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儿童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一、训练项目方法:

1.认知行为治疗——针对孤独症及相关发育障碍儿童。(60次/疗程)

由受过美国ABA应用行为分析法、TEACCH结构化教学法及蒙台梭利教育法等专业培训的康复技术人员进行一对一训练。

2.感觉统合训练——针对学习困难、多动症等相关障碍儿童。(40次/疗程)

由受过儿童感觉统合专业培训的训练师进行训练。

3.美国数码听觉统合训练(Digital Auditory

Aerobics)——针对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儿童学习困难所存在的感知觉、情绪行为、语言等障碍儿童。(20次/疗程)

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治疗师进行一对一的训练。

二、什么样的孩子需要感统训练?

1.过动不安

2.动作笨拙、协调能力差

3.语言发展迟缓

4.讨厌被触摸

5.胆小、粘人、怕生

6.反应迟钝

7.学习障碍

学习困难的表现

学习困难并非智力障碍,但学习成绩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听课理解困难,学过的字记不住,字的偏旁颠倒,顺序、笔画、笔顺错误,阅读速度慢,不流畅,漏字、加字、跳行或重读,读不懂文字的意思,拼音、抄写、写作困难,数学应用困难等,有的表现为数学基本运算困难、运动协调困难等。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第一章咨询工作 第一条康复机构应设立专人负责咨询及入园安置、离园等工作。 第二条咨询方式可根据机构情况采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园咨询。工作人员对咨询内容应 及时记录并归档。 第三条咨询方式可根据机构情况采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园咨询。 第四条对有问题暂未解答或处理的记录表应做出标记或单独放置,到能够解答时,及时回馈,再进 行归档。 第二章入园流程 第一条问询 与孩子见面,初步观察并向家长了解孩子情况。第二条评估 由评估人员进行儿童社会生活能力评估、听觉能力评估、语言能力评估及学习能力评估。(3岁以上采用希内学习能力评估,3岁以下采用格雷费斯儿童

精神发育检查)。由于多数未接受康复训练的聋儿,在语言等各方面的能力上尚未开发,可能对学习能力评估成绩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对于聋儿的智力情况应谨慎得出结论。 第三条安置 在以上评估的基础上决定该儿童是否适宜进入机构接受康复训练。不适宜者(如发现严重脑瘫、智障、自闭症者)可建议到当地相应专业机构训练治疗或给予家庭康复指导。 第四条体检 通过评估者,需到当地区级以上公立医院进行入园体检(机构可指定附近合格医院)。凭体检证明方可入园。入园时,家长应将孩子的“计划免疫卡”交给机构保健医,以确保孩子不遗漏各项免疫要求。 亲子班家长因要入园与孩子共同训练,所以也需进行肝功、胸透等基本项目体检,凭体检合格证明入园。 第五条建档 1、入园安置人员应将入园儿童的以上各项评估 结果、听力图及登记表复印三份:一份留档;一份交班级教师;一份交该儿童的个别化训练责任教师。

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训练指导

智障儿童,他们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帮助他们控制情绪不稳定行为,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主流社会,需要家长的努力,需要老师的教育,更需要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所有人的帮助。 智障儿童是我们群体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平等的对待他们.虽然他们在心理上或者在身体上,与我们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但是他们与我们一样,都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理解,需要被爱护。 智障儿童其实与我们普通儿童一样,他们有着活泼可爱的笑容。天真好动的天性。纯真无邪的话语,他们也是一群可爱的天使.只不过他们有时候不能够很快的理解我们惯用的表达方式,不能够很快的接受我们认为很简单的知识,不能够很快的找到排解不良情绪的恰当方式.所以,他们感到无助,他们发脾气,他们伤害自己,他们攻击别人. 作为一名智障儿童的家长,每天都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人,请问一下自己,我们真正的了解我们的孩子吗?我们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吗?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在表达什么,我们又知道吗?当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们的孩子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也那样看我们的孩子呢?我们知道我们的孩子,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爱,但是不需要我们的溺爱,不需要我们对他们的一切都包办代替,他们是勇敢的海燕,只有经过暴风雨的洗礼,才会更加坚强,但我们一定要坚信,我们的孩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该怎么做?智障儿童其实与我们普通儿童一样,他们有着活泼可爱的笑容,由于智力障碍的关系导致儿童情绪和交流不是很好,所以我们一定要对他们进行一个康复训练,加强儿童的语言交流。以下是专家介绍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 儿童智力障碍的康复训练: 1.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2.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3. 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 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5. 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

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定点机构检查评价.docx

项目 基 本 条 件 5 分 康复业训练务 职 能 家长15 培训分 宣传 普及 康复 1.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定点康复训练机构评估标准 评估内容及计分标准分值得分评估方法 经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有上级主管部门1分 1.查看独立法人证书开展儿童康复教育业务1分 2.查看从业执照日收训能力不少于 20名1分 3.查看合格证书 4.现场查看 符合国家消防、卫生等相关规定和要求1分注:其中任何一项不教职员工有健康合格证1分达标者不予评估 小计5分 合计5分 进行康复评估,制定并实施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没有此项者不予评估)2分 1.查阅档案资料 开展智力残疾儿童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训练2分 2.观摩主题课 有机构康复向社区、家庭康复延伸的措施1分 3.座谈、访谈 根据受助智力残疾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小步子、情境和观察学习等多种方法开展康复训练1分 4.个案抽查 开展智力残疾儿童转介和跟踪服务1分 小计7分 向家长提供智力残疾康复咨询服务1分 1.查阅档案资料 向家长提供智力残疾康复训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1分 2.座谈、访谈 小计2分 利用“全国助残日”、“世界唐氏综合征日”和各种助残公益活动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智 2分查阅档案资料 力残疾儿童康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每年至少两次 小计2分

知识 按照项目要求建立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完整填写档案内容,提供反映儿童训练前、后康复状况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2分档案有教师授课教案、参考课程、教材和家长培训相关记录等资料1分管理有康复档案管理制度和执行记录(归档、保管、借阅)1分 小计4分 合计15分康复机构设置在安全区域内1分室内外康复训练场所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定,固定且自成一体;安全、易于疏散,通风透气、采光好1分色彩设计、装饰适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无障碍要求1分场有专供儿童使用的卫生间1分 场所基本训练场所使用面积至少150㎡,其中:集体训练室(组别训练室)至少2间,每间至少 15㎡1分设个别训练室至少 3间,每间至少 5㎡1分 所 置专用训练室(运动训练室/ 感统训练室)至少 1间,每间至少 50㎡1分设 多功能训练室(家长咨询室/ 家长培训室 / 儿童评估室 / 教师培训室 / 资料室)至少 1间,每间至少 15㎡1分置 有可利用的户外活动场地1分与 小计9分设 集体训练室(组别训练室):配备儿童课桌椅、大小白(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适合儿童特点的教学挂图、卡片及相关教具1分施 个别训练室:配备个别化训练课程评量表、个训用桌椅、玩教具1分15 场专用训练室:运动训练室/ 感统训练室:配备 PT 软垫、木条台、滑板车、大滑板、吊筒、钻滚筒、羊角球、大龙 分 1.5分所球、布袋跳、触觉球、按摩地垫、按摩大龙球、平衡木及平衡踩踏车、万象组合包、精细运动训练用玩具等 设多功能训练室(家长咨询室/ 家长培训室 / 儿童评估室 / 教师培训室 / 资料室):配备接待用桌椅、档案柜、电脑、 1.5分 施电脑桌椅等;配备基本的康复与教学评估设备;配备供家长学习、借用的康复普及读物和玩教具等 有可利用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滑梯、秋千等大型玩具1分 小计6分 合计15分查阅档案资料现场查看 现场查看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二) 三、加强阅读与交往能力培养 由于听力障碍,学前听障儿童通过听觉系统所得到的语言信息比正常孩子少得多,语言、认知、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思维等方面相对滞后。因此,听障儿童学前阅读,不仅是听障儿童从书面语中获得含义、发展思维、培养情感的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他们开始接触书面语的行为表现,更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必要途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尝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是教师或家长演示阅读,如教师指认图片教学生发音阅读,帮助学生把具体形象的图画与抽象的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获得图画、手语(自然手语)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书面语;二是布置阅读的环境,如在教室的墙上、黑板上和宿舍里都张贴图文并茂、与教学有关的文字,放置页数为3—15页的少儿图书,让他们在课余时间来阅读,培养阅读习惯。三是师生或亲子阅读活动,如每天利用十分钟时间,与学生一起比赛复述学过的故事,每天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3页书或两篇小短文,每月组织一次亲子故事比赛活动等。这些做法较好地培养了听障儿童的阅读习惯,初步学会了一些阅读的方法,对他们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能起积极的作用。现我班学生不仅喜欢向老师借书看,还和同伴们互换图书阅读,班级中课外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 由于听障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在社会交往中显得格外吃力,大多有胆怯、退缩心理。 交往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为让听障儿童真正融入主流社

会,在教学中我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做法是:第一,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意识,如通过“打电话”、“请客”等角色游戏,进行对话训练;第二,培养听障儿童交往的技能,如教给学生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离开学校说“老师再见”,借别人的书说“请借给我看看好吗等;第三,为听障儿童提供语言交往的机会,如集体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每天下午组织学生与学校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上课、一起游戏;第四,带学生走出户外进行现场与人交流教学等。这些训练活动,增强了听障学生交往的勇气,初步有了与人进行口语交流的习惯,有的喜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具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四、有针对性进行言语矫治 人类的语言活动是通过发音器官来实现的。发音器官包括动力器官、振动器官和构音器官。动力器官包括肺和呼吸肌群,主要对发出气流的调节,关系到语言的运用和音量的大小。振动器官主要是声带,能够产生声音。构音器官包括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它在语音形成中产生共鸣作用和控制语言清晰度。大多听障儿童发音器官长时间得不到锻炼,发音舌头都开始僵化,连一个很简单的“b”都不会说,又因缺少听觉的反馈,不能及时地矫正自己的发音,发音说话中有许多缺陷。比如:发音不到位,音量小,缺少声调的变化,停顿不得当,有时发假音、冒高调等,因其语言的清晰度比较差,严重影响了他们与人交流的质量。 教学中,我对听障儿童言语中存在的异常缺陷进行生理病理机制

第二章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

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理论基础 康复训练是以“功能恢复”为核心研究命题的科学,康复训练的理论也是围绕功能障碍及其恢复的研究逐步形成的。一般来讲,一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包括两大类,或是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领域内理论,是对该学科内容研究实践成果的总结;另一个是领域外相关领域的理论。因为每一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决对独立的,多是相互联系,有些学科甚至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学科的发展除了不断提升领域内的基础理论研究外,还需要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康复学科作为直接服务于人的健康的科学,与许多学科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本章在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讲述领域内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功能、功能障碍和功能恢复 (一) 功能(function) 是指组织、器官或肢体的特征性活动。如手的功能是徒手或操持工具进行劳作;下肢的支持和行走功能;脑对信息的加工和储存。 (二) 功能障碍(dysfunction) 是指组织、器官或肢体的正常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三) 功能恢复(functional recovery) 是指借助机体自身修复能力或一定外加手段使障碍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的过程。功能恢复可以有机体在自然状态下完成,也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康复训练等手段来实施;恢复的结果可能是部分的也可能是全部的。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是

指在机体自然无力恢复,手术药物等临床医学和康复治疗以外的,通过训练来实现功能恢复的科学。 二、能力和能力丧失 (一) 能力(ability) 定义一概括各领域的“能力”的定义实属不易,也许各领域有其自身的规定。心理学的能力定义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两类,前者指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注意力等;后者指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是指个体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社会活动身心特征。分为基础能力和高级能力。前者一般的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语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后者指某一能力的优势发展,超越基础能力,或是对这些基本能力的调节,控制能力。 (二) 能力丧失(disabilitiy) 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导致独立生活有困难。一般不用无能(indisability)或残障(handicap)。 1 第二节领域内基础理论 一、整体康复思想(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一)内容 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使病、伤、残者尽可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化的人,也称为全面康复或大康复。内容包括现代康复技术四大领域,即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 (二)实践意义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2.消退3.塑造4.条件强化5.惩罚 智能障碍的定义 智能障德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 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准(IQ70以下)。 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 ●沟通●居家生活●自我照顾●社交技巧●使用社区●自我引导●健康安全●功能性学科能力●休闲娱乐●工作●智能障碍发生于十八岁以前 早期干预与系统康复训练 一、什么叫时期干预 "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 二、早期干预的效果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三、障碍系统康复训练 1.系统康复训练的领域 我们把康复训练的内容分解为可以观察测评的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领域,形成系统康复训练的内容。他们分别是: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互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六个领域。 2.个别训练计划 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教学内容

弱智儿童的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 一、康复训练 (一)康复训练基本原则 对智力残疾康复的教育与训练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下基本原则: 1.可接受原则智力残疾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内容应选择儿童容易接受、符合实际发展水平和特殊需要的。 2.实用性原则在选择和确定智残儿童教育康复和训练内容时,应切实考虑到儿童未来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教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或远离生活的“死”知识。 3.趣味性原则对智残儿童的全部教育和训练应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尽可能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训练。 4.循序渐进原则尽量将康复训练内容分成小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训练。 5.缺陷补偿原则在教育和训练中,有目的地对智残儿童的身心缺陷进行补偿和矫正,促进其尽快康复。 6.集体训练与个别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集体训练中,可根据儿童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分层分组进行。个别训练,要根据每个儿童的实际水平和具体需要对各部分内容适当增减,学习进度和要允许有一定幅度的调整。 (二)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技巧

1.感知能力训练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的训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是指身体姿势或全身的动作而言,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从儿童的发展来看,有很明显的顺序性(弱智儿童也按这个顺序发展),并在一定的月龄范围出现(弱智儿童就不一定按同龄正常儿童同样的月龄范围出现),这是因为运动的发展与生理成熟有密切关系。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功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动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这些动作较小,也较精巧,精细动作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做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语言是思维的手段,‘是与人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小孩来说极为重要,弱智小孩绝大多数都有言语障碍,因此康复训练中,言语训练占极其重要的位置。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点、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认知能力主要是指认识事物的能力,弱智小孩这方面的能力很差,主要原因是认知能力建立在概念上。而概念要用语言来表达,弱智小孩言语差,不能用语言表达概念,因而认知能力就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使用说明 为规范我县3—6 周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顺利实施和业务管理,平邑县残联委托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制定《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教育计划》,主要用于智障儿童康复项目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班级教学计划内容涉及学期、月、周教学计划、课程表、教案、个案研讨报告、康复训练效果分析等康复教育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范智障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康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教育班级教学计划》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 、班级教学计划的使用及填写 (一)《智障儿童基本情况一览表》 儿童监护人的基本信息,是老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信息,原则上每学期末家长会上与家长校对一次。 二)《智障儿童学习能力分析一览表》 根据《智障儿童学习能力评估表》上评估内容,分析儿童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感官知觉、认知、语言交往、社会技能、生活自理七个领域的学习优势与弱势。原则上要求各康复机构每学期初进行一次儿童的学习能力分析。 (三)《智障康复学期单元教学主题》 单元教学主题的设计,遵循“孩子的学习就是生活,孩子的生活就是学习”的原则,筛选与孩子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原则上每月一个单元主题,二周一个单元主题之下的教学分主题。 ( 四)《智障康复学期教学计划》、《智障康复月教学计划》、《智障康复周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标、课程设计原则及儿童发展现状,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对教育工作作出长期和短期的安排,以确保康复教育工作有目的、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使康复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位智障儿童身上,以达到促进每位智障儿童康复的目标。 1.学期教学计划:是教育内容的整体框架,为安排月计划、周计划指明方向

听障儿童策划方案

听障儿童策划方案 篇一:关爱聋哑儿童__策划 关爱聋哑儿童活动方案 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或者呱呱坠地时便无法感受父母喜悦的呼唤;他们或者因为家境贫寒用药不慎,小小年纪便无法感受音乐的美妙;他们或者因为一出事故而失去听觉,他们被称为聋哑儿童。一直以来本着“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宗旨、以饱满的热情服务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这次慰问活动,旨在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帮助聋哑儿童的行列中来,让点滴关爱汇成江海,让无私奉献令爱蔓延。 一、活动目的: 1、让学校同学了解当今社会里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关爱的儿童,塑造浓厚的校园爱心氛围,激发学校师生的爱心。 2、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

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给予的温暖的关爱。给聋哑儿童带来快乐,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3、让社会中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唤起人间真情。使志愿者充分了解社会,端正态度。倡导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奉献自已的爱心。 4、此次活动,既能让广大聋哑儿童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所给予他们的温暖与关爱;同时,也能号召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并关注这一幼小的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勇气与爱。 二、主办单位:语言文学系青年志愿者协会 三、活动主题:走进无声世界,关爱听障儿童 四、活动时间:2013年11月30日8:00-10:00 五、活动地点:聋哑儿童康复中心 六、活动方案: 1、前期准备:

(1)与聋哑儿童康复中心取得联系,与其商谈活动事宜,定下具体活动时间内容。 (2)召开内部会议,介绍此次活动的各项内容及其相关事情,进行任务分工,使各成员明确自己的相关工作。 (3)活动前展出海报和横幅,让更多同学加入此次活动中来。 2、活动流程: (1)7:30准时在同大广场集合,清点人数,发放小红帽。 (2)7:50集体出发,到达目的地后,有次序地进入,跟随接待人员,参观教室和宿舍。 (3)将志愿者分成若干个小组,与孩子们一起做互动小游戏;给孩子们表演节目,如:手语表演《感恩的心》、cosplay动漫人物show等;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4)活动结束后与他们合影留恋,然后集体返校。 七、注意事项: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清单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使用说明 为规范我县3—6周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顺利实施和业务管理,平邑县残联委托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制定《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教育计划》,主要用于智障儿童康复项目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班级教学计划内容涉及学期、月、周教学计划、课程表、教案、个案研讨报告、康复训练效果分析等康复教育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范智障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康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教育班级教学计划》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 一、班级教学计划的使用及填写 (一)《智障儿童基本情况一览表》 儿童监护人的基本信息,是老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信息,原则上每学期末家长会上与家长校对一次。 (二)《智障儿童学习能力分析一览表》 根据《智障儿童学习能力评估表》上评估内容,分析儿童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感官知觉、认知、语言交往、社会技能、生活自理七个领域的学习优势与弱势。原则上要求各康复机构每学期初进行一次儿童的学习能力分析。 (三)《智障康复学期单元教学主题》 单元教学主题的设计,遵循“孩子的学习就是生活,孩子的生活就是学习”的原则,筛选与孩子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原则上每月一个单元主题,二周一个单元主题之下的教学分主题。 ( 四)《智障康复学期教学计划》、《智障康复月教学计划》、《智障康复周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标、课程设计原则及儿童发展现状,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对教育工作作出长期和短期的安排,以确保康复教育工作有目的、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使康复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位智障儿童身上,以达到促进每位智障儿童康复的目标。

1.学期教学计划:是教育内容的整体框架,为安排月计划、周计划指明方向。 2.月教学计划:是教师围绕月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调整教育环境、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并使之与家长配合等各方面工作的总体设计。它帮助教师把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落实到方方面面。 3.周教学计划:是月教学计划的具体化。 4.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1)教学目标的和谐性、启蒙性 (2)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3)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 (4)课程实施的活动性、探究性 5.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计划应是严格执行,而不是流于形式制定。 (2)教学内容应是适当可以拓展,而不是一成不变。 (3)教材选择应是开放性,而不是固定式。 (4)教师的“教”要灵活,学生的“学”要主动。 (5)教师的评价要合乎和符合实际 (五)《智障康复教案表》 教案是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案,主要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去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原则上一课时教学主题一份教案。 (六)《智障康复个案研讨报告》 个案研讨在于评估儿童的目前能力和特殊需求。通过个案分析,收集相关的资料,使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进行全面的了解,在熟悉各方面情况后方能制定出适合儿童特殊需求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七)《教师公开课教学评量表》、《学期康复效果分析与建议》 1、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基本技能、专业技能)

人工电子耳蜗术后如何康复训练

人工电子耳蜗术后如何康复训练 聋儿在接受耳蜗植入以后,需要一个听觉培建的过程。要达到听觉培建的目的,就需要给他大量的听觉刺激。 1.每天坚持一对一的个别化听觉训练时间 无论在专门的康复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坚持一对一的个别化训练。特别是在刚刚开始训练时,这样有利于减少噪音和培养其听觉注意力。 2.设定合理的训练目标 没有目标经常会造成孩子的发展不够全面系统。目标制定过低或过高都会阻碍聋儿的进步。有的家长在孩子刚刚开机时就要求他马上学会辨听,为此对孩子进行体罚,造成孩子惧怕聆听,不愿做听觉训练。这就是目标设定不合理带来的负面影响。合理的目标设定,如,刚刚开始让孩子学着去倾听周围的声音,并不马上要求学会辨听,而是慢慢地从最简单的开始,一听到就鼓励或者奖励他,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慢慢就会看到效果,切不可操之过急。 3.听力训练要在游戏活动中进行 多采用活泼有趣的形式和丰富直观的玩教具,这样能够使孩子乐于参与训练活动,能保持注意力。 5.听力训练要与语言训练、智力训练等相结合,不分先后。 每个孩子都有语言、智力、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期,而且都是在3岁左右。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将听力、语言、智力等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分先后。 6.要给聋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声音,教授的语言内容要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我们给聋儿提供的声音应该具有丰富的变化,首先要教给他们经常能看到和经常使用的语言内容。 7.在训练初期,要从聋儿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很多家长询问听觉训练初期应该采用哪些词语。其实这没有统一的规定,我们要考虑每个聋儿的个体差异,从他们熟悉的词语入手。如果孩子没有熟悉的语言内容,就从他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8.在训练初期要提供安静的训练环境。当聋儿听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以进行噪音环境的听取训练。

听障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所谓“听觉口文法”是利用听障儿童的剩余听力,藉由助听器的扩音系统把声音放大,或以植入人工电子耳的方式,帮助无任何剩余听力的孩童重新获得听觉潜能后,将听觉、语言、认知,依其自然发展的程式,在自然且有意义的情境中,透过会话式的互动,让听障儿童学习倾听、说话及语言。“听觉口文法”是听障儿童将口语作为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的口语教学方法。 听觉口文法的主要特色包括:专业团队合作的模式及父母深度的参与,使听觉成为儿童全人发展的一部分。 听觉口文法遵循以下十大基本原则: 1.提倡新生儿、婴儿、幼儿和儿童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并马上进行听力学管理和听觉口语治疗。听力损失发现得越早,就可以越早配戴助听设备,这样孩子可以通过聆听来发展言语和语言能力; 2.推荐立即接受评估并使用适当的、最先进的听力技术以获得听觉刺激所带来的最大程度的收益。针对您孩子的听力损失使用最合适的助听设备意味着他们运用最佳的途径获得声音,这些声音可以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机会来发展口语能力;

3.指导家长在帮助孩子发展口语能力时使用听力作为最主要的感官模式,不使用手语,不强调读唇; 4.指导和培训家长帮助孩子将听力和口语结合到孩子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希望家长养成习惯,时刻告诉孩子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5.指导和培训家长运用“听觉、言语、语言、认识和交流”的自然发展模式; 6.指导和培训家长帮助孩子通过聆听对口语实行自我监控。使孩子能够监控自己的言语和语言,这样他们可以自己纠正错误; 7.制定个性化听觉口语治疗方案,不断监控,评估和改进该方案对孩子和家庭的有效程度; 8.鼓励家长积极持续地参与个性化听觉口语治疗,成为孩子听力和口语开发的主要的推动者。我们与每个家庭一对一地工作,因为每个孩子和家庭都是独特的。听力师的角色是帮助您掌握所需的技巧,这样您就可以教您的孩子通过聆听开发口语能力; 9.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有利于聆听的环境,帮助孩子通过聆听获得口语。使用一些方法使背景噪音降至最低,这样您的孩子会更容易听清楚;

2017特殊儿童语言康复

. 特殊儿童语言康复2017、辉辉,男,中度智力障碍,出生时无异常。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三岁时发14现异常,表现为不会说话,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会用基本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习惯用手势表达。家里人对辉辉宠爱有加。辉辉入学时只会用单个字了,就会拉着老师:爸、妈、姐,例如:如果辉辉想爸爸(妈妈姐姐)表达意愿,需要老师意会他的用意。经过观察发现辉辉在构音时有异) 姐:爸(妈的手说常,不会正确的发音,不会利用呼气、吸气之间的转换来控制发音。辉辉先天舌头稍短小,因此对辉辉发音器官的训练尤为重要。请为该生设计一套治疗方案。 利教师利用一些简单的小游戏矫正学生的不正确发音。辉辉喜欢闻气味,首先,闻一闻教师所准备物品要求闭上嘴巴,用鼻子吸气,用这一特点训练学生吸气,的气味。并让学生指出。辉辉喜欢泡泡,利用其这一特点训练学生的呼气,泡泡吹泡泡是呼气与吸气如果想吹得又多又大呼气必须均匀,要控制好呼气的节奏,的有机结合。利用类似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呼吸,有助于其发音。爸其次,根据学生的语言发展现状,教师选择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叠音词,如:利用学生已有的言语基础可以使学生能够顺利达到目星星等,姐姐奶奶爸妈妈 标要求,有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进一步跟随教师进行语言学习。<\/p> 教师利用学生喜欢吃的苹果等食物进行非叠音词为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再次,让辉辉看与学生面对面而坐,的词汇训练,教师对辉辉进行一对一的语言训练,现在辉逐渐强化学生发音将词语发音标准化。教师发音时的嘴型,让学生模仿,<\/p> 汽车等词语。:阿姨老师书包手机辉可以讲制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总之,依照辉辉的已有语言基础与定可行的训练方案,在对辉辉进行发音矫正训练中,< 兴趣特点,制定了可行的方案,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嗓音障碍的常见原因并举例说明。15 其主要原因是器第一类是器质性嗓音异常,嗓音障碍的原因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先天性构良性或恶性肿瘤、质性疾病造成喉部构造或功能的改变,如慢性炎症、其主要内分泌失调及神经性疾病等所引起;造异常、第二类是机能性嗓音异常,原因是嗓音滥用,或发声时发声器官过度紧张或不当用力所造成,如高声喊叫、常常在吵杂的环境下大声说话、过度地清喉咙或咳嗽、音高不当、嗓音位置过低、呼吸肌肉群过度用力等。 16、声母的发声方法。 ①按阻碍的方式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p> ②按声带是否颤动:浊音、清音;<\/p> ③按气流的强弱(只在塞音和塞擦音中区别):送气、不送气。< 17、自闭症有哪些核心表现? . .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1、感知能力训练(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范围)要求:借着感觉能力,了解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作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4、认知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作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付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与别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7、通过游戏进行训练和学习。"游戏"是儿童学习的媒介,它能增进儿童身体的发育;增加受教育的机会;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协助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社会化发展

特殊儿童训练方案

特殊儿童训练方案 设计意图:绝大多数听障儿童都有一定的残余听力。充分利用他们的残余听力进行初期听力康复训练,是孩子听力损失进行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补偿后一个重要而紧急的任务。让孩子感知声音语训老师或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声音,知道自己的世界里是有声音的。 活动目标:1. 让孩子感知声音的,知道自己的世界里是有声音的。 2. 建立与其他同伴交换的自信心。 活动建议:1.触摸法训练取一面小拨浪鼓,将有听力障碍孩子的手放在鼓上。击鼓,让他感遭到鼓面振动的产生与消失。告知孩子声音的产生与消失,使孩子通过触摸间接感知声音的存在。 2.视察法训练在鼓面上放小豆子(或硬币),家长击鼓让孩子视察因鼓面的振动而使小豆子(或硬币)弹起的现象,让他们通过视觉来感受声音的存在。 3.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凝听习惯让听障孩子感受声音是无处不在的。家长可以常常给孩子播放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或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播放进程中不要在乎他们是不是听得懂,只要看到他们在听,就到达了训练早期的目的。 4.学会理解声音的意义。 在听障孩子养成良好的凝听习惯后,我们可以用“击鼓数雪花片”或“击鼓拨珠”的游戏,让孩子理解声响的次数。 开始可让孩子面对家上进行训练,在理解游戏规则以后,可以背对家上进行。声响的次数要控制在孩子的计数能力以内;我们可以用“击鼓拍球”或“击鼓走路”的游戏,让他们感知声响信号的快慢,并能够根据听到的声响信号快慢做出相应的动作,培养他们感受

声响信号快慢的能力;用“听声模仿动作”或“寻声找物”的游戏来培养听障儿童对声音“大、小”的理解。另外,还要培养孩子理解各种声音的含义。如听见敲门声,就表示有人来了。 5.培养听障孩子理解语音信号的能力,通过训练,使听障儿童认识到语音现象的存在,认识到语音是成心义的,不同的语音代表不同的含义,这些训练可以为言语康复训练打下良好基础。可以先从孩子的名字开始进行训练,让孩子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可以结合孩子在平常生活中接触最密切的人或最常看到的事物进行语音意义的训练,如“爸爸”、“奶奶”、“杯子”、“馒头”等。 6.学会辨别声音使听障孩子进一步认识到声音的多样性,不同的声响信号和不同的语音信号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在训练时逐渐提高他的听觉辨别能力。 特殊儿童注意力培养方案设计意图:注意力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有了它,孩子便能学到好多东西。孩子注意力集中,很多有用的信息才能进入孩子头脑中。那末在幼儿园应当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呢,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活动目标:1.通过宣扬引导家长陪伴的技能。 2.改变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容易遭到外界干扰的问题。 活动建议:1.像玩拼图、穿珠子等静态游戏可以从简单的开始,享受完成的成绩感,以训练短时间的注意力,再渐渐加深游戏的难度和延长游戏的时间,以延长孩子的耐力,促进专心度。 2.从兴趣着手培养幼儿注意力如拿本相片簿,为孩子讲述他诞生、成长的故事;欣赏孩子,了解他的小脑袋里在想甚么;视察渔港里的小鱼,池塘里的蝌蚪…… 3. 展开亲子教育讲座,通过一些方法训练,坚持15⑵0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改变孩子这个问题。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听障儿童机构康复训练操作规范 第一章咨询工作规范 第一条康复机构应设立专人负责咨询及入园安置、离园等工作。 第二条工作人员对咨询内容应及时记录并归档。 第三条对有问题暂未解答或处理的记录表应做出标记或单独放置,到能够解答时,及时回馈。 第四条咨询方式可根据机构情况采用电话咨询、网上咨询或到园咨询。 咨询登记表(样)

第二章入园流程 第一条问询 与孩子见面,初步观察并向家长了解孩子情况。 第二条评估 由评估人员进行儿童社会生活能力评估、听觉能力评估、语言能力评估及学习能力评估。(3岁以上采用希内学习能力评估,3岁以下采用格雷费斯儿童精神发育检查)。由于多数未接受康复训练的聋儿,在语言等各方面的能力上尚未开发,可能对学习能力评估成绩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对于聋儿的智力情况应谨慎得出结论。 第三条安置 在以上评估的基础上决定该儿童是否适宜进入机构接受康复训练。不适宜者(如发现严重脑瘫、智障、自闭症者)可建议到当地相应专业机构训练治疗或给予家庭康复指导。 第四条体检 通过评估者,需到当地区级以上公立医院进行入园体检(机构可指定附近合格医院)。凭体检证明方可入园。入园时,家长应将孩子的“计划免疫卡”交给机构保健医,以确保孩子不遗漏各项免疫要求。 亲子班家长因要入园与孩子共同训练,所以也需进行肝功、胸透等基本项目体检,凭体检合格证明入园。 第五条建档 1、入园安置人员应将入园儿童的以上各项评估结果、听力图及登记表复印三份:一份留 档;一份交班级教师;一份交该儿童的个别化训练负责教师。 2、填写入园儿童综合情况登记表 儿童综合情况登记表(样) 儿童基本情况:Array档案号: 门诊病历号(如康复机构自设有门诊部):______ ______ 填表时间(年\月\日):姓名: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民族__ __ 出生日期(年\月\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口所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住宅电话: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 _ __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

培智学校之康复训练关于智障儿童的康复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原则 康复训练原则是根据康复目的和训练过程的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在康复训练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康复训练原理应贯穿于各项训练之中,它对制定康复目标,设计康复训练方案,康复训练措施和使用的训练器械,确定训练方法以及所采用的训练组织形式都具有指导作用。 训练是康复的基本途径。在一切训练活动中都应坚持五个原则: 一、坚持全面发展,补偿缺陷的原则 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的,要求我们不仅在大脑缺陷方面进行补偿训练:还要在身心、智能方面进行开发训练;也要在品格、修养方面进行养成训练:更要在生活自理,职前教育方面进行培训练。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二、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 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因此对智障儿童训练,必须坚持系统性、渐进性原则,才能达到补偿的作用。 三、持因人实施原则 康复训练的实质是大脑缺陷补偿活动。每位智障儿童大脑损伤的部位及各种主客观条件不同,因此对不同的智障儿童还必须有针对性,量力性训练,坚持因人施训的原则。 四、坚持强化性原则

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智障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大脑皮层有兴奋消退快、保护性抑制、定向反射弱的特点。因此要坚持强化性原则,以扩大兴奋点,建立新的神经通路。 五、注意游戏性、趣味性的原则 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亲子游戏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以及方法

亲子游戏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以及方法 【摘要】以家长、小龄听障幼儿为教学主体,以亲子互动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让听障儿童和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将听障儿童的语言学习生活化, 发展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让听障儿童学会沟通和交流。同时,亲子互动游戏使家长成为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伙伴和促进者。 【关键词】亲子游戏听障儿童康复作用听障儿童亲子游戏是针对小年龄听障儿童进行的一种 以家长、听障儿童为教学主体,以亲子互动游戏为主要形式,以正常幼儿教育涉及的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发展为指导,并进行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等方面全面康复的教育教学活动。目前听障儿童康复机构的亲子游戏活动是由父母带小儿到康复机构以组别的形式组织亲子活动,在老师带领下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学会聆听,教会父母训练方法。亲子游戏活动环境轻松,又有最亲近的人在身边,小儿更有安全感,同时父母和教师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1]。亲子游戏是促进听障儿童心理、语言发展的关键,更是开展早期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主要方式。

亲子游戏架起了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 安全、愉快、宽松的环境是构建有效互动的前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听障儿童才能在游戏活动中感到心情愉快、温馨舒适、有安全感。在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听障儿童才能大胆表现自我,不断增强自信心。 孩子在学习语言时,他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孩子每天和家长相处的时间最长,孩子首先是和家长进行沟通,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如何让孩子和人沟通,进行语言交流?怎样能让孩子体会到沟通的轻松、自如、有趣呢?亲子游戏就是最好的沟通渠道。教师可以通过亲子游戏教会孩子的家人,无论是父母、爷爷奶奶还是兄弟姐妹,都来做游戏,重要的是加入到游戏世界中,体会其中的乐趣。 例如:手指谣:“小山羊,上山坡,吃青草,唱山歌,什么歌?咯咯咯咯咯。”手指谣:“大拇哥,二拇弟,中指搂,四小弟,还有一个----------小妞妞。”这样的游戏可以安排孩子平时或睡前和妈妈一起来做,妈妈说,孩子听,边听边说边做动作。这不仅能发展孩子的听能,言语、节奏感、感受音调的变化,更能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产生安全感。亲子游戏将听障儿童的语言学习生活化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参与、体验,“生活化”是一种开放性课程观念,符合学前儿童生命、学习与发展的实际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