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一、定义

1.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当病人被禁食所需营养素经静脉途径提供时,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tion ,TPN)。

2.肠外营养液的输注途径:

包括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途径,其选择需视病情、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液组成、输液量及护理条件等而定。

(1)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PPN)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适用于PN时间<2周、部分补充营养素的病人。

(2)经中心静脉肠外营养支持(CPN)包括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途径,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途径。CPN需有严格的技术与物质条件。适用于PN时间>10日、营养素需要量较多及营养液的渗透压较高的病人。

3.肠外营养的输注方式:

(1)全营养混合液(totalnutrientadmixture ,TNA ):即每天所需的营养物质(氨基酸+脂肪+葡萄糖+各种营养素)在无菌环境(层流室和层流台)混入3L输液袋中。

(2)单瓶输注:不具备以 TNA方式输注条件时,采用单瓶输注方式。

二、护理

(一)评估要点

1.局部:患者周围静脉显露是否良好,颈部和锁骨上区皮肤有无破损,有无气管切开或其他影响静脉穿刺(置管)的因素。

2.全身: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脱水或休克等征象。

3.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体重、血电解质、血生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等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对肠外营养支持的耐受程度。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患者及家属对肠外营养支持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肠外营养支持费用的承受能力。

(二)护理措施

1.合理输注,维持体液平衡。

(1)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控制输注速度:TNA输注不超过200ml/h

(2)观察和记录:液体出入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定期监测和评价。

PN 最初3日每日监测血清电解质、血糖水平,3 日后视稳定情况每周监测 1-2 次。每周称体重,有条件时进行氮平衡测定,以评价营养支持效果。

3.并发症观察和护理

(1)静脉穿刺置管时的并发症:

1)气胸:当患者于静脉穿刺时或置管后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弱时,应怀疑气胸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

2)血管损伤: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易损伤血管,表现为局部出血或血肿形成等,应立即退针并压局部。

3)胸导管损伤:多发生于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时。穿刺时若见清亮的淋巴液,应立即退针或拔除导管;

4)空气栓塞:大量空气进入可立即致死。故锁骨下静脉穿刺,应置患者于平卧位、屏气;置管成功后及时连接输液管道;牢固连接;输液结束应旋紧导管塞。一旦疑及空气进人,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卧位,以防空气栓塞。

(2)静脉置管后输液期间的并发症:

1)导管移位:临床表现为输液不畅或患者感觉颈、胸部酸胀不适、呼吸困难,X 线透视可明确导管位置。导管移位所致液体渗漏可使局部组织肿胀;一旦发生导管移位,应立即停止输液、拔管和作局部处理。

2)感染:长期深静脉置管和禁食、TPN,易引起导管性和肠源性感染,须加强观察和预防。①导管护理:每天清洁、消毒静脉穿刺部位、更换敷料,加强局部护理。若用 3M 透明胶布贴封导管穿刺处者,胶布表面应标明更换日期并按时予以更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痛、热等感染征象。若患者发生不明原因的发热、寒战、反应淡漠或烦躁不安,应疑为导管性感染。应及时通知医师,协助拔除导管并作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避免经导管抽血或输血;输液结束时,可用肝素稀释液封管,以防导管内血栓形成和保持导管通畅。②营养液的配置和管理:营养液应在层流环境、按无菌操作技术配置;保证配置的营养液在 24小时内输完;③尽早经口饮食或肠内营养:当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或允许进食的情况下,鼓励患者经口饮食。

(3)代谢紊乱:

1)糖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糖异常升高,严重者可出现渗透性利尿、脱水、

电解质紊乱、神志改变,甚至昏迷。对此,护士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停输葡萄糖溶液或含有大量糖的营养液;输入低渗或等渗氯化钠溶液,内加胰岛素,使血糖逐渐下降;另一种主要表现为脉搏加速、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和低血糖性休克;应立即协助医师积极处理,推注或输注葡萄糖溶液。故肠外营养支持时,葡萄糖的输人速度应小于 5mg/(kg.min),当发现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征象时,先抽血送检血糖值再根据结果予以相应处理。

2)脂肪代谢紊乱:表现为发热、急性消化道溃疡、血小板减少、溶血、肝脾肿大、骨骼肌肉疼痛等。一旦发现类似症状,应立即停输脂肪乳剂。通常,20%的脂肪乳剂 250ml约需输注 4~5小时。

(4)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于经外周静脉输注营养液时。可见输注部位的静脉呈条索状变硬、红肿、触痛,少有发热现象。一般经局部湿热敷、更换输液部位或外涂可经皮吸收的具抗凝、消炎作用的软膏后可逐步消退。

4.促进病人舒适感

(1)体位:在妥善固定静脉穿刺针或深静脉导管的前提下,协助患者选择舒适体位。

(2)控制输液速度:合理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快速输注时导致患者因脸部潮红、出汗、高热和心率加快等而感觉不舒适。

(3)高热患者的护理:营养液输注过程中出现的发热,多因输液过快引起;在输液结束后数小时、不经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对部分高热患者可根据医嘱予以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热药。

(4)注意 TNA液的输注温度和保存时间:①TNA液配制后若暂时不输注,应以 4℃保存于冰箱内;在输注前 0.5~1小时取出、置室温下复温后再输。②TNA液应在配置后 24小时内输完。

三、健康教育

1.PN 相关知识:不能自行调节速度;告知保护静脉导管的方法,避免翻身、活动、更衣时导管脱出。

2.尽早经口饮食或肠内营养:当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或允许进食情况下,鼓励病人经口或行肠内营养,以降低和防治 PN相关并发症。

3.出院饮食指导:制定饮食计划,指导均衡营养,定期到医院复诊。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最新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 (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 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 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适合病情 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关键点 1.胃肠道是否耐受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教育需求 四、评估 (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 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 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二)营养液类型 (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五)胃肠道 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有无胃潴留 3.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 (六)有无返流:注意痰液及口腔内分泌物颜色及性状的观察,如果有类似营养液的物质,应该报告医生 (七)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血色素、体重等 五、干预措施 (一)患者体位床头抬高大于30度,以减少返流的几率。 (二)营养管的维护 1.妥善固定营养管,鼻肠管应该列入特殊管道给予加固,防止脱出。 2.空肠营养管应每班检查缝线是否牢固,必要时及时加固。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其决定于时间长短、精神状态与胃肠道功能。肠内营养的途径有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其中经导管输入以包括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鼻空肠管和胃空肠造瘘管。 一、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 三、(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 1. 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次/天,250-500ml/ 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 的喂养方法。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

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 关键点 1.胃肠道是否耐受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教育需求 四、评估 (一)? 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 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二)? 营养液类型 (三)? 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四)? 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五)? 胃肠道 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 有无胃潴留 3.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

全胃肠外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精)

全胃肠外营养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措施2011-1-3 11:13 当胃肠道功能障碍时,全肠外营养(TPN可以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纠正营养不良,提高机体抵抗力,加速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科对实施TPN的病人采取一系列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及时处理TPN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7年11月,本科接受TPN治疗病人96例,男51例,女45例;年龄18~83岁。按病因分类:急性胰腺炎36例,腹部创伤或大手术后35例,胃肠道瘘8例,恶性肿瘤放、化疗8例,其它9例。合并糖尿病11例。均经中心静脉留管行TPN 治疗5~38d.置管时间8~35d.给葡萄糖加脂肪乳剂 25~30kca/kg,复方氨基酸0.15~0.2g/kg,加3L容量输注。 1.2并发症 术后25例出现TPN相关并发症,其中导管脱出2例,导管相关性感染7例(霉菌2例;高血糖17例,酮症酸中毒2例;心力衰竭3例,脱水6例;电介质紊乱18例;低血钾12例,肝功能损害8例;胆囊炎1例。中止TPN治疗8例,其中因难以控制高血糖2例,心功能不全2例,肝功能损害4例。未发生因TPN并发症死亡病例。 2护理措施 2.1中心静脉穿刺插管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在中心静脉穿刺插管过程中可造成气胸、胸腔积液、空气栓塞、导管栓塞、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穿刺后要严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观察病人的呼吸及一般情况,一旦出现上述并发症,必须迅速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拔管后空气经窦道也可进入血管。作者在置管过程中迅速封闭针口或管口,拔管后按压住皮肤孔口并封闭

皮肤孔口12h,无1例空气栓塞发生。本组2例因导管固定不牢固病人燥动时脱出。一旦发现导管脱出,即应检查病人全身和穿刺创口局部情况,如无空气进入及出血,常规压迫穿刺创口并用敷贴封闭。 2.2感染性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导管感染容易产生的原因有: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长期应用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自身存在感染灶;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等。此外TPN同时与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混合注射,配制时增加了污染机会,容易发生导管感染。注入导 管系统如处理不当,均有污染可能。作者在TPN配制中严格无菌操作,输液瓶口胶塞处应用聚乙烯吡咯酮碘和70%酒精清洗消毒。对TPN外接管道系统更新1次/d,接头部分每天消毒,导管只限于TPN,不使用三通管。一旦出现发热寒战无其它病因,就应考虑导管相关感染。及时拔除TPN导管,取导管尖端及血培养,根据药敏情 况调整抗生素。 2.3代谢性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ASP患者TPN过程中代谢性并发症主要有高血糖和低血葡萄糖两种情况。前者由于手术或创伤患者为高分解代谢状态,体内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加之胰岛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所以高血糖很容易发生。同时随着手术适应证的扩大,部分病人伴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尿糖和渗透性利尿,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最为严重的高糖高渗性昏迷。本组发现高血糖17例,血糖最高至29.6mmol/L.为预防高血糖的发生,作者除应用足量外源性胰岛素外,还采取严格控制葡萄糖的输注量和速度,一般将速度控制在3~4mg/(kg.min,3L 袋总量在20~24h内均匀输入,提 高葡萄糖的利用率;严密监测血糖和尿糖,应用TPN3d内测血糖1次/d、测尿糖1次/6h,依据尿糖水平皮下注射胰岛素,血糖稳定后测血糖、尿糖1次/d;糖尿病病人或血糖控制不良者减少葡萄糖的输入;加强病情变化时血糖的监测,一旦病人出现口渴,多尿等临床症状,血糖升高,及时减慢输液速度并通知主治医师。本组2例在病情加重时未控制葡萄糖的输入,加上外科并发症致体液丢失,发生了酮症酸中毒。对酮症酸中毒需密切观察神志和血压,按血糖、尿糖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补充足够液体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 一、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 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 ( 一) 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 二) 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 三) 灌注方式 1. 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 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 方法。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 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 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 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 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 次/ 天,250-500ml/ 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 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 的喂养方法。 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 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 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 1.腹泻/ 腹痛/ 腹胀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 四、评估 ( 一) 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 等,对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 养 2. 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 二) 营养液类型 ( 三) 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 四) 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 五) 胃肠道 1. 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 有无胃潴留 3. 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

外科护理学第三章--营养支持的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 外科护理学第三章--营养支持的护理 第三章营养支持的护理 (一)A。 型题 1.外科病人进行营养支持时应首选 A.肠内营养 B.周 围静脉营养 C.中心静脉置管营养 D.完全肠外营养 E.部分 肠外营养 2.肠内营养的严重并发症是 A.误吸 B.高血糖 C 补水补足 D.肠道功能紊乱 E.低血糖 3.肠外营养的滴 速,首日一般为A.40ml/h B.60ml/h C.80ml/h D.100ml/h E.120ml/h 4.关于肠外营养的叙述,正确的是A.肠外营养时,应首选中心静脉置管营养 B.不能经中心静脉 导管给药、输血和取血 C.怀疑导管脓毒症时,继续观察并用大量 抗生素 D.肠外营养能避免发生糖代谢紊乱 E.应将葡萄糖、氨 基酸和脂肪乳剂依次单独输入 5. 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时中心静脉插 管处常选用 A.头静脉 B.肘正中静脉 C. 锁骨下静脉D.颈外静脉 E.足背静脉 (二)A2 题 6.病人男性,68 岁。 在鼻胃管管饲过程中突然频咳,咳泡沫样痰,心悸。 口唇发绀。 P120 次/分,R30 次/分,胸部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应首先考虑: A.病人对食物过敏 B.管饲液误吸 C.肺水肿 D.心 力衰竭 E.病人精神紧张 7.病人女性,行肠外营养第 5 日, 出现寒战、高热、恶心呕吐。 1 / 5

血压曾降至 50mmHg,脉搏细数。 请问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 A.损伤性并发症 B.感染性并发症 C.代谢性并发症 D.胃肠道并发症 E.过敏性并发症8.病人女性,40 岁。 身高 160Cm,体重 45kg 其营养状态处于 A.营养过剩 B.营养正常 C.轻度营养不良 D.中度营养不良 E.重度营养不良9.病人男性,39 岁。 因颅脑外伤昏迷已 5 天,其营养疗法宜选用的补给途径是 A.口服 B.管饲 C.经周围静脉 D.经中心静脉 E.经周围小动脉 10.病人女性,50 岁。 因腹部刀刺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脾和回、结肠数处刀刺伤口,边缘整齐。 术后 l8 小时见腹腔引流管流出少量粪渣,病人的营养补充主要依靠 A.无渣饮食 B.管饲肠内营养剂 C.鼻饲流质饮食 D.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 E.全胃肠外营养 11.病人男性,32 岁。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术后 1 天,其营养支持的方式应选A.肠外营养 B.肠内营养 C.经空场造瘘管管饲 D.经胃造瘘管管饲 E.鼻胃管管饲 12.病人女性,肺癌晚期。 鼻胃管管饲时出现腹胀、腹泻,此时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A.应减慢滴注速度 B.降低浓度 C.停止滴注 1224 小时 D.密切观察E.加快滴注速度(三)A3 型病人男性,42 岁。 头面颈部深Ⅱ度烧伤,目前进食困难,需进行营养支持。

(新)护理人员肠外营养液考试卷及答案

护理人员肠道外营养疗法考试卷 姓名科室职称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4分,共计52分) 1、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肠外营养的唯一氮源,每日至少供应复方氨基酸。 2、肠内营养是经以口服或管饲的方式补充营养物质的营养支持方式。 3、EN是,TPN是,TNA 是。 4、肠外营养的主要能源物质是,高浓度的(25%,50%)葡萄糖渗透压高,对静脉壁刺激大,不能经输注。 5、肠外营养制剂由、、、、 等组成。 二、选择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不包括() A中心静脉置管输液等所致并发症B感染 C胃肠性并发症D肝脏毒性反应 2、下列关于胃肠外补充营养的适应症中不包括()

A.高位小肠瘘 B.恶性肿瘤化疗期呕吐 C.大面积烧伤 D.贫血 E.坏死性胰腺炎 三、问答题(每题14分,共计28分) 1、简述肠内营养的优点 2、肠外营养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肠外营养相关复习题 一、填空题 1._ 氨基酸_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肠外营养的唯一氮源,每日至少供应复方氨基酸1g/kg 。 2.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以口服或管饲的方式补充营养物质的营养支持方式。 3.EN是胃肠营养,TPN是全胃肠外营养,TNA是全营养混合液。 4.肠外营养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葡萄糖,高浓度的(25%,50%)葡萄糖渗透压高,对静脉壁刺激大,不能经外周静脉输注。 5肠外营养制剂由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组成。 二、选择题 1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不包括(C 胃肠性并发症) 2下列关于胃肠外补充营养的适应症中不包括(D贫血)

三、问答题(每题20分) 1.简述肠内营养的优点 (1)利于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和肠粘膜的屏障功能,防止肠道细菌移位。(2)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到肝脏,有利于肝脏合成内脏蛋白(3)在同样能量和氮摄取条件下,应用EN营养支持的病人体重增加和保留均优于全静脉营养(4)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费用仅为全静脉营养的十分之一(5)刺激消化液和胃肠道激素的分泌,促进胆囊收缩,减少肝胆并发症 2、肠外营养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机械并发症:气胸、空气栓塞、血管、神经损伤、导管性 感染并发症:局部感染、导管脓毒症 代谢并发症:糖代谢紊乱、氨基酸代谢紊乱、脂肪代谢紊乱、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症 肝脏功能损害:肝胆系统异常、肠道屏障受损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最新版本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预防误吸 (1)妥善固定营养管:若经鼻胃管喂养时,应将营养养管妥善固定于面颊部,防止脱出。 (2)取合适的体位:根据营养管位置及病情,置病人于合适的体位。伴有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 (3)加强观察:若病人突然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应疑有营养管移位并致误吸的可能,应鼓励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人物和分泌物,必要时经鼻导管或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二、维持病人正常的排便形态 约5%-30%的肠内营养治疗病人可发生腹泻。 (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逐步递增,以避免营养液浓度和渗透压过高引起的胃肠道不适、肠痉挛、腹胀和腹泻。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输注速度以20ml/h起,视适应程度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为100-120ml/h。以营养泵控制滴速为佳。

(3)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营养液的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肠道黏膜,过冷则刺激胃肠道,引起肠痉挛、腹痛或腹泻。可在输注管近端自管外加热营养液,但需防止烫伤病人。 (4)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须经稀释后再经营养管注人。对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先输注人体清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5)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保持调配容器的清洁、无菌;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若营养液含有牛奶及易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应更短;每天更换输注管道、袋或瓶。 三、定时冲洗营养管,保持通畅。 为避免营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药丸经研碎、溶解后直接注入营养管,避免因加入营养液后与之不相容而凝结成块粘附于管壁或堵塞管腔。 四、健康教育 (1)向患者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合作 (2)饮食摄人不足和营养不良对机体可能造成危害。

肠外营养的护理

护理 1、常见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气胸、血管或胸导管损伤、空气栓塞、导管移位、感染、糖或脂肪代谢紊乱、血栓性浅静脉炎。 (2)不舒适。 (3)有体液失衡的危险。 2.护理措施 (1)观察与预防并发症 ①静脉穿刺置管时的并发症 1)气胸:当病人于静脉穿刺时或置管后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弱时,应疑及气胸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包括作胸部X线检查,视气胸的严重程度予以观察、胸腔抽气减压或胸腔闭式引流及护理。对依靠机械通气的病人,须加强观察,因此类病人即使胸膜损伤很小,也可能引起张力性气胸。 2)血管损伤: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易损伤血管,表现为局部出血或血肿形成等,应立即退针并压迫局部。 3)胸导管损伤:多发生于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时。穿刺时若见清亮的淋巴液渗出,应立即退针或拔除导管;偶可发生乳糜瘘,多数病人可自愈,少数需作引流或手术处理。 4)空气栓塞:可发生于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或因导管塞脱落或连接处脱离所致。大量空气进入可立即致死。故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应置病人于平卧位、屏气;置管成功后及时连接输液管道;牢固连接;输液结束应旋紧导管塞。一旦疑及空气进入,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以防空气栓塞。 ②静脉置管后输液期间的并发症 1)导管移位:锁骨下或其她深静脉穿刺置管后可因导管固定不妥而移位。临床表现为输液不畅或病人感觉颈、胸部酸胀不适,X线透视可明确导管位置。导管移位所致液体渗漏可使局部组织肿胀;若位于颈部,可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并发感染等。因此,静脉穿刺置管成功后必须妥善固定导管。一旦发生导管移位,应立即停止输液、拔管与作局部处理。 2)感染:长期深静脉置管与禁食、TPN,易引起导管性与肠源性感染,须加强观察与预防。 a.导管护理:每天清洁、消毒静脉穿刺部位、更换敷料,加强局部护理。若用3M透明胶布贴封导管穿刺处者,胶布表面应标明更换日期并按时予以更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痛、热等感染征象。若病人发生不明原因的发热、寒战、反应淡漠或烦躁不安,应疑为导管性感染。一旦发生上述现象,应及时通知医师,协助拔除导管并作微生物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避免经导管抽血或输血;输液结束时,可用肝素稀释液封管,以防导管内血栓形成与保持导管通畅。 b.营养液的配置与管理:营养液应在层流环境、按无菌操作技术配置;保证配置的营养液在24小时内输完;TNA液输注系统与输注过程应保持连续性,期间不宜中断,以防污染;避免因营养液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与高温下而导致变质。 C.尽早经口饮食或肠内营养:TPN病人可因长期禁食,胃肠道黏膜缺乏食物刺激与代谢的能量而致肠黏膜结构与屏障功能受损、通透性增加,导致肠内细菌与内毒素易位,并发肠源性的全身性感染。故当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或允许进食的情况下,鼓励病人经口饮食。 3)代谢紊乱: a.糖代谢紊乱:当单位时问内输入的葡萄糖量超过人体代谢能力与胰岛素相对不足时,

肠外营养的护理

护理 1.常见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气胸、血管或胸导管损伤、空气栓塞、导管移位、感染、糖或脂肪代谢紊乱、血栓性浅静脉炎。 (2)不舒适。 (3)有体液失衡的危险。 2.护理措施 (1)观察和预防并发症 ①静脉穿刺置管时的并发症 1)气胸:当病人于静脉穿刺时或置管后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弱时,应疑及气胸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包括作胸部X线检查,视气胸的严重程度予以观察、胸腔抽气减压或胸腔闭式引流及护理。对依靠机械通气的病人,须加强观察,因此类病人即使胸膜损伤很小,也可能引起张力性气胸。 2)血管损伤: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易损伤血管,表现为局部出血或血肿形成等,应立即退针并压迫局部。 3)胸导管损伤:多发生于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时。穿刺时若见清亮的淋巴液渗出,应立即退针或拔除导管;偶可发生乳糜瘘,多数病人可自愈,少数需作引流或手术处理。 4)空气栓塞:可发生于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或因导管塞脱落或连接处脱离所致。大量空气进入可立即致死。故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应置病人于平卧位、屏气;置管成功后及时连接输液管道;牢固连接;输液结束应旋紧导管塞。一旦疑及空气进入,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以防空气栓塞。 ②静脉置管后输液期间的并发症 1)导管移位:锁骨下或其他深静脉穿刺置管后可因导管固定不妥而移位。临床表现为输液不畅或病人感觉颈、胸部酸胀不适,X线透视可明确导管位置。导管移位所致液体渗漏可使局部组织肿胀;若位于颈部,可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并发感染等。因此,静脉穿刺置管成功后必须妥善固定导管。一旦发生导管移位,应立即停止输液、拔管和作局部处理。 2)感染:长期深静脉置管和禁食、TPN,易引起导管性和肠源性感染,须加强观察和预防。 a.导管护理:每天清洁、消毒静脉穿刺部位、更换敷料,加强局部护理。若用3M透明胶布贴封导管穿刺处者,胶布表面应标明更换日期并按时予以更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痛、热等感染征象。若病人发生不明原因的发热、寒战、反应淡漠或烦躁不安,应疑为导管性感染。一旦发生上述现象,应及时通知医师,协助拔除导管并作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避免经导管抽血或输血;输液结束时,可用肝素稀释液封管,以防导管内血栓形成和保持导管通畅。 b.营养液的配置和管理:营养液应在层流环境、按无菌操作技术配置;保证配置的营养液在24小时内输完;TNA液输注系统和输注过程应保持连续性,期间不宜中断,以防污染;避免因营养液长时间暴露于阳光和高温下而导致变质。 C.尽早经口饮食或肠内营养:TPN病人可因长期禁食,胃肠道黏膜缺乏食物刺激和代谢的能量而致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受损、通透性增加,导致肠内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并发肠源性的全身性感染。故当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或允许进食的情况下,鼓励病人经口饮食。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既往病史、手术创伤史、有无严重感染和消耗性疾病等。 2.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近期饮食摄入情况。 3.评估患者胃肠道功能,有无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疾患。 4.了解患者及家属对营养支持的态度和看法,了解患者对营养支持的经济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给予肠内营养之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取得理解和配合。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置肠内营养液。 (1)一般患者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的流质饮食。腹泻患者宜选择低脂制剂加收敛药物。便秘患者宜选择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2)按要求配置营养液。选定制剂后,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有效期。配置液宜现配现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4小时。 3.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操作。 (1)选择合适的体位。对于年老体弱、卧床、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输注营养液者取半坐卧位,以防反流和误吸。 对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者可取随意卧位。 (2)调节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一般在37~40℃。 (3)使用营养液前充分摇匀,正确连接管道。 (4)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小剂量开始。浓度从8%~12%开始,一般不超过25%;速度以20~40ml/h至维持滴速为100~120ml/h,有条件者用输液泵控制为佳;控制总量为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5)对于经鼻饲或胃早瘘管给予营养液者,注意估计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抽吸胃液并估计胃内残余量每4小时1次。若残余量>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时加胃动力药。 (6)在输注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咳出物类似营养液时,考虑有喂养管移位致误吸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注,鼓励并刺激患者咳嗽,并及时报告医师。 4.保持喂养管通畅。 (1)妥善固定喂养管,避免扭曲、折叠和受压。 (2)每日更换输液管。 (3)药丸经碾碎、溶解后直接注入喂养管,以免药丸在营养液中不能溶解而黏附与管壁或堵塞管腔。 20

肠外营养护理常规修订稿

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一、定义 1.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当病人被禁食所需营养素经静脉途径提供时,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tion ,TPN)。 2.肠外营养液的输注途径: 包括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途径,其选择需视病情、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液组成、输液量及护理条件等而定。 (1)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PPN)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适用于PN时间<2周、部分补充营养素的病人。 (2)经中心静脉肠外营养支持(CPN)包括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途径,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途径。CPN需有严格的技术与物质条件。适用于PN时间>10日、营养素需要量较多及营养液的渗透压较高的病人。 3.肠外营养的输注方式: (1)全营养混合液(totalnutrientadmixture ,TNA ):即每天所需的营养物质(氨基酸+脂肪+葡萄糖+各种营养素)在无菌环境(层流室和层流台)混入 3L输液袋中。 (2)单瓶输注:不具备以 TNA方式输注条件时,采用单瓶输注方式。 二、护理 (一)评估要点 1.局部:患者周围静脉显露是否良好,颈部和锁骨上区皮肤有无破损,有无气管切开或其他影响静脉穿刺(置管)的因素。 2.全身: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脱水或休克等征象。 3.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体重、血电解质、血生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等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对肠外营养支持的耐受程度。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患者及家属对肠外营养支持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肠外营养支持费用的承受能力。 (二)护理措施 1.合理输注,维持体液平衡。 (1)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控制输注速度:TNA输注不超过200ml/h (2)观察和记录:液体出入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定义 1.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2.肠内营养的途径和方式: 多数病人因经口摄入受限或不足而采用管饲,有经鼻插管或造口途径。 (1)经胃。分鼻胃管或胃造口管。 (2)经空肠。鼻肠管或空肠造口(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3)方式的选择。短期肠内营养(<6周)如无误吸危险,可通过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长期肠内营养( > 6 周)如无误吸危险,可选择经胃造口;危重患者鼻肠管喂养是首选,对于有误吸危险或有食管、胃疾病或者腹部创伤疾病者,可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支持。 3.灌注方式 (1)按时分次给予:适用于喂养管端位于胃内和胃肠功能良好者。将配好的肠内营养液用注射器分次缓慢注入,每次入量不超过200ml,在 10-20分钟内完成,每天6-8次。此方式易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反流与误吸。 (2)间隙重力滴注:将营养液置于吊瓶内,经输注管与喂养管相连,借重力作用缓缓滴注。每次入量250-500ml,每天4-6次,输注速度为每分钟20-30ml。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肠内营养泵输注:指营养液在重力滴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的喂养方法。采用肠内营养泵可保持恒定速度,便于监控管理,适合病情危重、胃肠道功能和耐受性较差、经十二指肠或空肠造口管饲的病人。每小时20-50ml开始,逐步增至100-150ml,浓度亦逐渐增加。 二、护理 (一)评估要点 1.健康史 (1)疾病和相关因素:评估患者近期的饮食情况,如饮食习惯和食欲有无改变,有无明显厌食,饮食种类和进食量;是否因检查或治疗而禁食,禁食的天数,有无额外丢失;是否存在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因腹部手术等而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病症或因素。

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一、定义 1.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是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当病人被禁食所需营养素经静脉途径提供时,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tion ,TPN)。 2.肠外营养液的输注途径: 包括周围静脉和中心静脉途径,其选择需视病情、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液组成、输液量及护理条件等而定。 (1)经周围静脉肠外营养支持(PPN)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较少,适用于PN时间<2周、部分补充营养素的病人。 (2)经中心静脉肠外营养支持(CPN)包括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入上腔静脉途径,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途径。CPN需有严格的技术与物质条件。适用于PN时间>10日、营养素需要量较多及营养液的渗透压较高的病人。 3.肠外营养的输注方式: (1)全营养混合液(totalnutrientadmixture ,TNA ):即每天所需的营养物质(氨基酸+脂肪+葡萄糖+各种营养素)在无菌环境(层流室和层流台)混入3L输液袋中。 (2)单瓶输注:不具备以 TNA方式输注条件时,采用单瓶输注方式。 二、护理 (一)评估要点 1.局部:患者周围静脉显露是否良好,颈部和锁骨上区皮肤有无破损,有无气管切开或其他影响静脉穿刺(置管)的因素。 2.全身: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脱水或休克等征象。 3.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体重、血电解质、血生化和细胞免疫功能等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对肠外营养支持的耐受程度。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患者及家属对肠外营养支持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程度及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肠外营养支持费用的承受能力。 (二)护理措施 1.合理输注,维持体液平衡。 (1)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控制输注速度:TNA输注不超过200ml/h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定义 1.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 2.肠内营养的途径和方式: 多数病人因经口摄入受限或不足而采用管饲,有经鼻插管或造口途径。 (1)经胃。分鼻胃管或胃造口管。 (2)经空肠。鼻肠管或空肠造口(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3)方式的选择。短期肠内营养(<6周)如无误吸危险,可通过鼻胃管行肠内营养支持;长期肠内营养( > 6 周)如无误吸危险,可选择经胃造口;危重患者鼻肠管喂养是首选,对于有误吸危险或有食管、胃疾病或者腹部创伤疾病者,可经空肠造口行肠内营养支持。 3.灌注方式 (1)按时分次给予:适用于喂养管端位于胃内和胃肠功能良好者。将配好的肠内营养液用注射器分次缓慢注入,每次入量不超过200ml,在 10-20分钟内完成,每天6-8次。此方式易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反流与误吸。 (2)间隙重力滴注:将营养液置于吊瓶内,经输注管与喂养管相连,借重力作用缓缓滴注。每次入量250-500ml,每天4-6次,输注速度为每分钟20-30ml。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肠内营养泵输注:指营养液在重力滴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的喂养方法。采用肠内营养泵可保持恒定速度,便于监控管理,适合病情危重、胃肠道功能和耐受性较差、经十二指肠或空肠造口管饲的病人。每小时20-50ml开始,逐步增至100-150ml,浓度亦逐渐增加。 二、护理 (一)评估要点 1.健康史 (1)疾病和相关因素:评估患者近期的饮食情况,如饮食习惯和食欲有无改变,有无明显厌食,饮食种类和进食量;是否因检查或治疗而禁食,禁食的天数,有无额外丢失;是否存在消化道梗阻、出血、严重腹泻或因腹部手术等而不能经胃肠道摄食的病症或因素。 (2)既往史:患者近期或既往有无消化系统手术史、较大的创伤、灼伤、严重感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1.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悬挂的营养液在常温下放置时 间小于6-8小时,每天更换输液皮条、袋或瓶。配方制剂,如能全力等开启后24小时内输完。 2.使用前要先摇匀,并仔细检查管道连接是否正确。 3.避免喂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隔4小时及特 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 4.保持营养液适宜的温度营养液温度应控制在37-40℃之间。 5.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 逐步递增。 6.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 到全量。输注速度以40-50ml/h起,逐日加速并维持至100-120ml/h。鼻饲者100-120ml/次,2小时1次。 7.在营养液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1)腹泻病人宜选择低脂制剂,根据医嘱加用收敛药物。 2)便秘病人选择含纤维制剂,并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增加病人活动。 3)监测血糖,注意尿量变化。 4)观察和预防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急性腹膜炎、肠道感染等。 8.预防误吸。 1)妥善固定喂养管:若经鼻胃管喂养时,应将鼻胃管妥善固定,以免移位至误 吸。 2)取合适的体位:伴有意识障碍、胃排空障碍、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 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滴注者可取舒适卧位。 3)及时估计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每隔4小时)抽吸 并评估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每次大于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以防误吸。 4)加强观察:输注过程中若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应 疑有误吸的可能,应鼓励病人咳嗽以排出吸入物和分泌物,必要时鼻导管或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二)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试题及答案(一)A。型题 1.外科病人进行营养支持时应首选 A.肠内营养 B.周围静脉营养 C.中心静脉置管营养 D.完全肠外营养 E.部分肠外营养 2.肠内营养的严重并发症是 A.误吸 B.高血糖 C补水补足 D.肠道功能紊乱 E.低血糖 3.肠外营养的滴速,首日一般为 A.40ml/h B.60ml/h C.80ml/h D.100ml/h E.120ml/h 4.关于肠外营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肠外营养时,应首选中心静脉置管营养 B.不能经中心静脉导管给药、输血和取血 C.怀疑导管脓毒症时,继续观察并用大量抗生素 D.肠外营养能避免发生糖代谢紊乱 E.应将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乳剂依次单独输入 5. 进行全胃肠外营养时中心静脉插管处常选用 A.头静脉 B.肘正中静脉 C. 锁骨下静脉

D.颈外静脉 E.足背静脉 (二)A2题 6.病人男性,68岁。在鼻胃管管饲过程中突然频咳,咳泡沫样痰,心悸。口唇发绀。 P120次/分,R30次/分,胸部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应首先考虑: A.病人对食物过敏 B.管饲液误吸 C.肺水肿 D.心力衰竭 E.病人精神紧张 7.病人女性,行肠外营养第5日,出现寒战、高热、恶心呕吐。血压曾降至50mmHg,脉搏细数。请问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 A.损伤性并发症 B.感染性并发症 C.代谢性并发症 D.胃肠道并发症 E.过敏性并发症 8.病人女性,40岁。身高160Cm,体重45kg其营养状态处于 A.营养过剩 B.营养正常 C.轻度营养不良 D.中度营养不良 E.重度营养不良 9.病人男性,39岁。因颅脑外伤昏迷已5天,其营养疗法宜选用的补给途径是 A.口服 B.管饲 C.经周围静脉 D.经中心静脉 E.经周围小动脉 10.病人女性,50岁。因腹部刀刺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脾和回、结肠数处刀刺伤口,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概念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与方式 (一)经胃: 分鼻胃管与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 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 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 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此方 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 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 使患者难以耐受。 2 、间隙重力滴注: 指在1h 左右的时间内, 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 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 次/天, 250-500ml/ 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 、连续输注: 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 的喂养方法。适合病情危重 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 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 少于间隙性输注, 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 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 关键点 1. 胃肠道就是否耐受 2. 返流及误吸 3. 胃潴留 4.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5. 教育需求 四、评估 (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位置就是否正确, 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 回抽、拍片、听诊等, 对于不 确定位置者, 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 2 、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就是否正常, 有无感染或者糜烂, 有无渗液 (二)营养液类型 (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五)胃肠道 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有无胃潴留 3、大便颜色、性状、量与次数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胃肠内营养是补充营养的主要途径,当病人因原发病不能或不愿经口进食时,如胃肠功能良好或可耐受时,应首选胃肠内营养。胃肠内营养途径,一般有鼻饲、胃造口、空肠造口或经肠造瘘管输注营养液。 1.选择合适的体位:取30o低半卧位,以防反流、误吸。 2.估计胃内残留量:每4h抽吸并估计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大于100-150ml, 应延迟或暂停输注,或加用胃动力药物,以防胃潴留引起反流而致误吸。 3.控制营养液的浓度和渗透压:应从低浓度开始,再根据胃肠道适应程度 逐渐递增,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肠痉挛和腹泻。 4.控制滴注量和速度: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d内逐渐达到全量; 输注速度以30~40ml/h起,视适应程度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为 100-120ml/h。以输液泵控制滴速为佳。容量、速度和量交错递增将有益 于病人对肠内营养的耐受。 5.调节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37~39℃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肠道粘膜, 过冷则刺激胃肠道,引起肠痉挛、腹痛或腹泻。可用加热器或暖瓶在喂 养管近端加热营养液,注意防止烫伤病人。 6.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保持调配容器的清洁、无 菌;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应小于6-8h,当营养液内 含有牛奶及易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应更短;每天更换滴注输液器。 7.口服药物的应用:药丸或药片经研碎、用30~50ml溶解后直接注入喂养 管,以免与营养液不相容而凝结成块粘附于管壁、堵塞管腔。 8.妥善固定喂养管:如置鼻胃管或鼻肠管,应将其妥善固定于面颊部;作 胃或空肠造瘘时,应用缝线将之固定于腹壁;在喂养管进入鼻腔或腹壁 处应作好标记,每4h检查一次,以识别喂养管有无移位。若病人突然出 现腹痛、胃或空肠造瘘管周围有类似营养液渗出、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 类似营养液的液体,应怀疑造瘘管移位、营养液进入游离腹腔。应立即 停输营养液,尽可能清除或引流出渗漏的营养液并应用抗生素避免继发 性感染。 9.避免喂养管扭曲、折叠、受压:告知病人卧床、翻身时应避免挤压喂养

肠外营养的护理

护理 1. 常见护理诊断 (1)潜在并发症:气胸、血管或胸导管损伤、空气栓塞、导管移位、感染、糖或脂肪代谢紊乱、血栓性浅静脉炎。 (2)不舒适。 (3)有体液失衡的危险。 2.护理措施 (1)观察和预防并发症 ①静脉穿刺置管时的并发症 1)气胸:当病人于静脉穿刺时或置管后出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弱时,应疑及气胸的发生;应立即通知医师并协助处理。包括作胸部X 线检查,视气胸的严重程度予以观察、胸腔抽气减压或胸腔闭式引流及护理。对依靠机械通气的病人,须加强观察,因此类病人即使胸膜损伤很小,也可能引起张力性气胸。 2)血管损伤: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易损伤血管,表现为局部出血或血肿形成等,应立即退针并压迫局部。 3)胸导管损伤:多发生于左侧锁骨下静脉穿刺时。穿刺时若见清亮的淋巴液渗出,应立即退针或拔除导管;偶可发生乳糜瘘,多数病人可自愈,少数需作引流或手术处理。 4)空气栓塞:可发生于静脉穿刺置管过程中或因导管塞脱落或连接处脱离所致。大量空气进入可立即致死。故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应置病人于平卧位、屏气;置管成功后及时连接输液管道;牢固连接;输液结束应旋紧导管塞。一旦疑及空气进入,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以防空气栓塞。 ②静脉置管后输液期间的并发症 1)导管移位:锁骨下或其他深静脉穿刺置管后可因导管固定不妥而移位。临床表现为输液不畅或病人感觉颈、胸部酸胀不适,X 线透视可明确导管位置。导管移位所致液体渗漏可使局部组织肿胀;若位于颈部,可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并发感染等。因此,静脉穿刺置管成功后必须妥善固定导管。一旦发生导管移位,应立即停止输液、拔管和作局部处理。 2)感染:长期深静脉置管和禁食、TPN易引起导管性和肠源性感染,须加强观察和预 防。 a ?导管护理:每天清洁、消毒静脉穿刺部位、更换敷料,加强局部护理。若用3M透明胶布贴封导管穿刺处者,胶布表面应标明更换日期并按时予以更换。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痛、热等感染征象。若病人发生不明原因的发热、寒战、反应淡漠或烦躁不安,应疑为导管性感染。一旦发生上述现象,应及时通知医师,协助拔除导管并作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避免经导管抽血或输血;输液结束时,可用肝素稀释液封管,以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和保持导管通畅。 b ?营养液的配置和管理:营养液应在层流环境、按无菌操作技术配置;保证配置的营养液在24小时内输完;TNA液输注系统和输注过程应保持连续性,期间不宜中断,以防污染;避免因营养液长时间暴露于阳光和高温下而导致变质。 C ?尽早经口饮食或肠内营养:TPN病人可因长期禁食,胃肠道黏膜缺乏食物刺激和代 谢的能量而致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受损、通透性增加,导致肠内细菌和内毒素易位,并发肠源性的全身性感染。故当病人胃肠功能恢复或允许进食的情况下,鼓励病人经口饮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