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曹植简介-作文

曹植简介-作文

曹植简介-作文
曹植简介-作文

曹植简介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在山东聊城市莘县人,一说生于山东菏泽市鄄城。

年(初平二年)曹操为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今聊城市莘县朝城镇),眷属随之,年曹植就出生在这里。

三国曹魏着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一、人物简介曹植,字子建。

自幼颖慧,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年)得立为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

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公元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

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

曹植在文、明二世的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年月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植与诗歌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赞赏幽并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如《赠白马王彪》在抒情中穿插以叙事写景,将诗人备受迫害的感情凝聚起来,痛斥小人挑拨曹丕与他们的手足之情,对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的悼念。

《七哀》则以思妇自喻,切切哀虑兄弟异路之情,命意曲折,感情凄婉,含蓄蕴藉。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

他现存诗歌九十余首,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诗。

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

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人物简介 人物生平 曹植,字子建。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得立为世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公元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植与诗歌 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族王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还是建安文学之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更是赞许有佳:“天下才共一石(dàn),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妻子与儿女 曹植一生娶了两位妻子,前妻崔氏,系名门之后。其叔父崔琰曾任曹魏尚书,一度得到曹操的信任,后来因“辞色不逊”而被下狱,成为历史公认的冤案,后世一般认为这是曹操为曹丕继位清除障碍的做法。不久崔氏又因“衣绣违制”,被曹操勒令回家并赐死。故有人说,崔氏女的死是由于受到崔琰冤案的牵连,亦或者是曹操出于对曹植的打击。曹植的后妻姓名不详,太和年间被封为“陈妃”,她是曹植后期生活的伴侣。据史书记载,她一直活到晋代,享年80余岁。曹植有两个儿子,长子曹苗,曾被封为高阳乡公,早夭。次子曹志,被封为穆乡公,他少而好学,才行出众。曹植称赞他是曹家的“保家主也”。曹植死后,曹志继位,徙封为济北王。司马氏篡位后,曹志降为鄄城县公,后任乐平太守,迁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后转博士祭酒。太康九年(288)卒,谥曰定公。曹植还有两个女儿金瓠和行女,在他的著作

曹植诗歌研究 毕业论文

曹植诗歌研究 ——创意是手段,创“益”是目的 The study of Cao Zhi's poems 摘要 曹植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是建安文人中最杰出的人物,其诗歌艺术成就非常高。从东汉时期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五言诗,经过他多数量、高质量的努力创作,不仅诗歌艺术更加觉醒、独立,题材范围扩大,而且诗歌艺术风格、形式也取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对于建安时期开拓出文人诗歌艺术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和形成彪炳千古的“汉魏风骨”作出了突出贡献。具体来说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在三方面:曹植长于五言古体,对五言诗在中国诗坛上的牢固地位影响深远;曹植诗歌抒情味浓厚,对中国文人诗歌的抒情传统影响深远;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对中国诗歌壮美的美学风格和文质彬彬的发展道路影响深远。同时给诗歌艺术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嘉惠后代文人诗歌创作。 关键词:曹植;诗歌研究;五言诗 Abstract Cao Zhi is one of our history's great poets and the most prominent Jian’an scholar, whose poems also have very high artistic achievements. With his multi-volume and high-quality creative efforts, the Five-character poetry, which begun to rise up from Eastern Han Dynasty, was developed more awareness and independent in poetry art, expanded the scope of the subject matter, made an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in the poetry artistic style and form, even made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open up the scholar-poetry-art’s unparalleled prosperity and form the vigorous style of Han-Wei Dynasty shined through the ages during Jian’an period. Specifically, Cao Zhi’s contribution to the Chinese-poetry is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First, he is expert in Five-character-ancient-verse poetry, which established the firm status in Chinese poetry. Second, his poems have a strong lyric taste, which formally established the Chinese-literati-poetry’s lyric tradition. Third, his poems have the character of high strength, wonderful spirit and gorgeous expressions, which established Chinese-poetry’s aesthetic splendor style and gentle path of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his poems pointed out a new direction to the poetry art, which had a far-reaching impact to the future generations’ poetry. Key words: Cao Zhi ; Poetry study; Five-character poetry

曹植《洛神赋》赏析

曹植《洛神赋》赏析 导读:《洛神赋》原文 作者: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

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遝,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曹植作品精选精练

曹植作品精选精练 杂诗曹植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注]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注]东路,指曹植从洛阳回自己封地鄄城(在今山东省)的路。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三、四句自问自答,强调诗人心中的远游是要远征东吴,为国杀敌。 B.诗人远游时遇到了长江的悲风、淮泗的急流,暗示理想受阻的现实。 C.“惜哉无方舟”一句语义双关,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与无奈。 D.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愿闲居封地、甘心替国分忧的情感。 2. 曹植的诗歌具有“刚健之美”,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 1、B 2、诗共十二句。前六句表明自己愿意渡江征吴,而不愿东归封国,中间四句言道路险阻,惋惜自己不被朝廷所用,不能率舟师南渡;后二句点明自己渴望报国立功而不愿虚度岁月的壮志。抒发了作者甘心赴难为国建功的壮志,但又不能实现的苦闷。全诗语言明白自然,风格俊爽豪健。 杂诗 曹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阳景:太阳光。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表达亡国之痛。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此处有盼役夫早归之意。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秋天到来,薄云蔽日,清风吹衣,鸟飞鱼游,自然物象的变幻,触动诗人敏感的心灵,引发他无尽的感怀。 B.时处乱世,徭役繁重,服役之人长期不得归家,诗以“眇眇”状服役之地荒

三国人物简介

三国人物简介 蜀汉: 【刘备】: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以仁德治天下。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并州河东解州人。五虎上将之首,爵至汉寿亭侯,谥曰“壮缪侯”。被奉为“关圣帝君”,崇为“武圣”。曾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躲避,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兵败被害.后传说吕蒙因关羽之魂索命而死。 【张飞】:字翼德,涿郡人,燕颔虎须,豹头环眼。有诗云:“长坂坡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怀不世之才,以空城戏司马,能观星象而通鬼神。刘备曾“三顾茅庐”得见诸葛亮。诸葛亮以一篇《隆中对》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的说法。《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善用“火攻”,曾用火攻战术赢得多场战役,如“火烧赤壁”、“火烧博望坡”、“火烧藤甲兵”等。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宝鸡五丈原逝世。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长坂坡单骑救阿斗,先主云:“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面如冠玉,目如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声雄力猛。因衣着讲究,举止非凡,故人称“锦马超”。麾铁骑,捻金枪。 黄月英:荆州沔南白水人,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诸葛瞻之母。容貌甚丑,而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韬略近于诸书无所不晓,诸葛亮在南阳闻其贤而迎娶。 黄忠:字汉升,今河南南阳人。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益州刘璋,在定军山一战中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备称汉中王后改封后将军,赐关内侯。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诸葛亮死后,魏延因被陷害谋反而遭杨仪一党所杀。 庞统:庞统,字士元,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刘备帐下谋士,官拜军师中郎将。才智与诸葛亮齐名,人称“凤雏”。在进围雒县时,统率众攻城,不幸被流矢击中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庞统墓坡。 祝融:据传为火神祝融氏后裔,南蛮王孟获之妻。武艺超群,善使飞刀,是《三国演义》中写到的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曾与孟获一起抵抗蜀军,在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后,随孟获投降蜀汉。 孟获:中国三国时期南中少数族首领。系东汉末益州建宁郡( 今云南晋宁东)大姓, 身材肥硕。生卒年不详。官至御史中丞。曾被诸葛亮七擒七纵,传为佳话。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原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将,后降蜀汉,官至凉州刺史、大将军。诸葛亮去世后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陈泰、郭淮、邓艾等多次交手。 刘禅: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曹植诗文详解

曹植诗文详解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qiáo)郡(今安徽毫(bó)州人)。三国时期的文学家。他是曹操的第四子,曹丕的同母弟,封陈王。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龊(chuò)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他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存诗九十多首,绝大部分是五言诗。曹植的诗歌善 用比兴,辞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对 五言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七步诗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 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 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 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①,漉豉以为汁②。 萁在釜下燃③,豆在釜中泣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⑤? 词语注释 ①持:用来、用作。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②漉(lù):过滤。豉(chǐ):煮熟后发酵过的豆。有版本也作菽(shū)。 ③箕(qí):豆茎,晒干后用作柴火烧。 ④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⑤煎:煎熬,比喻迫害。

白话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创作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 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 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 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 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 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 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 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 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6] 《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 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 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 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罗贯中伪作,不是七步诗的 原文。 整体赏析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关于曹植的民间传说故事

关于曹植的民间传说故事 导读:本文关于曹植的民间传说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八斗岭】 合肥东北角七十里有个集镇叫八斗岭,三国诗人曹植的墓就在那里。“八斗岭”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诗人而起的,说起来还有段传说故事哩。 曹植是曹操的三子,年幼聪明,诗负盛名。曹操非常喜爱他,就一直带在身边。汉末天下大乱,曹操过的是戎马生活,曹植也跟着曹操四海为家。 这年,曹操带兵来到合肥,曹植也跟着到了合肥。 有天,曹植带着随从,骑马出游,任马奔驰,来到一个去处,但见岗岗坡坡,像山又没有顶;说平原,又凹凸不平。这时正是春末夏初时节,庄稼非常旺发。遍地郁郁葱葱。曹植跑了半天,汗流浃背,就令随从拴了马,在一棵树荫下歇凉。哪知随从没有把马拴好,就在他们歇凉时,几匹马走进了庄稼地,把庄稼践踏了好几亩。这还了得!曹操的军纪极严,曾有令说:“糟蹋百姓庄稼者斩”。有一次在征途上,曹操的马受惊,下了麦地,曹操自己带头执法,举起宝剑,就要自刎。众将官求免,曹操才“割须代首“,处罚了自己。 曹植虽然年轻,但是非常爱护体恤他的随从,怪自己未嘱咐好,出了纰漏,因此,就举起宝剑,说:“诸位甭担心,回复丞相,就说

植已伏法啦!” 众随从哪让呢?拽住他,夺去宝剑。那个粗心的随从跪在地上,说:“公子,你不能这样。马践庄稼,全是小人的罪责。只要你照顾好小人的妻小,卑职死而无怨。” 曹植还是感到对不起他,抱着他哭成一团。这时,几个留着黑须的农民走上前来,说:“公子,你甭难过,丞相的军纪严明,可是对我们却没用哇!” 曹植止住哭泣,擦擦泪水,不解地问:“为啥?” “你别看现在庄稼长得怪好的,可是一不下雨,全完了,那比马践还厉害。那时我们只得逃荒啦。公子,你不要杀他,请你在丞相面前,为我们这里的村民讨个封,开条河吧!有水就有粮,一碗水一碗稻啊!?” 曹植明白了,就说:“这个容易。不过父亲的命令还是要执行的。他从来不准徇私。” 农民笑了,说:“这不妨事,你就说,这是老百姓的要求,以河换命吧!” 曹植答应了,回来把这事向曹操说了。曹操果然答应宽免了那个随从。至于开河,曹操说:“现在各处烽烟未平,怎么抽得出手来!待全国平定后,我一定办。” 曹植是个直肠子的人,当即跑到那里对农民们说了。大家听了,也很高兴,相信曹操说到做到。 谁知不久曹操死了,曹植的哥哥曹丕即位。曹丕嫉恨曹植以才得

【开题报告】曹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曹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曹植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作家之一,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风骨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典范和永远风流,曹植现存诗歌80多首,是三曹中最多的一位,也是成就相对最大的一位,因此曹植诗歌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近百年来,曹植诗歌的研究成果丰富,主要有著作和论文两类,其著作有20余本,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作品的收集整理、诗集校注等。最早的是20世纪20年代黄节的《曹子建诗注》;随后是古直的《曹子建诗笺》,对曹植诗进行全面注释整理研究当为赵幼文的《<曹植集>校注》,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三曹诗文全集译注》。除了诗集校注外,也出版了不少曹植诗歌的选注,专门的有影响的如余冠英的《三曹诗选》。 其次,作家作品研究。陈一百《曹子建诗研究》,对后代曹植诗歌的校注和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另外还有洪为法的《曹植及其诗》,钟京铎《曹氏父子诗研究》、钟忧民《曹植新探》、聂文郁《曹植诗解译》、裴登封《曹植诗新探》、崔积宝《曹植研究》等,也从不同方面对曹植诗歌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体现了各个时代的研究风貌。 再者,资料汇编。就学术史方面言之,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写的《三曹资料汇编·曹植卷》为曹植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推动了曹植诗歌研究的信息把握,值得肯定。 需要指出的是,近百年来曹植诗歌研究的主要成就在论文,计有380多篇,成果的特点是时代性鲜明,发表的档次比较高,数量比较多专题研究比较深入,影响也比较大。 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1、对曹植诗歌总体性分析与评价 2、对曹植诗歌表现内容与艺术风格的研究 3、对曹植诗歌题材的分类研究 4、对曹植诗歌诗史上的贡献的分析 5、与其他诗人的诗歌比较研究 女性题材诗歌的分析研究属于以上方向的第三类。对曹植女性题材诗歌的研究比较丰富,多数学者认为曹植在借女性的不幸来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张蕾《曹植妇女题材诗作鉴赏异说》认为曹植笔下的女性“都笼罩着一层浓郁的感伤、凄婉的色彩”,“曹植从思妇、弃妇、怨女的悲剧命运中观照到了自己在政治风云中的不幸……诗人的个体人格也染上了愁

古诗作者简介

唐诗作者简介 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是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2.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 3.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

唐诗》共19首。 4.王之涣(公元688年—公元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凌,汉族,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 5.王翰(《旧唐书》作王瀚),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但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中进士。青年时豪放不羁,能写歌词,自歌自舞。他在文坛受到后辈的尊重,杜甫将他和李邕并提,以“王翰愿卜邻”为荣幸。他的歌行写得风华流丽。绝句是他最擅长的,一首《凉州词》即把他推向了唐诗坛的高峰。《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曹植生平及代表作

曹植生平及代表作 大家好,我是小颖老师,让我们一起品读诗词,共同成长。今天和大家分享是三国时期非常有才华的一位诗人,他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曹操,兄长是魏武帝曹丕,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为“思”,因此又被称为陈思王。也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就是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在曹操二十多个儿子当中,当属曹植才华横溢,天资聪颖。后人将“才高八斗”的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曹植年少读书非常勤奋,在十多岁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先秦两汉辞赋等,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曹植的诗词文赋收录在《曹子建集》,收录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其中一半以上为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有《七哀诗》、《白马篇》、《洛神赋》等。曹植非常欣赏曹植的才华,在二十多个儿子当中对他很器重,曾经想立曹植为太子,曹丕是曹操的嫡长子,受到很多大臣的反对,这也可能是曹丕嫉妒曹丕的原因。曹植前期生活非常德治,但是性情随性,文学气很浓,对于政治治国方面不太擅长,后来有一次违反曹操法令,曹操冷落他,失宠后的曹植过着郁郁寡欢的生活。后来魏武帝曹丕去世,他的儿子继位,曹植也没有被重用,41时曹植病死。 人们知道曹植,一般都是从耳熟能详的《七步诗》开始的,让千百年后的人们至今仍然能够记住他。《七步诗》共有两个版本,一首是全诗共六句,一种是缩减版的,在《世说新语》中有相关记载,魏武帝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做诗,如果做不出来就要行大法,也就是砍头。也能看出即使当上皇帝的曹丕也是非常忌惮这个一母同胞才华横溢的曹植,当然曹植最后解除了这场危机,曹丕也就没

有再动杀心。《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七步诗》是缩减版的,只有四句,我们背的较多的就是这个版本;《三国演义》中所记载的《七步诗》是全诗,共六句。后人也常用“本是同根生”来比喻手足之情,“七步成诗”用来形容一个人才思敏捷。 曹植也是建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建安”是汉献帝时期的年号,在这个时期战乱频繁,人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很多诗人诗作当中表达了天下安定和理念生活追求的愿望,诗歌的基调是沉郁悲凉的,语言明快俊逸,后人也把这时候的诗歌成为“建安风骨”。曹植在诗歌创作中受到乐府诗的影响,自创乐府诗题,其中的曹植前期创造的名作《白马篇》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诗作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视死如归的游侠形象,也被称作《游侠篇》气势雄浑、慷慨激昂,非常具有感染力,诗以言志,这篇诗作也是展现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直到现在也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如果大家对曹植诗作比较感兴趣,可以读一读他写的《七哀诗》、《洛神赋》、《杂诗》等。也可以买些相关的书籍来研究。好,今天就先讲到这里,下次课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才华横溢的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我是小颖老师。

曹植《野田黄雀行》赏析

曹植《野田黄雀行》赏析 对于曹植,相信很多人都对他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曹植,字子建,是三国魏杰出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作品前期,作为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从小便聪慧过人。富有才学,凭借一篇《登台赋》受曹操赏识,从此被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甚至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少年曹植,心高气傲,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于是这时他的诗歌中除少数作品表示社会动乱,大多还是歌唱他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 而在邺城时期,有一件对曹植来说是至关重要、并影响到他一生的事,这就是世子之争。 建安十九年,曹植改封临淄侯。这一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讷、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在建安二十二年,他在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私自坐着王室的车马,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他早把曹操的法令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曹操大怒,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加重对诸侯的法规禁令,曹植也因此事而日渐失去曹操的信任和宠爱。十月,曹操召令曹丕为世子。从此,曹植告别了昂扬奋发的人生阶段,陷入难以自拔的苦闷和浓浓的悲愁中。 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困,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带兵解救曹仁。命令发布后,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洛阳,曹丕继王位,曹植时年29岁,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曹丕称帝之后,对曹植严加防范。后来,曹丕碍于母后卞氏的压力,只好将曹植数次徙封。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族王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黄初二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邑八百户;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是年作《野田黄雀行》,这次改封成为曹植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本次鉴赏的对象——《野田黄雀行》就是曹操后期诗歌的代表作。 曹植后期的诗歌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野田黄雀行》写出的,就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史载,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借故杀了曹植亲信杨修,次年曹丕继位,又杀了曹植知友丁氏兄弟。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内心十分痛苦,只能写诗寄意。他苦于手中无权柄,故而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 全诗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俗语说,“树大招风”“高处不胜寒”,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高处的风有多么的凛冽,诗人在“风”前加一“悲”字,带上了自己的主观感受更容易使读者领略自然的残酷。而大海无边,波涛汹涌,扬起的高浪又是多么惊人!如果联系创作背景,我们便可理解诗人开篇以大自然环境的恶劣渲染悲凉气氛的用意了。诗人这是借恶劣的自然环境象征现实的政治气候,曲折地反映了宦海的险恶风涛和政治上的挫折所引起的诗人内心的悲愤与忧惧。正是在这样一种政治环境里,在这样一种心情支配下,诗人孤立无援,悲愤喊出了“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这句中,“利剑”指的就是“权势”。没有权利在手,就不应该结交朋友——这种言论无疑是与传统观念背道而驰的。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结交好友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也并不应该因为身份地位的高低而去选择朋友。然而,正是

曹操个人简介

最佳答案 曹操是个多子的人,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卞皇后生丕、彰、植、熊,刘夫人生昂、铄,环夫人生冲、据、宇,杜夫人生林、衮,秦夫人生铉(王字边,字典无此字)、峻,尹夫人生矩、干,孙姬生上、彪、勤,李姬生乘、整、京,周姬生均,刘姬生棘,宋姬生徽,赵姬生茂。 三国时期最不该诋毁的十大人才,曹植榜上有名,如果从才华来说,曹植自然是才高八斗(实际上,才高八斗一词最开始就是用来形容曹植的),但是如果据此就为认为其完美无缺未免有失公允,正如我下面要分析的一样,如果以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的标准衡量,曹植远远不合格。那么曹操最出色的儿子是谁?我以为,不是曹植,也不是后来当了皇帝的曹丕,而是小小年纪就不幸夭折的曹冲.其中比较出名的是这几位:文皇帝(曹丕)、任城威王曹彰、陈思王曹植、丰愍王曹昂、邓哀王曹冲。曹彰为猛将,颇得曹操喜爱。曹昂最可怜,随曹操南征张绣的时候,由于某种原因(注一),张绣降而复叛,危急时刻,曹昂让马于曹操而自己不幸被张绣所杀剩下的曹丕曹植曹冲各有特色,下面我就对他们做一个比较。曹丕:三个人里面,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曹丕,此人真可谓阴险毒辣,天生就喜欢钩心斗角是当政治家的好材料。其钩心斗角的水平偶就不说了,反正,曹植被他斗下去了,其后曹丕又在著名的七步诗里当了反面教材。曹丕最让人厌恶的地方还不在钩心斗角,而在他的心胸狭窄睚眦必报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张绣杀曹昂后又再次投降曹操,连曹操都既往不咎了,曹丕却不答应,几次找到张绣破口大骂:你杀了我的兄弟,还有面目见我吗?终于把张绣逼得自杀。要知道此时曹丕还只是五官将。。还有曾经救过曹操性命的名将曹洪,三国志记载:“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连曹洪这样的名将功臣,只是因为当年鸡毛蒜皮的小事,曹丕就敢下杀手,别人就更是不用提,后来司马家篡曹之所以成功,跟曹丕的残忍暴戾大肆诛杀忠臣有相当关系。 曹植:曹子建才华横溢,留下颇多著名的诗赋,但他自由散漫得过分而且极为贪杯,做曹操的接班人的话却完全不合格,。看看他的行为就知道了,“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估计这位是当时开车开的高兴,什么规矩都不管了。此后曹操就开始渐渐不喜欢曹植了,但是曹植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比如这次: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当时的形势对曹魏而言相当危急:关羽围攻樊城盗贼响应天下振动,声势相当之大,曹操令曹植领兵救援,可以说,这是掌握军权的大好机会,而且干得好了肯定能在争夺继承权上得到极大的加分,但是曹植受命之后干啥去了?他不但没有小心翼翼的为大军出兵做准备,反而喝得烂醉如泥,唉,真是典型的败家浪子形象,曹操任命曹植后不放心,又叫曹植想告诫一下出兵注意事项,结果发现这位可怜的公子哥正神志不清的在醉乡里与周公搞第n+1次亲密接触。 曹植放荡不羁不遵法令,而且在被任命为将领授以重兵身负国家安危这样关键的时候,竟然敢喝得烂醉,要知道此时他上面还有曹操压着,要是他当了继承人在曹操死后他还不要翻天呀?看看曹植的放浪表现,我们不难理解曹操为何最终选择了曹丕为继承人,虽然曹丕无论才华人品都远不如曹植,但如果曹植继承了王位,或许会是另一个南唐后主。

曹操的简介

1、曹操的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汉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来被封为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堪称一个时代的文豪。他行文惜墨如金,率真老辣,直抒胸臆。鲁迅赞赏其文风,称之为“清峻”、“通脱”、“简约严明”。比如,在《抑兼并令》中,他说:“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两句话,成了中国的千古名言。在此文中,他还评论说:“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天下不宁的根源。而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他除了反击政敌攻击他有“不逊之志”外,又坦言自己身为宰相,决不能退隐:“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定然还会大乱不止。所以鲁迅说,曹操是“想写的便写出来”,“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大半生征战不止,“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同儿子曹丕、曹植都工于赋诗,同时团结了一批才士,开创了中国诗坛的“建安风骨”,备受后世推崇。曹操作诗,继承汉代乐府民歌的传统,大胆创新,前无古人。其显著特色有三:——积极进取。诗如其人。曹操一生百折不回,奋斗不已,因而他的诗歌也是积极进取的。仅举《龟虽寿》为例,它以长寿的神龟、腾蛇作铺垫,突出自强不息、老当益壮、养怡延年的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更被人千载传诵,有极大的鼓舞作用。 气象宏大。曹操作为一代雄杰,具有平定天下的志量,下笔写诗,亦有吐纳星辰,驾驭雷电的宏大气象。《观沧海》由“以观沧海”引领,写海岛景物及大海波涛,融入作者的想象与艺术夸张,气势极为壮阔。——慷慨悲壮。曹操是一代霸主兼文豪,下笔高妙,善于把写景、叙事、说理和抒情熔于一炉,形成慷慨悲壮的诗风。其《蒿里行》反映了群雄争夺、百姓受难的残酷现实。诗尾四句,写白骨满野,生民百不存一,读来令人泣下。它历来被称为优秀史诗,“汉末纪实”。文如其人、诗如其骨。曹的政治功绩是周旋于东汉末年的剿除动乱、维护安定;曹的文学功绩则是开创、领率了一代建安文学。对其人格的具体描述,则有《资治通鉴》中操的谋士荀域、郭嘉关于曹操与袁绍的一番对比式分析评价,说曹有十胜,袁有十败,从中可见一般。这十项是“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其中的“道”即方法,言操的处事不计排场、不肆铺张,法于自然、求其实用。“义”即规范。此处讲君臣规范。“治”即法纪,操令厉法严,且能以身率之,传曾因坐骑踏青苗而割发代首以自警。“度”即器度,操选人唯才是举、唯能是用,不拘出身、不务虚名、不妒才。“谋”即计谋,操以重谋士、喜变通、善决断著称,是三国时的智谋之才。“德”即诚信。操多以正直诚信待人,当时的智能之士多离袁绍而趋曹操。“仁”即爱心,操关心、爱护所用之人多在大处、隐处,细枝末节的小事小情通常不大在意,这种关心往往给人以意外。 秋胡行 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晨上散关山。此道当何难。牛顿不起。车堕谷间。坐盘石之上。弹五弦之琴。作清角韵。意中迷烦。歌以言志。晨上散关山。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有何三老公。卒来在我傍。负揜被裘.似非恒人。谓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来到此间。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我居昆仑山。所谓者真人。道深有可得。名山历观。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沉吟不决。遂上升天。歌以言志,我居

曹植诗歌的创作成就1

曹植诗歌的创作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建安七子的艺术成就 "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主要作品有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籍《驾出北郭门行》、刘桢《赠从弟》等,都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的思想深度;但有些作品情调过于低沉感伤,如阮籍《七哀诗》、刘桢《失题》"天地无期竟"等。后期作品则大多反映他们对曹氏政权的拥护和自己建立功业的抱负,内容多为游宴、赠答等;但有些对曹氏父子的颂扬,带有清客陪臣口吻,显露出庸俗的态度。然而,无论前、后期,"七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刘桢擅长诗歌,所作气势高峻,格调苍凉。陈琳、阮籍,以章表书记闻名当时,在诗歌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其风格的差异在于陈琳比较刚劲有力,阮籍比较自然畅达。徐干诗、赋皆能,文笔细腻、体气舒缓。应炀亦能诗、赋,

曹 植 简 介

曹植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当时除建安七子之外最有名气的文学大师。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世子之争 他曾获其父曹操的宠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世子,得曹丕之嫉恨也在情理之中。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的就被立为世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最为不值的是,曹植根本就没有跟曹丕争夺帝位的想法。 与儿女 曹植一生娶了两位妻子,前妻崔氏,系名门之后。其叔父崔琰曾任曹魏尚书,一度得到曹操的信任,后来因“辞色不逊”而被下狱,成为历史公认的冤案,后世一般认为这是曹操为曹丕继位清除障碍的做法。不久崔氏又因“衣绣违制”,被曹操勒令回家并赐死。 铜雀台赋诗 天资聪颖的曹植“年十岁余,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他便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自然也在其中。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曹操看后,赞赏不止。当时曹植只有19岁。 生平 曹植,字子建。自幼颖慧,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落笔成文,深得曹操的宠爱。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不拘礼法,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 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曹植的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赞赏幽并游侠儿的高超武艺和爱国精神,寄托了诗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憧憬;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代表作:《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诗歌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论曹植诗歌 作者:陆海恩 指导教师:魏丽苹 摘要:曹植是建安作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他的诗歌有着如下的特点:作品题材广泛,文采富赡;抒情真挚,充满理性;语言清新流转,富于表现力;风格绮丽,刚柔相济;形式多样,备体兼备。钟嵘评价他的诗歌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关键词:曹植;诗歌;骨气;辞采 建安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它掀起了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文人诗的高潮,开创了我国五言诗的黄金时代。整个建安时期的诗歌创作大多敢于面对现实,真实的描写社会动乱,反映人民疾苦,以及表达作家个人的政治理想及其抱负,风格也大多事慷慨悲凉,明朗刚健的。因此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邺中诸子,陈王最高”⑴。曹植诗歌“骨气奇高,辞采华茂”⑵,初步确立了中国诗歌史“壮美”的美学定位合文质彬彬,情文并茂的发展道路。 曹植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抒写五言诗的诗人,从题材范围来看,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大涉国家至事,小及人际私情,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极大的开拓了五言诗的题材领域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并且咏史诗、咏怀诗、咏物诗、寄赠诗、山水诗、田园诗、游仙诗、边塞诗等皆有涉猎,可谓是“备诸体于建安者,陈思也”⑷。在艺术质量上,曹植五古深于取象,善为比兴,大量诗作通篇用比兴,在建安诗坛可谓是“集比兴之大成”“开一代风气”⑹;曹植诗工于起调,善为结语,自曹植,方“有起、有结、有伦序、有照应”⑺;曹植诗工于锤炼,善为警句,对仗工整,平仄妥帖,对齐永明体及唐近体诗也多有启发。曹植诗歌辞采华茂,粲溢古今,将乐府诗的通俗与与古诗十九首的典雅相融合,形成自己全新的语言风格。 一. 骨气奇高 所谓“骨气奇高”是指曹植诗歌慷慨雄健,风骨并举,有血肉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