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年南开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核心题库之传播学教程简答题精编

2021年南开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核心题库之传播学教程简答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1年南开大学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核心题库之传播学教程简答题精编1.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态反映了什么性质的问题?

【答案】①尽管全球信息化过程在不断加速。但由于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信息负有国”和“信息贫困国”两极分化现象;②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着自己的强大的经济、技术和资本实力,控制着当今世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造成了世界信息单向流通的不平等结构。

2.为什么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理论是唯物论传播观的出发点?

【答案】①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概念与现代“传播”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精神交往是指以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而现代传播是指以信息为媒介,两者涉及的对象和范畴没有太大差异。

②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作为理解人类传播现象的基本出发点,可以克服以往传播学研究,特别是行为主义传播学研究视野的局限性。

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精神交往是与精神生产相联系的,离开了精神生产,也就谈不上精神交往。精神交往关系是与一定阶段的精神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精神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密切相关的。

④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精神生产既然是一种生产,就必然有它的产品。这一产品在现代社会更多地表述为信息。

3.考察具体过程的传播之际,应注意那些环节和要素?

【答案】(1)传播主题与传播效果--考察传播者(2)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考察内容的主题和,观点,价值取向等信息在内的因素与传播效果的关联。(3)寻系载体与传播效果--寻系是通过语言,文字,声音,图形,画面,影像等载体传递的。(4)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传播技巧指的是唤起受传者的注目,引起他们呢的特定心理和行动的翻译,从而实现说服或宣传之预期目的的测略方法,包括内容提示法,说理法,诉讼法等,这些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5)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受传者不是完全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相反,受传者的属性对传播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4.什么是“象征性现实”?

【答案】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

5.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试简述之。

【答案】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口语传播阶段:这一阶段大致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野蛮状态、组成原始社会开始,一直

到文字的出现,即从人类开始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时期。口语的产生无疑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进程。但是,口语依赖人体的发声功能,只能近距离传播,且转瞬即逝,有很大的局限性。

(2)文字传播时代:文字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套体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推进了各个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3)印刷传播时代:文字出现后,人类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手抄传播阶段,效率很低,成本高。印刷时代的到来是建立在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基础之上的。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古滕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印刷机的出现迎来了近代报刊的诞生,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体开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电子传播时代:随着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的出现,人类传播进入了电子时代。电子传播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播,实现了人类对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突破。更为重要的是,电子传播形成了广泛存在的人类体外化的声音系统和体外化的影像信息系统,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信息社会。

6.什么是“全球传播”?如何理解“全球传播”?

【答案】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既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又拥有自己的全新课题。美国传播学者H.H.弗里德利克认为:“全球传播是研究个人、群体、组织、民众、政府以及信息技术机构跨越国界所传递的价值观、态度、意见、信息和数据的各种学问的交叉点”,它包括“文化、国家发展、对外政策与外交政策、国际纷争及其解决、技术、新闻与信息流通、霸权主义、意识形态、大众传播制度、控制与政策、人权与民权、战争与和平、宣传及其影响等众多的争论领域”。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全球传播:

①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进程密切相关;

②在国家和政府间机构继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传播主体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③全球传播的主要媒介依然是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但与此同时,具备多种媒体功能的互联网,正在成为全球传播的大平台。

④在全球传播中,许多全世界、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

⑤全球传播的政治性很强,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依然占据着核心地位,文化接触、冲突及其世界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7.简述传播媒介的进化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1)传播媒介的进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

(2)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8.大众传播研究的“两级传播”理论是在什么样的研究背景下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对传播效果研究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答案】(1)“两级传播”理论的研究背景。

①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的广泛应用。

20世纪40年代开始,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学者们开始对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和机制进行证实和考察。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是“传播流”研究,“传播流”是指由大众

传播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②“伊里县调查”。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历时编年,对俄亥俄的伊里县600名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做了意向实证调查,7次追踪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整个竞选宣传期间,大部分人始终没有改变投票意向,而改变了原来意向的只有8%通过这次分析他们提出了对后来的传播效果乃至整个传播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一系列理论假说。其中包括“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

(2)“两级传播”理论对传播效果研究的影响。

伊里县调查发现,在人们作出投票决定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他们施加个人影响的任务,即意见领袖,这部分人站调查对象总是得21%。研究人员将他们与一般手中做了比较,发现无论对报纸、杂志还是广播,意见领袖的接触频度和接触量都远远高出和大于一般人。据此,研究人员对传播的过程做了一种推测: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手中,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意见领袖般受众”。这就是两级传播概念的产生。“两级传播”理论对否定当时甚为流行的“子弹论”效果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得传播效果研究进入“有限效果论”阶段。

9.简析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答案】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也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是在17世纪、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

10.谈谈“霍夫兰”及其“耶鲁研究”。

【答案】霍夫兰是传播学四大先驱人物之一,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二十岁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一年后获硕士学位,24岁在耶鲁大学拿到哲学博士学位。此后在耶鲁大学执教,33岁并任耶鲁大学心理学系的系主任。他开辟了社会心理学中“态度”问题研究的新领域,并且毕生集中在此,尤其致力于态度的形成和转变。

霍夫兰的态度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二战后期的1943年到大战结束的1945年;后一阶段是从1945年到他1961年去世。前一阶段只是他学术生涯的序幕,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扩大和延伸。

在前一阶段,为了解决关于战时美国报道的宣传问题,美国军方根据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指示,召集大批心理学专家,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小组,由年仅31岁的耶鲁大学教授霍夫兰负责具体事务。这项研究被认为是现代态度改变研究的开端,而且是大众传播理论若干重大贡献的渊源。

在后一阶段,重返耶鲁大学,出任心理学系的系主任。继续态度问题的研究,并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耶鲁学派,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支持下,设立了后来以“耶鲁研究”而著称的传播研究项目。“耶鲁研究”旨在“提出科学的见解,以辨别哪些条件可使这类或哪类劝服性传播的效果有所增强或减弱”。此时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探讨的问题更加深入,产生的反响更加巨大。

无论前一阶段还是后一阶段的研究,都直接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前者为了大战,后者为了冷战。

霍夫兰及其耶鲁研究基本上属于实验法。这种研究方式脱离现实环境,结论同实际常常不相吻合,耶鲁研究带有明显的闭门造车的弊端。此外,耶鲁研究只关注具体的传播环节,只探究实际的传播效应,而很少过问传播活动的整体特征,更少分析传播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有机联系,从而将传播研究禁锢在十分狭窄的天地中。

尽管霍夫兰及其耶鲁研究存在上述弊端和偏差,但是对传播学的形成及发展却起过极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有关劝服艺术和传播技巧的研究成果,对传播学理论的充实完善更是功不可没。事实上,正是耶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