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急处理预案(项目部)解析

应急处理预案(项目部)解析

一、简介

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建设工程生产管理条例》、《南京市建筑工程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的要求,结合本项目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⒈目的

本应急预案的目的是说明本项目部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具有的资源和运作的方法,以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紧急情况,减少事故损失,保障员工和附近居民的健康与安全。

⒉工程概况

本工程建筑总面积6632平方米,框架四层,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

本项目部重大危险源已识别(见重大危险源清单)。

本项目部重要环境因素已识别(见重要环境清单)。

本项目部平面布置图附后。

二、应急救援系统组成

⒈应急响应领导小组

项目部成立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张华(项目经理),联系电话:139******** ;

副组长:钱银府(生产副经理),联系电话:139******** ;(安全员):孙祥军139********

组员:张健伟(施工员),联系电话:150********;

刘夕春(资料员),联系电话:137********;

赵孝如(保管员),联系电话:138********;

赵正宽(材料员),联系电话:136********;

李洪林(驾驶员),联系电话:137********;

孟元吉(电工),联系电话:137********.

⒉义务消防队

建立义务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组成如下:

队长:张华

副队长:钱银府、汤玉龙

队员:张健伟、刘夕春、赵孝如、赵正宽、孟元吉。

⒊应急指挥中心

地点设在项目部办公室,联系电话:139******** 。

⒋职责、权限和义务

⑴应急预案的编制

项目部应急响应预案由生产副经理钱银府、专职安全员孙祥军。

⑵应急预案的审批

项目部应急预案由项目经理张华审批。

⑶培训和演练

项目部由生产副经理钱银府、安全员孙祥军进行消防培训和消防演练。

①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组长:

分析紧急状态和确定相应报警级别,分析相应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和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

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部署应急策略,保证应急行动的顺利完成;

与外部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通报外部机构,决定是否请求外部援助;

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的行动;

保证现场和外部人员的安全;

协调后勤,以支援现场反应人员;

负责应急反应系统的启动,宣布场内应急状态的停止,领导应急终止后的恢复工作;

决定是否撤离、外部影响区域的安全和场内的重大应急行动;

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必要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随时与副组长及组员保持联系。

②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副组长:

作为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组长的代理人,当组长不在现场或在紧急事故中受伤时,代替履行职责;

协助应急响应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

向组长提出应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对策和建议;

保持与现场操作组员的直接联络,协调组员的救援工作;

评价安全状态和发展趋势,管理应急活动;

决定并管理补救活动;

随时向组长提供事故信息。

③组员(安全员):

作为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副组长的代理人,当副组长不在现场或在紧急事故中受伤时,代替履行职责;

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

现场事故评估;

保证内部、外部人员的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

控制紧急情况;

与副组长及时联络沟通;

诊断安全状态,评价损伤程度;

识别危险物质及存在的潜在危险,并对事故现场进行分析,分析事故原因,提出纠正措施和补救方案,执行有效的应急操作,保证个人安全,并负责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工作;

组织评价事故的场内外辐射后果,提出应急防护措施的建议;

组织制定应急终止后的恢复计划。

④其余组员:

当组长、副组长、安全员不在现场或在紧急事故中受伤时,由组员代替其履行职责;

⒌器材配备

⑴救护人员的服饰装备:头盔、防护服、防护靴、防护手套、安全带、呼吸保护器具等;

⑵灭火剂:水、泡沫、CO2、卤代烷、干粉、惰性气体等;

⑶灭火器:干粉、泡沫、气体灭火器等;

⑷简易灭火工具:扫帚、铁锹、水桶、脸盆、沙箱、石棉被、湿布、干粉袋等;

三、重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⒈报警和通讯

⑴发现或得知事故现象的人员,应马上向组长报告,如果是火灾事故,必须同时向打119向南京市消防部门报警;

⑵组长接到报警后,通知副组长、组员,立即启动应急救援系统;

⑶根据事故类别向总公司主管部门及公安、劳动、环保、建设等地方主管部门报告,报告执行事故调查处理制度以及国家、南京市相关法律法规;

⑷报警和通讯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

②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有毒有害气体泄露、传染病、触电、中毒、高空坠落、

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③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④火警电话119、急救电话120。

⒉现场抢险

⑴对于火灾爆炸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①引导消防队合理布置消防车和重点保护区域,对重要设备、设施进行重点监控和保护;

②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心区受伤人员;

③通过信号、广播,组织、引导人员的疏散;

④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⑤密切注视事故发展和蔓延情况,尽量减少损失,如继续扩大,由副组长及时向组长报告,请求地方及友邻单位支援。

⑵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泄露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①实施急救措施,严重者,由组长及时与医疗部门联系就医;

②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③切断气源,预防爆炸,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而引起爆炸,立即实施消防措施;

④迅速撤离污染区人员,可能的话,将容器移至合适的地方,实施泄露应急处理措施;

⑤应急处理人员应采取防护措施;

⑥合理处理废弃的气体,减少环境污染。

⑶对于触电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①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②迅速脱离电源;

③脱离电源后,应迅速通知医疗部门,同时对伤情进行简单诊断,实施对症救治措施,如口对口人工呼吸、胸腔挤压法。

⑷对于热烧伤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①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②尽快使伤员脱离致伤因素,以免继续损害深层组织,并格外注意观察伤员有无进展性呼吸困难,为下一步救治创造条件;

③伤员经现场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救治。

⑸对于电烧伤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①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②视情况进行心肺功能的复苏;

③经相应处理后,尽快护送到医院救治。

⑹对于化学烧伤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①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②现场处理;

③送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⑺对于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等引起的出血、软组织割裂伤、挫伤、刺伤、骨折等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①控制事故区域的边界和人员车辆进出;

②根据现场条件,及时、正确地采取暂时性的止血方法止血;

③采取包扎固定措施,预防感染,减少出血、损伤、疼痛,预防休克;

④伤员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尽快正确地运送伤员到医院。

⑻对于传染病、职业病,应急领导小组的任务有:

宣传、贯彻、执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目录中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综合管理》、《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职业卫生与职业

病的预防控制》。

⒊应急方案

⑴火灾

采取隔离灭火法,限制火灾范围;

采用窒息法和冷却法把火扑灭;

扑灭油品火灾用干粉、泡沫灭火器,扑灭可燃气体火灾用干粉、1211灭火器,可燃固体复燃火灾用水体灭火器,电气、高温场所用干粉、气体灭火器,精密仪器、贵重设备用气体灭火器,贵重书籍用干粉、气体灭火器;

对于固体物质的地面火灾,可用扫帚、树枝进行人力拍打,或用铁锹挖土覆盖、掩埋,沙箱可用于扑灭地面油类火灾,油锅着火,可用棉被、毛毯沾水捂盖灭火,液化气角阀或胶管着火,用干粉撒上;

⑵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

①CO

a健康危害

CO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胀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b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c爆炸特性与消防

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CO2、干粉。

d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罩,尽可能切断泄露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e储存注意事项

易燃有毒的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类存放,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f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状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CO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避免高浓度吸入。

g环境

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h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控制焚烧后处置。

②液化石油气

a健康危害

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有头晕、头痛、兴奋或嗜睡、恶心、呕吐、脉缓等,重症者,可中毒倒下,尿失禁,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停止,可致皮肤冻伤。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易疲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b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c爆炸特性与消防

危险特性:极易燃,与空气混合物,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CO2。

d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罩,尽可能切断泄露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e储存注意事项

易燃有毒的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卤素(氟、氮、溴)、压缩空气、氧化剂等分类存放,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f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状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CO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避免高浓度吸入。

g环境

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h废弃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法规,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控制焚烧后处置。

③C2H2

a健康危害

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窒息。

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嗜睡、失调、严重者昏迷、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

b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

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c爆炸特性与消防

危险特性: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会猛烈反应,与氟、氯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CO2、干粉。

d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罩,尽可能切断泄露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e储存注意事项

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中及多孔物中,装入钢瓶内,充装要控制流速,注意防止静电积聚,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氮、溴)、氧化剂等分类存放,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f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状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CO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避免高浓度吸入。

g环境

对环境可能有危害,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h废弃

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当作燃料使用。

④氧气

a健康危害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吸入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

长期处于氧气压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b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c爆炸特性与消防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灭火方法: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源选择灭火剂灭火。

d泄露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尽可

能切断泄露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e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仓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类存放,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f废弃

允许气体安全地扩散到大气中。

⑶触电

①迅速脱离电源。

发生触电事故后,切不可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要立即切断电源,使伤员脱离继续受电流损害的状态,减少损伤的程度。在切断电源前应注意伤员身上因有电源通过,已成带电体,任何人不应触碰伤员,以免自已也遭电击。切断电源可采取以下的两种方法:其一是立即拉开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以切断电源。其二是不能立即按上面的办法切断电源时,可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将电线拨开,使伤员脱离电源。此时切不可用手或金属和潮湿的导电物体直接触碰伤员的身体或触碰伤员接触的电线,以免引起抢救人员自身触电。在切断电源的动作时,要事先采取防御措施,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因肌肉放松而自行摔倒,造成新的外伤。切断电源的动作要用力适当,防止因用力过猛造成带电电线击伤其他人员。

②脱离电源后,应迅速向医疗部门呼救,这是能否抢救成功的首要因素。

③同时对伤情进行简单诊断,伤员是否还存在呼吸,伤员是否还有心跳,瞳孔是否扩大等,实施对症救治措施,如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法等。

烧伤包括热烧伤、化学烧伤和电烧伤等。热烧伤又分Ⅰ度烧伤、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及Ⅲ度烧伤。

①热烧伤的现场救护

热烧伤的现场救护的主要措施是尽快使伤员脱离致伤因素,以免继续损害深层组织,为下一步的救治创造条件。

对一般部位的烧伤处理:一般部位是指除头部、面部、呼吸道等要害部位以外的身体烧伤。让伤员脱离致伤物后,要用清洁布覆盖创面,简单包杂,避免感染。伤员经现场处理后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对特殊部位的烧伤处理:特殊部位是指头部、面部、呼吸道等要害部位的烧伤。头面部是一个多器官、多力能的部位,烧伤后常极度水肿,且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因此,在抢救时要特别注意,应以最快速度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②呼吸道烧伤的现场救护

呼吸道烧伤属于内脏烧伤,外表症状不太明显,容易被漏诊而延误抢救,以致造成早期死亡。碰到此类情况,要格外注意观察伤员有无进展性呼吸困难,并及时护送到医院作进一步诊断治疗。

③电烧伤和化学烧伤

处理电烧伤应视情况进行心肺功能的复苏,有神志障碍者,头部可放置冰帽或冰袋,经相应处理后,尽快送医院救治。

化学烧伤,症状各不相同,常采取以下急救方法:采取各种方法迅速清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用大量水冲洗局部创面;采用恰当的中和治疗;化学物质进入眼内,切忌用水或手帕揉擦,以免增加创伤;误服有毒化学物质,造成口腔、消化道烧伤时,可服牛奶、植物油、欢快清等进行防护。

经现场处理后,应送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⑸建筑施工现场的伤亡事故多发生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等方面。而这些事故都会造成出血征象,且常伴随软组织割裂伤、挫伤、刺伤、骨折等原发创伤。

发生创伤性出血时,应根据现场条件,及时、正确地采取下列暂时性的止血方法进行止血。

①压迫止血法:抬高受创伤肢体,在找不到消毒纱布和棉垫时,可用清洁的手帕、毛巾或其他棉织品覆盖在伤口表面,再用绷带或布条加压包扎止血。

②指压止血法:一般用于临时性的动脉止血,即用手指压在动脉出血的近心端。

③弹线止血带止血:当肢体动脉动脉创伤出血,一般的止血包扎方法效果不理想时,可以用弹性止血带止血。

对创伤处用消毒的敷料或清洁的棉纺品覆盖包扎可经保护创口,预防感染,减少出血。当肢体发生骨折时,可用绷带包扎夹板来固定受伤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减少损伤、疼痛,预防伤员休克。

伤员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应尽快正确地运送到医院抢救。

⑹传染病、职业病

执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目录中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综合管理》、《急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职业卫生与职业病的预防控制》。

四、条件保障

⒈器材

根据自身需要,确定各应急人员器材装备应为何标准,包括通讯器材、救援器材、防护器材等。

落实对防护器材、救援器材、药品等的专人保管、定期检查保养制度,使常处于备用状态。专人负责对应急救援器材使用方法的培训和检查。

2.经费

项目部应保证应急救援所需经费的来源、额度。

⒊人员

应急人员应按照分工明确、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建立组织,落实人员,每年年初根据人员变化进行组织调整。对各应急人员,对其权利与义务做出相应规定。

⒋建立相关制度

⑴值班制度,建立昼夜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任务。

⑵检查制度,结合生产、质量、安全等工作检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

⑶例会制度,结合质量、安全等工作会议,定期召开应急人员会议,汇报上阶段的安全生产和救援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和救援工作。

⑷总结评比,与质量、安全、生产的评比结合进行。

五、培训和演练

⒈培训

根据接受培训的人员不同,选择不同侧重点,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

⑴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

⑵对待各种事故如何处理;

⑶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⑷各种器材、工具的技能与知识;

⑸任务的目的和如何完成任务;

⑹与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

⑺具有哪些危险隐患;

⑻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

⑼紧急状态下如何行动。

⒉训练和演习

项目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训练和演习。

六、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⒈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救援中去,以及对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保持一致,预案应进行及时更新,必要时重新编写。

⒉对危险源和新增装置、人员变化进行定期检查,对预案及时更新。

⒊在实践和演习中提高水平,对预案进一步合理化。

南京金厦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芳氏信02、03栋项目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