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

全球性大气环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大气环流运动的规律。

2.了解1、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理解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和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对比、类比方法,理解、识记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特点。

2.读“季风和大气环流示意图”,学会分析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理解我国的气候深受季风环流的影响,从而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规律;东亚和南亚季风环流形成和区别。

2.受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名称、所在位置、成因及冬夏季风的关系。

难点:1.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绘图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由于冷热不均形成的热力环流,我们知道,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会引起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那么这种差异给全球大气带来怎样影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全球性大气环流。

【板书】一、大气环流

1、 定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板书】二、三圈环流

【教师在黑板上绘图】

第一步

赤道空气受热上升(红箭头向上指)→到高空形成高气压,极地空气冷却下沉(蓝箭头向下指)→高空形成低气压,赤道空气由高空流向极地(红箭头向北弯),极地空气则由地面流向赤道(蓝箭头向南弯),形成单圈环流。

【板书】1.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运动(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形成单圈环流

【思考】请同学们思考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地球实际是在不停的运动的。

【教师总结,继续启发】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刚才所说的单圈环流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大气该如何运动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运动的地球上大气受哪几个力的作用?

【学生回答】略。

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

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仍然假设地表均匀,来研究在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教师在黑板上绘图】

第二步假设:①地表均一

②太阳直射点赤道(不移动)

【师生互动】(备注:师生互动突破难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讲解】首先,讲解低纬环流的形成:赤道地区空气因受热而上升,致使赤道上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称为赤道低气压带。而极地地区空气因冷却而下沉,致使极地上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这样,高空的水平气压气压梯度力就是由赤道指向极地(启发学生思考得出)。设计如下的师生问答。

【启发提问】空气由赤道流向北极,将形成什么风向的风?

【学生回答】南风。

【启发提问】风能一直向北吹吗?

【学生回答】要受到地转偏力的影响。

【启发提问】风向向哪偏转?偏转成什么风?

【学生回答】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备注:教师用手势或身体表示)

【启发提问】高空的摩擦力大小?

【学生回答】小。(备注:教师进一步指出:可忽略为零)。

【启发提问】因此,南风最终会偏成什么风?

【学生回答】西风。

【启发提问】回答的很好。正是因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纬30°附近南风偏转为西风。这样,赤道流向极地的气流还能北上吗?

【学生回答】不能。

【启发提问】那会怎样呢?(要启发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下沉。

【启发提问】对。气流最终在北纬30°附近下沉。那么30°附近的近地面的气压将会怎样?【学生回答】升高。

【启发提问】形成高气压,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这样,大气就要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南北流出。能沿直线运动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启发提问】非常正确。(演示并引导学生画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

(备注:然后让学生画图体会。中、高纬环流的形成由优生为学生们讲解、师生共同认识完成)。(略)

【启发提问】通过以上的分析,思考地球上共形成了几个环流圈?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有三个,即:A.低纬环流圈 B.中纬环流圈 C.高纬环流圈。

【总结板书】2.假设地表均匀,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三圈环流

【启发提问】请考虑在纬度0度、北纬30度、 北纬60度、北纬90度的近地面高低气压状况如何?如果在南半球会怎样?

【总结概括】由于大气环流,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依次是(指图): 极地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记忆方法是:气压带高低相间分布--高、低、高、低、高、低、高。 这里高压与低压

的成因并不相同:赤道低压与极地高压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与副极地低压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

【启发提问】在高低气压带之间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存在,于是在全球近地面形成了六个风带,你能否根据高低气压状况,画出风向?如果在南半球风向如何?

【总结】它们的名称从北往南分别是(指图):极地东风带、中纬西风带、低纬(东北)信风带、低纬(东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板书】(1)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读教材里的图,讨论此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形成原因。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由于太阳直射点位置有季节移动,使气压带和风带也产生了移动,在北半球一般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板书】(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过渡】刚刚我们学习了有关大气环流的理论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三圈环流是在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而实际上地球表面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等不均匀的表面,那么在不同的陆地表面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下面我们就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进行分析。

【板书】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热容)

【讲解】

低气压带 23

660

026/ 23026/

66034/ 66034/ 0

0 高气压带 冬至日 春分日

太阳位置 夏季 冬季

【结论】随着季节变化在大陆上不同性质气压系统的交替出现和大洋上气压系统强弱的变化,显著地影响气压带的风带有规律的带状分布,特别是在北半球,气压系统呈块状相间分布。

【思考】结合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思考:从1、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上北半球与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板书】2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块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带状分布。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北半球的气压带基本上呈块状分布,南半球则呈带状分布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影响到海陆的气压分布。由于陆地的热容量比海洋的小,导致在同一纬度上海陆热力的差异。在同一纬度上,冬季陆地比海洋气温低,因此,陆地上形成高气压,海洋上形成低气压;而夏季则是陆地比海洋气温高,因此陆地上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形成高气压。

由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辽阔,性质较单一,因此气压带较好地保留了带状分布的特点;而北半球则海陆相间分布,使气压带被切断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认识北半球气压带的块状分布特点。1月份,大陆上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为强烈,这样副极地低气压带就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也只能残留在海洋上。7月份,大陆上气温高,形成低气压,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为突出,这样副热带高气压带就被切断,只残留在海洋上;

【简图记忆】现以亚欧大陆与太平洋、大西洋之间为例来分析:

夏季:大陆上形成的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冬季:大陆上形成的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七月切断

格局,气压带的变化引起了风带的变化。我们来阅读“东亚季风图”,对照大气环流示意图,

你们发现东亚和南亚在两幅图(季风图和大气环流示意图)中的风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由代表发言】东亚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中1月份吹西北风,7月份吹东

南风,打乱了原来的风带格局。南亚在大气环流示意图中1月份吹东北季风, 7月份吹西

南季风。

【教师分析】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里说明一下。

在东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导致冬夏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了

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形成近地面的季风环流。

冬季,在强大的亚洲高压与赤道低压、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了势力强大、干燥寒冷的偏北

风,即冬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

流就沿着北太平洋高压的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东南季风。

【作业思考】为什么东亚季风成为全球最典型的季风,为什么亚欧大陆和大西洋之间不能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