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教案-word文档资料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教案-word文档资料

适用学科 高中地理
适用年级
高中二年级
适用区域 人教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地理信息技术。
1.理解区域的含义; 2.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理解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学目标 4.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5.理解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6.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7.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教学重点 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思路;3S 技术应用方向的区分。
教学难点 会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思路,熟悉 3S 技术应用方向的区分。 学生学习本节时可能会在以下两个方面感到困难: 1. 区域差异与区域地理联系较大,学生在分析中易出现死记硬背,或者分析过于片面 等问题。建议讲解时细化板书,培养学生分析思路。 2. 3S 技术较抽象,语言偏书面,学生不易理解。建议结合 PPT 或者平板电脑,以图片 或短片形式呈现。
【知识导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我国地理自然分区局部图,思考图中甲乙丙丁分区的依据有哪些?
二、知识讲解
第1页

知识点 1 区域的含义
1. 区域的含义
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 区域特征
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既是
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区域。
(1)地理位置特征
位置
内容
绝对位置
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 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
海陆位置
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 岸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
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 山河位置
位置
相对 位置
政治地理 位置 交通地理
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 置 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
位置
区域的位置
(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自然要素
内容
地形特征
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 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河流特征
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 分析
(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
人文要素
内容
农业
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
第2页

工业 城市 交通 环境问题
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 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 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 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 析 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 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 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知识点 2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对比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自然环境的差异
要素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理位置
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中部,长江入海口
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
长期都较短
①水稻土为主;
①黑土分布广泛;
土地条件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少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矿产资源 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2.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人类活动的差异
要素
区域
长江三角洲
耕作方式 农
主要作物 业
作物熟制
水田耕作业 水稻、油菜、棉花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一年一熟
第3页

其他
水产业较为发达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工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
①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 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
②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 商业贸易规模相对较小
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3. 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
思考角度
案例分析
地理 纬度位置
地处北温带(热带、北寒带);地处西风带(信风带、东风带)
位置 海陆位置
大陆东岸(西岸),临太平洋(大西洋);四面环海(深居内陆)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气候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不同期); 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广阔)
地形
地势起伏状况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水文特征 河流
水系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春)夏汛;有(无)结冰期;含沙量 大(小);水能丰富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 布
土壤 类型、肥力 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贫瘠、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严重
植被 类型及覆盖率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植被茂密;植被稀少
资源 种类及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贫乏);水 资源丰富(短缺)
(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
思考角度
案例分析
农业类型 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 牧业、混合农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
第4页

其他 工业类型
工业 区位条件
城市 交通
环境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土地价格、科技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传统工业或新工业 自然条件(原料、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地价、科技; 环境条件 城市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 产)利用不当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知识点 3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
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
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
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
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到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
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
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区域发展时期
产业结构变化特点
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格局
早期
农业经济比重相当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一、三、二或一、二、三
加速期
随着工业化的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 二、一、三或二、三、一
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
第5页

成熟期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服务业的
发展,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逐渐超过第二产 三、二、一
业。先进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
主导力量
知识点 4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1.概念: 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 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2.工作原理: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各不相同。 3.主要环节:
物体辐射和
收集 遥感地 信息处理 专业图件
目标物
――――――→ 反射电磁波
传感器
――→ 传输
面系统
――――→ 信息分析
统计数字
4.优势:①遥感技术探测的范围大。 ②获取信息的速度快,效率高。 ③对地物的分辨率较高,不受地物阻隔的影响。 ④相对成本低。
5.应用 (1)资源普查和环境灾害监测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备注
矿产资源
蕴藏矿产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 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 构造带,较容易借助遥感技术“发现”矿产 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
生物资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或图像处理技术,提取植 被的分布、类型、结构、健康状况、产量等 数据
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 护等部门提供服务
环境监测
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海上冰山漂流、 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 化、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等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 得到保护和改善
灾害监测
旱灾、水灾、病虫害、农林病害、森林火灾、 有利于防灾减灾
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第6页

(2)林业和农业
部门
应用
主要原理
林业
清查森林资源、监测火灾和病虫害
着火树木、病害树木与正常树木反 射光谱不同
农业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病虫害 和农业生态环境调查及监测,以及农作物长 势监测和估产
植物生长情况不同,其反射波谱特 征不同
知识点 5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
??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 2.组成?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
??用户设备部分——GPS信号接收机
3.功能: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高程)、速度和时间。 4.特点: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5.应用:确定考察点的地理位置(经度和纬度)、高程(海拔)。
知识点 6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1.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功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3.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可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 4.应用?可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可应用于城市管理
知识点 7 数字地球的含义
1.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 技术系统。 2.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的关系: 3. “3S”的功能特点比较
第7页

3S
特点和功能
简单理解
遥感(RS)
地表观察、地理数据收集
获取 是什么?有什么?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 定位
全球定位系统(GPS)
导航
在哪里?
处理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 为 什 么 ? 有 何 联 系 ? 怎 么
做?怎么办?
三、例题精析
【教学建议】 此处内容主要用于教师课堂的精讲,每个题目结合试题本身、答案和解析部分,教师有的放 矢的进行讲授或与学生互动练习。
例题 1
【题干】(2019·全国文综Ⅱ)19 世纪 50 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
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201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
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 1~
2 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答案】1.C 2.D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解析】第 1 题,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后黄河改由山东入海,淮河故道淤塞,因此作为南
北方分界的标志,淮河在洪泽湖以东部分缺少明显的自然地物标志。第 2 题,由于长江的阻
隔作用,造成苏南和苏北地域联系不便,自然和人文地理分异明显。
例题 2
第8页

【题干】(2019·全国文综Ⅲ)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 年 9 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
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 3~4 题。
3.上图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4.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答案】3.D 4.B
【解析】第 3 题,由材料可知,剪纸表现的内容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图
中反映出的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苏浙一带景观,故选 D。第 4 题,图中景观为小桥、
流水、人家,是“水乡泽国”的真实写照。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地形和气候有关,反
映了当地年降水量丰富、地势低平、河网纵横交错的自然环境特征,传统出行工具为船,故
选 B。
例题 3
【题干】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 云南瑞丽试验区是沿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红木加
工、农矿产品物流、摩托车组装等。贵州贵安新区是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支柱产业 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航空制造、大数据处理等。
从对生产要素依赖的重要性角度,比较瑞丽试验区和贵安新区支柱产业的差异,并分别 简述两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瑞丽试验区为原料(或劳动)密集型;贵安新区为技术(或知识)密集型。瑞丽试 验区距原料产地近,市场需求大;边境贸易便利;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任答两点)贵 安新区交通便捷;科教较为发达,高素质劳动力充足;有大城市依托。(任答两点) 【解析】根据材料二内容,瑞丽试验区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原料密集型产业,贵安新区主 要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两区相比较,瑞丽靠近边境,适合发展边境贸易,周边(包括邻国) 资源丰富;贵安新区高速公路、铁路交织,交通便利,科技相对发达,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
例题 4
【题干】埃及是非洲重要的农业国。下图为“埃及农业分布示意图”。农业部门为了及时了 解全国棉田面积增减,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第9页

A.数字地球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
D.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C
【解析】利用遥感技术可识别地物,结合往年数据可对比出棉田面积增减
例题 5
【题干】奎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向北流入艾比湖,全长 220 公里。近年来,冰川加速消融
对该流域水资源产生重要影响。左图为奎屯河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 1964~ 2019 年
奎屯河流域冰川面积与储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为提高研究精度,需对卫星图像中的冰川部分进行锐化增强、叠加影像以及目视解译等
一系列处理。这些处理需要借助
A. RS 技术
B. GPS 技术
C. GIS 技术
D. AI(人工智能)技术
【答案】C
【解析】GIS 技术主要是对信息进行各种组合、分析、统计、查询等功能。
四 、课堂运用
【教学建议】 在对课堂知识讲解完,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以及练习精讲了之后,再用练习进行课堂检测, 根据学生情况建议分 3 个难度层次:易,中,难。
基础
由环境保护部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把全国划分为 216 个生 态功能区。据此回答问题。
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答案】A 【解析】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区域划分的目的是为区域发展服 务的,可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并非引导人口流动、 有计划地施加影响和明确区域归属。
第 10 页

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据
此回答 2~3 题。
2.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
【答案】2.A 3.B
【解析】第 2 题,平坦的地形,始终是有利因素,早期也是有利因素,D 错。黏重的土壤,
现在也要进行改良,仍是不利因素,B 错。便利的交通也是有利因素,C 错。稠密的水系,
早期限制地区之间的交流往来,现在不仅可以提供水运便利,更是工农业生产的充足的水源
条件,是有利因素。
第 3 题,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自然环境优越,但
矿产资源不足,重工业发展的矿产资源主要通过便利的交通运输运入。
读下图,完成 4~5 题。
4.关于 A、B 两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热带气候分布面积广大
②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

③B 区域以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④A 区域以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气候
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A、B 两个区域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
A.经济方面
B.地形方面
C.气候方面
D.植被方面
【答案】4.C 5.B
【解析】A 区域为拉丁美洲,B 区域为非洲。结合两区域环境差异即可回答。
巩固
甲国为所在洲第二大花卉出口国,乙国主要创汇产品是木材。据此回答 1~3 题。 1.甲、乙两国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第 11 页

A.全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B.河流的水文特征相同
C.自然带相同
D.海陆位置相近
2.甲乙两国各自出口货物所选取的恰当运输方式是( )
A.甲选择空运,乙选择海运
B.甲选择海运,乙选择空运
C.甲选择海运,乙选择铁路
D.甲乙两国均为海运
3.下列关于甲国城市分布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沿河分布——水运便利
②沿铁路线分布——交通方便
③多分布在高原山地——气候凉爽
④沿海岸线分布——发展历史悠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1.D 2.A 3.C
【解析】由经纬度可知,甲国为厄瓜多尔,乙国为刚果(布)。第 1 题,甲乙两国同处于赤
道附近大陆西岸,海陆位置相同。但由于气候类型不全是热带雨林气候,再加上地形等因素
影响,其自然带和河流水文特征也不相同。第 2 题,结合甲乙两国主要出口产品类型差异,
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鲜花宜空运,木材应水运。第 3 题,结合图示知,甲国城市主要
沿铁路分布在高原山地。
读“冰岛和新西兰两国示意图(等高线单位:米)”,完成 4~5 题。
4.比较两国海陆位置和主要地形类型的差异。
5.农业在两国经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说明两国各自的主要农业部门并分析主要自然原
因。
【答案】4.冰岛:位于大西洋东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5.冰岛:以渔业为主,临近北海渔场,渔业资源丰富。纬度高,气温低,不适宜发
展农牧业(不利于作物和牧草生长)。
新西兰:以畜牧业为主,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牧草生长,草场广阔。
【解析】第 4 题,由等高线数值及形态归纳地形特征:冰岛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500 米以上,
且中部地势起伏和缓,地形以高原为主;新西兰等高线密集,海拔多在 200 米以上,少部分
地区在 500 米以上,为低山、丘陵地形。根据经纬度可分别确定两国的海陆位置。第 5 题,
冰岛所处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不适宜发展农牧业生产,但沿海地区渔业资源丰富;新西兰
山地、丘陵广布,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
拔高
海水盐度是指海水中全部溶解固体与海水重量之比,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与淡水量呈 负相关关系。读“北印度洋 7 月份表层海水等盐度线分布图”(单位:‰),回答 1~3 题:
1.影响印度半岛东西两侧盐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第 12 页

A.大气环流
B.洋流
C.地表径流
D.纬度
2.甲处海水常年向西北流,但受季风洋流的影响,不同季节流速不同。其流速较慢的季节
及该季节北印度洋海区的风向分别是( )
A.夏季 西南风
B.夏季 东北风
C.冬季 西南风
D.冬季 东北风
3.新加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转港的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工业发达
C.历史文化悠久
D.人口稠密
【答案】1.C 2.A 3.A
【解析】第 1 题,由印度半岛东侧注入海洋的河流多且径流量大,对海水盐度起稀释作用,
因此印度半岛东侧海水盐度明显低于西侧。第 2 题,甲处位于马六甲海峡西侧,海水运动主
要受北赤道暖流影响,海水常年向西北流;而冬季和夏季的流速差异主要与北印度洋的季风
洋流密切相关,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冬季风吹拂下的季风洋流流向一致。相互蠱加,故甲处海
水流速较快;夏季二者流向相反,故甲处海水流速较慢。第 3 题,由图可看出新加坡位于马六
甲海峡边缘,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地理位置优越,A 正确;地理位置对中转港的
影响比工业、历史文化和人口的影响大。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
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回
答第 4 题。
4.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答案】B
【解析】结合区域发展阶段产业比重图及题干信息分析,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
大,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说明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
源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区域发展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处于相对协调阶段;而成长阶段,
人地关系不协调明显。
5.(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
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第 13 页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答案】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 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解析】由“山之南山花烂漫”可知古人登山的季节为春季,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 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分析大别山南北两侧由于气温的不同导致的景观差异。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基础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图示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答案】1.D 2.C
【解析】第 1 题,由图可知区域界线沿山脊线划分,行政区界线是明确的。第 2 题,由图可
知,该地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捷;有森林公园,环境优美,适宜发展
电子工业。
下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 3~5 题。
3.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海拔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4.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B.雨热同期
C.冬季河流结冰
D.水运发达
5.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河流流向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盛行风向
【答案】3.B 4.B 5.C
【解析】第 3 题,甲地位于华北平原,为暖温带;乙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亚热带,两
第 14 页

地耕作制度的差异是由热量条件差异决定的。第 4 题,两地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因此雨热同 期为其共有的地理现象。第 5 题,甲地楼房南北间距大于乙地,这是由于甲地纬度高,冬季 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楼房影子较长决定的。
巩固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 1990~2009 年人均粮食地域格局变化。读图,回答 1~2 题:
1.②③④⑤地区从一般余粮区变为重要余粮区的原因是( )
①耕地面积大量增加
②农业科技投入增加
③农田水利设施完善
④农业人口数量增加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导致南部区域人均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城市化进程快
②网络化水平高
③区域化分工好
④工业化水平高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1.A 2.B
【解析】第 1 题,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主要有耕地面积和粮食单产,该省(江苏省)农业历
史悠久,适宜农耕的土地早已被开垦,因而耕地面积不会大量增加,影响上述区域从一般余粮
区变为重要余粮区的主要原因为粮食单产的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增加和农田水利设施完善有
利于单产的提高。第 2 题,对比两图可知该省南部区域人均粮食产量下降,这是因为该区域地
处“长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占用大量耕地,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国外某高中毕业生 Oliver Crane 于 2019 年 12 月 14 日独自驾驶小船,从加那利群岛出
发,历时 44 天,到达安提瓜岛,成功横渡了大西洋。图 5 中虚线箭头代表 Oliver Crane 横渡 大西洋的航线。
3.本次航行线路与预设线路相吻合,Oliver Crane 可能利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
() ①GIS A. ①②
②GPS B. ①③
③RS C. ②③
④数字地球 D. ②④
4.关于该航线附近地理环境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出发地附近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 B.航行途中顺风顺水,航速较快 C.目的地附近受暖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 D.出发地和目的地气候类型相同
第 15 页

【答案】3.A 4.C 【解析】第 3 题,航行中需要利用 GPS 进行定位和 GIS 获取地图数据。第 4 题,安提瓜岛附 近有墨西哥湾暖流向北流动,等温线弯向水温更低的北方。 5.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荷兰 70%的花卉生产采用温室栽培,花卉生产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施肥、喷药 等都实现了电脑自动控制,大部分生产企业应用了无土栽培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克隆技术 等。 材料三 近年来,苏州软件园区的高技术产业,如光电产业、新医药产业、计算机及办公设 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快速兴起。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沪宁高速公路,到上海的行车时间不 到 1 小时。 (1)根据材料一,分析荷兰与江苏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差异。 (2)依据材料二,分析现代农业技术在荷兰农业生产中的主要作用。 (3)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通常布局在机场和高速公路附近的原因。 【答案】(1)荷兰位于欧洲西部,西临大西洋(北海);江苏省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黄海);荷兰的纬度比江苏省高。 (2)改善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 生产效率。 (3)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体积小、重量轻、附加值高,适宜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运输;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产品需要快速占领市场;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因而需要快捷的交通运 输方式。 【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的比较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分析。 第(2)题,现代农业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扩大市场,改变农业生产 方式等。第(3)题,从交通、科技、市场、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拔高
某市寻找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该厂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地形平坦;②距河流 1 千米 范围内。下图中“空间资料”是该市地形与河流的空间分布,每一小方格代表 1 平方千米(该 区面积共 16 平方千米);“属性资料”是地形和河流的类别资料。根据选址条件,对照空间 资料和属性资料,符合条件为“1”,不符合条件为“0”,若同一小方格内有两种不同属性
第 16 页

类别分布时,为求简化,占有面积比例较大的属性作为评估对象。完成 1~2 题。
1.下图是四幅“河流”资料的评估值图,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根据地形、河流两项资料的综合评估,右图中适合布局工厂的地点是( )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丙
【答案】1.B 2.A
【解析】第 1 题,距离河流 1 千米范围内均符合选址条件,大致画出符合条件的范围,经简
化之后作出评估图,符合条件的范围用 1 表示,不符合的用 0 表示。②图符合题意,故 B
正确。第 2 题,根据题目要求可知,工厂布局在平原地区且距河流 1 千米的范围内。丙地位
于坡地且距河流超过 1 千米,不合适;丁地位于平原,但距河流超过 1 千米,不合适。用排
除法排除含有丙、丁的选项。故选 A 项。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 分)
材料一 河南地处中原,古代又称中州,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下图为河南省地形图。
材料二 郑州市政府发布 2019 年省市拟开工重点项目名单,共计 183 个项目,总投资超
4 300 亿元,名单涵盖食品、家居、交通、电力等多个领域。河南作为超亿人口大省,省会郑
州作为中原核心,经济活力四射,又是东西南北交通枢纽,目前已是全国最大的粮食批发市场
和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目前郑州正利用其优势,欲打造成千亿级现代家居产业群。
(1)从自然角度说明河南成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主要原因。(9 分)
(2)河南省河流虽多,但通航能力低,分析其原因。(9 分)
(3)分析郑州市成为全国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和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6
分)
(4)说明郑州市大力发展家具产业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6 分)
【答案】(1)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利于农耕,粮食丰富;有河流流经,
水源充足;地处亚热带与温带交界,气候温和湿润。(每要点 3 分,答对三点得 9 分)
(2)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快;多为中小河流,径流量小;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多数河流呈平行状,未相连。(答对三点得 9 分)
(3)郑州位于华北平原,南邻长江中下游平原,北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丰
富;位于中东部人口密集区,粮食消费量大;地处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或京广、陇海铁路交
会处),交通运输便利;郑州是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答对三点得 6 分)
(4)有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加就业机
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答对四点得 4 分)不利:加重环境压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2 分)
【解析】第(1)题,文明发源地主要从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河流等角度分析其优势。
第(2)题,影响河流通航能力的主要因素有落差(流速)、流量大小及变化、是否相连等。
第(3)题,全国最大的粮食批发市场和交易中心的区位条件主要从粮食来源丰富且稳定、
第 17 页

交通、市场及信息、物流、金融等角度分析。第(4)题,大力发展家具产业会带来经济和 社会效益,同时也会产生环境污染。 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 分)
火地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阔叶林为主,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雪线高度仅 500~ 800 米,现代冰川发育。位于火地岛南部沿海的乌斯怀亚港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的 11 月至次年 3 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 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 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 0.64 摄氏度~ 1.32 摄氏度,如果温度大于 1.80 摄氏度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下图所示即为南极磷 虾分布及火地岛周边洋流示意图。
(1)说明造成火地岛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8 分) (2)分析南极洲大西洋西部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的原因。(12 分) (3)某远洋捕虾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欲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推测其途中可能遭遇 的主要困难。(6 分) 【答案】(1)①火地岛上山脉阻挡西风,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形成温带阔叶林 景观;②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较干燥,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每点 4 分,共 8 分) (2)①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②该海域浮游 生物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③该海域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 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度;④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⑤该海域同类别生物数量较少, 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以数量庞大。(每点 3 分,答对四点得 12 分) (3)①狂风急浪;②海中浮冰和冰山;③酷寒冰冻等。(每点 2 分,共 6 分)(其他答案合理亦 可酌情给分) 【解析】第(1)题,火地岛西侧以温带阔叶林为主,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可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原因与地形对西风的 影响有关,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第(2)题,磷虾分布区域大、数量多的原因主要 从三个角度分析,一是环境适宜,结合材料中“低温和低盐”,联系图中洋流即可分析;二是 食物充足,“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分析该海域浮游植物多;三是联系材料中“将初级 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说明位于食物链的底层,故数量多。第(3)题,图示甲区域靠近南极 地区,受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影响大,因此可能遭遇的困难包括大的风浪、气温低、结冰以 及漂浮冰山影响安全等
第 18 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