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
政治论文

关于科学与伪科学争论的深层反思

摘要:科学与伪科学的划分至今争论仍未休止,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归纳,并对何为科学何为伪科学进行了解释,为划分科学与伪科学以及对无意义的科学与伪科学的标签争论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学与伪科学、争论、意义、标签

Abstract: the division of 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has the debate will not rest,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induction, and what is science what is pseudoscience explains, for the division of 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and meaningless 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label argument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science and pseudoscience, debate, significance, labels

1科学的解释

对于科学不外乎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科学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而我国《辞海》和《自然辩证法词典》中解释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或正确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本质与规律的系统知识,是实践经验的结晶”。狭义的科学单指自然科学,指的是一种有理论、有思路和方法的探索自然奥秘的工具。它不仅是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描述,更是应付或适应外部世界的工具,而且为人类改造世界创造条件的知识产物。

简而言之,科学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一种探索性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它有其共同体、结构和建制,具有实验性、探索性、理性和逻辑性等特征,并通过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完整的、不断发展的由定理、定律和理论等构成的实证知识体系[1]。

2科学的特点

2.1当代科学知识的特点

2.1.1系统性特点

科学具有系统性的特点。系统性是指某一事物内各个组成要素之间存在一个有机的结构。要素与要素之间由逻辑联系起来。内部逻辑环环相扣并且具有结构性。古希腊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原理、定理、公理、定律、推理、推论等等概念。

这种理论方法决定了科学具有系统性的特点,树上任何一片树叶都可以通过一定的路径和另一片树叶联系起来。

2.1.2层次性特点

科学是一个从表面到深入的过程。科学的层次性是有规律、有秩序、有节奏的过程,每深入一个层次都站在前一个层次的基础上,层次与层次之间循序渐进。科学的层次性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必然要求,是客观世界的层次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2.1.3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特点

科学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一种认识。人类是认识活动的主体,所以科学具有主观性的特点。但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要尊崇客观事实、尊崇自然规律,不能随意主观想象,因此科学又具有客观性的特点。

2.1.4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特点

科学讲究实事求是的原则,这表明科学要按照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凭空捏造,要以物质世界为基础,也就决定了科学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唯物主义科学观认为人们首先通过观察、听觉等感性认识获得客观世界的感性信息,然后通过对感性认识的信息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用理性认识指导实践,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实践证明理性认识是正确的,那么该理性认识就保留下来,如果实践证明理性认识是错误的,不符合预期的结果,那么该理性认识就要修正,直到符合预期的结果为止。但是,认识的过程是没有终止的,任何正确的理论都只是在某一时间内相对正确,到另一个时代或时期就可能被更加先进的理论所代替。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指导实践,实践又激发新的感性认识,新的感性认识又上升到新的理性认识,然后再实践,再认识的一个渐进过程,这就是科学的发展性。

2.2当代科学认识活动的特征

2.2.1创造性特征

科学活动的创造性是将科学现象进行分析处理,超越感性经验,用理性去认识不能直接感知的自然世界的本质。科学认识活动创造性的特点要求科学家超越经验通过逻辑、联想等主观认识活动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

2.2.2可检验性特征

科学的目标是揭示真理,在揭示真理的研究过程中就必定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果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在实践中检验出结果,那么它就不能称之为科学。

3伪科学的解释

随着科学的日益发展,科学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科学文化在人类文化中的比重越来越重,于是出现了许多与科学相伴生的文化。伪科学就是其中一种,那么什么是伪科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柞麻对伪科学的定义是:“凡假借科学的名义大搞封建迷信、诈骗钱财、坑害老百姓、祸国殃民的活动都属于伪科学”[2];司马南所指的伪科学是:“依靠江湖表演技巧骗人,但自称科学的骗术”[3];龚育之学者的定义是:“我们反对的就是用科学的名义,违背基本的科学事实和规律,来宣传迷信和进行诈骗的学说和行为”[4];邦格所指的是:“任何一个本身不是科学却自称是科学的知识体系都叫做伪科学”[5];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将伪科学定义为:“违背客观规律,冒充科学理论用以骗人的错误的知识体系”

[6]。

4伪科学的主要特征与性质

4.1伪科学的主要特征

4.1.1伪科学往往倾向于神秘主义和不可知论。比如灵学、特异功能等等,明明没有这回事,可是偏要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神,搞得神神秘秘,最后只能用“不是所有事物都能用科学来解释”等话语来搪塞众人的疑问。

4.1.2伪科学往往走向绝对和极端。各路神医都认为他们的灵丹妙药能够包治百病,发明永动机的人认为他们发明永动机后人类就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能源。4.1.3伪科学家往往认为自己是天才,他的理论可以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变化,而且永远不需要改进。他们不认为自己的理论有漏洞,他们拒绝怀疑和批判,喜欢以说教的形式来传播自己的理论,只允许别人听从,不允许别人反对。

4.1.4伪科学往往喜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决深奥的问题,在他们的理论当中,会时常掺杂一些科学的术语,引用科学的数据等等。但这一切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使自己的理论看起来更加“科学”而己,其本质仍然是为了更好的行骗。

4.1.5伪科学逻辑不严密,在论证过程中喜欢伪造案例。

4.1.6伪科学的理论往往惊世骇俗,闻所未闻,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十分简单,不注重实践条件,伪科学喜欢用一些自创的、怪诞的术语。

4.1.7伪科学往往注重宣传,注重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喜欢用名人来为自己做宣传。

4.1.8伪科学具有功利性,无论什么伪科学,其目的最后都是为了从老百姓身上获取利益,伪科学在传播过程中往往暗示我们要付费或者要按照他们的方法去

做。

4.1.9伪科学具有时代性的特征。新的科学概念被提出时就会出现新的伪科学,比如20世纪70年代“信息”概念开始普及,伪科学家们就伪造了“信息锅”一类的伪科学,后来又出现了“纳米”概念,许多关于“纳米”的伪科学就出现了,“纳米水”之类的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4.2伪科学的主要性质

4.2.1欺骗性

伪科学本质上是一种欺骗行为,它与一般的欺骗行为不同,一般的欺骗行为是在社会学研究的领域进行欺骗,而伪科学则是在自然科学研究的领域内进行欺骗。伪科学根本不是科学,也不符合科学的原理,只是打着科学的旗号行骗。伪科学的欺骗性决定了它的有害性,伪科学对社会是有害的,由于它具有欺骗的性质,它容易误导人们相信它的歪理邪说进而按照歪理邪说去做导致出现严重的损失。

4.2.2违背科学性

无论哪种类型的伪科学,其本质都是不符合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的,其与科学理论往往是相违背的。只要经过仔细推理都可以发现伪科学的错误之处。伪科学违背科学性,决定了它永远都是错误的理论,是不可以相信的,更不具有指导意义。

4.2.3对社会危害性

伪科学对人们是有害的,它提供了一些歪理邪说,对人们生产生活进行胡乱指导,最终使人们缘木求鱼。人们不仅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人财两空,最终受益的只是那些导演伪科学的骗子。他们挣得盆满钵满,通过非法的方式剥夺人民群众的财富,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危害。

5科学与伪科学的界定

5.1从知识体系层次上区分科学与伪科学

人类有很多的知识体系,如政治知识,经济知识,宗教知识,科学知识等等。但无论是哪种知识体系,都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和形式,反应人类特定的活动内容。知识体系是思维创造性活动的结果,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双重属性。因此,知识存在主观性和客观性是否统一的问题。科学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知识,伪科学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背离的知识。

5.2从研究对象区分科学与伪科学

科学不研究那些并不存在的仅仅由人类想象出来的事物,比如:鬼神,上帝等等。科学只研究实概念,不研究虚概念。实概念有确定的外延,有客观事实与其相对应,虚概念没有外延,没有客观事实与其对应伪科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是虚概念,比如特意功能,灵气,永动机等等。这些只存在于人类的头脑之中,不能转化为现实事物。

总体来说,伪科学的研究对象大都是奇闻异事。研究伪科学的人认为他们研究的事物不能用正当的科学来解释,只能用一些未知的超自然的理论来解释。如耳朵识字,远距离发功,意念移物等等。伪科学家认为这些事物是存在的,不容置疑的,然后认为其后有某些人类尚未认识的神秘因素在起作用。他们拒绝核实这些事物的真实存在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揭示这类神秘现象背后的原因。5.3从概念体系区分科学和伪科学

科学概念体系井井有条,十分清晰有序,主要表现为系统性,层次性,稳定与发展的统一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等特性。科学概念体系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内涵外延会不断清晰明确,概念体系的逻辑结构会不断完善。与科学概念体系相比,伪科学概念体系大有不同。

首先,伪科学概念许多是新创立的,只有创立者一个人听得懂,而这些概念往往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十分生涩难懂而且生疏怪异。伪科学另一个概念来源就是赋予旧概念以新的含义,这些被赋予新含义的概念内涵外延含混不清,不能为他人所解。如水变油中就发明了水基燃料等似乎很科学的概念,伪气功赋予“气”全新的概念。伪科学的概念体系不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清晰明确,将内涵外延澄清也不是伪科学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伪科学家无法改变其概念体系逻辑结构混乱的问题。

其次,伪科学概念体系经常存在逻辑矛盾。这些逻辑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伪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存在矛盾,当两个伪科学解释同一个现象时两个伪科学之间往往是不相容的。第二个方面,同一伪科学内部存在逻辑矛盾。当伪科学的逻辑矛盾被人揭穿后,伪科学家往往会想出各种怪异的办法来回避。特意功能大师在表演失败后,就想出办法说观众中也有人有特意功能,但这些人自己不知道,这些有特意功能的人的特意功能和大师的特意功能发生了相互抵消的现象,所以表演失败。另一种解释是大师的身体状态欠佳所以发挥不好。总之,是除特异功能以外的原因影响了特异功能的发挥所以才表演失败,而不是特意功能本身有问题。这与科学知识内部逻辑自洽性的特征完全相反。

再次,伪科学的概念体系与现有的科学理论存在着明显的逻辑矛盾,意念移物,远距离发功等违背物理学原理,水变油违背元素守恒定律。科学的发展总是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成果,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伪科学则喜欢自立门户,标新立异。

5.4从经验证据区分科学与伪科学

经验证据一方面是提出理论的根据,另一方面也是检验理论的根据。没有明确经验证据支持的科学理论是不可想像的。伪科学不被科学界所接受的根本原因就是伪科学缺乏经验证据支持,经不起经验的检验。科学与伪科学在和经验证据方面的关系主要有:科学有强烈的经验证据支持,伪科学没有强烈经验证据支持。科学的经验证据可以重复,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不断的重复,得到的结果也是一样的。伪科学则不行,伪科学只有在伪科学家精心策划的骗局下才会得到其宣传的结果。

在经验证据受到怀疑时,科学工作者一般求助于同行和实验,通过同行进行实验来验证理论的真伪,因为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伪科学家则不是这样,伪科学家喜欢求助于权威,报纸,新闻等舆论,企图用舆论平息怀疑。比如,“意念拔牙”表演失败后,特异功能大师则拿出刊登其神迹的报纸,证明他确实有意念拔牙的特异功能,因为大师认为报纸上的文章以白纸黑字的方式证明了他的神奇本领。

5.5从研究过程与方法上区分科学与伪科学

科学家在发现有关科学疑问后,探索性地提出假说,然后设计实验去检验假说。通过检验的假说成为理论,未通过检验的假说被抛弃。伪科学在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方面与科学有明显的区别。

5.5.1知识发展的特点

科学哲学界相继提出了三种科学发展的模式。归纳主义学派认为科学是以累进的方式发展,科学的进步是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其表现形式就是范围越来越广,包容性越来越强。证伪主义学派不同意归纳主义学派的观点,证伪主义学派认为科学知识的增长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科学的发展不是科学知识的缓慢递增,而是不断地被证伪,不断地抛弃旧理论,提出新理论的革命过程。

科学哲学家库恩总结归纳主义学派和证伪主义学派的观点之后,提出了范式理论。他认为科学知识发展的实际过程是积累与飞跃、改良与革命不断交替发展的过程库恩提出科学知识发展的模式是:前科学时期一常规科学时期一反常和危

机时期一科学革命时期一新的常规科学时期。

伪科学的知识发展表现为突然性的重大突破。在伪科学的所谓知识成果出现之前,不存在一个知识与经验的渐变积累过程,或者是旧理论遇到解释不了的反例。伪科学新理论的提出与确立也是一次性完成的,比如水变油技术,好像是一夜之间就得到了天神感化一样,一下子就用很简陋的设施将水变成了油。

5.5.2争取承认的方式

科学工作者都注重宣传自己的观点,期望引起别人的理解和共鸣。因为任何一种科学知识,如果无人知晓就得不到科学共同体的承认,就不能给创立者带来荣誉和物质报酬。科学家得到科学界的承认的基本方式是公开发表其研究成果。

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己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发表模式。主要的发表模式有向有关杂志投稿、在学术会议上做报告等。科学发表后首先查看到的是学术共同体,由学术共同体评议其正确性和价值性,在学术共同体确认其价值后再向社会传播,这是一种从内向外的传播方式。而伪科学则不是这样,伪科学发表的直接对象是普通民众,伪科学希望通过科学界以外的权威和传播媒体,造成舆论攻势,先征服普通民众,希望随后征服科学家。这是一种从外向内的传播方式。5.5.3与同行或学术共同体的关系

现代科学活动不断深入,科学家要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一般要使用先进的仪器,做严格的科学实验。这就决定了在现代科学活动中科学家与科学家之间要不断的交流和合作,因此处理学术共同体的关系非常重要。通过与同行之间的交流,科学家可以获得学术领域的最新进展情况,激发自己的灵感,为取得科学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伪科学研究往往是单打独斗,与学术共同体没有联系和交流,是在隔离状态下进行研究并取得所谓的巨大成功。不合作是因为要避免其研究经过科学共同体的同行评议过程,避免遭受批评与非议,避免接受严格的检验。

5.6从精神态度层次上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科学不仅仅是知识,还包含一种精神态度。科学家提供给社会的不仅是其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其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因此,从事研究活动的态度也是区别科学与伪科学的重要标准。

5.7从人格特征上区分科学与伪科学。科学是一项光荣的事业,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往往都是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牛顿面对他的伟大成就时就说过:“他只是在海边玩耍的小孩,无意中捡到几颗贝壳而己”。我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生活十分简朴,做科研却是十分认真。伪科学家则不是这样,他们讲究吃穿,讲究排

场,出入要弟子前呼后拥。他们喜欢吹嘘,喜欢以天才自居,喜欢被人崇拜,行事十分张扬,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大师”[7]。

6科学与伪科学的争论反思

6.1单从某一方面、某一特征去界定科学与伪科学是片面的。但是要届定是否科学,就需要综合知识体系、研究过程与方法、精神态度等多个方面去界定。

6.2科学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它只是人类寻求真理道路上的知识结晶,只代表着在某个时段处于科学的位置。

6.3在当代社会,要提高自身的科学认识。杜绝一切披着科学外衣的人谋求自身利益,即使其观点具有权威性,也要扒掉他伪装的外衣。

6.4科学不是标签,它是现阶段人类追求真理的意识形态。并非某人或某机构颁发科学称号它就是科学。

7参考文献

[1] 魏屹东.科学、非科学及伪科学的界定[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

[2]何祚庥.我不信邪[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60

[3]司马南.神功内幕[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 30-32

[4]龚育之.科学界应有的反思[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0,1(2):21-22

[5]张金言.什么是假科学[J].哲学研究,1987,4(2):45-46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2005

[7]刘健.科学哲学视野下的伪科学[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2

[8]马艳.科学视阀下的伪科学[D].上海:东华大学,200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摘要: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视角来考察,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面临着不少严峻挑战。国内外大环境的深刻变动、思想政治教育绩效欠佳和教育对象本身的变化,是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的关键因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大学生;挑战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战略任务。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然而,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诸多挑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思想问题:有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对此需要认真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宏观层面:国内外大环境的深刻变化所导致或引发的新挑战 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社会公德、身体心理状况与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对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斗下一代的斗争更加激烈,大学生成为敌对势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要目标;他们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 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3.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社会思想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对“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命题,大学生的坚定性存在下降趋势;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走向问题,有很多大学生表现出茫然点或持非主流观。 4.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在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日益广泛,对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扩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提供了现代化手段,然而,虚假的、不健康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往往乘虚而入,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乘机扩大传播范围,对广大青年学子的 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5.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更加鲜明,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日趋明显,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校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律能力以及自身素质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学生相比有所下降。他们中的一些人自我意识强、团结协作能力弱,自我期望值高、应对挫折能力差,自由权利意识强、责任义务意识弱,自尊与自卑同在、理想与失落并存。 (二)微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绩效欠佳和对象本身的变化所形成的挑战 1.在校大学生呈现出压力大、心理问题较多、抗压能力不强、学生群体层次多,思想差异性较大等特征。许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育

中国政治制度论文

班级:行管11-1 学号:22110896 姓名:宗亚辉 得分: 论强化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 一绪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是国家主人的地位,决定了人大代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这一制度在中国确立,是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指导,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在我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革命和建设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是中国政治制度史上一次最伟大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长时期的实践与摸索,经历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参议会制度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建国初期又采取了政治协商会议的过渡形式。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通过了我国的第一部宪法,用根本大法形式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认下来,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全面确立,随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发展到今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为民众表达民意,当家作主的主要途径. 二研究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当家作主主要途径,通过从地方到中央从从选拔人大代表作为人民表达民意的代表,所以人大参政议政的能力就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的水平,决定人民的意愿能否实现。人大代表的职责主要包括:一是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法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二是密切联系原选区选民、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三是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四是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推进工作。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产生的,由人民派往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管理,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国家大事。国家的大政方针,要经人大代表充分讨论、表决后才能实施;国家的法律法规,要由人大代表决定通过后才能公布生效;国家机关的人事决定权由人大代表行使,国家的一切大事都要通过人大代表的具体活动才能实现正确的决策。这些都说明,人大代表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主导地位,负有神圣的历史使命,享有崇高的政治待遇,受到全社会的尊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代表法颁布实施以来,各地人大积极探索实践,代表工作不断改进和加强,代表作用逐步得到重视和发挥。从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产生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产生方式的多样性,是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一个特色,也是人民代表会议区别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所在。具有广泛性的特点,由于人大代表从不同阶级产生,也就决定了人大代表素质的参次不全,有必要对人大代表的参政议政的能力进行研究,找出人大代表的优缺点,为进一步发展中国民主制度努力. 三对人大代表素水平的研究 不可置疑,我国的人大代表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其参政议政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论文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摘要:政治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而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时间虽不长,但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并不是政治与文化的简单组合,而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定社会政治实践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国内学术界掀起了探讨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热潮,在研究中国传统与近代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与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紧密相连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总体水平还不是很高,在很多方面还尚未完善,还处于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因此,现阶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每代人不断地去完善。 关键词:特色;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一、政治文化的内涵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最早提出“政治文化”概念的是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1956年,阿尔蒙德在《政治学杂志》上发表了《比较政治体系》一文,首次使用了“政治文化”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作了初步的阐释。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表现出来的特定的政治行为模式,从个人的角度看就是个人对政治行为和政治评价的主观倾向。 在随后的深入研究中,于1978年,阿尔蒙德在《比较政治学》第二版中,进一步明确提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这种政治文化是在该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中形成的。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所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① 下面来看看我国学者对政治文化概念所做的解释。大致看来,可以分为三种观点。第一种是广义的观点,认为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系统结构,不仅包括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而且还包括制度层面的文化,即政治制度。第二种是中义的观点,这也是我国学者普遍赞同的观点,其观点是把政治文化作为政治系统的主观方面,包括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三方面。第三种是狭义的观点,认为政治文化只研究政治体系的心理层面,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价值取向等。结合上述三种观点和中外学者的观点,可以把政治文化定义为:政治文化是政治系统的主观方面,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在长期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生活中积淀形成的,持久影响人们政治倾向与政治行为的政治心理、政治价值、政治思想的总和。②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领域中一个崭新的概念,其作用和影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会充分地发挥出来,其自身的发展目标就是引导普通民众充分而广泛地参与政治过程。 二、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 政治文化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创立之后,至70年代达到兴盛,而我国对政治文化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国内学术界掀起了探讨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热潮,很多学者开始借助西方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来认知中国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并在总结中国传统与近代政治文化经验的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一)中国传统政治文化 ①阿尔蒙德等著,《比较政治学》,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到29页。 ②吴志华主编,《政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205页。

关于新时期如何提高中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水平毕业论文

关于新时期如何提高中国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水平 摘要: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社会化的重要方式,通过政治参与的方式进行一些社会政治实践活动,能够时大学生得到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政治参与的经验,为今后走上社会参与社会政治生活打下牢固的基础。因此,提高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水平,不管是对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还是对其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从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和当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点出发,在第二部分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在第三部分提出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提高 纵观中国近代史,青年学生对于每一次的政治改革、社会变迁、新的社会思潮、重大突发事件以及政治环境的改变都表现出极强的政治敏感性和参与性。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攻坚克难的新时期。在这个历史阶段,一方面社会生活方式与以往大不相同,新兴的通讯手段如网络等全民普及,政治参与的方式也极端丰富化;另一方面,新时期的大学生大都出生在90年之后,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笔者从这些问题入手,深入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而提出提高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的建议。

目录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相关概念和特点 (1) (一)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概念 (1) (二)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特点 (1) 二、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 (一)新时期大学生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二)原因分析 (3) 三、新时期提高中国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的建议 (4) (一)大学生自身方面 (4) (二)学校方面 (5) (三)社会方面 (6)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关于思想政治论文

关于思想政治论文 摘要:老子思想博大精深,意蕴丰富悠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思想水平。其政治思想对中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内容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政治思想,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全面准确认识这些内容和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子政治思想研究 老子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重要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丰富而深刻,既体现了时代特征,又展示了独特见解。[1]老子哲学以自然主义哲学为架构,以“道”为核心,崇尚自然,把自然状态作为其思想的逻辑前提,体现了自然主义色彩。老子学说的发展有其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老子思想,对于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建设具有很高价值。 一、道法自然的政治思想 “道”是老子哲学基础和政治思想的最高范畴,是老子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道居于核心地位,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老子从“道”出发,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础,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老子的道,就不能抓住老子哲学系统的本体论。老子的宇宙之道不是清晰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老子给“道”一个混沌难识的解说,“道可道,非常道”,这是一个迷离又含糊的宇宙本体论,只好“强之为名”,“字之曰道”。[2] 1、道的自然性 自然主义是老子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最高价值,老子以“道”为本体,认为“道”是一切事物存在价值的根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25章)世间所有的万物都要效法自然,道也不例外。道是最高的本体,人、地、天都要效法“道”,而道的

基本特征就是自然。王弼在《老子注》中写到:“法自然者,在方 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是“道”所遵 循的基本原则,也就是世间万物最普遍的原则。整个世界依照自然 规律存在与活动就是自然,也就是道。[3]“古之善为道者”“敦兮 其若朴”,自然是道的根本精神,具有普适价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25章),道是一切万物的根源,又内生 于万物,是万物的根本属性。“道”受到尊崇也被人珍贵,就在于 顺其自然本性,发展为独立的存在,根据环境顺势生长,即所谓的“物行之”“势顺之”。“道法自然”学说是老子哲学的总纲领, 老子这里所说的“道”,是万物生存的规律和法则,也是道法思想 的本质。[4]“道”创造万物没有目的性,完全任万物自我化育而不 加干涉,也不期望得到回报。“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都说明道的无所取性和自然性,是“玄德”。“道”创造万物, 遵循着自然的原则,“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64章)体现着“道法自然”的原则。这从根本上说,“道”的自然本性是最基础的,具有元价值的逻辑和意义。 2、“道”的行而上 老子的道具有形上性的特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道是无象无物、混沌未分无法用经验来感知的,也无法用感官来触碰它,它没有确 切的形体,散漫在浩淼的宇宙中,只能靠理性来确定其存在。从微 观的角度来看,道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是一个可以被感知的真实客体和存在物。 “道者,万物之奥也”,(第62章)老子对“道”进行进一步的抽象,使之成为具有一般意义的概念。“道”是一切存在的依据,是物成 为物的“所以然者”。它永恒的存在,“独立而不改”。老子道论 已经超越了宇宙生成论的范畴,是水平很高的哲学本体论,是先秦 时期哲学的最早的本体论学说。道是无形无状的形而上本体,也是 天地万物运动的自然规律,天地人都是由道产生,并按照道而运动。 [5]虽然不能跟宇宙生成论有清晰的界限,但是老子“道”具有的本 体论的特性是毋庸置疑的。 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论文.pdf

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目前,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思潮,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在人格和道德方面进行教育。高等院校的学生,一旦缺少正确的引导,就很容易迷失自己。所以,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可以获得帮助,养成很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让学生把日常知识和理论知识正确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除了可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 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影响 目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不足之处,很多落后思想甚至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使得高等教学受到约束高等院校学生的思想很灵活,容易接受一些新思想,对此教师要积极引导,避免让不好的思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不够重视 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有些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很漠视,有的学生甚至以为思想政治课就是讲道理,即随意的谈论理论知识。在课上他们往往不能积极投入,对很多问题很冷漠。甚至有些大学生,存在逆反倾向,即莫视道德,诋毁理想,这种思想是不可取的。 (三)教学方法、结果测评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道德理论作为核心内容,即通过硬灌、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这种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育模式。 三、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建议 (一)大学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自觉去学习 (二)寻求思想政治教学创新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尝试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作为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让其积极、主动去参与到教学中,这样就能使得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 (三)信息化技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信息化为手段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符合学生的特点。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大多是依靠一些辅导资料来获取主要的信息,在讲课的过程中,再把这些资源渗透进去。这样的教学信息往往缺乏一定时代感召力,带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指引下,教师将很多网络资源进行了整合,容量之大、速度之高带来了信息的高速传播,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多的教育资源,使得教师能够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校园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全面的系统性的工作,它要求学校有关部门要分工明确、运作规范、落实责任制,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全面利用网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次,搭建网络交流和教育平台,服务广大学生。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开展网络交流和教学活动,不仅可以节约教学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可以利用qq、Email、BBS、Blog、微博等手段进行交流,让广大学生及时反映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同时利用网络丰富的多媒体资源也打破了传统的课堂讲课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十分重大,对大学生本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家庭的和睦、社会的进步都意义重大。通过正确的思想的引导,能够使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教授学生思想政治的课堂上,要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以往的被动学习,引发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提出相关的问题。我们要以多种手段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向前发展。 作者:刘远林 远婷 单位:张家口学院

政治心理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16621214.html, 政治心理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政治心理学论文选题参考 1、政治心理学的视野:政治行为与人格 2、构建我国政治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思考 3、政治心理学中的人格研究与精神分析法 4、中国统一战线工作的政治心理学应用研究 5、政治心理学视野下的群体行为研究范式 6、政治心理学研究的里程碑——评《总统人格:伍德罗·威尔逊的精神分析》 7、A Review of Debates within Political Psychology政治心理学的争辩议题述评 8、情感与认同——政治心理学的孪生子 9、论政治心理学在和平与冲突研究中的发展前景 10、试论人格与政治行为之关系——基于政治心理学视角下的一种考察 11、人格与政治行为之关系探微——基于政治心理学视角下的一种考察 12、利益互动——政治心理学研究中不容忽视的视角 13、米山桂三先生遺稿「政治心理学講義」草稿 (米山桂三先生追悼論文集) 14、恐惧与宪政:宪政的政治心理学基础 15、领导心理学与政治心理学的交叉 16、政治心理学中的态度研究 17、从理性选择理论到心理机制——论埃尔斯特的政治心理学 18、政治心理学:内容、价值与方法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16621214.html, 19、“政治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专题 20、政治心理学 二、政治心理学论文题目大全 1、政治心理学的源流与发展动向 2、西方政治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3、官僚个体与组织的政治心理学研究——基于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与方法 4、洞悉学生心态强化德育教育——兼论政治心理学在高校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5、人,政治,心理学(中)——有关政治心理学方法论问题的“圆桌讨论会”资料 6、人,政治,心理学(上)——有关政治心理学方法论问题的“圆桌讨论会”资料 7、人,政治,心理学(下)——有关政治心理学方法论问题的“圆桌讨论会”资料 8、国内政治心理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9、政治心理学的若干例证性研究 10、思想政治心理学差异同一模式的实践应用 11、从政治心理学的角度浅析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现状 12、政治心理学视阈下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3、安置小区基层制度建设的路径选择--基于政治心理学的视角分析 14、近十年我国政治心理学研究综述 15、联盟凝聚力的政治心理学探究 16、政治心理学中的意识形态研究 17、总统人格--伍德罗.威尔逊的精神分析(政治心理学经典译丛)

中国政治参与论文

中国政治参与私营业主的热情高涨 制作人:李建州 组员:王虎刘俊连李雄雄张保宁杨蓉 一、私营业主政治参与的现状: (一)政治参与渠道的自主性不高 我国政治参与体制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社会监督体制、民意表达体制。但是这些组织渠道更多地体现了党委政府的意志,更多的是作为党政部门的衍生机构而存在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单向控制式的参与体制降低了民众包括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认同感和效能感。民间社团不能充分发挥利益聚合与表达功能的主要原因也在于自主性不高,有关政府部门视之为行政管理的衍生工具。据一些私营企业主反映,有些行业协会是政府为了方便管理或为了一项具体的目标匆匆忙忙建立起来的,一旦政府的任务完成就撒手不管、不了了之了。 (二)政治参与的目标层次较低 当前大多数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不是为了争取政治权利,也不是为了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主要是为了获取自身的利益,寻求政治“保护伞”,为自己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政治环境。也有一部分私营企业主参与政治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个政治荣誉,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一旦获得某种政治安排后,往往不履行政治职责。据区人大、政协的有关官员反映,许多私营企业主代表忙于自己的事务,真正投入精力来参政议政的不多。这说明当前的私营企业主尚缺乏高度的政治义务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政治参与的组织性不强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主要还停留在个体参与阶段,参与活动并没有得到有效的组织化,而是处于一种散乱和单独行动状态,大多数私营企业主以个人身份,利用私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就个人的利益直接与个别政府官员接触,而不代表群体或阶层的整体利益,不会提出整体性的、关涉整个行业或群体利益的问题。这种个体参与容易孳生权钱交易等现象。由于集体行动的资源被政府掌控,这种基于分散的个人利益的垂直参与容易造成原子化的个人,由于社会成员之间信任的缺乏,也容易破坏社会的自组织能力,提高社会交易成本,甚至助长恶性竞争之风。 (四)政治参与的机会不均衡 政治参与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公平参与是应有之义。但是,由于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还处于个体参与阶段,由于民营企业规模实力等方面的差异,加上其他一些原因,目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机会不均衡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一方面表现在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名额是组织安排的,选举、推荐只是走过场。一些私营企业主反映,花钱买政协委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在政治参与上存在着比较尖锐的矛盾。 二、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热情高涨的原因 (1)迫于自身利益实现的需要 私营业主要求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包括监督的过程中去。他们力图将自己的利益诉求表达到公共政策中去,制定出对自己有利的政策。这是实现自己利益的保证和根本,如果没有了这方面的保护那就失去了最重要的屏障。 (2)对自身利益保护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私营企业也随之迅速成长壮大。当他们掌握了大量社会财富以后

政治本科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16621214.html, 政治本科论文参考文献 一、政治本科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对外交学/国际政治本科专业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年1期.王树春. [2].李大钊如何做人与读书?. 《协商论坛》.2015年6期.秦悦. [3].高校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探索——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为例.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6期.王丽娟. [4].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机制、问题及优化路径——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为例. 《高等农业教育》.2012年1期.王萍. [5].江苏省本科高校体育院系政治辅导的队伍建设研究. 《科技信息》.2011年22期.商聪. [6].国际政治本科专业建设研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年1期.孔庆山. [7].“职业导师制”在师范本科生培养中的应用——以贵州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为例.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期.刘路光.蔡朝旦. [8].大学的评审时代. 《教师》.2012年14期.张鸣. [9].大学生参与网络政治的行为问题—以呼和浩特市本科高校为例. 《魅力中国》.2012年8期.郝钰.李慧. [10].师范院校本科生培养的“职业导师制”模式探究——以贵州师范学院经济与政治学院为例.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1期.蔡朝旦.刘路光. 二、政治本科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716621214.html, [1].A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微观政治的视角. 作者:邹莹.教育经济与管理江西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2].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被引次数:31 作者:康全礼.高等教育学华中科技大学2005(学位年度) [3].体育学大学生诚信行为与诚信价值观调查研究.被引次数:1 作者:陈丽.体育教育训练学西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 [4].本科护理教育社会人文课程设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被引次数:12 作者:马连娣.护理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医学科学院2007(学位年度) [5].本科教学评价的后现代主义反思.被引次数:1 作者:韦剑剑.高等教育学苏州大学2014(学位年度)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衔接问题研究——基于普通高中与本科高校教材的分析. 作者:许和军.思想政治教育杭州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 [7].吉林省体育院系应届本科毕业生择业取向的调查与分析.被引次数:6 作者:刘冠楠.体育人文社会学东北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8].本科太极拳方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构想. 作者:胡云飞.民族传统体育学扬州大学2015(学位年度) [9].课程观转变与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改革.被引次数:2 作者:王树凤.课程与教学论复旦大学2009(学位年度) [10].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对华中科技大学本科2008届毕业生的调查. 作者:罗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华中科技大学2009(学位年度) 三、政治本科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价值源于激励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提高文科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实践为例. 吴军明,2012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第21届学术年会 [2]关于国际政治本科专业学科建设的思考. 王为民,2007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研讨会

大学生思政论文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情况不容乐观,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的形成,对社会主义建设及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满足人才全面成长的需要。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素质发展情况决定的 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他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充满了信心,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定会实现,他们与时俱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不管做什么事,他们都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也比较高。然而,我们在看到当代大学生好的思想素质的一方面,不能忽视他们思想素质中不好的以免,由于我们正处于时代转换时期,所以部分大学生的时代感强但责任意识弱,虽然有很强的进取心,但是辨别能力有待改进,自制力方面也需要加强。这些情况都说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迫在眉睫。 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开放的大环境。胡锦涛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

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特别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外开放的国策,对外开放的环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广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伴随着各种思潮的传入,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打破了原先封闭条件下主流思想占据主导地位、一枝独秀的局面,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多元化中还伴有强势文化的扩展。特别是西方强势文化、价值观念对我国的主流思想的冲击更为严峻。而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渗透和扩张,必将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伦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开放的环境大大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并对其所处的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做到体现主旋律、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面对新的发展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显然不能,也不可能使学生的思想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必须突破高校和社会的隔离。牢牢地把握这个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勇敢的迎接社会和世界上各种思潮和文化,以非凡的毅力抵抗不良思潮和文化的侵蚀,以超人的能力辨证吸收借鉴其中的先进成果。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判断、选择、适应能力,才能更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论文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发展 政府行为是围绕着政府权力的运用而展开的社会活动,它包括政府统治和政府管理,其中主要是指政府管理。政府管理与政府职能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将政府职能进行分类,可分为经济职能、政治职能和文化职能,因而,与这三种政府职能相一致,政府行为也可分为经济行为、政治行为和文化行为。它们分别是政府调控经济利益关系、政治利益关系和文化利益关系的三种不同活动。 一、中国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型 现代政府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政府不再直接经营竞争性物品和服务的生产与供给,而是让市场去生产和供给竞争性的物品和服务。中国政府再造实质上正是在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所谓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就是由政府来创建一种公共服务的供给体系,由政府或是社会来有效、及时和足量地供给人民群众日益扩大的公共服务需求。 在这一治理模式下,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给存在着多样化的机制,政府的精力主要集中于规则的制定和实施上,营造有利的激励环境,建设与完善市场制度,促进市场的有序运行。 二、政府公共服务主要模式分析 从政府在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地位和所发挥的作用这一角度划分,政府公共服务主要模式可以归纳为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和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 (1)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包揽一切公共事务、社会一切公共福利来自于政府的模式。它基于政府是执行人民意志的“公仆机关”这一理念,是全能主义政治系统下无限政府观念在公共服务领域内的具体表现。 政府全能型公共服务模式的主要特别特点就是政府在公共服务中自上而下一统到底,方方面面无所不在。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除了承担自身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外,还承担了公民个人以及社团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全过程。 (2)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主导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在公共服务生产供给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共服务模式。这一模式最主要的特点是政府牢牢掌握公共服务供给的规划决策权,强化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宏观调控,并对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同时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益事业进行直接经营和直接干预。 (3)政府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政府参与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将公共服务的生产、供给和管理的基本环节和过程交给社会,政府只以参与者角色在其中拾遗补缺的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民营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主导公共服务的供给,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仅限于弥补市场失灵的范围内,提供维护市场秩序、社会公正、科教导向等等公共产品的不同组合,防止暴力、偷窃、欺骗和强制履行契约行为的发生。 (4)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分析 市场型公共服务模式是政府与市场分权、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公共服务过程的公共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市场对公共服务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

政治学原理论文

改革开放对我国政治生活的影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治、人权、以人为本等政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实际性的进展、民主政治环境越来越自由宽松,因此,我国政治生活领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政治体制改革;政治生活领域;民主政治 我们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民主、法治、人权等政治观念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党往往是把民主理解为一种手段,而不是当 作一种政治制度,片面强调革命和专政,甚至搞“全面专政”,结果导致十年内乱。1949年后,“以人为本”也一直被当作是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而遭到严厉的批判。十三大明确把民主政治确定为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任务;2002年,十六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2006年,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提出“我也认为,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 化”;2007年,十七大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2004年3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中国宪法。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指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2007年11月,十七大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有这些直接推动着我国政治现实的变革。

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实际的推进 谈到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海内外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功,但中国政治体制没有实质性变化。有人甚至认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能够成功正是得益于先经济后政治的改革路线,反之,前苏联改革失败则是因为奉行了一种相反的先政治后经济的改革策略。我们认为,如果按照西方的政治标准,如多党制、议会制、三权分立等,可以说中国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如果按照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就中国的国情,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起步的。 邓小平曾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江泽民也曾指出:我们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访美期间深刻指出:从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了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在内的全面改革。事实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本身就是一次政治变革。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的实际进展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中国封建社会各级官员一旦为官,则终身为官,世代为官。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虽曾提出不搞终身制,但事实上领导干部仍然是无任期、不退休。这种事实导致了官僚主义盛行,干部队伍老化等弊端。在邓小平的积极倡导

中华文化的政治论文

中华文化的政治论文 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华文明传四海 作者简介:李静,作者单位:聊城大学,英语笔译专业 1、引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日益加速。人类的生活形态也进入一个崭 新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被拉近了。在这样一个小 小的“地球村”里,人们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一个国 家在与别国交往的时候也是更加注重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形象、自 己的影响。文化实力的竞争日益成为各国之间的焦点。提高自己的 文化实力,树力良好的国际形象,能够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一个国家 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从而尽可能地避免在国际交往 中可能会出现的文化冲突。 2、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 cultural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它 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 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 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 何得体的去交流。跨文化交际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产 生的,它的研究无疑是为了适应这样一个日益发达的跨文化国际交 往和人际交往的需要应运而生的。 3、中华文化软实力 中国作为一个对世界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尤其是在经济崛起、国力大增之时,也十分注重挖掘文化的 潜力。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3.1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如果我们把由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组成的国家力量称作“硬实力”的话,那么通过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文化创造等体现出来的国 家力量就可以称作国家的“软实力”,而文化方面的国家软实力就 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 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 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 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提升国家文化软 实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提高 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国际形象、营造和平发展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 3.2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 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 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自觉实现民族文 化现代化的转换。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 各种媒体传递到世界各地。 3.3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日渐崛起令世人瞩目,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魅力和影响则亟待拓展。新世纪中国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应该“走 出去”而成为人类的和世界的。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需要中华文 化“走出去”,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多地融入到世界,以让更多人了 解和尊重中华文化。 政府积极开展以中国语言、文化和思想等的推广活动为代表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通过“走出去”使中华文化能够更多地融入到 世界,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从而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 上的影响力。企业可以开拓国际市场,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获得世 界各国消费者的青睐,并在市场上被人们接受。 4、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我见 [摘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我国的高等教育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动荡,人们的价值观也趋向多元化。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视角来考察,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面临着不少严峻挑战。针对目前大学生的现状,文章提出了新形势下对高职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及成因: 1、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尤其是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父母在“90后”的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在变大,不少很多90后都有一技之长,比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再加上接触新事物较多,所以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自信、个性张扬的一面。90后大学生从懂事开始,就与网络一起成长,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无论是手机、宽带、MP3、MP4、数码产品等,他们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远远超过前几代人,他们是全球化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人群。 2、自私,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独生子,而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青少年时代生活条件多数不好,生怕他们吃苦受罪,所以对“90后”的他们疼爱

有加,久而久之养成了“90后”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习惯。家里就一个孩子的“90后”们从小就一个人玩、缺少心与心的沟通与感情上的交流,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不知道什么是忍让、不知道什么是协作。“90后”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是怎么回事,而离开父母到了大学校园他们就面临着竞争的压力,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的环境中,这些常常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常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会感觉人生毫无意义,轻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重者产生焦虑、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造成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为人服务的意识。对很多社会现象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参与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少政治追求。 3、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神,没有耐性,有强烈的反叛心里。90后大学生是在祖辈和父母的疼爱与呵护下长大的,可以说吃的、穿的、用的几乎是想要就可以得到满足的一代,这样养成“90后”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背后支持消费的能力也更强。服装、电脑、手机、IT产品等都追求名牌。许多90后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母、学校一些不甚合理或和他们不能接受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敢于公然提出。但有时反叛意识会出现偏差,比如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一些学生对很多问题不能够用社会化的思维来看待。动辄以民主、自由、权利为理由评价学校的人和事,却往往忽视了社会常识。比如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