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理教学实录

物理教学实录

物理教学实录
物理教学实录

《眼睛与眼镜》课堂教学实录

-----汀罗一中刘宪江

【教学设计思路】

“眼睛与眼镜”系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第四节内容。本节课的设计,在教学目标上,不仅关注学生获得的有关眼睛和眼镜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科学探究过程、探究方法的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教材处理上,突破现有教材对有关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平铺直叙,力图“体现教师不应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而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生者”、“教材只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的新课程理念;在课堂结构上,按照“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建构课堂程序,即: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引入新课,强化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分析问题,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开展“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和“近视和远视成因”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解决问题,即通过“近视和远视矫正”的探究和“眼健康保健知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眼保健知识,学会正确用眼和护眼,体现物理教学的人本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3)了解用眼护眼常识。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4)通过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渗透物理学无处不在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

1、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2、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教学难点】

探究“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蜡烛、火柴、水、自制水透镜、眼球模型、注射器、凸透镜、凹透镜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潘多拉盒子,里面有非常6+1副魔具,戴上它,你就近视了,谁来试试?(教师向学生分发魔具,并让学生戴上)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

师生一起观看九寨沟的风景视频。

师:好,非常6+1的同学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甲(戴上魔具的学生):没看清。

生乙(戴上魔具的学生):看得很模糊。

生丙(没戴魔具的学生):九寨沟的风景真是太美了,有机会我想也去看一看!

师:非常遗憾!这么美的景色,近视的同学却看不清。那么近视了,为什么看不清物体了呢?关于近视你们想知道些什么问题呢?

生丁:我想知道近视是怎样形成的?

生戊:近视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生己:我想知道怎样预防近视?

生庚:近视能矫正吗?

教师:好,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视有关的知识──“眼睛和眼镜”。

点评:用魔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体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话题。

二、眼睛是如何看清物体的?

师:了解眼睛首先要了解眼球的结构(如图1,老师放课件,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眼球的结构)。

师:大家发现了没有?眼球的晶状体像我们学过的哪个光学仪器?

生:像凸透镜。

师:我们知道照相机能拍摄到清晰的像,它的镜头也是凸透镜,那么眼睛和照相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师播放“眼睛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的课件并介绍)

师(对照课件,如图2):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眼睛能看清物体就像照相机照相一样。从物体射来的光通过晶状体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清晰的像,视网膜上的视觉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清物体了。所以呀,眼睛就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

师:大家想一想,照相机在拍摄远处和近处景物时,为了能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需要调节什么呢?谁能告诉我?

生:需要调节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

师:对!需要调节底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那么眼睛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也是这样调节的吗?

点评: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眼球与照相机的结构相似,得出它们的原理相似,进而理解眼睛看清物体的原理,为研究“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作铺垫。

三、观察与实验: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今天的实验器材(如图3)。这是玻璃球,模拟眼球;这是纸屏,模拟视网膜;这是蜡烛,模拟物体,物体可以在滑板上移动;这是水透镜,模拟晶状体,晶状体的形状可以改变,在实验中我们只要往水透镜里注水,晶状体就变凸,往外抽水,晶状体就变扁平。通过实验,我们要看看眼睛究竟是怎样使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清晰像的?下面请大家按探究报告上的要求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等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实验结果。

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展示一下实验成果。哪个组先说?

生甲:我们通过观察发现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通过调节晶状体来实现的。

生乙:我们还发现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

师:很好!下面我们用现场录像展示一下刚才的实验过程。

师生一起观看现场实验过程录像

师(配合录像同步解说):先将物体放在任意位置,视网膜上的像并不清晰,现在调节晶状体,可以看到视网膜上的像变清晰了,由此可见,眼睛能看清物体是通过调节什么来实现的呢?(生答是通过调节晶状体来实现的)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视网膜上才能成清晰像。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视网膜上才能成清晰像。可见,眼睛看清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

师: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来看清物体的,而普通照相机是通过调节底片与镜头的距离来使物体成清晰的像,由此,你对照相机的改进有什么大胆的设想呢?

生:老师,是否可以制成一种可以改变镜头凸起程度的照相机。

师:非常棒!就是能自动变焦的照相机,是吗?天才的发明家!

点评:通过“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观察和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分组实验,收集证据,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引导学生借鉴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从而对照相机的改进作出大胆的设想(仿生学原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探究与实验: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和矫正

师:我们有些同学患有近视,还有的爷爷奶奶患有远视,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近视眼和远视眼看物体时有什么不同?

生: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师:嗯,观察很仔细!是这样的吗?同学们。

生:是!

师:大家想过没有,近视和远视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甲:近视眼可能是长时间用眼,眼睛疲劳而形成的。

生乙:近视眼可能是不注意用眼卫生,譬如用脏手擦眼。

师:还可能是什么原因呢?结合前面的实验结论想想?

生丙(短暂沉默后):实验已经证明,眼睛看清近处物体,晶状体变凸;看清远处物体时变得扁平,我想,近视和远视是不是还可能与晶状体凸起程度发生了变化有关。

师:说得非常好!长时间用眼、不良用眼习惯、以及不注意用眼卫生等都会导致眼球的晶状体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近视和远视都是由于晶状体发生了变化。那么,近视可能是晶状体变得怎么样了呢?

师(引导学生):上面我们已经得到,晶状体变凸,只能看清近处物体,而近视眼也只能看清近处物体,那么近视眼,可能是晶状体变得怎么样呢?

生丁(短暂沉默后):近视眼可能是晶状体变凸。

师(追问):为什么?

生丁:因为眼睛看清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

师:很好!那远视呢?

生戊:可能是晶状体变得扁平。

师(追问);那又是为什么呢?

生戊:因为眼睛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得扁平。

师:噢,很好!

师:近视是不是晶状体变凸?远视是不是晶状体变得扁平呢?下面请大家抓紧时间,设计一个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设计过程

师:我看很多组设计的都非常好。下面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向大家来展示一下?

生甲:我们猜想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凸,所以在实验中,我们首先使用注射器使“晶状体”(水透镜)变凸,移动物体,看是否能让近处物体成清晰像,若能,就证明了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凸。然后将物体适当远移,看使用什么镜矫正可使物体在“视网膜”上再次成清晰像。

生乙:我们猜想远视是由于晶状体变得扁平,所以在实验中,我们首先使水透镜即“晶状体”变得扁平,然后移动物体,看能否让远处物体成清晰的像,若能,说明远视就是由于晶状体变得扁平。再移动物体,使视网膜上的像变得模糊,用凸透镜、凹透镜尝试矫正,看哪一个镜能矫正远视。

师:非常好,大家赞成他们的设计方案吗?

生:赞成!

师:好,请各小组根据刚才交流的结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抓紧时间实验。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进行“探究近视和远视成因及矫正”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

师:实验完成了,下面请你们交流一下实验成果!

生甲:我们通过探究得到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凸,可用凹透镜来矫正;

生乙:我们组的结论是: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扁平,可用凸透镜来矫正。

师:太好了!(短暂停顿后)物理学之美无处不在,你看,近视眼晶状体太凸了可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晶状体太扁平了可用凸透镜来矫正,这就是物理学的互补之美,和谐之美!

点评:培养学生猜想和假设的能力,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交流评估的能力。同时渗透物理学之美无处不在。通过这个探究实验,让学生领会科学探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保护眼睛,远离近视

师:近视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不方便呢?

生甲:近视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生乙:近视了戴上眼镜,睡觉、起床都很麻烦。

生丙:近视了,上体育课打篮球很不方便。

生丁:戴上眼镜,下雨天骑车经常看不清路。

……

师:说得很好!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动漫来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动漫“青少年用眼卫生与防护”(片段):

视频文字部分内容:(小朋友)哇!多可爱的大眼睛呀!(老爷爷)眼睛是造物主赐给人类的无价之宝。(小朋友)嗯?怎么戴上一副大眼镜了?(老爷爷)据调查,我国已经有4亿人患有近视,我国近视发病率已经名列世界第二,而且近视患者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这必须引起全社会重视,不然近视的危害比想象的严重多了。(小朋友)我不戴眼镜看不清老师

的板书;我连看书上的字都模糊;我,我一直眼睛疼,还头昏,什么也看不清;哎,这么简单的算术题都出错了,爸爸妈妈总是怪我不用功,其实都是近视惹的祸;哎,我的眼睛疼,心口也疼,太难受了!(老爷爷)这对兄弟,哥哥18岁,弟弟才6岁,他俩原来都有一副明亮的大眼睛。(小朋友)噢,我也趴着看书,我和妈妈都喜欢躺着看书。(老爷爷)6到18岁养成这个坏习惯,最容易得近视眼了。他们患了近视,麻烦可多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眼睛应该和心灵同步爱护成长。我们的孩子有空就钻进电脑里当小网虫,还有的孩子痴迷过度,干脆变成电脑游戏迷。可是你们知道?长时间用眼就会造成视疲劳,眼睛好比一部精密的仪器,当物体距离眼睛太近,引起眼睛睫状肌痉挛,调节功能下降,焦点不落在视网膜上,看东西模糊不清,就产生近视性改变了。(小朋友)哦,这下我明白了,现在我们已经戴上了眼镜,以后该怎么办呢?戴眼镜太不方便了!哎,我真想马上拿掉这副大眼镜。(老爷爷)孩子们别伤心,现在你们大多数患的都是假性近视,通过治疗,视力是可以恢复的。(小朋友)真的,太好了!

师:我们在青少年时期所患的近视,多半是假性近视,假性近视是可以矫正的,要矫正假性近视,首先必须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你们通过平常的观察发现我们班哪些同学有会导致近视的不良习惯呢?大家互相帮助指出来。

生甲:我同桌每天趴着看书。

生乙:我班很多同学喜欢在太阳光强烈的地方看书。

生丙:陈茜喜欢在被窝里看书。

生丁: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到了周末总是看很长时间的电视。

生戊:张文涛同学喜欢长时间上网玩游戏。

……

师:都说得很好!希望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班近视的同学会越来越少。那么,怎样保护眼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有关保护眼睛的知识。

教师播放保护眼睛的视频,学生观看。

视频中文字部分内容:眼睛很重要,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保护眼睛要预防近视: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厘米;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要认真做眼保健操;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玩电游;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躺卧看书;看书时不要离书本太近。保护眼睛要注意眼睛卫生,不要用手用力擦眼。小朋友不要玩危险游戏,不要玩鞭炮,不要打闹。

点评:通过用眼护眼的动漫和视频,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了解预防近视的常识,学会保护眼睛。体现物理教学对人性的整体关怀,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

六、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甲: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生乙:我知道了近视眼和远视眼是怎样形成的?

生丙:我知道了怎样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

生丁:我现在知道了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来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

生戊:我知道了怎样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教师:非常好!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都应该爱护我们的眼睛。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保健操视频,师生随着音乐做眼保健操。

点评:畅谈收获,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能力。做保健操的护眼行动,更是寓教于乐,体现了“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课程理念。

七、作业

①调查班上近视发病率,了解近视发病原因,提出怎样预防近视?并为宣传保护眼睛策划一则“广而告之”:。

②上网查询有关保护眼睛的相关知识。

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就到这里,下课!

点评:运用多种学习方式了解用眼护眼知识,体现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程理念。

物理教学中如何育人

物理教学中如何育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重视观察和实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物理实验的操作,物理现象的观察,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依据的观念等教育提供了条件和方法。 物理概念的引入,物理规律的得出,物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为培养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树立相信科学、应用科学的观念创造了条件。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一、利用科学家的事迹进行思想教育 物理课本中介绍科学家的事迹的内容很多,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准备的利用其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懂得物理学家是如何用物理学的方法、科学的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研究探索问题的,以此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和启发,从而萌发攀登科学高峰的远大志向。如用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焦耳花了“四十年’’用不同的方法做了“四百’’多次试验得出了热功当量等实例,对学生进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不畏艰难、敢于献身的科学精神的思想教育。又如用牛顿对物理学研究如醉如痴;伽利略为宣传哥白尼学说而被教会终生监禁;布鲁诺为捍卫“日心说”而被活活烧死在鲜花广场等实史,对学生进行不惜牺牲、不慕利禄、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勇于实践的务实求真的思想教育。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2、利用物理知识进行思想教育 物理知识与科技知识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到举世瞩目、辉煌的中国科学技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行民族精神的思想教育。如讲到核裂变与核聚变后,介绍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及其产生意义;讲到火箭后介绍我国的火箭技术、神州1-5号飞船的相关知识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知道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并进一步介绍火药、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但却填进了英帝国主义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南大门的“帮凶”。激励学生要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去,以此进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意识的思想教育。此外注意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坚持实践第一的科学思想,增强鉴别伪科学,抵制伪科学的敏锐性和自觉性。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人与机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安全生产和物理知识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可运用物理基础知识进行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如讲到惯性后,介绍汽车上“保持车距”字样的安全意义;分析碰车后交警根据测量两车的刹车距离判断事故的主要责任人的依据;又如讲过向心力后,分析汽车高速过拱桥时方向盘“失灵"的原因。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安全意识。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三.利用课堂小事进行思想教育 课堂小事会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但如果有意将其利用起来进行思想教育,却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将坏事变成好事,成为思想教育的好素材。如利用学生迟到现象进行守时教育;利用学生不完成作业并说谎,进行诚实教育。在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学生不完成作业,追其原因“不会做”,但发现很简单的题目也不做,这与他的实际水平是不相符的,以此在全班同学中开展诚实教育,帮助他树立诚实守信的意识。有的同学在课堂上这样那样的毛病很多,教学中常用严肃批评教育的方法让学生改正错误,但独生子女较多,有的不接受批评,有的批评后情绪低落很失望,在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前者进行自尊自爱意识教育,对后者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利用课堂中经常发生的小事,有意对学生进行现代意识教育,以便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四·利用教学活动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只要挖掘潜力可充实、丰富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更有新意的

物理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初探

物理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初探 发表时间:2016-12-15T16:23:59.383Z 来源:《教育学》2016年10月总第107期作者:孟凡龙[导读] 离不开物理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撑。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发物理课堂教学资源呢?本文就此予以探讨。山东省昌邑潍水学校26130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 课堂教学资源建设与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保证物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物理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撑。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发物理课堂教学资源呢?本文就此予以探讨。 一、新课程下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要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强调学生间接经验的获得,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也忽视了学生在生活和社会中亲身体验的价值。新的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理解和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创造和成功的机会,教学活动应更多地考虑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生动、主动、活泼地发展,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活力;教师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 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满足学生多样的需要;在教学目标上,从注重知识本位转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诸方面的不同, 使课堂教学情况千变万化。 二、物理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学资源的开发,是指教师围绕确定的创新教育目标精心鉴别、设计、制作和利用具体适用的教学资源。教师善于开发物理课堂教学资源,有利于促进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师开发的教学资源应具有:一是同所要教学的知识具有相同的结构,因而能够通过相互作用提示有关现象,使教学资源具有“结合特征”;二是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要能适宜不同年龄、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去完成发现并能够激发不同层次上的多种思考;三是有多种相互作用,有较广的思考余地,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使学生有不同的发现,而这些发现大多数将和从属概念相关。物理教学资源是指支持物理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能为物理课堂教学所利用的各种条件,它包括大家熟悉的教材、教具、教学设备等物力资源,也包括新课程倡导的支持物理课堂教学开展的人力资源、制度资源及时空资源等。物理课堂教学资源包括物理教材、物理实验室、社会课程资源和网络信息化资源。 1.开发身边事物。由于讲究充分利用身边事物作为教学资源,被广泛应用在物理课堂上的教学资源有如下几类: (1)课堂内所陈设的一切事物,甚至包括教室中的师生;(2)学生生活世界里的熟悉事物。如根据学生日常接触到或已积累的生活经验来创设物理情境,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思考。(3)有趣的典型科学实验或具有与生活经验相悖的现象的实验,如一些有趣的小实验。(4)教师自行设计的能引起学生极大学习兴趣的事物。 2.开发课堂上生成性资源。叶澜教授指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随着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在物理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即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方式表达中出现的“节外生枝”的情况。物理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有效互动的过程,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必然会产生许多疑惑或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善于捕捉,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加以运用,促进动态生成。 三、物理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要注意把握“多”与“精”的矛盾 信息技术世界带给教师工作的好处之一是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地占有教学资源,并能有效地获取所需的资源。如此,教师并不像传统课堂一样为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而苦恼,相反如今的课堂教学因为面临占有过多的且质量非常高又切合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而很难取舍的局面。 也正因为如此,在一些科学课堂上,就出现了教学资源“多”与“精”的矛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是否是教学资源展示与应用得越多越好?那也未必,甚至有时,教学资源的过多过滥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使每一个教学资源的应用如蜻蜓点水般一掠而过,只有教学资源展示的表面现象,而没有构建科学本质。在一节“能量的相互转化”新授课上,上课老师除教材中提供的资源全部利用到课堂教学上来之外,自己还开发利用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其中包括“神七”发射成功的视频、“汶川大地震的场面视频”、“一辆汽车内发生的能量转化图片”、“文本故事:小明的一天”、“学生实验:利用教室里的资源进行能量转化演示”等。即使教师在这节课中不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仅仅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实例资源,也可以使课堂变得很丰富。而上述所开发利用的每一种教学资源都有一系列非常丰富的能量相互转化过程。这样,这节课上了之后,不管是听课教师还是学生,只有一个感觉,即上课教师不断地在新的实例情境中变换,仿佛是为了展示能量的相互转化的实例而来的。 所以,对于物理课堂,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地开发新资源,以使课堂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新颖而富有吸引力,同时,我们也要舍得“放弃”,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源更加“精”,更能切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更能准确地达成教学目标,更能有系统地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科学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试行)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为配合开展打造高效课堂活动,特制定初中物理学科高效课堂模式,仅供本学科教师试用。 一、课前预习(明确目标、以标导学) 1、根据上一节教师布置的预习提示,建议以学案形式呈现。 2、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或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阅读教材。对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求边看边思,反复推敲,最大限度地自主解决问题,并作出标记,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 3、在自学基础上,完成学案中的问题。 此环节建议在课下进行,也可以课上进行,但时间不可过长。 二、交流质疑(情境导学,唤醒思维) 1、小组内或全班面前展示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惑。 2、在学生交流(或展示)过程中教师注意对本节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集中与分类,以便于教师在新授课中集中讲解。 三、典型讲解:(精讲适练、突出探究;) 1、针对各小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教师精选的具有思维价值、创造价值和发散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如可以利用实验进行的探究性问题应该用演示实验或分组实验进行推理和验证)。对于展示情况展开质疑释疑,注意捕捉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新问题、新观点和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此环节教师要适时引导和点拨,保证展示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2、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由学生个人、或小组、或师生共同对本节所学习的内容(或实验结论)进行梳理和总结,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 四、自主学习(及时反馈,分层巡批) 1、下发《导学提纲》,学生根据《导学提纲》对本节的知识点进行综合与分类(分组进行)。

2、每四人一组根据教师下发的《导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注意:生教生,生帮生,生查生,由小组长调控管理。 3、教师巡堂指导。 五、课堂巩固:(规范作业、强化监控) 练题导思:分层次完成《导学提纲》中的题目,要求: 1、独立完成基础知识点 2、交流讨论完成综合点、难点 3、对所做的题目反思:思考并找出所做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做到“做有所为”——知道教师出这个题目所考查的知识点,并记录于反思本。 六、知识检测与矫正:(有效反思,提升自我) 1、检测:下发本节分层次的检测题目,学生选择其中适合于自己的题目作答。 2、矫正:教师查组长,组长查组员;教师教组长,组长教组员,组员教组员——师生互动。 3、教师订正出现问题的知识点。 注意: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可以边梳理知识体系边进行有关的练习、讲评等活动,达到及时巩固之效;也可以先梳理后进行有关练习、讲评活动;还可以先提供一些层次渐进的练习,在练习的讲评活动中梳理知识体系。要根据实际内容进行安排。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或模式,不要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套用模式,应该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变式”处理。只有“变”才会显示出灵活性,只有“变”才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只有“变”才会充分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会更具有创造的活力。正如魏书生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确立课堂教学类型,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不应该非把自己框定在某一种模式里不可,可根据自己与学生的实际确立一种基本模式。基本情况如此,情况有

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之我见

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2-05-11T08:49:14.090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52期供稿作者:宋艳军[导读]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不同的教学方式。 河南省安阳县二中分校宋艳军 长期以来,农村高中教育围着高考试卷转,“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为追求高考成绩和升学率不惜加班加点,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单向灌输式的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及学生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高考命题立意改革,转变和提升了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模式、学校的管理模式,以及对学校、教师、学生三者评价模式的全方位变革。 课程改革对物理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低负担、高效益?特别是在农村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需要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从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形式等多方位、多层次进行实践与研究。本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三点体会: 一、树立教育新理念,调整培养目标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育理念的变革是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发展的先导,教师只有学习和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才可能贯彻和实施新的课程。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可发现利用物理课堂和物理教学去培养创新性人才已刻不容缓,这就要求对传统物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设计新颖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创造师生互教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在教学中结合课程的选择性、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建立宽容的课堂气氛,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用新的科学知识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思考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科学素质,以利于提高全体公民的科学素质。 怎样使学生从解题的“熟练技工”转变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每一位高中物理教师都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物理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并应用其去解释自然现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物理探究技能,并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以便和社会生产及生活实践接轨;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兴趣,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自身的发展,增强其继续学习的信心,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实现终身教育。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感培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充分发展,以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 二、革新教学新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灵活驾驭教材,创造性开发教材资源,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愉快的学习环境,是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和难点。在农村高中,物理教学如何在设计上实现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不同方面的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值得每一位物理教师去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学生认知背景的了解,联系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社会生活实际,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资源,把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理念和要求与教科书中的内容、教学方法转化成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学设计,综合考虑和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关注总的课程目标和新课标内容与每节课的课程目标之间的联系,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设置新颖教学情景,巧妙切入课堂,精选典型的、有创造性的示例,点拨解题思路,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等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模拟过程、体会科学经验的获得,在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确立。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不同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是真正学好物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有效途径。设计一些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诱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展示物理概念和规律及其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加强对学生理性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学习科学方法及科学思维,培养质疑精神和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了解科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它的自然原型和理想模型是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相应的概念和定律是如何萌生、提炼和发展的,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科学方法的体会,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的本质和内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审美观。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三、更新课堂新理念,凸显人本内涵 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在班级授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灵活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因材施教。在总的教学要求前提下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难度和深度,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倾向和学习兴趣,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注意基础性,兼顾差异性,以人为本,让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让不同能力的学生走在不同的台阶上自己去完成知识的内化,践行“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灵活使用教材教,以鲜活的知识、生动的史料、图文并茂的图片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增强学生与教材的亲切感,保持对科学、自然界的探索兴趣,从而展现物理知识的丰富内涵和魅力,积极促使学生体验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和科学家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促使学生思维多层次的展开,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大幅度的发展;同时关注物理知识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学生可接受的条件下体会科学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人格的完美化。 总之,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可以深深体会到:教育理念变革影响着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才能真正地实现以人为本的创新教学。实践表明:在多种教学方式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认知方式和学习体验,培养不同方面的技能;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与行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摒弃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从而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满足教学要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以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论探究性物理教学

论探究性物理教学 探究教学法主要是学生在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中获得感性的认识,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解决问题-进行最后评价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既掌握了知识,还体验了知识得来的过程。探究性教学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借助于物理实验的探究式学习法,既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又改善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探究性学习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培养能使“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人才的必由之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标签:探究性物理教学方法 一、探究与探究性教学的涵义 所谓探究性教学,具体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1]。 探究性教学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活动,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最后评价等。 二、中学物理探究性教学提出的意义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那么他们就有可能一门心思的投入到学习和课堂中来,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中学生具有的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现欲,探究性物理教学以探究实验为核心,可以充分发挥中学生喜欢动手动脑“玩游戏”的特点,能够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探究性实验基本都是以以前所学的知识为理论依据设计的,这能使学生更加相信知识的有用性和实用性,也能使他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理论和实践原来如此的密不可分。这有利于培养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运用已掌握知识的能力,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规律设计及解决问题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物理教学资源整合和利用的思考

物理教学资源整合和利用的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物理教学感到困惑,学校现有的物理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课程改 革的需要。以前由于全国通用教材,教材所有的实验仪器全部由教育装备部门统一配置,教 师只需按教材去教、去做就可以了,不必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新课程实施就是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这必然带来物理教学资源 的不足,有待我们去思考物理课程资源的重新定位和认识,可以使我们在理论探讨和行动实 践上有更为清晰和明确的方向。作为教学实验仪器的装备部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 思考: 一、开发切入点的思考:对学校来说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对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课程资源,比如文字材料、录音、录像、电子多媒体素材,以及社会 自然资源等,使课程资源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的需求。二是对新课程规定的由学校 负责的课程领域进行相应的课程资源开发,这类课程资源涉及的领域和范围更广,更需要调 动教师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具体说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以下几类:学科深化类、学科拓展类、 学科综合类的课程资源;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乡土研究课程资源、科学技术社会课程资源、 科技实验与活动课程资源、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的资源。 二、物理资源对象的思考:课程资源是课程教材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过程中 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合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分为素材性资 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其中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三、物理课本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思考:教科书是最重要的文本教学资源。一是现行的教 科书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特色各异。二是关注新闻报道,新闻报道中有的内容是和生活中 物理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进一步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 理念。 四、实验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思考:实验室资源是物理教学最重要的也是最有特色的课 程资源,作为一名物理老师要千方百计的开发和利用它,一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室现有器 材的作用,尽可能做到一物多用、废物利用,开发新的实验器材。二是日常生活用品也是重 要的实验资源,日常用品具有简单、直观经济等特点,有利于学生动手发挥,不怕弄坏。一 位著名物理学家就倡导“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 五、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思考: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而且学生的直接 经验,学校的实验条件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达到人人都能做到实验(尤其是农村中学)多媒 体课程资源可以有效地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六、教师自身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思考: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新课程 物理教科书的鲜明特点是,它不仅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具有物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的教育功能。这种多维的教学目标不可能明显的出现在教科书的文 字与插图中,需要老师去挖掘、去诠释、同时需要师生共同去开发、去体会、去遐想。新课 程物理教材充分地利用了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广泛的联系。要求我们老师在开发课 程资源中选取那些学生有感性知识的物理现象作为学习物理的背景,这同样是开发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对物理产生兴趣,老师在教学中重要的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目前新教科书鲜明特点是,文字叙 述少了,插图多了。显然对插图的不同理解会给教师与学生更多的遐想空间。教科书传递的 信息中蕴涵有很多宝贵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对学生的教育作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学 习中更好的去开发和利用。 七、教学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思考: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仅把学生的笔试作为了左右 整个基础教育的发展,根本没有根据评价的目的、性质、对象不同,而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评价方法多元化,老师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选择不同的评价方法,将定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的高校物理教学改革分析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的高校物理教学改革分析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通道,其教学培养目标也势必要向社会缺口较大的应用型人才方向靠拢。物理课程是高校理工科学生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更好的专业素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对于物理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远远比物理知识本身的学习更加重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高校的物理教学在学生知识结构优化,以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不断进行改革。 一、应用型人才概述 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在整个学术界已经达成了基本的共识。通常说来,可将社会人才分为两类,一种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即我们所说的学术型人才;一种是将这些客观规律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以直接创造收益的人才,即应用型人才。就目前我国高校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方向上来看,也是以专业应用型和学术研究型硕士两个不同的类型。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很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应用型的人才指的是那些可以将所掌握的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应到社会实践之中,根据所从事的工作的重点的不同,可以将应用型人才分为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等不同的类型。例如,工程型人才的重点主要是把一些重要的科学原理直接应用到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等的社会实践;而技能型的人才主要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通过现场的实际操作将具体的设计图纸、计划以及方案等转换成具体的产品;技术型人才是一种在工程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边缘性的人才类型,由于其同样需要在一线工作现场来从事管理和技术应用的工作。一般来说,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非常丰富应用能力,例如专业技术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观察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等。或许这些能力并不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全部都能够用到,但是肯定是要有所有侧重,然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综合性的各方面能力也是非常需要的。因此,在应用型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要以培养学生的各种应用能力为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的高校物理教学现状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最高定位都是更多地帮助学生获取相应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培养自身的求实创新能力。然而在高校物理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却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传统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模式依然秉承原有内容体系,很多教师仍然习惯性地按部就班地传授学生一些固定的原有的东西,并且在考核方式上依然是周而复始采用传统的刻板考核方式,即仍然主要以期末成绩考核和平时课堂考核为主,甚至在上课的过程中为了方便而不重新备课,而是依旧沿用原来的课件,很多课件内容都已过时或是不适合解决现在实际遇到的问题,使整个课程教学变得越来越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到课上学习的必要性,因而积极性也开始降低,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

物理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

物理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 ———浅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科学素养的培养 毕传平 在平时的听课学习中发现,有很多教师甚至包括一些老教师,对物理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不甚了解,或者是要求不够严格,导致在教学中出现很多问题,如出现科学性错误、结论表述不够严谨、过程分析思维混乱没有逻辑性,学生越听越乱,学习教学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养成脱离实际、浮躁不求甚解、生搬硬套的习惯,这对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也是非常不利的、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也是不利的。如果大多数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能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提供科学严谨逻辑性强的优化方案,除了对学生个人的发展不利,也将影响整个国家的发展。因为中学物理学科的特点,作为我们物理教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责任尤其重大,我们应当担当起这个责任。下面就分别阐述物理教学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一、科学性是指表述的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即概念、定义、论点是否正确,论据是否充分,实验材料、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是否可靠等。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进行中学物理教学时,首先应当注重教学的科学性。无论是对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描述与表达,还是实验与习题的内容、数据等,都应当正确无误符合科学性。当然,不是说要一次就把某个问题讲深、讲透、讲全,而是要求不论在内容上和方法中都不应有科学性的错误。关于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典型错误有很多,下面所举的例题都很简单但又是不经意间常犯的错误。 【例1】、在一次公开课上,有一位老师分析下例:如图1所示,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固定两个同种正电荷P 、Q ,在PQ 连线上的M 点,由静止释放一带正电滑块,则滑块由静止开始一直向右运动到PQ 连线上的N 点时速度为零。关于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块受到的电场力一定是先减小后增大 B .滑块的电势能一直减小 C .PM 间距一定小于QN 间距 D .滑块此后将在MN 间做往复简谐运动 分析:根据等量同种电荷电场线的分布规律,可知在PQ 连线的中点处场强为零,从P 、Q 到中点场强逐渐减小,故选项A 正确;滑块电势能变化由电场力做功决定,可知选项B 错误;由滑块的受力可知:滑块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到MN 中点时加速度为零,速度最大,然后向右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到N 点速度为零、加速度向左最大,再返回做对称的运动,因此可作出滑块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2所示,与弹簧振子的运动情况完全相似,所以滑块也做简谐运动,如取MN 连线中点为平衡位置O 、向右为位移正方向,可作出滑块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故选项AD 正确。 【问题提出】 图1 P M Q N 图2 图3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在物理教学中,应从以下方面做起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由“精英教育”改变为“大众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学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该阶段基础物理课程应该满足所有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同时,课程的设置应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非学科体系自身的完备。 在教学中,教师要观注全体学生,而不能只盯着几位尖子生。无论上课提问、辅导,还是课外活动等教师都要关心弱势学生。耐心地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发展能力。同时,要优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而不要顾及学科的自身体系是否完备。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课程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学生学到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更要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可用什么物理知识来解释;同时会用物理知识指导生活、为社会生活服务。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物理的研究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技巧和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同时养成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科学探究不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随着认识的深入,人类把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分成不同的学科。这种人为的划分具有更方便地描述事物不同类别性质的优点,但也丧失了对于自然界的整体把握。然而,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的科学进步,逐步揭示了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的内在本质联系,发现了原来被分割开的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以及各门学科共有的最基本、最本质的概念。在这种综合中,自然界的本质进一步得以显示。因此,为了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理想人才,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整体地了解科学的发展及其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福音,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整体的社会功能及必要的社会控制策略。在教学中,教师能以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将是事半功倍的。这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科学知识,也学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了科学能力,养成了正确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能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这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浅谈如何高效实施物理教学

浅谈如何有效实施高效物理教学 物理教学中,怎样是高效的、有效益的,并不是教师在教学中教的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在通过课堂教学中是否掌握了知识,拓展了能力、培养了兴趣、增强了动手动脑的实践探索能力。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是一种最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其实也是最基础、最根本的课堂教学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物理这一门学科的课堂。如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结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浅谈一些教学中的一些看法。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课前准备,从广义上讲,是上课之前,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做的所有工作,如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撰写教案、制作课件等。从狭义上说,课前准备专指上课前,教师为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根据教案为上课进行的有关准备工作。备课不能只停留在对教学参考,现成的教案的照抄搬照上,还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既要考虑三维目标教学的统一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兼顾好好、中、差三个层次。 教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更要使学生明确学习新知前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坚持不懈地做好课前准备,例如概念的背诵、公式的理解…..学生就会形成学习“定势”,由被动的进行课前准备转变为主动进行,这就是一种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就是候课。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必须在实践中,经过强化训练,逐渐形成。而且在形成的初期会经历多次反复,然后才能逐步形成习惯,并伴随终身。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习惯成自然 二、优化课堂提问是高效课堂的手段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

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

初中物理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1-03-30T13:08:40.7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5期下作者:周华林[导读]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周华林山东省昌邑市北孟一中261318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四、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公布,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五、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牛顿”、“帕斯卡”等单位感到陌生抽象;学生习惯于单位的单一性,开始学习P=pgh和功率的单位“焦耳/秒”这些知识时,对概念的多因性很难适应。又如,“电功”、“电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这对于刚入物理门槛的初中生的确感到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设法使学生的思维方法跟上,并侧重对差生的基本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减轻差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在强化训练中,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按每一条的预习提纲先预习新课内容,上课首先检查预习情况;课后应要求学生把上过的课文复习一遍,对课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彻理解的前提下然后再做作业;做作业时应该注意力集中,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六、引导阅读理解 物理定义、定律一般是客观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会影响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阅读课文时必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从而提高阅读效果,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这里“垂直”一词就是关键词。在指导阅读时,首先要让学生把关键性的词自己找出来,把学生的阅读感觉从模糊的总体转变到精确的定位上来,在这些关键处放慢阅读速度,从字面意义理解物理实质。此外,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去阅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很重要。对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学前,可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有一些感性知识的积累。如在学习惯性之前,先布置一些观察思考题:①观察用脸盆泼水的动作过程和发生的现象;②坐公共汽车,突然开车和突然刹车时各有什么感觉等等。这样学生在阅读惯性概念时就觉得容易接受,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发展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联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可有意地制造“矛盾”,把学生置于是非徘徊中,诱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挥其创造性。比如:在初二的串、并联电路实验后,利用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中没有电流这一特点以及电键与用电器一般只有串联这些学生已有知识,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电路有一个电源,一个电键K两个灯泡L1,L2,这两个灯泡串联,当电键K断开时,L1,L2均发光,但K闭合后,L1不发光,L2发光。这种情况可不可能存在?画出可能的电路图。由于已有知识的干扰,就将学生置于“矛盾”之中。学生只有敢于想象,冲出“电键只能与用电器串联”的定势,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近代物理学教学大纲(1)

《近代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0年制定年修订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学》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开课单位:物理系基础物理教研室 开课对象:物理学本科三年级 课时:60学时 选定教材:《普通物理学(第五分册近代物理学基础第二版)》,梁绍荣,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1994年 参考书: 《原子物理学》,杨福家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近代物理》(上册),郑广垣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979年 《量子物理学(上册),[美] R .埃斯伯格、R .瑞斯尼克著,1987年 《近代物理基础及其应用》,P. A. Tipler著,上海科技出版社,1981年《近代原子物理学》(上、下),[法] B. 凯格纳克J.裴贝 E.裴罗拉著,科学出版社,1982年 课程概述:本课程是物理系本科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学生在修读完力学、电学、热学和光学等普通物理课程后修读本课程。本课程从实验事实出发,以阐述原子结构为中心,联系物理学发展史和科研前沿,讨论原子和原子核这一物质结构层次的基本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的核式模型、玻尔氢原子理论、电子自旋、多电子原子、磁场中的原子、X射线及原子核物理。教学重点放在对有关概

念和规律的物理分析和阐述上,严格的理论处理留待量子力学等后继课程去完 成。 教学目的:1. 明确近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掌握狭义相对论、原子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和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及相关的实验手 段。 2.使学员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 培养学员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学时分配: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狭义相对论时空观10学时 教学要求 1. 理解光行差现象和迈克耳孙—莫雷实验. 2. 掌握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理解相对论的时空观. 3. 掌握洛伦兹变换. 4. 掌握速度合成公式. 5. 掌握质速关系和质能关系式,理解极限速度, 了解动能、动量和能量和动量之间的关系式. 教学内容 1.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 2.爱因斯坦理论 3.洛伦兹变换 4.速度合成公式 5.“观测”与“观看” 6.相对论力学简介 第二章量子物理学基础16学时 教学要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