不仅寄托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重建“强大之海军”的强军梦,在它苍桑的背影里,还潜藏着蒋介石当年蓄意谋划的一个险恶阴

谋……

1926年3月18日晚,时任国民党海军局代理局长的共产党员李之龙,突然接到黄埔军校驻广州办事处传来的蒋校长命令,速派中山舰到黄埔候用。然而,第二天当中山舰抵达黄埔时,蒋介石却故作惊诧,否认曾发出调舰命令,随即便散布谣言称中山舰开进黄埔是“共产党要暴动”,并以此为借口,派兵逮捕李之龙,同时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收缴工人武装,还拘留了第一军第二师的党代表和政工人员,宣布广州戒严。

翟清华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背叛革命的第一个信号,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打击以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势力,扩充自己势力,争夺革命领导权,实现独揽军权、政权、党权的野心。

然而,由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采取退让政策,致使第一军党代表周恩来以及两百多名共产党员被迫

退出军队,蒋介石夺取第一军军权的阴谋终于得逞。

中山舰事件之后,第一军成为了“蒋家军”。在后来的北伐中,第一军战绩平平却一路招兵买马,当蒋介石

到达长江下游时,第一军已经扩充为几十万人的第一集团军,并以此基础发展成蒋家王朝的嫡系——中央

军。

翟清华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国民党新军阀在排斥共产党人掌控军队这个问题上,态度是一致的。举个例子,北伐战争中北伐军攻占武昌后,第四军扩编,戴吉、黄吉祥几个团长都升了师长,那么叶挺的叶挺独立团也扩编为25师,但是他

只当了一个副师长。陈赓在东征当中就是连长,蒋介石说此人是共产党人,不能重用,所以就升不上去了。

总之这些国民党新军阀对共产党人是很忌讳的、很排斥的。

历史曾经给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的机遇,但处在幼年的党却失之交臂,周恩来作为党内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后来反思这段历史,曾感慨地说:如果中央当时重视军队,在北伐时党至少可以建立10个师

的武装。

反思既往是为了向前探索,然而,历史不会给人更多的时间思考。一场腥风血雨正在向共产党人压来,这些工农运动的领袖们还没来得及学会操枪射击,就已经站到了领导武装暴动的最前沿。

第二集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当年那个在上海采访的俄罗斯摄影师,就无法拍到这段国民党屠杀共产党的影像,而蒋介石也不会是这样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

1927年的春寒,似乎没有影响蒋介石同共产党合作的热情,因为他率北伐东路军出击江浙、攻占上海,

本来就是在共产党领导发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配合下取得的。不过,这副笑脸没有保持多久就突然变了,蒋介石开始对工人运动和共产党痛下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一二”反革命事变。

六天后的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与武汉

的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分庭抗礼,史称“宁汉分裂”。

一时间,国民党新军阀们纷纷仿效,反共事变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4月15日广州粤系、桂系军阀

发动了反共屠杀,5月下旬长沙发生了“马日事变”……杀戒大开,血流成河,中国共产党和工农革命面临

危急关头。

1927年4月27日至5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总书记陈独秀作了洋洋

三万言的报告,但对东下讨蒋、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这三项最重要的议题,却只字未提。毛泽东曾向中央和大会提出“迅速开展土地革命、大力武装农民、建立农村根据地”的提案,也被陈独秀否决。

毛泽东仰天长叹:亡党在即!愤然退出会场。中共湖北省委领导人董必武则大声疾呼:如果我们没有武备,人家就会用刀枪对付书生的空谈,这个时刻当不会太远!

1927年7月15日,这一时刻降临了。以国民党左派领袖自翊、几天前还称共产党为亲兄弟的汪精卫、悍然发出反共屠杀令,武汉国民政府宣布与共产党决裂,仅在武汉,八千共产党人三个月内只剩下区区六百!

翟清华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帝国主义、军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力量,比革命力量要强大得多,革命阵营当中的资产阶级的右翼掌握了相当大的领导权、特别是军权,这一部分人基本上都跑到了反革命阵营当中。

“七一五”反革命事变,标志着国民政府“宁汉合流”,国民党左派右派联手反共。从此,代表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与代表工人、农民利益的共产党之间,转入了你死我活的血战交锋。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昔日的同志多已惨死,自己也要回湖南迎接新的斗争,此时的毛泽东心情苍凉,他独自漫步,登上武昌江边的黄鹤楼,写下了这首沉重的诗篇。

面对国民党刀枪以对的严峻局面,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李立三等党内有识之士,对共产党开展武装

斗争和建设自己的武装力量提出了他们的看法。

毛泽东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此时此刻,能否抓住武装、能否建成军队、进而能否用武装的革命反击武装的

反革命,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革命的生死存亡!

值此生死存亡之际,中共接替原总书记陈独秀、共同主持中央工作的“五人常委”痛下决心,立即发起武装

暴动,地点初步选在九江至南昌的南浔路上,暴动骨干力量为叶挺领导的第24、25师和贺龙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为确保暴动成功,“五人常委”中有三位先后赶赴九江和南昌……

这幢占地1200平方米的建筑,当年叫“江西大旅社”,是南昌城里最气派也最坚固的建筑。1927年7月下

旬,它被包租下来,成为了南昌起义的指挥部。

褚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7月27号,周恩来从武汉来到南昌,就在这个房子里成立了领导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根据中央决定,周恩来担任了前委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南昌起义原来定于早上四点钟举行,但是贺龙部队的一个副营长突然叛变,周恩来当机立断,把起义的时间提前了两小时。

1927年8月1日凌晨二时,两万多起义部队按作战计划在南昌城展开进攻。起义官兵颈系红领带、臂缠

白毛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33年6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把8月1日定为中国工农红军诞生纪念日;后来,人民解放军也

把这一天作为自己的建军纪念日。

南昌起义是人民军队诞生的象征,但南昌起义部队所走的道路,却是一条充满坎坷、命运多舛的探索之路。起义部队在南昌城只停留几天,便启程南下,奔赴广东,准备积蓄力量再度北伐。然而,仅两个月后,起

义部队就在广东潮汕遭到失败……

1927年11月,起义部队参谋长刘伯承受中央委派,来到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写下了这篇《南昌暴动始末记》。50年后的1977年,有关部门在整理共产国际移交中国的档案中发现了它,党史专家们认为,这是众多研究南昌起义的论文专著中,最权威、最有说服力的重要文献之一。

“南昌暴动,是中国无产阶级夺取领导权在历史上的第一页……在这当中牺牲了若干同志,换得来的是什么?……我是参加南昌暴动负军事责任的一人,报告此次军事上之经过,为的是供我们的党在失败中研求

教训之材料,以作为今后革命进行之取鉴。”

就在南昌起义策划、发起过程中,中共中央同时还在酝酿着一次地域更为广阔的暴动——秋收暴动。

1927年8月7日这天,素有火炉之称的武汉酷暑难耐。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史称“八七

会议”。此时,紧张的会议气氛使与会者们忽略了窗外的酷热。一个星期前,南昌起义像流星划过夜空,此时部队正在南下途中,吉凶未卜;接下来的秋收暴动如何进行,成为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

会上,毛泽东总结过去的教训说:“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

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所以,他特别强调:“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句话后来成为一句广为

流传的名言——“枪杆子里边出政权”。

“八七会议”确定了“发动农民举行秋收暴动”是党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中

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议结束后,在湖南已被国民党重点通缉的毛泽东自告奋勇,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

份从武汉返回长沙,部署秋收暴动。

而就在这时,南昌起义部队在南下途中遭受了严重挫折。

翟清华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就是由于党的领导和政治工作的薄弱,再由于天气炎热,逃兵非常多;蔡廷锴率领10师在江西吉县地区,

脱离了革命队伍,部队士气是雪上加霜。

关于南昌起义失败的原因,刘伯承在《南昌暴动始末记》中这样反思:“暴动时因要戴著国民党的帽子,

未把我们土地革命的口号彻底地拿出来,农民之未能充分起来一起奋斗……”这位“革命暴动专家”的见解,

与领导秋收起义的毛泽东不谋而合。

秋收暴动究竟打什么旗帜?是像南昌起义那样继续打国民革命军的旗号,还是亮出共产党自己的旗号?在这份1927年8月20日湖南省委写给中央的报告中,毛泽东明确提出,应该“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

对这一重要提议,中共中央很快批复“暴动成功之后……所有工农自卫军可改为工农革命军”,这就意味着

同意秋收暴动亮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这就是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代表农民阶级的镰刀和代表工人阶级的斧头,叠加在代表武装力量的五角星上,

明确表明这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

8月30日,湖南省委最后确定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暴动,并派前委书记毛泽东组织领导这次暴动。

这一决定无论对人民军队的建设还是毛泽东本人,意义都十分重大。毛泽东在青年时期曾有过半年的从军经历,这一次是他军事指挥生涯的开端,也是他直接缔造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

欣然受命的毛泽东,换上旧青布工装,星夜从长沙向湘赣边界进发。

翟清华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起义部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是师长,下辖三个团。第一团为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大部;第二团安源工人和 # # 农军;第三团警卫团一部和浏阳农军组成;还有余洒度收编的

黔军残部、已经是土匪的邱国轩部为第四团。

王新生中央文献办公室

但是,这个部队迟早肯定要走向反动的一面,他不是党掌握的部队,所以,这个隐患就是在后来秋收起义

的时候,他就是倒戈,给警卫团造成重大损失。

颇具意味的是,暴动部队驻扎的修水、安源、铜鼓均分布在湘赣边界的江西一侧,按常规应由中共江西省委指挥,但这三支红色武装却由毛泽东为首的湖南省委直接领导,这不能不说历史对毛泽东的垂青,同时也是中国革命之大幸。抵达安源,毛泽东对秋收暴动做了具体部署;即修水、铜鼓、安源三路人马会师浏阳,然后在城内工农暴动的策应下,攻取长沙。鉴于三路人马铜鼓居中,是整个军事行动的中枢,毛泽东

又星夜兼程从安源赶往铜鼓,以便坐镇指挥。

铜鼓是闽西的一座山城,暴动指挥部就设在城内的萧家祠堂。毛泽东到达的当天恰逢中秋佳节,激情满怀的毛泽东挥毫写就了《西江月?秋收暴动》: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要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然而,秋收暴动的工农革命军却出师不利,从一开始便遭遇了挫折和失败……就在暴动万事俱备的关头,新收编的土匪邱国轩部却突然阵前叛变,再加上通讯联络不畅,会攻浏阳的三路人马作战先后失利。坐镇指挥的毛泽东当机立断,毅然叫停“会师浏阳、直取长沙”的暴动计划,命令剩余部队转向文家市集结,并

在里仁学校的一间教室里召开了前委会议。

毛泽东指着从学校临时找出的一幅旧地图,划出了工农革命军的前进方向:沿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南下,

寻机向湘南发展。

刘波国防大学副教授

秋收起义以后到底去哪里?前委还是有争论的,以师长余洒度为代表还是坚持城市中心论,还是想去攻打长沙、浏阳,打城市;但是卢德铭这些委员,他们就支持毛委员的观点,要到罗霄山脉的中段去,到农村

去开展革命根据地。

第二天部队出发前,毛泽东在里仁学校的操场上做了政治动员。他形象地比喻道:我们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一口大水缸,我们这块小石头总有一天可以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的。

刘波国防大学副教授

为了鼓舞大家的士气,毛泽东还告诉大家,过去我们吃了亏,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武装,现在有了自己的部队,事情就好办多了。虽然现在我们失败了,但是暂时的失败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最重要的是

总结经验教训。

然而,从文家市沿罗霄山脉南下途中,工农革命军又频频遭到国民党军和地主武装的袭击,不断出现伤亡;特别是在萍乡以东的卢溪与国民党军一个正规团发生遭遇战,部队损失近三分之一,总指挥卢德铭也壮烈

牺牲,部队开始弥漫起悲观失败情绪。

褚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因为伤亡比较严重,另外再加上疟疾流行,官兵情绪低落,有不少人经受不住恶劣环境的考验,离队出走,

也就是开小差,部队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这几乎同南昌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出现的情况一模一样,刘伯承在《南昌暴动始末记》中写道:究其原因是,“党的纪律亦甚松懈,统系不明,权力不聚,责任不专,已失掉了领导暴动的重心。”所以,“我们的党,无论何时都要有精密的组织,威严的权力,才能确实领导一切,而于暴动时尤然”。

面对秋收暴动部队濒临溃散的严峻局面,毛泽东一路上都在思索着怎样化解危机,解决军队建设问题。失败连着失败,挫折接着挫折,工农革命军何时才能出现真正的转机?

罗海曦国防大学教授

秋收起义部队南下之所以遇到大量减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党组织在部队没有切实掌握士兵,所以再不进行改编,这个队伍就很难生存下来,更不要说承担今后更艰巨的革命任务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

毛泽东下决心改编部队。

9月29日,秋收暴动整整二十天后,经历了太多失败和变故的工农革命军,拖着疲惫的身躯,到达了江

西永新县三湾村。

这里是井冈山下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当地人说,三湾是个“鸡叫听两省”的地方,村里的公鸡打鸣,毗邻的

湘赣两省都能听到。部队到达三湾村的当天晚上,毛泽东在村里的协盛和杂货铺,召开了中共前敌委员会

扩大会议。

“部队不能再跑了,如果再乱跑,剩下来这些人也要全部垮掉,这样还革什么命?” 接着,毛泽东说出了他

思谋已久的决定:工农革命军必须改编。就在小山村的这个夜晚,秋收暴动前敌委员会通过的改编方案,

成为了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

罗海曦国防大学教授

三湾改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就是整编部队,对不纯分子作了清理,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使部队更加纯洁、精干,战斗力是大为提高。第二个就是健全党的组织,支部建在连上,连排建立党小组,营团建立党委,并在连、营、团设置党代表。这样就在部队中形成了完整的党的组织系统,废除了以将领为军队核心的传统惯例。第三个方面就是废除了军阀作风,在部队中建立了民主制度。规定连以上各级建立士兵委员会,官兵平等,官长不许打骂士兵,废除肉刑等等,确立了新型的官兵关系。

支部建在连上、班排建立党小组、营团建立党委……形成了完整的党的组织系统,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毛泽东后来在领导井冈山根据地建设时说:“经验证明,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

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三湾改编后,秋收起义部队安然走进井冈山的怀抱。第二年春天,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也来到这里。等到1929年春暖花开的时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已发展到了宁冈、永新、莲花等好几个县的面积。

而此时,刘伯承再也无意欣赏莫斯科河的春色了,国内传来的有关湘赣边界斗争的消息,使他对罗霄山脉心驰神往,他对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同学们说:“我很想现在就回国去,上井冈山,和朱德毛泽东一起去战

斗。”

然而,就在刘伯承准备动身回国之时,正在赣南、闽西转战的朱毛红军,却发生了一场关系到红军命运和

前途的争论……

第三集 1928年4月28日,江西井冈山砻市镇,朱德、陈毅率领历经辗转的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率

领的秋收暴动保存下来的队伍胜利会师。就在当地的这座龙江书院前,朱德、毛泽东这两位红军领导人第

一次见面,他们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此刻距离八一南昌起义,时间不到一年,中共中央在全国已经组织发动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武装暴动,其中

的广州起义还率先打出了“工农红军”的新旗号。

1928年4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苏维埃的区域之中,要切实实行土地革命,并且要努力建立

红军”,第一次正式把各根据地的革命武装定名为“红军”。因此,井冈山会师后的部队新番号,也在同年6月改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后来的“朱毛红军”由此得名。

这是当时全国红军中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因此,红四军的一举一动,势必引起中共中央和各地红军的

关注。

肖克

朱毛会师之后,军事影响大,国民党要来井冈山,我们就在新城区和老城区,把国民党三个团打垮,这在

全国的红军里面,当时最有战斗力的,影响最大的。

朱毛两军会师后,全军兵力扩展到近5000人,共编为四个团:第二十八团以南昌起义余部为骨干,第二

十九团为湘南起义农民军,第三十一团为秋收暴动余部,第三十二团为井冈山的地方武装。革命力量得到了发展壮大,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参加三湾改编的人数比例下降,不足全军人数的六分之一。

在红四军中是否还能保持和发扬三湾改编的建军精神?还要不要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这个话题伴随1929年春天红四军从井冈山转向赣南、闽西开展游击战争,逐渐在红四军党内、军内开始传播……

1929年春天,国民党内部的军阀混战停止了,南方各省的国民党军队随即转入对各地红军发起进剿和围剿,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作为当时全国红军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力量,自然成为敌人进攻的重点目标。1929年1月,井冈山根据地因敌众我寡而失守,红四军主力开始向赣南、闽西转移。

此时的红四军,已经发展到近万人马,然而部队人员的成分却十分庞杂:大部分官兵来自旧军队,长期游弋于农村区域、分散开展游击斗争,农民及各类武装源源不绝的加入队伍,使得红四军内部充斥着各种非

无产阶级思想。

褚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由于个人人员构成和组织结构的复杂化,因此必然带来思想上的复杂,农民和资产阶级的倾向,旧军队封

建制度的习惯逐渐升温。

1929年3月,红四军攻占福建长汀,恢复了战略主动,但是部队却弥漫着一股失败情绪,对红军能不能

在农村中存在、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条道路,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还有的红军指挥员,虽然身为党员,

但却对党领导军队这条建军原则不习惯。

曾志原红四军前委工作人员采访时间:1997年3月

枪指挥党,还是党指挥枪?就是说军队军事长官对外,还是政治工作政治委员对外,不赞成党的领导,发

布什么命令、签字,应该都是军事长官来指挥。

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些问题,在紧张的转战间隙,他曾做过调查归纳,各种错误思想共有十四种之多,比较突出的是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军阀主义残余、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盲动主义残余等,严重妨碍着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腐蚀着红军的肌体。

当时,红四军肩负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任,党务、政务、军务、群众工作同时展开,前敌委员会工作异常繁重。但是,身为前委书记的毛泽东对要不要“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这一建军核心问题,采取

了坚持原则、毫不退让的态度。

分歧和争论从春天一直延续到夏天,直到红四军临时军委会作出了前委与军委“分权”的决议:要求代表党

对军队实施领导的前敌委员会,只讨论红四军的行动问题,不要管军队的其他事情。至此,这场争论已经凌驾于军事行动之上,直接关系到红四军的命运和前途。

褚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毛泽东强调绝不是简单的分权问题,背离了三湾改编确定的政治核心,从而危及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重大原则问题。毛泽东坚决强调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加强部队的政治工作,实行民主集中制,深入农

村,开展土地革命。

1929年6月22日,利用游击战争中难得的几天休整时间,在福建龙岩这所公民小学召开了中共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开了一天,要解决的就是从井冈山下来一路上争论的问题。焦点有两个:一是党对军队的领导问题,二是红军是建立农村根据地,还是走州过府、流动游击。

参加红四军七大的毛泽东,原本想通过争论,弄清原则,统一认识,然而他的观点没有被多数人认识和接

受。

罗海曦国防大学教授

(红四军)七大批评了毛泽东搞家长制,说他一个人说了算,当时有一个错误的倾向,说一切通过党的领导,甚至说一条枪也要管,马弁没有饭吃,就是勤务兵没有饭吃,也要党来管吗?

红四军七大最终作出的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决议,“朱毛两同志都有同等的错误,但毛同志因负党代表与书

记之工作,对此次争论应负较大的责任,”对“毛泽东同志予以严重警告,朱德同志予以书面警告”。“朱毛两同志的走留问题由中央处置,在中央未派人来以前,可继续工作,仍为前委委员”。

大会未经中共中央许可,改选了红四军党的前敌委员会,毛泽东被撤消了前委书记的职务。会后,毛泽东

被迫离开了红四军,到闽西指导地方工作。

临行前,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从不让步的毛泽东做了最后陈述:“现在还是要根据我们历来实际斗争中的经验,加强政治领导,加强党对红军的领导,军队要做群众工作,要打仗,要筹款”,他还决然表示,不取

消七大的折衷主义决议,他决不再回红四军。

此后,9月下旬在福建上杭又召开了中共红四军第八次党的代表大会,这次会议虽然开了三天,但因为党

对军队的领导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政治工作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加强,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有所泛滥,甚至有人提出“党内负责同志轮流更换来解决纠纷”,红四军实行“由下而上的民主集权制”,事无巨细

都要交由群众讨论,只要民主,反对集中,使得很多问题都议而不决,陷入无休止的讨论、争执之中,凸现出当时红四军党内、军内极端民主化倾向已日趋严重。

红四军广大干部战士却从实践中认识到,离开了党的正确领导,离开了毛泽东和他所坚持的原则,红军就象迷失了方向,于是纷纷要求毛泽东重回红四军主持工作。

而此时在千里之外的上海,中共中央也正在起草一份后来被称为“九月来信”的重要文件。负责这一工作的,

正是继毛泽东之后当选的红四军前委书记陈毅。

早在8月初,陈毅作为红四军代表前往上海参加党的全国军事会议。这期间,他向中共中央和主持军委工作的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客观汇报了红四军的历史、现状和认识上的不一致等诸多问题。

罗海曦国防大学教授

当陈毅到上海向我们党中央周恩来汇报的时候,周恩来说(毛泽东)这是一个好书记,好书记才把大家不同意见综合成建议,这是出色的书记,你们应该请他回来。

周恩来听了陈毅的汇报后,联系整个红军建设的实际情况,针对红四军存在的问题,作了详细的指示,并委托陈毅根据谈话的内容和中央军事会议的精神,代中央起草一封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这就是著名的

《九月来信》。

在信中,中央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思想和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主张,要求红四军纠正一切不正确的倾向,维护朱德、毛泽东的领导。信中还特别指出,毛泽东“仍应为前委书记”。

1929年10月,陈毅带着《九月来信》从上海辗转回到闽西,原原本本地向红四军前委传达了中央指示精神。朱德当即提议毛泽东回前委主持工作,陈毅则代表红四军前委和朱德,亲自来到身患疟疾尚未痊愈的

毛泽东住处,请他重新回到红四军的领导岗位。

曾志原红四军前委工作人员拍摄于1997年3月

毛泽东原来去的时候是抬着去的,回来的时候就跟我们一起走回来了。他就很高兴,他就一路走一路开玩笑,他喜欢开玩笑,他走路的步子就很长,他走一步我们就小跑一步,就跟着一起走,他就讲,我现在身

体真好了,真轻松了!

在闽西汀州临江楼前的这棵大榕树下,朱德与毛泽东的手再一次紧紧握在了一起。朱德还意味深长地说:“朱不离毛,毛不离朱,朱离开毛过不了冬。”也许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朱毛红军”才真正成为红四军的

代名词。

生性耿直、一生坦荡的陈毅,后来回忆起这段历史曾这样说道:“我们都是游击队长谁听谁的?实践证明,毛泽东比我们强,所以我就放弃了过去的看法,我很心服口服,心悦诚服支持毛泽东”。

再次担负红四军前委领导责任的毛泽东坚持要开一个党代表大会,搞出一个把无产阶级建军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制度上进一步系统化的决议,这就是被后人称为“古田会议决议”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

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1929年的12月下旬,在福建古田镇上这座叫做“北廓清风”的宗祠里召开的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

不仅为一场红军内部的争论画上了句号,而且也给后人留下了更多的警示和思考:新型人民军队与旧军队的根本区别到底在哪里?什么才是一支新型人民军队赖以生存、无往不胜的军魂?

当年,出席会议的有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红四军各级党代表、士兵代表和

地方党组织的代表,妇女代表共120多人。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代表们讨论了中共中央的指示,总结了经验教训。大会气氛热烈,和谐团结,与会者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大胆尖锐地揭露党内、军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及其表现,思想逐渐统一到“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这样一个全新

的认识上来。

会议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新的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

表大会决议案》。

这个决议案,是毛泽东在主会场左侧的一间厢房里主持起草的。为了写好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毛泽东带着秘书谭政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

褚银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毛)主席从那时候就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开了不下十几次的座谈会。不同层面的开,战士开,班长、排长、机关,战斗连队,包括有的炊事员都找他聊两句,所以说他写了以后让官兵一

看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点上了。

决议案全面系统地总结了红军诞生以来的建军经验,从红军建设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了在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军队中如何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问题,回答了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如何建设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

决议案首先规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原则和领导制度。

在肯定党对军队领导的基础上,全面规定了党委在红军中的地位和对红军实施领导的内容,指出党委是部队领导的中枢,不仅要领导党的建设和政治工作,而且还要领导军事工作,党委例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坚持集体领导,党委一旦形成决议,部队便须坚决执行。

决议案重申了三湾改编所提出的“支部建在连上”的重要原则,第一次以党的决议的形式,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从三湾改编中的初步提出到古田会议决议的最终形成,党的政治建军思想终于较为

完整地确立起来。

罗海曦国防大学教授

如果把三湾改编的政治建军用最简单通俗的话来概括,那就是“支部建在连上”、“民主进入基层”,这是党的政治建军思想第一次付诸于实践。而经过两年多的革命斗争磨砺,古田会议对三湾改编确立的两项基本制度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和发展,系统阐述了政治建军思想的实质,就是“建立一支什么样的军队”和“怎样建设这样一支军队”的问题,对党的政治建军理论探讨更加深入和系统,从根本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的红军

如何实现无产阶级化这一历史性课题。

不久,中共中央把古田会议决议转发到各个革命根据地,它对各地红军的发展壮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这些印刷于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的不同版本的《古田会议决议》,共同证明了古田会议是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她不仅是人民军队铸造军魂的历史性标志,也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开端。

1930年夏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主力部队已发展到10多个军7万人、地方红军3万人,创建了赣西南、闽西、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赣东北、左右江等十几块范围较大的革命根据地。在全国红军代表大会之后,各地红军进行了建军史上“第一次历史性”的整编,分别组建了正规的红军军团。这次整编中

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红军部队都健全了党的组织系统,连队建立了党支部,营团设立了党委,班排有了党小组,从根本上划清了人民军队与旧军队的界限,有效地保证了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

(今天的英雄团队、驻港部队等阵前宣誓的画面)

“我宣誓: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敢当尖兵、敢打头阵、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严守纪律、再创辉煌。以

上誓词,我坚决履行,绝不违背!”

直到今天,人民解放军每个建制单位在训练、演习、执行战斗任务之前,你都会看到这样热血沸腾的向党宣誓的场面。它不仅证实着在这支人民军队今天的战斗序列中还保留了许多红军连队,“支部建在连上”使

得一名党员就是一个标杆、一个党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而且证明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在八十多年的时空中注入了一代代后来人的血脉,成为这支人民军队不可失落、永不改变的军魂。

第四集这是一条位于遵义闹市区的商业街,然而它却有一个很有历史感的名字,叫红军街。76年前,小寒节气刚过的一个凌晨,一阵枪声突然在这里响起。

那一天是1935年1月7日,时任红一军团参谋长的刘伯承指挥部队,利用被俘的黔军士兵诈开了城门,

智取了黔北重镇——遵义。然而,打了胜仗的红一军团连同整个中央红军,此时已是战伤累累,更是面临

着全军覆没的危险。

罗海曦国防大学教授

当时中央是左倾冒险主义者控制,因此在军事上的战略、战术也是错误的,(第五次反围剿)采取了消极防御,采取了阵地对阵地、堡垒对堡垒的阵地战,这样一来,敌人一百万围我们十万,因此仗越打越糟,

根据地越打越小,被迫放弃根据地。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在长征初期,由于“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

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在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围追的情况下,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损失惨重。时间仅仅过去两个月,八万之众的中央红军经过突破四道封锁线特别是血战湘江的一路拼杀,已经锐减到三万多人!而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继续以围追堵截的态势,从四面八方不断压缩着红军的生

存空间。

当时,举国上下几乎没有人对红军乃至中国革命的前途还抱有必胜的希望。然而,山穷水尽,绝处逢生,转机和希望伴随中共中央在遵义城召开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而得以实现。

这幢小楼,也因此成为了中共党史“第一次历史性伟大转折”的重要标志,为后人所敬仰。

早在长征的作战和行军途中,毛泽东与王稼祥、张闻天以及一些红军高级指挥员就经常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后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决定在合适的时机纠正这些错误,他们的意见还得到了周恩来、朱德的支持。所以,遵义会议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是为了“纠正错误”而召开的。

会议一开始,当时中央负总责的博古就在总结报告中为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解释。

杨尚昆采访:

他把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很多客观原因,国民党军队多啊,兵力强啊,武器好啊,有帝国主义帮助啊,这么一套。做了报告以后,周恩来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以及博古在总结

报告中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辩护的错误观点。

随后,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刘少奇等多数人也在会上发言,表明了对毛泽东正确意见的支持。

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委托张闻天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

结决议》,并由常委审查通过。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

周恩来负责军事。

罗海曦国防大学教授

当时有一个临时政治局,中央的临时政治局,把这个临时政治局进行了人员调整,由张闻天担任总书记,

博古不再担任总书记了,毛泽东增补了政治局委员。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

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生死攸关的危难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罗海曦国防大学教授

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自己存在战略和军事上的重大问题,这是第一次,以前中国共产党开会都是共产国际在那儿指挥,来布置你的路线,那么这个时候,是我们自己解决问题。

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面临的形势依然万分危急,然而,随着党的路线回到了正确轨道,实事求是的作风重新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富生机、最为鲜活的灵魂,红军也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距离遵义不远的赤水河,记载下了毛泽东指挥3万红军面对40万国民党军队“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光辉战

例。

面对敌人的重兵,毛泽东就采取了打不赢就不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灵活用兵。然后率领部队在元厚、土城一渡赤水,接下来国民党调兵遣将又封堵红军,这样出人意料的是,红军又从扎西挥师东进,

二渡赤水。

红军二渡赤水河掉头向东,连克桐梓、娄山关,再占遵义,歼敌两个师、八个团。遭此痛击后,蒋介石飞抵贵阳亲自督战,催促数十万重兵向遵义合围。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又出奇兵,三渡赤水,再次进入川南,给敌人造成又要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假象,诱使各路国民党军沿江堵截红军。当调动敌军之后,毛泽东抓住贵阳兵力空虚的战机,果断决定四渡赤水,挥师南进,前锋直逼贵阳。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因身边无兵乱了阵脚,急调滇军前来救驾。然而,滇军被调出云南,恰好为红军取道云南北上创造了

难得良机。

当中央红军取道云南、渡过金沙江之后,终于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毛泽东说,四渡赤水作战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毛泽东在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也由于“四渡赤水,

用兵如神”而得到巩固。

此后,中央红军以超人的顽强斗志和牺牲精神实现着党中央的一次次行动决策,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终于在1935年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实现了胜利会师,并在川西北小城懋功的这个天主教

堂举行了会师欢庆会。

刘波国防大学教授

在会师联欢会上,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作了发言,明确表示:“我们一、四方面军是一家人,要在党中央领导下为彻底消灭蒋介石反动派,赶走日本帝国主义而共同奋斗!”

然而,对于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的这番表态,有的人却不以为然,他就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主管红四

方面军的中央局书记张国焘。

张耀祠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

我们部队三万人他们八万人,枪也好,人身体好,面貌好,我们不行,张国焘想当一把手。

于是,欢庆会师的热烈气氛中也涌动起一股暗流,历经千伤万死的红军官兵注定还将面临一次严峻考验,而它的核心问题,依然是坚持“党指挥枪”还是“枪指挥党”!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提出了北上建立以甘南为中心的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总方针,而张国焘却主张向西康荒凉的少数民族地区退却。在张国焘眼里,谁人多枪多,谁就“说了算”。他又向中央提

出要求对红军总司令部进行改组,还对遵义会议以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路线提出质疑,要求改组军委。

中央这个时候为了维护两个方面军的团结,所以就做出了一些让步。就增选张国焘为军委副主席,然后周

恩来高风亮节,把红军总政委的位子给了张国焘。

为了尽早完成北上方针,中央决定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队,组成左、右路军: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北进;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北上。党中央、中央军

委随右路军行动。

1935年8月29日,右路军率先跨过草地,随即发起包座战役。经过三天激战,歼敌五千余人,北上之门

由此完全打开。

这是一份1935年9月11日中央再次催促张国焘北上的电文记录,然而,正当中共中央站在敞开的北上门口,焦急等待左路军和张国焘到来的时候,一场危机爆发了……

张国焘突然公开向党中央发难,命令右路军掉头南下,同时还提出“要彻底开展党内斗争”解决他与党中央的分歧,企图用“枪指挥党”,把个人意志凌驾于党的意志之上。

然而,此时毕竟是“古田会议决议”传发全党、全军和各个革命根据地的六年之后,坚持党对军队领导的建

军原则已经植入红军的肌体、注入官兵的血脉。当这场中国工农红军自创建以来将出现第一次大分裂的危

机袭来之时,红军将士的军魂意识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决定离开右路军、单独北上的紧要关头,有人报告右路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并向他

请示是否进行追击。

刘波国防大学教授

徐向前很有大局意识,很有党性,说了很重要的一句话,一言九鼎,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同样,在右路军掌握最后决定权的政委陈昌浩也没有选择武力相向,从而避免了一场红军自相残杀的悲剧。

当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长征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二方面军领导

人当即对张国寿分裂红军、另立“中央”表示反对。在他们和朱德、刘伯承等人以及广大红军官兵的强烈要

求下,张国焘被迫同意北上,最终交出了指挥权。后来,张国焘在两年后借机叛逃、投靠国民党时,他从红四方面军中连一个贴身警卫员也没有带走,成为被历史唾弃的一道憧憧鬼影。

而1936年10月,当中共中央跟随仅剩七千余人的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直罗镇时,先期到达陕北、并已

打开局面的红十五军团也是七千人马,但军团长徐海东马上将全军交给毛泽东指挥,坚决听从党中央的号

令。

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在陕甘宁站住了脚,并成功进行了东征、西征。实践证明,中央北上方针是正确的。于是红二、四方面军也跟随着北上。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当时的毛泽东有感而发地说:“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会师后的红军三个方面军由刚组成的军委主席团统一指挥,毛泽东任主席,从此,毛泽东名符其实地成为

全军的最高统帅。

此时的陕北已是初冬时节,心情豁然开朗的毛泽东用一首气势磅礴的诗篇,抒发了自己的情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

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其实,所谓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仅仅是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长征的路线。有人曾对各路红军的长征路线做过统计,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长征总里程,累计达到了六万五千余里。有的红军部队的

长征里程甚至超过了三万里!

在这次途经15个省份的万里长征中,各路红军先后突破国民党军和11个地方军阀百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穿越了地球上最险恶的峰峦沟谷和无人区,翻越了18条山脉和24条河流,攻占了62座城镇,作战380多次,到1936年红军四支铁流在陕北胜利会师的时候,出发时的20多万人只剩下7万6千余人。

那么,在这支滚滚铁流中的红军指挥员、政治工作者和共产党员们,他们作为党对红军实施领导的直接体

现和率先垂范,又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故事呢——

被称为红25军“军魂”的军政治委员吴焕先,堪称一位坚决执行党中央决策的楷模。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

征以后,他听从党的安排留在鄂豫皖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并领导重建红25军;1935年又奉中央指示,率红25军北上抗日,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同年7月得知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并继续北上的消息,为配合党中央的战略行动,吴焕先又主动率红25军西征北上,牵制敌人。

8月21日拂晓,吴焕先亲自断后、掩护部队南渡汭河,暴涨的山洪突然把队伍拦腰截断,北岸红军不得

不与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背水一战。吴焕先一手举枪、一手挥着大刀率先冲入敌阵,身中七弹,壮烈牺牲。

长征中的红二方面军红六师十八团是主力中的主力,专打硬仗、恶仗。十八团的政治委员曾经在一年中连

续换了四任,每换一任都是一次流血和牺牲。

1936年春天,在贵州的一次阻击战中,眼看敌人的火力射向团长成钧,政委余秋里上去一把推开团长,

团长得救了,自己却被一串子弹击中,失去了左臂;

余秋里负伤后,接任的政委是杨秀山。没想到不久在云南六甲山战斗中,坚持到一线指挥的杨政委也负伤

了。

杨秀山中将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 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方法 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黑板,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新课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一)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二)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音乐要素: 旋律:流畅、轻快——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xx ∣xx xx x xxx ∣ 速度:轻快——表现:热情、积极。 节奏:4 4 音乐特点: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敌人后方、神出鬼没。(三)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A段(第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 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 B段(9-16小节)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第二乐句再现了A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 55︱11 22 3 234︱…… ·· 分析:①4 4 33 3 22 2︱…… ②4 4 音域:①由低音区经四度跳进到中音区,旋律线曲折 ②中音区旋律线条平稳

红色记忆,不变军魂(终)

红色记忆,不变军魂 您用鲜血涂抹了新中国的黎明 您用火焰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您用镰刀割断了黑暗的历史 您用锤头砸碎了腐朽的铁墙 因为有您,我们的精英拿起了抵御列强的刀枪; 因为有您,我们的先烈开掘了埋葬旧世界的坟岗; 因为有您,我们的祖国不再四分五裂,我们的民族不再任人掳掠; 因为有您,我们乘风破浪,文明富强。 在我思绪的脉络里,很多的黑白照片串成了我对党史最原始的认知,一大的那条船,二大的那间屋,重庆渣滓洞里的那些刑具,战后胜利的笑容。每次在历史课本或是其它地方看到这一张张照片,心里总有万般的感触。虽然古老却意义深刻,虽然模糊却不失时代的厚重。 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拨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

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洲大地上的星星之火。从此,炎黄子孙的理想有了归一,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中国共产党。砸碎铁牢的斧头和收获秋耕的镰刀,照亮了黎明前的黑暗,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在中国的大地上驱赶着黑暗,卷起改天换地般的红色浪潮。 忘不了,太行山下抗日的烽火,忘不了,微山湖畔的凯歌嘹亮。在无数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党旗上,翻卷着的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怒涛,流淌着的是为保卫祖国而澎湃的血浪。多少仁人志士的鲜血染红了天边的云霞,多少革命先烈的躯体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他们将共产主义的火种撒向大地,一步一步把理想的火炬点亮。 在战争年代里,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每一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在和平年代里,有铁人王进喜,有投身治理沙患事业的谷文昌,有献身边疆的人民好儿子孔繁森,更有雷锋精神鼓舞着几代人,教育了

中国军魂 音乐教案

《中国军魂》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中国军魂,并且能够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和包含的感情,用自信、积极向上的声音合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一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活动探究的方式,共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中国军魂的内涵,提高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通过歌曲学唱/经典台词回顾以及经典片段的欣赏/模仿表演等活动,体会"亮剑"精神。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亮剑》这不非常经典的电视剧,那么同学们知道它是属于那种题材的电视剧吗? 生:………… 师总结:抗日题材,包含英雄主义、友情、爱情等等(简单介绍

电视剧及主要演员——李云龙的扮演者李幼斌)。 2、接下来老师要和大家分享在电视剧中老师最喜欢的一句台词:“面对青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要求学生用坚定有力地声音和气势朗读一遍)师总结:台词在电视剧中能够真实现货的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主人公李云龙的这种“亮剑”精神彰显了伟大的中国军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视剧《亮剑》的主题曲《中国军魂》。 三、新课教学 1、完整聆听第一遍歌曲,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音乐情绪、风格、演唱形式。(四四拍、中速、进行曲风格、男声合唱) 2、介绍电视剧音乐相关知识。 3、教师范唱 4、教唱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有感情的合唱歌曲 四、音乐实践表演活动 1、《亮剑》经典片段欣赏与模仿——李云龙舍妻炸城楼。 人物:李云龙、秀芹、和尚、日本军官…… 地点:城楼 事件:新婚期李云龙妻子秀芹被日本人抓住做人质,李云龙带领独立团前去营救 2、播放经典片段视频 3、分析思维主角当时语气情绪变化,请四位同学进行表演模仿(同

建军节诗朗诵【军魂】

哪有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以下是为您整理的建军节诗朗诵【军魂】,供您参考,更多资讯请点击(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5991767.html,)查看。 八一南昌起义的炮声将地球震动 湖南秋收起义的枪响把九州唤醒 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经诞生 反动派胆战,帝国主义心惊 腐朽势力气急败坏 革命群众热血沸腾 ----这就是我们的军魂 从此, 南昌城头雨,井冈山上风 大渡河的激浪,太行山顶的古松 北国的芳草绿,南疆的木棉红 长江有多长,东海有多深 昆仑有多高,泰山有多重 在中国的大地上,到处播洒下革命的火种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人民军队忠于党,神州大地传歌声 ----这就是我们的军魂 请听: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 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靠谁人-- 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 爬雪山过草地,四度赤水出奇兵 完成伟大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突破重围长途跋涉转危为安 靠谁人-- 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 打败侵略者,抗战八年整 解放战争得胜利,建立人民新中国 人民军队,成长壮大,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靠谁人-- 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她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忆往昔,八十五年的峥嵘岁月 洗刷了一个民族的屈辱 忆往昔,八十五年的战斗历程 成就了一个国家的伟业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一个真正人民当家作主的 东方大国已经诞生 ——这就是我们的军魂! 军队,一个特殊的群体 军人,一个崇高的职业, 永远与众不同,永远铁骨铮铮,一切为了人民,这是军队的宗旨,终生保卫祖国,这是军人的天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祖国的安危重于生命。 ----这就是我们的军魂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我们的歌声多么嘹亮: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保卫祖国作栋梁,人民军队忠于党----这就是我们的军魂 军魂是信仰,军魂是希望 军魂是战斗力,军魂是方向

2020八一建军节军史军魂国防教育爱国教育讲话稿

八一建军节,中国军史上的八个一 九十一载春秋,九十一年的辉煌。走过九十一载的峥嵘岁月我们的军队是一支信仰坚定、战无不胜的钢铁雄师。四渡赤水我们灵活作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浴血直罗镇我们悍不畏死!平型关战役我们迎来第一场大胜!百团大战我们撕碎囚笼浴火重生!让我们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过去,一起追寻那些军史上的光辉足迹,细数我军历史上的八个“一”。 一、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927年8月1日,中国江西南昌,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中共人士和贺龙领导——贺龙在事件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当中还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历史上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朱德等创立的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的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发动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游击战争,恢复党的组织,建立工农兵政权,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从1927年10月到1928年2月,先后成立了宁冈、永新、遂川、茶陵四个县委和县政权,酃县成立了特委,莲花也开始建立了党的组织。

1928年5月,召开了湘赣边界第一次党代表大会,成立了湘赣边界特委。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 5月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随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大大加强了革命武装力量。同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的红五军主力到达井冈山。1929年1月,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进军,留下一部分红军继续坚持井冈山的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它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创举。 三、古田会议:形成第一份政治建军的纲领性文件

永远的军魂(央视建军85周年交响乐会朗诵稿)

永远的军魂 男:宇宙茫茫,星移斗转。这大千世界里,有什么永远的不变。我试着回答,太阳与霞光、白云与蓝天 女:春去秋来,万物轮回。这混沌的天干地支里,有什么永远的不变。我试着回答,母亲和儿女、大海与高山。男:建军八十五年,流水的士兵,铁打的营盘。 女:大地和天空一起发问,八十五年,人民军队有什么永远不变。 男:太阳和霞光,白云与蓝天。 女:母亲和儿女,大海与高山,一起回答—— 合:人民军队军魂永远不变! 男:一九二七年八月,刚刚插上南昌城头的那面战旗已经弹痕累累,刚刚集合起来的那支队伍正在向东转移。在茫茫黑夜中,找到的一座属于人民的星辰就要陨落,在煌煌历史中第一支属于人民的红色武装命运攸关。中国革命来到了十字路口。是向东还是向西,是向北还是向南。 女:突然,参天大树下边一个手提马灯的人,用他那硕大的手习惯地在胸前画了一个半圆。他说,队伍要改编,共产支部要建到连,农村包围城市,这就是中国革命武装道路的出路,这就是红军走出危局的路线。从此,在中国的红色历史地标上,多了几个名字——三湾、井冈山、古田。 男:从那个时候起,坚信中国共产党就成了我军不变的信念。 女:从那一天起,我们自觉地把那面旗帜擎起。 合:从此,镰刀斧头就在我们心头,金光闪闪。 女:一九三四年十月,突破封锁线,粉碎敌人的围剿。湘江滚滚的波涛,拦在红军面前。昨日还是八万六千人的队伍,转眼间几万子弟忠魂未还。一腔壮志化为无声的悲怆,一路呐喊变成无泪的呜咽。谁能带我们走出危局,谁会为我们力挽狂澜?啊!遵义那座小楼里的灯啊,已亮了几个夜晚。 男:那一天拂晓前,一道门打开了。耀眼的灯光划破夜空,与东方破晓的霞光连接到了一起。从那个时候起伟大的长征就像是一条缠绕在地球上的红飘带,向好远好远伸展。 女:红的滔滔湘江,白的皑皑雪山。 男:冷的漫漫草地,热的陕北高原。 女:八十五年啊,说起来很近。 男:八十五年啊,想起来很远。 女:八十五年,何止是缔造两个字就能诠释。 男:八十五年,是党带着我们走出千难万险 女:八十五年,是党带着我们走过万水千山 男:八十五年,我们以祖国儿女人民子弟的名义守卫着先祖留下的每一寸河山。 女:八十五年,我们以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名义维护世界和平,守卫人类的家园。 男:忠诚是八十五年的淬火。 女:信念是八十五年的冶炼。 男:八十五年,我们经历了烽火岁月,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迎风招展。女:中国,有尊严的植身于世界民族之林,雄踞在世界东方,这是几千万海外同胞的百年期盼。 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女:这是九百六十万陆地和三百万海洋国土的共同呼喊。 男:风在山巅上最猛,雨在大海上最狂。 女:旗帜在战斗中最红,航船在拐弯处最险。 男:有人不想看到中国崛起。 女:有人不愿看到中国发展。 男:不。 女:不。 合:不!

《中国军魂》教案

《中国军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唱《中国军魂》,并且能够说出歌曲的音乐风格和包含的感情,用自信、积极向上的声音合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活动探究的形式,共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中国军魂的内涵,提高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奋发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通过歌曲学唱、经典台词回顾以及经典片段的欣赏、模仿表演等活动,体会“亮剑”精神。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师:我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亮剑》这部非常经典的电视剧,那么同学们知道它是属于哪种题材的电视剧吗? 生:…… 师总结:抗日体裁,包含英雄主义、友情、爱情等等(简单介绍电视剧及主要演员——李云龙的扮演者李幼斌)。 2、接下来老师要和大家分享在电视剧中老师最喜欢的一句台词: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要求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和气势朗读一遍) 师总结:台词在电视剧中能够真实鲜活的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主人公李云龙的这种“亮剑”精神彰显了伟大的中国军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视剧《亮剑》的主题曲《中国军魂》。 三、新课教学 1、完整聆听第一遍歌曲,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音乐情绪、风格、演唱形式。(四四拍、中速、进行曲风格、男声合唱)

2、介绍电视剧音乐相关知识。 3、教师范唱。 4、教唱歌曲。 5、学生跟着音乐有感情的合唱歌曲. 四、音乐实践表演活动 1、《亮剑》经典片段欣赏与模仿——李云龙舍妻炸城楼。 人物:李云龙、秀芹、和尚、日本军官…… 地点:城楼 事件:新婚期李云龙妻子秀芹被日本人抓住做人质,李云龙带领独立团前去营救。 2、播放经典片段视频。 3、分析四位主角当时语气情绪变化,请四位同学进行表演模仿。(同时播放《亮剑》中突围背景音乐) 4、老师总结学生表演情况,并互相评价。 五、小结 同学们,打仗需要亮剑精神,生活学习需要亮剑精神,社会人生需要亮剑精神,中考更需要有亮剑精神,逢敌必亮剑,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气势。我们就该拥有这样一种气势,吞天地、贯长虹,浩然不止。学习了这节课,你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亮剑”精神吗?

军魂教育

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 打牢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基础 同志们: 上课之前,让我们先看一组图片:这位是坚定信仰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这位是“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方永刚,这位是“独臂英雄”丁晓兵。看着这组图片,我想问大家,是什么让方志敏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一心一意跟党走?是什么让方永刚立足三尺讲台,鞠躬尽瘁终无悔?是什么让丁晓兵直面困难,自强不息干事业呢?答案两个字忠诚,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革命战士忠诚于党的坚定信仰。那么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如何坚定对党的信仰和忠诚呢?我感到,就是要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铸牢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理论武装作为铸牢军魂的首要任务。 一个国家有国魂,才能在世界舞台上屹立不倒;一个民族有民族魂,才能自强不息、奋发有为;一个军队有军魂,才能无往而不胜。我们的军魂是什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第一,理论武装是实现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保证。从我军举起党的旗帜开始,党就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武装。为什么?是否用党的理论武装军队,攸关军队生死存亡的政治方向。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各式各样的军队和武装,有的从平民百姓中走出来,最终却沦为军阀混战、镇压人民的工具;有的曾骁勇善战、称雄一时,最后却腐朽没落、不堪一击。我军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却在历史的天空划出了一条迥然不同的轨迹。这支部队为何能够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以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敌人?原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是党的理论给了我军强大的思想武器。1927年月日,南昌起义一声炮响,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天地。同年月9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湘赣边界发动和领导了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受挫后向井冈山进军途中,很多部队都打散了,但以罗荣桓为党代表的连队没有散,完完整整地带了出来。毛泽东问罗荣桓原因,罗荣桓说因为连队的党组织没有散、党员队伍没有散。可见,只有在党的理论指引下,我军才历尽艰难困苦而不溃散,遭遇强大敌人愈战愈勇,最终成长为听党

关于军歌教唱技巧的几点思考

关于军歌教唱技巧的几点思考 军营生活离不开军歌,不管是铿锵有力进行曲,还是饱含深情的军旅抒情歌曲,抑或是体现战士内心情思的军营民谣,都是战士情感的寄托和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分别从唱对风格和把握细节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军歌的教唱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对基层教歌员在开展基层歌咏活动中有所帮助。 军旅进行曲军旅抒情歌曲军营民谣在部队文化生活中,军歌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存在于军营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部队战斗力生成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一名基层教歌员来说,让大家把一首军歌唱对,唱好应该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地谈几点在军歌教唱方面的体会和思考。 一、唱对风格 (一)军旅进行曲 进行曲风格的军旅歌曲,演唱重点是突出歌曲的弹性和力度。也许有人觉得这两点似乎相互抵触,有了弹性就会显得轻快,如何体现出力度?力度加大势必显得笨重,又何来弹性?其实这两点并不矛盾。进行曲,顾名思义,就是听到这样的曲子要能够进行的起来,也就是能够走起来,而能让人听到并随之行进的歌声必定要充满弹性。否则,这样的行进给人带来的不会是希望和力量,而是毫无生气的砸地,因此,进行曲的演唱一定要有弹性。 注意不同主题进行曲的力度,则能恰如其分地体现不同作品做传达的精神。使听众感受到进行曲本身所蕴含的充沛的能量和动力。虽然都是有力度,但根据不同的作品,力度也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例如,歌曲《青春万岁》演唱时更多的是突出内心的自豪和骄傲,重点应放在轻快和活泼上;《中国军魂》表现出的确实一种悲壮和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在演唱力度的把握上要注意坚定而不死板。 其实把握弹性和力度的关键,就是把弹性和力度进行恰当的融合。在弹性中加入力度,使弹性更有韧劲,弹的有根;而在力度中突出弹性,使演唱时的发力更加灵活,更有生气。倘若在演唱时一味使蛮力,只会让人感觉行进的脚上拴着沉重的铁镣。 想要使弹性与力度恰当融合,笔者认为要注意下几点:首先,演唱时不能靠嘴巴发力,要靠小腹发力,也就是平时喊口号时的发力点。这样的发力比较扎实,不会僵。其次,演唱歌曲,尤其是在合唱时,所有的字不能向外喷着唱,因为这样会让发音模糊,力度分散。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注意歌词的韵母,把字说出去再收回来,感觉是在吸着唱。再次,演唱时口型不能是左右咧开的,而是上下松开的,这样的口型有利于声音在口腔中获得良好活动空间,从而产生最佳的共鸣效果,使演唱的音色更加饱满。在训练力度和弹性时,教歌员还可以通过踮脚唱的

部队战士演讲稿:中国军魂 永驻心中

部队战士演讲稿:中国军魂永驻心中我的父亲沉迷于电视连续剧《亮剑》,他说他喜欢李云龙的那股劲儿。我很好奇,李云龙到底有一股什么样的劲,让一个普通老百姓如此痴迷?我本来不喜欢这种题材的影视作品,但让父亲如此痴迷的那股劲,让我产生了好奇。我想知道那股劲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神奇的力量?于是我怀着寻找的好奇心看了这部电视剧。没想到,只看到第五集,就让我这个不喜欢战争题材影片的我,内心深受震动。从开始时的好奇到看热闹,直至感动,数十集长的《亮剑》竟然在不断的被感动中看完了。其实,能吸引我看下去的原因,不是因为演员的演技精湛,也不是因为场面的宏大,而是因为它表现出了一种力量,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中国军魂。 中国军魂!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包含的是怎样复杂而深刻的内涵?真正的中国军魂又是什么?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诚?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忧国?还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操劳?我觉得都不全面。 连续剧《亮剑》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表现出了战争时期中国军人的军魂。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让我们见证了大自然的残忍和无情,也让我们见证了世间的坚韧和亲情。如十万子弟兵奔赴灾区,用

生命从死神当中夺回生命,把自己有限的给养让给老百姓,我们除了揪心,还为他们感到骄傲!这些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子弟兵们,不能像体育、文艺明星那样接受人们的欢呼和鲜花,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然而,就是他们这种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的奉献感动了灾区,也感动了中国。灾区老百姓都说,看到了绿军装就看到了生的希望,看到了金色的军徽警徽就看到了救星。他们,是人民的保护伞。这,就是灾难面前中国军人的军魂。 “独臂英雄丁晓兵”,这个用左手敬军礼的人,令军人感到骄傲。他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在顺境中保持清醒。沙场带兵敢称无愧无悔,把守国门能说有骨有节。他像一把号角,让理想与激动,在士兵心中蔓延。他用灵魂告诉我们,一条臂膀也能撑起血染的军旗,他是真正的勇士。这,就是人民面前中国军人的军魂。 人不能没有脊梁,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军队不能没有军魂,军队的军魂不是武器装备,而是坚决服从命令、敢于直面困难、勇于战无不胜的英勇气概。毛泽东曾说:“一个军队要有军魂,我们军队的军魂就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们进行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从弱小逐渐走向强大,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这种军魂,靠的就是广大指战员坚决列强的战斗意识。 想一想那些为了新中国解放而勇于牺牲的先烈们,他们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妻儿有父母、有感情有追求。设身处地的我们,是否会选择和他们一样?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又将会怎么样?我想,如果国家没有了坚强的脊梁,中国军人没有了军魂,衣不裹体、食不果腹,

八一建军节发扬光大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演讲稿

八一建军节发扬光大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演讲稿 八一建军节发扬光大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演讲稿资料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批判了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单纯军事观点,明确规定了红军的宗旨、性质和任务,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并发展了1927年9月“三湾改编”时所确立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规定了一切工作经党的讨论和决议后再执行,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立党小组、营团设立党委,要求加强思想领导,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等。古田会议从思想上确立党的观念、组织上确立党的领导制度两个方面,压滤机滤布奠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础。在这之后二十年,从古田到遵义,到延安,再到西柏坡,最终到北京,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地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才能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作指导,从而战胜重重困难,最终夺取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回顾建党80年的光辉历史,我军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发展壮大,最根本的是靠党的坚强领导。现在,时代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建设始终是中心。但是,军队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这一性质丝毫没有改变。江泽民同志指出: “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巩固的国防,始终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后盾,是国家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宁的可靠保障。”纵观世界,天下并不太平,“台独”分裂势力日益猖獗,国内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千方百计相互勾结,利用人权、

民主、宗教、民族和领土等问题,采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手段,竭力对我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妄图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加紧对我军进行渗透活动,并大肆宣扬所谓“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等谬论,企图挑拨和分裂军队同党的关系,使我军摆脱党的领导,不讲政治,在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迷失正确方向,以彻底改变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认清其反动实质和目的,牢固树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观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并在新形势下有所发展,永远做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可靠工具。 二、所处地位变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永远不能变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从建军初始,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不仅在为人民打江山的民主革命时期如此,在夺取全国政权、成为执政党后,我军仍然始终保持着人民军队的这一宗旨、本色和作风。这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党的“三个代表”的先进性和党永远指挥枪的原则,决定了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变。尽管党在执政前后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但军队始终是党的、人民的军队,建立人民民主本资料权属文秘写作网,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写作网更多资料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后,又始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军队、人民、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正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是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的根本保证。所以,邓小平同志生前曾反复嘱托:

历久弥新久唱不衰的经典合唱曲目22首

历久弥新久唱不衰的经典合唱曲目22首 合唱艺术历史悠久、异彩纷呈,由于它具有表现手段丰富、音乐风格多样、讲求和谐均衡的艺术特征,并具有规模可大可小、技巧可繁可简、伴奏可有可无(既可是无伴奏合唱,也可是由钢琴、手风琴或乐队伴奏的有伴奏合唱)的突出适应能力,以及凝聚大众心灵、适于大众参与、深受大众喜爱的普及化形式,使其成为了高雅音乐王国中的一朵格外引人注目的艺术奇葩。 1.《在银色月光下》 《在银色的月光下》是一首新疆民谣,源自俄罗斯民歌。1938年间,"西部歌王"王洛宾在新疆把这首曲子改编为华语歌曲,另也有由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黎英海教授改编的版本。 歌曲《在银色月光下》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歌曲着重表现了新疆年轻小伙子对爱情的纯洁向往和无限怅惘。歌曲通过大提琴,长笛,人声及各种乐器的交相辉映,诠释了爱情这一永恒主题。歌词中通过许多景色的描绘:沙滩、月光、幻梦、踪影等,表达了小伙子对爱情的执著。五十多年来,《在银色月光下》由多位著名歌唱家演唱,经久不衰。其中脍炙人口的版本有老歌唱家朱崇懋所唱,既具中国韵味又含美声气韵。堪称经典。 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由于他长期扎根西部(尤其是新疆),创作、收集、整理、翻译泛西部

各少数民族民歌,计有一千余首,被称为有“西部歌王”。王洛宾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代表作有《大阪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等。这些经典的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尤其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享誉世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世界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在那遥远的地方》。 该作品曲式结构为再现单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A)调性为降E大调,3/4拍子,带有2小节短小的引子。旋律富于激情,起伏较大,表现小伙子回忆往昔美好的恋爱时光,感叹时过境迁,心爱的姑娘已经不见踪影,小伙子要继续找寻自己已经失去的爱情等场景。 该乐段为收拢型乐段,非方整型乐段,三乐句乐段,由a、b、b1三个乐句构成。这三个乐句,前两个乐句(a、b)是对比乐句,第三个乐句明显变化重复b,又好像是平行关系的两个乐句。这种三个乐句的搭配十分有趣。 经过短小的5小节叠入式间奏(其目的是转为同名小调),音乐进入中部。该作品的中部类型是单一主题展开性引申型中部。 中部乐段转为同名小调降e小调。结构与第一部分完全相同,也由三个乐句构成,音乐充分表现了小伙子忧伤的心情与焦急的守候。该乐段采用同名小调,旋律上对比强烈,但旋法上又与第一部分统一,这种引申的写法常常运用在抒情歌曲上。

心中的军魂演讲稿

心中的军魂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陈海燕,是五班的学员,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心中的军魂。 听,国庆60周年大阅兵的脚步声还在铿锵作响,看,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迎风飘扬,听,气势恢宏的军歌正在唱响,看,中华大地,锦绣河山,一片大好风光。是什么,让江山如此多娇?是什么,让神洲风采尽展?是什么,让祖国灿烂辉煌?是什么,让人民幸福安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魂,是人民军队心中的军魂! 那么,军魂是什么呢? 战场上,军魂是黄继光挺身堵炮眼的英勇无畏,是董存瑞手托炸药包拉响导火索的奉献牺牲,是邱少云烈火焚身却纹丝不动的顽强意志,是当兵扛枪,是保家为国,是为了人民流血牺牲。两军对垒时,军魂是三大战役的壮志豪情,是四渡赤水的兵家智慧,是两强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 艰辛时,军魂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思想,是井岗山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毅力,是战士双脚走天下的豪放,是背起行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思想上,军魂是光芒万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广泛传唱,是江主席的“三个代表”,是和谐社会的幸福篇章。 当然,军魂更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为人民服务的永恒宗旨,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是纪律严明,是保障有力。 一句话,军魂是军旗,是军徽,是军装,是绝对忠诚和钢铁信念。 现在,我们转业了,脱下军装,换上便装,军魂还在吗?在哪里呢?在脱下的军装里?还是在换下的军帽里? 不!我相信,所有的军转干部都会说:军魂没有走,也不会消散,因为,它已植根于军人的心中! 我们都相信: 军旗飘飘,随风而起,指引着我们。 军徽闪亮,晶莹灵动,照耀着我们, 军装静谧,威武庄严,注视着我们, 我想,我们刚到地方上,军魂应该是这样的:是调整心理,适应新环境,是在新起点上,有新志向、新目标,团结新同事,搞好新关系,做好新领导。是锐意进取,是俯首甘为,是谦虚向上。 有一首老歌,歌词写的特别好,我想把它献给大家,让我们共勉。 吹起那集合号,我们又出征,翻过了山,跨过了水,走进新天地,历史的嘱托,青春的好奇,伴随着你,伴随着我,永远向前进。 脱下军装还是一个兵,献出了我的爱,从此不变心,阳光照耀,大陆在延伸,这就是你,这就是我,生命的历程。 让我们载着军魂,在新的天空里,展翅飞翔! 谢谢大家!

建军节演讲稿:发扬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最新篇)

建军节演讲稿:发扬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建军节演讲稿:发扬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我们是驻“古田会议”遗址所在地的部队,新世纪之初站在这块土地上,回顾我们党所走过的80年光辉历程,部队官兵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始终坚持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这已成为全体官兵的自觉行动。但也要看到,当前个别官兵由于受“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的影响,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原则问题上,仍存有一些模糊认识,亟待予以澄清。为此,应组织部队官兵结合纪念建党80周年的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 一、时代环境变了,军队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这一性质始终不能变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始终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从“古田会议”铸就了我军这一军魂始,我军就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一再以雄辩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真理。1929年6月,由于红四军党内人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在闽西上杭县古田村曙光小学胜利召开。大会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重新选举毛泽东为前委书记,一致讨论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本资料权属文秘,放上鼠标按照提示查看文秘更多资料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批判了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单纯军事观点,明确规定了红军的宗旨、性质和任务,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并发展了1927

年9月“三湾改编”时所确立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规定了一切工作经党的讨论和决议后再执行,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立党小组、营团设立党委,要求加强思想领导,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等。古田会议从思想上确立党的观念、组织上确立党的领导制度两个方面,奠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础。在这之后二十年,从古田到遵义,到延安,再到西柏坡,最终到北京,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地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才能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作指导,从而战胜重重困难,最终夺取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回顾建党80年的光辉历史,我军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发展壮大,最根本的是靠党的坚强领导。现在,时代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建设始终是中心。但是,军队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这一性质丝毫没有改变。江泽民同志指出: “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巩固的国防,始终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后盾,是国家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宁的可靠保障。”纵观世界,天下并不太平,“台独”分裂势力日益猖獗,国内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千方百计相互勾结,利用人权、民主、宗教、民族和领土等问题,采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手段,竭力对我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妄图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加紧对我军进行渗透活动,并大肆宣扬所谓“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等谬论,企图挑拨和分裂军队同党的关系,使我军摆脱党的领导,不讲政治,在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迷失正确方向,以彻底改变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

部队教会了我们什么

部队教会了我们什么! 红旗飘飘,军号响。 利剑出鞘,雷鸣电闪。 从来狭路如果祖国遭受了侵犯, 热血男儿当自强。 喝干这碗家乡的酒, 壮士一去不复还。 滔滔黄河,浩浩长江。 给我生命给我力量。 就让献血染成最美的花, 开放在我的胸膛上。 相逢勇者胜。 向前进,向前进。 这是电视剧亮剑的主题曲“中国军魂”,也就是我本文想说的,部队教会了我们什么?答案就在这首歌曲里。对是军人才会有的独特气质!在部队的那些日子里,它们被钉进的骨髓,熔入你的血液。确切的说,是一种精神,明知不敌,还要亮剑。

在新兵的时候,我也想不通很多东西,认为部队很呆板,总是想,为什么什么都是新兵干的多?到了第二年才明白,因为我干的少,因为我不熟练,谁都是这么过来的,干的多了经验就多了,以后就可以更好的领导大家。这样对自己得到的锻炼就更多,收获自然就比别人多,成长进步也就更快。并不是说干的多的就是“傻冒”。 竞争力,在部队,经常是一个连的人在竞争一个名额,在惨烈的竞争后,成功的只是百分之一,失败的确是百分之九十九,比如在入党和转改士官上,不就是这样的吗?谁不羡慕?不要说“凭什么是他?”你要问“为什么不是我?”你喜欢别人站在领奖台上你却在下面鼓掌 的感觉吗?那是用多少辛苦和汗水换来的当过兵的都知道。直到现在,当我看见别人成功时我都会眼红,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也会的,只不过我是缺少某些成功的条件而以。我失败了,但那是暂时的,等我总结好经验与教训,我还是以前的我,藐视一切,因为我最强。我会成功的。 团结,因为团结就是战斗力,任何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孤立的部门都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也是最难做到的。在部队,人们来自不同的阶层,不同的身份,不同民族。有追求上进的,有碌碌无为的,有偷奸耍滑的,这些人怎么团结在一起的?其实很简单,领导首先要带好头,做到奖励先进,让他带动其他人,惩罚偷奸耍滑的,当然不是打骂体罚,具体方法在士兵突击里的李梦已经“体会”过了,不在罗嗦,马班长说的对,他脑子里比别人多了根不该多的“弦”。任务是要大家来共同完成的,

年会合唱歌曲精选100首

年会合唱歌曲精选100首 年会合唱歌曲精选 年会合唱歌曲精选(一): 1、励志型歌曲。如果当念企业发展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大家一齐经历了拼搏,付出了努力,取得了不一样的收获,能够在企业年会上唱《真心英雄》《阳光总在风雨后》《水手》《我的未来不是梦》《光辉岁月》等歌曲,能够鼓舞企业上下员工的斗志,效果十分好。 2、古典文学型歌曲。这类歌曲把时尚和经典结合起来,让员工认识到走在流行前沿代表着时尚的流行歌曲也能跟他们认为古老陈旧的古代诗词结合起来,产生如此完美的效果。比如《寂寞沙洲冷》《一剪梅》《愚公移山》《月满西楼》《涛声依旧》等。如周杰伦的《青花瓷》费玉清的《千里之外》,这两首歌曲,歌词和旋律都十分打动人,很受公司员工欢迎。 3、感恩型歌曲。如《相亲相爱一家人》,《感恩的心》,《念亲恩》等,在公司年会上流行“感恩教育”,在感恩教育活动中,透过学习演唱感激生命感谢亲情的歌曲有利于员工体会公司领导的辛苦,学会关心企业,体贴别人。在公司年会中演唱《懂你》《感恩的心》这两首歌曲,其中学习《感恩的心》这首歌曲时,让员工透过自学的手语来进行表演,效果很好。 4、纯真型歌曲。纯真型歌曲,这些歌曲的特点是旋律欢快情感真挚秀丽,透过演唱能够让大家充分感受和回忆工作生活的纯真多彩,同事情谊的真挚可贵,比如《同桌的你》《栀子花开》《心愿》《外婆的澎湖湾》《童年》等。 5、友情型歌曲。这类歌曲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能够唱出同事之间的友谊,唱响同事之间的交往真情,如《第一时间》《朋友》《相亲相爱》等。 年会合唱歌曲精选(二): 1、《祝福你》:采摘最美的鲜花,含笑送给你,在你耳畔轻轻说,祝福你快乐…… 2、《同贺新春》:喜呀喜呀喜呀喜呀喜,同贺新春讲恭喜,富贵又如意吉利,点起爆竹冲天飞…… 3、《新年到》:一年四季到了岁末又是新气息,二话不说轻轻抱拳说一声恭喜,三羊开泰纵横四海五路财神运财来…… 4、《完美的新年》:恭喜恭喜新年好尽情欢唱笑笑笑,恭喜恭喜新年好世界多美妙…… 5、《花好月圆》:春花和秋月它最秀丽,少年的情怀是最真心,人生如烟云它匆匆过呀,要好好地去珍惜…… 6、《祝福》:祝福是那吉祥的中国结,愿每一个日子都很和谐,祝福是那幸运的满天星,愿生活的路上挫折少一些…… 7、《早安新年》:我明白我明白,莫忘了,把握此刻趁年少…… 8、《合家欢》:红彤彤的春联映出艳阳天开花的岁月一年又一年…… 9、《大家恭喜》:欢欢乐乐过新年,打起那个鼓儿咚咚响阿,敲起那个锣儿响叮当…… 10、《喜气洋洋》:齐鼓掌,歌声放于今晚开心唱请鼓掌。齐鼓掌,歌声唱于今晚开心唱请欣赏…… 11、《新年颂》:春风送入心田上,暖日照来幸福光,一元复始除残雪,三阳开泰齐欢唱呀…… 年会合唱歌曲精选(三): 励志类:《和未来有约》、《让世界充满爱》、《我的舞台》、《想唱就唱》、《唱得响亮》、《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最响亮》、《青春时代》、《你最红》、《因为我相信》《你们是我的星光》、五月天《倔强》、范玮琪《最初的梦想》。 温馨类:《相亲相爱一家人》、《相亲相爱》、《明天会更好》、《同一首歌》、《雪绒花》、《感恩的心》、《好人好梦》、四个女生《心愿》、蝴蝶组合《蝴蝶吟》《飞雪》,谢安琪《年度之歌》、成龙/苏慧伦《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王力宏《爱因为在心中》。

军魂

军魂 曾经有一名军人,他深深地爱着女孩,女孩也同样深爱着他。有一天,军人牵着女孩的手走在街上,另一只手拿着刚为女孩买的红玫瑰。女孩心中突然之间蹦出一个念头,想要试试看军人究竟有多爱自己! “你爱我吗?”,女孩望着军人的眼睛。 “当然爱啊”,军人如实得向女孩吐露着自己的爱意。 “那你现在向我求婚吧?”,女孩撒娇的握着军人的手。 “现在?现在我穿着军装,我们回去换件衣服好不好?”,军人解释着。 “你如果现在向我求婚,就说明你真的爱我,那我就嫁给你,不然就说明你不爱我!”,女孩生气的固执着! “可是现在我穿着军装,会影响军人形象的”,军人依旧耐心的解释。 女孩看到自己让军人向自己求婚这个要求他也不肯,以为他没有那么爱自己。当她准备松开紧握自己的手甩身而去时,“扑通”一声,军人两腿结实的跪在了冰凉而坚

硬的马路上。 路旁的行人好奇地围拢过来 女孩看到军人如此在意自己的话,会心的笑了。当她接过他为自己买的玫瑰花,准备答应军人要做他今生的爱人时,军人却笔直的挺起身,松开了紧握女孩的手,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开,留给女孩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爱你,但你侮辱了我的军装”! 多么完美的开始,却是那么苍白无言的结局 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别怪我仍保持着冷峻脸庞。其实我既有铁骨又有柔肠,只是那青春之火需要暂时冷藏。等你的日子既短暂又漫长,别说我不懂风情只重阳刚,这世界虽有战火但也有花香,我的明天也会浪漫的和你一样!当你的纤手搭上他的肩膀,我也会回过头泪流两行,也许我们的路不是同一方向,我仍衷心祝福你姑娘!当我脱下脱下这身军装,不怨你没多等我些时光,也许那时你我已是天各一方,相信你还会看到我的爱在海空飞扬 一首《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吟出了无数军人心中对爱情的渴望,但为那身军装,他们放弃了那份对爱的期望 军人,一个涵概广阔的概念!不仅包含着数以万计的绿色男儿,更包含着中国960万土地的安全与尊严。军人

军魂永驻我心

军魂永驻我心 我曾翻阅辞海去寻找军魂的定义,但它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江泽民同志曾提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但忠诚于党也绝非“军魂”的全部含义。那么何谓“军魂”?我想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与信仰,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惨遭蹂躏,林则徐坚定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决心;1936年惨遭近百年战火浩劫的中国积贫积弱,鲁迅喊出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口号;77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的中国支离破碎,“抗战之魂”张自忠将军向部署发出了“我们军人要想完成对于国家的义务,只有一条路,去死,早点死,早点光荣地死”的号召;1946年国民党不顾国家大局单方面再起战端的中国战火重燃,毛泽东同志赞扬人民军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1990年面对趋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江泽民提出了“打得赢”、“不变质”的总要求;胡锦涛针对我军性质和现实情况,又提出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军魂是什么?虽然以上所提及的人有些并非军人出身,但他们的言行无不是“军魂”的最好诠释。 军人作为一个特殊身份的存在,它本身便具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使命与责任。保家卫国以图国泰民安是身为准军人的我们要用血肉之躯为之捍卫的唯一信念。军魂是什么?这就是军魂。军魂是跋涉长征的革命前辈留在茫茫雪山上的脚印;军魂是不畏生

死的抗日军民印在历史石壁上英勇冲锋的身影;军魂是转战南北的解放官兵不顾劳顿紧握在手的钢枪;军魂是抗美援朝最可爱的人们在上甘岭中相互传递而不肯咬一口的苹果。 他们都是军魂的代言人,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正是因为无数像他们那样的仁人志士和革命先驱用自己的无量头颅无量血才换来了今天我们所处的宝贵的和平环境。前人播种的结果你我在品尝,但也不要忘记,我们已经接过了还要继续前行的接力棒。 想一想,那些敢于牺牲的先烈,他们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妻儿父母、有感情和欲望。推己及人,设身处地的你是否会选择和他们一样?试问,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又将会怎么样?我想如果国家没有了坚强的脊梁,那么“东亚病夫”的称号将永远地扣在我们的头上,衣不裹体、食不果腹而绝不会像今天这样身穿整洁的礼服神态安详地坐在庄严恢弘的礼堂。 历史并不是那么遥远,同样也不是一摞堆在角落中枯黄的废纸。它就在眼前,就是现在。今天就是历史的重演,我们也必将缔造历史。每个时代都需要这个时代的人担起属于他的历史使命。逝者如斯夫,时间也绝不会在我们的时代停滞不前,革命前辈已被滚滚长江淘尽成为古人,他们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而我们也不可避免要担起这份前人未尽的使命。 “和平与发展”虽然是当今的两大主题,但现实中的战争从未消失。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的背后暗流涌动,作为国防生的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