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学伦理学,被视为向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或称为思想政治.

医学伦理学,被视为向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或称为思想政治.

医学伦理学,被视为向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或称为思想政治.
医学伦理学,被视为向医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或称为思想政治.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38626.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38626.html,中文word文档库,海量word文档免费下载医学伦理学教学工作经验,将所实施的教学改革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法改革

(一)、案例教学法

1.定义

医学伦理案例教学是指在医德案例开发的基础上,以形象、拟真的临床医学工作情境为教学环境,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医疗事件,运用引导、启发、讨论等教学方式,吸取医德案例中成功的经验,接受医德案例中失败的教训,以提高医学生伦理思维能力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2. 具体步骤

针对特定的伦理问题选择案例——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总结案例(对学生讨论分析的结果加以总结,注意并不是对答案的复述)。

3.实施

例如,一节为医学伦理基本范畴之“权利与义务”的内容所选用的案例如下。

刘女士年龄28岁,因胃溃疡合并大出血被丈夫送到医院就医。因病情危重,主治医师立即做出包括输血在内的急救处理意见,夫妇由于宗教信仰认为输别人的血有罪恶感,拒绝输血。护理人员考虑病人不接受输血会有生命危险,而且其7个月的儿子也会失去母亲,立即与其主治医师以及其他主管医师磋商,这些医师都认为若不立即输血,病人可能会因失血致死。于是,护理人员又来到病人床边,此时病人的面色更加苍白,呼吸急促32次/分钟,脉搏快而微弱100次/分钟,血压很低(60/?),舒张压已经测不到,意识不是很清楚。医护人员再次试着与她沟通,劝她同意输血治疗,但病人仍以非常微弱的声音回答“不要违背我的意愿”,可是当时病人的心智状态很明显已不适合自己做决定。

针对此案例设置了下列5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1)刘女士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所做的决定是否应该被尊重?

(2)若刘女士的心智状态已不适合做决定,是否应根据她心智清醒时的决定行事?

(3)医护人员是否应站在不使刘女士生命受伤害的立场上采取行动,而不必考虑她的意愿? (4)若医护人员在晓之以理的前提下征得刘女士丈夫同意后实施了为她输血的治疗,挽救了她的生命,但刘女士总是因为“输了别人的血”而有罪恶感,生活并不快乐,医护人员是否也有罪恶感?

(5)若刘女士就医所在区为一个宗教色彩特别浓厚的援外医疗点,援外医护人员尊重该民族的民俗,怎么办?

采取“案例教学法”时,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将侧重点放在医学道德基本原则、规范、范畴以及与临床关系最密切的伦理问题上,选择一些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具体案例让同学们进行讨论和分析。这样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使教师能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地进行医学伦理学知识传授的目的。案例记载了过去发生的医疗过程以及在这种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医德医风。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医务人员能够,获取快速成长的捷径。真实可靠的案例能够丰富学生的认识,扩大视野,提供生动活泼的视觉表象。同时案例教学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不至于使讲课显得枯燥无味,艰深难懂。我们在案例分析中先讲解一些理论,然后再给出一些案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来加以解决,这样就能够做到现学现用,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二)、PBL教学法

基木做法是:以真实医德案例或典型医德现象引出伦理问题——教师提炼出与本次课教学重点内容直接相关的1-3个问题,同学生一起进行初步研讨、交流(主要明确医德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研讨这类问题)——教师结合导语案例及其它补充案例,对背景知识尤其是教学主要内容进行讲授、阐释——教师提出新案例、具体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讨(先后采取过座谈、辩论、角色演示、调研报告交流、与医院有关领导就有关改革的伦理问题进行对话等方式)——师生共同进行研讨总结,对伦理矛盾及其解决对策的分析取得共识——开卷测验或布置调研作业,要求学生带着学习所得、主动参与到医德实践中去。把这个具体程序简化一下,其基木原则就是“三大环节’,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每一次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及其重要组成环节都是如此)环环相扣,从而把教学内容中成体系的基木概念、理论、规范等加以分解,然后将其整合到相关案例、问题及其研讨中去,让学生面对现实,带着问题主动参与到学习全过程中来。举例说明(1)教师围绕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和理论、实践中的“难点”、“热点”、“新点”,选择一个恰当的讨论题,在创意上体现实际、新颖。例如:关于安乐死的讨论,提出以下问题:安乐死的目的和种类;实施安乐死是否道德?提示学生可以从病人、家属、医学家、伦理学家以及旁观者等角度考虑;安乐死实施是否合法;安乐死有被滥用的危险吗?如果实施安乐死应在哪些方面提供有效保障及监督等问题,课前1周交给学生。(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自己预习教材,并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让其带着问题学习,从而使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与信息,提高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且教师参与一些问题的启发与引导。讨论后由学生代表做总结性发言。(4)教师在听取学生汇报发言后,给每组点评,并针对各组讨论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一些补充解答,对整个课程的内容加以回顾总结,最后归纳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三)、课堂讨论

专题讨论教学法主要是针对某一医学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及讨论,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争辩中巩固理论知识,培养道德情感,也使老师从学生的辩论中发现教学及学生道德情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及方法,并引导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当今医学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我们如何去认识和评判?哪些行为是违背医学宗旨的?“明天我怎样当医生”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交流也是医学伦理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因此,我们采用课堂讨论根据对古今中外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的学习,开展“无德不从医”讨论,在讨论中,特别注意引导同学们去理解为什么长期以来,人们把医德看的如此重要,它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何在;同时教师组织医学生针对当今医学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展开讨论。在临床道德章节中联系实际,组织学生开展对医院“红包现象”、“钱是万能的和钱不是万能的”讨论,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医德内涵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医学伦理学的基本理论,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床边教学

如有可能,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在下学期开展床边教学。床边教学是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在临床上进行,以临床常见的实际伦理问题组织医学生展开讨论。它使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成为临床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学生把医学伦理学作为制定临床诊疗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补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抽象和不足。专业带教医师根据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运用典型教育法,展示了不同医务人员的形象。同时,在查房时注意发现病人的有关伦理、社会问题,把组织医学伦理学讲课或讨论作为正常临床教学的一部分,甚至在讲授专业知识中把具有医学伦理学参数的材料与有关医学伦理学的原理、准则结合起来进行讲课或讨论。这种教学的优越性在于使医学伦理学教学与医学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医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使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这门课程的自身性质;使抽象空泛的医学伦理学理论变得

具体实在可操作,让学生接受临床医学技术和伦理决策相结合的训练。这样,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知识易于理解和接受,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并在临床实践中使学生的医学技术和伦理决策能力都得到提高,达到了医学伦理学教学目的。

二、改革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要

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与现实联系紧密地内容,充分体现医学伦理学现实性的特点,让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摈弃那些已经过时的、不适用的内容,力求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点,在涉及到“道德”概念时,应明确指出“有道德的医务人员”和“道德高尚的医务人员”是两个概念,前者是现实的,是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后者是道德理想,是需要持续追求方能达到的。在涉及医德基本原则、范畴、规范的章节中,所制定的道德要求、道德规范应具有现实可行性,构建的医德修养及医德评价体系应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等。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中应直面而不是回避当代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医疗市场化、过度医疗、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以及医患关系等问题,在教材中增加医学伦理学关于这些问题的成因、对策的分析,将医学伦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纳入教学内容之中,增强医学伦理学对现实医疗实践的指导性,满足学生对课程的期望。

其次,教师在讲解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原则、范畴时,不仅要联系身边的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事迹,讲正面的典型事例,而且还应运用这些理论、原则对医疗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不回避负面事例,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消除学生心中的疑惑和不解,使其感觉到医学伦理学理论的有用性,在此基础上接受我们的理论,从而达到增强医学伦理学教学实效性的目的。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多媒体参与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信息表达方式的丰富性、生动性及功能的多样性。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教学内容制成多媒体课件,不仅操作简捷,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从效果上看,由于使用二维、三维动画技术及音频和视频等技术,使抽象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例如在讲述体外授精所产生的伦理问题时,我将体外授精的过程制成flash动画片,使学生深刻的了解了体外授精的过程;再次还可以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如将案例制成多媒体进行教学,购买和制作医德案例的录像片,或下载电视台的相关节目等,例如走进科学、道德观察,焦点访谈等节目,通过这些文字、图象、说话等进行形象教育,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审美感受中掌握理论教学内容。目前我们已进行的全程多媒体教学活动,在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中,将重点、难点内容以音、像、色、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_邓艳葵

光明日报/2010年/7月/14日/第011版 理论综合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 西南大学邓艳葵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实践活动在世界各国早已存在,但关于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却至今仍然是学界追问的热点。我们认为,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主要基于如下尺度:一是事物本质的理论的规定。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的规定。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在“人”基础之上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由其所处的社会关系地位和其内在规定性决定。作为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为宣传和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和稳定服务的,是思想的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内含了政治性,成为它自己的并区别其他实践活动的本质属性。另外,一定社会发展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这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特殊的矛盾运动也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时必须充分加以考虑。 根据上述尺度,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进行了概括和抽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就是一种改造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精神生产实践活动”。具体解读如下: 第一,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首先,在人类社会生产整体系统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它为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理论支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生产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三种基本形式。这三种生产形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其中,精神生产是人们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反映,它为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理论支持,既引导着物质生产的方向,又指导物质生产的组织和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个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塑造人的灵魂,提高人的品德,净化人的思想,建设人的精神家园,它在社会科学中起着核心和基础性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脑力劳动,思想政治教育劳动的对象是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劳动的产品是精神产品,即存在于受教育者头脑和心灵的内在的精神状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其次,从物质生产力构成要素所起的作用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众所周知物质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要素构成,而其中劳动者是最具能动性的要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规范、调整、转化、提升劳动者的思想品德,使劳动者的素质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劳动工具改造劳动对象,在生产力中起着一种“精神动力”作用,或者说,它是生产力中的精神力量因素。因此,“精神生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类本质,这符合事物本质理论的第一个尺度。有学者把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类本质,从而进一步认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个方面的性质,若单把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类本质是不够全面的。 第二,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所具有的现实性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精神生产,而且是一种实践活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不是单纯的头脑风暴,而是意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创造精神产品的过程,它为世界呈现出精神产品,从而使意识获得物质载体(人们的思想、理论表达在纸张或光磁等物质载体或通过主体物质身体的一些客观行为表现出来),具有了客体的性质,并成为一定群体或者整个人类的共同财富。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其现实性不仅体现在形式上,而且体现在内容上。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精神生产,所生产的精神产品在公开和传播的过程中,丰富、影响和改变了主体的精神世界,从而现实地改变了人的言语和行为,成为一种社会力量,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

思想品德教育要按规律办事

思想品德教育要按规律办事 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怎佯抓这个中心环节呢?我从实践中体会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按规律办事。 一、思想品德教育要循序渐进 儿童心理学阐述了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细微的量变到比较显著的质变的过程。他们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总是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螺旋式上升的。我们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从要求、内容到方法,都应当遵循这个规律。 我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力求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从思想教育和行为指导两个方面,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规定具体内容。比如,爱国主义教育。 对低年级的孩子,从培养他们爱国旗、爱首都、爱家乡开始。以后,随着学生的年龄、年级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中年级逐步增加祖国的壮丽山河、丰富宝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光荣传统等内容。高年级则进一步使学生懂得“还是社会主义好”、“要为祖国添荣誉”和“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等道理。 二、要抓住思想品德课的重点 我认为思想品德课的重点应当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的态度。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少年儿童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自己的学习、生活、行动,同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联系起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共产主义道德的基础是集体主义,培养少年儿童的共产主义道德,要从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入手。当前少年儿童的主流是好的,但在社会上歪风邪气的影响下,也有一些孩子产生不健康的思想,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他们不关心别人,不愿意为集体服务,有的人则认为“做老实人吃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使少年儿童从小树立集体观念,热爱集体、关心集体,逐步养成为集体、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作风。 在社会主义国家,每个人都应该对国家、对社会承担义务,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时,一定要联系到每个人的具体责任和义务。 我国的少年儿童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往往容易把国家和集体的关怀,把社会和家庭对自己的照顾,看作是理所应当的。有些孩子在生活上还会提出过高的要求,稍不如意就要埋怨,有的对社会和集体的一情不关心。我们要教育少年儿童懂得:社会主义公民应该有主人翁的态度,要帮助他们学会将爱国家、爱集体的思想见之于行动,努力学好文化知识,掌握一定的本领,锻炼身体,将来为祖国,为集体贡献最大的力量。 三、在教学方法上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上文化课要讲究方法,上思想品德课更要讲究方法。我给学生上思想品德课时,力求切合

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辩证关系

知识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辩证关系 处理好知识的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关系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在当今的教育活动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应该更加引起我们的重视。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无非用校风和成绩这两者来衡量,而端正校风要依靠有力而适当的思想品德教育,优异的成绩要靠有效而恰当的教学,即知识教育。但思想品德教育和知识教学又不能分开来谈。很难碰到一所学校风气正而成绩差;同样,也很难碰到一所成绩好而风气差的中学。这说明思想品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思想品德教育和知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 一、二者目的上的相辅关系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把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因此,我们认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而知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道德修养与知识技能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古话说:“既读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理”,想来说的就是“书”与“理”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的道理。用现在最新的科学发展观来理解二者的关系就是“科技以人为本”。本着使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目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知识教育工作走到了一起。因此,他们在目的上是相辅相成

的,也就是他们都要经过同一座桥梁到达各自的彼岸。即通过建立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达到获得知识技能,拥有崇高道德修养的目的。那么,二者共同为自己的目的搭建桥梁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在完成的是同一件工作。所以说他们在目的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举例来说: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懂得助人为乐;知识教育(教学)中教师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学生间的互助关系,共同提高学习成绩。这就很明显的体现了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在目的上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然而,近年来,众所周知,由于升学的压力,特别是高考的压力,造成许多教师,甚至是老教师,经常把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割裂开来。这反映在教学上就是只重视知识本身的传授而忽视所授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只重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而忽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形成与培养。反映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形式化、纯理论化、书面化。甚至,一些学校把知识教育以外的教学活动只给所谓的普通班,他们把知识教育以外的教学活动当成是某种任务来完成,而不是认为这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动。也有的班主任自认为自己的班级是所谓的重点班,拒绝参加除知识教育以外的其它活动。 二、思想品德教育与知识教育工作在局部上可能是矛盾的,但在整体上是统一的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故事案例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故事案例 金塔小学曹宏 当了多年班主任的我,从内心真正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琐碎与 复杂。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是全班三十多人的精神领袖。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没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很强的责任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班主任是学校管理中的一部分,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引导者,对全 班同学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和学习生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班主任工作烦琐复杂,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没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须俱备高尚的品德、很强的责任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课铃响了,我夹着作业本,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了教室。 一天,教室里特别安静,我习惯地把教室扫视了一圈后,笑了笑,说:“同学们,这次作业许多同学都全对,我非常高兴。”边说着,我边举起了一叠作业本,稍作停顿,我接着说:“告诉同学们,今天老师还发现了一份最满意的作业,他是谁的呢?”不待我讲完,同学们就一下子把目光投到班长李振龙身上。我再一次停顿了一下,激动地大声宣布:“孙文韬!虽然这次作业中还有两个小失误,但老师相信这份作业是他最努力,也是他最优秀的。”从同学们的眼神和小声的嘀咕中,我看出了他们心中的疑惑。于是我翻开作业本,把上面的

“优”和三颗鲜红的“星”展示给大家。“请同学们用掌声向孙冉表示祝贺!”我带头鼓起了掌,随即,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要知道,这个“优”对于孙文韬来说可是大事了。刚上学时,我就感到孙文韬是个“有嘴没手”的孩子,课堂上夸夸其谈,课后作业邋邋遢遢,在接下来的几周中,我也真正领教了他的作业铅钢笔描红笔画不到位,田字格写字歪歪斜斜,拼音格里的拼音更是“上天入地”,作业中错字连篇。我很快就熟悉了他的“孙氏字体”,不用看名字,就能一下认出。 此刻,我望了一眼孙文韬,平时很能说的他,这时就像旗杆似的,坐得笔直,脸上有些疑惑与不解,然而,我还是从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了兴奋与激越,这一切来得太快了,他还没有从课间的那一刹那中回来…… 又一次,上课铃响了。我又开始了例行的“监督”工作,同学们很快地跑回教室。过了一会儿,上课的老师也进了教室,第二遍铃响过后,我的目光刚要移开,突然看见我班颇为顽皮的男同学孙文韬跑进教室。我当时就想:“这小子肯定是课间跑操场上玩去了,才会上课迟到!这是我亲眼所见,准没错!”一下课,我就走进教室,把他叫到讲台前,严厉地批评他上课迟到。平日里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我分明看见眼泪在他眼圈里转。“您冤枉人,我根本没玩,下课,同学们围着数学老师问问题,然后老师又叫我帮她把作业本抱办公室去,这才晚的!”我的脑中“轰”的一下,是呀,我怎么忘了,为了

思想政治教育题

简答题 1、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2、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向实践活动,它以人为作用对象,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主要帮助人们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这项活动由来已久. 思想政治教育学则是一门科学,它以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为客体,其目的在于科学的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各种现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4、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哪些基本范畴?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6、思想与行为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7、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8、内化与外化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9、教育与管理的关系如何?这一关系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启示? 1、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 答: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就是对本门科学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普遍本质联系的反映和概括。有以下基本范畴。 1、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给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社会也总是人的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离开了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个人与社会的有着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关系,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时,不仅要看到个人与个人行为,而且要看到个人及个人行为的背景,即一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在对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不仅要注意到教育的影响作用,还要注意到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所造成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要形成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生活以及良好的社会关系,就必须重视个人的社会化,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可见,个人与社会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2、思想与行为:思想和行为就是揭示人的思想活动和行为表现相互关系的范畴。思想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既包括部分理性认识,又包括感性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成分。行为则是在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效果检验思想。两者之间在很多时候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因而

中学生思品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38626.html, 中学生思品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生思品论文选题参考 1、如何培养中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兴趣 2、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3、浅析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及对策 4、浅析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网络文化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对策 6、如何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7、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在游学中的渗透 8、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与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研究 9、谈体育教学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10、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主要特征及教育方法研究 11、新形势下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12、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13、浅谈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14、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测量与评价 15、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及其思考 16、影响中学生思想品德因素及对策的思考 17、浅谈当代中学生思想品德结构的凸显性教育 18、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19、新世纪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初探 20、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时代特征及其对策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a17038626.html, 二、中学生思品论文题目大全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途径 3、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 4、家庭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5、对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 6、浅谈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7、浅谈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对策 8、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法初探 9、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状况调查及对策 10、如何利用媒体进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1、谈谈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2、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 13、浅析中学生思想品德现状及成因 14、浅谈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5、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探析 16、谈中学生思想品德之培育 17、浅谈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18、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19、论网络环境下的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20、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挑战和对策 三、热门中学生思品专业论文题目推荐

思想品德教育及养成教育的总结

思想品德教育及养成教育的总结; 幼儿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兴衰在于国民的素质教育。幼儿期是儿童接受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个性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的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动力定型。因此,从小以正确的教育来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不仅非常重要,也是可能实现的。幼儿在社会生活中无时无刻的接受来自各方面对他们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不良影响。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幼儿道德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它是指教师根据幼儿道德教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我们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要抓紧、抓好良好的道德教育,根据幼儿知、情、意、行的特点,既注意一般教育,又注意个别帮助,既开导,又训练,做到循循善诱,因势利导,为幼儿一生的良好道德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往我们的德育教育忽视了幼儿的童心、童趣和童真,德育教育被概念化成人化。渐渐地我发现这样的德育工作,未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最近我大量阅读各种教育刊物,从中汲取好方法、好思想,使我树立起新的德育观念,从而促进幼儿优良品质的形成。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并提高了幼儿的思想及养成教育。

一、将德育观念渗透于幼儿一日活动中,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了教育。 幼儿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幼儿品德又广泛的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处事之中。日常生活对幼儿的品德形成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还为幼儿行为的反复练习与实践提供机会。所以,必须认真做好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工作,才能顺利的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想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我们要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戏中,最能表现他们的真实思想和行为习惯,幼儿的一言一行,一个目光,一个表情都反映着他们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他们的思想,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幼儿的生活,通过各

小学品德教育叙事.doc

小学品德教育叙事 所谓的品德与社会本身即是品德与社会的情感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包括行为规范人际交往、合作等方面,也即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感受美。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品德教育叙事,欢迎参考,。 人教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性质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初步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品德与社会上的"有滋有味"呢?在这里,谈自己怎样上品德与社会课,三个方面教学实践的教育叙事。 1.符合品德与社会本身 所谓的品德与社会本身即是品德与社会的情感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包括行为规范人际交往、合作等方面,也即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感受美。所以,品德与社会课就要应有浓厚的社会活动本身内涵。要围绕“品德与社会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想希望之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意地去理解、模仿其内容,产生对文本的内容美、行为美、形象美、影晌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与赞赏,并产生同强烈的求知欲、模仿欲.从而更加热爱人际关系和社会责任感。如学了《小窗口 大世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以情境创设引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内需。上课开始通过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的精彩片断,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欲罢不能,整个教学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的情感内需;同时也使得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更是呼之欲出。 2.符合儿童的特点 品德与社会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教材的内容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新鲜、更有趣社会实践平台。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个性。要在品德与社会课体现“儿童特点”,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学习精神融入品德与社会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我执教的《通信连万家》一课,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一个主题教学内容。教学中力图构建一个生活化、活动化、开放化的品德课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2.1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体现主题教学意识。要做到准确定位,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从最开始到现在的教学设计,内容修改了多次,走了很多弯路。回头看看,缺乏主题单元教学的意识,就容易把单元内的几课内容上混淆。最后,在自己对教材的反复理解下,才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

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1-08-03T09:51:06.890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马秀清[导读] 在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学校和教师以及社会因素外,家长也担负着重大的责任。 马秀清 (勐海县勐混镇小学云南勐海 666209)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求:“扎实推进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江泽民同志也曾经指出:“各级党委和教育部门必须重视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一点放松不得”。“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学校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把它看成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下面,就思想品德教育谈我之所见: 1.小学思想品德课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在高喊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仍属于应试教育,大部分学校都只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把学业成绩看成是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来衡量。各校的招生计划中,也把学生的品行分抛至九宵云外,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较量也都把德育工作排除在外。学生的思想品德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培养能力、开发学生潜力;就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2.思想品德课经常被语文、数学所谓的主科挤占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小学,“思想品德”这一门科目是不参加期末考试的,所以老师们就不太重视了。再说,在农村小学,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思想品德课老师,一般都由语文或数学老师兼任。而语文、数学现在是主科,所以就拿“思想品德”课来上语文、数学课了。有时候,可能一个学期都不上一节“思想品德”课,有时候,一上就是好几个单元。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缺乏沟通学校成立的家长学校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相当一部分的学校以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来代替家长学校,家长会上学校只有通报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等方面只是轻描淡写,或者没有反馈。分数,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唯一桥梁。同样,家长在家长会这个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关心的也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真空地带。 4.必须确立德育的社会观念要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为一个社会人,德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可是如果没有家庭、社会的齐抓共管,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学校的德育功能将是短暂的、乏力的。因此,要营造浓厚的德育社会氛围,大力加强社区教育和家长学校教育,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交叉的、多渠道的、网络化的、合力型的全方位德育体系。只有把学校德育置于社会大环境、大系统中,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更切合实际、更富有成效。 5.提高全社会和家庭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思想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与凝结。是人们在相处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一系列做法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的倾向和特征。是一个知行相统一的综合性的范畴。道德品质不是先天的,也不是个人的自然本性,它的形成与成长,都是源于社会,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培养和锻炼出来的;是在社会的生活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形成的;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儿童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儿童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与社会发生联系首先是从家庭这个渠道而获得的,从这个意思上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从降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地方,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不少的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认为只有分数才是孩子的命根。没有高分就不是好孩子。甚至给孩子们定了一个目标,不达标准则开展体罚。不少的家长拿到家长报告书时,只是查看他们认为是主科的分数,对其它学科尤其是思想品德及教师评语漠不关心,有的家长强行规定了孩子回家的时间,不许他们参加任何活动。有的家长过分注重孩子们的物质生活地方的满足,对孩子过分溺爱。对他们百依百顺,他们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人格往往有偏差,人际关系不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在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学校和教师以及社会因素外,家长也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家长是学校德育工作最佳帮手。作好家长思想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是学校德育工取成效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协调的成长。 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注意和家庭理性的呵护与教育。 在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学校和教师以及社会因素外,家长也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家长是学校德育工作最佳帮手。作好家长思想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是学校德育工取成效关键。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协调的成长。

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其一,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坐;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恨不得连劳动课都要替孩子上……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2=0”,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一天教育所抵消。 其二,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最充分体现。家里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千方百计逼着儿女多吃各种营养品、补品。同时,他们又要求子女要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怨子女好吃懒做,太好吃零食;一年四季衣服花样翻新。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常常又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她们。 其三,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我们的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们要生活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极尽努力为其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所提供的一切。一方面家长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他先吃。 其四,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到学校,家长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问的是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做的是大量的练习;在外,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 其五,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凌辱同学等不良行为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呢;有的家长干脆以工作为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关注着现在的独生子女,心里总是一丝淡淡的担忧,我觉得学习已经不是主要的目的了,而他们的思想品德才是老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是老师最为无奈的等待,唯一能够争取的是教育者的积极配合与关注。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训练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日常行为习惯规范化的教育过程。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教育者若能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

思想品德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现中学生身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不良现象: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和情境 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举止言行,在思想品德表现方面常常自相矛盾,呈现出两重性,其具体表 现为:(1)言行的两重性:不少学生讲道理头头是道,但并没有真正把它们当作自己处事待人的行为准则,也不能付诸实际行动,甚至想一套说一套做一套,"言行不一"、"口是心非".(2)情境的两重性:不少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往时言行表现迥异,往往是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能安分守己,离开了老师和家长则恣意妄为,甚至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养成了阳奉阴违、见风使舵的不良品性.(3)对人对己的两重性:不少中学生往往对自己和他人有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对他人的人品和行为可以评头论足,却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要求和评价自己.(4)角色表现的两重性:学生在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时的表现大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如作为学生在学校 是三好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助人,但作为子女在家里却是"小霸王"、"小皇帝",自私懒惰. 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在整个教育目的中,“德”的目标处于首要地位。因此教育部在《2003年工作要点》中提出:“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继续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可见,加强中学生在基础阶段思想品德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重要地位,是实行素质教育的灵魂、核心和关键。然而如何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高中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如何才能务实、有效地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新的时代给每一个高中班主任提出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笔者经过几年班主任的经历,摸索总结了一些初浅的体会。 一、理论支持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点和倾向,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在个体心理行为上的表现,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现代唯物主义心理学认为,品德包含四种心理成分,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同时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自发形成,它是在社会舆论的熏陶下,在家庭影响与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下逐步形成的。因此,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有效的方式方法促进其道德认识的形成,激发其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培养其坚定不移的道德意志,训练并内化其道德行为。在高中生思想品德培养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培养要齐头并进,不可偏废。因为四者彼此联系、互相影响、相互促进。其中道德认识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道德情感又影响着道德认识的形成及其倾向;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的指导、道德情感的推动和道德意志的调节下,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的;道德行为反过来又可巩固发展道德认识、加深丰富道德情感,促进道德意志的锻炼。可以认为,品德在其形成过程中,知、情、意、行具有均衡性和一致性,它们必须协调同步发展才有利于整体品德的形成,如果某一种心理成分发展滞后,必将影响整体品德形成。因此,我们高中班主任在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必须在品德教育的规律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 二、学生品德培养的方法 (一)教育说服法

2021年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故事案例4篇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故事案例第1篇 班上有个学生叫江文浩、胖乎乎的、能说会道、是个挺可爱的男孩。可是在学习方面他给人的感觉就没那么好了、上课时思想老是不能集中、不肯动脑筋、回家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小组长每天都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他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他就是“勇于认错、坚决不改”、每次我都要被他气晕了、我的心都快冷了、我想或许他是根“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我要对得起本身的良心、我要尽最大的力量去转化他! 为了转化他我采取了以下办法、我先让他认识到本身的错误、树立做个好孩子的思想。于是我再找他谈话、谈话中:“你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必然要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彰、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负责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毕珂艺)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伴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本身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督促他使其进步。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本身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知道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负责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从而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一个好学生。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 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故事案例第2篇 当了多年班主任的我,从内心真正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琐碎与复杂. 班主任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桥梁,是联系各科教师的纽带,是全班三十多人的精神领袖.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没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需具备高尚的品德、很强的负责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班主任是学校治理中的一部分,是班级治理的核心引导者,对全班同学的思想品德、言行举止和学习生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班主任工作烦琐复杂,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没有爱心、信心和耐心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必需俱备高尚的品德、很强的负责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_石书臣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 石书臣 [摘要]本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个方面的性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必须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 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现象、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定 与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要求的关系。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本质规定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它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畴、功能、目标、内容及其发展方向等,也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属性。因此,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对于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工作者为认识和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做出了积极努力,提出了许多不同见解,大致可分为两类观点:一是一元本质说,如/政治性0说、/阶级利益性0说、/转化论0说、/灌输论0说、/人学论0说等;二是两重本质说,如/社会政治属性与经济管理属性0说、/政治属性与非政治属性0说、/政治性与科学性0说等。1这些观点虽然进一步深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但由于观点不一,所以这一问题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都产生了一定影响。要回答这一问题,关键在于要弄清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 根据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本质的理论,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定,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它是类的本质,是同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属性;第二,它是该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有属性;第三,它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所决定的根本属性。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定之所以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是因为三个条件都必不可少,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准确地把握本质。 事物的本质和属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事物的本质即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而事物的属性也即事物所具有的性质、特点。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个方面性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因为只有这一属性才满足了上述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中共同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通、最稳定的属性。世界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千差万别,但意识形态性是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具有的属性。要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必须首先了解意识形态的含义。我国学者一般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系统化、理

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搅乱孩子们幼嫩的心智。家庭教育对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 其一,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坐;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帮助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恨不得连劳动课都要替孩子上……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2=0”,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一天教育所抵消。 其二,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最充分体现。家里水果、点心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千方百计逼着儿女多吃各种营养品、补品。同时,他们又要求子女要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怨子女好吃懒做,太好吃零食;一年四季衣服花样翻新。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常常又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她们。 其三,在思想上,今天的孩子处在“吃苦”与“享乐”的矛盾中。我们的家长,一方面对子女进行忆苦思甜的教育,告诉他们要生活节俭,要吃苦,学习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另一方面又时时处处害怕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极尽努力为其尽情享受现代生活所提供的一切。一方面

家长怨孩子什么事只顾自己;另一方面,家长却又总把最好吃的让他先吃。 其四,在教育内容上,现在的孩子处在“重智”与“轻德”的矛盾中。到学校,家长首先看的是学生考试成绩,问的是子女在班上的成绩排名;子女放学回家,家长首先检查的是学生的作业,辅导的是学生的课外练习,让学生做的是大量的练习;在外,与他人谈及的也只是孩子的学习情况。人们很少,甚至根本不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品德问题似乎没有什么问题,或者不需要像学习那样值得重视。“唯上大学才是人才”的人才观,“重智轻德”的教育观,让年幼无知的孩子失去了最佳的人格教育期。 其五,在教育方式上,现代的孩子处在“放纵”与“专横”的矛盾中。有的家长在孩子破坏公物、在公共场合撒野、无故凌辱同学等不良行为发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甚至为孩子占了上风,抢了便宜而自鸣得意;有的家长为了弥补孩子的“胆小”个性,竟毫不掩饰地要求孩子对其他同学要“以牙还牙”,“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怕,有爸爸妈妈呢;有的家长干脆以工作为理由,完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关注着现在的独生子女,心里总是一丝淡淡的担忧,我觉得学习已经不是主要的目的了,而他们的思想品德才是老师应该关注的重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家庭和社会的教育是老师最为无奈的等待,唯一能够争取的是教育者的积极配合与关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