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hao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hao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hao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hao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全文,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理清文章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思路以及通过叙事表现人物的手法,透过具体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品悟、分析文章的能力和良好有效的阅读方法习惯,训练边阅读边标注旁批的好习惯;

3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难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教学方法讲读法、问答法

预习要求查找生字词,认真阅读文章,找出文章当中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精彩片段,并仿照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做好旁注。

教学过程

1、导入

相信同学对于梁启超在历史上的成就肯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老师补充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第一个使用“神话”一词的中国学者。第一个提出建立中国图书馆学。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总约千万余字,合编为《饮冰室文集》。

作者简介。作品:《雅舍小品》《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同学们可以在课后的阅读来进一步体会。苏振元曾这样评价:他记述人物很有特点,善于撷取一、二或几个印象鲜明的片段来刻画人物。现在我们来找出这些片段,并且进一步分析粮食去是如何通过这些片段来刻画梁启超这一人物的!

2、文本解读

请同学迅速浏览文章,疏通文章当中的精彩段落,待会儿请同学起来回答。结合同学的答案,归纳出六个片段。分别包括梁启超的演讲稿、第一次亮相、他的开场白、以及演讲过程的朗诵、背诵、表演三个片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重点品读这六个片段。

片段之一:

关于演讲稿这一通过物件来写的方法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我在这就不多介绍了!要提醒同学们的是学习做旁注。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题第一道。做旁注是一道基本功。所谓“不动笔墨不成书”,接下来的解读,边阅读边标注旁批。

片段之二:

至于,第一次亮相,也就是第三段,是对任公肖像的描写,请同学齐声朗读出场时的形象。通过分析“短小精悍”“光芒四射”,可以看到,虽然写相貌一般,但我们看到了内在精神的不一般,这就是什么的写法?(抑扬)

片段之三:

进入第四段,引导学生朗读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以也有一点咯”,这种开场白经常听到吗?(不)除了感受到他的幽默,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他的爽直。梁实秋除了写了开场白,还写了什么呢?(动作)哪些动作呢?(“扫”“翻”“点”三个动作)提炼出正是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的结合准确地写出了气度非凡的学者风范。

片段之四:

进入朗读的片段,首先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下《箜篌引》以便理解。《箜篌引》出自《汉乐府诗》记述了一个悲惨壮烈的故事:朝鲜水兵在水兵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哭泣到:劝你不要渡河,你还是要渡河,这下落入水中,你让我怎么办?她取出箜篌反复吟唱,一曲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

我们再来看这首诗,你认为诗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两个。一个是硬要渡河的人,一个是劝他不要渡河的人。)他渡河了吗?(渡了)结果如何?(死了)你如何评价这个人的行为?(自作自受,活该!)(执着)老师比较倾向后一种解释。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梁对白发狂夫寄予了怎样的感情?(敬佩)劝他不要渡河,他偏要渡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虽然事情的发展会以生命为代价,但仍有不屈者勇敢前行.

从表面看来这是反映一个至情至性的爱情悲剧故事,但隐含了任公先生的政治倾向与立场。他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可为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颇有“飞蛾扑火”亦绝不后悔的气概。反映了任公先生即使经受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惨痛打击后仍不畏惧退缩,坚持斗争(随后策划了云南起义等)的坚毅意志。梁实秋和梁启超都是经历了历史沧桑的人,对历史有刻骨铭心的体验。黄沙弥漫,黄流滚滚,如此苍茫的景象让人想起了当时沧海横流的中国现状,梁启超作为政治风云人物站在风云变换的浪尖口,可是他却壮志难酬,作者怎能不哀?他想起《箜篌引》,我们知道箜篌引中的那个白发狂夫很执着,梁启超不也是个执着的人吗?他在末世即临时力挽狂澜,为改变中国的面貌勇敢前行! 任公先生所以选择这首诗作为例子,其实正是在执着地反映自己内心的坚持与理想,这也是他的讲解为何能够如此精彩感人,教人20年后仍记忆犹新的原因了。

请同学们默读第5、6自然段,想想任公先生的朗诵效果如何?你通过什么而得出结论?明确:有情节、起承转合、背景、人物、情感,活画出一出悲剧

——文采出众、表达到位、技巧纯熟(正面描写)

作者听后20余年渡河时仍能触景生情,回忆当年事

——演讲内容、效果深入人心,照应首段末句(侧面描写)

片段之五:

朗读第7自然段,想想任公先生背诵出色体现在哪里?观众有什么明显的反应?

明确:出色——能够脱稿演讲,博闻强记

(博闻: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强记: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

观众反应:他记不起来,观众屏息以待;他记起来时,观众跟着他欣喜。

(他的背诵十分牵动人心,让观众的情感完全跟随他而起伏)

这是梁讲课的背诵方式,由《箜篌引》过渡到成本大套地背诵,足见先生的渊博学识、博闻强识。同时作者通过动作描写,“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敲打他的秃头”,形象而风趣,仿佛梁先生就在眼前,动作很滑稽,让人忍俊不禁。而“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跟着他欢喜”更是从侧面写出了梁的演讲已经深深地感染了听众,写出了他的自由洒脱,酣畅淋漓。

这就告诉我们,写好一个人,除了语言肖像描写外,还可以有哪些描写使人物更生动?

明确: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

片段之六:

同学们,接着看下一个片段。作者又为什么说“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明确: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掩面、顿足、狂笑、太息(感情相当投入,语言动作并重,就如同忘我的表演)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手舞足蹈,时悲时喜,表现了他的自由洒脱、酣畅淋漓的特点,可见先生是一位感情丰沛、率真而又投入的学者,丝毫没有“大家”的做作与雕琢。这也是梁的独特之处。

作者为了反映梁任公忘情的表演,列举了哪些事例?

明确:孔尚任《桃花扇》——痛苦流涕、不能自已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

他讲到《桃花扇》时为什么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是通过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一代兴亡的历史剧,作者“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抒发了对末世既临无可挽回的叹息,他就是想通过一对情侣的悲欢离合回答

明朝三百年基业毁于何人败于何事,从而引起人们对历史事件的思考。梁启超在这次演讲中已至暮年。然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在演讲的时候,他心中的豪情会触景而生,世事变迁,往事如梦,自己虽然没有“血染桃花扇”,但心底的革命潜流决不会荡然无存。请看大屏幕,课文中引用的是佐良玉哭崇祯帝的那一段,左良玉哭崇祯帝关梁启超什么事哦?他在哭谁?对,光绪帝,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依靠光绪皇帝推动变法的希望化为幻影,他孜孜不倦追求的改良目标落空了,他怎么能不悲痛呢?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

他讲到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时,为什么又于涕泗之中张口大笑?

杜甫和梁启超都是热心肠的人,杜甫52岁写这首诗的时候,延续7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作者喜闻蓟北光复,喜极而涕,手舞足蹈,惊喜欲狂,而梁启超处在风雨如晦的世纪之初,又何尝不希望光复中华,民族富强、国泰民安呢?当他读到剑外忽传收蓟北时,张口大笑是因为他在感受“剑外忽传收中华啊”喜悦啊!一个人的情绪完全跟随国家的命运而起伏不定,因国家的悲而悲,因国家的喜而喜,这正是忧国忧民的体现。

那么,作者对任公先生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能否用本文的一句话概括。

明确: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点明任公先生作为学者所体现出的风采,同时也很好地表达了作者对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梁实秋选取了能够体现“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的片段。前面的三个片段是做铺垫;而后面三个比较直接记述。梁实秋就是将以上的六个片段串联在一起,为我们活画出了梁启超这一形象,如同一串“冰糖葫芦”。这种“冰糖葫芦式”的写法,以片段写人,并在片段中运用多种写法(如抑扬、正侧面描写、语言、动作等等),正是梁实秋为我们活画人物的重要方式,也是本文的精髓所在。

3、布置作业:

相信通过本文的分析,同学们对梁启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言为心声”写一个片段,题目为“任公,我想对你说......”。

请同学结合研讨与练习第三题,在归纳总结阅读体会的同时,写一个老师上课的片段,题目为《记***老师的一次上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设计说明】

1、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性格特点,并表达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和品人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2、将本课设计为板块系列:认识梁任公—走近梁任公—评说梁任公。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巧妙地引导学生逐步走进文本、研读文本,进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3、教学这篇文章应注重其人文内涵,重在体悟人物性格、品格。当然,要把握梁任公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还是要通过对文本中的有关细节(第3-8自然段)赏析来认知。这样,学生能自然地体会到细节描写在表现人物性格与品格方面的作用。

4、考虑到学生对文中引用《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材料难以理解,在设计时补充这些材料的故事、相关评论,为学生理解材料提供相关的背景支撑,让学生明白梁任公先生演讲时选用这些材料的用意。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思路,以及通过叙事表现人物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感悟、分析文章的能力和边阅读边标注旁批的好习惯。

4、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以全面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着重分析第一、四、八自然段。

2、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相关材料,激发学生想象,更好地体会人物演讲时的形象、性格,以进一步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在叙事中加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的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准确地把握梁任公先生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认识梁任公

1、导语设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我国近代的一位大学者所说的,同学们知道这位学者是谁吗?学生明确:梁启超。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梁实秋穿越时空来领略梁启超先生的演讲风采。(板书题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2、介绍梁任公

这里的梁任公就是梁启超。有谁了解梁启超的情况吗?

明确(多媒体展示):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自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作《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书立说,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这是他作为学者的一面。

补充: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境。

3、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

梁实秋(1902—1987):从略。

提示:了解作家时重点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成就以及代表作品。

第二板块:走近梁任公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1)“演讲”是文章的关键词,如果让你为梁启超先生的这次演讲出一则海报,大家准备怎么拟写?

明确(多媒体展示):

主讲人:梁启超

题目:《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时间:民国十年左右

地点:清华学校高等科楼上大教堂

(2)本文是记演讲,还是记人?

明确: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梁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

2、评点文章,深入感知

(1)演讲是文章记叙的重点,但文章的开头并未写演讲,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什么?

明确:介绍梁任公先生晚年情况;过去曾到清华学校作演讲的人的概况;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景仰的缘由;梁任公先生准备演讲稿。

反映了梁任公人品、修养出色,学问出众,受青年学子景仰;其他的不少显宦人物到校演讲都未能给人深刻印象,但梁任公先生却能做到,鲜明对比反映其演讲的成功。

(2)文章从第三自然段开始,正式进入演讲情景的描写,读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并作旁注。

思考:①相比之下,梁启超的演讲作者记得清清楚楚,他讲有什么特点呢?梁任公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请大家思考、讨论后在文中找出相关词句并参照课后练习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明确(多媒体展示):

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潇洒、自信

开场白:极简短、独特———生动、幽默、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而有力,洪亮而激亢———沉稳

内容:丰富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渊博

表情:成为表演,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感情充沛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自由洒脱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有思想、性,感情充沛,沉稳、睿智、潇洒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②梁任公的形象是怎样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神态等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3)品读第五、六自然段,想想任公先生的朗诵效果如何?你通过什么而得出结论?

明确:有起承转合、情节、背景、人物、情感,活画出一出悲剧

———文采出众、表达到位、技巧纯熟(正面描写)

作者听后20余年渡河时仍能触景生情,回忆起当年事

———演讲内容、效果深入人心,照应首段末句(侧面描写)

补充(多媒体展示):《箜篌引》是朝鲜津卒霍子高妻丽玉,讲述子高晨起划船,有一个白发狂夫被发提壶,不顾滚河水而渡河,妻子尾随而至却来不及制止他,结果被凶河水吞没。于是这位妻子抱着箜篌吟唱《箜篌引》,声音凄凉,曲终也跳进滚滚江水中跟随丈夫去了。二人的壮情令人折服,又嘘唏叹息不止。从表面看来这是反映一情至性的爱情悲剧故事,但隐含了梁任公先生的政治倾立场。他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颇有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反映了梁任公先生即使经受了变法失败的惨痛打击仍不畏惧退缩,坚持斗争(随后策云南起义等)的坚毅意志。梁任公先生之所以选择这首为例子,其实正是反映自己内心的坚持与理想,这也是演讲为何能够如此精彩感人,使人20年后仍记忆犹新因所在了。

(4)朗读第七自然段,想想梁任公先生的出色背诵体现在哪里?观众有什么明显的反应?

明确:任公先生: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博闻

成本大套背诵下去———强记

(5)作者为什么说“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

明确: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掩面、顿足、狂笑、太息

(6)作者为了体现“先生的演讲,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列举了哪些事例?

孔尚任《桃花扇》———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涕泗交流中张口大笑

补充(多媒体展示):①《桃花扇》:该剧以侯方域、李香君悲观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描写南明王朝弘光皇帝朱由崧昏庸无能,任由奸臣余孽阮大铖、马士英兴风作浪,断送大明江山,百姓陷入战乱祸害

的历史,展现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与腐败,热情歌颂了敢于和权奸作斗争的高尚气节和爱国情感。

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蓟北:河北省北部地区,即“安史之乱”叛军根据地洛阳一带。

背景:这首诗歌是杜甫52岁流落到梓州(即今天四川省三台县)时所作的佳作。因“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现在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已。

(7)结合补充的背景知识,试分析本段中梁任公先生两次哭的原因是否一样。

明确:不一样。第一次哭是因为痛恨昏庸无能,致使百姓陷入战争苦难中而痛心疾首。第二次是因为战乱终告结束,百姓总算告别颠沛流离的生活,国家走向稳定的期盼终于实现而哭,这是喜极而泣,突出地反映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第三板块:评说梁任公

1、综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再结合以往历史课中所学到的知识,说说你眼中的梁任公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多媒体展示):学识渊博、感情丰富、关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办事认真严谨、博闻强记、沉稳睿智、深受景仰的出色学者、文学家、政治家(这个问题是开放性的,学生可

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史实加以评价)。

2、根据课堂上的讨论和你所掌握的资料,以“我眼中的梁任公先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梁任公先生的看法。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梁实秋先生的文字,品文品人,走近梁任公,感受他独特的魅力。师:跟学习前几篇课文一样,我们采用同样的学习方式。首先先请大家独立阅读文本,然后根据老师的要求独立做旁批,这两步呢我们已经在课下完成了。那么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来交流大家的旁批。(“旁批”古已有之,“交流旁批”实乃继承发展。)我们一起来回顾我们的预习作业预习作业:请找出直接写梁任公的词句,品评梁任公的独特魅力。希望你用心体会,融情入文,写出准确的、富有情味的旁批。(预习作业要求明确,既便于学生操作,又成为课堂学习的重要“构件”。)师: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写梁任公出场的文字。师:王思读的节奏处理得特别好。特别欣赏她的最后一句:这,就是梁任公先生。”我们仿佛也感觉有一位大人物要出场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对这段同学们所作的旁批。 PPT:原文: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旁批: 1.气质高雅,但平易近人,为人正直,令人关注。 2.短小精悍----浓缩的都是精华;秃头顶----光芒四射;步履稳健,左右顾盼----自由洒脱。 3.智慧超群,随性洒脱,神采奕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湖南省津市市第一中学老杨同志

【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这篇课文放在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中。单元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据此,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通过对细节描写的赏析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安排】一节课是有限的,一篇课文不必面面俱到。有的地方尽管很精彩,如任公先生的出场、开场白等,但学生一看就明白,就不必在课上再花时间。重点应放在对先生所讲的《箜篌引》、《桃花扇》、杜诗的理解上,通过对这些地方的理解来了解先生的心理与情感。这些地方要挖掘,要引导,要能深入。难点在《箜篌引》的理解。处理上,先看《桃花扇》、杜诗,初步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后再来理解《箜篌引》,就相对容易了。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要舍得花时间,因为这是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

【教学设想】

本文属于必修一第三单元写人记事一类的文章,看似浅显易懂,仔细读起来是很深奥的文章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把梁任公先生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能让学生比较容体会出一个生动真实的梁任公形象通常情况下,学生能注意到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描写,稍加引导也并不难领会文章中的侧面描写梁任公先生的那部分文字,能够认识到梁先生的真性情,但是,对梁先生的演讲充满激情的深层原因,不容易理解,其实,梁先生的演讲之所以那样生动而充满激情,是因为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热心肠”应该是指他强烈的爱国心肠因此,教授本文,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章中的一些细节来揣摩人物的心理,深入体察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操

单讲爱国主义情操,比较空泛,尤其是在这样的和平年代,爱国主义似乎对学生很遥远而这篇文章往深层次分析,就是写的梁任公先生的爱国之情,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把眼光放在“梁先生的演讲为什么充满激情”这一点上,这篇课文就非仅仅限于细节与人物形象了,它所承载的人文内涵就丰富了许多

要求在预习中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理清课文的结构框架;2、在课文中标记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梁任公先生的文字;3、课文中的“热心肠”与我们平常所说的“热心肠”含义有什么不同?

【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

单元目标:透过对人与事的细节描写,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

本课学习目标:通过对细节描写的赏析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

【教学重与难点】

重点:对先生所讲的《箜篌引》、《桃花扇》、杜诗的理解,通过对这些地方的理解来了解先生的心理与情感这些地方要挖掘,要引导,要能深入

难点:对《箜篌引》的理解处理上,先看《桃花扇》、杜诗,初步领会任公的爱国情怀后再来理解《箜篌引》,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要舍得花时间,因为这是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教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制成PPT 文件,必须包含有以下一些内容: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谭嗣同名言名诗,杜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有关材料,《桃花扇&8226;哭主(节选)》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课文主要是记演讲还是记人?

答:通过演讲表现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表现出了梁任公的性格及特点

2.结构框架

第一部分(1)简述演讲的背景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

第三部分(10)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3.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梁任公先生的文字

A.直接描写

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笔,有时太息……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二、导入新课

问:课文中的“热心肠”与我们平常所说的“热心肠”含义有什么不同?

明确:平时所说的“热心肠”指心肠好,喜欢帮助别人,即乐于助人课文中的“热心肠”是指充满感情,因为他讲《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他讲杜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他背诵忽然记不起下文时,“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文中说他演讲时“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表现出了梁先生是一个感情真挚、丰富的人更重要的是,他用他的学术,用他的演讲感动了学生,教育了学生文中说道“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可见,他的演讲还充满炽烈的爱国之情

三、细节赏析

1、全班齐背诵杜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思考:讲到这首诗时梁任公“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可见先生一定是与这首诗产生了共鸣那么,先生所处的时代社会状况与杜甫当时可有相似之处?任公与杜甫之心又有什么相通之处呢?

提示:PPT 演示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相关材料

学生明确:梁任公先生是清末民初人,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中国最为动荡、混乱的时代当时中国内忧外患交困,前清的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先生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国家动荡让他涕泗交流,国家安定,能让他张口大笑左宗棠收复新疆,与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有着极为相似的背景,从他的哭与笑中我们可以看出任公先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可以分析一下梁任公先生做出这种表情的深层原因吗?

提示:PPT 演示《桃花扇&8226;哭主》有关内容教师扼要讲解,崇祯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左良玉是一位忠君之臣而光绪皇帝也是一位想有所作为的皇帝,梁任公先生当年在光绪的大力支持下进行过戊戌变法崇祯痛失江山,盛年自缢,光绪主导戊戌变法失败,英年早逝其经历与何其相似?

学生明确:梁任公先生之所以讲到这里痛哭流涕不能自已,悲的不是崇祯,是崇祯帝让他想到了光绪帝,他悲的是自己曾经追随的皇帝,悲的是国家的衰亡,他的悲在于他的一腔爱国情怀付诸东流

教师讲解: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其他人下落如何?——六君子被杀害,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逃亡到日本后他给自己的书斋取名为“饮冰室”,笔名为“饮冰室主人”“饮冰”,出自《庄子&8226;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失败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可见其内心的惶恐焦灼,他忧国忧民、忧心如焚

3、关于《箜篌引》

A.讨论《箜篌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有一个人硬要渡河,另一人劝阻他不要渡河,结果是渡河的人死了

教师讲解,对这个硬要渡河的人,我们该怎么看待呢?有人说他明知要死,偏去寻死,活该也有人说,他的勇气可嘉,有一种朝着目标不畏艰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值得肯定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是用血写成的”,任公先生讲这首诗时这般感慨,这样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执著,一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他想到了谁呢?

提示:PPT 演示谭嗣同的名言名诗

谭嗣同被逮之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被捕前,曾去日使馆见梁启超,劝其东游,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启今南海之生死未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

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临终语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B.很明显,梁先生是由《箜篌引》中这个强要渡河的人想到了谭嗣同,先生如此之悲是因为他曾经与谭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谭嗣同甘愿牺牲以救国民的直面死亡的勇气与爱国情操让先生为之敬仰,为之感慨梁先生如此之悲也正是因为先生的一腔爱国情怀,这样深沉的爱国情感让人唏嘘不已,这种忠诚于国家直面死亡的勇气值得敬仰

4、小结

《箜篌引》、《桃花扇》和杜甫诗,都是梁任公先生那一次演讲中的片段,文章开头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梁先生是不是真的钻进了学术的象牙之塔,两耳不闻窗外事了呢?

讨论明确:他还是关心国家,关心青年的就如他做的这次《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演讲,他的真性情、他的爱国情感打动了青年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受到影响他是在用另外的一种方式关心政治关心国事有如下语句可以证明:“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的确,任公先生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影响教育青年学生先生早年投身政治,领导或参与‘公车上

书’‘戊戌变法’‘云南起义’等,希望用资产阶级改良思想改变中国,后来意识到君主立宪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晚年致力于用思想,用传统文化来教育、激励广大的青年学生他的真性情、他的炽热的爱国心是不变的!”

四、感情深化

PPT 演示《少年中国说》选段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五、思考题

你对梁任公先生逃亡日本之事持什么看法?

作业:细心观察班级的一位任课教师,选择其上课的精彩片断进行描写,要求体现人物个性,不少于200字。

一、导入(兼介绍梁启超) 1、节选《少年中国说》(见幻灯片1),学生齐读,并说说读后感受。 2、老师介绍:这是谁的名篇?(学生回答:梁启超)当年,日本及西方列强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为驳斥此说,也为说明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中国,梁启超先生愤笔写下了此文。作者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少年身上,坚信中国少年必有志士,能使祖国富强,雄立于地球!

写下此文时,作者也才二十六七,正当热血青年!此文到现在,在座各位读来仍是心潮澎湃,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因为我们也正当少年,是当今之中国少年,读来能激励我们这些当今之中国少年勇挑祖国建设的大梁!) 3、(见幻灯片2)我们通过历史、通过这些文字知道梁启超是位了不起的政治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的功臣,可是我们很多人对他却没有多少亲切感。所以老师给大家发下了一张详细的资料介

绍启超先生,请同学们谈谈资料中给你印象深刻的文句或事件。(请三个同学念一些句子,谈谈由此得出的对启超先生的印象) 4、总结(见幻灯片3) 5、教师过渡:资料与框架里的启超先生不够生动。今天让现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先生带我们近距离接触一个鲜活、可爱的任公先生。(见幻灯片4)

【教学反思】

1、要深入解读文本这篇文章,如果按常规教法,停留于了解梁任公先生的率真和热情,读完之后,会让学生感到很轻松,但是,当我们了解了梁任公先生充满激情的深层原因,了解他的有关事迹之后后,就不那么轻松了,反而会是一种沉重,这种沉重与他的炽烈的爱国之情密切相关所以,教师首先要把握本文的深层含义

2、要体现平实文章的人文色彩这篇文章看起来很平易朴质,但所记述的是一次《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学术演讲,教这篇文章应注重其人文内涵,重在体察人物品格、情操,把细节描写作为手段当然,要把握梁启超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还是要通过对文本中的有关细节赏析来认识的

3、教学设计的角度要新颖切入教材的角度很多,但本篇课文,最佳切入角度是“热心肠”,以这个词语带动全文,引导课堂的进展

4、要与单元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要有板块意识,不能孤立地为教这一篇文章而忽略本单元的其他篇目

【课例实录】

(上课前请一位写字好的学生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抄写在黑板右侧。)

【学习目标】

1. 分析细节,掌握精彩的人物描写;

2.圈点旁批,感受学界泰斗的气度风范;

3.讨论材料,领悟先生的丰富情感与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面对颓危的朝廷,他公车上书,喊出了心中的愤懑;看着积弱的国家,他主张变法,举起维新的大旗;想到麻木的民众,他振臂高呼,少年强则国强!他就是政治家梁启超,梁任公先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任公就是那高山。今天我们就跟随梁实秋先生一起走进清华,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去领略文学大师的风采。(板书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品味魅力

(学生自读文本。要求学生标出段

落序号。)

师:梁任公先生给你留下的最深

刻的印象是什么?

(请几位学生谈感受。)

生 1:他的演讲一定很有魅力!

生 2:听众深受感染,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一次很成功的演讲。

生 3:我很佩服他,他是一位很有学识的人。

生 4: 他作为大家,在演讲前还准备演讲稿,可见他做事非常认真,是一位很严谨的学者。

生 5:过去我曾对任公先生有误解,认为他变法失败后就逃到日本去,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今天我对他改变了看法,他是一个让我敬重的人!

三、品味旁批,评价感受

师:梁任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我想,此刻,我们不妨穿越时空,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坐进清华大学的大教堂里,在莘莘学子渴望的期待中,梁任公先生出场了———(学生齐读第 3 自然段。)(教师将自己的旁批展示给学生。)

(PPT 展示)

1. 通过描写外貌,写出任公的朴实、潇洒。

2.用富有节奏的四字短语,写出了自信、睿智、神采飞扬。

3.通过肖像描写,可看出他是个精明的小老头。

4.通过衣着看出他不拘小节、不害羞。

5.任公啊,你是多么随性洒脱,智慧超群!

(学生结合文本品读旁批。)

师:哪些旁批能准确地传达此段中任公的独特魅力?哪些旁批不够准

确?为什么?(学生思考后谈认识。)生 1:第 3 段中任公“穿着肥大的长袍”,由此可看出他气度不凡,很潇洒,文质彬彬。

生 2:从“步履稳健“”左右顾盼”可看出他很稳重、自信,如果不自信的话,一定会紧张。

生 3:旁批的第三条说梁任公是“精明的小老头”,这个评价不合适。文中说他“短小精悍”,不是“精明”,是说他没有盛气凌人之感,是告诉我们他很和蔼,很和善;“小老头”有贬低之意,有不尊敬之感,应该说是“学界泰斗“”学者”。

生 4:旁批的第四条“不害羞”这个词用词不当,如果是大姑娘可以这么说,任公是一位大家,从他的动作神态可以看出他学识渊博,满怀自信。

生 5:这部分主要对任公先生进行了正面的描写,但也有侧面描写,由“我记得清清楚楚”可见任公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很深刻,一个“满”字更烘托出任公在当时青年学生中很受青睐。……

师:刚才大家谈得非常好,任公风神潇洒的姿态真是夺人耳目啊!大家也许不知道,此刻的梁任公已身患重病,当时许多名流在北京已成立梁先生保命会,要求先生尽量不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然而,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位体虚衰朽的老者,而是一位神采飞扬的学者。

教师点拨、引导,从而总结:

(板书)

出场:外貌动作———神采飞扬

师:根据刚才老师的旁批示范以及同学们精彩的点评,大家总结一下,我们该如何进行旁批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 1:应该针对自己喜欢的语言或是文中描写精彩生动的地方加以批注。

生 2:可以写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或是解读作者的情感和主人公的情感。

生 3:还可以批注作者的写作技巧,也可以是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像刚才第五条“任公啊,你是多么随性洒脱,智慧超群”,就是这样。

师:既然大家对旁批有了感受,下面就请大家一展身手,一睹先生演讲的风采。

四、品读细节,精彩旁批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 4、6、7 段,边读边进行批注点评。(请三位学生将自己的批注在黑板上展示。)

生 1:“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如此开场白,真是闻所未闻,通过语言一下子就将其谦逊而自负、俏皮幽默又睿智爽直的形象刻画得如在目前。而且配合他演讲时的动作———走上、打开、一扫、一翻、一点,好一个自信满满的腹有诗书的学者!

生 2:“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可以看出先生知识渊博、文采出众、表达到位、有声有色、技巧纯熟;并且作者二十余年后渡河时仍能触景生情,回忆当年事,从侧面可见先生的演讲内容、效果深入人心!

生 3:“随时引证”可见学识深广,用形容喝酒、睡觉的“酣畅”来形容先生的背诵,不仅仅是说先生博闻强记、记忆力出色,更主要的是体现出演讲对于先生来说是一种享受。又写观众反应:他记不起来时,观众屏息以待;他记起来时,观众跟着他欣喜。可见他的背诵十分牵动人心,让观众的情感完全跟随他而起伏,演讲很有感染力。(分别请三位学生点评上述三位学生的展示,同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 1:第一位同学的旁批非常到位,评价也很准确。任公先生独特的开场白,不仅语出不凡,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性情和内涵。

师:非常遗憾。当时没有留下什么影音资料,我们无缘一睹先生的风采,也无缘聆听他的声音。但同学们现在可以模仿一下。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互读互听,然后请一位同学配合以上动作,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一生上台模仿诵读,另一生上台表演。)(全班响起热烈掌声。)

师:非常好,希望你以后能走上真正的清华讲台。

生 2:我还想补充第二个同学的旁批,从中可以看出任公是一位有勇气、执著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仿佛看到了“戊戌变法”中的梁启超。

师:这位同学的发言也让老师想起这样一段故事:谭嗣同,是为了变法而主动赴死的。当初,变法失败,他把自己的书信、文稿交给梁启超,要启超东渡日本避难,并慷慨地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启超劝他“:公无渡河。壮飞兄,你还是跟我一起去日本避避风头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嗣同断然拒绝前往。他说:“我要渡河!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于是,公竟渡河!后来,嗣同果然被捕,在狱中写下绝命诗,其中两句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临刑前,他仍意态从容,镇定自若,说:“有

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那一刻,任公自是悲伤感慨,因为他曾经与嗣同一起为国家变法图强而努力。而面对友人的逝去,面对变法的失败,又无可奈何。“渡河而死,其奈公何!”好,了解了这些,我们再读此诗,就应该把感情融入进去。语气要沉重点,感情上显得悲痛而无奈,把握好起承转合、抑扬顿挫。

生 3:第三个同学在旁批第 7段时,遗漏了这样一个细节“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显得自然可爱,可以看出先生毫不掩饰自己的真性情,是一位毫不做作的学界泰斗。

师:这就是细节之美,细节的魅力。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生动传神,可以作为我们写作上的借鉴。教师引导,从而总结:(板书)

开场:语言神态———谦虚自负风趣

朗诵:文采出众深入人心(侧面)

背诵:博闻强记性情率真

五、结合材料,探究讨论

(教师朗读第 7 自然段。)

师:从梁任公的讲演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生 1:很有表演天赋。

生 2:感情丰富。

师:仅仅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吗?如果这样我们还没有真正读懂任公先生,下面请同学们根

据补充材料,思考讨论:

(PPT 展示)

1.先生读到《桃花扇》时,为何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2.读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为何又张口大笑了?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发言。)

生 1:《桃花扇》反映的是南明一代的兴亡,任公读着末世即临无可挽回的哀叹,想到的却是自己的国家山河破碎。这样他就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竟

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师:他的痛哭流涕也反映了

他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孜

孜不倦地追求的变法改良目标和

满腔的理想抱负都付之东流。暮

年的梁先生恶疾缠身,拖着病体

却依旧满怀热情地培育青年学生并陶醉于其中,欲罢不能。文章哪里有暗示啊?

生(齐答):“这一篇演讲分三

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

师:梁先生晚年身体虚弱,却

践行了他“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堂”的诺言。这不是一种奉献,一种责任吗?

生 2:杜甫身处动荡不安的

时代,听到战乱将息的捷报,作为诗圣的杜甫怎能不喜!“泪”是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的表现。任公与杜甫所处的时代有相同之处,与杜甫一样是忧国忧民的,也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平定,从先生的一涕一笑中可看出他崇高的爱国情怀。

师:现在大家能理解了吧?先

生是因亡国而感到悲痛不已,因收复失地而感到欣慰。《桃花扇》中的悲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欢欣,先生原本内心就有,所以他读到时会产生共鸣。

(板书)讲演:感情丰富爱

国热情

师:大家如果能读到这些就

算是任公的知音了。当时任公演讲是那么动情,那在座的能理解先生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生(齐答):“听讲的人不知有

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板书)效果:泪下沾襟

师:座中泣下谁最多?谁最能

理解梁任公啊?

生(齐答):作者———梁实秋。师:作者是怎样评价任公先

生的?现在我们齐读最后一段。师:“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

肠的学者”,这是梁实秋对任公的赞美。里面有一个词叫“有热心肠”,我想请同学们联系全文来理解什么叫“热心肠”,或者说文中

哪些地方能体现任公的热心肠。生:他的演讲感染了当代青

年,为国家兴衰而悲欢。

师:先生是最多情的人,因而

他也是最痛苦的人。一想起先生,我就想起他眼含热泪的样子,他最难能可贵的不是我们文章开头所说的“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而是他把政治上的追求,转移到了校园,转移到了讲台,他是想用培养我中国之少年,来圆他少年中国的梦想啊!这就是梁实秋先生景仰的任公!

最后,我们以任公《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来结束这节课。(PPT 展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

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执教感言】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 1 第三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新课程强调模块意识,不再把文章作为孤立的篇目来对待,要考虑它在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即使是单篇的文章教学也要体现专题的整体意识,因此我在本节课确定教学目标与设计教学时首先把文章放在写人记事散文的模块中去思考。本文在内容上有别于其他两篇,它偏重于记述演讲的过程,通过细节的刻画突出演讲者的形象。因而,我把教

学重点定为通过对细节的深入体

察理解任公先生的爱国精神;通

过师生圈点旁批,深入体会精彩

的人物描写,感受一代学界泰斗

的气度和风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领悟梁任公先生的丰

富情感与爱国情怀。

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了工

夫:第一,充分阅读课文,准确把握文章内涵。本课在平常的教学

中是作为自读课上的,对内容并

没有细抠,我想我首先应该认真

研读文章,于是开始一遍一遍地读。当我大概读到七八遍的时候,胸中的情感开始涌动,有一种不

吐不快的感觉,此时我就开始把

我想说的话记录下来。然后我就

继续读,当读到十几遍的时候,我觉得文中的每句话我都想点评,

感到文中似乎没有一句絮语,这

样我几乎对每句话都作了点评,

从而为自己设计教学和驾驭文本

与课堂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第二,设计循序渐进。由于教学对象的陌生,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

五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初读课文,品味魅力—品味旁批,评价感受—品读细节,精彩旁批—

结合材料,探究讨论。其中教师对“圈点旁批”这个环节给出了范例,调动学生去点评总结,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后面几段的旁批

就顺理成章了。第三,用情感染学生,用理升华课堂。教师的激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整堂课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文阅读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文阅 读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文/梁实秋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

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衷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2019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一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word精品教案

2019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一 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word精品教案

记之。 4、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发布内容包括特点及旁批。需要注意的是,每组每位代表限说最多两个特点。最后特点+代表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胜出者可要求任何一位同学或老师朗诵课文。 5、朗诵课文 6、补充《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内容 八、课后作业: 找出文中细节及侧面描写的地方,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九、板书设计: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潇洒自信) 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十、教学后记: 这是我实习中上的第一堂课,由于没有经验,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课堂前半部分留给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时间太多了,以至于没有完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对《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内容的补充要留到下节课才能完成。但课堂过程中以讨论和结果发布会的形式非常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能积极思考,并敢于回答问题。但是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有些答案很好,也是我没有思考到的。但是除了简单的表扬鼓励外,我不善于把学生的思考结果与自己的板书设计结合起来,授课过程中比较拘泥于教案,显得不够灵活。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优点是教态自然、大方,声音清晰洪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在于时间掌握不好,拘泥于教案。 第二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梁启超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也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总结了这些特点,这节课我们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在行文中展现这些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 2、首先,我们来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总结一下梁的形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案答案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预习学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年级: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写人记事散文)第三课 注意点:本文是略读课文,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自读、自评文中的精彩描写,感受大师的风采和人格魅力,领悟文章简练而生动传神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三维):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梁启超的资料和相关知识,; (2)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思路,以及通过叙事表现人物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品味文章典雅有趣、隽永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学习运用诵读、评点阅读散文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察任公先生的真性情与爱国情怀,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习如何在叙事中加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的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旁注评点的阅读方法,准确地把握梁任公先生的形象和性

(二)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三处韵文,体察任公先生演讲中表现出的情感,从而感知其爱国情怀。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点拨法、旁注评点、交流借鉴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学法指导:资料搜集法、自主阅读法、旁注评点法 教学流程: 1.课前预习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书籍或网络搜集一些有关梁启超的资料,了解他涉及到的事件,以及相关文学作品。 (3)借助网络或工具书,查找《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相关资料。 2.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引用名人作品作为导语。同学们,上个世纪初,正当我们中华民族处于积贫积弱、饱受凌辱之际,有一位先驱满怀豪情地寄希望于青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这激情澎湃、气势磅礴的话语出自着名的《少年中国说》一文,它的作者是谁呢?(学生答梁启超)对!他就是梁启超,即梁任公,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说》优秀教案.doc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标“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的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技能: ⑴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⑵学会“写人凸显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学会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⑴感知伟人的人格魅力。 ⑵塑造自我美好心灵。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和品人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所谓品文就是品赏文章。所谓品人就是品评人物。 品文是从教书的角度观照这篇文章,重在赏析文章的写人技巧,以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

品人是从育人的角度观照这篇文章,重在关注人物的性格、品质,以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熏陶,塑造学生美好心灵。 【评价标准】 只要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如下方面有一点收获,就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并作出适时的恰当的评价。 如: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与人合作、共同探究;会分析、能概括;能交流、善表达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能问题及预案 一、导入新课(竞猜题:猜猜他是谁?) 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诗经》中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句,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极具人格魅力的伟大人物──梁启超。 二、课文分析(品文与品人) 问题设计: 梁实秋是名人,他以创作散文小品著称。今天,我们要把他头上的光环拿下来,就当这篇文章是平常人──你,我,他写的,大家试着批改他的文章,给它写评语,作旁注。 教师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并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明事知理 启发学生明白一件事情:写人如果能凸显人物个性,将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懂得一个道理: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人,将对

高一语文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实录

高一语文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实 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实录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向学生):请大家再说一句“各位老师好”! 生:各位老师好。 (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向大家提两个小小要求:一、朗读课文的时候,向老师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的时候,挺起胸,声音要响亮;二、你必须使用麦克风,不用麦克风不说话。记住没有? 生:记住了。 师:现在我们看看文章的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是梁实秋。梁任公,梁实秋,这两个人物,同学们了解吗?谁来介绍?噢,沈浩同学。 生:在我的印象中,梁任公,就是梁启超,是变法的策划…… 师:仅仅是变法的策划者吗?什么变法? 生:百日维新。 师:百日维新是什么变法呢?

生:……(其他生:戊戌变法) 师:邓丹霞同学,你还想补充吗? 生:他是广东新会人,他是康有为的徒弟。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领袖。 师:好,补充了一些答案,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呢?欧英,除了他们的答案之外你还有什么补充吗,对梁任公? 生:他曾经在政治、军事、哲学和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学、音韵学方面做过演讲,还和他的师傅康有为,一起倡导过变法维新。合称为康梁。 师:很好。大家看看下面的注释。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那么我们这里梁任公是他的什么? 生(齐):号。 师:好,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室”是他的书斋,也是他居住的地方。广东新会人,也是中国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学者。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全集》,这是课本上一个简介,和刚才我们同学们搜索的资料合在一起,基本上就是梁启超先生的一个概况。梁实秋是谁?有同学知道吗?举手!好,唐建波同学。 生: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志华,浙江杭远人(生笑),生于北京。 师:浙江什么地方人? 生:浙江杭县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文档资料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文/梁实秋 本文选自《梁实秋散文选集》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

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思路,以及通过叙事表现人物及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感悟、分析文章的能力和边阅读边标注旁批的好习惯。 4、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以全面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品格。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着重分析第一、四、八自然段。 2、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桃花扇》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相关材料,激发学生想象,更好地体会人物演讲时的形象、性格,以进一步了解梁任公先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1、学习如何在叙事中加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的写法。 2、品味文章的语言,准确地把握梁任公先生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认识梁任公 1、导语设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我国近代的一位大学者所说的,同学们知道这位学者是谁吗?学生明确:梁启超。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梁实秋穿越时空来领略梁启超先生的演讲风采。(板书题目: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2、介绍梁任公 这里的梁任公就是梁启超。有谁了解梁启超的情况吗? 明确(多媒体展示):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自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作《少年中国说》,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书立说,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这是他作为学者的一面。 补充: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境。 3、作者简介(多媒体展示) 梁实秋(1902—1987):从略。 提示:了解作家时重点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成就以及代表作品。 第二板块:走近梁任公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 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 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三、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学方法: 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 六、教学用具: 生字词卡片投影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 2、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 作品) 原名:梁治华 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3、七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 A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 B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1)齐读生字词 戊(wù)戌(xū)叱咤(zhà)莅(lì)临迥(jiǒng)异 精悍(hàn)激亢(kàng)箜(kōng)篌(hóu)酣(hān)畅 蓟(jì)北 (2)回答思考问题 A明确:音容笑貌学者风度 B 明确: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 ①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 刻的印象。 ②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④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⑤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4、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发布内容包括特点及旁批。需要注意的是,每组每位代表限说最多两个特点。最后特点+代表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胜出者可要求任何一位同学或老师朗诵课文。 5、朗诵课文 6、补充《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内容 八、课后作业: 找出文中细节及侧面描写的地方,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九、板书设计: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 眼神光芒四射

最新《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读后感 忙读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文,读完一遍后,无深刻理解,但是,毕竟开卷有益,简单谈谈感受。 简单介绍一下两个主要人物: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梁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19年以后开始写诗。1923年8月赴美留学,翌年进哈佛大学研究院,1926年回国,在南京东南大学任教。后转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主任,之后任教于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副刊《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一度主编《新月》月刊。经常发表小品评论,后集为《骂人的艺术》。此书和后来的《雅舍小品》、《秋室杂文》,都以文笔幽默风趣形成独自的风格。著作《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等。是新月社主要成员。 1948年移居香港,后到台湾,历任台湾大学教授,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他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全集》37卷,于1967年出版。 梁任公,即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鼓吹改良主义,坚持立宪保皇立场;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提倡“新文体”。辛亥革命后,曾拥袁反袁,与段祺瑞合作。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晚年讲学于清华大学。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实秋曾在大学听过一次梁启超先生的演讲,他评论说,“……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梁启超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写下了《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文化史》等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 000余万字。 梁启超是一个情感丰富、忧国忧民的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提到:“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这写的是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杀人北京城,崇祯皇帝朱由检登上煤山自缢而死。崇祯皇帝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即位后立即剪除魏忠贤的势力,希望国家能强盛起来,但最终不能改变现实。在位十七年间,他勤勉辛劳,不溺于声色犬马,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终于江山易主。 梁任公先生如此悲绝,肯定不是因为崇祯皇帝,而是由崇祯想到了自己曾追随的光绪帝。光绪帝也是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17岁亲政,但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面对甲午战争战败的屈辱,他深知“非变法不能立国”,决心变法图强。1898年6月,下诏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公开课教学设计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整体把握全文,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感受; 能力目标:理清文章从整体到局部的写作思路以及通过叙事表现人物的手法,透过具体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品悟、分析文章的能力和良好有效的阅读方法习惯,训练边阅读边标注旁批的好习惯;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梁任公先生含蓄的敬仰之情,理解任公先生忧国忧民、关心大事的精神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1、作者如何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情; 2、对文中的相关内容《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适当补充讲解。 教学难点:1、作者如何在叙事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2、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准确到位地把握任公先生的形象和性格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相信大家对“演讲”这个词语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类演讲,也曾经在以往的学习中领略到伟大演讲家们留下的精彩演讲。如每周一升旗仪式时的《国旗下的讲话》,如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还有我们今后将要学习的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等。 今天,我们又一次走进演讲,重温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政治家的精彩演讲,学习一篇与演讲密切相关的文章------《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板书) 二:释题 1、哪一个字可见本文的文体?(记,记人或记事的散文) 2、本文记了谁?为何称其为梁任公先生?(表示尊重) 3、谁记的?(梁实秋) 4、请学生介绍两位相关人物,提示学生关注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主要作品。 5、本文记了什么?(一次演讲) “演讲”是文章的关键词,请找出这次演讲的相关信息。 时间:1921年(民国十年前后) 地点:清华学校高等科楼大教堂。 主讲人:梁启超 题目:《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三:走进梁启超 1、教师范读,学生品味梁启超先生的演讲那些地方精彩。提示学生给段落标序,并参照练习一尝试作旁注。 2、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 板书: 肖像:一登台神采飞扬(形神兼备) 出场语言:一开口不同凡响(谦逊与自负共存) - 1 -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案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案 学习目标:1、培养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把握人物性格,感受名士风流。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来凸显人物性格的写法。 重点、难点分析:目标1是重点,目标2是学习的难点。 学法指导:诵读法、跳读法(抓关键词、关键语句)、质疑讨论法 学习过程: 一、 掌握生字词: 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莅(lì)临 迥(jiǒng)异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 蓟(jì)北 二、 整体感知:

本文似为记事,实为写人,通过记录一个精彩有演讲场景来表现梁启超先生的一些特点,表达对教师的崇敬之情。试梳理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要点。 明确: 第一部分(1) 简述演讲的背景 第二部分(2-9)具体描述这次演讲 第三部分(10)对学者梁启超的评价 三、阅读探究: 、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1、音容笑貌,学者风度 2、深刻印象 3、从课文中找原句 ①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④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

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⑤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2、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明确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内容: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表情:成为表演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肖像: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气质风神潇洒 (潇洒自信)眼神光芒四射 神态: 生动有趣(自负、谦逊) 语言: 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3、请试着概括一下梁启超的形象: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

课型:讲读课 上课时间: 班级: 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识记字词。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3.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学习重点:分析体会想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学习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和语言的品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品味语言,了解文中的梁任公。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听过演讲吗?你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能从演讲者的演讲中看出其性格特点,他从梁任公先生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去感受梁任公先生独特的性格特点。(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介绍人物 1、由于课前同学们都对这篇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有哪位同学能主动的为我们朗读一遍课文?教师纠正字音。 2、通过他的朗读和结合书下注释,你们知道梁任公是谁么?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梁启超呢?(戊戌变法、公车上书、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大家说的差不多都是他在政治方面的业绩,你们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 3、梁启超,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二十六日(2月23日)出生在广东省新会乡茶坑村。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议,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征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辛亥革命以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五四时期,反对“打到孔家店”的口号。曾倡导文体改良的“世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有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4、让我们来看课文,进一步去了解梁任公先生。 三、研读课文 1、同学们请思考:作者开篇就说“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这是为什么呢?明确: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有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的,不可动摇的。也许梁任公的政治行为已广为世人见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声名所掩,正值得为之专文彰显。 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精编试讲稿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 导入 今天上课之前呢,先让同学们做一个知识竞猜题。请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 第一,他聪颖过人,九岁能缀千言,十六岁中举人。第二,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第三,他著有长达千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第四,2013年春晚的一个武术表演节目中,有一段台词:“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也是由这位先生提出来的。 同学们都有答案了吗?是的,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梁启超。从历史书上,我们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咤政坛的人,但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先生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板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秋实 2、概括形象 根据你们的课前预习,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心目中的任公形象? 幽默风趣。博学广文。可爱率真。 这些都是同学们读完文章之后最初的感受,到底任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让我们一起回到1921年,某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清华大学的大礼堂里,在千人的翘首企盼中,任公先生出场了。 板书:出场 第三段 现在我们来齐读第三自然段。大家读的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这一段描写梁任公的句子,并且分析一下这些描写体现了梁任公先生怎样的特点?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作者从身材、容貌、衣着、风度、神情刻画出梁任公先生的肖像和气质,表现他沉着稳重、神采飞扬的个性。 从描写角度来说,他是正面描写。从外貌和内在两方面进行描写。这是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借鉴的。 刚才这位同学说,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生神采奕奕。大家可能不知道,1921年的时候,梁任公先生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不适,他的好友曾恳请先生不要再登台演讲,甚至他的一些好友,还组成了一个梁任公先生保命会。从这可以看出来,先生的身体的确是不好了,但是你们从文章中能看出先生的颓败之势吗?不能。先生就是一个精神力量战胜一切的人,一个一登讲台就神采飞扬的人。 第四段 大家一起看到第四段。梁任公先生走上讲台,打开讲稿,眼睛向下一扫,讲出了他的开场白。非常遗憾,我们现在没有影像资料一睹先生的风采,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模仿先生的语言动作中,去感受先生的魅力。 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段,说说写了作者怎样的特点。 “启超没有什么学问”谦逊、幽默风趣、“可是也有一点咯。”自负。 令人耳目一新,和普通的沉闷演讲不一样,可以让大家一下就对他的演讲感兴趣。 刚刚大家都分析的很好,那请一位同学上来根据这段描写,领会梁任公的演讲神态,上讲台

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教学博苑 08-22 0547 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第一节 一、导入: ? 上个世纪,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地位时,有一位先驱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以下壮语: ?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说出这些壮语的是谁?——梁启超。今天让我们跟随梁实秋,领略大师的演讲风采。 二、及梁任公简介: 1、梁实秋: 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3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社,一度主编《新月》月刊。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随堂练习及答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语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稳健.(jiàn)踱.步(duó)顿.时(dùn)恪.守不渝(ka) B.酣.畅(hān)欺侮.(wǔ)瘦削.(xuē)含英咀.华(jǔ) C.景仰.(yǎng)激亢.(háng)抛掷.(zhì)垂涎.三尺(xián) D.寒暄.(xuān)焦灼.(zhuó)阴.凉(yīn)涕.泗交流(tì)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风和日丽左顾右盼状极愉快涕泗交流 B.张口大笑黄流滚滚博闻强记不能自己 C.泪下沾襟大汗淋漓短小精悍叱咤风云 D.莅校讲话步履稳健迥乎不同屏息以待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河南省卢氏县辉锑矿某分厂厂长李某公款11万元,被卢氏县检察院依法查处。 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等亲自国道三二三线广东乳源县城路段改建工程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得到了民工和群众的赞颂和拥戴。 ③下次你再来时把那本书的底稿给我带来呢? A.鲸吞问津能否 B.侵吞问津可否 C.侵吞过问能否 D.鲸吞过问可否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开始显得老态龙钟 ....,可是他的脾气依旧由本能支持在那里,所以这个人从生到死没有一点儿改变。 B.世纪之初,我们回顾民族屈辱的历史,展望时代的挑战,不由生出多难兴邦 ....的历史感慨。 C.深秋的香山别有一番迷人的景象,那五彩缤纷 ....的枫林,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殷红世界,真是“寥廓江天万里霜”。 D.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应该首先检查自己,文过饰非或对别人的批评无动于 ...衷.都是不对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还拐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6.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1)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后测验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与所给注音一致的一项是() A.划huà策划划分划时代划拳行令 B.角jué主角角逐牛角尖清角吹寒 C.屏pínɡ屏风屏障荧光屏屏息以待 D.强qiánɡ富强强盛强行军博闻强记 【解析】A项,“划拳行令”的“划”应读“huá”;B项,“牛角尖”“清角吹寒”的“角”应读“jiǎo”;C项,“屏息以待”的“屏”应读“bǐnɡ”。 【答案】 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和日丽左顾右盼状极愉快涕泗交流 B.张口大笑黄流滚滚宏亮激亢不能自己 C.泪下沾襟大汗淋漓短小精悍叱咤风云 D.莅临讲话步履稳健迥乎不同黄沙弥漫 【解析】B项,“不能自己”应该是“不能自已”,差别细微,要特别注意。 【答案】 B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6题。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

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渡河而死; 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优秀教案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了解文学常识(梁实秋和梁启超)。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4、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先来做一道竞猜题: 猜猜他是谁。我对他有四个描述: 1、他是广东新会人。 2、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3、他是近代维新派的领袖和学者。

4、他着作颇丰,着有148卷,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他是谁呢? 梁启超。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他的政绩呢? 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 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提示: 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成就:现代着名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作品:《雅舍小品》《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政变逃亡日本后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忧心如焚。 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未从政治家的角度表现先生,而是从他的学者身份着眼表现其学识渊博以及他自由洒脱的真性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