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内外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状况

国内外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状况

国内外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状况
国内外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状况

国内外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状况

【摘要】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中介机构,其生存状况和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资本市场的健全和发展。文章从多个层面就国外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讨论,并着重分析国内外证券公司在管理审计等现代内部审计方面的差距。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审计;现状;发展趋势

内部审计是健康发展的基础。它是一个组织内部为检查和评价其活动和为本组织服务而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它要提供所检查的有关活动的分析、评价、建议、咨询意见和信息,以协助本组织成员有效的履行责任。随着我国加入WTO,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日益迫近,证券业发展环境将发生剧烈变化,在为我国证券公司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的同时,也使其高风险的行业特征充分暴露。在我国,由于证券市场不规范,投机性强,监管能力较弱,那么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避免证券公司的不健全市场下违规操作的重要保证,是证券公司乃至我国证券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证券投资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领域,每天都涉及数以万亿的投资额。如此巨大的资本在证券公司内部运转,使证券公司成为管理风险高发的。因此,在证券公司发展的早期,内部审计就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内部风险控制手段。从世界范围来看,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主要经历过以下几个阶段:

一、财务审计阶段

证券公司发展之初,内部审计的目的是确定雇员是否遵循财务和会计制度,是否存在舞弊或其他不道德行为。内部审计只不过是外部审计工作的一种延续,在公司的管理体系中仅仅承担非常有限的责任。并且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隶属于会计部门,工作内容局限于财务报表审查。虽然,这一阶段内部审计仅仅针对公司财务,但却在证券公司资产安全,以及未来内部控制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经营审计阶段

随着世界范围内内部审计的发展,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也从会计部门独立出来,并且内部审计也开始涉及经营方面的问题。内部审计师的工作,对于帮助业务部门提高赢利能力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三、管理审计阶段

内部审计发展到当代,使其工作关注的问题逐渐增多,职能逐渐扩大,在证券公司内的地位显着提高。内部审计发展为对证券公司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了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正在实现公司的目标。这样内部审计成为证券公司管理的延伸,发展为管理审计。

四、风险导向的综合审计阶段

现在,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除了涉及到公司的管理,还关注组织治理。而组织治理正是由以往的静态的命令控制模式变为对不断变化的经营风险的适应。内部审计,变得更加关注风险管理,注重组织经营的未来前景。而且,已经将变化的风险管理模式整合进入内部审计程序。风险导向的综合审计和管理审计成为现代证券公司最重要的两种审计形式。

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是国家为强化审计监督体系和健全自我约束机制,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与国外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大致相当,但却是在更短的时间内发展到管理审计和风险导向的现代审计阶段的。由于缺少历史经历的积累,以及跳跃是发展造成内部审计内涵的缺失,我国证券公司在内部审计方面与国外证券公司相比,在独立性、审计方式、审计手段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在证券业发展初期,根据政府要求建立的,并不是根据公司内部需求建立起来的,其机构独立性普遍较差。多数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某实权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无论从层次、地位和独立性来讲,都是不够的,并且审计范围也相对狭小。在审计方式上,相当部分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基本是采取被动式审计。被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积极性不够,或多或少地存在抵触审计的行为,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处于对立状态,关系比较紧张。这也导致了,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在审计手段上,现代电子信息及通信技术还没有西方国家那样发达,审计工作对电子信息技术及通信技术的应用还不够,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面前有些无所适从。况且,计算机犯罪呈上升的趋势,传统审计技术又主要适用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因此很多问题不易发现。审计手段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但随着证券公司内部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的加深,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与国外在审计手段方面的差距正不断减小,特别是审计人员对络化、信息化的审计手段的掌握,内部审计部门地位的提升,都使得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由于我国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在跟踪国外实践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现代化的审计方法上,特别是现

代化的管理审计,还要对国外证券公司的实践状况作诸多借鉴。

在世界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中,开展管理审计并取得显着成果的有瑞典、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在证券公司内部,审计部门不受行政干预,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客观性与独立性。在美国和英国,审计部门还保有独立的人事雇佣的权利,使得大量的非审计专业人员加入到证券公司内部管理审计的队伍中去,这些具有经济、管理、统计学背景的工作人员能综合审计过程中各种问题。在美国,内部审计部门为各个计划项目事先设定优先级,建立所谓“问题领域”的清单,清单内容将会随时间和需要不断变化,然后将最终存在的问题在报告中向总审计师或主管内部审计的副总经理汇报。上述这些发达国家证券公司在内部审计方面的实践都值得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思考、借鉴和运用。

内部审计已经成为证券公司防范内部风险,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在金融投资不断发展的今天,特别是中国的金融市场逐步走向开放,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国内证券公司的足够重视。国内证券公司在内部审计的手段、方式、制度方面都逐步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通过对国外证券公司近年来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之路。

首先,内部审计络化,内审机构地位提高。内部审计技术和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是内部审计发展最直接的表现。信息技术和络技术的发展对内部审计造成巨大的冲击。目前,在内部审计工作中组建安全、高效、合法的络系统,选择合适的设备、络、数据库、管理软件成为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的新方向。随着络技术的完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在络中的权限也不断提高,发展为可以直接远程查看任何部门的络文件,这将大大提高内审机构的地位,并且促使在公司组织结构中的地位也有相应的提升,成为一个直接向董事会负责的独立评价机构。

其次,内部审计领域扩展,内容趋向综合。世界范围内金融投资交流的增强,使得证券公司的经营内容、分权管理关系更加复杂。为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证券公司迫切需要对影响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一切因素都进行深入分析、客观评价和严密控制。这就要求内审部门顺应潮流,突破传统的审计范畴,进一步深入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广阔领域开展审计工作,以协助管理层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鉴于西方国家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发展趋势的深入、广泛性,综合审计、管理审计、“5E”(经济、效率、效果、合理、环境)审计等成为内部审计的新形式,并形成了“内部审计活动范围就是公司总裁所关注的问题”的现代内部审计思想。内部审计的领域和内容都扩展到非常广泛的范围。

再次,审计观念改变,被审计部门参与性增强。随着内部审计作用表现的越来越明显,证券公司工作人员对内部审计的观念也逐渐变化。特别是在我国,

由行政干预建立起的内部审计体系正在瓦解,而发展为公司根据自身需要,自身特点建立一套合适的内部审计系统,并且出于风险控制意识的深入,各业务部门已主动参与到内部审计当中来。特别是内部审计外包化的趋势,更明显的表现了对内部审计的主动性、参与性的增强。

进入21世纪,国内证券公司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将在重新“洗牌”中经受严峻的挑战。约束、自律是证券公司获得良好信誉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券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在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内证券公司要加强内部审计,重视内部审计。要做到,审计查证力求“透”、审计处理力求“实”、审计反映力求“准”的原则。希望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诞生一批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的现代投资银行。

参考文献

李智芳.从内部审计定义的演进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J].经济师,20XX,(1).

约翰·法莱赫蒂,等.集中解决问题型的审计报告编写[J].内部审计师,1991,(10).

陈诗设.基于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J].中外家,20XX,(1).

陈宋生.内部审计新走向——连续审计[J].审计与理财,20XX,(1).

余玉苗.20世纪西方内部审计发展述评[J].财务与会计导刊,20XX(2).

2018年证券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8年证券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公司整体发展目标 (3) 二、公司各项业务发展目标 (4) (一)证券经纪业务 (4) 1、发展目标 (4) 2、发展计划 (4) (二)证券投资业务 (5) 1、发展目标 (5) 2、发展计划 (5) (三)信用交易业务 (5) 1、发展目标 (5) 2、发展计划 (6) (四)私募投资基金业务 (6) 1、发展目标 (6) 2、发展计划 (6) (五)资产管理业务 (7) 1、发展目标 (7) 2、发展计划 (7) (六)投资银行业务 (8) 1、发展目标 (8) 2、发展计划 (8) (七)其他业务 (8) 1、研究业务 (8) 2、期货经纪业务 (9)

3、基金管理业务 (9) 三、公司管理与运行体系发展目标 (10) (一)合规与内部控制体系 (10) 1、发展目标 (10) 2、发展计划 (10) (二)财务管理体系 (10) 1、发展目标 (10) 2、发展计划 (11) (三)信息技术体系 (11) 1、发展目标 (11) 2、发展计划 (11) (四)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2) 1、发展目标 (12) 2、发展计划 (12) 四、制定及实现发展目标的假设条件和主要困难 (12) (一)制定及实现业务发展目标所依据的基本假设条件 (12) (二)实现业务发展目标面临的主要困难 (12) 五、发展目标与现有业务的关系 (13)

一、公司整体发展目标 公司整体发展目标为:秉承“稳健、创新、多元”的经营理念,践行“责任于心,专业于行”的服务理念,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手段,以首次公开发行为契机,深化各项优势,在资本投资与中介业务中有效配置和利用资金,集中优势力量,突出重点业务。公司将统筹发展与转型的关系、资本与利润的关系、创新与风控的关系、渠道与产品的关系,不断向风险可控领域拓展并形成新的盈利模式。 1、市场地位:致力于提升公司综合实力。盈利能力、资本实力、市场占有率等主要经营指标在现有基础上稳步提升。 2、品牌影响:打造具有内涵和特色的金融服务品牌。在准确定位目标客户的基础上,通过各业务线的布局与互动,提升公司整体服务能力,培养目标客户对公司品牌的忠诚度,品牌竞争优势。 3、组织架构:以专业化、集团化发展为导向,建立以资本市场业务为核心的一体化金融服务产业链。 4、盈利模式:坚持证券公司中介服务的经营本质,大力发展证券经纪、证券投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传统业务,积极开展信用交易业务、私募投资基金等新业务,改变公司较为单一的盈利模式。 5、管理能力:坚持与公司发展阶段相适应、与资本规模相匹配的管理思路,完善公司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实现公司高效顺畅运行。

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

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我国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 1.调查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财务丑闻凸显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的目标。 本调查是对中国内部审计现状的一个描绘。 2.内部审计机构现状 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是目前中国学界与实务界探讨最多的话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讲,内部审计的其他问题,诸如内审的作用、内审人员素质的提高、内审工作水平等,都是由内审独立性问题派生而来。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位置安放对了,独立性自然就强,内审的作用也就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位置问题,就是内审机构管理体制的问题,也就是内部审计模式问题,它是内审独立性的保证。 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直接隶属于企业法人的监督管理机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处于较高的层次,可以保证内部审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图2.1 内审机构的管理情况 根据本次调查,目前内审机构的管理情况是:由董事会(或下设审计委员会)管理的占46%,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领导的占25%,纪检监察部门管理的占21%,财务经理管理的占8%。同时,有一些单位的内审机构是双重领导,其中,由董事会与总经理

或副总经理双重领导的较多;还有个别单位的内审机构是由党委书记、监事会、投资管理部、总审计师等分管。 对比1996年曹志勇针对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内审调查:当时,在67家被调查的有明确内审模式的企业中,由董事会领导的是7家,仅占10%,而今天,由董事会管理的已占到样本总数的46%。近10年来前后数据的对比表明,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正在逐步增强。 2.2国有企业偏好纪检监察模式 图2.2 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以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为标准比较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如图所示,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中,内审机构由财务经理与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管理的比重大致相当;而对国有企业而言,由纪检监察部门管理内审机构的比重大大高于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国有企业,内审机构由纪检监察部门管理。 2.3不同内审组织模式下内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差异明显 图2.3 不同内审组织模式下内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对比四种内部审计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其差异非常明显。通过上图,我们能直观地看到:在董事会、纪检监察、财务总监与财务经理四种内审模式中,内审工作满意人数比重依次降低,不满意人数比重依次提高,相关性极其明显。换句话说,内审独立性越强,内审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越高。 2.4组织规模越大,内审机构人员越多 图2.4 不同资产规模下内审机构平均人数 上图反映了审计机构规模(人数)与组织规模(资产总额)的相关性。其中,较大规模的审计机构大多存在于大规模的组织中。我们计算了不同资产规模组织内审机构人员平均数的情况,有效样本中,内审机构平均人数为5.66人,随着资产总额增加,内审机构平均人数递增。可见,组织规模越大,内审机构人数越多。 2.5组织规模越大,内部审计层次越高 近期对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的研究表明规模大的公司偏好实行董事会等模式,而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往往选择财务经理或财务总监领导模式,即公司规模越大,内部审计的层次越高,本次调查也印证了这样的观点,“公司规模越大,内部审计的层次越高”的结论不仅存在于制造业上市公司,也普遍存在于其他行业。 图2.5 组织规模与审计模式 如图所示,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小,采用董事会模式的比例也渐小,而采用财务经理模式的比例递增。 3.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3.1内审工作内容:财务收支审计为主

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管理薄弱、经济效益较差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致使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随着2007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指引》及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的设计、制定、实施等方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近年来,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众多学者作了分析,促进上市公司的良性发展发表了意见。但是,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为此,进一步研究其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 1 内部控制定义 其实我们通过学习观察所得,内部控制的定义在不同年代都有所不同。各国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是随着人们对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经济活动和不同的经济管理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 冯培根(2000)认为,内部控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强化内部监督,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文章认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对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经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对策。 Lauraf.Spira(2003)指出 Turnbull 指南的公布从根本上重新定义了内控的性质,尤其是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相接合。 彭君翔(2008)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和企业内部控制原理探析三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并且回顾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全面风险管理”五个发展阶段;并从“控制论、委托代理理论、博弈论”三个角度,探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原理。 安艳红(2008)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真实、正确,利于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3篇

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3篇)20XX年,XXX省某国企总经理被指控贪污受贿近4亿人民币,被立案调查。该国企总经理张某在担任XXX国营某公司经理期间,假借企业改制之名,通过虚设债务、低估资产、隐瞒债券等手段,将公司所属的房产、土地及债权非法转至由其成立并实际控制的私人公司名下,并逐步使上述国有资产全部私有化,贪污国有资产价值人民币近4亿元。此外,张某在任期间,在公司项目开发、招投标过程中,为相关单位、个人提供帮助,并收受贿赂。近年来,在我国严格惩治贪官过程中,像上述类似国有企业腐败案例频繁发生,挪用公款,违反招投标法律法规,人员招聘混乱更是违法乱纪的重灾区。这一方面体现了国有企业组织管理不规范,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不完善。有的国有企业,根本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而有的虽然有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机构,但其独立性和权威性不高,只是监管部门和企业领导的“应声虫”,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一、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一)内部审计独立性较弱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国有大型企业现代公司制度日趋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地位也在逐渐提高。但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国有大型企业特有的企业组织管理结构下,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较弱。一是内部审计机构工作限制因素较多,开展独立审计较难。企业的内部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仅受企业上级的直接领导,同时又受到其他业务部门的牵制和干预,经常要对企业审计风险和复

杂的人际关系进行统筹协调;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合理,有的是与企业财务机构合署办公,或者被当做企业的普通职能部门来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 (二)内部审计职能未充分发挥 我国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基本都停留在发生过的经济业务,重点大部分都放在发现问题上,只重视企业各类项目程序和结果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对项目前期立项和项目实施过程的审计监督意识不强,对后续整改的跟踪与监督力度不够。此外,在审计内容上还只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收支、招投标和工程预决算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无法及时预测和应对各种各样的经济风险,未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 (三)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的审计人员基本上都是会计、审计等财务专业背景,而现代内部审计业务不仅仅包括财务报告、会计账簿的审计,更是要对企业内部控制、项目招投标、企业经营决策等进行全过程监督审计,同时还要求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现有审计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明显不足。此外,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审计部门和人员很容易在实际工作中被边缘化,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等晋升又受到企业上级领导的决定,审计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审计队伍素质建设比较滞后。 (四)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滞后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国社会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企业内部审计论文:浅谈内部审计文化建设

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企业内部审计论文:浅谈内部审计文化建设 摘要:内部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进步发展的集中反映,对审计监督的长期效应有着重大 的作用。准确地把握内部审计文化的作用和特点,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文化凝聚、协调、形象、约束、团结五大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文化建设先进文化 一、新时期下内部审计文化对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作用及其必要性 内部审计文化建设是审计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审计机关在新形势下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内部审计文化是审计事业进步发展的集中反映,加强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文化的研究,是审计工作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完善和改进审计工作机制,由粗放式 审计向集约化审计,由外延审计向内涵审计转变的重要途径。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切实重视审计文化建设,为审计文化发展贡献力量。 l、内部审计文化使审计群体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在拥有共同理想和目标的审计群体中,人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觉地为实现审计组织的目标 而奋斗。 2、内部审计文化将审计组织的组织目标、宗旨和社会责任,内化为审计人员的审计精神、审计心理、审计道德、社会责任感,并规范化为审计行为准则,形成“内控”机制。 3、内部审计文化将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知识凝结为审计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种综合素质又通过审计人员发挥着知识、科技和智能的机能。内部审计文化的机能正在于将知识等因素和审计人员融为一体,从而造就出一批适应时代进步要求、高素质的审计人员。 4、内部审计文化以其自成体系的组织目标、宗旨和原则等本质内容和特征,给外界以完整、深刻的印象,具有塑造审计组织形象的功能。内部审计文化通过审计组织及其成员的行动,发散和辐射其影响,并外化成在审计客体和社会公众中的形象。 5、内部审计文化将发挥组织“调节器”的机能,将审计组织内部可能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消解于萌芽状态之中。由于内部审计文化中群体共同的价值观、精神、道德观、思维和行为方式的作用,审计组织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审计组织内部人员的协调一致。即使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矛盾和冲突,也比较容易消解。 二、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微观解读 1、塑造员工共同的价值观是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在内部审计文化的构建上,应该本着科学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所处环境、人员结构、发展目标等的变化,企业内部审计文化也需要发展、完善,还应该适时分解细化,构建适合企业自己的、具体的行动准则和价值观念,来作为每个员工工作的动力、行动的指南、判别是非曲直的标准。 2、科技的投入和严格的审计工作程序保证了内部审计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和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为保证内审部门审计业务高效开展,企业应建设提供“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平台。利用这个审计平台,使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更加灵活,提高工作效率。审计人员把审计中发现的问题,随时将细节告知被审计部门的相关当事人及其上一级,以便随查随改,并及时接受被审 计部门的解释和反馈。审计结束后,被审计部门须在六周之内对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反馈,将整改的结果或者预计整改完成的时间提交“内审信息系统”,并有第三人监督,直到审计建议和意见被落实为止。内审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独立的审计发现和意见拟写审计报告,并逐级上报。内部审计委员会根据整改情况,可责成限期整改。内审部门根据风险大小,可随时安排后续审计。上述一系列措施和流程,为审计建议和意见的落实奠定了基础。加之审计结果,直接影响被审计部门及其管理人员的年度考核结果,从而提高了被审计单位整改的积 极性,达到巩固审计成果的目的。

国外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从国际视角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和蔓延,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和造成的损失将会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会更加明显。风险管理不力、缺乏透明度和无效的公司治理是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内部审计作为受托责任的一种控制机制,以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作用点,以监督、评价和咨询为职能,促进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建设,确保内部控制、公司治理持续有效运行,这既是内部审计的职责,更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 一、内部审计的定义及其发展 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是随着一国经济、文化、法律意识和公司制度的发展而发展的。内部审计的职责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947年至1999年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先后7次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责进行了新的定义,[1]集中反映了国际组织对内部审计理论内涵认识的不断深入,也反映了社会对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不断深入挖掘。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监督和评价始终是内部审计的两大核心职责,但监督和评价的范围在不断拓展,层次在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在实践中迅速发展并不断适应组织的需要,逐渐站在管理层甚至整个组织的高度,以为组织增加价值为目的。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内部审计师已经从事包括财务检查与审计、经营审计、管理审计以及遵纪守法审计在内的综合性审计工作。随着组织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所面临风险的日益增长,传统上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已不能满足

组织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1999年6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会通过了内部审计新定义和新的专业实务框架(PPF),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被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1999年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但拓展了内部审计的内涵,同时还明确了内部审计发挥职能的着力点,主要表现在: 1.新增了咨询服务功能。强调要通过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为组织提供增值服务。 2.明确了内部审计、评价和咨询服务的着力点。抛弃了以前“经营业务”、“组织活动”等模糊的定义语言,明确了内部审计职能有效发挥的着力点是“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

我国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内部审计现状调查报告 我国内审机构的管理情况 根据本次调查,目前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 以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为标准比较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体制,如图所示,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中,内审机构由财务经理与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管理的比重大致相当;而对国有企业而言,由纪检监察部门管理内审机构的比重大大高于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国有企业,内审机构由纪检监察部门管理。 2.3不同内审组织模式下内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差异明显 1 图2.3 不同不同资产规模下内审机构平均人数 上图反映了审计机构规模(人数)与组织规模(资产总额)的相关性。其中,较大规模的审计机构大多存在于大规模的组织中。我们计算了不同资产规模组织内审机构人员平均数的情况,有效样本中,内审机构平均人数为5.66人,随着资产总额增加,内审机构平均人数递增。可见,组织规模越大,内审机构人数越多。 2.5组织规模越大,内部审计层次越高 2 近期对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组织规模与审计模式 如图所示,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小,采用董事会模式的比例也渐小,而采用财务经理模式的比例递增。 3.内部审计工作现状 3.1内审工作内容:财务收支审计为主 调查显示,内审工作目前仍以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作为内审工作内容,财务收支审计的被选率超过80,,内部控制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被选率皆为60,

以上,接下来是经济效益审计、基建工程审计、舞弊审计、经济合同审计,最后是信息系统审计。 3 图3.1 对内审工作不满意的方面 4 此外,还有个别内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4内部审计信息化:任重道远 虽然说信息化的呼声很高,但实际调查的数据显示,只有19.82%的受访者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使用了计算机辅助审计。这与我国目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发展现状有关。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晚,内审人员素质还在逐步提高,组织领导者的重视程度尚不理想,这些也导致对内审软件需求的不足,导致内审软件水平的提高缺乏内在的动力。目前我国计算机辅助审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一套功能完备的通用审计软件,而仅限于对某一特定审计项目或某一类型的审计的需要。 3.5内审人员急需多方面的职业培训 就内审人员自身认识而言,所需职业培训按占被调查人数比重排序如下: 图3.5 内审人员所需职业培训 5 一般而言,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方面讲,较为理想的知识结构是精通企业管理、财务会计、计算机技术、信息控制和人际关系沟通技巧等。上图可见,所需培训的前五项分别是内部控制制度与评审、管理审计、计算机辅助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其实,内审人员的培训需求也就是内审人员知识结构方面的欠缺。由此可见,目前内审人员在企业管理学、计算机技术与内部控制三方面的有待加强。 4.结论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的文献综述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系别:商学系专业:会计学 班级:会计N121班学号:2012451090345 学生姓名:周丽君指导教师:施寅国、吴英 一、前言部分 (一)写作目的 2008年的金融危机摧垮了一批批的民营企业,大量民营企业裁剪员工、降低薪水,更有甚的是倒闭破产。这场灾难给我国民营企业敲响了警钟,使民营企业开始审视企业的治理结构以及内部审计。当今环境下,企业面临风险不断增多、组织机构愈加复杂等问题,尤其是在民营企业由单一家族式企业转向人才多样化的过程当中,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通过专职的审计机构以及审计人员,对单位内部的财务收支状况、经营管理状况以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效益型以及合法性进行审查,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内部的相关规定,评价民营企业的经济责任,以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目的的经济性监督活动。民营企业的审计机构是与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是相互独立的,这样可以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客观、公平、公正以及可信度。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大小不一,所以其内部审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企业审计机构以及专业的审计人员具有高水平的审计能力,也需要企业管理者拥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来对内部审计的相关规制机制进行经验性的总结以及创新性的探索。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初创阶段主要是家族式管理,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不需要内部审计,随着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管理就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需要通过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来解决。 本文通过系统地查阅与所选课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通过对文献进行搜集、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国外内部审计的发展轨迹 内部审计并非诞生于世纪初,它是企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为适应 管理需求多样化、复杂化的产物。随着世界经济繁荣和萧条的几番更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也不论企业的规模大小、产业和类型,为何内部审计都受到广泛的重视?内部审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如何?未来将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文章将作出详细解答。 在年月的美国安然公司财务舞弊事件中,唯一获判无罪的高层管理人员就是安然的首席内审员。年月,世界通讯公司再度爆发财务丑闻,其虚构的近亿美元利润创下了财务舞弊的世界记录。与安然事件类似,世通的财务舞弊也是由三位内审人员在执行内审工作过程中发现的。他们不计个人安危、忠于职守、排除种种困扰、承受巨大的压力,毅然将世通的舞弊行为昭示于天下。 在上述各案中,尽管内审人员都恪尽职守,但为何仍阻挡不了此类弊案的发生?是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是企业对绩效的追逐已 超过对高层主管道德价值和企业良心的关注?还是影响企业有效运作 的基础框架已年久失修、不堪重负呢?这对处于内审领先地位,向来对企业执行严格监管的美国及其相关监管单位,不啻于巨大的耻辱和一个当头棒喝;而全球企业也都开始重新思考内审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应起到的作用,并且审视包含公司层面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应如何完善。《萨班斯奥克斯法案》也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此期间,

内审和审计委员会,似乎被企业和多数企业利益相关团体视为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国外内审产生的背景 世纪末、世纪初,托拉斯和康采恩等组织快速发展和扩张,逐渐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占据了垄断地位。例如,年,美国钢铁公司垄断了全国钢产量的。这些经营规模庞大的企业,经营地点分散,经营业务复杂,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像以前那样在所有的经营活动上亲历亲为,由此,分权管理和多级控制逐渐成为大型企业的管理方式之一。然而这种营运模式要想运作有效,势必需要建立适当的制度和程序以规范员工在日常营运作业中的合规合理性。 除此之外,也需要有一个独立的专职部门去审查、评价和报告这些作业执行的结果,并做出适时的反馈。一个与业务控制并列但相对独立的控制机制———内部审计便由此诞生。年,德国最大的军火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开始设置内审部门,美国则在铁路行业最先配备内审人员。 国外内审的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型企业的迅速崛起,企业对内部经营管理、控制和监督的需要也逐步提高。世纪初,内审在美国问世,并随即在英国和日本快速发展。数十年来,其职能也从以查找错误为导向,单纯的监督、控制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警察”角色,发展至今日以企业风险管理为导向,协助企业达成目标、提供咨询,并成为和不可或缺

内部审计的一些文献

参考文献 [1] 杜殿明. 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 北方经济, 2007, (14) . [2] 李云婷.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J]. 北方经济, 2009, (02) . [3] 路媛媛,袁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ERM框架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 (02) . [4] 张淑艳.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 (01) . [5] 杨霞. 浅析当前企业内部审计[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Z2) . [6] 汪海鸿. 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J]. 供电企业管理, 2006, (03) . [7] 王大友. 浅议企业内部审计防范衍生金融风险的对策[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06) . [8] 王红,李继志. 论风险基础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 消费导刊, 2008, (05) . [9] 王清华. 试论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J]. 消费导刊, 2008, (08) . [10] 马明全.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J]. 广西电业, 2009, (01) . [11] 黄文武. 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07,(05) . [12] 王荣,于露. 对于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审计效力的研究[J]山西建筑, 2007,(01) . [13] 施岩.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7,(09) . [14] 余超挺.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07,(27) . [15] 黄劲,蒋健华.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与管理[J]山西建筑, 2008,(16) . [16] 刘军. 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措施[J]科技风, 2009,(09) . [17] 张娇,田坤. 关于工程审计的有效控制[J]山西建筑, 2008,(30) . [18] 卢轶乔晏晨晖.公司治理模式影响下的审计模式[J].当代财经,2007.8 [19] 王光远.建立政府机关内部审计制度,强化政府施政效率和效果[J].中国内部审计.2007.4 [20] 戚振东段兴民吴清华. 国外人力资源审计发展现状及启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7 [21] 陈美华.国有企业审计监督体系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7 [22] 吴秋生.论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企审计职责的重组[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7 [23] 马玉申姚清云高厚礼.内部审计外部协同的可行性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7 [24] 李海东莫鸿芳.基于风险控制的公司内部审计监控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2007.8 [25] 余玉苗田娟朱业明.审计合谋的一个博弈均衡分析框架[J].管理科学学报,2007.8 [26 ]傅黎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相互协作的现状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9 [27] 王炳华.内部审计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9 开题报告中的参考文献 [1]吴文娟,高俊杰,赵珂.内部控制质量控制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6,(2):239-240 [2]程新生,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5:70-74 [3]万全,隋玉明,姜春碧.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N],2008, (3):33-35 [4]张淑艳.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 (01) :150 [5]张庆龙.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J].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11:45-50 [6]刘继红.浅议内部审计质量控制[N],2007,(29):170 [7]张小英.先带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中国总会计师,2005,3:32-37 [8]汤谷良,刘晓嫱,任晨煜.《萨班斯——奥克斯利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构建与运行的启示,对外经贸财会[J],2005,5:9-10 [9]邓春华.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发展建议[J],审计研究.2005,3:72-75 [10]杨士华.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J],2005,1:60-62 [11]白丹.油田企业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探究[N],经济师,2009,(3):180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探究(一)

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发展趋势探究(一) 作者:李正楠王淑琴孙克新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制度成为客观要求。客观地研究和探讨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对于积极探索新的审计理论框架、防范审计风险、培养内部审计人员新的审计理念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审计;现状;发展趋势;研究探讨 内部审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的产物。并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组织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对传统的理念形成强大的冲击。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单位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特别是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的要求愈来愈高,使内部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当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国家审计机关和各级地方政府审计机关的组织、推动和指导下,以及各部门、单位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我国内部审计在组织建设、人员配备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必须性也得到广泛认同。审计监督制度的实行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对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监督财经法纪的贯彻执行,保证社会与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我国的审计事业恢复较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缺少历史经历的积累,所以。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一、内部审计的现状 (一)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地位尤显薄弱 迄今为止。理论界始终认为。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只要独立于他们所审计的经济活动之外。就可以处于超脱的地位,就能够在内部审计中做到客观、公正。然而。事实上有很多因素制约了审计独立性的发挥:1一般来说,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和所隶属的领导层次越高,独立性就越强,审计工作也就最有效。但实际中一些内部审计机构只是挂靠或隶属某个部门,即使单独设置。其地位也与单位里其他职能部门平行。加上内部审计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处理权,查出违纪违规的问题后,只能移交、建议或督促其他有决定权的部门处理。这就削弱了审计应有的监督职能。2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领导下行使职责,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领导人的牵制,被领导的长官意志左右。使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许多限制。3内部审计人员作为单位职工,与其他职工之间必然存在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审计人员的工作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4内部审计人员的一切福利关系都在本单位,且掌握在有可能成为其审计对象的其他职能部门手中,客观上也使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事项时,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利益因素,所以审计质量有时也难以得到充分保证。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在顺应形势变化方面较慢 1重监督、轻管理服务的思想仍然存在。 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一直是监督与服务并举,但长期占据优势地位的是监督职能,侧重的是对单位内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虽然初步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和管理审计,但过多强调的还是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对内部审计的理解还停留在被动的“经济警察”这一监督功能层面,缺乏对审计的管理功能、增值功能的理解,从而忽略了它的管理服务作用。所以,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仍然集中在财务领域,很少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 2事后审计的缺陷日渐突出。 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大都趋于事后审计。但很多经济活动事项的问题往往都发生在前期论证过程中,如果审计人员早期不能介入,只是到了招投标或要拍板决策时审计才参与监督,则这样的监督无异于走形式,根本起不到监督的目的。以史为鉴固然很有必要。这种审计方式也能帮助单位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亡羊补牢,然而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其对潜在的和未知的风险却难以发挥预警和规避、防范作用,造成的损失也很难挽回,远不如事前就

最新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二、中国金融证券业发展现状 国内金融证券业近年来的发展前景较为客观,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困扰着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 1.国内证券业发展市场波动较大,致使研究方法失效,估值体系紊乱,投资者无所适从,整个市场处于非理性的状态。中国证券投资者只有在指数和股价上涨时才能盈利,在只能做多的交易制度下,市场参与主体无法回避系统性风险,券商的业务也具有明显的牛熊周期特征,市场下跌,交易清淡,投资收入减少甚至亏损,业绩波动性较大,证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2.中国证券业积极推进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壮大,希冀其发挥稳定市场的作用。然而实证表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当前的基金行为没有起到稳定股票市场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造成了券商业务单一,收入结构失衡 3. “有标识”性的金融证劵业的发展,也是国内证劵业未来的发展防线之一。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基本处于经营模式单一、盈利模式同质化竞争阶段,还没有形成自身特色的核心竞争力。证劵企业需要通过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渠道创新,做出自己的特色,做大做强,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三、我国金融证券业发展趋势 1.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指出:“证券公司经营各类业务的资格条件与其净资本规模挂钩,如证券公司净资本与各项风险准备之和的比例不得

低于100%,并要求证券公司在开展具体业务时,需要根据不同业务类型按照不同比例计算风险准备。”金融证劵公司的发展规范化,势在必行 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的建立,正是为了加强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督促证券公司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未来证券公司的业务规模将直接取决于证券公司的资本规模 2.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美国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5%,其中经纪、自营与承销业务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4.9%、5.9%和10%,而资产管理业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则达到18.7%,其增长速度超过了经纪、自营、承销等传统业务”。与此相比,我国的金融证券业虽然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其主要推动力仍然来自于传统的经纪、承销和自营三大业务,受市场和政策环境制约,创新类业务只在集合理财和权证创设等局部领域获得突破。我国证券业的发展,需要实现多元化的趋势,随着证券市场制度变革和产品创新的加速,酝酿多时的一些创新业务都将可能进行试点(如:资产管理业务带来的资产管理收入及其他可能推出的创新业务带来的收入,提升传统业务的收入规模,改善公司收入结构等)。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思考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思考 摘要:从企业角度看,内部审计是独立客观地监督和评价企业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是否适当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是为企业改进经营管理和实现经营目标服务的,因而也是企业监督评价机制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与缺陷,加之加入WTO以来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诸多较大的变化,内部审计在获得了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因此,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既需要适时地加以改进和完善,更需要谋求更大更快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审计组织体系来看,我国目前业已形成由政府审计(国家审计) 内部审计及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构成的审计监督评价体系但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日益进步及企业组织的发展变化,现有的各种审计及其构成的审计组织体系日益暴露出不少缺陷和弊端 1.内部审计性质的认定较为模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审计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管理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管理方式变革及内部职能分解,基于加强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而形成和发展的,这也是内部审计赖以存在

的客观基础这种审计模式实际上导致了人们对内部审计在性质认定上的模糊,从而不利于甚至阻碍着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2.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过于狭窄 我国现阶段有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方面(审查),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归属于财务部门领导尽管政府机构及有关部门的指导精神要求或建议将财会部门与审计机构分立,但有些企业采取一套班子的做法,应付监督检查时才可能分为两个机构,平时却将它们合二为一,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其客观性与公正性自然可想而知 3.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强 无论是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具有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既表现在其机构的隶属关系上,又表现在其职权的授予行使上,还表现在审计的客观性上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使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从我国的现状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但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同时,我国原有的审计制度曾规定,在对有关主管部门审计时,若发现有重大问题,可向被审计单位的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反映,长此以往这就造成了内部审计机制发育不良 4.内部审计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大多是事中事后的“查错防弊”,而事实上内部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国内外文献综述

风险导向模式下的内部审计问题探讨:国内外文献综述 侯俊志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风险导向模式下内部审计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国 内外主要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界定、目标、实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对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下对内部审计人员能力要求,以及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等方面对风险导向模式下内部审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文献综述 一、引言 现代内部审计除了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之外,对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日益关注。正是存在这样的需求,一种以内部审计主体组织的内部控制为基础、同时考虑公司治理在内的、以组织整体风险作为审计重点的审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应势而生。目前国内外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主要集中于如何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中运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关于如何在具体审计项目中贯彻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念的实践性资料并不多见。而要将这种新型审计模式贯彻到内部审计全过程,就必须在如何以风险为导向实施具体审计项目方面有所突破。 二、国内外关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国内外运用情况研究 目前内部审计领域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运用目前还主要局限于宏观层面,即在编制年度审计计划、选择审计项目时采用这一方法,而在微观层面,即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这一方法的运用还非常有限,如Marco Allegrini,Giuseppe D'Onza(2003)对在意大利上市的前100家大型企业运用风险导向审计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有25%的企业未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67%的企业只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中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只有8%的企业在年度审计计划编制过程和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都采用了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可见,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并未在具体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界定研究 理论界对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李曼(2010)认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要关注风险,依据风险选择项目,识别风险,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以风险为中心出具审计报告,协助企业风险管理。这里的“风险”不仅是指“审计风险”,还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审计部廖安泰 今年以来,公司党组提出“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审计工作也必须按照公司党组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在认真总结经验、把握定位、完善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思路、谋划工作、以实际行动促进公司进一步发展。 一、对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估价 1、内部审计得到公司党组和各级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甘肃省电力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按照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目标,落实“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不断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肖创英同志从审计的定位、职能、目标、任务、具体的工作方式方法等方面对审计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的指示,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审计部对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主要问题,及时向总经理或分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审计工作得到了公司党组的肯定。 2、审计基础管理工作得到有力加强 公司在完成各类审计项目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审计基础工作建设,在制度建设、体系完善、技术创新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注重信息沟通、经验交流和教育培训等方

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先后出台了《甘肃省电力公司财务预算管理审计办法》等10个审计业务工作指南,修订和下发了《甘肃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细则》及《甘肃省电力公司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两个审计工作制度,制定了《甘肃省电力公司内部审计工作“争先创优”考评管理办法》,编制了公司的“十一五”审计发展规划,以制度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强化了审计基础工作,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制度齐全、体系完整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体系,为公司审计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注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的整训、交流和考核来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成效显著。一是采用举办专题讲座、远程培训、集中整训、外出考察多种方式强化对现有审计人员的培训,督促公司系统审计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技能、增强审计本领,初步提升了审计人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控风险、提升质量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通过充实审计人员和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轮岗、培训、交流、全面提高了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调整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年龄结构,逐步形成了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的审计专业干部队伍。三是教育和要求广大审计人员逐步牢固树立了务实高效的工作理念,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形势、研究问题、谋划工作,树立了快速度、高效益、大服务、同受益的新理念,通过廉洁高效、真诚规范的工作作风塑造了良好的内部审计形象。 3、“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审计工作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