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俗文学与雅文学

俗文学与雅文学

俗文学与雅文学
俗文学与雅文学

中国历来对文学作品有“雅”“俗”的界定。但对于为什么称为“雅文学”和“俗文学”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认定。在这里,所谓“雅”,是指正规的、标准的、规范的,由此还可以引申出高尚的、不庸俗的意思;所谓“俗”,则是指大众的、通行习见的,可引申出庸常、平俗的的意味。懂得“雅”“俗”的定义,大致就可以明白“雅文学”和“俗文学”的意思。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将“俗文学”定义为通俗的文学,民间的文学,大众的文学。他认为“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者、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所喜悦的东西。

综观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几乎每一种文学样式在最早出现时都是属于“俗文学”的。人们习惯的称谓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哪一种文学样式在当初不是“俗文学”呢?

“雅文学”和“俗文学”这一对概念无疑是当今文坛使用得颇为频繁的术语之一,虽然可能人们对其内涵的含混性以及使用的随意性感到不满,但是,很少人试图对其概念区分作出较为令人信服的精确表述。这并不奇怪,因为作这种努力,必须要回答两个无法回避的质问。其一,文学作品和文学观念是不断地向未来开放的。我们今天替雅俗文学下个定义,明天是否会被未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观念所抛弃甚至嘲弄?假定在现在被指称为通俗小说的历史演义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科幻小说、冒险小说、推理小说、公案小说乃至于梁凤仪财经小说、《北京人在纽约》式留洋小说等等之间存在着某种形式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会不会随着它们自身内部的变化或某些新型通俗小说的加盟而逐渐遭到破坏?况且,对文学的全面理解在极大程度上受到一个时代社会时尚和审美趣味的制约,对雅俗文学的理解是否也伴随着历史文化时间的展开而摇摆不定?

这样说并非故作惊人之论。手头就有一个现成的例子。现代文学的健将之一郑振铎先生著《中国俗文学史》,他指出俗文学有六大特征:一、是大众的;二、是无名的集体的创作:三、口传的,流传许久方定型的;四、新鲜的但粗鄙的;五、想象力是奔放的,不保守,少模拟;六、勇于引进新的东西。拿琼瑶的随便哪部小说一比较,不难得出结论:这六大特征除了第一点外,其它五点已经很难规范我们时下对俗文学的理解了。对这样一个质问要找到圆满的答复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回答说,任何雅俗文学观可能都是相对的,但并不因此就说明了它们是毫无意义的。郑振铎先生的俗文学观至少仍有其值得重视的历史上的认识价值,它让我们认识到现代文学奠基者们在创造新型文学体系时对文学传统的一种前所未有的大胆取舍。与此相反,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哲学家、文艺批评家对俗文学/大众文学的否定性阐释,则又揭示了当代人对文学的另一种热忱和理想。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任何一种雅俗文学观可能会被后来的理论所替代,却永远不会过时。它们作为一个个重要的文化事实,将永恒地载入史册,并昭示后来者,在试图理解雅俗文学的概念时,人们已经做过了什么。

事实上我们必须承认,雅俗文学之间的界限确实是模糊不清的。许多今天被视为雅文学加以广泛研究的文学作品在相当长时间被目之为俗文学,例如中国古代的宋词元曲、话本小说、杂剧传奇;西方中世纪骑士文学例如代表作《特里斯坦和伊瑟》,市井文学如代表作《列那狐传奇》等均是。作家一方面不甘心寂寞,不能不考虑订货单,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完全随波逐流,与世沉浮,如此俗雅文学的交融就是必然的事了。

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承认,雅俗文学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然而,我们又必须指出,雅俗文学问界限的模糊,并不能就此推翻对雅俗文学概念中心的确立。因为上述模糊只是雅俗文学中心概念的边缘地带的彼此交叉和渗透。此外,某些俗文学在一定条件下向雅文学转变这一事实又提醒我们,雅俗文学概念的确定因素显然不是绝对的和唯一的。

第一,雅俗文学在再现现实世界时其经验方式的差异。我们认为,雅文学一般更多地趋向于整体经验,俗文学则更多的趋向于单维经验。

第二,雅俗文学对情感的处理也是大相径庭的。如果说雅文学是在表现感情,那么,俗文学往往是唤引感情甚至往坏处说,是煽情。雅俗文学表现或唤引感情,意味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深沉的感情是雅文学的内在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雅文学作家自身生命的形式。至于赐情之于俗文学,基本上是外在的,是作家在商业上征服读者大众的主要道具之一。

第三,雅俗文学诉诸读者的目的效果迥然有异。雅文学的目的效果指向人生的严肃性。俗文学的目的效果则指向娱乐性和消造性。

第四,雅俗文学在形式技巧上,存在着更为明显的差异。首先,在语言表达上,雅文学追求突破日常语言的工具性,而凸现语言本身的内在魅力。俗文学采用的语言往往是口语化的或程式化的语言。其次,在文本的方式上,雅文学以文学典型、文学意境、文学意象的塑造为核心来组织文本,谋篇布局因此成为雅文学作家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在俗文学中却没有什么特别的叙事技巧可言。如前所述,俗文学的目的是娱乐和消遣。

第五,雅俗文学在思想深度上也大相径庭。雅文学在努力寻求作出对社会生活的诗意表现时,总是以日常意识、现实意识或正统意识的挑战者自居。与此相反,俗文学基于本身固有的商业利益,则必然屈服于世俗意识,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性。

还有几点余论。其一,俗文学转变为雅文学的规律问题。在雅俗文学的概念区分中。形式技巧是个准绝对因素,一般说来,以雅文学的形式技巧操作的文学作品,尽管可能言之无物,例如相当多的骈四骊六的骈体文,也不得视为俗文学,反之,具备了富有创造性形式技巧的俗文学,经过一段历史文化流程的过滤之后,却有可能转变为雅文学,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此外,我们列举了雅俗文学概念的五点差异,这五点差异其实说穿了就是一个不同,即距离感的不同。雅文学试图保持审美距离,而俗文学则试图消除它,从而能使每个人理解和接受。因此,由于时间是制造距离的主要手段之一,许多古代的俗文学作品在今天被视为雅文学作品,尽管它们并没有什么形式技巧。例如《诗经》这些诗句,“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古汉语的理解困难,以及类乎人类童年的质朴天真,仍然赋予了它雅文学的特性。虽然它不能算是雅文学的精品。其二,关于雅俗共赏,雅俗共赏在严格意义上乃是虚构的神话。诚然,一部作品,例如《红楼梦》可以拥有不同层次的读者,甚至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都可能成为其经验的中心。但是,其具体经验内容则是完全不同的。缺乏艺术鉴赏力的人被爱情悲剧打动,也就仅此而已,对他们来说,这故事和琼瑶的《月朦胧,鸟朦胧》并无太大不同,对于具有艺术鉴赏力的人,他们不仅跟着这故事走,而且还走出故事之外,他们还合问,谁为这悲剧的发生负责?由此一问题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将他们带到一个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由是观之,雅文学,真正伟大的雅文学永远属于少数人,至于大多数人,则阅读的文学作品永远是俗文学,即使他读的是庄子或莎士比亚。第三,俗文学的价值问题。本文对俗文学持一定程度的否定态度,但并不认为就应该大加鞭挞,置之于死地而后快。俗文学的生存权利开始于人们休息的必要。俗文学的目的效果是指向娱乐和消遣,而适度的娱乐和消遣是每个心理健康的人所必不可少的。鲁迅先生曾指出:“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 我们不可能期望每个人都是英雄,在启蒙而使他们震惊的努力失效之后,则抚慰而使他们陶醉,仍不失为一个可以接受的下策,此外,就思想性而言,大部分俗文学作品还是宣扬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这对于强化劝善惩恶的舆论力量,以及维护一个社会的稳定,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日本文学理论家桑原武夫说,“以社会影响的普遍性这一点上看,也许可以说,还是通俗化的思想作用更大,这些东西也是哲学。同样的道理,大众文学显然也是文学。即使它缺乏独创性,在多数情况下是通俗性的东西,要成为所谓伟大的文学作品,它还得经过再度创造,但是,它仍然是对于世界与人生的思考。在这方面,它与伟大的文学作品有相同的功能。” 此外,俗文学在加强社会沟通等许多方面也具有雅文学所不具备的功能。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指出,雅文学毕竟是崇高的,俗文学毕竟是世俗的,其高下之分,尊卑之别不容混淆。近年来出现一种不负责任美化俗文学倾向,例如某博士将金庸列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家座次表上的第四名,某学者著书立说,将金庸说成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家,某著名学府没有将巴金或冰心聘为名誉教授,却将金庸聘为名誉教授,井将金庸的小说称赞为一场“悄悄进行的文学革命”。如此等等。这是十分令人深思的。俗文学是大众文化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大众文化是直接受商业利益控制的。俗文学的登堂入室,表明了商品意识对文学——这一人类最崇高的精神领域之一一渗透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因此重建文学秩序,树立雅文学的权威,并为此提供理论依据是一桩刻不容缓的事,这也是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之所在。

本文发表于1996年《文艺理论研究》,第四期。

文学批评与方法 课程总结

文学批评与方法课程总结 一、文学批评的定义 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活动。 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 作家:毛泽东《论鲁迅》 作品:钟嵘《诗品》 作家作品:托尔斯泰《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 文学流派:冯健男《<荷花淀作品选>序》 文学批评:韦勒克《当代欧洲文学批评概观》 文学批评的学科定位 文学史:是探讨各民族文学发展或世界文学中具体作家和作品的编年史研究。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普遍原理、一般规律、判断标准等。 文学批评:是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 二、文学批评的性质 艺术性科学 文学批评既评价优劣,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又创造批评意境和思想美,具有科学和艺术的性质。 三、文学批评的功能 (一)文学批评的阐释功能 阐释功能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所谓阐释,是指批评家对文本意义的探究和解释。 1、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 批评的纽带作用:作家——作品——读者 文学批评与作家:审美发现功能(朋友诤友) 车尔尼雪夫斯基最早发现托尔斯泰作品的特色,?°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味的却

是心理过程本身,心理过程的形式,心理过程的规律,用明确的术语来表达,这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文学批评与读者:引导深入理解(平等对话) 夏志清:让历史活埋的作家重见天光 1961年,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由耶鲁大学出版。 夏志清颇为得意的是捧了四个人: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张天翼。 《小说史》重新给张爱玲定位,推许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2、文学文本的意义阐释 文本释义即批评家立足文本,以解释者的身份分析、揭示作品中所展示和蕴含的意义,包括作品中所萌芽的新的倾向,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而作者本人却未明确意识到的东西。 文本释义的表现:对文本内容的阐释 对形式本身的阐释 《野草》:文本内容的阐释:韧性精神的颂歌 自我心灵的解剖 针砭社会的投枪 形式本身的阐释:独创性的散文诗 (二)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 通过文学批评中的价值导向,影响社会生活。 1、文学批评的社会评价作用 2、文学批评中的审美价值判断 (三)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 1、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的革新 2、文学批评与思维方式的革命 四、中国文学批评历史(古代) 先秦时期:孟子:以意逆志;庄子:得意忘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萧统的《文选》开创了选本批评的先例。

文学批评作业(附答案)

第1题(2.0) 分 女权主义批评在方法论方面的特点是C A、单一性 B、科学性 C、多元化 D、复杂性 第2题(2.0) 分 提出“陌生化”概念的是俄国形式主义的 B A、雅各布森 B、什克洛夫斯基 C、艾亨保姆 D、韦勒克 第3题(2.0) 分 ???提出“陌生化”概念的是俄国形式主义的 B A、科学研究活动 B、艺术审美活动 C、创作实践活动 D、社会交际活动 第4题(2.0) 分 文学批评文章掌握好对象在真、善、美各方面所达到的度叫做 B A、警策 B、分寸感 C、章法 D、规格 第5题(2.0) 分 文学批评研究的对象是 B A、抽象思维的产品

B、艺术思维的产品 C、思辩活动的产品 D、逻辑活动的产品 第6题(2.0) 分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开创选本批评先例的是 A A、萧统的《文选》 B、陆机的《文赋》 C、《文心雕龙》 D、《诗品》 第7题(2.0) 分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开创“诗话”这种独特批评形式的是 A A、欧阳修的《六一诗话》 B、严羽的《沧浪诗话》 C、张戒的《岁寒堂诗话》 D、叶梦得的《石林诗话》 第8题(2.0) 分 20世纪文学批评变化发展的动力是 C A、继承与创新 B、改革与创新 C、批判与否定 D、思考与理解 第9题(2.0) 分 文学批评整体说来属于逻辑思维,但包含了不可缺少的 D A、抽象思维成分 B、艺术构思成分 C、艺术虚构成分 D、艺术思维成分

第10题(2.0) 分 文学批评是一种科学研究活动,需要遵循形式逻辑规范和 C A、情感逻辑规范 B、生活逻辑规范 C、辩证逻辑规范 D、道德规范 第11题(2.0) 分 文学批评的基础是 B A、文学研究 B、文学欣赏 C、文学分类 D、文学创作 第12题(2.0) 分 印象主义思潮首先出自19世纪中期的印象主义 C A、音乐派别 B、雕刻派别 C、绘画派别 D、文学派别 第13题(2.0) 分 文学批评的成熟和繁盛在 D 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第14题(2.0) 分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 B

秋第三学期文学批评学作业答案

秋第三学期文学批评学作业答案2010 秋第三学期文学批评学作业答案 1(第1题 中国最早“分品论诗”的诗论著作是 A.《毛诗序》 B.《诗品》 C.《戏为六绝句》 D.《六一诗话》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对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产生巨大影响的哲学转向是指 A.认识论转向 B.语言学转向 C.客体论转向 D.主体论转向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使社会—历史批评模式得以确立的是法国批评家( ) A.亚里士多德 B.维柯 C.丹纳 D.别林斯基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在新批评中,把一个语言单位包含多种含义并引起多种理解的现象称为( ) A.含混 B.隐喻 C.悖论 D.反讽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0.0 5(第5题 开创以诗评诗方式的是 A.杜甫《戏为六绝句》 B.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C.吴可《学诗诗》 D.王若虚《论诗诗》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题 20世纪最有影响,同时直接渗透到文学批评方法的哲学思潮是( ) A.本体论哲学 B.认识论哲学 C.分析哲学 D.科学哲学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题 荣格将心理分析扩大到超个体、超历史的人类群体的概念是 A.无意识 B.个体无意识 C.集体无意识 D.梦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8(第8题 文学批评的目标是对文学现象作出 A.欣赏 B.阅读 C.判断 D.批判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14题 伴随着文学批评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一种文学批评是( ) A.社会—历史批评 B.形式主义批评 C.文化批评 D.读者批评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析《可以吃的女人》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析《可以吃的女人》 作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之一,女权主义文学批评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欧美,至今仍在继续发展。它是西方女权主义运动高涨并深入到文化、文学领域的成果,因而有着比较鲜明的政治倾向。它是以妇女为中心是一种用女性意识关照文学作品具有女性价值标准和审美追求的文学批评。用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女性人物形象正是在这么一种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产生的。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女权主义文学作家,她们以女性的姿态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女性的生存、地位、价值等问题。在探索女性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她们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成功的女性形象,这一系列的女性形象渗透着女权思想,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时期的创作中有着明显的改变。 〈可以吃的女人》(TheEdibleWoman)是阿特伍德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笔调轻松,语言幽默,在很多方面不乏喜剧色彩,但是它的主题却是十分严肃的。该书探讨了妇女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问题。1969年,小说出版后立即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注意。当时妇女解放运动恰好席卷西方世界,不少评论家异口同声地指出它是一部女权主义抗议文学作品。尽管作者在1979年为本书写的序言中指出,她在创作此书时女权主义运动尚未兴起,但这部小说所表现的内容确实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现实。 但《可以吃的女人》无疑给出了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视角。主角玛丽安不是一个边缘或叛逆的女子,事实上她仅有一次最根本意义上离经叛道的行为,便是文末选择离开彼得。我依然坚持认为,这个举动无关对错,也并非什么权利。它仅仅是一种觉醒,然后则是觉醒之后的再度走向正轨。 而文中玛丽安的室友恩斯丽则是令我更感兴趣的角色。文字的魔力便在于此,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行为怪诞,想做就做的女子,在小说中却全然是一副奇妙,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形象。如果硬要套到女性主义上,恩斯丽算得上是女权主义的实践者。她将婚姻,爱情和生育分开对待,在不同角色间转换地游刃有余,根据自己的意志独立行动,来去自由,甚至是个真正做到了把男人仅仅当作精子库的女人。然而她在令人惊叹之余,又对这个女子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和疏远感,因她过于果断,过于坚决,过于不可把握。她投射出一个完全不与男性发生情感交集的强势女子所面对的社会现实,亦体现了所谓女权的真实悲哀所在。 一个女子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从任何一个角度而言都是无错的。然高三时阅历史题无数,对伏尔泰一句反复出现的名言始终印象深刻:“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脖子上戴着项圈,贵族的儿子腿上生来长着踢马刺吗?一切生理平等的人都应该是平等的。”纵然是伏尔泰,也给这种平等冠了一个前提——生理平等。农民和贵族的平等固然艰难,仍将实现。而男女的不平等,其根源是生理不平等,并且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普遍情况下持续这种不平等。 第二次女性主义呼吁不要忽略女性的生理现实而去追求与男性的所谓事实平等,这无疑是一个比较进步的论调。然而亦舒说,女人若以四海为家,必有不幸。

文学概论下半部分

填空 1.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性理想型和象征性三种类型 2.文学之本是文学创造成果的标志其形成标志创造结束欣赏开始。 3.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的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特征再现性逼真性艺术至境创造典型 4.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特征表现性虚幻性艺术至境创造意境。 5.象征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特征暗示性朦胧性艺术至境创造意象 6.诗的特征凝练性跳跃性音乐性 7.小说特征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 8.剧本特征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集中的表现矛盾冲突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概念: 1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2特征化:是写实性作品中最基本的表现方法,即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 3意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审美范畴,也是我国民族抒情文字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 4意象:审美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在某些理性观念和抽象思维的制导下创造的具有求解性和多义性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也是文学形态的高级形态之一 5行动元与角色;是叙述作品中人物功能的两个方面行动元指人物作为发出动作的单位对故事进程产生推动作用的功能,角色是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功能。 6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叙述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它的内部可以以两个向度进行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前后顺序研究句子与句子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表层结构,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与故事之外的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即深层结构。7视角:是作品中队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传统的叙述视角研究一般根据叙述人称来划分,在不同人称的叙述视角中都存在着内在视角和外在视角的差别在有些作品中视角是可以变换的。 8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是抒情内容直接融入其中的不同于普通话语系统的特殊语言组织形式,具有象征性的表现情感的功能,抒情话语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表现复杂微妙的主观感受过程,与普通话语相比,抒情话语突出了直接显示情感运动形式的表现功能,时常打破日常语言规范,既经济简练又具有复杂化陌生化的特征。 9节奏:是指一种有规律的连续进行的完整运动形式,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节奏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 10.叙述者的声音,故事中叙述者的存在不反表现于叙述的内容以及叙述话语本身,而且表现于叙述动作,即用什么口气或什么态度叙述,这就是叙述者的声音。 11.文学风格: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组织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12.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性行为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文学批评 在线练习1

文学批评在线练习1 1.第6题 庄子言论中对后世文学批评意义解读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是 A.以意逆志 B.得意忘言 C.心斋坐忘 D.大象无形标准答案:B 2.第7题 出版作品集《文学生活》,明确提出印象主义基本理论的是 A.莫奈 B.雷阿诺 C.法朗士 D.王尔德标准答案:C 3.第8题 文学批评的目标是对文学现象作出 A.欣赏 B.阅读 C.判断 D.批判标准答案:C 4.第9题 文学批评的基础是 A.文学研究 B.文学欣赏 C.文学分类 D.文学创作标准答案:B 5.第10题 在新批评中,把一个语言单位包含多种含义并引起多种理解的现象称为A.含混B.隐喻C.悖论D.反讽标准答案:A 6.第11题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社会历史批评这一范式最重要的代表是 A.瞿秋白 B.周扬 C.鲁迅 D.茅盾标准答案:D 7.第12题 别林斯基的《1841年的俄国文学》属于 A.论著体评论 B.随笔体评论 C.对话体评论 D.序跋体评论标准答案:C 8.第19题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空前繁荣的时期是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唐宋时期标准答案:C 9.第20题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标准答案:B 10.第21题 文学批评思维的审美性主要是强调在文学批评过程中要尊重文学的 A.意识性 B.科学性 C.真实性 D.文学性标准答案:D 11.第22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批评家大多遵从 A.模仿自然的法则 B.古典原则 C.革新原则 D.唯美主义原则标准答案:B 12.第23题 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功能是 A.阐释功能 B.意识形态功能 C.哲学功能 D.审美功能标准答案:A 13.第24题 主张潜意识在实际上支配着人的行为的是 A.冯特 B.詹姆斯 C.弗洛伊德 D.荣格标准答案:C 14.第30题 对现代文体学批评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现代社会学 B.现代语言学 C.现代政治学 D.现代心理学标准答案:B 15.第31题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1.“艺术生产”的概念是怎样提出来的?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如何? (1)“艺术生产”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社会生产活动的客观过程时提出来的,最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称艺术活动为“艺术劳动”,后来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称为“艺术生产”。 (2)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精神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精神生产最初与物质生产交织在一起,从属于物质生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精神生产才独立发展起来。精神生产独立发展起来之后,一方面仍受物质生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它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以及它对物质生产具有反作用。文学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也如上所述。 2.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与科学、宗教活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的创造? (1)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本质区别:科学是对世界的理论掌握,立足于客体,通过理论思维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的活动,目的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知识满足人的理性需要,其成果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概念体系。文学创造则是对世界的审美掌握,通过对世界的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图表达主体对世界的主观感受和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生产,其成果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物化形态,呈现为一定的形象体系。 (2)文学活动与宗教活动:文学活动建立在对世界真实感受的基础之上,使人发现世界、认识世界、回归世界,它关心人、热爱人,总是力图揭示人的丰富性、弘扬人的价值宗教活动却建立在对世界的颠倒的认识和唯心主义臆想的基础上,以虚无的情感去祈求彼岸的幸福,它通过对神和虚无世界的歌颂把人引向迷途,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自身的价值。 (3)文学活动是一种“精神个体性的形式”,不受群体意识的严格规范。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一种情感体验活动,而情感处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不受概念的严格约束,是一个最自由的心理领域,佃此,它在精神活动领域中是最自由和最富于个性的创造活动。 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科学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性和规范的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朴素单纯。日常言语较 富于感情色彩、个人风格和艺术意味,但总的说还是服从说理的需要,以表意明确为主旨。这两种言语都较接近语法意义上的“语法系统”。文学言语则明显突破了语言系统的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常对语言学用语进行变形和一定程度的背离,采用隐喻的方法,模糊、多义。正因为如此,文学言语灵活,在不同作家和不同语境中,用语千变万化,不断创新,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言语。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题与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 一、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以意逆志 2、发愤著书说 3、妙悟说 4、六义说 5、无我之境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答题要点 答案要点: 一、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深刻理解作品的方法。“逆”,此处即为“求”的意思;“志”,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的理解历代有分歧,旧注指说诗者之意,近代指作者之意,两者实际很难分开。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解说作品时,不要抓住其中片言只语而望文生义,也不应对某些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愤” 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质量。 3、妙悟说:是严羽提出的学诗的重要方法。妙悟原为佛语,指佛理高深莫测,不可言传,因而认识佛理不能靠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的解说,只有心领神会的方式才能进行。严羽认为学诗与学佛相似,诗歌意境空灵虚幻,变化无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诗境的把握同

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解读《简·爱》

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解读《简·爱》 摘要:《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书中简爱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的形象一直为女性读者所推崇,她作为平凡、卑微的女性对抗强大的男权社会的故事有很多女性主义的元素,本文尝试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读。 关键字:女性主义;简·爱;女性形象;平等 一引言 《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很多人认为《简·爱》是是一部自传色彩浓厚的作品,是作者生平的诗意写照。它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经历各种磨难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中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引人入胜,然而最令人感动的并不是爱情故事本身,而是女主人公自尊、自重、自立、自强的人格,以及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选择的执着追求。引起了大量女性读者的共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女权运动浪潮时,始终贯穿了对父权社会传统的反抗。它综合借鉴了20世纪各种批评理论经验,发展成自己的批评模式。这一批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在国内掀起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热潮,并在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中形成并发展了自身的特点。以往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多侧重于抨击传统礼教和偏见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赞扬女主敢于反抗追求自由和尊重的精神。本文试以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重新对《简·爱》进行剖析。 二正文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认为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女性就受到男性的压制,男性会对女性进行支配与控制,父权体制就是制度化的男性支配。另外,男性会利用自身在力气上的优势令女性臣服或对女性施加重重限制,局限女性的发展或者在精神上给予其伤害,毁灭女性独有的能力、个性、自信。这种控制与支配体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对女性形象的扭曲,和对女性读者的误导。文学是想象的艺术,男性作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实际上就是作家内心女性形象的折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现实中的女性,但也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西方男性文化中有两个基本的女性形象,一个是夏娃,一个是圣母。夏娃的形象是负面的,作为女性的始祖,她受蛇的蛊惑怂恿亚当吃下上帝不允许人类吃的禁果,使人类最终被逐出了伊甸园,并因此而世代背负原罪。[1]这一形象是灾难的元凶,是不幸的制造者。不仅如此,她还对男性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一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化身为妖姬、愚妇或者祸水。希腊神话或者圣经故事中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形象。圣母的形象是正面的,其特征是高贵,诚实,奉献,谦卑和沌洁,完美的母亲和完美的贞女。她为女性基督徒树立了典范。很多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公被描绘为美丽温柔、高贵贤淑,可以说是以圣母为原型的,也可以说男性作者在内心深处是希望所有女性都能够拥有圣母一样的品质,而最好和固执、不屈、坚持自我

文学批评方法

第九章西方现代文艺批评方法的借鉴 20世纪欧美文艺批评形形色色,各种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论、方法体系,同一流派中也存在不同见解,兴衰更迭,情况复杂。西方文艺批评流派及其方法,产生于外国一定历史条件下,与当时当地的文化背景密切联系,即使在欧美不同国家的文化也是各具独特的民族性和地方色彩,与中国特有的文化系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研究外国文艺批评方法,要联系具体方法产生的时代及文化背景,了解其理论主张及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加以比较辨析,才能正确借鉴。 特别要指出,西方各种批评理论与方法,往往与某种哲学观。念、美学思想、文艺理论或与某一门学科的理论密切相关。20世纪以来,欧美哲学表现为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对峙,随着战后情况的变化,在美学中表现为经验主义抬头和理性主义衰微,一个新的经验主义的时代开始了。在艺术理论上继承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兴起以来,强调艺术创作中的无理性和直觉能力的理论;弗洛伊德学说更加推进了无理性的导向;艺术被排斥在社会主流之外,与现代主义兴起同时表现出反写实、反传统、反理性的偏向,强调主观,倡导表现,关注审美经验,注重形式,从模仿论走向表现论。在文艺批评上摆脱传统批评模式,批评对象从以作家创作为中心转移到以作品文本和读者为中心。批评范围由作家身世及社会文化背景缩小到文本的语言文字;从阅读作品研究接受转移到抛开作品去研究阅读接受。总的看来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脱离作品的社会历史内容,注重形式,分析作品本文;二是引进现代学科成果,使哲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向文艺批评渗透结缘,注重综合互补,开拓新方法。我国80年代文艺研究出现“由外向内转”的趋向,如果走向极端,把作品与外部联系分割开来,将使文艺远离社会,使批评走向歧路。这方面西方就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由于西方各种文艺批评理论、方法,都是一门专门学科,加上流派繁多,本章只能就几种主要批评方法概略评介,供大家批判地学习,为发展和完善现代文艺批评方法论提供借鉴。 第一节新批评 新批评的产生 新批评又称形式主义批评、本体论批评或本文批评。它产生于20年代的英国,30年代出现于美国,四、五十年代在英、美红极一时,60年代在法国形成一个高峰,成为一股国际性的文学理论批评思潮,之后逐渐衰落。但作为一种批评方法,仍然活跃于西方,特别是大学的文学课堂。美国韦勒克就是当代新批评的著名代表。 新批评得名于1941年美国兰索姆发表的《新批评》一书的标题。所谓“新”,主要是针对英美传统的旧式批评流派而言。它是在反对只注意作家,从历史、道德、心理或社会等外在方面去寻求作品解释的流行批评倾向,一为适应现代派文学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直是一种适用于现代派文学的批评方法。新批评只强调研究作品本文,中心是探讨作家如何表现他们的经验和感爱?作品如何通过形式产生美学效果?兰索姆的《新批评》提出了“本体论”的主张,体现了新批评的根本特点,即认为文学的研究对象只限于作品本身,把作品本文看作文艺批评的出发点和归宿。新批评发展了20年代苏联动形式主义批评理论,使文艺批评的中心从作者引向作品。兰索姆认为“新批评几乎可以说是由理查兹开始的。”因为英国理查兹所代表的语义分析学为其提供了批评方法。而被认为是新批评派的创始人的文略特,作为新批评派的批评家、现代派诗人,他所提出的有机形式主义的文学观和象征主义的诗歌理论。奠定了新批评的理论基础。 理查兹从语义研究出发,把语言的使用分为“科学性”的和“感情性”的,前者的功用是指事称物,传达真实信息;后者的功用则是激发人的情感和想象。前者是真实的陈述,是科学的真,后者是所谓的“伪陈述”,是艺术的真。艺术的真实不等于客观事实。他强调文学作品在读者心理上产生的效果,认为一部作品只要总的效果是统一的,前后连贯具有内在的必然性,使读者觉得合情合理,就具有艺术的真实。因此文学作品本身符合逻辑,就形成了一个独立体,不必仰仗历史或科学来取得存在的理由,因而在批评中也无须用实证的态度来进行。 艾略特针对浪漫主义的表现理论,宣称:诗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因为艺术的情感不是个人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诗人要表现这些情感就必须找到与这些情感密切

文学概论课后题

第三章 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活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3、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家、作品、读者、世界。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家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构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越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与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显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揭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他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读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揭示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领先。 思考题: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答:关系:人的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的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的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的自觉能动的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

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概念

本文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性别视角下的中国文学与文化 (项目批准号:05JZD00030)阶 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乔以钢(1953! ),山西太原人,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洪武奇(1973! ),安徽巢县人,南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博士生。 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概念 乔以钢 洪武奇 (南开大学 中文系,天津 300071) 摘 要:女性主义理论隐含了空间方面的诉求。这一点也反映在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的话语实践中。本文在提出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空间概念的基础上,揭示其生存性内涵,辨析女性文学批评的空间和时间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女性空间生产的相关内容。本文认为,由于对女性空间位置的认知不同,批评话语的方式随之各异。当代女性主义批评 空间 概念的内涵从根本上说是生存性的。其中一以贯之的线索是女性存在的历史规定性和社会现实性。因此,女性空间问题和时间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女性存在的时间、空间互相转换,使得女性空间的变动成为除时间之外规定女性空间状况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而这正是女性空间的生产。 关键词:女性文学批评 空间 生存性 时间 空间生产 作为一个女人,我没有祖国。作为一个女人,我不需要祖国。作为一个女人,我的祖国是全世界。 ?尽管弗吉尼亚#伍尔芙笔下的女性和平主义者为了国际主义精神而更愿意抛弃民族主义意义上的祖国概念,但是她仍然需要为自己寻找一个立足的场所:全世界。这是一个抽象的地点概念,但确定无疑地表明空间问题对于女性主义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个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下的女人,没有祖国仍是一个女人,如果失去全世界,则将失去生存的附着,不再具有存在的实在性。 对以西方女性主义为主要理论资源的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而言,空间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国内晚近兴起的差异化理论,还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借鉴(这里的 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女权主义文学理论 指的是第一波和第二波女权主义,即17世纪到19世纪的自由主义女权主义和1960年代到1980年代的女权主义。第三波女权主义自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开始),实际上都有空间概念贯穿其中。本文旨在就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空间概念的相 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空间概念的提出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批评一个很重要的立足点 是区分文学活动中男性、女性的性别角色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女性文学批评的实践者普遍认为,女性和男性天生平等,但男性中心社会的遮蔽和压制造成女性处于 他者 地位,丧失了自我意识与自我存在。文学文本中的性别关系状况反映着这种历史现实并受其规定;对文学文本和文学史中的性别关系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女性成为 他者 的理路,重新评价女性的文学艺术成就。 这种认识同西方文学理论的引进密切相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方法的引进,性别分析开始被尝试纳入中国文学研究,一批相关研究论著先后出版、发表,显示出性别视角存在的合理性及其鲜活的生命力。在吸收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关于男性逻各斯中心主义(或称菲勒斯中心主义)的论断这一理论资源的背景下,当代女性文学批评在进入实际操作之前,往 # 109#

文学概论第九章练习题

第九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映方式,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文学、理想型文学、象征型文学三种类型。 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3.“艺术家不应在他的作品里露面,就像上帝不该在生活里露面一样。”这句话是福楼拜说的。 4.所谓“微尘中有大千,刹那间见终古”,“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都指出了诗的凝炼性特点。 5.文学作品的体裁有诗、小说、剧本、散文和报告文学。 二、多选题 1.黑格尔从不同历史阶段的艺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 BCE )A.现实型 B.象征型 C.浪漫型 D.模仿型 E.古典型 2.现实型文学的主要特征是 (CD) A.表现性 B.虚幻性 C.再现性 D.逼真性 E.暗示性 3.理想型文学的主要特征是(CD) A.再现性 B.逼真性 C.表现性 D.虚幻性 E.暗示性 4.象征型文学的主要特征是(CD) A.再现性 B.逼真性 C.暗示性 D.朦胧性 E.表现性 5.小说的基本特征是(ABC) A.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B.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 C.具体充分的环境描写D.寓意深刻的思想内容 6.诗歌的基本特征是(ACD) A.凝练性 B.结构灵活性 C.结构跳跃性 D.节奏韵律性 E.反映生活的及时性 7.剧本的基本特征是(BCD) A.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 B.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C.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D.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8.散文的基本特征是(BCE) A.故事情节的完整复杂性 B.题材的广泛性 C.结构的灵活性 D.环境描写的细致性 E.抒发真实感受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一、概念题(10 分,每小题2分) 1.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3.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 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 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 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学)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1 淘宝金榜题名试题店铺独家题库

女性文学批评的几个关键问题思考

女性文学批评的几个关键问题思考 新时期初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尚未引入本土,中 国女性文学批评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男性批评者是否对女性文学批评进言,完全出于男性学者自身的学术兴趣,并未因是否介入女性文学批评而受到非议或指责。然而,从西方女 性主义理论开始引入中国本土之后,这种状况发生了微妙的 变化,中国女性文学批评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对话开始出 现。虽然,这种对话多是以中国单向借鉴与学习为主,但由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强调女性视角、女性意识、女性主义立场,也导致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界开始对性别身份的空前关注, 而且基于女性被歧视与被压迫的共通心理,在批判男权中心 文化这一点上,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界自觉自愿地认同了西方 女性主义理论。 其实,早有学者警醒地提出:“中国诗学应该在整体上反 省自己的知识形态并寻找出路,以中国智慧的特质与西方对 话,而不是以化归的方式向西方认同。” [1] 但是这,样的警觉 意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界不仅以归顺 的方式认同了西方女性主义,而且忽视与抵制中国本土男性 批评者对女性文学批评的质疑与批评。在经过了一番匆忙的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恶补和本土女性批评者彼此追捧的炒作之后,她们遗憾地发现,身处主流批评领域的男性批评者大

多以看客的姿态,冷眼观瞧女性批评者自造的热闹场面,这导致了本土 女性批评者们严重的心理失衡。基于崭新的女性主义立场,本土女性批 评者们得出结论:来自男性主流批评的冷眼观瞧与漠视抵制,是对女性 文学批评的性别歧视,反应了主流对边缘的排斥。 巴赫金早就说过,人类的思想具有对话的本质,真正的 思想只有在对话中才能产生和存在,思想只有同他人别的思 想发生重要的对话关系之后,才能开始自己的生活,亦即才 能形成、发展、寻找和更新自己的语言表现形式、衍生新的 思想。恰是在不同声音、不同意识互相交往的联接点上, 思想才得以产生并开始生活” [2]114 。所以,中国女性文学批 评不仅要重视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对话,更应该对本土男 性批评者的“对话与参与”给予高度重视。中国女性文学批评 不应该只是本土女性批评者的独白,因为“独白原则最大限度 地否认在自身之外还存在着他人的平等的以及平等且有回 应的意识,还存在着另一个平等的我(或你)”[3]386 。可以 说,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正是由于缺乏与本土男性批评者的对 话意识,致使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缺乏来自外部的多样性与异质性的冲击, 才导致了对西方女性主义某种程度的盲从与认同。从女性文学批评发展的 状况来看,“克服单性别主体的偏激、偏颇、偏狭的思想,确立两性的 ‘主体间性',在男女两性之间形成一种互为主体的对话关系,是近期女性 文学研究探

2017年华师在线〈文学批评学〉100分作业

2017 年华师在线《文学批评学》作业100 分 1 .第 1 题 把格式塔心理学引进文艺领域,用来解释视知觉艺术的是 A. 弗洛伊德 B.拉康 C.韦特默 D.阿恩海姆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2.第2题 代表19 世纪现实主义批评最高成就的是 A.别林斯基的著作 B.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作 C.杜勃罗留波夫的著作 D.费尔巴哈的著作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3.第3题 我国古代最早的较为完整的诗乐评论是《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的 A.孔子评《韶》 B.季札评周乐 C.孟子评乐 D.荀子论乐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4.第4题 文学批评的目标是对文学现象作出

A. 欣赏

B.阅读 C.判断 D.批判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5.第5 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A.生理性别 B.社会性别 C.女性形象 D.女性文学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6.第6 题 德国著名文学批评专著《汉堡剧评》的作者是 A.歌德 B.黑格尔 C.席勒 D.莱辛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7.第7 题 德国艺术批评讨论诗画关系最著名的著作是 A.黑格尔《美学》 B.康德《判断力批判》 C.席勒《美育书简》 D.莱辛《拉奥孔》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 2.0

8.第8题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活动,是一种 A. 理性思维活动 B.形象思维活动 C.想象心理活动 D.情感感受活动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9.第9题 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功能是 A.阐释功能 B.意识形态功能 C.哲学功能 D.审美功能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0.第10 题 精神分析批评的核心是 A.文学文本 B.潜意识 C.读者 D.作者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2.0 此题得分:2.0 11 .第11 题 新批评强调在批评中要进行 A. 结构分析 B. 语义分析

女性主义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_禹建湘

收稿日期:2005)02)27. 作者简介:禹建湘(1970)),男,吉首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西方文论和文学批评学. 女性主义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禹建湘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武汉430079) 摘 要: 女性主义运动经历了两次浪潮,形成众多派别,以社会性别为基点对男性中心主义进行批判。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女性主义运动的产物,它从文学角度对性别歧视进行批判。中国学术界既建立了自己的女性主义批评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仍需继续研究。 关键词: 女性主义;社会性别;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中图分类号: I109.9 文献标示码: A 文章编号: 1007)2187(2005)002)0035)003 女性主义运动诞生于新生的资产阶级妇女中,它同法国的工业革命和美国的废奴运动息息相关,从19世纪中叶到现在,女性主义运动经历了两次浪潮,它似乎在印证着费希尔的断言:/当代妇女像冰川一样缓慢地切割出一个新的经济和社会前景,建造一个新世界。0[1]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是以女性主义运动的广泛开展为基础的,是女性主义运动深入到文化领域的产物。 一 /女性主义0一词最早于1870年在法国出现(法语为F minisem),用来表述患上肺病并呈现出女性特征的男性少年,但很快就成为/妇女解放0、/女权主义0的同义词。19世纪80年代,这个词首次在英语中出现(英语为Fem-i nism),1910年后在美国流行,其内涵就是追求男女在法律和政治权利上的平等,但之后,它的意义就一直处于演变之中,至今都没有定论。在中国,20世纪初就开始流传Feminism 一词,汉语有音译为/飞米尼斯主义0的,称其意是/女权主义或男女同权主义0,[2]到20世纪80年代,这个词在国内有很多译法,如/女权主义0、/男女平等主义0、/争取男女平等运动0、/妇女解放运动0等等,到1992年张京媛主编5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6时,其在序言里把这个词译为/女性主义0[3],自此,国内学者一般倾向于用/女性主义0而不用/女权主义0,这是因为/女性主义0一词更能表现一种性别意识与文化态度,它旨在说明,中国的男女在政治上已取得平等,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上。如果从哲学上来溯源的话,女性主义是西方/个体主义(ind-i v idualism)哲学思想的一个分支,根据基督教的宇宙观,每一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因而都具有最高的内在价值和尊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西方社会中的个体主义思想得 到进一步发展,到17$19世纪,关于个人平等权利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巩固,男子在社会中拥有越来越多的个人权利,但与之极不相对应的是,女性的权利却依然遭到排斥。所以1848年,由当时的废奴运动积极分子伊丽莎白#凯蒂#斯坦顿和卢克丽霞#莫特倡议、主持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妇女权利大会,并起草了女性主义第一个历史性文件5观点宣言6,呼吁妇女和男子行动起来,为取消社会对妇女的歧视、争取妇女在各方面的平等权利而斗争。这是美国妇女运动的第一次爆发,它其实是个体主义思想和妇女在社会中从属地位之间深刻矛盾的反映。到20世纪初,妇女运动第一次浪潮进入尾声时,妇女在选举权、教育权和就业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20世纪60年代末,女性主义再次在美国大陆上复苏,在以后的十年时间里,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以席卷全球的方式迅猛发展,女性主义从生物学、经验感受、话语、无意识和社会经济条件这五个方面对男子中心主义进行清算。一大批理论著作成为行动指南,如英国伍尔夫的5一间自己的屋子6、法国西蒙#波娃5第二性$$女人6、美国贝蒂#弗里5女性的奥秘6、凯特#米利特5性的政治6等等。由于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过于浩大,所以女性主义并没有形成一个概念统一的学派,而是一次比较松散的运动,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组织与派别,常见的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自由主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心理学女性主义、符号学女性主义、同性恋女性主义及黑人女性主义等等。 但不管这些派别之间有多大的差异,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所有女性主义思想和理论都是以/社会性别(gender )0为基点的。g ender 这一词本来仅用于语法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