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1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1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1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1

幼儿园数学教学设计与指导

2013-10-12 |幼儿教学数学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含义、作用和特点:

含义: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组织的和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数学活动(即数学集中教育活动)。

作用: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数学学习经验,帮助幼儿把数学学习经验系统化,引导幼儿的心理水平向高一层次提升的重要手段。

特点: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由教师组织活动。

不能把数学教学活动机械地理解为单纯的上课,或是教师教、幼儿学的灌输知识过程,它应是教师与幼儿、教与学双方积极有效互动的过程,幼儿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去进行。

不足: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无法照顾幼儿自选。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对一个活动的具体行动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蓝图,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富有成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理念——以幼儿为本

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真实地发展,因此教育者在设置课程、设计活动(幼儿园所有活动)时应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思想。

以幼儿为本,它的含义简单而言就是教育者施行教育时应帮助幼儿成为发展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以成人的经验和认识去塑造和改变幼儿(灌输式、填鸭式教育)。这是任何一个幼教工作者首先应有的理念。应做到:

1.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2.把握幼儿原有的水平和经验

◆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格式:

一.活动名称

二.活动目标

三.活动重难点

四.活动准备

五.活动过程

◆如何设计并制定好一份数学教学计划?

★一.活动名称的取法要规范化

数学从属于五大领域中的科学领域,所以应取名科学活动《*****》,而不用数学活动或是计算活动等取名。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化

(一)活动目标的结构

三维目标——

1.数学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知识技能)

2.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力)

3.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情感态度)

例1《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目标:

1.尝试按分合式编10以内的加减应用题。

2.能根据编题列出对应的算式,初步发展幼儿思维的分析判断能力。

3.体验学习加减法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一般情况下,每个教学活动都会考虑到三维目标,但有时三维目标其中之一在该活动中指向性不十分明显时,可不特别作为目标之一强调。

例2《复习6以内的加减运算》的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6以内加减法的含义。

2.培养幼儿正确、熟练、灵活地进行6以内的加减运算能力。

例3《美丽的序列》的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AAB、BBA、AABB排序。

2.感受序列的规律美,体验转装饰表演道具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的表述

活动目标的制定与表达要具体,这样便于把握,并观察、评定幼儿活动的情况。目前实际中在活动目标的表述上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笼统、抽象。

二是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

三是目标的行为主体不统一。

例4《美丽的序列》的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尝试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进行AAB、BBA、AABB排序。

2.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感受序列的规律美,体验转装饰表演道具的快乐。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分析:

该活动目标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活动的行为主体不统一,目标1以幼儿为行为主体,目标2和目标3以教师为行为主体,在同一个活动中,表述的不统一是不恰当的。二是出现手段性、途径性的多余表述,如目标1的“在活动中尝试根据物品的不同特征……”,目标2“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感受序列的规律美……”。三是目标表述较为笼统、抽象,如目标3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活动重难点的把握要准确性

例5《我当报时员》的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

2.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提高认真观察的能力。

3.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重点: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

难点:了解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四.活动准备的考虑要全面性

活动准备主要是指教师在活动实施前所要做的工作。

(一)知识经验的准备

教师在新的教育教学活动前必须了解幼儿先期已经掌握了哪些与本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具备了哪些能力获经验?

(二)活动材料的投放

活动材料在幼儿的学习中往往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他们能具体直观地感知和体验,让幼儿实际动手操作,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幼儿获得感性经验。

幼儿园的活动材料更多的应是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安全的废旧材料。这样一可让幼儿学会珍惜和利用资源;二可保证数量,幼儿做到人手一套操作材料,有利于幼儿独立操作和自主学习;三可节省教师制作焦距的时间;四可节约了幼儿园的物质资源。

(三)学习情境的创设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幼儿年龄和生活经验,创设一个个生动而真实的、可亲身体验、科学而有效的模拟生活的教育情境,让幼儿与情境中人、事物、事件相互作用,从而建立起连接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例6《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已初步感知10以内数的加减;熟悉《渔翁捉鱼》的游戏。

2、材料投放:“捉迷藏”数的组成练习卡人手一份;10以内加减算式卡片;10以内的分合式;自制“小动物闯关”练习卡;渔翁和小鱼的头饰若干;钓鱼竿及音乐。

3、情境创设:“鱼塘”场景。

例7《超市购物》的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带幼儿参观超市;初步了解10元以内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2.材料投放:仿真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铅笔人手一支、实物投影仪。

3.情境创设:

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贴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元不同价格的标签。

★五.活动过程的设计要科学性

(一)活动过程设计的目的性

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时要有目标意识,始终思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要达到什么?”、“我应该如何设计来促成幼儿的发展和目标的达成?”,并以这两条线索去设计活动,写明“让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和达到什么目的”或“教师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例8《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过程:

1、涂色游戏《捉迷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2、游戏《渔翁捉鱼》---看分合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1)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加法应用题,并用算式卡表示。

(2)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减法应用题,列出算式并计算。

(3)幼儿分组玩游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3、以连线游戏《小动物闯关》结束---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

(二)注意每一活动环节的有效性

追求活动过程的有效性,是基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对幼儿了解的基础上,去考虑活动的每一环节,避免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方法的多样”、“活动的丰富”和“花样的翻新”等去设计一些与目标和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的环节。

由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应是结构性较强的活动,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活动的整体性,强调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的一致,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避免与活动内容和目标没有关联的活动步骤。

例9《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过程改为:

1、涂色游戏《捉迷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2、口头游戏《碰球》——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3、欣赏故事《渔翁捉鱼》,了解渔翁捉鱼的情景。

4、游戏《渔翁捉鱼》---看分合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1)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加法应用题,并用算式卡表示。

(2)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减法应用题,列出算式并计算。

(3)幼儿分组玩游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5、以连线游戏《小动物闯关》结束---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

▼显然2、3环节与目标和内容联系不紧,可以说是多余的、无效的。

(三)活动过程的设计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例10《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过程:

1、涂色游戏《捉迷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有一种小动物躲在练习卡里和我们捉迷藏,只要把答案是10的分合式涂上颜色就能找到它。

2、游戏《渔翁捉鱼》---看分合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1)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加法应用题,并用算式卡表示。

如出示7分成1和6的分合式,师扮渔翁幼儿扮小鱼听音乐玩游戏,渔翁根据分合式去捉鱼的数量。

引导幼儿口头编加法应用题:渔翁先捉了6条小鱼,又捉了1条鱼,一共捉了几条鱼?引导幼儿用加法计算6+1=7,并找出相应的算式卡。

(2)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减法应用题,列出算式并计算。

如出示10分成2和8的分合式,请一幼儿扮渔翁去捉鱼。并引导幼儿编减法应用题:渔翁捉了10条鱼,送给好朋友2条,剩下几条鱼?

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幼儿分组玩游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师重点引导幼儿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以连线游戏《小动物闯关》结束---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

(四)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形式一般分三种: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数学知识的结构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数学概念的建构具有紧密的连续性,零散的经验不利于数学概念的建立,鉴于目前我们师生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在达到同等效果的前提下,我们更多的选择数学集体教学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没有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因为哪一种活动形式最好没有定论的,要因时、因地、因内容和幼儿的需要灵活地使用。

例11《看分合式编题》的活动过程:

1、涂色游戏《捉迷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个别活动)

2、游戏《渔翁捉鱼》---看分合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

(1)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加法应用题,并用算式卡表示。(集体活动)

(2)看分合式玩游戏,引导幼儿编减法应用题,列出算式并计算。(集体活动)

(3)幼儿分组玩游戏,编10以内加减应用题。(分组活动)

3、以连线游戏《小动物闯关》结束---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个别活动)

(五)语言表述的准确性

有的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步骤,在文字的表述上非常的简单,没有表述清楚教师或幼儿要做什么、怎么做、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中班科学活动《拼图形》,活动过程是这样设计的:1.集体活动;2.分组活动;3.活动评价。

★六.活动延伸的思考要整合性

(一)延伸的途径

(二)延伸的目的

例12《我当报时员》的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有关钟表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10点钟到了、12点钟该午睡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总之,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既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再现,更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体现。只有教师努力学习、潜心研究、勤于思考、不断反思,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设计出一个个成功的教学活动方案。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指导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

一个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好了,对于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语言显得十分重要了。因为幼儿园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语言是纽带,是活动中师幼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语言表述会直接影响幼儿学习效果。

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操作、探索,经历了一个初步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以及判断与思维的过程,无一不是依靠教师的指导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在数学活动中对引导幼儿感知、探索、解答、归纳数学知识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语言除了要简明扼要外,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性,则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运用语言巧妙地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启发幼儿积极思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下面从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导入部分、中间部分、结束部分的教师指导语言表述进行举例说明。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的语言采取生动性、趣味性,富有启发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导入活动设置情境教学,或者配合多媒体教具的演示,再结合采取生动、趣味性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融入到活动中去,促使幼儿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生动趣味性的语言可以蕴含着游戏的成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容易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当然,除了生动趣味,还更要注意启发性,毕竟是数学活动,是为了启发幼儿思考,提高思维能力。

例1:大班《看分合式编题》的导入:

涂色游戏《捉迷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有一种小动物躲在练习卡里和我们捉迷藏,只要把答案是10的分合式涂上颜色就能找到它。孩子们出于好奇,饶有兴致地进行计算和操作,当他们将图拼完整,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时,就欢呼雀跃着,表达自己成功的喜悦心情。

(2)教师的语言采取简明、扼要,目的明确

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导入部分,教师的语言也可以采取简明扼要,让幼儿直接明了活动的内容,目的性明确,有助于幼儿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2:小班:图形食品品尝会

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加深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认识,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进行分类,再感知食品形状的多种多样。

活动导入,教师说:“今天有许多的图形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他们是谁啊?”教师逐一出示各种图形,幼儿说出图形宝宝名称。教师说:“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宝宝爱藏在哪里吗?”幼儿说出藏在活动室周围的物品中。教师出示水果娃娃说:

“图形宝宝除了爱藏在XX地方外,还爱藏在哪里?”幼儿说出爱藏在食品中。“还有哪些食品中藏有图形宝宝,我们一起看看。”

情况分析:教师在导入活动用简明的的语言,让幼儿明确与图形宝宝做游戏,说出他们的名称。教师说“还有哪些食品中藏有图形宝宝,我们一起看看。”让幼儿明确了本次学习目的。这种语言形式适合于规则简单的教学活动。

◆二、中间部分

(1)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激励性。

鼓励和支持幼儿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幼儿遇到问题不能正确解决,感到灰心与无望时,教师就要帮助幼儿,用积极的激励性的语言引导幼儿去探索。

例3:中班《开超市》

教师让幼儿把自己收集到物品,按照分类标志,摆放在货架上。操作活动开始了,小朋友在为自己收集的物品进行分类摆放。XX小朋友拿着篮子,篮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物品,可是他在货架来回走着,没有动手摆放。老师看到了,就说:“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你试试看”、“再想想,看看标志上的图片,与自己收集的物品是不是同一种,是就摆上去,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当他把苹果放在了水果的货架上时,教师说,“嗯,真不错、“你真行”。接着他就一个个动手摆放好了。

情况分析:在进行数学操作活动时,幼儿不敢自己动手操作,总想依赖教师,这时教师的语言激励幼儿,这些语言对即将失去信心的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支持性的力量,可以成为幼儿解决问题的动力,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心。当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操作了,教师也应及时鼓励,不要吝啬“嗯,真不错”、“你真行”、“你的想法很特别!”等等这样的语言,因为这些语言能给幼儿极大的鼓舞并能激发他们进一步表现的欲望。

(2)教师的语言应该掌握节奏性,提高“问题有效度”

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性的语应更简练、规范些;语气轻重缓急还应明确些,不能整节课一种语调;数学教学不是教师对幼儿强有力控制下的牵引,不是教师个人能力的展示,不需要教师的刻意表现,但是它需要教师“润物细无声”,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绝妙。

例4:大班《认识左右》

在“找奖品”活动过程中,可设计提问如下:

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奖品,就藏在活动室里,待会请三个小朋友为一组。首先(停顿,眼睛关注幼儿)请听清老师的问题,然后(停顿,眼

睛关注幼儿)小组轻轻商量这是什么奖品,最后(停顿,眼睛关注幼儿)每组只能派一位小朋友上来找奖品,找对了,这份奖品才能属于你们一组,听明白了吗?

情况分析:短短一段话,将整个游戏玩法、规则向幼儿交代清楚了,问题指向性强,比较简明扼要。在讲述时,教师有意将“首先”、“然后”、“最后”的过渡语放慢速度讲,并及时关注幼儿的反应,用眼神、体态语加以提醒,这样在游戏中幼儿由于事先理清了游戏玩法,因此游戏可得以有序地开展起来。

(3)教师的语言应该体现探索性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把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幼儿讲解,而是应该启发幼儿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和经验。

例5:大班《学习7的组成》

教师设计“分水果”的游戏,要求幼儿从7片水果片中取出5片,提问:“怎样会取得快些?”幼儿会迅速数出5片水果片。教师又问:“7片水果片可以分成5片和几片?”幼儿回答:“5片和2片。”教师接着问:“是数5片快呢?还是数2片快呢?”幼儿通过操作,很快得出“数2片快”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请幼儿从7片水果片中取出4片,有的幼儿数4片,有的幼儿数3片。师问:“哪种方法更方便呢?”幼儿操作验证,最后得出“数3片快些”的结论,原因是“数3片比数4片少1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7的组成”的形式得出结论:当要取出数量多时,就取出其组成数量少的那个数。

情况分析:在活动中间部分教师通过探索性语言,引导幼儿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使幼儿主动接受,乐于学习。不仅有利幼儿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习的迁移能力。

(4)教师的语言应该富有趣味性

幼儿天真可爱,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利用这个特点,在数学活动中,对幼儿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幼儿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例6::大班《我当报时员》

在认识“时钟”环节中,教师用爷爷、爸爸、儿子来比喻时针、分针、秒针。问:“为什么要把时针比喻成爷爷、分针比喻成爸爸、秒针比喻成儿子呢?”“那么儿子跑一圈,爸爸跑多远呢?”“如果爸爸跑一圈,那么爷爷跑多远呢?”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幼儿很快地记住时针、分针、秒针的特点,而且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

◆三、结束部分

在数学活动结束部分,一般对幼儿发展的评价,要随机而不要随意,要自然而不要刻板,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一定要有话可说,有理讲,有情可感。

(1)教师评价的语言要准确性,针对性,帮助幼儿提升知识经验

(2)教师评价的语言要生动丰富,肯定幼儿的发展

例6:中班《会变的图形》

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组画成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其主要特征。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在活动的结束环节,幼儿陈列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体验并分享成功快乐。教师说:“你们还有更新奇的想法吗?请客人老师告诉你们。”教师最后小结:“小朋友们的想像真是太棒了,每个人都进行了大胆的创作,还请在场的客人老师一同参加创作,真是人多力量大。看我们成绩多大呀!请小朋友给自己一些掌声。”

情况分析:在活动结束评价环节,教师用针对性和准确性的语言评价幼儿的作品,并及时地给予肯定,还做出了正确的引导。教师在小结时的语言生动丰富,富有感染力,给予幼儿很大的鼓励,让他们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真切地感受人多力量大道理。老师要他们给自己一些掌声,是对幼儿活动的肯定,对幼儿发展肯定,对幼儿顺利完成活动目标的赞赏。

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的真实情景中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感和数学意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挑战和不断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心;感受和体验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数学教教学活动,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景组织集体教学活动,能在游戏中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和探索,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

2020大班数学教学计划

新学年,新气象。大班如何制定教学计划?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在园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新学年新学期的工作紧锣密布地进行着。根据新学年《幼儿园工作》、《幼儿园教学计划安排》,集合我班配班老师及幼儿实际情况,拟定本学期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所有配班老师团结一致,搞好具有夏季特色的教室布置工作,为幼儿设置良好的肓人环境,为幼儿的在园生活提供学习、生活、休息的良好场所,让幼儿喜欢上我们班,喜欢我们班的每位老师。 二、了解幼儿情况,对幼儿的性格、爱好、兴趣等进行祥细的了解,为他们制定远近期发展目标,注意每一个孩子的不同进步。对孩子进行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身体发展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教育教学中注意各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有主动学习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观念,感觉新教法,表现新思维,让他们在观察中探索,探索中发现,发现中了解,了解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鼓励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力争在师幼互动中完成所有教学计划。 三、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一学期进行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让每一位家长都了解和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放心孩子在园生活,做好幼儿的家访随访工作,随时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园情况,探讨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家长达成共识,力求每个孩子都有较明显的进步,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老师们工作起来顺心舒心。力争家长参与班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各项竟技活动,鼓励家长重视孩子方方面面的教育,让家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我们的新理念、新方法。 四、做好单亲子女,特殊儿童的教育工作,关心关爱单亲子女的衣、食、住,心理以及健康,让他们不孤僻、不自卑、不妄自菲薄,让他们充分感受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微笑,每一个动作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注重特殊儿童的心理及教育方法的衔接,逐步引导他们向完美人格的快速发展,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的现象发生,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及自由尊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组织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及竞技活动,让幼儿养成从小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让他们懂得劳动的艰辛及取得成功的不易。组织幼儿参加故事比赛、绘画比赛、体育竞技比赛、唱歌比赛以及劳动竞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及参与意识。 五、为幼儿准备进行各种探索活动需要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凭借为幼儿创设的环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在“试试看”、“试着想一想”、“试着做一做”的提示中看看、想想、玩玩、做做,鼓励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以期达到放养儿童的目的。让他们不再局限于幼儿园、家庭的小环境,而是放眼社会,放眼自然、让那些鲜活的、孩子有兴趣的事物一次次地汇入孩子的观察、思维和探索,让他们一轮一轮地进行有效果的探索活动,从中感受探索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带领幼儿进行晨间活动、室外游戏活动、户外观察探索活动、科学实践活动、野外采集活动,还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搞好卫生保健工作,管好班级各类学具教具及相关财产。预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方法

幼儿数学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来说,是学习数学的启蒙教育,为更好地发展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幼儿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反思,以适应新世纪的幼儿数学教育。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陈旧,使学习机械化。 目前多数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机械的、死记硬背式的,而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承受了过重的学习负担。在现实教学活动过程中,虽然游戏贯穿活动的始终,但是游戏却成了幼儿数学活动的一种表面化形式,成了教育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一个评价标准。游戏的作用应该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并且起到辅助强化教学目的的作用,而现实中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操作材料显得功能单一。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在利用操作法进行教学时,只是把操作法作为一种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手段,使操作材料显得功能单一,用途不大,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时间不够充足。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方法 1.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动作对发展幼儿数学思维的作用,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幼儿感知、探索、发现、理解和运用数学概念、规律等知识,使幼儿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

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最好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尝试性操作的材料,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在意识到材料的多种特征以后,再让他们进行多角度的分类,鼓励幼儿依据不同的特征(大小、颜色、名称)变换分类方法,看看谁的方法多,让幼儿从小意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可以变化的。”这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为幼儿学好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幼儿使用的分类方法设计分类提示卡,便于能力差的幼儿在以后的游戏中进行分类操作。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幼儿当成合作的伙伴,在平等的关系中,幼儿从心理上感到安全、放松,加上环境上宽松、和谐,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充分地“做”和“玩”,显得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调动幼儿探索的主动性。 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环境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如“学习单数、双数”,课前教师在教室里布置了一个知识宫,在知识宫里准备了很多礼物。活动前,教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老师要带他们去知识宫玩。幼儿一听,立即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产生愉快的情绪,争着试一试。然后教师要求大家根据自己胸前的图形和图形上的数字找座位,谁找对了,谁就得到知识宫里的第一份礼物。这样就激发了幼儿尝试的积极性,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探索活动。又如“认识时钟”,让幼儿置身于为活动创造的钟表展览馆的环境中。教师边欣赏边思索:“这些钟表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叔叔、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造各种形状的钟和表?”这就激发了幼儿主动求知的兴趣,同时调动了求同、求异探索的主动性。 3.在情境中学习。 要让幼儿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教师就要为幼儿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想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施 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必修课程。。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教学和教育实践,使学生比较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基本原理,了解当前学前教育有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研究的主要成果,培养学生从事学前教育的热情和良好的教育设计能力,熟练掌握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即学前儿童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教育的活动设计与指导,培养学生作为幼儿 园一线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教学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熟悉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类型与特点;理解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掌握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能运用相关原理与方法开展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的设计;能完成幼儿园活动方案 的开发与完善 ●能够将活动方案归纳为简明扼要的流程;能实施常见类型的幼儿园课程。 ●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3.课程任务与要求

4.课程评价 4.1 评价内容 根据“课程任务及要求”所规定的内容和范围,着重评价考核学生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包括对理论的掌握、实践运用以及学习态度三个方面。 4.2 评价原则 4.2.1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业发展,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4.2.2 单元测试、教学活动设计,结合教学活动的实施,根据本课程内容及要求所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来进行,注意覆盖面和难易程度,突出对理论运用和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 4.2.3 课程评分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占60%。 (1)平时成绩:出勤率和课堂教学参与态度占10%;日常课后作业占10%;实践成绩占20%。 (2)期末考核:考核对教学活动设计理论的掌握,教学活动设计方法的运用,教学活动方案的设计和独立完成能力。 5.课程实施建议 5.1 教材建议 教材:李霞,朱燕.编(著)《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第一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 参考资料: 1朱家雄.编(著)《幼儿园课程》.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2月.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五篇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五篇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表: 2月 1.学习园务 计划,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组实际情况确定本学期教研组特色及研究重点。 2.实践活动——斜坡与球及评析研讨。 3.进行混班主题游戏内容的商讨并做好相关的准备。 3月 1.策划、组织植树节幼儿社会实践活动。 2.交流各班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研讨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开展大班幼儿幼小衔接的家长讲座。 4月 1.实践活动 ——主题游戏中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探索行为进行观察、评析。 2.收集、交流有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活动或游戏内容。 5月 1.就主题游戏中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其探索能力的影响进行初步研讨。

幼儿园数学教学计划

幼儿园数学教学计划 幼儿园数学教学计划1一、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表: 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备注 第一周 一、学习7的组成 1、学习7的分合,知道7分成两份可以有6种分法。 2、学习按序分合和记录。 二、学习7的加减 1、让幼儿讲述图意并列出算式,会编应用题。 2、学习7的三组加减。 第二周 一、学习用三个数字写四道算式题 1、鼓励幼儿尝试按图中的动物不同特征,找出三个相关联的数,并列出算式计算。 2、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加减运算中三数的关系。 二、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1、让幼儿观察、比较球体和圆柱体,说出其名称和特征。 第三周 一、学习二等分 1、教幼儿初步学习把一个物体等分成两份。

学前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学前班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能认读、数1~100以内的数,会5个5个、10个10个地连续数数,会顺着数、倒着数,会读序数。 2、会写1~20以内各数及10以内的单数、双数。 3、会找10以内的相邻数,学会10以内数的分解与组合。 4、初步会用10以内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的个数。 5、能认识符号“>”、“=”、“<”所表示的含义,能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量或算式的大小。 6、能按数量的大小进行10以内正逆排序。 7、能简单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会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8、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认识加减号,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初步了解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9、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二、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1、初步会给两个以上的物体分类;能按物体的特征或图形的特征寻找图形并统计。 2、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3、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简单认识学生尺,会用学生尺进行简单测量。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表示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实践活动 1、简单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能听清楚若干操作活动的规则,会有条理地摆放活动的材料等。能按规则进行活动,并能按规则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并在老师的帮助下,会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5、能与同伴友好的进行数学游戏,能用轮流、等待、协商等方法与同伴协调关系。 绥德县第五小学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整理稿)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 (2009年数学常规课教学区域专题研讨) “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诚然,教育目标的制定是决定教育有效性的关键要素。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从目标体系划分,一般可分为教育总目标一一各年龄阶段目标——教学活动目标三个逐级转化的层级教育目标。其中,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最具体化的体现,它是基础之基础,决定着整个教育总目标的落实与达成度。 一、问题分析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是一个教学活动究竟要教孩子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所以教学目标就如“路标”,它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具有导向作用,引领着教学过程顺利开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定位仍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 1、目标定位太低。在一些观摩活动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看似过程顺畅,形式新颖、师幼对答如流的“完美”活动。但透过现象看内涵,我们不免会反思:活动的知识点在哪里?活动中幼儿获得了什么?究其实质,教学目标制定未能准确定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忽略了挑战性。案例:中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纸制品》,教师为此制定的知识目标是“收集、观察各种各样的纸制品,了解其质地和用途”。显然,这样的目标定位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察上,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无需付出努力就能做到,所以我们在知识点的难易层次上必须提升一个梯度,如可增加“尝试根据某一特征给各种纸制品进行分类”的坡度设置,这样才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跳一跳才能摘得到果子”的成功感。

2. 目标表述笼统。有的教学目标虽看似表达完整连贯,但从任何一点教学目标看,都无法断定这个教学活动究竟教的是什么,甚至个别教学目标可套用到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如:一位教师制定的目标是:(1).了解各种水果都是有种子的。(2).有求知的欲望,喜欢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存在着笼统含糊的问题,第一点目标缺乏可操作性,第二点目标更缺乏针对性,适用于任何一个科学活动。案例:中班体育活动“猫捉老鼠”的目标表述为:引导幼儿练习钻、爬、翻等动作,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友好合作的能力以及爱劳动 的良好品德。这两条目标看似全面,既有动作,又有身体素质,还有社会性、个性品质,但却是准确性不够的几条很笼统的目标,如爬的动作要领是手膝着地爬,还是手脚 3. 表述方式不一。如果我们从表述的逻辑性看,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中还存在着行为主体不统一的现象。例:体育游戏“小动物开车”中目标一:“练习在指定范围内四散跑,并能学会互相不碰撞”。这是从幼儿行为发展目标,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即把幼儿作为主体来表述。目标二:“培养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这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目标,即把教师作为主体来表述。两种表达方式同时出现在一个教学活动目标中,表述主语混乱,前后不统一。 案例1:大班美术教学活动“年画”的目标为:培养幼儿喜欢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年画;教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图案、线条的变化绘画年画。由此可见,目标表述中运用了“培养”“教”等词,表明这次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期望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幼儿“喜欢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化———年画”“运用图案、线条的变化绘画年画”的绘画技巧以及“大胆尝试”的作画态度。这种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表达了教师组织这次教学活动预期的教育作用。 案例2:班美术教学活动“多彩的秋林”的目标为:一是能欣赏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二是能用点画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并大胆尝试、欣赏色与色交融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三是能与同伴合作使用颜料和画笔,并能正确摆放和收拾。这个活动的目标是从幼儿角度来表述的,表达了在这次活动中幼儿自身发展水平的行为目标:“能欣赏秋天树林色彩的绚丽”“能用点画技法表现秋天的树林”“能与同伴合作使用颜料和画笔”等也就是通过教师设计的

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园教学设计方案:有趣的纽扣 中班数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经常能碰到分类这一问题,如给玩具分类,给衣物分类,等等,尽管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简单的分类任务,但这往往都局限于老师的吩咐与要求,因而想通过这样一个数学活动让幼儿能主动探索到可以根据物体不同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并学习到各种分类的方法,同时还能了解到物与物之间都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方法。 2、学会用多种分类的方法进行分类。 3、训练幼儿的分类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颜色(红、黄、蓝),形状(正方形、圆形),大小(大号、小号)的纽扣若干。 2、学具:幼儿人手一份同上的纽扣。 3、衣服形状的图卡一张。 4、分类操作盘幼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激发兴趣。 1、出示各种纽扣,请大家一起来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怎样的纽扣?(纽扣有三种颜色,有圆的和方的,还有大的和小的。)教师小结纽扣的特征。 2、出示衣服形状的图卡,请幼儿为它按上方形的红色纽扣。 3、幼儿操作,教师小结:在一堆纽扣中一个一个找出来太慢,而且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可以先把纽扣分分类,再进行操作时就会顺利多了。 4、在教师的要求下,幼儿先按颜色这一特征对纽扣进行分类。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二、游戏活动:找找好朋友。

1、拿起黄色的一正一圆两个纽扣,用纽扣宝宝的口气说:“我们都是黄色的纽扣,所以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请幼儿小结为什么它们能成为好朋友?(因为黄色是它们共有的一个特征) 2、游戏:找找好朋友。师:“让我们边做游戏边帮纽扣宝宝找朋友。”(以游戏活动的方式激起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教师讲述游戏要求:说出两个纽扣之间的一个相同特征就可以让它们做好朋友。 ①示范活动。教师手拿一个黄色的圆形纽扣和一个蓝色的圆形纽扣说:“你能让它们成为好朋友吗?请你来说一说。” ②集体练习活动。教师分别出示:红、圆与红、正;黄、圆与红、圆;蓝、大与蓝、小;圆、小与正、小;……请幼儿说说它们两两之间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由于放成一堆的纽扣总类繁多,因而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可通过对单独两个纽扣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可以作为分类依据的几种分类方法,并由此体现了在活动的难点之处是引导幼儿能主动探索发现分类的不同方法。) 3、教师小结:我们不光可以按照颜色来进行分类,帮相同颜色的纽扣找到好朋友,我们还能按照形状来分,把圆形的纽扣集中到一起做好朋友,还能按照大小帮大个子和小个子的纽扣都找到好朋友。 三、自由分类活动。 1、为自己的一份纽扣分类,可以按照自己想要分的类别进行活动。 2、分好后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何种类别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三正好将本次活动的重点:学会用多种分类方法对纽扣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类进行再一次的巩固、强化) 活动延伸: 1、课后为班级里的积木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 2、由家长带领幼儿到超市里去找找看,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都是按什么特征来分类的。

幼儿园数学教学计划

幼儿园数学教学计划 幼儿园数学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数学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 中班幼儿的年龄大约在4岁左右,本学期仍有一部分是新生,没有上过幼儿园,他们一直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因此他们在数学的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及情 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以上情况,本学期将对幼儿有针对的 进行教学组织和设计,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象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究和思考能力。我们将关注班里所有幼儿的发展,使 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 二、教育目标: 1、认识1~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会用数字表示物 体的数量。 2、学习目测树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势和物体大小等外 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 3、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4、学习用各种几何体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 5、学习概括物体的两个特征;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6、学习按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7、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 运用已有

8、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习正确运 用这些时间词汇。 9、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学习区分和说出物体之间的 上下、前后位置关系;学习按指定方向运动。 10、幼儿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量的差异、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 在空间的位置等。 三、具体措施: 1.教师根据数学计划按时开展数学活动。 2.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探索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操作,探索。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数学知识。 4.结合游戏活动,操作,巩固数学知识。 5.结合操作卡片,帮助幼儿学习上,理解数学知识。 6.家长配合教师,共同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数学知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1.我身上的数 2.和数字朋友做游戏 3.举卡片 4.我长大了 5.漂亮的月饼盒 6.拼彩旗 7.不一样的蛋糕8.量布做围巾 8.玩具有多少9.几个朋友在一组 10.图形变变变(一)11.数字口袋找朋友

幼儿园数学教学内容

1.小班 (1)学习按物体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2)感知物体量的差异,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3)认识“1”和“许多”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一样多。 (5)学习用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目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6)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7)初步理解早晨、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并学习正确运用这些词汇。 (8)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学习判断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说出什么在上面,什么在下面。 (9)学习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大胆回答问题;学习用语言表达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0)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11)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周围环境中物体的形状和数量。 2.中班 (1)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目测数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式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个数的数差关系;学习10以内的序数。

(3)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4)学习用各种几何体(如积木或积塑)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 (5)学习概括物体(或图形)的两个特征;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6)学习按物体量(高矮、粗细、厚薄等)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的规则排列顺序。 (7)能听清楚老师讲的话,能按照要求进行活动,并学习按照要求检查自己的活动。 (8)能安静地倾听老师讲话,练习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和过程。 (9)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学习新的知识。 (10)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11)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学习区分和说出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学习按指定方向运动。 (12)能根据各个小组的活动情况,确定自己去哪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参加数学游戏。 (13)能主动地、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量的差异、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3.大班 (1)进一步按数群数数。 (2)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

数学教育活动教案小班

数学教育活动教案小班 【篇一: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自制小兔子头饰一个,若干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自制“魔法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给你们带了一个好朋友,“当当当当”你们看它是谁啊?幼:小白兔 师:对了,小白兔。昨天森林了刮了一阵大风,把小白兔的房子吹倒了,小白兔“唔~~~”的哭了。于是老师连夜给小白兔建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房子漂亮吗? 2.手指房子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正确的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那么小朋友看老师把小白兔的房顶盖成什么形状了? 幼:三角形 师:房子的身体呢? 幼:正方形 师:小朋友真棒,那么门又是什么形状啊? 幼:圆形 二、出示“魔术箱”复习图形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了一个魔术箱,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你们可要看仔细了,不能眨眼哦! 师: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什么图形了? 幼xx 师: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依次变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辨别和认知 三、找一找、说一说: 引导幼儿在教室内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物体。 四、结束活动

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观察发现户外物体的形状那些是正方形、三角形 和圆形。五、活动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六、效果预测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我遵循新《纲要》中组织与实 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 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让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 通过动脑思考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篇二: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学设计】 篇一: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饼干宝宝总动员》活动目标: 活动重点: 活动难点: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有小包装饼干的盘子:请每个小朋友拿一袋饼干,摸 一摸、猜一猜里面是什么东西?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各种各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圆形,有方形;有不同颜色;有的上面还有花?? 4、教师:闻一闻饼干香不香?尝一尝饼干是什么味道的?饼干吃在 嘴巴里有什么变化? 1、观察“饼干”。 活动延伸: 篇二: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设计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设计:小手比一比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感知并认识数字1、 2、3。 3、魔术口袋,各色数量的塑料小胶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4、各色数字1、2、3小卡片幼儿人手一套。 5、数字儿歌磁带。 (一)导入主题,认识数字1、2、3 今天我们请来了数字宝宝1、2、3,我们看看他们像歌曲里唱的那样,像铅笔、小鸭和耳朵吗?(分别出示卡通数字1、2、3,让小朋友观察数字形状)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 适用专业:中职学前教育 系(部):教育系 制定人:马晓敏 2014 年9月28日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 适应专业中职学前教育 先修与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 后续课程有《幼儿园游戏教程》、《幼儿园实习指导》、《幼儿园组织与管理》 课程简介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要求,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幼儿园开展各大领域(语言、健康、体育、社会、科学)活动的专业必修课,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最基本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幼儿园教育制度、教育课程和幼儿园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从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幼儿教育观;以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我国学前教育思想中的精华分析学前教育活动案例并指导学生进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和实践。 课程总学时:128学时 课程总学分:4学分 授课教材(教材名称、教材着<编>者,出版社,出版日期,教材获奖或推荐情况简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姜艳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一版

参考教材: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实践》张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年6月第二版 《学期儿童健康教育》庞建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 《学期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麦少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4 《学期儿童语言教育》张明红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学期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周梅林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0 《学期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夏力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1 《学期儿童艺术教育活动指导》郭亦勤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掌握幼儿园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美术和音乐)五大领域的教学组织与领导。 2、巩固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明晰儿童在学习中常见的行为特点、认知特点,明确各种活动的组织要适应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并能不断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3、能够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判断和分析出幼儿园教学活动案例中所使用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幼儿园活动片断设计,并尝试进行课堂试讲。通过理论学习、活动分析、时间操作几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应基本具备组织各个领域教学活动的能力。 4、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儿童的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随机教育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教育教学能力及其书面写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思维能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识及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教学见习、实习及幼教工作做知识及部分实践上的准备。 5、结合有关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我国幼儿园教育制度及幼儿园课程发展、演变的历史;熟悉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即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结构和程序、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以及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6、培养学生热爱和尊重儿童的情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书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书 一、情况分析: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1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12、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表:

最新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含义、作用和特点: 含义: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组织的和有步骤地引导幼儿学习的数学活动 (即数学集中教育活动)。 作用:为幼儿系统地提供新的数学学习经验,帮助幼儿把数学学习经验系统 化,引导幼儿的心理水平向高一层次提升的重要手段。 特点: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由教师组织活动。 不能把数学教学活动机械地理解为单纯的上课,或是教师教、幼儿学的灌输知识过程,它应是教师与幼儿、教与学双方积极有效互动的过程,幼儿仍是学习 的主体,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教育途径去进行。 不足: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发展,无法照顾幼儿自选。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对一个活动的具体行动规划,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蓝图, 也是教师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十分必要的准备工作,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 是富有成效的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 ◆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理念——以幼儿为本 幼儿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真实地发展,因此教育者在设置课程、 设计活动(幼儿园所有活动)时应本着以幼儿为本的思想。 以幼儿为本,它的含义简单而言就是教育者施行教育时应帮助幼儿成为发展 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以成人的经验和认识去塑造和改变幼儿(灌输式、 填鸭式教育)。这是任何一个幼教工作者首先应有的理念。应做到: 1.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2.把握幼儿原有的水平和经验 ◆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格式: 一、.活动名称二.活动目标三.活动重难点四.活动准备 五.活动过程 ◆如何设计并制定好一份数学教学计划? ★一.活动名称的取法要规范化 数学从属于五大领域中的科学领域,所以应取名科学活动《***** 》,而不用数学活动或是计算活动等取名。 ★二.活动目标的制定要具体化 (一)活动目标的结构 三维目标—— 1. 数学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知识技能)

幼儿园数学培训幼儿园数学活动教学的流程

培训学科:数学培训 培训时间:2014.8.26 培训教师:宫老师 培训地点:会议室 培训名称:幼儿园数学活动教学的流程 培训内容: 数学教学不完全是让幼儿学会几加几、几减几,这些不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目的,这只是孩子学会数学的一个体现,一种表现形式。幼儿园的数学主要是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和安排一系列的数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幼儿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获得知识,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一、数学活动基本过程。 准备一节数学活动:首先是导入部分——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能力提升——知识点巩固——活动延伸。 (一)导入活动。? 导入活动是教学的起始环节。精心设计的导入方式和导入语起着集中注意、引出内容、带入环节的作用,能使幼儿很快地步入智力兴奋状态,产生强烈的活动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根据数学内容的特点,导入活动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直观教具导入,即教师利用实物、图片等自然地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情感和兴趣,这是数学教学最常用、最自然的导入方式;另一种方式是经验导入,指教师在了解幼儿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

上,提供新旧知识的支点,调动幼儿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导入新的活动,这种方式适用于幼儿有相关经验的教学内容。? 总之,导入活动因内容而异,因幼儿而异,但要做到有针对性、趣味性、启发性,并力求精练简洁,才能达到导入的目的。 (二)集体活动。 讲解演示。? 讲解演示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它是教师通过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并配合以口头语言的解释说明,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对于幼儿在学习一些不易理解的新内容或遇到某个内容的难点、重点时,讲解演示是必经环节,它能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引导思路,独立进行新的探索。? 讲解演示不是知识灌输,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必须突出重点。讲解演示应突出知识要点,不要使其他细节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二是讲解时语言要简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和准确。三是演示的直观教具要真实、美观、整洁,并且是幼儿熟悉的物体,以免用新奇的教具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三)小组活动: 练习运用。? 在教师的讲解演示后,幼儿对知识的掌握仅处于初步感知理解阶段,教师必须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幼儿自己练习和运用,通过幼儿自己的亲身体会加深印象,巩固知识,并引导幼儿举一反三,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练习运用要避免幼儿对教师演示的机械模仿,并注意在练习运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具体要做到:第一,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集体练习、小组练习、个别练习结合使用,并以操作法、游戏法为主,以提高幼儿练习的积极性;第二,练习的要求要逐步提高,从教师的适当帮助到幼儿的独立完成,

幼儿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教学设计与反思 幼儿园教学设计与反思一 大班安全教案:遇到危险怎么办 一、设计意图: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安全 防护能力差,所以,安全问题是时时存在,危险处处可能发 生,这足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特别是教师的重视。正如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 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而“受人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时时防护幼儿的安全顾然重要,而教给他们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更 是重中之重。而且,漫长的暑假马上就要开始了,许多家长 无暇照管幼儿,会让幼儿单独在家,不安全因素时时存在, 教给幼儿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是幼儿园教师势在必行、责无旁 代的任务。于是,在本学期我就设计了安全教育活动《遇到 危险怎么办》,主要目的是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增强自护意识,掌握必要的、正确的自护常识,有效的进行 自我保护,让每个幼儿都能平安、健步康、快乐的成长。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增强自护 意识。 2、教会幼儿一些必要的自护方法,并能进行必要的自 我保护。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等综合 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活动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难点: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护方法进行自我保护。 四、活动准备: 1、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图片、影碟片等相关资料; 2、影碟机; 3、奖品; 五、活动过程: 教师以“生活中的危险真不少”引入课题,,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前半段: 1、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现小偷进屋偷东西; 2、小孩独自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 3、小孩独自在家时,家里突然着火了; 4、小孩独自在家时,突然发生了食物中毒、受伤、生 病的事件; 组织幼儿自由讨论:遇到上述的四种危险时,怎么办? 师生谈话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想出各种正确有效的办法。 组织幼儿观看四个安全教育小故事的后半段: 1、发现有小偷时,可悄悄的溜出门去报警或找邻居帮 忙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表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计划表通过上学期的教与学,幼儿已初步掌握了1—6的加减运算,理解了1—6的数的组成,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发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融合知识和趣味。 二、学期目标: 1、教幼儿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 2、教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3、教幼儿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 4、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 5、启发幼儿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正逆性关系。 6、教幼儿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7、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8、教幼儿认识时钟,学着看整点和半点,学习看日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9、教幼儿认识一元以内的纸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同的。 10、培养幼儿能清楚讲述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进行数学活动,学会迅速,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 三、教学进度表: 2月 1.学习园务 计划,在此基础上结合本组实际情况确定本学期教研组特色及研究重点。 2.实践活动——斜坡与球及评析研讨。 3.进行混班主题游戏内容的商讨并做好相关的准备。 3月 1.策划、组织植树节幼儿社会实践活动。 2.交流各班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研讨主题的选择和确立。 3.开展大班幼儿幼小衔接的家长讲座。 4月 1.实践活动 ——主题游戏中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探索行为进行观察、评析。 2.收集、交流有关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活动或游戏内容。 5月 1.就主题游戏中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对其探索能力的影响进行初步研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