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大全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一、【了解】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

二、长度的测量(测量工具:刻度尺)

1、国际单位:米( m )、

2、单位换算:1km=1000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3、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1).选. 选择合适量程的刻度尺。

(2).认. 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放. 尺的位置要放正.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刻度尺与被测物体的边平行且紧靠。

(4).看. 视线与刻度线垂直。

(5).读. 读出准确值和估计值(分度值的下一位)

(6).记. 纪录: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了解】误差与错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是错误.任何的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错误可以避免.也可以消除。

5、减小误差的方法: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和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的测量:(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常用秒表(停表))

1、单位换算:1h=60min, 1min=60s,1h=3600s. 1s=103m s=106μs=109ns

2、停表的使用规则:【了解】

(1).第一次按下按钮是启动.第二次按下按钮是停止计时.第三次按下按钮是回零。

(2).停表有两个圆盘.小盘指针为分针.大盘指针为秒针。(注意:大盘指针转一圈可能为30s或60s)

四、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替代法、平移法、比例法等

五、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正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速度:单位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在150C的空气中.声速v声=340m/s(气温越高.声速越大)

声音在固体中的速度>声音在液体中的速度>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

乐定义:声音的高低

音音调频率:声源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的影响因素:频率.物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三定义: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强弱。(也叫音量或声量)

要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素响度影响因素:振幅: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单位:分贝(dB)

音色:定义: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也叫音品)

影响的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

3、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20000 Hz。

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振动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

4、控制噪声、减少噪声主要在消声、吸声和隔声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在声源处减弱

具体的方法(措施)在传播过程减

在人耳处(接收处)减弱

第三章《光和眼睛》

一、【了解】光是一种电磁波。光的用途:(1)光能使我们看见物体(照明)(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3)光能的利用(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4)光纤通信(5)红外线遥控

(6)利用光速测距(7)隧道工程激光导引(8)激光进行医疗(9)紫外线杀菌消毒等。

二、【了解】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自然光源:太阳、恒星、萤火虫、水母等

人造光源:开亮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燃烧的火把等。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光线是人为假想的实际不存在)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0×108(m/s).合3.0×105(km/s)

(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略小但也认为是3.0×108米/秒(m/s))。

3、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距离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

三、光的反射:

1、定义: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光路可逆。

5、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等距);(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等大);

(3)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对称); (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虚像)

6、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由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成的。(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像点)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光垂直射到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在空气中的角总是较大)

3、(光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五、会聚作用:凸透镜.凹面镜。发散作用:凹透镜.凸面镜

六、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表格

☆小结:在凸透镜成像中.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

像变大;(物近像远像变大.U↓.V↑.像变大)成虚像时(做放大镜用时)物距增大.像距增

大.像变大;

七、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焦点;③过焦点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如下图)

.用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老花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用凸透镜来矫正。

九、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十、不透明的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而吸收其他色光;透明的物体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而吸收其他色光。

十一、白色的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的物体吸收各种色光。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1、

(1)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0

C.纯水沸腾时的温度

摄氏温标: 为1000

C 。

(2)单位:摄氏度150C 读作:15摄氏度;—150

C 读作:零下15摄氏度。

温度 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测量仪器:温度计 使用时.让玻璃泡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

容器壁;待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留在液体中. 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常见温度计:寒暑表(—300C~500

C ).实验室用温计

(—200C~1100C ).体温表(计)(350C ~420

C )使用时.先甩一甩。

三种常见的物态是:固态、液态、气态。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方式:蒸发和沸腾 2、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有制冷作用)

(1)汽化 影响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吸热) 沸腾: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征: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2)液化 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放热) 方法:压缩体积 或 降低温度

定义: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晶体熔化 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3)熔化 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吸热) 非晶体熔化特点:继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冰、盐、石墨、石英、钻石、水晶、海波.各种金属 非晶体:松香、石蜡、蜡烛、玻璃、沥青、塑料等。

物态变化 (4)凝固 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

(4)凝固 晶体凝固: 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

(放热)特点:继续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凝固特点:继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5)升华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

(吸热)作用:制冷

(6)凝华(放热)定义: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3、熔化和凝固的图像

4、补充:物态变化三维图

⑴晶体的熔化图像 [2]晶体的凝固图像

AB:固体.BC:固液共存.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D:液体;[2}EF :液体.FG固液共存.继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GH:固体。

⑵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2] 非晶体的凝固图像

非晶体熔化时.固态与液态没有严格的界限.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不存在熔点。非晶体凝固时.固态与液态也没有严格的界限.放热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不存在凝固点。

5、记住云、雨、雾、露、霜、雪、雹的形成过程:

①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低空形成雾.

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露.

②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地面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霜。

③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④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从高空降下或降到地面前熔化形成雨。

⑤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凝华成小冰晶.从高空降下来形成雪

⑥【了解】大气中的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形成透明与不透明交替层次的大冰块。当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气流无法支持,降到地面,就形成冰雹。

第五章《我们周围的物质》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一个物体的质量不因为它的的形状、空间位置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千克(kg ) 常用单位:吨(t )、克(g)、毫克(mg)

单位换算: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或 1kg=103g=106

mg

4、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生活中常用:台称、案称、杆称、电子称 二、托盘天平的使用规则与方法:

(1).放.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移. 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3).调. 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方法为:螺母反指针。 (4).称. 左物右码 。物品放在左盘.再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向右盘试加砝码。再调节游码.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 (5).读. 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的示数值。 (6).收. 测量完毕.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

三、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符号(ρ)

2、公式:ρ=m/v, 变形公式:m=ρv, v=m/ρ

3、单位:国际单位:千克/米3(kg/m 3) 常用单位:克/厘米3(g/cm 3

103

g

1kg/m 3=1× =1×10-3 g/cm 3

106cm 3

4、单位换算 10-3

kg

1g/cm 3

= 1×

=1×103kg/m 3

10-6 m 3

1g/cm 3

> 1kg/m 3

5、纯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 3=1g/cm 3

6、密度的理解: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

不同.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特性)。

注意:(密度的可变性)

⑴同一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如水蒸气、水和冰的密度不同。

⑵外部条件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会变化。如物体受热膨胀,密度就会减小;

7、正确理解密度知识中的比例关系。

在ρ一定时,m 与v 成正比,即

2

1

21v v m m = 在m 一定时,v 与ρ成反比,即

1

2

21ρρ=v v 在v 一定时,m 与ρ成正比,即2

1

21ρρ=m m 四、⑴固体密度的测量

实验原理:ρ=m/v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 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 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 1. 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 2。

计算表达式:1

2v v m

-=

ρ

其他技巧: 其中m ①弹簧测力计测物重G=mg.再求得;②量筒测出物体在水中漂浮时的V

水.根据

G 物= F 浮.则mg=ρ水gV 排.间接求得。

其中V 可用①量筒或量杯用排水法测出体积.遇到密度小于水的物质时要用针压法或助沉法.使物体浸没水中;②刻度尺间接测出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⑵液体的密度的测量:

器材:烧杯、量筒 、天平、待测液体

步骤:1)、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 1; 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3)、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2; 计算表达:ρ=

V

m m 2

1-

五、【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密度、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弹性、沿展性、光泽性、吸音性等。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不容易导热的物体叫做热的不良导体。

六、【了解】新材料: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超导材料 1nm=10-9

m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为半导体。半导体材料有:锗、硅、砷化镓。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大小还可受光、温度、压力等因素控制.因此可制成光敏电阻、热敏电阻、压敏电阻等元件

第六章 《力和机械》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作用效果:①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方向)

(3)单位:牛顿(N )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每一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只要一要素改变.力的作用效果都会改变。)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表示出来。方法:(三定两标) 定作用点、定方向、定大小、标箭头、标符号。 (6)测量:弹簧测力计.主要部分:弹簧、指针、刻度板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规则: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校零”。

(2).测量时.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3).读数时.视线与刻度板垂直。 (4).计数时.纪录:数据+单位(N)。

(7)弹力: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力。应用:弹簧测力计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8)重力 公式:G=m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等效作用点。

(9)增大物体稳定性的方法:降低重心 、增大物体底部的支承面积。

(10)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注意三个方面:(1)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叫受力物体.另外一个叫施力物体。(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3)当物体之间发生了(例如.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碰撞、摩擦)作用才会产生力。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产生一种 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叫摩擦力 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 (11) 种类 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 摩 静摩擦: 有相对运动趋势的静止物体之间的摩擦。 擦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力 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以及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 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以滑动代替滚动 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以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

分离(加润滑油、使用气垫、运用磁悬浮)

(10)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1)同向.大小为相加.方向和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 (2)反向.大小为相减.方向和较大的力的方向相同。

(二)简单的机械

(1)定义: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杠(2)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叫做平衡。

(3)力臂: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最长力臂:支点和作用点的连线.此时最省力。

杆(4)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 1L 1=F 2L 2)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例:撬棒、开瓶器、铡刀、剪刀

(5)分类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例:缝纫机踏脚板、筷子、镊子、钓鱼竿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例:天平 定滑轮 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1)定滑轮 作用:F=G .不省力.但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滑 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

定义: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

轮 (2)动滑轮 作用:F=

2

1

G ,能省一半的力.但不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实质: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 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装置。

(3)滑轮组 由n 股绳子承担物重.拉力就为物重的n 分之一(除动滑轮的重和绳重和摩擦力)

(F=

n 1G ) 如不除动滑轮的重力则为F=n

1

(G 物+G 轮) 重物上升高度为h .绳子在拉力作用下.移动的距离s=nh

第七章 运动和力

1、 机械运动(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一个选定

的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时.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同。通常取地面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以地球为参照物.地面上的人看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3、参照物: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被我们选定的参照物可假定为静止。

4、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静止只是

相对参照物而言。)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5、机械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6、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相同路程比时间

7、 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 公式:v=

t S 推出公式:s=v t . t=v

s

单位:米/秒(m/s ) 千米/小时(km/h )

1000m 1 5

1km/h= = m/s= m/s

3600s 3.6 18

8、单位换算

1/1000m

1m/s= =3.6km/h

1/3600h

1m/s > 1km/h 9、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

态。

(理解:原来运动的就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就保持静止的状态。)

10、力不是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

定义: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11、惯性 (注: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惯性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利用:投篮球、投标枪、踢足球、跳远助跑、泼水浇花、拍打衣服上的灰尘等 防止:跑道终点留有空地、汽车上使用安全带

12、二力平衡: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包括: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要么不受力.要么受的是平衡力。(平衡状态时物体受的合力为零)

13、二力平衡的条件:①同一物体.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同一直线。 1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异与同:

异: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 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15、 [1].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原来静止仍然静止.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

动。

[2].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即其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将发生变化。

第八章神奇的压强

一、压力: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体直接放在水平面上:F=G

大小物体直接放在斜面上:F≠G F<G

物体被压在竖直的平面上.F与G无关.F=F压

注意:压力不是重力.也不一定由重力产生的.是由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方向:垂直于受力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作用点:接触表面

1 .压强: (1)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公式:P=F/S 推导公式:F=PS.S=F/P

二、压强 (3)单位:牛每平米(N/m2)帕斯卡(P a) 1 N/m2 =1p a

(4)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2. 增大压强的方法: F不变,减小S;S不变, 增大F;增大F同时减小S。

减小压强的方法: F不变,增大S;S不变, 减小F;减小F同时增大S

1.产生的原因: 液体受到重力并具有流动性

2.特点: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并且在同一深度各

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深度有关.深度增加.

二.液体的压强: 压强增大;不同液体内部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公式:P= gh(h---(深度),液面到研究点的距离,是由上而下量的。)

4.连通器: (1)概念: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原理: 液体静止时,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连通器装入同一种液体)

(3)应用:船闸,茶壶,锅炉水位器,自动喂水器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气体受到重力并具有流动性

2.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存在压强的实验

3. 托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实验

4.利用大气压的现象:吸盘,吸管, 钢笔吸墨水.抽水机

三.大气压强: 5.大气压的大小(标准大气压):P O=1.013X105 P a=76cm汞柱=760mm汞柱

6.大气压的变化:高度(低---气压高高---气压低,.)

【了解】天气(晴天---高.阴天---低)

季节(冬天---高.夏天---低)

7.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升高,减小而降低

8.大气压的测量仪器:气压计

一定容积的密闭空间内.气体增多.气压增大

气压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体积减小.气压增大

一定体积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气压增大

第九章浮力与升力

1.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2.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3.浮力的作用点: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上

一.浮力: 4.计算方法: 1平衡法: F浮=G物 2.称重法:F浮=G-F.

3.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4.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ρ液gv排

5.影响浮力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被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浮力与物体的重力.体积.密度.质量.形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都无关。

二、物体的沉浮条件:

F浮>G,物体上浮,直到漂浮在液面上ρ物<ρ液上浮和漂浮

(1)F浮

F浮=G, 物体漂浮或悬浮ρ物>ρ液下沉

三、浮力的应用: 1、潜水艇: 用改变自身重量(重力)来实现浮沉.

潜水艇在上浮与下沉的过程中所受浮力不变。

2、热气球:充入密度小于空气密度的气体.靠改变自身体积来实现升降.

3、浮筒:利用浮筒受的浮力不变.排出筒内的水.减小浮筒自身的重力.把物体提升。

4、轮船:把钢铁制成空心.使它排开水的重量等于它自身的重力而漂浮在水面上。

四、流体的压强跟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由于飞机机翼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

压强大.产生了压强差.从而提供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

1、【了解】德谟克里特的猜想:大块的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原子”

2、【了解】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阿伏伽德罗首先提出的。分子的直径大约为: 10-10m=0.1nm

3、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是有间隙的.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4、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象

5、扩散现象.证明分子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水与酒精混合实验.证明分子间是有空隙的;会收缩的液膜.能吊起钩码的铅柱.不听话的活塞.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6、分子的热运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影响的因素:温度

核外电子(带负电)

7、物体物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带正电)夸克

中子(不带电)夸克

8、【了解】汤姆孙(生)发现核外电子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查得威克发现中子。 核子:质子与中子的统称。

卢瑟福做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行星模型”

托勒玫 “地心说” 哥白尼 “日心说”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了解】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1 l.y (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

km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 1=7.9km/s (环绕地球)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 2=11.2km/s (环绕太

阳)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 3=16.7km/s (飞出太阳系)

第十一、十二章 简单的电路与 欧姆定律

(1)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

(2)电路: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开(断)路:某处断开的电路。

1、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注意分析:局部短路)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电 定义:组成电路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组成的电路。

电流: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均相等。I=I 1=I 2

路 连 串联 电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U=U 1 +U 2 接 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R =R 1+R 2

方 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2

1

21R R U U =

(串联电路.分压作用) 式 定义:组成电路的元件并列地连接组成的电路。

并联 电流: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I=I 1+I 2 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U=U 1=U 2

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并联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2

1111R R R +=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1

2

21R R I I =

(并联电路.分流作用) 2、 (1)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 (2)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流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1)有电源(2)电路闭合

(I )(4)单位:安培(A ) 换算:1A=103

mA=106

μA

(5) 测量:电流表。使用规则:

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校零“。 ②.使用时.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③.接线柱接法要正确.要“正入负出”。 ④选择合适的量程。 ⑤.最大量程试触法。

3、 (1)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 (2) 单位:伏特(V )换算:1kV=103V=106mV 压 (3) 测量:电压表 。使用规则:

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并“校零“。 ②..使用时.并联在被测电路中。

③.接线柱接法要正确.要”正入负出“。 ④ .选择合适的量程。 (U ) ⑤.最大量程试触法。

一定有 不一定有

(4) 电源 电压 电流 一定有

(5)常见电压: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人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家庭电压220V 4、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单位:欧姆(?))换算:1M ? =103 k ? =106

? 电 影响导体的电阻的因素:(1)跟导体的长度有关.导体越长.电阻越大;(2)跟导电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3)跟导体的材料有关; (4)跟温度有关.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阻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R ) 接法 “一上一下”(滑片离下接线柱最远时为最大值)

5、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R U I =U=IR . I U R = . 1A=Ω

11V

第十三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

1功: 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两个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一.功: 单位: 焦耳(J) 1J= 1N ·m .

2计算:W=FS. 推导公式:F =

S

W

S=F W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3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

说明:【了解】 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 距离、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1、有用功:对人们有利用价值的功。(工作的目的、任务) 2、额外功:对人们没有利用价值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二.机 3、总功:动力所做的功。(有用功+额外功)

械 4、机械效率: 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效

率 ② 公式: η=总

有用

W W ╳100%

③使用机械时不得不做额外功.使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 5、几种机械的机械效率求法: (1).杠杆: ?

=

有用W W ×100%=12

Fh Gh ×100% (2).斜面: ?=

有用

W W ×100%=FS Gh ×100% (3).定滑轮:?=

有用

W W ×100%=FS

Gh ×100%=F G

×100% (使用定滑轮时h=s)

(4).动滑轮:?=总有用W W ×100%=Fs Gh

×100%=

h

F Gh 2?×100%=

F

G 2×100%

(5).滑轮组:①在竖直方向上提升物体:?=

有用W W ×100%=FS Gh

×100% (s=nh, 若只计动滑轮的重,F=n

G G 动物+)

5、 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有:

①动滑轮的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的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绳与轮之间的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提升的速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6、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倾斜程度。(与物重、斜面长、拉动速度无关) 三. 功 1.概念: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

t w 推导公式:W =Pt t=p

w

或:P=t w =

=??=?t t v F t S F F V 率: 3.单位: 国际单位 :瓦特(W ) 常用单位 千瓦(kW ) 换算:1kW=103

W

四.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有多大。 动能: (1).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影响因素:与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

五.动能和势能: 2. 势能: (1)重力势能: 概念: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影响因素:与物体的质量,被举高的高度有关 弹性势能: 概念: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强度.形变大小有关. 六、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

止不动的石头虽没有做功.但仍具有能量。

第十四章热机与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在任何情况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

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

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4、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5、内能的改变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A、做①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功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B、热①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给低温部分的现象。

传②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传递方式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递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中.内能改变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因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是能的转化.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是能转移.

形式不变。

6、温度、热量、内能区别: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热量:(过程量)吸收热量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内能:(状态量)内能增加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

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7、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C)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的本领的物理量。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

热、形状等无关。

2、计算公式:Q吸=Cm△t . Q放=Cm△t 或:Q吸=Cm(t-t0).Q放=Cm(t0-t)

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Q吸=Q放

8、内能与热机

(一)、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烧(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二)、热值(q) 1、定义: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2、单位:J/kg(固、液体燃料)或J/m3(气体燃料)

3、公式:Q =mq (固、液体燃料)或Q =qV(气体燃料)

4、关于热值的理解:

① 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

② 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5、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的物理意义为:1kg 酒精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是3.0×107

J 。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 3.它表示:1m 3煤气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是3.9×107

J 。 6、锅炉子的热效率:① 定义:锅炉中有效利用的热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② 公式:η=

Q Q ╳100% (三)、内能的利用

1、热机:定义:利用燃料的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内燃机:将燃料在气缸内部燃烧的热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

3、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中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 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公式:η=

有用

Q W ╳100%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使燃料充分燃烧 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机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5、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比较:

第十五章 电磁铁与自动控制

一、磁现象:

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3、磁极:定义: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最强中间最弱)

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4、磁化:①定义: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磁铁之所以吸引铁钉是因为铁钉被磁化

后.铁钉与磁铁的接触部分间形成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结果。

②钢和软铁的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保持.称为

硬磁性材料。所以制造永磁体使用钢 .制造电磁铁的铁芯使用软铁。

5、物体是否具有磁性的判断方法:①根据磁体的吸铁性判断。②根据磁体的指向性判断(悬挂法)。③根

据磁体相互作用规律判断。④根据磁极的磁性最强判断。

6、【了解】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同名磁极的相互排斥。

放在条形磁铁南极附近的一根铁棒被磁化后.靠近磁铁南极的一端是北极。

用磁铁的N极在钢针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次.钢针被磁化如图那么钢针的右端被磁化成 S极。

二、磁场:1、定义: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它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根据它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这里使用的是转换法。

2、【了解】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力的作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3、【了解】方向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小磁针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就

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4、磁感应线:①定义: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带有箭头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小

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

②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北极出来.回到磁体的南极。

说明:A、磁感线是人为假想的.不是客观存在的.但磁场是客观存在的。

B、磁感线是闭合的曲线。

C、磁感线是立体的分布在磁体周围。

D、任意两条磁感线都不相交。

E、磁感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强弱。

5、【了解】磁极受力:在磁场中的某点.磁体北极所受磁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一致.磁体南极所受磁

力的方向跟该点的磁场方向相反。

6、地磁场:

①定义:在地球周围的空间里存在的磁场.磁针指南北是因为受到地磁场的作用。

②磁极: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③磁偏角:首先由我国宋代的沈括发现。

7、电流的磁场:

①奥斯特的发现: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称为电流的磁效应。该现象在1820年被丹麦的物理学家奥斯特发

现。(磁场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一样。其两端的极性跟电流的环绕方向有关.电

流方向与磁极间的关系可由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来判断。

③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曲方向与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一致.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便是螺线管的N极。

④应用:电磁铁 A、定义:内部插入铁芯的通电螺线管。

B、工作原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插入铁芯后磁场大大增强)。

C、优点:磁性有无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磁极由电流方向来控制.磁性强弱由电流大小、线圈匝数、有

无铁芯来控制。

D、应用:电磁继电器、电话(听筒)、电铃、电磁起重机、磁悬浮列车、自动空气开关、温度自动报警

器等

8、电磁继电器:实质由电磁铁控制的开关。

9、工作原理:电磁铁通电时.具有磁性.把衔铁吸下来.闭合工作电路;电磁铁断电时.磁性失去.复位弹簧把衔铁拉起来.切断工作电路。

10、应用:用低电压弱电流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进行远距离操作和自动控制。

第十六章电动机与发电机

一、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只改变一个.受力方向改变.两个都改变.受力方向不改变。)受力的大小.跟电流大小和磁场强弱有关。(电流越大、磁场越强.受到的力越大)

2、应用——电动机、扬声器

3、电动机:主要构造:定子(磁体)和转子(线圈)工作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使线圈转动。

4、换向器的作用:线圈刚越过平衡位置时.及时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以保持线圈的持续转动。

5、电动机模型接通电源不转的可能原因:1、电源电压太低.电流太小;2、磁场的磁性太弱;3、刚好处于平衡位置;4、电刷与换向器接触不良;5、线圈内部断路;

6、外部电路断路;

7、摩擦力太大。

6、平衡位置: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的位置。

7、影响电动机转动方向的因素: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

8、改变电动机转动方向的方法:改变电流方向和改变磁场方向;改变电动机转动方向的措施:调换电源两极;调换磁体两极。

二、电磁感应:(该现象1831年被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

1、定义: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2、产生的条件: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3、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场方向(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两个方向只改变一个.电流方向改变.两个方向都改变.电流方向不改变。)

4、感应电流的大小.跟导体运动的速度、磁场的强弱、线圈的匝数、线圈的电阻有关

5、应用——发电机(交流发电机和直流发电机)、动圈式话筒(麦克风)

6、电动机:主要构造:定子(磁体)和转子(线圈)工作原理:电磁感应。能量的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影响发电机产生电流方向的因素: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场方向

7、我国家庭电路使用的是交流电.电压是220V.周期是 0.02s.频率是50Hz.电流方向1s改变100次。

三、电动机与发电机的区别:

第十七章电功与电功率

一、电功:

1、国际单位:焦耳(J)生活常用千瓦时或度(KW.h)换算:1 KW.h=3.6╳106J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

3、计算公式: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Q=Pt=UIt=I 2

Rt=t R

U 2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I 2

Rt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W= U 2

t/R

4、测量电功:⑴电能表: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 电能表上“220V ”“10A (20 A )”“1500r/kw.h ”等字样.分别表示:电能表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电流为10A ;短时间内通过的电流允许大些.但不能超过是20A ;用电器每消耗1kw.h 的电能.电能表上的转盘转过 1500转。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电功.或者用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单位: 瓦(W )常用单位:千瓦(kw )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t

W (适用于所有电路) 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UI=t W =I 2

R= R U 2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I 2

R ②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P= R

U 2

4、 ⑴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⑵ 当U 实 =U 额时.P 实=P 额 用电器正常工作(灯正常发光) 当U 实<U 额 时.P 实<P 额 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灯光较暗)

当U 实 > U 额 , P 实 > P 额 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

P 实= 0 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

5、实际功率随实际电压变化而变化.根据P= R

U 2

得 三 电热

1、实验原理: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 。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时.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还跟通 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 2

Rt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W=Pt=UIt=I 2

Rt=t R

U 2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 2

Rt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U 2

t/R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 :Q= Q 1+Q 2

第十八章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

一、家庭电路:

P 实 P 额 U 2 额 U 2

实 =

1、组成部分: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开关与被控制的用电器是串联 ⑴ 低压供电线:①分为火线和零线。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V 的电压.火线和地线之间也有220V 的电压.

正常情况下.零线和地线之间电压为 0V

②测电笔: 用途:用来辨别火线和零线

使用方法:手接触金属体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火线(被测电线).观察氖管是否发光。 ⑵ 电能表: 安装: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原因:这样才能测出全部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⑶ 闸刀(空气开关)作用: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安装:家庭电路的干路上

⑷ 保险装置:1、材料: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2、保险原理:当过大的电流通过时.保险丝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于是保险丝熔断.自动

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4、 连接:与所保护的电路串联.且一般只接在火线上

5、 选择: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正常工作时的最大工作电流。

6、注意:不能用较粗的保险丝或铁丝、铜丝、铝丝等代替。因为铜丝的电阻小.产生的热量少.铜的熔点高.不易熔断。

⑸ 插座:作用:连接家用电器.给可移动家用电器供电。 安装:并联在家庭电路中.具体接线情况:

⑹ 用电器(电灯)、开关:

①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小功率的灯泡灯丝细而长.里面抽成真空。大功率的灯泡灯丝粗而短.里面抽成真空后.还要充入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目的是平衡大气压对玻璃壳的压力,并阻止灯丝升华。灯泡长期使用会变暗.原因是:灯丝升华变细电阻变小.实际功率变小;升华后的金属钨凝华在玻璃内壁上.降低了灯泡的透明度。 ② 灯泡的种类:(螺口 卡口)。螺口灯泡的螺旋套接零线;灯头通过开关接火线。 二、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原因:1、过载 (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2、短路 三、安全用电:【了解】

1、触电: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

2、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动力电路电压380V.家庭电路电压220V 都超出了安全电压)

3、触电形式 :家庭电路 单线触电 (低压触电) 双线触电

(地线和零线正常情况下之间没有电压.但绝不能将地线和零线接通.否则易造成触电事故。) 高压触电 高压电弧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

4、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十九章 电磁波与信息时代【了解】

一、1、产生:导体中的电流迅速发生变化或通以高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导体向周围发射的一种波。

2、传播:不需要介质.能在真空中传播。

3、波的三大特征 (1)波长:两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 单位:米(m )符号:(λ)

电 (2)波速:波传播的速度。符号:(C )在真空中.C =3.0×108

m/s (3) 频率:每秒向前传播的波长数。符号:(f )单位:赫兹(Hz )KHz MHz

磁 换算: 1 MHz= 106Hz 1 KHz=103

Hz 4、【熟记】电磁波的波速:C=f λ 变形公式: λ=C/f f=C/λ 波 5、电磁波的家族:(波长由小到大)(频率由大到小)

γ射线 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6、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各种电磁波的波速一定.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二、通讯方式:微波通讯、卫星通讯、光纤通讯、网络通讯。

三、光纤是一种比头发还细的玻璃纤维.由线芯和包层组成。传播方式为:全反射。

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概念:凡是能提供能量的物质(或物质运动)统称能源

(1)一次能源:自然界存在的能直接使用的能源

能 1、按生成例:木柴、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或来源分(2)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而转换过来的能源。

例:电能、重油、汽油、煤油、柴油、酒精

(1)可再生能源:可以长期提供.可以再生.不会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的能源。

源2、按能否例:太阳能、水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海洋能

再生分(2)不可再生能源:一旦消耗很难再生的能源

例:木柴、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

(1)常规能源:多年来人类大规模使用的能源。

3、按使用的例:木柴、煤、石油、天然气、水能

成熟程度分(2)新能源:目前正以新的方式被利用的能源。

例:太阳能、水能、核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电磁波能

新能源:

1、太阳能:由于太阳内部不断发生核聚变而释放的能源。

(1)优点:干净清洁、取之不净

(2)缺点:受阳光强弱和天气的制约

2、核能:原子核内蕴藏的能量。

(1)核裂变:较重的原子核裂变为较轻的原子核。(链式反应)

例:原子弹、核能发电(可控的核裂变)

(2)核聚变:在超高温下.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热核反应)例:氢弹、太阳能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量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能量在转化与转移过程中是有方向性的。)

理学家及其重要成就

初中物理最基础知识点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um)纳米(nm) 1Km103 m10 m 10 dm 10 cm10 mm 103um 103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 忘记最 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 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 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编辑整理:黎刚 第一部分:声、光、热 一、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5、音品又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 6、振动有规律,悠扬、悦耳,听来感觉舒服的声音叫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7、超声波由于频率高,所以应用广泛。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 8、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减弱,传声途径中减弱,接受点处减弱。 二、光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在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4、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的虚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所在直线成轴对称。虚像与物等大。 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8、光在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9、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 10、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1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1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3、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填空)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填空 一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 2、声音的高低叫,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声音的强弱叫;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的品质叫;我们通过它来辨别发声物体。 3、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高于 Hz叫超声波;低于 Hz叫次声波。 4、从物理角度讲物体做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噪声;做振动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5、噪声的控制:在处减弱(消声器);在中减弱(植树);在处减弱(耳塞)。 二光的传播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整队、射击瞄准、影、日月食都与光的传播有关。光能在真空传播,真空光速c= m/s。 2、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回到原来的介质中来,这种现象叫做。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表面上,反射光仍的反射出去;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表面上,反射光沿反射出去;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大小,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就是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6、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叫。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也会发生现象。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7、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光在速度大的介质中角度大;折射角总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8、白光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叫光的现象;彩虹就是光的形成的;透明体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 三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如:远视眼镜,照相机、投影仪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如:近视眼镜;凹透镜始终成立、缩小的虚像; 3、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焦点: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焦距:焦点到的距离。 4、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折射后传播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凸透镜折射后过,凹透镜折射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凹透镜延长线过焦点的光折射后于主光轴。 、晶状体相当于透镜,近视眼看远处,由于晶状体太,像在视网膜面,需戴透镜。

(完整版)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声\光\热\物质和能源》 一、单项选择题 1、夏天,烈日当空的中午,我们赤足走在水泥路面上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C ) A、水的比热大 B、水泥路面比其它地方吸热多 C、混凝土地面的比热小 D、水泥地面热量多 2、下列有关“海陆风”形成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高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B、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C、海风是由于白天沙石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D、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沙石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 3、在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著名泉城济南却给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的感觉,这表明水对气候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B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大 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流动性能好 4、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烧制而成。选用2B和HB的铅笔芯主要是考虑它们的( D ) A、弹性不同 B、密度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硬度不同 5、冬天里,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外包了一层草或软泡沫,可以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 D ) A、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B、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大 D、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变大 6、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7、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与他的距离是( C ) A、3m B、4m C、5m D、6m 8、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C )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聚会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及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及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及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及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大全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大全 一、测量 1、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2、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3、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②公式:1米/秒= 3、6千米/时。 三、力 1、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

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3、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 9、8牛/千克。读法: 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 9、8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4、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5、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 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6、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 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 c =3×108m/s =3×105 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 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

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 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 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 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填空(带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声源方向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20190 Hz, 高于 20190 Hz叫超声波;低于 20 Hz叫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填空题.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长度的主单位 是 ,用符号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 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km= m; 1dm= m, 1cm= m; 1mm= m。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 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 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 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 1h= min=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 (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速度不变 4.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速度等于物体在内 通过的。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 1米 /秒 = 千米 /小时 5.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 这就是平 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9. 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 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 (1音调 :是指声音的 , 它与发声体的 ` 有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复习过程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最新最全)

初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中考物理基础知识手册.pdf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η=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电流I(A) I=I1=I2=……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电压U(V) U=U1+U2+……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电流I(A) 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并联电路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U/R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填空(带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声源方向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20000 Hz, 高于 20000 Hz叫超声波;低于 20 Hz叫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教科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 5 6 7.可听声:频率在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42℃,每一小格是0.1℃。 4.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49018

科学之旅 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2怎样学习物理:勤于观察,勤于动手;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记录声音的方法:机械唱片磁带激光唱盘 3、声音的传播条件:介质(如木材,金属,空气等) 4、声是怎样传播的?以波的形式,叫做声波 5、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1)15 C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温度高传声快 (3)一般:固体〉液体〉气体;海水〉水;铁>铝>铜 二我们怎样听声音 1、耳朵感知声音的途径 外界声音鼓膜震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____ 2、耳聋:骨膜听小骨损坏引起传导性耳聋((能够通过其他途径将振动传递给听觉神经) ;听觉神经损坏 引起神经性耳聋 3、骨传声: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4、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是不同的,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5、双声道立体声是什么意思? 三声音的特性 1、频率: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来描述振动的快慢。 2、频率的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 3、100Hz的含义:在1s的时间里振动100次 4、音调由什么决定?频率 5、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6、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范围:20Hz----2000Hz 7、超声波:高于2000Hz的声音 8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 9、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和人不同: 10、次声波: (1)大象的语言声音是次声波 (2 )火山喷发、地震、台风、海啸等,都伴随次声波 (3)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 (4)次声波对人体的健康有害 11、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1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13、振幅与响度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4、音色:与发生体的材料,结构有关,音色不同,波形不同 15、乐音:悠扬,悦耳,听起来感觉舒服的声音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