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_教案教学设计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_教案教学设计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_教案教学设计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_教案教学设计

小数点的位置移动

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现代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通过观察、操作、概括、总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3.教育学生养成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在总结、归纳“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难点: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学用具:电脑辅教软件,实物投影,填数用表,数学卡片和一个钮扣.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出示数位顺序表:问:(1)说出每个数所在数位,并表示多少?(2)看这个表,说明哪两个数位间进率是10,或者进率是100?2.注意观察(电脑演示) 2.576<25.76<257.6 (1)将25.76的“.”向右移一位,变成257.6.问:1)你看到了什么?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2)将25.76的“.”向左移一位,是2.576.问:1)你看到了什么?2)比较25.76与2.576的大小.二、导入:看来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了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出示题目).三、新授:(一)下面我们以小组合作的方法研究这个问题.1.(每组一个学具袋一个表),请组长分工,大家一起利用学具按照表上的要求,边摆边填,并找出规律.2.反馈.3.说说填表的方法把0.6小数点向右移一位,0.6m→6m=600cm.把0.6小数点向右移二位,0.6m→60m=6000cm.把

0.6小数点向右移三位,0.6m→600m=60000cm.4.独立思考:将0.6m→6m,0.6m有什么变化?0.6m→6m原数扩大10倍.0.6m→60m原数扩大100倍.0.6m→600m原数扩大1000倍.5.你怎样看出从0.6m→6m,原数扩大了10倍?还可以怎样想?①、因为6m的6在个位,0.6m的6在十分位,个位和十分位进率是10,所以原数扩大了10倍.②、还因为0.6m=60cm,6m=600cm,600cm是60cm的10倍.0.6m变成6m,原数扩大10倍.6.从0.6m→60m,扩大100倍,道理是什么?从0.6m→600m,扩大1000倍,道理也相同.7.根据大家发现的,你能概括出小数点右移,原数怎样变化?小数点右移一位,原数扩大10倍.小数点右移二位,原数扩大100倍.小数点右移三位,原数扩大1000倍.8.老师板书“右移扩”.(二)1.还有没有不同的移动方法?2.反馈:小数点左移一位,0.6m→0.06m,0.6m缩小10倍.小数点左移二位,0.6m→0.006m,0.6m 缩小100倍.小数点左移三位,0.6m→0.0006m,0.6m缩小1000倍.3.你怎样看出0.6m→0.06m,缩小10倍?还可以怎样想?4.同组互相说其他道理.5.根据大家发现,请你说说小数点左移,原数怎样变化?左移一位,原数缩小10倍.左移二位,原数缩小100倍.左移三位,原数缩小1000倍.6.老师概括并板书“左移缩”.(三)1.根据以上发现,我们可概括出原小数点位移的规律是:2.小组熟读规律.3.老师有一问题,请教大家.(1)把0.6的小数点右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

书:06 (06是6,没有小数部分,0省略不写.) (2)把0.6的小数点左移一位,为什么不写成.06?板书:.06 (因为整数部分没有数,要补0占位.) (四)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发现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应记住在移动小数点时要注意添0去0的问题.四、巩固练习.(一)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中:1.把0.09扩大100倍,小数点应向[] 1.左移二位2.右移二位2.把3.72缩小100倍,小数点应向[] 1.左移二位2.右移二位(二)根据箭头指向,请说明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引起原数怎样的变化?

(三)电脑出示练习

1.师出生答:34.81→3.4811.34→134 2.师出生答:(可进行比赛游戏)3.师出生答:24.056×1000÷1000=24.056 478.32÷100×1000=4783.2 五、小结:这节课大家学得不错,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叫——小数点的悲剧

有一著名宇航员独自驾驶“连萌一号”在太空中作业,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航途中,突然飞船发生了不可解决的故障,原因是由于检查员的疏忽点错了重要数据的小数点.在人生最后两个小时里,这位勇敢的宇航员没有悲伤,而是坚持工作着.最后他在与女儿诀别时说:“我要告诉你,我亲爱的女儿,我也要告诉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认真对待学习中每一个数,每一个小数点,不要再让小数点的悲剧发生了!”“连萌一号”消失了,这场小数点的悲剧结束了,但是请同学们牢记住这位宇航员的话吧!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标 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是教学重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 )移动( )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

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4)为什么0。08×1000得8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8×100=8,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8,而不写成008? 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8扩大1000倍得80,而不能得0080.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

小数点移动教学设计1

小数点移动教案设计 中江县实验小学张静芳 教学内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知识迁移和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卡纸数字,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播放动画(或音乐)故事导入 话说孙悟空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山头,孙悟空前去探路,不想,遇到一个妖怪,妖怪喝道:“猴头,交出唐僧!”悟空叫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一根0。009米长的金箍棒。妖怪看了哈哈大笑:”小样,用0。009米长的金箍棒就想打赢我!”只听孙悟空连声说:变!变!变!,金箍棒变成了9米长,重重地打在了妖怪身上。妖怪一命呜呼了! (2)提出问题在刚才的故事中: 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棒越变越长,数越变越大) 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了) 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扩大,扩大的规律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学生进入主题。 二.探究新知: 1.观察发现 (给点时间看图)唉,通过看图,你知道第一幅图里,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多长吗?0.009米=9毫米 ①你知道0.009米是多长吗? ②你知道9毫米有多长吗?(用手势、用尺比划)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一下。 这么长的金箍棒打不到妖怪,怎么办? 对了,只见悟空大喊一声“变”,出示第二幅图:金箍棒就变成了0.09米=90毫米 ①唉,这个数有什么变化?(手势)(用红笔添写0) ②那你知道0.09米是多长吗? ③ 90毫米里有几个9毫米呢?那也就是说现在的金箍棒是 原来的10倍,对吧? ④它有多长你们知道吗?(用手势、用尺比划) 可是,这么长的金箍棒还是打不到妖怪,只见悟空又大喊一声“变”,出示第三幅图:金箍棒就变成了0.9米=900毫米 ①这个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手势)(用红笔添写0) ②谁知道0.9米是多长? ③它有多长呢?老师这有尺谁来找找。 ④唉,900毫米里有多少个9毫米?那这个时候金箍棒是原 来的多少? 还是打不到妖怪,悟空又大喊一声“变”,出示第四幅图:金箍棒就变大了。 9米=9000毫米,妖怪被9米长的金箍棒重重地砸死在下面。 ①它发生什么变化? ② 9米多长? ③想一想,9000毫米有多长? ④现在这个金箍棒和原来比较呢?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学生进入主题。(给点时间学生看图)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回答问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_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教学设计_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确定位置,它包含运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的方法和利用方格纸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用“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第几排第几座”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 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一单元的内容《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 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 教师:我们全班有40名同学,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不叫出你们的名字,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今天继续在前面学习过前后左右的基础上学习《位置》。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 谁能描述出xx同学具体坐的位置? 有的学生用以前学过的前后左右的方法描述同学的位置,也有的同学用第几行第几列或第几列第几行来表述。老师都给予肯定。 如果老师用第3列第4行来表示xx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 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先指名说说,然后同桌互相提问互相说。可以采用不同的问法来练习。同学互相评价。 (3) 教师教学写法:xx同学的位置在第3列第4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3,4)。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同学互相评价。

小学五年级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技能目标: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二)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与复习 1、 ____年4月21日,俄罗斯车臣共和国的叛匪头目杜达耶夫为安全考虑,开车到野外打卫星电话。他们把电话机放在汽车发动机的罩上,人站在旁边打。就在杜达耶夫与第一个人通完话后,又拨通了另外一个人电话。就在他们通话时,两枚导弹呼啸而至,叛匪头目杜达耶夫当场被炸死。几十千米外飞机上的导弹就像长了眼睛似的准确地集中目标,听起来好像非常神奇,其实这就是真的。

人们已经掌握了非常高明的确定位置的方法,使人们的行动更加准确、更加方便。 2、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学习了不少有关确定位置的方法,先来复习一下。 场景导入:在教室里,大家的课桌椅一般都是按照一组一组、一列一列地摆放得整整齐齐的,(出示教室摆放示意图)鼠标移动至某一个位置,出现一个人名。请同学们说一说他的位置在哪里?鼓励学生用自己觉得最简洁的语言表达一下,边指着一个人像边说说。 小结:以前我们学习的是用第几列和第几行来描述一个对象的位置,同学们说得很好。 二、教学新课内容 1、教师概括学生在导入里的部分表述,加以规范和整理。 谁来介绍什么是列?什么是行?怎样数列?怎样数行?(从哪个方向开始数) 2、电脑演示:将原来的人物逐渐转化成“点”再请同学们准确地说出闪动的点的位置,(电脑演示先从列的下端选择位置,用条形向上复加阴影;再从行的左边开始向右复加阴影,显示出该点),说说它“列与行”。要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通常要说出是第几列第几行,(第三列,第四行)有人就想了一个办法,只说了只有的一个“ 数对”(3,4)就可以了。电脑演示将第三列,第四行改成(3,4)的过程。不过,你在看到(3,4)时,这里的3和这里的4先说的是列还是行?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学习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究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学习重点:小数点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应用小数点连续移动解决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 )移动( )位。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1):把0.07扩大l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提问:(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 0.07×10=0.7 0.07×100=7 0.07×1000=70 (2)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小结:把0.07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就是乘10; 把0.07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就是乘100; 把0.07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就是乘1000。 实际上就是把0.07的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2、教学例2(2):把3.2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1)思考一下,把一个数缩小倍数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应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解决? 3.2÷10=0.32 3.2÷100=0.032 3.2÷1000=0.0032

3、总结: 三、课堂达标 1.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把17.20扩大1000倍,小数点要( )。 A 向左移动三位 B 向右移动三位 C 不变 (2)0.982扩大100倍是( )。 A 9.82 B 98.2 C 982 (3)18.56缩小到它的( )是0.01856。 A 1000倍 B 1001 C 1000 1 (4)将36.02( )就可以得到整数。 A 缩小到它的100 1 B 扩大100倍 C 扩大5倍 四、作业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00 ×100÷ 2、算一算。 0.13×10= 30÷100= 4.5×10= 0.37×100= 2.17÷100= 0.04×10= 1.6÷100= 2.43÷100= 小结:把3.2缩小到原来的 ,就是除以10 ; 把3.2缩小到原来的 ,就是除以100 ; 把3.2缩小到原来的 ,就是除以1000。 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

(完整版)《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设计 设计者:江西省上饶市第十一小学吴文军 教材分析: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这节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十进制计数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等知识之后学习的。因为小数与整数一样,都是按照十进制来计数,也就是数字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数值大小也不同。小数的数位是由小数点确定的,所以,小数点的移动必然引起小数每一位上的数值发生变化。这一变化规律不仅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根据,也是复名数与小数相互改写的重要基矗这一小节教材内容的展开,注意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并通过已有的知识来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这一规律。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特点,确立的教学目的是: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2)能比较熟练地把一些数同一个数(数字相同)进行比较,知道其扩大、缩小及其倍数。(3)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和概括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概括、推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学方法:根据本节教学内容,可通过投影仪、磁黑板、卡片等教具,将知识的讲解与直观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表象出发,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更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此,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以讲授法为主,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为辅,以讲、扶、放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八册P61-6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问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回答: 0.4米=( )分米0.06米=( )毫米 4分米=( )厘米=( )毫米 0.6米=( )厘米=( )毫米 1米=()分米=()厘米=( )毫米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35.67 3.567 356.7 3567比较大小。 订正后提问,这四个数有什么相同特点?(数字及排列顺序一样。)有什么不同?(小数点位置不同,大小不同。) 教师小结:可见小数点的位置直接影响到小数的大小。那么,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今天我们一起研究。

《位置》教学设计

《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课件、座位号、电影票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1.捉迷藏游戏。 让学生说说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课件出示小动物躲藏图(小动物正躲在房间里:小鸭躲在写字台上面,书的左面;小狗躲在写字台的下面;小兔躲在床的后面;小猴躲在床的右面。)让学生找这些小动物(随着回答点击该动物,它就会闪烁显示。) 引出课题:板贴“位置” 教学过程说明 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直接激趣,调动全班的兴趣和积极性。 这四只小动物都是学生熟悉并且喜爱的卡通形象,如此的取材具有亲切感,使学生很快就融入捉迷藏的情景中。 2.让学生向来听课的老师介绍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到谁,该生站起来向老师招招手。 教学过程说明 联系实际,通过介绍既巩固了旧知,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激起学习兴致,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新授 1.联系主题图,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P5主题图)这是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看!他们坐得多整齐呀。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位新朋友,名叫乐乐。告诉学生他坐在第一组第二个座位,让他们发散思维在主题图中找到他。 学生可能得出以下几种答案: a.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 b.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后往前第二个。 c.从右往左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 d.从右往左第一组,从后往前第二个。 教师完整地描述乐乐的位置“从左往右第一组,从前往后第二个座位。”让学生找。(学生找到后点击该生则闪烁显示并出现文字“第一组第二个”。)

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 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如,确定学校、家庭的位置,确定地图上城市的位置,在棋盘上确定棋子的位置,在海战中确定舰艇的位置…… 本章你将在小学的基础上,研究用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方法来确定位置,并体会图形坐标的变化与轴对称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 位置与坐标 认识不同确定位置的方法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回顾与思考 5.1 确定位置 5.2平面直角坐标系5.3坐标与轴对称 水平测试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 1. 确定位置 西安高新第一中学姬文亮雒萍 一、学生起点分析 《确定位置》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位置的确定》第一节内容。本章是“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等内容,而且也从坐标的角度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同时又是一次函数的重要基础。《确定位置》将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定位方法呈现给学生,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对八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新鲜事物特别有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会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较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二、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用一对数表示物体在平面内所在的位置,灵活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2)经历在现实生活中确定物体位置的过程,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法;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确定位置,感受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 重点:理解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难点: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学法的确定,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计。本课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出学习主题。 第一环节感受生活中的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若干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常常需要确定位置.导入新课:怎样确定位置呢?——§3.1确定位置。 第二环节分类讨论,探索新知 1.温故启新 (1)温故:在数轴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需要几个数据呢? 答:一个,例如,若A点表示-2,B点表示3,则由-2和3就可以在数轴上找 到A点和B点的位置。 总结得出结论:在直线上, 确定一个点的位置一般需要一个数据.(2)启新:在平面内,又如何确定一个点的位置呢?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实例,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2.举例探究 Ⅰ. 探究1 (1)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指定的位置? (2)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3)如果将“6排3号”简记作(6,3),那么“3排6号”如何表示?(5,6)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是教学重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 )移动( )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 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 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把0.08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各 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4)为什么0.08×1000得8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8×100=8,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8,而不写成008? 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8扩大1000倍得80,而不能得0080. 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从而明确:……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 反馈:(投影)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3.18×10 0.45×1000 1.2×1000 100×0.06 10×94.5 1000×0.34 订正时要说出道理. 2.教学例3:把43.7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位置和范围》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位置和范围》名师教学设计(第1课时)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亚洲的位置和范围是学生进入区域地理学习的第一节,也是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大洲自然地理环境一般方法的基础。通过了解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学生学会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对自然资源环境的探究。 本节的难度不大,但需要更多运用地图,通过对地图的观察、记忆、分析,准确地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将亚洲和其他大洲进行比较,掌握归纳地理位置的方法,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可以充分利用视频,图片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已初步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在此基础上本学期需要强求学习方法的培养,从第一学期的自然环境总论到现在接触区域地理,学生只是对地理事物有总体的了解,而缺乏提炼、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本课教授他们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对他们今后的学生至关重要。这一阶段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意识。教师如结合学生的特点展开讨论式教学,效果更好。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学目标】 1.以亚洲为例,学会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及与其他大洲的相对位置。 2.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分析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对北美洲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亚洲的地理位置,归纳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播放课件素材《课前导入:亚洲雄风》 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 同学们,知道亚洲在哪里?亚洲有多大吗? 阅读材料: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 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任务1 以亚洲为例,学会运用地图描述一个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及与其他大洲的相对位置。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读“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完成下列活动。 1.半球位置 (1)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最新人教版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正确表示物体的位置,初步体会数对在生活中的 运用。 2、经历直角坐标系的“再创造”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发展思维能力, 提升空间观念。 3、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内在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正确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经历直角坐标系的“再创造”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二、教学过程 1、自主提问,确定教学目标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什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你觉得应该学习哪几方面内容) 生:怎么确定位置、确定谁的位置、确定位置有什么用? 大家的问题提得很好,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 2、知识迁移,体验横轴 (1)我们今天先来确定这只蜘蛛的位置,你能说说它在哪里 吗?生:在右下角。 (2)师:现在呢?生:在下面那条线的中间。 (3)师:现在呢? 师:我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现在用语言比较难表达,那请什么来帮忙,能准确知道蜘蛛的位置? 生:数字。 小练习:蜘蛛移动到4、3、2 3、深入探究,自主构建

下面蜘蛛又要移动了,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背对大屏,来猜猜蜘蛛移动到了哪里? 其他小朋友可以用语言提醒他:2的正上方。 师:为什么你猜不到?生:2的正上方有好多地方。师:你指一指。 看来还是不能确定位置,还需要什么? 在确定的纸上,量一量是否是1cm。 小结:像刚才这样2的正上方1cm这样的表述很清楚, 2的正上方这样的表述很模糊。(板书) 小练习:(在尺子的帮助下) (1)现在又爬来一只蜘蛛,谁能准确说出它的位置?(5的正上方2厘米处) (2)有一只蜘蛛在1的上方3厘米处,谁来点应对准几? 4、逐步抽象 下面三只蜘蛛要回到原点重新飞,你能在墙上做什么准备工作,能让蜘蛛飞过去时一眼看到自己的位置? (1)学生自主探究。 生1、生2。 为什么这么画? 真的这么快吗?(ppt画好,生在自己的纸上也画好) 我们来试一试:3的上方2厘米处,4的正上方3厘米处。 (2)通过我们刚才的努力,我们从模糊的表示位置,到清楚得表示位置,现在你能不能用更简洁的方法来表示红蜘蛛的位置呢?(板书) 生:~~~~~ 师:虽然表示方式都不一样,但有些信息是一样的。 生(都是先2后1。 (3)师介绍数对:大家的想法跟数学家们已经很接近了,数学上我们用(2,1)来表示。 ()表示整体,2是~第2列,1是~第1行。读作二、一。 在你的练习纸中用数对来表示其他两只蜘蛛的位置。 5、数学文化 同学们,其实我们刚才重走了数学家的路。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教案

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十二的第4 8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牢固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的变化规律,并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l000倍。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会应用规律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是教学重点。向右移动时位数不够要在右边添“0”,前面最高位的零必须去掉;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时要在数的左边用“0”补足,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答: 1.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数就( )。 2.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就( )。 3.5.24要扩大10倍,小数点向( )移动( )位,得( )。 4.把42.7写成0.427,小数点向( )移动( )位。 5.说说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 6,如果把3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应怎样列式?得多少? 7.如果把5000缩小10倍,l00倍,1000倍应怎样计算?各得多少?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数扩大倍数要用乘法计算,把一个数缩小倍数用除法计算,我们今天应用学过的小数点移位的变化规律,要把一个数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只要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怎样移动呢?(板书课题: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的应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2:把0.08扩大l0倍、100倍、1000倍,各是多少? 提问: (1)把一个数扩大倍数用什么方法计算?(用乘法计算) (2)怎样列式?(把0.08分别乘以10,100,1000) 板书: 0.08×10=0.8 0.08×100=8 0.08×1000=80 (3)根据学过的规律,应怎样移动小数点? 启发学生分别说出移动的位数及得数。(板书) (4)为什么0.08×1000得80? (因为要扩大1000倍,需向右移动三位,而原数只有两位小数,还差一位,所以要在右边添一个0,补足数位。) (5)0.08×100=8,为什么向右移动两位后得8,而不写成008? 引导学生明确,小数点向右移动后,不是零的最高位前面的零必须去掉,如0.08扩大1000倍得80,而不能得0080。 小结式提问: 根据上面的计算,要把一个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只要怎样就可以了? 从而明确:……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就可以了。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教学设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变化规律)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闸岗镇中心学校覃杰明 教学内容分析: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其中一个内容,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的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已经初步认识小数的读与写,本节课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进行探索,突出法则、规律,为下面学习解决生活中的小数、小数与单位换算两个内容奠定学习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计算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三年级下学期已经接触到小数,能学会小数的读写,在本单元前几节课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大小比较进一步有了深刻的认识,能比较小数的大小,为本节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打下基础。 2、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可利用资源。我在课前调查学生是否看过西游记,很多同学都喜欢,都对孙悟空的金箍棒产生好奇,知道金箍棒的长短可以伸缩,但是不知道其中的奥妙。因此我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上进行激趣导入,引入西游记的金箍棒短视频,出示连环画的故事形式,呈现孙悟空变长金箍棒打牛魔王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知小数点的移动与金箍棒长度的变化是有关系的,整个过程通过观察、探究、交流、比较、总结寻找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43页《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例1. 教学目标: 1. 能说出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2. 通过观察、比较,总结出小数点移动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归纳“规律”的过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课件剪辑的视频) 观看西游记金箍棒的伸缩变化。你们想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长短是怎样变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二、新知探究 1、看故事(课件演示)孙悟空的金箍棒长短发生什么变化?怎样变化的? 2、新课探究:观察0.009m→0.09m→0.9m→9m,你发现什么?小数点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例1 把0.009米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上 往 下 观 察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第84到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排第几座、第几层第几号、第几组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所在的平面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4.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生活里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一: 师讲述:小朋友们都知道每天做操可以锻炼身体,做操时应先排好队。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呀也在做操了(课件演示例题图)。看,它们的队排得多么整齐啊。咦?小猴小熊它们好象有话要说,听听(课件演示:小猴举起右手说:“我在第1排第1个。”小熊说:“我在第2排第3个。”)

(1)从小猴和小熊的话里你想到了什么? (2)自由讨论。 (3)小结:我们生活中习惯由前往后数第几排,从左向右数第几个。 (4)找找小狗弟弟在哪?穿蓝裤子的小兔排哪?蓝猫站哪?(每种小动物被点时右手摆动) (5)第4排第4个是谁? 二、情境二: 师:“元旦”节快到了,到时候家里会来亲戚,亲戚们想了解一下你在学校的情况。 (1)你能先给他们介绍一下你在教室的位置吗?第几组第几个?(请几个小朋友到讲台前表演)。 (2)你的好朋友是谁?他坐哪?你会介绍吗? (3)你还能怎样介绍他的位置? (4)我们班第4组第4个同学是谁?从右数第5组第4个是谁?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 三、情境三: 师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最近有一件大喜事,它们搬进了新楼房里。它们还邀请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玩哩。为了我们方便寻找每个小动物的家,它们特意寄来一张各家分布图。{课件显示“想想做做”第1题}谁会看? (1)小猴住第几层第几号?(屏幕显示“我住在第2层第3号。”) (2)生活中怎样数楼层? (3)我们现在要去小青蛙家(点小青蛙,青蛙张张嘴),它住几层几号?

《小数点的移动》精品教案

小数点的移动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P61小数点的移动例5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媒体出示)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0.54 32.6 3.26 2.800 6.19 61.9 (学生口答,教师点击媒体核对) 师:仔细观察,这两组题有什么特点? 生1:第一组数,每一组中的两个数大小相等,因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2:第二组数,每组两个数的数字相同但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不同。 师: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第二组数中每组两个数的数字相同,但小数点位置的不同,小数大小不同。那么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出示课题:小数点移动)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一:探索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看《西游记》吗?你最喜欢其中哪个人物? 生:孙悟空 师:孙悟空能七十二变,他还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金箍棒能变长变短。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孙悟空的金箍棒的长度发生了几次变化,分别由多长变为多长。 (点击媒体,播放以P61例5为内容的动画片) 2、探究规律 师:金箍棒的长度是怎样变化的?(请2—3个同学汇报) 生:从0.009米变成0.09米,再从0.09米变成0.9米,最后从0.9米变成9米,共发生了3次变化。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一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位置—上下、前后、左右》教学设计 一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同学互相看看,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找找看。

(四年级数学教案)《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确定位置》 教材分析:利用学生熟悉的座位表这一情境,让学生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 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事物的位置。 2. 通过多种形式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对问题。 教学准备:班级座位表、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 1、听口令,作动作。

教师说位置并向坐在该位置的学生提出行动要求,这部分学生按要求做动作,其余学生判断: 师:请第四组的同学挥挥手。 请第五排的同学起立。 请第六组的同学拍拍手。 请第二排的同学向这边的同学笑一笑,打个招呼。。 2、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到了我们班,同学们欢迎吗?心情怎么样? (学生畅所欲言)他们不仅说出了同学们的心声,也说出了老师的心声。那大家能用数学语言说出他们的位置吗? 说得真好,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确定位置” (板书) 二、探索新知 1、找位置(课件出示班级座位表) 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2、说位置 (1)谁来说说,你的位置在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 (2)同桌互说自己好朋友的位置。

师巡回地反馈说的情况。 3.表达位置 大家说得都很不错,那就赶快拿起笔,把自己的位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 来吧!(生独立思考,并写在本子上,师巡回指导) 反馈:我是用第()组第()个的方式来表示的。 我是用第()排第()个的方式来表示的。…… 小结:同学们的表述方式有很多种,这么多的表达方法有时候其他的人不一定 理解。那么,在数学上就有一种更科学的表达方法。那就是:数对(板书) 4.探索用“数对”表示位置。 1)讲解数对的表示方法及中间为什么要用逗号隔开。 2)用数对的方法表示出自己的位置。并且要说一说这两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用数对的方法表示出好朋友的位置。 5.听口令。(猜一猜) (1)请(4, )的同学站起来,请( ,5)的同学站起来。为什么这么多人站起来? (2)请(4,5)的同学站起来。对吗? (3)猜一猜:我说的是哪一个同学?(2,5)(4,3)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小数点的移动规律(一)(优质教案)【新版】

小数点的移动规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5×10 50×10 5×100 5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 4.53 45.3 0.7 0.07 3、导入新课比较一下,刚才每组的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每组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数的大小却不同呢? 揭示课题:小数点有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1: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板书: 5.04×10=50.4 5.05×100=504 5.04×1000=5040 (3)引导观察比较:50.4和50.4比, 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504和5.04比, 小数点像什么方向移动了几位? 猜想:把一个小数乘10, 就是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几位? 把一个小数乘100、1000呢?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一个小树,分别把它乘10、100、1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于我们猜想得是否一样。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的猜想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们发现的规律?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2、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2中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是适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 (2)提出“每千颗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千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0. 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板书0. 351千克=()克 (3)提问:你会把0. 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吗?可以怎样想?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把0. 351千克改写成以“克”做单位的数。可以用把0. 351乘1000,计算0. 351乘1000是,可以直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