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发展需要_教育人本管理的本质

发展需要_教育人本管理的本质

发展需要_教育人本管理的本质
发展需要_教育人本管理的本质

第23卷 第1期2009年1月

长 沙 大 学 学 报

J OURNA L OF CH AN GSH A UNI VERSITY

Vol.23 No.1

J an.2009发展需要:教育人本管理的本质Ξ

陈匡明,张小健

(赣南医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江西赣州341000)

摘 要:教育的人本管理作为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之一,体现了教育发展的需要,也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为此提出的各家各派思想观点异彩纷呈,见仁见智,但大体上可划分为“基本问题论”、

“行为激励论”、

“教育服务论”、

“人文环境论”、

“管理效果论”、

“综合发展论”等六种。在全面考察上述观点的基础上不难发现:发展需要的是教育人本管理的本质;教育的人本管理旨在满足师生发展的需要。此结论姑且视为“发展需要论”。

关键词:教育管理;人本管理;师生发展;发展需要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09)01-0135-03

人本管理的理论正风靡管理界和教育界。教育中的人本管理主要是在反思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长期存在的“见物不见人”或把人作为工具、手段的现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教育人本管理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

一 人本管理与教育人本管理的涵义

按照“管理———人本管理———教育的人本管理”的逻辑来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教育的人本管理内涵。管理是一个把合作群体的各种行动引向共同目标的过程,是一种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把管理定义为“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1](P2)。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信息、时间等几个方面。随着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人”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越来越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靡全球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采用。管理学大师杜拉克在《21世纪管理挑战》一书中指出,管理者要将越来越多的精力花在人的管理上,高级管理人员可能要将80%的精力放在处理人的问题上,这是管理的一大趋势。

所谓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思想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化,其实质就是始终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内部全体成员作为管理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人本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将人本身视为目的,它所追求的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双重实现。人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强调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既是管理的出发点,又是管理的落脚点。在概括人本管理的精髓时,人们总是不厌其烦地引用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安教授所提炼的

三句话:“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2]

教育的人本管理理论与实践发轫于企业管理领域。自20世纪初美国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始,其管理思想就一直影响着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在科学管理等古典管理理论之后,出现的是以“人际关系学派”和“现代行为学派”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管理思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传统教育体制某些弊病的激烈抨击和现代教育改革的进行,人本思想得以兴盛起来,并逐渐成为了学校管理、教育改革的一种思想和要求。教育家们将在行为科学等理论基础上根据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发展出来的人本管理思想引入到教育管理领域中,为教育管理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对教育管理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所谓教育的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把满足人的需求,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作为教育工作的最终价值取向”;这种管理理论除了表现为“为了人、尊重人、理解人”以外,还具有“依靠人、满足人、发展人”等内涵[3] (P32-33);其核心就是把参与教育过程中的人视为社会人来看待,而不是作为自然人来对待,即不仅仅将他们看作一种管理对象或资源,而且使他们是其是、适其所、尽其才。教育的人本管理理论,反映了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需要。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一份报告,即《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4](P71),教育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教育的人本管理的最高理论概括。

二 从各家各派看教育人本管理的本质

人本管理思想自古以来就有,在中国古代许多典籍中,“人贵于物”的思想始终绵延不绝;在西方,从历史看,尽管屡

Ξ收稿日期:2008-10-28

作者简介:陈匡明(1974-),男,江西南康人,赣南医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张小健(1976-),女,江西南康人,赣南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

遭压制,人本论仍不时成为主流思潮。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本观”是诸多“人本主义”的合理性旨归[5](P1-6)。迄今为止,人们围绕教育的人本管理提出了诸多思想,各家各派的说法与观点异彩纷呈:

“基本问题论”。认为教育的人本管理需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教育的人本管理中的“人”,包括教师、学生、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四类。这四部分人中,以人为本应突出以师为本、以生为本,也即教育管理中任何事都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把人放在应有的主体位置上,尊重人、关心人,坚持依靠“人”来推进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二是“管”,指怎样对教职工特别是教师进行激励、协调、督查和控制;怎样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教育和培养。解决这两个基本问题应从“办学以师为本,教学以生为本,治学以术为本,管理以励为本”入手;以师为本与以生为本是相统一的。

“行为激励论”。认为教育的人本管理就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采取非强制性方式,在人们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将组织意志转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它的功能重在协调、激励、互补和软控制,从而更有效地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事业的奉献精神。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潜能。

“教育服务论”。认为教育的人本管理理论是由“管理者———教师———学生”组成的一个相互支撑的人的结构系统,它的起点和归宿始终是“人为”和“为人”。教育必须树立服务意识,着眼学生,服务教师,提倡个性化教育思想,确立依法治教的人本管理理念。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人文环境论”。认为教育的人本管理核心应是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尊重教职员工的人格为基点,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为纽带,营造相互理解、团结合作的校园环境,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目标。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把全体教职工凝聚在一起,形成一种向心力。

“管理效果论”。认为教育的人本管理强调人的本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种种合理需要,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校管理者不是单纯靠行政命令、规章制度和各种强硬措施来进行管理,而是创造民主、自由、平等、有效的育人环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管理政策、措施,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等行动来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达到最佳优化,从而使教育教学和管理达到最佳效果,也就是激励广大教职员工的互动参与,积极管理,达到“无为而治”、“不治自律”的“没有管理的管理”的效果[6](P42-43)。

“综合发展论”。认为教育的人本管理就是“以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为根本指导思想来进行的学校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学校最主要的资源,把学校教职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的人力资源,服务于学校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为实现学校目标和学校成员个人目标而进行的学校管理。”[7](P35-36)教职员工和学生人生得到最完善的发展是教育管理的核心。

综观上述有关教育的人本管理思想观点,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虽然各家各派观点不同,说法各异,但其主旨都相同,即把人当作教育管理之本。(2)有关教育的人本管理,人们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或实践目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做出不同的解读与诠释。(3)各家各派理论的侧重点不同,但大多侧重于“以师为本”。(4)上述观点都倾向于把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作为人本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不妨这么认为,“综合发展论”是“管理效果论”、“人文环境论”、“基本问题论”、

“行为激励论”、

“教育服务论”的综合和概括。

而本文更倾向于兼顾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发展需要论”观点。理由很简单,教育管理应紧紧抓住教育价值的主体部分———教与学———来确定教育人本管理中的“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了衡量创造价值所投入的活劳动,……教与学的劳动价值才是教育活动中教育价值的主体部分。”[8](P15-20)因此,教育人本管理应主要包括“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两方面,其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的人本管理的核心内容;而学生的发展依赖教师发展,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的发展才有保障。故此,师生发展需要,是教育人本管理的本质。

三 教育人本管理:满足师生发展的需要教育人本管理对于促进学校科学管理、校园人际关系和谐、人的管理问题的解决、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本文则侧重阐明教育人本管理能够满足师生发展的需要。

(一)教育人本管理满足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优化发展的需要

1.人本管理可以提高教育效率、效果。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劳动的过程,仅有教育者或受教育者一方面的劳动,不能构成教育的全部。如果受教育者不付出劳动,就没有教育可言;接受的服务要越好,付出的劳动就要越多,受教育者的劳动与教育者的劳动是相辅相成的。要使教育达到最优效果,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从人的发展看,存在内驱力和外驱力之分,内驱力是主要的动力,“一旦涉及教育内部都值得重新考虑”[9](P15-20)。只有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认识能力,把他们培养成有内驱力的人,才能刻苦、努力、持久地学习。人本管理立足于增强学生的内驱力,促使学生自觉地付出学习劳动,不断塑造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从而不断加速自身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增值。

2.人本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因为人的能力有限,教育才涉及到了经济的问题。“缺乏学习能力是教育的基本原理”[10](P67)。人本管理提升学生主体精神,弥补学习能力不足,使学生得以在德、智、体诸方面和一生中不同时期全面、优化发展,是教育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人们从事和

631长沙大学学报2009年1月

热衷于教育是基于一个简单明了、毫无浪漫色彩的原因:“人类为了能够满怀信心、自由自在和卓有成效地生活必须知道很多事情,但儿童和青年的学习能力都非常有限,这就是原因所在。”[11](P67)教育的人本管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追求学习、钻研学习的精神,解决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

3.人本管理激励学生自主加大精神投入力度。学生作为教育的消费者,也是社会的消费者,这决定了他们的物质条件是有限的。“在一定的物力投资条件下,要提高受教育者的质量就必须增加其精神投入。”[12](P1-3)教育的人本管理效果之一正体现为促进学生精神投入,增强认知投入、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这种投入既是“成本”,也体现了个体发展、个体质量。学习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晴雨表”,学生投入力度,最终要反映到教育质量上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使学生获得全面而协调的发展,学生是否投入,能否投入,怎样投入,投入多大等等,正是教育的人本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教育人本管理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生命质量提升的需要

1.人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人本管理“体现了教师群体内在的价值追求、精神理念和人格心灵,并以教师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最终形成和完善为核心标志,建立起宽松、高尚、清新、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让学校具有浓重的文化气息,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13](P37-38)从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为教师投入教育劳动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同时也为教师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他们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到专业领域研究和教学中去,使之成为学术权威或教学名师。人本管理是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它就像拆除捆绑手脚的绳子一样,让教师找到了主体意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点燃了教师创新的欲望。

2.人本管理激发教师加大精神投入力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国家一再强调教育经费和办学条件的投入,通过实施“211工程”和“985工程”等建设项目,加大对大学的投入力度。但是,不管国家投入(包括重视)力度有多大,教育资源始终处于稀缺状态。教育资源的稀缺光靠物质的投入是不够的,在物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更要激发教师的精神投入。人本管理可以提高教师精神投入的力度:其一,促进教师加大对教学的情感投入,用“心”工作,用“心”育人,促进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热爱教育事业,发挥教师影响源的作用。只有当教师真正以积极的情感对待学生时,才会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斯宾塞曾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14](P107)。其二,促进教师加大物质资源的投入力度,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与培训,积极主动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3.人本管理体现对教师劳动的尊重,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过去在教师的管理过程中集中过多、统得过死,把教师当作一种教学工具,并没有看到教师本身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人本管理很好地确立了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能给在高压力、高节奏工作中的教师带来幸福感。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是教学工作者,他们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发展的生命整体。况且,“广大教师是核心竞争力中的核心力量”[15](P163-166)。可见,人本管理在重视学生发展的同时,也把教师自己看作是发展的主体,为教师的美好生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从而提升了教师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哈罗德?孔茨.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张今声.论人本管理[Z].中国论文联盟网,2004-12-30.

[3]庄波,王爱平.高等教育管理的人本观念[J].人才开发,2004,

(2).

[4][法]雅克?德洛尔.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杨德广,朱炜.“以人为本”的教育观述略[J].现代大学教育,

2004,(4).

[6]王澍.以人为本学校教育管理思想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4,

(12).

[7]侯立华.关于学校人本管理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2,(8).

[8][9]胡弼成.学生发展:个体教育经济学的基本范畴[J].教育研

究,2005,(5).

[10][11][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等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2]胡弼成,陈慧青.教育投入:一项系统工程[J].黑龙江高教研

究,2005,(6).

[13]武晓艳,杨秀珍.论教师专业发展与师本管理促进机制[J].职

业教育研究,2005,(8).

[14][英]斯宾塞.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15]马士斌.“战国时代”: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学海,2000,

(5).

(责任编校:远扬)

731

总第87期陈匡明,张小健:发展需要:教育人本管理的本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