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议论文阅读

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议论文阅读

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议论文阅读
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议论文阅读

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议论文阅读

2014年北京市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共12分)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所谓梦想,就是内心世界里处于主导地位的精神支柱,内心就会充实,生活就会精彩,人生就有目标,就会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现在的问题是,实现梦想会遇到很多困难,并非轻而易举。如何克服困难,去实现属于自己的梦想呢?

②实现梦想需要锲而不舍,不懈努力。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实现水稻高产的梦想,克服了许多困难。“文革”中,用于实验的秧苗被人全部拔除,他没有放弃;在将野生稻与栽培稻做杂交试验时,稻谷没有明显的增产,他没有退缩,凭借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袁隆平让中国的杂交水稻享誉世界。苟子说过,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任何梦想的实现,都需要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气馁。

③实现梦想还需要________。球王贝利很小的时候就渴望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但家境贫寒,买不起足球。于是,他在袜子里面塞满破布和旧报纸,做成“布球”踢。虽然遭到他人的嘲笑,但他并不在意,最终练就了精湛的球技。试想如果贝利面对困难,只是怨天尤人,消极等待,不去创造条件,排除干扰,他就不可能实现自己当一名足球运动员的梦想,更不会带领巴西足球队赢得世界杯冠军。

④实现梦想还需要________。成为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是乒坛传奇人物邓亚萍儿时的梦想。她知道,自己的身材不高,与乒乓球运动员的标准相距甚远;但她也知道,自己灵活性强,爆发力好。于是,她发挥优势,在赛场上努力拼搏,终于站在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上。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只有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才能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

⑤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人类因为有梦想而伟大。梦想是发动机,梦想是助推器,梦想是催化剂。走在实现自己梦想路上的人,每天都将活得信心十足,生气勃勃。

18.根据内容,分别将第③④两段的第一句话补充完整。(每句话补写8个字)(4分)

第③段:____________ 第④段:_____________

19.从“任何成功都来源于梦想”“战胜困难才能成就梦想”“人类因为有梦想而伟大”三个语句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作为文本题目的一个语句,用规范的正楷字抄写在田字格内。(4分,含写2分)

答:

20.阅读文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认为实现梦想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4分)

答:

(三)议论文阅读18.答案:第③段:创造条件,排除干扰 ;第④段: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解析】本题考查对分论点的提取,需要紧密依据原文。19.战胜困难才能成就梦想【解析】考查对全文中心论点的提取,依据全文各段进行概括,不能“断章取义”。20.略【解析】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几点:首先,“你认为重要的一点”应从原文各分论点或其某一方面中选取;其次,要有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和分析,不能照抄原文;再次,要有自己的生活实例,此实例必须和“这一点”相匹配。

2014年浙江省

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

(二)

比邻若天涯

朱铁志

如今,在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里,由于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前。即时通讯系统改变了千百年来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业已形成的交往方式,从技术上讲,“天涯若比邻”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体而微的现实。为了一个共同的诉求,全球网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貌似虚拟,其实非常实在的联盟,用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提供一份骨髓,贡献一份干细胞,捐献一笔善款。网络和手机的出现,像电灯、马桶、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毫无疑问,人类需要充分享用现代文明所带来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丰硕成果。

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

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疏远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说,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随意应付。方便则方便,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人们热衷于在虚拟空间用假名展示真实的自我,却不愿在真实的世界里本真地素面朝天。在真实和虚假之间,自觉不自觉地错把虚拟当真实。

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对网络的极度依赖,反而影响了我们中一些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每天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们不难发现有的人在办公室、课堂上,甚至在行驶着的汽车的驾驶室里都忍不住摸出手机收发短信,刷新微博。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在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其实,不少高档手机繁琐的功能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价值的。

我不是一个排斥网络、手机等新技术的冬烘先生,相反,对网络、手机给当代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深怀敬意。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人们:在网络、手机时代,要警惕自己被物化为机器的奴隶。在热切关注新技术的同时,要把时间、精力有意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活生生的人,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

【注】冬烘先生:预付浅陋的知识分子。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请指出并简述理由。(4分)

①文中用“天涯若比邻”来形容网络和手机的出现能够快捷的使原本虚拟的世界变成现实的世界。

②网络的发明,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事实上却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

答:

14.第二段中列举了一些在网络应用中的“常见的情形”,其作用是什么?答:

15.根据全文内容,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答:

16.请你对“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的现象做简要评述。

答:

(二)13.参考答案:①“天涯若比邻”不是用来形容虚拟世界变成现实世界,而是来形容网络能不受空间限制快捷的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②不是因网络的发明而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而是因一些人极度依赖网络而影响了工作、学习和生活。【解析】这种类型的题目必须回到原文中寻找答案,找到关键句,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含义。①答案锁定第二段,第二段开头探讨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空间拉近人们的距离,整个第二段也在说明这种虚拟世界造成的问题。所以网络和手机的出现是通过虚拟空间拉近人们的距离,而不是把原本的虚拟世界变成现实世界。②答案锁定第三段,作者首先通过一句“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肯定网络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然后谈到了我们中那一部分极度依赖网络的人,他们被网络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不能以偏概全。14.参考答案:说明了网络的应用在现实世界疏忽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缺少了一点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和真实。【解析】作用题的话,首先回到原文中理解作者要表达什么,看下“常见的情形”本身在说明什么问题,再看看它在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回到原文中,锁定第二段,“常见的情形”后主要谈论的是网络应用造成人们当面冷淡的问题,在虚拟世界中的热情和现实世界中的冷漠形成对比,作用就是为了突出网络的应用使人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交流,说明网络也造成了一定的问题。15.参考答案:要充分利用网络带给人们便捷的交往方式,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但不要热衷于虚拟空间而脱离现实生活。【解析】从文章中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观点是持肯定与否定态度的,肯定了网络带给人们的便捷,同时也指出人们不应沉迷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所以答题时就这两点组织语言就可。16.参考答案:示例(1)肯定,从实用工具的源头上杜绝沉迷于网络这一虚拟世界的行为,避免发生影响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现象。(2)否定,这种应用在科技上的倒退现象,阻碍了先进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消减了网络方便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功能和作用。【解析】对一现象做评述,主要是赞成或反对态度,赞成的原因主要是是这一举动能够减少人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而反对的原因就是就科技的进步来讲,这一举动会减少网络的便捷与迅速。言之有理即可。2014年浙江省湖州市

(二)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0-13题(11分)

争吵的雅俗

陈鲁民

①人是群体动物,有事没事老爱往一起凑,臧否人事也喜欢见仁见智,议论纷纷,一旦意见不合,免不了争争吵吵。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

②在俄罗斯某咖啡馆里,两个老友发生激烈争吵。一个教师,是诗歌的忠实拥趸;一个商人,坚决捍卫散文的重要地位。两个人为诗歌还是散文重要吵得不亦乐乎,后来大打出手。无独有偶,去年9月,两个俄罗斯工人在一起讨论哲学,当谈到他们共同的偶像——德国哲学家康德时,因意见不同而翻脸。

③这年头常见的是,球迷为球队输赢而争论甚至打斗,粉丝为哪个明星更漂亮而争执动武,酒徒为谁喝得多喝得少而吵闹,恋人为争风吃醋而大动干戈,可没想到,

居然还会有人为那些虚头巴脑的诗歌、散文而玩命,为哲学、康德而较真,听起来真如同天方夜谭。但不可否认,恰恰是这样的争吵能使人感到一些欣慰。毕竟,在物欲横流、发财高于一切的当下,还有人在仰望天空,捍卫精神财富,关注那些不挣钱的东西。

④其实,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时期,或者说有过这样的小气候。抗战时期,西南联大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师生们学习钻研的劲头一点也不差,学术氛围也十分浓郁。据作家汪曾祺回忆,在昆明的小茶馆里,饿着肚子的大学生在争论李白、杜甫谁更伟大,豪放派与婉约派谁的艺术价值谁更高,四大名著的优劣得失,每每争得热火朝天,脸红脖子粗。老板娘很困惑:这帮面有菜色的学生娃咋就争得那么大劲,是管吃还是管喝?

⑤不光是学生争,老师也不消停。废名与熊十力皆为北大知名教授,两人常在一起讨论学问,争吵也是常事。一日废名到熊十力处与其探讨佛学,生发异见,争论不休,忽而静止,原来二人已扭打在一处。不一会儿,废名气哄哄地走出,但至次日,乃见废名又来,与熊十力在讨论别的问题。

⑥近几十年,改革开放,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国家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过,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滞后也慢慢显现出来,金钱至上的影响日渐蔓延。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2013年末,法国市场调查公司发布了一项名为“全球物质主义、理财和家庭态度”的调查,在20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人对于物质的热衷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居榜首。

⑦当年,丘吉尔曾说过:“我宁愿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60多年后,撒切尔在谈到中国时则很自负地说过:“一个只会输出电视机的国度算不上伟大,一个能输出文化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国。”如果把这当成对我们的提醒,认真盘查一下文化短板,在重视物质建设的同时,对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关心,将会是十分有益的。

⑧倘若有一天,我们在高铁上听到有人在争论诗歌与散文的重要性,在酒吧里听到有人在探讨哲学与康德的意义,那就是文化复兴的令人鼓舞的信号。

(选自《杂文月刊》2014年4期,略有改动)10.全国围绕哪句话展开论述?(2分)

答:

11.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③段中画线的文字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

(对句中加引号的“荒唐无聊”,你怎么理解?)

答:

(2)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13.当前形势下该怎样营造有利于文化复兴的时势风气?请细读上文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写出三点)(3分)

【链接材料】

1.2013年,央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汉字文化传承的讨论。节目开播以后迅速引发数百家媒体高度关注、数千万网民全城热议。

2.台北市花巨资塑孔子像,著名作家龙应台在《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一文中表示反对。她认为仅仅一个铜像是不能宣传孔子思想,复兴中华文化的。

答:

10.【答案】第①段第二句(“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评分标准:2分,答其他不给分。11.【答案】例举争吵的多种具体表现,证明当今人们争吵的内容大多比较庸俗,同时与关注精神、文化的争吵形成对比,突出在物欲横流的背景下仰望天空,捍卫精神财富的可贵。或:画线文字列举当下“俗”的争吵事例,与“雅”的争吵形成鲜明对比,有力论证了“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当下时势风气的不满。评分标准:共2分。答出“当今人们争吵的内容庸俗”“与关注精神、文化的争吵形成对比”1分;“对比论证的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12.【答案】(1)此处引号有讽刺否定的作用。这样写,突出了近几十年国人一味注意物质追求,轻视文化、精神追求,不能正确认识精神、文化层面争吵的积极意义。作者对此表示否定和批判。(2)不能删去。“过于”表示程度过分,文中使用该词指出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时有失偏颇,表明了对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否定态度。“过于”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严密)性。评分标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示例:个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应关注那些不挣钱的东西,捍卫文化、精神财富。国家,在重视物质建设的同时,应对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关心。盘查短板,承认弱点,少做表面文章,实实在在地去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媒体等在引导舆论、大众关注点方面责无旁贷,应多做努力,央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在全社会掀起关于汉字文化传承的讨论,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能结合文本和“链接材料”即可。

2014年浙江省嘉兴市、舟山市

(二)纠结的校服(11分)

【新闻事件】

2014年3月21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在北师大二附中访问的镜头中,出现了学生们穿着宽松的蓝白运动校服的画面。随即有网友跳出来吐槽,该校服“太减分”了!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大家议论纷纷。

【网上声音】

北师大二附中副校长王华:网友们并非真正了解我校学生的真实需求和看法,总体来说,我们学生还是挺喜欢那套蓝白校服的,这是北师大二附中的一种标志,很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还穿我们的校服,说明他们对那套校服还是很留恋的。雨打荷叶:我倒是蛮喜欢孩子现在的校服的,便宜、实用、洗起来省力,款式还过得去。小孩嘛,讲究漂亮干什么!最好天天穿校服,这样可以避免孩子之间的攀比,也可以防止他们因爱美而影响学习。

家有儿女:学生穿校服是应该的,可学校图方便,统一订购来的校服在质量上打了折扣,夏天校服太薄,我家女儿就不肯穿。这两年来个儿蹿了很多,校服又显短了,前几天还为穿校服跟我怄气呢,真拿她没办法!

羡慕哥:嘻,要是能穿上《继承者们》中李敏镐的那套校服,我就更酷了,天天穿也愿意。那件蓝西服,好帅!

【专家观点】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王东:全区统一校服,好处很多。不仅价格便宜,质量保证,还可避免校际之间校服参差不齐的现象。

北京服装学院顾远渊:校服的设计要考虑学校身份识别功能,便于校际之间区分,同时也要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审美特点。一所学校最好多设计几套不同功能的校服,满足不同场合的穿着需要。

【调查统计】某中学关于校服关注点的调查统计图

【两地采风】

材料1:重庆巴蜀中学校服是巴蜀学子最喜爱的服装。校服设计充分尊重学生、家长、老师的观点与意见,让他们全程参与校服的研发过程。做到了学校“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德育理念和年轻学子青春风采的完美结合。他们的做法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被作为校服改革的典范向全国推介。

材料2:香港各类中小学校学生每天都要穿校服。每所学校均有校服自主选择权,学生每人拥有多种不同款式的校服,除夏装和冬装校服外,还有体育课专用服、西装礼服等。很多学校借校服来彰显自己的学校文化。不过,有些普通学校的学生很羡慕内地学生穿一样的校服,因为这样不必担心暴露自己是二、三流学校学生的身份。

(相关材料摘自互联网) 9.对于校服,人们“纠结”哪些问题?请根据“网上声音”和“专家观点”作简要归纳。(4分)

答:

10.根据文本内容,下列说法符合原意的一项是()(3分)

A.北师大二附中副校长王华认为,他们学校的学生都喜欢那套蓝白校服,蓝白校服已是他们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已成为学校形象的代表。

B.巴蜀中学校服改革的做法之所以被央视作为典范向全国推介,是因为学校在校服设计中融入了“善为根,雅为骨,志为魂”的德育理念。

C.“调查统计”显示,家长与学生在校服关注点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家长比较关注校服的实用性,而学生更在意校服的美观性。

D.香港有些普通学校的学生羡慕内地学生穿一样的校服,因为这样不必担心暴露自己是二、三流学校学生的身份;而内地一些学校的学生羡慕香港学生每人拥有多种不同款式的校服。

11.佳洲市举办“校服T台秀”活动,其宣传标语“校服——青春符号,流动名片”获得好评。请结合文本,从内容角度推断其原因。(4分)

答:

(二)(11分)9.(4分)现有校服是否“太减分”;学生是否必须天天穿校服;校服设计应该注重美观,还是注重实用;校服是关注学生身份识别功能,还是突出其美育功能;校服是应该统一,还是各校自主选择;统一订购的校服质量到底好不好。评分标准:共4分,每点2分,写出两点,意对即可。10.(3分)C 11.(4分)“青春符号”恰当地反映出校服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审美需求,体

现得体、青春、时尚这一时代要求。“流动名片”恰当地反映出校服是展示学校形象、传播学校文化的载体。评分标准:共4分,对“青春符号”分析推断2分;对“流动名片”分析推断2分,意对即可。

2014年福建省

2014年福建省福州市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4分)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知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李传鹏输入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有删改)

12.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3分)

13.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4.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5.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3分)

答:

12.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或:不能从社会上取得过多利益,应适可而止。)13.举例论证(例证法)和对比论证(正反论证)。通过列举王安石的反面例子和华盛顿的正面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人要“知止”这一观点。

14.总结全文;再次阐述“知止”的含义,突出了中心论点强调自觉培养“知止”的精神。

15.观点明确,能适当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2014年福建省三明市

2014年福建省南平市

2014年福建省龙岩市

(二)阅读下文,完成9-11题。(10分)

重要的是阅读力而非阅读率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今年读书日期间,有人对“你读了几本书”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发现阅读率明显下降。我认为,这样的调查也有失偏颇,因为时代在发展,很多阅读已不再依靠纸质,而是在网上进行的。纸质阅读率的下降并不能说明整体阅读率的下降,也不能代表人们就远离了读书,我们不能仅凭纸质图书的销售下降就认定现在的中国人不爱看书了,只能说明人们的阅读生活正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

但是中国人的阅读的确出了问题,而且是大问题。不管是纸质的阅读还是泡在网上的所谓“阅读”,所花的时间不少,但收获并不大,大多是一种“娱乐化、低智化”的阅读。对很多人来说,阅读率可能并不低,但阅读力却在萎缩。所以, 阅读力比阅读率更值得关注。

所谓阅读力,是指对文字为主的精神产品识读、理解和消化的能力。很长时间以来,鲁迅著作一直是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指明灯,但如今鲁迅的著作在中学教材里被削减,甚至成了很多青年学子的阅读障碍,这就反映了如今阅读力的下降,因为鲁迅著作恰恰是需要用心去读的,需要费点脑力才能读懂它。

造成阅读力下降的一个原因,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阅读仅仅是为了实用而已。能掌握一门实用的手艺,能考上名校,能找个工作,就是阅读的全部目的。因此,对如何从阅读中获取真知灼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嗤之以鼻。其实,培养一个会思考的脑袋,才是阅读的最重要目的。

造成阅读力下降的另一个原因,是以微博为代表的“低智化”阅读方式的流行。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消失:读图代替了读文,读屏代替了读书,读博客代替了读经典,读故事代替了读思想……于是,“轻阅读”“浅阅读”“软阅读”成了流行风景。热衷于微博阅读的人群,除了获得短暂的感官快感外,又能得到多少的思想升华?

我以为,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当今社会,文化作为软实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衡量标志之一,而国民阅读力作为文化软实力的基石,直接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强弱。所以,最重要的不是阅读率而是阅读力,是怎么读和读什么!

(摘自光明网,有删改)

9. 下列选项中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

A. 仅凭纸质图书的销售下降就认定现在的中国人不爱看书了,这种想法过于片面。

B. 中国人的阅读大多是一种“娱乐化、低智化”的阅读。

C. 热衷于微博阅读的人群,除了获得短暂的感官快感外,还可以得到不少的思想升华。

D. 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10. 文中提到造成阅读力下降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答:

11.结合文中一些观点,你觉得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力?(3分)

答:

(二)(10分)9.(3分)C10.(4分)①人们认识上的误区,认为阅读仅仅是为了实用。(阅读目的)②以微博为代表的“低智化”阅读方式的流行。(阅读方式)11.(3分)①要有正确的阅读目的和态度;②要善于思考,用心去读;③ 多读文、读书、读经典、读思想。(意思对即可)

2014年福建省漳州市

三、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5分)

自我雕琢

①有个小男孩为父亲看守木桶,他每天晚上把所有的木桶擦拭干净并摆放整齐。然而,令男孩生气的是,他放好的木桶往往一夜间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为此,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木桶太轻了,要想不被风吹倒,只有加大它的重量。”男孩苦思冥想了好久,他挑来一桶桶水,倒进那些空空的木桶里。从第二天开始,那些盛满水的木桶就再没有被风吹倒过。

②漳州石雕园的石雕造型优美,形态各异。其中“自我雕琢”的石雕寓意深远:一位体格健壮的青年,手握铁锤,刻苦磨炼,为拥有完美的形象不懈地自我雕琢,不断地自我提高,以达到理想的境界。这种情景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深刻道理。因为这座石雕寓意非同一般,给参观者思考与启迪。

③木桶、石雕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许多成功人士都是经过自我雕琢,攻坚克难,昂扬奋进,一步步登上成功的殿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二十年临池学书,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徐悲鸿刻苦努力,奋发向上,才不愧对艺术大师的称号;邰丽华不懈努力,以精美灵动的《千手观音》演绎着聋哑人的美丽与坚强,深深地打动了中国和世界。凡人与伟人,成功与否,大都不是输在起点,而是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是否具有自我雕琢精神。

④自我雕琢需要静心。俗话说:“心静乾坤大。”面对物欲横流、觥筹交错的世界,必须拥有一颗宁静的心。“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告诉我们:在喧嚣与浮躁的生活状态里,在欲望与诱惑面前要沉着淡定,静心修炼;宁静才能致远。[来源⑤自我雕琢需要恒心。“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要花苞的长期孕育。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才查《本芏纲目》的问世。“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自我雕琢的过程是漫长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是内心丰盈的过程。只要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和毅力,就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⑥自我雕琢需要方法。外塑形象,更需内强素质。给自己的思想增加高度,高度决定视野,才足以在金钱名利前抵御诱惑;给自己的知识增加厚度,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浸润心灵,才可以在竞争的时代里自由驰骋;给自己的心灵增加纯度,豁达乐观,宽以待人,爱心常伴,感恩相随,才足以在漫漫人生中绽放美丽。⑦木桶和石雕的事例告诉人们:在纷纷扰扰的社会中,我们就如风中的木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不想被任意一种“风”刮倒,就要给自我加重,雕琢自己的思想、智能、心性……让自己健全起来。这是我们立身的根本,也是走向成功的基石。

(有删改) 9.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10.“自我雕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1.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其作用。(4分) 答:

12.读完本文,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内容,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三、(15分)9.自我雕琢是立身的根本,是成功的基石。10.①自我雕琢需要静心;②自我雕琢需要恒心;③自我雕琢需要方法。11.举例论证;通过李时珍数十年笔耕不辍,编写(本草纲目)的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自我雕琢需要恒心”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12.示例:自我雕琢是我们立身的根本,是走向成功的基石。这让我明白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静下心来钻研学问,并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评分意见:第9题3分。第10题3分。第11题4分。第12题5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4年福建省宁德市

2014年山东省

2014年山东省济南市

2014年山东省青岛市

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15分)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

何飞鹏

①我们经常本末倒置,当我们搞砸一件事时,我们会说这件事太难做了,所以没有做好。而到底是事情难做,还是我们没做好?谁都不知道。正确的观念是:把事情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没把事情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

②遇到一个许久没见的部属,我关心地问:“现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现在开一间小店,可是实在很难做。”他接着反问:“何先生,你知道有什么比较好做吗?我想找一个比较好做的事。”我无言以对。

③我无言以对的原因是,世界上哪有好做的事?哪有轻松的事?哪有容易的事?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偏偏都这样想?每天都在找好做的事,许多人找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找到,换得的是一生一世的蹉跎!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273300 李传鹏输入

④我听过一个医生家族告诫下一代学医要学皮肤科,千万别当外科医生,因为美容整形当红,好赚又没风险,外科医生既辛苦又危险。我还听过一对父母亲要小孩去当老师,不是要得天下英才而教,而是可以收补习费,而且退休生活优裕而轻松。这其实都是令人伤感的说法,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拣轻松、好做的做,那辛苦的事谁来做?社会又会变成如何的急功近利?撇开社会的公益不谈,就个人的角度来看,工作趋吉避凶理所当然,但问题是一味地找寻好做的事,真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吗?

⑤我个人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好做的事,更不相信有容易赚的钱,更没有能简单料理的生意!我不相信“好做”,我只相信“做好”,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任何事只要你能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好结果的。

⑥一个人只想找好做的事,根本就是认知上的错误,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用一辈子时间去寻找,也不可能找到,结果只会落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批评。

⑦寻找好做的事,是聪明人的思考,是用巧,是走快捷的方式;选一件事,把事情做透、做好,是笨人的事,是痴人的思考,有的是傻劲,有的是执著。

⑧好走的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大家都挤在一起,就算有好做的事,也早有人捷足先登。八字不够好、不够硬的人是抢不到的。而就算你有机会遇到,没一会儿,跟进的人也人满为患,一旦大家都跳进去做,好做的事也变成难做的了。

⑨“做好”的路,参与者较少,因为笨人不多。但是因为是做好,要靠苦力、靠耐力、靠死力,而一旦做好,别人就算闻香而来,跟进学步,也并不容易。这是管理学上所谓的“进入障碍”,也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输入

⑩舍“好做”,就“做好”,是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的成功要素。不再犹豫、不再寻找,也不要问那个本问题:你那一行好做吗?在谁也看不上眼的领域每天倒腾一点,虽然很艰难、很慢,但你竞争对手少,而且慢慢地他们也都退出了,这样十几二十年下来,你成功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百。这正是不争的智慧所在。 (选自《读者》2014年第6期),有改动

15.本文作者是针对上面现象发表议论的?(2分)

答:

16.第④段中,加点的“这”代之?请简要回答。(2分)

答:

17.把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与原句相比,改句削弱了的语气。(2分)

18.本文⑦⑧⑨三段论述问题采用结构,其中第⑧段论述了。第⑧段论述了。(5分)

19.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⑩段中“ 舍“好做”,就“做好”,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的要素”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

(二)15.有些人一味地寻找“好做”的事,而不把所选的事“做好”16.医生的告诫和父母的说法。17.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没有轻松的事,没有容易的事。

反问18.寻找好做的事,是用巧,是走捷径,是错误的选择选一件事,考苦力、耐力做透好做好,是正确的选择。19.只要勇于舍弃寻找“好做”的事,踏踏实实做好所选的事,就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

2014年山东省烟台市

(二)现代文阅读Ⅰ(9分)

嫦娥探月有什么作用

①嫦娥落月,玉兔巡航。神话在这一刻变成现实,“中国制造”在月球上留下自己深深足印。几十年前,当化学家欧阳自远拿到美国赠送给中国的0.5克月球岩石样品时,小心翼翼又激动不已,像是捧着唐僧从西天取回的无价真经。而现在,整个月球向中国人打开了大门,它是质量超过了7000亿亿顿。

②登月同我们有什么关系?”在几乎所有电

视、网络直播的现场互动中,问得最多的,

还是这个老问题。( a )是出于个人的好奇,

还是体现对公共财政支出的监督,人们( b )

有资格有此一问。毕竟,对于社保、医保标

准都还不高的普通中国人来讲,探月工程的

投入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③“你要做的这些有什么用?”即使是在财

力雄厚的欧美,几十年的科学生涯中,诺贝

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同样无数次地被这样问起。他事后的总结,很是耐人寻味:“我有一个‘理论’,绝对正确,可以告诉大家。在加速器实验的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为了获得经费,要写一个申请报告书,设定一个目标,说服政府的人投钱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实际的发现跟原来的目标根本没有关系。”

④“你要做的这些有什么用?”即使是在财力雄厚的欧美,几十年的科学生涯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同样无数次地被这样问起。他事后的总结,很是耐人寻味:“我有一个‘理论’,绝对正确,可以告诉大家。在加速器实验的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为了获得经费,要写一个申请报告书,设定一个目标,说服政府的人投钱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实际的发现跟原来的目标根本没有关系。”丁肇中说的是实话。

⑤开发利用月球矿产、能源资源,开发超高真空、弱重力、无磁场的特殊环境,建设更遥远空间探测的前哨站与中转站……这些都是探月工程的目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⑥网际网路据说就是阿波罗登月的副产品,因为科学家需要把休斯敦宇航中心的电脑联接起来,共享信息。核磁共振、激光通讯、液晶电视和我们如今须臾不能离身的手机,也都是从载人登月的需求拉动中找到了突破的动力。而这一切,自然都没有写进阿波罗计划的立项报告,作为可行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⑦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道管理学考题:在重要而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四类事情中,应该优先处理哪一类?人们通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重要而紧急的事,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恰恰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需要最为认真地对待。因为它的名字叫战略布局。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

⑧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863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都属于事关长远的战略计划。它们的意义,尽管最终会关涉未来的

日常生活,却很难用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形容。也因为它们常常需要耗时数年乃至十数年才能见到成效,任何短视的考量,都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⑨记得上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之初,中国要不要承担人类基因测序1%的任务,我们有过不小的犹豫。即使这一任务完成之后,也在科学界内部引发了不少争议。在当时条件下,大多数人觉得基因测序属于投入巨大却难有产出的公益基础研究,中国人干这活儿是当冤大头。正因如此,担此大任的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在业内备受排挤,直到今天还有些抬不起头来。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

⑩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创新战略的基本原则,但它绝不是面对机遇无所作为的借口。看准大方向,及时布局,伏设奇兵,敢于投入,敢于拼搏,敢于坚持,敢于胜利,这才是战略家的气魄和智慧。

15.在第②段的括号处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a b

16.本文第①段写欧阳自远的事例,其作用是(2分)

17.文章第⑤段和第⑧段都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分别从和两个方面论证了嫦娥探月工程的意义。(3分)

18.文章通过论说“嫦娥探月有什么用”。阐明了的道理。(2分)

(二)现代文阅读(9分)15.无论(不管、不论)都(评分2分。每空1分)16.证明探月有极高的科研价值。(2分)17.举例论证(摆事实)现实意义(或“意外的收获”)战略布局(或“战略计划”)(评分:3分。每空1分,后两空大意对即可得分)18.参考答案:(创新战略)要看准大方向,及时布局,伏设奇兵,敢于投入,敢于拼搏,敢于坚持,敢于胜利。(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

2014年山东省潍坊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10分)

为人生准备“压舱石”

赵畅

①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②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按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说法,读书是要为自己准备“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如果说,读书使人渐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话,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比如阅读历史,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273300 李传鹏输入

③阅读经典,还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

亚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他的语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你的十字镐是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是啊,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掘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④读书绝无止境。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底,在70岁时还自认什么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不论是谁,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请您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兴趣,保护好属于自己的“压舱石”。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

⑤让心灵俯就经典,让经典滋养灵魂,积累底蕴,振奋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6日有删改)

21.“压舱石”指的是(2分)

22.请概述本文的三个分论点。(3分)

答:

23.第③段除引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4.下列哪个材料可以用作第④段的理论论据?为什么?(2分)

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②书卷多情似敌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答:

(二)(10分)22.经典(作品)(2分)23.①读书要读经典。②读经典要专心致志,善于思考。③要让经典不断充实大脑。(3分,每个要点1分。如答“要读好书”“要有相匹配的方法”“读书绝无止境”等,每点得0.5分)24.还运用了比喻论证法,形象地论证了阅读经典所需的阅读方法,说理生动,说服力强。(3分,方法1分,作用2分)25.第②个。因为于谦诗句的意思是书卷像多情老友,无论何种情况都与之亲近。(2分,选对1分,分析1分。如选择错误该题不得分)

2014年山东省济宁市

(二)

宋庆发

等,取“等待”之义。它既不主动求证,又不拒绝演绎;既让过往莫名挠头,又在现实面前坦然露脸;既辐射自然和生命的日光,又聚焦道德和爱的月色。等,是诗一般恣肆凝聚,哲学一样的理性铺陈。

等是一种态度。春花等料峭过后的开放,秋叶等西风紧束之余的飘零,等的是一份自然而然;等米下锅,等菜上桌,等的是一份丰稔期许;等而下之,等闲视之,等的是一份逍遥自在。等量齐观,心存一颗佛心;等因奉此,秉承一业操守。等,其实就是一种和中的积极态度,一种对世界对人生的本源看法和清正做派。

等是一种智慧。姜尚直钩无饵垂钓渭水,等来了明慧天子周文王礼贤下士的相遇;卓文君诗心悱恻坚守空房,等回了浪子司马相如最初的爱恋。这何尝不是一种充分自信、甘于隐忍的智慧?

等是一种境界。苏武持节牧羊北海十九年,须发皆白,只等归汉,心纯如雪;谭嗣同坐等杀头,慷慨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酬圣主、民心与变法;金岳霖情笃林徽因,不因其嫁作梁妇而词语忸怩,不因其声名鹊起而逻辑狷介,不因其早逝而改弦易辙,一等就是终身不娶。此心,此志,此情,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当今社会,物欲横行;当今时代,瞬息万变。但总有云卷云舒间的宠辱皆忘让人去等候,总有花开花落时的去留无意让人去期待。西方谚语道:“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我要停下来,等一等灵魂。”灵魂不开口,就让我们一起“等一等”吧!

等洪荒的旷远诡秘,等原野的缤纷,等文学燃起的希望,等自然唱起的规律,等万物亮出的生命底色。等一等,两个人的爱情便可湿润江南;等一等,一个人的寂寞便可开出花来;等一等,爱默生的自然世界便会呈现:“每个人都会成为诗人,爱将成为主宰,美将处处流露,人与自然将和谐相处。”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24期)

13.结合你对文意的理解,说说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诠释“等”的内涵的。(3分)

答:

14.文章第4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5.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爱默生的自然世界”的理解。(3分)

答:

13.答案:等是一种态度;等是一种智慧;等是一种境界。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意思对即可。14.答案:举例(事实)论证这样更能生动具体地阐明作者“等是一种

境界”的观点。评分:共2分。论证方法和作用各1分。意思对即可。15.答案:人要热

爱生活,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关爱,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社会才会进步、发展。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14年山东省德州市

(五)从容与忙迫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幅马和之的《闲忙图》,画一个老渔翁在河滨树下织草履,鱼篓斜倚树根,一片闲适景色。命名典雅异常,取忙迫之中,心神安适从容之意,对当今的生活情趣,真有无穷的启发。

现在的生活情趣,只剩有一个“忙”字可以存在了,大家见面,第一句话总是近来“忙”得如何?我去参加一个宴会,一位老友不终席而要去,向大家一抱拳说:对不起,我还有三个场合得去应酬一下!他匆匆离去之后,我不禁大惑不解,真的忙到了这种地步了吗?人生趣味尚存几许?

说是在美国还更忙,忙到了先生开车,太太向他口中塞三明治,危急到这样程度了吗?真的是“分秒必争”。在电视上我从篮球比赛中学到了一个术语:紧迫盯人!

忙是我们这个世纪的特色,大家天天在“读秒”。试想一桌最好的满汉全席,却限你于三分钟内吃完,那还有什么味道?因之我不禁喟然叹曰:忙是20世纪最可怕的癌病,我们若不能消灭它,它就要来消灭我们。

台北故宫有周臣的《闲看儿童捉柳花》和仇英的《松亭试泉图》,都充分传达出这份闲适。就是宋代理学家程明道也有“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起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歌咏;在他的心理气象上也一直是云淡风轻,他说“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可知他不但闲适异常,而且在闲适之上,还有更高一层的乐的境界!

他养小鱼数尾,时时往观;人问其故,他答道:欲见无入而不自得之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南宋范安仁的《鱼藻图卷》,每一展拜,都使我想到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西湖是我旧游之地,最有名的玉泉观鱼,那池阁之上便写着“鱼乐园”三个大字!── 我常想,人为万物之灵,而自我忙迫如此,可以人而不如鱼乎?

圣路易城市立美术馆中的《落花游鱼图卷》,可称为现今传世鱼藻图中之顶尖绝品,是北宋刘寀的杰作,且见于宋徽宗的《宣和画谱》之著录。我曾特意拜观:水面落花,水中游鱼,一一都描绘如神…… 而且他匠心独运,画的是在水里活生生的鱼,一片雍容大雅、乐得平生的模样,和我在欧美其他美术馆所见到的鱼市图大不相同,那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名满天下的齐白石也曾画了三条小鱼,名之曰《三馀图》,这是中国的谐音妙用,鱼馀同音,便假借通用。他在上面题字云:“画者工之馀,诗者睡之馀,寿者劫之馀,此白石之三馀也”── 一片闲适从容气象。

他原本是木匠,木匠应该做工,但是工作之馀,也来挥洒几笔水墨丹青。他原来并不想做诗,但是“睡起东窗日已红”之后,兴犹未尽,也偶尔来歌颂一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四时佳兴与人同”,不亦是充满了生之乐趣吗?至于“寿者劫之馀”,那是对高年长寿的歌颂,在兵荒马乱的20世纪中还能活到九十几岁的高龄,不是也可以来浮一大白吗?

若推究一下这种三馀图之由来则久矣,益发能显示出中国人的生活从容,因为原来的三馀是“夜者日之馀”── 日出而作,所以晚上是我悠闲的时刻;“雨者晴之馀”── 不能出外耕田,便是我读书作画的机会;“闰者岁之馀”── 这就是千字文上的闰馀成岁,古代历法为了调整太阳年与太阴月的关系,常于不含“中气”的月份,或只有一个节气的朔望月处置一闰月,在古代中国人的想法中这是一笔意外的收获,又可以从容自在的闲散几天了!拿古代的自在有馀和现在的忙迫不堪一比,我们不禁大为怀疑起来,这内中的得失消长如何调剂,才能使现下当今的忙迫癌症起手回春化为一片从容祥和,庶几能切问近思乐我平生?这要有一双挽狂澜于既倒之大手笔,也是点黑铁为黄金的大手段,套用孙中山先生的一项说法,得先来个心理上的大建设,姑名之曰反宾为主之法。因为如今人随着机器在转,久已喧宾夺主,如今反其道而行,先立其大者,“我为主”,事虽忙迫,须还由我处!这样一揽辔澄清,马上宾主易位,宇宙一片清明,要忙由我,要闲亦由我,多少自在从容!

禅宗大德教人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一旦智珠在握主权笃定,正如阿基米德说若在太空中找到一个支点,从此就可以掀动地球支配人生了。金圣叹传云他有三十六件人间得意之事,如今我们反宾为主转败为胜,真可以说是浮生最大的“不亦快哉”了!

23.本文是谈艺术欣赏的,却花了很多笔墨写日常生活,又以生活感悟结语,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艺术观?(3分)

答:

24.“鱼”是“余”的谐音,有富贵丰裕的文化内涵,文中的“鱼”,表达了中国人怎样的生活理想与追求?(3分)

答:

25.品析下面句子中的加点部分。(4分)

(1)也是点黑铁为黄金的大手段

答:

(2)禅宗大德教人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答:

26.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3分)

答:

27.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写摆脱“忙迫”生活的具体做法。(4分)

答:

23.答案示例:突出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紧密关系。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要表现生活,生活要提升为艺术。共3分 24.答案示例:闲适从容,雍容大雅、乐得平生。(共3分)

25.(1)答案示例:化用“点石成金”这一成语,以“点墨铁为黄金”喻“把忙迫变从容”,形象生动。(2)答案示例:引用佛教用语,作者阐发了“我为主”非“物主我”,方能达到自在从容的道理。26.答案示例:文白相间,典雅隽秀,旁征博引,浑然天成。雅俗共赏,妙趣横生。(共3分)27.答案示例:做事有计划,不图一蹴而就,但求享受过程;劳逸结合,培养兴趣,丰富自我。(共4分)

2014年四川省

2014年四川省成都市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0—12题。

成长与成功

①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长大了,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心灵更加充实、能力不断增加、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个性更加圆润。而停止成长,则意味着一个人停止了对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

②很多人在看待人生时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更加看重成功,而常常忽略成长。成功是什么?按照世俗的定义,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财富、名誉和地位时,我们就说这个人成功了。但事实上,这一成功的定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成功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可以守株待兔地等来;那些唾手可得的成功,与其称其为“成功”,不如叫做“运气”,人们看待成功,未免过于简单粗暴:只看结果本身,而不去探索产生结果的路径。成功是怎么来的?是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得来的。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

③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然其父未能关注其成长,满足于邑人的“宾客”之道,“钱币”之诱,“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十多年后,天赋超人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居里夫人,几十年如一日,埋头科学研究。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依然沉醉于科学的世界,“像一个小孩儿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对未知的探寻之中,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再次获得诺奖的垂青。由此可见,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

④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通往成功的最正确的道路。所谓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是不断的成长,收获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我们只向往结果,而忽略成长,必然拔苗助长,最后枯萎而死。我们都见过飞舞的蝴蝶,在展翅飞翔的一刻,它是如此美丽,但请别忘了,在美丽的背后,它曾经有过毛毛虫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黑暗中的等待,以及破茧化蝶的痛苦。

(有删改)10.围绕“成长与成功”,全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2分)

答:。

11.作者在第③自然段中是怎样进行论证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2.请根据本文对“成长与成功”的看法,简要分析下列任意一个人物的事例。(3分)

A.《邓稼先》中的邓稼先

B.《伟大的悲剧》中的斯科特

C.《范进中举》中的范进

答:。

四、(共9分)10.(2分)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追求成长的结果。(成功是成长的自然结果。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评分标准:语意相近即可。如答括号内的内容,任何一句,1分.11.(4分)首先列举方仲永没能成长故未能持续成功的反面例子(1分),紧接着列举居里夫人重视成长持续成功的正面例子(1分),一反一正,形成鲜明对比(1分),最后得出“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这一观点(1分)。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12.(3分)示例一:邓稼先在持续的成长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科学的研究中不断丰富经验,磨练意志,增强能力,获得了成长;成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获得了成功。示例二:斯科特看似未取得世俗的成功,实际获得了人生的成长。他未能成为登上南极点的第一人,但是他以探险的勇气和对科学精神的坚守赢得了世人的尊重。示例三:范进是一个看似获得成功却未能获取成长的人。他经过多次考试获得功名,但心灵受到摧残,思想受到戕害,不过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个牺牲品。评分标准:表明观点1分,阐述合理2分。共3分。

2014年四川省攀枝花市

2014年四川省德阳市

2014年四川省绵阳市

(二)(13分)

提笼架鸟算不算爱鸟?

唐锡阳

许多人喜欢饲养一些观赏鸟类,训练它们说话唱歌,陪伴自己生活,正如许多人养猫、养狗一样,本来无需非议;但还美其名曰“爱鸟”,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

可能是900年前的大文豪欧阳修。他在《画眉鸟》诗中写道:“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清代的郑板桥说得更清楚:“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他不仅反对,而且提出了植树招引,为鸟类和人类共建良好环境的设想:“欲养鸟莫如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近代画家丰子恺作了一幅题为“囚徒之歌”的画,半空中一方形鸟笼,笼中一鸟栖架上,作哀鸣状。他的老师弘一法师从旁题诗曰:“人在牢狱,终日愁欷。鸟在樊笼,终日悲啼。聆此哀音,凄入心脾。何如放舍,任彼高飞。”

古人反对提笼架鸟,主要是出自热爱大自然,出自人类的同情心。社会发展到今天,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人们对野生动物的认识和感情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更不能容忍把提笼架鸟的行为宣扬为一种社会美德。

我们还要看到一种情况:一个人提一个笼子不够,自行车上挂着四个五个,甚至一辆三轮上架着十几个笼子。养鸟之风刮邪了,自然刺激鸟市的恶性发展,刺激很多人到野外滥捕鸟类,在捕捉和贩运的过程中,鸟的死亡率相当高;而且捕鸟者不分青红皂白,物以稀为贵,越贵越捉,越捉越少,使得一些珍贵稀有的保护鸟类更加濒危。这些现象虽然多次遭到舆论的指责,但屡禁不绝。这能说和养鸟毫无关系吗?

养鸟者可能要反对:“我们花那么多钱,那么多精力和时间来养鸟,难道不是爱鸟吗?” 这是爱,一种纯属个人的爱。但这些和我们所提倡的热爱鸟、热爱野生动物、爱护生物的多样性还不是一回事。譬如说,西方人喜欢去野外观鸟,随身携带一个望远镜、一本鸟的图谱和一个笔记本,在大自然中观察鸟的生活,寻找和发现鸟的种类。就好比野游、听音乐、看球赛一样,是一种精神享受。诚然,养鸟也可给人带来一定的愉悦,但观鸟丝毫不影响鸟的自在生活。有的地方在观鸟的季节还正式组织比赛,把观鸟者组织成若干对,看哪个队在一天之内看到鸟的种类最多,给予奖励。如果这个比赛的规模比较大,就等于对这个地区的鸟类区系做了一次本底调查。所以,这种吸引大家都来观察鸟、认识鸟、保护鸟的群众活动,把个人的爱和社会美德融合在一起的社会风尚,值得大大提倡。相比之下,提笼架鸟却不足取,而应当引导和提高他们的情趣和“爱鸟”方式。

17.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答:

18.本文第一段大量引用诗文有什么好处?(3分)

答:

19.与“提笼架鸟”相比,“野外观鸟”为什么值得提倡?(2分)

答:

20.下列说法中,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中国历史上,欧阳修是第一个反对“提笼架鸟”的人。

B.本文所引诗文的作者都反对养鸟,并都采取了实际行动。

C.养鸟邪风盛行,捕鸟活动猖獗可能使一些鸟类更加濒危。

D.野外观鸟、野游、听音乐、看球赛都能给人以精神享受。

E.我们提倡爱鸟、爱野生动物,实质是爱护生物的多样性。

2014年四川省广元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9分,每小题3分)

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

王丽

①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凡中国历史、文学、政治、军事、医

卜、农业、算学等所有重要典籍均为文言。文言是打开这个宝藏的钥匙。身为中国人,不懂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②我们的前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经典,如《离骚》《出师表》《陋室铭》《兰亭集序》《桃

花源记》……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之作像一条永不枯竭的河流,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这些经典与其他典籍一起化为了文化基因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③曾经有人说,文言难懂难学,不够大众化。可是,人类是一种具有高级精神活动的动

物,需要有一座精神殿堂,而在这座殿堂里,需要用一种更深沉、更庄严、更典雅、更具仪

式感的语言来表达。文言文,以及用文言文所撰写的赋、表、记、铭、传、碑、祭文、对联

等,便是这种需求的具体体现。

④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图像时代。众所皆知,图像是平面的,它让我们直接面对所谓

的实际存在,而语言的抽象性却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比之白话的直白和浅露,文言的高

度凝练及其特有的含蓄、蕴藉,具有无穷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为读者提供了巨

大的再创造的语言空间,其品读过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展开与激活。并且,文言所特有的节

奏和音韵,即在表达上所造成的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起伏跌宕、抑扬顿挫等等,使它具有

白话所无法比拟的语言张力。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曾写下《望大陆》一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⑤放眼古今中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千千万。唯有用古老的文言,才能唱出如此回肠

荡气、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⑥面对如此绝唱,某些对文言持有偏理的人应当更深刻地反思:时下国人语言之粗鄙低俗,整体文化教养之令人失望,是否与文言传统的断裂有某种关系?——(选自2013年5月15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5.下列各项中,不是直接阐述“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根”的一项是()

A.自甲骨文起,三千年间,中国古代所有重要典籍均为文言。

B.身为中国人,不懂文言,很难真正了解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很难做到“鉴古知今”。

C.这些经典化为文化基因融人炎黄子孙的血脉里,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审

美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D.这些用文言撰写的经典,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含解析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①过去在部队时,有一位前辈作家,请吃饭时钱不够了,就把手表押上,也要让大家吃得尽兴。当时手表是责重物件,找对象的“三转一响”之一。这是有面子的事。 ②有一次跟团旅游被关在一个景区,导游伙同景区商场的经理,非让我们买东西不可,可是东西又不好又贵,大家都不肯买。现场气氛僵持不下,表面的和气快维持不住了。商场经理背后的大门紧闭,没有人能飞出去。终于团里一个有钱的游客,说她要买这买那,她其实什么都不缺,但显然是为了给大伙解围,化解了一场危机。这也是有面子的事。 ③我们中国人,大多注意面子,血气方刚有之,一掷千金有之。面子固然重要,然而里子方面,有时却注意不够。我认为: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④康紅雷导演跟我说过一件事:拍《青衣》剧组解散之后,演员各奔东西,潘虹老师的房间里,她穿过的戏服全部自费干洗后,整洁地挂在房间里。她是个讲究里子的人。 ⑤我还认识一个摄影助理,他说有一次拍周润发的广告,那时周润发的名气如日中天,男人们都想在现实生活中学他燃烧美元点烟的镜头。所以现场他被团团图住,纷纷让他签名。摄影助理实在小得放在哪里都是透明的,没有半个人注意到他。他只是站在一边默默看着,默默工作,直到所有的拍摄工作全部结束。周润发却主动向他走了过来,与他拍了合影。这也是个讲究里子的人。 ⑥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北京郊区开青年作家的会议,结束时许多代表陆续走了。宾馆服务员问我,你们真的是作家吗?我说是。她说为什么客房里的公物一点都不爱惜,摔坏了玻璃杯也不赔,还用床单擦鞋。而且打了长途电话不付费,查到房间说人早走了。我听了无言以对。再如有些美女在外面绝对光鲜靚丽,但是住的地方有可能脏乱到下不去脚。或者,私下里张口就是瞎话,颇为不堪。这些不是里子差,是压根儿就没里子。 ⑦名人也罢,普通人也罢,面对他人和面对自己时都要展现我们的面子和里子。过分追求鲜衣怒马、锦上添花、煊赫恭敬,不但容易丧失意志、流于平庸浅薄,弄不好还会丢人破财、触犯法律。扎扎实实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认真充实美化自己的内在,才能得到恒久不衰的尊重和认可,支撑起真正的面子。 ⑧最近买过两件衣服,我都是一眼看中了里子才喜欢的。而以往买衣服首先当然看样式,然后是质地,最后是手工和细节,但这两件衣服的里子都十分惊艳。看不到的地方尚且如此精致,看得到的地方大体可以放心了吧! ⑨做人也一样,里子也要讲究一点。 (李传鹏选自《新民晚报》2017年12月20日)(1)说一说文章开头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谈谈你对“做人,里子也要讲究一点”这句话的理解。 (3)④—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说说本文论证思路。 (5)根据本文的观点,说一说以下三则材料,哪一则不能论证这一观点?为什么? 【材料一】西南政法大学大四女生谢仁慈,在车祸中失去了左腿,但她没有因为残疾失去

中考真题——议论文阅读10篇

中考真题——议论文阅读10篇 1.2019年江西,17——20题,17分 谈语言 王力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文学创作、新闻写作和其他一切写作的工具。我们既然爱好写作,又想在这方面成才,就不能不首先掌握好这个工具,而且要像木匠爱斧锯、画家爱颜料、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大学教授,从新闻记者到作家,拿起笔来总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把语言装饰得“华丽”一点,把语句表达得“文雅”一点,把文章写得“美妙”一点。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有一篇描写英雄到大海救人的报道说:“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这是一个很费解又不准确的句子,作者在说话时绝不会这么说,这叫“故作姿态”。 还有篇报道,出现“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圩堤上东奔西走”这样的句子。“七月流火”出自《诗经》,指夏历七月星辰位置的移动,并不指天气炎热。用“七月流火”形容天气炎热就不对。我们平常说话从不这样说,可能说“冒着烈火”、“顶着烈日”,如果说“我冒着七月流火怎样怎样……”肯定要被人大笑一番。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比他早年的作品好,他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我自己就爱看他晚年的作品。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他早年的作品语句过于修饰、做作,读起来很绕口,理解就更不容易了。他晚年的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就很受读者欢迎。这对我们后人是一种启发。 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和语言不一样。我们平常说话的时候,往往不假思考,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有时候语言不连贯,甚至前后矛盾,句子不合逻辑,不合语法。有的同志在小组会上发言头头是道,娓娓动听,但是人家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仔细看一下,却又会发现毛病百出,缺乏逻辑性和科学性。所以,我不反对对口语加工。并且,我一直是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报刊上的语言往往要被读者仿效,因而更应该强调准确性,规范化。否则,会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制造混乱。 比如,我曾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过意见,认为“最好水平”这个说法在口语中运用勉强说得过去,而在报刊上运用就不对了。“水平’,原意是水的平面,水的平面永远是平的,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说“最好水平”,是违背事理的。但是,至今有些报刊还在使用“最好水平”这个词。 又比如,有的报刊批评某些人对事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时,习惯用“不以为然”这个词。这也是不对的。“不以为然”是“不以为如此”或“不以为对”的意思,而不是“满不在乎”的意思。从这里我们再一次看到了不能随便运用口语。 但是在将口语上升到书面语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出发点是什么,这就是要使读者能读懂。在对口语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要能够被读者领会、理解。否则,这种上升就失去了意义!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议论文阅读(含答案)

成都2018中考 也说颜值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大家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所以,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颇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很多人吐槽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相英俊,气度不凡,可谓“颜值高”,但这样一位相貌出众的热血青年后来却做了汉奸,至今仍遭到中国人的唾弃。德不配颜,徒有“颜值”之虚名,其“高颜值”反倒成了一个笑话。 ⑥才补颜不足。颜值低是一种“先天不足”,才华却是弥补这种“不足”的营养剂。英国人戈登在他的著述中对晚清大臣曾国藩有如此描述:个子中等,身材肥胖,脸上皱纹密布,脸色阴沉,目光迟钝;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迹。可以看出,曾国藩的外貌并不“漂亮”,可谓“颜值不高”,但他却在大风大浪中凭借过人才华,成就一番事业,名留青史,令人敬仰。 ⑦古语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现在也有流行语“欣赏一个人,始于颜值,敬于才华,终于人品”。无论是一个人如何风华绝代,最后沉淀下来值得祢道的只有两样——德行和才华,然后才可能说,这个人还有“颜值” (有删改)10.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中占得先机 中心论点:①③ 貌因德而美 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 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① 11.第⑥自然段引用英国人戈登在著述中的文字后,原稿还引用了如下资料,但作者修改文章时将其删除,请分析删除理由。(3分) 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12.如果要给这篇文章换一个更生动并更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标题,下面哪一个选项最为恰当?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4分) A.有“值”不在“颜”高 B.德才兼备,无“颜”何妨 C.“颜”外之意 10.【参考答案】①欣赏一个人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提出如何正确看“颜值”) ②才补颜不足;③总结中心论点 11.【参考答案】(1)曾国藩自己也说:“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这句话的意思是:性格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读书速度慢。自己性格鲁钝,别人一目二三行,自己怎么快也不能看完一行。(2)原稿引用这一资料,证明曾国藩性格特点是反应缓慢,行动拘执,读书速度慢,判断比一般人要慢。(3)文段的分论点是:“才补颜不足”。如果引用这一资料,则不能证明分论点。因此应该删去。 12.【参考答案】A。理由:(1)A项:有“值”不在“颜”高,表明“值”最重要,处首位,“颜高”处次要地位。符合本文的主要内容:对人的判断首先是德行和才华,其次才是颜值。故选A B项:德才兼备,无“颜”何妨。突出了德才兼备的内容,认为没有“颜”也没关系。不符合文章主

初中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自信,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相信自己。人们常说,人要有主见,才会办好事。唐代韩愈初次考举人时,文章并未受到主考官的赏识。结果落第了。三年后,他再次去考,主考官还是此人,连文章题目也未变,韩愈不假思索,毫不犹豫地将上次所写的文章原封不动地写了一遍,出乎意料的是,这次主考官对他的文章大为欣赏,结果当然中了举。初看这则故事,觉得韩愈有点“狂妄”,可仔细一想,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信”。如果他惶惶惑惑,另外重写一篇,也许又是名落孙山。 自信,是坚持正确的意见,面对困难不灰心,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爱迪生一生中进行了大量的发明创造工作,但他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如果他当时认为“我不行”,就自暴自弃,那么他还会至今被人们所称道吗?周总理也对共青团干部说过,要吸收各方面的意见,但又不能六神无主,无所适从,要善于吸取好的建议,坚持正确的,也就是要有自信的精神。 但是,盲目的自信则是骄傲,。西楚霸王项羽在秦末时势力最强,由于刚愎自用,即过分自信,听不进劝告,一意孤行,结果“无颜见江东父老”。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并非靠自信就能成功,成功必须靠汗水和勤奋才能换来,爱迪生的发明创造,正说明了这点。所以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但不是惟一的秘诀。 1、自信的作用是______。(用第1段文中的原话来回答) 2.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论点B.提出中心论点的论据 C.论证中心论点D.提出本文论述的问题 3.西楚霸王的事例说明了() A.不自信就不能成功B.盲目自信也不能成功 C.只有自信才能成功D.只要有自信就能成功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事实论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使用了___和___的论证方法。 《张扬》 张扬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种意气风发的生存方式。

2017年中考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型讲解(有答案!!)

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型讲解 议论文基础知识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常见题型 1、归纳和找出文章的论点或是中心论点 2、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3、概括论据的内容 4、补充和论点内容一致的论据 5、判断某文段是属于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6、论据的作用 7、判断某段、某句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8、采用某种论证方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9、围绕某个论点,作者是怎样论证的 10、分析过度句,或者是起始句、结尾句的作用 考点分析 1、把握中心论点 2、辨析论据类型,分析其作用 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4、理清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6、联系实际,开放拓展谈看法 议论文文体知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议论文结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证的方式:立论、驳论。 论点: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正确、鲜明) 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 事实论据: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 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论证: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 常见题型解答技巧 一、把握中心论点 常见提问:以上选文主要论述了一个什么中心? 答:这篇文章围绕观点展开论述······ 怎样找中心论点? 1、形式:一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 2、要看文章的标题 3、常出现的位置 ⑴标题揭示⑵开头提出⑶议论过程中鲜明提出 ⑷结尾归纳(表示总结性的词语:所以,总之,因此,由此看来归根结底……) ⑸文章中没有提出,需读者自己归纳 4、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练一练: 最美的姿态(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二、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提问方式:选文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阅读练习: 微阅读时代更需阅读经典 杨福成 ①而今,“微阅读时代”已经来临。与正襟危坐捧一本经典厚书来比,微阅读的趣味性是大大增强了,鼠标一动、手机一点,浏览便捷、直观,内容简单、轻松。 ②微阅读时代我们还需要阅读经典吗? ③不难发现,当今社会具有这么几个特征:人心浮、轻文化、重娱乐。这与这个社会疏远了经典,疏远了那些能够让心灵沉静下来的书籍不无关系。 ④曾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演绎了早上四五点钟就去新华书店排队买书的风景,

初中议论文阅读理解及练习有答案

议论文阅读理解 【基础再现】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 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 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 合逻辑。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它是议论文的灵魂。 常见题目是:A、本文的论点是什么?B、文章是怎样提出论点的? C、本文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怎样? D、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怎样? E、对论点的评述。(这是开放性试题) 2、在什么地方寻找文章的论点? 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揭示了论点从常见位置寻找文章的论点, 3、论点的呈现方式: 明确表述式:在文中可以找到现成的表示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有四种常见提出方式:有的文章标 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就提出中心论点(有时是作者自己的话、有时引用名言表明); 有的文章是叙述现象后稍加分析提出论点;有的是在摆出对方错误观点分析否定后提出的中心论点。 4、如何归纳提取文章的论点:找出论题,判断作者对此问题的倾向。观察论据,根据论据与论点之 间所具有的支持与被支持的逻辑关系,从中推断它所支持的观点。 5、论据: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分为道理论据 和事实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种。 常见题目:A、本文为了证明论点用了哪些论据? B、这个论据(材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阐明什么道理、目的)?分析论据能不能为证明论点服务。 C、围绕论点补充论据。(这是开放性试题) 、 5、论证: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议论文阅读训练10篇(附答案及解析)

议论文阅读训练10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一)“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最大的争议有两个。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尽管《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作者对此持赞赏的态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引发的最大争议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缺乏关联性,且主题隐晦。 C. “舌尖”第二季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两点:进行国家主义(家国意识)的教育;矫正快节奏、粗鄙的现代生活。 D.作者认为:《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文人气质几乎消失殆尽。

【语文】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不求甚解(节选) 马南邨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⑨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题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做学问必须要坐得住。 ①最近有媒体报道,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全身瘫痪的霍金在65岁生日之际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计划做一次太空旅行。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 ②探究霍金取得如此伟大成就的原因,我们固然可将之归于他的天资聪颖,但我觉得霍金和他母亲的解释或许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 ③“如果不是因为生病,我不会有今天的成就。”霍金如是说。“如果他不生病,他可能不会这么专注,因为一个健康的人兴趣是广泛的。”他的母亲这样解释。一句话,专注、安静下来、丢去广泛兴趣,是霍金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大师,他们能够取得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科学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和狂热的投入。经济上可能有人一夜暴富,学术上却不可能一夜成功。做学问是一个“板凳要坐十年冷”的长期的研究过程,需要日积月累,需要老老实实下功夫,来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在学术领域,研究者需要具备像霍金这样的专注和恒心,才能有所创造、有所超越。 ④反观我们有些人,功利思想严重,心浮气躁,三心二意,对一些域外新知不愿做紧密的跟踪和研究,对本土的研究难题不愿做踏实细致的研究。即使是迫不得已要学习、钻研一点东西,也往往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结果对诸多学问都只是一知半解,或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科学精神而言,他们所能达到的境界与霍金相差岂止“十万八千里”。 ⑤因此,急功近利心理不除,学术界就难以成为一个清静之地,而长此以往,势必要殃及整个社会的创造能力。如何医治?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真心像霍金学习,不仅要学他身残志坚的意志,更要学他“术业有专攻”的专注精神,科研人员必须下恒心挤掉杂念,排除浊气,甘心埋头书房或实验室,充分利用“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静下心来,真心实意地搞点研究,做点学问。可以说,淡泊名利,潜心治学,这是一名学者取得成就的前提条件,正如著名科学家丘成桐所说“好的科学家首先要坐得住”。 (摘自《搜狐教育》)(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面几则材料,哪一项不能作为本文论点的论据?()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B.毛泽东长沙读书期间经常到闹市去读书,能做到学习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为他后来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奠定了基础。 C.管宁读书,目不斜视,因朋友华歆读书不专,他割席分座,与之绝交。 D.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议论文阅读及答案

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世理豁然开朗的认识。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态,书籍恰好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丰富学识,增长智慧;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追求灵魂与人格的崇高。 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不能证明“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曹雪芹常年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清苦生活,仍然自得其乐,坚持读书写作,终于完成鸿篇巨制《红楼梦》。 B.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常常手不释卷,有时在排队打饭或候车的喧嚣环境中还津津有味地阅读《尚书》。 C.艾思奇在日本求学期间,课余时间别的同学常常唱歌跳舞,而他却一个人埋头读书,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不存在似的。 D.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特意到长沙街头的菜市场读书,身边人来人往、嘈杂不堪,他始终不为所动。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议论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山东潍坊】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1-25题。(8分) 勇者不惧 ①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②“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根,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据《史记》记载,蔺相如携壁出使强秦,为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理直气壮地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家利益而甘受个人委屈。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③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选择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河滩,如此莽夫,我是不会和他一起共事的;我要一起共事的一定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的“无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④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具有压倒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是谓锐气。王阳明在带兵平定宁王朱震濠叛乱时,这种静气和锐气得到了生动体现。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忙,但坚持讲学论道。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利,弟于皆惊惧失色,阳明却神色自若地重拾中断的话头,很快又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仍神色自若地继续讲学。凭借纯笃的学问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王阳明深知,早已妥当布好战略战术,最终一定能够获胜。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不惧的品格。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 ①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 ②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③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④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⑤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离开家或办公室时,你应该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你应该想到先用一个容器把水接下来,再请人抓紧修理:当你扔掉一张纸时,你应该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而这样做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节约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少建一座电站,拯救一片森林,保留一处资源…… ⑥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⑦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作者的观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谈到“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你有哪些节约的好习惯?请用与本段相同的句式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们应大力提倡。请你为宣传节约拟一句标语和一副对联(或对偶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忍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是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周瑜临死时说的。周瑜至死仍未明白,自己和诸葛亮在才智上并没有多大的差距,而是缺少了诸葛的大度,因为这,他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留给后人的是无限的感慨

2019-2020年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汇编

2019-2020年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汇编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邓中翰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 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 结果。 ②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 ......。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 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③创新的过程 .....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 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 种种乐趣。 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 ........。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 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⑤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 (有删改)------------------ 【注】①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②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③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④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18.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不超过25个字)(2分) 19.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来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 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3分) 答: 20.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 更快乐)。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③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 而是一种快乐。”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议论文阅读汇编

2018中考议论文汇编 (湖南益阳)(四)阅读下文,完成18~20题。(9分) 唐僧,为啥不飞过去 姜仲华 ①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唐僧取经那么难,其实有好办法呀,孙悟空会驾云,只要背起他,十万八千里,一飞不就到了吗?近日偶读《孟子》,看到有句话: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②“科”是俗语的“窠”,就是坑、洼。孟子的意思是,流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不把坑、洼填满,就不向前流。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经历,忽然若有所悟:唐僧师徒不飞,原来如此啊! ③我豁然明白,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这是极其注重细节的人生。这每一个坑坑洼洼,都有上天的美意;这些坑坑洼洼,是熬人的苦杯,其实,也正是盛满祝福和营养的福杯啊!如果用巧法省下走哪个坑洼,坑洼里含着的福分和养分,就得不到了。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抵达西天时,已经不是取经最初的凡铁了,他们脱俗成圣了。 ④盈科而后进,是一种厚实、沉着的坚守和忍耐;成就的,是不寻常的质地和品格。据说,如今的白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

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但是真正的好酒,必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 ⑤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写了一篇围棋讲座稿,开头有段话,提醒学棋的人:“我以为,与其一心想着要赢棋,倒不如专心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以留内容充实的棋谱。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围棋的每一手也都有其正确的方向。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围棋也是如此。”曹薰铉“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不正是唐僧师徒扎实无比的取经之路吗? ⑥童年读《西游记》,读到的是巧;人近中年,读出的是拙。我为童年的小聪明而惭愧,也明白了,真正称得上美好的事业、真正品质恒久的果子,都来自流水一样的“盈科而后进”的精神啊。 (选自2018年第1辑《时文选粹》) 18.第⑤段论证的观点是什么?(2分) 19.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4分)20.下面链接的材料能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明理由。(3分)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选自《孔孟论学习》) 答案:(四)18.(2分)“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均可。(答对一个即给分)

2016年中考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说明文阅读练习 (一)汉字的优越性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有着其它文字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现在国际通用的文字主要有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汉语等六种,联合国的文件一般都要翻译成这六种文字。用其他语言写成的文件往往厚厚一大本,而用中文写的文件则要薄得多。这说明,同样的信息量,用汉字来表述最简洁。 汉字总共六万多个,英文字母只有26个,为何汉字比英文还简洁呢?这是因为,汉字虽多,数量不再增加,并且真正常用的汉字并不多。按照《信息交换用字汉字编码字符集》的统计,现在通用的汉字只有6763个。据测算,一个中国人如果掌握了出现频率比较高的950个汉字,就能覆盖一般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的90%的阅读。 英文字母虽然只有26个,但英语的单词量一直在增长,它要是不增加就无法适应高科技时代的社会发展;汉语则不同,不管科技时代的社会生活怎样飞速发展,随便从《康熙字典》中找几个汉字,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衍生出新的词汇,用来表述科技方面的新发现、新概念、新名词。 汉字形体俊美,魅力无限。汉字之所以被称作方块字,是因为它方方正正,四平八稳,横竖撇捺,结构匀称。汉字书法艺术更是世界一绝,无与伦比。其楷书如立,行书如走,草书如奔,风格迥异,各领风骚。此外,汉字一个音节一个字,阴阳上(shǎng)去,平平仄仄,由此形成的“对对子”堪称文学园地里的一朵奇葩。“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鸿是江边鸟,蚕乃天下虫”、“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往东扔;自上而下看左传,书向右翻”,这种汉语言特有的对仗工整的形式美和韵律美,确实令每一位炎黄子孙自豪和鼓舞。 新加坡有关专家对7000多名6至12岁的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新加坡儿童在智商方面的表现要比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儿童突出。专家们认为学习汉字是其主要原因,这是因为汉字的象形特性对激发儿童的思考能力大有帮助。 专家们进一步研究发现,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拼音文字都属于“单脑文字”,即这种拼音文字主要是音码刺激,这一刺激只对人的左脑发生作用。相比而言,汉字则是一种十分奇特的“复脑文字”,具有音码、形码(平面排列)、义码三种不同的刺激,需要人的左右脑同时发生作用。 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家米奥拉女士也进行了同样的研究,她通过研究亚裔学生的母语,肯定了汉语学习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所起的正面作用。 15.从全文看,汉字有哪些优越性?(3分) 16.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17.下面句中的加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据测算 ...,一个中国人如果掌握了出现频率比较高的950个汉字,就能覆盖一般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等使用汉字量的90%。 18.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一股“汉字”热,请就此事发表你的看法。(60字以内)(3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