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十七单元 抗恶性肿瘤药

第三十七单元 抗恶性肿瘤药

第三十七单元  抗恶性肿瘤药
第三十七单元  抗恶性肿瘤药

第三十七单元抗恶性肿瘤药

第一节抗肿瘤药的分类

根据对生物大分子的作用抗恶性肿瘤药可分为:①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②直接破坏DNA并阻止其复制的药物;③干扰转录过程阻止RNA合成的药物;④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⑤影响激素平衡发挥抗癌作用的药物。

根据药物对细胞增殖动力学的影响又可分为:(1)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主要杀灭增殖细胞群中各期细胞,如烷化剂;(2)周期特异性药物,仅对增殖周期中的某一期有较强的作用,如抑制核酸合成的药对S期作用显著,长春碱等作用于M期。

抗肿瘤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肝肾损害、致畸胎等。

第二节常用抗肿瘤药物

1. 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

5-氟尿嘧啶(5-FU):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影响DNA合成。也能掺入RNA中干扰蛋白质合成。对多种肿瘤有效,特别对消化道癌症和乳腺癌疗效较好。

6-巯基嘌呤(6-MP):干扰嘌呤代谢,阻碍核酸合成。对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疗效好,大剂量治疗绒毛上皮癌有效。

甲氨蝶呤(MTX):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止脱氧胸苷酸合成,影响DNA合成。也可阻止嘌呤核苷酸合成而干扰RNA和蛋白质合成。用于儿童急性白血病和绒毛膜上皮癌。

阿糖胞苷(Ara-C):抑制DNA多聚酶,阻止DNA合成。也可掺入DNA中干扰其复制,使细胞死亡。是治疗成人急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有效药物。

羟基脲(HU):抑制核苷酸还原酶,阻止DNA合成。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黑色素瘤有效。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2.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烷化剂:具有活泼的烷化基团,能与DNA或蛋白质的某些基团起烷化作用,形成交叉联结或引起脱嘌呤作用,使DNA链断裂;还可使核碱配对错码,造成DNA结构和功能的损害。1)环磷酰胺:在肿瘤细胞转变为磷酰胺氮芥,与DNA形成交叉联结,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繁殖。抗瘤谱较广,对恶性淋巴瘤、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等疗效好。还可作为免疫抑制药。联系其代谢产物丙烯醛由尿排出刺激膀胱可引起化学性膀胱炎如血尿和蛋白尿。2)噻替派(TSPA):与DNA的碱基结合,抑制瘤细胞分裂。抗瘤谱广,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肝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抑制骨髓。3)白消安:在体内解离后起烷化作用。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显著。易引起骨髓抑制,偶见肺纤维化。4)亚硝脲类:脂溶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可治疗脑瘤、黑色素瘤等。常见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偶有肝肾毒性。卡莫司汀、洛莫司汀、司莫司汀属之。

抗生素类 1)丝裂霉素C(MMC):与DNA双链交叉联结,抑制DNA复制,或使部分DNA断裂。抗瘤谱广,可与博来霉素、长春新碱治疗宫颈癌;与多柔比星、5-FU治疗胃癌、肺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可致明显的骨髓抑制,胃肠反应,偶见心脏毒性。2)博来霉素(BLM):在腺嘌呤-胸腺嘌呤配对处与DNA结合,使DNA断裂,阻止DNA复制。用于鳞状上皮癌、淋巴瘤和睾丸癌。可致过敏性休克,最严重不良反应为肺纤维化。

金属化合物顺铂(DDP)与卡铂:顺铂可与DNA上的尿嘌呤、腺嘌呤、胞嘧啶形成交叉联结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抗瘤谱广,对睾丸肿瘤、卵巢癌、膀胱癌、乳腺癌等实体瘤

有效。可致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听力减退。卡铂的抗癌作用与顺铂相似,毒性较低,但仍可致骨髓抑制。

3.嵌入DNA干扰转录RNA的药物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

放线菌素D:嵌入DNA碱基对间鸟嘌呤和胞嘧啶间,阻碍RNA多聚酶的功能,阻止RNA 合成。抗瘤谱较窄,对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淋巴瘤、肾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及神经母细胞瘤的疗效较好。

柔红霉素:与DNA碱基对结合,阻止转录过程,抑制DNA复制和RNA合成,治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可抑制骨髓,心脏毒性大。

多柔比星(阿霉素,ADM):作用机制同柔红霉素,属周期非特异性药。抗瘤谱广;不良反应同红霉素但心脏毒性轻。

4.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长春碱类:为作用于M期的药,主要有长春碱(VLB)和长春新碱(VCR)。它们可干扰纺锤丝微管蛋白合成,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VLB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绒毛膜上皮癌,对淋巴瘤类也有效,但对骨髓抑制明显。VCR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较好,与其他抗癌药合用于多种癌瘤的治疗。VCR对骨髓抑制不明显,主要引起神经症状。

紫杉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并抑制其分解,影响纺锤体功能而抑制瘤细胞有丝分裂,适于转移性卵巢癌。对食道癌、肺癌也有效。有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变。

三尖杉酯碱:抑制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使核蛋白体分解,释出新生肽链,抑制有丝分裂。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好,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也有效。可引起心肌损害。

L-门冬酰胺酶:可水解血清门冬酰胺而使肿瘤细胞缺乏门冬酰胺而生长受抑。主要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有低蛋白血症及出血。

5.激素类无一般抗肿瘤药的不良反应

肾上腺皮质激素:抑制淋巴组织,使淋巴细胞溶解。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的疗效较好。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有效。

雌激素:减少促间质细胞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雄激素的分泌病友抗刺激素作用。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还用于绝经7年以上伴有内脏或软组织转移的乳癌患者。

雄激素:可抑制促卵泡激素的分泌而减少雌激素分泌,对抗乳癌细胞腺催乳素的促进作用而抗乳癌,对女性晚期乳癌、尤其是骨转移者疗效较佳。

他莫昔芬:阻断雌激素的促乳癌作用。用于治疗乳癌。无雄激素的副作用。

例题1:(90~91题共用备选答案) 2002

A 氨甲蝶呤

B 阿霉素

C DA方案

D 环磷酰胺

E VP方案

90题: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答案:C

解析: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属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一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标准治疗方案为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APL患者可使用反式维A酸(ATRA)诱导分化口服治疗直至缓解。ATRA联合其他治疗可提高CR和DFS,同时降低“维A酸综合征”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91题: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答案:E

解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选方案为VP(长春新碱、泼尼松)。对VP无效或白细胞计数很高(>50×10 9/L)、T细胞型者加用柔红霉素(DNR)或门冬酰胺(L-ASP),组成DVP或DV-LP 方案;L3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现采用高剂量(HD)MTX加(HD)CHOP方案。

例题2: (114~115题共用备选答案) 2005

A 卡铂

B 环磷酰胺

C 氟尿嘧啶

D 阿霉素

E 长春新碱

114题: 属于烷化剂抗癌药物是

答案:B

115题: 属于抗生素类抗癌药物是

答案:D

例题3: (95~96题共用备选答案) 2001

A 环磷酰胺

B 甲氨蝶呤

C 长春新碱

D 阿霉素

E 左旋门冬酰胺酶〖HT〗

95题: 常引起周围神经炎的化疗药是

答案:C

96题: 常引起心脏毒性的化疗药是

答案:D

例题4:(114~115题共用备选答案) 2004

A 对心脏的影响最大

B 对肾脏的影响最大

C 对肺脏毒性最大

D 对骨髓抑制最重

E 发生腹泻最重〖HT〗

114题: 阿霉素

答案:A

115题: 顺铂

答案:B

抗肿瘤药物分类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1.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来源分:烷化剂、抗代谢药物、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植物药、激素和杂类。 2.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分: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的药物、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干扰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芗、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和其他。 3.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时相特异性分: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和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危险的疾病之一,肿瘤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的原则,化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传统分类和研究进展,将抗肿瘤药物分为细胞毒药物;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其他抗肿瘤药物,包括生物反应调节剂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等;抗肿瘤辅助用药。 一、细胞毒药物 1.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氮芥烷化剂类的代表药物,高度活泼,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结合,作用强但缺乏选择性。进入血中后水解或与细胞的某些成分结合,在血中停留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作用短暂而迅速。G1期及M期细胞对氮芥的作用最敏感,大剂量时对各周期的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目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瘤。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注射于血管外可引起溃疡。 环磷酰胺周期非特异性药,作用机制与氮芥相同。在体外无活性,主要通过肝p450酶水解成醛磷酰胺再形成磷酰胺氮芥发挥作用。抗瘤谱广,对白血病和实体瘤都有效。环磷酰胺口服后易被吸收,约1小时后血浆浓度达最高峰,在体内t1/2 4—6小时,约50%由肾脏排出,对泌尿道有毒性。大部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环磷酰胺临床广泛应用,对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均有效,

抗恶性肿瘤药

第四十七章抗恶性肿瘤药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为了减轻甲氨蝶呤的毒性反应所用的救援剂是: A.叶酸 B.硫酸亚铁 C.维生素C D.维生素B E.甲酰四氢叶酸钙 2.甲氨蝶呤抗肿瘤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A.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B.抑制肿瘤细胞的蛋白质合成 C.阻碍肿瘤细胞的嘌呤合成代谢 D.干扰肿瘤细胞RNA转录 E.阻止转录细胞DNA复制 3.环磷酰胺在体内转化为烷化作用强的代谢物是: A.4-羟环磷酰胺 B.磷酰胺氮芥 C.丙烯醛 D.卡介苗 E.氮芥 4.白消安的最佳适应证是: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多发性骨髓炎 D.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5.主要作用于S期的抗肿瘤药物是: A.抗代谢药 B.烷化剂 C.抗癌抗生素 D.长春碱类 E.激素类 6.5-氟尿嘧啶最适用于: A.宫颈癌 B.卵巢癌 C.消化道癌和乳腺癌 D.绒毛膜上皮癌 E.膀胱癌

7.与博来霉素和长春新碱联合化疗可以根治睾丸癌的药物是: A.5-氟尿嘧啶 B.甲氨蝶呤 C.马利兰 D.顺铂 E.柔红霉素 8.易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抗恶性肿瘤药是: A.放线菌素D B.长春新碱 C.烷化剂 D.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E.氟尿嘧啶 9.以下何药能引起特有的化学性膀胱炎的药物是: A.白消安 B.环磷酰胺 C.放线菌素 D.卡铂 E.噻替哌 10.5-氟尿嘧啶的抗肿瘤作用是: A.转化为5-氟尿嘧啶核苷掺人RNA中干扰蛋白质合成 B.阻止肌苷酸转变为腺苷酸和鸟苷酸 C.阻止胞苷酸转变为脱氧胞苷酸 D.阻止叶酸转变为四氢叶酸 E.阻止脱氧尿苷酸甲基化为脱氧胸苷酸 11.易导致膀胱炎的烷化剂是: A.氮芥 B.环磷酰胺 C.噻替哌 D.白消安 E亚硝脲类 12.对肿瘤细胞选择性较高的烷化剂是: A.环磷酰胺 B.噻替哌 C.白消安 D.卡莫司汀 E博来霉素 13.环磷酰胺对下列哪种肿瘤疗效显著? A.肺癌 B.乳腺癌 C.多发性骨髓瘤 D.恶性淋巴瘤 E 神经母细胞瘤 14.晚期乳腺癌伴骨转移,首选下列那种药物治疗? A.泼尼松 B.雌激素 C.氟美松 D.睾丸酮 E他莫西芬 15.对肿瘤细胞选择性较高的烷化剂是:

抗癌药物分类

1.传统抗肿瘤药物 抗恶性肿瘤药物按作用机制分类: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抗嘌呤药:即嘌呤核苷酸合成抑制剂,如巯嘌呤、硫鸟嘌呤、喷司他丁等。 ?抗嘧啶药:主要靠抑制嘧啶的生物合成而起到抗瘤作用,如:氟尿嘧啶。 ?抗叶酸药: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甲氨蝶呤。 ?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如羟基脲。 ?DNA多聚酶抑制剂,如阿糖胞苷。 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烷化剂、丝裂霉素、顺铂、丙卡巴肼等可与DNA交叉联结;博莱霉素靠产生自由基破坏DNA结构。 嵌入DNA中干扰转录DNA的药物,如放线菌素类、柔红霉素、阿霉素等。 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门冬酰胺酶、紫杉醇、秋水仙碱、长春花生物碱类等。 影响体内激素平衡的药物,如雌激素、孕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2.新型抗肿瘤药物 传统抗肿瘤药物都是通过影响DNA 合成和细胞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的,这些肿瘤药物的作用比较强,但缺乏选择性,毒副作用也比较大。人们希望能提高抗肿瘤药物的靶向性,高度选择地打击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组织。 随着生命科学学科的发展,有关肿瘤发生和发展的生物学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始走向靶向合理药物设计的研究途径,产生了一些新的高选择性药物。 药物分类及作用机制: 靶向药物。从抗肿瘤药物靶向治疗的角度看,可将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把药物定向地输入到肿瘤发生的部位,如临床上已采用的介入治疗,这是器官水平的靶向治疗,亦称为被动靶向治疗。 第二个层次:利用肿瘤细胞摄取或代谢等生物学上的特点,将药物定位到要杀伤的肿瘤细胞上,即细胞靶向,它带有主动定向的性质。 如利用瘤细胞抗原性质的差异,制备单克隆抗体与毒素、核素或抗癌物的偶联物,定向地积聚在肿瘤细胞上,进行杀伤,效果较好。 第三个层次:分子靶向,利用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酶、信号传导、细胞周期、细胞融合、吞饮及代谢上的不同特性,将抗癌药定位到靶细胞的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上,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最后使其死亡。 血管抑制剂药物的发展。肿瘤生长必须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在癌发展和转移的过程中新的血管生长是必要的条件。新的血管生成涉及到多种环节,例如在血管内皮基底膜降解时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重建新生血管及形成新的基底膜时有许多生长调节因子参与,包括纤维生成因子(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

医疗药品第四十九章抗恶性肿瘤药

第47章抗恶性肿瘤药 恶性肿瘤常称癌症,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化学治疗、外科手术、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三大手段。化学治疗强调全身性治疗而有别于适合局部性治疗的外科手术和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的进展:细胞增殖动力学、免疫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的促进作用. 第一节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学基础 一、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一)根据药物化学结构和来源 1、烷化剂氮介类、乙烯亚氨类、亚硝脲类、甲烷磺酸酯类等。 2、抗代谢药叶酸、嘧啶、嘌呤类似物等。 3、抗肿瘤抗生素蒽环类抗生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类、放线菌 素类等。 4、抗肿瘤植物药长春碱类、喜树碱类、紫杉醇类、三尖杉生物碱 类、鬼臼毒素衍生物等。 5、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激素及其拮抗药。 6、杂类铂类配合物和酶等。 (二)根据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制 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2、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3、干扰转录过程和阻止RNA合成的药物 4、干扰蛋白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5、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 6、其他 (三)根据药物作用的周期或相对特异性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如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铂类配合物等。 2、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如抗代谢药,长春碱类药物等。 二、抗恶性肿瘤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从细胞生物学角度看,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导致肿瘤细胞死亡的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肿瘤细胞群包括增殖细胞群和静止细胞群(G0期)。肿瘤增殖细胞群与全部肿瘤细胞群之比称生长比率(growthfraction,GF)。 细胞增殖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时间.图中百分比表示肿瘤细胞在各期大致停留时间的百分比。 1.增殖细胞群:处于增殖周期中的细胞,按指数分裂增殖,对细胞毒药物敏感。 G1期细胞:DNA合成前期,为细胞分裂终止到开始合成DNA 的准备阶段; 图:细胞增殖周期 S期细胞:DNA合成期,主要合成DNA,也合成RNA和蛋白质;

抗恶性肿瘤药的分类

第47章抗恶性肿瘤药 恶性肿瘤常称癌症,就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得常见病、多发病。化学治疗、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就是治疗恶性肿瘤得三大手段。化学治疗强调全身性治疗而有别于适合局部性治疗得外科手术与放射治疗。 药物治疗得进展:细胞增殖动力学、免疫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等得促进作用、 第一节抗恶性肿瘤药得药理学基础 一、抗恶性肿瘤药得分类 (一)根据药物化学结构与来源 1、烷化剂氮介类、乙烯亚氨类、亚硝脲类、甲烷磺酸酯类等。 2、抗代谢药叶酸、嘧啶、嘌呤类似物等。 3、抗肿瘤抗生素蒽环类抗生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类、放线 菌素类等。 4、抗肿瘤植物药长春碱类、喜树碱类、紫杉醇类、三尖杉生物 碱类、鬼臼毒素衍生物等。 5、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等激素及其拮抗药。 6、杂类铂类配合物与酶等。 (二)根据抗肿瘤作用得生化机制 1、干扰核酸生物合成得药物

2、直接影响DNA结构与功能得药物 3、干扰转录过程与阻止RNA合成得药物 4、干扰蛋白合成与功能得药物 5、影响激素平衡得药物 6、其她 (三)根据药物作用得周期或相对特异性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如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铂类配合物 等。 2、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药物如抗代谢药,长春碱类药物等。 二、抗恶性肿瘤药得药理作用机制 从细胞生物学角度瞧,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或者导致肿瘤细胞死亡得药物均可发挥抗肿瘤作用。 肿瘤细胞群包括增殖细胞群与静止细胞群(G0期)。肿瘤增殖细胞群与全部肿瘤细胞群之比称生长比率(growth fraction,GF)。 细胞增殖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得时间、图中百分比表示肿瘤细胞在各期大致停留时间得百分比。 1.增殖细胞群: 处于增殖周期中得细胞,按指数分裂增殖,对细胞毒药物敏感。 G1期细胞: DNA合成前期,为细胞分裂终止到开始合成DNA 得准备阶段;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危险的疾病之一,肿瘤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的原则,化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传统分类和研究进展,将抗肿瘤药物分为细胞毒药物;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其他抗肿瘤药物,包括生物反应调节剂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等;抗肿瘤辅助用药。 一、细胞毒药物 1.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氮芥烷化剂类的代表药物,高度活泼,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结合,作用强但缺乏选择性。进入血中后水解或与细胞的某些成分结合,在血中停留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作用短暂而迅速。G1期及M期细胞对氮芥的作用最敏感,大剂量时对各周期的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目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瘤。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注射于血管外可引起溃疡。 环磷酰胺周期非特异性药,作用机制与氮芥相同。在体外无活性,主要通过肝p450酶水解成醛磷酰胺再形成磷酰胺氮芥发挥作用。抗瘤谱广,对白血病和实体瘤都有效。环磷酰胺口服后易被吸收,约1小时后血浆浓度达最高峰,在4—6小时,约50%由肾脏排出,对泌尿道有毒性。大部分不能透过血脑屏体t 1/2 障。环磷酰胺临床广泛应用,对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均有效,乳腺癌、睾丸肿瘤、卵巢癌、肺癌、鼻咽癌,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瘤、骨肉瘤等也有一定疗效。 静脉注射,联合用药一次500mg/m2,每周静脉注射1次,连用2次,3~4周为一疗程。口服50—100mg,每日2~3次,一疗程总量10—15g。 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口腔炎.膀胱炎等。超高剂量时可引起心肌损伤及肾毒性.。肝功能异常时可使CTX毒性加强,药酶诱导剂巴比妥类、皮质激素、别嘌呤醇及氯霉素等影响CTX代,CTX代物对尿路有刺激,应用CTX时应多饮水。 顺铂 DDP高效广谱的抗肿瘤药,抗肿瘤作用强,对男性睾丸肿瘤、卵巢癌、头颈部肿瘤、宫颈癌、肺癌、胃癌、骨肉瘤、间皮瘤、子宫膜癌等都有效。血浆半衰期长,不良反应主要是肾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等,大剂量有耳毒性。临床常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卡铂作用机制与顺铂相同,不良反应小,可以替代顺铂用于某些癌症的治疗,但与顺铂交叉耐药。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这是其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肾毒性、胃肠道反应、听力下降、神经毒性等,均远低于顺铂。近几年来对含卡铂的化疗方案临床研究日益增多,在治疗晚期肺癌、晚期卵巢癌等方面的应用值得注意。 奥沙利铂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有广谱的体外细胞毒性和体抗肿瘤作用,临床与5-Fu和甲酰四氢叶酸联合一线应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对某些铂类耐药患者仍有作用。最显著的不良反应是外周感觉神经异常,表现为末端感觉障碍,

多肽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多肽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恶性肿瘤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不仅选择性低,毒副作用大,且易产生耐药性。而多肽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且分子量小、来源广泛,具有低毒性、易于穿透肿瘤细胞且不产生耐药性的优点。抗肿瘤活性肽可特异性结合并作用于肿瘤组织,与肿瘤生长转移相关的信号转导分子相互作用,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或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本文将从抗肿瘤多肽药物的来源、作用机制及发展现状进行概述。 【关键词】多肽来源抗肿瘤作用机制 恶性肿瘤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每年死于癌症的患者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4,且中国占相当庞大的病例数。药物治疗是当今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目前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较大。对此,寻找新型高效低毒的抗肿瘤药物一直是国内外医药研发的热点。随着免疫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生物技术与多肽合成技术的成熟,人们发现多肽类药物不仅毒性低、活性高、易于吸收,还可以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增强抗肿瘤作用,而且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因此,越来越多的多肽药物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 一、抗肿瘤多肽的来源 1、天然来源的抗肿瘤活性肽 天然活性多肽是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内的一类生物活性肽,可经过特殊提取分离工艺直接得到。近年来,对某些多肽经修饰加工后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它们可针对肿瘤细胞发生、发展的不同环节,特异性杀伤、抑制肿瘤细胞,显示出极好的应用前景。 1.1微生物源抗肿瘤多肽 微生物源抗肿瘤多肽主要是指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种小分子多肤,它们是非核糖体合成的抗菌肽,如多黏菌素(polymyxin)、杆菌肽(bacitracin)、短杆菌肽(gramicidin)等,主要是由细菌产生,并经结构修饰而获得,这类微生物产生的抗菌多肽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细菌抗菌肽又称细菌素,是最常见的一类抗菌肽,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可分泌。细菌中已发现杆菌肽、短杆菌肽S、多黏菌素E和乳链菌肽(Nisin) 4种类型抗菌肽,能特异性杀死竞争菌,而对宿主自身无害。例如[1],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产生多种抗微生物物质,如表面活性素(surfactin),该物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抗支原体、抗真菌活性和一定程度的抗细菌活性。除此之外,人们还发现某些抗菌肽对部分病毒、真菌和癌细胞等有杀灭作用,甚至能提高免疫力、加速伤口愈合。 1.2动物源抗肿瘤多肽 动物源多肽主要是指从哺乳动物、两栖动物、昆虫中分离提取出来的抗肿瘤多肽。如,有些哺乳动物来源的抗肿瘤多肽对淋巴瘤细胞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且免疫原性低;此外,还有Berge [2]等通过体内实验验证来源于牛科动物乳铁蛋白Lfcin B的9肽LTX-302 ( WKKWDipKKWK )的抗肿瘤效果,结果表明其对淋巴瘤细胞A20具有抗肿瘤活性,IC50为16 μmol·L ̄1。 多数研究表明,从天蚕中分离出的天蚕素Cecropins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Cecropin A 和Cecropin B对膀胱癌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作用,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膀胱癌细胞增殖,对所有膀胱癌细胞系的IC50为73.29~220.05 μmol·L ̄1,它们的作用机制可能是破坏靶细胞膜导致不可逆的细胞溶解和细胞破坏[3]。

抗恶性肿瘤药物及答案

抗恶性肿瘤药物及答案 一、A1 1、有关环磷酰胺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本品水溶液不稳定 B、本品属于前药 C、本品在体外无抗肿瘤活性 D、本品可在体外抑制肿瘤细胞 E、本品结构中存在磷酰基 2、治疗膀胱癌的首选药物是 A、环磷酰胺 B、去甲氮芥 C、塞替派 D、美法仑 E、卡莫司汀 3、环磷酰胺毒性较小的原因是 A、在正常组织中,经酶代谢生成无毒代谢物 B、烷化作用强,剂量小 C、体内代谢快 D、抗瘤谱广 E、注射给药 4、抗肿瘤药卡莫司汀属于哪种结构类型 A、氮芥类 B、乙撑亚胺类 C、甲磺酸酯类 D、多元醇类 E、亚硝基脲类 5、按化学结构环磷酰胺属于哪种类型 A、氮芥类 B、乙撑亚胺类 C、磺酸酯类 D、多元醇类 E、亚硝基脲类 6、符合烷化剂性质的是 A、属于抗真菌药 B、对正常细胞没有毒害作用 C、也称细胞毒类物质 D、包括叶酸拮抗物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抗代谢药最早用于临床抗肿瘤 B、芳香氮芥比脂肪氮芥毒性大 C、氮芥属于烷化剂类抗肿瘤药 D、顺铂的水溶液稳定 E、喜树碱是半合成的抗肿瘤药 8、以下不属于天然抗肿瘤药的是 A、博来霉素 B、丝裂霉素 C、多柔比星 D、紫杉醇 E、环磷酰胺 9、属于5-氟尿嘧啶前药的是 A、环磷酰胺 B、卡莫司汀 C、卡莫氟 D、阿糖胞苷 E、巯嘌呤 10、属于抗代谢物类抗肿瘤药物是 A、卡莫司汀 B、阿糖胞苷 C、白消安 D、盐酸氮芥 E、长春新碱 11、属于抗代谢类的抗肿瘤药物为 A、环磷酰胺 B、氟尿嘧啶 C、硫酸长春新碱 D、放线菌素D E、顺铂 12、以下哪个不属于烷化剂类的抗肿瘤药 A、美法仑 B、白消安 C、塞替派 D、异环磷酰胺 E、巯嘌呤 13、属于嘧啶类抗代谢的抗肿瘤药物是 A、米托葱醌

常见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练习题

常见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 一、A1 1、某女性患者,30岁,哺乳期,牙龈出血伴低热半个月,经骨髓穿刺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拟进行化学治疗。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是 A、权衡利弊,规避风险 B、目的明确,治疗适度 C、医患沟通,保护隐私 D、不良反应,果断处理 E、临床试验,积极鼓励 2、下列不属于白血病分类的是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D、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慢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下列不属于白血病支持疗法的是 A、防止感染 B、控制出血 C、维持营养 D、化学治疗 E、纠正贫血 4、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最高的是 A、肺癌 B、乳腺癌 C、白血病 D、肝癌 E、胃癌 5、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药物治疗中首选的药物是 A、铂类化合物 B、抗代谢药 C、紫杉醇类 D、拓扑替康 E、培美曲塞 6、乳腺癌患者首次化疗应该选择的主要抗肿瘤药物是 A、铂类化合物 B、蒽环类 C、芳香酶抑制剂 D、雌激素 E、孕激素

7、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优先选择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是 A、三苯氧胺 B、蒽环类 C、芳香酶抑制剂 D、雌激素 E、孕激素 8、下列属于烷化剂的是 A、环磷酰胺 B、红霉素 C、柔红霉素 D、甲氨蝶呤 E、丝裂霉素 9、下列属于干扰有丝分裂的药物是 A、甲氨蝶呤 B、门冬酰胺酶 C、阿糖胞苷 D、丝裂霉素 E、放线菌素D 10、某男性患者,65岁,双侧颈部、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年,下眼眶出现包块半个月,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标准CHOP化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8个周期。关于利妥昔单抗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 B、无骨髓抑制,多数患者耐受良好 C、只能用5%葡萄糖注射液做溶媒 D、初次滴注,起始滴注速度50mg/h E、不推荐本品在治疗期间减量使用 11、某男性患者,65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慢性腹泻10余年,右下腹包块1个月,诊断为“晚期大肠癌”,给予伊立替康进行化疗。关于其不良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A、迟发性腹泻 B、伪膜性肠炎 C、中性粒细胞增加 D、乙酰胆碱综合征 E、胃肠道出血 12、某男性患者,15岁,牙龈出血伴低热半个月,经骨髓穿刺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给予VP 方案化疗;为预防脑膜白血病,给予甲氨蝶呤鞘内注射。关于甲氨蝶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 B、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 C、鞘内注射简便、易行、无风险 D、每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2mg,一日1次,5日为一疗程 E、可致口腔炎、口唇溃疡、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等不良反应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分类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分类 概论 恶性肿瘤的特点:分化程度低且无限增殖,具有侵袭性,结构及功能均不成熟,呈幼稚状。 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放射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措施。药物治疗恶性肿瘤的策略: ?诱导肿瘤细胞分化进而变成正常成熟细胞;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失去侵袭性不再危害机体; ?破坏肿瘤细胞生长环境;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以控制其发展(临床应用最广泛)。 图片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 当下肿瘤细胞在生长增殖过程中与正常细胞结构或功能的本质性区别尚待发现,故而,大多数抗肿瘤药物具有低的治疗指数并对正常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且往往缺乏对肿瘤细胞的针对性,具有非选择性细胞毒性作用。

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 一、抗肿瘤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机制 肿瘤细胞的增殖周期:肿瘤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的时间。该过程分为四期(时相): 1.G1期(DNA合成前期) 2.S期(DNA合成期) 3.G2期(DNA合成后期或有丝分裂准备期)

4.M期(有丝分裂期) 在G1/S期、S/G2期、G2/M期的交界时段存在着细胞周期时相控制点,精密地控制着细胞周期的运行。 二、抗肿瘤药物对细胞周期影响的特异性分类 1、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CCNSA) 药物作用:破坏DNA结构、影响其复制或转录功能的药物;抑制或杀灭增殖周期各时相的细胞,以及G0期细胞,产生细胞周期非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 药物特点: ●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强,呈剂量依耐性。 ●在机体能够耐受药物毒性的限度,剂量越大,杀灭肿瘤细胞的效果越好。药物代表:烷化剂、抗肿瘤抗生素、铂类配合物等。 2、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物(CCSA) 药物作用:影响DNA合成(抑制S期)或抑制有丝分裂(抑制M期) 药物特点: ●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较弱,达到一定作用后,再增加剂量其作用也不增加; ●药物作用呈时间依耐性,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效果。 药物代表:碱类药物、抗代药物、紫杉醇类、鬼臼毒素类。

抗肿瘤药的分类及发展

抗肿瘤药的分类及发展: 第一部分抗肿瘤药分类 1 烷化剂抗肿瘤药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塞替派Thiotepa 司莫司汀Semustine 盐酸氮芥Chlormethine Hydrochloride 白消安(马利兰)Busulfan 苯丁酸氮芥Chlorambucil 氮甲Formylmerphalan 卡莫司汀Carmustine 六甲蜜胺Altretamine 洛莫司汀Lomustine 苯丙氨酸氮芥DL-Phenylalanine Mustard 硝卡芥Nitrocaphane 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 二溴甘露醇Mitobroni t ol 2 抗代谢类抗肿瘤药 阿糖胞苷Cytarabine 氟尿嘧啶Fluorouracil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羟基脲Hydroxycarbamide 替加氟Tegafur 甲异靛Meisoindigotin 巯嘌呤Mercaptopurine 3抗生素类抗肿瘤药 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 Dactinomycin 丝裂霉素Mitomycin

盐酸阿霉素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 盐酸平阳霉素Bleomycin A5 Hydrochloride 盐酸表柔比星Epirubicin Hydrochloride 盐酸吡柔比星Pirarubic in Hydrochloride 盐酸柔红霉素Daunorubicin Hydrochloride 4天然来源抗肿瘤药 高三尖杉酯碱Homoharringtonine 硫酸长春新碱(醛基长春碱) Vincristine Sulfate 羟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 依托泊苷Etoposide 硫酸长春地辛Vindesine Sulfate 硫酸长春碱Vinblastine Sulfate 重酒石酸长春瑞宾Vinorelbine Bitartrate 紫杉醇Paclitaxel 长春质碱转移因子长春瑞宾碱多烯紫杉醇莪术油人参多糖秋水仙碱 9-氨基喜树碱7-乙基喜树碱榄香烯5激素类抗肿瘤药 氨鲁米特Aminoglutethimide 他莫昔芬Tamoxifen 氟他胺Flutamide 戈那瑞林Gonadorelin 醋酸亮丙瑞林Leuprorelin Acetate 来曲唑Lelrozol 6其他 卡铂Carboplatin 盐酸丙卡巴肼(甲基巴肼) Procarbazine Hydrochloride 安吖啶Amsacrine 枸橼酸达卡巴嗪Dacarbazine Citrate 门冬酰胺酶(L-门冬酰胺酶) Asparaginase

最新常用抗肿瘤药物大全

.抗肿瘤药物大全 15.1.烷化剂 苯丙氨酸氮芥L~Phenylalanine Mustard (D) 【别名】美法仑,爱克兰。Melphalan,Alkeran。【医保】乙 【应用】能进入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和一切增生迅速的组织如骨髓、淋巴组织的细胞核分裂,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卵巢癌、慢性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软组织肉瘤、骨肉瘤等。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8~10mg/m2,每日1次,连用4~6日,每隔6周重复1次。 【副作用】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 【规格】片剂:2mgx25片/瓶,¥¥¥。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D) 【别名】环磷氮芥。ENDOxAN,CTx。【医保】甲 【应用】在体内被活化,释放出氮芥基,从而抑制肿瘤生长。亦通过杀伤多种免疫细胞而抑制抗体形成,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迟发性超敏反应。用于恶性淋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乳腺癌、晚期肺癌、晚期鼻咽癌、神经母细胞瘤、骨肉瘤及睾丸肿瘤。 【用法用量】口服:50~100mg/次,2~3次/日,1疗程总量10~15g。静注:联盒用药1次500mg/m2,每周1次,连用2次,3~4周为1疗程。 【副作用】骨髓抑制、脱发、胃肠道反应、口腔炎、膀胱炎等。 【注意事项】(1)盒用巴比妥或皮质激素、别嘌醇等肝药酶诱导剂时需注意。(2)肾功能异常慎用。(3)本品代谢物对尿路有刺激,应用时应多喝茶水。 【规格】粉针剂:0.2g/瓶,¥。 异环磷酰胺Ifosfamide (D) 【别名】匹服平。Isofamide,Iphosphamide。【医保】乙 【应用】环磷酰胺同分异构体,对造血系统毒性较环磷酰胺低。用于骨及软组织肉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头颈部癌、子宫癌、食管癌。 【用法用量】静滴:常用剂量每次1.2~2.0g/m2,每日1次,连续5日,每3~4周重复1次。 【副作用】同环磷酰胺。 【注意事项】(1)对本品过敏、严重骨髓抑制、肾功能不良、双侧输尿管阻塞者禁用。(2)注意骨髓、肝、肾功能改变情况。(3)本品应与泌尿系统保护剂美司那(见19.解毒药)盒用。 【规格】粉针剂:1.0g/瓶,¥¥¥¥。 甲环亚硝脲MeCCNU 【别名】司莫司丁。Semustine。【医保】甲 【应用】在体内其氯乙基部分使DNA链断裂,RNA及蛋白质受到烷化发挥抗肿瘤作用。用于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脑瘤、肺癌。 【用法用量】口服:单用100~200mg/m2,每6~8周给药1次,亦可36mg/m2 ,1次/周,6周为1疗程。盒用其他药物可75~150mg/m2 ,1次/6周或30mg/m2,1次/周,连给6周。 【副作用】迟发性骨髓抑制,血小板、白细胞减少,亦有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胃肠道反应和口腔炎、脱发、肝损等。 【规格】胶囊剂:50mgx5粒/瓶,¥¥¥。 尼莫司汀NIMUSTINE 【别名】丁禾青。【医保】乙 【应用】脑肿瘤、消化道癌(胃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肺癌、恶性淋巴瘤、慢性白血病等。 【用法用量】通常,本剂按每5mg溶于注射用水1ml的比例溶解下述剂量,供静脉或动脉给药。1.以盐酸尼莫司汀计,按体重给药,1次给2~3mg/kg,其后据血象停药4~6周,再次给药,如此反复,直到临床满意的效果。2. 以盐酸尼莫司汀计,将1次量2mg/kg,隔1周给药,2~3次后据血象停药4~6周,再次给药,如此反复,直到临床满意的效果。 【副作用】 1.重大不良反应:(1)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有时出现出血倾向、骨髓抑制、全血细胞减少等,因此每次给药后至少6周应每周进行周围血象检查,若发现异常应作适当处理。(2)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症:偶出现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症。2.其他不良反应:(1)过敏症:有时出现皮疹,若出现此类过敏症状,应停药。(2)肝脏:有时出现AST、ALT等上升。(3)肾脏:有时出现BUN上升、蛋白尿。(4)消化道:出现食欲不振、恶心、欲吐、呕吐,有时出现口内炎、腹泻等。(5)其他:有时出现全身乏力感、发热、头痛、眩晕、痉挛、脱发、低蛋白血症。禁忌:(1)骨髓功能患者禁用;(2)对本品有严重过敏症既往史患者。 【注意事项】 1.下列患者慎用:(1)肝功能损害患者。(2)合并感染患者。(3)水痘患者。2.会引起迟缓性骨髓功能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每次给药后至少6周应每周进行临床检验(血液检查\肝功能及肾功能检查等),充分观察患者状态。若发现异常应作减量或停药等适当处理。另外,长期用药会加重不良反应呈迁延性推移,因此应慎重给药。3.应充分注意感染症及出血倾向的出现及恶化。4.小儿用药应慎重,尤应注意不良反应的出现。5.小儿及育龄患者用药时,应考虑对性腺的影响。给药途径:不得用于皮下或肌肉注射。7.本品与其他药物配伍有时会发生变化,故应避免与其他药物混盒使用。8.本品溶解后应迅速使用,因遇光易分解,水溶液不稳定。9.静脉内给药时,若药液漏于管外,会引起注射部位硬结及坏死,故应慎重给药以免药液漏于管外。 【规格】粉针剂:25mg/瓶,¥¥¥¥¥。

抗肿瘤药物的现状及发展之欧阳家百创编

文献综述 欧阳家百(2021.03.07)题目:抗肿瘤药物的现状及发展 学生姓名:巫红春 班级: 11化学班 学号: 14111702587 指导老师:刘立超 完成日期: 2014.5.20 1.绪言3 2.分子靶向药物3 2.1 核酸适体的优点4 2.2 靶向抗肿瘤药物个体化应用的前景5 3.新型的金属配合物抗肿瘤药物6 3.1 非经典铂络合物6

3.2 铂(Ⅱ)配合物6 3.3 非铂类金属抗肿瘤药物8 3.4 海洋抗肿瘤药物9 3.5 天然源抗肿瘤药物9 3.5.1 植物源抗肿瘤药物9 3.5.2 海洋生物源抗肿瘤药物10 3.5.3 微生物源抗肿瘤药物11 4.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护11 5.肿瘤药物的安全使用13 5.1 加强医护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加强在职培训工作13 5.2 配药时的防护措施13 5.3 给药时的防护措施13 抗肿瘤药物的现状及发展 1.绪言 随着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的不断进展,特别是肿瘤分子生物

学的飞速发展,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已不再拘泥于普通的化学治疗药物。目前的研究焦点已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向针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众多环节的新药方向拓展,研究及治疗理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目前,研究较多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包括三类:(1)分子靶向药物,具有高选择性、低毒性等特点,克服了普通化学治疗药物选择性差、不良反应强、易产生耐药性的缺点,临床应用前景乐观;(2)新型的金属配合物抗肿瘤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类新药,不良反应较小,可以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几乎无影响,目前研究较多的有铂类及钌类化合物;(3)海洋真菌,具有产生新型生物活性物质的潜力,已分离到大批结构新颖、作用强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笔者对已上市或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的以上3种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分子靶向药物 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正在从传统细胞毒类药物转移到以与肿瘤细胞分化增殖相关的关键酶为靶点的新型抗肿瘤药物。虽

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分类整理

抗菌药物、抗肿瘤药物 分类整理

抗真菌药物 根据化学结构分类。1、抗生素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制霉素、灰黄霉素;2、唑类:分为咪唑类(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和联苯苄唑)和三唑类(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3、丙烯胺类:特比奈芬;4、嘧啶类:氟胞嘧啶。 1、两性霉素B:广谱抗真菌药,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结合,在膜上形成孔道,从而增加膜的通透性。细菌不含固醇类物质,对细菌、立克次体、病毒无效,人体细胞含固醇类,因此对人毒性大而严重。主要用于治疗全身深部真菌感染(首选药)。滴注前需给患者服用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滴注液中加生理量的地塞米松可减轻反应。不能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以防肾毒性。 2、氟胞嘧啶:在体内转化为5-FU,抑制真菌DNA合成而不抑制哺乳动物细胞合成核酸,故不良反应少。主要与两性霉素B合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可产生协同作用。 3、咪唑类和三唑类抗真菌药:广谱抗真菌药,可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合成,抑制真菌生长。 4、特比萘芬; 抑制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 5、卡泊芬净:能有效抑制β(1,3)-D-葡聚糖的合成,从而干扰真菌细胞壁的合成。 6、咪康唑及克霉唑:局部应用。 抗病毒药物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抗病毒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 (1)穿入和脱壳抑制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恩夫韦地、马拉韦罗。 (2)DNA多聚酶抑制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泛

昔洛韦、膦甲酸钠。 (3)反转录酶抑制剂:①核苷类:拉米夫定、齐多夫定、恩曲他滨、替诺福韦、阿德福韦酯;②非核苷类:依法韦伦、奈韦拉平、地拉韦定。 (4)蛋白酶抑制剂:沙奎那韦、利托那韦、英地那韦、奈非地韦和安普那韦等。 (5)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6)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干扰素。 (7)阻碍病毒生物合成:碘苷抑制胸腺嘧啶核苷合成酶,阿糖胞苷干扰DNA聚合酶 1、阿昔洛韦:对单纯疱疹病毒(HSV)作用强。更昔洛韦:对巨细胞病毒(CMV)的抑制作用强于阿昔洛韦(100倍)。 2、反转录酶抑制剂及蛋白酶抑制剂抗HIV药。 3、金刚烷胺:特异性地抑制甲型流感病毒,用于预防和治疗甲型流感,对乙型流感无效。 4、鸡尾酒疗法——艾滋病治疗联合用药疗法,3联:齐多夫定+拉米夫定+阿巴卡韦。 5、拉米夫定既可抑制HIV、又可抑制乙肝病毒(HBV)。 抗结核药 1、异烟肼(H):抑制分枝菌酸(结核分枝杆菌壁特有成分)的合成,从而使细胞丧失耐酸性、疏水性和增殖力而死亡。不良反应有神经毒性,异烟肼的化学结构与维生素B6相似,维生素B6在体内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异烟肼能竞争性抑制维生素B6的生物作用,并促进维生素B6的排泄,从而产生神经毒性,表现为周围神经炎。肝毒性。为肝药酶抑制剂。

[整理]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危险的疾病之一,肿瘤的治疗强调综合治疗的原则,化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飞速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抗肿瘤药物,作用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不同环节和新靶点。按照抗肿瘤药物的传统分类和研究进展,将抗肿瘤药物分为细胞毒药物;影响激素平衡的药物;其他抗肿瘤药物,包括生物反应调节剂和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等;抗肿瘤辅助用药。 一、细胞毒药物 1. 破坏DNA 结构和功能的药物 氮芥:烷化剂类的代表药物,高度活泼,在中性或弱碱条件下迅速与多种有机物质的亲核基团结合,作用强但缺乏选择性。进入血中后水解或与细胞的某些成分结合,在血中停留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作用短暂而迅速。G1期及M期细胞对氮芥的作用最敏感,大剂量时对 各周期的细胞和非增殖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目前已很少用于其他肿瘤。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注射于血管外可引起溃疡。 环磷酰胺:周期非特异性药,作用机制与氮芥相同。在体外无活性,主要通过肝p450酶水解成醛磷酰胺再形成磷酰胺氮芥发挥作用。抗瘤谱广,对白血病和实体瘤都有效。环磷酰胺口服后易被吸收,约 1 小时后血浆浓度达最高峰,在体内t1/2 4-6 小时,约50%由肾脏排出,对泌尿道有毒性。大部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环磷酰胺临床广泛应用,对恶性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均有效,乳腺癌、睾丸肿瘤、卵巢癌、肺癌、鼻咽癌,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瘤、骨肉瘤等也有一定疗效。 静脉注射,联合用药一次500mg/m2 ,每周静脉注射1次,连用2次,3?4周为一疗程。口服50-100mg,每日2?3次,一疗程总量10-15g。 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口腔炎。膀胱炎等。超高剂量时可引起心肌损伤及肾毒性。肝功能异常时可使CTX 毒性加强,药酶诱导剂巴比妥类、皮质激素、别嘌呤醇及氯霉素等影响CTX 代谢,CTX 代谢物对尿路有刺激,应用CTX 时应多饮水。 顺铂(DDP):高效广谱的抗肿瘤药,抗肿瘤作用强,对男性睾丸肿瘤、卵巢癌、头颈部肿瘤、宫颈癌、肺癌、胃癌、骨肉瘤、间皮瘤、子宫内膜癌等都有效。血浆半衰期长,不良反应主要是肾毒性和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等,大剂量有耳毒性。临床常与其他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卡铂:作用机制与顺铂相同,不良反应小,可以替代顺铂用于某些癌症的治疗,但与顺铂交叉耐药。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这是其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肾毒性、胃肠道反应、听力下降、神经毒性等,均远低于顺铂。近几年来对含卡铂的化疗方案临床研究日益增多,在治疗晚期肺癌、晚期卵巢癌等方面的应用值得注意。 奥沙利铂: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有广谱的体外细胞毒性和体内抗肿瘤作用,临床与 5-Fu 和甲酰四氢叶酸联合一线应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对某些铂类耐药患者仍有作用。最显著的不良反应是外周感觉神经异常,表现为末端感觉障碍,痛性痉挛,通常遇冷会激发。在治疗间歇期,症状通常会减轻,但随着治疗周期的增加,症状也会逐渐加重。症状持续的时间,疼痛和/或功能障碍的发生是进行剂量调整的指征,有时需要中止治疗。剂量限制性毒性是神经系统毒性。没有表现出严重的骨髓抑制或胃肠道反应,也没有表现出肾脏毒性、心脏毒性及严重的听觉损伤。 给予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输注2小时,在2小时输液结束时,15%的铂存在于周围循环中,剩余的85%迅速扩散到组织内或者随尿排出。奥沙利铂可与红细胞和血浆蛋白 结合。主要经尿排出,当肾功能不全,清除率明显下降,其分布体积也显著下降。

抗肿瘤前体药物的类型有哪些

抗肿瘤前体药物的类型有哪些 一类在体外活性较小或者无活性,在体内经酶或非酶作用,释放出活性物质而发挥药理作用的化合物为前药。在大多数情况下,前药是简单的化学衍生物,经一步或两部化学或酶催化可以转变为有活性的母体药物。 将前药修饰用于先导化合物优化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减小毒副作用和促进药物长效化等。在肿瘤治疗研究上,有研究者设计合成了一些抗肿瘤前药,可以大大改善目前临床使用的绝大多数化疗药物毒性大、无选择性和物理性质不好的缺点。 目前研发的抗肿瘤前体药物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脂质体前体药物 前药在药物设计中是一种常用手段,包括载体前体药物和经体内酶催化代谢而产生活性物质的生物前体药物。 通过前药设计进行先导化合物优化需要具备3个条件,首先是要根据具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性质,按治疗需要进行化学改造,其次是进入机体后,不论是否需要酶的作用,都要保证恢复原来的药物分子,还有就是前药本身不显示生物活性。 心邀生物可以为客户提供涵盖各种靶标和疾病领域的药物研发服务,包括从活性化合物发现、靶标验证、先导化合物优化到临床前候选药物的选择。 前体脂质体有为重建脂质体,在固体制剂研发中,可以将构成脂质体的膜材、药材及固相载体用适当的方法制成颗粒状、粉末状等干燥形式。它们通常都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能,用前加水即可分散或溶解成脂质体溶液。 在肿瘤药物研发上,脂质体前药系统具有可在血液中保留更长时间、降低药物的毒性、增加药物在靶点的聚集并提高药物的疗效的优点。 将前体药物与脂质体结合不仅有利于提高脂质体的包封率和药脂比,还可以避免前体药物在体内的不稳定性,较容易实现前体药物的靶向给药。这种将药物分子与形成脂质体分子合二为一的新型载药方法,为难包封于脂质体的药物如亲水性药物实现高包封率提供了新途径。 2、卡培他滨抗肿瘤前药 卡培他滨(CAP)属胸苷酸合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抑制药,是用化学方法将氟尿嘧啶(FU)作化学结构改造而成前体药物,它因含有氨甲酸酯结构能以完整的分子形式被肠黏膜迅速吸收。 CAP是一种具有靶向效应的口服氟嘧啶核苷类似物,可在肿瘤组织内选择性被激活而产生高浓度的活性细胞毒物质,从而改善肿瘤患者的耐受力,并使抗癌活性最大化.又因本身不显示生物活性,避免了口服FU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 3、水溶性姜黄素前体药物

【医疗药品管理】第十五章抗恶性肿瘤药

第十五章抗恶性肿瘤药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抗恶性肿瘤药物白消安的临床最佳适应症是: A、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E、多发性骨髓瘤 标准答案:D 2、下列抗癌抗生素中,骨髓抑制副作用较轻的是: A、柔红霉素 B、博来霉素 C、丝裂霉素C D、放线菌素D E、羟基柔红霉素 标准答案:B 3、甲氨蝶呤是常用的抗恶性肿瘤药,为减轻其骨髓抑制毒性反应,保护正常骨髓,常与下列那种药合用: A、叶酸 B、维生素B12 C、碳酸氢纳 D、巯乙磺酸钠 E、甲酰四氢叶酸钙 标准答案:E 4、阿糖胞苷的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是: A、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 B、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 C、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 D、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 E、DNA多聚酶抑制剂 标准答案:E 5、下列激素类抗恶性肿瘤药物中,不能用于治疗乳腺癌的是:

A、他莫昔芬 B、氯羟基甲酰孕酮 C、丙酸睾丸酮 D、甲羟孕酮 E、氨基苯己哌啶酮 标准答案:B 6、下列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干扰核蛋白体功能的是: A、长春新碱 B、紫杉醇 C、三尖杉生物碱 D、左旋门冬酰胺酶 E、长春碱 标准答案:C 7、下列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影响氨基酸供应的是: A、甲氨蝶呤 B、长春新碱 C、环磷酰胺 D、左旋门冬酰胺酶 E、柔红霉素 标准答案:D 8、顺铂作为常见抗恶性肿瘤药物,首选用于治疗: A、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非精原细胞性睾丸瘤 C、多发性骨髓瘤 D、恶性淋巴瘤 E、绒毛膜上皮细胞癌 标准答案:B 9、下列药物中可预防环磷酰胺引起出血性膀胱炎的是: A、叶酸 B、维生素B12 C、碳酸氢纳 D、巯乙磺酸钠 E、甲酰四氢叶酸钙 标准答案:D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