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建飞(第五版)习作步骤第二章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建飞(第五版)习作步骤第二章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建飞(第五版)习作步骤第二章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建飞(第五版)习作步骤第二章

实习2 坐标系统

习作一把一个shapefile从地理坐标系投影到投影坐标系

1.启动Arccatalog,点击toolbox,右键environment,设置路径为第2章数据目录。

2.点击目录树下的idll.shp,点右侧spatial,查看坐标系统

3.启用arctoolbox中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define projection

工具。

Systems ,North America,North American Datum 1927.prj确定。此时查看其属性。

transformations,feature,project工具。

将idll.shp拖入输入框,输出名改为idtm.shp,点击输出坐标系统,选择new,projected,

name输入idtm,下面选择transverse_mercator,value的值从上到下依次输入2500000,1200000,-114,0.9996,42,下面选择meter,选择地理坐标系统,North America,North American

Datum 1983.prj,点击完成

随后选择save as 将其名字存为idtm83,save,确定,

的nad_1927_to_nad_1983_nadcon, 完成。

随后查看输出的idtm.shp,查看文件的metadata。

总结:习作1是先对一个shapefile定义为地理坐标,然后将此地理坐标转换为自定义坐标的过程。

习作二导入一个坐标系统

1.查看stationstm.shp的metadata信息。

2.使用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define projection工具

将stationsll拖入输入框,坐标系统选用import,选择idll.shp,点击添加确定。

择import,选择idtm.shp,确定,

地理转换选择nad_1927_to_nad_1983_nadcon,完成。

查看metadata信息。

总结:习作2所完成的工作与习作1完成的工作是相同的,即先对shapefile文件定义坐标系统,然后进行坐标的投影转换,但是所需要定义及投影的坐标系统文件已经存在,所以直接进行导入即可,省略了再此定义的繁琐步骤。

习作三用预定义坐标系统投影shapefile

1.启动Arcmap,arctoolbox右键environment连接到第二章文件夹,数据帧改为Task3&4.

将snow.txt拖入arcmap,点击上面tools,选择add xy data,x选经度,y选纬度,坐标选择edit,select,地理坐标系,North America,North American Datum 1983.prj,完成,生成一个snow.txt Events.

2.打开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feature,project工具。

将snow.txt Events拖入输入框,输出改成snowutm83.shp,选择输出坐标,select,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utm,nad 1983,nad 1983 UTM Zone 11N,确定。生成一个点文件。

总结:习作3是首先从一个包含点在地理坐标上的位置的文本文件创建一个shapefile,然后并把该shapefile投影到预定义投影坐标系统。

习作四从一个坐标系统转化到另一个坐标系统

1.右键Task3&4,properties,coordinate system,查看当前坐标系统。

2.转换坐标系统,选择import,选择snowutm8

3.shp,坐标被转换。

3.将idtm加载到arcmap中,选择project工具,将idtm拖入输入框,输出改为idutm83.shp

选择坐标系统projected coordinate systems,utm,nad 1983,nad 1983 UTM Zone 11N,确定。(也可以导入snowutm83完成此步骤)

4.查看坐标系统已经被转换。

总结:习作4是将一个shapefile的投影坐标重新投影到另一个投影坐标的过程。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平时作业 班级土木093班 姓名马亮亮 学号 200902024

一、什么是GIS?它具有什么特点? 答:(1)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管理、决策等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简单的说,GIS是综合处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是以测绘测量为基础,以数据库作为数据储存和使用的数据源,以计算机编程为平台的全球空间分析即时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获取、存储、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技术和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迅猛发展。 (2)特点: 1、开放性 具有开放式环境及很强的可扩充性和可连接性。GIS技术支持多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SYBASE、SQLSERVER等大型数据库;运行多种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支持各类操作系统平台;为各应用系统,如SCADA、EMS、CRM、ERP、MIS、OA等提供标准化接口;可嵌入非专用编程环境。 2、先进性 GIS平台采用与世界同步的计算机图形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地理信息处理技术。系统设计采用目前最新技术,支持远程数据和图纸查询,利用系统提供的强大图表输出功能,可以直接打印地图、统计报表、各类数据等。可分层控制图纸、无级缩放、支持漫游、直接选择定位等功能。系统具备完善的测量工具,现场勘查数据,线路杆塔等设备的初步设计,并可直接进行线路设备迁移与相关计算等,实现线路辅助设计与设备档案修改。具有线路的方位或区域分析判断功能,为用户提供可靠的辅助决策,综合统计分析,为管理决策人员提供依据。特别是把可视化技术和移动办公技术纳入GIS系统的总体设计范围。地图精度高,省级地图的比例尺达到1:10000或1:5000,市级地图比例尺达到1:1000或1:500,地图能分层显示山川、水系、道路、建筑物、行政区域等。 3、发展性 具有很强的可扩充性和可连接性。在应用开发过程中,考虑系统成功后进一步发展,包括维护性扩展功能和与其它应用系统的街接与整合的方便。开发工具一般采用J2EE、XML 等。 二、GIS与其它信息系统有什么区别? 答:通常意义上的信息系统存储结构都是数据信息,结构为表单,查询、排序、删增操作比较简单 GIS的存储结构是地物空间信息,以图形为对象的(甚至是三维形体),将图形变为几何信息、拓扑信息、坐标数值、投影信息的组合体,用复杂的表单结构来存储,因此GIS 系统的操作是以图形为界面,比普通信息系统复杂得多。 三、空间数据采集方法有哪些?它们分别适合采集什么样的数据? 答:GIS数据的获取、更新、维护工作主要由测绘行业承担。地面数字测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日益成为获取大比例尺数字地图及城市各类地理信息系统以及为保持其现势性所进行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更新的主要手段。数字化测图主要经历了两种模式: a.数字测记模式最初由外业电子手簿记录,同时人工配合画草图,符号标注,然后交由内业,依据草图人工编辑图形文件,自动成图。之后发展为测注模式不变,但方式变化,利用智能化的外业采集的软件,不仅记录点位,而且记录成图的全部信息,人工键入减少,使测记法效率更高,数字测图也更加实用。对于这种阶段下的数字测绘,GIS数据获取只能将原有的图纸利用GIS或其相关软件提供矢量化方法进行转化。这种数字化过程会由于图纸变形,设备的精度及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而影响数据精度。下面是传统方法作业的地形固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信息与数据 1、数据 指输入到计算机并能被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数字、文字、符号、声音、图象等符号。数据是对客观现象的表示,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2、信息 1)定义: 信息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以文字、数据、符号、声音、图象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传递和处理,为人们的生产,建设,管理等提供依据。 2)信息的特性: A、客观性: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实相联系的,这是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度的保证。 B、适用性: 如股市信息,对于不会炒股的人来说,毫无用处,而股民们会根据它进行股票的购进或抛出,以达到股票增值的目的。 C、传输性:信息可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传输信息的传输网络,被形象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D、共享性:信息与实物不同,信息可传输给多个用户,为用户共享,而其本身并无损失。 3、数据和信息的关系 (有人认为,输入的都叫数据,输出的都叫信息,其实不然)。 数据是信息的表达、载体; 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形与质的关系。 二、地理信息与地学信息 1、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与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 或者定义为: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2、地学信息 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有关的信息都是地学信息。 、地理信息与地学信息区别(两者信息源不同) 地理信息的信息源是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人类活动等; 地学信息所表示的信息范围更广泛,不仅来自地表,还包括地下、大气层甚至宇宙空间。它是人们深入认识地球系统、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和保证。 三、GIS的定义 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采集、存储、管理、检索、分析和描述空间物体的定位分布及与之相关的属性数据,并回答用户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四、GIS 应用功能 1 资源管理 2 区域和城乡规划 3 灾害监测 4 环境评估 5 作战指挥 6 交通运输 7 宏观决策 五、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指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以及城市生产与生活活动中,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将城市的各种数字信息及各种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 六、地图投影:我国常用地图投影 1:100万:兰勃投影(正轴等积割圆锥投影)

过程控制系统第2章 对象特性 习题与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第二章(对象特性)习题2-1.什么是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2-1解答: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描述被控过程在输入(控制输入与扰动输入)作用下,其状态和输出(被控参数)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2-2.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什么?过程控制对数学模型有什么要求? 2-2解答: 1)目的:○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及整定控制参数; ○2指导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与操作; ○3对被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5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2)要求:总的原则一是尽量简单,二是正确可靠。阶次一般不高于三阶,大量采用具有纯滞后的一阶和二阶模型,最常用的是带纯滞后的一阶形式。 2-2.简述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两种主要方法。 2-2解答: 一是机理分析法。机理分析法是通过对对象内部运动机理的分析,根据对象中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规律(比如三大守恒定律等),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或做出一些近似处理后推导出的对象特性方程。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数学模型称之为机理模型,它们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 二是实验测取法。实验测取法是在所要研究的对象上,人为施加一定的输入作用,然后,用仪器测取并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或实验曲线。然后对这些数据或曲线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求取对象的特性参数,进而得到对象的数学模型。 5-12 何为测试法建模?它有什么特点? 2-3解答: 1)是根据工业过程输入、输出的实测数据进行某种数学处理后得到数学模型。

2)可以在不十分清楚内部机理的情况下,把被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黑匣子,完全通过外部测试来描述它的特性。 2-3.描述简单对象特性的参数有哪些?各有何物理意义? 2-3解答: 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分别是放大系数K 、时间常数T 、滞后时间τ。 放大系数K 放大系数K 在数值上等于对象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的变化量与输入的变 化量之比,即 输入的变化量 输出的变化量=K 由于放大系数K 反映的是对象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所以放大系数是描述对象静态特性的参数。 时间常数T 时间常数是指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如果保持初始速度变 化,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或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达到新的稳态值的63.2%所需时间。 时间常数T 是反映被控变量变化快慢的参数,因此它是对象的一个重要的动态参数。 滞后时间τ滞后时间τ是纯滞后时间0τ和容量滞后c τ的总和。 输出变量的变化落后于输入变量变化的时间称为纯滞后时间,纯滞后的产生一般是由于介质的输送或热的传递需要一段时间引起的。容量滞后一般是因为物料或能量的传递需要通过一定的阻力而引起的。 滞后时间τ也是反映对象动态特性的重要参数。 5-6 什么是自衡特性?具有自衡特性被控过程的系统框图有什么特点? 2-3解答: 1)在扰动作用破坏其平衡工况后,被控过程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平衡的特性,称为自衡特性。 2)被控过程输出对扰动存在负反馈。 5-7 什么是单容过程和多容过程?

易经64卦查找过程

易经六十四卦查找过程 ——关于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讲解易经的占卜功能学习体会二易经六十四卦查找过程 首先根据占卜结果画出本卦6爻图形 6爻图形按照阳爻与阴爻的区分来画。见下图: 9 8 ---阳爻 7 ---阴爻 6 其次对照64挂图确定本卦名称; 第三对照64挂口诀确定本卦所处顺序号; 第四按照顺序号查找分析本卦。 附件: 一、六十四卦卦口诀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二、六十四卦卦名标准读音 1.乾卦:读 qián2.坤卦:读 kūn3.屯卦:读 zhūn4.蒙卦:读 m?ng5.需卦:读 xū6.讼卦:读 s?ng7.师卦:读 shī8.比卦:读 bì9.小畜卦:读 xiao xù10.履卦:读 lǚ11.泰卦:读 tài12.否卦:读 pǐ13.同人卦:读 t?ng r?n14.大有卦:读 dà y ōu15.谦卦:读 qiān16.豫卦:读 yǜ17.随卦:读 suí18.蛊卦:读 gǔ19.临卦:读 lín20.观卦:读 guān21.噬嗑卦:读 sh ì h?22.贲卦:读 bì23.剥卦:读 bō24.复卦:读 fù25.无妄卦:读 wú wàng26.大畜卦:读 dà xù27.颐卦:读 yí28.大过卦:读 dà gu?29.坎卦:读 kǎn30.离卦:读 lí31.咸卦:读 xián32.恒卦:读 h?ng33.遁卦:读 dùn34.大壮卦:读 dà zhu àng35.晋卦:读 jìn36.明夷卦:读 míng yí37.家人卦:读 jiā38.睽卦:读 kuí39.蹇卦:读 jiǎn40.解卦:读 xia41.损卦:读 sǔn42.益卦:读 yì43.夬卦:读 guài44.姤卦:读 g?u45.萃卦:读 cuì46.升卦:读 shēng47.困卦:读 kùn48.井卦:读 jǐng49.革卦:读 g?50.鼎卦:读 dǐng51.震卦:读 zhan52.艮卦:读 gan53.渐卦:读 jiàn54.归妹卦:读 guī mai 55.丰卦:读 fēng56.旅卦:读 lǚ57.巽卦:读 xùn58.兑卦:读 duì59.涣卦:读 huàn60.节卦:读 ji?61.中孚卦:读 zh ōng fú62.小过卦:读 xiǎo gu?63.既济卦:读 jì jì64.未济卦:读 wai jì 三、个人卦象主要变动方向的确定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数:1、3、5、7、9相加得25;地数:2、4、6、8、10相加得30。25+30=55)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易经.系辞传》。用此确定卦象的主要变动方向:首先把算出来的6爻卦数相加;其次用天地之数55减去本卦6爻卦数之和,就是本卦之爻。分析本卦之爻,就可以得出卦象主要变动方向。 四、64挂图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复习重点黄杏元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第一章 1、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情的特征和状况。 2、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2(1)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式,是信息的载体。 2(2)信息的特点:a.信息的客观性;b.信息的适用性 ;c.信息的传输性; d.信息的共享性. 3、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和预测等操作。 4、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5、地理信息的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序特征。 6、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7、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 8、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与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与变换、空间分析和统计、产品制作与演示、二次开发和编程。(最基本功能: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 9、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资源管理、区域规划、国土监测、辅助决策。 10、GIS发展状况: 1、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一门综合性技术 2、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化的发展势头强劲 3、地理信息系统网格化已构成当今社会的热点 4、信息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1、空间数据的分类:(1)按数据来源:地图数据,影像数据,文本数据。 (2)按数据结构:矢量数据,栅格数据。 (3)按数据特征:空间数据,非空间属性数据。 (4)按几何特征:点,线,面、曲面,体 2、按数据发布形式:数字线画图(DLG),数字栅格图(DRG),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图(DOM)。 3、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 ①空间特征: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在的位置、形状和大小等几何特征,以及与相地理现象和过程的空间关系。 ②属性特征:指地理现象和过程所具有的专属性质。 ③时间特征:指一定区域内的地理现象和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情况。 4、空间数据的基本信息:(P44) (1)三条呈不同分布状态的交通线:一条近乎直线(C1和C2组成),一条呈S形(C3),另一条为环状(C4)。表示它们在地球表面上呈不同分布状态,称为定位信息。 (2)三条分别具有不同等级的交通线:近乎直线的C1和C2为主干道,呈S形的C3为

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习题答案第二章(最新整理)

第 2 章思考题与习题 2-1某一标尺为0~1000℃的温度计出厂前经校验得到如下数据: 标准表读数/℃0 200 400 600 800 1000 被校表读数/℃0 201 402 604 806 1001 2)该表精度; 3)如果工艺允许最大测量误差为±5℃,该表是否能用? 2-2一台压力表量程为0~10MPa,经校验有以下测量结果: 标准表读数/MPa 0 2 4 6 8 10 被校表读数/MPa 正行程0 1.98 3.96 5.94 7.97 9.99 反行程0 2.02 4.03 6.06 8.03 10.01 2)基本误差; 3)该表是否符合1.0 级精度? 2-3某压力表的测量范围为0~10MPa,精度等级为1.0 级。试问此压力表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是多少?若用标准压力计来校验该压力表,在校验点为5MPa 时,标准压力计上读数为5.08MPa,试问被校压力表在这一点上是否符合1 级精度,为什么? 解答: 1)基本误差= ?100% 最大绝对误差?max=0.01×10=0.1MPa 2)校验点为5 MPa 时的基本误差:=5.08 - 5 ?100% = 0.8% 10 0.8%<1%,所以符合1.0 级表。

2-4 为什么测量仪表的测量范围要根据被测量大小来选取?选一台量程很大的仪表来测量很小的参数值有什么问题? 解答: 1) 2) 2-5 有两块直流电流表,它们的精度和量程分别为 1) 1.0 级,0~250mA 2)2.5 级,0~75mA 现要测量 50mA 的直流电流,从准确性、经济性考虑哪块表更合适? 解答: 分析它们的最大误差: 1)?max =250×1%=2.5mA ;= ± 2.5 ?100% = ±5% 50 2)?max =75×2.5%=1.875mA ;= ± 1.875 ?100% = ±3.75% 50 选择 2.5 级,0~75mA 的表。 2-11 某 DDZ-Ⅲ型温度变送器输入量程为 200~1000℃,输出为 4~20mA 。当变送器输出电流为 10mA 时,对应的被测温度是多少? 解答: 1000 - 200 = 20 - 4 T ; T=500 ?C 。 10 2-12 试简述弹簧管压力计的工作原理。现有某工艺要求压力范围为 1.2 ±0.05MPa ,可选用的弹簧管压力计精度有 1.0、1.5、 2.0、2.5 和 4.0 五个等级, 可选用的量程规格有 0~1.6MPa 、0~2.5MPa 和 0~4MPa 。请说明选用何种精度和量程(见附录 E )的弹簧管压力计最合适? 解答: 1) 工作原理: 2) 根据题意:压力范围为 1.2+0.5 MPa ,即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max =0.05

查询方式启动转换过程

查询方式启动转换过程: 首先主机执行一条启动转换第1路的输出指令,即是把AL中的数据送到地址为PA的接口电路中,此时AL中的内容无关紧要,而地址PA=40H使138译码器的输出一个低电平,连同OUT输出指令造成的低电平,从而使非与门02(3)产生脉冲信号到引脚ALE和START,ALE的上升沿将通道地址代码000锁存并进行译码,选通模拟开关中的第一路VIN0,使该路模拟量进入到A/D转换器中;同时START的上升沿将ADC0809中的逐位逼近寄存器SAR清零,下降沿启动A/D 转换,即在时钟的作用下,逐位逼近的模数转换过程开始。 接着,主机查询转换结束信号EOC的状态,通过执行输入指令,即是把地址为PB的转换接口电路的数据读入AL中,此时地址PB= 0100 1000(48H),使138译码器的输出一个低电平,连同IN输入指令造成的低电平,从而使非与门02(1)产生脉冲信号并选通126三态缓冲器,使EOC电平状态出现在数据线D0上。然后将读入的8位数据进行带进位循环右移,以判断EOC的电平状态。如果EOC为“0”,表示A/D转换正在进行,程序再跳回REOC,反复查询;当EOC为“1”,表示A/D 转换结束。 然后,主机便执行一条输入指令,把接口地址为PA的转换数据读入AL 中,即是输出一个低电平,连同IN输入指令造成的低电平,从而使非与门02(2)产生脉冲信号,即产生输出允许信号到OE,使ADC0809内部的三态输出锁存器释放转换数据到数据线上,并被读入到AL中。 接下来,把A/D转换数据存入寄存器BX所指的数据区首地址0000H中,数据区地址加1,为第2路A/D转换数据的存放作准备;接口地址加1,准备接通第2路模拟量信号;计数器减1,不为0则返回到START,继续进行下一路的A/D转换。如此循环,直至完成8路A/D转换。

(完整版)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试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考试重点 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原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用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2、拓扑关系 描述两个对象之间在拓扑变化(及发生缩放、旋转、拉伸等变形)下保持不变的几何属性(即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用来表示要素间的连通性或邻接性的关系。 3、空间索引 依据空间实体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实体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实体的概略信息,如标识码、最小外接矩形以及存储地址。 4、元数据与空间元数据 元数据就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反映了某项数据自身的一些特征。 空间元数据是指在空间数据库中用于描述空间数据的内容、质量、表示方法、空间参考和管理方式等特征的数据,是实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 5、叠合分析 在统一的空间参照系统下,将同一地区的两个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6、泰森多边形(V oronoi) 将已知的离散分布的数据点连接成三角形,做三角形各边的垂直平分线,每个数据点周围的若干垂直平分线便围成一个多边形,该多边形即为泰森多边形。 7、矢量数据结构 基于矢量模型的数据结构称为矢量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通过记录空间对象的坐标及空间关系来表达空间对象的位置。 8、栅格数据结构 栅格数据结构实际上就是像元阵列,像元的行列号确定位置,用像元值表示

空间对象的类型、等级等特征,每个栅格单元只能存在一个值(行、列、像元值)9、矢量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跟踪数字化 扫描矢量化 数字测图仪 数据结构转换 10、栅格数据的输入与编辑 图像扫描 遥感解译 数据结构转换 11、矢量数据的优缺点 优点: 便于面向实体的数据表达; 数据结构紧凑,冗余度底; 拓扑关系有利于网络分析、空间查询等。 缺点: 数据结构复杂; 软件实现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多边形等叠合分析相对困难。 12、栅格数据的优缺点 优点: 数据结构相对简单; 空间分析较容易实现; 有利于遥感数据的匹配应用和分析。 缺点: 数据量大,冗余度高,需要压缩处理; 定位精度比矢量低; 拓扑关系难以表达。 13、图像数据矢量化方法

过程控制系统第2章对象特性习题与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第二章(对象特性)习题 2-1.什么是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2-1解答: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描述被控过程在输入(控制输入与扰动输入)作用下,其状态和输出(被控参数)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2-2.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什么过程控制对数学模型有什么要求 2-2解答: 1)目的:○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及整定控制参数; ○2指导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与操作; ○3对被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5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2)要求:总的原则一是尽量简单,二是正确可靠。阶次一般不高于三阶,大量采用具有纯滞后的一阶和二阶模型,最常用的是带纯滞后的一阶形式。 2-2.简述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两种主要方法。 2-2解答: 一是机理分析法。机理分析法是通过对对象内部运动机理的分析,根据对象中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规律(比如三大守恒定律等),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或做出一些近似处理后推导出的对象特性方程。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数学模型称之为机理模型,它们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 二是实验测取法。实验测取法是在所要研究的对象上,人为施加一定的输入作用,然后,用仪器测取并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或实验曲线。然后对这些数据或曲线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求取对象的特性参数,进而得到对象的数学模型。 5-12 何为测试法建模它有什么特点 2-3解答: 1)是根据工业过程输入、输出的实测数据进行某种数学处理后得到数学模型。

2)可以在不十分清楚内部机理的情况下,把被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黑匣子,完全通过外部测试来描述它的特性。 2-3.描述简单对象特性的参数有哪些各有何物理意义 2-3解答: 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分别是放大系数K 、时间常数T 、滞后时间τ。 放大系数K 放大系数K 在数值上等于对象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的变化量与输入的变 化量之比,即 输入的变化量 输出的变化量=K 由于放大系数K 反映的是对象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所以放大系数是描述对象静态特性的参数。 时间常数T 时间常数是指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如果保持初始速度变 化,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或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达到新的稳态值的63.2%所需时间。 时间常数T 是反映被控变量变化快慢的参数,因此它是对象的一个重要的动态参数。 滞后时间τ滞后时间τ是纯滞后时间0τ和容量滞后c τ的总和。 输出变量的变化落后于输入变量变化的时间称为纯滞后时间,纯滞后的产生一般是由于介质的输送或热的传递需要一段时间引起的。容量滞后一般是因为物料或能量的传递需要通过一定的阻力而引起的。 滞后时间τ也是反映对象动态特性的重要参数。 5-6 什么是自衡特性具有自衡特性被控过程的系统框图有什么特点 2-3解答: 1)在扰动作用破坏其平衡工况后,被控过程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平衡的特性,称为自衡特性。 2)被控过程输出对扰动存在负反馈。

回归分析及独立性检验的基本知识点及习题集锦

回归分析的基本知识点及习题 本周题目: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本周重点: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了解回归分析的必要性与回归分析的一般步骤;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模型的区别; (2)尝试做散点图,求回归直线方程; (3)能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回归分析,体会回归分析的实际价值与基本思想;了解判断刻画回归模型拟合好坏的方法――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 本周难点: (1)求回归直线方程,会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回归分析. (2)掌握回归分析的实际价值与基本思想. (3)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具体案例进行检验与说明. (4)残差变量的解释; (5)偏差平方和分解的思想; 本周内容: 一、基础知识梳理 1.回归直线: 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我们就称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作回归直线。 求回归直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作出散点图(由样本点是否呈条状分布来判断两个量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若存在线性相关关系→②求回归系数→ ③写出回归直线方程,并利用回归直线方程进行预测说明. 2.回归分析: 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建立回归模型的基本步骤是: ①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哪个变量是解释变量,哪个变量是预报变量; ②画好确定好的解释变量和预报变量的散点图,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线性关系). ③由经验确定回归方程的类型. ④按一定规则估计回归方程中的参数(最小二乘法); ⑤得出结论后在分析残差图是否异常,若存在异常,则检验数据是否有误,后模型是否合适等. 3.利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 (2)收集数据; (3)分析整理数据; (4)进行预测或决策。 4.残差变量的主要来源: (1)用线性回归模型近似真实模型(真实模型是客观存在的,通常我们并不知道真实模型到底是什么)所引起的误差。 可能存在非线性的函数能够更好地描述与之间的关系,但是现在却用线性函数来表述这种关系,结果就会产生误差。这 种由于模型近似所引起的误差包含在中。 (2)忽略了某些因素的影响。影响变量的因素不只变量一个,可能还包含其他许多因素(例如在描述身高和体重 关系的模型中,体重不仅受身高的影响,还会受遗传基因、饮食习惯、生长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通常它们每一个因素的影响可能都是比较小的,它们的影响都体现在中。 (3)观测误差。由于测量工具等原因,得到的的观测值一般是有误差的(比如一个人的体重是确定的数,不同的秤可 能会得到不同的观测值,它们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误差),这样的误差也包含在中。 上面三项误差越小,说明我们的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2160247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中英文)(2011)

天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160247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学 时: 40 学 分: 2 学时分配: 授课:24 上机:16 授课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 数据库原理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地理信息系统近年来成为支持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为本科生开设这门课程,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背景、功能、应用领域及发展方向;掌握GIS的基本概念、GIS的数据结构、GIS数据输入存储编辑方法、GIS空间分析方法、GIS产品等知识点;懂得如何利用GIS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各个学科和社会中的应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该课程注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全面系统讲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重点突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都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同时,加强实验和实践。该课程力求将地理空间基础理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的同时,掌握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实现和方法应用有关的基础理论,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和把握作为现代高科技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实践性。 三.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1. 导论

第二部分:空间数据与空间信息 2.空间数据模型 3.空间参照系与GIS中的数据 第三部分:GIS的功能 4.空间数据获取与管理 5.空间分析 6.空间数据表现 第四部分:GIS的应用 7.GIS平台、应用与工程 8.GIS展望 课程设计: 和ESRI和SuperMap公司联合制定课题,各同学分组完成课程设计。 四.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授课 上机 实验 实践 实践(周) 导论 2 空间数据模型 4 空间参照系与GIS中的 数据 4 空间数据获取与管理 4 空间分析 4 空间数据表现 2 GIS平台、应用与工程 2 GIS展望 2 课程设计 16 总计: 24 16 五.评价与考核方式

总结: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

总结: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 步骤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 步骤一、建立模型 知识点: 1、总体回归模型、总体回归方程、样本回归模型、样本回归方程 ①总体回归模型:研究总体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某种非确定依赖关系的计量模型。Y X U β=+ 特点:由于随机误差项U 的存在,使得Y 和X 不在一条直线/平面上。 例1:某镇共有60个家庭,经普查,60个家庭的每周收入(X )与每周消费(Y )数据如下: 作出其散点图如下:

②总体回归方程(线):由于假定0EU =,因此因变量的均值与自变量总处于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E Y X X β=就称为总体回归线(方程)。 总体回归方程的求法:以例1的数据为例 由于01|i i i E Y X X ββ=+,因此任意带入两个X i 和其对应的E (Y |X i )值,即可求出01ββ和,并进而得到总体回归方程。

如将()()222777100,|77200,|137X E Y X X E Y X ====和代入 ()01|i i i E Y X X ββ=+可得:0100117710017 1372000.6ββββββ=+=?????=+=?? 以上求出01ββ和反映了E (Y |X i )和X i 之间的真实关系,即所求的总体回归方程为:()|170.6i i i E Y X X =+,其图形为: ③样本回归模型:总体通常难以得到,因此只能通过抽样得到样本数据。如在例1中,通过抽样考察,我们得到了20个家庭的样本数据: 那么描述样本数据中因变量Y 和自变量X 之间非确定依赖关系的模型 ?Y X e β =+就称为样本回归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复习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重点 1、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2、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 3、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是信息的表达形式,是信息的载体;而信息是数据中蕴含的事物的含义,是数据的内容。 4、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 5、地理信息的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序特征。 6、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来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7、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构成: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空间数据、应用人员和应用模型。8、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与编辑(2)数据存储与管理(3)数据处理和变换(4)空间分析和统计(5)产品制作与演示(6)二次开发和编辑 1、地理空间:一般指上至大气电离层,下至地壳与地幔交界的莫霍面之间的空间区域。 2、我国大地坐标系:(1)1954年北京坐标系(2)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常用);(3)地心坐标系 3、地图投影:将椭圆上各点的大地坐标,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变换为平面上相应点的平面直角坐标。 4、高程:指空间某点高于或低于某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主要用来提供地形信息。 5、我国现在规定的高程基准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 6、空间实体的表达分:矢量表示法(采用一个没有大小的点来表达基本元素)和栅格表示法(采用一个有固定大小的点来表达基本元素) 7、GIS空间数据按照几何特征分;点、线、面、曲面、体。 8、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 9、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1)拓扑邻接: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相同类型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2)拓扑关联:指存在于不同类型空间元素之

过程控制系统课后习题

第二章 1什么是对象特性?为什么要研究对象特性? 答:研究对象特性是设计控制系统的基础;为了能使控制系统能安全投运并进行必要的调试;优化操作。 2什么是对象的数学模型?静态数学模型与动态数学模型有什么区别? 答:对对象特性的数学描述就叫数学模型。 静态:在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达到平稳状态下的情况。 动态:输出变量和状态变量在输入变量影响下的变化情况。 3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有什么意义? 答:1,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 2控制系统的调试和调节器参数的确定; 3制定工业过程操作优化方案; 4新型控制方案及控制策略的确定; 5计算机仿真与过程培训系统; 6设计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 4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有哪两种方法? 答: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 机理建模: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演绎方法,对已知结构、参数的物理系统运用相应的物理定律或定理,根据对象或生产过程的内部机理,经过合理的分析简化而建立起描述系统各物理量动静态性能的数学模型。 实验建模步骤:1确定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信号;2测试;3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5反应对象特性的参数有哪些?各有什么物理意义?他们对自动控制系统有什么影响? 答:K—放大系数。对象从新稳定后的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比。 T—时间参数。时间参数表示对象受到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的变化快慢。 桃—停滞时间。输入发生变化到输出发生变化之间的时间间隔。 6评价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常用单项指标有哪些?各自的定义是什么? 单项性能指标主要有:衰减比、超调量与最大动态偏差、静差、调节时间、振荡频率、上升时间和峰值时间等。 衰减比:等于两个相邻的同向波峰值之比n; 过渡过程的最大动态偏差:对于定值控制系统,是指被控参数偏离设定值的最大值A; 超调量:第一个波峰值y与最终稳态值y之比的百分数; 残余偏差C: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参数所达到的新稳态Y与设定值之间的偏差。 调节时间:从过渡过程开始到过渡过程结束所需的时间; 振荡频率:过渡过程中相邻两同向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叫振荡周期或工作周期,其倒数称为振荡频率; 峰值时间:过渡过程开始至被控参数到达第一个波峰所需要的时间。 第三章 12选择调节器控制规律的依据是什么?若已知过程的数学模型,怎样来选择pid控制规律? 1根据桃0/T0比值来选择。若比值小于,选PI,若在与之间,选用PI或者PID,若大于,就需要用到串级控制。 2根据过程特性来选择控制器的控制规律。 P:过渡时间短,克服干扰能力大。常用于负荷变化小,自平衡能力强,对象控制通道中的滞后时间与时间常数之比小,允许余差存在,控制质量要求不高的场合。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总结

地理信息科学学科的主干学科是地理信息科学和测绘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导论,现代测量学,现代地图学,遥感概论,数据库原理与空间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计算机地图制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特色课程是GIS基础应用技能,数据库原理与空间数据库,移动GIS开发与应用。 测绘工程利用技术测定地球与其他形体形状,建筑物的三维特征与其它星体的参考系的关系等,为地理信息科学更好的建立获取了最基础的数据。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空间数据库,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地图制图等课程让我们锻炼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软件开发能力,可以更好的去熟悉开发软件,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团队意识,为成为GIS应用程序开发师打下基础。地理信息科学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空间数据库,遥感概论,GIS基础应用技能可以让我们更好更熟练的使用相关地图设计与编制软件,增强地图数据采集能力,数据变更分析与更新能力。为成为GIS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能力。 地理信息科学是近20年来新兴的研究地理信息采集、分析、存储、显示、管理、传播与应用,研究地理信息流的产生、传输和转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简单地说,地理信息系统就是把地图信息存储到计算机里,制成电子地图,使人们通过计算机迅速查询到目标。 因此地理信息科学的技术特点是:它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拥有空间分析能力的技术,与地理学测绘学联系紧密。基本功能是对于数据的采集,与检验编辑;数据的转换与处理。正是因为他与测量,土木等专业的交集,就造成它的应用范围广,就业前景广阔。 可以应用于GIS开发与GIS数据处理等方面, 同时毕业生毕业后可在测绘,资源管理,灾害检测,环境保护,城乡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等领域和相关部门,从事GIS的应用系统开发,GIS空间数据处理,GIS应用技术支持,以及其他与地理信息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或生产管理等工作。 GIS是一门以时间技能培养为主的综合性的学科,结合不同领域,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他的技术构成是人员的开发能力,去掌握更重GIS软件的功能,还有各种数据库,绘图等其他程序,同时需要人员的高素质去克服GIS软件功能的不足。 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学好地理信息科学,根据制定的仁慈啊培养规格要求去做。为了要更好的掌握GIS,测绘,遥感,计算机等相关知识:(1)我们要会利用GIS软件对基础数据与专题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建库,分析等技能。(2)掌握地图制图的相关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熟练设计与编制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3)能够利用GIS软件进行组件式,WEB端,移动端的二次开发。(4)掌握文献检索与资料查阅的基本方法,能熟练的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文献,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 GIS是地理信息的三大属性:空间位置,属性特征,时域特征。地理信息的特征是空间相关性,空间区域性,空间多样性。空间层次性。 GIS的基本功能实现是:数据获取,数据组织与管理,检索与分析,数据输出,用户界面等方式结合而展现在人们面前。 GIS的功能的核心需求问题是:位置,条件,趋势,模式,模型。 现在我作为一名新的大一的,刚接触到地理信息科学的学生,对于地理信息科学有一种莫名的隔阂,觉得他很高大上,很神秘。一切都是新的,与之前的知识没有多少连接处,这个特点给我莫大的压力,让我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去学习,去领悟,同时也给了我莫大的喜悦,新事物的魅力在于它给了我一个新起点,让我可以抛去以往不熟悉的不熟练的知识,去重新开始。 在这个刚开始的阶段里,在这里我写下我的学习计划和预期目标,为了能够更好的鞭策自己去取得更好的成绩。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复习

一、名词解释: 元数据(Metadata):提供空间数据信息的数据。 地理坐标系统(Geographic coordinates):一种地球表面空间要素的位置参照系统。 流域分析(Watershed analysis):包括水流方向计算、流域边界提取和河网的分析。 基于对象的数据模型(Object-based data model):一种用对象来组织空间数据的数据模型,它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储存在同一个系统内。 分析掩膜(Analysis mask):一种模,它把栅格数据分析局限于不具有no-data值的像元。均方根误差(RMS error):在几何变换中,用均方根估算控制点实际位置和估算位置的偏差的统计方法。 耗费栅格(Cost raster):定义了穿越每个像元的耗费或阻抗的栅格。 地理编码(Geocoding):对存储于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空间位置赋值的过程,在表格中含有关于数据位置的字段。 专题地图(Thematic map):用来强调一种主题的空间分布的地图,比如显示以县为统计单位的人口密度分布的地图。 拓扑(Topology):数学的一个分支,在GIS中应用于保证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能明晰表达。 二、填空题: 地形制图技术:等高线法、垂直剖面法、地貌晕渲法、分层设色法和透视图法。 地图的数据来源:遥感数据、野外数据、有x、y坐标的文本文件、用数字化仪数字化、扫描数字化、屏幕数字化、源地图的重要性。 GIS模型:二值模型、指数模型、回归模型、过程模型。 三、大题: 数字化: 一、准备工作 1、加载必要的工具条和数字化底图 2、为图像加载投影信息和坐标系统 3、添加控制点,并输入坐标。控制点应均匀分布,可查看残差和不能太大,更 新坐标 二、创建矢量图层 1、在Arccatalog中创建一个Shapefile文件,并为其定义坐标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作者:————————————————————————————————日期: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1.数据: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数据本身并没有意义。 2.信息:是指主体与外部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切有用的消息或知识,是表征事物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是用数字、文字、符号、语言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以便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善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3.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筛选、排序、归并、转换、存储、检索、计算,以及分析、模拟和预测等等操作。 4.地理信息:是地理数据所蕴含和表达的地理含义。是与地理环境要素有关的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形、图象等的总称。 5.Geomatics:1990年Gagnon将它定义为“利用各种手段,通过一切途径来获取和管理有关空间基础信息的空间数据部分的科学技术领域。”反应了现代测绘科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与现代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相结合的多学科集成,以满足对空间信息要求的发展趋势。 基本问题 1、信息的特点:客观性,适用性,传输性,共享性。P2 2、地理信息的特征: (1)空间特征数据与特定的空间位置联系最显著特征 (2)属性特征按专题表达多层次的属性信息 (3)时序特征按时间尺度区分地理信息 3、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一)基本功能 (1)数据采集和编辑 (2)数据储存和管理空间查询 (3)数据处理和变换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抽取 (4)空间分析和统计叠合分析—为某工厂选址:低价小于1万且坡度小地区 缓冲区分析—道路的噪音影响范围 网络分析—哪一条路最近,如何乘车 数字地形分析—等高线图、DEM图、晕渲图 (5)作品制作和演示 (6)二次开发和编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