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瞧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与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瞧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与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与学具。由丁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与画图等活动。所

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与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与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与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与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

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与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活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

【知识结构】

俄从正而看到的¥而图形怵出木H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观察物体(三)

〔能根据从小而、左面.上ihi观察到的平间图版逐瑚记体图

第1课时观察物体(1)

学习内容:教材第2贞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瞧到的平面图形, 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瞧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能从正面瞧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能从正面瞧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具运用: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不?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

4块积木搭一个您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您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您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不?(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贞例1

(1) 帅:瞧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乂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瞧就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帅: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您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 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瞧到的形状不变,您可以怎样摆?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您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不?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瞧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瞧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瞧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瞧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您学会了不?您还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1)

第2课时观察物体(2)

学习内容:教材第2贞例2。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学习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与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与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运用: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瞧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新课讲授】

(1) 屏幕出示教材第2贞例2。

(2) 帅:这就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您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 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 各组展小本组搭好的作品。

(5) 师:请说一说您搭过程中的想法与做法。生:略。

(6) 帅: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

3、6、7题。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您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观察物体(2)

先摆出符会再?白

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一、 教材分析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 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 性质。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都届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 ,一 直就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可以使学生获得一 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她们的抽象思维。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 区别。

2、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 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就是 2、5、3的倍数,能根据质 数与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就是质数、哪些数就是合数。

4、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1、 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5、3的倍 数的特征。 2、 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根据质数与合数的特点正确判 断哪些数就是质数、哪些数就是合数。

3、 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就是 2、5、3的倍数。

呢?

板书设计

形。根据从

况。 :ft 出符合上 ,[^0^1立体图

四、教学措施:

1、本单元的知识届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并且有些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乂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

2、加强对概念问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目。

3、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五、课时划分共6课时

1、因数与倍数................................................... 2课时

2、2 3 5 的倍数的特征 ............................................ 3课时

3、质数与因数................................................... 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因数与倍数

学习内容:教材第5贞例1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学习目标:

1. 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2.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就是不就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 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 5= 16 - 2= 12 - 3= 100 - 25= 150 X 4 =

220-4= 18 X 4=25 X 4=24 X 3=20 X 86 =

学生口算

2. 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与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1)

【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1) 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贞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就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就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就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 + 2= 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都就是整数,商也就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就是2与6的倍数,2与6就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她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冏就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就是除数与商的倍数,除数与商就是被除数的因数。X K b1、C om

(2) 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就是谁的因数?谁就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20- 10= 2中,20就是10与2的倍数,10与2就是20的因数。或:20就是10的倍数,20就是2的倍数,10就是20的因数,2就是20的因数。⑶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您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就是相互依存的。

2、举例概括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

的就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就是谁的因数,谁就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 P,M、N、P都就是非0自然数,那么N与P就是M的因数,M就是N 与P的倍数。

AX B= C,A、B、C、都就是非0自然数,那么A与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 与B 的倍数。

您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就是谁的因数,谁就是谁的倍数不?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课堂作业】新-课-标-第-一-网

1. 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3. 下面每一组数中,谁就是谁的倍数,谁就是谁的因数。16与24与2472与

820 与5

4. 下面的说法对不?说出理由。

(1) 48就是6的倍数。

⑵ 在13-4=3……1中,13就是4的倍数。

(3) 因为3X 6=18,所以18就是倍数,3与6就是因数。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您有什么收获

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