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税负的宏观分析

我国税负的宏观分析

我国税负的宏观分析
我国税负的宏观分析

摘要:近年中国财政收入的高速增长,一方面反映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

面也引发了公众对中国税负的关注,在财政收入实现巨大增长的背景下,如何评定一个国家的税负,具体而言有五种,均能从某些角度反映一个国家的税负程度。在种种评定方法下,究竟如何才能真实的反映中国的税负情况,从真实数据出发,结合实际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角度分析出中国税负的实际情况。

关键词:税负痛苦指数;宏观税负;科学性;非税收入;名义税负;税收结构;隐藏税收;税收征管;税收改革

引言:《福布斯》曾推出“税负痛苦指数”榜单,2009年的榜单显示,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度量世界52个国家及地区雇主及雇员的综合税务负担,所用指标有5个,即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富税、雇主及雇员社会保障金及销售税。该调查显示,中国在上述5个指标中,除了“雇员社保金”高于首位的法国外,其余指数均低于法国,总指数为160,全球列第二位。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杂志,其观点必然不会是空穴来风,且不管其具体的测算方法科学与否,其榜单足以证明中国的税负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一.宏观税负的评定

1. 测算宏观税负,目前主要有五种方法,相应有以下五种口径的宏观税负:

1.1小口径宏观税负。等于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口径的宏观税负。包括了社会保障缴款的净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口径的宏观税负。包括税收、社会保障缴款、赠与和其他收入的总和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4.大口径宏观税负。等于全部政府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5.美国《福布斯》杂志使用的宏观税负评价方法。自2005年《福布斯》将中国纳入全球税负痛苦指数评选体系以来,中国的排名一直靠前,2009年仅次于法国排第二位。不过如果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析中国的宏观税负,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评定税负。

2 福布斯的税负痛苦指数的分析

2.1.税负痛苦指数的构成

《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将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雇主社会保险、雇员社会保险和增值税(或销售税)的最高法定税率进行加总,得出的总分为税收痛苦指数。

有观点认为,该统计方法在反映税负高低问题上有几个重大缺陷:一,指数选取的名义税率不等于实际税率,实际税率往往比名义税率低。二,最高的边际税率只适用很小比例的纳税人,不能反映一国居民的总体税负状况。三,简单相加的假设前提是对每个税种赋予同等的权重,而这一假设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

《福布斯》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非常复杂,在这种复杂情况下,进行国际比较,

总要找一些国际上具备的共性进行比较,并且必须保持一致性原则,存在不足的地方,但不能说它不科学。

2.2.税收负担统计口径

有专家指出,国际上统计宏观税负有两种口径,一个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中国与之相近的指标是“税收收入+社会保险缴费收入”占GDP比重。另一个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界定,政府收入包括四类:税收、强制性社会保障缴款、赠与、其他

收入,中国与此相近的指标是大口径宏观税负。两种计算口径下,我国税收负担都低于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

《福布斯》指出,“税负痛苦指数”包含了纳税人对纳税负担的实际感受。

如果政府能够提供优质的、让纳税人满意的公共服务,这当然让国民欢迎。但实际上,中国实际税率虽然低于名义税率,但纳税人能够感受到的公共服务是欠缺的,质量还有待提高。

2.3.税负高低与痛苦程度关系

有专家指出,不应纠缠于税负高低,更应关注财政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宏观税负关键不在于收多少,而在于预算制度的完善和财政支出结构的改善。“当一国财政的民生支出规模较小时,老百姓往往觉得没有在政府的用税过程中直接受益,会感到税负较重。这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税收的使用效率,使税款最大程度地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福布斯》认为,一般税率越高,纳税人越痛苦,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没必要争论。但“财政支出结构需要更加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点,很有道理。

但目前普遍被专家和学者接受的,是大口径的宏观税负,即全部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除一般预算收入外,还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包括土地出让收入)、社会保险基金缴费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等。采用大口径分析宏观税负者认为,大口径宏观税负计算方法,能够全面地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国民的负担水平,中国的宏观税负已超过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建议进一步清费立税,减少制度外收入,增加地方政府税源,规范政府收入来源。

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收入,一般就是预算内税收收入,较少有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因此,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税收收入大体可以反映全部政府收入。从这个角度看,采用大口径分析宏观税负较可取。但是,如要全面、真实地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国民的负担水平,那么还应该看到政府集中财力的工具不仅包括征税,收费、制度外收入,还包括发债。用这种口径计算得出的结论与前面五种口径计算得出的结论可能又会不同。

3.进行宏观税负比较。采用哪种口径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注意使用口径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正确理解每种口径的计算方法及其所揭示的经济含义。

3.1中国宏观税负逐渐上升有一定的合理性

具体说来,宏观税负随经济发展相应上升是合理的,但因通胀因素导致宏观税负上升就

不合理。世界银行每年发布的《世界发展报告》,将世界各国按人均GDP的多少划分为四种类型,数据表明,不同类型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与人均GDP水平是正相关的,人均GDP 水平越高,对应的宏观税负水平也越高。

因此,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宏观税负相应上升,是符合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规律的。

总体上,中国企业和居民税负基本合理。中国上市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比较高,2009年为12.54%,中国企业并没有因为纳税而导致盈利能力不强。个人所得税占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例较小,2008年为2.4%左右,2009年为2.3%左右,如果考虑到灰色收入的存在,这个比例还会更小。

中国GDP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也导致了宏观税负的虚增。中国是一个经济转轨国家,存在着较多的灰色收入、现金交易和地下经济,非市场化的价格体系、福利和服务经济,以及难以准确核算的小农经济、大量尚未进入市场的国有土地、森林、矿藏等。

自2004年以来,国家统计局两次大幅调增中国GDP数据,对比2004调整前的数据,中国的GDP增加了25%。

3.2宏观税负内部结构不合理

首先,地区之间实际税负差异不尽合理。经济发达地区实际税负轻,经济不发达地区实际税负重;其次,行业之间实际税负差异不尽合理。建筑业、房地产业、采掘业、金融保险业实际税负较高,而传播与文化产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的实际税负低于平均水平;第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实际税负差异不尽合理。私营企业实际税负轻,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实际税负重;第四,个人不同来源的收入实际税负差异不尽合理。工资薪金所得和稿酬所得实际税负较重,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较难掌握税源情况的其他所得实际税负较轻。

3.3宏观税负因通胀上升不合理

CPI上升会带动名义税收和小口径宏观税负增加。近20年,中国CPI涨幅绝大多数年份为正,宏观税负不断加重,严重影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和优化。

在降低通胀对税负的影响方面,英国的做法值得借鉴。英国政府制定财政预算时,都会根据物价上涨情况,对个人所得税的免税额和税率分段进行调整。目前,免税额已从2001年的4385英镑,调整到2010年的6475英镑;起始税率对应的分段从2001年的0-1880英镑,调整到2010年的0-2440英镑;基本税率对应的分段从2001年的0-29440英镑,调整到0-37400英镑。大大降低了通胀对宏观税负的影响。

3.4.中国名义税负偏高

中国一般雇员的工资薪金所得,多数落在个人所得税0-5000元的征税区间,适用三级超额累进税率,每级之间的级距较窄,适用的税率提高较快,工薪阶层的税负较重。个人所得税最高边际税率为45%,与除欧洲高福利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相比,是相当高的。

目前,中国流转税是增值税和营业税并行的体系,这种制度设计也使得中国企业的流转税名义税收负担较高。尽管金税工程的建设大幅度提高税务部门掌握税源的能力,税务部门在加强征管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名义税负过高容易诱发纳税人逃、避税的动机,导致逃、避税规模较大。而且财税部门出台各种补丁式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抵销高名义税负

的影响,客观上容易造成征管漏洞。

二.中国的宏观税负

1.由于我国存在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税收入,而很多又是由收费形式表现,仅仅依据税收占GDP比重仅为18%便认为我国税负较轻,亦不完全。事实上,如果加上各种收费,我国宏观税负已超过20%。2011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了29.6%。而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2010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3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同比增收13681亿元。有研究显示,从1994-2009年,中国宏观税负水平从16%提高至30%,税收收入连年超过GDP增长,更大于居民收入增幅,使得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大幅增加。中国社科院2010年发布的《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认为,按照IMF《政府财政统计手册》标准,得出的宏观税负计算结果是3

2.2%。

2.1在进行国际对比时,有两种计算方式应用的较为普遍: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税收收入+社会保险缴费收入”占GDP比重,另一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界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1年政府财政统计手册》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社会缴款、赠与、财产收入、出售商品或者服务以及其他收入六类,其中社会缴款主要是指社保保障收入。欧美等国除了税收收入和社会保障缴款之外,并无其他主要收入来源,因而采取两种标准计算,其结果都相差无几。

2.2但是,这两种计算方式应用到中国时,其结果却相差甚远,中国政府的收入来源除了税收和社保收入之外,还存在着其他欧美国家所没有的收入来源:预算外收入、土地出让收入等。问题的焦点在于,土地出让收入到底是否应该计算为政府财政收入?官方解释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除了公共财政收入之外,还包括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之外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这是因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有土地出让行为是一种非生产性资产的交易,结果只是政府土地资产的减少和货币资金的增加,并不带来政府净资产的变化,不增加政府的权益,因而不计作财政收入。

但中国的国有土地只是出让使用权,国有土地资产并未减少,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产权交易收入,只是土地70 年的租金收入,这一点是有别于大多数国家的,把土地使用权出让获得的收入排除在政府收入外是值得商榷的。

除了土地出让收入之外,没有计算在内的还有制度外收入。制度外收入是指既不纳入预算内又不纳入预算外管理的收入,由征收主体自由支配、自行管理,几乎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其中主要来源于“三乱”收入( 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各目繁多,秩序混乱。这种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名义,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制度外收入,至今仍屡见不鲜。

如依据于此,根据公开统计数据,2010年政府收入来源中财政收入为83,080亿元,社保收入18,823亿元,土地出让收入29,397亿元;除了土地收入之外的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为7,388亿元。因此,2010年,中国政府收入不低于138,688亿元,和2010年401,202亿的GDP相比,宏观税负不低于34.56%。

3.再考虑到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来说,税负的高低标准并不相同。世界银行此前对一些国家的最佳宏观税负水平的研究结果显示,低收入国家的最佳宏观税负水平为13% 左右;中下等收入国家为20%左右;中上等收入国家为23%左右;高收入国家为30%左右。国际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宏观税负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中国人均GDP为4,000美元左右,即使按照中上收入国家计算,目前的宏观税负也远远超过了23%的水平。事实上,中国的宏观税负已经达到了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4.结构性失衡除了宏观税负较高之外,中国民众之所以觉得痛苦,还和中国的税收结构有关系。和其他欧美国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财产税和所得税不同,中国的税收收入主要来自于包含在商品和服务中的商品服务税,也称做是劳务税。

2009年一个民间研究机构发布了一份公民税权手册中对隐藏在商品中的税收进行过计算,一袋价格为2元的盐,包含大约0.29元的增值税和0.03元的城建税;你花100元买了一件衣服,其中包含14.53元的增值税和1.45元的城件税;你去餐馆吃饭,最后结账时不论多少,餐费的5.5%是营业税及城建税;你去理发店理发,费用的5.5%是营业税及城建税。

4.1这些隐藏在商品和劳务中的税收,主要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进口关税和资源税,以上五个税种在2010的收入分别为21,091.95亿元、11,157.64亿元、6,017.54亿元、12,514.9亿元、417亿元,占当年税收比重分别为29%、1

5.2%、8.3%、17%、0.56%。全部商品劳务税的税收总额为51,199亿元,占全年税收总收入73,202亿元的的70%。也就是说,可以大致这么理解,中国人除了自己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之外,通过消费商品和劳务向政府缴纳了超过5万亿元的税收,而他们大部分人自己并不知情!

4.2在贫富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商品劳务税不区别纳税人的经济状况负担能力,一律按消费量的多寡承担税负,造成税收具有明显的累退性,不符合税收的公平原则。所谓的累退性,即收入越低,其税收负担越重:首先,个人收入高于他人数倍的个人,其消费品支出绝不可能比他人多数倍,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情况下,收入愈少的人消费性开支占其收入的比重愈大,税负就相对愈重。其次,对全部消费品都课税时,由于需求弹性大小不同,课税所引起的提价速度也不同,往往是生活必需品最快,日用品次之,奢侈品最慢,因此商品劳务税的税负必然主要由居多数的中低收入阶层负担。他们以较少的财富和收入,却贡献了大部分的税收。

4.3而且,在这种税收结构下,由于不允许进行生计赡养费用的抵扣,中国公民的收入普遍被双重征税,首先在领取工资的阶段已经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其次在用税收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时,再次被征税。这样他们的实际税负,远高于宏观税负所体现的水平,导致社会大众的税负痛苦程度明显高于同等宏观税负的其他税收体系。

对于这种税收结构,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将其称之为结构性的缺陷,不仅不具有调节分配的功能,还具有累退性,商品劳务税的负担主要是广大中低收入的人承担,高收入的人承担间接税税负低,严重背离了税收公平。

5.税负痛苦的另外一个来源,是中国高法定税负和日益加强的征管能力的组合。1994

年税制改革时,由于当时征管水平较差,税收征收率不过50%,实际征收而入库的税收,可能仅仅是按照税法规定应该征缴的一半。为了弥补征管损失,中国制定了更高的税率:增值税税率确定为17%,由于是生产型增值税,如果换算成国际上普遍采用的消费型增值税,税率应该在23%,排在全世界第六位;个人所得税的累进制税率最高达到45%,这个税率几乎全球最高;企业所得税虽然2008年1月1日起从33%调减至25%,但这个税率仍要比周边国家高出很多。

6.中国的税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首先降低法定税率,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同时将对税收结构进行调整,降低流转税也就是商品和劳务税的比重,而增加直接税也就是所得税和财产税收的比重,从而实现富人多纳税,穷人少纳税的税收公平目标,不仅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也有利于扩大内需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转向内生动力,实现经济转型。

小结

经过以上总结。对我国的税收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1.适度降低名义税负。当前,有必要建立定期减税机制,以减小通胀环境对宏观税负的影响。可逐步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降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最高边际税率,减少超额累

进税率的级次(建议从九级降至五级),增加每一级税率适用的级距(尤其是工资薪金所得1万元以下的级距)。

2.扩大税基。例如,扩大消费税和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开征环境税(碳税),适当增加税源。

3.简化税制。例如,针对目前房地产业税费繁杂的现象,加快合并相关税种,研究对土地、建筑物按市场价值征收统一规范的房地产税。

4.加强征管。例如,加强对较难掌握税源的私有大型企业生产经营所得的征管,必要时可制定替代性最低限度税。

参考文献:

1《中国税负到底有多重?》熊剑锋《福布斯》中文版2011年12月刊(下)

2 《福布斯称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居全球第二引热议》《大河报》2011年8月31日

3《中国税负痛苦指数”引发争议》《新京报》2011年9月20日

4《中国税收负担并不高》凤凰网2011年9月1日

5《专家质疑福布斯杂志“中国税负世界第二”榜单》《人民日报》 2011年9月19日

6《税负全球第二之争》新浪网财经专题

7《中国税负到底高还是低》时卫干《南风窗》2007年第三期

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原因

对影响宏观税负因素的分析 【摘要】宏观税负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经济体制、公共产品提供等政府职能范围;财政收入结构;税种和税率、税收优惠等税制结构已经税收征管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宏观税负经济水平税制税收征管 一、概念界定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通常用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经济总量之比来衡量。具体来说,是指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NI)的比值。考虑到口径的统一性,笔者将以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为衡量标准,来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 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应税收入*实际征收率)/GDP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负的高低体现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职能的强弱。因此,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宏观税负水平的最根本因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内部各种社会经济主体的联系越为复杂,这就要求国家有雄厚的财政收入来调控社会经济。同时,宏观经济总量越大,也使得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大大增强,税收来源更为丰富,税基更为宽泛。实证分析也表明,宏观税负的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呈正相关关系。 2、产业结构 宏观税负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造成税源结构和税基大小的变化,从而对税收收入的来源结构产生影响。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主要比重,税收也相应地主要来自于这两个产业;在发达国家,可能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税收也主要来自于该产业。从另一角度看,在现行我经济结构和税收制度下,第二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尤为突出。若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宏观税负就越低;反之,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宏观税负就越高。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发展级次以及由低向高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税源的增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3、其他经济结构 除产业结构外,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构成、以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等的不同也将导致宏观税负各有差异。 (二)国家职能范围 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政支出需要的影响,而财政支出的多少则取决于一国政府的职能范围。国家职能范围越大,政府的开支越多,必然要求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以增加财政收入。反之,国家职能范围越小,政府的支出越少,需要的税收收入也越少,宏观税负水平就可能降低。

应用文-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比较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比较 '\r\n 【摘要】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 收入的多少.关系到政府的支出能力,也关系到整个 资源配置的合理以及国民经济产出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制定 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分析了我国1994年至2006年的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动趋势,并进行国际比较,得出应通过理顺税费关系、实行结构性减税,使宏观税负达到一个合理水平的结论。 【关键词】宏观税负国际比较政策选择 一、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及变动趋势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反映一个国家以税收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集中起来的价值总额和比率。宏观税负的高低,表明了政府社会经济职能以及财政能力的强弱,也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 我国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此外还有相当比重的预算外收入以及制度外收入,此外还有相当比重的预算外收入以及制度外收入。由此,我国有三个口径的宏观税负:一是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二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中口径的宏观税负;三是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一般而言,小口径指标可用来考察政府的财政状况或财政能力;大口径指标可用来考察国民经济负担水平和企业负担程度;中口径指标与小口径指标差别不大,一般不采用。实际上,由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计算的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偏高,而由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计算的小口径宏观税负水平偏低。 由表1可以看出1994 年以来,我国宏观税负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1994 年至1997 年,属于税负下降和恢复期,税收占GDP 的比重从10.7%下降到9.9%,再恢复到1997 年的10.6%,接近1994 年的税负水平。1998 年至2005 年,宏观税负处于上升期,税收占GDP 的比重从1998 年的11.2%持续提高至2005 年的18.0%,上升幅度达7.8 个百分点。在1994 至2005 年的12 年间,我国宏观税负提升了7.3 个百分点。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 年鉴(2006)》和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税收收入包括关税,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统计数据。 二、当前我国宏观税负的国际比较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 (IMF)对国家的分类,我们把纳入比较分析范围的国家划分为两大类,其中工业国家23个, 中国家14个。总体看,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宏观税负出现了由上升转为稳定的趋势。1994 年以后我国宏观税负持续提高,但目前税负总体水平与世界相关国家比较仍然偏低。 1.不含社保基金的宏观税负比较 如果不含社保基金,我国宏观税负低于大部分工业国家。我国宏观税负2005年达到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 摘要: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化在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引发普遍关注。我国当前的宏观税负水平,是在税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合理组织税收收入,适应经济增长和全社会收入水平提高而形成的。从实际税负看,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尚在合理区间。但是从结构上看,存在明显税负偏差。应在稳定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基础上,推进税制结构改革。 关键词:宏观税负;税负结构;税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FS10.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08)06-0042-04 自2003 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9449 亿元,比上年增收11812亿元,增长31.4%。2007 年全国税收收入增收额接近2000 年全年收入总额,增幅为1994 年以来最高水平。2007 年全国税收收入比2003 年翻了一番还多。2007 年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达20.1%,较2006 年提高2.3 个百分点。 、宏观税负抬高的影响因素 1 经济税基扩大

税收收入的增长源于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快速增长。据测算,2003?2007年, 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分别为9.8%、10.2%、10.6%、 10.8%和11%,高于改革开放28 年来潜在增长率9.7%左右的平均水平。与税收收入关联度较大的工商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企业利润、进出口贸易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主体税种税基增长都高于同期GDP 增幅,直接带动国内的流转税、企业所得税、海关税收等主体税种收入超过GDP 增长。2007 年国内增值税收入、国内消费税收人、营业税收入、企业所得税收人、海关税收分别增长24.3%、17.1%、28.3%、 37.9%、24.25%。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等相关税种增长较快,上述三税对税收总收入贡献率依次为16.8%、21%和15.9%。 2 税收与经济协调发展 一是经济税收增幅双双提高。2003?2007 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GDP按现价计算,年均增长0.6%,税收收入年均增长 23.88%,比“十五”期间年均税收收入增长19.5%的增幅提高 9.38 个百分点,经济税收增幅双双明显提高。 二是税收弹性系数理性回归。由于我国的GDP 增长率 是按不变价格核算的,税收收入是按现价计算的,如2007 年的GDP 是246619 亿元,比上年增长11.4%,但如果按现价计算实际上增

【2018-2019】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是我国发展与改革和稳定的长期战略方针,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行动纲领,也是我国建设全 面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因此,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具有统领各项工作的 地位。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着实现国家进行筹集政府收入、调控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监督经济运行等重要职能作用。建 国以来,我国税收政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 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在我国跨入21世纪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的新阶段,从部门工作服务于国家宏观意志,具 体政策服从于社会实践需要的们认为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着较大的缺位和不足, 特别是宏观税负水平有待调整完善改革。一、宏观税负总水平偏低,影响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税收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社会消费行为、gnp增 长的波动都有直接关系,政府利用开征、减免或者停征某种税种,提高或者降 低有关税目的税率与起征点,以及税前扣除与事后退税等限制或鼓励手段,调 节投资规模、消费基金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以抑制社会总需求膨胀刺激有效需求,同时抑制或刺激总供给的变化,并对经济结构产生协调作用。税收作为经 济运行的内在稳定器与价格变量调控相配合,可以达到生产与消费总量与消费 结构的均衡;适量、合理的税收可以协调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可达到各生 产部门劳动者利益的动态均衡,收到社会公平的调控效应。我国宏观税负长期 处于低水平徘徊,减弱了国家筹集收入的力度,影响政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的投入和宏观调控。表现有三:1、我国税收收入上个世纪下半叶缓慢 增长,21世纪开始大幅度快速增长。我国税收收入在经济发展、企业利润增加 和税务征管工作等因素综合作用下,1950年一1980年的30年间税收收入年均 增长为61亿元,从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末的20年间税收收入年均增长为522 亿元,在跨入21世纪到XX年的五年间呈现大幅度快速增长的态势,比上年增 长数额越来越大,如XX年为2350亿元,XX年为2500亿元,XX年为1831亿元,XX年为3465亿元,XX年为5256亿元。全国税收总规模达到25718亿元。展望未来,我国税收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一是税收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反映, 我国经济增长在2020年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7%-8%左右的速度,为税收增 长打下了基础。二是目前我国税收收入实际征收率只达到潜在税收能力的 70%-80%,国内有的专家认为1998年只达到50%-60%,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部分专家认为中国整体征收率在70%左右,还有的认为在80%左右。税 收上的跑、冒、滴、漏等空间很大,如果将实际征收率提高20个或30个百分点,我国税收收入即可增加1万亿元或1. 5万亿元。2、目前税收收入对政府财政收入支持力度还不充足,致使国家还需要利用大量的财政赤字和发行 债务。其情况,一是以税收收入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多数年份徘徊在 93左右,如1992-XX年分别为94. 66, 97. 84, 96. 43, 93. 29, ( 1996年

税务规划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本科中期论文成绩评定表 题目: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专业:财政学(税务筹划) 院系:财政和公共管理学院 年级:2008级 学号:080407001 姓名:李海霞 指导教师:蔡红英 职称:教授 湖北经济学院财政和公共管理学院制 二○壹○年九月二十日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税收负担的合理区间问题,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广泛研究。 对最优宏观税负水平的研究主要从俩个角度切入:壹是寻求使得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宏观税负水平,基本原理是根据拉弗曲线探索最优税率;二是从税负水平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出发,研究对经济增长最有利的宏观税负水平。 壹、国外关于宏观税负的研究 国外流行应用拉弗曲线来研究宏观税负问题。所谓拉弗曲线,是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1974)设计且提出的,目的于于形象地

说明税率和税收收入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供给学派分析了税收对劳动、投资等经济活动的影响,提出了3个主要观点:第壹,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意愿,而低边际税率会刺激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第二,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包括物质投资和人力投资),减少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会鼓励投资,增加资本存量;第三,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多少不壹定按同壹方向变化,甚至可能呈反向关系运行。实际上,从壹般的拉弗曲线图来见,税收收入和税率之间呈现严格的凹函数关系,这种关系显然只具有理论意义,实际数据是否能够很好地拟合出这样的曲线尚存疑问。于拉弗曲线被提出来以后,许多学者先后对其做过实证研究。 Stuart(1981)运用拉弗曲线对瑞典的数据研究表明,瑞典当时使得税收收入最大化的平均边际税负是70%,由于20世纪70年代瑞典的实际税负为80%,因此能够说明瑞典的宏观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下倾斜的壹侧。VanRavestein和Vijlbrief(1988)发现荷兰1985年的使得税收收入最大化的最优宏观税负为70%,而当时的实际税负为67%,因此荷兰的宏观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上倾斜的壹侧。Lindsey(1987)运用美国1980壹1954年的数据来研究1981年EconomicRecoveryTaxAct(ERTA)的影响,他发现对于收入最高的群体,减税使得税收增加,因此这个群体的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下倾斜的壹侧;而对于中等收入、低收入群体以及全体纳税人,税负处于拉弗曲线向上倾斜的壹侧。他估计得到的最优宏观税负为40%。YuHsing(1996)根据测算得出1981年里根政府减税政策没有成功的原

中国宏观税负水平过高

* 前段时间,福布斯公布了中国的宏观税负排名世界第二。对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否,我们先不做讨论,但这次的数据无疑也给中国人民提了醒。中国真实的税负水平到底有多高?从下面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得知: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了29.6%。而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2010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3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同比增收13681亿元。有研究显示,从1994-2009年,中国宏观税负水平从16%提高至30%,税收收入连年超过GDP增长,更大于居民收入增幅,使得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大幅增加。 以去年为例,去年全国完成税收73202亿元,而去年全国的财政收入是83080亿元。上述收入并不包括高达2.9万亿的土地收入以及至少还有不低于5万亿的各级政府预算外收入和非税收入。如果将政府的各项收入相加无疑超过了15万亿。而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是397983亿元。这意味着,中国的宏观税负超过了30%,远远高出此前国税总局公布的20%左右的名义水平。 财政部日前公布的一系列数据则似乎佐证了“中国宏观税负确实不低”。财政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前 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由此测算,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财政收入确实增长过快,减税势在必行。从上半年相关数据来看,中国居民税负呈现上升局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呈现的减税趋势背道而驰。上半年,我国GDP增幅为9.6%,但税收收入增幅达到31.2%,其中个税收入增幅达到35%,税收收入增幅是GDP 增幅的3.25倍。根据各地年初制定的居民收入不低于GDP增幅的目标,居民收入增幅最多在10%,远低于税收增幅。而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国家的税负,都呈下降趋势,就连债务缠身的美国,也通过减税让利刺激经济。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收入水平增长却相对缓慢,远远达不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同时,我国近些年来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GDP增速。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财政收入过快增长,远高于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与GDP增速,实际上也就是我国税负水平相对较高的一个佐证。当然看一个国家税负水平高不高,除了看相关统计数据之外,民众的切身感受实际上更有发言权。当前我国税负水平已经一定程度上超出民众的承受能力,则是大多数民众的共同感受。以民众购买小汽车来说,除了需要缴纳17%的增值税之外,消费者还需缴纳10%购置税,另外还要缴纳消费税,按年度交纳车船税。而在小汽车使用环节,除汽油价格中已经含有燃油税之外,车主还需另外缴纳各种过桥过路费。据媒体报道,目前各种税费占了购车总费用的40%,一辆车从出厂、购买、保有到使用环节,缴纳的税种和税金总额在全世界数一数二。民众在购买商品房等大宗商品过程中,对交易税费过高同样也有切身感受。在当前房价畸高上涨情形下,过高的商品房交易税费无疑起到了进一步加重民众购房负担的作用。财政部2010年3月披露的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65%的个人所得税来自工薪阶层。反观新加坡,同期,占人口总数20%的新加坡富人,贡献了93%的个人所得税。这就是说,由于税收公平性被破坏,本应负担重税的中国富人却没有足额负担,而让工薪阶层负担,中国个税成了名副其实的工资税。中小企业和普通老百姓普遍反映税费负担较重。今年7月份,全国税收收入继续高奏凯歌,其中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增速均超过30%。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速分别只有13.2%和20.4%。显然,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

2019年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认识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制定的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是我国发展与改革和稳定的长期战略方针,是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行动纲领,也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因此,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具有统领各项工作的地位。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财政政策的重 要组成部分,担当着实现国家进行筹集政府收入、调控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监督经济运行等重要职能作用。建国以来,我国税收政策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在我国跨入21世纪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其"五个统筹"的新阶段,从部门工作服务于国家宏观意志,具体政策服从于社会实践需要的们认为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着较大的缺位和不足,特别是宏观税负水平有待调整完善改革。 一、宏观税负总水平偏低,影响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 税收政策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社会消费行为、GNP增长的波动都有直接关系,政府利用开征、减免或者停征某种税种,提高或者降低有关税目的税率与起征点,以及税前扣除与事后退税等限制或鼓励手段,调节投资规模、消费基金和对外贸易的增长,以抑制社会总需求膨胀刺激有效需求,同时抑制或刺激总供给的变化,并对经济结构产生协调作用。税收作为经济运行的"内在稳定器"与价格变量调控相配合,可以达到生产与消费总量与消费结构的均衡;适量、合理的税收

可以协调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并可达到各生产部门劳动者利益的动态均衡,收到社会公平的调控效应。我国宏观税负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减弱了国家筹集收入的力度,影响政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投入和宏观调控。表现有三: 1、我国税收收入上个世纪下半叶缓慢增长,21世纪开始大幅度快速增长。我国税收收入在经济发展、企业利润增加和税务征管工作等因素综合作用下,20**年一20**年的**年间税收收入年均增长为61亿元,从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末的**年间税收收入年均增长为522亿元,在跨入21世纪到20**年的五年间呈现大幅度快速增长的态势,比上年增长数额越来越大,如20**年为2350亿元,20**年为2500亿元,20**年为1831亿元,20**年为3465亿元,20**年年为5256亿元。全国税收总规模达到25718亿元。展望未来,我国税收收入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一是税收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反映,我国经济增长在20**年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7%-8%左右的速度,为税收增长打下了基础。二是目前我国税收收入实际征收率只达到潜在税收能力的70%-80%,国内有的专家认为20**年只达到50%-60%,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部分专家认为中国整体征收率在70%左右,还有的认为在80%左右。税收上的跑、冒、滴、漏等空间很大,如果将实际征收率提高20个或30个百分点,我国税收收入即可增加1万亿元或1. 5万亿元。 2、目前税收收入对政府财政收入支持力度还不充足,致使国家还需要利用大量的财政赤字和发行债务。其情况,一是以税收收入占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收负担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税收负担水平,通常用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同期国民经济总量之比来衡量。具体来说,是指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民收入(NI)的比值。考虑到口径的统一性,笔者将以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为衡量标准,来分析影响宏观税负的因素。 宏观税负=税收收入/GDP=(应税收入*实际征收率)/GDP 宏观税负的高低体现了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职能的强弱。因此,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 经济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宏观税负水平的最根本因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内部各种社会经济主体的联系越为复杂,这就要求国家有雄厚的财政收入来调控社会经济。同时,宏观经济总量越大,也使得整个社会和国民的税收负担能力大大增强,税收来源更为丰富,税基更为宽泛。实证分析也表明,宏观税负的确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呈正相关关系。 2、产业结构

宏观税负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造成税源结构和税基大小的变化,从而对税收收入的来源结构产生影响。比如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第一产业或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主要比重,税收也相应地主要来自于这两个产业;在发达国家,可能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税收也主要来自于该产业。从另一角度看,在现行我经济结构和税收制度下,第二产业对税收的贡献尤为突出。若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宏观税负就越低;反之,第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大,宏观税负就越高。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发展级次以及由低向高的变动趋势,与宏观税源的增长具有高度的关联性。 3、其他经济结构 除产业结构外,一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构成、以及产业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等的不同也将导致宏观税负各有差异。 (二) 国家职能范围 税收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数额必然受财政支出需要的影响,而财政支出的多少则取决于一国政府的职能范围。国家职能范围越大,政府的开支越多,必然要求提高宏观税负水平以增加财政收入。反之,国家职能范围越小,政府的支出越少,需要的税收收入也越少,宏观税负水平就可能降低。

我国宏观税负不高,为何企业感觉负担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e17977831.html, 我国宏观税负不高,为何企业感觉负担重 作者:吕冰洋 来源:《人民论坛》2017年第07期 【摘要】若不考虑财政支出、其他非税成本等因素,仅看税收或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国宏观税负实在不能算过高。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的税制结构不合理。 【关键词】减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根源在于税制结构不合理 分析任何一个纳税主体的税负问题,需放在宏观税负的大背景下看问题。宏观税负是指全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可以测算出,中国宏观税负远低于经合组织(OECD)的34.3%的平均水平。在OECD国家中,丹麦这样实行高福利的国家的宏观税负最高,美国、日本相对 较低,但是美国外债发行量大,日本内债发行量大,也就是说,这两个国家实际上是用债务替换税收。 在中国政府收入结构中,税收只是其中一部分,分析宏观税负时必须考虑全部政府收入与GDP的比较。数据显示,中国政府2015年有2.7万亿的非税收入,4.6万亿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550亿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4.2万亿的政府性基金收入。这些收入加总在一起,占GDP 的比重为36.0%,而同期OECD组织各国平均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为42.79%,中国仍低于OECD组织水平。再扣掉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实际上中国政府收入占GDP比重为31.4%。 通过对我国宏观税负的分析,可以看到,若不考虑财政支出、其他非税成本等因素,仅看税收或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国宏观税负实在不能算过高。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的税制结构不合理。在中国的税收收入中,主要税种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在美国的税收收入中,税收分为五大类:对个人所得、利润和资本利得征税;对公司所得、利润和资本利得征税;社会保障税;财产税;商品与服务税。考虑到社会保障税是具有返还性质的税种,与其他税种的性质有较大的区别,且中国税收收入中不统计社会保障收入,因此在统计美国税制结构时,不将社会保障税计入。 将2015年中国和美国税制结构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的税制结构中,63.8%属于生产税,28.6%属于所得税,7.1%属于消费税,0.1%属于财产税;而美国的税制结构中,生产税占比为零,64.3%属于所得税,22%属于消费税,13.6%属于财产税。通过比较,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我国税制结构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税收主要纳税人是企业。生产环节和使用环节的税收纳税人为企业,再分配环节的税收以企业所得税为主,纳税人也主要是企业。经测算,我国的税收90%以上是由企业缴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理论界把宏观税负分为三个口径,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税收收入占gdp 比重,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是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重。宏观税负的高低,表示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和财政功能的强弱,是政府制定各项具体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宏观税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家们所关心的课题。斯卡利(1991)估计了103个国家1960-1980年总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平均来说,税收占gdp比重不超过19.3%的国家,经济增长率达到最大化,在宏观税负大于45%时,经济增长率倾向于0,然后是负增长。正因为宏观税负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我国的学者结合国情对宏观税负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郭彦卿(2010)认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投资,在达到最优税负水平之前,适当提高宏观税负可以促进投资于经济的增长。当宏观税负超过最优税负水平之后,提高宏观税负会使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不利于促进社会投资与经济增长。从国内外规范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文献来看,大部分学者是倾向于认同过度征税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良影响的。本文也持同样的观点,即宏观税负要维持一个适度的水平,宏观税负过高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理论基础供给学派的阿瑟拉弗(1974)认为税率,税收与生产率之间理论上存在着一条倒u型曲线,即“拉弗曲线”:高宏观税负不一定就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又不一定要实行高税负。宏观税负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财政支出最大与国民产出最大不相容原理告诉我们,税收收入最大化与国民产出最大化是不相容的。当税收收入达到最大时,国民产出并不是最大,国民产出是税率的减函数。换句话说,若税收负担达到最大值,会严重阻碍国民经济的增长,国民产出随税率的提高而降低。宏观税负不是越高越好,要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并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当然,也不是说税负越低,经济就发展越快,关键是如何把握税负的“适度”,这是非常重要的。 实证分析检验我国目前税制是1994年税制改革确立的,因而选取的数据来源于1994年至2010年。根据前人的经验将宏观税负的测算分为三个口径,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税收收入/gdp,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是财政收入/gdp,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政府收入/gdp。 宏观税负,财政困难与体制转换一一对当前我国财政收支水平的分析与思考财政收入水平反映一国政府直接掌握和支配的财力规模,其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t 一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的绝对量越大, 同时财政在社会剩余产品中的集中程度也就相对越高.二是体制性因素.在同一的发展阶段,一国财政集中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国的经济运行体制,政府对经济运行直接干预的范围愈广,程度愈深,则财政集中的程度也就愈高. 改革以来我国经挤运行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高度集中的传统计划体制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运行新体制过渡.与此相适应,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机制和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表现为由直接干预和桶控向主要采取间接调控方式转变,在调控菹围上由无所不包的直接计划管理向主要负责平衡总量,协调基本经济关系和担负必要的社会管理职能方向转变. 体制转换过程中财政体制的变化同样是深刻的,无论是财政管理和调控体制,财力分配和使用体制都发生了一系列质的变化.很显然,财政体制变化的本身必然带来财力分配结构的变化.改革以来总的趋势表现为国家财政直接掌握的预算资金在社会总产品中的份额减小,这与体制转换的方向是一致的,基本台理的.但近年来国家财政出现一定困难, 一些同志将之归因于财政直接掌握和支配的财力不足,提出必须尽快提高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我认为,只有在科学分析和认识当前国家财政收入真实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水平比较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水平比较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税负水平比较 潘石孙飞 一、中国宏观税负水平 为了正确测算中国宏观税负水平以及进行国际比较,先做如下说明: 1.选用《中国统计年鉴》中的1987—1996年10年间的相关统计数字作为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2.税负中包含的项目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六项分类法进行归集。 3.宏观税负水平衡量指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即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T/GDP)。 附图 图1 1987~1996年我国宏观税收收入、政府预算外收费占GDP比重及变化趋势 表1 中国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及税负结构 项目国内生产调整后的其中(%) 总值(GDP) 税收收入商品关税所得税企业个人 总额总额T 劳务税 年份(亿元) (亿元) 198711962.502309.7859.31 6.16 33.99 31.63 0.16 198814928.32621.4562.70 5.91 31.44 28.50 0.13 198916909.203052.7663.10 5.95 28.40 25.35 0.27 199018547.903190.1763.85 4.98 28.30 25.22 0.33 199121617.803456.8565.09 5.42 26.93 23.96 0.35 199226638.103646.0667.82 5.84 26.23 21.54 0.42 199334634.404880.1477.38 5.26 18.27 15.48 0.21

199446759.405183.4180.23 5.26 16.73 10.85 1.41 199558478.106064.2178.75 4.81 18.13 11.37 2.17 199668593.806917.2677.33 4.36 17.87 9.34 3.19 项目T/GDP 年份农业其他税(%) 1987 2.20 6.70 19.31 1988 2.81 5.86 17.56 1989 2.78 8.50 18.05 1990 2.75 7.85 17.20 1991 2.62 7.98 15.99 1992 3.27 6.95 13.69 1993 2.58 4.35 14.09 1994 4.47 3.04 11.09 1995 4.59 3.12 10.37 1996 5.34 4.80 10.08 资料来源:根据1988—199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年鉴》有关数据计算。 由表1和图1看,我国在1987—1996

中国宏观税负

浅论中国宏观税负 【摘要】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以及政府的支出能力,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合理以及国民经济产出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制定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宏观和微观以及国际的角度对中国宏观税负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国的税收负担问题。 【关键词】宏观税负税收总量 GDP 社会福利公民幸福指数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税负总水平,通常以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的税收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例来表示。宏观税负作为税收政策的核心,对于保证政府履行职能以及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中国,很多人对宏观税负的关注是从2005年中国被纳入《福布斯》全球税负痛苦指数评选体系开始的。2007年,中国内地的“税负痛苦指数”位居全球第二,引发了国人对于中国税负到底重不重的热烈讨论。但是,数字仅仅是衡量税负水平高低的参考,且不论关于福布斯税负指数评选体系的真实性,中国的税负问题也理应被关注。 1.税收占GDP比重 从一般定义上来看,衡量一国宏观税负的重要标准之一即为税收占GDP的比重。近年来,我国政府税收收入一直快速增长,远远超出经济的发展速度。从2004年至2010年,除了2009年税收同比增长9.8%外,其余年份税收总收入同比增长均2倍于同年GDP增速。我国2000年的税收收入占GDP比重为12.8%,此后逐年增加,2008年税收收入比重超过18%,2010年则超过19%。另外,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收入相对规范,非税收收入占比很小,但我国政府除了普通税收收入还有较多其他收入途径如社保收入、政府性基金以及政府的隐性“灰色收入”等。在19%的基础上加上这些收入已经可以超过30%,虽然国际上也有个别国家超过40%,但即便如此,按国际上的水平来说,中国的税负水平也依然偏高。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考虑到中国所处的经济地位和人均GDP水平,中国的最优宏观税负在25%左右,也就是说,中国的宏观税负有1.5万亿到2.6万亿元的减税空间,所以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实施是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的。 2.纳税成本 从微观角度来看,中国除了税收以外,个人尤其是企业还必须被征收大量的“费”。著名学者李炜光曾测算,中国税务征收的成本高达5-6%,是美国十倍,日本的5-6倍。这样的成本,自然会转嫁给纳税人。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的税费比例为1∶0.6左右,这意味着企业在纳一元税的同时还要支出0.6元的“隐形费用”,这些隐形费用构成了纳税成本,在无形之中加重了企业和个人的税负负担。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比较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及国际比较 【摘要】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关系到政府的支出能力,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合理以及国民经济产出水平的高低,是政府制定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本文分析了我国1994年至2006年的宏观税负水平的变动趋势,并进行国际比较,得出应通过理顺税费关系、实行结构性减税,使宏观税负达到一个合理水平的结论。 【关键词】宏观税负国际比较政策选择 一、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及变动趋势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来表示,反映一个国家以税收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所集中起来的价值总额和比率。宏观税负的高低,表明了政府社会经济职能以及财政能力的强弱,也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大小。 我国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收入,此外还有相当比重的预算外收入以及制度外收入,此外还有相当比重的预算外收入以及制度外收入。由此,我国有三个口径的宏观税负:一是税收收入占GDP 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二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中口径的宏观税负;三是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一般而言,小口径指标可用来考察政府的财政状况或财政能力;大口径指标可用来考察国民经济负担水平和企业负担程度;中口径指标与小口径指标差别不大,一般不采用。实际上,由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计算的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偏高,而由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计算的小口径宏观税负水平偏低。 由表1可以看出1994 年以来,我国宏观税负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1994 年至1997 年,属于税负下降和恢复期,税收占GDP 的比重从10.7%下降到9.9%,再恢复到1997 年的10.6%,接近1994 年的税负水平。1998 年至2005 年,宏观税负处于上升期,税收占GDP 的比重从1998 年的11.2%持续提高至2005 年的18.0%,上升幅度达7.8 个百分点。在1994 至2005 年的12 年间,我国宏观税负提升了7.3 个百分点。

我国宏观税负简析

我国宏观税负简析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所取得的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宏观税负是反映政府经济规模及政府干预市场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不仅影响着国家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宏观调控能力,而且还影响着企业和居民的负担水平,从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由于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单纯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 一、我国宏观税负的现状分析

政府总体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不妨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这里的“政府收入”,既包括“税”,也包括“费”。各种收费、罚款均是依仗国家的职能而实现,具有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特点,其亦用于政府各部门支出,与税收的性质并无区别,尽管其分配过程没有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之中,但其税收意义上的负担却是有形的事实。因此,在这三个口径的税负指标中,大口径的指标最为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负担水平。 税收收入加上财政收入退库、社会保障基金、预算外收入,制度收入这一大口径宏观税负进行比校分析,我国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大约在20%~25%之间,这一水平已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据财政部不完全统计,截至1996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有344项,地方收费项目多少不一,最多的省达470项,最少的省也有50多项。全国各类基金项目共计421项,其中375项基金为省级政府越权设立。1996年全国收费、基金收入总额为3621.9亿元(不含社会保障基金1014.7亿元),扣除纳入预算管理以及取消的收费、基金数额,相当于当年财政收入的46%。过多的收费侵蚀了税基,特别是在先收费、后征税,税“软”费“硬”的情况下,形成了“费挤税”、费大于税的状况,使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同时,收费过多过滥,加重了企业负担,使本已资金短缺的企业雪上加霜,抑制了企业的发展,有可能导致企业未来纳税能力下降。并且由于税费不分,企业在抵制收费的同时,往往抵制纳税,加大了税收征管的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doc 12页)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doc 12页)

关于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的探讨 自2003年以来,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49449亿元,比上年增收11812亿元,增长 31.4%.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增收额接近2000年全年收入总额,增幅为1994年以来最高水平。2007年全国税收收入比2003年翻了一番还多。2007年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0.1%,较2006年提高2.3个百分点。 一、宏观税负抬高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税基扩大 税收收入的增长源于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平稳快速增长。据测算,2003~2007年,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能力分别为9.8%、10.2%、10.6%、10.8%和11%,高于改革开放28年来潜在增长率9.7%左右的平均水平。与税收收入关联度较大的工商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企业利润、进出口贸易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主体税种税基增长都高于同期GDP增幅,直接带动国内的流转税、企业所

均为1.52,前者比后者回落了0.1.整体呈现理性回归趋势,反映了税收与经济稳定协调增长的发展关系。 三是税收与经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基本吻合。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受投资高增长和消费需求旺盛的拉动,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初年的14.1:45.2:40.7调整为2007年的11.7:49.2:39.1.税收的产业结构变化与此吻合。“十五”初年三次产业税收比重分别为0.1:56.9:43.0,2007年分别为0.02:59.28:40.70,一产和三产比重分别下降0.08和2.3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上升2.38个百分点。 (三)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提高 税务、海关等收入征管部门坚持依法征税,实施科学化管理,在加强税收征管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不断提高收入征管效率,既保证了原有税收收入正常增长,又通过堵塞漏洞减少收入流失,提高了税款入库质量和效率。据统计,1994年我国税收实际征收率仅有50%,目前已提升至70%左右,提升

我国当前宏观税负水平的多视角判断分析

我国当前宏观税负水平的多视角判断分析 分别从大中小三种统计口径、国际横向比较、公共产品供给、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四个角度考察了我国当前的宏观税负状况。 标签:宏观税负;大中小三种口径;国际横向比较;公共产品供给;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009年,美国著名杂志《福布斯》推出了全球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中国内地紧随法国之后,位居全球第二。这一榜单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学者认为《福布斯》计算所采用的方法不合理,中国的税负远不如其他一些国家高。他们认为尽管近几年我国的税收收入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我国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仍相对较低,2008年仅为18%。(朱青);也有的学者认为《福布斯》的计算方法虽有片面性,但中国税负较高也是一个事实(安体富,2005)。 一个国家的税负水平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去考察,本文将简要从宏观层面考察我国目前的税收负担水平。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税收负担总水平,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判断一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有不同的标准,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我国的宏观税负水平,本文将从大中小三种统计口径、国际横向比较、公共产品供给、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四个角度简要考察我国当前的宏观税负现状。 1 从大、中、小三种统计口径看我国的宏观税负 目前我国宏观税负有大、中、小三种不同的统计口径。通常将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称为小口径宏观税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称为中口径宏观税负,这里的财政收入是指包括税收收入在内的预算内财政收入;政府收入占GDP 的比重,称为大口径宏观税负,其中政府收入不仅包括预算内财政收入,还包括了预算外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以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名义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没有纳入预算内和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即它是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形000000000式取得的收入的总和。 由于我国税制与国外税制存在着一个重要区别,也就是我国的政府资金成分复杂,政府收入除税收以外,预算内收费、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也占很大比重,常常出现“税小费大”的现象,造成我国税收的大、中、小三种口径的宏观税负差距很大。实际上,中、小口径反映的是名义宏观税负,说明在政府取得的收入中,财政真正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水平;大口径才全面反映了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负担水平,是我国的实际宏观税负。因此,通过大口径计算判断我国宏观税负水平的合理性更加客观有效,也与西方国家的宏观税负最为接近,便于比较,因为西方国家的政府收入和财政收入的口径是一致的,主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