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3课《打电话》预习单

第13课《打电话》预习单

第13课《打电话》预习单
第13课《打电话》预习单

13、《打电话》预习单

班级姓名

一、我会做:

1、比较字形并注音。

呃()啰()唆()嘚()啷()扼()锣()峻()得()螂()2、这段相声描述的是一件什么事?

3、本文从哪段到哪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啰唆”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

4、通过读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二:我会理解:

1、选择我最喜欢的片断浏览,我能试着说出相声的一般特点。

2、不改变相声的表现形式。尝试着把“啰唆”打电话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把要说的事说清楚。

3、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把相声的语言特点读出来,并与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练习表演《打电话》。

4在你的周围有没有类似“啰唆”这样的人?举例说说或写下来。

三、相关链接

相声的特点

相声,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精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说”是叙说笑话和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叫卖声,飞禽走兽的呜叫声,戏剧唱腔和各种人物的风貌,语言等,“逗”是捧哏逗笑,“唱”是编一些滑稽可笑的词用各种曲调演唱,或把某些戏曲唱词、曲调夸张演唱以引人发笑。

表演形式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单口相声由一个演员表演,讲述笑话;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一捧一逗,通常又有“一头沉”和“子母哏”两类;群口相声又叫“群活”,由三个以上演员表演。传统曲目以讽刺旧社会各种丑恶现象和通过诙谐的叙述反映各种生活现象为主,解放后除继续发扬讽刺传统外,也有歌颂新人新事的作品。

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课题: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专题知识点概述】 本讲中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在这一讲中我们主要学习几种图形处理方法: 1、理解掌握图形的分割; 2、理解掌握图形的拼合; 3、理解图形的剪拼; 4、利用剪拼图形计算、解决问题. 图形的分割与拼接的概念 把一个几何图形按某种要求分成几个图形,就叫做图形的分割. 反过来,按一定的要求也可以把几个图形拼成一个完美的图形,就叫做图形的拼合.将一个或者多个图形先分割开,再拼成一种指定的图形,则叫做图形的剪拼. 我们在图形的分割、拼合和剪拼的过程中,都要结合所提供的图形特点来思考. 如果把一个图形分割成若干个大小、形状相等的部分,那么就要想办法找图形的对称点,把图形先分少,再分多. 图形中,如果有数量方面的要求,可以先从数量入手,找出平分后每块上所含数量的多少,再结合数量来分割图形. 如果是要把几个图形拼合成一个大图形,要特别注意每条边的长度,把相等的边长拼合在一起,先拼少的,再拼多的. 如果是剪拼图形,要抓住“剪、拼前后图形的面积相等”这个关键,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的特点,通过分析推理和必要的计算,确定剪拼的方法. 【习题精讲】 【例1】(难度等级※) 右图是一个3×4的方格纸,请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将它分割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但要保持每个小方格的 完整. 【分析与解】 因为要分割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即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方格纸一共有3×4=12(个)小格,所以 分成的两块每块有12÷2=6(个)小格,并且这两块要关于中心点对称,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我 们从对称线入手,介绍一种分割技巧——染色法,先选中一个小格,找它关于中心点或中心线的 对称位置,标上相应的符号,当找它关于中心线的对称位置时是一种情况,关于中心点的对称位置 是另一种情况,具体如下图所示.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1、2班历史教案

史料 2澳门问题的由来。 2.“一国两制”的构想 史料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问题1.: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两种?各有何影响? 问题2: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构想? 问题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教师:假如你是港澳居民,在经历了多年的殖民统治后,你最大的渴望是什么? 学生:盼望国家富强,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如何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就多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 拨 回答 一种是非和平方式,就是

本方针, 其含义是什么呢?其中“两制”指的是两种什么制度? “两制”指的是两种社会制度。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 史料1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会谈。 会谈过程中,邓小平强调: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收回香港的时机已经成熟。应明确指出: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而且还包括香港岛、九龙。如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周年即1997年,中国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经过3年、22轮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84年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 史料2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 史料3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2.澳门回归 用武力解决,这既会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又会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和平方式则可以减少阻力,有利于港澳顺利回归。学生得出结论:和平的方式有利于港澳的正常发展,更符合人民的心愿。回答回答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丁丁()(2)肥硕()(3)鳊鱼() (4)乌桕()(5)栖息()(6)寥阔()(7)枯涸()(8)清冽()(9)芦篷()(10)梦寐() 2.填空: 本诗作者,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现代、,代表诗集等,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的。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写出其在句中的含义。 (1)放下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在农家里。() (3)秋天在渔船上。() (4)秋天在牧羊女的眼里。()4.课文感知,想象延伸。 (1)《秋天》中对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仿照课文以《春天》为题写一首小诗。 拓展训练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恻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最新湘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3课 图形拼接教案

第13课图形拼接 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剪割、拼摆、粘贴等活动,初步掌握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形的分解组合方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2.感受同一分解不同构成的愉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教师拿出拼图玩具 提问: a同学们,你们在幼儿园的时候玩过拼图吗? b谁来给大家拼一拼? c教师评价。 2.师小结。 三、学习活动一 1.教师出示收集的拼图图片让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兴趣) 2.小练笔:试一试你的眼力(书38页图) a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图片以及被分割的图片,并思考讨论拆

分图形和重新造型的方法要领有哪些?谁能快速的把已分割的图片拼完整? b学生思考填写,教师巡视以便掌握学生情况。 C学生汇报,教师评议。 3.展示台展示书中两幅图片 思考:上面两幅图,哪一张制作拼图更容易拼接?为什么? a学生交流 b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 4.学生实践:请在卡纸上分别绘制一个简单的形象和一幅较复杂的画面,然后剪成几块拼图,和同学一起玩玩。比一比谁拼得更快。 教师要求: 在造型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遗漏,即分与合的块数相同。 反复拼摆后再进行粘贴。 个体或分组方式随机进行,鼓励大胆地想象创造。 a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b小组游戏。 C欣赏评议:谁做得最好?谁拼得最快? d教师小结: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活动二 1.课件出示一些用废旧物品摆拼的作品,指导学生欣赏。

2.欣赏书中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学生实践:请你利用废弃的画报、挂历或旧照片等,摆拼一个你心中最喜欢的形象。 a分组,收集材料。 b学生进行创作,教师相机指导。 C欣赏评析:在组与组之间评价,比比那组拼摆的造型最有趣。 d教师小结。 三、课外实践: 请同学没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想一想:还能用那些废旧材料进行创作?并试着做一做。 四、教师总结。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第14课 秋天》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第14课秋天》同步练习卷 一、单选题. 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与春天的浓妍.①(yàn)热闹相比,秋天是肃穆静寂的,与夏天的芜.②(wú)杂茂密相比,秋天是简洁透明的,与冬天的空灵虚幻相比,秋天是厚实宽容的。秋天是富有个性的季节,秋天是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秋天蕴藉.③(jí)着寂灭与再生的悲吟,秋天是多情才子的故乡,秋天是朦胧诗人的底色。当春天伸张它慵懒断魂的双臂,当夏日豪情满怀悄悄远去,而冬夜万籁俱寂作客梦乡的时候,惟有秋天,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思绵绵与心灵震撼,没有懊悔与惊愕.④(ě),没有固执与软弱,细细品味着淡淡的忧伤,涵.⑤(yùn)泳着一片布满皱纹的宁静,以你的博大浑厚消解着春的轻佻.⑥(ti āo)与夏的轻率,深秋的沉默是老者三缄.⑦(jiān)其口,“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热泪盈眶.⑧(kuāng)的感动写进生命的十四行诗。 A.①⑥⑧B.③④⑦C.②④⑤D.②⑥⑦ 2.对作家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B.泰戈尔,英国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 C.“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出自现代诗人、评论家何其芳所著的《秋天》 D.《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我与地坛》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观沧海》作者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B.《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C.《秋天》为读者描写了农家生活,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D.“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告诉人们在春天的大好时光可以尽情游乐,不要急着做计划。 4.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学案: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最新整理】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学习目标】 1.知道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2.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 3.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和意义。 【学习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其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其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1.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 “”的伟大构想。 2.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 的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年7月1日港恢复行 使主权。 4.1987年,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年12月20日对澳复 行使主权。 5.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2.说说香港和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对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随堂演练 1.“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运用于解决什么问题( ) A.台湾 B.香港 C.澳门 D.威海卫

2.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分别是() A.1984年、1987年 B.1997年、1998年 C.1996年、1997年 D.1997年、1999年 3.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有人说:“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 才创造”是指() A.市场经济 B.家庭联产责任制 C.“一国两制”方针 D.经济特区 4.我国之所以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构想被有关各方接受 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5.香港回归祖国多年来,保持了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香港的回归() ①使祖国实现了完全统一②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③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④使我国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6.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时间是()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7.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自主预习 1.邓小平一国两制 2.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3.1997 4.中葡 1999 5.祖国统一 二、合作探究 1.“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 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图像拼接原理及方法

第一章绪论 1.1图像拼接技术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图像拼接(image mosaic)是一个日益流行的研究领域,他已经成为照相绘图学、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图形学研究中的热点。图像拼接解决的问题一般式,通过对齐一系 列空间重叠的图像,构成一个无缝的、高清晰的图像,它具有比单个图像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视野。 早期的图像拼接研究一直用于照相绘图学,主要是对大量航拍或卫星的图像的整合。近年来随着图像拼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它使基于图像的绘制( IBR )成为结合两个互补领域 ――计算机视觉和计算机图形学的坚决焦点,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图像拼接成为对可视化 场景描述(Visual Seene Representaions)的主要研究方法:在计算机形学中,现实世界的图像过去一直用于环境贴图,即合成静态的背景和增加合成物体真实感的贴图,图像拼接可以 使IBR从一系列真是图像中快速绘制具有真实感的新视图。 在军事领域网的夜视成像技术中,无论夜视微光还是红外成像设备都会由于摄像器材的限制而无法拍摄视野宽阔的图片,更不用说360度的环形图片了。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 多时候需要将360度所拍摄的很多张图片合成一张图片,从而可以使观察者可以观察到周围的全部情况。使用图像拼接技术,在根据拍摄设备和周围景物的情况进行分析后,就可以将通过转动的拍摄器材拍摄的涵盖周围360度景物的多幅图像进行拼接,从而实时地得到 超大视角甚至是360度角的全景图像。这在红外预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微小型履带式移动机器人项目中,单目视觉不能满足机器人的视觉导航需要,并且单目 视觉机器人的视野范围明显小于双目视觉机器人的视野。利用图像拼接技术,拼接机器人双 目采集的图像,可以增大机器人的视野,给机器人的视觉导航提供方便。在虚拟现实领域中,人们可以利用图像拼接技术来得到宽视角的图像或360度全景图像,用来虚拟实际场景。 这种基于全景图的虚拟现实系统,通过全景图的深度信息抽取,恢复场景的三维信息,进而建立三维模型。这个系统允许用户在虚拟环境中的一点作水平环视以及一定范围内的俯视和仰视,同时允许在环视的过程中动态地改变焦距。这样的全景图像相当于人站在原地环顾四 周时看到的情形。在医学图像处理方面,显微镜或超声波的视野较小,医师无法通过一幅图 像进行诊视,同时对于大目标图像的数据测量也需要把不完整的图像拼接为一个整体。所以把相邻的各幅图像拼接起来是实现远程数据测量和远程会诊的关键环节圆。在遥感技术领域中,利用图像拼接技术中的图像配准技术可以对来自同一区域的两幅或多幅图像进行比较,也可以利用图像拼接技术将遥感卫星拍摄到的有失真地面图像拼接成比较准确的完整图像,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依据。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图像拼接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深入研究图像拼接技术有着很重 要的意义 1.2图像拼接算法的分类 图像拼接作为这些年来图像研究方面的重点之一,国内外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很多拼接算 法。图像拼接的质量,主要依赖图像的配准程度,因此图像的配准是拼接算法的核心和关键。根据图像匹配方法的不同仁阔,一般可以将图像拼接算法分为以下两个类型: (1) 基于区域相关的拼接算法。 这是最为传统和最普遍的算法。基于区域的配准方法是从待拼接图像的灰度值出发,对 待配准图像中一块区域与参考图像中的相同尺寸的区域使用最小二乘法或者其它数学方法 计算其灰度值的差异,对此差异比较后来判断待拼接图像重叠区域的相似程度,由此得到待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 师: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歌词作者是谁? 生:《七子之歌—澳门》。闻一多。 师:“七子”指的是哪些地区?它们现在情况如何? 教师总结:“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到目前为止,除了台湾外,都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香港和澳门是如何回归祖国的。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史料展示: 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的方式,一种是和平的方式。非和平的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怎样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1984年邓小平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的对话 2.教师提问:邓小平所说的和平方式是什么? 提示:“一国两制”。 3.教师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什么是“一国两制”? 提示:“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

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教师过渡:“一国两制”是一种非凡的构想。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统一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 提示:香港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当地人民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大陆有不少差异,强行在香港和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会影响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 5.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一国两制”构想的益处。 提示:第一,“一国两制”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保证它们的繁荣与稳定,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第三,在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既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又维护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第四,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港、澳、台回归祖国起了促进作用。总之,“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目标导学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一)港澳回归的基本情况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分组讨论驻军对主权拥有的意义。 3.提出问题:香港在何时回到祖国的怀抱?澳门呢? 提示:香港在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回顾历史,以时间为线索理清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和回归祖国的主要经过。 提示:以香港为例。 香港问题的由来:英国通过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通过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通过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到期。 香港回归祖国的主要经过: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国正式提出以“一国两制”方案收回香港;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正式签署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教学设计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理解“一国两制”的提出、含义及意义;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原因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培养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新课导入: 播放《回首沧桑骨肉分》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 (1)香港被侵占过程。 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1860年10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让九龙。 1898年6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附近大小岛屿235个以及大鹏湾、深圳湾水域,为期99年。 (2)澳门被侵占过程。 1535年,葡人在澳门停靠船舶,进行贸易。 1557年,葡人正式进入澳门,开始在澳门长期居留。 1849年,葡萄牙人推行扩张政策,经过30多年的蚕食,占领了关闸以南的澳门半岛。 1851年,葡人占领氹仔岛。1864年,葡人占领路环岛。 (3)提出问题:香港、澳门问题的产生说明了什么? 那么港澳是如何回归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自主预习(结合课标要求、课标解读和导学案,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展示交流)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港澳回归 1.提出时间:改革开放新时期 2.提出者:邓小平 3.目的:为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4.含义:在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制度长期不变。 5.作用:①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微课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模板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之“先民的生活”和“炎黄子孙”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班级主页中的教学资源,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知道关于炎帝、黄帝的传说,了解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发明创造的故事,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创造出的文化成就和劳动者创造的成果。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3.学习方法建议: (1)自主探究(2)小组合作(3)考察访谈(4)资料筛选归纳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板块一:各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学生分组采用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板块二:角色表演 学生模仿他们感兴趣或崇拜的先祖人物,进行角色表演 板块三:小小辩论台 针对“拓展思考”中的开放性问题,展开讨论。 二、学习任务 亲爱的同学们,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更应该了解华夏五千年的文明起源。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有哪些华夏文明起源的神话传说?炎黄时代有哪些杰出的人物,他们有哪些故事?为什么我们都被称为“炎黄子孙”呢?今天,我们就围绕《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这个话题展开研究吧! 学习任务学习过程学习建议 任务一: 登录主页 阅读资源阅读学习班级主页资源包里的内容登录班级主页,查看资料,独立思 考。整体阅读,初步感知,为下一步的 学习和思考奠定基础。 任务二 围绕主题 提出问题 围绕主题“先民的生活”和“炎黄子孙”,我想 研究的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吗? 1.先民们的生活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 么相同和不同? 2.先民们如何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 3.为什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4.为什么中国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 5、远古时期还有哪些杰出人物,你了解 他们的故事吗? 可以围绕以上问题展开研究,也可以 自主确立想研究的问题。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三课 图形拼接 ︳湘美版 (1)

课题:第13课图形拼接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生参与绘制、折剪、拼摆等活动,初步掌握制作拼图的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感受和体验拼摆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制作拼图的步骤,并能完整的将折剪后的作品复原。教学难点: 创作一幅有创意的作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教学方法: 启发法、探究法、讨论法、合作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七巧板、绘画作品、雪花片作品、立体拼图作品、剪刀、固体胶、绘画卡片、铅笔、橡皮、彩笔、磁铁扣、课件。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掲示课题 1.师:前几天我创作了一幅作品,你们想看吗?哎呀,糟糕怎么变成了这样。谁能来帮帮我?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变成原来的样子呢? 生:拼一拼 学生上台拼图,复原作品。 师:这位同学复原的过程就叫做图形的拼接。(板书课题:《图形拼接》) 3.师: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特别的聪明,所以我专门为你们设置了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全部闯过去吗? 生:有 师: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闯关游戏。 (出示所有关卡) (二)组织教学,开始闯关 第一关:它们是谁? 1.拼图玩具

教师以小组单位分发拼图作品,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摸一摸、看一看,加深对拼图玩具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材料:塑料、纸张、木头 形式:平面、立体 内容:人物、动物、建筑、风景 第二关:一起来,试一试 1.出示图片一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以及被分割后的图片,并思考讨论复原拼图作品的小技巧。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 小结: 拼图的主要技巧:找相同颜色、找线条、找图案。 2.出示图片二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还有其他什么切割方式?”、“你认为哪一个最难?为什么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小结。 小结:分割得越细,或者形状越不规则,难度越大。 3.出示对比图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公开课教案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实验中学石国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搜集香港、澳门的历史、地理、回归历程、回归后的繁荣发展等资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通过诗歌朗诵、歌曲演唱、编演历史剧、观看香港、澳门回归录像等资料,感受香港、澳门艰难的回归历程,加深对港、澳回归意义的理解以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的感性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中国的国力日益强大,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及其历史意义——通过研究小组的多项活动展示,加深对港、澳回归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抒发港澳被侵占和回归的不同感受,加深对回归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及其影响——通过阅读课文和相关文献资料,进行讨论,理解含义及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东方之珠》歌曲, 香港、澳门是祖国两颗璀璨的明珠。但百年前的中国,由于落后,不断遭到外国侵略者的欺凌,使得香港、澳门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就这样被列强从祖国母亲的怀抱中夺走了。而今这两颗明珠历经艰辛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下面,就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共同回顾一下香港、澳门是如何回归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新课探究】 一、屈辱的过往 过渡:有过失去才会叫回归,那历史上港澳问题是怎样由来的呢? (展示《沧桑回顾》课件,介绍港澳被侵占历程) 过渡:每一个中国人,都忘不了这个耻辱,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香港、澳门早日回归。闻一多先生所作的《七子之歌》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心声。现在我们来看其中的两首。 课件显示《七子之歌.香港》(请一学生带领朗读) 课件显示《七子之歌.澳门》(学生聆听歌曲) 过渡:闻一多先生所作的《七子之歌》,他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祖国母亲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受尽侵凌,渴望

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课时训练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丁丁()(2)肥硕()(3)鳊鱼() (4)乌桕()(5)栖息()(6)寥阔()(7)枯涸()(8)清冽()(9)芦篷()(10)梦寐() 2.填空: 本诗作者,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现代、,代表诗集等,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的。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写出其在句中的含义。 (1)放下过稻香的镰刀() (2)秋天在农家里。() (3)秋天在渔船上。() (4)秋天在牧羊女的眼里。()4.课文感知,想象延伸。 (1)《秋天》中对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仿照课文以《春天》为题写一首小诗。 拓展训练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它是那缠绵悱恻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微课学习任务单

微课学习任务单

微课学习任务单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植树问题(例题2)(两端不栽)》微课教学任务单 单位:合肥市肥东县高塘学校 教师:黄龙雨 一、学习指南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7页例题。 课题名称:《植树问题(例题2)(两端不栽)》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规定,使用学生初步了解和掌屋植树问题第二种情况。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借助线段图来分析、理解“两端不栽树”的植树问题,并体会“一一对应”和“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在学的基础上,能将“两端不栽树”的植树问题推广到生活中,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学习的价值。 3.学习方法建议: 基本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多采用观察法,探究法和自主学习。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借助一些媒体软件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中捕获新的知识。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自我检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找出规律--解凝获知,解决问题--拓展延伸,活用规律--回顾总结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自学,完成下列学习任务:任务一;完成自我检测,对两端都植树的学习方法和使用进行全面检查。任务二;对出现的新植树问题“两端不栽”,如何去解决,在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去探究。任务三;同学间相互合作,交流总结出“两端不栽”的规律并建立数学模型。任务四;对所掌握的规律和方法的应用。(一)、填一填。 1.先动手画一画找找规律吧! (1) 把这段路平均分成()段,要栽()棵树。 (2) 把这段路平均分成()段,要栽()棵树。 2.如果平均分成10段,就是有()个间隔,要栽()棵树。 3.如果栽了15棵树,有()个间隔。

第14课《秋天》教案(人教版初一上) (2)doc初中语文 (1)

第14课《秋天》教案(人教版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1) 一、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前预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③预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四、教学设计 1、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闻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讲〝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悲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然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欢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不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咨询题组:a.什么缘故讲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如何样的感情?你喜爱这首诗吗?什么缘故?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咨询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讲明秋天的天气特点;提到农家:稻香、镰刀表达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宽敞;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女孩思恋图。 c.天的喜爱、颂扬的感情。 2、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比图片展开想像,描画自己喜爱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咨询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画你喜爱的一幅图画,并讲讲什么缘故喜爱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爱的语句,讲讲你什么缘故喜爱,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咨询题。 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爱的一节诗。讲讲什么缘故喜爱。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画画面。学生描画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欢乐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图形拼接》

第十三课图形拼接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欣赏各种废弃物组合的有趣的艺术作品,感受不同的表现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陶冶生活情趣。 2. 学生能利用收集的废弃物,并根据不同形状、材质特征进行有效地分类,并制作一件美术作品。 3.感受创意带来的乐趣,让孩子们敢想敢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有一定情趣的造型作品。 难点:根据废弃物的不同材料,选择合理的设计、创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种不同的废弃物,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塑料袋、瓶子、盒子、废纸等;胶水、剪刀、绳子等制作工具。(教师):一些废弃物制成的作品;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材料。(课件、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 图片导入,请小小魔法师变一变。 看看老师找的材料都用在图片的那些地方。导出课题《图形拼接》第二课时——创意拼摆 (看,这些废弃物,经过咱们动脑动手,转眼变成了一件小

小的拼贴画!今天这堂课我们也要运用拼摆的方法,把我们带来的材料好好变一变。) (二)、想一想 出示四张不同材料拼摆成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材料的运用,让学生说说材料为什么这样用。不同的材料能用在不同的地方。 创意无限,师出示几种实物,让学生大胆展来想象。师示范如何说:我觉得剪刀可以用在燕子的尾巴上,因为燕子的尾巴就是尖尖的。 以小组为单位6人说出同一种物品可以用在哪些不同的地方。 (三)、看一看 老师出示自己带来的物品。示范如何拼摆。总结出步骤: 1、联想。 2、拼摆。 3、调整。 展示同一种材料还可以拼出不同的图形。课件出示。(四)、赏一赏 欣赏教师讲解。优秀学生作品及大师作品欣赏。 (五)、说一说 小组讨论你们带来的物品都适合做什么。小组汇报(六)、动一动 一、小组合作,分工制作。 1、拼摆一个你们喜欢的形象。 2、为你们的作品想一个好听的名字。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秋天》教案内容预览: 14、秋天 一、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四、教学设计 1、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2、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完整版)图形的分割与拼接(教案案)

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专题知识点概述】 本讲中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在这一讲中我们主要学习几种图形处理方法: 1、理解掌握图形的分割; 2、理解掌握图形的拼合; 3、理解图形的剪拼; 4、利用剪拼图形计算、解决问题. 图形的分割与拼接的概念 把一个几何图形按某种要求分成几个图形,就叫做图形的分割. 反过来,按一定的要求也可以把几个图形拼成一个完美的图形,就叫做图形的拼合.将一个或者多个图形先分割开,再拼成一种指定的图形,则叫做图形的剪拼. 我们在图形的分割、拼合和剪拼的过程中,都要结合所提供的图形特点来思考. 如果把一个图形分割成若干个大小、形状相等的部分,那么就要想办法找图形的对称点,把图形先分少,再分多. 图形中,如果有数量方面的要求,可以先从数量入手,找出平分后每块上所含数量的多少,再结合数量来分割图形. 如果是要把几个图形拼合成一个大图形,要特别注意每条边的长度,把相等的边长拼合在一起,先拼少的,再拼多的. 如果是剪拼图形,要抓住“剪、拼前后图形的面积相等”这个关键,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的特点,通过分析推理和必要的计算,确定剪拼的方法. 【重点难点解析】 1.根据题目需要找合适的方法进行剪拼 2.如何根据相等的量来剪拼图形 【竞赛考点挖掘】 1.方格纸的分割与拼接

2.简单平面基本图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分割与拼接 【习题精讲】 【例1】(难度等级※) 右图是一个3×4的方格纸,请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将它分割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 但要保持每个小方格的完整. 【分析与解】 因为要分割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即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方格纸一共有3×4=12(个)小格,所以分 成的两块每块有12÷2=6(个)小格,并且这两块要关于中心点对称,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我们从 对称线入手,介绍一种分割技巧——染色法,先选中一个小格,找它关于中心点或中心线的对称位置,标上相应的符号,当找它关于中心线的对称位置时是一种情况,关于中心点的对称位置是另一种 情况,具体如下图所示. 【例2】(难度等级※※) 右图是一个4×4的方格纸,请用六种不同的方法将它分割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但要保 持每个小方格的完整. 【分析与解】 因为要分割成完全相同的两块,即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方格纸一共有4×4=16(个)小格,所以分成的两块每块有16÷2=8(个)小格,并且这两块要关于中心点对称,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应用染色法,从中心点的一侧入手染色,逐步推进,建议同时呈现六幅空的4×4格图,不同的变化在不同的图上同时呈现,如下图所示.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同步测试题 1.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2.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一国两制”构想D.改革开放 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B.港澳台不适合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D.在港澳台地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 ) ①三地的现状②三地的历史③三地与大陆的差异④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北京已保证……在接收后50年内不变更现有经济体系及法律制度”。材料说明香港回归后将( ) A.设立香港经济特区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保持资本主义制度D.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6.如图,此纪念币发行的主要背景是( ) A.纪念香港回归祖国B.纪念澳门回归祖国 C.纪念“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D.纪念邓小平同志逝世 7.在一本名为《回归路》的书籍中,记录着20世界80年代中国政府为实现中国统一大业所作出的努力,其中应包括( ) ①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②中葡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③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④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8.香港、澳门回归祖国说明( ) ①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②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③“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完全正确的④祖国统一大业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9.“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不能用于解决( ) A.台湾问题B.少数民族问题C.香港问题D.澳门问题 10.“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这首诗歌中的“喜事”指( ) A.西藏和平解放B.新中国成立C.民族区域自治D.香港、澳门回归11.“在一国两制”基础上香港、澳门回归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社会制度B.主权归属C.经济制度D.社会生活 12.“香港特别行政区除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国徽外,还可使用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基本法》的此条款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D.“一国两制”构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