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彰显 留白”的艺术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彰显 留白”的艺术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彰显 留白”的艺术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彰显 留白”的艺术

张慕元_语文教学中“彰显·留白”的艺术

孟子曾说过:教亦多术矣。灵活多变的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随着新课改的蓬勃发展,这门艺术在那些勇于创新并富有机智的园丁的浇灌下,现在越发“乱花渐欲迷人眼”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教学中的一种“彰显·留白”的艺术。

“彰显·留白”的艺术,是笔者综合研究了近几年发表于各书刊的优秀课例总结出来的。它指的是,由教师设计的,旨在突出文本中学生不易发现的潜在意蕴,彰显文本的学习妙径,又给学生留下一定创造空间的教学设计艺术。

从字面上看,“彰显”即使之明显,“留白”就要留有空白。这显然是一对矛盾。但是,艺术的魅力就体现在矛盾的辩证统一中。新课标不正是要求教师既要“发挥主导性”,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吗?那么,“彰显”就是在发挥“首席对话者”的主导性:使隐含的呈现出来,将巧妙的学习门经昭示给学生,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留白”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教师在“彰显”之中,又不完全越俎代庖,而是留下适当的空间,激发学生愉悦地投入到学习和创造之中。两者相辅相成,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彰显精要,留足创造的空白。

特级老师黄厚江的《<阿房宫赋>教学实录》①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环节:

同学们,我读《阿》,反复读反复读,越读越短,读到最后呢,这篇文章只剩下几个句子,我大胆地把它缩成这样一段话(投影显示):

阿房之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亦可谓()矣!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

请同学们根据你对课文的了解,想想在这些括号里填上什么样的词比较合适……

黄老师的这一教学设计可谓是匠心独运。它不仅鲜明地彰示《阿》文的文脉,而且突出了文本的精要内容和理解文本深层意蕴的关键。在紧要处又留有空白,激引学生深入文本,认真品味。不深入,这几个空是填不好的。同时又暗中授之以渔,教学生读文章要懂“出入法”,巧妙地将“厚书”读“薄”。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法。它体现了执教者高超的教学机智。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才能带来学生创造性的学习。黄老师将“旧曲”翻出“新声”,是因为他本人先吃透了教材,又创新了课程资源,巧将个人的创性解读彰示出来,诱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快乐地跳摘智慧的果实。

从该《实录》后面几个环环相扣的生动的教学活动来看,这一个彰显并留白的设计掀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教学热潮,十分成功。

深度教学的代表,郭初阳老师执教《愚公移山》时②,同样运用了这样的艺术,他将课文整合,提炼出“四大元素”,引导学生深入体会:

方七百里,高万仞艰巨的()

残年余力微弱的()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长期的()

无陇断焉最后的()

这种彰显并留白的教学,也恰到好处地营造了师生双边活动的高潮。教师精研课文,提炼精要,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的理解,为后面的深层次对话和质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彰显深度解读的途径,留下品悟的空白。

余映潮先生曾强调过:文本解读的能力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但是,因为缺少个性化的、深入的文本解读习惯,现在很多教师的教学只是一种照本宣科,或者是肤浅的形式上的热闹。他们难以帮助学生去找到深入解读文本的途径。

比如,史铁生的《合欢树》,常见的教法多为游离文本的“煽情课”﹑母爱“主题班会课”。而上海建平中学的唐忠义老师却能将母爱植根于合欢树上,将母亲、合欢树和“我”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来施教③:第一步,通过“母亲为什么要种‘含羞草’”等小问题引导学生品析。再过渡到第二步:母亲生我养我爱我安慰我期盼我,与母亲种合欢树有什么关系吗?旨在让学生明白母亲栽种和护养合欢树的过程就像“养我爱我护我”一样。第三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完成下表:

母亲种树护树

母亲生我养我

母亲的感情

合欢树是身不由己地被母亲当作“含羞草”种下的

我也是别无选择地被母亲带到人间的

(对生命的喜爱)

合欢树不发芽,母亲舍不得扔掉

我残疾了,母亲没有抛下我

(对生命的珍视)

合欢树长叶了,母亲常去待弄它

我写小说了,母亲为我借书

(对生命的呵护)

母亲念叨着不知道合欢树几年才开花

母亲也不知道我何时能走上文学之路

(对生命的期待)

唐老师的几“问”一“表”,才是真正透彻地揭示了《合欢树》的深层意蕴,也向学生彰示了进行深度解读的途径:本文1—6段看似没有写合欢树,却与第7—12段写合欢树的内容处处照应,虚实相生,隐显互照,母子情深尽其中矣!

学生沿着这条幽径,去感悟﹑品味文本,必然会更加深入独到。这比任何浮华的形式更能培养学生用心灵去涵泳和透悟课文的阅读能力。这样课堂才是既深厚又生动感人的课堂。

母爱这朵花本来就是开在合欢树上的:花因树而鲜活;树因花而浓绿。然而,现在常见的却是,我们有意无意地将类似的“花”从“树”上摘了下来,还大张旗鼓地进行“枯花之赏”。不可否认,听母爱歌曲,讲母爱故事,诵母爱诗词……这些都是必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脱离语文的根本,不深入文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已经是无壤之木,无源之水了。不钻研教材、教艺而片面倚重于简单的形式,我们很可能会走上避重就轻、买椟还珠的弯路。

三、彰显创意预设的魅力,留出丰富的生成空白

很多教师善于预设一些富有创意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以各种形式鲜明地突显出来,并以其新颖性、奇特性、启发性吸引学生主动热情地进行创造性学习。

重庆外校的王君老师就是这样的教师。她在教《纸船》过程中,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④:在初读,初品之后,教师投影出一封冰心写的“信”。内容是,冰心得知此诗被选入了中学教材,特意给全国的小朋友写了这封信,告诉大家,这首诗是年轻时创作的,并不完美。所以,希望同学们能够举行一次诗歌评改会,帮她将这首诗改得更精美一些。王老师将“信”介绍完后,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纷纷兴致勃勃地开始讨论、交流。有的学生改得非常成功(如“流”改“漂”),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有的改法遭到了反对,在各抒己见的争论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个比一个深入﹑细腻,令人叹为观止。

这封信其实是教师虚构的,但它却巧妙地点燃了学生思考的烈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也带来了课堂上的精彩纷呈的生成浪潮。这个教学环节,一彰显,一留白,处理得多么富有艺术性啊。这正是新课改教学要追求的境界。

笔者的执教《失街亭》时⑤,也曾引导学生挑战传统观念:一般人认为《失街亭》前半部分表现了诸葛亮办事谨慎周密的性格,真的是这样吗?同时,投影出启发性的问题:

1. 马谡是否最佳人选,诸葛亮清不清楚?

2. 你认为一个优秀的统帅该如何选任重要将领?换了你,你会派谁去守街亭?

3. 是什么原因驱使诸葛亮任命了马谡?

4. 在任命马谡后的一系列部署,历来被人们所肯定,都认为是诸葛亮严谨性格的体现。你认为这些部署的实质是什么?值得称道吗?

学生在热烈的分析、讨论后,“惊人”地发现诸葛亮在这里表现的形象其实是:优柔寡断、情令智昏、主次不分、重末轻本、用人失察……

总之,“彰显·留白”的教法是一种匠心独运的教学艺术。因彰显而带来教学重点突出,文本隐蕴显明,学生深受启发等诸多妙处;因留白,又激励学生自主创造,营造出了丰富生成的课堂。它的形式多种多样,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发现,去创造。

这种教艺,是在吸收传统教法的优点之后的一种创新,是“预设”和“生成”的完美统一。它还是治疗“虚华”“肤浅”“失职”等“新课改并发症”的一剂良药。当前,不少人(包括我自己)有时会片面理解课改精神,教师自己不苦练“内功”,课堂上一味让学生进行浅层次的“会话”(而不是“对话”),教师也没有厚实的功底去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无法提供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对话的平台,结果教师成了失职无为的旁听者,闹剧的导演者,而不是睿智的“对话中的首席”。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当前大力提倡“彰显·留白”之类的教学艺术,是十分及时且非常重要的。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参考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论文参考 一、前言 初中生正处在特殊的教学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吸收能力较强,对于问 题的反思有着举一反三的能力,但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处于敏感的新鲜时期,学习的过程 中很难保证长足的学习劲头,因此这一时期的初中语文也面临着尴尬,一方面新课改教学 大纲规定,要加强对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构造,打造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方面初 中生认为初中语文是母语学习,而母语可以通过日常的积累完成自主累加,并不需要通过 课堂教学重新学习,因此对于初中语文存在轻视表现,导致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出现壁垒,因此如何正确的面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使其行之有效就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 二、掌握课堂教学方向提升初中语文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孩子迅速的获取知识,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快速提升孩子获取知 识的速度,现在被认可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包括,快乐教学法,构建教学法,情景 教学法等,然而这些教学方式如何结合初中语文,如何行之有效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上还有 所欠缺,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教学更多方面是让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生僻字、发音等内 容的教学是这一时期教学的主要目的,但随着教学方式的持续开展,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 并没有作用在这样的基础教学上,而是作用在了“课堂表演”上,许多教师将新颖的教学 手段当成了积累课堂资本的工具,因此一些华而不实的教学不断上演,这不仅违背了初中 语文教学的根本基础,同时违背了是学生快速获取阶段性知识的实质内涵,造成课堂教学 有效性低下。另一方面学生认为语文的发音与写字都是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的,天生能够 自然学习,所以对语文的基础学习并不重视,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连基础的错别字无法分清,有些单词无法进行正确的发音,不仅使课堂丧失了进本的讲课作用,同时阻碍了自身 学习的发展,因此想要进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使其真正 的融入到教学当中,而不是一味的炫耀自身的讲课技巧,其次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家 长及教师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化引导,帮助孩子转变传统错误的观念,以正确的学习态度 面对初中语文教学。 三、孩子的具体表现是影响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教学的关键 初中孩子在学习初中语文的过程中常常有以下三种表现,第一学习方向有所差异,第 一偏向古文诗词类型,许多孩子对传统初中语文教学并不重视,但对其中的古文诗词及其 喜爱,这种“偏科”的行为造成学习过程中孩子自动的将初中语文进行了分类,只有在自 己喜欢的文章上用工夫,忽略了基础教学。第二种是学习态度较差,一些学生自由喜欢看 书籍,因此年纪不大但积累了相当多丰富的文学素养,对一般的课本感到没兴趣,觉得课 本当中的内容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上无法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进行学习,造成了资源浪费,同时这一时期的初中生虽然积累了较多的文化素养,但是并不扎实,如果不通过反复 的锻炼,根本无法理解到语文的精髓,这也浪费了课堂上有效的时间。第三类学生属于 “洗好偏差”型的对于正统语文不屑一顾,偏偏喜欢古怪杂谈,与第二种类型的学生一样,

“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留白”本是传统绘画中的一个技巧术语,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以留取空白构造空灵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后来推而广之,成为一个艺术术语。无论是老子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庄子的“不可言传”之妙境,还是中国戏剧中的“虚拟”,武术表演中的“亮相”,音乐中的“休止符”……都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达到以无胜有的境界,有令人遐想的独特美。皆被人称之为“留白”。 一切艺术都体现着留白之美意,没有留白就没有艺术。文学作品亦不例外。伟大作品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存在“留白”,故适合不同的心灵,不同读者对其的诠释各自不同,因而产生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文学现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要想把课堂上得轻松活泼,克服填鸭式、满堂灌以及凡事身体力行,那么依据现代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理论和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学会巧妙“留白”。现代格式塔(完形)心理学理论认为,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有缺陷或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就会在知觉中自然地产生一种急于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完形”的倾向,从而引起一种进取追求、充满紧张感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地去充实和完善。这一理论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要把所有的内容讲深讲透,贪多求全,使人“脑”不暇接,没有思考的余地;而要有开有收,点到为止,惜“语”如金。或者有意创造时间的空白地带,给学生一咀嚼、玩味的机会;或者讲到某处戛然而止,以无声代有声。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必要的“留白”不仅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留下思维、想象和发挥的余地。使他们能够有机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思想插上翅膀,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独特的生活经验或体验去“补白”,从而对教学文本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同时也使教学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那么,我们怎么为学生“留白”,留什么?下面试作一些浅要的阐述。 1、问题留白 问题留白即教师课堂提问的艺术。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提问激疑是最好的方法。提问激疑要善于抓住文章的关键之处,比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我就抓住课文中的关键——美丽,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俗话说花不常开,春不常在,人老珠黄、昙花一现就是形容美的短暂,那么什么样的美丽能够跨越百年?是容貌美吗?是衣着美吗?课题的美丽表现在哪里?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找出能够说明居里夫人“美丽”的句子。学生听了这几个问题,探究的兴趣极浓,都认真研读课文,积极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并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学习《山中访友》时,我抓住课题的关键词——访友,提出下列问题,让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初中语文教学目的确定 我们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1.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这方面原因一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二是教师对学生情况了解不够,高估或低估了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目标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目标内容茫然不知所措,加重学生思想负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目标要求过低,所教内容学生低年级已经理解并掌握,到了高年级教师还要不断训练要求,学生强打精神,磨来磨去,教学效益低,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对教材没有进行深挖、吃透、灵活组织,导致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要么面面俱到,突现不出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加上补充大量资料,显得过度臃肿,喧宾夺主,一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不知这节课要掌握什么,内容过多让教师在45分钟内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要么目标确立过低,课堂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效率低下,一节课学生没有学到多少实用的东西。 3.教学目标不能体现语文本体性。由此导致教学过程中只是热闹的解读文本内容,忽视了语文本体,将语文课上得像生物课、科学课、地理课、历史课甚至建筑课、数学课等等,就是不像语文课。用洪镇涛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都热心去种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我们语文老师个个都是学雷锋的模范”。 那么,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呢?笔者觉得应当注意下面几点: 1.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入地了解学生实际,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切实可行,确保教学目标的落实。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该根据学段目标、单元目标,结合学生阶段特点和认知能力,照顾学生的认知差异,不能确立过高于或过低于学生实际的目标。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至于《山寺》《童趣》,难度较大,可以鼓励程度好的学生背,大部分学生读熟即可。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当然,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 2.确立教学目标应整体把握,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取舍适度。一节课内容的教学目标不可以面面俱到,过于宽泛,要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例如人教实验版八年级上册《陋室铭》一课,教学要求一课时,虽然文章很短,只有81字,但文章内涵很丰富,所谓一字千金。从思想内容上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高洁孤岸的节操、不慕名利的人生追求;从表现手法上看,文章使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借陋室来表明自己志向;从语言上来看,第一,含蓄精炼,短小精悍,富有表现力;第二,骈散结合,一韵到底,平易流畅,琅琅上口,有很强的节奏感;第三,运用多种修辞格,除了骈文的排比对偶之外,还运用了比兴、借代、反问、互文、引用等多种修辞格;从构思方面看,新颖别致,反向立意,结构严密,层次井然,比兴开头,引出陋室,类比作结,突出陋室;从文言知识上看,名词动用、一词多义、倒装句式、实词虚词,不可谓不典型。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要想让学生掌握众多的内容,根本不可能。要想面面俱到,平均分配教学时间,只能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所以,必须结合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筛选出教学内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并突出其中一两点作为教学重点。 3.要突出语文本体性。在确定目标时要结合文本培养学生感受语言、品味欣赏语言和评价语言的能力,重视学习语言,重视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本体。文本中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论文参考题目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论文参考题目 1.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2.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3.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4.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5.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6.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7.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8.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9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10.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11.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12.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14.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15.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16.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7.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18.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19.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20.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21.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22.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23.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24.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25.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26.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27.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28.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29.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30.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31.谈古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32.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 33.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 34.论语文教学价值的生成与创新 35.模式·个性·文学性 36.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37.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38.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39.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40.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41.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42.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 43.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44.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45.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46.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47.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48.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49.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50.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 51.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52.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53.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职业化诉求的现实意义探析 54.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研究 55.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56.新课标形势下高中阅读教学新模式系统的构建 57.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比较研究初探

初中语文老师教学心得语文是潜移默化的点滴积累

初中语文老师教学心得语文是潜移 默化的点滴积累 语文是什么?我不断地想,不断地想……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离别的夏季,今年的教学任务也渐渐接近尾声。突发奇想,我想让孩子们写一写自己这一年在语文上的感受和所得。 今年是我第一次带七年级,我的心情是兴奋的;今年是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实施的第一年,我的心情是激动的。今年,于我而言,注定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思考、不断创造的过程。 回首这一年的点点滴滴,我在探索中收获,在思考中前行,在自我鞭策中不断地努力。让孩子们写他们的收获,是因为我想检测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做的。 我常常跟孩子们讲: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习语文不要急,要慢慢来。积累到一定程度,你的语文自然会绽放出它独特的魅力。孩子们信了,并且踏踏实实地做了。 孩子们记着我一直在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我向余映潮老师学习的),他们学会了圈点勾

画,开始在书上做批注,写自己的感受。开始大胆地用笔在白纸上留下自己阅读的痕迹,这在我眼里,是真正的学习。 这一年,我做的最正确的事,应该就是每周阅读课的开设。农村孩子的阅读量是如此贫乏,他们从开始选书时的迷茫和盲目,到现在的能自主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对我来说,我是深深感动的。 孩子们把自己的压岁钱大多都用在了买自己喜欢的书上,这于他们而言,何尝不是最好的成长? 部编教材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在和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我一直怀着感谢的心在读、在教。从阅读方法上来看,七年级语文是一个系统的训练: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比较阅读、浏览。一年下来,孩子们在阅读上有了很大的进步。阅读课上,主动地摘抄优美语句,做批注,写读后感……日积月累,这些都成了孩子们写作的素材。 学习语文,必须要有一些好的习惯。 七年级一开学,我就要求孩子们每人带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课后的“读读写写”交给他们自己去查,课堂上我只点易错、典型的字词。学习新课时,我要求孩子们预习,预习的内容除了字词以外,还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集中注意和有趣思考,引起学生寻求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二、巧设悬念,激发情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

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四、故事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七、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6887430.html,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 作者:王华禹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3年第06期 摘要:语文教学也可以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留白艺术,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让学生主动探究,让他们展开思想的翅膀,用自己的知识和独特的体验去“补白”,去演绎,去创思,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留白艺术;主动探究;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6-033-1 一、时间的留白 (一)停顿留白,调整注意力 在教学中,中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低,当发现有个别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可能会有其他的一些孩子跟着分散注意力。教师可采用突然停止讲课,留下短暂“空白”,这样做可以提醒学生自觉遵守纪律,自觉调整注意力。此时无声胜有声。采用教学“空白”比教师停下来提醒学生注意效果要好,这不仅可使教学正常进行,使大部分学生思维不被打断,而且师生也都能在心灵碰撞的一刹那回归课堂,教学效果显然要比停下整顿纪律要好。 (二)思考留白,尊重学生个性 文学作品的主旨、人物形象、句子的含义都具有深刻的潜在含义,那么经过教师“留白诱思”的推理引导,必然能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每次提问后,我都有意识地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根据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特别要让中下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 二、文本的留白 (一)插图的留白,开发形象思维能力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文本不仅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它可以是由语言文字构成,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象等,课文中的有关插图也是文本。教材中的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是某个瞬间的形象。要想使画面“活”起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画面上的形象和情节。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文学教育以本原面目——中学文学教育本体阐释 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 台湾高中国文现行教科书研究 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职专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试论学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论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构建的前瞻性思考 浅论协商对话式的阅读教学 农村中学生口语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学口语教学现状与改革 中学生语文听力素质的培养及测量研究 重建中学生写作动机系统 中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若干思考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素质现状调查与反思 试论研究性阅读 审美与人格——中学文言教学的双重指向 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 职业中专语文教师素质研究 不同阅读能力中学生语篇阅读中的推理加工(博士) 学生作为研究者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论导引中学生叙述性作文构思与语言表达 语文教学与思维培养 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初探 应当重视中学阶段鲁迅小说人道主义思想的教学 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 谈古诗词与歌曲音乐的相融教学 中学作文教学规律初探——论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

中国古典诗文的情志因素与青少年人格教育 论语文教学价值的生成与创新 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模式·个性·文学性 论散文与中学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出路 论语文教育与生命意识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 语境与非预设性语文阅读教学 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麻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 对话理论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话题作文的主体性研究 生成秩序—当今阅读教学新范式 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优化阅读,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初中语文教材体系研究 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探索 论作文教学中写作主体意识的开发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运用解读学原理优化语文阅读教学 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论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 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职业化诉求的现实意义探析 中学语文教学矫正问题研究 运用情境教学进行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新课标形势下高中阅读教学新模式系统的构建 汉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比较研究初探 论“超文本”阅读教学 试论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 中国与新加坡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实施之比较分析 论诗歌的“超文本”教学 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 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 走入意境: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新路径 试析《漱玉词》的艺术风貌 论宋词与中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多元解读探索 人文精神:诗歌的价值体认与诗歌教学的价值取向

(no.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应该有个性特色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语文教学应该有个性特色 有人说,莎士比亚剧中的哈姆雷特“由一百个演员来演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此话在理,也得到了许许多多人的认可。道理明摆着,每个演员都是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来演绎剧中的人物的。同样是《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大陆演员和港台演员在剧中的表演可相距甚远,但同样得到了许多观众的欢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虽然剧场和课堂有本质的区别,演员也不同于教师,但就演员与教师本身的功能特点来分析,还是有很大的一致性的,那就是必须以自己的演出或授课行为对观众或学生产生影响作用,从而分别达到不同的目的。可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来说,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对“剧本”的理解来授课。那么,顺理成章,广受欢迎的戏剧舞台上纷呈的演技流派、不同的曲调唱腔,在课堂上就应该表现为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特色了。 从古至今,称得上大教育家、大学问家的,不管是开馆授徒,还是闭门治学,无一不是颇具鲜明个性特色的。孔夫子循循善诱、阎若璩穷根究底,就是明证。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师,也许不能与大师们相提并论,但同样是在教书育人,职责是一样的,因此完全应该而且必须要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叶圣陶、朱自清、夏丐尊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从来就是因材施教、尽其性情而发挥,因此在莘莘学子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也给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树立了楷模。而刻板的学究式的教学者,历来寂寞少影响。无庸讳言,我们的语文教师完全应该在把握住语文教材的总体脉络和基础知识总体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具体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特长来授课。例如:长于诵读的,可以声情并茂地朗诵课文内容,以情感动人;善于表演的,可以身形兼备地演示课文内容,以情节感人;擅于丹青的,可以五彩缤纷地绘制课文内容,以图形谕人;至于有一副好歌喉,那尽管放声一曲,让婉转悠扬或慷慨激昂的歌声打动学生的心。我们面对“剧本”——教材,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自导自演出一幕幕活剧来。如果我们真的这样想、这样做了,那一堂堂语文课还会索然无味、面目可憎、令人生厌吗? 这样的教法,要求我们当老师的可得有几下子,哪怕只有一下子。当然,现实中不可能每个语文教师都有很出色的某种特长,那也不要紧,把上述几种方法综合用之,或者或多或少地与各种方法沾点边,形成自己专有的授课特色就可以了,这就是语文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特色了。 总之,语文教学应自始至终贯穿人文精神,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特色是有效体现这种人文精神的手段。只有以人(教师)的人文精神主动地去影响人(学生)的意识,从而使受体方面发生预计要发生的变化,使其思想在设置好的情景的熏陶中得到净化,意志得到强化,能力得到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向“完善的人”这个最高目标不断趋近,直至达到非哲学意义上的完善,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也才会取得真正意义上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用心爱心专心 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教学三

语文课堂教学三“激活” 长期以来,讲析式传统教学模式困扰着人们,使语文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现状,如何有效夯实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仍然是一个问题。究其原因:师者,一成 不变的教法轻视了学法。 笔者认为要提高语文素质,更多地应有赖于学生的学,因而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指导学生学的方法上下功夫,使其“想学”、“乐学”、“会学”,真正发挥教师的“导”的作用。 一、“激活”教师——让学生想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关键作用。 应试教育的长期束缚,限制了课堂教学,使教师失去了活力和个性,变得正经、刻板,以致一些教师不了解现实社会,不问津新的信息,这是语文课堂沉闷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改变现状,就必须“激活”语文课堂教学,从教师自身来说,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1、以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一位诗人说过:幽默是教育最主要的和第一位的助手。为了高质量的组织教学,使学生轻松地学习,更有成效地提高教学效益,有必要尽可能的因人因时地发挥幽默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因为它可以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使其“想学”。 有次课中,我发现有个别同学“神情恍惚”,便加重语气提醒说:“XX同学有些…目似瞑,意暇甚?了吧!”这种情况下,大多同学会意的笑,自然要比生硬地抛出一句“XX同学,不许开小差!”效果要好得多。“目似瞑,意暇甚”句,学生在初一课文《狼》中即已学过,旧语重提,既引起了该名学生的注意力,又使全体同学在轻松的环境中巩固了旧知识。 一次布置学生写片断作文,内容是描写英语老师的外貌。当我打开学生交上来的作文本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把老师形容得美若天仙。第二天,我抱着作文本走进教室,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你们的英语老师昨天去做整容手术了。她的眼睛变大了,鼻子变高了,脸上还挖了两个小酒窝。”学生一听,先是惊讶,接着开始怀疑。这时我才说:“怎么没有呢?英语老师在你们作文里不都是变样了吗?难道不是做了整容手术?”这么一说,学生恍然大悟,个个在伸舌头。我说:“英语老师看了你们的作文可伤心呢,和你们一起这么久,你们竟然连她长得什么模样都没有看清楚。不过不要紧,我们今天再写一回。这一回你们可别当…整容师?了,要当一回…摄影师?,看谁把老师拍得最象,好不好啊?”学生一 听都齐声说好,兴致十足。 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和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火花,它是幽雅、优美而高尚的。语文课堂上运用幽默,不仅可以增加趣味性和生动性,而且在谈笑风生中阐述了教师的主张和观点,在妙趣横生中让学生获得了美感享受。实践证明,幽默只要运用得巧妙,就能象喜剧台词那样微妙而有艺术效果。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排斥而且很 需要幽默艺术的参与和点缀。 2、以丰富多采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广泛开展课外活动,如举办朗诵会、故事会、讨论会、演讲会、知识竞赛和作文竞赛等,还可举行专题讲座,培养学生专题讨论研究的兴趣。组织文学社团,如组织“萌芽”、“小草”等文学社团。组织学生开展课余剪报活动。让学生自备一个“艺海拾贝”的小本子,定期交流比赛。教师自身带头参加做示范,参与比赛。如教师自己上台演讲,自己示范朗读课文等。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效果很好。另外在每次作文的后面,要求学生加两条知识性趣闻或名人、哲人的语录。长期坚持,学生获益匪浅,学生语言的兴趣自然受到激发与培养。 二、“激活”学生——让学生乐学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之欧阳语创编

让阅读教学在课堂上独占鳌 头 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一个持久的培养过程。能否把其中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它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笔者一直在思考、在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探索中我终于悟到:自己之所以一如既往地热爱语文,喜欢写作,不正是得益于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吗?于是,我毅然选择了让阅读教学在课堂上独占鳌头,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

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所在的学校每天都安排有早读课(四十分钟)。早读课上,我从不占用时间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早读课成了学生的阅读天堂。每节早读的最后五分钟,我都会安排学生(轮流)推荐一篇佳作(课本内外均可),并陈述推荐理由。这是每天早读最令学生期盼和心动的时刻。即使在课堂上,我也尽可能让学生多阅读。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摘要】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一件艺术作品,在文章中作者往往留下了很多的空白点,让学生去想象,去思考,去和作品对话交流.在课堂中,教师应注重对文本留白的挖掘和利用,在教学时巧用一些留白艺术,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留白艺术学习兴趣有效教学 一、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空间。 在课堂中,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也就是给了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发现问题、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在探索学习知识过程中,最在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地位,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最大热情、最大限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教学童话故事《狐狸和乌鸦》一文后,教师可进行课堂拓展延伸,要求学生续编肉被狐狸编走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时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他们就会纷纷举手,各抒已见,谈自己的不同构思和设想。在这

里,“留白”教学艺术的合理运用,既能达到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得目的,并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练。 二、依据现有学情,巧设留白难度 在小学语文课堂,应用留白艺术,一定要实事求是,综合考虑教育的更方面因素,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这里就表现为有效的设计留白的“度”。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留白来说,主要是检测学生对学习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同时面对新问题的时候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让学生喜欢上老师课堂上的留白,不惧怕老师的问题,这样的话老师就应该掌握好课堂留白的难度和密度。如果语文留白的题目难度系数较大,就会让学生产生惧怕感,阻碍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这样反而起不到预设的作用。反之,过于简单的话,学生就觉得问题没有难度可言,都是小儿科,即使解决问题也没有什么满足感可言,渐渐的他们就会泛泛回答,出现应付差事的怪现状,提不起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有效的结合教学的内容,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的整合知识与问题提问的形式与内容,做到难易程度适中,这样收到的效果就会大大增加。同时,如果和教师留白的问题过多,学生就会花费大量的实际用以应付教师的的问题,精神过度紧张,极易出现学习疲劳,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由扶到放

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由扶到放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不教。”的确,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希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以让他们走出了校门之后仍然能够 继续学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觉得要实现这一目标是较为艰难的,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并且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去做,循序渐进地去做,不可一蹴而就,那 么怎么去做呢?我觉得可以分三个阶段去做: 第一阶段:以扶为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要想让学生学会学习,就得先都会他们如何学习,也就是要“扶”。因此第一阶段的重点是以教师的“扶”为主,为什么说是以“扶”为主,因为有些内容还是能放手让学生去学的。 教师的“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传授: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的知识点还是要教师给学生传授的,只有让他们 先学会,才能学以致用。而传授给学生知识点的重点应侧重于让学生会用,更多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比如相关的文体知识,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都有其相应的知识,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也都有其相应的知识,还有相关的修辞知识等等。对于这类知识我们就得传授给他们 ,但传授的过程中要具体地结合相应的文章段落或者句子让他们结合知识加以分析,而不是一味地“满堂灌”,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 2、启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不能很好地理解时,我们要能很好地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更好地理 解这一问题。比如在《心声》这篇课文中,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结合小说相关的情节知识,说说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当学生用较为详细的语言复述完 之后,我又要求学生概括总结。学生这时陷入了困惑,我就适时引导学生要抓主要事件,要以主人公为主去概括。也就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这时学生就知道了怎 样去概括,从而使得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更佳了,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也要适时教给学生一些相关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举一反三。 3、学法指导: 除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一些学习方法以外,有时候还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如何学习一篇文 章,如何学习一类文章,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如何归纳写作特点等等都有一些具体的方法,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以学生具体的指导,以小说为例,要让学生学会 学习小说就应指导学生在梳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然后再结合相关背景分析理解小说主题,对于小说的艺术特色则侧重于运用演绎的办法,让学生先知 道然后结合再结合文本分析。当学生有了学习的方法之后就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了,他们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独立地学习一些内容。 第二阶段:扶放结合,逐步放手让学生动起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让阅读教学在课堂上独占鳌头 初中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任。要想使这几种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需要一个持久的培养过程。能否把其中一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从而带动其它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呢?笔者一直在思考、在尝试。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探索中我终于悟到:自己之所以一如既往地热爱语文,喜欢写作,不正是得益于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阅读的好习惯吗?于是,我毅然选择了让阅读教学在课堂上独占鳌头,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阅读伴随着人的终身,在阅读中能美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素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以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不断反 思的情况下,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改革:

一、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我所在的学校每天都安排有早读课(四十分钟)。早读课上,我从不占用时间讲课,而是让每个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心自由阅读。早读课成了学生的阅读天堂。每节早读的最后五分钟,我都会安排学生(轮流)推荐一篇佳作(课本内外均可),并陈述推荐理由。这是每天早读最令学生期盼和心动的时刻。即使在课堂上,我也尽可能让学生多阅读。很多教师在阅读课上喜欢喋喋不休的讲述课文背景、作者介绍、分析课文等等,把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作为诱饵,让学生统一到教参的标准答案之中,教师的讲解完全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一节课学生没多少时间去阅读。其实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课文,在深入阅读时,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学生在良好的个性化阅读氛围中,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于是才能积极的思考,去把握、分析和赏析课文,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只有学生主动、自由地个性化阅读,才能在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 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一旦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后,自然会提出很多问题。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

初三语文教学点滴谈

初三语文教学点滴谈 发表时间:2019-07-26T09:10:31.780Z 来源:《中国教工》2019年第6期作者:马雄军 [导读] 在初中毕业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取得最佳效果,笔者认为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情感,讲究两个策略,把握好三个阶段,处理好两个关系,时刻做好教学总结与反思。 马雄军 共青团广东省云浮市委员会 摘要:在初中毕业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取得最佳效果,笔者认为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情感,讲究两个策略,把握好三个阶段,处理好两个关系,时刻做好教学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初三语文、教学点滴、总结、学习策略 一、注重情感。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要以爱子之心去爱学生,以教子之诚去育人,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于漪有一句口头禅"教师的天职就是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践证明,教师能对学生理解、尊重、信任,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反之,如果学生厌恶甚至憎恨老师,那么,就会对其所教学科也自然没有热情,更谈不上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时刻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情绪去影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反映,如果教师的情感太少不能打动学生的心,就很难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 二、讲究两个策略。 第一是教学要把知识形成网络,注重能力。必须站在一个制高点上,以便把所学知识一个个连接起来成为网络,通过这个网络繁衍出新的知识生长点,这个过程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考实质上侧重考查这种能力。比如在中考考试中,有两种常考的适用性文体,议论文和说明文,我们可以从议论文的文体着手,把所学课文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然后进一步分析,再回到我们平常所练习的中考考题及议论文的写作中,答题的方式和解题的思路是否正确,议论文的写作是否符合写作的具体要求,通过比较,一目了然,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进一步强化写作技巧,解决了写作文难得这种悲剧。第二是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建立良好的关系,学生才有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热情的话语,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喜欢上你的课,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三、抓好教学三个阶段 初三年级,教学中必须有一个整体构思落实具体阶段目标。大致分三步走:第一轮复习:以教材为蓝本,以基础为目标,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做到单元过关,系统复习,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形成知识系统树;如九年级教材注意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的正确运用,如修辞方法与写作手法等。学生有了对这些知识点的正确、清晰的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第二轮复习:专题教学,以知识点为圆点,纵横联系,形成知识同心圆,抓好知识重点,难点、热点,巩固基础,提高能力;如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第三轮复习:综合练兵、查漏补缺,提高临场应变能力和解题技巧。这三个阶段前后勾联,互为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的知识统一整体。 四、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教学的蓝本,也是命题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习,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中考命题不管怎么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它原则上不能超越教材规定的基础和能力范围。因此,初三的语文教学必须在大纲的指导下,把握好教材内容,正确处理好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毕业班教学,没有课本是不行的,光靠课本是不够的,以课本为主,借鉴资料,两者结合。对教师来说,教材要精通,资料要融会,不精通教材,不掌握大量的资料信息,就不能在教学中居高临下,运用自如;对学生而言,教材要熟,资料要精,学生对教材不熟,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不清楚,无法提高能力;资料太多,时间精力不够,疲于奔命,收获甚微,费力不讨好。对于不同类的资料,同一类资料的不同知识,情况不同也就各取所需。这"好比一颗大树,画家只留心其线条、色彩和造型,诗人发掘它的象征意义,植物学家研究它的生长规律,果农指望有个好的收成"。学会从资料中吸收对我们有用的那一部分。 二是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课堂是教学的主要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打好基础和提高能力的关键。重点做好讲和练两个字的文章。首先是"讲",要注意两点:一是精讲。讲课的话不一定要多,注重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力求讲解得简洁、浅显、容易理解,关键要讲到点子上,富有画龙点睛的启发作用。二是生动。讲课的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基础知识枯燥乏味,只有讲课生动有趣,才能扣紧学生的思维神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其次是"练","练"是巩固基储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练"要"精练",题目富有代表性,能起举一反三的类推作用。"练"后要迅速讲评,讲评要注重分析,分析要有条理性。对的,对在哪里?错的,错在何处?理由是什么,根据有几点,要讲出子丑寅卯来。用生动引发兴趣,用分析来提高能力,讲练结合,相得益彰。 五、总结 时刻做好教学总结与反思。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需要不断总结与反思,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的激发自己的情趣,磨练自己的毅力,培养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力、联想与现象能力,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效地避免同一类问题再次发生。这样的教学才有进步,才有提高。教学的质量才会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