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非营利组织管理》教学大纲

《非营利组织管理》教学大纲

《非营利组织管理》教学大纲
《非营利组织管理》教学大纲

《非营利组织管理》教学大纲

李程伟编写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84 目录

前言 (390)

第一章非营利组织概述 (391)

第一节非营利组织的含义及分类 (391)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391)

二、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领域 (392)

三、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392)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392)

一、政府失灵 (392)

二、市场失灵 (393)

三、契约失灵 (393)

四、内在动机 (393)

五、历史渊源 (393)

六、社会因素 (393)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互动 (394)

一、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互动 (394)

二、非营利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394)

三、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影响 (394)

第四节 非营利组织的局限性 (394)

一、非营利组织的非志愿性 (394)

二、非营利组织的非独立性 (394)

三、非营利组织的狭隘性 (395)

四、非营利组织的家长作风 (395)

五、非营利组织的业余性 (395)

复习思考题 (395)

阅读书目 (395)

第二章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与发展 (396)

第一节起源和历史发展 (396)

一、第一阶段 (396)

二、第二阶段 (396)

三、第三阶段 (396)

第二节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 (396)

一、非政府性 (396)

二、非营利性 (397)

三、志愿参与性 (397)

四、多元性 (397)

第三节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自主治理 (397)

一、非营利组织的自治性的现实意义 (397)

二、中国非营利组织自主治理的历史成长 (397)

三、中国非营利组织自主治理的现实缺陷 (398)

非营利组织管理

四、中国非营利组织自主治理的未来发展 (398)

第四节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进入规制 (398)

一、中国非营利组织进入规制的现实起点 (398)

二、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进入规制现状 (399)

三、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必要规制变革 (399)

第五节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构想 (399)

一、纵向发展模式的阶段性 (399)

二、横向发展模式的区域性 (399)

复习思考题 (399)

阅读书目 (399)

第三章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趋势 (401)

第一节非营利组织运行机制及政府角色的转变 (401)

一、环境变化对非营利组织的影响 (401)

二、政府治道变革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401)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战略联盟 (402)

一、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联盟的必要性 (402)

二、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联盟的基本条件与原则 (402)

三、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建立联盟的步骤 (402)

四、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运作 (402)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的国际化 (402)

一、非营利组织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402)

二、经济全球化对非营利组织国际化的影响 (403)

三、国际非营利组织的运动 (403)

四、非营利组织国际化战略 (403)

复习思考题 (403)

阅读书目 (403)

第四章非营利组织领导与决策 (405)

第一节非营利组织的领导和领导者 (405)

一、非营利组织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 (405)

二、强制性领导与凝聚性领导 (405)

三、非营利组织的领导者与组织宗旨 (406)

四、非营利组织领导者的能力和领导方式 (406)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决策 (406)

一、非营利组织决策的概念 (406)

二、非营利组织决策的类型 (406)

三、非营利组织的决策技巧 (407)

四、非营利组织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407)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的理事会制度 (407)

一、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地位及职能 (407)

二、非营利组织秘书长的职责 (408)

复习思考题 (408)

阅读书目 (408)

385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第五章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 (409)

第一节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概述 (409)

一、战略管理的含义 (409)

二、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 (409)

三、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与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区别 (409)

四、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意义 (410)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程序和内容 (410)

一、准备阶段 (410)

二、分析阶段 (410)

三、规划阶段 (410)

四、实施阶段 (411)

五、监督和评估阶段 (411)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分析模式 (411)

一、PEST分析 (411)

二、SWOT分析 (411)

三、改进的波士顿矩阵 (411)

复习思考题 (412)

阅读书目 (412)

第六章非营利组织治理 (413)

第一节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 (413)

一、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 (413)

二、非营利组织治理含义的界定 (413)

三、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特点 (413)

四、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 (414)

第二节 不同非营利组织的治理 (414)

一、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基本模式 (414)

二、主要国家的非营利组织治理 (414)

三、中国不同类型非营利组织治理 (414)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治理 (414)

一、理事会职能 (414)

二、理事会类型 (415)

三、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结构 (415)

四、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运作要素 (415)

第四节 信息披露制度与完善 (415)

一、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 (415)

二、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415)

三、中国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415)

四、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原则 (415)

复习思考题 (416)

阅读书目 (416)

第七章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417)

第一节人力资源管理和非营利组织 (417)

386

非营利组织管理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417)

二、非营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417)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员工录用管理 (417)

一、人力资源规划 (417)

二、工作分析 (418)

三、招聘 (418)

四、录用 (418)

第三节 绩效评估与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418)

一、绩效评估 (418)

二、激励机制 (419)

第四节 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 (419)

一、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含义 (419)

二、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的目的 (419)

三、人力资源培训的步骤 (419)

四、人力资源培训的形式 (420)

复习思考题 (420)

阅读书目 (420)

第八章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 (421)

第一节 志愿者管理概述 (421)

一、志愿服务与志愿者 (421)

二、志愿者的类型 (421)

三、志愿者管理的原则 (421)

第二节 志愿者招募 (422)

一、志愿者招募的目的 (422)

二、招募前的设计与规划 (422)

三、志愿者招募的方式 (422)

第三节 志愿者的日常管理 (422)

一、志愿者管理模式 (422)

二、志愿管理者 (423)

三、志愿活动的流程 (423)

复习思考题 (423)

阅读书目 (423)

第九章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425)

第一节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含义及功能 (425)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含义 (425)

二、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功能 (425)

三、非营利组织财务主管的主要职责 (425)

第二节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426)

一、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 (426)

二、非营利组织会计 (426)

三、狭义的财务管理 (426)

四、非营利组织财务预算 (427)

387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88 第三节 外部审计 (427)

一、非营利组织外部审计的意义 (427)

二、非营利组织外部审计的主要事项 (427)

复习思考题 (427)

阅读书目 (428)

第十章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 (429)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概述 (429)

一、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的含义 (429)

二、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的意义 (429)

三、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的原则 (429)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项目申请 (429)

一、项目设计 (429)

二、可行性论证 (430)

三、项目建议书的书写 (430)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项目运作管理的程序 (430)

一、项目的启动和计划 (430)

二、项目的组织实施 (431)

三、项目的控制与管理 (431)

复习思考题 (431)

阅读书目 (431)

第十一章非营利组织营销管理 (432)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营销概述 (432)

一、非营利组织营销的概念 (432)

二、非营利组织营销的特点 (432)

三、非营利组织营销的意义 (432)

四、组织发展的营销导向 (432)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策略性营销 (433)

一、策略性营销的含义 (433)

二、市场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 (433)

三、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433)

四、策略性营销的过程 (433)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营销的几个趋势 (433)

第四节 非营利组织的公共关系 (434)

复习思考题 (434)

阅读书目 (434)

第十二章非营利组织的责任与监督 (435)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 (435)

一、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概念 (435)

二、维持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的困境 (435)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他律与自律 (436)

一、非营利组织的他律 (436)

二、非营利组织的自律 (436)

非营利组织管理

第三节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监督与管理 (436)

一、中国非营利组织监督制度的现状 (436)

二、中国非营利组织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437)

三、完善中国非营利组织监督体系的措施 (437)

复习思考题 (437)

阅读书目 (437)

389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90

前言

学术界把社会组织划分为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三大类,它们分别是政治领域、经

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主要组织形式。在传统的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中,一直存在着“政府管制”和“市场机制”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思维定势,即强调政府和市场非此即彼的作用,相对忽视非营利组织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等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的非营利组织以及跨国性的非营利组织蓬勃发展,发生了一场范围广泛的所谓“结社革命”,即“第三部门”运动。进入90年代以后,转型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也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从经济社会功能来看,由于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方式和机制,故而引起国际公共管理学界的极大关注。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速度的加快,作为社会“第三域”主要构成成分的非营利组织,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经济社会发展对非营利组织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作为一门学科,“非营利组织管理”应运而生。

本课程是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性质的一门课,是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准确了解非营利组织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地位和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技能,塑造自身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本课程共12章,划分为两大部分。前3章是课程的基础知识部分,分别是:第1章“非营利组织概述”、第2章“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与发展”和第3章“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趋势”;后9章构成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运作部分,分别是:第4章“非营利组织领导与决策”、第5章“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第6章“非营利组织治理”、第7章“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第8章“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第9章“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第10章“非营利组织项目管理”、第11章“非营利组织营销管理”、第12章“非营利组织责任与监督”。本教学大纲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李程伟博士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徐君博士合作完成。

非营利组织管理

第一章非营利组织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为整个课程的绪论。通过本章的学习,应重点掌握非营利组织的含义、特征及类型,了解非营利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明确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了解其局限性,并能够很好地理解非营利组织的经济社会功能。本章学习的要求是:概念理解准确,重点内容应结合实践加以记忆,掌握扎实,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讨论。本章安排6个教学课时。

第一节非营利组织的含义及分类

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由于强调的角度与重点不同,对于非营利组织,国际上有不同的称谓,如“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免税组织”、“非政府组织”、“公民社会组织”等。这些不同的概念涵盖的基本上就是介于政府组织和营利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但各自有所侧重。对于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学术界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

1.法律角度的定义。

如美国联邦国内税法对于合乎规定的非营利组织作了以下界定:非营利组织本质上是一种组织,其净盈余的分配,包括给任何监督与经营该组织的人,如组织的成员、董事或理事等的报酬都受到限制。

2.收入来源角度的定义。

如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经济活动的领域划分为五大部门:金融组织、非金融组织、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家庭。其中的非营利组织与其他四类组织的区别在于,其大部分收入不是来自以市场价格出售的商品与服务,而是来自其成员缴纳的会费和支持者的捐赠。

3.功能角度的定义。

非营利组织是满足公共目的,实现社会公众利益的私人组织。但何为“公众利益”,不同国家,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和不同人都会有不一致的理解,也就会造成这一概念的歧义性。

4.结构—运作角度的定义。

这一定义由美国学者萨拉蒙等人提出,它着眼于组织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方式,认为凡是符合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这五个条件的组织都是非营利组织。

5.组织属性角度的定义。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它具有三个基本属性:①非营利性。这是非营利组织的第一个基本属性,是它区别于企业的根本属性。该属性的主要体现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不能进行剩余收入的分配;不得将组织的资产以任何形式转变为私人财产。②非政府性。这是非营利组织的第二个基本属性,是它区别于政府的根本属性。该属性的主要体现是:非营利组织是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是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属于竞争性的公共部门。③志愿公益性或互益性。这是非营利组织的第三个基本属性,也是非营利组织最具特征的一个属性。该属性的主要体现是:志愿者和社会捐赠是非营利组织的重要社会资源;非营利组织活动的社会公开性和透明性;非营利组织提供“公益性”或“互益性”的公共物品。本课程采用这一定义。

39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92 二、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领域

非营利组织的活动遍及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非营利组织通常是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条件下

出现并发挥作用的。从领域分布上看,非营利组织活动较为集中和活跃的主要领域是以下6个方面:1.环境保护。

2.扶贫开发。

3.权益保护。

4.社区服务。

5.经济中介。

6.慈善救济。

三、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1.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类型构成。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在国际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至今仍没有一个占绝对优势的分类方法。我国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官方非营利组织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两大类。官方非营利组织主要是指公益性事业单位(国际上有人叫做GONGO),民间非营利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含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未登记的民间组织。

(1)社会团体:是指由公民或者单位自愿组成的、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并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消费者协会、各类学会和研究会等。

(2)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创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3)未登记的民间组织:是指那些中国法律规定无法注册为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民间草根组织。

(4)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事业而由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2.会员制组织和非会员制组织的划分

依据组织构成及运行机制,可以把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划分为会员制组织和非会员制组织两大类。

对于会员制组织,依其所体现的公益属性的类型,可以划分为互益性组织与公益性组织。①依据经济社会关系的性质,互益性非营利组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经济性团体组织和社会性团体组织;

②依据会员的成分,公益性非营利组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团体会员型组织和个人会员型组织。

对于非会员制组织,依其活动类型,可以划分为运作型组织和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①依据运作资金的性质和类型,运作型组织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运作型基金会和自主型基金会;②依据主要资金来源或所有制的不同,实体型社会服务组织可以划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有事业单位。

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国有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及大量未登记或转登记(工商注册等)的团体,尽管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但是它们正在脱离国家体系,其中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逐步向非营利组织转型,即演变为非营利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是广义的非营利组织。狭义的非营利组织仅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本课程使用广义的非营利组织概念。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一、政府失灵

这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效率达到最佳的状况。这种状况的出

非营利组织管理

现除了其本身内在的原因之外,还有几个历史的背景: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国家危机。

2.转型国家的国际社会主义危机。

3.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模式危机。

4.世界环境危机。

二、市场失灵

在价格信号具有充分灵活性和伸缩性的基础上,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能够使资源的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其必要条件是:第一,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第二,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个市场上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第三,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第四,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以享有充分的信息;第五,资源可以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但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只是一种理论上的理想状态,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它的5个必要条件不可能同时具备,而缺少任何一个条件,就会出现市场失灵。这是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内在缺陷造成的在实现资源配置(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效率方面出现的运转失败的现象。

三、契约失灵

在有些领域,由于物品或服务的购买者并不是最终消费者,或者由于物品或服务太过于复杂,消费者往往缺乏足够的信息来评价物品或服务的质量。在这些情况下,如果物品或服务由营利性的企业来提供,它们很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中的优势地位欺骗消费者,以求利润最大化。非营利组织由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它们借信息不对称去占消费者便宜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如果说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说明有些公共物品或服务应该由非营利组织提供,契约失灵则说明有些私人物品也应该由非营利组织提供。

四、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是非营利组织产生的内部促动力。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类:

1.通过非营利活动谋取个人或团体的私利。

2.带有利他主义色彩,但也期望获得某种回报。

3.纯粹利他主义。

五、历史渊源

非营利组织的历史渊源主要表现为:

1.自由结社传统。

2.致力慈善的传统。

六、社会因素

主要包括:

1.政府的支持程度。

2.公民参与意识与参与程度的提高。

3.自我权利保护的意识。

4.自治环境等。

393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94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互动

一、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互动

在现代国家出现的非营利组织因其地位和作用突出而被誉为“影子政府”。在政府组织、非营

利组织和营利组织之间,存在着相互分工与相互合作的关系。萨拉蒙等人认为,只有在非营利组织、国家以及商业领域之间建立起相互支持、高度合作的关系,世界范围内的民主和经济增长才有望实现。

二、非营利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1.培育民主价值观,提高公民参与水平。

2.制约政府权力。

3.克服政府的合法性危机。

4.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

5.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6.成为重要的经济社会力量。

7.建立社会保障的科学模式。

三、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影响

非营利组织是政府的补充和重要支持者,政府也对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服务提供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

1.法律规制。

2.政策提供。

3.财政支持。

第四节 非营利组织的局限性

一、非营利组织的非志愿性

志愿失灵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非营利活动所需的开支与非营利组织所能募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萨拉蒙等人称之为慈善不足。其原因是:

1.公共物品供给中普遍存在“搭便车”问题。

2.慈善资金来源容易受经济波动的影响。

3.日益专业化的趋势致使工作人员不再是全身心投入的志愿者,而仅把自己当成职业受薪者。

二、非营利组织的非独立性

原因有:

1.资金不能自给自足。

2.一些私人或企业的捐助往往也有一些附加的条件。

3.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很多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活动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非营利组织管理

三、非营利组织的狭隘性

不同社会群体由于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建立维护自身利益组织的能力各不相同。一部分群体可以享受到完善的各种服务,而另一些往往最需要帮助的群体的利益却被忽视的情况,在非营利组织领域并非罕见。

四、非营利组织的家长作风

五、非营利组织的业余性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它具有哪些特点?

2.非营利组织的主要活动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3.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对非营利组织进行分类。

4.试述非营利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5.结合实际论述非营利组织的经济社会功能。

6.你认为在实际运行中非营利组织存在着哪些方面的缺陷?

阅读书目

1.齐炳文:《民间组织:管理、建设、发展》,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王名等:《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吴忠泽、陈金罗:《社团管理工作》,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

4.陈金罗:《社团立法和社团管理》,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5.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司徒达贤:《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台北: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版。

395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96

第二章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现状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探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了解现代历史上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阶段,重点掌握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及其自主治理的未来发展,能够结合实际较好地理解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纵向和横向模式。本章学习的要求是:认真阅读有关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材料,结合实际理解问题,重要内容重点掌握,加强案例学习和讨论。本章安排4个课时,其中教学为3课时,案例讨论1课时。

第一节起源和历史发展

中国有着民间结社和民间公益活动的历史渊源及其原型。从现代历史来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大阶段:

一、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从20世纪初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阶段,中国处在各种势力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历史时期。在此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至少包括以下六类:①行业协会(包括各种“会馆”、“行会”等);②互助与慈善组织(包括各种“互助会”、“合作社”、“协会”等);③学术性组织(包括各种“学会”、“研究会”、“学社”、“协会”等);④政治性组织(如学联、工会、妇联、青年团等革命性社团);⑤文艺性社团(如各种剧团、剧社、文工团、棋会、画社等);⑥“会党”或秘密结社(如哥老会、洪帮、青帮等,这类组织往往带有反政府的倾向,其中一部分为革命党所利用)。

二、第二阶段

建国后直至改革开放以前,虽然名义上还存在少数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但都被纳入正式的科层制结构和管理中,没有独立性。

三、第三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非营利组织取得长足发展。主要表现为:第一,数量迅速增加;第二,种类大大增多;第三,独立性明显增强;第四,合法性日益增强。

第二节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

由于种类较多,情况复杂,且都处于转型发展过程中,所以目前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的非营利组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发挥的社会功能也比较有限,还难以真正成为支撑国家—市场—社会三足鼎立的力量。本节旨在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参与性与多元性等基本特性与现状作出事实评价与判断。

一、非政府性

1.自上而下的非营利组织。

自上而下的非营利组织是指由政府推动成立或从政府机构转变而来,但与政府关系仍旧密切的非营利组织,包含有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强行政化和工商联、消费者协会等半行政化的社团,以

非营利组织管理

及履行行政职能和没有行政管理职能但政府希望作为附属机构存在并执行政府命令且直接执行社会政策的非营利事业单位。

2.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

自下而上的非营利组织一般是民间出于一致的兴趣或要求而自发组建的,包括基层民间化的社会团体、非营利性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未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二、非营利性

就非营利性方面而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现实表现与理想状态还存在较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规制不严。

2.自律艰难。

三、志愿参与性

1.对志愿者缺乏应有的认识与理解。

2.志愿力量开发尚不充分。

四、多元性

就多元方面而言,中国非营利组织还有待挖掘。

1.分布领域的多元性。

2.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3.活动主体的多元性。

4.发展模式的多元性。

第三节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自主治理

一、非营利组织的自治性的现实意义

非营利组织的自治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非营利组织是独立自主的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是自下而上的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属于竞争性的。对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而言,自主治理显得更加迫切与具有现实意义。自主治理不仅是非营利组织得以成立的最主要的属性之一,而且对其存在、发展具有全方位的影响,涉及非营利组织的目标导向、产品供给、募捐制度以及监督环境等多个方面。

1.非营利组织自治性的削弱或丧失将导致其在目标导向方面的偏离。

2.非营利组织自主治理水平弱化的状态会严重破坏其募捐机制。

3.非营利组织自主治理的不足会带来外部监督问责层面上的困难。

4.非营利组织自我治理能力的薄弱将对其整体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二、中国非营利组织自主治理的历史成长

中国非营利组织形成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其自主治理能力不断发展强化的过程。最初是事业单位与政府的关系出现了变化,接着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许多领域开始允许民间资金介入,出现了一些由民间兴办的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也在改革中迅速成长,虽然仍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但从总体来看,其民间性却在不断强化。历史地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自治管理水平经历了一个由弱到强的渐进过程。

397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398 1.事业单位在单位体制的弱化与改革中逐渐趋于自治。

2.体制外的非营利组织的迅速成长加速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自治化进程。

三、中国非营利组织自主治理的现实缺陷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显得相对滞后,中国非营利组织在整体上不发达,

除了规模较小、社会公信度和影响力差之外,另外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自治能力偏弱,对政府的依赖性大。在现阶段最主要的问题是中国非营利组织受行政组织的干预与影响过多,这在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建立与运行过程中有明显的表现。

1.直接干预。

2.政策限制。

四、中国非营利组织自主治理的未来发展

非营利组织自治水平的高低对中国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发展、对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乃至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要解决当前中国非营利组织自治能力薄弱的问题,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进一步深化中国的行政改革,创造有利于非营利组织独立发展的外部行政环境;二是完善与非营利组织相关的法律建设,建立制度性保障;三则有赖于非营利组织自我治理能力与独立意识的提高。

1.优化行政环境。

2.健全法制建设。

3.加强自理能力。

第四节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进入规制

对非营利组织实行进入规制的目的在于促使非营利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与更好地发挥其提供公共产品的作用,同时,也是为了纠正非营利组织发展过程中所凸现的一些缺陷。

一、中国非营利组织进入规制的现实起点

1.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功能定位。

从非营利组织所具有的功能来看,非营利组织可以有效地承接政府职能转变所外流出来的部分职能,或者是原来由政府执行或者政府未能很好地执行的职能,如公益服务、健康服务、文化艺术以及社区服务等职能。同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可以纠正市场失灵的后果,解决市场的自利行为。此外,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结构的分化使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需要非营利组织为他们的利益要求进行关注与呼吁,而大部分非营利组织都是立足基层与面向社会的,因而在提供公共物品与关怀弱势群体以及与基层民众进行直接沟通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

2.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现实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发展迅速。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管理混乱、公信力不足等管理体制与组织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进入规制,是促进中国非营利组织整体素质提高与提升非营利组织社会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

3.非营利组织进入规制的国际经验。

各国政府都会采取某些措施对非营利组织进行某种类型的管制,登记注册就是其中的一项。各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相处的过程中,由于它们对于非营利组织态度的不同,因而在进入规制的具体措施方面也千差万别。

非营利组织管理

二、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进入规制现状

1.分级登记与双重管理。

2.准入严格与法制滞后。

三、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必要规制变革

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来看,规制改革是促使其发展的必然之义。

1.为各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平等的市场体制平台。

2.积极鼓励非营利组织的自发性成长与发展。

3.实行非营利组织进入规制与税法规制相关联。

第五节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构想

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尚不具备现代化国家与市场化体制相整合所要求的有限政府、公民社会、法制程序、国民素质和非营利追求的完备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发展出更能适应中国实际的模式。

一、纵向发展模式的阶段性

1.填漏补缺式。

2.合作竞争式。

3.独立自治式。

二、横向发展模式的区域性

1.东南沿海地区的碳链式和二叉树发展模式。

2.西南内陆地区的树型结构发展模式。

复习思考题

1.基于中国非营利组织的现实状况,如何认识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如何认识中国非营利组织“官民二重性”的历史性成长,中国非营利组织如何从其“官民二重性”出发实现良好的变革与发展?

3.对比分析国际非营利组织进入规制,并从中国的现实条件出发,为中国非营利组织进入规制的变革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

4.如何认识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根据中国的现实条件,为中国非营利组织治理机制设计一个基本的框架。

5.举例说明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模式的区域性差异,并分析如何看待这种区域性差异发展模式及其融合。

阅读书目

1.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245

2.苏力, 葛云松, 张守义等:《规则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俞可平, 王颖:“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政府善治”,载《中国改革》2001年第6期。

4.李维安:《非营利组织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版。

399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00 5.成思危主编:《中国事业单位改革——模式选择与分类引导》,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0年版。

6.王名等:《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7.康晓光:《权利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王颖等:《中国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

非营利组织管理 第三章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趋势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主要从国际视野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趋势。通过本章的学习,应重点掌握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相互渗透与联盟的原因、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与非营利组织发展之间的关系,了解非营利组织国际化战略的必然性、实施步骤及其具体途径。本章学习的要求是:认真阅读有关国际非营利组织发展趋势的材料,结合实际理解问题,重要内容重点掌握,加强案例学习和讨论。本章安排4个教学课时。

第一节非营利组织运行机制及政府角色的转变

一、环境变化对非营利组织的影响

1.非营利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首先是面临着预算的缩减;其次是法律环境也发生了改变;第三方面的变化是技术。

2.非营利组织运行机制的转变。

在新的环境下非营利组织出现了与营利组织互相渗透的趋势。从社会募捐机制到市场募捐机制的变化,标志着非营利组织运行方式从封闭转向开放,组织形式从传统转向现代,作为“社会性企业”出现的非营利组织在协调公益精神与商业利润的市场化运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非营利组织市场化机制的主要方式。

非营利组织市场化机制运作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方式:(1)实行服务收费制;(2)商业化的项目合作;(3)收取会员会费;(4)发行彩票获取收入。

4.非营利组织市场化机制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1)对志愿机制的影响:市场化机制的出现导致了志愿精神与利润追求矛盾的尖锐化;(2)对筹资机制的影响:非营利组织向商业化的筹资机制的改变,使组织的筹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志愿失灵的力度;(3)对合作机制的影响:市场化机制的转变使得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机制前景看好。合作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机制;二是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机制;三是与国际组织的合作机制。

二、政府治道变革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1.西方国家政府治道变革的特征。

从促进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角度看,西方政府治道变革具有下述一些特征:(1)政府职能重新定位;(2)向基层分权;(3)顾客导向;(4)以市场为基础。

2.西方国家政府的治道变革与非营利组织发展

西方政府的治道变革是促成近二十年来西方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1)政府的某些职能被非营利组织所替代;(2)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3)非营利组织是政府与公众联系的一座桥梁;(4)市场化竞争打破了政府垄断公共服务提供的局面,促进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40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402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战略联盟

一、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联盟的必要性

1.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效率正受到资源萎缩的威胁

2.营利组织从自身发展考虑开始关注非营利领域

3.营利组织开始进入传统的非营利组织活动领域对非营利组织构成极大挑战

二、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联盟的基本条件与原则

1.联盟的基本条件。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之间的合作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1)营利组织的改革和发展走向健康

的道路;(2)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否将营利组织的利益考虑进来;(3)政府政策法规的完善。

2.联盟的原则。

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合作应坚持以下原则:(1)明确合作目的;(2)有和谐一致的使命、战略和价值;(3)共同创造合作的价值观;(4)连续不断的互相学习;(5)伙伴关系的承诺。

三、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建立联盟的步骤

1.非营利组织对自身实力的评估。

2.选择战略联盟伙伴。

3.选择合适的联盟形式。

非营利组织可选择的主要联盟形式有:与交易关联的公益推广活动、共同主题营销和核发许可证方式的营销。

四、非营利组织战略联盟的运作

1.订立合作合同。

2.合作计划开始前可先在局部地区或短时间内进行试点。

3.从组织形式、人员配备、监督检查和办公地点等方面,将营利分部与非营利本部区分开。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的国际化

一、非营利组织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早在1945年签订的联合国宪章中,就规定了一个关于联合国经合理事社与NGO之间的联系框架。1968年,联合国经合理事会规定:在有关国际公益性事务中发挥作用的NGO可获得联合国体系的咨商地位,获得这种地位的NGO即为国际非政府组织。

1996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通过了1996(31)号文件,对1968年的决议作了一定的修改和补充,主要是扩大了对非政府组织的承认范围,允许各国和各地区的非政府组织以自身的名义参加经社理事会的会议并发表意见。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2000家NGO获得了这种地位。

六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六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汉语拼音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识字、写字 2、学会常用汉字150个左右。 3、能熟练地查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 4、学过的词语能读、写,大部分会用。提高辨析词语的能力。注意积累词语。 5、能比较熟练地使用钢笔写字,有一定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临 帖,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听话、说话 6、听讲话和广播,能转述主要内容。 7、听别人读程度适合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能边听边想象。 8、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阅读 9、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 思想感情。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0、能按要求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有一定速

度。 11、对对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联系上下文理 解含义或体会思想感情色彩。注意欣赏文章中的优美语句。12、能初步理解具、段、篇之间的联系,能归纳段落大意,能概括 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13、了解课文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 14、能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的习惯。 15、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课外读物,能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作文 16、能用正确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思想。 17、观察事物注意抓特点。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18、能按要求或自拟题目作文。能根据要求选择材,编写作文提纲, 写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学会会议记录和读书笔记。 19、初步会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冒号、引号、顿号、书 名号和省略号。认识分号。 20、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

《材料物理》 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英文) 中文名称:材料物理 英文名称:Physics of Materials 二、课程代码及性质 课程代码:080114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 三、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40(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0学时) 学分:2.5 四、先修课程 大学物理、材料科学基础 五、授课对象 本课程面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功能材料专业学生开设。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1、掌握材料物理(能带论、晶格振动、材料磁性)的基本理论,具备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掌握功能材料的物理(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现象与本质规律,培养学生开发新型功能材料的能力; 3、了解功能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动态,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影响材料物理性质的基本理论。晶体结合、能带论、晶格振动与热学性质、

材料的磁性 教学难点: 能带论、材料的磁性、材料的介电性、超导电性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阐述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保证主要教学内容的完成; (2)从材料的物理性质及物理现象为引导、探讨产生光、电、磁的材料物理本质,掌握重要的理论。。 教学手段: (1)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在课堂上通过PPT讲授方式,实现图文并茂,形象直观; (2)强调研究思路的创新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个基本理论学习介绍后再增加介绍其带来新功能材料与器件的研究突破,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1)总体安排 教学内容与学时的总体安排,如表2所示。 (2)具体内容 各章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绪论(2h) 第一章晶体结构(4h) 1.1 晶格的周期性 1.2晶格的对称性 1.3 倒格子 1.4 准晶 第二章晶体结合 (4h) 2.1晶体结合的普遍描述 2.2 晶体结合的基本类型及特性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教学大纲-安徽大学

《大学物理A》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中文名称:大学物理A 课程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 A 课程代码:GG32001、GG32002 学分/学时:8/136 开课学期: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別: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后修课程: 开课单位: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1. 课程性质:《大学物理A》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所涉及的内容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知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 2. 教学目标:通过《大学物理A》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为后继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养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定性分析、估算与定量计算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获得同步提高与发展,提升其科学技术的整体素养。 3. 本课程知识与能力符合下列毕业要求指标点: 1.能够运用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理解电子信息工程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科学原理。 2.能够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适当表述之中。(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2学时) (1)教学内容:物理学与我们周围的世界、物理学研究对象、物理学与哲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技术的关系、物理学的发展、学习物理学方法及对学生要求。 (2)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物理学目的、方法、激发学习物理学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物理学的地位和作用及发展。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 §1-1 质点运动的描述 §1-2 圆周运动 §1-3 相对运动 (1)教学重点: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的概念和相互关联,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2)教学难点:各物理量的微积分运算、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3学时) §2-1 牛顿运动定律 §2-2 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 (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几种常见力的基本作用规律。 (2)教学难点:用微积分方法求解一维变力作用下简单的质点动力学问题;牛顿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4学时) §3-1 变力的功动能定理 §3-2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3-3 功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 (1)教学重点:变力的功,质点的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功能原理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四章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 §4-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4-2 动量守恒定律 §4-3 质心质心运动定理 (1)教学重点: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五章角动量守恒与刚体的定轴转动(7学时) §5-1 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 §5-2 刚体的定轴转动 §5-3 刚体定轴转动中的功能关系 (1)教学重点:刚体定轴转动定律,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 (2)教学难点:转动惯量的概念;变力矩作用下的定轴转动问题;定轴转动角动量守恒的判别;刚体的转动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第七章狭义相对论力学基础(10学时) §7-2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 §7-3 洛仑兹坐标变换和速度变换

非营利组织管理读书报告

《非营利组织管理》读书报告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事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仅仅依靠政府难以解决越来越多的社会事务。为了保证社会各项事务的有效运行,人们在政府组织之外成立了一大批不同于政府的的组织,这类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向社会提供类似于政府提供的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随着大量非营利组织的出现,很多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理论也随之产生。这方面的研究学者既包括管理学大师德鲁克,也包括萨拉蒙和后来的赫茨琳杰,当然很多国内的学者也致力于这方的研究。虽然我过对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是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还是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很多研究非营利组织的国内著作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我认为由黄波,吴乐珍和古小华主编,经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这本《非营利组织管理》是关于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一本比较好的著作。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分别讲述了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理论基础,中外非营利组织的介绍,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的营销和评估。同时作者认为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在内涵和外延上是一致的,只是非营利组织侧重的是与市场的区别,而非政府组织侧重的是与政府的区别。 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特征和出现的原因 (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 对非营利组织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国际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1,他们提出了当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那就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森大学教授莱斯特.萨拉蒙的观点认为非营利组织是同时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自愿性五个特征的组织。 2,美国的彼得.德鲁克在《非营利组织的经营》一书中认为,非营利组织既非企业又非政府机关,其目的人与社会的变革,是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部门。1 3,在欧洲国家非营利组织被定义为,包括合作社、互助会在内的社会经济组织。 4,日本学者重富真一认为非营利组织是同时符合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发性、持续性、利他性、慈善性六个条件的的社会组织。2 5,日本学者川口清史认为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以及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3 而在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主体是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还包括其他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各种非营利性和非政府性的社会组织。在我国官方将非营利组织分为社团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未登记转让的社会团体和事业单位。 纵观以上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作者在本书中提出自己的关于非营利组织的观点,非营利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二)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尽管上述的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自己关于非营利组织的观点和特征,但是本书 1[美]彼得.F.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管理》,日本经济评论社,1997年版,第5页 2[日]重富真一:《日本的NGO(2000)》,明石书店,2001年版,第17-19页 3[日]川口清史:《非营利组织与合作社》,日本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第37页

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约48学时)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说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器件的变革和系统结构的改进。今天,在器件潜力几乎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改进尤为重要。 本课程是从外部来研究计算机系统, 即使用者所看到的物理计算机的抽象;编写出能够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所必须了解到的计算机的属性;软硬件功能分配及分界面的确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生熟悉现代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系统结构的分析能力,掌握系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如何最合理地利用新器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设计并构成综合性能指标最佳的计算机系统。 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本科)高年级课程,需要综合几乎所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和相关的前继专业课程知识。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本课程的新内容为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向量处理机、并行处理机、线程级并行、多核处理器、多处理器系统及其并行计算等。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知识结构图如图1所示。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 1.教学内容 2.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分类; 3.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评价标准和定量原理; 5.软件、器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 6.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定义,计算机组成定义,计算 机实现定义,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的三者关系,透明性,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原理),MIPS定义,MFLOPS 定义。 2.掌握内容: 弗林分类法,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演变,软件、器 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模拟与仿真。 3.了解内容: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2.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 原理); 3.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 4.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难点: 1.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 第二部分计算机指令系统 1. 教学内容 1.数据类型; 2.寻址技术; 3.指令系统的设计; 4.指令系统的改进。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数据表示和数据结构,自定义数据表示,大端存储和小端存储,寻址 方式,指令格式的优化(Huffman编码法、扩展编码法),RISC的定义与特点,减少指令平均执行周期数方法。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培训课件

《机械创新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193Z703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实践课 3.课程性质:必修 4.学时/学分:1W/1学分 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机械原理 6.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二、课程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机械创新设计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机械创新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通过该课程实习,使学生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 课程目标1. 通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系统运动方案的构思,培养学生独立确定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与选型的能力,提高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2.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搭建机电一体化产品模型,探索产品各功能的实现方法,真正做到充分理解,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课程目标3. 能够针对自己的创新设计目标,清晰的讲述创新设计思路、依据和设计结果等,较好的完成答辩;同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勤于动手、勤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思考,独立钻研、精诚协作。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表所示为《机械创新设计》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方面的教学设计。 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

四、课程的考核环节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自评方式 (一)课程的考核环节 1.学生的课程设计成绩由平时成绩(含设计表现、到课率等)和业务考核成绩(实习报告的完成及质量情况,答辩情况)组成,均按百分制记分,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业务考核成绩占70%。 2.指导教师按照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对指导的学生进行业务考核,并填写、上报成绩单。 3.课程设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评定总成绩。 各考核环节所占分值比例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进行调整,建议值及考核细则如下。 (二)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包括课程分目标达成度评价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目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得分 目标相关考核环节平均总评成绩中支撑该课程课程分目标达成度= 分) (该课程总评成绩总分均值 该课程学生总评成绩平课程总目标达成度100= 课程目标评价内容及符号意义说明如下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学生考勤、课堂表现、业务考核的实际平均得分,其中,C = C 1+C 2;C 1为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资料的分数,C 2为答辩得分。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6年级语文教学大纲及重难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大纲: (一)汉语拼音 1.能读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的音节。学会拼音方法,能熟练地拼读音节,有条件的可以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学读轻声。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2.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二)识字、写字 3.学会常用汉字450个左右。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 用的偏旁部首。 4.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能按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 记忆字形,能初步理解字义。 5.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读、写,懂得意思,大部分能在口头语言中运用,一部分能在书面语言中运用。 6.练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正确。培养良 好的写字习惯。 7.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 8.学习使用和保管写字用具。 (三)听话、说话 9.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 10.听话能集中注意力,不随便插话。 11.学习说普通话。能用完整的语句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看图或观察简单事物后,能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12.能当众说话,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习使用礼貌语言。 (四)阅读 13.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发音正确,声音响亮,按句逗停顿,不唱读。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14.能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懂得一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15.认识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16.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初步了解内容。一二年级总阅读量为5万字。 一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 1、掌握23个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2、掌握24个韵母: 1) 单韵母:a o e i u ü 2) 复韵母8个: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3) 鼻韵母分为前鼻音和后鼻音。 前鼻音为:an en in un ün 后鼻音为:ang eng ing ong 3、特殊韵母:er它不能和声母相拼,只单独作为字音。 4、整体认读音节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5、标调:a o e i u ü,标调时按顺序,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去掉点;ü与j q x y相拼时去两点。 6、字母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7、隔音符号:以a o e开头的音节紧跟在其它音节后面时,音节的界限容易发生混淆,因此音节间要用隔音符号(')隔开。 8、认识标点符号( , ! :" "),能正确使用( ,)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 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 节 内 容学 时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 进程管理12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 存储管理12第五章 设备管理10第六章 文件管理8第七章 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 UNIX 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 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 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 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电气课件中调试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的总要求 (二)各年段的要求 1.低年级2.中年级3.高年级 (三)课文 (四)语文实践活动 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教学评估 五、教学设备 附录: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一、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的总要求 1.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3.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能独立识字。 4.用硬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用毛笔临帖,字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外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外科学教学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Surge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128讲课学时:96实践学时:32 学分:8 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专业 先修课程:《外科学总论》、《系统解剖学》、《内科学》、《病理学》、《生理学》等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疾病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其他疾病,一般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外科决不等于手术。外科学研究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技能,同时也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科学基础。 外科学教学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得到较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该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灌输与启发相结合、讲解与提问相结合、讨论和发言相结合,阐述了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 第十九章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2、熟悉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变化和处理原则。 3、熟悉脑疝的临床表现。 4、了解颅内压增高的病因。 【教学内容】 1、颅内压增高的概念、颅内压的调节与代谢、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3、颅内压增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4、脑疝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第二十章颅脑损伤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脑震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非营利组织管理》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xx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xx组织管理》期末考试 模拟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至少有一选项是正确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30分) 1.衡量一个组织是否具有非营利性的指标主要有()。ABC A.组织的宗旨是否以营利为目的 B.组织的利润是否用于成员间的分配和分红 C.组织的资产是否可以转变为私人财产 D.组织和政府的关系是否密切 2.非营利组织所体现出来的()等都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产品供给效率,促进经济发展。ABCD A.互相信任 B.团队精神 C.平等 D.参与 3.公共物品所具有的()的特征使得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是无效的。CD A.不可再生性 B.稀缺性 C.消费的非竞争性 D.使用的非排他性 4.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职责包括()。ACD A.社会团体的筹备申请、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 B.任命社会团体的领导人 C.指导社会团体依法并根据章程开展活动

D.负责年度检查的初审 5.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CD A.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由国务院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B.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国务院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C.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D.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6.下列关于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CD A.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目标强调公平,甚至为此牺牲利润和效率。 B.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目标往往比较清晰,不会相互冲突。 C.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受环境条件约束,比如其资产的利用是否高效率、合理会受到相应的监督。 D.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具有公开、透明的特点。 7.非营利组织战略规划的过程包括()。ABC A.准备阶段 B.确定组织的愿景与使命 C.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 D.战略实施 8.按照战略评估主体来划分,非营利组织战略评估可划分为()。CD A.事前评估 B.事后评估 C.自我评估 D.外部评估 9.非营利组织在办理各项事业支出时,既要保证组织目标和事业发展计划的需要,又要坚持勤俭节约、提高效益的一贯方针。为此,必须做到()。ABCD A.坚持按照批准的预算和计划办理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2014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纲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配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操作系统》而开设的,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使学生能将操作系统的概念具体化,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操作系统,以巩固和补充操作系统的原理教学,提高学生解决操作系统设计及实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在模拟条件下与实际环境中实现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具体包括: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合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程序调试、错误分析,从而熟悉实验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学生需根据设计项目的功能要求及操作系统原理的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需考虑项目实现的软硬件环境,设计相关数据结构及算法,在实现过程中发现解决方案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改进。 (4)培养学生分析并清楚阐述设计合理性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项目上机验收和实验报告中分析阐述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5)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 二、设计学时和学分 学时:32 ;学分:1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下三个题目中:1、2中选做一题,第3题必做。 1、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掌握线程的定义和特征,线程的基本状态,线程的私有堆栈,线程控制块TCB,理解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实现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2)时间片轮转调度 理解各种调度算法、调度的原因,完成时钟中断的截取,具体实现调度程序。 (3)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 理解优先权的概念,并实现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策略。 (4)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线程的同步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教育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它将分科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它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加以综合,力求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并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使其有利于现代生活及个人生活的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阔眼界,培养学员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21世纪初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需要。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和衔接 本课程注重与中等师范及高等师范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相衔接,通过学习,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要求 课程内容按照物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运用到改造,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以包容性强、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如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来兼容素材,并加以定式化、组织化,让学员了解自然科学的发展简史、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动地改造环境,使之协调发展。 教学要求中,“掌握”的部分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学员应彻底弄清楚,融汇贯通;“理解”为一般考核内容,学员应弄清其基本原理并能应用;“了解”属较低要求,要求学生知道一般概况。 四、课程总学时:本课程4学分,共72学时,开设一学期。 五、教学进度时间分配表

第二部分大纲正文 第一章自然的探索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了解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了解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2.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掌握观察、实验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古代自然科学:古希腊的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3.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科学走向新的综合,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第二节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实验计划的制订:选题过程、实验计划的制定 2.观察、实验方法:观察和实验的作用、观察和实验的主要方法 3.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假说及其检验 第三节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 1.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源、环境、信息 2.科学技术与理科教育:科学、科学教育 三、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观察、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 四、教学建议 1.讲解与学员自学相结合的方式 2.自学时以阅读为主,可配合相关录像片进行 第二章自然界的物质性 一、教学要求 1.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起源、结构和地表的形态:了解大气、水物质的组成、分类、大气和水对生命的意义;了解酸碱指示剂;了解重要有机化

《非营利组织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把战略评估划分为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是依据()。 A: 评估的时间 B: 评估的对象 C: 评估的过程 D: 评估的主体 答案: D 【2】在Ian MacMillan博士提出的一下四个运用于非营利组织项目操作和评估中的判断标准中,衡量组织之间提供相同服务的范围和程度的标准是()。 A: 替代性标准 B: 合适性标准 C: 竞争地位标准 D: 吸引力标准 答案: A 【3】会员制组织目前在中国统称为()。 A: 基金会 B: 志愿者组织 C: 社团 D: 公益性组织 答案: C

【4】在我国,行业协会属于()。 A: 运作型组织 B: 互益型组织 C: 非会员制组织 D: 公益型组织 答案: B 【5】民办非企业单位属于()非营利组织。 A: 运作型 B: 互益型 C: 实体型社会服务 D: 公益型 答案: C 【6】非营利组织在实施战略时要求将战略设计中选定的目标进行阶段性的实施和执行,下列不是本阶段的重点的选项是()。 A: 操作性 B: 准确性 C: 可行性 D: 技巧性 答案: B 【7】每条产品线上产品项目数是() A: 产品组合关联度

B: 产品组合深度 C: 产品组合宽度 D: 产品组合长度 答案: C 【8】在某一个细分市场上提供所有的产品,以集中满足该细分市场的各种需求,这种市场选择模式属于()。 A: 市场专业化 B: 市场集中 C: 差异化 D: 产品专业化 答案: A 【9】非营利组织区别于企业的根本属性是()。A: 志愿公益性 B: 互益性 C: 非政府性 D: 非营利性 答案: D 【10】组织根据服务需求量的估计,在若干个备选的项目方案中,对一些能满足需求的方案所进行的遴选过程称为()。 A: 项目选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