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和孩子一起成长-如何有效地和孩子沟通

和孩子一起成长-如何有效地和孩子沟通

和孩子一起成长-如何有效地和孩子沟通
和孩子一起成长-如何有效地和孩子沟通

和孩子一起成长-如何有效地和孩子沟通

希望这篇逐字讲稿,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父母。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求助孩子问题,然后,大批孩子被送去教育、辅导、学习,殊不知,背后隐藏的都是父母自身的问题,这篇讲稿题目叫“和孩子一起成长”,不是叫父母与孩子一起长身体,是叫父母跟孩子一道,去做心理心灵的成长,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有句老话说的好,有样学样。很多父母很委屈,我也都有做啊,也许你意识到了,但没有靠谱有效的方法指导你,因为你会的,就是从你父母那儿学到的过时陈旧的方法和观点,这些在今天不适宜了,很多还是错误的,“人不学,不知义”,不去主动学习,没法获知正确的教养方法;更多父母,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大概还未上升到意识层面,他们喜欢说顺其自然,未加思索地顺其自然,不如说是放任,父母未对自身有觉察,没法意识到好的教养方法是什么,也就没法将正面影响传递给孩子,最近朋友圈火热的“父亲或母亲与孩子对视三分钟”,就是一个觉察训练。讲稿有两部分,本次整理第一部分。逐字稿整理|李琳琳图|网络什么是好父母采取的沟通方式

各位好,我们继续,我们关于如何有效地跟孩子沟通这个话题。

各位都是做父母的,跟我也一样,我也有孩子,可能里边有

很多的学问,需要研究,就是怎么样有效地跟孩子沟通。

其实跟孩子沟通,跟一般的人际沟通,也没有太大的本质的区别,只不过就是孩子这个对象,稍微特殊一些,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沟通的对象,是跟我们差不多的年龄,智力、角色和教育背景的人,有的时候差异性很大,那我们沟通就减少了,因为我们可以选择人际交往和沟通的对象,但是,孩子是我们没法选择的沟通对象。

那么我们要注意到,这个沟通的特点,我们就有一个,应该有一个共识,大家应该是不用沟通,就能达成的共识,就是我们沟通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就要以孩子的想法为重,我们要以孩子的想法为重,孩子的健康成长为重,孩子健康的发展为重,那这时候,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父母。

可能我们前面讲了两节了,大家已经得到了好多信息,那么,现在我想,在实际的操作层面上,我们再来看一看,什么样的父母是好父母,怎样的沟通是好父母采取的沟通方式,怎么想问题,在沟通当中怎么想问题,是不错的父母的想法,怎么想问题,是需要成长,是需要提高的。我们现在先看看,那个好的父母和明理的父母,在跟孩子交流的时候,怀有一些什么样的想法。

首先相信孩子可以自主,是明理的父母的一个好的想法,就是我们相信我们孩子有能力处理好,他们自己的问题,当然,

这个能力,只是在我们孩子具备的能力范围之内,如果这孩子不具备这能力,那当然不属于这种考虑的范围。

假设我们能够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处理好他自己的问题,那我们的沟通的状态,就很容易进入平等和尊重的状态,因为说穿了,我们跟孩子沟通,到底是个什么活动,实际上是辅导孩子成长的过程,如果我们能代替孩子成长,如果我们能代替孩子生存,就不用沟通了,我们就替他做就行了。

但是现在好多孩子,恰恰他们的问题,就是他们自己不能做,那沟通的任务,应该更明确的是,我们沟通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做事,对孩子不能做的事情,通过我们沟通,孩子能做,这才是沟通的目的,而不是说通过沟通,我们代替孩子做主。现在有一派人,现在有一族人,媒体给起名叫啃老族,大家可能也都听到过,我在电视上还看到过,一个三十多岁的小伙子,还叫小伙子吗,已经叫成年的男人了,他在街上骂他爸爸,街坊还在劝,为什么骂他爸爸呢,因为说,又出了一款新的手机,他嫌自己手机已经落伍了,又出了一款新的手机,要让他父亲给他钱去买。

为什么要他父亲给他钱买呢,因为他自己没有工作,他已经毕业了,他也没有工作,他没有收入,他就靠他爸爸的经济支持来生活,所以他要想,换一款新的手机,他就得找他爸爸要钱,但是他爸爸给他的钱,能给出的钱,不够换这款新手机的,他就把他爸爸给的这个钱,在当街撕碎,然后骂他

爸爸。

我们看到这一条消息报道,可能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这条报道,都觉得心里头感觉很不舒服,我们都觉得一个孩子,都长的这么大,三十多岁了,怎么还可以继续吃和啃他的老人呢。

但是,我们要是深入到那个家庭,深入到那个孩子和家长的亲子互动里去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有可能这个父亲或者母亲,在这个孩子很小的时候,跟这孩子沟通的时候,就经常替这孩子做主,经常替这孩子做决定。

他的假设是什么,他的假设是相信他的孩子,自己没有办法做主,没有办法做决定,那这个家族老替孩子做决定,孩子就丧失了自己做决定和选择自己生活,建设自己生活的能力,所谓啃老族就是丧失了生活自主性的这一族人。

所以健康的家长是,相信可以自主的家长,明理的家长是相信孩子可以自主的家长。

明理的家长还有另外一条想法,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他相信他自己和孩子是平等的。他跟孩子平等,他才有可能,真正跟孩子像和其他人一样的,遵循和其他人一样沟通的,那原则去沟通,才能有好的沟通效果。

明理的家长的第三个想法就是,他相信人应该相互尊重。就是如果他跟我是平等的,那我也应该尊重他,尽管对方是我的孩子,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的人格尊严,他的个人

的权利,也应该受到我的尊重,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就容易跟孩子沟通好。

第四个想法就是,明理的家长既欣赏孩子的优点,也有勇气接受孩子的缺点。

我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很可爱,我们很喜欢我们的孩子,我们也能够看到孩子很多优点,同时,孩子身上有缺点,我们也有勇气接受,就是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成人和成功人士,领袖人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的孩子,不如我们成熟的孩子,所以他有缺点,他有瑕疵,他有缺陷,他做错了事情,这太正常不过的事情,我们再喜欢我们的孩子,我们也能够有勇气,接受我们的孩子有不足,就像我们也接受我们自己有不足一样。

最后一个,明理的家长,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是有用的,所有的人都是有用的。不能认为某一个人就是无用的,就是废物,明理的家长,就是认为每一个人都是有用的,当然我的孩子也是有用的,我的孩子现在不完美、不成熟,不像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但是他是有他的用途的,他是有他的积极性的,他是可以成长的。

与孩子沟通的五个问题

但有一些家长,可能就有一些问题,在跟孩子沟通和交流过程当中,忽略了很多东西,那么这些沟通和交流,有问题的家长,可能经常需要想一想,以下五个问题,就是是不是我

经常生气,却忘记了沟通,这是第一个问题。

如果电视机前的家长同志,你哪一个人,跟自己孩子沟通有问题,你就一定要注意,我下边说的这五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是不是有因为生气忘记了沟通的情况。你要问问自己,我是不是经常因为生气,光生气了,忘记了跟孩子沟通。

有的孩子反映,他的家长从来就没好气对我,有的时候他批评我,我都不知道为什么,他还火气很大,而他说出来那理由,我好像觉得很牵强,那这种情况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家长自己生了气,我们自己一肚子气没发出去,我们找不着发泄的对象,于是,我们看着孩子就不顺眼,孩子可能没做错什么,或者做错的事情很小,我们就发了很大的火,这样孩子就倾向于不接受我们沟通传递的信息。

在我的临床心理学实践里,也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心理学家,跟他的家长说了完全相同的话的情况下,孩子听我们的,不听家长的,那家长就觉得奇怪,说我们还以为你能说出什么新鲜的话,结果你说的那话,跟我们说的那没多大区别。

那么,我们会提醒说,那你注意到了没有,我们说这些话的效果,跟你说这些话的效果就不同,他说是呀,他说这是怎么发生的,怎么发生的。

就是,因为我们心理学家,绝对不会把我们个人的气,发到

来访者身上,如果我们把自己气,发到来访者身上,这叫我们被移情反应所左右,因为,对方没有值得我们生气的地方,不管人家说的多么的让我们听着是荒唐,或者不合乎逻辑,人家就是因为有问题才找我们,所以人家表达出问题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我们对人家的问题,表现出愤怒,冲人家发了脾气,这不是人家的问题,是我们的问题。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在做《心理访谈》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的要求,就是您能不能表现出点个性来,有的时候,那人做那么差劲的事,比如打了父母,你们还是那样不温不火的,慢慢腾腾地在那说,看不出你们的情绪来,可能有的时候,记者或者导演,会跟我们提出这种请求,是不是你们可以表现的更烈一些,更有个性一些,更率性一些。

当然有一些时候,我们也会在媒体上看到,有很烈很率性的人在帮助人。

但是很专业的人不会太烈,不会太率性,原因就是如果我们特别烈,到底是对方需要我们烈,还是我们自己想烈,如果对方需要我们烈,我们可以很烈,只要我们一烈对方就好,那我们就会很烈,很暴躁,脾气很刁钻,我们也会骂人,我们也会指责人,但是问题是我们骂人、指责人、批评人、否定人,是不是能达到帮助人从心理上成长的目的,如果不能达到,我们就不能这样做。

那家长也是一样,我们说孩子,我们批评孩子,我们跟孩子

沟通,我们跟孩子传递信息,目的不就是为了让他好吗,让他成长吗,让他更成功吗,如果我们劈头盖脸,没头没脑地指责孩子,弄的孩子灰头土脸,孩子从此觉得自己就不是个好人,你看看爸爸妈妈,没头没脑地就说了一通,把我说的一无是处,父母都觉得不好的一个人,别人谁还能喜欢呢。这个孩子以后就自暴自弃,自怨自艾,以后就慢慢慢慢朝着下坡路走下去,完了我们家长又说,你为什么不争气,人往高处走,你为什么楞往低处走,实际上,我们家长在跟孩子的沟通和交流当中,给他一个信息,你就不是好孩子,你就再想做好人你也做不了,那这孩子自然就走不是积极的道路,他就会朝消极方向走,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提醒,我是否经常生气,却忘记了沟通这件事。

第二个,我是否超越了权限,把孩子的问题当作了自己的问题。

什么叫权限,权限就是你有没有资格,有没有条件,有没有这个权利,来做这件事情,有时候孩子出了问题了,孩子出了问题,需要我们去帮助他解决,我们只能是帮助他解决,而不是直接给他解决。

我们必须得分清一个边界,就是我们是我们,孩子是孩子,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问题,孩子的问题是孩子的问题。

如果我们把孩子的问题,看成是我们的问题,用我们的思维和解决方法,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有两种危险。

第一种危险就是,孩子从此放弃自己解决问题的努力,以后我们家长,一辈子要跟这孩子操心受累,因为他没有任何能力解决问题;

第二个可能就是,孩子坚决地逆反,因为我们操作和解决他的问题的方式,让这孩子陷入了尴尬和被动,和进一步的难堪之中,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就完全缺失,从此就不再听我们的话,就影响我们和孩子沟通的效果。

第三个问题是,我们要经常问自己,如果我们沟通之中有问题,或者有障碍,我们要经常问自己,我是否经常对孩子使用鼓励。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当然要有夸的技术,要夸的科学,夸的理性。

在上一节我曾经讲到,有一些家长,一看批评孩子无效,就使用赏识教育,就使用夸大教育,然后经常夸孩子,经常可以说无原则地夸孩子,但是发现效果并不好,那如果说效果好的表扬和鼓励是什么样子的,就是实事求是地,这个孩子真值得我们表扬,我们就去表扬他,真有我们可以表扬的地方,我们去表扬他。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孩子是有缺点的,但是,家长一般看孩子缺点容易,因为家长特别希望,孩子特别完美,成长特别好,家长看孩子缺点,比看优点更容易,但是我们不能随着自然的趋势来做,我们不能随着自然而然、不假思索的

方式来做,因为自然而然,我们就容易发现孩子的缺点,不光是孩子的缺点,我们自己的缺点,我们也容易多看负面的东西,原因是负面的东西,对我们有威胁,人类有一本能,就是要多关注负面的东西。

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我想家长挑孩子的毛病,可能是不需要强调的,但是家长挑孩子的优点,看出来,找出来,加以表扬和鼓励,倒是需要训练的,所以当我们经常想批评指责孩子的时候,要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我是不是也该鼓励他。第四个是,我是否选择了适当的沟通方法。当我们沟通交流出现障碍的时候,我们跟孩子交流沟通有障碍,我们要想是不是使用了恰当的方法。

在我们的心理咨询实践里,经常遇上一些家长说,你可不知道我多爱我的孩子,这孩子成为这个样子,我简直痛心疾首,我可不希望他成这样,但是,孩子说这都是你闹的,而且有一些专家也说,这孩子的问题,主要是你造成的,而这家长就觉得挺委屈,我怎么会造成孩子成这样呢,我是太不希望孩子这样了,我是希望孩子好啊。

那么对这类家长,我通常会说这句话,我说我绝对不怀疑你是爱孩子的,我绝对相信你希望孩子好,不是你的想法错了,是你的做法错了,就我很希望我的孩子,成为好孩子,但是,我为了让孩子成为好孩子,我就每天批评他,你这不好,你那不好,哪都不好,你要像人家那孩子那样,那就成好孩子

了。

那这孩子觉得,在家长眼睛里,自己一无是处,要想成那个孩子,自己知道自己有好大的距离,自己没有把握,家长也没有给他指出来,如何成为那个好孩子,我只能成为我自己,我自己就是爸爸妈妈不喜欢的孩子,那我只能这样,所以这孩子就会走向消极的方面,走向消极的方面的结果,其实是由于我们对孩子,不恰当的批评指责和贬低造成的,并不是我们不爱孩子造成的。

爱孩子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一个家长特别爱孩子,觉得孩子需要吃牛奶,不需要任何其他的东西,这个家长就一直喂孩子牛奶,这孩子长成多大也喂牛奶,而且只要这孩子渴了,也喂牛奶,饿了也喂牛奶,显然这种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当然这个家长,不是说不爱他的孩子,只是他喂奶的方式有问题。

我们经常会有一些委屈,那么爱这个孩子,结果这个孩子怎么这样。还有,你比如说,一个好的母亲什么样子,好的母亲应该特别爱孩子,爱孩子什么样子,应该特别照顾孩子,照顾孩子应该什么样子,就替他做一切事情。

现在我们好多母亲,把母亲做到极致,把我能帮孩子做的,一切都做了,然后,我们抱怨这孩子什么都不会,我们抱怨这孩子什么都不会的时候,孩子觉得很委屈,孩子说,我并不是什么都不可能,我并不是一个什么都做不了的人,只是

我什么都没机会做而已,我什么都没机会做,我也自然就什么都做不了。

所以妈妈说是很爱这孩子,就替孩子做了一切,而孩子最后无能,妈妈说,我怎么能培养出一个无能的孩子,实际上这孩子就是由妈妈什么都替他做培养成为无能的,所以我们要经常问问,我是爱孩子,我这样做对孩子有好处吗,是适当的方法吗。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我是否把自己的问题的怨气发泄在孩子身上,就所谓迁怒。

有的时候,我们在工作中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的事情,这样不顺心的事情,自然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那当我们跟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时候,有可能会受到这些不顺心的事情的影响,那么,我们是不是能够有一个另外一个意识,或者另外一只眼睛看看自己,我现在跟孩子又嚷又叫发脾气,到底是这孩子真做错了什么事情,惹的我生气,还是我自己生的气,转移到孩子身上。

一个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不迁怒的人,什么叫迁怒,就是我在这生的气,发到那儿去了。

心理学上,有一个所谓迁怒的例子,一个男人在单位在公司,让老板骂了一顿,特别生气,生气回家就打了老婆,老婆觉得窝囊,让丈夫打了,就扇了儿子一个嘴巴,儿子挨了老婆(妈妈)一个嘴巴,觉得不知道为什么,正好也没法扇妈妈

一个嘴巴,正好看小花猫过来,哐踢了一脚,把小花猫踢了个滚。

所有的这一系列的人,除了那个老板,打了这个员工一个嘴巴,这个老板当众批评了这个员工这件事情,当然老板可能也不清楚,老板可能是因为跟老婆生了气,骂了员工一顿,这个怒一直迁到了小花猫身上。

这条链条上,所有受了委屈的人,都没法解释自己这委屈,是从哪儿来的,只是造成了一连串的不良情绪反应。

所以,我们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不迁怒的人,就是我们生了气,我们生的谁的气,我们去解决跟谁的关系问题,而不把跟某A生的气,转移到某B身上,这是一种很消极的生活态度,就是迁怒。

这是从生活的意义上,从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消极的生活态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因为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敢于面对生活中,自己遇到的挑战和问题。

那么,我们作为一个家长,就更要注意了,是不是我把自己的火,自己的怨恨,自己的烦恼和委屈,发泄到孩子身上,这种情况在一些不太和谐不太幸福的家庭里边,会经常出现,夫妻之间有矛盾,婆媳之间有矛盾,这个父母,把这种家庭气氛的不良,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带给自己的委屈和愤怒,转移到孩子身上。

这时候,我们跟孩子表面是在进行沟通,你怎么今天没完成作业,今天你怎么下学这么晚回来,怎么今天你把那衣服弄脏了,表面上看,是我们在教育和管理孩子,实际上是我们在向孩子发泄我们的怨气和愤怒,这样的交流,这样的交往,这样的互动多了,孩子就觉得家长给自己的经常是一些没有太大意义的信息,可以不必重视。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经常检查自己,在跟孩子沟通当中,是不是有这样的五方面的问题。

所以要问自己,我因为生气,是不是忘了沟通;我是否越权,把孩子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我是否经常鼓励孩子,鼓励的够不够;我是不是选择了适当的方法,跟孩子交流;我是不是把自己的问题,发泄在孩子身上。

所以好的父母,我们归纳和总结一下,真跟孩子交流有效的父母,真跟孩子沟通有效的父母,能够培养出好孩子的父母,我们姑且称之为好父母,好父母什么样,好父母就是对孩子充分地尊重,能够接纳他,能够喜欢他,能够爱他,能够理解他,能够平等地对待他,喜爱和接受,不仅仅接受他的优点,也接受他的缺点,也有勇气面对他的缺点,承认孩子自身的价值;

而不好的父母,往往是忽略了这些点,那说到这,好的交流和沟通状态,亲子有效的沟通,以什么为前提。

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前提,是值得各位家长注意的,就是我

们要想让孩子成为我们理想的状态,我们让孩子健康、成功、快乐,我们做家长的,首先得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

其实,我们刚才谈到的很多,分析到的很多,家长和孩子沟通的误区,实际上反映的是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自己不能够面对自己生活中的挑战,不能够发挥智慧,去解决跟孩子沟通当中的问题,有可能还反映了我们自己在现实生活当中,跟其他的人交流沟通当中的问题,所以要想交流、沟通的好,要想跟孩子能够有一个顺畅的有效的沟通,避免无效的沟通,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应该值得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首先注意。

我前边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有一个家长,看到自己孩子不爱学习,痛心疾首,每天要跟孩子进行长时间的言语沟通,而这种沟通几乎是单向性的,就是父亲不厌其烦地给孩子讲学习有用的大道理,能够连续讲四、五个小时以上,使得孩子陷入厌烦的状态。

而爸爸自身是什么状态呢,爸爸自己是已经下岗了,无业在家,妈妈对爸爸很有意见,让爸爸出去找个工作挣点钱,爸爸还不爱去,妈妈一生气,跟爸爸分居,爸爸实际上是自身下岗、夫妻分居,生活和工作都很无力和无奈的状态之下,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而孩子不好好学习的时候,爸爸就痛心疾首地给他讲各种各样的大道理,让孩子好好学习。

但是,孩子看到的爸爸,是一个事业和家庭都不成功,而又

无能为力的状态的爸爸,孩子学习到的,或者观察到的榜样,孩子可以模仿的只有一点,就是面对困难无能为力。

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要把孩子教育好,要跟孩子沟通有效率,首先家长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健康的家长才能有健康的孩子,健康的家长和健康的孩子,才能有效地沟通。

这就是我这一节讲的要点,这一节就到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