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英美狄更斯学术史研究(1836-1939年)

英美狄更斯学术史研究(1836-1939年)

英美狄更斯学术史研究(1836-1939年)
英美狄更斯学术史研究(1836-1939年)

英美狄更斯学术史研究(1836-1939年)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被公认为“维多利亚时代最杰出的小说家”,对他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粗略统计,英美的狄更斯传记有一百余本,专著近一干部,研究论文一万多篇。

这些研究充分显示了狄更斯在英美国家的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然而在狄更斯学术史研究方面,无论是英美两国还是中国,除了部分论文,还没有相关的专著产生。

本篇学位论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二战前英美两国的狄更斯批评史,同时对某些重要研究立场、观点和方法管窥蠡测,既让国内学者对二战前英美的狄更斯研究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通过研究与反思,使其更为深入理解狄更斯的创作。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正文分为四章。

“绪论"主要介绍本论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选题的意义与学术价值、研究思路与内容及研究方法等。第一章“1836年—1870年:‘真实’视野中的作品评论”主要梳理狄更斯生前英美批评界对他作品的评论。

狄更斯生前每一部小说的发表都引起了评论的巨大反响和论战。评论家或从单部小说探讨狄更斯小说的思想、人物、语言等,或将狄更斯与各个不同时代的作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比较,还有综合狄更斯的全部或部分小说的宏观性和综合性评论来探讨狄更斯的创作特质。

在三十余年的狄更斯生前评论中,有肯定、有否定,有赞美、有非难,然而正是在这些评论的基础上,狄更斯最终迎来了文坛声誉的高峰。第二章“1870年—1914年:‘狄更斯产业’的形成”主要研究狄更斯逝世后至一战期间的英美评论。

林恩·匹克特形象地用“狄更斯产业”一词来形容该期间丰硕的研究成果。

这个时期对狄更斯的研究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传记研究频繁涌现;二是专业学术论文层出不穷;三是有影响力的研究专著产生;四是狄更斯协会与《狄更斯研究者》的成立为狄更斯批评者们提供了研究领地;五是为纪念狄更斯诞辰一百周年,乔伊斯、克洛斯、萧伯纳、哈代等知名作家和批评家纷纷撰文,这些纪念文章更为有力地奠定了狄更斯在世界文坛的地位。

第三章“1914年—1939年:多元批评视野下的文本与作家阐释”回顾两战期间的英美狄更斯批评。该阶段的狄更斯研究除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批评、传记研究外,多种文学批评方法均在狄更斯研究领域大显身手:英美新批评家与形式主义者们强调对狄更斯文本的研究;埃德蒙·威尔逊首次对狄更斯的《荒凉山庄》和《我们共同的朋友》等小说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T.A.杰克逊为代表的批评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狄更斯;茨威格等批评家则运用精神分析方法展示了狄更斯创作的心理动势以及作家的心理世界。

第四章“对二战前英美狄更斯批评史的研究与反思"由几篇独立论文组成。第一节“传统与激进——论茨威格与T.A.杰克逊的狄更斯批评”主要反思茨威格与杰克逊对狄更斯创作思想的截然相反的评价。

第二节“狄更斯的夸张与真实——从亨利·詹姆斯与乔治·吉辛的狄更斯批评说起”则是反思狄更斯创作的特点。第三节“‘主义’之争”主要针对狄更斯在不同批评时期被纳入至各种“主义”的范畴进行探讨,分析狄更斯这些“主义”形成的历史与社会原因。

第四节“现实主义创作中的历史意识”将狄更斯的小说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场域加以考察。第五节“否定之否定认识之认识”则试图从西方美学传统来探讨英美学术界对狄更斯褒贬不一评价的根本原因,并透过一系列二元对立或

统一的关系来分析狄更斯成为经典作家的过程。

“结语”指出,百余年来英美学界对狄更斯的接受大致可概括为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社会政治诉求层面的接受和学术学理层面的探究。对狄更斯及其创作的接受正是在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中从研究表面走向内在,从质疑走向神圣,从通俗走向经典。

检视二战前英美狄更斯批评史,对于提升我们文学批评的价值坚守意识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学术史回顾

“从中国与不丹边界问题看中不外交前景”的学术史回顾 10国际政治10368028 周梦莹 在中国与俄罗斯在黑瞎子岛的边界划定之后,中国在陆上仍没有划定的边界就只剩下中印边界和中不边界了。不仅如此,不丹还是唯一一个到目前还没有与中国建交的邻国。中不建交进程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相应地,中不边界双边谈判也进行地极其缓慢,虽然中不边境十分安宁,但边界问题仍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不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为什么边界问题悬而未决?不丹与中国的外交前景会走向何方?这些问题都需要联系起来考虑,并且尚待回答。再者,令勘界学家头疼的边界问题被作为政治问题提出,使得这个课题更具前瞻性,并且如果能提出政策性建议,那就更加有意义了。对此课题,前人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相当的研究成果,可以把它们简单分为以下四类来介绍。 一、中国与不丹关系综合研究 1976年印度学者拉姆?拉合尔撰写的《现代不丹》①是不丹研究领域中的一本重要著作,但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为印度扩张主义政策效劳的。它提供了一定的历史资料,可以通过这来了解印度扩张主义者的立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和不丹的关系。 该书第五章——《不丹的佛教》,肯定不丹的佛教主要是受到西藏而非印度佛教的深刻影响,同时,强调印度对不丹佛教的最先移植的源头关系。指出了不丹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的构建来自于西藏佛教。 该书第六章——《和邻邦的关系》,分别对不丹和中国、印度的关系做了详细介绍,不丹和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国家的关系则被穿插在其中一笔带过。从其文字间不难看出,对于不丹来说,中国表现出一种极恐怖的扩张性强国形象,而印度则是一个坚实可靠、慷慨大方的老大哥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在不丹与中国的关系分析中,“西藏”被作为与印度、锡金等主权国家同等地位的概念来使用,并且认为西藏人亲切友善来与中国人加以区分,甚至在本书所附的不丹地图中,西藏也是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呈现。该书在历史上既不承认中国对不丹的宗主权,也把1950到1951年间中国对西藏的解放理解为“收复”不丹的先兆,所以,中国对中不关系恶化背负着重大责任。通过对中不两国外交行为的分析,作者做出这样的初步判断:中国对不丹的政策是渗透和颠覆,而非直接挑起冲突,所运用的是同时摆出善意和好战姿态的两面手法。 该书在对不丹和印度关系这一部分,反而分析得比较客观,虽然着重强调1949年两国“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对两国关系的重要影响,但也承认印度政府宣称自己有责任保护不丹,却又在1962年以1949年条约未规定为由不履行保护责任,前后存在矛盾。印不关系总体来说十分亲密,尤其在经济方面有密切的合作。但中印边界冲突使得印不关系紧张的历史教训,让夹在两个大国中间的不丹感到无所适从,所以作者得出给印度的政策建议是:在与不丹的交往中要小心翼翼,不可以惹怒不丹和露出发号施令的大国傲气。 该著作的第七章对不丹的前景做出了大胆估计,相信不丹在未来一定能在各方面摆脱中国、印度或其他强国的控制,独立地处理国际事务,但军事力量方面

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1) 2

填空题及答案 1.希腊早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荷马史诗)。 2.希腊神话的内容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3.马克思曾经评价“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4.现今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首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长诗是(赫西奥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 5.赫西奥德的叙事长诗(《神谱》)是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最早的系统的描述。 6.萨福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女诗人,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7.被称作“基督教之父”的是(斐洛)。 8.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或译《伊利昂记》))和(《奥德塞》(或译《奥德修记》))。 9.《伊利亚特》一开篇就提出它的主题是(阿喀琉斯的愤怒)。 10.《奥德塞》的主题是(还乡)。 11.古希腊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喜剧的前身是(祭神歌舞)和(滑稽戏)。 12.埃斯库罗斯被人们誉为(悲剧之父),他的代表作《俄瑞斯忒亚》三部曲包括(《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他的(《波斯人》)是现存希腊悲剧中唯一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一部作品。 13.索福克勒斯被文学史家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他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弗洛伊德曾根据这部悲剧提出了著名的(恋母情结或俄狄浦斯情结)理论。 14.欧里庇得斯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又由于他善于刻画人的心理而被誉为(心理戏剧鼻祖)。 15.阿里斯托芬的(《鸟》)是流传至今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作品,林间飞鸟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云中鹁鸪国),这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表现。 16.奥古斯都时期三大诗人及代表作是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贺垃斯的(《诗艺》)和奥维徳的(《变形记》)。 17.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新约全书》)。 18.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中世纪教会文学的主要内容是(普及宗教教义)。 19.日尔曼人的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史诗(《贝欧沃尔夫》)是流传至今的早期英雄史诗中最完整的一部。 20.中世纪后期英雄史诗中最著名的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21.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有(抒情诗)和(叙事诗(诗体传奇))。 22.14世纪发展起来的城市戏剧是在中世纪的人民杂耍表演与宗教奇迹剧和神秘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剧种包括(道德剧)、(傻子剧)和(闹剧)。 23.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世纪的最初一位诗人”的是(《新生》)。 24.但丁的(但丁)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露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 25.《神曲》直译为(《神圣的喜剧》),原题为(《喜剧》),包括(《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 26.(彼特拉克)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的先驱,他的抒情诗(《歌集》)是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他使(十四行诗)成为欧洲诗歌中一种新诗体。 27.薄伽丘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说集(《十日谈》),宣扬“幸福在人间”,奠定了(欧洲短篇小

第五章 中国古代史学术动态

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初步形成 第一节华夏文明的起源 一、传说中的三皇五帝 在夏王朝之前,中华大地存在一个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尽管很多史家认为,这些古帝并非实有其人,而是由神话传说构成的,是不可信的伪古史。然而,这些传说仍然具有可信的成分,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个古史系统反映了我们祖先创造历史的轨迹,是我国从蒙昧时期进人文明时代的缩影。 三皇五帝时代处于我国的新石器时代。在这一时期,人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进行生产劳动。原始农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进人锄耕阶段,农作物的品种北方以粟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产量有很大提高,经济作物品种增多。农业的发展为家畜饲养业奠定了基础,饲养牲畜的品种和数量都较以前明显增加。手工业技术也有了提高,制陶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 从现有考古资料看,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已达七千多处,遍布全国各区域,其文化内涵、时间先后等方面各有差异,如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马家浜文化、大溪文化、良诸文化;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鄂、豫地区的屈家岭文化;东北、内蒙古地区的红山文化;甘、宁地区的齐家文化等。这些文化各有其重要价值,反映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形成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特色。 从大约五千年前开始,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一些氏族、部落先后从母系氏族进入到父系氏族公社时代,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表明原始社会已经处于解体阶段。 二、古代国家的形成 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一般由联盟议事会选举产生,这也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禅让制”。在不断进行的掠夺性战争中,部落联盟首领获得了更多的财富,他们的家族变得更加富有和强大。随着部落联盟的发展和联盟首领后代地位的加强,他们开始觊觎联盟首领这一有利可图的位置。 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有意识地扶植其子启的势力,在他长期刻意的安排下,启在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建立了夏王朝,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公共权力”日益蜕变为个人及家族权力的结果。夏王朝建立后,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管理机关被彻底改造为维护夏后氏王权的国家机器,因而有学者认为“启的夺权是质变,是野蛮与文明、部落制度与国家的分野”。 夏王朝建立后,夏朝君王建立了一套贯彻和维护王权的强制性机关,从而成为取代联盟管理机关的专政机构。同时,在地方上分封夏后氏同姓和异姓方国诸侯,使他们与夏王建立君臣名分的政治纽带,成为夏后氏家族的统治机器在全国各地的延伸。从这个意义上说,夏朝应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王朝。在夏王朝国家机器的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其中有不少是承袭原始社会末期早期国家的制度而来,在夏朝得以继续完善和发展。 商朝的国家形态上承夏朝、下开西周国家制度的先河。我国早期国家的一些基本制度,在商朝时期确立、完善而为后来的周朝所承袭并全面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内外服制”。所谓“内”、“外”,分别指商王直接统治地区和诸侯国地区。商王直接统治的中心地区又称为“王畿”,由内服百官治理;中心地区以外的土地是由商王分封或由他承认的诸侯国管理,他们与商王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上下级的臣属关系。这种国家结构在西周时演绎成分封体制,从而更加完善。“内外服”的国家结构,是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独具特色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此外,商朝职官系统的设置、刑法的制定等都较前代完善,对后来的西周产生了很大影响。 西周王朝建立后,历经周公、成王、康王三世的经略,国体一改商王朝时异姓国族林立而臣服于商的运作模式,逐渐建立起一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

《明儒学案》研究中国思想学术史的理论与方法

摘要: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使中国传统思想学术史中最成熟的作品,叙述明代儒学由理学向心学的发展演变,突出学派的传承,及思想家的学说宗旨。进而对中国传统思想学术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等基本理论进行了探索,为思想学术史研究建立坚实的基础,并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对后世的历史和哲学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关键词:《明儒学案》黄宗羲思想学术史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所著《明儒学案》对中国学术史研究的内容、方法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他关于中国思想学术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认识,在中国思想学术研究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黄宗羲的思想学术史研究理论思想学术史的研究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明清之际以前,出现了《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韩非子·显学》、《吕氏春秋·不二》、《论六家要旨》、《伊洛渊源录》等论著与资料汇编。其中《庄子·天下篇》就从“道”的分裂来看待学术的发展。它认为远古时期,并无百家之学,只是到了天下大乱的时候,贤圣不明,道德不一,才有“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道术将为天下裂”的现象出现。西汉时期,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也明确指出:“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阴阳、儒、墨、名、法、道德诸种学术,都有共同的目标,只不过出发点不同,理论的深浅有别。《天下篇》和《论六家要旨》评判当时的各种学术,都是以见道的高下远近为根据。黄宗羲著《明儒学案》,也认为学术史研究就是要全面反映各种学术体现“道”的曲折过程。他说,“学术之不同,正以见道体之无尽”,并举大海与江淮河汉以及泾渭诸水的关系加以说明:“夫道犹海也,江、淮、河、汉以至泾渭蹄踯,莫不昼夜曲折以趋之,其各自为水者,至于海而为一水矣”[1](《明儒学案·序》,P7)。江淮河汉各支水流虽然各有曲折,但都归趋于海,是海水的组成部分。学术也是如此,虽然各家各派有所不同,但都是道的体现。他认为理想的思想学术史研究应该使关于“道”的所有创见都能得到反映,在“竭其心之万殊”的基础上,使各家各派的学术观点“深浅各得,醇疵互见”[1](《明儒学案·郑性序》,P1)。黄宗羲反对用一种观点来评判思想学术史。明代周汝登编撰《圣学宗传》,上自伏羲、神农、黄帝、尧、禹、汤、文、武、周、孔、孟、荀,中经董仲舒、杨雄、王通、韩愈、穆修、胡瑗、周、程、张、邵、朱、陆,终至王学诸子,凡18卷。黄宗羲批评它的主观性太强,“扰金银铜铁为一器”,是以其一人之宗旨,非各家之宗旨。他也反对把思想学术史研究简单等同于史料汇编。孙奇在逢康熙五年(1666年)写成《理学宗传》,凡26卷,正传包括周、二程、张、邵、朱、陆、薛(瑄)、王、罗洪先、顾宪成等十一子,其余诸子分别列入汉儒考,隋儒考、唐儒考、宋儒考、元儒考和明儒考,谓备考。又有附录一卷,谓之补遗。黄宗羲批评这一著作,“杂收不复甄别,其批注所及,未必得其要领,而闻见亦陋”[1](《明儒学案·发凡》,P17)。他说:“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思想学术史的价值在于充分显示学术的个性。“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1](《明儒学案·发凡》,P18)。他善于从不同的学说理路中归纳整理出符合学术演变规律的合理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炼不同的学说中的内在价值。 [!--empirenews.page--]《明儒学案》就是根据“一本而万殊”的学术史观,对明代理学思想的发展历史做了总结。它以时代先后、学派传承为线索,将思想家的传记、学说述评、资料摘录融为一体,力求全面、系统的反映明代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全书首列《师说》,采选其师刘宗周对明代学术的评论,以示学术渊源,次以崇仁、白沙、河东、三原诸学案,叙述明代学术由理学向心学的过渡,再记以姚江及诸王门学案,着重叙述明代王学的发展与传播,接以止修、泰州、甘泉三学案,叙述王门别派对王学的修正与辩难,并在诸儒学案中兼及程朱学者对陆王心学的批评。最后纪东林诸子和蕺山学案,以东林诸子为程朱学的殿军,以蕺山为王学的殿军,给后学指示儒学发展的路向。按照黄宗羲的论述,明代理学的发展包括以下过程:1、明初的理学以朱学为其开端,而以崇仁吴与弼、河东薛瑄学派为明代朱学之大宗。两家学术各有特色:崇仁治学主“涵养”,河东治学重“践履”,崇仁门人

学术史

重写近代学术史的体例与方法论 舒习龙 (韩山师范学院历史系潮州521041) 摘要:重写近代学术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体例、方法、思路等诸多问题。重写近代学术史首先在于体例之确定,借鉴中西史书体裁优点,采用综合创新体裁重写学术史,应该成为重写学术史题中应有之义。而在方法论自觉方面,应该淡化所谓的范式之争和意识形态考量,建立相对客观的学术史叙事模式。近代学术史研究本来应该从学术自身出发,摒弃预设的“范式”和观念,用恰切的体例编纂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近代学术史,它是建立相对客观的学术史叙事模式在方法论方面自觉的表现。 关键词:重写近代学术史;体例;方法自觉 基金项目: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历史编纂的演变路径、主要成就与当代价值》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YJA770043. 作者简介:舒习龙(1968-),男,安徽巢湖人,韩山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研究。 近年来,“重写学术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重写学术史”意味着对中国各历史阶段学术思想的演变新加解释和总结。李学勤先生从20世纪90年代起倡导“重新估价中国古代文明”和“走出疑古时代”,揭开了“重写学术史”的讨论与反思。学术史的纂述并不是固定的、僵死的,每一代人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历史观和占有的史料,重写他心目中理想的学术史,正如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1](P9)其论述充分说明时代变迁与历史编纂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每一代人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有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因而借助历史事实去解析和重构历史成为“重写学术史”的内在张力,英国学者E.H.卡尔在他的《什么是历史?》中指出:“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互为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2](P115)“重写学术史”应该借助已逝的学术史事实,采用恰当的体例、史观与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客观公正的立场再现学术发展的历程,梳理学术发展的源流脉络,揭示学术发展的特色和规律。这些都应该属于“重写学术史”的题中应有之义,唯有此“重写学术史”才有意义、有价值。 在“重写学术史”语境下,探讨相对客观的中国近代学术史的叙事方式、内在理路,揭示学术发展的特色和价值,应该说对于“重写学术史”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工作。李学勤先生对此发表颇有见地的看法:“可是有一点今天我们已经可以说的,就是学术史恐怕得重写,这不仅是先秦和秦汉学术史的问题,而是整个学术史的问题”[3](P9)。又说:“学术史的考察研究,是探讨中国文化本质的核心课题。历史上每逢文化演变的关键时期,人们便感觉到对过去学术做回顾的必要,近世更是如此。”[4](P12)近代学术史的编纂应该从学术本身出发,摒弃预设的“范式”和观念,用恰切的体例编纂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近代学术史。由此,笔者不揣浅陋,拟从编纂体例、方法论自觉两个方面一申管见,以推进对“重写学术史”相关问题的讨论。 一、重写近代学术史的体例 “重写学术史”首先要确定采取何种体例最便于阐述中国近代学术纷繁复杂的现实,所以体例问题对于“重写中国近代学术史”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过去那种视体裁体例为单纯的技术问题的看法是有偏颇的,应当着力阐明如下观点:第一,体例之所以在史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它是史学家史才、史学、史识和史德之重要载体。它是一个时代史学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史家的才、学、识和史德的明显尺度。历代的学者,无论你对历

外国文学史常识

外国文学史常识 一、古希腊文学: 寓言故事:《伊索寓言》《龟兔赛跑》《农夫与蛇》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修记》 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故事是古希腊文学的蓝本,如地母该亚、众神之主宙斯、冥王哈得斯、日神阿波罗、月神阿尔忒弥斯、战神阿瑞斯、爱神阿佛狄忒、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狮身人面的斯芬克斯、和被誉为人“类文明缔造者”的普罗米修斯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人物希腊戏剧: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埃斯库罗斯:希腊悲剧的创始人,《普罗米修斯》三部曲的第一部《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最杰出的一部 索福克勒斯:被文学史家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代表作《安提戈涅》《奥狄普斯王》(亚里斯多德称其为“十全十美的悲剧”) 欧里庇得斯: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心理戏剧鼻祖”,他的悲剧被称为“命运悲剧”。代表作《特洛伊妇女》《美狄亚》 二、古罗马文学: 维吉尔:主要作品《牧歌》《农事诗》和史诗《埃涅阿斯纪》 三、中世纪文学 但丁:《神曲》(意大利) 四、文艺复兴时期(十六世纪) 拉伯雷:法国人被称为人文主义的“巨人”,《巨人传》(是法国长篇小说的发端) 塞万提斯: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古典艺术的高峰 莎士比亚:英国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喜剧《无事生非》《第十二夜》《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一报还一报》 薄迦丘:意大利人,代表作《十日谈》 五、十七世纪文学 米尔顿:英国,恩格斯称其为“第一个为弑君辩护的人”,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十八世启蒙思想运纪动的桥梁,代表作《失乐园》 莫里哀: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家。代表作:《伪君子》(又名《达尔杜弗》)、《唐璜》、《悭吝人》(又名《吝啬鬼》) 六、十八世纪文学(启蒙运动:反封建的武器是理性)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伏尔泰、狄德罗《拉摩的侄儿》(恩格斯称赞“辩证法的杰作”)并主编《百科全书》、卢梭《忏悔录》等 德国著名启蒙思想家:莱辛《拉奥孔》、歌德 笛福: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 斯威夫特:英国爱尔兰,代表作《格列佛游记》 菲尔丁:英国戏剧家和最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汤姆?琼斯》 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首倡者和领袖。“十八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代表作史诗《亨利?亚特》和悲剧《奥狄浦斯》《中国的孤儿》《恺撒之死》《穆罕默德》《扎伊尔》(受莎士比亚《奥瑟罗》影响);《哲学书简》(又名《英国书简》);哲理小说《查第格或命运》《老实人或乐观主义》《天真汉》,特点:辛辣讽刺、轻松诙谐与嬉笑怒骂形成其哲理小说的独特风格,赫尔岑说:“伏尔泰的笑比卢梭的哭所毁坏的东西还要多” 卢梭:法国,启蒙运动中最具民主倾向的代表,代表作《爱弥儿》《忏悔录》《论科学与艺术》

《中国古代史》学习指南

学习指南 一、中国古代史概况 中国古代史讲述我国远古至明清时期的历史。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史学界一般把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分界线划在公元前21世纪。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界线,虽有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魏晋等多种不同的说法,但战国封建说较为流行,以公元前476年为界。按照这种划法,原始社会大约从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476年,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到1840年。这种划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把春秋战国划在两个不同的社会形态,把清朝后期排除在古代史之外。但它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的历史仍然是有一定帮助的。我们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按照这种流行的分期方法来处理问题的,但对其中的某些环节进行了调整,将春秋战国视为一个整体,并将涉及清代后期的若干问题。 我国的原始社会包括猿人、智人和氏族公社三个时期,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遗存。从已发现的材料看,“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是我们的远古祖先。智人开始人工取火,并发明了弓箭,推动了原始社会的发展。氏族公社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公社的典型,龙山文化是父系氏族公社的典型。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剩余产品,所以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和分工的发展,原始集体生产逐渐被个体生产所取代。个体生产发展的结果是财产私有。随着私有制的发展,出现了贫富的分化,导致了原始社会的瓦解。 我国的奴隶社会包括夏、商、周三代。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阶段,商朝是发展阶段,西周是鼎盛阶段,春秋战国则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的阶段。在夏商周三代,全部土地和奴隶在名义上属于国家所有,各级奴隶主只享有占有权和使用权,在形式上表现为奴隶主阶级的多项占有。与奴隶主阶级这种所有制相适应,在政治上表现为严格的宗法制、分封制和等级制。奴隶主阶级为了保持他们的统治地位,建立了强大的国家机制。神权也是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的特别重要的补充手段。 我国的封建社会包括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和明清五个时期。有时处于统一的局面,有时则出现分裂的格局,情况复杂。秦汉时期包括秦、西汉、东汉三个王朝,是第一个统一时期,也是封建时代的重要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时代的第一个分裂时期,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等阶段,头绪相当纷繁。三国是指魏、

浅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116639762.html, 浅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作者:刘静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4年第06期 【摘要】《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出版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部有关于清代思想史研究的开拓性著作,是其代表作之一。这部著作原本是梁启超在1923年为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授课的讲义,自出版发行至今,历版不衰,影响极大。 【关键词】梁启超著作结构体裁特点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6-017-01 中国学术史兴起于明清之际黄宗羲的《明儒学案》。此后,点评中国历代学术的著作层出不穷,且愈而详尽。这一系列以学案出现的学术史大致将上至秦汉,下至清中叶的中国传统学术加以分析。直至近代,1840年以后,西学东渐,中国学术界思想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学 者们试图以新的思维来审视国学,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便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记载的时间为1623—1923年,在内容方面,作者认为此书的范围与其《清代学术概论》差不多,但材料和组织有些不同。梁启超指出,这三百年的学术主潮和趋势有两个方面:一是厌倦主观的冥想而倾向于客观的考察;二是排斥理论,提倡实践。第一个潮流所影响的范围大多停留在学术上,未对现实产生极大的影响,第二个潮流则是起伏不定,始终未占主流。 一、《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结构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结构因该是先总领全文,对清代学术的大致走向做一总体介绍,随后又分人物、派别,分别对清代的学者及其学派做进一步的介绍,最后对整理旧学的成绩做了总结。第一部分应是第一节到第四节。总论了清以前宋、元、明三朝的学术,而后,又对清代初期、中期和晚期的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分别予以说明。使人们对清代学术的发展及其走向有一个大概的脉络和印象。第二部分是第五节到第十二节,对一个时代的学术分门归类,以每一学派的领袖人物总起,传其生平,突出其个人的学术成就,再传其传人,以揭示其学术流传变迁。第三部分是第十三节到第十六节,这一部分是总结性质的,对清代学者整理旧学的总成绩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体裁 该书体裁已然颠覆了传统的学案体裁。中国学术史沿用三百年的学案体以学术流派为分割对象,这样以人系学,以学系统,揭示出学派的本末原委。

英美狄更斯学术史研究(1836-1939年)

英美狄更斯学术史研究(1836-1939年)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被公认为“维多利亚时代最杰出的小说家”,对他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粗略统计,英美的狄更斯传记有一百余本,专著近一干部,研究论文一万多篇。 这些研究充分显示了狄更斯在英美国家的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然而在狄更斯学术史研究方面,无论是英美两国还是中国,除了部分论文,还没有相关的专著产生。 本篇学位论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二战前英美两国的狄更斯批评史,同时对某些重要研究立场、观点和方法管窥蠡测,既让国内学者对二战前英美的狄更斯研究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通过研究与反思,使其更为深入理解狄更斯的创作。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正文分为四章。 “绪论"主要介绍本论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选题的意义与学术价值、研究思路与内容及研究方法等。第一章“1836年—1870年:‘真实’视野中的作品评论”主要梳理狄更斯生前英美批评界对他作品的评论。 狄更斯生前每一部小说的发表都引起了评论的巨大反响和论战。评论家或从单部小说探讨狄更斯小说的思想、人物、语言等,或将狄更斯与各个不同时代的作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比较,还有综合狄更斯的全部或部分小说的宏观性和综合性评论来探讨狄更斯的创作特质。 在三十余年的狄更斯生前评论中,有肯定、有否定,有赞美、有非难,然而正是在这些评论的基础上,狄更斯最终迎来了文坛声誉的高峰。第二章“1870年—1914年:‘狄更斯产业’的形成”主要研究狄更斯逝世后至一战期间的英美评论。 林恩·匹克特形象地用“狄更斯产业”一词来形容该期间丰硕的研究成果。

这个时期对狄更斯的研究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传记研究频繁涌现;二是专业学术论文层出不穷;三是有影响力的研究专著产生;四是狄更斯协会与《狄更斯研究者》的成立为狄更斯批评者们提供了研究领地;五是为纪念狄更斯诞辰一百周年,乔伊斯、克洛斯、萧伯纳、哈代等知名作家和批评家纷纷撰文,这些纪念文章更为有力地奠定了狄更斯在世界文坛的地位。 第三章“1914年—1939年:多元批评视野下的文本与作家阐释”回顾两战期间的英美狄更斯批评。该阶段的狄更斯研究除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批评、传记研究外,多种文学批评方法均在狄更斯研究领域大显身手:英美新批评家与形式主义者们强调对狄更斯文本的研究;埃德蒙·威尔逊首次对狄更斯的《荒凉山庄》和《我们共同的朋友》等小说中的象征主义手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T.A.杰克逊为代表的批评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狄更斯;茨威格等批评家则运用精神分析方法展示了狄更斯创作的心理动势以及作家的心理世界。 第四章“对二战前英美狄更斯批评史的研究与反思"由几篇独立论文组成。第一节“传统与激进——论茨威格与T.A.杰克逊的狄更斯批评”主要反思茨威格与杰克逊对狄更斯创作思想的截然相反的评价。 第二节“狄更斯的夸张与真实——从亨利·詹姆斯与乔治·吉辛的狄更斯批评说起”则是反思狄更斯创作的特点。第三节“‘主义’之争”主要针对狄更斯在不同批评时期被纳入至各种“主义”的范畴进行探讨,分析狄更斯这些“主义”形成的历史与社会原因。 第四节“现实主义创作中的历史意识”将狄更斯的小说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场域加以考察。第五节“否定之否定认识之认识”则试图从西方美学传统来探讨英美学术界对狄更斯褒贬不一评价的根本原因,并透过一系列二元对立或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对《哈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的 分析 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来的一批比较先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两部文学作品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两部作品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都反映出了当时不同的社会现实,而且两部文学作品都表现出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并且在当时也带来了不同的社会作用。堂吉诃德是塞万提斯塑造的一个为了打击骑士文学的文学形象,作者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描写,生动的说明了骑士文学给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给骑士文学以致命的打击。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则是一个孤独的人文主义者,他以失败告终,哈姆雷特的失败向人们揭示了人文主义时代的悲剧。 Abstract: Hamlet a nd Don Quixote were the advanced literary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After read the two novel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these novels reflected different social problems. And they all expressed the ideas of humanism. These two images also brought different social functions at that time .Don Quixote is one of which Cervantes’s molds in order to attack the knight literature .According to the description of Don Quixote, vivid explain ed that knight literature brought a serious of bad influence to the human beings, thus gives the knight literature by the fatal attack. Hamlet is a lonely humanism, he is end in failure .His failure has indicated the tragedy which in the Humanism Era. 关键词:人文主义、哈姆雷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堂吉诃德、现实意义、悲剧 Key words:humanism; Hamlet; characters; art features; Don Quixot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ragedy 前言: 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都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作为戏剧艺术的大师,他们的作品都达到了世界文学的巅峰。《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悲剧之一,代表了莎士比亚的艺术成就,剧中莎士比亚塑造的著名人物哈姆雷特也被列入了世界文学的艺术画廊。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作家,在他创作的作品中,以《堂吉诃德》最为著名,影响也最大,是文艺

中国古代史历史学教学大纲下

课程编号:16014202 《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The Syllabus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适用专业:历史学本科 总课时:72(其中理论72 ) 学分:4 制定单位:历史文化系执笔者:王芳审核人:赵元编写日期:2010年9月20日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学本科的主干基础课。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地、系统地阐明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专业相关理论和历史基本知识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扎实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发展动态,了解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增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自信心和能力。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第十章隋朝: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一节隋朝前期的政治 掌握隋初的各项政治制度及隋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熟练掌握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大索貌阅、输籍定样等重要概念; 第二节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 了解隋朝政治经济的发展的概况,熟练掌握隋代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及其影响。 第三节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 了解隋朝的文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农民起义与隋朝的灭亡 掌握隋末农民起义的具体经过及结果,熟练掌握隋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及其意义。了解隋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第十一章唐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第一节唐前期的政治和经济 掌握唐初的各项政治制度及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熟练掌握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武则天的统治等重要史实。分析唐代前期繁盛局面产生的重要原因。 第二节唐后期的政治和经济

外国文学史之狄更斯

外国文学史之狄更斯 一、狄更斯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及创作特点: 1、第一时期:狄更斯接连发表了《匹克威克外传》《奥立佛·退斯特》《老古玩店》等5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成名作。小说以退休商人匹克威克先生以及其它的几个朋友的游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反映了当时英国广泛的社会生活。 2、第二时期:狄更斯创作了《马丁·瞿述维》《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等6部长篇小说,以及短篇小说《圣诞故事集》、特写集《访美札记》等。《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带有一定的自传性质。 3、第三时期:狄更斯创作了《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艾德温·德鲁德的秘密》等4部长篇小说。 二、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 狄更斯小说的思想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但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那就是人道主义。作者从人道主义出发,批判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提倡与弘扬宽恕、博爱之类的伦理道德,并对人性作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人性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与出发点,宽恕、爱、和解等道德信条是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而社会批判则是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对社会进行观察和评价的结果。 三、《双城记》的主要人物形象: 1、梅尼特医生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人道主义的典型。青年时期的梅尼特医生正直高尚,他亲眼目睹了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虐杀农民的惨案,为了求得良心的安宁,写信向朝廷告发,反而被侯爵兄弟关进巴士底狱。长期的监禁使他丧失了理智。出狱后,在女儿的照料下,医生恢复了理智,精神也产生了升华。他明知达尔那是厄弗里蒙地家族的后代,可是为了女儿的幸福,扔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因为他有了新的信仰,要为爱、为别人的幸福而活着。法国大革命中,他一面营救女婿,一面一视同仁地位监狱中所有的人看病,包括囚犯和看守。这时,他已成为仁爱和宽恕的化身。 2、卡尔登是小说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他聪明有才气,然而不善专营,缺乏在当时社会必不可少的“精明”,因而默默无闻。卡尔登有美好的情感,但社会注重的是金钱和成功。卡尔登厌恶这个社会,然而无法逃避它,更无法改变它,他只好借酒消愁,自暴自弃,放荡不羁,玩世不恭。出于“大爱无私”的崇高境界,他主动退出了情场的角逐,并发誓为了露茜一家的幸福不惜牺牲。最后,他替代尔那上了断头台,把利他主义发展到了顶峰,放射出基督般的光辉。 3、厄弗里蒙地侯爵是反动贵族的典型。他视下层人民为草芥,作恶毫无顾忌。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害死了农妇一家5口人。他压死平民的孩子,却反而责怪孩子的父母没把孩子管好,惊吓了他的马。他顽固坚持贵族特权,愿意为此付出生命。为了防止侄儿代尔那做出有损家族利益的事,他甚至想把侄儿投入监狱。只是因为这时他已失宠,计划才未能实现。最后死于革命党人之手。 4、得伐石太太是革命群众的代表。她就是被侯爵兄弟孽杀的农妇的小妹妹,由于这样的出身,他与贵族阶级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革命前,她一面与丈夫经营小酒馆,一面积极参加革命活动,革命爆发时,她积极参与了攻打巴士底狱的战斗。革命胜利后,她积极投入了巩固胜利果实的斗争,同时执著地向厄弗里蒙地家族的后代代尔那及其家人复仇。她不仅要杀死早已放弃贵族特权的代尔那,而且要杀死他的妻子和女儿,甚至连坐过巴士底狱的梅尼特也不愿被放过,最后被自己的手枪打死。这表明,作者同情她的遭遇,赋予她坚定、冷峻的性格,但从人道主义思想出发,否定了作为革命者的得伐石太太,因为她那残忍的复仇大大超过了必要的程度。 四、《双城记》的思想内容:

中国古代学术史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研究》课程推荐书目 2014年2月 一、通论 1、姜广辉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一、二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 2、姜广辉主编:《中国经学思想史》第三、四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3、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4、陆玉林著:《中国学术通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5、周桂钿、李祥俊著:《中国学术通史(秦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6、向世陵著:《中国学术通史(魏晋南北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7、张怀承著:《中国学术通史(隋唐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8、张立文、祁润兴著:《中国学术通史(宋元明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9、陈其泰、李廷勇著:《中国学术通史(清代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10、步近智、张安奇著:《中国学术思想史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11、冯天瑜等编:《中国学术流变——论著辑要》(上、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二、先秦诸子 1、吕思勉著:《先秦学术概论》,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12月。 2、朱志凯著:《先秦诸子思想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3、晁福林著:《先秦社会思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 三、两汉经学 1、周桂钿著:《秦汉思想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2、胡适著:《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3、徐复观著:《两汉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4、钱穆著:《两汉经学今古文评议》,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1月。 5、刘汝霖著:《汉晋学术编年》(上下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6、朱维铮编校:《周予同经学史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2月。 7、顾颉刚著:《汉代学术史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 8、孙筱著:《两汉经学与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月。 四、魏晋玄学 1、汤用彤著:《魏晋玄学论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12月。 2、余敦康著:《魏晋玄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 3、王晓毅著:《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9月。 4、汤用彤著:《儒学·佛学·玄学》,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年3月。 5、陈平原著:《魏晋玄学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 五、隋唐佛学 1、汤用彤著:《隋唐佛教史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2、张国刚著:《佛学与隋唐社会》,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3、龚鹏程著:《唐代思潮》,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9月。 4、陈弱水著:《唐代文士与中国思想的转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 5、荣新江主编:《唐代的宗教信仰与社会》,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8月。 六、宋明理学 1、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上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 2、陈来著:《宋明理学》(第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 3、余英时著:《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7月。

201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笔记

201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外国文学史笔记2010年自考《外国文学史》(批判现实主义下)笔记。 狄更斯 (英) 19世纪英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一个贫穷的小职员家庭。 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 成名作:《匹克威克外传》(《堂。吉诃德》式的作品)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 《奥立弗。退斯特》(《雾都孤儿》):真实的展现了社会的黑暗,慈善机构虐待儿童的罪恶,抨击了当时的“新济贫法”。 《尼古拉斯。尼古页》:通过教师尼古拉斯的经历,揭露社会的黑暗,把希望寄托在理想化的资产阶级身上。艺术上采用流浪汉小说的结构形式。 第二时期: 特写集《旅美扎记》 长篇《马丁。朱什尔维特》 长篇小说:《董贝夫子》主人公董贝是40年代英国商业资本家的典型。 这一时期狄更斯小说在艺术上成熟了,结构完整,没有流浪汉小说的痕迹。 第三时期:(早期那种乐观主义幽默的情调削弱了) 重要作品:《大卫。科波菲尔》近似自传体的小说。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艰难时世》的主要思想内容。 1它反映了40—50年代英国的劳资矛盾(社会的根本矛盾)。作者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揭露了当时的繁荣盛世其实就是冷酷的扼杀人性的艰难时世。 2小说通过葛雷硬、庞得贝为代表的利己主义和“事实哲学”,抨击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理论基础—功利主义哲学,揭露其扼杀人性的罪恶。 3小说通过以西丝为代表的善良人感化冷酷的资产阶级的设想。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解决矛盾的方案是人性感化。 《双城记》 理解后简答题 简析《双城记》的写作目的和思想内容。 《双城记》是狄更斯创作思想和艺术表现达到成熟时期的杰作。 一写作目的:作者想借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向英国统治者敲起警钟,具有明显的借古喻今的现实意义。 二主题思想: 1对贵族阶级做彻底的否定。 小说通过梅尼特医生给朝廷的揭发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以及被捕人狱18年之久的情节描写。无情地揭露了****了的统治阶级****政体、法律制度。 2描写了法国人民在封建暴政下的悲惨生活。 3生动描绘了法国大革命中巴黎人民攻打巴斯底狱的情景和惩罚压迫者的历史画面,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的斗争场面,准确而又形象地展示了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