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课题:1、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掌握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科学探究能力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手段】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策略】小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总是感到新鲜有趣,总是爱寻根问底,这种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十分可贵,因为任何有效的学习都是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我努力提供尽可能多的观察实践机会,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能力和体验。

【教学资源】校园内的各种树木,课本的插图。

【教学活动】

一、引言

1、师:朋友们好!生:老师好!生:科学老师你为什么不说:同学们好呀?

师:以后我就是跟你们一起研究科学的伙伴,和大家一起研究科学、学习科学。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教师的亲切的引入,渗透了科学是我们大家一起合作才能学习、才能研究的意识。让学生有与他人合作的愿望和意识。

2、师: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要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师:请大家看课本第2页的片,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预设:树叶很绿,树冠很大,树干很粗等。)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回忆中的大树

1.师: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是不是看到了更多的东西?

【教学评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大树的照片,不断追问有没有看到更多的东西,为下面的研究做好铺垫,无形中渗透从大树的照片看到的内容是不多的。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教学评价】有的学生能够平时注意观察,想到的很多,有的没有留心观察,汇报的内容不多,引出下一个环节:亲自观察一颗大树。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想。)

4.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在观察活动开始之前,请大家想一下,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用什么方法观察?会用到什么工具?

【教学评价】学生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工具)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教学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3.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大家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下课!

【板书设计】第1节我看到了什么

观察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

观察方法:用眼看、用手摸、用耳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

观察工具:皮尺、放大镜等。

课题:2、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掌握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科学探究能力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方法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手段】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用于拓印树皮图案的白纸若干。

【教学策略】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教学资源】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

【教学活动】

一、引言

师:上一节课,我们观察了一棵大树,谁能告诉老师大树是什么样的?(学

生边回答,教师引导表达的方法:用动作比划你看到的树冠的形状,用手比划你的大树的树干有多粗,用比较的方法告诉别人,你的大树有多高。)

二、观察、描述树的其他方法

1、师:大家还有没有观察描述数的其他方法?(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画一画,你所观察到的树的叶子,大树。展示一下你捡来的树的果实。)

2、拓印树皮的方法。

(1)师:你看到的树皮是怎样的呢?你用什么办法把树皮给同学展示一下。(学生思考。)(2)教师教学生拓印树皮的方法,学生到校园内拓树皮。(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

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突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小结:用画画,拓印做记录,搜集实物标本等方法,都是我们观察,描述大树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三、学生观察记录,教师指导

1、师:我们知道了观察描述树的方法,现在我们就去观察吧!

【教学评价】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都能主动观察,但是,有的同学观察的不认真,不深入。还有一部分同学虽然认真观察,但不注意记录。教师要加强引导。

2、师: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教学评价】教师有必要仅进行提示。

四、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师:同学们都观察完了吗?下面我们回教室。

2.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教学评价】学生在描述的时候,小组其他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然后让大家猜一下是哪一棵树。大多数同学在汇报时只读自己的观察记录,教师引导学生也可以用手来形容一下。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总结板书)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

【教学评价】对总结的内容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板书设计】第2节校园的树木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反思】

1、自我评价。学生对学校的树木都比较熟悉,所以刚一上课,我出示了一些树木的照片,但没有几个学生能够说出是哪棵树,这就激起孩子们探究竟的好奇心。按照要求,这一课应该带学生走进校园观察树木,这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是生平第一次认真仔细科学地进行一项观察活动。看看这些小不点那兴奋的劲,就知道他们心里多么渴望走出教室感受科学的魅力。然而,对于教师来说,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首先,对于毫无观察经验的学生,怎样教会他们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完成最基础的观察记录;其次,在观察活动中如何体现小组合作的观念;再次,怎样维持观察活动中学生的纪律。但是,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观察,还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基本能达到。

2、问题反思。由于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课,出现了很多让老师出乎意料的问题,如:(1)在第一个班上,为了给大家更多的时间进行观察,我进行讲解的时间很短。简单的介绍了观察记录表的做法和强调了室外观察的纪律,然后让学生自行分组。结果,课堂秩序很差,学生由于分组产生很大矛盾,再加上想出教室的欲望强烈,老师的要求都没有挺清楚。记录结果可想而知。(2)在学生观察时,我发现学生没能及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经过了解,原来大多数三年级的孩子还不会看表格,让他们在表格里完成记录那就更困难了。

3、教学重建。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后,我总结了三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改进了上课的方法。(1)在第二个班上课前,我做了一份关于观察记录的PPT。课上,我利用了半节课的时间,仔仔细细地介绍了观察记录每一项内容的观察方法。关于纪律方面,我指定各个小组的安排和小组长的安排,并将各组的纪律交给每一个小组长。整节课下来,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虽然还是免不了有学生会大声喧哗,但是进步还是可睹的。(2)在第二个班上课的时候,就先领着学生对照书上第七页的观察记录和PPT上空白的记录表,进行学习。学生在写观察记录时确实提高了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题:3、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掌握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科学探究能力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教学手段】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利用维恩图整理比较结果,揭示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点。先把大叔和小草的特点分别写在各自的框里,然后对照两边的特点,用横线划出相同点。最后,把相同的特点移入两个交叉的部分,而把不同的特征留在原来两个圆的不重叠部分。

【教学资源】校园中的小草。

【教学活动】

一、引入导入:

1、播放歌曲《小草》。

【教学评价】教师播放熟悉的歌曲,唤起学生对小草的记忆。

2、师: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大树和小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问: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小草呢?(学生说一说)

【教学评价】熟悉握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课前对植物的观察情况。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师:下面我们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3、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教师指导)

4、课堂交流。(每组一学生起来汇报,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5、小组之间活动:比较不同的小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

6、师: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3.交流汇报:梧桐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梧桐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这是教学重点)

大树小草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教学评价】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板书设计】第3节大树和小草

梧桐树狗尾草

茎:粗、硬、高大细、软、矮小

叶:圆形大扁长小

课题:4、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掌握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科学探究能力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利用维恩图总结水葫芦和金鱼藻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手段】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策略】同上一节课一样,本课继续利用维恩图整理比较结果,揭示水葫芦和金鱼藻的共同特点。先把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特点分别写在各自的框里,然后对照两边的特点,用横线划出相同点。最后,把相同的特点移入两个交叉的部分,而把不同的特征留在原来两个圆的不重叠部分。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师: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请大家看屏幕。(出示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

【教学评价】由于为了安全,平时教育学生不能到水边玩耍,同学们观察到的身边的水生植物不是很多,有些水生植物同学们能说出它的样子,但不知道它的名字。

2.师:大家在河边、水池或者在电视上,都看到过很多的水生植物,有哪些水生植物?(出示课本上的水生植物的图片。)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此环节的学习认识了水生植物的多样性。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师:自然界中有这么多水生植物,今天我们只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对有代表性的两种植物进行观察,比较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

2、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3、学生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评价】学生观察的积极性都很高,教师关键指导好学生把观察到的准确记录下来。

4、师:如果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同学们操作,发现都能浮起来。)师: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5、师:下面就让我们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看有什么发现?

6、学生边操作边观察。

【教学评价】学生在这一环节中,要特别注意安全。学生剖开以后仔细观察,总结出它们浮在水面的原因。

7、教师小结: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1、师: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2、学生记录比较。

3、课堂交流。教师适时板书。

水葫芦金鱼藻

四、小结,宣布下课

【板书设计】第4节观察水生植物

水葫芦和金鱼藻相同点:生长在水中,都有根、茎、叶,

会繁殖会死亡;需要水、阳光和空气。

课题:5、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掌握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科学探究能力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手段】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策略】在小组统计叶的数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不同的标准给叶子分类。引导学生讨论并理解同一种形状、大小不同的落叶是一种树的叶子,为后面学习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叶奠定基础;在比较不同种类的叶子的相同之处中发现叶子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叶都有叶柄和叶片组成,叶脉只是叶片的一部分。教师出示新鲜的叶片和落叶,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引导学生明白:新鲜的叶是活的,而落叶是死的。

【教学资源】校园中的树叶

【教学活动】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1、师: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学生回答)师: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

【教学评价】树叶比较好收集,学生都能收集到各种各样的树叶。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了学生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

2、师: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3、课堂交流。

二、观察比较树叶

1、教师质疑:你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学生回答预设:按叶子的颜色、大小、形状……)

【教学评价】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给自己组的叶子分类,说出自己分类的依据。

2、教师出示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一组叶子,提出问题:这里面有几种叶子?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

【教学评价】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理解了形状相同的是同一种树叶,大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生长发育情况不一样。

3、师: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小组讨论预设:叶子的结构包括叶柄和叶片两部分,因为叶脉师叶片的一部分,说叶片也就包括叶脉了。)

【教学评价】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叶子,找出它们结构上的相同之处。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认识叶由叶片和叶柄两部分组成。

4、师: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1、教师发放给每组一片新鲜的叶子和一片落叶,提出问题:要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大家准备从哪些方面比较它们的不同,会采用哪些观察方法呢?

2、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预设:叶子的颜色、水分多少、轻重等;看颜色、用手掂一下轻重、挤一挤水分等。

3、教师提示:边观察,边将结果填在记录表中。

4、小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每组选一位同学汇报记录结果。)

6、教师播放短片,请学生观看并总结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学评价】通过新鲜叶子与落叶的比较,学生感悟到叶也是有生命的。播放短片,在观看短片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的长大、变老。

7、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板书设计】第5节植物的叶

叶的结构:叶由叶片和叶柄组成

叶的生长过程:叶芽→嫩叶→成熟的叶→老叶→落叶(死亡)

课题: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掌握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科学探究能力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手段】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菊花,狗尾草。

【教学策略】本课中,以问题“秋天里校园的树木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观察内容和观察方法的角度明确本节课观察的任务。通过教师指导测量三片树叶的大小和多次测量同一部位树干的粗细,再取平均值的方法突破观察的难点。

【教学资源】校园中的大树,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1、师: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我们怎样观察?

3课堂交流。

师:谁先说一下?

(学生回答预设:首先得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教师引导:我们得在树干的同一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过一个阶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月季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了。狗尾草会枯死吗。梧桐树的树叶又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评价】这部分内容主要讨论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的问题。学生明白了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想的还是比较多。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1、师:怎样观察叶的生长变化呢?

2、小结:可以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还可以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如:树叶颜色的变化,树叶软硬的变化等。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师:根据讨论的结果,下面我们分小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一手资料。(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交流: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么问题?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化很大,说明什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怎样理解?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发现有些内容(如树干粗细)一次记录很难看出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需要以后继续观察。植物某些方面的变化可能是十分缓慢的。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师:我们还可以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选择的那棵树或草,观察它们在秋冬季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你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第6节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项目观察情况说明了什么

落叶……老化死亡

树叶……在成长

树干……变化缓慢,但也在成长

课题: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掌握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手段】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比较记录纸。

【教学策略】通过课件播放多种多样的植物,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再让学生补充其他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扩大学生对植物的认识。把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分别写在一个圆圈内,用维恩图的方式,找出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生存需要,写在两个圆圈的交集处,作为植物的共同点,留在本课最后时使用。

【教学资源】课件(多种多样的植物)。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课件播放多种多样的植物,讲述:在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有高大的木本植物,也有低矮的草本植物,有生长在陆上的植物,也有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但是,它们都称为植物,为什么都属于植物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物的共同特点。板书课题: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教学评价】通过课件播放多种多样的植物,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扩大学生对植物的认识,自然提出本节的研究问题,也为后续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以及植物的共同特点作了铺垫。

二、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师: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课本17页的记录单里。

2、学生汇报交流。(学生回答预设:陆生植物有:杨树、桃树、梧桐树、菊花、油菜、小麦…… 水生植物有:莲、水葫芦、满江红、芦苇……)

3、师:这么多植物,它们要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陆生植物:水分、阳光、空气、土壤、营养。水生植物:水分、阳光、空气、土壤、营养)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结:无论是陆生植物还是水生植物,它们共同的生长条件是什么?(水分、阳光、空气、营养等。)

【教学评价】在观察向日葵的一生和一棵大树的一生的基础上总结植物相同之处,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在比较他们的不同之中,理解植物虽然寿命长短不同,但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

三、了解植物的一生

1、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2、请看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

(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3、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

课堂交流:对了,主要不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请看资料库:“植物的寿命有长有短”,你们有什么体会?是呀,无论是百年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4、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5、师:植物都会经历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只是生命周期有长有短。

四、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3、交流:我们认为,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4、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这样的归纳总结一定要基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上,学生能总结几条算几条,不要强求,也不能死记硬背!)【板书设计】第7节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植物的一生:种子—长根—新芽出土—子叶张开—真叶长出成幼苗—出现花蕾—开花—结果—种子成熟

课题:1、寻访小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掌握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探究能力

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手段】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

【教学策略】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在教师选定的区域开展寻访活动。展示活动成果,引导学生条理清晰、完整科学的表述动物的特征。多元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教学资源】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教师提前寻访一遍)。

【教学活动】

一、理解小动物

1、师: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哪些动物?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2、课堂交流: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

【教学评价】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教师引导学生举现实存在的、常见的动物的为例。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

1、师:同学们在学校中都见过哪些小动物?

2、课堂交流。师:谁把你见到的小动物说一下?

【教学评价】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哪些小动物,在交流的过程中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学生要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初步培养学生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1、师:请大家讨论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

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

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教学评价】学生的任务和分工要明确,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学生分组寻访。(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教学评价】学生在这次活动中比较遵守纪律,能够做到爱护小动物,并能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学生进一步增强了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2、课堂交流。

师:你们小组寻访到了那些小动物?那个小组来展示一下?

【教学评价】通过交流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展示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条理清晰、完整科学的表述动物的特征,便于学生找出自己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疏漏的地方。多元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五、拓展延伸

课后寻访自己家附近有哪些小动物。

【板书设计】第1节寻访小动物

课题:2、蜗牛(一)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掌握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科学探究能力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3、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

4、按照教科书介绍的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手段】分组: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教师:与学生相同的但大一号的材料。

【教学策略】在交流捕捉蜗牛的经历、丰富学生对蜗牛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的运用多种感官,借助观察仪器依次观察蜗牛的头部、腹部和尾

部,重点观察头部的眼睛、触角和嘴,并随时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和发现的问题。

【教学资源】校园中的蜗牛。

【教学活动】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师:请大家在课前每人捉一只蜗牛,准备尚可使用。捉蜗牛的时候要注意在哪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教学评价】教师要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涉及本环节不仅是为了捉到蜗牛上课使用,而且使学生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

(1)师:想一想,我们准备观察蜗牛的哪些方面?

(2)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情况预设:蜗牛的身体、壳、实物等。)教师板书研究内容。

(3)师:我们准备怎样观察蜗牛的身体?观察时,应该注意什么?

(4)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情况预设:先从整体观察蜗牛的身体分为几部分,然后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每一部分的特点;用看、闻、摸等方法观察;观察时要安静,不要打扰蜗牛的活动。)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教学评价】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三、观察蜗牛的反应。

1、师:要观察蜗牛对刺激的反应,我们应该怎么做?

2、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情况预设:可以用铅笔和小木棒轻轻接触它的身体,看蜗牛有什么反应,但接触的次数不能多,否则蜗牛会感到害怕。)

【教学评价】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观察蜗牛的运动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教学评价】认识蜗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

应。

四、饲养蜗牛

1、教师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和产生的新问题。

【教学评价】教师要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记录。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牛的信息。

【板书设计】第2节蜗牛(一)

头部:眼睛、口、触角(2对)

腹部:运动(腹足)

尾部:

课题:3、蜗牛(二)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掌握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了解蜗牛对于食物是有选择的,并采取独特的吃食物的方式。

科学探究能力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手段】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学策略】教师出示饿了1-2天的蜗牛,让学生观察蜗牛吃食。教师把正在爬行的蜗牛轻轻放到菜叶上,静静的等待蜗牛进食。这时候,蜗牛不一定会马上吃菜叶,利用等待的时间,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观察蜗牛吃食?蜗牛长牙齿吗?然后让学生用放大镜,学生观察蜗牛的进食。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你们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发现?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

2、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情况预设:我们发现蜗牛喜欢吃菜叶,傍晚的时候活动很活跃,蜗牛背上会出现一些细长的、像蚯蚓一样的东西;我找了几只蜗牛,可是它一直在睡觉,到

现在还没有醒呢!)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教学评价】教师要关注学生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涉及本环节的意图是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物

1、师:蜗牛让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我们要慰劳一下它们,让它们饱餐一顿,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蜗牛的吃食情况。观察时候,我们应注意什么?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教师引导:我们吃食物要用牙齿,蜗牛有牙齿吗?我们应该用什么观察?)

4、学生观察活动。

5、课堂交流。

6、教师小结:蜗牛有牙齿,牙齿是长在舌头上的,叫齿舌。齿舌数量很多。蜗牛喜欢吃菜叶,蜗牛背上出现的一条蚯蚓样的东西是蜗牛的粪便,排出的那个孔就是蜗牛的肛门。

7、师:蜗牛除了吃菜叶还吃其它食物吗?蜗牛怎样选择食物?蜗牛怎样吃食物?(课件出示记录卡,在蜗牛喜欢吃的食物下面打“√”。)

8、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

9、课堂交流。(学生汇报预设: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蜗牛喜欢吃苹果、黄瓜、白菜。

10、教师引导:由此,你能总结出蜗牛吃食物的规律吗?

11、学生回答:蜗牛喜欢吃水果和蔬菜。

【教学评价】设计本环节的意图是创设循序渐进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大胆提出问题,然后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最后互相交流,总结规律。

三、观察蜗牛呼吸

1、师:人的鼻子是气体进出的通道,那么蜗牛有没有气体进出的通道呢?

2、生:有。

3、师:那我们来看一下。(教师示范:用手轻轻捏住蜗牛壳,让蜗牛扭动身体,然后观察蜗牛壳的顶部,随着蜗牛的活动,每间隔10多秒,蜗牛的气孔会打开一个洞,可以明显的看到它在呼吸。

4、学生动手观察。(教师指导)

【教学评价】学生观察的方法估计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这一环节要特别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体会细节观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教师备课本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科:科学 年级:三年级 教师: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目标: 1.发展他就植物的兴趣。 2.感受植物的多样性,配用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 3.培养对植物生存需求的敏感性。 4.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植物的意识。 5.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教学重点: 发展探究植物的兴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形态植物的研究兴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以观察结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追求结果的态度。 单元总课时:七课时 1.1我看到了什么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学生能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3、学生意识到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重点:学生知道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教学难点: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教前设想:学生知道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懂得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教学模式流程: 一、预习导学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精讲点拨 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 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三、当堂训练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导语】科学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对因果的探索,追求真理,科学是认真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同时,科学又是创造的。 常见材料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2)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一些玩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1.检查学生带来的玩具。让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是什么玩具? 2.学生研究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师说说研究的要求。把各自带来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们

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组共同研究,将研究的结果记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样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时见过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学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个角落去研究。 3.小组汇报。 钢铁、不锈钢、塑料、木块、布、玻璃、纸…… 4.指导学生将自己发现的这些材料分类,分类的标准学生自定。(三)课后作业。 课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东西做成的? 探访蚯蚓的家目标: 知道土壤的构成;能提出问题,初步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运用多种方法观察;愿意合作与交流,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 准备: 蚯蚓、学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镜、小铲子、透明杯子、塑料袋或纸袋、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选择问题 (1)引入活动。 教师课前捉几条蚯蚓,上课时出示蚯蚓并提出问题:“认识这是什么吗?”“蚯蚓的家在哪儿?”当学生回答出“土壤”之后,接着引导他们思考“关于土壤我们已经知道些什么?”根据回答我们可以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 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教师提问: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 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2021学年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设计 第1单元第7课时总课时数:32 授课时间:2014年9月29日备课人:吕东升课题 1.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学习目标1、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2、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 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3、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4、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 准备 教学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需要 1、回忆: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 金鱼藻。我们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记录在下面的记录单里。 陆生植物水生植物 2、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请交流。请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泥土、养料、水分、阳光和空气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___水分、阳光和空气 能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存需要的共同点吗?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1.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枯死) 2.请看教材P17页图:向日葵的一生,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生长阶段吗?(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3.看教材P18页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大树与向日葵一生的相同点:它们都有经历发芽、幼苗、枯死三个阶段。大树与向日葵一生的不同点:寿命的长短不同,大树的寿命长,向日葵的寿命短。) 4.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每种植物都有几种生长不同的 阶段,它们的生长都需要水、阳光和空气,寿命有长也有短,但最终这些植物还是会死亡。)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1.思考:在我们对植物进行了这些观察和研究之后,我们能够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 特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植物的共同特点: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导语】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真实的联系与变化的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 神奇的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实验,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获得对水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验、认真观察来获取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知道如何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特征,知道要怎样利用水的特征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以学生动手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辨识水的特征,了解水的毛细现象与表面张力现象。 难点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做好实验,从实践中引出真理。 教学准备:1、实验用品细纸条、有颜色的水等。2、学生分组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水的观察,发现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

初步认识了它的基本特征,水是一种神奇的物质,让我们通过动手来认识它的神奇。今天我们来学习《神奇的水》。 一、会“爬”的水。 师:水会运动吗?水怎样运动?下面请大家看几个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 (1)剪一条薄纸巾,把下部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大家看到了什么?(2)剪开花的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你看到了什么? (3)滴一滴墨水在面板上,用粉笔把它吸干,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这是一种什么现象?你在生活在还在哪里看到这些现象? 小结: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二、会“团结”的水。 师: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大家团结友爱,一起学习,一起劳动,生活过得很快乐。那么水和水之间会不会团结呢? (1)猜一猜:一元的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先把猜测的结果记录下来,再亲自动手做一做。 学生分小组实验。将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桌面上,然后用吸管往硬币上滴水,看看一元的硬币究竟能装几滴水。 滴完后观察:现在的水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水面鼓得像个小馒头一样? (2)把曲别针轻轻放入装满水的杯子里,预测放多少枚曲别针水会溢出来。再试一试,看看预测得对不对。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清晰的显示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学背景: 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旁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一种小草的名字。其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所以师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的观察、比较、逻辑思考进行探究活动。当然还需要教师的特别方法,如用表格归纳法、画维恩图法等,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太平镇育红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胡顺芳

教科版修订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备课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探究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本着“天天有自信,日日在提高”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这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一、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科学》三年级上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在以后各单元中安排了“走进科学”、“身边的动植物”、“土壤”、“奇妙的水” 、“空气”、“各种各样的材料”、“我学习了观察”等六个单元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现象和物质,并对物质现象进行观察,认识物质成分、作用、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认识常见的材料,了解简单物质的基本构成,学会简单的科学测量、思维方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了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掌握了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和培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本册教学难点: 1.本册课本开篇之初,便设计了很多的对比分析、对比实验、对比研究,对于初涉科学的小学生此项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2.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如何引导学生展开主题研究,进行饶有兴趣的研究,是本学期的又一难点。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全册电子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电子备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学科科学主备人执教人教学内容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 教学目标 1、对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不同特征,生长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2、通过饲养和观察小动物,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并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3、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等方面的不同。它们的不同用途。 4、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病人是水和空气的重要性。并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教学重点 对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教学的探究活动,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 教学难点 在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教学的探究活动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用于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讨论和解释。 教学准备结合所教学的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具和学具。 教研组意 见 教导处意 见

小学电子备课教案 年级三年级学科科学课型新课总第()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始业教育课 教学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主备人 教学目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想让学生对本门学科的兴趣程度超过别的学科,教师应该在第一堂课上做足文章。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科学课,科学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学习科学课的方法是什么? 教学难点科学课与别的学科有什么区别以及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准备纸杯 A4纸 教学过程第二次备课 1、自由谈话,了解观察方法: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始学习科学啦,我将和你们一起 学习。我姓叶,是你们的科学老师,在这一年,我将带领你们 一起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现象,探索科学奥秘。 师:老师很想认识大家,你们告诉老师,老师怎样才能在 最短的时间里认识你们呢? 师:真没想到,大家想出了很多让老师认识你们的好方法。 师:那你能否观察一下老师,我有哪些明显特征?你用什 么方法与别人区别开来? (观察的方法:看、听、闻、摸、尝等) 师:你们对科学有兴趣吗?那么,什么是科学呢? 2、倾听讲述,了解科学内涵: 师:老师讲述什么是科学? 师:你们说说跟科学相关的事。 师:刚才大家说了许多跟科学相关的事,我们可以把这些 记下来,这就是写科学日记,如果把这些事写下来,就是很好 的科学小论文,到时候老师会组织大家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 论文比赛。 3、了解教材,明确学期任务: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年 级 科 教 案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理解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实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实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理解。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相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以前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以前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展开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