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三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3讲) 第二单元(上)2083

初三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3讲) 第二单元(上)2083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初三语文同步辅导教材(第3讲)
第二单元(上)

一、本讲教学内容
1.掌握课文中的词语

2.了解论证方法,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单元文章的论证特点

4.上一讲辩论题的范文


二、重点、难点
(一)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1)譬如pì (2)停滞zhì (不能误读为dài) (3)长进zhǎng (4)灼见zhuó(不能误读为sháo)(5)挑剔tī(不能误读为tì)(6)汲取jí(不是"吸"(xī)取) (7)锲而不舍qiè(不能误读为qì)(8)狡黠xiá(不能误读为jié)
2.下面的字词容易写错,注意提示

(1)辨伪去妄("辨伪"即辨别假的,不能写成"辩别"

(2)腐草为萤("萤"意为飞动的甲虫,所以形旁为"虫",要和"莹"加以区别

(3)犹如("犹"意为"如同",不能写成"尤如",因为"尤"意为"特意的"或"更"、"格外"

(4)墨守("墨守"的本义是"墨子守城",现在用来比喻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所以写成"默守"

(5)装潢(加点字为"氵旁,不能误写为"璜"
因为"潢"意为"染纸","璜"意为"半璧形的玉"

(6)弛惰("驰"为放松的意思,不能误写成"驰"

(7)反应敏捷(不能写成"反映敏捷"

(8)繁琐("琐"字为"王"旁,不能写成"金"旁

3.掌握下列词语的意义

(1)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是"是"正确的"意思,"非"是"错误的"意思,引号表示强调突出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全相信书上的还不如不看书",孟子用这句话是为了表达一个意思:读书要有怀疑的精神,要敢于质疑

(3)灼见(透彻的见解

(4)不足介意(不值得放在心上

(5)格物致知("格"的意思为"推究",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中而得到知识

(6)大儒 (7)流俗 (8)四书 (9)根深蒂固 (10)孜孜不倦 (11)创意(12)不言而喻 (13)灵感 (14)锲而不舍 (以上这些词的意思见课文注释

(二)了解论证方法
论证
1.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2.论证方法多种多样,笼统的说有三种:A、摆事实 B、讲道理 C、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具体的说有四种:A、举例论证(也可叫例证法)B、道理论证(也可叫引证法)C、对比论证(可以是事实的对比,也可以是道理的对比)D、比喻论证(通过比喻来讲道理)
论证方法不止以上几种,但初中生

只需要掌握这几种

3.在文中用事实作为论据来论证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事实,而要通过对事实的分析将论据和论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出来

(三)本单元文章的论证特点(基本篇目)
1.《怀疑与学问》
本文开头两节引用古人的话提出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为什么这样说呢?
文章从第3节开始说理论证,其思路是:
先论述学问的基础是事实的根据,其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是听别人传说的(第3节)

接着提出观点:对传说的话不能随便就信了,要有怀疑的精神(第4节前半部分)

再接着从消极方面论述: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第4节的后半部分和第5节
)然后又从积极方面论述: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这是第二个分论点,第6节)
在论述中,作者主要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2.《发问的精神》
本文开头三节从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谈起,提出作者的观点:用发问的精神当钥匙,去开启智慧之门

接着第4节从理论上阐述,第5节至第8节分别举了四个例子来证明,第9节总结

以上是从正面论述论点

再接着作者在第10节中联系实际,摆出一些人不正确的观点:只要努力学习,牢牢记住知识,何必多问?
然后文章第11节至第13节针对错误观点,分析其"漏洞"

以上是从反面论证论点

第14节总结,再次提出论点

全文既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又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四)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1.叙述事例富有概括性;
2.讲道理比较抽象,但也不乏生动性;
3.语言表述具有严密性

如《怀疑与学问》的一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
这段话表达的严密主要体现在加点的两个词语上

对辨伪去妄,怀疑是"必须"步骤,因为不怀疑就不可能辨伪去妄
而对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来说,怀疑则是"基本"条件,因为不怀疑,不能发现问题,新的东西难以产生,但是,不是只要有了怀疑精神,新的学说、新的发明就能产生,还需要其它条件,这个词准确表述清楚怀疑与创新的关系

4.议论文语言的感情色彩是鲜明的,这与作者对所议论的事物的态度和所持的观点密切相关
形式上,往往体现在句式的运用和修饰限制词语的作用上
例如《谈骨气》一文的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这是一个肯定句,作者用"我们"和"中国人"构成复指形式,给人以强

调、突出的感觉,中间传达出作为有骨气的中国人的子孙那种豪迈感情
如果缺少"我们"一词,成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同样是一个完整表述,但感情色彩就差多了












三、上一讲辨论题的范文
?正方 黄晓芳
造物主把我们当作不同的个体一个个造出来,目的就是让我们互不重复
但现实生活中偏偏有人把自己伪装起来,盲目地去追星,爱"星"们所爱,做"星"们所做
我认为这是最蠢的行为

我就是我!我们心中没有偶像,因为我们不是傀儡,不是木偶,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自己的性格
如果一味地去模仿演艺界的明星,不仅掩盖了自己的真实面目,束缚了自己的思想,而且最终会迷失自我

春有春的风清,夏有夏的雅致,各人有各人的爱好和性格
如果大家都一味地模仿他人,那么我们活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呢?哪里还会有开拓、创新意识呢?社会还会发展进步吗?
可见,最蠢莫过于去追星


?反方 黄 静
追星真的是愚蠢之举吗?其实未必

所谓的"星"都是在某一方面有卓越成就、突出建树的人
他们成功的道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无不经受了无数的困苦和挫折的考验
我们"追"他们,就是要学习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拚搏的精神,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从他们迈向成功的坎坷历程中,得到启示,进而指导、激励自己,使我们人生航船沿着正确的航道一往无前地驶向成功的港湾

中外历史上无数有作为的英雄人物,如马克思、毛泽东、周恩来、居里夫妇等,他们的事业获得成功的经验,不值得我们去追寻吗?
再说,追星可以激发一个人内在动力,开发其深藏的潜力,使奋斗的目标更明确
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必定会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努力拼搏
只要我们不去盲目浅薄地追星,那么定会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来


?正方 杨晓霞
盲目追星至少有三蠢,那就是:
一蠢:空耗时间和精力
追星者为了收集到明星的材料,如生辰年月、体重身高、旧闻近况等,常常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能与心中的偶像见上一面,更是不顾一切,旷课花钱都是常见的事
在光阴似金的青春岁月中,无益地消耗宝贵的时间、精力,这不是太愚蠢了吗?
二蠢:盲目模仿令人叹
明星的发型服饰,自然是追星者所要尽力模仿的
不但如此,有的追星者连他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也竭力模仿
不是忸怩作态,便是故作深沉,或者动不动便耸肩皱

眉,"哇"声连天,其东施交颦之状,令人叹息

三蠢:走火入魔令人憎
不止一次听说某追星者因其心目中的"星"结婚而悲痛欲绝的事件
这样的事出在中学生的身上,不是很可悲吗?但这些追星者却认为这才是至诚
入魔至此,不是愚蠢又是什么?
●辨认台 ●在碰撞中闪射思想火花●
?反方 桂拓
不同的年代,人们追不同的星
50年代追王进喜,60年代追雷锋,70年代追朱伯儒,80年代追赖宁;李大钊追马克思,陈景润追华罗庚......不同年代中的这些千千万万个"追星族",有的成了革命家,有的成了著名学者,有的成为建功立业的英雄,有的成了身残志坚的强者
这无一不说明,追星不蠢

如今,不少同龄人被港台歌星所迷,为欧美影星而醉
这些追"星"者追的是这些"星"们表面的奢华,并不是"星"们成功背后勤奋刻苦的精神,这样的追"星"确实是最蠢的行为
追星就是要向那些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为人民幸福而献身的人学习,就是要像他们那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才能
这样的追星不仅不是蠢事,而且还是明智之举






四.拓展题
(一)
诗咏名人
纪念某位人物的诗词或对联,总会点到他广为人知的事迹或著述
根据这一点,请你判断下面诗句纪念的各是哪位历史名人?
1.天问千声悲故国;江咽万语吊斯人

2.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3.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二)
以何为贵
例: 人以正为贵物
物以稀为贵
学以__________为贵
情以__________为贵
家以__________为贵
师以__________为贵
友以__________为贵
官以__________为贵
(三)
成语配对
有的成语放在一起,俨然是对
仗工整的一副对联
请你将左边和
右边的成语搭配起来,你会觉得妙
不可言

A.精卫填海 a.守株待兔
B.望梅止渴 b.动如脱兔
C.呆若木鸡 c.急管繁弦
D.缘木求鱼 d.画饼充饥
E.伶牙俐齿 e..锦上添花
F.雪中送炭 f.笨嘴拙舌
G.轻

歌曼舞 g.愚公移山

(答案见下一讲)

??

??

??

??

12


1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