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2102043】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为443040元,实际成本为473697元,比目标成本增加30657元,资料如表22102043—1所示。
商品混凝土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表表22102043-1
元 710
% 4
是由产量、单价、损耗率三个因素组成的,其排序见上表。
(2)以目标数443040元(=600×710×1.04)为分析替代的基础
第一次替代产量因素,以630替代600
630×710×1.04=465192元
第二次替代单价因素,以730替代710,并保留上次替代后的值
630×730×1.04=478296元
第三次替代损耗率因素,以1.03替代1.04,并保留上两次替代后的值
630×730×1.03=473697元
(3)计算差额:
第一次替代与目标数的差额=465192-443040=22152元
第二次替代与第一次替代的差额=478296-465192=13104元
第三次替代与第二次替代的差额=473697-478296=-4599元
(4)产量增加使成本增加了22152元,单价提高使成本增加了13104元,而损耗率下
降使成本减少了4599元。
(5)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之和=22152+13104-4599=30657元,与实际成本与目标成
本的总差额相等。
为了使用方便,企业也可以通过运用因素分析表来求出各因素变动对实际成本的影响程度,其具体形式见表2210204.3-2。
【例22102061—3】 某项工程业主与承包商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合同中含两个子项 工程,估算工程量甲项为2300m 3
,乙项为3200m 3
经协商合同价甲项为180元/m 3
,乙 项为160元/m 3
。承包合同规定:
1.开工前业主应向承包商支付合同价20%的预付款;
2.业主自第一个月起,从承包商的工程款中,按5%的比例扣留滞留金;
3.当子项工程实际工程量超过估算工程量10%时,可进行调价,调整系数为0.9; 4
.根据市场情况规定价格调整系数平均按1.2计算; 5.监理工程师签发付款最低金额为25万元; 6.预付款在最后两个月扣除,每月扣50%。
承包商各月实际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证确认的工程量如表2Z102061—2所示。 第一个月工程量价款为500×180+7.0×160=20.2万元
应签证的工程款为20.2×1.2×(1-5%)=23.028万元 由于合同规定监理工程师签发的最低金额为25万元,故本月监理工程师不予签发付款凭证。
承包商各月实际完成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证确认的工程量单位: m 3 表2Z102061—2
问题:
1.预付款是多少?
2.从第二个月起每月工程量价款是多少?监理工程师应签证的工程款是多少? 实际签发的付款凭证金额是多少?
【解】 1.预付款金额为[2300×180+3200×160]×20%=18.52万元 2.第二个月:
工程量价款为:800×180+900×160=28.8万元 应签证的工程款为28.8×1.2×(1-5%)=32.832万元 本月实际签发的付款凭证金额为23.028+32.832=55.86万元 第三个月:
工程量价款为800×180+800×160=27.2万元 应签证的工程款为27.2×1.2×(1-5%)=31.008万元 该月应支付的净金额为31.008—18.52×50%=21.748万元
由于未达到最低结算金额,故本月监理工程师不予签发付款凭证。 第四个月:
甲项工程累计完成工程量为2700m 3
,较估计工程量2300m 3
差额大于10%。 2300×(1+10%)=2530m 3
超过10%的工程量为2700-2530=170m 3
其单价应调整为180×O.9=162元/m 3
故甲项工程量价款为(600—170)×180+170×162=10.494万元
乙项累计完成工程量为3000m 3
,与估计工程量相差未超过10%,故不予调整。 乙项工程量价款为600×160=9.6万元 本月完成甲、乙两项工程量价款为 10.494+9.6=20.094万元
应签证的工程款为20.094×1.2×(1-5%)-18.52×50%=13.647万元 本期实际签发的付款凭证金额为21.748+13.647=35.395万元
2Z104050 掌握施工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法
2Z104051 施工质量事故的分类
1.施工质量事故按工程状态分类
(1)在建工程施工质量重扮
在建工程施工质量事故是指在施工期间,因某种或几种主观责任过失、客观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分别或共同作用,而发生的致使工程质量特性不能符合规定标准并造成规定数额以上经济损失,甚至发生在建工程的整体或局部坍塌事件。其原因可能是主观的也可能是客观的,或两者兼而有之;可能是施工本身的原因也可能是工程勘察、设计等施工以外的其他原因;主观及客观因素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有多种。总而言之,由于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工程建设质量事故,称之为施工质量事故。
(2)竣工工程施工质量事故
是指已经竣工的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建筑物、构筑物明显倾斜、偏移、结构开裂、安全和使用功能存在重大隐患;或由于质量低劣需要加固补强,致使改变建筑物外形尺寸,造成永久性缺陷;严重的如工程使用过程中出现建筑物整体或局部倒塌、桥梁断裂、隧道渗水、豆腐渣道路等。这类工程质量事故中,若经查明属于建设过程施工原因所造成的也称为施工质量事故。
2.施工质量事故按性质后果分类
施工质量事故是工程质量事故或工程建设重大事故的一种类型。因此,目前对施工质量事故按性质后果所进行的分类,实际上是采用工程质量事故或工程建设重大事故的分类标准,即:
(1)施工质量事故有以下后果之一者,为施工质量事故
①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含1万元),不满5万元;
②影响使用功能和工程结构安全,造成永久性质量缺陷的。
(2)严重施工质量事故有以下后果之一者,为严重施工质量事故
①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
②严重影响使用功能或工程结构安全,存在重大质量隐患的;
③事故性质恶劣或造成2人以下重伤的。
(3)重大施工质量事故
重大施工质量事故是指,造成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重伤3人以上或死亡2人以下
等后果的质量事故,根据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四级(详略)。
3.施工质量事故按责任原因分类
(1)指导责任事故如施工技术方案未经分析论证,冒然组织施工;材料配方失误;
违背施工程序指挥施工等。
(2)操作责任事故如工序未执行施工操作规程;无证上岗等。
事故。
·锅炉爆炸:指锅炉由于内部压力超出炉壁的承受能力而引起的物理性爆炸事故。·容器爆炸:指压力容器内部压力超出容器壁所能承受的压力引起的物理爆炸,容器内部可燃气体泄漏与周围空气混合遇火源而发生的化学爆炸。
·其他爆炸:化学爆炸、炉膛、钢水包爆炸等。
·中毒和窒息:指煤气、油气、沥青、化学、一氧化碳中毒等。
·其他伤害:包括扭伤、跌伤、冻伤、野兽咬伤等。
(2)按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分类
·轻伤事故!造成职工肢体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
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一般每个受伤人员休息1个工作日以上,105个工作日
以下。
·重伤事故:一般指受伤人员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能引起
105工作日以上的失能伤害。
·死亡事故:一次事故中死亡职工1~2人的事故。
·重大伤亡塞故:一次事故中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特大伤亡皇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的事故。
·急性中毒事故:指生产性毒物一次或短期内通过人的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大量进入体内,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病变,导致职工立即中断工作,并须进行急救或死亡的事故;急性中毒的特点是发病快,一般不超过一个工作日,有的毒物因毒性有一定的潜伏期,可在下班后数小时发病。
3.职业病
绣诊断因从事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不良环境的工作而造成急慢性疾病,属职业病。2002年卫生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业病目录》列出的法定职业病为10·尘肺:矽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陶瓷尘肺、电焊尘肺、其他尘肺等。·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外照射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等。
·职业中毒:铅、汞、锰、镉及其化合物、苯、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等。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减压病、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
·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电光性皮炎、黑变病、痤疮、溃疡、化学灼伤、职业性角化过度、皲裂、职业性痒疹等。
·职业性眼病: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疖。
·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苯所致白血病、砷所致肺癌、皮肤癌、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等。
·其他职业病: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等。
一级企业:可承担各类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
二级企业:可承担工程造价1000万元及以下各类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
三级企业:可承担工程造价300万元及以下各类地基与基础工程的施工。
2A313024劳务分包企业
1.劳务分包企业的概念
劳务分包企业包括木工作业分包企业、砌筑作业分包企业等13类。获得劳务分包资
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
2.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
以木工作业分包企业资质标准为例,可分为一级、二级企业。
3.劳务分包企业的作业分包范围
以木工作业分包企业为例:
一级企业可承担各类工程的木工作业分包业务,但单项业务合同额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最低30万元)的5倍。
二级企业可承担各类工程的木工作业分包业务,但单项业务合同额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最低10万元)的5倍。
2A314000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掌握流水施工的概念、流水参数的种类和含义、流水施工的种类以及三种流水施工方式的组织过程;熟悉双代号网络计划的应用程序、绘图规则、时间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关键线路的判别方法。
2A314010 掌握流水施工方法的应用
2A314011节奏流水施工应用
【案例2A314011—1】
1.背景
某砖混结构工程,共4层4个单元,每个单元层的砌砖量为53m3。组织一个25人的瓦工组施工。为了保证该工程的施工工期,拟采用流水施工方式组织施工。
2.问题
(1)什么是流水施工?
(2)试述流水施工使用的各项参数的概念。
(3)试述组织流水施工的主要过程。
(4)试述流水施工的种类。
(5)若本工程划分两个施工过程,一个是砌砖,一个是楼面(工艺组合含楼板吊装和钢筋混凝土工程),砌砖为主导施工过程;每两个单元为一段,砌砖工程的产量定额为
1m3/天。试组织等节奏流水施工。
3.题解
(1)什么是流水施工:
流水施工就是作业人员连续施工,努力使时间和工作面充分利用,以提高效率,最大 限度地节约时间。
(2)流水施工使用的各项参数的概念: ①时间参数:
· 工作持续时间:一项工作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
· 流水节拍:一个作业队在一个施工段上完成全部工作的时间。 · 流水步距:两个相邻的作业队相继投入工作的最小间隔时间。 · 流水施工工期:施工对象全部施工完成的总时间。
②工艺参数:即施工过程个数;施工过程是指进行施工时划分的最小对象。 ③空间参数:即施工段(区)数;施工段是指整体建筑物(群)或构筑物施工时在空间 上划分的各个部分。
(3)组织流水施工的主要过程:
划分施工过程——划分施工段——组织作业队,确定流水节拍——作业队连续作业——各作业队的工作适当搭接起来。 (4)流水施工的种类:
流水施工按节奏性可分为两类:
①节奏流水:节奏流水施工又分为等节奏流水施工和异节奏流水施工。等节奏流水
施工指流水组中每一个作业队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和各作业队的流水节拍是一个常 数。异节奏流水施工指流水组中作业队本身的流水节拍相等,但是不同作业队的流水节拍 不一定相等;如果都是某常数的倍数,可组织成倍节拍流水施工。 ②无节奏流水施工:流水组中各作业队的流水节拍没有规律。 (5)组织本工程的等节奏流水施工。 流水节拍计算如下: 流水节拍=
d d 4)(24.425
12
53取人数产量定额工程量=??=?
等节奏流水施工图见图2A314011-1。 工期计算如下:
图2A314011-1 砖混结构工程等节奏流水施工计划 )(364)128()1(d K n m T =?-+=?-+=
【案例2A314011-2】
1.背景
设某建筑群共有4栋相同的装配式住宅楼工程,一栋楼的施工时间见表2A314011-1。
2.问题
组织本工程的成倍节奏流水施工,绘制流水施工图并计算工期。
3.题解
本工程的4栋可作为4段。以5d为流水步距,组织的作业队数见表2A314011—2。
工期计算如下:
-
?
m
T=
+
=
+
-'
?
=
(d
5
45
n
)
)1
(
K
6
)1
4(
15 20
3
2A314012无节奏流水施工应用
【案例2A314012】
1.背景
某基础工程由4个施工过程组成,分为5个施工段,经计算,其流水节拍天数见表2A314012。
2.问题
用分别流水法组织无节奏流水施工。
3.题解
用分别流水施工法组织施工,可做到各作业队工作连续,作业队之间用确定流水步距的办法,保证不产生工艺矛盾。
流水步距用取大差法计算。该法的要点是:各队的流水节拍累加,形成数列;前后队的数列错位相减;取大差做流水步距。该例计算如下:
挖土 3 7 11 14
垫层 2 4 6 8
基础 4 8 12 16
回填 2 5 8 10
上述数列上下相减后取大差可得:挖土和垫层的流水步距为8d;垫层和基础的流水步距为2d;基础和回填的流水步距为8d。
无节奏流水施工图表见图2A314012。
工期计算如下:
1 2
图2A314012无节奏流水施工计划
2A314020 熟悉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
2A31402l双代号网络计划图的绘制
【案例2A314021】
1.背景
某房屋地下室工程施工的项目分解结果、持续时间及施工顺序见图2A314021-1。
图2A314021-1 某地下室施工顺序
2.问题
(1)简述网络计划的应用程序。
(2)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绘图规则是什么?
(3)本例的绘图。
3.题解
(1)网络计划的应用程序:
按GB/T13400.3—92的规定,网络计划的应用程序如下:
①准备阶段。包括三个步骤:
A.确定网络计划目标——网络计划目标有时问目标,时间——资源目标,时间——成本目标。
B.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内容包括:项目的任务、实施条件、设计数据;有关标准、定额、规程、制度等;资源需求和供应情况;有关经验、统计资料和历史资料;其他有关技术经济资料。
C.编制施工方案——主要内容是:确定施工程序,确定施工方法;选择需要的机械设备;确定重要的技术政策或组织原则;对施工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技术组织措施;确定采用的网络图类型。
②绘制网络图阶段,包括三个步骤:
D.项目分解——将项目分解为网络计划的基本组成单元(工作);分解时采用WBS
方法。
E.逻辑关系分析——逻辑关系分为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
F.编制网络图——绘图顺序是:确定排列方式,决定网络图布局;从起点节点开始自左而右根据分析的逻辑关系绘制网络图;检查所绘网络图的逻辑关系是否有错、漏等情况并修正;按绘图规则完善网络图;编号。
③时间参数计算与确定关键线路阶段。包括三个步骤:
G.计算工作持续时间。
H.计算最早时间;计算“计算工期”并确定计划工期;计算最迟时间;计算时差。
I.确定关键线路。
④编制可行网络计划,包括两个步骤:
J.检查与调整。
K.绘图并形成可行网络计划。
⑤优化并确定正式网络计划。包括两个步骤:
L.优化。
M.绘制正式网络计划。
⑥实施、调整与控制阶段。包括三个步骤:
N.网络计划的贯彻。
0.检查和数据采集。
P.控制和调整。
⑦结束阶段:
Q.进行总结分析。
(2)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图规则:
①双代号网络图必须正确表达已定的逻辑关系。
②双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循环回路。
③双代号网络图中,在节点之间严禁出现带双向箭头或没有箭头的连线。
④双代号网络图中,严禁出现没有箭头节点或没有箭尾节点的箭线。
⑤当双代号网络图的某些节点有多条外向箭线或多条内向箭线时,可以使用母线法。
⑥绘制网络图时,、箭线不宜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用过桥法或指向法。
⑦双代号网络图中应只有一个起点节点;在不分期完成任务的网络图中,应只有一个终点节点;而其他节点均应当是中问节点。
(3)本例的网络计划见图2A314021—2,计算结果见图2A314021—3。
图2A314021—2 某地下室工程施工的双代号网络计划
图2A314021-3 2A314021—2双代号网络计划的计算结果
2A314022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问参数的计算
【案例2A314022】: 1.背景 同【案例2A314021】 2.问题
(1)计算哪些时间参数及其定义:
(2)试述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问参数的计算顺序。 (3)本例的计算。
(4)怎样判别双代号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 3.题解
(1)计算哪些时问参数及其定义:
计算双代号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包括:工作持续时间(j i D -)、工作最早可能开始时问 (j i ES - )、工作最早可能完成时间(j i EF -)、计算工期(T c )、计划工期(T p )、工作最迟必 须完成时间(j i LF -)、工作最迟必须开始时间(j i LS -)、工作总时差(j i TF -)、工作自由时 差j i FF - 。
①工作持续时间:一项工作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对于一般肯定型网络计划的工作 持续时间,其主要计算方法有:参照以往的实践经验估算;经过试验推算;按计划定额 (或效率)计算;三时估算法。
A .按计划定额计算,计算公式为:
RS Q D j
i /=-
式中 j i D -——工作持续时间(年、旬、周、天、时等); Q 、R 、S ——分别为工程量、人数、产量定额。
例如:浇注混凝土共360m 3
,每工日产量为3.8m 3
配置1组20人的作业队进行一班作业。求该项任务的持续时间。计算如下
T=360÷3.8÷20=5.13天,取5天
B .三时估算法:设乐观时间是a ;悲观时间是b ;最可能的时间是c ,则持续时间T 为: 6/)4(b c a T ++=
②工作最早可能开始时间:各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开始的最早时 刻。
③工作最早可能完成时间:各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完成的最早时 刻。
④计算工期、计划工期:计算工期是根据时间参数计算所得的工期;计划工期是根 据要求工期和计算工期所确定的作为实施目标的工期。
⑤工作最迟必须完成时间:在不影响整个任务按期完成的前提下,工作必须完成的 最迟时刻。
⑥工作最迟必须开始时间:在不影响整个任务按期完成的前提下,工作必须开始的 最迟时刻。
⑦工作总时差:在不影响计划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一。 ⑧工作自由时差:在不影响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 动时问。
(2)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顺序:
工作持续时间→工作最早可能开始时间→工作最早可能完成时间→计算工期→计划工,
期工作最迟必须完成时间→工作最迟必须开始时间→工作总时差→工作自由时差。
(3)本例的计算:见图2A314021—3。 (4)判别关键线路的方法:
先判别关键工作。关键工作是总时差最小的工作。
其次,将关键工作相连所形成的通路就是关键线路。这条线路是最长的,其长度等于 计算工期。
2A315000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掌握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因素,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内容和方法,施工项目质量控 制的过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程序、方法,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以及现场质量检 查的内容和方法。掌握常见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处理程序、基本要求、处理方法 及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以及常见的质量通病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2A315010 掌握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
2A315011影响质量因素的分析
【案例2A315011】
1.背景
某建筑公司承接阳光集团综合楼工程的施工任务,该工程于1995年5月15日开工建设,于1996年7月20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工程保修期为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
最低保修期。2002年8月份,用户发现屋面大面积漏水。经调查,屋面漏水主要原因是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防水材料质量存在问题。项目经理瞒过了监理工程师。 2.问题
(1)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屋面防水工程的最低保修期为多久?该屋面防水漏水时,是否已过保修期?如果过了保修期,施工单位是否对该质量问题负责,为什么?
(2)为避免出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应事前对哪些因素进行控制?
3.分析
(1)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屋面防水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5年。
该屋面防水漏水时,已过了保修期。虽然已过保修期,但施工单位仍要对该质量问题负责。原因是:该质量问题的发生是由于施工单位采用不合格材料造成,是施工过程中造成的质量隐患,不属于保修的范围,因此不存在过了保修期的说法。
(2)影响施工项目的质量因素主要有五个方面,即4M1E,指人、材料、机械、方法
和环境。
2A315012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和方法应用
【案例2A315012】
1.背景
某市海伦大厦,地下2层,地上22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23280m2。1995年2月1日开工建设,10月2日,在建设单位召开的协调会上,施工单
位提出:因气温逐渐下降,为保证年底结构封顶,加快施工进度,将原先使用的矿渣水泥改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得到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认可。水泥由施工单位采购,施工单位确定今朝商贸公司为供应商,该公司采用金华厂生产的水泥。施工单位认为在协调会上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已经同意施工单位提出将矿渣水泥改为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方案,因此在1995年10月15日未经监理工程师许可即进场第一批水泥。
2.问题
(1)施工单位未经监理单位许可即进场水泥的做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施工单位应如何做?
(2)为了保证海伦大厦工程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单位对进场材料应如何进行质量控制?
(3)简述材料质量控制的要点。
(4)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有哪些?
3.分析
(1)施工单位未经监理许可即进行筏基混凝土浇筑的做法是错误的。
正确做法:施工单位运进水泥前,应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工程材料报审表》,同时附有水泥出厂合格证、技术说明书、按规定要求进行送检的检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其质量合格后,方准进场。
(2)材料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是严格检查验收,正确合理的使用,建立管理台账,进行收、发、储、运等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3)进场材料质量控制要点:
①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
②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③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失;
④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
⑤要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⑥加强现场材料管理。
(4)主要有:材料的质量标准,材料的性能,材料取样、试验方法,材料的适用范围
和施工要求等。
2A31501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案例2A315013—1】
1.背景
某市文化中心工程,位于该市丰南区,总建筑面积约53396m2。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类型为筏板基础,主体建筑地下4层,地上20层,建筑檐高74.4m,该工程业主为华夏集团,施工单位为天宇建筑公司,监理单位为方华监理公司,设计单位为市建筑设计院,主要材料供应商为华通贸易公司。该工程于2000年3月5日开工,合同工期465天。
2.问题
(1)该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谁是质量自控主体,谁是质量监控主体。
(2)对该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是什么?
(3)简述施工作业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
(4)施工单位进行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有哪些?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3.分析
(1)该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天宇建筑公司、华通贸易公司是质量自控主体;华夏
集团、方华监理公司、市建筑设计院、丰南区政府监督站为质量监控主体。
(2)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①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②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③及时检查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④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3)施工作业过程质量控制的基本程序:
①进行作业技术交底;
②检查施工工序、程序的合理性、科学性,防止工序流程错误,导致工序质量失控;
③检查工序施工条件;
④检查工序施工中人员操作程序、操作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规程要求;
⑤检查工序施工中间产品的质量;
⑥对工序质量符合要求的中间产品及时进行工序验收或隐蔽工程验收;
⑦质量合格的工序经验收合格后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工序,不得
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现场质量检查的方法有目测法、实测法和试验法三种。施工现场目测法的手段可
归纳为看、摸、敲、照四个字;实测检查法的手段归纳为靠、吊、量、套四个字。
现场质量检查的内容有:
①开工前检查;
②工序交接检查;
③隐蔽工程检查;
④停工后复工前的检查;
⑤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应经检查认可,签署验收记录后,才允许进行下一工程
项目施工;
⑥成品保护检查。
【案例2A315013—2】
1.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综合楼工程施工,该工程地下2层,地上10层,基底标高6.90m,檐高31.58m,基础类型为筏板基础,结构形式为现浇框架结构,楼板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该施工单位缺乏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经验,对该楼板预应力施工有难度。
2.问题
(1)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进行工序质量检验的内容包括哪些?
(2)什么是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如何对质量控制点进行质量控制?
该工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是否应作为质量控制点?为什么?
(3)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是什么?
3.分析
(1)工序质量检验的内容:标准具体化、度量、比较、判定、处理、记录。
(2)质量控制点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凡属关键技术、重要部位、控制难度大、影响大、经验欠缺的施工内容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均可列为质量控制点,实施重点控制。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
程度来确定。
质量控制点的质量控制:对质量控制点进行质量控制的步骤: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
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尔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
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提出对策措施用
以预防。
该工程无粘结预应力应作为质量控制点。原因是:该施工单位缺乏预应力混凝土施工
经验,对楼板无粘结预应力施工有难度,因此应设置为质量控制点,实施重点控制。
(3)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的过程是从工序质量到分项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单位
验为止的全过程的系统过程。
【案例2A315013—3】
1.背景
华宇建筑公司承接该市运动员公寓工程施工任务,该工程于1996年3月开工,合同
工期385天,该工程地下3层,地上11层,基础采用箱形基础,主体结构形式为现浇剪
力墙结构,模板采用大模板施工方案。
2.问题
(1)如果你是施工企业技术人员,试编制大模板工程质量预控措施。
(2)施工过程中,工序质量控制的步骤是什么?
(3)为达到工序质量控制的效果,施工单位在工序质量管理方面应如何做?
(4)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可采用的质量控制的方法是什么?
3.分析
(1)模板分项工程质量预控措施:
①绘制关键性轴线控制图,每层复查轴线标高一次,垂直度以经纬仪检查控制;
②绘制预留、预埋图,在自检基础上进行抽查,看预留、预埋是否符合要求;
③回填土分层夯实,支撑下面应根据荷载大小进行地基验算、加设垫块;
④重要模板要经过设计计算,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⑤模板尺寸偏差按规范要求检查验收。
(2)施工工序控制步骤:实测、分析、判断。
(3)为达到工序质量控制的效果,施工单位在工序质量管理方面应做到:贯彻预防为主的基本要求,设置工序质量检查点,进行预控;落实工序操作质量巡查、抽查及跟踪检查等方法,及时掌握施工质量总体状况;对工序产品、分项工程的检查应按标准要求进行目测、实测及抽样试验的程序,做好原始记录,经数据分析后及时作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断;对合格工序产品及时提交监理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完善管理过程各项检查记录、检测资料及验收资料,作为工程质量验收的依据,并为工程质量分析提供可追溯的依据。
(4)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审核有关技术文件和报告,直接进行现场质量检验或必
要的试验等。
2A315020 掌握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2A315021 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处理程序、基本要求及处理
【案例2A315021—1】
1.背景
某县饮料厂为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因该厂生产经济效益很好,供不应求,厂方决定增加一层。加层设计由该县丙级设计院设计,由县建筑公司施工。加层设计时对基础进行验算,再加一层无问题,对加层梁柱进行了计算,但对原框架结构没有进行计算。工程于1990年12月开始,施工过程中自然条件,施工管理良好,材料质量亦无问题,1层、2层工人生产照常进行,在加层吊装屋面板接近完工时,加层部分及2层突然
倒塌,造成25人死亡,30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2.问题
(1)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常见的原因有哪些?该工程质量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分为几级,是如何规定的?该工程质量事故属于几级重大事故?
(3)对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3.分析
(1)常见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有:
①违背建设程序;
②工程地址勘查原因;
③未加固处理好地基;
④设计计算问题;
⑤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⑥施工和管理问题;
⑦自然条件影响;
⑧建筑结构使用不当。
该工程质量事故最主要的原因是设计计算问题,在加层时,未对原一、二层结构进行验算。
(2)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分为四级: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0万元以上为
一级重大事故;死亡10人以上,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不满300万
元为二级重大事故;死亡3人以上,9人以下,或重伤2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30万
元以上,不满100万元为三级重大事故;死亡2人以下,或重伤3人以上,19人以下;
或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30万元为四级重大事故。
该工程质量事故属于二级重大事故。
(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①进行事故调查:了解事故情况,并确定是否需要采取防护措施;
②分析调查结果,找出事故的主要原因;
③确定是否需要处理,若需处理,施工单位确定处理方案;
④事故处理;
⑤检查事故处理结果是否达到要求;
⑥事故处理结论;
⑦提交处理方案。
【案例2A315021—2】
1.背景
某办公楼建筑面积2750m2,是一栋4层建筑,建筑物层高3.Om,总高24m,基础为
钢筋混凝土基础,上部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框架结构,主体结构采用C25混
凝土,砖砌填充墙,在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四层混凝土部分试块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请法定检测机构对实际结构进行检测鉴定,检测结构能否达到设计要求。
2.问题
(1)该质量问题是否需要处理,为什么?
(2)如果该混凝土强度经测试论证达不到要求,需要进行处理,可采用什么处理方法?处理后应满足哪些要求?
(3)根据工程质量事故的性质及严重程度,工程质量事故分成哪两类,是如何规定的?如果该质量问题进行加固补强造成经济损失1万元,则该事故属于哪一类?
3.分析
(1)该质量问题可不作处理。原因是混凝土试块强度不足是在试块检验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而经法定检测机构对实际结构经测试论证后能够达到要求,因此可不作处理。
(2)对该质量问题可采取的处理方案有:封闭防护、结构卸荷、加固补强、限制使用、拆除重建等。
处理的基本要求是:
①处理应达到安全可靠、不留隐患、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目的。
②重视消除事故原因。
③注意综合治理。
④正确确定处理范围。
⑤正确选择处理时间和方法。
⑥加强事故处理的检查验收工作。
⑦认真复查事故的实际情况。
⑧确保事故处理期的安全。
(3)依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工程质量事故分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一般事故指补救当中经济损失一次在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或者人员重伤2人以下,且无人员伤亡
的事故。重大事故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机械设备损坏、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该质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1万元,因此该质量事故属于一般事故。
2A315022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案例2A315022—1】
1.背景
某综合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10层,在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养护过程中发现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常细小的裂缝,其走向纵横交错,没有规律,经分析该裂缝是由于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良,使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而造成的混凝土干缩裂缝。
2.问题
(1)造成该工程楼板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原因是什么?
(2)为避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干缩裂缝,施工单位应采取哪些预防措施?
(3)该楼板的干缩裂缝会产生什么危害?可采取何种处理方法?
3.分析
(1)造成该工程楼板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原因是由于混凝土成型后,施工单位对混凝土养护不良,使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大,而楼板内部湿度变化很小。
(2)为避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干缩裂缝,施工单位应采取预防措施:
①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振捣要密实,并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②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③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④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洒水养护。
(3)楼板干缩裂缝对结构强度影响不大,但会使钢筋锈蚀,且有损美观。
处理方法:一般可在表面抹一层薄砂浆进行处理。
【案例2A315022-2】
1.背景
某小区砖混结构住宅楼由育才建筑公司承建,该工程建筑层数为6层,建筑物檐高为16.9m,地面采用细石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发现房间地坪质量不符合要求,因此对该质量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有大量房间地坪起砂。
2.问题
(1)该工程质量问题会造成什么危害?
(2)试分析造成该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3.分析
(1)危害:破坏地面的使用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2)原因:
①细石混凝土水灰比过大,坍落度过大;
②地面压光时机掌握不当;
③养护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