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一、填空题

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沸腾时,它的沸点______;而在冷却时,它的凝固点______。

2,用半透膜将渗透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隔开,水分子的渗透方向是______。

3,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将红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

4,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和NaCl溶液,在降温过程中,最先结冰的是______,最后结冰的是______。

5,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6,液体的蒸发是一种______过程,所以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当温度升高到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此温度称为该液体的______。

7,将两根胡萝卜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在甲中倒入浓盐水,在乙中倒入纯水。由于渗透作用,量筒甲中的胡萝卜将______,而量筒乙中的胡萝卜将______。

二、是非题

1,液体的蒸气压与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的体积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

2,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等于101.325 kPa时的温度。

3,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它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大。

4,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水溶液在沸腾时,溶液的沸点逐渐升高。

5,当渗透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浓度一定相等。

6,两种溶液相比较,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7,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低于大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所以血浆中晶体渗透压力也低于胶体渗透压力。

8,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因此在室温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9,0.1 mol·L-1葡萄糖溶液与0.1 mol·L-1甘油溶液的凝固点和沸点均相等。

10,将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甘油分别溶解在100 g水中,所得两种溶液的蒸气压相等。

三、问答题

1,什么叫渗透现象?产生渗透现象的条件是什么?

2,什么叫分散系、分散相和分散介质?

3,按分散相粒子的大小,可把分散系分为哪几类?

4,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的沸腾过程中,它的沸点是否恒定?

四、计算题

1,将3.42 g蔗糖(C12H22O11,M = 342 g·mol-1 )溶于100 g水中,已知水的凝固点降低系数k f = 1.86 K· kg·mol-1,试计算此蔗糖溶液的凝固点。

2,将4.60 g甘油(C3H8O3,M = 92.0 g·mol-1 )溶于100 g水中,已知水的沸点升高系数k b = 0.512 K· kg·mol-1,试计算此甘油溶液的沸点。

3,将3.20 g硫溶于40.0 g苯中,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苯升高了0.800 K。已知苯的沸点升高系数k b = 2.56 K· kg·mol-1,M (S)= 32.0 g·mol-1,问在此苯溶液中硫分子是由几个硫原子组成的?

4,在2000 g水中溶解多少克甘油(C3H8O3)才能与100 g水中溶解3.42 g蔗糖(C12H22O11)得到的溶液具有相同凝固点?已知M (C3H8O3) = 92.0 g·mol-1,M (C12H22O11) = 342 g·mol-1。

五、单选题

1,室温下,在一密闭器放有a、b两个烧杯,a杯盛有半杯纯水,b杯盛有半杯蔗糖水溶液。若外界条件不变,久置后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A.a杯水增多,b杯水减少

B.a、b两杯均未发生变化

C.a杯变成空杯,b杯水满

D.b杯水干,剩有蔗糖晶体,a杯水满

2,3.10 g白磷溶于100 g二硫化碳中,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二硫化碳升高0.585 K。已知二硫化碳的沸点升高系数k b= 2.34 K·kg·mol-1,P的摩尔质量为31.0 g·mol-1 。则在此二硫化碳溶液中,白磷的分子式为

A.P B.P2 C.P4 D.P8

3,取两小块冰,分别放在温度均为0℃的纯水和盐水中,将会产生的现象是

A. 放在纯水和盐水中的冰均不融化

B. 放在纯水中的冰融化为水,而放在盐水中的冰不融化

C. 放在盐水中的冰融化为水,而放在纯水中的冰不融化

D. 放在纯水和盐水中的冰均融化为水

4,3.24g硫溶于40.0g苯中,所得苯溶液的凝固点比纯苯下降了1.62 K。已知苯的凝固点降低系数k f = 5.12K·mol·kg-1,S的摩尔质量为32.0 g·mol-1,则在此溶液中,硫分子的分子式为

A. S

B. S2

C. S4

D. S8

5,难挥发非电解质的凝固点降低系数k f

A. 只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B. 只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C. 是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为1 mol·kg-1 时的实验值

D.A、B两种说法都对

6,现有葡萄糖(C6H12O6)、蔗糖( C12H22O11)、NaCl、CaCl2四种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10

mol·L-1 ,则其渗透压力的相对大小是

A.c os(C6H12O6) = c os(C12H22O11)> c os(NaCl) > c os(CaCl2)

B.c os(NaCl) > c os(CaCl2) > c os(C6H12O6) > c os(C12H22O11)

C.c os(CaCl2)> c os(NaCl) > c os(C12H22O11) > c os(C6H12O6)

D.c os(C6H12O6) = c os(C12H22O11)< NaCl < c os(CaCl2)

7,甲醛(CH2O)溶液和葡萄糖(C6H12O6)溶液在温度T时渗透压力相等,则甲醛溶液与葡萄糖溶液的质量浓度之比是

A. 1 : 6

B. 6 : 1

C. 1 : 3

D.3 : 1

8,0.10 mol·kg-1 NaCl、MgCl2、乙二醇和醋酸溶液中,沸点最高的是

A. 乙二醇溶液

B.NaCl溶液

C.MgCl2溶液

D. 醋酸溶液

9,0.10 mol·L-1 NaCl溶液、H2SO4溶液、HAc溶液和蔗糖溶液中,溶液凝固点的高低顺序是

A.H2SO4 = NaCl < HAc <蔗糖

B.H2SO4 < NaCl < HAc <蔗糖

C.H2SO4 > NaCl > HAc >蔗糖

D.H2SO4 = NaCl = HAc =蔗糖

10,将红细胞置于体积比为1: 2的生理盐水和50 g·L-1葡萄糖溶液的混合溶液中,红细胞将

A. 皱缩

B. 膨胀

C. 不受影响

D. 无法判断

1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取决于

A. 溶质的本性

B. 溶液的温度

C. 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

D. 溶液的体积

12,相同条件下,下列4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凝固点最低的是

A.9.0 g·L-1 NaCl溶液

B.0.20 mol·L-1 蔗糖溶液

C.50.0 g·L-1 葡萄糖溶液

D.0.05 mol·L-1 CaCl2溶液

13,质量浓度为11.1 g·L-1 的CaCl2(M = 111.0 g·mol-1 )溶液的渗透浓度是

A.100 mmol·L-1

B.200 mmol·L-1

C.300 mmol·L-1

D.400 mmol·L-1

14,医学上的等渗溶液,其渗透浓度为

A. 大于280 mmol·L-1

B. 小于280 mmol·L-1

C. 大于320 mmol·L-1

D.280~320 mmol·L-1

15,将1 mol葡萄糖溶于4 mol水中,所得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是相同温度下纯水的蒸气压的

A.1/4

B.1/5

C.4/5

D.9/10

16,已知水的沸点升高系数k b = 0.512 K·kg·mol-1,则0.4 mol·kg-1蔗糖水溶液的沸点为

A.100.0 ℃

B.99.8 ℃

C.100.2 ℃

D.100.4 ℃

17,在相同温度下,与质量浓度为12g·L-1的尿素[CO(NH2)2,M = 60 g·mol-1]水溶液具有相同渗透压力的葡萄糖(C6H12O6,M = 180 g·mol-1)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

A.12 g·L-1

B.24 g·L-1

C.36 g·L-1

D.48 g·L-1

18,分别将0.1 mol NaCl和0.1 mol蔗糖溶解在1000 g水中配制NaCl溶液和蔗糖溶液。下列有关这两种溶液正常沸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Cl溶液和蔗糖溶液的沸点相等,都高于100℃

B. NaCl 溶液和蔗糖溶液的沸点都高于100 ℃,但NaCl 溶液高于蔗糖溶液

C. NaCl 溶液和蔗糖溶液的沸点都高于100 ℃,但NaCl 溶液低于蔗糖溶液

D. NaCl 溶液的沸点高于100 ℃,而蔗糖溶液的沸点低于100 ℃

19,在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中组分B 的摩尔分数与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为

A. x B ∝ φB

B. x B ∝ 1/φB

C. x B = φB

D. 不确定

20,用半透膜将两种浓度不同的稀蔗糖溶液隔开,为了防止渗透现象的发生,必须在浓度较大的蔗糖溶液液面上施加一超额的压力。此压力为

A. 浓度较大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

B. 浓度较小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

C. 浓度较大蔗糖溶液与浓度较小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之和

D. 两种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之差

一、填空题

1,逐渐升高;逐渐降低。2,由渗透浓度较低的溶液进入渗透浓度较高的溶液。 3,膨胀;皱缩。4,蔗糖溶液;NaCl 溶液。

5,渗透浓度不同;有半透膜存在。 6,吸热;增大;沸点。7,皱缩;膨胀。

二、是非题

1,× 2,√3,× 4,√ 5,× 6,×7,× 8,√ 9,√ 10,×

三、问答题

1,水分子穿过半透膜从纯水进入溶液或从低渗溶液进入高渗溶液的过程称为渗透现象。产生渗透现象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必须有半透膜存在;

(2)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浓度不相等。

2,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相;起分散作用的另一种物称为分散介质。

3,按分散相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粗分散系、胶体分散系和分子分散系。 4,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在沸腾过程中,随着水的汽化,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因此,其沸点也逐渐升高。

四、计算题

1,蔗糖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1222111222111222112(C H O )/(C H O )(C H O )(H O)m M b m =

1

1

3.42g /342g mol 0.100mol kg 0.100kg --?==? 蔗糖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为:

ΔT f = k f · b (C 12H 22O 11) = 1.86 K·

kg·mol -1×0.100 mol·kg -1 = 0.186 K = 0.186 ℃ 蔗糖溶液的凝固点为:

T f = T * f -ΔT f = 0.000 ℃-0.186 ℃ =-0.186 ℃

2,甘油的质量摩尔浓度为:

3833833832(C H O )/(C H O )(C H O )(H O)m M b m =

1

1

4.06g /92.0g mol 0.500mol kg 0.100kg --?==?

甘油溶液的沸点升高为:

ΔT b = k b ·b (C 3H 8O 3) = 0.512 K·kg·mol -1×0.500 mol·kg -1 = 0.256 K = 0.256 ℃

甘油溶液的沸点为:

T b = T * b + ΔT b = 100.000 ℃ + 0.256 ℃ = 100.256 ℃

3,在苯溶液中硫分子的摩尔质量为:

b 66b (S )

(S )(C H )N N k m M m T ?=??

111

2.56K kg mol

3.20g 0.256kg mol 256g mol 40.0g 0.800K ---???==?=??

每个硫分子中所含硫原子的个数为:

1

1(S )256g mol 8(S)32.0g mol N M N M --?===? 在苯溶液中,硫分子由8个硫原子组成,分子式为S 8。

4,当甘油溶液和蔗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相等时,两种溶液具有相同的凝固点。故:

3833831222111222111222(C H O )/(C H O )(C H O )/(C H O )(H O)(H O)m M m M m m =

所需甘油的质量为: 1222111238338322122211(C H O )(H O)(C H O )

(C H O )(H O)(C H O )m m M m m M ??=?

113.42g 2000g 92.0g mol 18.4g 100g 342g mol --???==??

五、单选题

1,C 2,C 3,C4,D5,A6,D7,A8,C 9,B 10,C11,C12,D13,C14,D 15,C 16,C17,C18,B19,C20,D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

一、填空题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若不做非体积功,热力学第一定律可表示为 。

2,在物理量H ,S ,G ,Q ,W ,T ,p 中,属于状态函数的是 ,与过程有关的量是______;在上述状态函数中,属于强度性质的是 。

3,在温度T 时,参考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 ,标准摩尔熵 。

4,反应2AB(s)B (g)

+AB 3(s)在298.15 K 、标准状态下正向自发进行,由此可判断该反应的 (298.15 K) ,

(298.15 K) ,(298.15 K) ,若升高温度,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 。

5,

(NaCl, s, 298.15 K)称为 ,其SI 单位为 。 6,

2(H O, g, 298.15 K)称为 ,其SI 单位为 。 7,2(O , g, 298.15 K)称为 ,其SI 单位为 。

二、是非题

1,虽然温度对r m H ?和r m S ?的影响较小,但温度对r m G ?的影响却较大。

2,由于r m ,0p w H Q '=?=,而H 是状态函数,因此,0p w Q '=也是状态函数。

3,r m S ?>0的反应在等温、等压下均能自发进行。

4,对于任何物质,焓和热力学能的相对大小为H U >。

5,298.15 K 时,2H (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2H 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6,由于Q 和W 与过程有关,因此Q +W 也与过程有关。

7,对于同一化学反应,r m ()H T ?必定大于r m ()U T ?。

8,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一切吸热且熵减小的反应,均不能自动进行。

9,反应

21CO(g)+O (g)2

2CO (g)的标准摩尔焓变即为2CO (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10,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就是反应热。

三、问答题

1,化学反应的r m G ?与 有何不同?

2,如果系统放热,其热力学能是否一定减少?

3,Hess 定律的内容如何?它能解决什么问题?

4,什么叫标准摩尔生成焓?如何利用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写出有关的计算公式。

四、计算题

1,反应2CuO(s)

221Cu O(s)O (g)2+在300 K 时=112.0 1kJ mol ?-,在400 K 时

=102.0 1kJ mol ?-。

(1)计算上述反应在298.15 K 时的标准摩尔焓变和标准摩尔熵变;

(2)在标准状态下,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是多少?

2,一系统由状态A 沿途径Ⅰ变化到状态B 时,从环境吸收了315.0 J 的热,同时对环境做了115.0 J 的功。如果系统由状态A 沿途径Ⅱ变化到状态B 时,环境对系统做了80.0 J 的功,则系统将吸收或放出多少热?

3,(1)如果一系统从环境接受了160 J 的功,热力学能增加了200 J ,系统将吸收或放出多少热?

(2)一系统在膨胀过程中,对环境做了1000 J 的功,同时吸收了2000 J 的热,系统的热力学变为多少?

4,已知下列反应:

(1)C(金刚石)+

2O (g)2CO (g);(298.15 K)=-395.41 kJ mol ?-

(2)C(石墨)+

2O (g)2CO (g);(298.15 K)=-393.51 kJ mol ?-

计算反应C(石墨)C(金刚石)在298.15 K 时的标准摩尔焓变。

五、单选题

1,298.15 K 时,石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395.91kJ mol ?-,金刚石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395.91

kJ mol ?-,298.15 K 时,反应C()石墨C()金刚石的标准摩尔焓变为

A .-1.91kJ mol ?-

B .11.9 kJ mol ?-

C .-789.91kJ mol ?-

D .1789.9 kJ mol ?-

2,已知298.15

K 时反应2HgO(s)

22Hg(l)+O (g)的标准摩尔焓变 (298.15 K) =

180.92 1kJ mol ?-,则HgO(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HgO,s,298.15K)为 A .1180.92 kJ mol ?- B .1180.92 kJ mol ?-- C .190.46 kJ mol ?- D .190.46 kJ mol ?--

3,下列物质中,标准摩尔生成焓 (298.15 K)不等于零的是

A .C(石墨)

B .2I (s)

C .3O (g)

D .2Cl (g)

4,下列的物质中,标准摩尔燃烧焓 (298.15 K)不为零的是

A .2H (g)

B .O 3(g)

C .2H O(l)

D .2CO (g)

5,已知下列化学方程式:

2MnO (s)21MnO(s)+O (g)2;

1(300 K)=135 kJ mol ?-

2MnO (s)+Mn(s)2MnO(s);

1(300 K)=250 kJ mol ?--

则300 K 时MnO 的标准生成焓 (MnO, s, 300 K)为 A .1385 kJ mol ?- B .1385 kJ mol ?-- C .1520 kJ mol ?- D .1520 kJ mol ?--

6,下列反应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与产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相同的是

A .

21CO(g)+O (g)2

2CO (g) B .22H (g)+I (g)2HI(g) C .

221H (g)+O (g)2

2H O(g) D .22N (g)+3H (g)32NH (g)

7,反应

22A(g)+O (g)2AO(g), 1()=114 kJ mol T ?--, 1()=114 kJ mol T ?--。反应达平衡时各物质的分压均为100 kPa ,则反应的温度是

A .727 ℃

B .1000 ℃

C .1273 ℃

D .727 K

8,在下列反应中,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 与产物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

数 相等的是

A .

21Ag(s)+Br (g)2AgBr(s) B .

222H (g)+O (g)22H O(l) C .

221SO (g)+O (g)2

3SO (g) D .21C()+O (g)2石墨CO(g) 9,下列化学反应在室温下均为自发反应,但在高温下仍不能自发的是

A .

3CaCO (s)2CaO(s)+CO (g) B .24N O (g)22NO (g)

C .233Fe O (s)+C(s)2232Fe(s)+CO (g)2

D .

26C(s)+6H O(g)

6126C H O (s) 10,对于反应

22N (g)+3H (g)

32NH (g), 当=1 mol ξ?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消耗21 mol H (g) B .生成 31 mol NH (g)

C .消耗22N (g), H (g)共1 mol

D .消耗22N (g), H (g)共4 mol

11,300

K 时反应 222N (g)+O (g)

22N O(g)的 =1164.0 kJ mol ?-,B B (g)RT v ∑=-

2.51kJ mol ?-,则该反应的

为 A .1166.5 kJ mol ?- B .1166.5 kJ mol ?-- C .1164.0 kJ mol ?- D .183.25 kJ mol ?-

12,已知298.15 K 时:

2C()+O (g)石墨2CO (g);

1=394 kJ mol ?-- 21CO(g)+O (g)

2

2CO (g);

1=252 kJ mol ?--

则298.15 K 时CO(g)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函数 (CO, g)为 A .1142 kJ mol ?-- B .1142 kJ mol ?- C .1646 kJ mol ?-- D .1646 kJ mol ?-

13,已知298.15 K 时322CH COOH(l), CO (g), H O(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分别为-485,

-394,1

286 kJ mol ?--。则298.15 K 时3CH COOH(l)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为 A .1195 kJ mol ?-- B .1195 kJ mol ?- C .1875 kJ mol ?-- D .1875 kJ mol ?-

14,在相同温度、压力下,某纯物质气态、液态、固态的摩尔熵的相对大小为

A .m m m (g)(l)(s)S S S >>

B .m m m (s)(l)(g)S S S >>

C .m m m (g)(l)(s)S S S ==

D .m m m (g)(l)(s)S S S >=

15,298.15 K 时,422CH (g), CO (g), H O(l)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

分别为-50,1394, 237 kJ mol ?---。则298.15 K 时,反应

42CH (g)+2O (g)22CO (g)+2H O(l)的标准摩尔

吉布斯函数变 为 A .1581 kJ mol ?-- B .1581 kJ mol ?- C .1818 kJ mol ?-- D .1818 kJ mol ?-

16,已知化学反应A(g)+2B(s)

3Z(g)的

r m H ?<0,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反应只能在室温下自发进行 B .反应只能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C .反应在任何温度均能自发进行

D .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自发进行

17,在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其摩尔焓变和摩尔熵变分别为

A .r m r m 00H S ??>,>

B .r m r m 00H S ??>,<

C .r m r m 00H S ??<,>

D .r m r m 00H S ??<,<

18,298.15 K ,戊烷512(C H )的标准摩尔燃烧焓是1

3520 kJ mol ?--,2CO (g)和2H O(l)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是1394 kJ mol ?--和1286 kJ mol ?--。则298.15 K 时戊烷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

A .12840 kJ mol ?-

B .12840 kJ mol ?--

C .1166 kJ mol ?-

D .1166 kJ mol ?--

19,已知反应221H (g)+O (g)2

2H O(g)的标准摩尔焓变为

()T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T 是2H 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B .

()T 是2H (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C .

()T 与 ()T 的量值不等 D .()T 为负值

20,在等温下进行的下列反应中,r m H ?与r m U ?相差最大的是 A .

2C(s)+O (g)

2CO (g) B .2CaO(s)+H O(l)2Ca(OH)(s) C .

22N (g)+3H (g)32NH (g) D .21CO(g)+O (g)22CO (g)

一、填空题

1,d U = δQ + δW ;d U =δQ + p su d V 。

2,H ,S ,G ,T ,p ;Q ,W ;T ,p 。

3,= 0;= 0;> 0。

4,< 0;< 0;< 0;减小。

5,298.15 K 时NaCl(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J·mol -1。

6,298.15 K 时H 2O(g)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J·mol -1。

7,298.15 K 时O 2(g)的标准摩尔熵;J·mol -1·K -1。

二、是非题

1,√ 2,× 3,× 4,√ 5,×6,× 7,× 8,× 9,× 10,×

三、问答题

1,Δr G m 是非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它与反应物、产物的浓度或分压有关。是标准状态下化学反应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它与反应物、产物的浓度或分压无关。

2,系统的热力学能不一定减小。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 ,当Q < 0,且Q + W < 0时,系统的热力学能减少;而当Q < 0,但Q + W > 0,系统的热力学能增加。

3,Hess 定律的内容是: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或分成几步完成,反应热总是相等的。Hess 定律使热化学方程式像普通代数式一样进行运算,从而可以利用一些准确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来计算那些很难或不能通过实验测定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4,在温度T 时,由参考单质生成B (B 1v =+)时的标准摩尔焓变称为B 的标准摩尔生成

焓,用符号 (T )表示。对于化学反应0 =B B B

v ∑,可以利用反应物和产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反应的摩尔焓变,计算公式为:

(T ) =B

B v

∑(T )

四、计算题

1,

(1) (298.15 K)-300 K ×(298.15 K) = 112.0 kJ·mol -1

(298.15 K)-400 K ×(298.15 K) = 102.0 kJ·mol -1

(298.15 K) = 142.0 kJ·mol

-1 (298.15 K) = 100.0 J·mol -1·K -1

(2) (T ) = (298.15 K)-T (298.15 K) < 0

2,ΔU = Q 1 + W 1 = 315.0 J -115.0 J = 200.0 J

Q 2 = ΔU -W 2 = 200.0 J -80.0 J =120.0 J

3,(1) Q 1 = ΔU -W 1 = 200 J + 160 J = 360 J

(2) ΔU = Q 2 + W 2 = 2000 J -1000 J = 1000 J

4,(298.15 K) = (298.15 K)-(298.15 K)

= -393.5 kJ·mol -1-(-393.5 kJ·mol -1) = 1.9 kJ·mol -1

五、单选题

1,B2,D3,C4,A5,B6,C7,A8,D9,D10,D11,A12,A13,C14,A15,C 16,C17,B18,D19,B 20,C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

一、填空题

1,若化学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初始始浓度无关,则该反应为______级反应;若化学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初始浓度成正比,则该反应为______级反应。

2,反应速率系数与______无关,但与______有关。

3,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4,反应A + B Y + Z ,若正反应的活化能为E a ,逆反应的活化能为E a ′,则该化学反应的摩尔焓变Δr H m = ______。

5,对于元反应A(aq) + 2B(aq) Y(aq) + Z(aq),

速率方程为______,反应级数为______,速率系数的SI 单位是______。

6,若反应A(aq)Y(aq)为零级反应,则以______对______做图得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______。

7,已知化学反应2A(aq)Y(aq)的速率系数为6.93×10-3 min -1,则此反应为______级

反应,反应的半衰期为______。

二、是非题

1,对于绝大多数反应而言,升高温度,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而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

2,质量作用定律同样适用于复合反应。

3,对于任意化学反应,反应级数等于反应分子数。

4,对于同一反应,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产物的生成速率总是相等的。

5,在一般情况下,活化能越大的化学反应,其反应速率越慢。

6,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活化分子的分数增大,所以反应速率加快。

7,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越大,其反应速率就越快。

8,由反应速率系数的单位,可以判断反应级数。

9,反应物的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符合质量作用定律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元反应。 10,按简单碰撞理论,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1

11(298.15K)142.0kJ mol 1420K (298.15K)0.10kJ mol K T ---?>==?

三、问答题

1,为什么反应速率通常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减慢?

2,什么叫有效碰撞?反应物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叫催化剂?催化剂为什么能改变反应速率?

4,简述一级反应的基本特征。

四、计算题

1,化学反应2A(aq)

Z(aq),当A 的浓度为0.010 mol·

L -1时,反应速率为1.4×10-6 mol·L -1·s -1。若该反应为二级反应时,当A 的浓度为0.10 mol·L -1,反应速率为多少?

2,化学反应2A(aq)Z(aq)为二级反应,25 ℃时反应的速率系数k = 1.0 L·mol -1·min -1。

若A 的初始浓度为0.10 mol·L -1,试计算此温度下反应的半衰期和40 min 时A 的浓度。

3,农药敌敌畏的水解反应是一级反应,水解反应的速率系数和半衰期是考查杀虫效果的重要指标。

(1) 已知20 ℃时,敌敌畏在酸性介质中水解反应的半衰期为69.3 d ,试计算该温度下敌敌畏水解反应的速率系数;

(2) 75 ℃时,敌敌畏水解反应的速率系数为0.231 h -1,试计算该温度下敌敌畏水解反应

的半衰期。

4,某一级反应,300 K 时反应的半衰期为69.3 min ,400 K 时反应的半衰期为0.693 min 。

已知2.303 R = 19.1 J·mol -1·K -1,试计算该反应的活化能。

五、单选题

1,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其主要原因是

A.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B. 升高了反应的活化能

C. 增加了分子间的碰撞次数

D. 增加了活化分子的分数

2,某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被认为是:

V 3+ + Cu 2+ V 4+ + Cu + (慢反应)

Cu + + Fe 3+ Fe 2+ + Cu 2+ (快反应)

可知该反应的催化剂是

A. V 3+

B. Cu 2+

C. Cu +

D. Fe 3+

3,某同位素的蜕变为一级反应,其半衰期为69.3 d ,该反应的速率系数为

A. 69.3 d -1

B. 0.693 d -1

C. 1.0×102 d -1

D. 1.0×10-2 d -1

4,某化学反应的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由此可判断该化学反应

A. m r H ?> 0

B. m r H ?< 0

C. m r H ?= 0

D. m r H ?≥ 0

5,下列有关正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同时加快正、逆反应的速率

B. 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

C. 使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增大

D. 改变了反应的途径

6,对于二级反应,反应速率系数的SI 单位是

A. s -1

B. m 3 · mol -1 · s -1

C. m 6 · mol -2 · s -1

D. mol · m -3 · s -1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级数一定是正整数

B. 反应分子数一定是正整数

C. 反应级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反应级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8,化学反应A(aq) + 2B(aq) Y(aq) + Z(aq),实验测得其速率方程为 υ = k ·c

A ·c

B 。由此可知该反应为

A. 双分子反应

B. 三分子反应

C. 三级反应

D. 二级反应

9,对于零级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的活化能很小

B. 反应的活化能为零

C. 反应物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D.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10,实验测得反应A(aq) + B(aq) 2Y(aq) + Z(aq)的速率方程是υ = k ·c

A ·c

B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该反应一定是元反应

B. 该反应一定是复合反应

C. 该反应可能是元反应

D. 对A 来说是二级反应

11,某反应的反应物消耗3/4的时间是其半衰期的2倍,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A. 零级

B. 一级

C. 二级

D. 三级

12,某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30.0 h ,则该反应的速率系数是

A. 0.0231 mol·L -1·h -1

B. 0.0231 h -1

C. 20.8 mol·L -1·h -1

D. 20.8 h -1

13,反应A(aq) + B(aq) Z(aq),其速率方程为

21/2

A B k c c υ=??,当A 和B 的浓度都增加到原来的4倍,反应速率将增加到原来的

A. 4倍

B. 8倍

C. 16倍

D. 32倍

14,某化学反应速率系数的单位是L·mol -1·s -1,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A. 3

B. 2

C. 1

D. 0

15,对于二级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

B. 1/{c A }对{t }做图得一直线

C. 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成反比

D. 反应速率系数的SI 单位是m 3·mol -1·s -1

16,已知反应 A(g) + B(g)

Z(g) 的E a = 50 kJ·

mol -1,则逆反应的E a ′为 A. -50 kJ·mol -1 B. < 50kJ·mol -1 C. > 50kJ·mol -1 D. 无法确定

17,对于零级反应,以反应物的浓度c 对反应时间t 做图,所得图形为

A. B.

C.

D.

18,100 ℃ 时,反应H 2PO -2 + OH -HPO2-3+ H 2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

如下:

c (H 2PO -2)/mol·L -1 c (OH -)/mol·L -1 υ/mol·L -1·s -1

0.10

1.0 3.2×10-5 0.50

1.0 1.6×10-4 0.50

2.0 6.4×10-4

该反应的速率方程是

A. υ = k ·c (H 2PO -2)·c 2(OH -)

B. υ = k ·c (H 2PO -2)·c (OH -)

C. υ = k ·c 2(H 2PO -2)·c (OH -)

D. υ = k ·c (H 2PO -2)·[c (OH -)]1/2

19,对于化学反应速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Δr H m 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B. E a 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C. E a 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 Δr G m 越小,反应速率越快

20,下列关于速率系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速率系数较大的反应,其反应速率也一定较大

B. 温度升高,速率系数增大

C. 速率系数主要取决于反应物的性质

D. 速率系数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1,一,零。 2,反应物浓度(或分压);反应的活化能和反应温度。

3,改变了反应历程,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4,E a -E a '。

5,υ = k ·c A ·c 2 B ;3;m 6·mol -23s -1。6,{c A };{t };-{k A }。7,一;100 min 。

二、是非题

1,×2,3,×4,×5,√6,×7,×8,√9,×10,√

三、问答题

1,除零级反应和少数反应外,大多数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都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反应物的浓度降低,因此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2,反应物分子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为有效碰撞。反应物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条件是:

(1)反应物分子必须具有足够高的能量,即反应物分子必须是活化分子;

(2)反应物分子彼此间的取向必须适当,即恰好碰撞在能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上。 3,化学能改变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保持不变的物质称为催化剂。

这是由于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从而改变了反应的活化能,因此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4,一级反应的基本特征为:

(1)速率系数的SI 单位为s -1;

(2)ln{c A }对{t }做图得到一条直线;

(3)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

四、计算题

1,为二级反应时,速率系数为:

611

211212

A 1.410mol L s =

1.410L mol s (0.010mol L )k c υ-------???==???? 当c A = 0.10 mol·L -1时,反应速率为:

υ = k ·c 2 A = 1.4×10-2 L·mol -1·s -1×(0.10 mol·L -1)2 = 1.4×10-4 mol·L -1·s -1

2,反应的半衰期为: 1/2111

A,011=

10min 1.0L mol min 0.10mol L T k c ---==????? 20 min 时,A 的浓度为:

111A 1A A,01111.0L mol min 40min 50L mol 0.10mol L k t c c ----=+=???+=??

21

A 11= 2.010mol L 50L mol c ---=??? 3,(1) 20 ℃ 时,敌敌畏水解反应的速率系数为:

21

1/20.6930.693 = 1.010d 69.3d k T --==? (2) 75 ℃ 时,敌敌畏水解反应的半衰期为:

1/2 10.6930.693= 3.00h 0.231h T k -== 4,该一级反应的活化能为:

1/21

12212a 211211/22()2.303() 2.303 = lg lg ()T T RTT k T RTT E T T T T T T T =-- 111

19.1J mol K 300K 400K 69.3min lg 45.8kJ mol 400K 300K 0.693min ---????=?=?-

1,D2,B 3,D4,A 5,C6,B7,B8,D 9,D10,C11,B12,B13,D14,B15,A 16,D17,B18,A19,B20,A

第五章酸碱解离平衡

一、填空题

1,0.10 mol·L-1 Ca(NO3)2溶液的离子强度为______。

2,根椐酸碱质子理论,SO2-3,NH+ 4 ,H2O,NH3,H2PO-4,HCOOH,在水溶液中属于酸的是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属于两性物质的是______。

3,H2O是一种两性物质,其共轭碱是______,其共轭酸是______。

4,在0.10 mol·L-1 HAc溶液中加入少量NaAc固体,HAc的解离度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在0.10 mol·L-1 HAc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HAc的解离度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6,加等体积水稀释0.10 mol·L-1 某一元弱碱溶液,一元弱碱的标准解离常数______,溶液的OH-浓度______。

7,加水稀释某一元弱酸溶液,弱酸的解离度______,溶液的H3O+浓度______。

二、是非题

1,0.10 mol·L-1 NH4Cl溶液的离子强度比0.10 mol·L-1 CaCl2溶液的离子强度小。

2,离子强度与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有关。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解离的,故其表观解离度为100 %。

4,溶液的浓度越低,离子之间的牵制作用就越小,活度因子越趋近于1。

5,强电解质的表观解离度是指强电解质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分子数与分子总数之比。

6,在HAc溶液中存在着未解离的HAc和解离产生的Ac-,因此HAc溶液也属于缓冲溶液。

7,溶液的离子强度越大,活度因子就越小,溶液的离子活度也越小。

8,稀溶液的离子强度仅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电荷有关,而与离子的种类无关。

9,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间存在离子氛和离子对,因此离子活度总比其相对浓度要小。

10,对于1-1型强电解质,其离子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浓度。

三、问答题

1,酸碱质子理论如何定义酸和碱?什么叫做共轭酸碱对?

2,往NH3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时,NH3的解离度和溶液的pH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1) NH4Cl(s) (2) NaOH(s) (3) HCl(aq) (4) H2O(l)

3,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大量的强酸或强碱时,溶液的pH是否基本保持不变?

4,为什么计算多元弱酸溶液的H3O+浓度时,可以近似地用一级解离平衡进行计算?四、计算题

1,25 ℃时,一元弱酸HA的标准解离常数(HA) = 1.0×10-7。试计算0.10 mol·L-1 HA 溶液的pH和HA的解离度。

2,25 ℃时,一元弱酸HA的标准解离常数(HA) = 1.0×10-5。试计算0.10 mol·L-1 NaA 溶液的pH。

3,25 ℃时,二元弱酸H2A的标准解离常数分别为(H2A) = 1.0×10-5,(H2A) = 1.0×10-9。试计算:

(1)0.10 mol·L-1 H2A溶液的pH;

(2)0.10 mol·L-1 NaHA溶液的pH;

(3)0.10 mol·L-1 H2A-0.010 mol·L-1 NaHA混合溶液的pH;

(4)0.10 mol·L-1 Na2A溶液的pH。

4,25 ℃时,(HA) = 1.0×10-5。若用0.2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2000 mol·L-1 HA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定到溶液中H3O+浓度为1.0×10-4mol·L-1时,溶液中HA的浓度与其共轭碱

A-的浓度的比值是多少?

(2)当HA被中和一半时,溶液的pH为多少?

(3)当HA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为多少?

五、单选题

1,下列因素中,与离子强度无关的是

A. 离子的浓度

B. 离子的电荷

C. 离子的数目

D. 离子的种类

2,离子强度与活度因子的关系为

A. 离子强度越大,活度因子越小

B. 离子强度越大,活度因子就越大

C. 离子强度越大,活度因子越趋于1

D. 活度因子与离子强度无关

3,0.10 mol·kg-1 CaCl2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A. 0.10 mol·kg-1

B. 0.20 mol·kg-1

C. 0.30 mol·kg-1

D. 0.40 mol·kg-1

4,关于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强电解质的表观解离度表示强电解质的解离程度

B. 一般情况下,活度小于相对浓度,故活度因子大于1

C. 离子强度越大,活度就越大

D. 溶液中离子间的作用力越大,活度则越小

5,下列溶液中,溶液的离子强度在数值上与其浓度相等的是

A. K2CO3

B. NH4NO3

C. CuSO4

D. AlCl3

6,按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属于酸的是

A. H2C2O4

B. NH4Ac

C. NH3

D. H2PO-4

7,按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属于碱的是

A. HSO-3

B. HCOO-

C. HPO2-4

D. HAc

8,按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属于两性物质的是

A. HCOO-

B. H3PO4

C. HCO-3

D. HCl

9,按酸碱质子理论,HPO2-4的共轭酸是

A. H3PO4

B. H2PO-4

C. PO3-4

D. H3O+

10,按酸碱质子理论,HCO-3的共轭碱是

A. CO2-3

B. H2CO3

C. HCO-3

D. OH-

11,已知某三元弱酸H3A的= 1.0×10-4,= 1.0×10-8,= 1.0×10-12,则A3-的为

A. 1.0×10-10

B. 1.0×10-8

C. 1.0×10-6

D. 1.0×10-2

12,酸碱质子理论认为

A. 酸是质子的接受体,碱是质子的给予体

B. 酸比它对应的共轭碱多1个质子

C. 酸越强,其共轭碱就越强

D.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1对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反应

13,根椐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反应属于酸碱反应的是

A. H2 + F2 2HF

B. 4NH3 + Cu2+[Cu(NH3)4]2+

C. CO2 + Na2O Na2CO3

D. H2O + H2O H3O+ + OH-

14,根椐酸碱质子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两个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反应都是酸碱反应

B. 有H参加的反应,就是酸碱反应

C. 酸碱反应方向是由较强的酸与较强的碱作用生成较弱的碱和较弱的酸

D. 酸碱的强度与溶剂有关

15,将pH = 3.0的HAc溶液与pH = 1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

A. pH > 7.0

B. pH < 7.0

C. pH = 7.0

D. pH = 14.0

16,在0.10 mol·L-1某一元弱酸溶液中,弱酸的解离度为1.0 %,则溶液的pH为

A. 1.0

B. 3.0

C. 5.0

D. 7.0

17,在0.010 mol·L-1某一元弱酸溶液中,弱酸的解离度为1.0%,此一元弱酸的标准解离常数为

A. 1.0×10-2

B. 1.0×10-4

C. 1.0×10-6

D. 1.0×10-8

18,已知二元弱酸H2A的= 1.0×10-7,= 1.0×10-11。则0.10 mol·L-1 H2A溶液中c eq(A2-)为

A. 1.0×10-7 mol·L-1

B. 1.0×10-4 mol·L-1

C. 1.0×10-9 mol·L-1

D. 1.0×10-11 mol·L-1

19,某三元弱酸H3A的= 1.0×10-4, = 1.0×10-8, = 1.0×10-12。0.10 mol·L-1 Na2HA溶液的pH为

A. 6.0

B. 7.0

C. 8.0

D. 10.0

20,关于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H3O+浓度是PO3— 4浓度的3倍

B. 溶液中HPO2-4相对浓度约等于(H3PO4)

C. 溶液中H2PO-4浓度等于HPO2-4浓度

D. H3PO4溶液的浓度增大1倍,HPO2-4浓度也增大1倍

一、填空题

1,0.30 mol·L-1。2,NH+ 4,CH3COOH;SO2-3,NH3;H2O,H2PO-4。

3,OH-;H3O+。4,减小;同离子效应。5,增大;盐效应。6,不变;降低。

7,增大;降低。

二、是非题

1,√2,√3,×4,√5,×6,×7,√8,√9,√10,×

三、问答题

1,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酸与酸给出质子后的产物或碱与碱得到质子后的产物称为共轭酸碱对。

2,NH3在溶液中存在下列质子转移平衡:

NH3 + H2O NH+ 4 + OH-

(1)加入少量NH4Cl(s)后,NH+ 4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NH3的解离度减小,OH -浓度降低,溶液pH减小。

(2)加入少量NaOH(s)后,OH-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NH3的解离度减小,但OH -浓度增大,溶液pH增大。

(3)加入少量HCl溶液后,HCl解离出的H+与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H2O,使OH-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NH3的解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

(4)加水稀释后,J <(NH3),平衡正向移动,NH3的解离度增大,但OH-浓度降低,溶液pH减小。

3,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大量的强酸或强碱时,抗酸成分或抗碱成分将全部消耗,缓冲溶液就会失去缓冲作用,溶液的pH将发生较大变化。

4,由于多元弱酸一级解离的标准解离常数比其他各级解离的标准解离常数大得多,因此多元弱酸溶液的H3O+主要来自多元弱酸的一级解离,在近似计算时,可以不考虑其他各级解离。

四、计算题

1,c eq(H3O+)/===1.0×10-4

pH =-lg[c eq(H3O+)/]=-lg1.0×10-4 = 4.0

α(HA)=×100% =×100% = 0.10%

2,(A-) =/(HA) = 1.0×10-14/1.0×10-5 = 1.0×10-9

c eq(OH-)/= == 1.0×10-5

pH = p-pOH = 14.0 + lg1.0×10-5 = 9.0

3,(1) c eq(H3O+)/===1.0×10-3

pH = -lg[c eq(H3O+)/] = -lg1.0×10-3 = 3.0

(2) c eq(H3O+)/===1.0×10-7

pH =-lg1.0×10-7 = 7.0

(3) pH = p(H2A) + lg=-lg10×10-5 + lg= 4.0

(4)(A2-) === 1.0×10-5

c eq(OH-)/=== 1.0×10-3

pH = p-pOH = 14.0 + lg1.0×10-3 = 11.0

4,(1)

(2) pH=p(HA) + lg=-lg1.0×10-5+ lg= 5.0

(3) (A-) =/(HA) = 1.0×10-14/1.0×10-5=1.0×10-9

c eq(OH-)/===1.0×10-5

pH = p-pOH=14.0 + lg1.0×10-5 = 9.0

五、单选题

1,D2,A3,C 4,D5,B 6,A7,B8,C9,B10,A11,D12,B13,D14,B15,B 16,B 17,B18,D19,D 20,B

第五章酸碱解离平衡

一、填空题

1,0.10 mol·L-1 Ca(NO3)2溶液的离子强度为______。

2,根椐酸碱质子理论,SO2-3,NH+ 4 ,H2O,NH3,H2PO-4,HCOOH,在水溶液中属于酸的是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属于两性物质的是______。

3,H2O是一种两性物质,其共轭碱是______,其共轭酸是______。

4,在0.10 mol·L-1 HAc溶液中加入少量NaAc固体,HAc的解离度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在0.10 mol·L-1 HAc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HAc的解离度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6,加等体积水稀释0.10 mol·L-1 某一元弱碱溶液,一元弱碱的标准解离常数______,溶液的OH-浓度______。

7,加水稀释某一元弱酸溶液,弱酸的解离度______,溶液的H3O+浓度______。

二、是非题

1,0.10 mol·L-1 NH4Cl溶液的离子强度比0.10 mol·L-1 CaCl2溶液的离子强度小。

2,离子强度与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和离子的电荷有关。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解离的,故其表观解离度为100 %。

4,溶液的浓度越低,离子之间的牵制作用就越小,活度因子越趋近于1。

5,强电解质的表观解离度是指强电解质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离的分子数与分子总数之比。

6,在HAc溶液中存在着未解离的HAc和解离产生的Ac-,因此HAc溶液也属于缓冲溶液。

7,溶液的离子强度越大,活度因子就越小,溶液的离子活度也越小。

8,稀溶液的离子强度仅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和电荷有关,而与离子的种类无关。

9,强电解质溶液中离子间存在离子氛和离子对,因此离子活度总比其相对浓度要小。

10,对于1-1型强电解质,其离子强度在数值上等于浓度。

三、问答题

1,酸碱质子理论如何定义酸和碱?什么叫做共轭酸碱对?

2,往NH3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时,NH3的解离度和溶液的pH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1) NH4Cl(s) (2) NaOH(s) (3) HCl(aq) (4) H2O(l)

3,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大量的强酸或强碱时,溶液的pH是否基本保持不变?

4,为什么计算多元弱酸溶液的H3O+浓度时,可以近似地用一级解离平衡进行计算?四、计算题

1,25 ℃时,一元弱酸HA的标准解离常数(HA) = 1.0×10-7。试计算0.10 mol·L-1 HA 溶液的pH和HA的解离度。

2,25 ℃时,一元弱酸HA的标准解离常数(HA) = 1.0×10-5。试计算0.10 mol·L-1 NaA 溶液的pH。

3,25 ℃时,二元弱酸H2A的标准解离常数分别为(H2A) = 1.0×10-5,(H2A) = 1.0×10-9。试计算:

(1)0.10 mol·L-1 H2A溶液的pH;

(2)0.10 mol·L-1 NaHA溶液的pH;

(3)0.10 mol·L-1 H2A-0.010 mol·L-1 NaHA混合溶液的pH;

(4)0.10 mol·L-1 Na2A溶液的pH。

4,25 ℃时,(HA) = 1.0×10-5。若用0.200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2000 mol·L-1 HA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定到溶液中H3O+浓度为1.0×10-4mol·L-1时,溶液中HA的浓度与其共轭碱A-的浓度的比值是多少?

(2)当HA被中和一半时,溶液的pH为多少?

(3)当HA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为多少?

五、单选题

1,下列因素中,与离子强度无关的是

A. 离子的浓度

B. 离子的电荷

C. 离子的数目

D. 离子的种类

2,离子强度与活度因子的关系为

A. 离子强度越大,活度因子越小

B. 离子强度越大,活度因子就越大

C. 离子强度越大,活度因子越趋于1

D. 活度因子与离子强度无关

3,0.10 mol·kg-1 CaCl2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A. 0.10 mol·kg-1

B. 0.20 mol·kg-1

C. 0.30 mol·kg-1

D. 0.40 mol·kg-1

4,关于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强电解质的表观解离度表示强电解质的解离程度

B. 一般情况下,活度小于相对浓度,故活度因子大于1

C. 离子强度越大,活度就越大

D. 溶液中离子间的作用力越大,活度则越小

5,下列溶液中,溶液的离子强度在数值上与其浓度相等的是

A. K2CO3

B. NH4NO3

C. CuSO4

D. AlCl3

6,按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属于酸的是

A. H2C2O4

B. NH4Ac

C. NH3

D. H2PO-4

7,按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属于碱的是

A. HSO-3

B. HCOO-

C. HPO2-4

D. HAc

8,按酸碱质子理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属于两性物质的是

A. HCOO-

B. H3PO4

C. HCO-3

D. HCl

9,按酸碱质子理论,HPO2-4的共轭酸是

A. H3PO4

B. H2PO-4

C. PO3-4

D. H3O+

10,按酸碱质子理论,HCO-3的共轭碱是

A. CO2-3

B. H2CO3

C. HCO-3

D. OH-

11,已知某三元弱酸H3A的= 1.0×10-4,= 1.0×10-8,= 1.0×10-12,则A3-的为

A. 1.0×10-10

B. 1.0×10-8

C. 1.0×10-6

D. 1.0×10-2

12,酸碱质子理论认为

A. 酸是质子的接受体,碱是质子的给予体

B. 酸比它对应的共轭碱多1个质子

C. 酸越强,其共轭碱就越强

D.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1对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反应

13,根椐酸碱质子理论,下列反应属于酸碱反应的是

A. H2 + F2 2HF

B. 4NH3 + Cu2+[Cu(NH3)4]2+

C. CO2 + Na2O Na2CO3

D. H2O + H2O H3O+ + OH-

14,根椐酸碱质子理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两个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反应都是酸碱反应

B. 有H参加的反应,就是酸碱反应

C. 酸碱反应方向是由较强的酸与较强的碱作用生成较弱的碱和较弱的酸

D. 酸碱的强度与溶剂有关

15,将pH = 3.0的HAc溶液与pH = 1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

A. pH > 7.0

B. pH < 7.0

C. pH = 7.0

D. pH = 14.0

16,在0.10 mol·L-1某一元弱酸溶液中,弱酸的解离度为1.0 %,则溶液的pH为

A. 1.0

B. 3.0

C. 5.0

D. 7.0

17,在0.010 mol·L-1某一元弱酸溶液中,弱酸的解离度为1.0%,此一元弱酸的标准解离常数为

A. 1.0×10-2

B. 1.0×10-4

C. 1.0×10-6

D. 1.0×10-8

18,已知二元弱酸H2A的= 1.0×10-7,= 1.0×10-11。则0.10 mol·L-1 H2A溶液中c eq(A2-)为

A. 1.0×10-7 mol·L-1

B. 1.0×10-4 mol·L-1

C. 1.0×10-9 mol·L-1

D. 1.0×10-11 mol·L-1

19,某三元弱酸H3A的= 1.0×10-4, = 1.0×10-8, = 1.0×10-12。0.10 mol·L-1 Na2HA溶液的pH为

A. 6.0

B. 7.0

C. 8.0

D. 10.0

20,关于H3P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H3O+浓度是PO3— 4浓度的3倍

B. 溶液中HPO2-4相对浓度约等于(H3PO4)

C. 溶液中H2PO-4浓度等于HPO2-4浓度

D. H3PO4溶液的浓度增大1倍,HPO2-4浓度也增大1倍

一、填空题

1,0.30 mol·L-1。2,NH+ 4,CH3COOH;SO2-3,NH3;H2O,H2PO-4。

3,OH-;H3O+。4,减小;同离子效应。5,增大;盐效应。6,不变;降低。

7,增大;降低。

二、是非题

1,√2,√3,×4,√5,×6,×7,√8,√9,√10,×

三、问答题

1,给出质子的物质是酸,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酸与酸给出质子后的产物或碱与碱得到质子后的产物称为共轭酸碱对。

2,NH3在溶液中存在下列质子转移平衡:

NH3 + H2O NH+ 4 + OH-

(1)加入少量NH4Cl(s)后,NH+ 4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NH3的解离度减小,OH-浓度降低,溶液pH减小。

(2)加入少量NaOH(s)后,OH-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NH3的解离度减小,但OH-浓度增大,溶液pH增大。

(3)加入少量HCl溶液后,HCl解离出的H+与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H2O,使OH-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NH3的解离度增大,溶液pH减小。

(4)加水稀释后,J <(NH3),平衡正向移动,NH3的解离度增大,但OH-浓度降低,溶液pH减小。

3,在缓冲溶液中加入大量的强酸或强碱时,抗酸成分或抗碱成分将全部消耗,缓冲溶液就会失去缓冲作用,溶液的pH将发生较大变化。

4,由于多元弱酸一级解离的标准解离常数比其他各级解离的标准解离常数大得多,因此多元弱酸溶液的H3O+主要来自多元弱酸的一级解离,在近似计算时,可以不考虑其他各级

解离。

四、计算题

1,c eq(H3O+)/===1.0×10-4

pH =-lg[c eq(H3O+)/]=-lg1.0×10-4 = 4.0

α(HA)=×100% =×100% = 0.10%

2,(A-) =/(HA) = 1.0×10-14/1.0×10-5 = 1.0×10-9

c eq(OH-)/= == 1.0×10-5

pH = p-pOH = 14.0 + lg1.0×10-5 = 9.0

3,(1) c eq(H3O+)/===1.0×10-3

pH = -lg[c eq(H3O+)/] = -lg1.0×10-3 = 3.0

(2) c eq(H3O+)/===1.0×10-7

pH =-lg1.0×10-7 = 7.0

(3) pH = p(H2A) + lg=-lg10×10-5 + lg= 4.0

(4)(A2-) === 1.0×10-5

c eq(OH-)/=== 1.0×10-3

pH = p-pOH = 14.0 + lg1.0×10-3 = 11.0

4,(1)

(2) pH=p(HA) + lg=-lg1.0×10-5 + lg= 5.0

(3) (A-) =/(HA) = 1.0×10-14/1.0×10-5=1.0×10-9

c eq(OH-)/===1.0×10-5

pH = p-pOH=14.0 + lg1.0×10-5 = 9.0

五、单选题

1,D2,A3,C4,D5,B6,A7,B8,C9,B10,A11,D12,B13,D14,B15,B 16,B17,B18,D19,D20,B

第五章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一、填空题

1,Ag2CrO4的标准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______;Fe(OH)3的标准溶度积常数表达式为______。

2,同离子效应使难溶强电解质的溶解度______,盐效应使难溶强电解质的溶解度______。

3,20 ℃时,(AgCl)=1.0×10-10,(Ag2CrO4)=1.0×10-12。此温度下,Ag2CrO4沉淀转化为AgCl沉淀的反应:

CrO4(s) + 2Cl-(aq)2AgCl(s) + CrO2-4(aq)

Ag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______。

4,25 ℃时,(AgCl) = 1.8×10-10,(AgBr) = 5.3×10-13,(AgI) = 9.0×10-17。在Cl-,Br-,I-的浓度均为0.010 mol·L-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慢慢加入AgNO3溶液,最先产生的沉淀是______,最后产生的沉淀是______。若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当最后一种离子开始沉淀时,最先沉淀的离子的浓度为______。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胶体超级详细教案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的方法: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事实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思考与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不同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及化学物质的分类 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同学们都有到超市买东西的经历,大超市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你要买一个作业本,你会到哪里寻找?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 学生:因为超市和图书馆里的东西都是按不同的类别摆放好的。 老师:很好,因为人们在将这些物品摆放在货架和书架时对其进行了分类处理,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物以类聚,所以我们能很快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物品。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对于这么多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同样的运用了分类的方法。那么物质又是怎么被分类的呢?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第二章第一节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推进】分类法就是把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分组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讨论】运用分类法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 【回答】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 【讲述】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单一分类法,单一就是标准唯一。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学过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就是按照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的,同学们还记得是哪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吗? 【回答】就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讲述】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这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化合反应的唯一标准,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就是A+B=A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就是AB=A+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同样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

分散系练习题

青优数学教育---化学随堂测试五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一.基础过关,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 ( ) A. 单质 B.化合物 C. 纯净物 D.混合物 2.单质跟化合物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是否由 ( ) A. 同种物质组成 B.同种元素组成 C.同种分子构成 D.同种 原子构成 3、通过下列变化,均无法得单质的是:①分解反应②化合反应③置换反应④复分 解反应()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盐酸、纯碱、氯酸钾、氧化镁、二氧化硅 B、硝酸、烧碱、次氯酸钠、氧化钙、二氧化硫 C、次氯酸、消石灰、硫酸铵、过氧化钠、二氧化碳 D、醋酸、过氧化钠、碱式碳酸铜、氧化铁、一氧化碳 5.浊液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外观浑浊不清 B.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C.不稳定 D.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 nm 6.歌手那英在歌曲中唱的”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其中”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胶体 7.下列性质既可能是胶体所具有,也可能是溶液所具有的是( ) A.光线照射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B.加入稀硫酸立即产生沉淀 C.分散质粒子小于1 nm D.装入半透膜袋中并将其浸入盛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袋内外均含分散质粒子 8.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 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 C.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稳定的分散系 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中不存在布朗运动 9.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 ) A.将饱和3FeCl 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 B.将饱和3FeCl 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 C.将饱和3FeCl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 D.将饱和3FeCl 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 10.3FeCl 溶液和3()Fe OH 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 A.都能透过滤纸 B.都呈红褐色 C.具有相同的颗粒直径 D.都具有丁达尔效应 11.(2011浙江嘉兴高一检测)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的纳米超分子技术往往能实现意 想不到的变化。如纳米铜颗粒一遇到空气就会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纳米铜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纳米铜颗粒比普通铜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C.纳米铜与普通铜所含铜原子的种类不同

普通化学第1章气体习题

第1章气体、溶液和胶体 一、单项选择题 1.1 27℃、3039.75 kPa时一桶氧气480 g 若此桶加热至100℃,维持此温度开 启活门一直到气体压力降至101.325 kPa为止。共放出氧气质量是()。 A.934.2 g B.98.42 g C.467.1 g D.4.671 g 1.2在40℃和97.33 kPa时SO2(M=64.1)气体密度(g·dm-3)为()。 A.2.86 B.2.40 C.2.74 D.0.024 1.3 由NH4NO3(s)分解制氮气,23℃、95549.5 Pa条件下用排水法收集到57.5mL 氮气,计算于燥后氮气的体积为()。 (已知23℃饱和水蒸气压为2813.l Pa)。 A.55.8 mL B.27.9mL C.46.5mL D.18.6 mL 1.4 测得人体血液冰点降低值为0.56℃,则在体温37℃时渗透压为()。 (已知K f=1.86℃?kg?mol-1) A.1775.97 kPa B.387.98 kPa C.775.97 kPa D.193.99 kPa 1.5 下列水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 A.0.10 mol?L-1HAc B.0.10 mol?L-1CaCl2 C.0.10 mol?L-1C12H22O11D.0.10 mol?L-1NaCl 1.6 将0.0010 mol?L-1的KI溶液与0.010 mol?L-1的AgNO3溶液等体积混合制 成AgI溶胶,下列电解质中使此溶胶聚沉,聚沉能力最大的是()。 A.MgSO4B.MgCl2C.K3[Fe(CN)6] D.NaCl 1.7 下列方法,哪个最适合于摩尔质量的测定()。 A.沸点升高B.凝固点降低C.凝固点升高D.蒸气压下降1.8 下列方法,哪个最适合于摩尔质量的测定()。 A.沸点升高B.凝固点降低C.凝固点升高D.蒸气压下降1.9 Sb2S3溶胶粒子电泳时向正极方向移动,使Sb2S3溶胶聚沉能力最强的电解质是()。 A.K2SO4B.AlCl3C.CaCl2D.NaCl 1.10 3%的NaCl溶液产生的渗透压接近于()。 A.3%的蔗糖溶液B.6%的葡萄糖溶液

2018人教版高中化学10总复习:溶液和胶体(提高)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选项符合题意) 1.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 .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 .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C .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 .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2.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 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氮,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⑤⑥ D .③④⑤⑥ 3.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 .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4.(2015 玉山一中高三检测)关于溶液、胶体、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胶体、浊液是混合物;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④在河海的交汇处易形成沙洲(如珠江三角洲);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⑧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⑨向稀盐酸中滴加硅酸钠可制得胶体,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 之间;⑩胶体、溶液和浊液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其中胶体最稳定。正确的组合是 A.③④⑤⑥⑧ B. ③④⑥⑦⑧⑨ C.③④⑥⑦⑨ D. ③④⑥⑦⑨⑩ 5.(2014 济南质检)在200 mL 某硫酸盐溶液中含有1.5N A 个硫酸根离子(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同时含有N A 个金属阳离子,则该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1 mol/L B .2.5 mol/L C .5 mol/L D .2 mol/L 6. t ℃时,向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加入ag 无水硫酸铜,析出bg 硫酸铜晶体,则 (b -a )g 是( ) A. 饱和溶液失去溶剂的质量 B. 减少的饱和溶液的质量 C. 析出无水物的质量 D. 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 7.某温度下,在100 g 水中加入m g CuSO 4或加入n g CuSO 4·5H 2O ,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 与n 的关系符合 A.m =n 250 160 B.m = n n 925001600+ C.m =n n 1625001600+ D.m =n n 2525001600+ 8. (2014 洛阳高三检测)已知300 mL Al 2(SO 4)3溶液中含Al 3+ 1.62 g ,在该溶液中加入0.1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5. 正常人血浆中Ca 2+和HCO 3-的浓度分别是2.5 mmol·L -1和27 mmol·L -1,化验测得某病人血浆中Ca 2+和HCO 3-的质量浓度分别是300 mg·L -1和1.0 mg·L -1。试通过计算判断该病人血浆中这两种离子的浓度是否正常。 解:该病人血浆中Ca 2+ 和HCO 3-的浓度分别为 1 1-1 222L mmol 5.7mmol mg 40L mg 003 )(Ca ) (Ca )(Ca --+++?=??==M c ρ 121-1-3-3- 3L mmol 106.1mmol mg 61L mg .01 ) (HCO )(HCO )(HCO ---??=??==M c ρ 该病人血浆中Ca 2+和HCO 3-的浓度均不正常。 7. 某患者需补充0.050 mol Na +,应补充多少克NaCl 晶体? 如果采用生理盐水(质量浓度为9 g·L -1) 进行补Na +,需要多少毫升生理盐水? 解:应补NaCl 晶体的质量为 m (NaCl) = n (NaCl) · M (NaCl) = n (Na +) · M (NaCl) = 0.050 mol ×58.5 g·mol -1 = 2.93 g 所需生理盐水的体积为 mL 325L 325.0L g 9mol g 58.5mol 0.050)NaCl (11 -==???==-盐水盐水ρm V 16.从某种植物中分离出一种结构未知的有抗白血球增多症的生物碱, 为了测定其摩尔质量,将19.0 g 该物质溶入100 g 水中,测得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0.220 K 。计算该生物碱的摩尔质量。 解:该生物碱的摩尔质量为 f A B f B T m m k M ???= 1331mol g 106.1K 0.220kg 10100g 0.19mol kg K 86.1---??=?????= 19. 蛙肌细胞内液的渗透浓度为240 mmol·L -1, 若把蛙肌细胞分别置于质量浓度分别为10 g·L -1,7 g·L -1和3 g·L -1 NaCl 溶液中,将各呈什么形态? 解:10 g·L -1,7 g·L -1和 3 g·L -1 NaCl 溶液的渗透浓度分别为 1 111 os1L mmol 342L mol 0.342mol g 58.5L g 102(NaCl)----?=?=???=c 1 111 os2L mmol 402 L mol 0.240mol g 58.5L g 72(NaCl)----?=?=???=c

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A.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2.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矿泉水、水银 B.碱:Ba(OH)2、Cu2(OH)2CO3、NH3·H2O C.盐:醋酸钠、氯化铵、纯碱 D.氧化物:H2O、 CO、 HCOOH 3. 4.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Na2O、MgO、Al2O3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B.烧碱、生石灰、纯碱均属于碱 C.酸、碱、盐之间发生的反应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D.混合物、分散系、胶体从属关系如图1所示 5.分类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B.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C.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物质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D.根据是否含氧元素,将物质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6.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固体②铜丝③氯化氢气体④稀硫酸⑤碳酸钠粉末⑥蔗糖晶体⑦熔融氯化钠 请用序号填空: a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_。b.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c.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d.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_______。 7.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采用不同分类法对纯碱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酸式盐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8.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 属于酸的是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 9.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不没有带电荷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电解质溶液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高中化学分散系相关概念练习题及其答案

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 ? ??? ?? ?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 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 胶体溶液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分散系 溶 液 胶 体 浊 液 分散质的直径 <1nm (粒子直径小 于10-9m ) 1nm -100nm (粒子直径在10-9 ~ 10-7m ) >100nm (粒子直径大于10-7m )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 高分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 合体 实例 溶液酒精、氯化钠等 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 体等 石灰乳、油水等 性 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 ~10-7 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 )(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优秀教案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过程(PPT辅助教学)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主要学习了哪几种分类方法呢? 【生】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师】很好,我们重点学习了交叉分类法还有树状分类法。那我们在学习树状分类法时,我们是对“物质”进行了分类。大家回忆一下物质是怎样分的。我们把物质分为了纯净物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了单质还有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又进行了细分对吧。那在物质这颗大树中,纯净物这个树枝长得很茂密,而混合物就有点稀疏了。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混合物的知识点,分散系及其分类,让混合物这个枝杈也能很好的开枝散叶下去。 (二)新课教学 【师】那什么叫做分散系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5面,认真阅读最后一段,找出找出分散系的概念以及分散系的组成。 【板书】分散系及其分类 【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组成?好,请xx同学。【生】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它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 【师】那分散质和分散剂又是怎样定义的?

【生】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师】很好。(PPT 出概念) 【板书】1.分散系 【PPT 】CuSO 4溶液、泥水 【师】像CuSO 4溶液、泥水,都是分散系,那他们的分散质和分散 剂分别是什么的?CuSO 4溶液,我们是把CuSO 4固体分散在水中的, 所以在这个分散系中,CuSO 4固体是充当了分散质,而水是分散剂; 那泥水就是把泥沙分散在水中,所以泥沙充当了? 【生】分散质。 【师】而水就是? 【生}分散剂。 【师】很好。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还有很多,像空气,空 气的分散质就是氧气、二氧化碳、还有稀有气体,固体小颗粒等等, 而分散剂是氮气;还有酒精溶液,分散质是酒精,分散剂是水。可能 有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氮气为分散质,而氧气这些为分 散剂;酒精为分散剂,而水为分散质,对吧。 【生】嗯。 【师】其实我们在分析分散系时,是需要遵守这样的规则的。(PPT 出规则)量多的为分散剂,量少的为分散质;而当有水存在时,一般 水为分散剂。这是书本上没有的,同学们把规则做下笔记。 分散质 分散剂

第1章 气体和溶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1章气体、溶液和胶体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用来描述气体状态的四个物理量分别是(用符号表示)() A. n,V,p,T B. n,R,p,V C. n,V,R,T D. n,R,T,p 2.现有两溶液:A为mol·kg-1氯化钠溶液;B为mol·kg-1氯化镁溶液() A. A比B沸点高 B. B比A凝固点高 C. A比B沸点低 D. A和B沸点和凝固点相等 3.稀溶液在蒸发过程中() A.沸点保持不变 B.沸点不断升高直至溶液达到饱和 ' C.凝固点保持不变 D.凝固点不断升高直至溶液达到饱和 4.与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有关的是() A. 容器大小 B. 温度高低 C. 液体多少 D. 不确定 5.质量摩尔浓度是指在() 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B. 1kg溶剂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C. 溶剂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 6.在质量摩尔浓度为·kg-1的水溶液中,溶质的摩尔分数为() B. C. D. 7.下列有关稀溶液依数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是指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 > B. 稀溶液定律只适用于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 C. 稀溶液依数性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目有关 D. 稀溶液依数性与溶质的本性有关 8.质量摩尔浓度均为mol·kg-1的NaCl溶液,H2SO4溶液,HAc溶液,C6H1206(葡萄糖)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 A. NaCl溶液 B. H2SO4溶液 C. HAc溶液 D. C6 H1206溶液 9.糖水的凝固点() A.等于0℃ B. 低于0℃ C. 高于0℃ D.无法判断

10.在总压力100kPa的混合气体中,H2、He、N2、CO2的质量都是,其中分压最小的是() A. H2 B. He C. N2 D. CO2 二、填空题 》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表达式为。 2.按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 3.·kg-1的KCl溶液,K2SO4溶液,HAc溶液,C6H1206溶液的渗透压由低到高的顺序为,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 4.稀溶液的依数性分别是、、和,其核心性质是。 5.已知水的K f为·kg·mol-1,要使乙二醇(C2H6O2)水溶液的凝固点为-10℃,需向100g水中加入g乙二醇。 6.将相同浓度的30mLKI和20mLAgNO3溶液混合制备AgI溶胶,其胶团结构为,进行电泳时,胶粒向极移动。 三、判断题 1.()液体的蒸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2.()液体的正常沸点就是其蒸发和凝聚速率相等时的温度。 3.()将100gNaCl和100gKCl溶于等量水中,所得溶液中NaCl和KCl的摩尔分数都是。4.()b B相等的两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溶剂相同时凝固点就相同。 5.()“浓肥烧死苗”的现象与溶液依数性中的渗透压有关。 、 6.()两种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其沸点也相等。 四、计算题 1.混合气体中含96gO2和130g N2,其总压力为120kPa,其中N2的分压是多少2.将(20℃,120KPa)氨气溶于水并稀释到250mL,求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3.某物质水溶液凝固点是℃,估算此水溶液在0℃时的渗透压。 4.取血红素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测得此溶液在20℃时的渗透压为336Pa 。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教科书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分类方法介绍了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得出9种分散系,然后从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引出了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性质。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胶体的这一重要性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最后有意识地点明了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与纳米科技发展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高科技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 对于胶体这部分内容,教科书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作了简单的介绍,并不要求做具体的展开。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2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经过第一章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区别。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其应用。 (3)实验能力的培养。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自主学习分散系的概念。 (2)以探究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学习胶体的性质,并分析实验结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和善于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2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引导启发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常见的分散系、胶体 课时练习(学生版)

专题1第3单元第1课时《常见的分散系、胶体》课时练习 1.[2020-2021·江苏淮安高中教学协作体期中]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最本质的特征是() A. 丁达尔现象 B. 是混合物 C. 较稳定 D. 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 nm ~100nm 2. [2020-2021·北京东城区]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蔗糖溶液 B. 硫酸铜溶液 C. 氢氧化铁胶体 D. 饱和食盐水 3. [2020-2021·北京人大附中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 Fe(OH)3难溶于水,因此不可能均匀地分散在水里形成稳定的红褐色胶体 C. 根据丁达尔效应,利用一束强光可以区别淀粉胶体和食盐溶液 D. 胶体粒子是很多分子的集合体,因此不能透过滤纸,但可以通过半透膜 4. [2020-2021·天津市西青区期中]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消毒用的酒精②Fe(OH)3胶体③生理食盐水④有色玻璃⑤云、雾 A. ②④⑤ B. ③④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 [2020-2021·浙江省丽水四校]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胶体是一种分散质直径小于10-10m的分散系 B.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分散质 C. CuSO4溶液是一种胶体 D. 用一束光线照射胶体,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6.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区别,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 B.溶液中溶质粒子一定不带电,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带有电荷 C.溶液中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胶体中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D.溶液中通过一束光线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一束光线出现明亮的光带 7.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胶体内,开始生成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 A.2 mol·L-1 NaOH溶液 B.2 mol·L-1 H2SO4溶液 C.2 mol·L-1 MgSO4溶液 D.FeCl3溶液 8.把一瓶Fe(OH)3胶体分成四份,分别进行以下操作,所述现象不正确的是( ) A.直接过滤,没得到滤渣 B.用一束光照射,看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C.加入过量盐酸处理后,再用一束光照射,仍有光亮的“通路” D.长时间加热后再过滤,有滤渣

物质的分散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石灰水B.豆浆 C.泥水D.蔗糖水 【解析】Ca(OH)2和蔗糖分散到水中均形成均一、稳定的水溶液;泥水中夹带泥沙,属浊液;豆浆是一种胶体。 【答案】 B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B.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解析】A项,可在暗室里用光照法鉴别;B项,不能用品尝的方法来鉴别化学药品,且二者都是稳定、均一、透明的无色溶液;C项,静置以后,粉笔末与水的浊液中产生沉淀,豆油与水的浊液分层;D项,NaCl溶液没有颜色,CuSO4溶液显蓝色。 【答案】 B 3.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解析】食盐、蔗糖溶于水得到溶液,分散质(溶质)粒子分别是Na+、Cl-和蔗糖分子。泥土加入水中得到悬浊液。植物油溶于汽油得到溶液。 【答案】 B 4.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的光线 【解析】A项用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在水中形成的Al(OH)3胶体的吸附性;B项利用石膏或盐卤使豆浆中的胶体发生聚沉;C项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沉淀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D项是气溶胶产生的丁达尔效应。 【答案】 C 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B.二氧化碳气体 C.铜丝D.氨水 【解析】氢氧化钠属于碱类,碱都是电解质;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非电解质;铜属于单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氨水是一种混合物,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答案】 A 6.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H2SO4===H++SO2-4 B.Ca(OH)2===Ca2++(OH)2-2 C.NaCl===Na++Cl- D.Al2(SO4)3===Al3+2+3SO2-4 【解析】A中不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正确的写法应为:H2SO4===2H++SO2-4,B、D中离子的个数应用化学式计量数标在离子前面,正确的写法应为:Ca(OH)2===Ca2++2OH-, Al2(SO4)3===2Al3++3SO2-4 【答案】 C 7.(2009年合肥高一期末)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 C.乳浊液D.胶体

化学第一章

化学-第一章

————————————————————————————————作者:————————————————————————————————日期: ?

第一章气体、溶液和胶体分散系 第一节分散系 一、分散系的基本概念 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领几种物质中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 分散相:被分散的物质,又称分散质 分散介质:起分散作用的物质,又称分散剂 二、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相分散介质实例 气体液体泡沫(如灭火泡沫) 液体液体乳状液(如豆浆、牛奶、石油) 固体液体悬浊液、溶胶(如泥浆) 气体固体浮石、泡沫塑料 液体固体珍珠、某些宝石 固体固体某些合金、有色玻璃 气体气体空气 液体气体雾 固体气体烟、尘 ※当分散介质为液体时,按分散相粒子直径分类 分散相粒子直径分散系类型分散相粒子的性质实例 <1nm分子分散系均相,热力学稳定系 统,分散相粒子的速 率快,能通过滤纸也 能通过半透膜 生理盐水、葡萄糖溶 液 1—100nm 胶体分 散系 溶胶 多相,热力学不稳定 系统,分散相李艾的 扩散速率极慢,能通 过滤纸,但不能通过 半透膜,在超显微镜 下可以观察到 氢氧化铁溶胶、硫溶 胶、核酸溶液 高分子化 合物 均相,热力学稳定系 统,分散相粒子的扩 散速率极慢,能通过 滤纸,但不能通过半 透膜,在超显微镜下 可以观察到 你谁、豆浆、牛奶 >100nm粗分散 系多相,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分散相 粒子不发生扩散,不能通过半透 膜,也不能通过滤纸,在普通显微 镜下可观察到,目测显浑浊 泥水、豆浆、牛奶 ※溶液可以是液相或者固相,如金属合金是固态溶液 ※粗分散系可以分为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和乳浊液(液体小液滴)第二节、混合物和溶液的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混合物常用的组成方法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Word版

2.1.3分散系及其分类(基础课) 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分散系,并根据所学分类将其进行分类。(2)认识胶体及其本质特征,并结合生活实际举出常见的胶体。(3)引导学生根据丁达尔效应鉴别区分胶体与溶液 二、学习内容:分散系及其分类、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问题导学: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1、2独立完成;3、4小组合作;用时10分钟) 1、概念:。 2、被分散的物质称为,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例如:糖水的分散质为,分散剂为;硫酸钠溶液的分散质为,分散剂为。 3、按,分散系共有种组合方式。 4、请将下列分散系按上面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分散系 物质举例 (请选择正确的连线) 分散质 分散剂 气 + 气 硫酸铜溶液

液 + 气有色玻璃固 + 气烟 气 + 液雾 液 + 液泡沫塑料固 + 液空气 气 + 固汽水 液 + 固牛奶 固 + 固珍珠

5、实验探究:将氯化铁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冷水、沸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到的三种混合物有什么相同点? 将氯化铁溶液滴加到 冷水中 沸水中 氢氧化钠溶液中 现象 相同点 6、实验探究:分别过滤氢氧化铁胶体和氢氧化铁悬浊液。 过滤后的现象 氢氧化铁胶体 氢氧化铁悬浊液

结论与解释 7、实验探究:将装有淀粉与氯化钠溶液的半透膜置于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约2-3分钟,取烧杯中的溶液1-2毫升于2支试管中,分别滴加硝酸银和碘水;从半透膜中取少量液体滴加碘水。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与解释 从烧杯中取1-2毫升液体分别置于两支试管中 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硝酸银溶液 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碘水 从半透膜中取少量液体,并滴加少量碘水

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习题解答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散系习题解答 一、填空题 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断沸腾时,它的沸点______;而在冷却时,它的凝固点______。 答案:逐渐升高;逐渐降低。 2.用半透膜将渗透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隔开,水分子的渗透方向是______。 答案:由渗透浓度较低的溶液进入渗透浓度较高的溶液。 3.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将红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红细胞______。 答案:膨胀;皱缩。 4.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和NaCl溶液,在降温过程中,最先结冰的是______,最后结冰的是______。 答案:蔗糖溶液;NaCl溶液。 5.产生渗透现象的两个必要条件是______和______。 答案:渗透浓度不同;有半透膜存在。 6.液体的蒸发是一种______过程,所以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当温度升高到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此温度称为该液体的______。 答案:吸热;增大;沸点。 7.将两根胡萝卜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在甲中倒入浓盐水,在乙中倒入纯水。由于渗透作用,量筒甲中的胡萝卜将______,而量筒乙中的胡萝卜将______。 答案:皱缩;膨胀。 二、是非题 1.液体的蒸气压与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的体积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 答案:× 2.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等于101.325 kPa时的温度。 答案:√ 3.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它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大。 答案:× 4.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水溶液在沸腾时,溶液的沸点逐渐升高。 答案:√ 5.当渗透达到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浓度一定相等。 答案:× 6.两种溶液相比较,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答案:× 7.由于血浆中小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低于大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所以血浆中晶体渗透压力也低于胶体渗透压力。 答案:× 8.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因此在室温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答案:√ 9.0.1 mol·L-1葡萄糖溶液与0.1 mol·L-1甘油溶液的凝固点和沸点均相等。 1

高考第一轮复习——胶体和溶液(学案含答案)

一. 教学内容: 胶体和溶液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依据,制备、重要性质、分离和应用。 2、了解溶液的涵义、组成,理解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结晶和结晶水合物等概念。理解温度等条件对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3、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的计算及其与物质的量浓度的相互换算。掌握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步骤。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2、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一、胶体: 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几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说明: (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 (2)胶体可通过滤纸而不能透过半透膜,证明滤纸上的小孔大于半透膜上的小孔,因此,可用过滤法分离胶体和浊液,用渗析法分离胶体和溶液。 (3)丁达尔效应是用来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 (4)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是由于同种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胶粒之间不能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颗粒较大的粒子沉降下来。但整个胶体是呈电中性的,不显电性。 (5)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吸附阳离子带部分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等胶粒吸附阴离子带部分负电荷,同种胶粒吸附相同的离子带同种电荷。 (6)胶体聚沉的原因是由于破坏了胶粒所带电荷之间的相互排斥,从而使胶粒之间可以相互聚集在一起形成颗粒较大的粒子沉降,加入电解质和带相反电荷的胶体,都可以破坏胶体内部的电荷平衡,使胶体聚沉,同时加热、加入酸碱等也可以使胶体聚沉。 (7)胶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水解法(如:Fe(OH)3、Al(OH)3胶体的制备),复分解法(如:H2SiO3、AgI胶体的制备)和溶解法(如淀粉、蛋白质胶体的制备)等方法。 (8)胶体按照分散剂种类不同可分为:气溶胶(如:烟、雾等)、液溶胶(如:Fe(OH)、Al(OH)3胶体等)和固溶胶(如:玻璃、烟水晶等) 3 二、溶液及有关溶液的计算: (一)基本概念: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 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中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该种溶质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液是否饱和是相对的,改变温度、溶剂的量等因素,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变。 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表示的浓度。 溶解度: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形成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溶质的克数。溶解度通常用S表示,单位为克。一般用固体物质在25℃时的溶解度大小来衡量其溶解性。 溶解度曲线:将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表示出来的曲线。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溶液所处的状态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所处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溶解度曲线上面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过饱和溶液,即该溶质有剩余;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如:上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由图可知: ①当温度25℃时,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②当温度<25℃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③图中P点表示KNO3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④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克。 晶体在溶液中形成的过程称为结晶。结晶的方法一般有2种:一种是蒸发溶剂法,它适用于温度对溶解度影响不大的物质。沿海地区“晒盐”就是利用的这种方法。另一种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此法适用于温度升高,溶解度也增加的物质。如北方地区的盐湖,夏天温度高,湖面上无晶体出现;每到冬季,气温降低,纯碱(Na2CO3·10H2O)、芒硝(Na2SO4·10H2O)

第一章 溶液与胶体习题

第一章溶液与胶体习题 1.是非判断题 1-1状态相同的体系不一定是单相体系。 1-2根据相的概念可知,由液态物质组成的系统中仅存在一个相。 1-3所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均具有稀溶液的依数性。 1-4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不仅与溶质种类有关,而且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1-5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蒸汽压实际上是溶液中溶剂的蒸汽压。 1-6有一稀溶液浓度为C,沸点升高值为ΔT b,凝固点下降值为ΔT f,则ΔT f必大于ΔT b 。 1-7溶液在达到凝固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以固态析出,形成冰。 1-8纯净的晶体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而含杂质物质的熔点一定比纯化合物的熔点低,且杂质越多,熔点越低。 1-9体系的水溶液随着温度不断降低,冰不断析出,因此溶液的浓度会不断上升。 1-10纯溶剂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渗透的压力叫渗透压。 1-11溶剂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单方向扩散的现象称作渗透现象。 1-12 将10% 葡萄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为使渗透压达到平衡,必须在某侧溶液液面上加一压强,此压强就是该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1-13将浓溶液和稀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欲阻止稀溶液的溶剂分子进入浓溶液,需要加到浓溶液液面上的压力,称为浓溶液的渗透压。 1-14 0.3mol·kg-1的蔗糖溶液和0.3mol·kg-1的甘油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1-15 在相同温度时,凝固点为-0.52℃的泪水与0.81% NaCl水溶液具有相同的渗透压,互为等渗溶液。 1-16人血浆在37℃的渗透压为780Kpa,因此血红细胞在1.2% NaCl溶液中皱缩而沉降。 1-17用渗透压法测定胰岛素的摩尔质量,将101mg胰岛素溶于10.0mL水中,测得25℃渗透压为4.34Kpa,则胰岛素的摩尔质量为5760g·mol-1。 1-18反渗透是外加在溶液上的压力超过了渗透压时,溶液中的溶剂向纯溶剂方向流动的过程。 1-19渗透压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一定较大。 1-20由于乙醇比水易挥发,故在相同温度下,乙醇的蒸汽压大于水的蒸汽压。 1-21对于难挥发性溶质的稀溶液,依数性(ΔT b = K b×b) 中b指溶液中溶质质点的质量摩尔浓度的总和。 1-22两种或几种互不发生化学反应的等渗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后的溶液仍是等渗溶液。 1-23溶胶是指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100nm分散体系。 1-24核胶带电表面与均匀液相之间的电势差称ζ电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