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共两党及其相互关系doc

国共两党及其相互关系doc

国共两党及其相互关系

【命题趋向】

国共两党关系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近年来,由于高考逐步侧重经济史、文化史的考查,因此作为政治史内容的国共两党关系在考查力度上有所下降,一般以客观题为主。受时事政治的影响,2005年江苏、广东高考历史卷中出现过主观题。随着2005年4月底和5月初“连宋登陆”成为现实,关于国共两党关系曲折发展的历程及其今后发展趋势问题开始大幅度升温,极有可能成为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焦点。

复习重点:国共两党的建立及其性质、影响。国共两党和一、二次合作的酝酿及主要经历、形成标志、取得的成果、重大事件、破裂原因及其启示。导致国共两党关系破裂的大事及国民党反动政权被推翻。中共对台政策的演变,两岸关系由对峙隔绝到交流加强的原因和表现。其中国共两次合作及海峡两岸交流加强是重点。

【考点透视】

本专题考点知识可以整合为同盟会、国民党、中共成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历史作用与影响,国共两党合作与对峙的关系演变,即1921~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酝酿,1924~1927年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发展与破裂,1927~1936年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1937~1947年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的形成、发展与破裂,1946~1949年国共两党的决战,1949~现在国共两党的隔海对峙。

(一)同盟会、国民党和中共成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五)“一国两制”与祖国的完全统一

1.中共对台政策的两次重大转变

(1)1949年10月到1987年底,由坚持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转变为“和平解放台湾”。

(2)由“解放台湾”转变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①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②1981年1月,叶剑英提出九条对台方针。③1982年1月,邓小平把“九条方针”概括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④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这一伟大构想,成为基本国策。⑤1997、1999年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成果。⑥2005年“连宋登陆”,国共两党政治交流获得突破。

2.海峡两岸的对峙与交流

(1)1949年到1978年底,海峡两岸处于长期隔绝、对峙状态。

(2)1979年以后,两岸逐渐和缓,交流得到加强。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但岛内分裂势力的发展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并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活动,严重阻碍着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3)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同心愿。“连宋登陆”彻底结束了两岸关系因内战造成的人民之间的意识形成隔阂,重新衔接台湾与中国大陆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中国大陆和平发展增加了政治领域包容和解的社会氛围,以及增强了两岸民意遏制岛内“台独”活动的意志和力量。

【解题指导】

联系与比较

从纵向来看,要求学生掌握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从更深的层面认识中国民主革命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从横向来看,要求学生认识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第二次国共合作,国共对抗与决战的国际背景,台湾与大陆分裂的国际背景,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乃至政治交流加强的国际背景。

规律方法总结

1.对国共两党建立及其影响的规律性认识

(1)国共两党都是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阶级关系发生变动和国际形势变化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2)国共两党的建立都推动了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和斗争水平的提高,都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影响深远。

2.对国共关系曲折发展的成因的规律性认识

(1)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的激发是促成国共两次合作的重要原因,分裂的根本原因是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政治理念的不同。

(2)两党关系的发展与变化,也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3.对国共关系发展过程的规律性认识

(1)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大革命时期的“合作”、土地革命时期的“分裂”、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解放战争时期的“分裂”四个阶段。

(2)规律性认识:“分则两伤”,“合则两利”。基本经验,积极推进目前已出现的和解新气氛,用中国人的智慧解决中国人自己的问题,“求大同,存小异”,“一国两制”,完成统一。热点问题关注

“连宋登陆”表明国共两党在一个中国的立场上是一致的,因此,2006年高考的考查侧重将是:①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成因、政策调整、重大事件和成果。②“一国两制”政策的酝酿和正式提出及对港、澳问题成功运用的作用。③与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与逝世80周年、一二·九运动70周年相关的时事热点,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西安事变70周年相关的国共关系的曲折演变及对和平解决两岸问题提供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④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台湾与祖国关系的演变及国际势力对台湾地位的态度。⑤第二次国共合作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关系。总之,对国共两党关系的考查主要以积极的、正向的、亲密的合作等考查为主。

【专题训练与高考预测】

一、单项选择题

1924~1927年,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据此回答1~4题。

1.1921年,中共首先选择同国民党合作,主要是由于国民党()A.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B.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

C.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D.领导人欢迎合作

2.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A.它和中共的纲领完全一致

B.它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它是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一致

D.它是在中共的帮助下制定的

3.下图是国民党一大期间代表合影,其中有孙中山、林柏渠等来自不同阶层的代表,下列分析最能够说明图片的是

()

A.会议接受共产国际的指示B.会议确定国共合作基础

C.会议创建革命的人民武装D.会议有较广泛的阶级性

4.国民革命同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其突出的新特点是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②采用自上而下的形式③群众基础的扩大④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深化()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927~1936年,国共两党经历了十年的对峙。据此回答5~8题。

5.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批评中共的领导人加入国民党不是去做主人,而只是做客人,始终无当主人的决心。这实际上是()A.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B.批评当时的“左”倾关门主义错误

C.指责共产国际不了解中国国情D.遣责武汉国民政府的背叛

6.1933年,国共两党出现合作的趋向,其表现在()A.察哈尔抗战和福建事变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C.国民政府支持东北抗联D.瓦窑堡会议精神在国军中获得认同7.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各界同胞、党派和军队捐弃前嫌,抵御外侮,是因为()A.中共修改了民主革命的纲领B.中国需要倾全国力量抗日救国

C.中国抗日战争已经全面爆发D.中共重新认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8.西安事变之所以成为国共由对峙走向合作的转折点,主要是因为()A.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B.美国扶植蒋介石阴谋实现

C.国民党放弃了反共的根本立场D.国民党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

1937年9月,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据此回答9~18题。

9.1937年,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提出了四项保证,其中有“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以下表述错误

..的是()A.说明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说明共产党的坦荡胸怀

C.国民政府性质已发生变化D.团结抗战的需要

10.抗战进入相持阶级以后,导致国民党在五届五中全会上政策发生转变的外部条件是

()A.人民力量迅猛增长B.四大家庭财力膨胀

C.正面战场大致稳定D.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

11.以下图片中,能够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是

()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④

12.1939年中共发表文告:“企图以个人或少数人的私利,来代替和掩盖全国和全民族的最高利益,认为个人或少数人的私利就等于全国家全民族的利益是根本错误的。”这一文告主要是针对()A.日本近卫声明B.王明“左”倾路线

C.国民党的反动倾向D.汪伪政权建立

13.1941年3月,在国民参政会上蒋介石表示皖南事变不牵涉党派政治,保证以后决无剿共军事。这实质说明()A.皖南事变纯属军事问题B.国民党反共高潮已被打退

C.国共关系趋于改善D.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14.抗战期间,中共处理国共关系的根本着眼点是()A.坚决反击顽固派进攻B.争取中间力量支持

C.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D.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15.抗战时期中共制定的下列政策或提出的口号,为巩固统一战线的是①减租减息政策

②建立三三制政权③提出团结、进步、抗战口号④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16.1940年,毛泽东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中间势力”是指①农民和小资产阶级②民族资产阶级③官僚资产阶级④开明绅士()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7.蒋介石集团不敢与共产党彻底决裂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抗日要求高涨B.日本改变对国民党的政策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D.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

18.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其主要原因是()A.全中华民族的浴血奋战B.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C.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D.英美苏等国的援助

解放战争中,国共两党虽然经过几次重要谈判,但最终破裂。据此回答19~22题。

19.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共产党力量强大B.广大人民反对内战

C.发动内战的准备不足D.美国主张国共和平解决

20.抗战结束以后,美国一方面派代表调停国共两党和平解决一方面却给予国民党大批援助并组成了两千多人的军事顾问团。说明①国民党与美国人之间存在着矛盾②美国调停是虚,帮助国民党备战是实③战后美国对中国企图加以控制④美国要求中国接受的民主原则()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1.中国共产党提出八项条件并与国民党在北平进行和平谈判的出发点是()A.逼近蒋介石下台B.借机集结兵力渡江

C.争取民主力量D.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22.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9年的北平谈判都是由国民党首先提出来的,企图在于()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B.在政治斗争中争取主动

C.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D.争取时间准备继续打内战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7月15日,中共向国民党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希望国民党方面新闻机关早日发表。郑重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二从1937年2月至8月,国共两党先后在西安、抗州、庐山和南京四地进行了六次谈判。1937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在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23日,蒋介石就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谈话,承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摒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中国民族既已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坚守不偏不倚之国策,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己自助,以抵抗暴敌,挽救危亡”。谈话也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的第二次

合作,遂在抗日救亡的基础上得以实现。——《中共党史教学资料》

材料三1937~1941年,叶剑英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广泛联络国民党上层人士,并多次参与同国民党谈判。1939年2月,叶剑英参与创办的国民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副教育长,讲授抗日游击战战略战术,宣传持久战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抗日战争史》

材料四看图片

图1 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要人图2 1937年8月,周恩来、朱德与共祭皇帝陵国民党共商国际问题

图3 红军改编后举行抗日宣誓图4 陈毅团结江苏丹阳的开明人士抗日

请回答:

(1)中共是在什么背景之下提出《合作宣言》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3)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了哪些问题?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四则材料与抗战胜利之间的关系?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5年,毛泽东、蒋介石和美国特使赫尔利在重庆的合影

材料二(1957年蒋介石委派宋宜山赴大陆与周恩来等交谈,周恩来等人向宋转达了以下几点)(一)两党通过对等谈判,实现和平统一。(二)台湾为中国政府统辖的自治区,实行高度自治。(三)台湾地区的政务仍由蒋介石领导,中共不派人前往干预,而国民党可派人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务的领导。(四)美国军事力量撤离台湾海峡,不容许外国人干涉中国内政。

材料三观察下列图片

图1 台湾民众到澳门祭祀妈祖庙图2 2001年台湾船只从金门直航厦门

材料四胡锦涛主席会见连战、宋楚瑜

请回答:

(1)材料一图片涉及的重大事件叫什么?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所反映的中共对台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3)材料二这些主张是否实现?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材料三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所反映的国共两党关系改善的原因。

(5)从材料一、二、四中,我们能得出哪些看法和认识?

25.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合作对峙交替,最终中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请回答:

(1)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制约国共两党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用事实简要说明国共两党关系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2.C 3.D 4.D 5.A 6.A 7.B 8.D

9.C 10.C 11.C 12.C 13.B 14.C 15.B 16.D

17.D 18.A 19.C 20.B 21.D 22.D

点拨:第10题,因为此时日本停止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改变侵华方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15题,政治协商会议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召开的。第18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中华民族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共同奋斗的结果。第22题,A、B、C 都是重庆谈判的特点。

23.(1)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2)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做出重大让步,表示遵守三民主义;国共两党多次谈判磋商;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要灭亡中国;蒋介石表示以民族利益为重,抵抗暴力,承认中共合法地位。(3)两党有着共同的国家和民族利益,在外敌入侵之时必须合作。抗战爆发前后,国共两党多次进行谈判和亲密接触。两党均为抗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4)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基础,中共竭力维护合作是统一战线得以维持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全民族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24.(1)重庆谈判。国民党迫于国际国内的压力,内战的准备尚未完成。中共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团结教育人民。(2)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反对外来干涉。(3)没有。国民党政权在美国支持下拒绝合作,中共出现“左”倾错误,国际形势的影响。(4)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原因:两岸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国际形势的不断缓和;两岸经济发展的需要;“台独”势力日益遭到全中华民族的反对;

中共“一国两制”的影响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及影响的不断扩大。(5)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同的心理素质、亲情、血缘、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不能分离的根基。国共两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反对“台独”,谋求台湾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互信互助,再造和平双赢的新局面,为中华民族实现光明灿烂的愿景。

25.(1)从对抗到合作,再到对抗,两党之间矛盾与斗争始终存在。(2)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是根本原因。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重要原因。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3)第一次对峙,导致十年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第二次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战胜利。第二次对抗,经过三年多内战,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新中国诞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