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物保存温湿度环境要求

文物保存温湿度环境要求

文物保存温湿度环境要求

附件008

文物存放环境的基本要求一览表

文物分类文物种类

温度

(℃)相对湿度

(%)

光照度

(Lux)

大气环境

生物

因素

无机质文物石质文物

陶、瓷器

14-2440-55300

无酸性气体、防

青铜器14-2430-45150

防尘、无氯、无

酸性气体

铁质文物14-2430-45150

无酸性气体、防

金银器14-2440-55150

防尘、无硫化物、

无酸性气体

有机质文物

纺织品14-2050-60

50

防紫外线

防尘、

空气清洁

防虫

防霉纸质文物14-2050-55

50

防紫外线

防尘、

空气清洁

防虫

防霉骨、象牙14-2050-55

50

防紫外线

防尘、

空气清洁

防虫

防霉木质文物14-2050-60

50

防紫外线

防尘、

空气清洁

防虫

防霉皮革制品14-2050-60

50

防紫外线

防尘、

空气清洁

防虫

防霉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文物存放环境分两大类,即无机质类文物和有机质类文物:

1.无机质文物的存放环境总体为:温度:14—24℃,相对湿度 30—55%,光照度:150—300 Lux,大气环境要求清洁,无灰尘、无酸性气体;

2.有机质类文物的存放环境总体为:温度:14—20℃,相对湿度 50—60%,光照度:50Lux,无紫外线,大气环境要求清洁,无有害性气体,防尘、防虫、防霉;

3.由于无机质文物与有机质文物的存放环境要求不同,在考古工地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文物临时库房应该是两间房屋以上,将无机质文物和有机质文物分开放置,同时分别进行不同指标的调节与控制;

4.如果条件不许可,只能有一间文物库房,就要根据当地主要环境特征来确定临时库房的执行指标。如果当地主要环境适合有机质类文物保存,就将有机质类文物保存环境作为临时库房的主要环境。把无机质文物放入文物柜或文物箱内,进行小环境控制,反之亦然。如果出土的大宗文物是归属某一类文物,就根据该类文物的需要制定临时库房主体环境标准。

文物保存温湿度环境要求

文物存放环境的基本要求一览表 文物分类文物种类 温度 (℃)相对湿度 (%) 光照度 (Lux) 大气环境 生物 因素 无机质文物石质文物 陶、瓷器 14-2440-55300 无酸性气体、防 尘 青铜器14-2430-45150 防尘、无氯、无 酸性气体 铁质文物14-2430-45150 无酸性气体、防 尘 金银器14-2440-55150 防尘、无硫化物、 无酸性气体 有机质文物 纺织品14-2050-60 50 防紫外线 防尘、 空气清洁 防虫 防霉纸质文物14-2050-55 50 防紫外线 防尘、 空气清洁 防虫 防霉骨、象牙14-2050-55 50 防紫外线 防尘、 空气清洁 防虫 防霉木质文物14-2050-60 50 防紫外线 防尘、 空气清洁 防虫 防霉皮革制品14-2050-60 50 防紫外线 防尘、 空气清洁 防虫 防霉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文物存放环境分两大类,即无机质类文物和有机质类文物: 1.无机质文物的存放环境总体为:温度:14—24℃,相对湿度 30—55%,光照度:150—300 Lux,大气环境要求清洁,无灰尘、无酸性气体; 2.有机质类文物的存放环境总体为:温度:14—20℃,相对湿度 50—60%,光照度:50Lux,无紫外线,大气环境要求清洁,无有害性气体,防尘、防虫、防霉; 3.由于无机质文物与有机质文物的存放环境要求不同,在考古工地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文物临时库房应该是两间房屋以上,将无机质文物和有机质文物分开放置,同时分别进行不同指标的调节与控制; 4.如果条件不许可,只能有一间文物库房,就要根据当地主要环境特征来确定临时库房的执行指标。如果当地主要环境适合有机质类文物保存,就将有机质类文物保存环境作为临时库房的主要环境。把无机质文物放入文物柜或文物箱内,进行小环境控制,反之亦然。

试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要求

附件四: 试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要求 一、水泥试验 1、水泥比表面积测定:试验室相对湿度不大于50%。 2、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2)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3)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 3、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 (1)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2)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二、水泥混凝土试验 1、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养护: (1)试件成型后,用湿布覆盖表面(或其它保持湿度方法),在室温20℃±5℃,相对湿度大于50%的环境下静放一个到二个昼夜,然后拆模并作第一次外观检查、编号,对有缺陷的试件应除去,或人工补平。 (2)将完好的试件放入养护室进行养护,标准养护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试件宜放在铁架或木架上,间距至少10—20cm,试件表面应保持一层水膜,并避免用水直接冲淋。当无标准养护室时,将试件放入温度20℃±2℃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 2、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从试模内脱出并称重后,应立即放到密封湿气箱和恒温室进行保温保湿养生。但中试件和大试件应先用塑料薄膜包覆。有条件时,可采用蜡封保湿养生。养生时间视需要而定,作为工地控制,通常都只取7天。整个养生期间的温度,应保持20℃±2℃。湿度95%以上 三、钢筋试验 1、焊接接头弯曲试验:除非另外有规定,试验环境温度应为23℃±5℃。 2、焊接接头拉伸试验:除非另外有规定,试验环境温度应为23℃±5℃。 3、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一般在10℃—35℃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5℃。 四、沥青试验 大部分沥青原材试验均有试验温度要求,为使沥青试验尽可能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对试验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在沥青室中应装冷热空调。

文物收藏品的保存要求和方法

文物收藏品的保存要求和方法 2011-04-25 17:56:05 点击数: 87 由于文物收藏品种类繁多,质地不一,性能有别,因此对它们的保存要求是不一样的。收藏家可根据自己的居住条件和藏品的性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措施,做好藏品的保管、养护工作。 1、温度和湿度 为了使藏品能长久保持良好的状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般来说,15~18℃的湿度和50~65%的相对湿度对各类物品都比较适宜。在温度太高时,应进行降温;温度太低时,应进行加温;湿度太大时,采取除湿措施;湿度太小时,进行加湿,在室内须放置温度计和湿度计加以观察,根据室内的温、湿度变化而采取必要的措施。 另应注意放置藏品的架、柜、箱等均不能紧贴地面或墙壁摆放,应将其垫置到适当高度,或离墙有一定的距离,并要时常检查挂在墙上的绘画、挂毯等背面的墙壁是否有潮湿现象。 2、有害气体和灰尘 现代社会空气中的污染十分严重。当大气中含有微量臭氧的时候,能使铜、铁、铅等金属氧化,使织物、纸张和彩画上的颜料褪色或变色。许多有害气体,如煤中、腐败的食物及厕所中散发出的硫化氢(有臭蛋气味)气体对银器、铜器和铅器等均有害处;氯气能使染料褪至无色、对织物、纸张和皮革等都有破坏作用,并引起金属腐蚀;飞机、汽车、烟囱、煤炉等大量排出的二氧化碳就更不必说了。空气中还常混杂有极微细的硬质颗粒,它们与湿气结合降落并沉积在物品上,易于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的寄生,对各种有机质地的收藏品的危害尤大。 为防止有害气体和灰尘对藏品的影响,应将藏品放在空气较为清新处,尽量减少煤烟及粪便气味等可能对藏品造成的损害。室内注意清洁,经常用微湿的软抹布消除灰尘,用吸尘器定期清扫房屋,甚至可将藏品用玻璃、盒子等封闭起来。有条件的,应采用空气净化设备。 3、霉菌和虫害 防止霉菌生长的有效办法是自然通风,并想方设法消除室内的生

【稀缺资源】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

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 前言 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落实《文物保护法》关于馆藏文物保护的规定,有效地降低和防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博物馆藏品的危害,确保文物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博物馆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条件和环境监控等。 本规范旨在针对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保存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线辐射、空气污染物、噪声、微振动、生物损害等自然因素,就博物馆藏品存放的主要场所藏品库房、陈列室和保护修复室提出防止和延缓藏品自然损坏的环境规范。人为因素的破坏主要通过安防、消防和有效管理措施来解决。 本规范只对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提出基本要求。 现行的强制标准本规范已引入。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术语、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的控制要素。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其他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单位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GA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B/T 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JGJ66-91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GBJl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93?9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63?9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1?9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 文化部《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3 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规范。 3.1 博物馆: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文物、自然标本,向公众开放的社会公益性机构。 3、2 藏品:馆藏文物、自然标本的总称。 3.3 藏品保存场所:用于保存藏品的库房、陈列室和藏品保护修复室等场所。

文物保存温湿度环境要求

附件008 文物存放环境的基本要求一览表 温度 文物分类文物种类 (℃) 石质文物 14-24 xx、瓷器 无机质 文物青铜器14-2430-45 30-45 40-55 50-60 防紫外线 50 纸质文物14-20 有机质 骨、xx14-20 文物 木质文物14-2050-60 防紫外线

50 皮革制品14-2050-60 防紫外线空气清洁防霉空气清洁 防尘、防霉防虫50-55 防紫外线 50空气清洁 防尘、防霉防虫50-55 防紫外线 50空气清洁 防尘、防霉防虫空气清洁 防尘、防霉防虫150 150 150 50 纺织品14-2040-55300 相对湿度 (%)光照度 (Lux)生物因素大气环境无酸性气体、防尘铁质文物14-24 xx14-24防尘、无氯、无 酸性气体无酸性气体、防尘防尘、无硫化物、 无酸性气体

防尘、防虫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文物存放环境分两大类,即无机质类文物和有机质类文物: 1.无机质文物的存放环境总体为: 温度:14—24℃,相对湿度30—55%,光照度:150—300 Lux,大气环境要求清洁,无灰尘、无酸性气体; 2.有机质类文物的存放环境总体为: 温度:14—20℃,相对湿度50—60%,光照度:50Lux,无紫外线,大气环境要求清洁,无有害性气体,防尘、防虫、防霉; 3.由于无机质文物与有机质文物的存放环境要求不同,在考古工地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文物临时库房应该是两间房屋以上,将无机质文物和有机质文物分开放置,同时分别进行不同指标的调节与控制; 4.如果条件不许可,只能有一间文物库房,就要根据当地主要环境特征来确定临时库房的执行指标。如果当地主要环境适合有机质类文物保存,就将有机质类文物保存环境作为临时库房的主要环境。把无机质文物放入文物柜或文物箱内,进行小环境控制,反之亦然。 如果出土的大宗文物是归属某一类文物,就根据该类文物的需要制定临时库房主体环境标准。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很重要 在实验室的监控项目中,不同实验室对温湿度都有要求,大部分实验都是在明确的温湿度环境中展开。在医药、生化、仪器校准、农业、建筑与电器等领域中,实验室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着各种实验或检测的结果,每项实验的进行都需要精确可靠的监测仪器来提供准确的环境参数数据。 实验室要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室内的小气候,包括气温、湿度和气流速度等,对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和仪器设备有影响。夏季的适宜温度应是18-28℃,冬季为16-20℃,湿度最好在30%(冬季)-70%(夏季)之间。除了特殊实验室外,温湿度对大多数理化实验影响不大,但是天平室和精密仪器室应根据需要对温湿度进行控制。 环境条件温湿度的控制方面考虑的要素就是保证实验操作的环境温湿度是能够满足实验程序各个过程的需要。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实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 首先,识别各项工作对环境温湿度的要求。 主要识别仪器的需要、试剂的需要、实验程序的需要,以及实验室员工的人性化考虑(人体在温度18-25℃ 相对湿度在35-80%范围内总体感觉舒适,并且从医学角度来看环境干燥和喉咙的炎症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四个方面要素综合考虑,列出对温湿度控制范围要求的清单。 第二,选择并制定有效的环境温湿度控制范围。从以上各要素所有要求清单中摘取最窄范围作为该实验室环境控制的允许范围,制定环境条件控制方面的管理程序,并依据该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SOP。

第三,保持和监控。通过各项措施保证环境的温湿度在控制的范围内,并对环境温湿度进行监控和做好监控的记录,超过允许范围及时采取措施,开空调调节温度,开除湿机控制湿度。 试剂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样品存放室温度10-30℃,湿度35-80% 天平室温度10-30℃,湿度35-80% 水分室温度10-30℃,湿度35-65% 红外室温度10-30℃,湿度35-60% 中心实验室温度10-30℃,湿度35-80% 留样室温度10-25℃,湿度35-70% 各个领域实验室的温湿度最佳范围 1 病理学实验室 病理学实验过程中,切片机,脱水机,染色机,电子天平等仪器的使用对温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例如电子天平应尽可能在环境温度较稳定的条件(温度变化每小时不大于5|℃)下使用。因此,这类实验室的温湿度状况需要实时监控和记录。DSR温湿度记录仪可提供精确的温湿度记录数据.有助于各项实验的顺利进行。 2 抗生素实验室

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

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 [原创 2007-8-20] 前言 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落实《文物保护法》关于馆藏文物保护的规定,有效地降低和防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博物馆藏品的危害,确保文物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博物馆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条件和环境监控等。 本规范旨在针对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保存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线辐射、空气污染物、噪声、微振动、生物损害等自然因素,就博物馆藏品存放的主要场所藏品库房、陈列室和保护修复室提出防止和延缓藏品自然损坏的环境规范。人为因素的破坏主要通过安防、消防和有效管理措施来解决。 本规范只对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提出基本要求。 现行的强制标准本规范已引入。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术语、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的控制要素。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其他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单位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GA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B/T 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JGJ66-91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GBJl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93?9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63?9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1?9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 文化部《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3 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规范。 3.1 博物馆: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文物、自然标本,向公众开放的社会公益性机构。 3、2 藏品:馆藏文物、自然标本的总称。 3.3 藏品保存场所:用于保存藏品的库房、陈列室和藏品保护修复室等场所。

文物保存环境概论

《文物保存环境概论》 一、课程名称:文物保存环境概论 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二年级 四、计划课时:36课时 五、学分:2学分 六、任课教师:杨璐 七、课程简介: 文物保存环境是文物保护的基础,是大多数文物常见病变产生的主要诱因,因此该方面的研究也是预防文物产生病变或控制文物病变发展的主要手段。本课程通过对文物保存环境中温度、湿度、光辐射、空气污染物等因素的介绍,使学生系统了解文物保存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对各种材质文物的作用方式及其调控技术及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及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保存环境对文物安全展陈及存放的重要影响,熟悉文物保存环境因素的监测手段,掌握文物保存环境的调控技术,为学习文物保护其他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八、参考教材:杨璐,黄建华. 文物保存环境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2课时) 第一节文物保护的意义、研究方法及原则 一、文物保护的意义 二、常用的文物保护方法 三、原真性原则 四、最小干预原则 五、两大原则规范下的文物保护方法 第二节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内容 二、文物保存环境对文物的影响 三、调控文物保存环境的意义 第三节文物保存环境实例分析

思考题:一、文物保护中的宪章和宣言都是做什么用的。 二、保存环境对文物都会产生哪些影响。 第二章温度(10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1)了解温度的定义及温标; (2)理解温度导致文物病害的原因; (3)掌握不同温度测量设备的使用及温度的调控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博物馆温度的调控方法; 难点:过渡间控温的原理及隐藏式设计。 第一节温度的定义 一、温度定义的理论基础 1. 平衡状态 2.物质的微观模型及布朗运动 3. 热力学第零定律 二、温度的定义 第二节温标 一、热力学温标 二、摄氏温标 三、华氏温标 第三节环境温度因素对文物的影响 一、阿仑尼乌斯经验公式 二、冰冻风化 三、线性膨胀系数 四、可溶于溶解与结晶 五、玻璃化转变温度 六、相变 七、温度引起的湿度变化

浅谈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发展与现状

浅谈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有着非常浓郁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在这几千年的沉淀中,积攒下来了数不尽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的绝大部分都被博物馆收藏保护。这些文物凝聚了其历史时期的智慧结晶,它们的意义不仅在于本身的不可复制,还有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使这些文物更好地保存下来。 标签:馆藏文物;保存环境 一、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定义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所代表的是博物馆、纪念馆、储藏柜等的室内环境,空间内的各种条件都属于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用于保存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气体辐射等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文物保存的时长。只有有效地管控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将影响文物保存时长的因素控制在一个可控的安全范围内,为馆藏文物营造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阻止或延缓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以实现馆藏文物长久保存的目的。 二、馆藏文物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馆藏文物的发展现状 经过“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在当下的馆藏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中,有50%以上的馆藏文物存在中度及中度以上的病害,其中重度腐蚀及以上的馆藏文物占接近17%。尤其是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的文物,如纺织品、纸质、竹制木制漆器等,中度以上病害发生率占半数以上。馆藏文物中的金属文物,中度腐蚀比例接近43%,重度腐蚀及以上达16.6%。文物腐蚀损失现象不断加重,这也是当下的大多数博物馆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环境因素所造成的影响是博物馆藏品损害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交替作用导致文物材质劣化。我国博物馆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文物保护的意识不足,文物保护技术措施不够发达等,对于博物馆内部的文物存储环境改善研究工作应该给予关注。 (二)影响馆内文物保存的因素 1.光辐射对文物保存的影响 文物保存环境的光辐射是指照明系统所产生的光照度和紫外线产生的辐射。光是一种能量,光的照射会起文物材质的光化学反应,使文物材料老化或变色,尤其是纺织品、纸质等有机质地文物以及彩绘器等对光敏感的文物。光的波长不同,对文物损伤程度也不同。同时,光的热效应还会使光照射的环境内温度升高,因此多数博物馆馆内灯光都比较昏暗,有的展品旁的灯光还会周期性开关。如果光线过强,会使染料、颜料色泽发生变化,最终物质整体遭到破坏。加上光的热

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

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试行规范 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为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工作方针,落实《文物保护法》关于馆藏文物保护的规定,有效地降低和防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博物馆藏品的危害,确保文物的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博物馆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条件和环境监控等。 本规范旨在针对影响博物馆藏品安全保存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线辐射、空气污染物、噪声、微振动、生物损害等自然因素,就博物馆藏品存放的主要场所藏品库房、陈列室和保护修复室提出防止和延缓藏品自然损坏的环境规范。人为因素的破坏主要通过安防、消防和有效管理措施来解决。 本规范只对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提出基本要求。 现行的强制标准本规范已引入。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术语、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的控制要素。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其他文物收藏、研究、展示单位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GA27-2002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B/T 16571?199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JGJ66-91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GBJl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193?9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63?9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1?96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325?2001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物控制规范》 文化部 《文物藏品定级标准》 国家文物局 《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 3 术语 下列术语适用于本规范。 3.1 博物馆:收藏、保护、展示和研究文物、自然标本,向公众开放的社会公益性机构。 3、2 藏品:馆藏文物、自然标本的总称。 3.3 藏品保存场所:用于保存藏品的库房、陈列室和藏品保护修复室等场所。 3.4 藏品保存环境:藏品保存场所应该具备的适合藏品长久、稳定保存并能有效控制延缓其自然损毁,防止人为破坏的环境条件。包括: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安全技术防范条件、消防条件和环境监控。 3.5 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藏品保存场所主要由藏品库房、陈列室和藏品保护修复室等特定建筑物组成。自然条件指温度、相对湿度、光线辐射、空气污染物、噪音、微振动和生物等。 3.6 藏品库房:藏品集中保存的特定建筑物。 3.7 陈列室:博物馆向公众展示藏品的特定建筑物。 3.8 藏品保护修复室:博物馆运用传统修复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藏品进行科学保护、保养、分析和检测的特定建筑物。 4 藏品保存场所的自然条件 4.1 藏品库房的自然条件 4.1.1 藏品库区由藏品库、暂存库、周转库、保管设备贮藏室、藏品鉴赏室和保管员业务工作室、风淋更衣间等部分组成。 4.1.2 每间库房的使用面积以80~100?为宜,最小不得低于50?,最大不超过200?。藏品库建筑不宜超过4层,每层净高2.4~3m。特大体量的藏品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建造,适当调整库房面积和高度。 4.1.3 库房建筑均应避光。提倡建密闭式无窗库房。藏品库房有窗者,每间开窗不宜超过两个,每个面积不超过1?。应加装防盗护栏,采取防尘及吸收紫外线辐射的措施。

文物保存环境概论

文物保存环境概论》 一、课程名称:文物保存环境概论 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二年级 四、计划课时:36 课时 五、学分:2 学分 六、任课教师:杨璐 七、课程简介: 文物保存环境是文物保护的基础,是大多数文物常见病变产生的主要诱因,因此该方面的研究也是预防文物产生病变或控制文物病变发展的主要手段。本课程通过对文物保存环境中温度、湿度、光辐射、空气污染物等因素的介绍,使学生系统了解文物保存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对各种材质文物的作用方式及其调控技术及方法。结合课堂教学及实地考察使学生了解保存环境对文物安全展陈及存放的重要影响,熟悉文物保存环境因素的监测手段,掌握文物保存环境的调控技术,为学习文物保护其他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八、参考教材:杨璐,黄建华. 文物保存环境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九、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课时安排:第一章绪论(2课时) 第一节文物保护的意义、研究方法及原则 一、文物保护的意义 二、常用的文物保护方法 三、原真性原则 四、最小干预原则 五、两大原则规范下的文物保护方法第二节文物保 存环境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文物保存环境的研究内容 二、文物保存环境对文物的影响 三、调控文物保存环境的意义 第三节文物保存环境实例分析 思考题:一、文物保护中的宪章和宣言都是做什么用的 二、保存环境对文物都会产生哪些影响。

第二章温度(10 课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1)了解温度的定义及温标; (2)理解温度导致文物病害的原因; (3)掌握不同温度测量设备的使用及温度的调控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博物馆温度的调控方法;难点:过渡间控温的原理及隐藏式设计。 第一节温度的定义 一、温度定义的理论基础 1. 平衡状态2.物质的微观模型及布朗运动 3. 热力学第零定律 二、温度的定义 第二节温标 一、热力学温标 二、摄氏温标 三、华氏温标 第三节环境温度因素对文物的影响 一、阿仑尼乌斯经验公式 二、冰冻风化 三、线性膨胀系数 四、可溶于溶解与结晶 五、玻璃化转变温度 六、相变 七、温度引起的湿度变化 第四节环境温度的测量 一、环境温度测量的理论依据 二、玻璃液体温度计 三、双金属温度计 四、电阻温度计 五、半导体温度计 六、红外测温仪

谈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

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实物的形式保留了丰富的信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了研究和利用其中蕴藏的信息资源,必须保存好文物的物质形态。 然而,由于文物材料的特性及其内部不停运动的普遍性,再加上环境因素的作用,文物在自然环境中存在衰败、损坏甚至消失的倾向,即文物的自然损坏,其实质是环境因素与文物材料发生物理作用或者化学作用,使文物日益改变其本来的形态和组分,危害文物的长期保存。文物保存环境研究所关注的问题就是环境与文物保存之间的关系,环境因素与文物材料作用的过程和机理,并找到适宜文物保存的最佳环境,最终减缓文物的自然损坏。 文物保存环境,可以理解为以文物为中心的周围环境因素的总和。具体到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或称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主要包括博物馆室内的空气温湿度、光照、空气污染物和有害生物等因素。博物馆不利环境因素对文物的作用一般进行缓慢,但日积月累,其破坏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我们有必要探讨博物馆各种环境因素与文物材料作用的过程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空气温湿度 温度和湿度是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最基本、最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它们是直接影响一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两个基本因素。 1.1 温度 通常,博物馆室内空气温度作为单一因素对文物材料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由于环境中同时存在着光照、各种气体等因素,当文物材料受到它们联合作用而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时,温度在后续反应中具有加速化学发应的作用。根据范特霍夫(Van’t Hoff)近似规则,对一般反应,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2~4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温度变化会引起相对湿度的变化,从而对文物产生影响。 1.2 湿度 与温度相比,博物馆相对湿度对文物的影响更大。相对湿度的变化对大部分馆藏文物保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湿度对有机材料文物的影响:有机材料文物的共性就是其内部含有一定的水分,当外界空气湿度较高时,它们吸收水分,引起水解、增重、体积膨胀等变化。当外界空气湿度较低时,它们释放内部水分而产生收缩、干裂等变化。不同的有机材料对相对湿度的反应状况也不同。动、植物纤维材料的丝、毛、棉、麻、纸、竹木器等,对湿度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丝织品和书画。 湿度对无机材料文物的影响:潮湿环境对绝大多数金属文物保存非常不利。潮湿空气中,青铜器和铁器会发生化学腐蚀或电化学腐蚀,尤其是有氯化物存在时,锈蚀速度会更快。银器在高湿度环境中,加上强光和臭氧的作用,可能会被缓慢氧化。潮湿环境还会使古代玻璃器皿表面腐蚀发白或发灰。温湿度的变化可能导致瓷器表面玻璃质釉层发暗模糊、失去光泽或分解。 高湿度也是微生物霉菌产生的必要条件。在高湿度环境下,有机材料文物是霉菌的良好营养源,从而间接导致文物材料的损坏。 光照 在博物馆,尽管光对于人们研究、参观是必不可少的,但对于文物保存却是有害的,尤以光波中的紫外线为甚。研究表明,光对所有有机材料文物具有破坏作用,引起它们表面变质并加速这种变质反应。

文物保存温湿度环境要求

附件008 文物存放环境的基本要求一览表 文物分类文物种类 温度 (℃)相对湿度 (%) 光照度 (Lux) 大气环境 生物 因素 无机质文物石质文物 陶、瓷器 14-2440-55300 无酸性气体、防 尘 青铜器14-2430-45150 防尘、无氯、无 酸性气体 铁质文物14-2430-45150 无酸性气体、防 尘 金银器14-2440-55150 防尘、无硫化物、 无酸性气体 有机质文物 纺织品14-2050-60 50 防紫外线 防尘、 空气清洁 防虫 防霉纸质文物14-2050-55 50 防紫外线 防尘、 空气清洁 防虫 防霉骨、象牙14-2050-55 50 防紫外线 防尘、 空气清洁 防虫 防霉木质文物14-2050-60 50 防紫外线 防尘、 空气清洁 防虫 防霉皮革制品14-2050-60 50 防紫外线 防尘、 空气清洁 防虫 防霉 从上述表中可以看出,文物存放环境分两大类,即无机质类文物和有机质类文物: 1.无机质文物的存放环境总体为:温度:14—24℃,相对湿度 30—55%,光照度:150—300 Lux,大气环境要求清洁,无灰尘、无酸性气体; 2.有机质类文物的存放环境总体为:温度:14—20℃,相对湿度 50—60%,光照度:50Lux,无紫外线,大气环境要求清洁,无有害性气体,防尘、防虫、防霉; 3.由于无机质文物与有机质文物的存放环境要求不同,在考古工地条件许可的前提下,文物临时库房应该是两间房屋以上,将无机质文物和有机质文物分开放置,同时分别进行不同指标的调节与控制; 4.如果条件不许可,只能有一间文物库房,就要根据当地主要环境特征来确定临时库房的执行指标。如果当地主要环境适合有机质类文物保存,就将有机质类文物保存环境作为临时库房的主要环境。把无机质文物放入文物柜或文物箱内,进行小环境控制,反之亦然。如果出土的大宗文物是归属某一类文物,就根据该类文物的需要制定临时库房主体环境标准。

文物保存环境专题-西北大学

《文物保存环境专题》 一、课程名称:文物保存环境专题 二、课程类型:方向课 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学一年级硕士 四、计划课时:36 五、学分:2 六、任课教师:杨璐 七、课程简介: 文物保存环境是文物保护的关键因素,是大多数文物常见病变产生的主要诱因,因此该方面的研究也是预防文物产生病变或控制文物病变发展的主要手段。随着近年来文物保护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原真性”和“最小干预”两大文物保护准则的规范下,研究者们返璞归真,逐渐将文物保护的诸多方法回归到文物保存环境的调控及维持领域。文物保存环境重新受到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重视,并被推向根本解决大多数文物保护问题的关键位置。本课程通过对文物保存环境中温湿度、光辐射、空气污染物及生物等诸多因素的深入介绍,使学生系统了解文物保存过程中各种环境因素对各种材质文物的作用方式及其调控技术及方法。八、课程的主要内容与考核: (一)课程的主要内容 1.温湿度 1.1温度定义的理论基础 1.2温标 1.2.1热力学温标 1.2.2摄氏温标 1.2.3华氏温标 1.3环境温度因素对文物影响的实例分析 1.4环境温度的测量 1.5环境温度的控制 1.6湿度 1.6.1湿度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1.6.2湿度对文物影响的实例分析 1.6.3湿度的测量 1.6.4湿度的调控 1.6.5牺牲墙 2.光辐射 2.1光 2.1.1光谱 2.1.2光辐射的热效应 2.1.3短波辐射的能量效应 2.2光老化 2.2.1光老化发生的机理 2.2.2能量累积效应 2.2.3热效应 2.3色度学 2.3.1色度的基本理论 2.3.2光对色色度的影响 2.3.3文物表面状态对色度的影响 2.3.4不同色彩的心理作用 2.3.5色度学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2.4光辐射对文物影响的实例分析 2.4.1对有机质文物的影响 2.4.2对无机质文物的影响 2.4.3对文物保护材料的影响 2.5光源 2.5.1光源的定义及分类 2.5.2不同光源的工作原理 2.5.3不同光源对文物的影响 2.6光辐射的监测 2.6.1照度计 2.6.2紫外线辐照度计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 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标准【1】 [摘要]环境是文物保护的关键性因素,环境因素中包括空气的湿度、质量、温度与光线等。 不同材质的文物所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研究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其保存环境的质量保准应该受到严格要求。 通过研究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影响以及其他的物理、化学反应,能够有效的保障环境质量标准的准确性。 [关键词]文物保存;博物馆;质量标准 我国经济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全世界都能用到中国制造的商品,同时也造成了污染物的过度排放以及资源的浪费,最终为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在此种情况下,保护文物的工作便更加重要了。 因为文物不可能长埋于地下,终有重见光明的一天,为了保护文物使其具有更长的保存时间是目前我们目前工作的重点。 本文具体从文物保护的现状以及环境质量的分析入手,谈谈博物馆的文物保存环境的质量标准。 1、我国文物保存及环境现状的分析 我国具有上千年的文化历史,上至远古下至明清,其文物不计其数,现存于博物馆的文物也星罗棋布的分布着。 博物馆的工作由其性质决定。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为环境造成了巨大 伤害,博物馆的文物处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中,不可避免的会遭受环境污染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环境污染对文物造成的伤害,意识到保护文 物的重要性,如果放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就会在短时间内对文物带来十分严重的危害。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各不相同,温度、 湿度与光照决定了文物的保存程度。 北方地区的城市污染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的取暖方式与供电方式,因为北方的冬季需要靠煤炭供暖,不像夏天别那样空气更容易流通,污染物排放不出去就会造成环境更加恶劣。 而南方地区的环境影响主要酸雨,选取适当修建博物馆的地址 与建筑结构是保证文物完整性的关键。 若按照空气湿度划分,西北地区的空气较为干燥,东南沿海地 区的空气温暖湿润,所以在建设博物馆的初期首先要进行实地检测,确保选取的地址合适。 2、影响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质量分析 对文物保存,有必要做一个保护的方案,首先应该对博物馆的 内外做一个环境质量分析,分析存在哪些不利因素缩短了文物保存的时间。 进行定量定性的分析,各方面相协调,再进行综合分析。 2.1文物所处的环境温度

试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要求

试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要求 一、水泥试验 1.水泥比表面积测定:试验室相对湿度不大于50%。 2.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2)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应不低于90%。 (3)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 3.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 (1)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2)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二、水泥混凝土试验 1.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养护: (1)试件成型后,用湿布覆盖表面(或其它保持湿度方法),在室温20℃±5℃,相对湿度大于50%的环境下静放一个到二个昼夜,然后拆模并作第一次外观检查、编号,对有缺陷的试件应除去,或人工补平。 (2)将完好的试件放入养护室进行养护,标准养护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试件宜放在铁架或木架上,间距至少10—20cm,试件表面应保持一层水膜,并避免用水直接冲淋。当无标准养护室时,将试件放入温度20℃±2℃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 2.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从试模内脱出

并称重后,应立即放到密封湿气箱和恒温室进行保温保湿养生。但中试件和大试件应先用塑料薄膜包覆。有条件时,可采用蜡封保湿养生。养生时间视需要而定,作为工地控制,通常都只取7天。整个养生期间的温度,应保持20℃±2℃。 三、钢筋试验 1.焊接接头弯曲试验:除非另外有规定,试验环境温度应为23℃±5℃。 2.焊接接头拉伸试验:除非另外有规定,试验环境温度应为23℃±5℃。 3.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一般在10℃—35℃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5℃。 四、沥青试验 大部分沥青原材试验均有试验温度要求,为使沥青试验尽可能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必须要对试验环境进行有效控制,在沥青室中应装冷热空调。

试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要求

试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 要求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附件四: 试验室环境温湿度控制要求 一、水泥试验 1、水泥比表面积测定:试验室相对湿度不大于50%。 2、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2)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3)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1℃范围内。 3、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 (1)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水泥试样、拌和水、仪器和用具的温度应与试验室一致。 (2)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二、水泥混凝土试验 1、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与硬化水泥混凝土现场取样养护: (1)试件成型后,用湿布覆盖表面(或其它保持湿度方法),在室温20℃±5℃,相对湿度大于50%的环境下静放一个到二个昼夜,然后拆模并作第一次外观检查、编号,对有缺陷的试件应除去,或人工补平。 (2)将完好的试件放入养护室进行养护,标准养护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试件宜放在铁架或木架上,间距至少10—20cm,试件表面应保持一层水膜,并避免用水直接冲淋。当无标准养护室时,将试件放入温度20℃±2℃不流动的Ca(OH)2饱和溶液中养护。 2、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件从试模内脱出并称重后,应立即放到密封湿气箱和恒温室进行保温保湿养生。但中试件和大试件应先用塑料薄膜包覆。有条件时,可采用蜡封保湿养生。养生时间视需要而定,作为工地控制,通常都只取7天。整个养生期间的温度,应保持20℃±2℃。湿度95%以上 三、钢筋试验 1、焊接接头弯曲试验:除非另外有规定,试验环境温度应为23℃±5℃。 2、焊接接头拉伸试验:除非另外有规定,试验环境温度应为23℃±5℃。 3、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一般在10℃—35℃范围内进行。对温度要求严格的试验,试验温度应为23℃±5℃。 四、沥青试验

恒温室温度控制要求

南京拓展科技有限公司 ——您身边的实验室工程专家 恒温室温度控制要求 南京拓展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恒温恒湿、生物安全、理化检测等实验室整体规划设计、安装和运行保障为一体的高科技服务型企业,是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的提供者。拓展融合现代国际先进实验室设计理念,凭借多年来在实验室领域的专业积累基础,不断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工艺,并结合国内的工程施工管理实践,为国内众多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整体实验室工程和全面的技术支持,应对国内、国际日益加剧的技术竞争发展的需要。 为试验环境提供一个特定的温湿度条件已经很困难了,要达到GB/T4857.2-2005规定的23℃±2℃,50%RH±5%温湿度条件则更加困难。因此在进行标准试验室的设计、验收与保养时要格外细心。 恒温恒湿试验室的记录、显示和输出达到规定的偏差要求对设计者来说很重要,但这些仅仅是应该考虑到的三个因素。显示器和记录仪通常与传感器相连,随时监视实验室或试验箱内某个位置的温湿度情况。传感器所反映的信息仅仅说明调节器或者控制器的工作稳定,但并不能反映实验室或试验箱内整个空间都达到了规定的温湿度条件。 为了真实地反映试验环境温湿度条件还必须考虑以下参数: 控制恒定率:调节器和控制器对控制传感器所在位置的恒定控制。 传感器精度: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的不确定度。 均匀度:由空气不流通,热源、潮湿的物品,或者与相邻空间的空气流动而导致的室内温湿度的变化梯度。 例如,如果规定的条件是23℃±2℃/50%RH±5%,而且记录仪器显示相对湿度的精度控制在±2%以内。但是考虑均匀度和传感器精度以后,肯定达不到规定温湿度的要求。要达到更精确的试验温湿度条件需要考虑以下参数: 1.目前市场上最好的湿度传感器的精度为±1%。 2.通风情况下,热源的位置会影响实验室的均匀度,一般在±1%到±6%之间。 3.将以上参数加到显示的精度(±2%)会得到整个空间的精度在±4%到±9%之间。 试验箱或试验间要想真正达到规定的温湿度条件,设计者要分别考虑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单点恒定率(控制部分) 在此影响因素中,必须考虑调节器与控制器间的调节变化、昼夜的变化、季节的更替以及突发情况(如试验设备的开启或关闭、开关灯或是实验室门的开启等等)对实验室内温湿度的影响。此影响因素的大小取决于设备的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 实验室内没有突发情况引起温湿度变化时,可以对调节器短期的控制能力进行评定。调节器的调节变化方式包括降温、加热、加湿和去湿等。 昼夜的变化、季节的更替、突发情况等感应性因素和潜在性因素都将会引起实验室温湿度的高低变化,并对实验室温湿度的长期稳定造成影响。良好的封闭、与外界温湿度隔离、使用适当的方式补充空气,对减少实验室温湿度变化将起到很好的效果。 应依据最大可预期的潜在性因素和感应性因素来设计温湿度调节系统。潜在性因素主要来自于人员、泄漏、水池排放和新鲜空气的补充。感应性因素来自于灯光、实验设备、人员、泄漏和新鲜空气的补充。整个调节系统必须有能力对由于昼夜的变化、季节的更替引起的温度变化进行控制。

恒温恒湿实验室标准设计要求

恒温恒湿实验室标准设计要求(最全最新版)恒温恒湿实验室方案概述 恒温恒湿实验室是将某一实验室通过某些专用设备和技术方法,使其室内温湿度符合某一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的要求。恒温恒湿实验室是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和流通领域里的商品质量检验把关的基础设施。恒温恒湿实验室广泛应用于棉纺、毛纺、化纤、纸张、包装、烟草生产企业以及质检、纤检等部门,按照ISO和GB有关标准规定,纺织品、纺织原料、纸张、纸品和纸箱等商品的质物理项目的检验必需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纺织品和纺织原料检验的标准大气按ISO139和GB6529标准规定,温度20±2 ℃,相对湿度65%±2%;纸张、纸品和纸箱类商品检验的标准大气按照ISO187和GB10739标准规定,温度23±1℃,相对湿度50%±2%。除了常规温湿度的恒温恒湿实验室,还有其它特殊的5-18℃低温、30-80℃高温、相对湿度要求小于40%RH低湿、相对湿度高于80%RH的高湿等特殊要求的恒温恒湿实验室。 我们可提供的恒温恒湿实验室: 部分行业检测温湿度标准: 恒温恒湿实验室方案设计要点 实验室的整体规划,要考虑到以下要求:涉及范围极广,需建 筑、水电、空调、实验室使用者等各项专业人才共同参与规划。 ?设计目的:为实验室设备创造一个既能确保其稳定、可靠的 运行,延长其使用寿命,又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及工作人员身心健

康的工作场所。 ?总体设计:全面考虑各专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严格的协调,做到不错,不漏,不碰。 ?具体设计: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选用既先进,性能价格比又合理的环保设备和材料,融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恒温恒湿实验室总体设计规划要点 恒温恒湿实验室运行特点 恒温恒湿实验室,采用直接蒸发式独立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具有系统简单、便于调节、操作管理方便、节能等优点。在工程设计中,要根据实验室的温湿度精度要求合理选择系统,尽可能房间的负荷计算详细并选取匹配的恒温恒湿机组。 为了满足室内恒温恒湿精度的要求,恒温恒湿空调房间的换气次数大,根据经验,±2℃的恒温室,换气次数约10~15次/h;±1℃的恒温室,换气次数约15~20次/h;±0.5℃的恒温室,换气次数约>20次/h;±0.2℃的恒温室,换气次数约>30次/h; 气流组织设计也是影响恒温室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高精度的恒温恒湿室内设计气流组织应考虑一下原则:合理的气流组织流程,充分发挥送风气流的冷却或加热作用;建立一个稳定均匀的温度场,以保证在气流到达工作区时,其平均温度与工作区的温度差不超过允许的温度波动值;气流到达工作区时,其流动速度在0.25m/s左右。±2℃及±1℃高精度的恒温恒湿实验室,采用全孔板和局部孔板送风,下部均匀回风,效果较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