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徽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317117764.html,

安徽省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作者:王珺

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35期

【摘要】以安徽省1992~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产值的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确定三大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定量关系,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三大产业经济增长安徽省

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经济的均衡发展取决于产业结构的状态,依赖于产业结构的转换。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的约束性和环境污染问题的越来越突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之上。分析安徽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意义重大。

一、安徽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迁的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GDP的增幅名列全国前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GDP从1992年的801.16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5300.65亿元,年均增长率在10%左右。与此同时,安徽省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1992年到2011年,第一产业的产值由230.51亿元增长到2015.31亿元,但是比重却由30.77%降低到13.17%,传统的代表流通部门的产业占比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的产值由333亿元增长到8309.38亿元,比重由40.57%增加到54.3%,代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的产业占比重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但起伏不定。第三产业的产值由237.65亿元增长到4975.95亿元,同时比重由28.66%增加到32.53%,代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的产业比重除个别年份有所下降外整体呈现大幅上升趋势。

二、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的选取

选取安徽省1992年-2011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作为样本观测数据。以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Y,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和第三产业产值分别为解释变量X1,X2,X3。数据均来自《安徽省统计年鉴》。

表1 安徽省1992年-2011年GDP及三大产业数据

单位(百万元)

(二)模型的构建

安徽省工业发展情况

安徽省工业发展情况 近几年来,全县上下抢抓中部崛起政策机遇,加强工业强县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我省工业经济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1、突出结构调整,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一是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先后组织实施企业间兼并联合重组方案270余例,盘活存量资产近230亿元。到2005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平均资产由1998年3.1亿元增长到2005年13.1亿元,增长3.3倍。二是推进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大型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造。通过“九个一批”的改革措施,放开、搞活中小企业,拓宽国有中小企业改革领域,为民营经济发展腾出广阔空间。到2003年底,完成了1204户国有中小企业退出国有序列;到2005年底,已有1537户国有中小企业完成了改制任务,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量由554户减少到231户,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的户数由2625增加到5021户,所占比重由67.5%提高到95.2%,非国有工业企业的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1998年的73.6%提高到86.4%。三是优化企业资产结构。通过对劣势企业重组“打捆儿”申报债转股,共对55户企业重组为21个项目申报成功,债转股金额116.5亿元。通过实施债转股,21户债转股企业年平均减少财务费用支出6.5亿元,负债率下降了25个百分点。1999年以来,企业共剥离银行不良贷款560亿元,已处置231亿元。通过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十五”期间,成功上市企业21家,募集资金120亿元。四是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2003年以来,按照“属地移交、属地管理”原则,采取各种措施,全省共分离移交企业办中小学校253所,占总数的85.8%,基本完成了大中型企业所办医院的分离移交或企业化改革管理工作;除省机场公司所办公安机关外,基本完成了企业所办公安机关的移交工作;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全省现已有114.2万企业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96.2%;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完成了企业生产与生活的水、电分离。五是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32家国有工业大型企业已累计分离辅业企业(含集体)333个,剥离三类资产64.7亿元,分离富余人员约13万人,安置职工10.3万人。 2、突出深化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一是加快公司制改革步伐,创新企业组织形式。除中央在皖企业外,全省331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已有329户按照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形式完成了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占总数的99.4%。二是大力推进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拓展企业融资方式。我省45家上市公司已全部完成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通过股改,上市公司率先享受了资本市场融资的优惠政策,目前已累计融资72亿多元。三是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强化企业内部制衡机制。我省约有60%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权制衡机制,其中40%的企业实现了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全部解决了控股公司法人代表与上市公司的交叉任职问题。深化内部三项制度改革,推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建立以效益增长为基础的企业职工工资均衡增长机制,改革和完善了职工收入分配办法,企业实行灵活工资分配方式的占81.3%。全省已改制企业中,管理人员实行竞聘的占85.8%。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全省有309万人签订了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1%。四是实施政策性关闭破产,促进负担沉重的老企业焕发新生机。1998年以来,全省共争取118个企业列入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共涉及资产149.1亿元,职工37.2万人,核销银行呆坏帐88.6亿元。截止2005年底,有102个项目已经实施终结。通过实施关闭破产,消灭了一批亏损源,生成了一批新的优强企业。五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开展淘汰落后工作。几年来,全省共关闭865处落后和安全隐患严重的小煤矿,关闭264户小水泥企业,关停60户小轧钢、小冶炼、小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题目: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姓名: 学号: 专业: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授课教师: 完成时间: 2016年12月20日

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1、模型设定 通过对数据观察,根据搜集的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建立模型。其模型表达式为:

Y t=α+β1X1+β2X2+β3X3+μi (i=1,2,3) 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X1、X2、X3分别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α表示在不变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可近似认为,表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加权和,而βi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βi X i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μi表示随机误差项。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GDP)会如何变化。从而进行经济预测,为产业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与参考。 2、数据说明 以下数据来自财新网,见表1 表1单位:%

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分析报告书

产业结构及区域经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 ) (一)产业结构变动的测度(见教材P 172-173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来,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就是要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点上有不同的优化内容。目前,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产业之间内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在能力。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是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高,从而产业结构就越合理。反之,结构关系越不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低。 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意义在于: (1)是社会再生产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2)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3)是一国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的客观要求; (4)是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挑战的迫切需要。 3.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1)各产业间相对地位协调。

(2)产业间关联方式协调。 (3)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与结构上协调。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性衡量标准主要有: (1)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2)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3)能取得较高的整体经济效益,并能保证社会有效需求的满足。 (4)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度量,主要考虑产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也就是说主要是对要素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耦合程度的一种衡量。就这种耦合而言,研究者一般采用结构偏离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衡量,其公式为: 公式中, E 表示结构偏离度 Y 表示产值 L 表示就业 i 表示第i产业 n 表示产业部门数。 根据古典经济学假设,经济最终将处于均衡状态,各产业部门生产率水平相同。由于Y / L可以用来表示生产率,因此,当经济均衡时, Yi/ Li= Y / L,从而结构偏离度E = 0。同时,Yi/Y可以用来表示产出结构, Li/ L 表示就业结构,因此,结构偏离度E 同时也是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耦合性的反映。结构偏离度E值越大,就表示经济越偏离均衡状态,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由于经济非均衡现象是一种常态,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形更为突出,因此,结构偏离度E 值是不可能为0的。而且,结构偏离度指标将各产业一视同仁,忽视了各产业在经济体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这一事实,同时绝对值的计算也为研究带来不便。因此,在很多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又引入了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最早是由泰尔( Theil and Henri,1967)提出的,一些学者曾经将之用于地区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其实,泰尔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升级包括几个方面: (1)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要经济结构上升到以重化学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 (2)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经济结构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的经济结构; (3)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此外,从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变化看,产业结构升级还包括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的升级。 中国 第二三产业比例逐年增大,第三产业增长最快,第一产业比例下降

现代制造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芝加哥自1837 年设市以来,芝加哥作为五大湖的中心、国家

铁路干线枢纽,处于盛产钢铁、牲畜和农产品的中西部,其 北美大陆的核心地理位置成就了城市长达一个多世纪的 繁荣。但是自20 世纪60 年代末以来,作为“锈带”之都,芝加哥也没能逃脱席卷整个中西部的经济危机。 为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从60 年代开始,芝加哥就研 究新一轮的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问题,80 年代最 终确定并贯彻执行了“以制造业为依托、服务业为主导的 多元化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了由制造业基地向全球 化城市的转型。这一成功转型带来了明显的成效,2003 年 城市人口回升到290 万人,市区面积591 平方公里,成为 国际航空运输中心、国际(美洲)光缆通讯的中心,被称为美 国的制造之都、金贸之都、会展之都、文化教育和工业中 心,基本形成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中心的多元化 经济发展。2003 年芝加哥生产总值1100 亿美元,人均4.1 万美元。 在全球经济中处于战略位置的城市往往倾向于脱离 其所在的地区,在广泛的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但芝加哥 是个例外,它同地区经济的联系极其紧密。大芝加哥地区 的内地贸易要多于世界贸易,其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有 赖于制造、仓储和交通业的发展。中西部的很多小型工业 城市仍然是机械、机床、汽车配件和其他产品的强有力的 出口方。芝加哥正是依靠综合、密集和多样化的中西部经 济,完成了其全球化城市的转型。 与美国其他特大城市相比,芝加哥是一个非常巨大的 制造商。中西部的资本货物(如农用机械、重型卡车、建设 机械等)以及耐用消费品(汽车等)产业的就业和总产出仍 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中西部制造业的密集对芝加哥有直 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芝加哥都市地区仍保留了制造 业,其产量和海外出口仍很可观;间接影响是芝加哥很多 商业服务来源于或关联于地区制造业甚至是农业。芝加哥 与中西部各州之间相互依存度高,这也是城市得以保持活 力的一个原因。中西部制造业产品贸易极度繁荣,促使高 度专业化的生产部门必须实行跨越各州的密切协作,这就 进一步推动了陆地交通的兴盛。而芝加哥是全美交通改革 速度和力度最大的城市,它作为中西部货物运输、配给的 枢纽地位一直就未曾动摇过。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西昌学院郭佳 摘要: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德阳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以四川省为参照系,对德阳市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制定德阳市产业发展战略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依据,促使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和高度化,乃至更好地促进德阳市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法;德阳市;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区域内各种类型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城市产业结构问题是城市经济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发挥城市优势,提高城市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城市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利于城市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本文将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分析德阳产业结构优劣、竞争力的强弱,进而为确定德阳市经济发展和产业部门调整与优化的方向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德阳市经济的发展。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于1942年首先提出,后经过E·S·邓恩和埃德加·胡佛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2-5].SSM分析法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分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与以往其他方法相比,偏离-份额分析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能够揭示区域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程度和原因,是确定区域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 1.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全国增长份额)、结构偏离分量(结构转移份额)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区域竞争力份额),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数学模型的构建 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bi,t.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 ,bij,t (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 表示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

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调整对策 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决定了其经济实力、经济规模和综合竞争力。文章在分析安徽产业结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调整安徽产业结构的对策。 标签:安徽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1 安徽三次产业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一定进展。尤其从1995年以来的17年时间里,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经历了由“二、一、三”演进到“二、三、一”的过程。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995年分别为32.26∶36.46∶31.28,2011年分别为13.37∶54.44∶32.19。二、三产业已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安徽作为中部地区,虽没有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迅速,但通过工业强省战略等一系列以依靠自身为主的政策也迅速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明显,且第二、三产业发展迅速,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经济结构有明显改善。三次产业发展变动情况及所占GDP的比重如表1: 从三次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1995-2011年17年安徽国内生产总值上升趋势明显,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810.66亿元,2011年即上升为15110.3亿元,增长了8.35倍,增长快速。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增速最快,增长了12.46倍,其次是第三产业,增长了8.58倍,第一产业增长相对比较缓慢,仅增长了3.46倍,但总体仍属增长态势。 从表1看出1995年三次产业在总值中所占比重相差不大,但第一产业占三次产业的比重则逐年下降,1995年到2011年下降了18.8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三次产业比重在不断上升,但在2002-2004年3年间有小幅的波动,2004年后又逐年上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1995-2011年17年间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这17年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仅上升了0.91个百分点,不到一个百分点。 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1995年三次产业处于“二、一、三”的状态,从1995-2005年11年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有着一定的交替,但到2005年后,三次产业的结构比较稳定,工业增长强劲,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GDP 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按照发展经济学产业发展三阶段规律,即第一阶段:传统社会经济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农业和服务业,该阶段主要表现为大量低效率劳动力停滞在农业部门;第二阶段:高速增长的工业阶段,经济增长主要由急速上升的工业制造业支撑;第三阶段:经济进入发达阶段,工业制造业的贡献率下降,技术含量较高的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贡献逐步提高。从近几年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构成来看,其正处于第二阶段。 2 安徽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发展模式粗放,高耗能行业比重偏高目前全省煤炭开采和洗选、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和炼焦及核燃料和有色金属加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有10%左右。“粗加工、低技术”比重较大。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占加工工业比重仅为18%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力量较为薄弱,其增加值仅占工业比重的4%左右。物耗高、能耗高、污染高的“三高”问题依然突出。

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产业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的实证分析 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 的实证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财务管理0802班王玉娟 2008324030924) 摘要: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采用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the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Abstract: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premis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adopts from 1981 to 2010 by establishing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using the least squares, research to our country economy three industry growth contribution to the growth of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us draws f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importance. Key word: economic growth; Three industries; Least squares; Industrial structure 一、引言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它构成了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对于经济增长乃至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十二五规划纲要》又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和核心任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设定及数据说明

安徽工业发展情况

安徽工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一)工业经济增长迅速,工业化水平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工业增加值由1373.5亿元增加到5601.9亿元,年均增长22.6%。工业化率达43.7%,比“十五”末上升9.4个百分点。推动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 18.1:42:39.9调整为2010年的14.1:52.1:33.8。 (二)工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和新兴产业地位提升。到2010年,汽车、钢铁、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轻工、石化六大产业占全部工业的7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29%。千亿产业实现零的突破,由2006年的“零”起步发展到2010年汽车、家电等7个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已达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5%左右。 (三)规模以上企业增多,骨干企业作用加强。至2010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5万户,企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达17家,超500亿元的4户,其中11家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四)工业投资大幅增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共完成投资15322亿元,年均增长40.9%。其中,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完成7614亿元,年均增长34.6%。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全省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53户,其中,国家级23户,省级430户。认定省级新产品835项。

企业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经费、研发项目和研发成果均占全社会总数的70%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指数居全国前10位,其中基础指数高居全国第二位。 (五)非公经济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形成特色。至2010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数达到134.2万户,私营企业22.9 万户。公有制工业在总量增长1.9倍的同时,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55.4%下降到42%,非公经济增长了4.2倍,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44.6提高到58%。全省非公经济已形成汽车零部件、家电、电线电缆、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集群。 (六)“两化融合”深入推进。2010年,全省88%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了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工艺和生产过程控制等应用,马钢和铜陵有色入选国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奇瑞等57家企业被认定为首批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七)资源综合利用取得成效,工业能耗显著下降。至2010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比“十五”末下降了40.7%,促进了万元GDP能耗下降20.36%。 二、基本做法 (一)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不断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此次考察感受最深的,是安徽从上到下那种强烈的工业化意识和广大干群重工业、抓发展的浓厚氛围。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近几年安徽紧紧咬住工业化这个核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

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分析与发展趋势

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分析与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安徽经济的发展,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主要从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构成比例及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构成比例等方面对其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得出安徽省经济增长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依靠第一和第二产业支撑,演变到目前主要依靠第二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由此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安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从现状的分析的结果中分析安徽省产业结构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安徽省产业结构合理性发展趋势 1.产业结构合理性判断基准 影响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因素有多种,因此,我们不能仅仅依据经济是否稳定和经济发展速度来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需要根据产业结构的特性和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建立产业结构合理性判断基准,并根据这些基准建立相应的分析方法,应用所建方法对产业结构进行分析。 1.1.合理的产业结构 合理的产业结构具有的特征为:①产业结构体系较完整,并能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协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合理利用国际分工和协作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再加上自身较完善的产业结构体系,充分发挥国内国际两种优势,经济发展速度将大大提高;②各个产业部门协调发展,并具有较强的相互转换能力。各产业部门在质上互相依存、制约,在量上按一定比例组成,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和谐运动,可以灵活互换;③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大体处于均衡状态。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和消费同步增长,物价基本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就业比较充分,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上是均衡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④产业结构和技术、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其主导技术和主导产业都是不同的,随着技术水平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主导产业和主导技术也随之更替,因此合理的产业结构应始终与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保持一致;⑤产业结构和自然资源相适应。国家之间不同的自然资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各个国家之间不同的产业结构,只有与本国自然资源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才是合理的。以上五种形态同时具备是合理产业结构的基本条件。

产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试题 专业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产业经济学是一种() A、微观经济理论 B、中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有效竞争理论是由()提出 A、克拉克 B、马克思 C、贝恩 D、霍夫曼 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6、广告的作用() A、有利 B、有弊 C、有利有弊 D、无利 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定价一般长期性的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定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8、以下哪种联系方式不属于按照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联系分类的方式() A、前向联系 B、后向联系 C、环向联系 D、价格联系 9、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10、下列不属于SCP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A、市场行为 B、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 D、市场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第一产业的有() A、农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 业 2、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贸易保护政策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A、企业规模 B、进入壁垒 C、市场容量 D、产品差别化 4、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包括() A、供给结构的优化 B、需求结构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5、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者部门经济活动。() 2、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符合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 3、煤炭产业部门和电力产业部门是一种单向联系方式。() 4、产业组织考察的是组织之间的关系。() 5、产品差别化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6、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7、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产业转移只具有促进作用。() 8、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比完全垄断更有利于技术进步。() 9、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马歇尔冲突”。()

论产业结构对GDP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论产业结构对我国GDP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09统计一班李榕邹哲渝王力维【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互相依赖,相互促进。在一定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强调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1992年至2010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 软件,研究三大产业的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经济增长、三大产业、产业结构、GDP、回归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总产出函数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以及技术变化的长期作用结果。而结构主义非均衡增长理论则认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竞争均衡的假设在实际中并不成立,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际中这种竞争均衡的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产品需求、要素供给等都是各不相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部门其报酬率必然也就不相同,这样一来,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会使得总产出增加,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在不同部门间也是不完全均衡的,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经济理论陈述 (一)三大产业的划分 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通常的三大产业是联合国使用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二)西方经济理论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经济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分工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度量的 早在1949 年库兹尼茨(Kuznets)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就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

曹妃甸区域经济定位及产业结构展望

【摘要】本文运用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的有关工业集聚的理论,对曹妃甸未来经济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将成为京津唐经济圈的一个制造业中心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产业发展的规划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曹妃甸产业发展新经济地理学一、曹妃甸历史及目前状况简述曹妃甸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的沿海的南堡地区,它是渤海湾中惟一不需开挖人工航道和港池、不需疏浚维护即可建设大型深水泊位(40万吨级)的天然“钻石级”港址资源。曹妃甸自1895、1900两次强风暴袭淹后,岛民已迁徙。截止到首钢搬迁、与河北省共同筹建码头前,岛上唯一建筑是一座为引导船舶夜航所用的航标塔。2002年6月,首钢、河北省建投、唐钢、唐山市四方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启动码头通路工程建设,深水大港的建设拉开序幕。2005年初,中国中央政府相继批准了包括曹妃甸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在内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和首钢搬迁曹妃甸实施方案,曹妃甸港口建设工程正式纳入国家规划,并成为国家“十一五”期间投资最大的项目集群。按照国家规划,曹妃甸需填海建设的总面积达310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新加坡大。到2010年,曹妃甸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财政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经济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唐山。到目前为止,曹妃甸二十五万吨级矿石码头已经开航,七十多公里的通岛道路已全线贯通,迁曹铁路已经通车,供电、供水项目已经基本完成,码头、钢铁、电能项目建设也全面铺开。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07年3月12日上午已宣布曹妃甸“新首钢”开工建设。曹妃甸至今已累计完成投资160亿元,仅2007年将完成投资300亿元。曹妃甸本来是冀东渤海之滨的一个小镇,名不见经传,但随着首钢的搬迁,声名雀起,曹妃甸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决定了其在中国的经济布局中将担任一个重要角色。伴随着一个钢铁基地的兴建,必然对其相关行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河北省与首钢正在联合打造一个新兴的工业重镇,兴业伊始对未来产业布局的规划尤为重要:到底是以基地为依托打造一个专业的钢铁城市,还是以钢铁产业为支柱各种产业全面发展;着眼于富甲一方,还是放在整个京津唐经济圈考虑,构筑一个产业集群的次增长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应如何选择,曹妃甸未来在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定位已是迫在眉睫。二、曹妃甸未来产业定位分析1、曹妃甸的产业带动能力及规模经济分析无论是钢铁工业还是石化工业抑或是大型码头带来的航运业的发展均可以直接带动周边地区的煤炭、机械、采选矿业、食品工业、化工原料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煤气生产供应业、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建筑业等的快速发展,其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市场需求量的激增。上述三大产业横向、纵向产业链很长,而且对各行业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因而对上述不同行业会形成较大的拉动力。其次,降低相关企业的金属材料成本。钢铁、石化机械制造、电力等企业,其产品和原材料区位重量较大,运输成本占交易费用的比例较大,因而大型钢铁企业有利于相关行业的企业降低成本。具体的带动作用可有产业间的关联度来说明,产业间的联系可分为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两种:顺向联系是指某些产业因生产工序的前后,前一产业部门的产品为后一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这样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产业的产品,即最终产品为止;逆向联系是指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消耗。而石油、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电力对其他产业的顺向关联度都非常高,因而曹妃甸未来的产业带动力将是巨大的。曹妃甸的起步就在于钢铁工业,首钢曹妃甸搬迁后,将由首钢、唐钢联合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最终年产能1500万吨的精品钢材基地;一期计划实现年钢产量500万吨,二期形成1000万吨生产能力。其规模列目前国内第二位。据国外的专家测算钢铁企业的最佳规模为500-1000万钝,首钢在曹妃甸的钢铁项目规模效益应该是能实现的。另外已列入规划中的项目有:航运业包括矿石、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码头在内的76个码头,(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多种泊位并存、单体工程量最大的港口);1500万吨的华北原油储备基地;1000万吨级炼油、100万吨

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规划报告

目录 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规划报告 【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

前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加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特制定本规划,指导我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期为2009-2012年。 年 亿元, 亿元; 安徽省拥有包括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肥水泥研究院、蚌埠玻璃研究院等一大批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单位;拥有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瓦斯治理工程研究中心、汽车节能环保国家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创新平台。研究开发出余热利用设备研究与制造、烟气除

尘设备、环境监测仪器等多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 但是,从满足我省节能减排需求的缺口来看,与周边省份相比,我省节能环保产业还存在很大差距,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产业化规模总体较小。尽管我省节能环保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 到国内消费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加剧等一系列矛盾的困扰,尤其是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影响。因此,通过加快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极,推动结构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化解各种制约因素,进一步启动内需,增加有效供给,为我省社会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提供重

要动力,是实现我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 促进节能环保企业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培育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形成若干各具特色、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相对集中布局的产业基地。 3、自主创新,培育特色 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的节能环保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加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1. S-C-P三者间的关系?答: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内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 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2.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答:内容: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衡量可竞争市场的一个方法是看该市场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低,企业退岀就越容易,从而企业进入决策不会太小心谨慎,在位企业面临的进入压力越大,市场就越接近于可竞争。政策主张:潜在的竞争完全可以替代政府的规制。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的存在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 3. 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答:市场的集中度;产品的差异化;进入和退岀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短期成本结构。 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答: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 率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主要从技术角度岀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岀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企业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问题。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答: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的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他只有通过 调整可变要素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从整个行业来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短,现有厂商来不及调整其厂房设备等资产,而其他厂商也无法建造岀新的厂房设备从而进入到该行业中来。 长期:所谓的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的准 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需的总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 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 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岀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7?试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答:1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价格歧视通常发生在垄断市场或寡 头垄断市场2价格歧视要求厂商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厂商可以从地域、年龄、收入、消费习惯等多方面来划分顾客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消费者通过转售套利8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答: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1)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次产业内部的比例要相互适应。(2)各次

9、区域产业结构分析讲解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评价准则 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的选择以及对已有的产业结构的评价, 要以区域的综合区情及国家的经济大势为依据。在多种因素综合限定的边界内进行选择。区域产业结构的选择的合理性如何,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考察。 1、以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否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即在区域各种经济发展要素中, 供给比较充分、价格比较便宜的生产要素 (既区域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是否优先、重点开发利用其相对应的产业和产品是否得到优先、重点发展。 2、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能不能承担起全国地域分工的重要任务,即对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协调能否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区域主导产业部门是否形成, 其发展的规模是否适度。 3、区内产业间的关联度如何,特别是主导产业和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协调一方面,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能否辐射区域的相关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 相关产业又是否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相配合,从而是整个区域经济系统高效率地运转。 4、区域经济结构的转换力和应变能力如何。即能否充分吸收、消化外来因素,有效地将外来因素或外部投入转换为输出, 形成强大的扩张、输出能力; 能否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 通过组织机制的调节, 消除干扰造成的不协调状态; 能否在系统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有序的同时,创造条件向更高层次的优化方向发展。 5、结构性效益的高低。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益较好,并且这个较好的效益是由其产业结构带来的, 那么这个产业结构就是合理的; 反之, 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益不好, 而且这个较差的经济效益是由其产业结构带来的, 那么, 这个产业结构就是不合理的, 需要调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