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4_氨基_3_5_二氯_6_氟吡啶_2_酚的合成及机理探讨

4_氨基_3_5_二氯_6_氟吡啶_2_酚的合成及机理探讨

4_氨基_3_5_二氯_6_氟吡啶_2_酚的合成及机理探讨
4_氨基_3_5_二氯_6_氟吡啶_2_酚的合成及机理探讨

4-氨基-3,5-二氯-6-氟吡啶-2-酚的合成及机理探讨

*

苏江涛,糜志远

(湖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湖北 武汉 430068)

摘 要:在由3,5-二氯-2,4,6-三氟吡啶经氨取代、羟基取代得到4-氨基-3,5-二氯-6-氟吡啶-2-酚的过程中,我们发

现4-氨基-3,5-二氯-2,6-二氟吡啶和2-氨基-3,5-二氯-4,6-二氟吡啶均可以转化为4-氨基-3,5-二氯-6-氟吡啶-2-酚,且收率和产物纯度均较高,我们对机理进行探讨,提出该现象的原因是在碱性水溶液中存在2-羟基吡啶的酮-醇异构互变。

关键词:2-羟基吡啶;酮-醇异构互变;反应机理

Study on the Synthesis of 4-a m i no -3,5-dichloro -6-fl uoropyri di ne -2-ol and M echanis m

*

SU J iang -tao ,M I Zh i -yuan

(B ioeng i n eeri n g I nstitute ,H ubeiUn i v ersity o fT echnology ,H ubeiW uhan 430086,Ch i n a)

Abst ract :S tarted fro m 3,5-dich l o ro-2,4,6-trifl u oropy ri d i n e ,4-a m i n o-3,5-dich l o ro-6-fl u o r opyridine-2-o lw as obtained by a m ine substit u ti o n and hydroxy substitution .Duri n g this step ,4-a m i n o-3,5-d ichloro-2,6-difl u o r o -pyridine and 2-a m i n o -3,5-dich l o ro-4,6-d ifl u oro-pyri d i n e w hich w ere by-productw ere all transfor m ed

to 4-a m i n o-3,5-dichloro-6-fl u oropy ri d i n e-2-o lw ith h i g h y i e l d and purity .The m echan is m w as probed and the conc l u si o n w as m ade that it w as due to keto-eno l tau to m eris m o f pyri d i n e-2-o l i n al k a line so lution .

K ey w ords :pyridi n e-2-o;l keto-enol tauto m eris m;reaction m echan is m

*

基金项目:湖北工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编号BSQD0816)。

作者简介:苏江涛(1978-).男,讲师,博士,从事药物合成与农药化学研究。E -ma i :l jiangts u @yahoo .co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517325094.html,

4-氨基-3,5-二氯-2-氟吡啶-2-酚是合成除草剂fl uroxypy r 中间体。我们采用的合成方法是以五氯吡啶经过氟化得到3,5-二氯-2,4,6-三氟吡啶,再利用氨取代得到4-氨基-3,5-二氯-2,6-二氟吡啶,然后经羟基取代得到4-氨基-3,5-二氯-6-氟吡啶-2-酚[1-3]。在氨基取代反应中,由于3,5-二氯-2,4,6-三氟吡啶的对位取代反应较邻位取代更容易进行,在此反应条件下,4位氨基吡啶是主要产物,但同时兼有2位氨基吡啶产生。在最终得到的中间体4-氨基-3,5-二氯-2,6-二氟吡啶中,4-氨基-3,5-二氯-2,6-二氟吡啶占89%,2-氨基-3,5-二氯-4,6-二氟吡啶是主要的副产物占11%(HPLC)。理论上应该进一步提纯后再进行羟基取代反应。但是,令人惊奇的是,我们没有经过此步分离提纯而直接投入下步反应,反应没有任何影响,所得产物纯度达到97%(HPLC 归一法)。因此,我们意识到有新的反应机理存在并对其进行讨论。

图1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熔点用XT 4显微熔点仪测定(温度计未校正),北京泰克仪器公司;H P -1100液相-质谱仪;SP -2000B 型气相色谱仪;T hermo N ieo letN exus 470V I 型I R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溶剂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市售商品。

1.2 4-氨基-3,5-二氯-6-氟吡啶-2-酚的合成

在机械搅拌器上安装带有球形冷凝管的四口烧瓶,将4倍用量的氢氧化钠溶解在水中配成3摩尔/升的溶液,将4-氨基-3,5-二氯-2,6-二氟吡啶(HPLC 归一化含量88%~92%)加入反应瓶中,升温至回流,搅拌反应1h ,固体原料全部溶解消失后反应结束。自然冷却降至室温,有大量钠盐析出,抽滤,将钠盐烘干得到4-氨基-3,5-二氯-6-氟吡啶-2-酚钠。自然冷却后用浓盐酸酸化水溶液,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抽滤烘干得到4-氨基-3,5-二氯-6-氟吡啶-2-酚。

2 结果讨论与分析

2.1 羟基取代反应与2-羟基吡啶的酮醇异构

2-卤吡啶可以通过碱性水解(或称羟基取代)反应将2-位的卤原子变为羟基。产物可以2-吡啶酚盐的形式,也可以酸

78 广州化工2010年38卷第9期

化后以2-吡啶酚的形式得到。能够在碱溶液中正常水解的2-位卤取代基通常为氯原子和氟原子,为氟原子时离去性更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均可以作为常用碱溶液,反应时将中间体原料加入碱的水溶液中,加热搅拌,当全部原料溶解后反应结束,用盐酸调节p H 值,2-吡啶酚可以全部析出。如果控制碱的用量和浓度,反应结束后反应液冷却至室温,生成的大部分2-吡啶酚盐会立即析出。2-吡啶酚钠盐与2-吡啶酚钾盐的溶解度不同,相比而言钠盐受温度的影响更大更易析出。

由上可知,氨取代得到的4-氨基-3,5-二氯-2,6-二氟吡啶中含有约10%的2-氨基-3,5-二氯-4,6-二氟吡啶,在碱溶液中均会生成相应的2-吡啶酚钠盐和4-吡啶酚钠盐,酸化后得到相应的2-吡啶酚和4-吡啶酚。但是实际情况是酸化后得到的产物全部为2-吡啶酚,产物纯度达到98%以上。对此现象我们做出推测,这与羟基吡啶的互变异构和取代基的分子内迁移有关。2-羟基吡啶存在两种互变异构体即酮式结构和醇式结构[4],可以通过质子的转移发生结构互变,这一反应被认为是杂环化合物中羰基-羟基互变的典型。目前已经研究报道的反应途径有两种(图2)

图2 2-羟基吡啶的酮式结构和醇式结构的互变

途径a 为通过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直接进行;途径b 为以

水为催化剂进行的异构反应。通过计算得出的结论为2-羟基吡啶的醇式结构和酮式结构的能量差别很小,在通常情况下,二者均可以稳定存在,但如果与水结合,酮式结构的能量低更多。因此在水溶液中,2-羟基吡啶的酮式结

构为优势结构。

图3 推测存在的结构互变

基于此,我们认为2-氨基-3,5-二氯-4,6-二氟吡啶在进行羟基取代时很可能存在分子内的氨基由2-位迁移至4-位,即生成4-氨基-3,5-二氯-2,6-二氯吡啶。所以得到同样的水解产物4-氨基-3,5-二氯-6-氟-2-羟基吡啶。具体机理过程如图3。

2.2 酚钠盐溶解度与碱浓度的关系

碱的用量和浓度对反应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水解反应结束后溶液冷却至室温,吡啶酚钠盐可以析出。通过实验证明:碱的浓度高,水解的速度快,而且析出的钠盐多。实验发现,N a OH 的浓度为3m o l/L,n (N aOH )/n (原料)为1 4,反应温度为90 ~100 为最佳条件。如果浓度过高,原料无法全部溶解;而浓度过低,冷却后钠盐无法全部析出。

表1 N a OH 浓度与钠盐析出现象关系

原料/NaO H

氢氧化钠的浓度

现象

1 31m ol/L 全部溶解,冷至室温后没有盐析出1 32m ol/L 全部溶解,冷至室温后有盐析出

1 33m ol/L 不能全部溶解

1 41m ol/L 全部溶解,冷至室温后没有盐析出1 42m ol/L 全部溶解,冷至室温后有盐析出1 4

3m ol/L

全部溶解,冷至室温后有盐析出

3 结 论

吡啶-2-酚与苯酚在化学性质上有一定区别,其中重要的

原因就是吡啶-2-酚(2-羟基吡啶)存在的酮式结构和醇式结构的互变。例如:苯酚与氯乙酸可以在上述条件下很容易的得到苯氧乙酸,在同样的条件下,2-吡啶酚与氯乙酸反应得到的不是吡啶氧乙酸,而是2-吡啶酮-N -乙酸。2-吡啶酚自身存在的酚酮异构可以解释在碱的水溶液中反应得到的不是O -取代产物而是N -取代产物[5]。关于此机理的应用我们将作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L ennon H,M c Kend ry .H erb ici dal Use O f E sters Of Am i nohalopyri dy l oxy A cids .P :US4108629.[2] H o w ard Johns t on,H er m an Orvill e .3,5-D i hal o-6-F l uoro-2-Pyr i dyl oxy Co m pounds And TheirU se As H erb i cides .P :W O1472485.[3] (a)S t an ley D .M c Gregor ,Lennon H arol d M ckendry .Am i nohalopyri dy

l oxy C o m poun-d s .P :W O1418979.(b)S t an ley D .M c Gregor ,M i d

l and,M ic h.Am i nohalopyri dyl oxy A ci ds And Deri vati ves Th ereo.f P:US3761486.

[4] 陈文凯,许娇.2-羟基吡啶质子转移过程的理论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2,18(9):802-807.[5] S tan l ey D.M c G regor ,M i d l and ,M ic h.H erb ici dal U s e O f Am i noha

l opyri dyloxy Aci d s And Deri vati ves Thereo.f P :US4110104.

79 2010年38卷第9期

广州化工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说明书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说明书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说明书 对乙酰氨基酚片。 本品每片含主要成份对乙酰氨基酚0.5克。辅料为:预胶化淀粉、糊精、羟丙甲纤维素、硫脲、硬脂酸镁、羧甲淀粉钠、碳酸钙、十二烷基硫酸钠。 本品为白色片、薄膜衣或明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0.5g*10s。 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口服。6—12岁儿童,一次0.5片。 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1片,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常规剂量下,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很少,偶尔可引起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皮肤苍白等,少数病例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贫血、肝肾功能损害等,很少引起胃肠道出血。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1、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 3、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4、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6、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片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选择性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对乙酰氨基酚片无明显抗炎作用。 1、应用巴比妥类(如苯巴比)或解痉药(如颠茄)的患者,长期应用本品可致肝损害。 2、本品与氯霉素同服,可增强后者的毒性。 3、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与同类药物对比 1对乙酰氨基酚(APAP) 扑热息痛,化学名: N-(4-羟基苯基)-乙酰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几乎不溶于冷水、石油醚,在热水、乙醇、丙酮中溶解。解热作用的强度与阿司匹林相近,镇痛和抗炎作用略差,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缓慢而持久,与乙酰水杨酸相比,刺激性小、极少有过敏反应。已成为应用广泛的解热镇痛类药物之一。 1.1合成方法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二步法和一步法。 二步法:是将对硝基苯酚等原料还原成对氨基苯酚再酰化成对乙酰氨基酚。 一步法:是在同一反应器中,不分离出还原产物对氨基苯酚的情况下直接进行酰化合成对乙酰氨基酚,还原与酰化同时进行。 对于二步法生产对氨基苯酚,难以克服其生产过程中大量的三废污染。同时分离出来的对氨基苯酚极易被氧化,这降低了对乙酰氨基酚的产率。采用一步法不分离出对氨基苯酚直接进行酰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方法。 此外还有重排法和生化合成等其它路线,对羟基苯乙酮肟重排法是一个新型合成工艺,此方法没有副产物,产品后处理简单,生产成本低,污染小。

1.2不良反应 (1)对乙酰氨基酚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少,偶尔会有恶心、呕吐、腹痛等不适症状,短期服用很少出现胃肠道出血。早起出现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在1至3天内出现腹痛、肝肿大和压痛、氨基转移酶升高及黄疽:4至6天后可发展为暴发性肝衰竭、扑翼样震颤、惊厥、心血管性虚脱、呼吸抑制、昏迷甚至死亡。 (2)对乙酰氨基酚能使阿司匹林过敏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加重。 (3)过量服用会造成肾小管坏死、肾脏衰竭、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正常剂量长期服用,也会造成肾损害。妇女在妊娠期服用此药可造成羊水过多和新生儿肾衰。 (4)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停药后能恢复正常,长期使用还可引起其它血细胞的减少。 (5)引起过敏性体克、荨麻疹、皮炎伴瘙痔等皮肤病,但数天后会消退。 (6)动物实验表明,大剂量长期服用会削弱雄性大鼠的生殖能力,还可抑制动物的甲状腺功能。 2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为白色结晶或粉末。无臭或微有醋酸臭,易水解。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口服易吸收,在全身组织分布广泛,作用强,在广泛应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 不良反应

感冒药的药理作用及其选择

家庭用药课程论文 感 冒 成 因 及 感 冒 药 成 分 分 析

与 选 择 姓名:XXX 班级:XXX 学号:XXX

感冒成因及感冒药成分分析与选择 作者 【摘要】:本文分别介绍了感冒的原因、感冒药不同成分的药理机制以及毒理作用,如何选择感冒药等相关内容。第一部分,分别介绍了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以及它们的区别,普通感冒发生的原因。第二部分,按功能将感冒药中常用的成分分别做了毒理及药理介绍,帮助大家了解这些成分的作用。第三部分,简单介绍了感冒药选择的相关知识,及感冒药的选择原则。 关键词:普通感冒;流感;抗病毒;抗过敏;感冒药;解热镇痛 引言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就是感冒。那么感冒是由什么原因的引起的,是否必须服用感冒药,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感冒药,是我们日常家庭用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用药不当,不但起不到什么效果,反而有可能加重病情。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引起感冒的原因以及不同感冒药的作用机理,对症下药,减少药物副作用对身体的伤害,避免抗生素滥用等问题,本文就着重探讨一下感冒的不同原因及对应感冒药的作用机制及其选择,为家庭中合理使用感冒药提供参考。 1.感冒的分类及其诱因 1.1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是最为常见的感冒类型,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的感冒都属于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又被称为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腔、咽喉、扁桃体、支气管等炎症诱发的 一系列不适身体反应。 1.1.1原因及症状 普通感冒由于其形成原因的不同可分为病毒性感冒、细菌感染,中医理论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以及时节型感冒。感冒的原因随季节、病人年龄、流行病环境及其他因素的不同而不同[1],但其根本原因也是由于外部环境因素造成体内细菌病毒繁殖,自身免疫力下降,引起上呼吸道系统感染,造成流涕、鼻塞、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疾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感冒。 1.1.2病毒性感冒及其发病机理 诱发感冒的病毒多数属于粘液病毒、副枯液病毒、腺病毒、冠病毒及微小RNA病毒类。在所有这些病毒群中鼻病毒最重要,占所有成人感冒总数的30~50%[1]。然而引发感冒症状的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速度的测定

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速度的测定 xxx,xxx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目的掌握对乙酰氨基酚片中溶出速度测定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熟悉溶出试验仪的调试与使用。方法用转蓝法,转速为100 r/min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溶出度,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吸光度。结果不同时间所配的溶液的吸光度不同。结论片剂中的溶出速度可以间接通过溶出试验仪、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 关键字:对乙酰氨基酚;溶出速度;转蓝法;吸光度 Paracetamol tablets dissolve speed determination Liu xiuqing ,Liao danho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xi Naning,530001) Abstract:Objective Master the basic operation of dissolving velocity measuring method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in tablets, and familiar with stripping debugging and test instrument . Method With blue method, spe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aracetamol tablets solubility of 100 r/min absorbance, determination of paracetamol tablets by UV spectrophotometry.Results Absorbance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time and different. Conclusion the speed of dissolving tablets can be indirectly by stripping tester, Ultraviolet Photometric method. Keywords:paraeetamol; release rate; turn blue method; absorbance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药物只有固体制剂中的活性成分溶解之后,才能为机体吸收。溶出度试验能有效地区分同一药物制生物利用度的差异,是控制固体制剂内在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乙酰氨基酚的溶解度大小、辅料的亲水性程度和制片工艺都会影响制剂的溶出度,对乙酰氨基酚溶出度测定采用转篮法。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溶出仪,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微孔滤膜,容量瓶(100ml),电驴等。 1.2材料对乙酰氨基酚片(0.5g),0.4g/l氢氧化钠,盐酸,蒸馏水等。 2.操作步骤 2.1在溶出杯中注入1000ml溶剂,加热并使整个操作过程中的温度保持在37±5℃。调节转蓝转速100rpm. 2.2每组各取一片对乙酰氨基酚片放入转蓝中,开动电机,将转蓝降入容器中,溶出介质开始接触药片即开始计时,然后按2,5,10,15,20,30,40分钟定时取样(取样位置应固定在转蓝的正中杯壁不小于1cm处),每次取样3ml。并立即补充同温度的新鲜溶出介质3ml。 2.3样液经0.8um微孔膜过滤后,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2ml,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0.4g/l氢氧化钠溶液至刻度,摇匀,以0.4g/l氢氧化钠溶液为参比,于紫外分光光度计257nm处测定A,记录数据[1] 3结果 3.1百分溶出量的计算 表1对乙酰氨基酚片溶出速度测定记录与计算 时间(min)空白 2 5 10 15 20 30 40 取样量(ml) 2 2 2 2 2 2 2 2 Ai 0.32089 2.4369 0.34424 0.26285 0.36457 0.37o61 0.35905 0.31942 A′ 6.4178 48.538 0.8848 5.257 7.2914 7.4122 7.181 6.3884 F(t) 45.258 342.29 48.552 37.072 51.419 52.271 50.640 45.051 残留待容量% 54.742 -242.29 51.448 62.928 48.581 47.729 49.36 54.949 3.2累积溶出量的计算与累积溶出曲线的绘制

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用药剂量的考虑

发布日期20120702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标题关于对乙酰氨基酚用药剂量的考虑 作者赵德恒 部门化药临床一部 正文内容 对乙酰氨基酚,也称扑热息痛,为非那西丁的一个活性代谢物,首先发现于19世纪末,目前已成为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的解热镇痛药。随着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数据的大量积累, 人们对其安全性认识不断清晰和全面,更加关注用药剂量与肝毒性的关系,从而保障患者 的安全用药。 1.药物特性 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机制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论,目前一般认为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3(COX-3)起作用。 该药口服后90%经肝脏代谢,其中60%与葡萄糖醛酸结合,30%与硫酸结合,均形成无毒性物质经肾脏排出。4%-5%的药物,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系统代谢产生N- 乙酰苯亚胺基醌(NAPQI),后者与谷胱甘肽共价结合而失去毒性由肾脏排出。当摄入对乙 酰氨基酚剂量远远超过治疗剂量时,可导致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通路饱和,大量的对乙 酰氨基酚转由细胞色素P450系统代谢导致谷胱甘肽被迅速消耗。谷胱甘肽储存量下降到 正常的30%以下时,未与其共价结合的NAPQI与肝细胞大分子共价结合而导致肝细胞的

损害和环死。 2.主要应用范围 对乙酰氨基酚在国内外已上市多年,除少数单药用于解热镇痛外,多数是与其他抗感冒药物组成复方抗感冒药,用于伴有发热或疼痛等感冒症状的短期对症治疗。也有部分和阿片类药物组成复方制剂用于镇痛治疗。 3.对乙酰氨基酚的用药剂量 3.1 国外用药剂量 对乙酰氨基酚用于抗感冒短期对症治疗时,国外口服制剂的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次 0.65-1.0g,每日最大量为4.0g。 因从1998年至2003年的研究数据显示,对乙酰氨基酚已成为美国患者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而其中48%是由于过量使用导致,美国FDA于2011年1月13日发布安全性公告,将含对乙酰氨基酚和阿片类复方的处方药品中,每个单剂的对乙酰氨基酚含量由500mg降低至325mg,每次给药片(粒)数和给药间隔不变,每日最大用量为4.0g。英国早在1998年即开始控制对乙酰氨基酚的超量使用,每日推荐用量与美国基本相同。 3.2 国内用药剂量 对乙酰氨基酚在国内推荐用于解热镇痛的用量与国外有所不同。 由于上市时间较早,国内外均无系统的对乙酰氨基酚临床研究数据。据《新编药物学》收载,口服一次0.3-0.6g,一日0.6-1.8g,最大量为一日2.0g。《临床药理学》收载,一次0.25-0.5g,最大量为一日2.0g。《临床医师/药师用药指南》收载,一次0.3-0.6g,最大量为一日2.0g。 经查询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对其中涉及含对乙酰氨基酚的复方抗感冒药多篇临床研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制备.doc

目录 1 前言................................................. 1 1.1 概述.................................................1 1.2生产工艺简介..........................................5 1.3设计任务.............................................6 2 对乙酰氨基酚片简介.....................................7 2.1处方组成.............................................8 2.2 药理作用.............................................9 3工艺流程设计..........................................10 3.1工艺流程简图........................................10 3.2 工艺流程论证.......................................10 4 工艺计算..............................................13 4.1计算基准............................................13 4.2 物料衡算............................................13 5 定型设备选择..........................................15 5.1 定型设备选择........................................15 6 车间GMP设计要求......................................18 (1) GMP简述............................................18 (2)车间GMP设计要求...................................18 7 车间工艺设计..........................................21 7.1 生产工艺流程图......................................21

对乙酰氨基酚简介)

【英文名称】 Paracetamol 对乙酰氨基酚 [1] 【其他名称】扑热息痛,退热净,醋氨酚,Acetaminophen,Apamid,APAP 【常用商品名】;;醋氨酚;;;;;泰诺;对乙酰氨基酚;; 【适应证】 1.轻到中度的偏头痛的发作期治疗和难治性偏头痛。 2.奋力性和月经性头痛。 3.慢性发作性偏侧头痛。 4.紧张型头痛。 5.良性器质性头痛。 6.用于发热,也可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以及 神经痛、痛经、癌性痛和手术后止痛等。尤其用于对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对 各种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药品分类】神经系统用药-抗偏头痛药 对乙酰氨基酚为解热镇痛药,国际非专有药名为Paracetamol。它是最 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无抗炎抗风湿作用,是乙酰苯胺类药物中最好的品种。特别适合于不能应用 羧酸类药物的病人。用于感冒、牙痛等症。 成分 名称: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片 [2] 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 又称:对羟基苯基乙酰胺;;;对羟基乙酰苯胺; 英文名称:4-Acetamino phenol;N-(4-hydroxyphenyl)-Acetamide;4'-hydroxyacetanilide 分子式:C8H9NO2 分子式 分子量:151.170 结构:见图CAS No.:103-90-2 上游原料:性状:棱柱体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熔点:168-172℃ 沸点: 相对密度:1.293(21/4℃) 结构简式 稳定性: 毒性: 溶解情况: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热水,微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及苯。 其它性质:饱和水溶液pH值5.5-6.5。 性状: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1 药理毒理 1.1 对乙酰氨基酚是(phenacetin)的体内代谢产物,属于苯胺类。通过抑制体温调节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

12.对乙酰氨基酚片

TS-MF-1012-00 对乙酰氨基酚 工 艺 规 程 山西信谊制药有限公司 质量保证部 二OO二年

目录 1、产品概况 2、处方和依据 3、生产工艺流程图 4、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6、工艺(环境)卫生、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7、原辅料消耗定额、技经指标及计算方法 8、包装要求、说明书、贮藏方法 9、原辅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 10、劳动组织与岗位定员 11、支持文件 12、附页

对乙酰氨基酚 工艺规程 1.产品概况 1.1产品名称:对乙酰氨基酚片 汉语拼音:Duiy ixian’anjifen pian 英文名:Paracetanmol Tabnlets 1.2规格:0.3g 1.3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4021416 剂型:片剂 1.4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1.5溶出度:≥80% 1.6成品率:≥97.0% 1.7含量限度:本品含对乙酰氨基酚(C8H9NO2)应为标示量的95.0%~ 105.0%。 1.8有效期:二年。

2.处方和依据 2.1处方:原辅料名称每万片用量(g)原辅料处理 对乙酰氨基酚3000 过80目筛 碳酸钙60 过100目筛 糊精50 过100目筛 淀粉220 过100目筛 5%羟丙甲纤维素溶液680 过100目筛 羧甲淀粉钠50 过100目筛 硬脂酸镁20 过40目筛2.2依据: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 2.3每片成份及含量:

3.生产工艺流程图 3.1生产工艺总流程图(另附) 3.2制粒生产工艺流程图(20万片/料) (见下页)

对乙酰氨基酚

目录 1.1 概述 (1) 1.2 生产工艺简介 (1) 1.3 对乙酰氨基酚片简介 (2) 1.3.1.制剂与规格 (2) 1.3.2处方组成 (2) 1.4工艺流程设计 (3) 1.4.1 工艺流程简图 (3) 1.4.2工艺流程论证 (3) 1.5 车间GMP设计要求 (6) 1.6 参考文献 (9)

1.1 概述 片剂,一味或多味药物加工或提取后与辅料混合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主要供内服。片剂用量准确,体积小,便于服用、贮存和运输。味苦或有臭味的药物经压片后可包糖衣。需要在肠道内起作用或遇胃酸易被破坏的药物可包肠溶衣,以便在肠道中崩解发挥药效. 1.2 生产工艺简介 冀衡药业采用湿法制粒,生产工艺如下: 湿法制粒压片:药物、辅料---粉碎、过筛、混合得混合物料---加粘合剂、润湿剂制成软材---过筛得湿颗粒---干燥得干颗粒---整粒---加崩解剂、润滑剂混匀---压片----(需要包衣的还要包衣)---包装。

1.3 对乙酰氨基酚片简介 1.3.1.制剂与规格 对乙酰氨基酚片:0.3g 1.3.2处方组成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制备处方: 对乙酰氨基酚 50g 羧甲基淀粉钠 2g 可压性淀粉 6g 硬脂酸镁 1g 吐温80 2ml 10%淀粉浆适量

1.4工艺流程设计 1.4.1 工艺流程简图 1.4.2工艺流程论证 (一)原、辅料的处理 主药和辅料一般需经粉碎、过筛、干燥等加工处理后再混合。易受潮结块的原辅料须先干燥后再粉碎过筛。细度以通过80~100目筛为宜,毒性药品、贵重药品和有色原辅料宜更细些,以便混合均匀,使含量准确,并能避免裂片、黏冲和斑等现象。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

扑热息痛那个伤你最深的药?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称有百服宁、必理通、泰诺、醋氨酚等。该品国际非专有药名为Paracetamol。它是最常用的非抗炎解热镇痛药,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无抗炎抗风湿作用,是乙酰苯胺类药物中最好的品种。特别适合于不能应用羧酸类药物的病人。用于感冒、牙痛等症。对乙酰氨基酚也是有机合成中间体,过氧化氢的稳定剂,照相化学药品。 扑热息痛,使用最广泛也最让人感到亲切的解热镇痛药,无论感冒发烧,还是头痛关节痛,都可以请它来帮忙缓解。它躺在每个药店的非处方货架上,获取十分方便,效果和安全性也广受信任。但正是这种广受信任的药物,也暗藏杀机。如果使用不当,很有可能严重损害我们的健康。 扑热息痛一直是药源性肝损伤的常见原因。一项在美国家医院进行的研究显示,在调查期间记录的662个急性肝损伤病例中,有42%都与对扑热息痛有关,其中,有将近一半都是由不小心用药过量导致的。 在体内是经肝脏代谢,代谢的中间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具有毒性。在正常剂量下,肝脏内的解毒物质谷胱甘肽可以对付这种有毒的代谢产物。而如果剂量过大,产生的有毒物质太多,体内的解毒物质就不够用了,这时肝脏就会受到损伤。扑热息痛短期服用过量即可以造成急性肝损伤。虽然有解毒药乙酰半胱氨酸可用,但损伤严重时仍可引起肝衰竭甚至死亡。 扑热息痛并不是对肝脏毒性最大的药物,在正确使用时安全性也很好,为什么总会引起肝损伤?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太容易接触到这种药物,却又对它的潜在风险没有足够的警惕。

因为我们常见的药物大多是非处方药,很容易买到,而且又冠有不同的商品名,容易让人忽略它们含有相同的成分这一事实。如果一个人同时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例如同时使用两种感冒药,或吃退烧药的同时又吃了止痛药,就很容易导致过量中毒。 扑热息痛的作用是缓解症状,因此大家一般会按需要使用。比如,发烧或疼痛时会用上一次,如果没有好转就再用一次,却容易忽略服药间隔和每日最大用药次数的限制。根据说明书,该药两次服用之间至少要间隔4-6小时,一天最多只能用4次。如果对此不加注意,症状又一直没有好转,一来二去就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吃下超过安全用量的药物。 除此之外,儿童可承受的剂量比成人小,如果给孩子吃成人的感冒药、退烧药,可能导致用药过量。即使是儿童专用的剂型,也有不同年龄段的差异。例如用滴管给药的滴剂,说明书上只写出了12岁以下的剂量计算方法,如果把这种药剂给12岁以上的儿童服用,并且只凭感觉增加剂量,也有可能导致剂量过大。 白加黑、帕尔克、泰诺感冒片、感冒灵、去痛片等均含扑热息痛,剂量约120—500毫克不等。但临床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一些毒副反应,因此必须引起大家的警惕。 1、肝脏的毒副反应:长期服用或过量服用均可引起肝细胞坏死。扑热息痛引起肝细胞坏死是其直接对肝细胞的作用,可能是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致使体内生成一种毒性代谢产物,当积存达到一定量时,造成肝脏谷胱甘肽耗竭,使肝脏解毒能力大大下降,毒性代谢产物破坏肝细胞,产生细胞变性和坏死。由于过量扑热息痛所致急性肝小叶中心性坏死,进展迅速者可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并引起死亡。 2、肾脏的毒副反应: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同样可损害肾脏,造成肾细胞坏死,特别是合用水杨酸钠或咖啡因时,更易损伤肾脏。 3、血液系统的毒副反应:长期过量扑热息痛,所生成的毒性代谢产物可直接作用于骨髓造血系统,构成破坏,还可能诱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白血病。文章由中国油脂网提供 4、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如果小儿过量服用扑热息痛,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主要出现大脑损害、神经功能减退、陷入昏迷等。

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NAC的作用机制EastvoldJS-Paper-3-Acetaminophen

77:222 Spring 2005 Free Radical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Page 0 This student paper was written as an assignment in the graduate course Free Radicals in Biology and Medicine (77:222, Spring 2005) offered by the Free Radical and Radiation Biology Program B-180 Med Labs The University of Iowa Iowa City, IA 52242-1181 Spring 2005 Term Instructors: GARRY R. BUETTNER, Ph.D. LARRY W. OBERLEY, Ph.D. with guest lectures from: Drs. Freya Q . Schafer, Douglas R. Spitz, and Frederick E. Domann The Fine Print: Because this is a paper written by a beginning student as an assignment, there are no guarantees that everything is absolutely correct and accurate. In view of the possibility of human error or changes in our knowledge due to continued research, neither the author nor The University of Iowa nor any other party who has been involved in the preparation or publication of this work warrants that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is in every respect accurate or complete, and they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errors or omissions or for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use of such information. Readers are encouraged to confirm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herein with other sources. All material contained in this paper is copyright of the author, or the owner of the source that the material was taken from. This work is not intended as a threat to the ownership of said copyrights.

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

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说明书 兽用非处方药 【兽药名称】通用名称: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 商品名称:无 英文名称:Paracetamol Injection 汉语拼音:Duiyixian’anjifen Zhusheye 【主要成分】对乙酰氨基酚 【性状】本品为几乎无色略带黏稠的澄明液体。 【药理作用】药效学对乙酰氨基酚具有解热、镇痛与抗炎作用。解热作用类似阿司匹林,但镇痛和抗炎作用较弱。其抑制丘脑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的作用较强,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与释放的作用较弱。对血小板及凝血机制无影响。主要作为中小动物的解热镇痛药,用于发热、肌肉痛、关节痛和风湿症。 药动学内服吸收快,30分钟后血药达峰浓度。主要在肝脏代谢,大部分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后经肾排出。在肝内,部分药物去乙酰基而生成对氨基酚,后者氧化成亚氨基醌。亚氨基醌在体内能氧化血红蛋白使之失去携氧能力,可造成组织缺氧、发绀,红细胞溶解、黄疸和肝脏损害等不良反应。 【适应证】用于家畜的解热镇痛,主要治疗动物的发热、肌肉痛和风湿症等。【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一次量,马、牛50~100ml;羊5~20ml;猪5~10ml;犬 1~5ml。 【不良反应】偶见厌食、呕吐、缺氧、发绀,红细胞溶解、黄疸和肝脏损害等症。【注意事项】(1)猫禁用,因给药后可引起严重的毒性反应。 (2)大剂量可引起肝、肾损害,在给药后12小时内使用乙酰半胱氨酸或蛋氨酸可以预防肝损害。肝、肾功能不全的患畜及幼畜慎用。 【休药期】暂无规定。 【规格】10ml:1g 【包装】10ml*10支/盒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有效期】2年 【生产日期】见喷码 【生产批号】见喷码 【有效期至】见喷码

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说明书

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 英文名:Paracetamol Injection 汉语拼音:Duiyixian’anjifen Zhusheye 本品主要成分及其化学名称为:本品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其化学名为N-(4-羟基苯基)乙酰胺。 其结构式为: HO NH CH3 O 分子式:C 8H 9 NO 2 分子量:151.16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略带粘稠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本品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的合成和释放,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解热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提高痛阈而起到镇痛作用,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作用较阿司匹林弱,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小鼠经口LD 50为338mg/kg,腹腔注射LD 50 为500mg/kg。 【药代动力学】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T 1/2 一般为1~4小时(平均为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病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而小儿则有所缩短。本品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 【适应症】用于发热,也可用于缓解轻中度疼痛,如头痛、肌肉痛、关节痛以及神经痛、痛经、癌性痛和手术后止痛等。本品可用于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本品对各种剧痛及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一次0.15 g~0.25g。本品不宜长期应用,退热疗程一般不超过3天,镇痛不宜超过10天。

甲氧氯普胺片说明书

甲氧氯普胺片说明书 甲氧氯普胺片是当我们觉得胃部消化不好就是胀气或者是胃功能反流下垂的时候常常服用的药片。它的主要成份就是甲氧氯普胺,成人与小儿都可以服用,但是用法用量不同。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脾气暴躁、腹泻、恶心等,老年人是完全不能服用的,孕妇服用也会有畸变的可能,但是短期的催乳是可以的。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甲氧氯普胺片 商品名称:甲氧氯普胺片 拼音全码:JiaYangLvpuAnpian 【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份为甲氧氯普胺。 【成份】 化学名:N-[(2-二乙氨基)乙基]-4-氨基-2-甲氧基-5-氯-苯甲酰胺 分子量:C14H22ClN3O2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适应症/功能主治】镇吐药。主要用于:1.各种病因所致恶心、呕吐、嗳气、消化不良、胃部胀满、胃酸过多等症状的对症治疗; 2.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功能性胃滞留、胃下垂等;

3.残胃排空延迟症、迷走神经切除后胃排空延缓; 4.糖尿病性胃轻瘫、尿毒症、硬皮病等胶原疾患所致胃排空障碍 【规格型号】5mg*100s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5~10mg(1~2片),每日3次。用于糖尿病性胃排空功能障碍患者,于症状出现前30分钟口服10mg(2片);或于餐前及睡前服5~10mg(1~2片),每日4次。总剂量不得超过0.5mg/kg/日。小儿:5~14岁每次用2.5~5mg(1/2~1片),每日3次,餐前30分钟服,宜短期服用。小儿总剂量不得超过0.1mg/kg/日。 【不良反应】1.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昏睡、烦燥不安、疲怠无力; 2.少见的反应有:乳腺肿痛、恶心、便秘、皮疹、腹泻、睡眠障碍、眩晕、严重口渴、头痛、容易激动; 3.用药期间出现乳汁增多,由于催乳素的刺激所致; 4.大剂量长期应用可能因阻断多巴胺受体,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而导致锥体外系反应(特别是年轻人),可出现肌震颤、发音困难、共济失调等。 【禁忌】1.下列情况禁用:①对普鲁卡因或普鲁卡因胺过敏者;②癫痫发作的频率与严重性均可因用药而增加;③胃肠道出血、机械性肠梗阻或穿孔,可因用药使胃肠道的动力增加,病情加重;④嗜铬细胞瘤可因用药出现高血压危象;⑤不可用于因行化疗和放疗而呕吐的乳癌患者。2.下列情况慎用:①肝功能衰竭时,丧失了与蛋白结合的能力;②肾衰,即重症慢性肾功能衰竭

药理简答题(精心整理)

1.试述药理作用、效应;治疗作用、不良反应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药理作用(drug action)---药物导致效应的初始反应。 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effect)---药物引起的机体生理、生化功能或形态的变化。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effect)---符合用药目的、有利于防治疾病的药物作用。 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指不符合用药目的、并引起患者其他病痛或危害的反应。 关系:(1)药理作用常是药物与靶点有特异性亲和力而识别和结合的,发生相互作用并引发药理效应。 (2)从信号转导角度描述:药物与机体信息转导系统(或通路)的受体或酶的识别和结合的初始反应,导致机体固有的生理、生化功能改变而产生药理效应。在此过程中,药物作用是动因,药理效应是结果。二者统称为作用机制。 (3)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是由药物生物活性、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和药理效应)决定而且必定存在的两重性作用。 2.从信息转导的角度可将受体分为哪些类型? 每类各举一个具体的受体说明之。 3.1)G蛋白偶联受体:如M受体。受体为与G蛋白偶联的单一肽链,有7个跨膜区域; 4.2)受体操控离子通道:如nAChR欧联的Na通道。细胞膜跨膜蛋白质,由5个亚基组成,是与受体相连的可变构的蛋白,由ACh结合部位和离子通道两部分组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取决于ACh的调控,与Ach结合时,膜通道开放,膜外的Na内流,引起突触后膜电位。 3)酶活性受体:如胰岛素受体。受体与胰岛素后,受体分子中的酪氨酸磷酸化,进而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使胞内某些蛋白质的氨基酸磷酸化,随后调节细胞核基因转录) 4)细胞核内受体:如甲状腺素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的一类特异的蛋白质,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后,在核内与靶基因结合产生作用,调控其表达。 3.试述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治疗指数的概念与关系及意义。 1、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ED50)---在量反应是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物剂量;在质反应是指引起50%实验对象出现有效(或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2、半数致死量(50% lethal dose,LD50)---效应以死亡为指标的半数有效量。在质反应是指引起50%实验对象死亡的药物剂量。 3、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LD50/ED50,用以表示药物安全性。 4. 试述首过消除、肝肠循环、药物消除半衰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1、首过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口服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受到胃肠道和肝细胞的酶的灭活代谢,导致进入体循环的活性药量减少。 意义:根据药物特性、临床需求等因素判断是否采取口服给药方式,来得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由肝细胞分泌到胆汁的某些药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转化为代谢产物,排泄入小肠后被酶水解又成为原形药物,并被肠粘膜上皮细胞重吸收由肝门静脉进入全身循环。 意义:肝肠循环使药物反复循环于肝、胆汁与肠道之间,延缓排泄而使血药浓度维持时间延长。 3、药物消除半衰期(hale-life,t1/2)---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意义:①反应机体消除药物的能力与消除药物的快慢程度;②根据半衰期与药物转运和转化的关系判断体内药物浓度;③药物分类;④临床给药间隔依据。 5. 缓释剂、配伍禁忌、安慰剂、耐受性、成瘾性、麻醉药品、药物滥用、耐药性的概念。 (1)缓释剂---药物按一级速率缓慢释放能长时间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产生持久药效的剂型。 (2)配伍禁忌---药物在体外配伍时直接发生物理、化学性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毒性、降低药效甚至影响药物的使用。(3)安慰剂---不具药理活性,但和临床试验药物具有相同形状的剂型。 (4)耐受性---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效应逐渐减弱或无效。 (5)成瘾性---药物在用药时产生欣快感(euphoria),停药后出现严重的精神和生理功能的紊乱。

阿司匹林片说明书

阿司匹林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阿司匹林片 英文名:Aspirin Tablets 汉语拼音:Asipilin Pian 本品主要成份及其化学名称为: 2-(乙酰氧基)苯甲酸. 分子式:C9H8O4 分子量:180.16 【性状】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毒理】本品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②抗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也可能与其有关; 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④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作用: ⑤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作用。 【药代动力学】本品吸收后,大部分在肝内水解为水杨酸。水杨酸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5%~90%。水杨酸盐结合率为65%~90%。可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和脑脊液。水杨酸代谢成水杨尿酸及葡糖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游离水杨酸及结合的代谢物从肾脏排泄。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还可通过乳汁排泄。 【适应症】 1.镇痛、解热: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公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 2.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疼痛等症状缓解,同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改变风湿热的基本病理变化,也不能治疗和预防风湿性心脏损害及其它并合症。

常用药对乙酰氨基酚十大副作用

常用药对乙酰氨基酚十大副作用 可发生荨麻疹、固定性药疹,偶见皮炎伴瘙痒。国外有发生血管性紫癜、急性全身性疱疹样脓疱病、乳头样斑丘疹的报道。罕见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 1.呼吸系统本药可使对阿司匹林过敏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加重,严重中毒时可抑制呼吸中枢。本药与哮喘发病及哮喘严重程度有强相关性,可能是呼吸道上皮细胞表层液及鼻黏膜黏液中抗氧化剂(谷胱甘肽)被本药代谢产物耗竭所致。 2.中枢神经系统常规剂量下本药对情绪无影响。过量致肝坏死时可出现昏睡、注意力障碍、激动、精神错乱和昏迷等反应。 3.消化系统:本药的胃肠刺激作用小,短期服用不会引起胃肠道出血。但已有数例服用本药导致肝毒性的报道,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肝坏死。滥用酒精可能加剧肝毒性。 4.泌尿系统:长期大剂量服用本药可致肾病,包括肾乳头坏死性肾衰,尤其是在肾功能低下者,可出现肾绞痛或急性肾衰竭(少尿、尿毒症)。肾衰也可能继发于本药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5.血液系统:罕见血液学不良反应,偶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症(包括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报道。其他罕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还有溶血性贫血、粒细胞缺乏、全血细胞减少,浆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及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等。与阿司匹林相比,本药对出血时间和血小板聚集时间几无影响。 6.内分泌/代谢:国外动物实验发现,大剂量本药能抑制甲状腺功能和精子生成,但还不能确定与临床有何关系。国外有引起低体温的报道,过量服用还有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报道。中毒剂量可引起低血磷症及低血糖,也曾有一过性高血糖的报道。 7.皮肤:可发生荨麻疹、固定性药疹,偶见皮炎伴瘙痒。国外有发生血管性紫癜、急性全身性疱疹样脓疱病、乳头样斑丘疹的报道。罕见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 8.骨骼肌肉:国外用本药做激发试验有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 9.过敏反应罕见。 10.尚无致癌的报道。 乙酰氨基酚可使少数患者发生粒细胞缺乏症,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过敏性皮炎(皮疹,皮肤瘙痒等),肝炎, 血小板减少等. 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咽痛,肌肉及关节疼痛,鼻塞,流涕,打喷嚏等. 1.可见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便秘,口干,食欲缺乏等,可自行恢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