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矿区环境污染及污染源

矿区环境污染及污染源

矿区环境污染及污染源
矿区环境污染及污染源

目前,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煤炭的生产和加工利用是当前我国最大的污染源。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量大,污染面广,矿区的大气、水体、土壤普遍受到污染;因此,了解调查矿区环境污染的现状,研究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和治理措施,保护矿区,阻止矿区环境恶化趋势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煤矿环境污染防治和综合利用应该充分考虑煤矿环境污染的各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措施。

一矿区大气污染及防治

1·1矿区大气污染

(1)煤矿井下开采产生大量煤粉尘和有害气体污染环境。我国大部分煤矿都有瓦斯,并且瓦斯矿井和煤瓦斯突出矿井约占40%左右。此外,在井下其他作业过程中还产生部分有害气体,如井下使用的硝胺炸药在放炮中产生CO和NOx;使用柴油动力机械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NOx;煤炭自燃产生CO,CO2等。为了井下生产安全,通常采用通风方将井下的有害气体抽出排入大气中。CH4及CO,CO2,NOx,H2S等是造成大气污染和温室效应的有害源,严重影响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煤矿在生产、贮存、运输及巷道掘进等各个环节都产生大量粉尘。粉尘的主要成分是硅和铝的化合物,掘进工人患职业矽或硅肺病,采煤工人患职业的煤肺病就是二氧化硅和煤尘微粒在肺部沉积的结果,煤矽肺病是二者混合沉积的结果,在矿工职业病中见得更多。

(2)矸石山自燃排放出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排弃的主要废渣,约占煤炭产量的10%~20%。目前全国矸石山约1 500座,其中自燃的有300座,经治理,仍有百余座在自燃,燃烧的矸石山放出大量的烟尘及NO2,H2S,CO等有毒气体,严重污染了矿区及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

(3)矿区工业锅炉、窑炉以及居民燃烧的烟囱排放大量烟尘、二氧化硫、对矿区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在矿区,用于生产、生活的锅炉,大部分都未安装二氧化硫净化装置,矿区二氧化硫排放的90%来自煤炭的燃烧。另外,矿区居民由于用煤非常便利,因而烧煤不加节制,大量燃用原煤,一方面造成原煤的浪费,另一方面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这些小煤炉基本上没有经过治理,同时缺乏统一的管理,数量多,而且低空排放,烟尘难以扩散,对矿区大气污染严重。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每年有80%以上的煤炭用于直接燃烧。煤是由C,H,O,N,S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煤炭燃烧时80%左右的硫是可燃的,燃烧时硫分大部分以SO2的形式排出。例如电厂燃烧含1%硫的煤,烟气中的SO2在0·1%左右。SO2进入大气后,可转化为SO32-,SO42-,遇降水可形成酸雨。酸雨危害鱼类、侵害土壤、破坏森林,抑制农作物生长,对桥梁、机械设备、城市建筑、石灰石、大理石、雕刻的名胜古迹严重侵蚀。煤燃烧时,煤中的N以NO和NO2的形式放出,NO可使血红蛋白转变为亚硝基血红蛋白或亚铁血红蛋白,使人体血液输氧能力降低;NO2对呼吸管的刺激作用比二氧化硫还大,特别是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之间有协同效应,它们对人体的影响比各自污染影响总和要严重得多,可导致气管炎、肺气肿、肺癌等疾病。燃烧产生的CO2发生温室效应,使气温上升,气候变暖和,降雨量及其分布改变,造成干旱和洪水,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煤炭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含有大量的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质,尤其是粒径<10μm的浮尘,可随气流在全球旅行,影响气候,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还参加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是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煤炭不完全燃烧产生挥发性烃,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在太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能够和大气中的氧气、挥发性烃反应生成毒性很大的光化学烟雾,主要成分有臭氧、醛类、过氧乙酰、硝酸、酯类,造成二次污染,形成更大的危害。据统计,我国SO2排放量占世界第一,CO2排放量占全球总排量的13%,居世界第二。燃煤产生的SO2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4%;燃煤产生的CO2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85%;燃煤产生的NOx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60%;燃煤产生的TSP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70%。许多矿区大气中,颗粒物、二氧化硫的浓度已经超过国家标准几倍,甚至10几倍,尤其是冬季,其超标率明显大于其它三个季节。

1·2矿区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2·1开发利用煤层甲烷气在采煤之前和采煤中利用钻井工程进入采层,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改善煤层的渗透条件,将煤层甲烷气预先抽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可大大减小矿井瓦斯的威胁,减缓地球温室效应,同时可得到廉价、洁净、高效的能源。经专家测评250m3甲烷气即可顶替1t标准煤;同时甲烷燃烧产生的CO2仅为烧煤的1/2,且不产生SO2和烟尘,十分有利于改善环境条件。

1·2·2减少井下废气、粉尘和地面粉尘污染井下排入大气中的CO,NOx,CO2和H2S等有害气体虽虽然远小于CH4,但也不可忽视。这些有害气体不仅威胁井下安全生产及工人身心健康,而且对地面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也应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采用煤层注水、高压喷雾、声波雾化、巷道风流水幕净化、集尘风机等灭尘措施,防止沼气与煤尘爆炸时产生CO;向采空区灌浆、注氮、喷洒阻化剂、及时打密闭等措施,防止煤炭自燃产生CO;发展使用岩巷与煤巷掘进机和研究制造适合地方小煤矿使用的小型采煤机,防止爆破掘巷和爆破采煤中放炮产生CO,NOx和H2S等有害气体;使用柴油动力机械应配置废气净化器,防止产生NOx。上述措施可使井下各作业环节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降到最低限度。地面防尘采用定点和移动式的喷雾洒水,保持储煤场和道路湿润,运煤车厢垫好车帮防止漏煤,可以有效地降低矿区粉尘。

1·2·3防治煤矸石自燃措施和综合利用采用石灰浆或氢氧化钠—石灰浆浇灌自燃的矸石山,可中和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在矸石山表面形成覆盖层,把自燃的矸石和空气隔开,使自燃逐渐熄灭。在矸石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堆成平顶形,分层压实,再用黄泥浆或黄土覆盖,降低矸石山的空隙率减少进入的空气,防止矸石自燃。

把治理矸石山污染和煤矸石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可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煤矸石与煤一样是一种矿产资源,具有燃烧、提炼和制建材等多种功能例如,可利用煤矸石制砖、水泥、作土壤改良剂和磁化复合肥,作采空区填充料,煤矸石热电厂的燃料,以高硫煤矸石为原料提取硫磺或制取硫酸等。

1·2·4发展烟气净化技术,减少大气污染随着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的加剧,烟气除尘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如利用重力除尘的沉降室,利用惯性降尘的冲击式降尘器,利用离心除尘的旋风除尘器,利用过滤式除尘的袋式除尘器;利用电除尘的静电除尘器以及湿式除尘装置的各式洗涤器等烟气脱硫技术的基础研究,技术引进和示范推广也取得了很大进展。90年代首次在重庆珞璜电厂2台36万kW机组上,安装了石灰石、石膏理法烟气脱硫装置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一些大型电厂从国外引进干法脱硫装置,使排放每m3烟气中的含硫量降低37%。国外一项成熟的高效洁净燃烧技术———循环硫化床(CFBC)锅炉具有煤种适应性广,燃煤效率高,负荷调节能力强,灰渣利用好等优点,采用CFBC锅炉实现炉内脱硫,脱硫率可达80%~90%,增压硫化床(PFBC)发电技术,具有燃煤适应性广,脱硫效率高,结构合理,占地少等特点。除尘技术和脱硫技术,大大降低了煤在燃烧时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使煤炭变为“绿色燃烧”成为可能

1·2·5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率洁净煤技术,包括煤炭的洗选加工、型煤、配煤、煤炭的液化、气化、水煤浆技术等,采用这些先进技术可降低煤的灰分、硫分,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减少大气污染。中国煤以低硫煤和超低硫煤为主,高硫煤和特高硫煤所占比例很小,煤炭中形态硫组成以黄铁矿硫为主,而通过洗选可以清除煤中50%~70%的黄铁矿硫和65%~75%的灰分。利用型煤,将散煤加工成煤球或蜂窝煤供工业或矿区居民用,烧蜂窝煤的排尘量是煤重量的0·05%,比烧散煤低得多,在型加工煤时适当加石灰石,电石渣等碱性废料,既作粘结剂又作脱硫剂,把硫固定在灰渣中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煤的液化和气化是最理想的燃煤途径,煤的液化具有转换效率高,能量消耗少,设备音量小,产品多样化,易于贮存和使用等特点,可使煤利用率由直接燃烧时的20%~30%提高到50%~60%;

煤的气化是将高分子量、高C/H比和高杂质含量的固体燃料转化成低分子量,低C/H比和低杂质含量的气态燃料或化学合成原料,其用于发电,可使发电效率提高到40%。煤的地下气化是今后用煤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地下煤炭通过热化学反应在原地将煤炭转化为可燃气体,用管道将煤气送到用户,既节省了运输费用,又免去采煤、装卸煤的劳动,还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矿区水源污染及其防治

2·1矿区水源污染

(1)煤炭开采破坏地下蓄水层,使水文地质和水文条件发生改变。

(2)矿井水是煤矿排放量最大的一种废水,它对地表河流等水资源产生较大的污染。矿井水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此外,由于矿井水中坑木、粪便等有机物的腐烂,分解,矿物油乳化液的泄漏,使矿井水常带有颜色和臭味,含有较多的细菌和大肠肝菌。

(3)矿区生活污水中除含各种悬浮物外,还会有较多的有机质,尤其是矿区医院污水中含菌更多。

(4)矿区火药厂中由于冲洗地面,洗刷设备等使废水中含有三硝基甲苯(TNT)、氧化二硝基重氮苯(DDNP)等污染物,当达到一定浓度后会使水体染色有味,杀死或抑制水中生物使土质变化。TNT通过皮肤接触或饮水进入人体会形成急性肝炎、中毒性白内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矿区电镀车间的镀铬废水中含有六价铬也是有毒的污染物。

(5)堆放的煤矸石经大气降水和泥水的淋溶和冲刷,经煤矸石中的一些有害有毒可溶部分带入水系系统中,从而污染水体,造成水污染。

2·2矿区水处理

矿区水的一级处理是用物理方法除去水中悬浮物。在沉淀池静止一定时间后悬浮物靠重力作用沉降下来,所得清水可用于矿井灌浆防火灭火、洗煤、农业灌溉及发展养殖业。矿区水的二级处理是用化学法或物理化学法除去废水中胶态或溶解态有机污染物。经静止沉淀后的水中加凝聚剂结晶氯化铝或聚合铝,使悬浮颗粒进一步沉降,再通过曝气装置和空气充分接触,使亚铁离子等杂质氧化,再将水引入砂滤池进一步除去杂质,然后消毒得到清水。生物膜法是将污水通过碎石、炉渣、圆盘或塑料蜂窝等固体填料,在填料上繁殖大量微生物,形成生物膜,生物膜能吸附,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用活性炭吸附是处理TNT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对DDNP废水可用锅炉汽化法或凝聚沉淀吸附处理法。含六价铬的电镀废水可用电解法、离子交换法、碳酸钡处理法、反渗透法等。

3矿区地表塌陷及防治

3·1矿区地表塌陷对土地的破坏现状

煤炭开采引起地表塌陷,损坏了地面构筑物,使塌陷区积水以及桥梁、铁路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还可引起山地、丘陵、地区发生泥石流,山坡坍塌滑移,严重破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据测定,缓倾斜、倾斜煤层开采,塌陷面积是煤层开采面积的1·2倍左右,地表塌陷最大深度一般为煤层开采总厚度的0·7倍。

3·2矿区地表塌陷防治措施

(1)对开采塌陷区生态破坏的恢复和治理。从矿区生态保护规划入手,综合运用生态工程技术,土地复垦技术及采动区建筑物抗变形技术,结合矿区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物的处置,充填塌陷区复垦,对开采塌陷压占等遭到破坏的土地进行整治和利用,可防止矸石排向矸石山压占耕地,破坏土地资源等问题。

(2)对开采塌陷的控制。通过合理选择开采方法和工艺,合理布置开采工作面,进行井下条带或局部充填,覆岩离层空间充填,井下条带开采及柱式或房柱式采煤法等技术,减少或减缓地表沉陷,控制地表下沉速度和范围,从而达到保护地面建筑物的目的。4矿区噪声污染及防治煤矿噪声存在于各主要生产环节,其中以煤矿生产中地面和井下机电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最为突出。局部扇风机,电动凿岩机,地面空气压缩机,引风机以及洗煤厂的各种洗煤器械,是矿区的

主要噪声源。其主要防治措施就是减小噪声源,采取隔声、吸声措施、装置消声器、矿工配备护耳器等。

5结束语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但煤炭又是“不清洁能源”,在开发过程中对环境产生很大污染。如何使“不清洁能源”变为“清洁能源”,煤炭地下气化是最理想的途径。它是将地下煤炭通过热化学反应在原地将煤炭转化为可燃气体的技术,是对传统采煤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不仅极大地减少了井下工程及艰苦作业,而且消除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污染和煤炭燃烧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和危害。煤炭地下气化早在50~60年代在大同、皖南、沈阳等矿区先后进行实验,80年代中期又陆续在徐州新河二号井和唐山刘庄矿利用井式长通道,大断面方法进行了煤炭地下气化工业性试验。10余年来经过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发展我国煤炭地下气化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1矿区污染现状分析

1.1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地下水系统被人为强制性改变,一些可开发的地下水源不复存在,大部分矿井水没有被处理而排放,引起地表环境的污染。我国煤矿区水资源普遍缺乏,据统计[1],有71%的煤矿缺水,40%的煤矿严重缺水,80%以上的煤矿职工饮用不洁水。而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却相当惊人,当前全国煤矿外排矿井水达22亿t,选煤水0.28亿t。其它工业废水0.3亿t,生活污水4亿t;北方矿区平均吨煤破坏地下水资源约10 m3,生态环境脆弱的中西部矿区,因采煤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进一步加剧。洗煤污水的污染程度较矿井水为重。因可渗透流入农田,引起减产;排入河流、湖泊,会淤塞河道,抑制鱼类生长甚至引起死亡,渗入地下污染饮用水源,特别是洗煤水中的浮选药剂及聚丙烯胺药剂具有毒性,对人体有害。随着煤炭企业的转制和国企重组,三产企业及非煤产业将进一步加大,预计煤炭洗选、加工等废污水,将会以15%~20%速率增长,这些含有大量悬浮物和有毒有害元素的污水不仅污染地表水,并可导致水生物死亡和诱发人体各种疾病。

1.2废气污染

矿井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像瓦斯(主要CH4)、CO2、CO、H2S、SO2等。有些气体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有些气体则有爆炸危险,一旦浓度超限会引起爆炸,其人身及财产损失极为惨重。据统计[1],全国煤炭系统排入大气中的废气估计每年1 700亿m3,其中瓦斯每年约60亿m3,烟尘年排放大于3亿t、SO2约3.2亿t。同时煤炭贮、装、运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亦不可小视。应该指出的是我国煤矿通风排放的瓦斯,占世界同类瓦斯排放总量的1/4~1/3,对区域乃至全球大气环境都有一定影响。随着我国煤层气开发,矿井瓦斯抽放由“安全型”转向“利用型”以及煤电一体化和生活燃气的推广,预计煤炭生产对大气的不利影响将逐渐减少。

1.3固体废物污染

煤矿开采过程中,不仅采出了煤,亦伴有大量矸石的采出。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据统计[1],全国累计堆放煤矸石30亿t,每年还要以1亿t的速度排出,1 200多座矸石山中有125座矸石山自燃,并排放大量烟尘与SO2、CO、H2S等有害气体。煤矸石排放不仅占用大量土地,且经日晒雨淋常发生自燃,放出有害气体,对大气、水体环境和土壤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1.4噪声污染

煤矿开采过程中噪声污染主要是由于各种机械设备工作时所产生的。对煤矿地面设备主要有像主扇、空压机等,对井下设备主要有风镐、局扇、采煤机及凿岩机等。对井下设备,由于煤矿井下工作场所狭小,噪声得不到有效传播,噪声源再与岩壁、煤壁等的反射噪声叠加,形成新

的噪声源[2]。综合机械采煤工作面的噪声达100 dB以上;掘进工作面的局扇噪声的声压级达105 dB,风动凿岩机噪声达120 dB;这些噪声往往会掩蔽各种安全警报信号,造成事故。对地面设备,主扇的噪声一般高达110 dB以上,不仅直接影响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周围居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2矿区污染控制对策

2.1矿井水污染控制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井污水一般分4种类型,即含悬浮物、高矿化度、酸性及含特殊污染物的矿井水。含悬浮物矿井水的硬度及矿化度不高,含有一定量的煤岩尘粒等悬浮物,可经沉降、混凝、沉淀、过滤以及消毒灭菌等工艺就能达到饮用水标准。高硬度水则必须经过软化,主要采用电渗析技术进行处理[3]。高矿化度矿井水,一般含重碳酸根、钙离子、硫酸根、钾钠离子等。有的带苦涩味,称苦咸水,应根据不同的矿井水成分,采取不同的方法,减少各种离子数,降低其矿化度。对于酸性矿井水,多采用化学中和法进行处理。含特殊污染物的矿井水虽然数量不太多,但危害甚大,应当根据情况用不同方法处理。洗煤水处理应采取多种形式实现煤泥水浓度达标排放或实现煤泥水闭路循环。

2.2废气污染控制

煤矿区大气污染控制包括始端控制和末端控制。前者重点在于加大选煤比重,为其他工业部门提高清洁精煤,以及发展各类型煤和水煤浆技术等;后者则指燃烧后净化技术。对于某些气体像瓦斯,由于其存在于未开采的煤层中,一旦开采会引起大量释放,可采用预先抽放技术,减少煤层中的瓦斯含量来解决。对于其他一些含量较少的气体,多采用通风稀释的方法进行处理和排放。

目前国内发电容量在300 MW以上的发电厂都装有除尘效率大于95%的静电除尘器[1],但大部分煤矿区中小容量的燃烧设备和工业锅炉还只是采用低效除尘器。除尘率小于85%,危害较大的小于10μm飘尘一般未能消除。目前国内采用的旋风式、袋式等各类除尘器只可作为初级手段,以除去烟气中较大量的粗颗粒,之后需经其它方式处理,方能达到环保要求。水膜除尘器亦不能满足环保要求。因此静电除尘应在大、中型电站锅炉或其他工业锅炉中推广应用。

2.3固体废弃污染控制

防治矸石山污染的根本途径是综合利用。煤矸石可作为水泥掺合原料、水泥混合材生产无熟料水泥,亦可作为墙体材料应用[2],如煤矸石制砖、煤矿石灰渣制硅酸盐制品、煤矸石水泥制品、煤矸石加气混凝土等;另外,还可作装饰材料,像制釉面砖、马赛克、花地砖、人造大理石等。煤矸石有一定的发热量,可作为低热值燃料,供沸腾炉使用;大量矸石还可以直接作为充填材料。另外,在设计矸石山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将矸石堆放在不妨碍地面排水的地方。必要时,应设挡水坝和地基处理,避免淋溶水外排对环境的污染。在废弃的矸石山上覆一层黄土和泥浆,种植树木、花草,盖楼亭,制作假山等,不仅可变废为宝,还能防止其污染。

2.4噪声治理

对噪声的治理一般根据各种噪声源的特点,采取消声、吸声、隔声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2,4]。对采煤机割煤噪声采取注水软化煤体,减少切割噪声;局扇的噪声可在局扇的进出风口加消声器,并对机壳涂减振阻尼材料;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主扇噪声,一方面可建造隔声室,另一方面可在风道内或扩散器出口处加吸声、消声装置进行综合治理。另外,可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如采用对旋式局扇,不仅可以降低噪声,还可提高风机的效率。在对噪声进行综合治理时,还应综合考虑经济性和降噪效果。

矿区环境治理:

1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矿区的环境状况

1.1治理锅炉“尾气”

治理前,全矿井有9台总计42t的蒸汽供暖锅炉,年耗煤量约17000t,年排放烟尘236t,SO2年排放量为165t。北皂矿先后投资405.23万元,分两个阶段对锅炉供暖系统进行了改造。(1)1997年投资102.85万元对工业广场和职工单身宿舍区的锅炉供暖管网系统进行了改造,改用热电厂的余热取暖和职工洗澡用汽;同时,对家属住宅区使用的供暖锅炉的烟道、引风、排风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安装了除尘器和省煤器,实现了锅炉尾气的达标排放;(2)2000年撤除了家属住宅区的燃煤供暖锅炉,新铺设了两条2408m的供暖管路和安装了汽水交换器,完善了热电厂余热取暖设施,实现了冬季供暖锅炉尾气零排放的目标。

1.2矿井水的治理

北皂煤矿每年排放的矿井水约万水体中悬浮物严重超标。为降低矿井水中悬浮物的含量,采用了多级沉淀、过滤的处理方法。首先将矿井水引入井下中央水仓进行预沉淀,再经过池底铺有石英砂、卵石的2个沉淀池进行过滤,然后用水泵排出。排放出的矿井水水质经现场取样检测,达到了GB8978-1996二级标准。

1.3工业噪声治理

工业噪声主要来源于风井扇风机。风井安装有2台扇风机,1台运转1台备用。由于风井距离职工生活区较近,风机产生的噪声对职工的生活有较大的影响。为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在出风口专门安装了2台消音器和1台整流棚,风道内壁安装了吸音壁板,吸音效果良好。经环保部门检测,达到了GB12348-90三类标准。

1.4选煤车间的煤尘治理

北皂煤矿的煤种有遇水极易泥化的特点,不适用于湿法选煤,过去采用人工手选和振动筛机选两种方法,作业场所煤尘飞扬,极大地污染了周围环境。1997年投资635万元,采用了风力摇床干法选煤技术,这项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煤、矸石及其结合物(中煤)在风流和机械的振动作用下按密度分开。在应用这项技术的过程中,采用了三级除尘器进行除尘,第一级采用螺旋除尘器,将粗颗粒煤尘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第二级采用旋风除尘器,将空气中的较粗颗粒的煤尘排除,第三级采用回转反吹风扁袋除尘器,利用高压风机反吹清灰。这三级除尘器的使用,使整个风力干选系统的煤尘排放浓度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为进一步降低干选车间内部的煤尘,还采取了以下措施:(1)整个系统增加了洒水装置,特别是在物料的转载点,安装了洒水喷头,随时喷洒。(2)将物料转载点的卸灰点用档煤板加长并密封,使煤尘不致外扬,改造以后,煤产品的灰分不仅降低了6%~9%,发热量提高了300~500caI/g,年增效益近千万元,而且车间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由原来的33.3mg/m3降为18.5mg/m3。

2开展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双赢

2.1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北皂煤矿因煤炭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面积有335.25ha,塌陷毁坏了大量农田,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为恢复自然生态,综合开发矿区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利用了煤矸石在塌陷区内铺底充填,覆土造田,种植葡萄等经济作物,在1998年前已复垦13.34ha,每年可收入百余万元,曾被当地政府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农业复垦示范区”。同时,将塌陷区用煤矸石充填平整后,用作多种经营厂点的建厂厂址,节约了建设用地3.08ha,节约土地购置费200多万元。1998年后煤矸石主要用作内部基建、修路等,对外出售给制砖厂,每年销量可以达到7~8万t,实现销售收入210多万元。

2.2矿井水的综合利用

从需水量及水质情况看,都可满足井下生产洒尘、喷浆和注浆用水的要求,于是改造了供水管路,利用矿井水在井下洒水降尘、喷浆和注浆。仅此一项,每年就可节约水资源19.2万t。

3开展生产现场管理样板化活动提高矿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北皂煤矿不仅是地面生产车间,就是在井下采煤工作面、掘进迎头,都要求各类设备、原材料、劳动工具等物品按物划区,按区设图(牌),以图(牌)定置,实行目视管理和定置管理。对生产中的跑、冒、滴、漏现象,按照风、水、电、油、尘、污六大类进行拉网式摸底调查,根据治理难度分类实行全面整治,全矿实行垃圾袋装化,定置区域流动物品及时复位,机器设备保持清洁,保持“7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动态达标。培养职工养成环境卫生日清洁、班清检,工作完毕料尽场清的良好习惯,提高了文明、安全生产水平,生产作业环境大为改观,有效地降低了粉尘、其它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的破坏,对职工身体的危害。在职工生活区,实行垃圾定点投放,由垃圾清运车送到专门地点集中处理,还有专门人员实行24小时“每日清扫,跟踪保洁”,减少了二次污染。

4广泛开展环保宣传积极打造绿色屏障

近几年来,通过广播、闭路电视、环保专刊、黑板报、答卷等多种形式,向职工、居民广泛宣传小区管理条例、言行文明规范、卫生管理规定等,而且还有针对性地编写了职工培训教材,把清洁生产、文明生活、环境保护的内容编写进教材,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培训。同时遵照“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要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做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的原则,对矿区环境工程项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统筹安排。针对矿山特点,在构建“绿色保护圈”和“绿色通道”的同时,选择了抗性强、易成活的树种,在生产区的空地进行林带种植,并注重增加绿化厚度,以阻止粉尘、噪声对环境的污染。绿化面积增加到74120.62m2,绿化覆盖率达到34%。目前,与其它单位协调配合,在塌陷区周围开展“万亩复垦”行动,根据不同的地势地貌和地质情况,因地制宜打造成农、林、牧、渔等生态产业兴旺,又兼有园林风格和旅游休闲功能的风景区。

环境污染与防治专业基础与实务(中

《环境保护概论》试题(A)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2分) 1、环境质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 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 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 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 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酸雨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环境公害之一,酸雨污染造成的危害日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控制酸雨和全球酸化是人类走向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本文对酸雨形成及危害进行分析,旨在寻求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关键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 1引言 近代工业革命,从蒸汽机开始,锅炉烧煤,产生蒸汽,推动机器;而后火力电厂星罗棋布,燃煤数量日益猛增。遗憾地是,煤含杂质硫,约百分之一,在燃烧中将排放酸性气;燃烧产生的高温还能促使助燃的空气发生部分化学变化,氧气与氮气化合,也排体SO 2 。它们在高空中为雨雪冲刷,溶解,雨就成为了酸雨;这些酸性气体成为放酸性气体NO X 雨水中杂质硫酸根、硝酸根和铵离子。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敦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最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1] 2酸雨的形成 大气中的酸性化学物质溶于雨水中,雨就会变成酸性。造成雨水酸化的污染物很多,其污染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自然物质,二为人为物质。前者,如火山喷发出大量的

不成太大的威胁;后者为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等产生大量的SO 2 及氮氧化物,被空 气中的O 2 氧化后,再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硫酸和硝酸等强酸性物质,使得雨水的pH 值降低,最后降落到地面形成所谓的“酸雨”。[2]其化学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1)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含有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S+O 2=点燃=SO 2 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亚硫酸SO 2+H 2 O=H 2 SO 3 亚硫酸在空气中可氧化成硫酸2H 2SO 3 +O 2 →2H 2 SO 4 (2)氮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雷雨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的二氧化氮产生。 闪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N 2+O 2 =放电=2NO 一氧化氮结构上不稳定,空气中氧化成二氧化氮2NO+O 2=2NO 2 二氧化氮和水作用生成硝酸3NO 2+H 2 O=2HNO 3 +NO (3)此外还有其他酸性气体溶于水导致酸雨,例如氟化氢,氟气,氯气,硫化氢等其他酸性气体。 3酸雨的危害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 3.1酸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酸雨对人类健康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首先酸雨中含有多种致癌因素,能破坏人体皮肤、黏膜和肺部组织,诱发哮喘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和癌症,降低儿童免疫力。其次,酸雨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间接影响,在酸沉降作用下土壤和饮用水水源被污染;其中一些重金属会在鱼类体中富集,人类因食用而受害。据统计,欧洲一些国家每年因酸雨导致老人和儿童死亡的病例达千余人。美国国会调查表明美国和加拿大在1990年一年约有5200人因遭受酸雨污染而死亡。1981年瑞典马克郡有一家3名孩子为绿头发,原因是酸雨使其饮用井水酸化,井水腐蚀了铜质的水管,洗涤过的头发被溶出的铜化合物所染绿。在墨西哥pH为3.4~4.9的酸雨并不罕见。该国卫生部调查表明,墨西哥的呼吸器官疾病死亡率为世界最高。[3]

酸雨成因及防治措施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酸雨的成因及防治 学院:石油化工 专业:能源化学工程 班级:1302班 学生:勇林

学号:1310140133

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出发,阐述了酸雨的形成。酸雨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建筑材料等具有很大危害,从土壤性质、氨气、大气颗粒物和天气形式等自然因素方面探讨了酸雨现状的形成原因。最后结合当前酸雨的状况及特点,提出了可行的防治防治酸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酸雨;成因;危害;防治措施 1 引言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酸雨不但污染土壤环境,使土壤酸化和贫瘠化,还会影响水体、森林,破坏其生态循环[1]。此外,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因此,酸雨控制已成为中国污染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容。 2 我国酸雨现状研究 2.1 酸雨的定义[2] 在正常情况下, 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 降雨时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 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 pH值约为5.6-5.7。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 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 6的降水( 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 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 可占65%~ 70%) 和硝酸( 可占25%~30%) 。 2.2 我国酸雨现状及分布状况[3] 中国酸雨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其特征总的趋势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降水

pH值偏高,多呈中性或碱性,长江以南呈酸性。截止到2011年一季度对中国329个地级城市雨水质量监测表明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的大部分地区,中部地区、东南部、西部的少数地区。全国酸雨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酸雨(降水pH均值<5.6) 城市比例略有降低,降低了4.4%;较重酸雨(降水pH均值<5.0)城市比例有所降低,降低了6.1%;重酸雨(降水pH 均值<4.5)城市比例基本持平;全国酸雨面积与上年持平,酸雨分布区域无明显变化。与2005年同期相比,全国降水中SO42-和NO3-离子浓度有所升高,NH4+和Ca2+离子浓度基本持平[4]。中国酸雨还呈现以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分布。城市降水段度强,郊区弱,远离城市的广大农村则接近正常,pH值在5.6左右。此外酸雨的区域分布还存在功能区差异,主要表现为工业强于非工业区。 2.3 我国酸雨的化学组成及特点[5] 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中阴离子为SO42-、NO3-、Cl-、HCO3-,阳离子为NH4+、Ca2+、Na+、K+、Mg2+、H+。研究表明对我国降水酸度影响最大的阳离子是NH4+和Ca2+,阴离子是SO42-和NO3-。 文献引用A=[SO42-]/[NO3-]作为划分酸雨类型的特征参量,将酸雨分为3档: 当A≤0.5时,为硝酸型或燃油型; 当0.5≤A≤3.0为混合型; 当A≥3.0为硫酸型或燃煤型. “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使得SO2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显著增加,另一重要的致酸物质NO X的排放量却在持续增长,并慢慢导致我国酸雨污染类型发生转变,由原来的硫酸型逐步转变为硫酸、硝酸混合型。位于沿海发达地区的、降水中硝酸根与硫酸根浓度大体相当,酸雨已是硫硝混合型酸雨,而陆的绝大多数城市硫酸根浓度远大于硝酸根浓度,仍然是硫酸型酸雨。

矿山环境地质学论文

矿山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 摘要: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因此,必须做好从勘查、设计、开采到闭坑四个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关键词:地质灾害; 矿山地质环境; 矿山环境治理 一、概况 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产量均排于世界前列。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和消耗越来越大,而采掘业的发展使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大。目前品位较富、埋藏较浅,易采易选、交通方便的矿床已优先开采。矿床开采的趋势趋于深部复杂地层。矿山在开采资源的同时,不仅有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而且有诱发地面沉降、土壤荒漠化、水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等缓变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原则 1 以人为本、防灾减灾 所有的地质灾害,直接或间接的对矿山职工和矿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矿山环境治理首先要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发诱发的各种地质灾害的危害,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2 因害设防、综合治理 针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特点、方式、分布及危害程度,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拦、排、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矿山环境进行治理。 3 注重效益、分期实施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应遵循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同时,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区别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同时根据资金情况、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的危害大小、轻重缓急,分期、分阶段进行治理。 4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矿山环境治理只有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紧密结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治理的最终目标。各种工程措施只要配置合理,就能根治地质灾害。但其缺点是投资过大,而生物措施恰好弥补工程措施的缺点,其投资较小,能改善小气候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中。 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具体措施 1 地下采空区和矿山疏干排水导致地面沉陷、形成地裂缝,影响地面的农田和建筑物。采空区是地下固体矿床开采后的空间及其围岩失稳而产生位移、开裂、破碎垮落,上覆岩层整体下沉、弯曲并引起的地表变形和破坏,在地面上常可见到圆形塌陷坑及平行于地下开采巷道的地裂缝。由于疏干排放地下水,改变了地下水流的自然渗流、径流条件,水浮力消失,水的潜蚀作用使充填物流失,形成空洞,在真空吸蚀力和重力作用下也可造成塌陷。对采空区的治理主要是为了预防与控制地表残余沉陷的发生。此类方法可细分为4 种: (1) 全部充填采空区支撑覆岩,以彻底消除地基沉陷隐患。充填法可分: 干石充填法、尾砂充填法、胶结充填法、注浆充填、水力充填和风力充填等。其中,以注浆法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 (2) 局部支撑覆岩或地面构筑物,减小采空区空间跨度,防止顶板垮落。常用的方法有注浆柱、井下砌墩柱和大直径钻孔桩柱或直接采用桩基法等; (3) 注浆加固和强化采空区围岩结构,充填采动覆岩断裂带和弯曲带岩土体离层、裂缝,使之形成一个刚度大、整体性好的岩板结构,有效抵抗老采空区塌陷向上发展,使地表只产生相对均衡的沉陷,以保证地表构筑物的安全;

黄河水污染状况及治理

黄河水污染状况及治理 07应化本2班宋波71013015 摘要: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现状,评价了干、支流12500km河长的水污染状况,分析了水污染原因和危害,指出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的严重性。为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本文提出了采取健全法规和机构、综合防治等措施以改善水环境。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生态恢复防治措施 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之泉,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北方缺水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随着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尽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督促厂矿企业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能控制水污染迅速加剧的趋势。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三定”方案,虽明确了水利部是国务院负责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的职能部门,但因部门间的职责不清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为控制水污染,有效保护水资源,就必须理顺各部门间的关系,分清职责,建立健全法规、条例,确保水利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保护。此外,尽管黄河流域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治污措施,但目前黄河仍面临着工业污染治理举步艰难,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污染加重的状况,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其污染状况主要表现在: (1)苦水”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120多万市民只能饮用苦水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水污染主要是氮、磷指标超标,表现为:①除了工业无机物质污染外,农业有机物质污染日益加剧,污染水体中Cd、Hg、Cr、As、Pb等工业重金属浓度参考]2[微乎其微,而氮、磷浓度超标,形成污染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3[。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长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乌梁素海总排干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通向黄河的一条主要排污渠道。记

中国十大污水事件

中国十大污水事件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污染物主要有::(1)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2)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田污水;(4)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5)水土流失;(6)矿山污水。 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 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 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 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 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 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 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 — 70% 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一.淮河水污染事件震惊中外 1994年7月,淮河上游因突降暴雨而采取开闸泄洪的方式,将积蓄于上游一个冬春的2亿立方米水放下来。水经之处河水泛浊,河面上泡沫密布,顿时鱼虾丧失。下游一些地方的居民饮用了虽经自来水处理但未能达到饮用标准的河水后,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经取样检验证实,上游来水水质恶化,沿河各自来水厂被迫停止供水达54天之久,百万淮河民众饮水告急。在经过10年一共投入600亿人民币治污后,到2004年,淮河水质竟又回到10年前的水平,这两年来,淮河水质又进一步加速恶化,整个淮河六成水体已经完全丧失水功能,有的河段取得连蚊绳都绝迹了。 二2004 沱江“3.02”特大水污染事故 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4年2月到3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灾四川省的名字来源于它境内的四条河流。它们丰沛的水源,造就了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可是2004年2月到3月,这四条河流之一的沱江,却给天府之国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当时,因为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流进沱江,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这起事件,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一起水污染事故。难。当时,因为大量高浓度工业废水流进沱江,四川五个市区近百万老百姓顿时陷入了无水可用的困境,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19亿元。这起事件,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近年来全国范围内最大的一起水污染事故。造成此次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公司在对其日产1000吨合成氨及氨加工装置进行增产技术改造时,违规在未报经省环保局试生产批复的情况下,擅自于2004年2月11日至3月3日对该技改工程投料试生产。在试生产过程中,发生故障致使含大量氨氮的工艺冷凝液(氨氮含量在每升1000

环境污染与防治论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论文 城市的环境污染与防治 摘要:城市环境问题被提出并且受到公众广泛的关注,绝不是偶然的现象,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那就是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生物物种消亡迅速、酸雨的大肆扩撒、臭氧层的不断扩大、温室效益的气体逐渐增加、海平面的日渐上升等。维护生态平衡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话题。 关键词:城市化与城市问题;居民生活垃圾;城市大气污染 一、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危机,特别是在当今的城市,生态问题更为突出,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进入20世纪以后,人类发展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莫过于城市化历史,城市化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并使人类享受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社会失序等负面影响。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污染问题,一些人采取了逃避的态度,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一些人前往郊区或乡村。经历过了环境恶化、公害频发、居民生活条件恶劣、道德观念剧变等城市问题,一些国际组织向全世界发出警告:城市环境问题是21世纪世界各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城市化是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可回避的必然趋势。所以我们必须正视城市环境问题,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通过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能因噎废食。 如何建设一个清洁、高效、健康、平等的城市社会。“生态城市”正是上述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众所周知,主要的城市居民的环境问题如下: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大气污染严重、如何清洁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等。以下将分别详细的介绍这些问题,在城市环境中的危害与防治,通过这几个重要方面的突破缓解城市环境问题。 二、居民生活垃圾的新旧处理方式对比 居民的生活垃圾若处理的不当,其间所含的有害成分将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和人体,对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大概通过以下途径污染环境:对土壤的污染、对大气的污染、对水体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危害。这些城市生活垃圾长期露天堆放,其有害成分在地表径流和雨水的冲刷、渗透作用下通过土壤空隙向四周和水源地扩散。生活在环境中的人,以大气、水、土壤为媒介,可以将环境中的有害废物直接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摄入人体,使人致病。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美国的拉夫运河污染事件。对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地危害。 国内的垃圾处理原则是“无害化、减量化”。集体的处理方法分为填埋法、堆肥法、焚烧法。其中的填埋法不符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处理途径,因为垃圾填埋将会浪费大量土地。在目前尚难推行垃圾分类收集的情况下只有将垃圾混合填埋,即使今后有条件将垃圾分类处理后,仍然有部分经减量、缩容后的残余物和一些难以回收的垃圾需要填埋。这些方法在固体垃圾处理的方面发挥过重大的功效,但是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也不利于环保,迫切需要可以再利用的方法。 随着科学激技术的发展,垃圾已被证明具有反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价值。早在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就着手研究垃圾资源化问题。到目前,西欧各国垃圾资源化率已超过50%。通过高温、低温、压力、电力、过滤等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垃圾进行加工,使之重新成为资源。目前,这项技术在国内才刚起步,需要提高人们的意识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后的垃圾中最难以处理的就是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现阶段通过裂解的方式生产液态燃料,塑料废品包括农用塑料薄膜、水泥、化肥编织袋、餐盒以及食品包装袋等。以这些垃圾中的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为原料,可用于生产液体燃料,生成烃类物质,然后再经分馏分离出汽油和柴油。 三、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控制方法 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大气污染对生活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一种情况确信无疑,那就是近些年来,史无前例的灾难性破坏都证明了与气候有关,此外,城市环境中工厂废气导致酸雨、汽车尾气造成的光化学烟雾、NO、ClO、BrO破坏大气臭氧层使皮肤病患者增多等等严重的威胁了城市人口的身体健康。 大气污染的治理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种理解是从立法的角度,用法律限制或禁止污染物的扩散。第二种理解是指治理,重点在于控制污染源,进行清洁生产,将污染工艺更换为少污染或无污染工艺是最理想的方法,在废弃物或者有害物质以及包含有这些物质的载体在排放到环境前,对它们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是降低它们的危害程度。

我国酸雨现状及防治措施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本文主要讨论我国的酸雨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关键词:现状主要原因二氧化硫的控制 1.我国酸雨现状研究 1.1酸雨空间分布特征 目前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大部、西南和华南沿海地区及新疆北部地区,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在欧、美、亚世界三大酸雨区中,我国的强酸雨区(PH<4.5)面积最大,长江以南地区是全球强酸雨中心。我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SO42 -和 NO3-以及NH4+和 Ca2 +分别是降水中主要阴、阳离子,并且浓度远高于欧洲和北美。 1.2区域变化 赵艳霞等对中国气象局全国酸雨监测网 80多个酸雨观测站的 1993-2006 年观测数据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主要酸雨区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其中以重庆、湖南、江西和广东等省、直辖市酸雨污染最为严重;另外,北方地区也存在范围不小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河南省和山东省的部分地区。从全国范围来看近 14 年我国酸雨区总体上呈范围扩大,强度稍有减弱的趋势。其中,北方酸雨区范围扩大明显,且酸雨强度增强趋势明显。南方酸雨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但酸雨污染重灾区由西南地区逐步转移至华中和华南中部地区。 1.3我国酸雨的化学组成及特点 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中阴离子为 SO42 -、 NO3-、 Cl-、HCO3-,阳离子为 NH4+、 Ca2 +、 Na+、 K+、 Mg2 +、 H+。研究表明对我国降水酸度影响最大的阳离子是 NH4+和 Ca2 +,阴离子是SO42 -和 NO3-。文献引用 A =[ SO42 -]/[ NO3-]作为划分酸雨类型的特征参量,将酸雨分为 3 档: 当A≤0. 5 时,为硝酸型或燃油型; 当 0.5 < A <3. 0 为混合型; 当 A≥3 为硫酸型或燃煤型。“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使得 SO2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显著增加,另一重要的致酸物质NOX的排放量却在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与生态修复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主要问题。实现三者的协调、均衡、和谐发展是当务之急。从某种角度来,区域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子集,而矿山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或枢纽,因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一定区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扰动最大、破坏力最强。运用资源经济学、恢复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探讨,对一定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修复矿区土地的生产力、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对区域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矿藏的不可移动性,以致矿山开采长期占用、破坏、污染土地,改变了区域水系结构,破坏了动植物区系,引发一系列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环境与发展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矿区土地复垦工作起步较晚,土地复垦率较低,迫切要求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复垦技术,提高土地复垦率和生产潜力。本文将在系统分析矿山开采生态环境效应的基础上,总结适合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典型技术,以期推动全国土地复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1.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一)诱发地质灾害。由于地下采空,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了山体、斜坡的稳定,往往导致地面塌陷、开裂、崩塌和滑坡等频繁发生。而矿山排放的废渣堆积在山坡或沟谷,废石与泥土混合堆放,使废石的摩擦力减小,透水性变小而出现渍水,在暴雨下也极易诱发泥石流。(二)水文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与水质污染。矿区塌陷、裂缝与矿井疏干排水,使矿山开采地段的储水构造发生变化,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井泉干涸,形成大面积的疏干漏斗;地表径流的变更,使水源枯竭,水利设施丧失原有功能,直接影响农作物耕种。同时,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矿坑水、废石淋滤水等,一般较少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繁衍与人畜生活饮用。(三)土壤退化与污染由于表土被清除采矿后留下的通常是新土或矿渣,加上大型采矿设备的重压,往往使土壤坚硬、板结,有机质、养分与水分缺乏。而地面塌陷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裂隙产生。土壤中的营养元素也随着裂隙、地表径流流入采空区或洼地,造成许多地方土壤养分短缺,土壤承载力下降。矿山固体废渣(煤矸石等)经雨水冲刷、淋溶,极易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 2 渗入土壤中,造成土壤的酸碱污染(主要是强酸性污染)、有机毒物污染与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摘要: 分析目前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治理水污染的措施,以改善我国目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一、水污染的定义 水污染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造成水质恶化,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二、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1、工业废水 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冶炼、化学工业等。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新鲜

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3、医院污水 一般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院等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致病原虫、肠道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血吸虫卵、钩虫、蛔虫卵等。这些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往往可生存较长时间。因此,医院污水污染水或土壤后,能在较长时间内通过饮水或食物途径传播疾病。此外,水体中贝类具有浓缩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故水体污染后,生食水中贝类有很大的危险。 4、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 我国广大农村,习惯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尿液浇灌菜地和农田。过几十年来,化肥、农药的用量在迅速增加,土壤经施肥或使用农药后,通过雨水或灌溉用水的冲刷及土壤的渗透作用,可使残存的肥料及农药通过农田的径流,而进入地面水和地下水。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有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及分解产物。农药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故毒性大小也不相同,有的农药无毒或基本无毒,有的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有的可能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有的对生殖和免疫机能有不良影响。

近几年水污染事件(DOC)

近几年水污染事件 中国环境状况公布显示,突发环境事件中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最为频繁(达50%)。地表水污染依然相当严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污染江河湖泊等天然水资源的恶果,并着手进行治理,但毕竟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虽已醒悟但为时较晚。 2012/2/24 镇江水污染事件 导火索:2月3日镇江市民投诉自来水中出现异味,自来水公司公布消息称加大了消毒用氯气投放量,而实际上据镇江市后来公布的情况,早在2月2日,就发生了污染物泄漏情况,但是有关部门却没有及时公布实情,而是以种种借口搪塞掩盖。 背后真凶:肇事者“格洛里亚”号 在2月2日,从泰国出发的“格洛里亚”满号载苯酚等化学物品,逆长江而上到达镇江市,在李长荣化工厂卸货。这艘船由越南建造于2009年前后,“算是很新的货船”。而据资料显示,早在2009年3月2日下午,“格洛里亚”号就曾经从泰国出发来到与镇江毗邻的张家港市,卸下乙二醇2979吨后离去。 据一位来自镇江市政府内部人士的消息透露,正是在镇江李长荣化工厂卸货时,“格洛里亚”号发生意外,导致苯酚泄漏。 据镇江市公安部门人士亲赴本报介绍,“格洛里亚”号在卸载化学物品时,将苯酚加温成液态后通过管道加压输送至岸上的储存罐,但由于货轮其中的2个阀门没有关闭,从而造成苯酚通过向岸上输送的同时,通过没有关闭的阀门向江中泄露。而在1天之后,此种情形又在张家港再次重演。 苯酚是挥发酚的一种,有毒、有腐蚀性,常温下为无色晶体,微溶于水。在水质检测中,一般是测定总酚含量,然后以苯酚作为标准来计算。 地理与人文环境:化工围城之困 在地图上看,镇江市在长江沿岸的码头星罗棋布,大多为货运深水良港。镇江水源保护区位于长江镇扬段上游南岸,是镇江自来水公司下属金山水厂、金西水厂的取水口,设计取水能力为每天60万立方米,是镇江市区和部分郊县乡镇自来水供应的惟一源头,总服务人口约120万人。 与江苏省长江沿岸的大多数城市一样,镇江也同样面临着化工围成的困局。在2003年实施的《镇江市沿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中,排在前五位的产业是机械制造业、化工、造纸、电子、电力行业。 同样在2003年,江苏省要求,在沿江两岸,三大产业的比例由当时的6.7:53.4:39.9调整为4:53:43,工业层次显著提升。 而镇江市此规划正是实施江苏省的沿江开发战略而做的布局。众多制造业和重化企业围绕长江建设的现实给长江航道内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源安全造成了严峻挑战。 现实的情况是,从南京到苏州一线,沿岸布局的化工企业已经对长江造成了实际的围堵攻势。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沿江生态功能保护区被制造业占去29%的面积,在制造业里,重化企业、金属冶炼、电子电器、造纸类又占此面积的近1/3。应对措施:此次苯酚污染事故发生后,镇江市政府表示,当地政府已经对取水口上下游化工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进一步加强化工企业排污监管和危化品水上运输管理,从源头上降低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李维浩 (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08级1班选修号165) 摘要: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酸雨对人类造成了很大危害。酸雨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减少酸雨、要减少 烧煤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 关健词:酸雨危害防治措施 几千年前,地球的主宰是恐龙。到了白垩纪末恐龙全部灭绝,为什么会突然灭绝了,众说纷纭。其中的一种说法是,一天,一颗长长的慧星撞上了地球,细小的慧星雨与大气不断摩擦放电 ,大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化合,形成酸性的NOx,形成酸雨导致森林衰退,恐龙因缺乏栖息场所和食物而灭绝。不仅如此酸雨还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土壤、植被。 1、酸雨的概念 酸雨这一概念是英国化学家RA史密斯于1872年最先提出的。顾名思义,酸雨就是显酸性的雨。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 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水”。又称为“酸沉降”,再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 2、酸雨的形成 酸雨的形成是个由多种因素综合构成的十分复杂的过程,至今还有许多关键的问题没弄清楚。酸雨形成的大体是当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SO2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 上,这些酸性气体与天上的水蒸气相遇,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 3、酸雨的危害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国家环保总局表明,中国目前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对生态环境损害和人体健康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100亿左右,今后这种污 染损失还将持续不断地增加。酸雨的危害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3.1 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 3.2酸雨可以使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在美国和加拿大已有几千条河流和湖泊“死亡”(即水生动植物绝迹)。 3.3酸雨破坏土壤、植被、森林。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钙、镁、钾等养分大量流失,导致土壤日趋酸化,贫瘠化,影响植物生长。酸雨还会影响固氮菌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王继远 摘要: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也使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十分艰巨繁重。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持续、稳定的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将持续增加,由此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加强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露天;采矿;环境 Abstract: the mineral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o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n modern society cannot do without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causedenvironmental problems seriously affect the mining area around the people's normal life and social stability, but also makes the mineenvironmental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work is very arduou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is in a rapid, sustained, stable stage, the need for mineral resource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mine environment problems caused by theincreasingly serious,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management of mine environment has been crunch time. Keywords: open pit mining; environment; 一、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许多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露天矿山主要表现在:一是露天开采使边坡改变原有的天然平衡状态,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二是矿渣随意堆放,造成超负荷堆放,引起滑坡;三是部分矿山矿渣顺沟堆放,遭遇下雨,沟内汇水携带大量矿渣形成泥石流。 2、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采矿工业占用和破坏土地,包括采矿活动所占用的土地(如厂房、工业广场);为采矿服务的交通(公路、铁路等)设施,采矿生产过程中堆放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所占用的土地等。 3、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采矿往往把周围植被砍伐殆尽,水土流失严重,地表丧失或部分丧失了生态功能,造成水土流失、岩石裸露,甚至荒漠化。 4、环境污染。采矿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废水、粉尘和废渣。废水未经达标处理就任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使土壤或地表水体受到污染。 露天矿山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穿孔、爆破、铲装、运输、破碎、排土等均产生大量的粉尘,随风漂浮,弥漫空中,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大量堆存的废渣占用土地资源,污染生态环境,有些尾矿废渣中甚至含有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等,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 二、露天煤矿开采中引发的环境问题 1、过度开采对土地的破坏。露天煤矿的过度开采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工业

-浅谈深圳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原因剖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专业:行政管理(自考本科学段) 学生姓名:杨清玲 准考证号:040414100685 指导教师:岳经纶 完成时间2016年09 月07 日

浅谈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摘要:从古至今,城市一直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发达的象征,它不仅是人口聚居地,也是国家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的中心,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但是,城市环境污染却越来越困扰着居民生活,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计划,良好的环境也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本文通过分析深圳市水环境污染的现状和原因,力求得出能够有效防治水污染的建议。 关键词:水质污染;原因分析;城市化;

目录前言…… 一、深圳市水环境现状调查 (一)深圳市水环境地理位置 (二)深圳市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严重匮乏 2.水源水质状况 二、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小河径流小,自然净化能力低。 (二)规划建设局部与河流协调不足 (三)跨界河治理不同步 (四)污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 (五)长期排污致底泥污染引发内源污染 (六)环保规章制度不健全,监督薄弱。 (七)城市企业追求高利润,环保意识薄弱。 三、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一)提高人们防治城市污染的环保意识。 (二)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染废水排放监控

(三)综合整治河流水环境 (四)强化污染源整治,降低流域污染负荷。 (五)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确保水源水质安全 (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前言 对人们来说,水是一切生命的来源,是人们生存下去必备的基本物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自然环境的危害已经越来越严重,因为工业化城镇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开始出现十分严重的水污染。所以,现如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护水资源,培养居民的净水观念。 一、深圳市水环境现状调查 (一)深圳市水环境地理位置 深圳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西至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 深圳市河流受地质构造控制,以海岸山脉和羊台山为主要分水岭,其地形地貌的特点决定了河流水系的分布和走向,小河沟数目多、分布广、干流短是深圳市水系的一个特点,整体划分为珠江三角洲水系、东江中下游水系和粤东沿海水系三个水系。 珠江三角洲水系:西部和西南地区诸河流,流入珠江口伶仃洋,主要河流有深圳河、大沙河、西乡河和茅洲河。

紫金矿业集团水污染事件案例分析

紫金矿业集团水污染事件案例分析 一、事件单位简介: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黄金及基本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为主的高技术效益型大型矿业集团,主要从事黄金及其他金属的勘探、开采、生产、冶炼及销售,主要资产为中国福建省紫金山的金矿,位于紫金矿业总部所在地福建上杭的紫金山铜矿是紫金矿业旗下最大的铜矿。目前,紫金山金(铜)矿探明黄金储量约200吨,探明铜储量约200万吨。 二、事故概况 (一)事件发生时间:2010年7月3日 (二)事件发生经过:2010年7月3日下午15点50分左右,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湿法厂岗位人员发现污水池待处理的污水水位异常下降,且有废水自废水池下方的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干流。同时,政府也接到群众反映汀江水质异常。7月4日14时30分,渗漏污水得到有效控制,但外渗污水量已达9100立方米。7月12日下午,福建省环保局通报称,紫金矿业集团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现了死鱼。据初步统计,汀江流域仅棉花滩库区死鱼和中毒鱼达328万斤;7月13日,紫金矿业集团总裁罗映南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肇事的金(铜)矿湿法厂已经无限期停产。7月15日晚间11点44分福建上杭县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对紫金矿业污染事故调查的处理结果。紫金矿业被要求立即停产进行整改,当地司法部门启动对此事的刑事调查。7月16日,紫金矿业污水再次泄漏,此次泄漏流入汀江的污水达500立方米。7月19日晚,紫金矿业发出公告,称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一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7月27日、28日紫金矿业停牌。27日晚间紫金矿业公告称,公司今年预计黄金产量减产一万吨。当日福建省环保厅对外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对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景河、常务副总裁兼紫金山金(铜)矿矿长邹来昌分别处以人民币705997元、449768元的罚款。7月29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危害与预防 摘要: 随着我国及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如何减少与预防硫的排放已成为世界环保的主题。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危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5.65,为弱酸性。而酸雨是指PH 小于5.6的降水。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著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一、酸雨的形成 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1862年5

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 (一)酸雨的形成过程 目前,一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雨”又称“酸沉降”,再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酸沉降的科学概念还包括干沉降,是指大气中所有酸性物质转移到大地的过程。目前人们已把酸雨和酸沉降的概念等同。近年来,也通称以上过程为酸性降水。 酸雨主要是由上升的大气污染物质NO、SO2等与大气中的水分在光照或其它条件下反应形成的。还有很多其它含磷、硫、氮的有机污染物,氟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等。甚至于CO2 也会在特殊情况下生成酸雨。还原性物质会被臭氧等氧化,进而与水结合形成酸雾或酸雨,同时消耗臭氧导致臭氧空洞,紫外线会乘虚而入,直接杀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氧化性物质会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氧化物等则会直接与水结合生成酸雨。 (二)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 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酸雨中含有硫酸和硝酸等酸性物质,其中又以硫酸为主,一般约占60%~65%。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