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专题7 地貌 学案

专题7 地貌 学案

专题7 地貌 学案
专题7 地貌 学案

专题7 地貌

【知识梳理】

1.地貌是在_______和____________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在河流的上游,多深切的_________地貌,这种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受到流水的______作用。【思考1】在河流的中游流水减缓,河谷宽阔,往往形成曲流,在曲流河段,凸岸更适合城市的建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河流的下游,主要以流水的_________作用为主,往往形成_____________地貌。4.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于____________岩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_________省区。

5.地表的喀斯特地貌主要有石芽、________、________;地下喀斯特地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到了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试写出相关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2】是否石灰岩分布区一定能广泛发育喀斯特地貌?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由岩石构成的海岸受到海水的_______作用,易形成____________地貌。由泥、沙等物质构成的海岸地带,受到海水的_________作用,易形成____________地貌。

【思考3】试分析海积地貌和海蚀地貌在修建港口时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干旱地区常形成风成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柱的形成主要受到风力的_______作用,而沙丘、黄土高原主要是受到风力的___________作用而形成的。

9.黄土地貌主要是在流水的__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地貌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4】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离距是否一致?等高线是否会相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判断下列地形:

海拔小于200米的地区为____________;

海拔小于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的地区为___________;

海拔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大于2 00米的地区为____________;

海拔大于500米,顶部平缓,边缘陡的地区为____________。

11.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________。几条不同高度的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则为___________,如有河流从此经过则可能形成__________。

12.等高线闭合,从中心向四周等高线逐渐降低则为_________,等高线闭合,从中心向四周等高线逐渐升高则为_______。等高线凸向高处则为__________,等高线凸向低处则为_______。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为___________。

13.地表的起伏状况影响农业的发展,坡度在3—7度要采取_______种植,超过7度的丘陵发展种植业需要修筑____________,而坡度大于25度比较适宜发展__________,这样可以防止_____________,保护环境。

【思考5】试从物质的组成来分析三角洲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以及黄土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6】工程建设的选址及施工,在平原地区有哪些利弊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高原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2.下列岛屿的形成,主要与流水作用有关的是---------------------------------------()A.崇明岛B.海南岛C.夏威夷群岛D.菲律宾群岛

3.下列景点的形成与喀斯特地貌有关的是---------------------------------------------()A.苏州园林B.桂林山水C.承德避暑山庄D.周庄水乡

4.下列有关地貌与经济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喀斯特地貌区适合建设水库大坝

B.海积地貌形成的海岸有利于大型船只泊靠

C.坡度超过25度的山地不适合发展种植业

D.黄土地貌区的黄土富含钙磷不适合农作

生长

5.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适宜开展攀岩运动的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6.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成“世界屋脊”的地质作用是()

A.外力作用B.流水作用C.沉积作用D.内力作用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完成7—8题。

7.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①一a,②一b,③一c

B.①一b,②一a,③一c

C.①一c,②一b,③一a

D.①一c,②一a,③一b

8.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主要是-------------------------------()

A.侵蚀,搬运,沉积B.侵蚀,沉积,搬运

C.沉积,搬运,侵蚀D.搬运,沉积,侵蚀

9.我国四大高原中,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

10.黄土地貌中孤立的黄土丘被称为------------------------------------------------()A.塬B.梁C.沟D.峁

11.下列各组地表形态中,由侵蚀作用形成的-------------------------------------()A.三角洲、戈壁B.沙滩、曲流

C.河流峡谷、风蚀洼地D.新月形沙丘、海岸山崖

12.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

A.①③⑤B.①④⑤

C.②③⑥D.②④⑥

13.衡量地表形态高度标准的正确选项是------------------------------------------------()A.丘陵的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B.高原的海拔一般在2000米以上

C.山地的相对高度大于500米

D.平原的等高线分布较密集

14.我国西北重镇兰州,因地处黄河谷地中,南北有山地限制,城市形态及铁路分布呈

东西带状分布,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运输的需要B.地形和河流的分布

C.政治和经济的发展D.矿产资源的分布

二、综合分析题

1.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不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流域地形地貌的发育演化也起到重要作用。

(1)黄河流经地区发育了多种地貌。图2所示地貌一般发育于图工甲、乙、丙三地中的

______地,它是在长期的流水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黄河下游河床平缓,流水______作用显著,在入海口形成了_____________。

(2)黄河下游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这与黄河的水文特征密切相关。由图可见,黄河下游河水补给以___________为主,其径流量季节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__,全年径流量最大的月份是_____。

(3)黄河下游地区缺水除了自然因素外,其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为缓解黄河下游水资源紧张状况,目前正在实施_________________工程。

2.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等高距为______。

(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

(3)A的相对高度范围约______米。

(4)图中小河的流向是__________。

(5)若要攀登上甲地,是沿C到甲省力,还是沿D到甲省力?

为什么?

3.下图是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

1.A为_______地形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为________地形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两条支流水流较急的是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拟在该区建一大型水电站,用“//”标出最佳坝址,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在B的________方向;疗养院位于______(南、北)坡。

5.已知疗养院海拔为200米,实测气温为17℃,此时D点的气温应在______℃以下。6.图中a、b、c中,哪一条不属于河流的支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哪一条更合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拟从甲村向乙村修一条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地貌教学设计

专题地貌教学设计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专题7 地貌》教学设计 和衷高级中学冯静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地貌也叫地形,是指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主要的地貌类型(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地貌与经济建设三部分。 2.地位作用 岩石与地貌是构成人类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册教材的主题内容之一。教材将岩石圈部分安排在第二篇,位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之后,在构成人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所在各大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首。在本专题(专题7地貌)之前,教材先介绍了板块运动(专题5),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表形态形成的内动力因素,又介绍了岩石和矿物的成因和类型(专题6)。为本专题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知识铺垫。可见本专题在整个岩石圈部分中地位之重要。 本专题内容阐明了地貌的形成不仅受到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还无时不受各种外力作用的影响。地球表面出现千姿百态的地貌不仅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同时受到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并提出了人类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人地关系,这是地理学科的核心问题,这进一步证明了本专题的地位和作用。 3.课时安排 本专题共需3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主要的地貌类型”;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第三课时主要学习“地貌与经济建设”。 4.教学目标 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地图册、练习册、学情。(《上海市地理课程标准》对本专题内容的学习要求级别是B,具体由教师根据学情把握。)

高中地理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含答案)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 石河一般多发育在0 ℃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读“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天山石河景观图”,完成1~3题。 1.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 A.500米以下B.1500~2000米 C.2500~3000米D.3500~4000米 2.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冻融堆积B.冻融侵蚀 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3.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 A.南坡沟谷 B.北坡沟谷 C.南坡高地 D.北坡高地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差约5~10米,走向为东北—西南,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 )

A.起伏和缓 B.陡峭高峻 C.低洼积水 D.平坦广阔 5.当地的岩层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为( ) A.岩层性质差异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浆向上喷发 D.岩层挤压隆起 冰帽是一种规模比大陆冰盖小,外形与其相似,而穹形更为突出的覆盖型冰川。下图为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附近丘陵地貌(a~d)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丘陵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 D.风化作用 7.丘陵地貌a~d( ) A.厚度由大到小 B.组成颗粒物由大到小 C.坡度由小到大 D.形成年代由新到老 8.冰帽附近丘陵地貌的形成过程反映了( ) A.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 C.气候变湿D.气候变干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挪威,位于欧洲的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是北欧四国中海岸线最长、港口最多的一个国家。挪威的海岸线长度足足有2.1万公里,比海

2018上海地理二模汇编专题7 地貌

专题7 地貌 1.(2018.徐汇.二模)瀑布是地球上壮美的自然景观。下图所示的地区中有可能形成瀑布的所在地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2.(2018.静安.二模)D处的地形是() A.山顶 B.山脊 C.山谷 D.洼地 答案:D 3.(2018.静安.二模)贵州众多山顶天坑的形成原因是() A.火山喷发 B.流水溶蚀 C.风力侵蚀 D.冰川侵蚀 答案:B 3.(2018.黄浦.二模)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中需要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流水的搬运作用强烈 B.岩石具有片理构造 C.粉尘的堆积作用明显 D.岩石具有可溶性 答案:D

3.(2018.崇明.二模)在建的川藏铁路是继青藏铁路之后的又一条“天路”,该铁路穿越横断山区时多高桥、隧道,其主要目的是() A.尽量少占良田 B.尽量避开冻土路段 C.降低显著的地形高差 D.便于野生动物迁徙 答案:C 4.(2018.浦东新区.二模)大自然中有许多“天生桥”。下图酷似象鼻的“天生桥”位于广西桂林,其形成原因是 A.风力堆积作用 B.海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D 5.(2018.长宁.二模)右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的一部分。图示主要地形是()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洼地 答案:B 6.(2018.杨浦.二模)2017年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遍产名录,这个美丽的小岛得名于岛上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右图) ,因浪击德石,声似插技,被叫做“鼓,浪石". “鼓浪石”的形成是由于

A.流水的溶蚀作用 B.海水的堆积作用 C.岩浆的变质作用 D.海水的侵蚀作用答案:D 7.(2018.杨浦.二模)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答案:B 1.(2018.虹口.二模)读下图,该区域() A.新平镇处河流的水质好于龙潭村 B.白天,在甲地可以看到龙潭村 C.最大高差超过400米 D.西南部地势最低 答案:D 2.(2018.虹口.二模)形成江南水乡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答案:B 3.(2018.松江.二模)若图中曲线为等高线,且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专题7地貌教学设计

《专题7 地貌》教学设计 和衷高级中学冯静 一.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地貌也叫地形,是指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主要的地貌类型(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地貌与经济建设三部分。 2.地位作用 岩石与地貌是构成人类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册教材的主题内容之一。教材将岩石圈部分安排在第二篇,位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之后,在构成人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所在各大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首。在本专题(专题7地貌)之前,教材先介绍了板块运动(专题5),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表形态形成的内动力因素,又介绍了岩石和矿物的成因和类型(专题6)。为本专题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知识铺垫。可见本专题在整个岩石圈部分中地位之重要。 本专题内容阐明了地貌的形成不仅受到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还无时不受各种外力作用的影响。地球表面出现千姿百态的地貌不仅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同时受到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并提出了人类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人地关系,这是地理学科的核心问题,这进一步证明了本专题的地位和作用。 3.课时安排 本专题共需3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主要的地貌类型”;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第三课时主要学习“地貌与经济建设”。 4.教学目标 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地图册、练习册、学情。(《上海市地理课程标准》对本专题内容的学习要求级别是B,具体由教师根据学情把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貌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外力作用的几种主要表现,并知道风力、流水、海浪是外力作用的主要因素。 2)能够借助情景识别流水地貌、黄土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和海岸地貌,

高中地理 专题7《地貌(1)》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地理专题7《地貌(1)》教 案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水平要求】 识记: 地貌的形成,地貌的主要类型;黄土地貌、流水地貌的形态。 理解: 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分析;侵蚀、搬运、堆积作用。 简单应用: 认识自然界的主要地貌的特征,喀斯特地貌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教学重点】 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的成因。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通过对典型的黄土地貌的识别、判读等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貌的方法。 【基本知识梳理】

【教学思路及学生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课前演讲,讲评。 引入新课:利用预备铃的时间播放我国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图片,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自然的引出课题―――地貌。 一、流水地貌:河流地貌为主 1、作用力:侵蚀、搬运、堆积 2、河流上、中、下游表现不一样: 上游底蚀――深切的河谷 中游侧蚀――曲流,中游堆积形成凸岸 下游----河口堆积形成三角洲 3、分布:有河流分布的地区。 二、喀斯特地貌: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堆积作用。 1、分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表:石芽、孤峰、峰林、溶蚀盆地落水洞。地下:溶洞、地下瀑布、石钟乳。 2、分布:西南地区较多 三、风成地貌: 1、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2、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3、分布:西北干旱和沙漠地区 四、黄土地貌: 1、地貌形态: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2、分布:黄土高原

五、海岸地貌: 1、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2、海积地貌:沙滩、沙洲、沙堤 3、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六、结合景观图总结五种地貌的开发利用 疑难解析 读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地貌称地貌,我国的高原这种地貌分布广泛。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两个名胜是和 。 (2)下面两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因: A:CaCO3+H2O+CO2→Ca(HCO3)2 B:Ca(HCO3)2→CaCO3↓+H2O+CO2↑

导游基础知识第三章知识点:地貌旅游景观

一、常见地貌类型 (一)花岗岩地貌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花岗岩地貌景区最多的国家之一。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深层侵入岩,岩性坚硬,岩体造型丰富。一般来说,花岗岩垂直节理发育,名山常有群峰簇拥、峭拔危立、雄伟险峻的特点。花岗岩易发生球状风化,形成巨大的“石蛋”造型或浑圆多姿的巨石兀立形态。 的花岗岩地貌景观有山东泰山、崂山,安徽黄山、九华山,陕西华山,江西三清山,浙江普陀山,福建鼓浪屿等。 (二)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在巨厚的红色沙砾岩层上,由内外营力作用形成的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特的地貌形态,这种地貌以广东丹霞山最为典型,因此得名。 我国的丹霞地貌景观有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安徽齐云山、湖南崀山、贵州赤水、甘肃张掖等。 (三)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以碳酸岩为代表的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改造而形成的地貌。喀斯特地貌有各种类型,一般可以分为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两种,喀斯特景观有峰林、峰丛、石林、溶洞、峡谷、天坑、天生桥、地表钙华堆积、桌山等。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发育最充分、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以广西、云贵高原最为集中。代表性景观有广西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贵州织金洞、贵州荔波喀斯特,重庆武隆喀斯特、重庆金佛山、重庆奉节天坑一地缝景观,四川九寨沟、黄龙,湖南张家界黄龙洞,北京石花洞等。 (四)流纹岩地貌 流纹岩地貌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火山灰等在流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流纹状构造。在岩体节理和裂隙特别发育的部位,易形成奇峰异洞、峭壁幽谷等丰富奇特的造型地貌。随着观者步移景迁,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多种不同的形象特征。的流纹岩地貌景观有浙江雁荡山、神仙居、仙都峰,杭州西湖宝石山等。 (五)石英砂岩峰林地貌 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是在夹有薄层砂质页岩的石英砂岩地层中,由于地壳稳定上升,岩石垂直节理发育,经长期风化和重力作用而发生断裂和崩塌,同时充沛的地表流水又对其进行强烈的侵蚀而形成的密度和规模很大、千姿百态的砂岩石峰。 湖南张家界是世界上最典型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景区内有形态各异的数千座岩峰。 (六)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主要是指海岸地带受波浪、潮汐、海流以及生物等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如可分为基岩海岸、堆积海岸、生物海岸和断崖海岸。 的海岸地貌景观有台湾野柳、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山东成山头、河北昌黎黄金海岸等。 (七)荒漠地貌 荒漠地貌形成于环境恶劣的极端干旱地区,是荒漠地区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风力作用是塑造其形态的最主要地质营力。

教学设计:常见地貌类型(中)(新教材)

教学设计:常见地貌类型(中)(新教材) (二)河流地貌 地表流水在流动过程中,不仅侵蚀地面,形成沟谷,同时将被侵蚀的物质随水流一起运移、堆积,凡此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统称为河流地貌。 1、河流侵蚀 北美尼亚加拉瀑布每年后退0.3米(溯源侵蚀) 重点提醒:溯源侵蚀的方向与河流的流向相反。 2、河谷的形成

河流侵蚀作用示意图 上游:V形谷中游:U形谷下游:槽形谷 河谷的形成 3、凸岸与凹岸

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1)河流的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的原因和过程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不需考虑南北半球)其成因解释如下: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 (2)河流两岸的利用方式

1、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 2、弯道水速示意图

(1)图中A、B哪一处的堤坝要特殊加固? (2)哪一处适合淘金?简述原因。 (3)河岸A、B最有可能首先出现浅滩的是哪一个? (4)图中A、B两点哪个地方更适合建货运码头?并请说明理由。答案:(1)A处需加固。因为A处为凹岸易被侵蚀。 (2)B处适合淘金。因为B处为凸岸,可能有含金矿砂堆积。(3)B; 原因:凸岸堆积,而B为凸岸。 (4)A点。A为凹岸受侵蚀,河床深。 3、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牛轭湖:洪水泛滥时,河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

1、下图为北半球的河流,图Ⅱ中对应图Ⅰ中的。 2、下图是北半球的河流,侵蚀作用比较强的地点是。

最新整理自然地理学重点知识点资料

一、名词辨析,四题,每题6分 天气与气候: 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一个地区内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区别:天气短时间多变、气候长时间较稳定,相同:二者均指大气状况 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在形成原理上完全不一样: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丹霞地貌是水成的红色砂砾岩地貌。是指厚层、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因在中国广东省北部仁化县丹霞山有典型发育而得名。 霜与露: 日没后,地面开始冷却,近地面层空气也随之冷却,温度降低。当气温降低到露点以下时,水汽即凝附于地面或地面物体上。当时的温度如在0℃以上,水汽凝结为液态,这就是露;如温度在0℃以下,水汽凝结为固态——冰晶,这就是霜。 水循环与水平衡: 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 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间内,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等于该地区的储水变化量。 趋同适应与趋异适应: 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不同种类的生物,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通过变异和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特征和适应方式的现象。 趋异适应或称辐射适应是指同一种生物的若干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长期生活,形成了不同的适应特征和适应方式。 矿物与岩石: 地质作用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晶体结构的元素或化合物的均匀固体称矿物 岩石是矿物(部分为火山玻璃或生物遗骸)的自然集合体,主要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是构成地壳和地幔的主要物质,是地球发展至一定阶段,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坚硬产物。 雾和霾: 雾是自然天气现象,虽以灰尘为凝结核,但总体无毒无害, 霾的核心物质是大量烟、尘埃等微粒,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颜色发黄,气体能直接进入并黏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会诱发肺癌 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我国多发生在中东部地区的冬季,尤以城市为重。早晚湿度大时,雾的成分多;白天湿度下降,霾占据主力,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 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 层理构造:由于先后沉积下来的矿物或岩屑的颗粒大小、成分、颜色和形状的不同而显示的成层现象,主要是沉积环境的改变所造成。主要有水平层理、交错层理、递变层理、波状层理;

《常见的地貌类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新课标)】

《常见的地貌类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辨识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常见地貌类型; 2.通过图文资料、实验等,描述各类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分析地貌成因; 3.通过地貌景观的特点,说出其分布区域; 4.依据材料简单分析地貌和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识别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描述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特征。【教学难点】 结合野外观察或实地景观图片,描述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特征。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出示:徐霞客旅行路线图及《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节选内容 师:《游记》中提到的“粤西面目”,我们从徐霞客的其他有几种可以找到描述,如“岭忽乱石森列,片片若攒刃交戟。”、“石片层层,尽若鸡距龙爪下蹲于地,又如丝瓜之囊,盘缕外络而中系透空。”、“诸危峰分峙叠出于前,愈离立献奇,联翩角胜矣。石峰之下,俱水汇不流,深者尺许,浅仅半尺。诸峰倒插于中,如出水青莲,亭亭直上。”等。 出示:喀斯特地貌景观图片

师:作者描述的哪种类型的地貌? 生:(可能的回答)喀斯特地貌 师:地貌类型多样,千姿百态,特点各异,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常见的地貌类型。 (板书)常见的地貌类型 【讲授新课】 师:喀斯特地貌是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碳酸盐)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板书)喀斯特地貌 师:在认识了喀斯特地貌概念的基础上,请大家思考:结合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分析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 生:(可能的回答):需要满足一定的岩石(碳酸盐岩,如石灰岩)和气候或水文条件(气候湿润、降水充足) 活动:模拟实验: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影响石灰岩溶蚀作用的主要因素。按照小组展示实验现象和讨论结果。 生:(可能的回答)气温、二氧化碳含量会影响石灰岩的溶蚀作用。 出示:中国岩石类型分布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行政区划图 师:在了解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后,请大家观察中国岩石类型、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中国行政区图,试着说出喀斯特地貌在中国的分布范围。 生:(可能的回答)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都有分布,其中广西、贵州、云南等地连片分布。 出示:喀斯特地貌视频和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图

4.3河流地貌教学设计

4.3 常见地貌形态——以河流地貌为例 沙市五中肖俊【课标解读】 本节选取地理1第四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一部分内容。 课标2.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3.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旨在向学生提供地貌形态变化的基本原理,让学生能探究内外力作用地表形态的基本机制——内力作用通过奠定地貌格局,外力作用加以修饰。以河流地貌为例,着重通过外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参与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变。 【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地表形态的塑造》知识点紧扣“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地表形态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实现地质构造的不断演变和地貌形态的塑造、再塑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着重阐述内、外力的表现与岩石圈物质的运动,既从宏观层面架构内、外力作用地表形态演变的机制,又从微观层面说明岩石圈物质作循环运动。第2节《山地的形成》则侧重于地质构造的学习,通过褶皱、断裂等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构造运动阐明内力作用于常见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则侧重于微地貌的学习,河流(外力)侵蚀、搬运与堆积塑造着地表形态。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各自旅游过程中偶尔见识过各种常见的微地貌形态,譬如:溶洞、河岸、海滩等,有较好的感性认识基础,在本节学习过程之中,能获得较好的理性提升。 在本章第1节、第2节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对岩石圈物质循环理论有了一定把握,对于岩石圈物质运动与能量迁移机制有了较好的认识,对于本节学习提供理论基础(第1节)及同类知识迁移的条件(第2节)。 【教学目标】 学生在认识一些常见的地貌形态之后,重点学习河流地貌;以长江流域地貌为例,学生通过情景嵌入、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说明不同河段地貌表现、不同外力作用形式的表现;学生最终认识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长江流水的绵绵悠长,培养亲近自然的人地观。

(上海地理合格考专用)专题7 地貌(教师用)

专题7地貌 一、考情分析: 内容要点 学习水平列举 识记 理解 应用 综合 7.1主要的地貌类型 7.2等高线地形图 7.3地貌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理解流水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的分布和成因 ◆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盆地(或洼地)、山脊、山谷、 鞍部、陡崖 ◆判断地貌类型,阐明主要特征和形成条件 ◆判断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地形特征 ◆评价某地地貌类型对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城市发展、旅游等的影响 二、知识构建: 三、归纳与练习: (一)主要地貌类型 1.地貌的成因:外力作用:来自太阳能和重力,通过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使地表趋于 平坦 ,表现为 侵蚀 、 搬运 、 堆积 。

2.流水地貌: 河流中游段的凹岸凸岸: A.河流的右岸左岸、凹岸凸岸: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北半球的河流向右偏,河流侵蚀右岸,在左岸堆积;南半球的河流向左偏,河流侵蚀左岸,在右岸堆积。 B...假设站在河道中间,离我远去的是凹岸;向我靠近的是凸岸。........................... C.河水流经弯曲河道,受离心力作用,表层水流偏向凹岸,底部水流由凹岸流向凸岸,造成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果在河道中间有一个小岛的话,小岛最终必然会和堆积岸相连。 D.在河道剖面图中,受到侵蚀的凹岸..坡度比较陡峭..,受到堆积的凸岸..坡度较和缓..。 E...深水河港选择建在凹岸处...........,这里水深,泥沙不易淤积。农业和人口集中在凸岸处...........,因为河流以堆积作用为主,易形成深厚肥沃的土壤,且便于灌溉。 *丹霞地貌: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砾岩和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以广东韶关丹霞地区发育最为完善,因此命名为丹霞地貌。 1.长江上、中、下游各河段水流特征差异明显,河床特征也各不相同,其中曲流主要发育于长江的( C ) A .河源区 B .上游 C .中游 D .下游 2.右图为某曲流景观图。图中河流发生侧蚀作用的地点是( C ) A.甲 B.乙 C.丙 D.丁 3.读某河岸线示意图,沿 L1—L2 所作河流剖面最有可能与右图剖面相一致的是( A ) A .① B . ② C .③ D .④ 河段 地势起伏 水流速度 作用方式 地貌类型 对人类的影响 上游 大 快 侵蚀、搬运 深切的峡谷 水能 中游 较小 较快 侵蚀、搬运 曲流 航运、灌溉、渔业、农业 下游 平坦 慢 堆积 三角洲平原 航运、灌溉、渔业、农业

地理专题地貌

专题二地貌 考点一、地壳物质循环 1、岩石的分类: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地质作用表现: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图中①—④分别代表:①冷却凝固作用;②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④重熔再生 (当图上仅出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时,阅读的突破口为:“岩浆”只有一条箭头出去。)典型岩石:侵入岩(花岗岩:颗粒粗,无气孔——黄山、普陀山、华山)、喷出岩(玄武岩:有气孔、颗粒细) 沉积岩(层理结构、有化石):石灰岩、煤、砂岩、砾岩、页岩。张家界——石英砂岩 变质岩(片理结构):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而来)、板岩等泰山——变质岩 岩层形成先后顺序:如左图 ④③②①⑥⑤ (3)地壳中主要的化学元素(前三位):氧、硅、铝元素→矿物→岩石→岩石圈(地壳) 考点二: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基础 ①大陆漂移学说 ②海底扩张学说:地幔物质从洋脊(海岭)顶部开裂处涌出,形成岩浆岩(玄武岩)新的大洋地壳; 原有的大洋板块向两侧推移,海底不断扩张,直至海沟处消亡。 洋脊:大洋地壳新生处;海沟:大洋地壳消亡处。越靠近洋脊,岩石年龄越轻(海底岩石年龄两侧老中间新)。 (2) 板块: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右图写名称) 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 块。板块在软流层之上滑动。 (3)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 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 地带,多火山、地震。

( 学会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带、地震带和高大山系的分布 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的小板块之间张裂。 大西洋: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张裂。 冰岛: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 日本群岛: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 太平洋西部深海沟:北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南部: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科迪勒拉山系:北部(落基山脉):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南部(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 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阿尔卑斯山: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 (4)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图例 生长界(张裂)消亡界(碰撞) (澳大利亚上方为消亡界,下方为生长界) 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1、流水地貌: 河流上游“V”谷,流水侵蚀;中游形成曲流,凸岸堆积(河岸缓),凹岸侵蚀(河岸陡,建港口); 下游形成三角洲(河流中上游流水侵蚀下,水土流失严重,搬运到下游,水流变缓,大量沉积而成),流水堆积,河岸缓,河面宽。 冲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沉积而成。从扇柄到扇缘,颗粒变细。 2、喀斯特地貌 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典型;可溶性石灰岩分布区,流水的侵蚀、堆积作用形成。 地表喀斯特:峰林、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溶洞、地下河、石笋、钟乳石、石柱等。 喀斯特地貌特点:土层薄,肥力低,地表水缺乏,地质不稳,易出现石漠化。 3、风成地貌: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 堆积—新月形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 雅丹地貌:风蚀新疆分布广。丹霞地貌:流水侵蚀为主,广东分布广。 4、海岸地貌 堆积—海积地貌(泥滩、沙滩) 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易建深水港。

(完整版)喀斯特地貌公开课教案

课题:喀斯特作用与喀斯特地貌 20 课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喀斯特的研究历史及地区分布; 理解喀斯特作用概念、基本条件、影响因素; 掌握石芽与溶沟、溶斗与落水洞,溶蚀洼地和溶蚀谷地、干谷与育谷、峰丛、峰林和弧峰的成因及特点; 掌握溶洞和地下河的成因与特点。 教学重点:喀斯特地形。 教学难点:喀斯特地形的演化过程。 教学准备:制作幻灯片 一、“喀斯特”简介 喀斯特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及其形成的水文现象和地貌现象。 (一)喀斯特研究的起源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岩溶研究学者。他考察了广西、贵州和云南一带的石灰岩地形,探寻了许多地下溶洞,《徐霞客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各种石灰岩地形的景观。 ★19世纪末,南斯拉夫学者司威治研究了南斯拉夫西北部沿海一带伊斯特里亚碳酸盐岩(石灰岩)高原溶蚀而成的奇特地貌,并把这种地貌叫做喀斯特。从此“喀斯特”一词逐渐变成了世界各国所通用的专有名词术语。 ★1966年,我国第2次岩溶学术会议上,决定将喀斯特改称岩溶;1985年恢复“喀斯特”;1996年又改称岩溶。 所以在我国称喀斯特地貌为岩溶地貌,但由于传统上的原因,喀斯特一词流传甚广,与岩溶并存。目前,我国两种称谓并存。 (二)可溶性岩石的分布 全球喀斯特地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5%,面积5100万km2。其中碳酸盐岩面积4100万km2,硫酸盐岩面积为1100万km2,合计5200万km2。分布在英格兰、地中海、中东经东南亚到中美洲的环球地带。 中国碳酸盐类岩的分布可分为裸露、覆盖和埋藏等三种类型,面积共346.3万km2,其中裸露型面积为 125万km2。主要分布在桂、贵、滇,其它还有鄂西、湘西、川东、鲁、晋等地。 二、喀斯特作用的概念(岩溶作用) 概念: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以化学过程为主、以物理过程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叫岩溶作用。由概念可以得知: 1.简单地说,岩溶即是指流水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作用。 2.作用的水流以地下水为主,地表水为辅。 3.破坏作用以化学过程为主,以机械过程为辅。这里说的化学作用即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和沉积作用;物理过程即指水流对可溶性岩石的机械侵蚀和堆积过程,有重力崩塌和堆积等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粗略地说,岩溶作用即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和沉淀作用。 三、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 (一)岩石的可溶性——最基本的条件 可溶性岩石是岩溶作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没有它就不会发生岩溶作用,更不会形成岩溶地貌。自然界里的岩石有些是可溶的,有些是难溶的。就可溶性岩石来说,主要包括三大类:①卤素盐类岩石(钠盐和钾盐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芒硝NaSO4·10H2O等);③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就三类岩石的溶解度而言,卤素盐类岩石>硫酸盐岩>碳酸盐岩,即①>② >③。碳酸盐岩中,石灰岩>白云岩;纯净、晶粒细的>含杂质、晶粒粗的。 ★但是卤素盐类岩石和硫酸盐类岩石分布不广,岩体较小;而碳酸盐,虽说它的溶解度较小,但它分布很广,岩

地理 专题7 地貌

专题7:地貌 一、主要的地貌类型 (一)地质作用 1.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2.分类:(按其能量来源分) 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形成高山和洼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地球外部(太阳能、重力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削低高山、填平洼地,使地表趋于平坦。 内外力作用的关系:①在空间方向上相反,在时间上同时进行 ②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某一种作用占优势 ③从全球角度看,内力作用对地表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是具体某一地形某一种力起主导作用。(二)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全球宏观地形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主要外力:流水(地表最强大的外力作用)、风力、冰川、海浪 2、五种主要地貌类型: 流水地貌<分布最广泛>、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 流水作用包括:流水的侵蚀、搬运、堆积 河流地貌是流水地貌的主要表现形式。 上游:深切而狭窄的河谷地貌。(流水的侵蚀作用为主) 河流地貌:中游:河谷宽阔,多形成曲流(河曲)——河流的凹岸侵蚀,泥沙在凸岸堆积下游: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流水的堆积作用为主) 例题:曲流是河床遭受侧蚀的结果,通常北半球的河流往往是() A.南岸侵蚀,北岸堆积 B.北岸侵蚀,南岸堆积 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D.凸岸侵蚀,凹岸堆积解释:凹凸岸不分南北半球, ∵是水流自身惯性运动形成的;东西南北岸、左右岸,涉及地转偏向力的必先分南北半球。 ∵是地球自转带来的力量。 (凹岸是侵蚀的现象,其形态类似于海湾那样凹入陆地之中。 凸岸地出现是因为出现了堆积现象,其形态类似于向海中突出的半岛。) 分布于石灰岩分布地区,我国喀斯特地貌以西南各省 / 云贵高原最突出。 地表喀斯特地貌:石芽(云南的路南石林)、盆地、落水洞、孤峰和孤林 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水溶蚀石灰岩形成的)、石笋、石柱、石钟乳、地下河或地下湖 1.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洞穴、地下河-→溶蚀盆地、峰林-→盆地扩大、孤峰 2.喀斯特地貌的利与弊: ①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②土层薄、肥力低,对农业生产很不利(我国西南山区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常造成漏水、坍塌,大型工程应避开此地貌。

《流水地貌》教学设计

《流水地貌》教学设计 授课人:__刘建___ 授课学科:__地理__ 授课时间:___年___月___日 一、选题背景 1.教材与授课内容分析 授课内容: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使用教材:结合《普通高中2017级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参考教材《湘教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基础上进行添加、删减与整合。 2.授课对象与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学段学生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上曾学习过有关地形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学生大多生活在大城市,对该类型地貌陌生,缺少感性体验,理解各种地貌的特征和形成会有一定困难。 (3)大部分学生在自然地理学习方面有较强的探究兴趣和探究能力,部分学生有一定地貌相关知识的旅行研学与影视、网络媒体学习经验。 3.授课时间 1课时(45分钟) 二、设计思路 采用任务驱动与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多媒体演示与动手实验相结合的学习手段,达成三维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分析、建构与拓展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是流水侵蚀、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三种。 (2)观察有关地理图片,识别各种流水地貌名称,说明其主要特征,并简单掌握基成因。 2.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培养通过观察与实验来了解地理现象发现地理规律的方法 (2)引导学生熟悉掌握案例分析、问题探究、合作互助、拓展迁移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归纳探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规律,学会运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方法去分析、处理人地关系。 (2)通过对我国流水地貌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流水作用的主要途径;不同河段流水地貌的主要差异; 教学难点:不同河段流水地貌的主要成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成因。 五、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教法:多媒体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讲授法 学法:观察归纳、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1.建议使用阅读自学、合作讨论的方法 2.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能够以流水作用为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3.使用归纳思维导图的方法,整理流水作用的典型地貌。 六、教学准备 1.导学案(预习、探究、拓展)2.PPT文稿(含视频图片)3.实验用具(细砂、量杯、白纸、大课本共8套) 七、教学过程

高中地理《典型地貌及景观特点》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壱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课 时) ——典型地貌及景观特点教 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视频、图像等资料,能识别常见的风成地貌、流水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 2. 通过模拟实验,能区分不同地貌,提升地理实践力;学会描述不同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3. 通过实验,归纳总结风成、河流地貌的主要特点。 二.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观察法、归纳法 三.教学流程设计

云南石林 广东丹霞山 湖南张家界 教方法 风成地貌实验 观 看视频增 强感 官认识 课 , 增 强 学 生 学 习兴趣。 而 且 通 过 这 一 案 例 能 简 单 让 同 学 们 知 道 如 何 描 述 景 观 特点。 通 过 模 拟实 验能 区 分 不 同 风 成 地 貌 , 提 升 地 理 实 践 3 分 钟 自 主 学 习 2 分钟展示 2 分 钟。 预习 1 分钟实验展示 8 分钟展示 学 生自 主探 究并 回答 荣成成山头 山东泰山 沂水大峡谷 教师引领: 下面首先请同学们欣赏我们家乡旅游的视频。(播放宣传片) 问题: 谁来挑战第 1 个任务? 总结: 如何描述景观特点:可以从形态、地势(海拔、相对高度)、质地 (颗粒物大小)、坡度等方面进行描述。(岩壁陡峭或者高耸,坡 陡) 海水侵蚀 承转: 如果是一个陌生的地貌景观,我们如何来辨别? 下面是新疆哈密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大家看看它有什么特点? 总结: 形态上呈垄岗状、流线形、成群集中分布是雅丹地貌的最重要特征或者 看 实 验 要 求,观察 实验 过 程 , 思 考回 答 问题 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相间分布、沙土 承转: 图中这种地貌有个专业的称谓——“雅丹”,雅丹在维吾尔语 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丘”。这里几乎看不见一草一木,当大风刮

中图版(上海)高中地理第一册-专题7 地貌-教案设计

地貌 【学习内容】 地貌类型、等高线地形图 【学习目标】 1.掌握并会判别主要地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别。 【学习重难点】 1.掌握并会判别主要地地貌类型及其形成原因。 2.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别。 【学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地貌: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同时受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主要地貌类型: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 1.流水地貌 (2)曲流现象: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如长江中游的下荆江河段),在自由曲流的发展过程中,河道愈来愈弯曲,上下凹岸间的曲流颈逐渐弯窄,一旦曲流颈被洪水冲决,就产生自然的裁弯取直,被截去的河弯形成牛轭湖,而裁直的新河段,以后又可能发展新的弯曲。 2.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再造作用而形成的 (1)组成:地表和地下两部分。 常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有:溶洞、石芽、石林、落水洞、漏斗、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干谷、盲谷、峰丛、峰林和孤峰等不同形态。 (2)分布:石灰岩地区,我国云贵地区最为突出。 (3)举例:云南路南石林、广西桂林。 (4)下面两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A:CaCO3+H20+CO2→Ca(HCO3)2溶洞——流水侵蚀 B:Ca(HCO3)2→CaC03↓+H20+CO2↑石钟乳——流水沉积3.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常见的有: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1)分布:杭州湾以南、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 (2)海积地貌:常见的有:沙滩、沙洲、沙堤; (3)分布:杭州湾以北沿岸地区。 4.风成地貌: 风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雅丹地貌) (1)风积地貌:沙丘、沙漠 (2)雅丹地貌:“雅丹”,又名“雅尔丹”,是维吾尔族对“陡壁的险峻小丘”的称呼,这种地形在罗布泊周围的雅丹地区发育得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广。 (3)黄土地貌: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4)特征: ①沟谷众多、地面破碎。中国黄土高原素有“千沟万壑”之称 ②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黄土地貌的侵蚀外营力有水力、风力、重力和人为作用。 ③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形面。 (5)主要的黄土地形: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黄土塬为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 黄土梁为长条状的黄土丘 黄土峁为沟谷分割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

专题7地貌教学设计

专题7地貌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专题7 地貌》教学设计 和衷高级中学冯静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地貌也叫地形,是指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本专题的主要内容有:主要的地貌类型(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和黄土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地貌与经济建设三部分。 2.地位作用 岩石与地貌是构成人类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册教材的主题内容之一。教材将岩石圈部分安排在第二篇,位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之后,在构成人类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所在各大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首。在本专题(专题7地貌)之前,教材先介绍了板块运动(专题5),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表形态形成的内动力因素,又介绍了岩石和矿物的成因和类型(专题6)。为本专题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知识铺垫。可见本专题在整个岩石圈部分中地位之重要。 本专题内容阐明了地貌的形成不仅受到地球内力作用的影响,还无时不受各种外力作用的影响。地球表面出现千姿百态的地貌不仅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同时受到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并提出了人类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人地关系,这是地理学科的核心问题,这进一步证明了本专题的地位和作用。 3.课时安排 本专题共需3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主要的地貌类型”;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第三课时主要学习“地貌与经济建设”。 4.教学目标

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地图册、练习册、学情。(《上海市地理课程标准》对本专题内容的学习要求级别是B,具体由教师根据学情把握。)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貌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外力作用的几种主要表现,并知道风力、流水、海浪是外力作用的主要因素。 2)能够借助情景识别流水地貌、黄土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和海岸地貌,并能简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各种地形名称、主要地貌部位及海拔高度。 4)理解地貌对农业生产、对工程建设、对城市发展及对旅游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一系列地理图片、视频等使学生认识各种地貌类型,区分流水地貌、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风成地貌和海岸地貌的主要差异。 2)通过问题探究的形式分析各种地貌的主要成因并探索合理利用和改造的有效途径。 3)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帮助学生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技能、完善已有知识。 4)通过有关工程建设的案例呈现与引导,使学生感受地貌对人类活动具体影响,理解地貌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运用探究地理现象的基本思维规律,学会用辨证的思想方法去分析人地关系的两面性。 2)通过介绍青藏铁路、三峡水利工程、洋山深水港等我国的重大工程建设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对山区地貌的了解,增强国情意识,激发的社会责任感。 5.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地貌类型的识别;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