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6-09-28T11:30:51.1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1期作者:王贵鑫[导读] 摘要:舞蹈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其中既包括舞蹈,也包括音乐,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音乐和舞蹈两者在舞蹈艺术中是不能够缺少其中一种的,对舞蹈艺术魅力的发挥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在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是不能分开,否则就会失去其的作用。

黑龙江省鹤岗市艺术剧院摘要:舞蹈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其中既包括舞蹈,也包括音乐,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音乐和舞蹈两者在舞蹈艺术中是不能够缺少其中一种的,对舞蹈艺术魅力的发挥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在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是不能分开,否则就会失去其的作用。现本文就舞蹈艺术中音乐和舞蹈的关系进行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关键词:舞蹈艺术;音乐;舞蹈;关系舞蹈艺术是一种绘声绘色的表演艺术,在表演过程中的主要元素是音乐和舞蹈,同时也是两种元素和其他元素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如果在舞蹈艺术中缺乏音乐或是缺乏舞蹈,都将会使舞蹈艺术失色。从舞蹈的发展历程来看,从舞蹈艺术形成至今,音乐和舞蹈都是并存在舞蹈艺术中的,并且从未出现缺席的情况。因此在舞蹈艺术的未来发展过程中,音乐和舞蹈也是不能够缺少的重要元素。

一、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早起的人类活动是音乐和舞蹈的起源,在劳动活动中,人们创造了物质财富,然而当人们的物质财富满足人们的需求时,就会发生停滞,这时精神财富就会成为人们所追求的是事物,在这种情况下,舞蹈和音乐就得以产生。从我国早起的典籍记载可以发现,音乐和舞蹈从来就是在一起的。《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集,记载了大量的先民们的生产和活动,从中可以发现,古人的祭祀、结社、庆祝都是载歌载舞的活动。到了后代,音乐与舞蹈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我国文化高度发达的唐王朝,音乐与舞蹈的发展达到了高峰,莫高窟壁画、唐乐、唐诗代表了当时舞蹈与音乐的繁荣,唐玄宗更是创作了惊世之作《霓裳舞一曲》实现了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到了后期,随着我国与外国的联系日益增多,音乐也吸收借鉴了外来的东西,同样的,舞蹈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但是音乐与舞蹈的融合从未改变。

尽管音乐和舞蹈用为艺术,但立足于音乐和舞蹈自身的特征来看,音乐和舞蹈两者之间是存在较大的不同之处。舞蹈是一种视觉上的艺术,是需要通过眼睛来观赏的,是通过不同形式的动作和姿态的运用来表现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有形,但是没有声音的艺术形式;而音乐是一种听觉上的艺术,主要是通过旋律元素和声调元素等的相互组合,是需要人们用耳朵去感知的艺术形式,同时其也是一种有声音,而没有形的艺术。由此可见,在舞蹈艺术中,如果没有音乐,那么舞蹈的呈现就会不完美,如果没有舞蹈,那么音乐的呈现就会存在缺陷;而在舞蹈艺术中,加入音乐,舞蹈就会变得更具有情感,而舞蹈的加入,使音乐更加的具体化,两者对于彼此的存在都是有利的,并且都能够将彼此的缺陷和不足弥补,从而呈现完美的舞蹈艺术。可以这么认为,在舞蹈艺术中,舞蹈和音乐是共生的,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共同的组成舞蹈艺术。

二、音乐对舞蹈的作用

没有音乐的舞蹈就是去了它的情感,没有舞蹈的音乐则变得暗淡无光,对于融合了舞蹈与音乐的舞蹈艺术而言,音乐在舞蹈之中究竟有何作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诠释。

1、组织舞蹈动作

舞蹈是由动作组成的,舞蹈原本是杂乱无章的,是单独的片段的,但是由于音乐的加入,使得舞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将舞蹈片段连贯,形成一个优美的动作姿态。组织性对于舞蹈而言是其的核心,如果舞蹈艺术缺乏组织性,那么,舞蹈就会杂乱无章,失去其原本的魅力,舞蹈成为一种艺术,正是由于组织性的连接作用。对于舞蹈而言,音乐就是具有组织性的作用,主要是舞蹈动作的衔接是通过音乐来完成的,同时音乐对舞蹈具有调节作用,与舞蹈相互配合,从而完成舞蹈的动作,使舞蹈呈现跌宕起伏的状态,增加了其的观赏价值。另外音乐组织和舞蹈的灵动性是一致的,富于变化,较为灵活是其的特点。

2、舞蹈性格的塑造

舞蹈最能体现的就是视觉艺术,主要的欣赏方式就是利用人们的眼睛,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视力较好,还有视力缺陷的人存在,对于他们来说,就不能对这种艺术进行欣赏,这也成为一个较大的遗憾。将音乐融入到舞蹈中,就会改变舞蹈原本的艺术境界,所有都会被改变,音乐上有起伏的旋律变化,加上音高的高低变化,以及声调还会有多种组合,就让舞蹈艺术充满了立体感,也让舞蹈艺术比之前更加丰满,让人们欣赏到可感的艺术。不同的舞蹈能够通过配上不同的音乐表达不同的风格。不仅如此,音乐还能够通过曲调和旋律表达丰富的情感,当这一艺术形式与舞蹈结合时,舞蹈也变得更加真实、更加感人,正是音乐,塑造了舞蹈的不同性格。

3、诠释舞蹈内容

舞蹈是通过多做来展示其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人们体味舞蹈、感受舞蹈只能从舞蹈动作表面来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一点过于困难。同时,由于舞者的水平有高低之分,对于舞蹈的内涵也不一定能够表现出来。音乐却不存在这一问题,素有这雅俗共赏之称的音乐融入到舞蹈之中,立刻就让舞蹈艺术变得丰富、形象、可感起来了。诚如早起的无声电影一般,没有音乐的舞蹈就如同没有声音的电影,人们只能通过画面来看演员的动作神态,这样的观赏方式效果不好而且容易造成审美疲劳。

三、舞蹈音乐旋律结构和舞蹈旋律结构关系分析

所谓的旋律是指舞蹈或者音乐表现过程中,作者以流动的时间形态来展现出来的自身的情思或感触,这种情思或者感触最终以音乐的高低起伏、音程的跳动而产生的音乐线条形式得到体现。同别的情思表现形式相比,旋律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不能通过具体的含义来体现,而是通过五声、七音或者十二序列音乐曲表现。在舞蹈创作旋律方面可以总结为下述几个形式:一是演绎形式,即在音乐十分流畅的情况下,让编舞者随之翩翩起舞,舞蹈内容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而呈现相应的发展;二是对抗的形式,即脱离舞语,创造出同舞语相对的具有对抗性的形象语言,最后使得配合后的音乐和舞蹈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效果,这种形式的舞蹈创作旋律具有很强的表现感,能够从对比的形式实现主题的凸显;三是对话的形式,即把音乐仅当作一种烘托舞蹈的角色,然后有目的地配合舞蹈动作,让舞蹈可以充分的单独展现,这种形式的舞蹈创造是以音乐为起子,启发下一步舞蹈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四是忽略的形式,即音乐和舞蹈彼此单独展现,互不干扰,这种形式的舞蹈旋律创造需要具备较强的情思,能够有效地将舞蹈和音乐区别开来,从而实现彼此的独立。

一抹红舞蹈艺术鉴赏教学教材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一抹红舞蹈艺术鉴赏 苗族舞蹈《一抹红》是由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出演的作品,由李赟编导,作品以女子脸上的一抹红晕为线索,展现了当地送嫁女子的动人场景。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人会唱歌,人人会跳舞,几千年来,歌舞伴随着苗族的历史,生动地反映出苗族人民的生活。苗族的歌舞,最富有山野味,古朴、粗犷的风格,最能表达他们真挚、纯朴的思想情操,也最能使人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真、善、美。 作品的开始以一位女子独舞为场景,舞台灯光较暗,背景乐中流淌着流水声,舞者随着乐曲的节奏,轻轻地扭动着胯部、摆动着上身绕圈而舞,时而弯腰低头,时而提臀抬头,模仿着各类动物的走姿,整个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人与大自然的交融,也表现了当地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怀。 紧接着众多舞者尾随其后,动作整齐有序,随领舞者的动作以及曲调的变化舞动起来,其掀起裙子走路,像极了各种大小型鸟类在森林里活跃的悠然自在,她们以两膝的轻微伸屈并踏着节奏向前移动,下肢的颤动以及抬脚踹动,上身随之自然地摆动,显现了一种娴雅、端庄和温柔与潇洒。 随后,随着鼓声的出现以及节奏的变快,舞台灯光开始变得明亮起来,舞者们迅速地聚成一群,接着分为左中右各自开始不同的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其头部、腰部随着鼓声急速地扭动着,外围的姑娘低头,中间一位姑娘抬头,像极了当地妇女劳作插秧的样子。于是,开始了以苗族当地语言为歌词配起了背景音乐。舞者开始分为两批,先一低一高,随后一静一动,然后开始了同方向的身体转动,其以头顶为轴心,随后挺起,配上已有的翻身舞动就是当地自然场景“蚯蚓滚沙”、“滚地龙”的写照。在这里,舞者由分到和,再由和到分,其步伐整齐有致。接着,由一个竖排变成两两为主的队形,其手臂时而相互穿插,时而挥拳对打,是当地“芦笙拳”的形式。随着洪亮有致鼓声的响起,姑娘们开始跳起了鼓舞,其横向排成队伍随着鼓声一边前进一边上下交替着摆动着两手臂,像极了当地的“踩鼓舞”,这种舞蹈主要是在每年春节和隆重传统节日用到。之后,舞台灯光变暗,一位被男方挑中的姑娘开始自己的单人鼓舞,其舞蹈动作颇多,主要表现了日常生活中挖土、插秧、纺纱、织布的动作,其动作之娴熟,技艺之高超令人赞赏。而后面的一群姑娘也不忘共同为其欢呼鼓励。随后,独舞的人为其他舞者脸上涂上了一抹红色,这个红色象征着吉利和美好,大家开始为其送嫁,开始了以“大摆”、“小摆”、“细摆”三种为基本动作大幅度地展开了送嫁的过程。舞者还围成圆圈、踏着顿抑分明、铿锵有力的鼓声前进,同时由0字圆转变为8字圆,其动作包含了对动物形态如“骑马”、“赶鸭”、“捕鱼”的模拟。 在场景的最后,看着那位出嫁的姑娘渐行进远,大家依依不舍,不少送嫁的人留下了眼泪。深刻体现了当地人民质朴、自然、友好善良的内心本质。 该作品运用了模拟法,以舞蹈模拟生活中的特点,同时又有对比、变化法,在舞蹈动作中调动大小强弱、高低快慢,加深了作品的感染力;以组合、交织法,将多种类别、多种素材,充分利用舞蹈空间达到一种交织和交融的感觉。 总之,该作品将苗族生活中的自然风格、民风的淳朴善良,以及送舞时的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其舞台灯光,舞蹈音乐的合理融入也更加赋予了作品较大的魅力和感染力,也正是因为这种种因素,该作品能荣获荷花奖。

论意境在舞蹈中的重要(灵魂)作用最终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绪论 (2) 第二章正文 (2) 2.1 (2) 2.2 (2) 2.3 (3) 2.4 (4) 第三章结论 (4) 第四章致谢 (4) 参考文献 (5)

论意境在舞蹈中的重要(灵魂)作用 摘要:一个能够永葆艺术魅力的舞蹈是需要有“灵魂”的,舞蹈作品都很注重意境的营造,因为这样这部作品就是拥有了“灵魂”。然而意境的营造并不是那么的简单,但是意境可以使你的舞蹈更加具有艺术意蕴。那到底如何才能让舞蹈拥有意境呢?意境的重要又体现在哪里呢? 关键词:意境、灵魂、作用 一、绪论 舞蹈是一门十分古老的艺术,一门艺术必须要有一种物质的意象境界,也就是所谓的“意境”才可称之为一部好的作品。它是一种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我们国家有一个成语“诗情画意”,往往会被人们用在一部好的舞蹈作品上。因为他不仅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精神上的享受。 二、正文 2.1意境是需要营造的 意境在舞蹈中充当着”灵魂”的重要作用。但是意境也是非常难以拥有的。它需要有很多的条件全部达成才能感受到。在2006年春节晚会上,由张继钢编导、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以其庄严圣洁的音乐、金黄闪光的服饰、整齐完美的动作和神秘幽雅的气氛感动了世界。《千手观音》吉祥如意的寓意、优雅曼妙的舞姿,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和人性之美。《千手观音》取材于敦煌壁画艺术,它的成功, 最重要的就是把本民族最有特色的文化用一种世界的眼光,用一种世界的理念去把它挖掘出来,重新包装,在观音文化和传统中华舞蹈文化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舞蹈意境的创造过程中,情景交融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首先要有一定的特定的舞蹈背景,虽然仅仅是外部环境,但是也只有有了景才能使人见景生情,情随景迁;其次是要有情,作为舞蹈的原动力,它是一个舞者的内在驱动力。倘若没有情,何谈舞之;再者就是人体的外部形态,所以就需要舞者经过长期的基本功训练;还有就是一个人的“像”,即能准确、鲜明刻画人物个性和饱含人物激情的外部形态,是动态造型和运动过程组合有序的动态形象。达到这几个条件,才算是具备了达到一种舞蹈意境的资格。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很精辟地论述了这个观点:“意境就是景与情的交融,客观的境与主观的意完善结合。”意境的构成是以空间境象为基础的,是通过对境象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这一点不但是艺术创作的依据,同时也是艺术鉴赏的依据。艺术作品中呈现出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词意空间,是艺术家在他所创造的形象中表达的主观思想情感。 2.2、多种条件的达成是为了追求和强调意境 每个专业舞者每天都会进行一定时间的基本功训练,因为只有具有一定的舞

舞蹈作品的意境学习资料

舞蹈作品的意境

舞蹈作品的意境 作者:杨宜春 来源:《艺海》2008年第03期 在一部舞蹈作品里,舞蹈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着舞蹈作品的成败和审美价值的高低。舞蹈家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集中自己的全部审美创造力去寻找和锤炼作品中的舞蹈形象。通过形象表现一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象外之象”,这就是舞蹈意境。一部成功的舞蹈作品,总令人耳目一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一句话:有意境! 一.从意境谈起 谈舞蹈作品的意境,首先应提到“意境”。 意境,即意象境界,它是中国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此有必要重温一下意象的含义:意象是艺术创作的本体。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把握意象的本质概念:首先,“象”是感性的,我们通过视觉直接看到的,它是一种外表形态、形象,具体而明晰;其次,“意”是精神性的,不能为视知觉所感知,但能理解、想象,在艺术作品中是一种情思、情志、情意,深远而隐含。由此可见,“意”并非概念所能穷尽的东西,它与审美主体的文化修养、情感经历乃至人格因素密切相关,从而带来一种深微神妙的模糊的性质。简言之,意象是带有情感的符号象征性并具有精神内涵的艺术形象,它是物外形象的知觉审美形式与其象征意蕴的有机统一。用王国维的话说:“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 在艺术创作中,欲使写情、写景、述事达到沁人心脾、“在人耳目”,如其口出,往往多采用化实为虚、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但具体到不同的艺术门类,又因其各自的物质材料的不同而操作上有性各有特点。就舞蹈而言,已采取避实就虚,这对舞蹈是一种扬长避短的方式。因为舞蹈的物质材料是人体,舞蹈的语言是由人体构成的动作姿态,舞蹈通过动作姿态创造动作视觉意象。而其动态视觉意象又是一种“实象”与“虚象”的综合体:舞蹈动作作为动态造型时,是“实”,作为情感符号时,是“虚”。由于舞蹈是以动作姿态来表达人类情感、揭示精神世界,用动作姿态来展现它要展现的一切,因此,从本质上讲,舞蹈所创造出来的视觉意象是一种“虚象”。这里的“虚”并不是“无”,而是指非现实生活的、被舞蹈家创造出来的东西。所以,舞蹈是用动作姿态——“象”来表现自己的,即“状其意”。 二. 舞蹈意境 舞蹈的意境就是在舞蹈作品之中不仅要达到情景交融,而且能引发丰富的艺术联想和想象,以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

舞蹈艺术概论

1、对舞蹈本质的认识与把握就是从事一切舞蹈工作的基础。 2、艺术就是现实的模仿再现,艺术就是人的情感表现。 3、艺术就是通过动作、姿态、线条、色彩、声音、语言、 文字等为表现手段,塑造出具体生动地、可被人感知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审美评价与审美理 想的一种社会现象。就是人从审美角度来认识与反映社会生活、 表现人的情感与思想的一种形式,就是人对现实世界审美关系的 集中表现。 4、舞蹈,艺术的一种。人体本身就是它的物质载体。就是经 过提炼(典型化)、组织(节奏化)、美化(造型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她艺术表现手段所难 以表现的人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 想、鲜明的性格,以及社会生活的矛盾冲突中人的情感意蕴,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作者——舞者(编导与演员)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舞蹈在一 定的空间与时间内,通过连续的舞蹈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 与不断流动的地位图形(不断变化的画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 舞蹈就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起源于远古人类劳动生产(狩猎、耕作等)、战斗操练、性爱活动的模仿再现,以及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 祀活动与表现情感、思想、意识等内在的精神世界的需要。它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就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艺术的审美社会功能就是审美的愉悦性与审美的功利性 的统一。舞蹈也就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开展文化娱乐、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广泛群众性的一种艺术形式。 5、杂技并不像舞蹈那样着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发展过程,而就是通过高难度的技巧表演,表现出一种概括性的勇敢、坚毅、智 慧的品格力量。因此,具有更多的观赏性的娱乐性。舞蹈虽然也 强调舞蹈动作具有一定的技艺性,舞蹈演员要具备跳跃、旋转、 翻腾、柔软、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能力,但在舞蹈作品中表演高 难度的技巧动作本身不就是目的,而就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情 感、塑造人物性格与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 6、舞蹈就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视、听觉综合艺术。 7、舞蹈动作,一般大致可以分为表情性(表现性)动作、说明性(再现性)动作、装饰性联结性动作。A表情性动作,就是描绘人物的情感、思想与性格特征的动作。B说明性动作,就是展示人 物行动的目的与具体内容的动作。C装饰性联结性动作一般没有 明显的含义,在舞蹈中起装饰与衬托的作用,有时也用它作为表情 性动作与说明性动作相互转换与连接的过渡动作。 8、根据我国舞蹈家们的分类,舞蹈的空间运动线,可分为:斜线(对角线)、竖线(纵线)、横线(平行线)、圆线(弧线)、曲折线(迂回线)等五种。 斜线;一般表现有力的推进,并有延续与纵深感,长于表现开

艺术与审美 第八章 舞蹈简体

艺术与审美第八章舞蹈 中国舞蹈的艺术特征 中国当代舞蹈的历史背景 1*中国舞蹈的艺术特征,.2*中西舞蹈交汇的特点。3*中国舞蹈的现在和未来。 当代中国舞蹈在新中国创立之初的时候,却没有直接的,动态性的参照。国际形势,两大阵营对立,冷战让中国舞蹈不能进行广泛的国际交流!仅有的影响就是苏联,但是不过就是十年而已 20世纪初西方创造了现代舞,把舞蹈艺术推向了抽象表现主义的道路 20世纪中期中国创造了中国舞蹈,具有中国当代独特审美样式.两者研究价值等同! 中国舞蹈有很悠久的历史,却没有直接的,动态性的参照。 中国舞蹈的当代的复兴,是处在一个封闭也是被封闭的状态下。 中午到的礼乐结合性 中国舞蹈又不同于其他国家舞蹈之特色。 中国一支舞蹈,就是一个故事。舞蹈表现积极有明确主题,讲究结构完整、突出人物、还具有较强的宣传意味。 讲究技巧,讲究专业能力,注重服装、舞蹈的华丽。 从审美的角度概括中国舞蹈: 礼乐结合性叙事性技艺性 礼乐结合性 礼为天,乐为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互为对应,缺一不可!礼乐结合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根本之道! 春秋之前,舞蹈《六代乐》

礼是按等级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乐包括乐诗舞,既艺术总和 《史记乐书》: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祭祀天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含合敬同爱矣。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 中国舞蹈的叙事性 中国舞蹈编导具有高超叙事能力使中国舞蹈具有特殊艺术特性。 苏联影响虽然只有五年,但是影响深远,这五年,苏联派来了,查普林,古雪夫, 戏剧芭蕾创作主力,

舞蹈作品舞剧朱鹮赏析论文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舞蹈作品赏析》期末考核论文 浅析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 学院:音乐学院 专业:音乐学(舞蹈教育) 班级:2014级4班 姓名:杨骐滔 学号:6

关键词:朱鹮,艺术特征 摘要 朱鹮,象征幸福吉祥的美丽珍禽,被称为“吉祥之鸟”。 在很久以前的农耕时代,朱鹮与人类和谐共处,相伴相生。 在人类的记忆深处,朱鹮是一种多情的鸟类,它们矜持、典雅、洁净、高贵,同时也敏感、脆弱和多疑。 那时节,朱鹮与人类是多么亲近友善,多么情意绵绵。 不知自何时起,“吉祥之鸟”渐渐淡出了人类视线。 人类在向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奔跑中,不经意间忽略了朱鹮生存环境的恶化。野生朱鹮繁衍所必须的蓝天净水和宁静自然的栖息生态,已经变得越来越狭小,越来越险恶了。 仅仅不到100年,野生朱鹮种群便已宣告濒临绝迹。 本文将深入舞剧《朱鹮》的故事去了解在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前言 本文以央视网,星光大剧院,央广网等诸多媒体的阐述以及《大舞台》2016年第Z2期的概述入手,深入探讨舞剧《朱鹮》的艺术特征。在呈现朱鹮纯美、典雅、洁净、高贵的背后,彰显启示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灵平等和共处的理念,启发对人类与其他生灵和自然环境休戚与共关系的思考--但愿,守望的不只是人类自己的家园,而是共同的美好家园。 一、舞剧《朱鹮》的创作背景 “朱鹮戏新藻,徘徊流涧曲”,“因风弄玉水,映日上金堤”,“翩翩起舞 兮朱鹭,来泠春塘栖绿树”……象征幸福吉祥的世界珍稀鸟类朱鹮被誉为“吉祥之鸟”、“东方宝石”,其特有的羽色和秀雅的体态以及起落时的翩翩舞 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我国境内曾经有14个省份有其生存记录,但20世纪60至70年代,各地均无再现。直至1981年夏才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仅残存的7只野生种群。后经过划建朱鹮保护地和我国科研人员开展人工繁育,现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舞蹈学课程设置方案

音乐舞蹈系舞蹈学专业课程设置方案 提交申请 教务处、学术委员会: 该方案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参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关于修(制)订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方案的指导意见(2014版)〔2014〕14号》。在制定过程中,先后6次组织教师、教研室主任和学生代表,坚持“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按照师范类确定课程体系,并参照同类院校同一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修订而成的,现提交教务处、学术委员会请审核。 音乐舞蹈系 2014年7月18日

舞蹈学专业(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舞蹈学专业代码:130205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舞蹈素质,掌握舞蹈艺术的基本理论和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的基本能力,具备表演、编导、教学、辅导四合一的基本素质,能在义务教育阶段担任舞蹈教学工作,能在文艺团体、群众文化活动中承担舞蹈表演、创编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掌握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芭蕾舞、现代舞、外国民间舞等基本技能与技巧,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舞蹈教学、研究、表演等方面的基本问题。 2.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舞蹈教学的基本能力,熟悉教学法规,具有表演、编导、排练、研究的能力。 3.懂得舞蹈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中外舞蹈发展史,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舞蹈教学的基本问题。 4.了解舞蹈教育领域的最新成果与发展动态。 5.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 6.了解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学科间的交叉与渗透,获得广泛的文化素养。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及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 8.英语、计算机和普通话达到学校毕业要求。 三、学制、毕业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 1.学制:标准学制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2.学分修读要求:学生至少应修满188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必修168学分,选修20学分;课堂教学67.5学分,实践教学125.5学分。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中,学生应修满61学分,其中:必修46学分,选修15学分。专业课程

浅谈舞蹈意境

浅谈舞蹈意境 意境是一种客观之景与主观之境完美结合的情景交融的境界。对于舞蹈来说,意境是舞蹈家的外在形体动作与主观思想感情的完美结合。意即是指舞蹈者在其作品中所投注的思想感情,是一种主观情感,而这种意是以外在形象为基础的。舞蹈作品以舞蹈者的形体、姿态及动作塑造一种形象之美,而这种形象之美的最高境界,便是舞蹈的意境之美。意境是舞蹈作品的灵魂所在,需要舞蹈的编导者进行精心的构思与策划,继而便是舞蹈者把握这种舞蹈的精髓,用形体动作形象生动地表达主观情感及舞蹈内容,最后便是经由观众进行欣赏与接受,同时在其内心引发创造性联想的整体艺术活动所共同达到的境界。简而言之,舞蹈境界是舞蹈编导与舞蹈演员共同营造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加之以观众对这一舞蹈形式所产生的艺术象征的总和。舞蹈意境的内涵包蕴了外在形态动作、这种形态动作所表现的生活图景以及表演者的思想感情等,这三种要素统一融合而构成一种艺术的境界。

舞蹈的意境是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舞蹈之所以具有美感正是因为它形态之美、情感之美与意境之美。舞蹈的形式通过舞蹈的动作、姿态、节律与神韵等共同构成。舞蹈这一艺术的形式性很强,主要是借由形象直观的富有动态的人体动作与姿态来表现情感、传达意蕴。如果舞蹈者不能舞出生动、形象、动态变化且新颖,并具有美感的舞蹈动作,那么舞蹈艺术便不会产生富美的意境。优秀的舞蹈作品,一定具有优美的外在形体动作,并富有情感意蕴,能够传情达意,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令其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舞蹈若要达到美的意境,需要舞蹈者精湛的技巧,与编舞着的匠心独运以及双方的独到眼光与审美领悟力。意境之美需要舞蹈演员、舞蹈编导与观众共同去体悟、创造与领会。舞蹈演员以其栩栩如生的形象,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引发观众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其进入某种审美的境界,进入舞蹈的意境之中。

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审美意义

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审美意义 发表时间:2009-06-26T14:38:34.077Z 来源:《戏剧之家》2009年3月第3期供稿作者:李海燕[导读] 舞蹈可以有无数的审美视角,每个视角可以有无数的审美层面,每个层面可以有无数的审美感受。舞蹈可以有无数的审美视角,每个视角可以有无数的审美层面,每个层面可以有无数的审美感受。首先让我们来认识舞蹈的三大基本特征:舞蹈的动态美、舞蹈的意蕴美、舞蹈的神韵美。一 舞蹈的动态及“动态美”。舞蹈作品是通过人们的肢体不断运动发展变化而形成的,舞蹈动作是否具有美的形态直接影响观赏者的审美心理,所以动态美是舞蹈美的首要条件。 其实大多数舞蹈作品是以生活的原型加以创作,是对生活美的一种升华,它将美的形态、感情高度浓缩并加以升华,因此产生舞蹈动态美的艺术魅力。 例如,在第三届中国“荷花奖”舞蹈大赛中的获奖作品《高原女人》,集中概括了高原地区女人勤劳、质朴的生活,舞蹈语汇洗练、形象与劳动生活相结合。捕捉到具有独特性格特征的舞蹈“动机”。那吹火、推磨、弯背、爬山等系列动作是生活中的原型,但是经过编导者依循舞蹈本体特性和美学观念,将生活中的事物和人的内在心态加以提炼、升华、扩大和美化。动作增强力度,加大幅度,构成特有的韵律和鲜明的人物特点,因此,令人感到恰到好处的“美之动态”。 双人舞《师徒春秋》通过师生的教与学,成功地塑造了师徒二人你教我学的动态形象,运用标枪作为道具来组织舞蹈,结构洗练、精确,是动态和技法的完美配合的必然成果,同时也触发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舞蹈动态的内涵。 二 舞蹈的意蕴及意蕴美。每一个舞蹈家创作作品时都以美化舞蹈语言为手段,塑造完整的具有性格特征的舞蹈形象,展示所表达的生动的内容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意义、观点、哲理等因素,并表达其美学观点及独到的审美意识。充分体现舞蹈家内心的情与理,这就是意蕴美。它是舞蹈美的核心,它决定了一部舞蹈作品的审美价值。因为人们都知道,舞蹈艺术是把具有节奏性、造型性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而形成,所以它不可能像歌唱家那样直接运用语言全面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舞蹈家是通过对生活美与丑的本质的理解和认识转换成一种带有造型性、节奏性的人体动作语言来体现他的内心情感,努力开拓和深化主题思想,尽力创造舞蹈美的深邃意蕴。意蕴美在舞蹈艺术中也称之为“浓缩的美”。它表达的方式受民族传统习俗所制约,尤其是我国的汉族,人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是比较含蓄的,在舞蹈作品的表现上大都是以通过情节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及内容,通常以载歌载舞的形式强调对美的意蕴展示。同时也利用各种道具扩大和强化对感情的升华,强调舞蹈表情性,通过喜怒哀乐直接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比双人舞作品《老伴》、《顶碗舞》、《旧事女人》、《踏歌》、《秋水伊人》等都有突出的展现,这些特点证实了意蕴美是有民族性格和审美特征的。在创作作品时每一位舞蹈导演都十分注意提炼为创作意蕴美而积极深化思想主题,从而被观众欣赏并接受。 三 舞蹈的神韵及神韵美。一部好的舞蹈作品有其鲜明人物个性与风格特点,也是动态美和意蕴美相互结合,共同演绎的产物,从而升华到另一种审美特性,这就是舞蹈的神韵。观赏者可以从整体舞蹈的艺术结构和舞蹈语汇中明显地感受其独特的神韵,那是一种出神入化、超凡脱俗的意象。《水中月》就表现出舞蹈外在的美姿,内在的灵气,妙韵的意蕴。这是一部诗化的作品,描绘了少女美丽、善良、纯朴的形象。作品以诗的情怀、诗的特质去抒发少女对生活的热爱,舞蹈语汇优美而富有内涵,其神韵可嘉。“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运动过程中,配合诗般的音乐,达到了一种恬淡、雅致、高远的意蕴。当然也只有这样的舞蹈艺术精品才能充分显示出舞蹈美的“动中有韵”,“韵中有情”,“情中有意”,“意中有神”的艺术魅力。 如果能够把舞蹈视为生命的艺术表现,舞蹈的审美就上升到最高境界。 如果把生命视为人体的舞蹈,生命的意义就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圆满程度。责任编辑李红梅

舞蹈开题报告

舞蹈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舞蹈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参考! 舞蹈开题报告范文论文题目: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研究 一、选题背景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中国学者还没有看到铜鼓对于研究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重要意义,没有把铜鼓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载体来研究的时候,国际学术界就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中国的铜鼓和铜鼓舞蹈,并且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作为青铜时期的代表文物,南方地区的铜鼓和北方地区的铜鼎都是由新石器时期的铜釜演变而来的,只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北方的铜鼎在失去作为权力象征的功能后,变成了历史文物静静的躺在了博物馆里,而南方的铜鼓则在权力功能丧失后,回到民间,成为了活着的文化。我国的西南地区是世界上铜鼓最早的发祥地,其历史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且形制众多、分布极广,曾在西南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广为流行,被视为通天的“神器”、“祭器”、“重器”和“宝器”。铜鼓作为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遗留物,不仅是流传千古的文化“活化石”,也是文

化传承和历史传承的一个重要标记,而作为铜鼓文化中的舞蹈艺术则是以一种活态的表现形式来展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一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的铜鼓及铜鼓舞蹈就以其独特的辐射性、渗透性,流传至我国各地,甚至世界多国,在铜鼓文化的传播中形成一种民族对话和国际交流,使之到达彼此的沟通和理解,共同促进铜鼓艺术的保护与发展。历史证明,文化保护得当,传承力度加强,民族的发展就越快,而其民族的文化影响和政治影响也就愈大。铜鼓舞蹈作为一种活态的铜鼓文化,能直观、生动的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所以铜鼓舞蹈的传承与发展就应该保持自身舞蹈文化的原生形态,使其展现自身民族文化的主体特质。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引导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传承与发展的方向,积极保护铜鼓舞蹈这种活态文化的艺术魅力与价值,更好的促进中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各民族文化多元化的交流。由此可见,西南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研究具有国际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对铜鼓舞蹈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依据。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对一些至今仍使用铜鼓的民族开展深入的田野调査,力求对铜鼓文化和少数民族铜鼓舞蹈的历史沿革进行深层解读与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是人类生命中最为重要、最活跃、最充分直接的 情绪,是人类历史上最基本古老的艺术,它表现了人肢体运动的艺象美。歌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舞蹈同人类其他进步文明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表现。舞蹈不是一种仅仅靠身体来表达情意的形式,而是通过与音乐节奏结合组成的种文化艺术,我们的一切情绪如喜怒哀乐都可以以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是一种既通俗又高雅的艺术。舞蹈表演通过肢体语言的变化、节奏音乐的渲染和情感因素的融入来完成艺术的展现。舞蹈表现人的内在情感、理想、思想等方面,它以内在的心动、情动去驾驭外部的形动。舞蹈和舞蹈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舞蹈艺术本身得以产生舞蹈审美。审美特征是体现一部舞蹈作品艺术高低的重要标准,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紧紧把握住独创性这一点,在选取舞蹈题材和主题上标新立异,同时还需要加入抒情性因素,带给观众生动形象的舞蹈欣赏。 1情感美情感作为一切艺术的共同审美特征,早已被人们所认 知。而舞蹈作为艺术中的重要一种,情感自然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事实的确如此,舞蹈美千真万确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审 美特征之一。许多舞蹈艺术精品充分而有力地证明了这点,例如,舞蹈《红绸舞》表达了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的欢欣鼓舞之情;舞剧《红楼梦》表达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真挚、复杂、曲折、悲剧的爱情……不胜枚举。因为情感性的存在,可以让人从欣赏舞蹈的过程中尽情感知舞蹈所蕴含的美感。舞蹈艺术的创造主要是结合人们日常的感进行的创作。它来源于人类的日常生活,主要是通过人体动作来对其情感进行充分表达。舞蹈艺术情感美的审美特征,要求所有舞蹈创编人员,满怀激情地选择富有情感含量的题材,从而创作出含情量极高的舞蹈作品。由此可见,情感美的审美特征对于舞蹈艺术而言,是何等重要。 2独创美独创美赋予舞蹈作品一个独立可行的空间,无论是题材

难忘心中那一抹红

难忘心中那一抹红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学校夏丽萍 我出生在60年代末,正值文化大革命中期,那时人们思想向红,不管大人孩子吃饭睡觉前都要默背一遍红语录,同时还要跳忠字舞。大街上悬挂最多最鲜艳的就是耀眼的红旗。这些说起来会被现在的孩子们笑,但在当时,人们是怀着一股敬仰之情做这些事情,很严肃、也很庄重。因为年龄小,这些只成为我脑海中模糊的往事,但那一片红却永远留在我最小最初的记忆里。 1978年,8岁的我背着书包跟着带着红领巾的姐姐上了小学,听妈妈说,姐姐是因为学习好、遵守纪律、乐于助人才被选为“红小兵”(少先队员的前身)的。她每天带着红领巾炫耀地走在我的前面,眼睛里流露出的那份得意,刺激着我,我暗想: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比我早上两年学吗,等着瞧!我要第一批加入“红小兵”给你看! 最初的新奇、懵懂逐渐淡去,校园生活日益得心应手,由于学校地处小山村,师资、教学设备虽然很简陋,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学习的热情,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还积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终于有一天,班主任老师放学后把我留下来,郑重地对我说:“回家写一份加入红小兵的申请吧,要好好写,因为你是咱班第一个戴红领巾的同学啊!”我一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对着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什么都忘了说,撒腿就往家里跑去,我要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妈妈!啊!天是那么

蓝,路边的小树小草好像也在为我舞蹈。 一周后的6月1日,老师给我戴上那梦寐以求的红领巾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当我五指并拢,高举过头,在鲜红的少先队旗下宣誓,我永远记住了老师说的那句话:“鲜艳的红领巾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幼小的心中从此坚定了一个信念:一定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努力学习,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我带着金光闪闪、耀眼夺目(我当时就这么认为)的红领巾回到家中,迎接我的是爸爸妈妈的笑脸和弟弟们羡慕的目光。从此,每天放学回到家中,我第一件事就是摘下心爱的红领巾,认真地叠好,放在枕头下面,怕弄脏、怕弄皱、怕被淘气的弟弟拿去玩丢。如果脏了,我会马上洗干净,干了以后叠好,再用装了热水的缸子烫平。打理红领巾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在不断赞美声中,我快乐地学习着、生活着,幸福地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少年时光。 转眼间,我已为人师20余载,每当我看见我的学生们入队,每当高年级少先队员代表为我的学生们戴上红领巾,看着飘扬在他们胸前那飘扬的红领巾和孩子们欢乐的笑脸,我的眼睛就禁不住湿润了,心中便会涌起无限的感慨,他们应该也和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的感受一样吧?我相信,总有一天,这抹浓浓的红也会从他们的胸前走进他们的心里。 啊!难忘那抹艳艳的红,它圆了一代又一代少年最纯真的梦。

腰部训练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作用

舞蹈探索 52009 腰部训练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作用 ●刘莉恒 [摘要]舞蹈艺术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情感的手段,在淋漓尽致地表现思想感情的同时, 给观众以无穷的审美享受。而腰部是使舞蹈中的人体动作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主要因素。它 的美,是在舞蹈艺术特有的时空中获得的,是在为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感所塑造的动态舞蹈形象上体现出 来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体表现为人的精神和情感等心理活动的承载体,人的精神和情感生活是人这一 生命体机能的一部分,它们产生于人体,作用于人体,舞蹈就是以一种抒发宣泄的形式表达人类情感的 形式,舞蹈中的腰部训练正是利用了人体在时空中完成各种不同力度、幅度、角度和线、面、形的造型意 义上的基本能力以及它同情感的本质和必然联系,来完成其以形传情达意的艺术目的。 [关键词]腰部;关节;特征;基训课训练;身韵课运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表现为人的精神和情感等 心理活动的承载体。人体同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一 样,占据着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质上,人体动作 的外部形态,就已经相对于我们的视知觉,具备了 最一般的,最初的动作意义的三维性。人的精神和 情感生活是人这一生命体机能的一部分,它们产生 于人体,作用于人体,舞蹈正是利用了人体这种基 本能力,以及它同情感的本质和必然联系,来完成 其以形传情达意的艺术目的。 舞蹈艺术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塑造人物形 象和表现情感的手段。它同绘画和雕塑艺术一样, 妙用人体,以腰为轴的发力点造成各种不同的力

度、幅度、角度和线、面、形的视觉效果,在淋漓尽致地表现思想感情的同时,给观众以无穷的审美享 受。腰的运用是舞蹈中人体动作具有美感形式的最 基本的条件和主要因素。它塑造的美,是为淋漓尽 致地表达情感所塑造出体态的舞蹈形式上体现出 来的。 一、舞蹈中腰部的作用 舞蹈艺术构成的物质材料是运动着的人体,艺 术展现又离不开协调有柔韧度的人体,而腰部是连 接上下身的枢纽。脊椎的连接方式体现出牢固支撑 人体的同时又能使身体各部位灵活运动。例如,拉 丁舞是最具激情与诱惑力的舞种。它的难度、速度、力度是最能体现出动作质量与舞者条件好坏的重 要所在,而速度与力度在肢体上支撑点最弱的地方 是腰部,它处在没有骨胳支撑的位置,只有靠腰部 与背部肌肉的能力来控制,用在拉丁舞上是比较难 控制、比较困难学习的地方,线条的表现上也容易 变形,它必须牢牢地控制上 半身的背部肌肉与下半 身胯的协调力,尤其腰中段部位要特别注意挺拔、 延伸,这样对动作来讲才会出现美感与质感。腰部 在拉丁舞蹈关系着个人身体线条的表现与手轴尖 的距离支撑,腰部带动臀部转动与背肌运用的特 性,控制整个上肢体,这些都是拉丁舞不可忽视的 重要环节,由此可见腰部运用在拉丁舞中的重要 性。又例如,芭蕾舞是一种具有高雅贵族气息的宫 廷式舞蹈,它的表现形式大多以控制为主,以挺拔 为宗旨。芭蕾舞的腰部控制体态、形体就最能突显 出它特有的高贵气质。而它的腰部分为胸腰、中腰 和板腰(以简单的前、旁、后控制为代表),但最终还是以腰部力量与腰以上的展胸、夹背、腰控制为主 要形态。在芭蕾舞运动的过程中,着重以腰部为力 量的转换点,力量在腰部的这种转化从而形成了芭 蕾舞中特有的拧、倾、仰、俯、转等象征性的艺术形态,更使其区别于古典舞、民族舞等其他的舞蹈艺

舞蹈论文的题目

·浅析舞蹈的本质及其意境 ·探讨体育舞蹈的价值 ·谈谈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 ·谈如何创作出优秀民族舞蹈作品 ·谈舞蹈创作的详细内容 ·关于舞蹈创作的探讨 ·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及创新发展 ·谈谈舞蹈艺术 ·舞蹈的起源--舞蹈艺术是从哪里来的? ·谈舞蹈的结构和作品的意义 ·舞蹈教学组合在提高教材训练价值中的作用(07-25) ·开放时代的舞蹈多样化(08-24) ·少数民族舞蹈尚需不断创新(08-24) ·少儿舞蹈的教育作用(08-24) ·以情动情,舞在其中(08-24) ·开拓舞蹈审美文化的新天地(08-24) ·浅谈少儿舞蹈的创作(08-24) ·舞蹈艺术的意蕴和意境(08-24) ·少儿舞蹈要注意少年儿童的艺术特点(08-24) ·大型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观后(08-24) ·浅评“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08-24) ·《一千零一夜》北京永久谢幕(08-24) ·知识舞蹈及其价值取向(08-24) ·新时期舞蹈审美创造刍议(08-24) ·社会转型期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态势(08-24) ·新时期中国小剧场话剧舞台美术简论(08-24) ·表现主义舞台美术(08-24) ·舞蹈的特质及与其他艺术的关系(08-24) ·中国舞蹈资源的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08-24)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08-24) ·论贾作光的舞蹈创作思想(08-24) ·二十世纪中国舞蹈的回顾(08-24) ·文化转型期彝族民间舞蹈的生存与发展(08-24) ·全球语境中的戏剧、舞蹈和性别(08-24) ·试论舞蹈艺术发展的时空关照(08-24) ·舞蹈编导法则在群众艺术中(08-24) ·走向何方——我们眼中的中国舞蹈(08-24) ·从中国舞考级浅谈少儿舞蹈的发展(08-24)

谈舞蹈的审美特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e15922287.html, 谈舞蹈的审美特性 作者:吴畏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4期 摘要: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直观的动态的舞蹈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关键词:舞蹈;审美;形象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2-0085-01 有人把舞蹈与音乐共同归为“表情艺术”一类,这说明舞蹈与音乐都是以抒情性为主要审美特征的艺术。事实上的确如此,舞蹈的抒情性确实是显而易见、不容置疑的。对此,古今中 外的许多艺术家们都已经达成共识。我国汉代的《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把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与手段分为语言感叹歌唱舞蹈四种,这四种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层层递进的,舞蹈虽然是“无声的艺术",但它却“此时无声胜有声”,超过所有的语言,成为人类表达情感的最高级方式与最后手段。这其中的奥妙,是值得认真玩味与体悟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舞蹈艺术作品强烈的抒情性就是最为有力的证明。例如《红绸舞》所抒发的热烈欢快之情,《荷花舞》所抒发的奋力拼搏之情,《罗密欧与朱丽叶》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玉卿嫂》所抒发的爱之悲情,《残春》所抒发的对人生的婉情……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舞蹈艺术的抒情性审美特征,来源于它的本质属性与特殊手段,它通过舞者的形体动作的力度强弱、节奏快慢、幅度与能量大小等等方式,表现出人的丰富复杂、细腻深刻的内心情感。 由此可见,舞蹈是由内在的心动、情动去驾驭外部的形动、体动的,舞蹈的人体,是由内心驾驭的人体;舞蹈的心灵,是由人体外化的心灵。身心一致,表里统一,形体与心灵水乳交融.便构成了舞蹈艺术抒情性的特殊审美特征。 明确了这一点,舞蹈表演就必须以抒情性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把情感作为一条表演中的贯穿线,达到情感表现的至高境界,收到“以情动情"的最佳艺术效果。可以说,舞蹈家与“舞蹈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有情与无情。 形象性也是舞蹈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对中国舞蹈意象思考

对中国舞蹈意象思考 摘要: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媒介的动态艺术,连接舞者和观众之间的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最后留给观众的是一个综合的意象。动作姿态的外在形态是直接可视的,是舞蹈外在的“象”,肢体语言所呈现的内容是间接的,是舞蹈的内涵,即“意”。中国舞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建构基石,通过外在肢体形态、动作传达内心情感,因此,这种外在形态、物质载体又具有很强的象征性。 关键词:舞蹈;意;象 舞蹈是一种人体文化,一种情感符号。这种艺术形式以人体的姿态为物质载体,在肢体的运动中以时间占据空间的方式传达情感和思想的符号。苏珊·朗格说:“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在舞蹈之中,这种知觉形式就是人体的肢体动作,情感就是寄托在这些知觉形式之中,这些知觉形式也即意象。 一、意象与中国古典舞蹈 关于舞蹈的起源,《毛诗序》中说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言阐明,情感表达所借助的方式有四种,即言、嗟叹、歌咏和舞蹈,从而根据内在情感表现的需要产生了四种艺术样式。而舞蹈是最能体现传达内心的情

感的,这是因为舞蹈是创作者内在情感的想象性、创造性表达,是一种内在的、难以描摹的内心以形体语言为媒介的有形抒发。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是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和象征性的表现艺术,因此又具有极强的时空综合能力。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媒介的动态艺术,动作姿态的外在形态是直接可视的,是舞蹈外在的“象”,肢体语言的内容是间接的,是舞蹈的“意”。古人把舞蹈置于传情的最有利的艺术类型自然与舞蹈自身的艺术媒介和“足意”的表现特质是紧密相关的。舞蹈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动态的意象呈现。它超越了言、嗟叹、歌咏三种艺术样式在表现方面的不足,淋漓尽致地表现人内心深处的种种情感。正如玛丽·魏格曼所言:“舞蹈室表现人的一种活生生的语言——是翱翔在现实世界之上的一种艺术启示,目的在于以较高水平来表达人的内在情绪的意象和譬喻,并要求传达给别人。最重要的,舞蹈要求直接传达而不是转弯抹角。”绘画、雕刻是空间的艺术,是凝固的时间,凝固的诗歌,是创作者历时思维下提炼出的静态艺术,由静能传达出动态情感的内涵;而舞蹈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动态的艺术,由动态的感官知觉传达着某种内凝的情感。而相对于西方的舞蹈,中国古典舞蹈的情感构建出言外之意、情景交融、韵味无穷的意境,是感受性大于理解性的艺术创造,是知觉性大于经验性的艺术,中国古典舞蹈尤其重视审美意象的建构,从而创作出意味深长

一抹红舞蹈艺术鉴赏复习课程

一抹红舞蹈艺术鉴赏

一抹红舞蹈艺术鉴赏 苗族舞蹈《一抹红》是由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出演的作品,由李赟编导,作品以女子脸上的一抹红晕为线索,展现了当地送嫁女子的动人场景。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人人会唱歌,人人会跳舞,几千年来,歌舞伴随着苗族的历史,生动地反映出苗族人民的生活。苗族的歌舞,最富有山野味,古朴、粗犷的风格,最能表达他们真挚、纯朴的思想情操,也最能使人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真、善、美。 作品的开始以一位女子独舞为场景,舞台灯光较暗,背景乐中流淌着流水声,舞者随着乐曲的节奏,轻轻地扭动着胯部、摆动着上身绕圈而舞,时而弯腰低头,时而提臀抬头,模仿着各类动物的走姿,整个场景让我们看到了人与大自然的交融,也表现了当地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情怀。 紧接着众多舞者尾随其后,动作整齐有序,随领舞者的动作以及曲调的变化舞动起来,其掀起裙子走路,像极了各种大小型鸟类在森林里活跃的悠然自在,她们以两膝的轻微伸屈并踏着节奏向前移动,下肢的颤动以及抬脚踹动,上身随之自然地摆动,显现了一种娴雅、端庄和温柔与潇洒。 随后,随着鼓声的出现以及节奏的变快,舞台灯光开始变得明亮起来,舞者们迅速地聚成一群,接着分为左中右各自开始不同的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其头部、腰部随着鼓声急速地扭动着,外围的姑娘低头,中间一位姑娘抬头,像极了当地妇女劳作插秧的样子。于是,开始了以苗族当地语言为歌词配起了背景音乐。舞者开始分为两批,先一低一高,随后一静一动,然后开始了同方向的身体转动,其以头顶为轴心,随后挺起,配上已有的翻身舞动就是当地自然场景“蚯蚓滚沙”、“滚地龙”的写照。在这里,舞者由分到和,再由和到分,其

舞蹈艺术鉴赏

论文题:对舞蹈的感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班级:热工121班 学号:1201130146 姓名:马桂香

对舞蹈的感知 [摘要]:在每一支舞里,舞者通过相应的舞蹈技巧表现出生活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观众在欣赏舞蹈是不仅能够得到美的感受还能在观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更加宽广的生活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含义。 [关键词]:舞蹈鉴赏舞蹈感知感千手观音 由于对舞蹈的青睐,盯上了《舞蹈艺术鉴赏》这门校选课,也正是如此在这门课上学到许多关于舞蹈的知识,对舞蹈有了全新的了解。也知道从哪些方面去鉴赏一个舞蹈。大概再也不会说《雀之恋》好无聊、舞剧好没营养。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深刻体会舞蹈是一种美丽的语言。作为舞蹈艺术专业的门外汉,经过农春雀老师的洗礼,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真实的情感,带着对舞蹈的热情与喜爱,用已有的知识见解来浅谈对舞蹈的感知。 舞蹈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语言,以其特殊的形式向我们传达思想。以前很少有机会接触舞蹈,根本不懂舞蹈还可以反应社会现象,单纯认为舞蹈是为娱乐大众的。自从上了这门校选课,老师带领我们走进舞蹈的殿堂,欣赏各类舞蹈,第一次被舞蹈感动。印象最深的就是舞蹈《进城》,欣赏后生平第一次被舞蹈感动到流泪,它触动我心底的感情之弦。感情之弦一旦触及,我的世界便会泪雨磅礴。其实刚接触这个舞蹈,给我的感觉并不是感动,我脑里第一个想法就是:不敢相信!原来舞蹈还可以这样跳!一群很像农民工的演员(后来老师告诉我们,才知道这些舞者是大学生) ,在舞台上尽情地跳, 忘我地舞, 竟然可以给人带来一种耳目一新, 心灵一颤的效果。作为一个从农村来的孩子,深知农民工的不容易。所以舞者在舞台的每一个舞步都牵动着我的心,它带给我极大的震撼和感动,引起我心中极大的共鸣。它鲜明地指向现实主流生活。《进城》正如其题目一样,讲述的是当前中国大背景下,农民工进城的现象和随之而来的问题。其实在近几年来,农民工进城时热门话题,是政府和人民普遍关注的.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之下, 《进城》的出现,很自然地打动了观众,触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感动了中国人民,获得了大量好评。在舞蹈动作语言上,大量吸纳日常生活动态. ,在舞蹈动作语言上,大量吸纳日常生活动态. 动作语言上《进城》动作语言风格遵循了当代舞不以舞蹈风格为标志的特点,吸纳当代当代农民工的日常生活动态,依循客观生活的动作逻辑,从捕捉农民工的外部动作入手,去建构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并进而塑造农民工的形象. 在《进城》中,没有了华丽的服饰,优美的动作,这都是和农民的生活动态息息相关,当然不能说农民就不能有没有了华丽的服饰,优美的动作,但是这样会更能表现作者的主题思想.舞蹈中, "农民工"大步走路,扛着红白蓝包裹, 遇见新鲜的事情会目瞪口呆和指指点点,还有累了会就地而坐,出汗了就用大方的用袖子擦擦,吵架之后的抱头蹲地懊悔,开心时的手舞足蹈……都能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我们可爱的农民,塑造农民的那种质朴,勤劳的形象,唤起人们对农民工的关心和尊敬. 迫于生活的无奈,他们远离家乡,为祖国做建设,为养家糊口,夫妻两相互扶持、相互鼓励。特别是当高潮音乐响起时,他们一起高歌生活再怎么苦也不能放弃,我的心产生了极大的共振。我的心情完全被它带动起来了,有种莫名的感动,心里热热的……《进城》突破传统的舞蹈审美观念,用夸张的形体表演和丰富的面部表情, 向观众展示了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农民工现象. 把农民工初来咋到的出奇与兴奋,适应新环境中的惶恐与不安,和融入城市后开始新生活的欣喜与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 《进城》的开始一段,在紧张的音乐背景下,人们在原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