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业科技在农民增收中的有效供给问题初探

农业科技在农民增收中的有效供给问题初探

2006?3月号

?科技进步与对策收稿日期:2005-09-01

作者简介:黄俊(1971-),女,河南信阳人,华中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现在武汉市科技局从事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和农业科技管理。

摘要:科技进步是拉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诸因素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在现实生活中,科技进步对农民增收的

贡献相当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科技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

农业科技供给缺乏有效的实现方式,农业科技资源不能有效地转化为农业经济效益。研究农业科技供给在农民增收过程中的实现方式,通过农业科技的主动供给和实用技术的普及化,缓解农业科技的供需矛盾,进而促进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业科技;农民增收;有效供给;实用技术;普及化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348(2006)03-0143-02

黄俊

(武汉市科技局,湖北武汉430023)

农业科技在农民增收中

的有效供给问题初探

1科技进步是拉动农民增收诸因

素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近年来,我国农民的收入持续下滑,农

民增收难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关于制约农民增收的原因分析,王广利

(2003)曾做了研究综述。主要观点集中在以

下3个方面:①经济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市

场疲软,市场需求不旺;农产品成本节节攀

高,成本收益下降;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②

政策、体制性因素。中国特有的双重二元结

构对农业剩余过分剥夺;地方财政困难;农

村土地流转机制未建立和完善起来;农民负

担过重;资源配置的偏差和政府宏观调控的

偏向;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过大,农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低等。③人力资本因素。

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下

等因素[2]。

笔者认为,缺乏有效的必要的实用技术以及对这些技术的推广普及,也是农民

缺乏致富手段、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因素。2科技进步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2.1农民增收的理论探讨关于农民增收,近年理论界做出了不少尝试与探讨,也提出了许多新思路,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创新,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速农业市场化进程;二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依靠科技带动农民致富;三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在政策上向农业倾斜,合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这4个主要手段中,农业制度、外部环境和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牵涉部门繁多,历经时期较长,加之我国财力的限制,在短期内解决农民增收还相当困难。而唯有农业科技进步成为解决农民增收难题中最强劲、最便捷的手段。2.2科技进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步伐较快,科技进步贡献率逐年提高,依靠科技创新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据王耀发(2003)等统计,我国科技经费在1995年至2001年的7年间平均每年以10.1%的速度增长,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是:“四五”时期为15%,“五五”时期为27%,“六五”时期为34.84%,“七五”时期为27.66%,“八五”时期为34.28%,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5%~60%[3]。科技进步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有力手段。但是,纵观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的演变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增幅持续下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逐年增加并没有带来农民收入的逐年增长,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收入农户群体人均收入继续增加,而中等以下收入的农户群体人均纯收入减少,农民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这也说明了我们目前的农业科技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科技的供与需双方还严重脱节。一受需求方接受能企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143

力的限制,二是科技供给的质与量还有欠缺,供给的方式没有贴近需求市场的要求,同时,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相当低下。因此,提出了科技有效供给的问题。

2.3农业科技供给现状

目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供给和需求的实际缺口很大。首先是科技总量不足,反映在科技投入、人力资源、技术装备、成果产出等各项指标上;其次是结构不合理,科研与生产脱节,科技成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在我国,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明显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然而,我国每年取得大约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近2/3滞留在实验室或试验田里,技术供给的效应没能充分发挥。其中,科技的供需脱节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农民技术素质的制约,对农业科技的内在需求动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技术供给主体与需求主体缺乏联动机制,供给与需求间存在结构性失衡。农业科技走的是“立题—研究—成果—再立题”的道路,与生产脱节,为科研而科研,农户生产过程中真正需要的问题无人研究,农户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因此,农业科技的有效供给迫在眉睫。

3农民增收过程中的有效科技供给

3.1主动供给是有效科技供给的实现方式从供给方式上划分,有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类。在农业科技供给中,作为受体的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少科技意识,缺乏经营远见,制约了采用新技术的能力。颜廷武(2005)对贫困山区的调查中表明,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中,76%来自于第一产业,其中,53%依赖于种植业[4]。由此可见,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沿袭祖辈的栽种传统,往往不知该种什么,该怎么去种。同时,由于信息闭塞与科技文化素质的限制,农民在科学技术的接受和传播上滞后,也不可能对科技提出明确而合理的需求。在农村,先富裕起来的那部分农民,往往都是优先掌握了市场信息,掌握了实用技术,敢于尝试的农户,而这种尝试,大多是建立在科技示范的基础上。因此,在农业的科技供给上,应体现主动供给。将现有实用技术规范化、简单化、便捷化,以“技术超市”的形式向农民展示,使之有选择和认知的可能

和余地,更易为农民所接受。

3.2实用技术是有效科技供给的核心

现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60%,一

方面是转化条件的制约,更大程度上是由于

没有按需供给。农民增收的科技创新机制,

有赖于建立以某地区的经济结构、农村政

策、农民状况等为研究基础,以市场经济为

研究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研究目标,以科

技项目为研究手段的科技创新系统。因此,

科技项目必须走来自于农民服务于农民的

道路。武汉市近年提出一乡一品,各级政府

围绕这“一品”联手行动,结合当地农业主导

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为农

民解决作物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用实用、新型的科学技术指导农民合理发展

农业生产。同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通

过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项目支撑形成“大合

唱”,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让

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受益。目前,通过科技项目

带动,武汉市新洲双柳的无公害蔬菜,蔡甸洪

北的西甜瓜,新洲徐古的双孢蘑菇等已逐步

发展成为当地的优势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

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在农业科技的供

给上,更多地应体现实用技术的普及化。

3.3健全的农资供应网络及现代物流是有

效科技供给的必要手段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农用物资供应呈现

千家万户生产,千家万户经营,千家万户购

买的局面,农资市场相当混乱,假冒伪劣时

有发生,坑农害农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投诉

与索赔案件不断上升,农资市场的不健全不

规范既难以保证农民的利益,还严重影响了

名优物资的传播与应用。因此,在农业科技

的有效供给上应从产前抓起,建立完善、合

理、配套设施及服务健全的农资供应网络,

在保障农户利益的同时使得农业科技得以

快速推广。另外,完善配套的产地市场、物流

市场,建立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平台,从产后

为农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也是促进科技有

效供给的有力手段。

3.4科技推广是有效技术供给的实现途径

(1)科技培训与信息传播。一方面,通过

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阳光工程以及星火培

训和采取农业科技下乡、科技赶大集、农技

110、科技小分队、科技特派员等群众喜闻乐

见的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技术培训,构

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服务网络,向农民推介

新品种、实用新技术,让更多的农民成为致

富能手。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快捷、便利的,

广为农户所接受与认可的信息传播技术,发

布致富信息,倡导农业科技,开展农业教育

和科技的普及应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改

变农民思想认识,提高其学科技、爱科技、用

科技的积极性。

(2)科技研发与示范推广。围绕加强我

国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

力,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推广。一方面

结合当前制约农民增收的技术难点和关键

性领域,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力度,组织跨学

科和领域的联合攻关,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

业科技成果,完善我国农业的科技储备。另

一方面,加强产、学、研结合,深化农业科技

推广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国家推广机构和其

他所有制推广组织共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农

业技术推广体系。支持农业大中专院校参与

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充分发挥大专院所

在农业科技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农业

推广机构在农业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及技

术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

应用新技术、影响和带动农户、解决农民就

业、解决农产品卖难中的作用,从而推动农

民增收。

(3)兴建各类科技服务中介机构。通过

兴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信息化基地、

农业龙头企业创新中心等各类中介服务体

系,牢固建立起专家与农民之间的联系纽

带,将专家的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将实用、

新型的科研成果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另外,

通过星火科技带头人、星火科技示范户、农

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等活动,带动农户增强科

技意识,提高农民驾驭科技的能力,实现农

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潘盛洲.农民收入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

[J].垦殖与稻作,2003,(3):3-6.

[2]王广利.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增收措施

研究之综述[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6):

26-29.

[3]王耀发.浅析农民增收的科技创新机制[J].中国

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6.

[4]颜廷武.贫困山区家户经营状况调查与研究[A].

博士论文,2005,3.

(责任编辑:汪智勇)

企业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

144

科技进步与对策?3月号?2006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