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新教学设计_1980

创新教学设计_1980

创新教学设计

篇一:教学设计的创新

教学设计的创新

(一)教学设计创新的几种类型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种创新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体现了教师职业具有自由创新的特性。

创新有不同的标准、样式。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的创新:一是在人类历史上首创,即别人、前人没有做过的;二是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首创;三是在个人的实践中他人未曾做过的。教学设计的创新大致分为三种方式:1.简单组合型设计。2.分解后重新组合型设计。3.开发型设计。

(二)如何实现教学设计的创新

1.突破思维束缚和传统观念

在教学活动中要创新,就要打破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对我们解决问题有时有利,有时就成为障碍,对思维起着束缚作用。从创新的角度看,

我们就要弱化或者说要突破思维定势,不断提出新的思想、对策和方法。

2.拓展创新思维视角

创新教学设计,要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同一事物,激发新的创意。学习《詹天佑》一课“中部凿井法”,一位老师在教这一内容时是这样设计的:自己并不画图讲解,先发给学生一张纸,让学生读课文,学生自己画“中部凿井法”示意图,并结合图画,同学间互相检查,互相讲解图意,许多学生争着上台讲给大家听,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3.激发创新的潜能

近10年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发展和创新,说明只要我们努力去探索,就会不断涌现新的教学成果。1999年1月,在天津召开了小学识字教学研讨会,会上介绍了九种主要的识字教学方法和流派。1994年8月,由中央教科所主持召开了“首届小学汉语教学交流研讨会”,会上有18种识字教学方法交流。2000年1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召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这次会前征集了30多种识字教学方法。这些新的识字教学方法都是教学一线的教师和语文教育研究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研究总结出来的,使我们认识到教师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

(三)怎样才能上好一节创新课

1.“返璞归真”。

这个词出自课文《索溪峪的“野”》中倒数第二段:“??全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全无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气??”好一个“返璞归真”,它同小语新课程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那么小语新课程的“真”是什么呢?四个字:母语教育。因为小学语文是母语教育,所以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小语教育必须走出“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死胡同。因为小学语文是母语教育,所以要重积累,重实践,少分析讲解,小语教育必须走出“无病呻吟、千课一面、费时低效”的怪圈。因为小学语文是母语教育,所以儿童语文学习的基础就是识字读书。以识字、读书为基点,促进儿童语文能力的形成,激发儿童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儿童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的母语教育,第一要义就是让儿童有机会

识字、读书。再高一点就是使儿童愿意识字,喜欢读书;再高一点,是多读书,读好书,反复读书;而识字读书的至高境界,就是既读有字书,更读无字书。那么回过头来,我们看一看一位老师执教的古诗《江上渔者》,她在识字时读诗,在读诗中识字。而另一位老师执教的《索溪峪的“野”》,则在读文中,一次次将我们引入索溪峪那个

如诗如画的美境之中。两位老师引导儿童经历了识字、读书的四个境界,就是一节好课。

2.“野”。

《索溪峪的“野”》紧紧围绕一个“野”字,写出了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人是野的,而且它的山野得自然,水野得活泼,动物野得亲切,人野得坦荡。因此,“野”既是作者的情感线索,也是索溪峪宽阔的胸怀。由此引发,如果说母语教育是小语教学的根,那么只有开放,这棵树才能枝繁叶茂。我们的小语教育究竟怎样做才是开放呢?①教材的开放,如将《迷人的张家界》一文同《索溪峪的“野”》进行比较教学。②教者的开放,一位教者将自己游览张家界的经历向学生讲述。③学生的开放,学生自做识字卡片,查阅有关张家界的各种风光图片等。④媒体的开放,老师制作动画课件,课堂中播放光碟等。应该说只有开放的课堂,才能充满个性,充满创造,充满活力。为此,希望我们的每一位老师在新课程改革中“野”起来!

3.“鱼”——“渔”。

在《江上渔者》这首诗里有“鱼”和“渔”两个生字,由此想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新课程强调儿童学习的自主性,而要使儿童的自主学习有效率,有效果,事半功倍,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让

儿童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儿童不光要学会,还要会学。《江上渔者》教学中有两个“狔ú”字的比较,将带动一串字“拄”、“注”、“柱”、“蛀”的迁移性学习。《索溪峪的“野”》对课文中四段的比较,在语文实践中揭示了语文学习规律,实现了省时高效。

总之,一节好的语文课,不仅要有三维目标,还要体现三个规律,即语文学科自身规律,教者教的规律,学生学的规律。“返璞归真”,关注了学科特点。“野”字关注了教师的创造。“鱼”——“渔”,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形成。此三点总感觉是语文课堂成败之关键。

篇二:创新是关键教学设计

《创新是关键》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项目

东平街道中学焦恩斌电话:152********(610808)

【课程标准】

三2.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材分析】

本课时所要集中解决的问题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从而勤奋学习,为改我国科技落后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材在该项目下设置了两个层次“科技创新,赶超一流”和“教育创新,人才蔚起”。这两个层次层层递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首先要科技创新,因为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学情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个观点学生们都能从道理上认同。但是,具体到行动上,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高:学习方法陈旧、独立思考能力较差、缺乏想象力、不善于实践等。所以,引导学生真正从内心里认识创新、感受创新对个人及社会、国家的重要性、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做一个创新型的人才势在必行。

【重点难点分析】

做创新型人才是本课的学习重点,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本课的教学难点。

因为教育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有奋斗目标,这是努力的方向,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然后结合学生实际从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做起。科技创新的必要性这一内容理论性较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改变科技落后状况做出应有的贡献。

【能力目标】

理解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措施和成就。争做创新型人才。

【教学设计思路】

1、课堂按照“感性——理性——感性”的认知规律,课堂结构分为“导入新课、共同探究、我的收获、达标训练、作业布置”五个板块;

2、通过让学生搜集相关事例、阅读教材内容、分析生活案例等,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推荐代表汇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力求立足国情教育,穿插道德、心理、法律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 (1)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我国为实施科技创新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2)搜集社会生活中创新方面的典型案例。

[教师] (1)了解学生对创新的认识以及创新的状况,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收集有关创新的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制作多媒体课件。(2)课前分好讨论小组,6个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个发言人,其余的同学补充,共同讨论、合作探究、形成观点,在课前发的白纸上适当记录简要提纲,以便于记录观点、发言。

篇三:《创新是关键》教学设计

创新是关键

教材在该项目下设置了两个层次“科技创新,赶超一流”和“教育创新,人才蔚起”。这两个层次层层递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首先要科技创新,因为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

本课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怎样成为一个创新型人才?两个重要的观点:

1."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的本质是创新;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差距"一个观点,让学生提高对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培养科技意识和科技精神.

2."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又是一个观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育创新中去,培养创新学习方法,做创新型人才.

3."如何成为创新型人才的方法和途径"是本节课的落脚点,从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创新意识,落实创新行动,不断学习,不断创造,实现人生价值.

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总感觉离自己很远,现在主要任务是学习,科技的创新和教育的创新那是国家的事,科学家的事.

根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了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改变科技落后状况作出应有的贡献。

【能力目标】

理解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重要意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措施和成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争当创新型人才

教学难点:感受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指导:

通过让学生搜集相关事例、阅读教材内容、分析生活案例等,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教学准备:

[学生] 课前搜集我国为实施科技创新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学过程】

环节一:自主感悟

教师播放探月卫星嫦娥二号发射视频。

师: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受啊?

师:中国的探月计划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那我们是怎样(靠什么)来迈出这坚实的一步的呢?

引入新课《创新是关键》

(采用最新热点问题,学生比较关注的航天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环节二:主题探究

活动一:科海探秘

出示航天系列图片

师:我国正一步一步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这一成就的取得依靠的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出示;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

技的本质是创新,科技的发展靠创新。

(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但是特别抽象,理论性很强,我通过用神舟飞船系列取得的成就用图片和图表的方式来展示,立刻把抽象空洞的理论变成学生心中鲜活的形象。学生就很容易得出结论了)

活动二:科海拾贝

师:你还能举出我国依靠创新推动科技发展的事例吗?

学生分小组展示:结晶牛胰岛素,籼型杂交水稻,两弹一星,青藏铁路新支线飞机ARJ21,12000米特深井石油钻机,遥感卫星“一号” ——“九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曙光5000A,“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磁悬浮列车,月球车

(这部分已经让学生做了课前准备,学生上网搜集到了很多关于科技的资料。让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多渠道获得国家和世界的大事,了解国家的政策,关注国家发展,并且养成自学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师播放十一五科技展视频和图片

活动三:讨论交流

过渡:我国在军事领域和航天领域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是不是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出示美国无人战机图片

欧盟:科技大联合、科技进步永远是欧洲一体化建设的火车头

美国:阿波罗计划、星球大战计划、重返月球计划

巴西:颁布《创新法》、制定科技发展、《战略计划》

日本: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战略、高效的人才战略体系

科技领域出示:

从上述材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你认为我们怎样才能缩小这些差距?学生讨论回答。

(对于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学习,要让学生更客观、全面、理性地了解我国的现状。引导学生学习这些理论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观察和分析问题,

既要看到问题的一方面,又要注意问题的另一方面,这样才能如实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教会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同时也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

过渡: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创新共识,

国家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进步靠创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我们只有把创新的基点放在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赶超发达国家,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出示视频总理谈科技创新

活动四:故事启迪

有个渔夫,由于他具有一流的捕鱼技术,被渔民称为“渔王”。“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因此他经

常向人诉说,“真不明白,我从儿子们懂事起就教他们捕鱼的技术,比如:告诉他们怎样划船才不会惊动大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还教他们如何识海潮、辨鱼汛??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把所有的捕鱼经验都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渔技竟然赶不上一般渔民的儿子。”

1、假如你是渔王,为让自己的儿子们的渔技不平庸,你打算怎样做?

2、结合上述材料,联系我国科技和教育的现状,谈谈教育创新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自主思考,回答1。

教师积极引导,归纳。并出示参考答案。

(多媒体出示)

既要向儿子们传授捕鱼的经验,更要让儿子亲自去观察去思考,放手让他们独立进行操作,培养他们勇于假想,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2。

教师归纳小结

(多媒体出示)

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启迪,具有新颖性,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兴趣;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更能认识到每个人都要培养自己勇于假想,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己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五:身边好榜样

胶州市14岁得男孩裴翌翔是个了不起的小发明家。8岁的时候,他对电子智能控制的东西特别好奇,在爸爸的引导下,他对电子制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裴翌翔开始系统地跟爸爸学习电子技术和电路编程方面的知识。经过多年来

不断地学习、实验和练习,他熟练地掌握了51单片机的汇编、C语言编程和一些模块的设计应用。这几年,裴翌翔用学到的集成电路知识,先后完成了“程控小彩灯”、“智能圣诞树”、“机器人小秘书”等电子小制作。最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终于设计出了可辅助残疾人

直立行走的机器人。今年3月,他将带着他的这款代步机器人参加“青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并将申请国家专利。

裴翌翔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为什么他能够取得成功?

学生回答?

(国情教育要符合三贴近原则,采用学生自己同班同学的事例,事例更具有真实性和感染力,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更有说服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创新就在我们的身边,每个人只要有创新精神和意识,就会有所创造。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重新审视自己,敢于创新,勇于创新。)

收获平台

1、学生通读教材,交流本节收获。

我认识到:________

我准备:_________

2、多媒体出示知识要点,学生识记

结束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科教兴国,人人有责。在科教兴国的征程上,处处是创新的天地。最后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努力学习,敢于创新,并且不断创新,人人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播放超越梦想歌曲结束。

《创新教学设计》出自:

:/10953.html

,谢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