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钱钟书上课

钱钟书上课



管锥编(蒋岱选辑)
第一册

钱锺书著



锥指管窥,先成一辑。小叩辄发大鸣,实归不负虚往。(零敲碎打,缀成一书。此为钱之风格。)

目次

周易正义二七则

五、观 神道设教
六、噬 相反相成之象
十、损 互文相足
十六、归妹 比喻有两柄亦有多边
十七、系辞(一) 无可名与多名
十八、系辞(二) 天不与人同忧
二十、系辞(四) 洗心
二十三、系辞(七) 屈以求伸
二十五、系辞(九) 祸福倚伏
二十七、说卦(二) 天地拟象

毛诗正义六〇则

六、关睢(五) 丫叉句法-辗转反侧解
十九、泉水 舟车皆可言“驾”
三十七、 陟岵 己思人乃想人亦思己、己视人适见人亦视己
(、陟(致zhì):登高。2、岵(户hù):有草木的山。《毛传》:“山无草木曰岵。)
三十九 、蟋蟀 正言及时行乐
四〇、山有枢 反言以劝及时行乐
四十三、蒹葭 “在水一方”为企幕之象微
四十九、四牡 “忠孝不能两全”
五十二、车攻 以音声烘托寂静

左传正义六七则

二、 隐公 孔疏颇不信神
六、 庄公六年 以空间示时间
七、 庄公十年 “肉食者鄙”——“战、勇气也”

十五、僖公二十二年 兵不厌诈——词负而意正、词正而意负
二五、宣公二年 一饭之恩仇
二九、成公十年 不材得终其天年——病入膏盲——陷厕
四五、襄公二十七年 “终身用兵而不自知”

史记会注考证五八则

五、项羽本纪 破釜沉舟——用字重而非赘——项羽性格
二二、伯夷列传 列传以老子为首——“以暴易暴”——“天道”
二五、孙子吴起列传《十三篇》——“攻心”
三三、吕不韦列传 “色衰爱弛”
三六、张耳陈余列传 交不终
三八、黥布列传 田横恥事汉王——报应与轮回
英布(?~前196年),秦末汉初名将。六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初属项梁,后为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封九江王,后叛楚归汉,汉朝建立后封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前196年起兵反汉,因谋反罪被杀。
五三、大宛列传 张骞、苏武――狼乳喂婴
大宛(dà yuān),古代中亚国名,是中国汉代时,泛指在中亚费尔干区域居住大宛附近各国图的国家和居民,大宛国大概在今费尔干纳盆地。
五七、 货殖列传 治生产——“人弃我取”——“归于富厚”——“贫贱足羞”
五八、太史公自序 司马谈论六家各有其是——道家为术

周易正义

一 论易之三名

“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二 乾

“象曰:天行健”;《正义》:“或有实象,或有假象。实象者,若地上有水、地中生木升也;皆非虚言,故言实也。假象者,若天在山中、风自火出;如此之类,实无此象,假而为义,故谓之

假也。”是“象”也者,大似维果所谓以想象体示概念。盖与诗歌之托物寓旨,理有相通。故陈騤《文则》卷上丙:“《易》之有象,以尽其意;《诗》之有比,以达其情。文之作也,可无喻乎?”
求道之能喻而理之能明,初不拘泥于某象,变其象也可;及道之既喻而理之既明,亦不恋着于象,捨象也可。到岸捨筏,见月忽指,获鱼兔而弃筌蹄(亦作“筌蹏”。《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一本作“筌”,捕鱼竹器;蹄,捕兔网。后以“筌蹄”比喻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胥得意忘言之谓也。词章之凝象比喻则异乎是。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以成言;舍象忘言,是无诗矣,变象易言,是别为一诗甚且非诗矣。故《易》之拟象(模仿其状。)不即,指示意义之符也;《诗》之比喻不离,体示意义之跡也。不即者可以取代,不离者勿容更张。
穷理析义,须资象喻,然而慎思明辩者有戒心焉。游词足以埋理,绮文足以夺义,韩非所为叹秦女之媵,楚珠之櫝也【典故】秦女之媵 yìng <;动>(形声。从女,朕(zhèn)声。本义:指随嫁,陪送出嫁):秦伯把女儿嫁给晋公子,送去七十个陪嫁姑娘,都穿着锦绣的衣裳。到了晋国,晋国人爱这些陪嫁姑娘而看轻秦伯的女儿。
【典故】楚珠之椟:楚国人到郑国去卖珠子,用木兰做匣子,用香料熏了,镶上珠玉、玫瑰、翡翠,郑国人买了这个匣子把珠还了。
(《外储说》左上)。《大智度论》卷九五《释七喻品》言,诸佛以种种语言、名字、譬喻为说,纯根处处生著。不能得意忘言,则将以词害意,以权为实,假喻也而认作真质,斯亦学道致知者之常弊。古之哲人有鉴于词之足以害意也,或乃以言破言,即用文字消除文字之执,每下一语,辄反其语以破之。古希腊怀疑派亦谓反言破正,还复自破,“譬如泻药,腹中物除,药亦洩尽。”
罗壁《识遗》卷七尝叹:“文章一事数喻为难,独壮子百变不穷,”因举证为验。夫以词章之法科《庄子》,未始不可,然于庄子之用心未始有得也。说理明道而一意数喻者, 所以防读者之囿于一喻而生执着也。星繁则月失明,连林则独树不奇,应接多则心眼活;纷至沓来,争妍竞秀,见异斯迁,因物以付,庶几过而勿留,运而无所積,流行而不滞,通多方而不守一隅矣。西洋柏格森说理最喜取象设譬,罗素常嘲讽之,谓其书中道及生命时, 比喻纷繁,古今诗人,无堪伦偶。而柏格森自言,喻多象殊,则妙悟胜义不至为一喻一象之所专攘而僭夺。以今揆古,揣庄子之用心

,虽不中当亦不远。若夫诗中之博依繁喻,乃如四面围攻,八音交响, 群轻折轴,累土为山,積渐而言,力久而入。
《正义》“实象”、“假象”之辨,殊适谈艺之用。古希腊人言想象,谓幻想事物有可能者,亦有不可能者,例如神话中人生羽翼、三首三身;

一四 艮
《杨吉德周易讲座》释义:
艮字由《周易》艮卦卦象而来,《周易·艮卦》卦象从三爻到上爻呈目字形,初爻二爻为阴,如同小人上面长了个眼。卦辞之“艮”似乎是模拟卦象造的字,结构从匕目。《说文》:“匕,变化,从到(倒)人。”由此解,艮字像歪倒的人看世界。其含义是小人看问题,或是不能全面地看问题。
《艮》卦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注释
背,指后背。身,指全身。“艮其背,不获其身”,只看到了他的后背,却不能看到他的全身。指看问题过于片面。其,指人。庭,庭院。“行其庭,不见其人”,走在人家的庭院中,却看不见庭院中站立的人。是说能够看到大的方面,却不能看到具体的、小的方面。爻辞中的两句话一近一远,近取诸身,远也只是取诸庭院,说明看问题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段卦辞以最常见的物象做比方,来说明卦象的含义,词语平淡质朴,思想却很深刻。相同的思想,发展到战国时期,则变得夸张而有文采,如《孟子·梁惠王上》:“明是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意思大致相同,但这种夸张的对比只有在战国时代才能运用的得心应手。[5]
其有象意
天时:云雾,山峦。
地理:山径小路,山城,丘陵,坟墓,东北方,闭门。
人物:少男,闲人,山中人,童子。
人事:阻隔,守旧,进退不决,反背,止,不见。
身体:手指,骨,鼻,背。
时序:冬春腊月,丑寅年月日时,7.5.10月日,土年月日时。
静物:土石,山脉,瓜果,黄物,土中之物,木生之物,藤绳之瓜,闾寺。
动物:虎,狗,鼠,百兽,狐。
屋舍:东北之居,山前近居,近路之屋。
食物:土中之物,野味。
婚姻:利少男制之婚,宜乡里婚。
“艮其背,不独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注》:凡物对面而不相通,否之道也。……目无患也。……唯不相见乃可也。施止于背,不隔物欲,得其所止也。背者无见之物也,无见则自然静止”;《正义》:“目者能见之物;施止于面,则抑割所见,强隔其欲,是目见之所患,今施止于背,则目无患也。……老子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施止于

无见之所,则不隔物欲,得所止也。若施止于面而不相通,强止其情,则奸邪並兴。”按《老子》第三章亦曰:“常使民无知无欲,”“老子曰:‘多藏必厚亡’”。
“隔物欲”而取于“背”,有二义焉。一者不见可欲:有可欲之物陈吾前,恐其乱衷曲也,不面对作平视而转身背向之, 犹《革》之“革面。”王引之《经义述闻·易》上據《广雅》;“面、乡也”,“乡”同“向”,因云“革面”、即“改其所向,”是也。如寒山诗:“寒山出此语,復似颠狂汉;有事对面说,所以足人怨:心真出语直,直心无背面”(又一首:“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谓世俗常态每面前虚词取悦,背后方实言无饰。
《庄子·盗跖》:“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面毁之”;杜甫《莫相疑行》:“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皆示当面易遭欺罔,转背方知端的。文学中寓言十九,每托后义。如世人熟晓之《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瑞照“风月宝鉴”,跛足道人叮嘱曰:“专治邪思妄动之症。……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紧!要紧!”豈非“艮其背”耶?“其背”可“艮”,“妄动”能“治”之谓也。十三世纪德国诗写贵人病亟,忽睹美妇立榻前,金冠宝带,仪表似天人,驚问阿谁,妇答:“我乃人间世尔,卿曷何不视吾背”;妇因转身,背皆白骨无肉,蛆、蟆蠕动其中,恶气刺鼻如狗尸腐臭。欧洲十七世纪又尚双面画像,正面为其人小照,转画幅之背,则赫然示骷髅相,所以自儆生死无常、繁华不实。皆与“艮其背”、“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儿,”不谋而合。相君之背,方知过恶,亦“反面一照”而见不可欲耳。抑面背迥殊,即表裏非一、貌实不符,如陆龟蒙《登高文》所谓:“反掌背面,天辽海隔。”苟明此旨,则不必执着于颜面之与尻kāo背。《镜花缘》第二十五回写两面国人“和颜悦色,满面谦恭光景,令人不觉可爱可亲,”而康敖揭起脑后浩然巾,只见“裏面藏着一张恶脸,鼠眼鹰鼻,满脸横肉”,骇色下跪,大叫“吓杀我了!”;第三十九回谓雨面国王“浩然巾内久已藏着一张坏脸,”“对着人是一张脸,背着人又是一张脸。”则前后表裏均为面,初无脑后之背。莎士比亚剧中写摩洛哥王子揭黄金匣盖,中乃髅髅,喻外表之不足信恃;加尔德隆剧中术士见意中美人面蒙纱羃mì 古同“幂”,覆盖:“解紵衣以~之。”古代遮蔽脸部的巾,,雅步相就,驚喜抱持,揭羃则骷髅耳,方骇叹间,枯骨出声曰:“人间世荣华,都作如是观”。则真质復不在背而在内,当发覆而不宜革面。然作者寄意,貌异心同,莫非言

恶隐而美颜。遂炫目惑志尔。

2013-9-16十六 归妹

水中映月之喻常见释书,示不可捉搦nuò拿或握在手中也。然而喻至道於水月,乃叹其玄妙,喻浮世于水月,则斥其虚妄,誉与毁区以别焉(参观《大智度论·解了诸法释论》第一二说“如水中月”)。不劳广征,即取晋释慧远《鳩摩罗什法师大乘大义》卷上为例。其称“法身同化”,无四大五根,“如镜中像、水中月,见如有色,而无触等,则非色也”,水月之喻,蓋以扬之;其言“幻化梦响,”如“镜像、水月,但诳心眼,”水月之喻,又以抑之。词章沿用亦然。《全唐文》卷三五〇李白《志公画赞》:“水中之月,了不可取”;又卷七一五韦处厚《大义禅师碑铭》记尸利禅师答顺宗:“佛猶水中月,可见不可取”;施肩吾《听南僧说偈词》:“惠风吹尽六条尘,清浄水中初见月”。超妙而不可即也,猶云“仰之弥高,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或“高山仰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是为心服之赞词。李涉《送妻入道》:“纵使空门再相见,远如秋月水中看;”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枯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红楼梦》第五回仙曲《枉凝眸》:“一个枉自嗟讶,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点化禅藻,发抒绮思,则撩逗而不可即也,猶云“甜糖抹在鼻子上,只教他舐不着”(《水浒》第二四回),或“鼻凹儿裏砂糖水,心窝裹苏合油,餂tiǎn同“舔不着空把人拖逗”(《北宫词纪外集》卷三杨慎《思情》)是为心痒之恨词。
比喻有两柄而復具多边。盖事物一而已,然非止一性一能,遂不限于一功一效。取譬者用心或别,着眼因殊,指同而旨则异; 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孑?: 孑 jié 单独,孤单:孑然一身。茕茕孑立。应多,守常处变。譬夫月,形圆而体明,圆若明之在月,猶《墨经》言坚若白之在石,“不相外”而“相盈,”这句话是出自中国古代(战国时)名家的名辩命题之一“坚白同异”争论问题另一个主张。 意思是说:坚和白同属于石,两者密切结合而不可分,坚白石是一个整体。 坚:(触觉到石的)坚硬,石的质量感。 白:(视觉到石的)颜色,石的色感。 不相外:(坚、白同时存在于石中)不互相排斥。 相盈:就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 战国时名辩命题之一“坚白同异”两个争论问题。惠施学派提出了“合同异”的论题,并以“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等命题来论证;公孙龙学派则提出“离坚白”的论题,并以“白马非马”等命题来进行论证。惠施学派

片面的夸大了事物间的同一性而抹杀了事物间的差别性,公孙龙也片面地夸大了事物间的差别性而抹杀了事物间同一性。与两学派相对立墨家提出了“别同异”和“坚白相盈”具体分析了各种“同”和“异”,明确了类取、类予的同异关系;坚和白同属于石,两者密切结合而不可分,坚白石是一个整体。这是墨家对“合同异”和“离坚白”有力反驳。或猶《楞严经》言空舆土之在“法界”,“二性(一)种性与别性。通于一切法,本性空寂的,称为种性,如无生、无灭、无来、无去之法。对于诸法各有其性的,称为别性,如火有热性、水有湿性等。(二)有性与无性。指假名施设的自性有法,是世间所计着一切忆想虚妄的根本,如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乃至涅盘等。以假名施设,故无自性;当体即空,故称为无性。周徧” zhōu biàn"周遍"。普遍;遍及。而“不相陵灭” 也就是说宇宙本没有一个固定相貌,但是却能随有情众生不同的心量对宇宙(五大)的认知和感观取舍而幻化出和其认知量取舍量相应的宇宙相世界。比如,在同一条河流里,水中有一个月亮的影子,在河的对岸有两个人同时在观看这个月影,一个是向东,一个是向西走,那么他们所感官的月影却是一个是向东走,一个一定是向西走。但是我们却不能说他们两人看到的月影其中一个是对的 另一个是错的。也不能说他们看到的全是对的,因为月影本身只有一个啊!
者也。镜喻于月,如庾信《詠镜》:“月生无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圆之相似。茶园、香饼喻于月,如王禹偁《龙凤茶》:“圆似三秋皓月轮”,或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一八、 系辞(二)

《系辞》上:“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注》:“万物由之以化。……圣人虽体道以为用,未能至无以为体,故顺通天下,则有经营之迹也”;《正义》“道之功用,能鼓动万物,使之化育。……道则无心无跡,圣人则无心有跡。……内则虽是无心,外则有经营之跡,则有忧也。”
《老子》“天地不仁”,圣人有心故忧,道无心则不忧矣。《三国志·魏书·钟会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记“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弼与不同”;《世说新语·伤逝》亦记王衍曰:“圣人忘情。”意谓“圣人”既法天体道 ,过化存神,则自能如天若道之“无心”而“不忧”。与古希腊哲人言有道之士契合自然,心如木石,无喜怒哀乐之情者,无以異

也。
《明道语录》:“圣人人也,故不能无忧。天则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者也”;《伊川语录》:“鼓舞万物,不舆圣人同忧,此天与人異处,圣人有不能为天之所为处。”二程中国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程颢[hào](1032~1085)、程颐[yí](1033~1107)的并称。二程理学称为“身心之学”或“心性之学”。最高哲学范畴是“理”,它作为绝对本体而衍生出宇宙万物;最高心理范畴是“心”,它作为“理”的等同物而产生人的形体:“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阐发《易》语,即斯宾诺莎所谓“上帝无情感”,不忧不喜,不爱不憎也。然上帝无情,则天人悬绝,祷祀唐捐;而上帝有情, 又下济众生,无以高異。于是谈者弥缝补苴以求两全,或谓其“道是无情却有情”,或谓其哀乐而无动于中。引而申之,倘亦与人同忧而不愁苦者与?以南辕北辙之背为东食西宿之兼者与 ?参观《全晋文》卷论何劭《王弼传》。

二一 系辞(五)2013-9-23科文

《系辞》上:“吉凶与民同患”;《正义》:“凶虽民之所患,吉亦民之所患也;既得其吉,又患其失,故老子云‘ 宠辱若惊 ’也”。
《日知录》卷二七《通鉴注》条,举古人之词“並及”,如“爱憎、憎也”,“得失、失也”,“利害、害也,”“缓急、急也”,“成败、败也”,“同異、異也”,“赢缩、缩也”,“祸福、祸也”;“並及”即《正义》之“兼言”耳。
《礼记·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难易”即“难”,因难而兼言“易”也,《正义》分别解释,失之。《左传》昭公四年:“子产曰:‘苟利社稷,生死以之’”;谓虽死不惜,而兼言“生”实同僖公二十八年:“荣季曰:‘死而利国,猶或为之’”。

二三 系辞(七)

《系辞》下:“屈信通“伸”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通“伸”。《隆中对》欲信大义于天下。《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也。”典出:《周易·系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大意是生存之道,屈伸交替。软虫的收缩,是为了求得伸展。龙蛇的蛰伏,是为了保全自身。?按《全唐文》卷九五〇高无际《汉武帝后庭秋千赋》:“乍龙伸而蠖屈,将欲上而復低。……类七纵而七舍,期必高而让高。”颇能阐明《易》此喻欲进故退之意。《六韬·武韬·发敌》:“鸷鸟[释义]?(名)凶猛的鸟,如鹰、雕等。

将击 ,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淮南子·兵略训》:“飞鸟之击也,俯其首;猛兽之攫也,匿其爪”,又《人间训》:“夫狐之搏雉也,必先卑体弭毛,以待其来也”;刘基《诚意伯文集》卷八《连珠》:“蓋闻虎之躍也,必伏乃厉,鹄之举也,必俯乃高。”拟象不同,寓意不異,皆《老子》第二章之“枉则直”也。西洋常语亦云:“后退所以前跃,”如《塊肉余生述》中密考伯先生欲借小债,为发大财之地,曰“吾之小退却,将以大距跃也”。诗家形容战术之以卻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为攻,喻于鹰飞愈高,则下击愈中,舆《六韬》、《淮南》乌击语,可谓貌異心同。又有诗家以蟹爬比世人之以退为进。欲高故卑。

二六 说卦(一)

《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正义》:“人欲知既往之事者,”《易》则顺后而知之;人欲知将来之事者,《易》则逆前而数之。按《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此处又拈出“顺”、“逆”。然顾后则于既往亦得曰“逆”,瞻前则于将来亦得曰“顺”,直所从言之異路耳。故“前”、“后”、“往”、“来”等字,每可互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路既已多,后塗随年侵”“前”指过去,“后”指未来。“往者不谏,来者可追”;“往”指过去,“来”指未来。然如《史记·自序》:“比《乐书》以述来古”,李白《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千岁,乃与秦塞通人烟”,“来”皆谓已往或从前。《论语·八佾》:“自既观而往者”,孔注:“既观之后”;《维摩诘所说经·菩萨行品》第一一;“阿难白佛:‘我从今已往,不敢自谓以为多闻’”。
《论语·述而》:“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郑玄注:“‘往’犹去也;人虚己而来,当与之进,亦何能保其去后之行”;皇侃疏:“‘往’谓已过之行,顾欢曰:‘往谓前日之行也’”。

二七 说卦(二)

《说卦》:“乾为天,为父,为良马,为老马。坤为地,为母,为子母牛。”按此等拟象,各国或同或異。坤之为母,则西方亦有地媪之目,德国谈艺名家早云,古今语言中以地为险性名词,图像作女人身。

毛诗正义

五 关雎(四)

《关雎·序》:“故诗有六义焉……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按“兴”之义最难定。刘勰《文心雕龙·比兴》:“比显而

兴隐。……‘兴’者,起也。……起情者,依微以拟议,……环譬以托讽。……兴之托喻,婉而成章。”是“兴”即“比”,均主“拟议”、“譬”、“喻”;“隐”乎“显”乎,如五十步之于百步,似未堪别出並立,舆“赋”、“比”鼎足骖靳cān jìn 语出《左传.定公九年》:"吾从子,如骖之有靳。"杜预注:"靳,车中马也。猛不敢与书争,言己从书如骖马之随靳也。"后以"骖靳"喻前后相随。也。
朱熹《诗经集传》注:“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词也”;《朱子语類》卷八〇:“《诗》之‘兴’全无巴鼻,后人诗猶有此体。如:‘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又如:‘高山有涯,林木有枝;忧来无端,人莫之知’”‘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如窦玄妻《怨歌》:‘煢煢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或《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则较切矣。“若所谓《竹枝词》,此真天机自动,触物发声,以启其下段欲写之情,默会亦自有妙处,决不可以意义说者。”皆深有得于歌诗之理,或可以阐“觸物起情”为“兴”之旨歟(yú “欤” 文言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与同“欤”。)。曹植《名都篇》;“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下文皆言“少年”之豪侠,不復以双字及“妖女”; 甄后《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下文皆言遭谗被弃,与蒲草了无瓜葛。又如汉《铙nao歌》:“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上邪”( 上邪(yé)!:天啊!。上,指天。邪,语气助词,表示感叹。)二字殊难索解,旧释谓“上”、天也,乃指天为誓,似不知而强为之词。脱“上邪”即同“天邪”,则按语气常曰:“天乎!胡我与君不得相知、长命无绝衰!”或曰:“天乎!鉴临吾二人欲相知、长命无绝衰!”,方词顺言宜。
小儿聚戏歌云:“一二一,一二一,香蕉苹果大鸭梨,我吃苹果你吃梨”;又歌云:“汽车汽车我不怕,电话打到姥姥家。姥姥没有牙,请她啃水疙瘩!哈哈!哈哈!”;西报载纽约民众示威大呼云:“一二三四,战争停止!五六七八,政府倒塌!”“汽车、电话”以及“、“一二一”若“一二三四”等,作用无异“妖女”、“池蒲”、“上邪”,功同跳板,殆dai“大概”、“几乎”六义之“兴”矣。《三百篇》中如“匏páo[1]中国古代八音之一,如笙、竽等。?[2]〔~瓜〕a.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b.这种植

物的果实。均俗称“瓢葫芦”。?有苦乐”:“交交黄鸟止于棘jí, 酸枣树,茎上多刺;”之类,托“兴”发唱者,厥数不繁。
毛先舒《诗辨坁zhǐ?》卷一曰:“诗有赋、比、兴三义,然初无定例。如《关雎》毛《传》朱《传》俱以为‘兴’。然取其‘挚’而有别,即可为‘比’;取‘因所见感而作’,即可为‘赋’。必持一义,深乖通识 。”即隐攻毛、郑辈言“兴”之不足据耳。

七 卷耳2013-9-28

首章“采采卷耳”云云,为妇人口吻,谈者无异词。第二、三、四章“陟zhì (1) 登高:~山。彼崔嵬”cuī wéi1、有石头的土山。2、高大。有石的土山:陟彼崔嵬。云云,皆谓仍出彼妇之口,设想己夫行役之状,则惑滋甚。夫“嗟我怀人”,而称所怀之人为“我”——“我马虺隤。”?虺隤?huītuí累得患了病的样子
胡氶珙gǒng《毛诗后笺》卷一斡旋曰:“凡诗中‘我’字,有其人自‘我’者,有代人言‘我’者,一篇之中,不妨並见。”
作诗之人不必即诗中所咏之人,妇与夫皆诗中人,诗人代言其情事,故各曰“我”。首章托为思妇之词,“嗟我”之“我”,思妇自称也;“置彼周行” :zhōu háng 释 义:大道,大路。有“循环往复通畅无阻的道路”之义,盖指周的驿道。或如《大东》以“周行”为道路,则谓长在道途,有同弃置,或如毛《传》解为置之官位,则谓离家室而登仕途,略类陸机《代顾彦先妇答》:“游宦久不归,山川修且阔”,江淹《别赋》:“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二、三、四章托为劳人之词,“我马”、“我仆”、“我酌”之“我”,劳人自称也;“维以不永怀、永伤”,谓以酒自遣离忧。思妇一章而劳人三章者,重言以明征夫況瘁指憔悴劳累。,非女拮据劳苦操作;辛劳操持。艰难困顿;经济窘迫可比,夫为一篇之主而妇为宾也。男女两人处两地而情事一时,批尾家批尾:在别人著作后面加评论批注。谓之“双管齐下”,章回小说谓之“话分两头”,《红楼梦》第五四回王凤姐仿“说书”所谓:“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如王维《陇头吟》:“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shù lóu 边防驻军的瞭望楼看太白(星名即“?金星”,又名“?启明星”。俗指太白?星宿,又称金星、?启明、明星、?长庚。因为金星在夜晚的天空出现时,“大而能白,故曰太白”,)。陇头明月迥?高临表示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到,来,遭遇,碰到等。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

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piān pí?偏将,裨将。将佐的通称。古代佐助大将的将领称偏裨,亦称副将。万户侯。苏武身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少年楼上看星,与老将马背听笛,人异地而事同时,相形以成对照,皆在凉辉普照之下,犹“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老将为主,故语焉详,少年为宾,故言之略。鲍照《东门吟》:“居人家居的人掩闺:闺门(内室的门。有时也称家门)卧,行客夜中饭”;白居易《中秋月》:“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刘驾《贾客词》:“贾客贾(gǔ)客:商人。古时特指囤积营利的坐商,古时候称行商为“商”,坐商为“贾”。后泛指商人。灯下起,猶言发出发已迟。高山有疾路捷径,暗行:在天色还很昏暗的时候赶路。终不疑。寇盗抢劫的强盗。伏其路,猛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委:丢弃,抛弃。路歧:岔路,路的分支。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代此日,对镜弄花枝”( 天还没有亮,商人就起床了,却还觉得此时出发已经来不及了。高山上有条捷径,商人以前常走这条路,从没有出现过差错,虽然此时天还没有亮,但商人还是认为这条路不会发生意外。这一次他却遇到了劫匪,他们埋伏在路旁,商人经过时,他们一拥而上。商人遭遇横祸,钱财散尽,空落落的袋子遗弃在路旁。商人辛苦多年,在扬州置下大宅,谁想路遇劫匪,竟葬身荒野。他的妻子此时不知祸事已经发生,正对着镜子细细整理容妆,等待他的归来。);陈陶《陇西行》:“可憐无定河边骨,猶是春闺梦里人”;高九万《清明对酒》:“日暮狐狸眠塚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中兴群公吟稿》戊集卷四);金人瑞《塞北今朝》:“塞北今朝下教掦,孤儿百岁出长掦。三通金鼓摇城脚,一色铁衣沉日光。壮士并心同日死,名王卷席一时藏。江南士女却无赖,正对落花春昼长”;均此手眼。西方当世有所谓“达达派”者,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首先产生在瑞士。


达达主义代表作《波兰骑士》
1915年秋季,几个流亡在瑞士苏黎世的文学青年,包括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法国人汉斯·阿尔普以及另外两个德国人,他们在伏尔泰酒店组织了一个名叫“达达”的文学团体;1919年,又在法国的巴黎组织了"达达"集团,从而形成了达达主义流派。
达达主义,语源于法语“达达”(dada),这是他们偶然在词典中找到的一个词语,意为空灵、糊涂、无所谓;法文原意为“木马”。

它采取了婴儿最初的发音为名,表示婴儿呀呀学语期间,对周围事物的纯生理反应。宣称作家的文艺创作,也应象婴儿学语那样,排除思想的干扰,只表现官能感触到的印象。查拉在草拟的《宣言》中,曾为"达达"下了这样的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东西和不合逻辑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活。”有人还作过进一步的解释:“达达,即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不是,是虚无,是乌有。”
创“同时情事诗”体,余尝见一人所作,咏某甲方读书时,某处火车正过铁桥,某屠肆之猪正鸣嗥,又有诗人论事物同时,谓此国之都方雨零,彼国之边正雪舞,此洲初旭初出的太阳,晨曦〖risingsun〗乍皦jiǎo 古同“皎”,洁白,明亮。彼洲骄阳可灼,四海异其节候而共此时刻。均不过斯法之充尽而加厉耳。小说中尤为常例,如《女仙外史》第二一回:“建文登舟潜去,唐赛儿兴师南下,而燕王登基,乃是同一日之事,作者一枝笔並写不得三处”;《红楼梦》第九八回:“却说宝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宝玉娶宝钗的这个时辰”;《名利场》中写滑铁卢大战,结语最脍炙人口:“夜色四罩,城中之妻方祈天保夫无恙,战场上之夫仆卧,一弹穿心,死矣。”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谓“彼”字如言“某在斯!”;亦独猶是也。《淮南子·说林训》:“行者思于道,而居者梦于 ,慈母吟于燕,敌子怀于荆”,高诱注;“精相往来也”;蓋言边隔而能感通,难荆燕两地,仍沆瀣一气,非《卷耳》谋篇之旨。李白《春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白居易《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王建《行见月》:“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此类乃徒“妾”、“我”一过,疑想“君”、“家人”彼方,又非两头分话,双管齐下也。
72页 九 莒
《序》:“和平则女人乐有子矣”;《正义》:“若天下乱离,兵役不息,则我躬不阅,于此之时,豈思子也!!”按掦泉《物理论》(孙星衍《平津馆 书》辑本);“秦始皇起 山之冢,使蒙恬巩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铺’”;杜甫《兵车行》:须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皆节诗序之旨。雨果作诗 人世战伐不休,母氏将自弔其能生育,近世一女诗人作《德国妇女哀歌》,至曰:“生今之世,不产子者最有福!”此意宝蕴于古罗马诗人霍拉士所谓“人母憎恶之战争”。可以参释“乱离兵役,”“不乐有子”矣。
80页 一

六 手鼓
“死生契阔,舆子成说,执子之手,舆子偕老:“《传》:契阔,勤苦也”;《笺》:“从军之士,舆其伍约:‘死也,生也,相舆处勤苦之中,我舆子成相说爱之恩’。志在相存也;‘俱老’者,庶岁俱免于难”;《正义》:王肃云:“言国人室家之志,欲相舆徒;‘生死契阔’,勤苦而不相离,相舆成男女之数,相扶持俱老。”按《笺》甚迂谬,王说是也,而于“契阔”解亦未磪。蓋征人别室妇之词,恐战死而不能归,故次章曰:“不我以归, 心有忡。”“死生”此章溯成婚之时,同室同穴,盟言在耳。然而生离死别,道 年深,行者不保归其家,居者未必安于室, 盟誓旦旦,或且如 空书水。故末章曰:“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水浒》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末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 ”,情境畧近。黄生《义府》卷上:“‘契’,合也,‘阔’、离也”,舆“死生”对言。‘偕老’即偕死,此初时之‘成说’;今日从军,有‘阔’而已,‘契’无日也,有‘死’而已,‘生’无日也。‘洵’信也,‘信’、申也;前日之言果信,而偕老之愿则不得申也。今人通以“契阔”为隔远之意,皆承《诗》注之误。张文虎《舒艺室随笔》卷三:“王肃说《邶风·手鼓》之三章,以为从军者舆其室家诀别之词;杜诗《新婚别》深得此意。”苏武《古诗》第三首:“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李商隐《行次西郊作》:“少壮书点行,疲老守空村,生分作死誓,挥泪速秋云”;均《手鼓》之“死生契阔”也。
92页 二四 硕人
“手如柔荑, 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如拉丁诗詠美人三十二相,西班牙 传美人三十相,亚刺伯古说美人三十六相,无不及之。《郑风·有女同事》:“颜如舜华,”“颜如舜英”,着色矣而又不及其他。至《楚辞》始于雪 玉肌而外,解道桃颊樱唇,相为映发,如《招魂》云:“美人既醉,朱颜酡些”。宋玉《好色赋》遂云:“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色彩烘托,渐益鲜明,非《诗》所及矣。
白居易《长恨歌》:“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李商隐《富平少侯》:“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貌異心同。新婚而退朝早,舆新婚而视朝晚,如狙公朝赋予,至竟无異也。
98页 二七 伯兮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豈无膏沐,谁过为容?”按猶徐幹《室思》:“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或杜甫《新婚别》:“罗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按王国维论柳永《凤楼梧》:“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为即《伯兮》此章之 意(《静菴文集》续编《古雅之在美学上之地位》),是也。西诗名句听谓:“为情甘憔悴,为情甘苦辛。”朱敦儒《鹊桥仙》:“爱他风雪忍他寒,”风物流连正猶风怀牵缠矣。
116页 伐檀
“坎坎伐檀兮。……河水清且,涟猗。……河水清且 猗”;《傅》:“‘坎坎’伐檀声。……风行水成文曰‘涟。’……小风,水成文,转如轮也。”按《文心雕龙·物色》举例如‘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书掦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擬雨雪之状,‘皆皆’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韻,胥出于《诗》。他若《 令》之“ 令令”,《大车》之“大车槛槛”,《伐木丁丁》,《鹿鸣》之“呦呦鹿鸣,”《车攻》之“萧萧马鸣,”以及此篇之“坎坎”,亦刘氏所谓“属采附声”者。虽然,象物之声,厥事殊易。稚婴学语,呼狗“汪汪”,呼鸡“喔喔”,呼蛙“阁阁”,呼汽车“都都”,莫非“逐声”、“学韻”,无異乎《诗》之“鸟鸣嘤嘤”、“有车鄰鄰”,而舆“依依”、“灼灼”之巧言切状者,不可同年而语。刘氏混同而言,思之未慎尔,象物之声,而即若傅物之意, 意正亦擬声,声意相宜,斯始虽能见巧。116页打完
118毛傅释“涟”为“风行水成文”、“论”为“小风,水成文”。刘禹锡《楚望赋》 秋水云,“频末风起,有文无声”,即此“文”字。《文心雕龙·情采》篇云:“夫水性虚而渝漪结,木体实而花梦振,文附质也”(参照《定势》篇:“激水不漪,槁木无险”);又以风水成“文”喻文章之“文”。《易》涣卦“象曰:风行水上涣”;《语论·泰伯》:“焕乎其有文章。”
三九 蟋蟀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日月其遮。………日月其舀”;《序》:“刺晋僖公。”按虽每章皆申“好乐无荒”之戒,而宗旨归于及时行乐《秦风·车鄰》亦云:“今者不乐,逝者其耋。”常情共感,沿习成体,正如西洋古希腊、罗马以降,诗中有“且乐今日”一门也。陆械《短歌行》:“来日苦短,去日苦长。今我不乐,蟋蟀在房。……短歌有詠,长夜无荒。”《读书壮志》 编下谓机诗之“荒”,“虚也”,言不虚度此长夜,舆“好乐无荒”之“荒”異义。《庄子·繕性》论“乐全”云:“今寄去则不乐,由之观之,虽乐未当不荒也;故曰 己于物,失性于俗”,舆“全”相对,则“荒”谓。
即亡耗也;《楚辞·招魂》:“娱酒不发,沉日夜些”,“么”者止也,谓酣饮不辍,

夜以继日,“荒”亦“么”也,则械句作通宵无龙歇解亦得,不须添“度”字以足成“虚”字之意。机诗之旨为行乐毋失时,“荒”解为虚抑为止,皆无妨耳。掦恽《报孙会宗书》自己作诗曰:“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古乐府《西门行》:“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夫为乐,为乐当及时;书短苦夜长,何不秉燭游?”(参照《隋书·五行志》),《古诗十九首》:“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不如饮美酒,被服纨舆素。”潘岳《笙赋》:“歌曰‘棗下篡篡,朱实离离;宛其落矣,化为枯枝。人生不能行乐,死何以虚谥为?’”《游仙窟》中赠十娘诗:“生前有日但为乐,死后无春更著人。衹有倡佯一生意,何须负持百年身?”?或为昏君恣欲,或为孱夫晏安,或为荡子相诱,或为逐臣自壮,或则中愉而泡能作乐,或则怀戚而聊以解忧,心虽異而貌则同为《国鄰》、《蟋蟀》之遗。朱希真《西江月》:“不须计较舆安排,领取而今现在,”可以概之。
123页 四三 蒹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徒之,道阻且长;遡游徒之,宛在水中央”;《傅》:“‘一方、’难至矣”按《汉广》:“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水矣,不可方思;”陈啓源《毛诗稽古编·附录》论之曰:“夫说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二诗所赋,皆西洋浪漫主义所谓企慕之情境也。古罗马诗人桓吉尔名句云:“望对岸而伸手 往”,后世会心者以为道可望难即、欲求不遂之致。德国古民歌咏好事多板障,每讬舆于深水中阻。但丁《神曲》亦寓微旨于美人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沧海。近代诗家云:“欢乐长在河之彼岸”。以水涨道断之象示欢会中梗,并见之小说。《易林·屯》之《小畜》:“夹河为婚,期至无船,摇心失望,不见所欢”。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相去后岁许,盈盈一水间 不得语,”;《华山织》:“隔津欢,牵牛语织女,离泪溢河汉”;孟郊《古别离》:“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搜神记》卷一一:“宋康王舍人干冯娶妻何氏美,康王 之。 冯怨之,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冯书,谬其词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取象寄意,会同《汉广》、《蒹葭》。抑世出世问法,莫不可以“在水一方”寓慕悦之情,示 往之境。《史记·封禅书》记方士言三神山云:“未至,望之如云;及

到,三神山反居水下, 之,风辄引去。……未能至,望见之焉;”庚信《哀江南赋》欢:“况复舟揖路穷,是汉非秉搓可上;风声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蓋匪徒儿女之私也。释氏言正觉,常喻之于“彼岸”,如《离阿含经》卷二八之七七一:邪见者非彼岸,正见者是彼岸。古希腊神秘家言以“此处”舆“彼岸”喻形舆神,凡舆圣,比物此志尔。125页打完
128页四六 有苌楚
“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乐子之无室”;《》:“知、匹也,于人年少沃沃之时,乐其我匹配之意。‘无家’谓无人妇室家之道;”《正义》:“谓十五六时也”。按《序》:“思无情欲者”,注疏膠泥此语,解“知”为知人事,通人道,如《孟子·万章》“知好色则慕少艾”之“知”,甚矣其墟拘墨守也!《荀子·王制》篇:“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即此虑“无知”之意。“知”,知慮也,而亦兼情欲言之,如《乐记》:“知诱于外”,郑玄注:“知猶欲也。”“情”,情欲也,而亦兼知慮言之,如《易·乾》:“各正性命”,孔颖连疏:“天本无情,何情之有?而物之性命,各有情也;所秉生者谓之性,随时念慮谓之情。”故种木石可曰“无知之物”,又可曰“无情之物”,皆并包不识不知,何思何慮、无情无欲而云然。此诗意谓:苌楚无心之物,遂能夭沃茂盛,而人则有身无患,有待为烦,形役神劳,唯 用老,不能长保朱顔青发,故亲草木而生羡也。室家之累,于身最切, 示以概 生之嗟耳,豈可以“无知”局于俗语所谓“情窦未开”哉?竊谓元结《系乐府·寿翁舆》:“借问多寿翁,何方自修育?唯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即《诗》意;而姜夔《长亭怨》:“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许”,尤为的詀。“青青如许”即“夭之沃沃”,“若有情”即“无知”。姜氏若曰:树无知无情,故猗猗菁菁,不似人之思慮 结,哀乐侵寻,積衰成敝,婆娑意盡也。杜甫《哀江头》:“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豈终極;”鲍溶《秋思》之三:“我 长于生,安得及草木”; 壮《臺城》:“无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烟龙十里堤”;戴敦元《春》:“春舆莺花都作运,人如木石定长生”(《戴简恪公道集》卷四;谭獻《复堂日记》卷八言以《送春诗》课士得贺汝珩一卷云:“我舆莺花同作连,人如木石可长生,”蓋谭为此生所欺,不识其窥盗陈编也);均可参印。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亦归一揆,不詹詹于木石,而炎炎大言耳。宋人因 不厌,如陈著《渔家傲》词:“天为无情方不老”,则名学之“命题换质

”也。鲍照《伤逝赋》:“惟桃李之零落,生有促而非夭;观龟鹤之千祀,年能富而情少”,又谓无情之物,早死不足悲,不死不足羡耳。
桓谭《新论·辨惑》:“刘子骏信方士虚言,谓神仙可学。当问言:‘人诚能抑嗜欲,阖耳目,可不衰竭乎?’余见其庭下有大榆树,久老剥折,指谓曰‘彼树无情欲可忍,无耳目可阖,然猶枯槁朽蠢,人虽欲爱养,何能使不衰?’”舆《隰有苌楚》之什指趣 反, 愿谓树“无情欲”、“无耳目”,则足申“无知”。元结又有《七不如》一文:“常自愧不如孩孺,不如宵寐,又不如病,又不如醉。有思虑不如静而閒,有喜爱不如忘。及其甚也,不如草木”(《全唐文》卷三八三)。此非羡草木长寿,乃自愧“不如”草木无知,则释老绝思虑,塞聪明之遗意。舆《苌楚》复貌同心異,而略近西洋所谓原始主义,129页打完浪漫诗人初向往儿童,继企羡动物,终尊仰植物,为道日损,每况愈下。席勒诗言:“草木为汝师”;列奥巴迪文言,不愿为人,而宁为物机情绪较减削之物,为禽兽不如为草木。元氏之作,于千载以前,万里而外,已示其岁矣。近世意大利有学人而工诗者,作詠《碧空》之篇,略谓彼苍者天,昨日如斯,今日如斯,明月仍如斯,无感情,无知觉,不病不衰,不死不减,不朽不腐,冷如冰,覆如坟,无边无际, 蓋下界,持较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似缩之寸幅者伸为万里图,行看子也。
四七 七月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傅》:“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笺》:“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秋,士感阳气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悲则始有舆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正义》:“遲遲者,日长而暄之意。春秋潺刻,多少正等,而秋言‘凄凄,’春言‘遲遲’者,……人遇春暄,则四体舒泰,觉书景之稍长,谓日行遲;……及遇秋景,四体褊躁,不见日行急促,唯觉寒气袭人。……‘凄凄’是凉,遲遲非暄,二者观文似同,本意实異也。”按孔疏殊熨
贴心理,裨益词学。张衡《西京赋》:“夫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薛综注:“阳谓春夏,阴谓秋冬”,夫“舒”缓即“遲遲”,“惨”烈即“凄凄”,“舒”非“暄”而“惨”是“凉”;潘岳《閒居赋》:“凛秋署退,熙春寒往,”李善注:“澟,寒也;熙熙,淫情欲也,”夫“凛”即“凉”义而“熙”非即“暄”义;今语常曰:“冷凄凄,暖洋洋,”“凄凄”之意,“冷”中已蕴,而“洋洋”之意,“暖”外另增。皆一言觸物而得之感觉,物之体也,一言由觉而申之情绪

,物之用也;孔疏所谓“观文似同,本意实異”者。荀徒毛,郑之解,则吾国咏“伤春”之词章者,莫古于斯。唐张仲素《春闺思》:“ 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葉,昨夜梦渔阳”;《诗》言因采葉而“阳春”,张言因阳春而忘采葉,亦善下转语矣。《如南·野有死 》虽曰“有女怀春,”而有情无景,不似此章之有暄日,“柔桑、倉鸣等作点缀,亦猶王昌龄《闺怨》之有陌头扬柳,《春怨》之有黄鸟啼及草萋萋等物色。曹植《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中间極 其容师之盛,倾倒行路,而曲终奏雅曰:“盛年虑房室,中夜起长欢”,是亦怀春而“女心伤悲”也;然此女腕约金环,头戴金钗,琅珏在腰,珠玉饰体,被服纨素,以此采桑,得无如佩玉 琚之不利步 乎!131页打完欧阳詹《汝川行》:“汝填春女蠶忙月,朝起采桑日西没;轻绡裙露红罗衣,半蹋金梯倚枝歇”云云,亦太渲染,多为作。均逊《七月》之简净也。《牡丹亭》中腐儒陈再良授杜丽娘《诗经》,推为“最葩”,歷举《燕羽》、《汉皋》诸篇,“敷演大意”(第七韵),而又自矜“六十来岁,徒不晓得伤个春”(第九韵),殆读《三百篇》而偏遗此章欢?抑读此章而谨遵毛公,郑君之《傅》、《笺》,以为阳春乃女子事,而身为男子,衹该悲秋欢?毛、郑于《诗》之言怀春、阳春者,依文作解,质直无际。宋儒张皇其词,疾厉其色,目为“淫诗”,虽令人笑来;然固“晓得阳个春”而知“人欲”之“险”者,故阳嚴过正。清儒申汉绌宋,力驳“淫诗”之说,或谓並非阳春,或谓即是阳春而大異于六朝、唐人《春闺》、《春怨》之阳春;则实亦深恶“阳春”之非美名,乃曲说遁词,遂若不晓得阳春为底情事者,更令人笑来矣。陸机《演连珠》:“幽居之女,非无怀春之情,是以名胜欲,故偶影之操矜”;是囿于名教,得完操守,愿未常不情动欲起。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卷一一:“俗谚:‘管得住身,管不住心’周济《虞美人》衍之曰:‘留住花枝,留不住花魂’”。竊谓可作“名胜欲”之的解,“管得住身”亦即“止乎礼义”,“管不住心”又正“发乎情”。胡承珙《毛诗后笺》卷四说《蝃蝀》曰:“《序》云:‘止奔也’,……朱《傅》以为‘刺淫奔’之诗。……夫曰‘刺奔’,则时有淫奔者而刺之也;曰‘止奔’,则时未有奔者而止之也,所谓‘礼止于未然者’尔。”苟非已有奔之事而又常有奔之情舆势,安用“止”乎?“止”者,鑑已然而防未然,據成事以禁将事。“礼禁于将然,法禁于已然,”语本贾谊《论治安疏》、《史记·自序》、《大戴

礼·礼察篇》;然《礼记·坊记》反复曰:“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夫礼坊民所淫,……以此坊民,……猶淫佚而于族。”胡氏不愿《三百篇》中多及淫奔,遂强词害理耳。故戟手怒目,动辄指曰“淫诗”,宋儒也;摇手闭目,不敢言有“淫诗”,清儒为汉学者也;同归于腐而已。女子求桑采蘩,而感春阳怀,颇微上古质厚之风。后来如梁元帝《春日》:“春心日日異,春情处处多,处处春芳动,日日春禽變”,李商隐《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以至《牡丹亭》第一零回:“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胥以花柳代桑麻,以游眺代操作,多閒生思,无事添愁,有若孟郊《长安早春》所欢:“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 ,日日出西園,衹望花柳色。”华而不实,樸散醇漓,舆《七月》異撰。《小雅·出车》亦云:“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毛傅“春女、秋士”云云,亦见《淮南子·缪 训》。孔疏隐指《小雅·四月》:“秋日凄凄,百卉具腓。”133页打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