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征收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的几项规定

关于征收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的几项规定

关于征收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的几项规定
关于征收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的几项规定

关于征收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的几项规定

财政部[64]预算380

颁布时间:1964-6-26发文单位:财政部

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维护工作,合理地安排和使用这方面的资金,根据一九六三年第二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的决定,现在对调整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的有关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目前各城市征收公用事业附加的情况是不平衡的,附加的项目有多有少,附加率有高有低,附加收入也有大有小,需要逐步地作一些调整。由于各个城市的条件不同,需要也不尽相同,并且要照顾历史上的征收习惯,因此,今后调整公用事业附加,在城市之间,不应当也不可能全部拉平,更不能都向高的看齐。调整的原则应当是:根据当前国家财力和人民负担能力,进行局部的调整,即某些城市公用事业附加项目过少的,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项目;个别项目附加率过低的,可以适当提高付加率,以改变目前城市之间高低过分悬殊的情况。

二、按照上述调整原则,征收城市公用事业附加的项目和附加率,分别规定为:

(一)工业用电、工业用水附加,原则上全国各城市都可以开征。这两项附加率:东北地区各城市因电费、水费较低,定为10%;其他地区的城市,参照现在多数地区的执行情况,

定为5%到8%。在这个幅度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具体规定,并报财政部备案。一九六三年年底以前已经开征这两项附加的城市,附加率低于这个幅度的,可以适当提高;高于这个幅度的,可以暂时维持现状,但不得再行提高。一九六四年新开征这两项附加的城市,附加率一律不得超过上述规定的幅度。

沈阳市因继续实行从企业利润中提成5%作为城市建设资金,不得再开征这两项附加①(注解: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七日国务院《关于取消从企业利润中提取5%作为城市维护资金办法的通知》规定:“从一九六七年起,取消提取企业利润5%用于城市维护资金的试行办法。”)

(二)公共汽车、公共电车、民用自来水、民用照明用电、电话、煤气、轮渡等七项附加,主要是对城市居民征收的(是采取提高票价或者对用水用电加成收费等办法征收的)。这些附加涉及到人民的负担问题,而且目前各城市也只是开征其中的部分项目,并不是七个项目一齐开征的,为了避免过分加重人民负担,今后对开征这些附加应当从严控制。一九六三年年底以前已经开征这些附加的城市,可以继续征收,但是不得随意增加项目和提高附加率。现在没有开征这些附加的城市,今后如果确有必要开征其中某些项目的,须提出开征方案,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并报财政部备案。附加率应当从低,最高的不得超过百分之十。

(三)除了上述附加项目以外,其他如货物运输附加、城市房地产税附加、砂石附加等项目,由于不利于城乡物资交流,不利于企业经济核算,并且与上述各项附加有重复征收的情况,为了避免过多地增加企业的成本开支,一律不得再行开征。目前已经开征了这些附加的,应当从一九六五年停止征收。

三、征收公用事业附加的城市,只限于经国务院批准设市的城市,县镇一律不准征收。批准设市的城市所属县镇,已经发展成为工业区的可以征收,非工业区一律不准征收。已经征收公用事业附加的县镇,应当从一九六五年停止征收。

征收工业用电、工业用水附加的对象,只限于城市的工业生产企业和非工业部门所属的生产、加工企业。但是,属于下列情况的,应当给予免征照顾:

(一)农业机电排灌用电;

(二)企业自备发电设备供电,自备水源供水;

(三)关停企业用电、用水;

(四)基本建设工地在施工期间的用电、用水;

(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有必要给予免征照顾的其他项目。

征收公共汽车、公共电车、民用自来水、民用照明用电、电话、煤气和轮渡等附加的对象和免征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具体规定。

四、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资金,必须坚持先收后支的原则,

统筹安排,合理使用。此项资金应当切实用来解决城市维护当中的急迫需要,非经国务院批准,一律不准用于兴建“楼、堂、馆、所”。各城市向企业征收了公用事业附加以后,对于企业驻地的道路、下水道和路灯等市政设施和卫生公益事业,应当在城市维护费中统筹安排解决。

五、各城市征收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必须按照本规定办理。在规定的附加项目、附加率和征收范围以外,任何城市都不得自行增加附加项目、提高附加率或者扩大征收范围,更不得巧立其他名目,向企业或者个人摊派各项费用。各部门、各企业如果发现有违反本规定的情况,应当拒绝执行。

六、本规定自一九六四年起执行。

公共事业管理

1、如何理解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一般管理过程与战略管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 公共事业的一般管理,相对于战略管理,是由中低层管理机构根据相关的公共政策和战略所实施的日常性管理过程。这一过程的展开和实施与从物的角度对公共事业管理对象进行的划分密切相关。 战略管理,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它是一个以战略计划的制定为起点,包括了计划的执行、追踪与控制等环节的完整的管理过程。而从决策的角度看,它可以被视为一种战略决策的制定及其执行,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组织未来发展产生冲击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的活动、将整体组织与对其发性冲击的议题进行分析的活动,关注组织目标以及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促进战略的有效执行。所以,所谓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战略管理具有如下的特征:第一、战略管理具有强烈的未来导向性。 第二、战略管理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和根本性。 第三、战略管理外向性,是外部环境的管理。 第四、战略管理是一个由外向内的实施过程。 第五、战略管理是理性分析与直觉的结合。 2、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问题,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一定时期内产生的社会问题,只有在属于公共事业管理职责范围内、与其公共目的相符合的情况下,而且在当时情况下公共部门有资源和能力能够予以解决的,才能进入公共事业产品政策的讨论范围,最终通过计划的制定成为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这类问题就是所谓的公共事业管理问题。 基本条件: 第一、它首先必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态,即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应当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第二、它必须是公共事业管理决策者所察觉的、所认知的。 第三、它必须具有公共性。即这一社会问题应是绝大多数人所普遍关注的问题,涉及到绝大多数人利益的问题 . 第四、它是一种有必要在当前加以解决的公共性问题。 3、公共事业管理问题有什么特点? 从一定的社会问题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前提条件来看,成为公共事业管理对象的社会问题具有下述特点: A、公共性。这是最为基本的特点。这一公共性主要表现为它涉及社会公众的基本利益,或者说它与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的利益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B、可变性。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由于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同一个具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此时可能是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则可能就不能进入公共事业管理的

在2010年度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所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0年度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所 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 XXXXXX (2010年1月20日) 同志们: 很高兴今天参加2010年度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所总结会议。首先,我代表市城管局领导班子向在长期坚持在市容环境卫生一线的全体环卫工作者表示亲切地慰问!也对你们默默无闻为我们的城市干净整洁所作的工作表示衷心地感谢!也为今天受到表彰的同志表示热烈地祝贺! 在今天的会议上,XXX所长对2008年的工作作了全面的总结,对今年工作作了初步安排,我完全同意。对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从今天的会议和参加会议的人员来看,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所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非常好。这也集中体现了我们广大环卫工作者平时的工作状态。正是有这么一批人,有这么一个集体,有这么一群默默干事的人,才使我们的城市更加干净整洁,更加宜居,更加适宜各方人士干事创业,才使固原的城市形象和品位得到日益提升。所以,今天第一次参加公用事业管理所的总结会议,与公用事业管理所同志特别是一线从事清扫、清运的人员见面,我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自己对环卫工作的认识

我于去年下半年从乡镇调市城管局工作,根据局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分工,具体分管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所的工作。可以说,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一名专业工作者。自从事这项工作以来,自己对城市环卫工作有了集中的思考和全新的认识。我深切地感受到,做好城市环境卫生工作非常重要,环卫工人的岗位非常重要。在讲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今天,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环境保护工作已经提升到相当高的位置。我们所从事的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实际上也是城市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假如我们环卫工作者两三天不工作,我们可以想象城市环境将会成什么样子?去年以来,市委、政府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四大战役”之一,第一次把环境整治作为全市的重点工作来抓,当然,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成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之重。在去年一年的工作当中,环卫工作者成为环境整治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二、关于对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所工作的评价 去年以来,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所全体干部职工在工作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昨天召开的城管局2008年度总结会议上,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所作为全系统考核第一名受到表彰,这已经是连续四年考核第一名,就这一点,充分说明公用事业管理所不仅去年而且多年的工作都受到上级的肯定,也得到城管系统方方面面的认可。根

公用事业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公用事业能源行业发展分析 “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中国发展仍将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三五”期中国将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和资源环境强约束。经济由结构失衡向结构优化转换,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市场配置资源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宏观政策层面总体向好 “经济新常态”下,为化解多年来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等诸多风险或挑战,政府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促使企业外部发展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政策导向、市场竞争格局等可能产生颠覆性的变化。同时,社会各界对于资源环境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以及国企改革中国有资本投资平台深入发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启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用事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水电气等公用事业能源行业也面临新一轮行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将对行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总体来看未来行业整体向好: 电力:新一轮电改的重心是理顺输配电价和售电侧改革。新电改方案中售电和增量配电业务放开、交易平台相对独立、电网企业盈利模式改变。 水务:“水十条”,水权交易等一系列政策所代表的水资源化改

革逐步引起市场关注,可能在未来几年从根本改变我国目前水处理相关产业的产业格局。 燃气:政策端环境倒逼能源结构调整,需求端下游用气客户快速拓展,供给端主干油气管线投产释放气源瓶颈,燃气消费量将迎来放量增长。天然气价改进程加快。 能源互联网管理模式兴起 能源互联网将各种一次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转化成二次能源电力,通过分布式采集和使用的交互形式,结合互联网平台技术,实现公众实时的能源互联和共享。互联网促使对不同特性的能源品种选择适合的获得和利用方式,并促进生产和消费两侧的协调配合,可以有效的提高能源能效和经济性水平以及整个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发展互联网符合能源发展方向。从国外能源互联网实践来看,德国走在前列,具体试点区域及模式如下: ?库克斯港eTelligence项目 资源禀赋:风资源丰富,风电装机规模庞大,区域内以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主。 项目核心: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区域性能源市场。 具体运作:区域内所有的能源生产者、能源经销者、能源消费者和能源服务提供者都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和交易,各种发电设备的即时输出情况和用能设备的即时能耗数据,在网上一目了然,当供需情况双向透明之后,就形成撮合能源交易和能源服务的机会,比如当风力发电能力出现剩余时,区域内某家酒店的游泳池或者冷库

城市公用事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城市公用事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城市公用事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摘要:城市公用事业是现代社会关系到公众基本生活质量的行业,其产品总体上更接近于私人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它是典型的垄断性产业。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城市公用事业生产和运行效率低下、亏损严重、成本过高、服务质量差,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如何提高公用事业管理效率已经成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议题。 关键词: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效率;垄断;民营化;特许经营;价格监管; 一、城市公用事业的内涵与特征 1、城市公用事业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公用事业的基本内容日益丰富。从产品涉及公众基本生活质量来看,现代城市公用事业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类内容:(一)公共交通。其内涵有传统的城市和城市间的公路客运,也有一定条件下的铁路客运、航空客运和水路客运。 (二)城市供水和排水、电力供应、煤气、天然气等。 (三)邮政、通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及公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等也逐步成为大众的基本需要。 2、城市公用事业的特征 城市公用事业涉及公共利益和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并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与一般竞争性行业相比,城市公用事业有其独有的基本特征。 ( 1) 外部性 城市公用事业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不仅会相互促进不同行业公用事业之间的自身发展,而且还会为推动整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最终会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大系统,从而产生巨大的正外部性。 ( 2) 地域垄断性 由于城市之间的距离较远,城市公用事业都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其各种交易活动一般都限制在本地区范围内进行。例如,供热、燃气、自来水等一般只在本地供应,消费者选择本区域的企业供应比选择外区域的企业供应更有效率,但这种地域垄断性也使得消费者对公用事业企业缺乏选择权。

公共事业管理

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社会调查、企事业单位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8周。 修业年限 四年 学位授予 管理学、教育学、文学或医学学士 相近专业 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就业方向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服务系统的办公和管理工作。其他方面 1、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与公共责任是何关系?其基本性质、特征和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承担和履行的职责。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或者说是公共责任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表现,公共性以及以这一公共性为基础的效率标准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从以公众对政府的希望和要求来认识并划分行政责任的观点角度看,其内涵包括回应、弹性、胜任能力、依据正当的法律程序行为并负责、廉洁。 2、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基本内涵是什么?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即指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得公共事业管理主体真正承担起应担承担的责任。公共部门的责任机制,核心就是监督和制约,因而还在政府作为公共事业管理唯一主体的发展阶段时,人们就对如何建立完善的行政责任机制进行了研究,而随着公共事业的发展和公共事业管理责任范畴的形成,目前一般从正式与非正式、内部和外部两个相互联系的途径或方面出发,来对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机制进行构建。 3、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 4、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包括立法机构对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责任法律的确立和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控制 5、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主要有行政诉讼机制和行政赔偿机制 6、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有公开听证、民意调查、资讯委员会、利益群体等基本方式 7、什么是公共事业管理伦理?什么是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 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是公共事业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事业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 政府组织伦理通常也称为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政府组织伦理或者以政府组织系统为主体,或者以政府组织为主体,是针对政府组织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政府组织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 非政府组织伦理是指非政府组织在从事其组织活动,即公共事务或与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有关的活动时,所应遵守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 8、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内容构成是什么? 第一、公共事业管理伦理意识(包含伦理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实践伦理 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公共服务活动正常运行所需的伦理规范,是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的;二是指对于政府倡导的这些公共服务活动中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自我评价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设定政策优化的硬约束手段,使这些伦理规范真正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在公共服务中的普遍化行为方式。 9、公共事业管理伦理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第一、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 第二、以公众为本提供服务 第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

城市公用事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论文

城市公用事业——如何提高管理效率 摘要:城市公用事业是现代社会关系到公众基本生活质量的行业,其产品总体上更接近于私人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它是典型的垄断性产业。由于缺乏竞争机制,城市公用事业生产和运行效率低下、亏损严重、成本过高、服务质量差,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制约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如何提高公用事业管理效率已经成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议题。 关键词:城市公用事业;管理效率;垄断;民营化;特许经营;价格监管; 一、城市公用事业的内涵与特征 1、城市公用事业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公用事业的基本内容日益丰富。从产品涉及公众基本生活质量来看,现代城市公用事业主要包括了如下几类内容:(一)公共交通。其内涵有传统的城市和城市间的公路客运,也有一定条件下的铁路客运、航空客运和水路客运。 (二)城市供水和排水、电力供应、煤气、天然气等。 (三)邮政、通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以及公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等也逐步成为大众的基本需要。 2、城市公用事业的特征 城市公用事业涉及公共利益和有限公共资源的配置,并具有自然垄断的特性,与一般竞争性行业相比,城市公用事业有其独有的基本特征。 (1) 外部性 城市公用事业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不仅会相互促进不同行业公用事业之间的自身发展,而且还会为推动整个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最终会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大系统,从而产生巨大的正外部性。 ( 2) 地域垄断性 由于城市之间的距离较远,城市公用事业都有一定的区域范围,其各种交易活动一般都限制在本地区范围内进行。例如,供热、燃气、自来水等一般只在本地供应,消费者选择本区域的企业供应比选择外区域的企业供应更有效率,但这种地域垄断性也使得消费者对公用事业企业缺乏选择权。

公共事业管理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论文参考题目 1、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研究 2、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初探 3、我国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及其改革路径 4、公共事业组织管理中的财政监管问题研究 5、关于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出路的探讨 6、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事业发展关系研究 7、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中的政府作用分析 8、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发展现状分析 9、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探微 10、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1、公共事业管理的伦理价值建设研究 12、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模式选择 13、公共事务责任的分担与利益分享—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14、试论公共事业存在的制度基础 15、我国传统体制对公共事业组织发展的影响分析 16、新形势下政府与公共事业组织互动关系发展的现实困境 17、我国政府对民间组织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8、浅析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 19、公共事业管理主体构成及特点分析 20、公共事业组织在政策执行中的作用分析 21、公共事业组织在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分析 22、我国公共事业组织的特点分析 23、公共事业组织结构的设计探析 24、中国传统文化对公共事业发展的影响 25、公共组织管理研究(例如学校管理,学校各职能管理,科研管理或者教学管理等,也可以是其他事业单位或行政单位的管理). 、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市场化路径研究(比如医疗保障的市场化、消防服务的市场化等)26 、试析公关在公共事业组织工作中的运用27 、浅析公共事业组织公共责任的承担28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探析29 、加强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建设的必要性分析30 、公共事业管理效率评估中的困境分析31 、试析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2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电子化服务初探33 、关于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初步思考34 、试论我国公共事业市场化改革的障碍及对策35 36、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体制及改革 37、试论教育产品的公共性 38、关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 39、从教育公正透视中国社会公正的现状与趋势 40、发展素质教育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41、论教育产品的产品属性42、我国现阶段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43、西方教育券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44、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45、我国公用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及其完善 46、我国体育事业改革的目标模式

《公共事业管理》第一次作业答案

的得分: 80.0 完成日期:2014年02月16日 18点23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标准答案将在本次作业结束(即2014年03月13日)后显示在题目旁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10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公共事业所具有的特征() ( B ) A.准公共性、公众性、公益性、非营利性 B.公共性、公众性、公益性、非营利性 C.准公共性、私人性、公益性、非营利性 D.公共性、公众性、公益性、营利性 2.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如果主要提供公共物品,那么其所从事的活动就是 () ( C ) A.企业事务 B.经济事务 C.公共事务 D.私人事务 3.下列事业产品都属于准公共产品的是() ( B ) A.广播、教育、卫生、气象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出版 B.基础设施、医疗、体育、动植物检疫 C.社会科学研究、教育、卫生、出版 D.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广播、出版 4.由一批学者设立的公共事业组织国际分类体系的简称是()。 ( B ) A.NACE B.ICNPO C.ISIC D.NCNPO 5.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是()

( B ) A.公共事业组织和准公共事务 B.公共事业组织和公共事务 C.非公共事业组织和准公共事务 D.非公共事业组织和公共事务 6.公共事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把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合而为一的社会 结构转变为()。 ( C ) A.国家—公共事业组织—民众 B.政府—公共事业组织—民众 C.国家—公共事业组织—团体 D.国家—私人组织—团体 7.公共事业领导者素质特征()。 ( C ) A.稳定性、综合性、层次性 B.时代性、单一性、层次性 C.时代性、综合性、层次性 D.稳定性、综合性、层次性 8.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 ( B ) A.马克思 B.马斯洛 C.斯金纳 D.弗鲁姆 9.公共事业管理最本质的特点是()。 ( C ) A.政治性

浅谈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尝试从公共事业的概念、当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层面,阐述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对公共事业的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加大了管理力度和资金投入,良好的政策为公共事业的建设指引了明确的发展方向,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和困难,如何解决和克服现实困境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公共事业;发展;现状;对策 作者简介:吕梅花,1966年1月,江苏邳州人,徐州师范大学后勤管理处综合科科长,工程师。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腾飞我国的城市化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在这一背景下,公共事业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基本质量,时至今日,公共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项规模庞大、涉及领域广泛的复杂社会公共空间建设,对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最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对公共事业的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加大了管理力度和资金投入,良好的政策为公共事业的建设指引了明确的发展方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公共事业的发展步伐,然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障碍和困难,面对社会和人民对于公共事业建设的迫切需求,如何解决和克服现实困境、探寻科学合理的公共事业发展道路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公共事业的概念 公共事业从广义上来说是整个社会的事业或社会公众的基础事业,它由政府组织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来为人民群众提供社会保障的各种福利及福利设施体系,公共事业的内容包括提供公共服务、生产公共产品、维护公共秩序与安全等等。公共事业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维护和保障社会群众的公共利益的基础事业。我国由于城市建设成熟较晚,公共事业所要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其中包括文化、教育、人口、卫生、环保、资源、科学以及交通、通讯、生活用水、用电等等错综复杂的相关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公共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体现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服务的公共性,服务的最终受益对象是我国全体的社会公众,其服务内容均是从人民生活和社会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实现公众的共同利益为奋斗目标,可以说,我国的公共事业主要以非营利性为主,通常情况下,民众在享受公共服务时是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但在特殊情况下对一些准公共产品会采用收费的办法以弥补经费的不足,对于整体公共事业以及国家的建设发展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现状 自2000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为了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都不同程度的加强了公共事业的重视程度,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使得我国的公共事业在近些年来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国的公共事业包含的内容很多,例如日常所需的水、电、热、煤气的供应,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市政设施、路桥建设、环境卫生以及城市绿化等等。十年间,我国的公共事业各项指标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我国的集中供热面积从90年代的2.1亿平方米增长到2008年的34.9亿平方米,年均增长率为16.9%;天然气供应量也在10年间由64.2亿立方米增长到368亿立方米,年均增长率为10.2%;公共交通运营数由6.2 万辆增长到37.2 万辆,年均增长率为10.5%;此外,城市道路面积、城市排水管道长度、燃气普及率等方面也达到了9%以上的增长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公共事业的市场化改革也改变了以往政府对于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公共事业也面向市场展开了广泛的竞争,这样一来不仅缓解的政府的财政压力,更加调动了企业经营的积极性,多领域、多角度的创新思想融合起来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当前我国公共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享受着公用事业带给我们的便利,如暖气,绿化等,因此这样一个涉及民生的领域也逐渐进入公众的视线。由于我国的公用事业起步较晚,相关政策扶持不到位,民众参与较少,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城市公用事业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指导改革的系统性政策法规;投资能力不足;有效的竞争体制尚未形成①等,因此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公用事业体制改革的措施: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法规体系,建立完善的政策法规系统;健全城市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打破垄断,促进有效竞争机制的形成;完善城市公用事业定价机制,发挥价格的激励作用;建立和健全城市公用事业的政府监管。在这个过程中,公众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公用事业公众参与民营化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建国以来的传统公用事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②作为特殊的自然垄断产业——公用事业,它一直在消费者和公用事业运营者之间寻找一个制衡点。消费者要低廉的价格、良好的服务,公用事业运营者要维护他们的资产并企图专区垄断利益。同时城市公用事业作为城市的基础产业,它的发展水平事关整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事关市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③。因此如何进行公用事业改革,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的社会问题。 一、城市公用事业的概述 (一)城市公用事业的含义 城市公用事业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影响,必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并适度超前的基础产业,是保证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先觉性基础设施,包括城市供水、供热、供气、公共交通、排水、污水处理、道路与桥梁、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卫生。垃圾处理和城市绿化等方面。(二)城市公用事业的特征 1、城市公用事业具有自然垄断性 城市公用事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通常需要一定的网络构架作为依托,如自来水、管道燃气、集中供暖等都只能在网络覆盖范围内才能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同时消费者也需要依赖特定的网络才能使用,这种对网络的依赖性也就决定了其自然垄断性的特点。 2、城市公用事业具有政府干预性 因为城市公用事业的产品或服务涉及到所有城市居民利益,所以政府和社会舆论经常会对城市公用事业企业进行“道义上的说服”或行政上的干预,影响了企业的自主权。虽然政府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它可以防止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损害公共利益。 二、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运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历经几十年的改革,但是由于各相关措施不到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公用事业中仍存在许多明显的问题。 1、城市公用事业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指导改革的系统性政策法规 ①王佃利,张莉萍,高原.现代市政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84-191 ②赫丛喜,郑浩,高俊鹏.城市公用事业现行体制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③王佃利,张莉萍,高原.现代市政学(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84-191

公共事业管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 公共事业公共事业是指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共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而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公共事务所谓社会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具体而言,在一个社会中,公共事务是企业和个人家庭所不愿做也不能做,但又是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社会全体公民基本生活来说必不可少的事务。公共性是其最基本而突出的特征。 公共产品所谓公共产品,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它的两个基本特征是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它构成了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广阔的中间地带。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不充分性和外部性。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以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其本质是公共性,决定了公共组织是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即公共管理的主体主要分为:政府组织、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 公共权力所谓公共权力,就是用于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公共权力来源于氏族权力,并经过其异化形式——国家演化而来,公共权利的主体是公众,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基本作用是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维护和促进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根据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维护社会生活现有的基本秩序,或调整某些已变化了的基本社会秩序,克服社会内部一般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发展必需的稳定,二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的发现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公共性、强制性、非营利性和服务性。 第二章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通常所说的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指外部环境,即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公共事业管理生态环境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土壤、气候、地理位置等,社会人文环境包括人口的数量、年龄构成、人口的知识和文化程度、生理状况、社会科学、技术状况等。相比较而言,自然环境是较稳定的,而人文环境在不断变化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文化环境所谓公共事业管理的文化环境,是指公共事业管理机构置身于其中的一定的社会思想意识、文化心态和观念形态的总合,它是一定区域内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长期积淀而行程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意识形态。

PPP模式在公共事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P P P模式在公共事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PPP模式在我国公共事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项目PPP模式在中国公共事业的成功应用说明实现投资渠道多元化特别是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公共事业领域是加快我国公共事业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由之路。现阶段在中国公共事业项目管理中进一步推广PPP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应制订相应的对策。 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在国外多称为非盈利机构(简称NOP),即不以盈利为目的向社会提供服务的组织。组织性、民间性、非盈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是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五大特征。而我国的社会公共事业组织在民间性这一特点上是不同于国外的公共事业管理组织的它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 发达国家在20世纪近百年的发展中,公共事业管理在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公共事业社会化进程的开始与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投融资额已经逐年上升,投融资渠道也加快了多元化步伐。《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从2004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制度的规章,也是我国在公共事业社会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一、项目PPP融资模式的组织形式及其代表性模型 (一)PPP融资模式的组织形式

项目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融资模式也可称为“公私合营”融资模式。它指的是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基于某个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形式。通过这种合作形式,合作各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私人企业,而是由参与合作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 PPP是一个完整的项目融资的概念,它是以项目为主体的融资活动,是项目融资的一种实现形式,它的组织形式非常复杂,有可能包括营利性企业、私人非营利性组织,也可能有公共非营利性组织等等。各合作方之间不可避免会产生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利益和责任的分歧,但是政府与私人企业一旦形成相互合作的机制,各合作方的分歧就会模糊化,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共同完成项目的既定目标。项目的PPP融资模式参与者在一般情况下包括,项目的直接主办人投资者,项目所在地政府,项目贷款银行,项目产品的购买者或者项目设施的使用者,项目的建设承包公司,项目设备、能源、原材料供应者,项目融资、法律、税务顾问。图1标示了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运作方式。图中所标出的粗线部分是PPP融资模式的前提,即在PPP方式下,首先要通过政府批准成立项目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项目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作为政府批准的特许权人进行投融资,并负责提供建设、经营、维护和管理工作,同时履行对投资人的偿债义务。 (二)?PPP融资模式的典型模型

城市公共事业运营补贴资金

城市公共事业运营补贴资金 2018年度绩效自评报告 一、专项资金绩效情况 (一)专项资金设立情况 1.设立时间: 该专项资金为长期延续性资金,包括市区公交乘务员配备资金和纯电动公交车电池租赁资金。市区公交乘务员配备资金有效期至2021年,纯电动公交车电池租赁资金有效期至2018年。 2.设立依据: (1)市区公交乘务员配备资金 2014年7月,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安保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14〕28号),要求“大中城市重点地区场站、重点线路、重点时段的地铁、公交车上配备乘务管理人员,跟车服务群众、维护秩序,加强安全防范。首先要尽快在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省会城市及其他大城市地铁列车、公交车上配备1至2名,承担落实相关安防职责”。 2016年1月7日,公交车配备乘务管理员配备工作专题会议确定:“一是由市交通运输委牵头,尽快完成首批220名乘务管理员招标和人员培训等相关工作,确保3月份上岗执勤;二是市财政局按照乘务管理员配备工作进度做好资金安排;三是市公安局牵头做好乘务管理员培训和防范指导”。 - 1 -

2016年3月31日,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确定中标单位,中标金额1202.88万元,负责22条重点线路行车安保工作,220名公交车乘务管理员于4月28日正式在市区22条重点公交线路上岗执勤。 (2)纯电动公交车电池租赁资金 根据山东电力集团公司与青岛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关于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战略合作协议》,2011年至2013年期间,青岛市运行的纯电动公交车采用换电模式,动力电池由国家电网负责采购,公交企业向国家电网租赁使用。2014年国家电网将充换电业务发展思路调整为“公交车领域侧重推广充电模式,确需换电模式的不再承担电池购置费用”,导致当年市区购置的422辆纯电动公交车动力电池出现缺口。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由市级财政出资租赁422套动力电池,租赁期限为4年。租赁起止年限为2015年至2018年。 3.设定用途: 主要用于购买保安服务和电池租赁费。 (二)年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2018年绩效目标一是市区公交乘务员配备资金:贯彻落实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切实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安保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14〕28号)文件精神和市政府2016年1月7日专题会议决定,保障我市22条重点线路行车安保工作。公交车乘务管理员随公交车辆上车执勤,承担车厢内安全设施检查维 - 2 -

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方向)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城市管理方向)本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手段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社区建设管理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修业标准年限 本科四年 三、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四、学分要求 学生应修满156学分(不含课外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57学分,通识选修课12学分,学科基础课36学分,专业必修课31学分,专业限选课9学分,综合运用课11学分;同时,学生还须获得10个素质拓展课外学分,并修读“大学生健康教育课”。 五、港澳台生教学计划修读要求 按照教育厅规定,港澳台生不需修读“国防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板块中的课程,其余课程严格按照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期、学时和学分要求修读。 表一: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城市管理方向)毕业生应修学分参考表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最低毕业 学分数 各学期最低学分 合计 1 2 3 4 5 6 7 8 通识课 必修57 17 10 11 8 6 5 0 0 57 限选12 0 2 2 2 2 2 2 0 12 学科基础课必修36 4 13 10 9 0 0 0 0 36 专业课 必修31 1 0 3 3 15 9 0 0 31 限选9 0 0 0 3 3 3 0 0 9 综合运用课必修11 0 1 0 1 0 2 4 3 11 合计156 22 26 26 26 26 21 6 3 156

六、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 表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城市管理方向)专业教学计划进度表 课程类别课 程 性 质 课 程 类 型 课 程 代 码 课程名称 学 分 授 课 周 数 总 学 时 学时类型按学期周学时分配考 核 方 式 讲 课 实 验 实 习 1 2 3 4 5 6 7 8 通识课必 修 57 国 防 教 育 140471 军事理论(含军事训练) 1.0 15 0 0 0 0 1 ☆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14019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0 15 45 45 0 0 3 ★14046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0 15 60 45 0 15 4 ★14022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0 16 32 32 0 0 2★14047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I 4.0 16 64 48 0 16 4 ★ 14047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II 2.0 16 32 32 0 0 2 ★ 140242 形势与政策 2.0 16 16 16 0 0 1☆语 言 与 技 能 课 一 121542 大学语文 2.0 15 30 30 0 0 2 ★119614 计算机应用基础 4.0 16 64 20 44 0 4★119463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3.0 16 48 24 24 0 3★121552 应用写作 2.0 16 32 32 0 0 2★ 语 言 与 技 能 课 二 099064 大学英语IIa 4.0 15 60 60 0 0 4 ★099094 大学英语Ib 4.0 15 60 60 0 0 4 ★099074 大学英语IIIa 4.0 16 64 64 0 0 4★099104 大学英语IIb 4.0 16 64 64 0 0 4★099084 大学英语IVa 4.0 16 64 64 0 0 4★099114 大学英语IIIb 4.0 16 64 64 0 0 4★099124 大学英语IVb 4.0 16 64 64 0 0 4 ★180264 英汉/汉英翻译 4.0 16 64 64 0 0 4 ★ 身 心 教 育 130452 体育选项 I 2.0 15 30 30 0 0 2 ☆1406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0 15 15 15 0 0 1 ☆130462 体育选项 II 2.0 16 32 32 0 0 2☆130472 体育选项 III 2.0 16 32 32 0 0 2 ☆130482 体育选项 IV 2.0 16 32 32 0 0 2☆400002 创业基础 2.0 16 32 32 0 0 2 ☆340051 就业指导 1.0 16 16 16 0 0 1☆限 选 12 修读课程见《广东商学院通识限选课程设置一览表》。通识限选课程应修学分总数为12分。学生修读人文科学系列课程至少2个学分;修读自然科学系列课程至少2个学分、修读方法论系列课程至少2个学分。 ☆

公共事业管理学基础

公共事业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导论 掌握1,公共事业管理的含义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和公用企业组织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采取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方式,对公共事务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与服务,实现社会公益和互益,提高社会福利和公共生活质量,从而确保政治发展、经济繁荣和社会有序所采取的活动过程。 2、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 a、管理性质的公共性与准公共性 b、管理事务的垄断性与分享性 c、管理任务的生存性与福利性 d、管理资源的消耗性与非营利性 f、管理目的的互益性与公益性 3、公共事业管理学的定义:公共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业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4、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特征 a,独立性与交叉性相结合。b、理论性与实证性相结合。 c、社会性与专门性相结合。 5、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研究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理论意义:对公共事业管理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其理论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a、构建一个富有逻辑性的体系。b、提出中国特有的公共事业管理学理论。c、针对现实需要,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改革方案。 研究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现实意义: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具有六个方面的现实意义:a、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b、促进事业单位体制改革。c、加强社会团体管理体制改革。d、加快公用企业组织的民营化进程。e、通过研究,发现和构建一个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f、促进公共事业的有序发展与社会整体进步。 熟悉1、公共事业管理的分类与目的 分类a、以社会功能为视角进行分类:实体类、公务类、公益类和中介类四种。b、按照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分类c、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内容进行分类d、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研究生专业和授予的学位进行分类e、从宏观上对公共事务进行分类: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公共事务,社会公共事务。f、根据公共管理的组织目标进行分类:纯公益性公共事业、准公益性公共事业、半公益性公共事业。 目的通过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公用企业组织的共同努力,从而达到公共事业管理的以下目的:a、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b、保障社会组织和公共的基本需求。c、提升社会的内在凝聚力和文化素质。d、减轻政府管理的财政压力。 2、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导论、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公共事业管理职能、公共事业管理过程、公共事业管理伦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制、公共事业管理责任。 公共事业管理学的任务:a、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然要有责任去梳理公共事业管理的知识体系,揭示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法则,探讨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b、公共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特征,已经决定了它必然寻找实现公共事业管理最佳职能定位、最佳管理目标、

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主要

公共事业单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主要

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专业名称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

二O 年月日 目录 内容摘要 (2) 关键词 (2) 引言 (2) 一、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涵义与特点 (2) 1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涵义 (2) 2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特点 (3) 二、公共事业单位科学发展的必要性 (3) 1时代的要求 (3) 2自身的要求 (4) 3人民群众的要求 (4) 三、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制存在的问题 (5) 1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5) 2缺乏明确的改革目标和路径 (5) 3缺乏改革的整体配套条件 (5) 4我国公共事业服务监管存在问题 (5) 四、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创新策略分析 (6) 1善于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 (6) 2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革发展落实方案 (6) 3积极运用多元的管理手段 (7) 4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7) 5切实解决一些突出问题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8)

内容摘要 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难点问题。要想扫清这些障碍,重新理顺改革思路,不但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更要从理论深度上找出问题的根源,从而指导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具体实施。本文结合公共事业单位的特点,提出了推进公共事业单位改革、建立新的公共服务体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探讨 引言 公共事业单位存在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有力推动了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综合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保障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社会公益的性质。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总特点是国家统管,高度集中统一,是顺应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形成了其特有的格局。事实上,我们也曾进行过一系列改革,例如通过简政、放权、让利、创收等方式来弥补财政资金不足,扩大事业单位的自主权等。但是,由于改革的目标不明确,同时期政府社会管理改革以及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没有同步,因而整个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并没有改变。传统公共事业包括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民办非企业,鉴于我国社团与民办非企业起步晚、力量弱、不成规模的客观情况,事业单位成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的实际主要承担者。我国政府在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还很不平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我国的公共服务水平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特别是在如何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探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