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读后感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读后感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读后感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读后感

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读后感

上学期学校提倡教师的读书活动,作为一名从事农业经济专业的教师几经抉择,我又拿起了舒尔茨教授的名著《改造传统农业》,这本书是舒尔茨融早起的农业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理论于一体,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农业问题的一部独树一帜的专注,是农业经济学的经典专著,是从事农业经济专业的必读书目。其实早在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的强烈推荐下,我第一次学习了这本书,但是在当时对舒尔茨教授的部分理论依然存在着难以理解等方面的困惑,所以利用这个假期又重温了此书,他的很多理论如改造传统农业理论和人力资源理论,以及这些理论的独到精深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对我的启发颇大。今天在这里我将从三个方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个是本书的结构,另外是做一个简单的章节梳理,最后是对中国的启示。

一、《改造传统农业》的结构组成

如何将“不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传统农业改造成“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的现代农业是舒尔茨本书的主要研究目的。分别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条理清楚的进行分析。从目录上来看,本书由序言和十二个章节构成。按照大体框架来说,个人觉得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提出什么是传统农业,提出改造传统农业和本书总体的一个研究方向,该部分为本书的前两章,即问题的提出和传统农业的特征;二是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农业,即本书的第三章到第六章,包括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零值农业劳动学说、收入流价格理论的含义和传统农业收入流的价格;在第三部分是如何改造传统农业,主要观点是向传统农业的投资方向及意义,从第七章到第十二章,含有投资有利性问题的引言、农场规模、控制和刺激、隐蔽在“技术变化”中的生产要素、新的有利的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农民作为新要素的需求者和向农民投资。

二、内容梳理

1.改造传统农业的提出和总体研究方向(什么是传统农业)

在第一章“问题的提出”里,舒尔茨没有按照以前学者从文化特征、制度结构、或生产要素的技术特征角度去定义传统农业,而是从经济概念的角度去定义传统农业,认为“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以称之为传统农业”。书中的主要目的是如何配置并添加生产要素来促进农业的增长,从而达到农业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并发展的一种研究目的。

第二章里“传统农业的特征”,通过解释受传统农业束缚的农民的生产行为来分析通过投资来改造这种类型的农业是否有利。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有三个主要特征:技术状况长期保持不变;农民对持有和获得收入来源的生产要素的偏好

和动机保持不变;以及这两种状况保持不变的持续时间足以使获得作为收入来源的农业要素的边际偏好和动机同作为一种对持久收入流投资的这些来源的边际生产力以及同接近于零的纯储蓄达到一种均衡状态。传统农业本质上是一种生产方式长期没有发生变动、基本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长期停滞的小农经济。

2.改造传统农业的原因

在分析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农业时,舒尔茨的主要观点是农业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经济部门,但是传统农业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所以要使经济得到发展,必须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第五章和第六章是论述改造传统农业的原因。一般学者认为,传统农业落后是因为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和隐蔽失业问题存在。而舒尔茨却不这样认为。据此,舒尔茨提出了收入“流价格理论”来分析传统农业落后的根源。他把收入比作一个流量概念,认为它是由每单位时间既定数量的收入流所组成,收入流数量的增加就等于经济增长。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决定了收入流的价格?

因此在第六章“传统农业收入流的价格”中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了收入流的价格。通过分析,舒尔茨得出了一个结论:在传统农业中,社会所依靠的生产要素是昂贵的经济增长源泉。既然如此,那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想方设法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一个比较廉价的经济增长源泉。舒尔茨认为这就需要寻找一些廉价的新生产要素的投入,改变收入流来源较高的均衡价格,来获得收入流的增长。

3.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找出了传统农业社会停滞落后得根源,针对这个问题,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那么,具体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第七章至第十二章是舒尔茨提出的一些改造传统农业的具体措施。他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建立一套适于改造传统农业的制度;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为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创造条件;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在第八章,舒尔茨从农场规模、控制和刺激三方面分析了不同的制度方式对农业发展的不同影响和作用。从规模方面讲,舒尔茨认为农场规模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不是决定性或者关键性的。他更加注重的是农场中生产要素的效率,而不是农场的规模。专业化、控制生产决策的所在地、做出决策信息状态、对传统农业改造的速度以及指导并奖励农产品的生产者的刺激中固有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制度保障:国家应提供制度保障去刺激农民增加农业投资,而不是仅仅提供政策性支持。再者舒尔茨强调了农民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的需求者的重要性。通过

受教育的农民和未受教育的农民的生产和收入情况的比较,他得出了有适当技术或受过一定教育的农民的收入流有很大的提高。故而他要求要向农民投资,通过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从而获得技术上的提高,也就是舒尔茨在前面讲的生产要素质的提高。

三、对中国的启示

尽管舒尔茨提倡的以经济刺激为基础的市场方式, 通过农产品和要素价格变动

来刺激农民 ,以资本主义家庭农场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的模式是建立在资本主义

大农场制度基础之上的 ,并不适合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但是他的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农业

所处的阶段及应采取的对策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1、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阶段及特征

舒尔茨将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农业部门划分为传统型、现代型和过渡型三种类型。

根据舒尔茨的划分 ,正处于“过渡型”阶段的农业部门在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

中呈现主流态势。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在增长方式上, 农

业发展从以传统投入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化。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

收对资本和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在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中, 劳动力和土

地的贡献份额在下降, 而资本和技术的贡献份额在增加。农业的发展已主要依靠

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二是农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已从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确立农

户的独立经营主体地位, 转向培育农村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制度

创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有效率的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制、确立农户的经营主体地位,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制度创新,

也是 20世纪 70、80年代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但是,随着市场经

济的发展 ,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在走向市场时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农

民的市场力量弱小,在与公司交易的过程中, 分散的农户始终处于不利地位;农

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90年代在全国农村兴起的农村中介

组织是又一新的制度创新。它通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 ,为农民提供农业生

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降低了农民的交易成本,

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2、现阶段应该采取的农业发展措施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丰富, 但整体素质

偏低, 限制了农业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和使用。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最有效

的手段。发展农村教育 ,要坚持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的方针。增加对

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 ,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 ,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

为农村和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普遍提升农

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组织各方面资源, 形成覆

盖全国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 ,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 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提高农民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 ,培养农民接受教育和培训的自觉性、积极性。加快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农业科技的开发和推广应以满足农民的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针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特点 ,应加大农业新品种的开发力度, 加快种子、农药的更新换代,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多方面筹集农业科技开发资金 , 为农业科技开发提供经费保障。推广绿色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的种植和栽培技术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方式,坚持实施大面积推广与建设科技推广示范、产业化示范基地并重发展的原则, 加快科技进步服务农业发展的速度。发挥龙头企业、农村中介组织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作用。鼓励农民采用最新技术 ,对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的农民 ,财政部门可以适当补贴,降低农民使用新技术的风险和成本。

积极培育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农村中介组织, 创新农村经营制度。农村专业协会、合作社是弱势群体联合起来改变自己地位的自助组织, 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以这些农村中介组织为载体, 借助农村中介组织的人员、技术和网络资源, 实施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 ,是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效率的一种途径,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有效制度。

正如舒尔茨所言,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如果我们懂得农业经济学,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了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原理。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2/3的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我们绕不过去的“世纪难题”,投资农业、发展农村的深远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不仅从现实还是长远的眼光来看,投资农村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作为从事一个农业经济专业的教师,更是任重道远,在不断提升自身水平的同时,更应把所学的知识传播出去,为三农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论文】

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 摘要:民以食为天,一直以来,农业都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市务工,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薪酬也大大提高。这不仅能够使他们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的全民素质。但是,这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进行农业技术创新迫在眉睫。只有给农业领域不断注入新的元素,才能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比如机械播种与机械收割等等。对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农业技术;技术创新;农业经济 0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有限的土地上养育着将近14亿的人口。尽管耕地面积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小。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技术的创新力度。与此同时,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地破坏严重,土壤的有害物质也不断增加。所以,推动环境友好农业技术

创新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绝不能盲目的追逐农业经济利益,而忽略环境污染带来的损害。一定程度上,它损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使居住环境受到威胁。因此,一定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切都应该以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前提。在环境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科学的进行农业技术的创新,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 1农业技术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农业技术创新就是指能够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灵魂。简单来说,它就是指农业新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它将这种发明应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改变了以往旧的农业生产模式,将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它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涉及到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与扩散等。新技术的应用促使农业生产者与企业家都能获得经济利益。但是,它的创新也具有极高的难度。尽管效益很高,但是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农业技术创新的种类分很多种。按照它创新的对象可分为三种,分别是产品、方法和种质。产品创新的内容包括种植所需的化肥、除草和害虫所需要的农药以及新型农具的研制等等。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创造出新的产品并且把它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以此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法创新是指在饲养、灌溉、防疫、栽培、捕捞

美国情况介绍

美国情况介绍 国名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面积962.9091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915.8960万平方公里),本土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2700公里,海岸线长22,680公里。 人口 3.087亿(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当年4月1日)。白人占64%,拉美裔占16.3%,黑人占12.6%,亚裔占4.7%(2010年美人口普查数据,族群划分有交叉)。通用英语。据2007年估算数据,51.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23.9%信奉天主教,1.7%信奉犹太教,1.7%信奉摩门教,1.6%信奉其他基督教,不属于任何教派的占4%。 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 C.),人口约60万。 国庆日7月4日(美国独立日,1776年)。 国家元首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美国第44任(第56届)总统,2009年1月20日就职。 简况位于北美洲中部,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群岛。北与加拿大接壤,南靠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东濒大西洋。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南部属亚热带气候。中北部平原温差很大,芝加哥1月平均气温-3℃,7月24℃;墨西哥湾沿岸1月平均气温11℃,7月28℃。 原为印第安人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英等国开始向北美移民。到1773年,英已建立13个殖民地。1775年爆发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制定联邦宪法,1788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在1776年后的100年内,美国领土几乎扩张了10倍。2009年1月,奥巴马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第56届总统。 行政区划全国共分50个州和1个特区(哥伦比亚特区),有3042个县。联邦领地包括波多黎各和北马里亚纳;海外领地包括关岛、美属萨摩亚、美属维尔京群岛等。各州名称:亚拉巴马、阿拉斯加、亚利桑那、阿肯色、加利福尼亚、科罗拉多、康涅狄格、特拉华、佛罗里达、佐治亚、夏威夷、爱达荷、伊利诺伊、印第安纳、艾奥瓦、堪萨斯、肯塔基、路易斯安那、缅因、马里兰、马萨诸塞、密歇根、明尼苏达、密西西比、密苏里、蒙大拿、内布拉斯加、内华达、新罕布什尔、新泽西、新墨西哥、纽约、北卡罗来纳、北达科他、俄亥俄、俄克拉何马、俄勒冈、宾夕法尼亚、罗得岛、南卡罗来纳、南达科他、田纳西、得克萨斯、犹他、佛蒙特、弗吉尼亚、华盛顿、西弗吉尼亚、威斯康星、怀俄明。 政治奥巴马政府执政后,组建了新的政府内阁班子;将应对经济金融危机作为首要任务,相继推出“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和“金融稳定计划”等政策措施,实施量化宽松的非传统货币政策,以稳定金融市场、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高度重视能源、气候变化等问题,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行创新战略,倡导发展绿色经济;完成医保、金融监管等经社改革立法,推进教育改革。2010年11月举行国会中期选举,共和党赢得众院多数席位,民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概述 加里·贝克尔在人力资本理论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其著作《人力资本》(1964年)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形成人力资本的各类投资及其产生的收益。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他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 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与收入以及年龄—收入曲线等问题展开分析,强调教育与培训对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贝克尔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颇具开创性,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里·贝克尔(Gary S.Becker,1930-)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领域中最有创见的学者之一,他曾和舒尔茨同在芝加哥大学执教,同时成为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热潮的推动者,并成为著名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以至当他在199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对之人们竟有一种姗姗来迟的感觉。

贝克尔在学术研究方面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他几乎可以把从表面上看和经济学没有任何联系的现象,与经济学联系起来,并运用经济数学方法对之分析计算得头头是道。他涉猎的领域宽阔,思路敏捷,甚至写过一本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犯罪问题的书,其中给定了犯罪的预期收益,并且用被捕和受惩罚的可能性来表示犯罪的预期成本和罪犯的特殊风险偏好。这种分析使犯罪看上去更象是罪犯因完全理性的原因而从事的一种职业。贝克尔的这些语惊四座的著述正是芝加哥自由主义学派的典型思路之表现。这个学派坚持认为,关于"经济人"的假设是经济学最基本的标准假设,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作为最小理性单位的个人的必然选择,从这一点出发,不但能够解释人类的经济行为,而且能够解释人类的一切行为。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他在1960年后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生育率的经济分析》(1960)、《人力资本》(1964)和《家庭论》(1981)。贝克尔对人力资源理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他对家庭生育行为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他提出的孩子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概念,家庭时间价值和时间配置的概念,家庭中市场活动和非市场活动的概念,都令人耳目一新。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教育、培训和其他人力资本投资过程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也都具有开创意义。追求效用最大化、市场均衡和稳定偏好是贝克尔丰富的理论著述中贯穿始终的主线。

浅析农业经济增长与影响因素

浅析农业经济增长与影响因素 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国家发展,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这种影响尤为重大,目前,我国农业经济仍然存在一些弊端,本文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积极研究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增长缓慢,农村地区人口的收入也随之增长缓慢,这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和协调发展。 一、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 农业经济包含了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使农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合生产力状况,如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对我国国民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以往相比既有可喜成绩,同时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先进的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而且还对农业生产逐渐朝着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国家的大力号召下,不少拥有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也都纷纷加入到农业生产一线中,为农民朋友传授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下,农业也努力探求新的发展思路,调整农业结构,有的乡镇地区根据自身农业特色,积极发展农业旅游、打造品牌农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带领当地农民朋友走上致富之路。 但纵观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城乡经济的不对称,损害了对农民整体利益的保护,也不利于城市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强关于经济增长对农业的影响的研究将有助于政府在宏观经济层面规范农业活动,并根据不同因素制定适当的政策,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进一步改进国家政策。我们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式正从传统的扩大模式转变为密集模式,但由于各种因素,我国

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浅析

产业经济 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内涵 农业经济发展整体思路已由“转变发展方式”替代了“转变增长发展方式”。虽只一词变化,但内涵却发生了重大不同。农业增长方式主要是考虑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总量增长机理的研究,突出产出的效率问题。而发展方式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体,核心在于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即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能耗降低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做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农业发展方式与农业增长方式对比不仅是农业概念上的扩展、功能的多元化和效益的均衡化[1],还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制约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 (一)制度因素 1.土地制度。合理的土地制度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在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极大释放了农民积极性,是符合当时整个经济环境的。但随着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该制度已经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重新的制度安排。以土地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土地制度改革必将成为我国土地制度的第四次变迁[2]。但目前我国还没建立健全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各个地方都在探索中。 2.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相辅相成的。合理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但可以使有限的农村土地资源等得到优化配置,还可以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但现阶段我国在劳动力转移上面还有很多的制度和现实制约,城乡结构的二元化,使得农民的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和教育等方面和城镇居民有很大差异,而依附这些制度的利益分配也不公平。并且随着劳动力转移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农村劳动力结构失衡等这些因素都会制约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科技因素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归根结底取决于科技因素。2005年我国每千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高达366.5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分别是日、美、法的1.6、3.6和6倍,不仅成本高,产品标准也低。目前,在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只有48%,科研成果转化率只有30%,比发达国家约低30个和4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3]。尤其农村信息化建设更是严重滞后,信息沟通渠道简单。 (三)资本因素 1.物力资本。从世界范围来看,农业需要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根据统计资料分析在1998年对我国农业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比重为10.69%,而后逐年下降一直到2004年达到低点7.12%,虽然近几年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都在8%左右。另一方面,农业对资金的不断扩张的需求也没有得到金融制度上的安排。首先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无法为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会更多的规避对农投资;还有现在民间融资渠道还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目前已引发局部风险,也增加了融资成本,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人力资本。根据2006年国务院研究室报告显示,20%的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 3.4%的接受过初级职业培训,0.13%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76.4%的没有接受过任何技术培训;2009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显示,1.45亿外出转移劳动力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6.5%[4]。而法国7%以上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60%具有中专水平,德国7%的农民具有大学学历,53%的农民接受过2~3年的职业技术培训,而日本5.9%有大学文凭,7 4.8%接受过高中教育,初中毕业只占19.4[5]。所以我们在人力资本上和国外差距非常明显。 三、构建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一)加大对农业投入 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也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虽然按照《农业法》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农业投入的总体水平。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但现实并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去执行。因此构建“政府财政投入启动、信贷投入助推、农户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3]。建立健全财政支农的稳定机制,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拓宽支农投入渠道,稳定增加农业生产环节补贴幅度,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农村经济发展变革提供资金支持。 (二)实施科教兴农 1.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首先继续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农村青少年的文化教育程度直接关系农村发展的未来;其次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并逐步纳入义务教育范围;还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对农业发展推动作用有限,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养农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是关键。 2.提升科技对农业的作用。首先大力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和开发。农业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动力,起决定性作用。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增加农业科技转化的力度,建立一批农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示范基地,解决育种、储运加工等关键技术问题;其次推动农业技术推广和普及。搭建技术供需平台,逐步形成“专家+科技人员+示范户+农户”的科技成果推广和普及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建设,畅通渠道;最后加强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不断拓宽农业信息和技术传播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的便利, 对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浅析 杨耀旭 河南开封大学财政经济学院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新农村建设,关键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当前制约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很多,如何构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农业发展方式;内涵;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65-01 收稿日期:2011-11-25 (下转第368页)

最新整理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先生的创业经历

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先生的创业经历星巴克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今天学习啦小编整理了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先生的创业经历分享给大家! 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先生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21300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 舒尔茨,星巴克创始人,咖啡大王,1954年,霍华德舒尔茨出生在纽约的布鲁克林区。美国北密歇根大学毕业。 1975年进入施乐公司工作 1982年,成为星巴克的市场部和零售部经理。 舒尔茨(中国)是I M C B r a n d G r o u p舒尔茨整合营销集团在中国设立的整合营销咨询机构。总部位于广州,并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舒尔茨(中国)汇集了中国品牌整合营销咨询精英人才,贴近中国本土市场,以营销学

科的凯洛格商学院的国际化学术支持和顾问团队为依托,I M C整合营销的科学理论和系统方法,正宗、系统、科学和实效的整合营销战略咨询服务,助力中国企业创建品牌 历史简介 星巴克(S t a r b u c k s)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星巴克品牌拥有者。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 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1987年,现任董事长霍华德舒尔茨先生收购星巴克,从此带领公司跨越了数座里程碑。1992年6月,星巴克作为第一家专业咖啡公司成功上市,迅速推动了公司业务增长和品牌发展。当前公司已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37个国家拥有超过12,000多家咖啡店,拥有员工超过117,000人。长期以来,公司一直 致力于向顾客提供最优质的咖啡和服务,营造独特的星巴克体验,让全球各地的星巴克店成为人们除了工作场所和生活居所之外温馨舒适的第三生活空间。与此同时,公司不断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

唐·舒尔茨(整合营销传播之父)

唐·舒尔茨 (Don E.Schultz)1934年1月20日出生在俄克拉何马,美国西北大学整合营销传播教授,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开创者。其经典著作有:《整合营销传播》...是享誉世界的“整合营销传播之父”,他与海蒂·舒尔茨合著的这本著作入木三分地批驳了当前形形色色的品牌怪论。 - 编辑本段唐·舒尔茨--Don E.Schultz 一直关注的整合在线营销---Co-OnLine Marketing 作为国际最新的营销模式,是指企业超越本国国境进行的整合在线市场经营活动。 编辑本段整合在线营销之父唐·舒尔茨 ---2008年4月15日,高效整合在线营销峰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峰会致力于营销专家分享对互联网整合在线营销趋势的最新判断,探讨整合在线营销发展新方向。整合营销之父唐·舒尔茨在“新互联网时代的营销革命”互动讨论中发言,唐.舒尔茨致力于营销专家分享对互联网在线营销趋势的最新判断,探讨在线营销发展新方向,为企业创造良好沟通环境和机制,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媒体之间的互动创造机会。 编辑本段唐·舒尔茨:整合在线营销 在国外,一般来说在线广告主要的广告主排名,一般来说第一个是IT类,第二个是汽车类等等。在中国来说,IT产品占据前三位了,不过汽车类在国外有很多,因为有很多体验方面的东西可以做。不过在中国,目前我们估计还没有达到10%,其实国外的很多经验在中国也是可以做的。同样,国外目前跟中国最大的分别,在广告主方面,就是了解互联网,就是我刚才说的认知度跟企业方面有没有能力去处理互联网相关的问题,或者是带来的无穷的机会,这是一个最大的挑战。对于网络公司来说,已经非常注意、非常重视整合在线营销这个环节,因为传统的广告公司,都是以传统媒体为主的。传统的广告公司面临新的挑战,除非也融入整合在线营销这一个国际趋势,否则生死难料!! 从营销理论的发展来看,服务在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60年代以营销组合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分销(place)、促销(promotion)作为营销理论的经典,成为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运营方法。在营销史上,没有什么比4P影响更大了。几乎每本营销教科书和营销课程都把4P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且几乎每位营销经理在策划营销活动时,都自觉、不自觉地从4P理论出发考虑问题。随着消费者个性化日益突出,加之媒体的分化以及信息超负荷。 80年代,美国劳特朋针对4P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Cs营销理论:即从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望(consumer wants and needs)出发,考虑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成本(cost),消费者交易的便利性(convenience),并通过消费者沟通(communications)把顾客和

整合营销传播的介绍和含义

整合营销传播的介绍和含义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IMC),1992年,全球第一部IMC(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s简称IMC)专著《整合营销传播》在美国问世。作者是在广告界极富盛名的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及其合作者斯坦利·田纳本(StanleyI.Tannenbaum)、罗伯特·劳特朋(https://www.wendangku.net/doc/9d17102467.html,uterborn)。 整合营销传播的简介 整合营销传播IMC的核心思想是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 整合营销传播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到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消费者。所以,整合营销传播也被称为SpeakWithOneVoice(用一个声音说话)即营销传播的一元化策略。 整合营销传播的开展,是20世纪90年代市场营销界最为重要的发展,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得到了企业界和营销理论界的广泛认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作为一种实战性极强的操作性理论,兴起于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近几年来,整合营销传播理论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一度出现“整合营销热”。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随着营销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概念,因此其概念的内涵也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在过去几年内,整合营销传播(IMC)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营销人员、传播从业者和专家学者的广泛注意,如Caywood、唐·E·舒尔茨和王,1991;舒尔茨、Tannenbaum和Lauterborn,1992;Duncan和埃弗雷特,1993;Duncan和Moriarity,1997;Hutton,1995;Wolters,1993;Nowak和费尔普斯,1994)。一直以来,整合营销传播实践者、营销资源提供者和营销效果评价者以各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给整合营销传播进行定义和研究。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定义 美国广告公司协会 美国广告公司协会(AmericanAssociationofAdvertisingAgencies,4As)是这样给整合营销传播进行定义的: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营销传播计划概念,要求充分认识用来制定综合计划时所使用的各种带来附加值的传播手段——如普通广告、直接反映广告、销售促进合公共关系——并将之结合,提供具有良好清晰度、连贯性的信息,使传播影响力最大化。”特伦奇·希姆普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特伦奇·希姆普认为:“整合营销传播学是制订并执行针对顾客或与未来顾客的各种说服性传播计划的过程。整合营销传播学的目标在于影响或直接影响有选择的受播者的行为。整合营销传播学认为,一个顾客或一个未来顾客在产品或服务方面与品牌或公司接触的一切来源均是未来信息潜在的传播渠道。进而,整合营销传播利用与顾客或未来顾客相关的并有可能被接受的一切形式的传播。总之,整合营销传播学开始于顾客或未来顾客,然后反馈,以期明确规定说服性传播计划的形式与方法。” 舒尔茨·唐列巴姆和劳特鲍恩 美国学者舒尔茨·唐列巴姆和劳特鲍恩也给出了他们的观察结论: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看待事物整体的新方式,而过去在此我们只看到其中的各个部分,比如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沟通、售点广告、人员沟通等,它是重新编排的信息传播,使它看起来更符合消费者看待信息传播的方式象一股从无法辨别的源泉流出的信息流。” 托马斯·罗索和罗纳德·莱恩 “整合营销传播是指将所有传达给消费者的信息,包括广告、销售促进、直接反映广告、事件营销、包装以有利于品牌的形式呈现,对每一条信息都应使之整体化和相互呼应,以支持其他关于品牌的信息或印象,如果这一过程成功,它将通过向消费者传达同样的品牌信息而建立起品牌资产。” 汤姆·邓肯 在对整合营销传播的研究中,科罗拉多大学整合营销传播研究生项目主任汤姆·邓肯引入了“关系利益人”的概念来进行解释整合营销传播:

人力资本理论观点

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内容 (一)对人力资本概念的论述 在贝克尔《人力资本》一书出版之前,人力资本概念已存在很长时问。1766年,亚当·斯密给人力资本下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他认为一个国家全体居民的所有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当作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在社会的固定资本中,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项目,除了物质资本外.还包括社会上一切人学得的有用才能。这种优越的技能.可以和职业上缩减劳动的机器工具,作同洋的看法.就是社会上的固定资本”。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进一步发展『这一观点.他在抨击古典学派将体力劳动看做是惟一生产力的观点时.提出“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概念。他认为由物质财富的积累形成的资本是物质资,本由人类智力成果积累而成的资本是“精神资本”。李斯特特别强调,青少年和成年的教师、作曲家、音乐家、医师和行政官都应当被列入生产者之列,而且他们的生产性要比单纯的体力劳动者的生产性要大得多。但人力资本概念产生以后,由于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束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直到20世纪中叶,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人力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传统的资源禀赋学说不能解释象日本、德国这样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何以能从二战废墟中迅速崛起,以及美国对外贸易结构中存在的所谓“里昂惕夫之谜”,部分学者终于冲破传统伦理道德及人性自由束缚,掀起了“人力资本革命”。贝克尔是这场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关于人力资本投资,贝克尔认为用于教育、在职训练、卫生保健、劳动力迁移以及收集价格与收入信息等实际活动的支出都是一种投资.而不是消费.因为它们不仅在短期内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长期起作用。 关于人力资本的内涵,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不仅意味着才干、知识和技能,而且还意味着时间、健康和寿命。 关于人力资本的特性,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首先是一种人格化的资本,表现为人的能力与素质,与人本身不可分离。因此,工作性质、种类等都会影响人力资本的使用,同时也意味着人力资本具有私有性质,如何使用取决于个人。 其次,人力资本生产率取决于拥有这种资本的人的努力程度.因此.适当而有效的刺激可以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这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最大的区别。 再次,人力资本的价值是由人力资本的各项开支所构成,但是人力投资的成本计量除这些实际费用支出外,还必须计算“放弃收入”,即“机会成本”或“影子成本”(“放弃收入”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成本)。如某人在校学习或在企业接受培训,显然某人就没有时间来从事商品或劳务。由此而失去的收入,即所谓的“放弃收入”。贝克尔认为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后天投资获得.并影响以后时期的生产率和收益.因此,用于物质资本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人力资本研究。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的理解极大地突破了囿于物质资本的传统经济学局限.使经济学研究朝着主体化的方向发展。 人力资本概念诞生以来引起了诸多争议。对人力资本持异见的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资本泛化对现有的经济理论造成了混乱,使得投资、消费等概念之间的界限十分模糊,给诸多研究工作带来了困难。二是将经济因素看作人类行为的唯一动因,过分夸大了经济利益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与现实情况差异较大,同时也有悖于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上述异见,使得人力资本理论在较长的时间不为人们所接受。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局面有所改观.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知识经济的兴起.人力资本理论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从马

农业经济增长转变模式【论文】

农业经济增长转变模式 一、辽宁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辽宁所辖14个市,100个县(市、区),其中县(市)44个。全省总人口437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956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4.71%。全省陆地面积14.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5%。耕地面积6128万亩,人均耕地1.4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5448万亩。2009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65.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76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58元。这些充分说明“十一五”期间,辽宁经济发展已经奠定了新的格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接近6000美元,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开发大开放”的态势全面形成;沈阳经济区“晋升”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并展开先行先试,相关地区的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增强农业科技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技术推广。”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而且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任务。这说明“转方式”不仅是工业的事、城市的事,也是农业的事、农村的事。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

既要积极实现农业经济的“数量”增长,更要注重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并由以往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转变。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将农业发展建立在依靠科技积极创新、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节约利用农业资源、保护改善农村环境。 二、辽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 辽宁虽然是一个工业比重较大的省份,但随着我国粮食生产重心进一步由南向北推移,辽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等方面所肩负的任务将越发艰巨。尽管辽宁现代农业发展具备了一些有利条件,农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农业基础仍然十分薄弱,未来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有待于“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当前辽宁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如下问题: 1.由于农产品生产效益偏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较难。在农民享受中央的惠农支农政策同时,各种农资、饲料价格却也一路飚升,加上原油价格的上涨和工资水平的提高,使农机使用成本、农村畜力的租用价格也相应提高。农产品生产收益没得到提高反而降低了,粮食直补和取消农业税费等

蒂森克虏伯简介

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 1简介 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由蒂森股份公司和克虏伯股份公司于1999年3月合并而成。蒂森股份公司和克虏伯股份公司均始建于上世纪初期,曾为欧洲钢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作出杰出的贡献,是德国重工业的缩影。蒂森克虏伯集团为德国工业巨头,雇员超过193,000人,销售额达380亿欧元。集团下属的蒂森克虏伯电梯集团是全球三大电梯和自动扶梯生产商之一。雇员约28,500人,销售额约为35亿欧元,经营业务遍及世界各地。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目前的产品范围涉及钢铁、汽车技术,机器制造、工程设计及贸易等领域。 1集团业务 ◆德国好时捷(HOESCH) ◆屋面墙身及天花高级钢材吸声防水结构系统 ◆德国诺沃福(NOVOFERM) ◆可靠的钢制防火门 3一手抓钢铁,一手抓延伸产业 财务报告显示,在TK集团2005年度高达421亿欧元的总盈收中,显然是目前国内钢铁巨头们所无法比拟的。 世界钢铁大王蒂森克虏伯集团(简称TK)正在“高速增长的中国市场系统化地扩张业务”,其触角不仅伸向传统的钢铁行业,更在延伸产业积极布局。 2005年11月16日,该集团旗下电梯公司宣布,广东中山新厂正式启用。这是该集团最重要的延伸产业之一———蒂森克虏伯电梯集团在全球的第四个,也是最大的一个生产基地。显然,TK对于中国市场的野心还远不至于此。 发力电梯市场 据蒂森克虏伯电梯集团扶梯/登机桥事业部首席执行官拉蒙·索多马约介绍,新落成的TK电梯中山生产基地投资4亿元人民币,是其全球四大基地中唯一可同时实现自动扶梯、人行步道以及机场登机桥等蒂森电梯集团全系列产品的一体化生产基地。 其实早在1995年,蒂森克虏伯电梯集团就已在中山建立了一家生产自动扶梯和升降电梯的工厂。但是,受产能等各方面的限制,蒂森克虏伯电梯执行董事会主席爱德温·艾希勒承认,其电梯业务一直未能在中国市场有好的表现。 据第三方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世界电梯的安装量为30万套,

整合营销传播.

整合营销传播 ?舒尔茨教授认为,市场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制造商控制的市场、分销商控制的市场和交互性的市场。 ?在制造商控制的市场中,竞争相对简单。这期间,象宝洁、雀巢、联合、壳牌、飞利浦等品牌的制造商借助于拥有专业营销组织,利用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特点,成功地控制产品销售渠道、媒体及消费者。 ?二十世纪70年代,欧美等国相继进入分销商控制的市场阶段。这期间,销售渠道发生大规模整合,强大的批发商、代理商要求打击同类产品的竞争者并将他们的特许经营权推广到新的地区和市场,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商品条形码、计算机、扫描仪、银行磁卡和信用卡的使用有助于分销商快捷而便宜地获得消费者资料。市场权力从制造商向销售渠道转移,沃尔马、必胜客、家乐福此类的销售组织开始控制生产商,要求在他们制定的条件和规则下来销售产品。这些强大的销售组织企图通过定位和定价来控制生产者和消费者。 ?进入二十一世纪,电子商务催生一种新的交互式市场模式。免费电话号码、全球通用的信用卡、通宵送货服务、网上购物等等手段的盛行使得商品信息和购买方式掌握在消费者手中,消费者将成为市场的控制者。什么是有市场需求的商品,什么是品牌表现中最重要的和最有价值的信息,这一切由消费者来决定。 ?“二十一世纪的顾客不再是传播的目标,而是与营销人员或信息传播人员处于同等地位;二十一世纪市场的消费者也不再是我们说服的对象,而是我们聆听和响应的对象。” 整合营销传播解决的问题 ?市场高度固化 ?D:\所有文件\所有广告影视资料\最有个性的男孩.mpeg ?D:\作品集\公关\ad film\cola.MPG ?信息高度透明化 整合营销传播的要件 ?关系营销 ?精准传播(数据库) ?强力执行(传播集团) 关系营销 ?21世纪建立品牌资产的关键在于发展与顾客之间的互相依赖、互相满足的关系。因为顾客,而非产品,才是企业的命脉。。 ?关系营销:即在企业与顾客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保持并巩固一种长远的关系,进而实现信息及其他价值的相互交换。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 1979年诺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是公认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构建者。1960年,他在美国经济协会的年会上以会长的身份作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阐述了许多无法用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经济增长问题,明确提出人力资本是当今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战败国德国和日本受厂很大的创伤。很多人认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恐怕要很久才能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但实际上,大约只用了15年左右,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就奇迹般的恢复了,而且60年代以后,这两个国家继续以强大的发展势头赶超美苏,并最终使经济实力上升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这其中的原因让许多入迷惑不解,人们开始探究传统经济学的不足。 一般而言,国民财富的增长与土地、资本等要素的耗费应该是同时进行的,但统计资料却显示,二战以后,国民财富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那些要素的耗费速度,这是一个难解之谜。 经济领域中这些难以解释的特殊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西方经济理论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学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寡。以此来解释上述的经济领域的疑难问题就很简单了。 关于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问题。他认为,两国战后之所以出现经济复兴的奇迹,最主要就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原因。战争虽然破坏了这两国的物质资本,但并未破坏其充裕的人力资本;再加上这两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重视教育的现代国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这使两国的经济发展得以建立在高技术水平和高效益基础上。 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美国虽然人口只有两亿多,但劳动者的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很高,劳动者事实上从事的是单位时间内可以折合成多倍简单劳动的复杂劳动,以此角度来看,美国并不是一个劳动缺乏的国家,而是一个人力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所以,对外贸易中,美国出口自己资源优势比较大的产品。 关于国民财富远远大于资源耗费的问题,舒尔茨认为,“投入与产出之间增长速度之差,一部分是由于规模收益,另一部分是由于人

【农业经济论文】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农业经济论文】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农业经济是陆良县的主要经济产业,对于陆良县的经济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产业的结构情况直接决定了农业经济产值,是农业经济的重要保障,通过对农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有效推动陆良县农业经济增长,是陆良县经济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陆良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进行探究,研讨农业产业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增长;作用;方案 1农业产业结构的组成 农业产业的组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而所谓的农业产业结构也就是农林渔牧四大主要农业结构的区域分布。农业产业结构组成在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释义,例如从产业构成角度去进行理解,农业产业结构就是农林渔牧四大农业产业在指定区域内所占比例的结构组成。从空间划分角度去理解农业产业结构组成,就是指定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所占空间的比例协调。而从产业发展角度去理解农业产业结构组成,其主要含义就是农业产业结构与其他产业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1]。对于陆良县而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对农业产业中农林渔牧四大产业所占比例的调整,实现最优化的农业产业配比,以此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提升当地农业从事者的经济收入,提升陆良县的农业经济产值,以推动陆良县发展。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分析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够保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而推动陆良县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提升陆良县整体的农业经济产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满足农业产品市场需求原则。新时期的农业产品市场需求变化明显,由原来的数量需求逐渐向着质量需求和档次追求进行转变。基于此,要想保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科学性,就首要满足市场需求原则,提升农业产品的质量,提升当地的农业经济收入。第二,立足当地农业产业资源优势的原则。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必须立足自身的农业经济资源实际情况,对自身的农业经济资源优势充分了解,然后根据当地农业经济资源的优势进行科学化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资源不仅仅指土地资源,还包括农业发展所必须的水资源、光照资源、气候条件等等,对各方面资源进行全方位考察,进而保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科学性。第三,提高农业经济产值的最终原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必须立足于提升当地农业经济产值的基础,在此基

Starbucks星巴克公司简介

国际企业管理课程论文 星巴克企业战略管理分析 学生姓名 学科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2012年05月10日 目录

1 引言-------------------------------------------------------------3 1.1 公司简介---------------------------------------------------3 1.2 品牌背景---------------------------------------------------3 1.2.1 星巴克成长之路---------------------------------------3 1.2.2 品牌核心价值-----------------------------------------4 2 战略环境分析-----------------------------------------------------4 2.1 宏观环境分析-----------------------------------------------5 2.2 微观环境分析-----------------------------------------------8 2.3 S W O T分析-----------------------------------------------11 3 企业战略选择----------------------------------------------------12 3.1 国际市场进入战略------------------------------------------12 3.2 全球营销战略选择------------------------------------------13 3.2.1 差异化战略------------------------------------------13 3.2.2 多元化战略------------------------------------------14 4 未来发展战略----------------------------------------------------14 4.1 面临的危机及成因------------------------------------------14 4.2 未来发展措施与建议----------------------------------------15

整合营销传播

1、整合营销传播观点: (1)舒尔茨 整合营销传播是一种适应于所有企业中信息传播及内部沟通的管理体制,而这种传播与沟通就是尽可能与其潜在的客户和其他一些公共群体(如员工、媒介、立法者等)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关系。 (2)程宇宁 整合营销传播是企业组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品牌为载体、文化和服务为内容,通过数据库运用及整合各种营销和传播方法,努力与目标消费者和相关利益人建立由外而内的并且彼此相互认同、相互信任的关系管理过程。 3、瑞夫斯的USP理论 USP的理论核心可以概括为:明确的概念、独特的主张和实效的销售。 4、伯恩巴克的ROI理论 该理论主张在了解广告商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意人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突出强调广告创意的新奇性和独创性。ROI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优秀的广告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关联性(Relevance)、原创性(Originality)、震撼性(Impact)。 5、直接营销 所谓直接营销就是指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或提供者)放弃中间商的环节,借助于数据库驱动的信息系统,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主动而直接地与消费者形成即时的、双向互动的人际关系,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强化和满足顾客对商品的需求,从而实现商品销售的传播活动。 6、“沉默的螺旋”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众传媒在影响公众舆论方面所产生的作用,由于以往研究的局限性而被低估了。事实上,根据人的从众心理,做为公众当中的个体而言总是害怕处于孤立状态。因此,在涉及公众的具有争议性的议题上,当个体的意见与大多数人的意见不同时,那些少数的个体往往就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选择沉默。而这些少数人越是保持沉默,则其他的大多数就越是觉得部分少数人的意见不具代表性。 7、品牌形象理论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品牌形象应具有个性特征(2)广告活动是对品牌的长程投资(3)传播品牌形象比单纯强调产品功能特征要重要得多(4)塑造品牌形象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8、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这个词来自德语,意思是形式或形状。该理论的提出者是德国心理学家马克思·威尔特海默。他认为人的眼睛只收集所有的视觉刺激,大脑则负责把感觉信息整理成连续的图像。没有大脑把个别的感觉元素连接在一起,运动现象就不会产生。他的观点衍生出了一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