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哲学易错点(第三单元——联系观、发展观)

哲学易错点(第三单元——联系观、发展观)

哲学易错点(第三单元——联系观、发展观)
哲学易错点(第三单元——联系观、发展观)

1、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3、辩证法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4、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5、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6、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7、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面对联系无能为力

8、规律也是联系,所以我们也可以建立新的规律

9、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它与人的实践无关;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10、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联系,按客观联系办事,反对孤立的观点

11、联系是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1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

13、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无条件的。

14、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15、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决定部分

16、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不开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17、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8、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19、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20、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所以部分决定整体

21、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2、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因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23、发展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发展之中

24、寒暑往来、四季更替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25、新出现的、力量强大的事物即为新事物

26、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光明的,前进的,发展的总趋势是迂回曲折的

27、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

28、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所以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接受考验

30、量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31、量变是一种变化、质变是一种发展

3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有量变就会有质变。

33、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要求我们既要做好量的积累,又要把握适度原则

34、发展的普遍性、实质、趋势和状态分别是指什么?

1、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

解析:错误,联系和发展才是总特征和基本观点,矛盾观是实践和核心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解析: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为第一性,这是唯物与唯心的区别。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

3、辩证法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解析:正确,那形而上学呢?

4、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解析:错误,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两个都有联系

5、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解析:正确,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

6、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解析:错误,任何事物都相联系,即承认了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

7、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面对联系无能为力

解析:前两句对,但我们不是无能为力,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8、规律也是联系,所以我们也可以建立新的规律

解析:规律确实是联系,但规律不能建立、创造和消灭。这是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地方是:规律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也是联系,也有条件性。

9、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它与人的实践无关;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解析:后半句错误,人为事物联系确实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但当人为联系建立之后,这种联系也一样具有客观性,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10、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联系,按客观联系办事,反对孤立的观点

解析:联系的客观性与规律的客观原理和方法论很像,但是要注意不同的表达。另外,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反对主观随意性,而非孤立的观点

11、联系是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析:正确,联系之所以多样,之所以多变,就是因为它的条件性

1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前半句正确,因为把握往条件,我们就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住联系的种类。但是并非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是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区分好: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3、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无条件的。

解析:联系是有条件的

14、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解析:整体不仅是全局,还是全过程,数量上看它是一。

15、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决定部分

解析:正确

16、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不开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解析:原理和方法论不对应

17、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解析:错误,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才有这个效果。

18、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解析:正确,可以这么表达

19、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解析:错误

20、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所以部分决定整体解析:前半句正确,认识到了关键部分的作用,但后半句错误

21、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解析:正确,运用“田忌赛马”去理解三个特征

22、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解析:正确,这正是联系与发展的关系,因为联系所以发展

2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因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解析:错误,哲学所讲的世界还包括人的认识

23、发展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发展之中

解析:后半句错误,并非任何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展,有时只是变化。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发展一定是变化。

24、寒暑往来、四季更替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

解析:错误,这只是变化而非发展

25、新出现的、力量强大的事物即为新事物

解析:错误,判断新事物有三个标准,是?

26、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光明的,前进的,发展的总趋势是迂回曲折的

解析:错误,混淆了趋势和道路。趋势是上升的,前进的。道路和途径是迂回曲折

27、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

解析:正确,这也体现了“辩证否定观的实质“

28、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解析:正确

29、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所以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接受考验解析:错误,世界观与方法论不对应

30、量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解析:错误,搞反了。

31、量变是一种变化、质变是一种发展

解析:量变和质变都只是一种变化,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是发展

3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所以有量变就会有质变。

解析:前半句正确,但是只有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质变

33、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要求我们既要做好量的积累,又要把握适度原则

解析:正确,对于好的量变我们要做好积累,为质飞跃做好准备,但有些量变是要控制在一定范围的,即把握适度原则

34、发展的普遍性、实质、趋势和状态分别是指什么?

解析:普遍性指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实质是指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趋势是指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状态是指量变与质变原理。

高考哲学易错题精选及命题分析 辩证部分

高考哲学最新易错题精选及命题分析: 辩证法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广州人在饮食上喜欢追求新异,对菜肴的名称更是讲究。前几年桌桌流行“发财”(发菜-一种黑绿色藻类植物,没有特殊的食用价值,但对环境保护影响巨大),现在则是逢酒席必上“生财”(生菜)。吃发菜以求“发财”,吃生菜以求“生财”,从哲学上看这种做法否定了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事物的联系的多样性 2.认为“人与人的心灵可以跨越遥远的距离发生感应”,甚至相信“意念移物”,这是: A.承认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辩证观点 B.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论观点 C.宣称虚幻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D.宣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存在神秘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可以分为客观联系和主观联系两种基本类型。客观联系又称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是事物原有的本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联系是指人们从某种特定的主观愿望和目的出发,对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所做的人为改变和主观臆想。唯物辩证法要求从客观联系出发,依据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认识客观事物,反对用主观臆想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来的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相互联系均根源于世界物质的统一性。就事物的联系与人的实践关系来说,事物的自在联系是靠人去揭示的,事物的人为联系是靠人去建立的。事物中的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等的自在联系在人产生之前就存在于物质世界,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地不断深入地把它们揭示了出来。事物中人为联系的建立则体现出人类实践的能动性,使自然在人为的联系中变成一个“人化”的自然。当然事物的人为联系只有反映了客观的联系时才具有真实性,并经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转化为现实性。可见,这种事物中的自在联系和人为联系都是客观的,并不是一种主观联系。 这两题中的联系都不是对客观的反映,并不能转化为现实,只是人们依据主观愿望,主观臆想创造出的联系,并不具有真实性,是错误的观点。1题的正确答案是B。2题的正确答案是C。 3.普遍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所理解的联系是指以: A.事物的运动为前提的 B.事物的共性为前提的 C.事物的对立统一为前提的 D.事物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 4.“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的”,这是指: A.事物的联系总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联系 B.事物的联系是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的C.事物的联系是通过自身体现出来的联系 D.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命题分析] 这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的关系。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是互为前提的。唯物辩证法在肯定事物的普遍联系时,并不否认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而恰恰是以承认事物的区别为前提的。如果否认区别,事物之间只是混沌一团,就说不清是什么东西和什么东西相联系,也就无所谓联系。唯物辩证法要求在有区别的本质之间看到它们所固有的联系,又在有联系的东西之间看到它们的区别。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割裂开来,陷入绝对主义;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煞事物的质的界限,把所谓普遍联系歪曲为“此亦彼也,彼亦此也”。陷入相对主义。两题的正确答案都是D选项。 5.发展揭示了新陈代谢这一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发展的本质是: A.变化 B.增加 C.创新 D.运动 [命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发展的本质是创新。 发展不同于增长,它不仅是指数量的增加,更是指结构的改变和优化、质量的完善和提高,只有发展才能产生新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创新。从前提上看,发展必须要以理论和思维的创新为先导;从内容上看,发展不是一种简单的量的扩展,更重要的是一种新质的生成;从方式上看,发展是一种新的重组,是运作方式的重组,发展规则的重组,是发展总体思路、总体内容、总体目标创新的结果,是新的关系体系对旧的关系的扬弃和创新。因此,发展的本质就是创新。为此,我们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事物发展。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高中政治哲学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共149条)

高中政治哲学 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总结 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点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点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点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 4.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 【点拨】无论是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点拨】意识依赖于物质,但物质是独立于意识之外而存在的。 4.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点拨】本观点夸大了想象力这个主观因素。 6.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点拨】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7.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点拨】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8.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点拨】实践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9.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点拨】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10.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点拨】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利用但不可以改变。 3.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点拨】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1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点拨】实践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活动。 12.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点拨】实践决定认识,实践的发展决定着认识的深化发展。 13.通过实践总能把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点拨】实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实践并非一定能将观念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14.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 【点拨】真理是客观的,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并非多数人认同的认识就是真理。 15.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 【点拨】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3.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点拨】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4.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点拨】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1.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点拨】实践不能割断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 16.事物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 【点拨】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 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生的”。 2.哲学的定义: ①本意角度:爱智慧。注意爱智慧≠智慧本身。哲学给人以智慧,使人变聪明,而不是等同于智慧本身。 ②世界观角度: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注意:从主体角度看——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哲学家,并非人人;从特点角度看——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朴素的、不自觉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③方法论角度:哲学是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的统一,而不是仅包含其中的某一个方面。 ④具体科学角度: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常见错误说法: 第一种情况颠倒二者的顺序,如哲学是具体的基础,或是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第二种情况乱加定语,如“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直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从性质上来看,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非科学的哲学不能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而,简单的说哲学能促进社会或是人的发展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第三种情况混淆关系,误认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实际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此外常见错误说法还有夸大哲学的作用,如哲学=科学、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没有哲学就没有具体的产生或发展等等。 ⑤时代精神角度: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注意不是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神,只有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时代脉搏、正确总结和概括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但是,任何哲学都是对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反映。此外还要注意真正的哲学≠马哲,在不同的时代,真正的哲学是不同的,而在当下,马哲就是真正的哲学,所以说“真正的哲学就是马哲”说法错误,说“马哲是真正的哲学”说法正确。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常见错误将二者的位置颠倒,注意哲学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世界观也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所起的作用也是双重的,正确的促进、错误的阻碍(即正促错阻)。 4.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存在、物质——意识,这两组词语是固定搭配,不能混着用如“思维——物质、存在——意识”。 5.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观点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一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第一方面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哲学的基本观点就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即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观点。 6.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关系问题包含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以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属于马哲的范畴,其内容为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对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7.不能简单的认为凡是唯物主义的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的都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将世界本原复杂问题简单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但本质是正确的坚持了唯物主义这个大方向。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自然学科意义上的原子,在历史观上犯了唯心主义错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总体来说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缺点。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自然观赏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在历史观上坚持实践的观点,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综上所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本质正确同时也有缺陷不足,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进行简单定性。 唯心主义分为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是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是世界的本原。 正确区分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关键在于理解这种精神是在人自身之内,还是在人自身以外。对该部分知识的考察通常是通过古人的话来分析属于哪一种派别。常常容易犯错的如下: ①存在即被感知——某一事物存在与否取决于是否为人所感觉到,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类似比如“我思故我在”、“心想事成”、“吾心即宇宙”、“心外无物”等等。 ②未有此气,先有此理——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里的“理”是客观精神。常见的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在事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等。 ③气者,理之依也——与“理在气先”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气”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类似举例,如“形者,有生之本”(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等等。 特别提醒: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里一定要注意是“从根本观点上看”。 ②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心主义全盘否定。 ③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是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看成是唯心主义。 ④不能认为一切唯物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都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点总结大全

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点总结 大全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点》 专题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有正误之分,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 2.哲学决定生活。(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 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真正的哲学才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 4.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是关于世界最一般规律、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 6.世界是物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观点) 7.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8.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9.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10.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2.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唯心主义哲学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专题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物质就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和属性) 2.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任何规律都是客观的) 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4.所有正确的意识都是相同的;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认识角度、知识构成等差异决定形成的正确意识不尽相同;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5.意识促进事物发展。(不同的意识有不同的反作用) 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是客观的,物质的,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7.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一定能够成功。(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8.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9.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10.有用就是真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或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11.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哲学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哲学基础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与他们关系密切的有关基础知识,初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指导学生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提高他们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判断是与非的能力,用正确的哲学观点指导自己学习和实践,提高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哲学观点为指导,解决好如何做事、如何做人的现实问题;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确立正确的人生道路和人生目标。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哲学基础知识课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哲学基础知识课的主要内容,懂得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构成及本质,学会正确处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自觉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教学要求 认知 1.了解物质世界的构成。 2.识记物质的概念。 3.识记意识的概念。 4.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5.理解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 6.理解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7.理解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运用 1.举例说明人们只朽尊重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才能有效地利用自然、改造门然。 2.分析错误意识产生的根源,说明意识反映世界的复杂性。 3.在实践中体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世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生活与哲学_第一单元_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哲学第一单元知识总结 1.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错误观点:哲学是正确的科学)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两项基本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①含义: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特点:世界观是零散的、自发形成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自觉形成的。 世界观人人都有, 哲学不是人人都有的. 联系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注意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 哲学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哲学揭示的是世界最一般的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2)联系: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 ★5.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2)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况和总结。 6.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谁决定谁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点总结归纳合集

欢迎共阅 《哲学生活易错易混点》 专题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有正误之分,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 2.哲学决定生活。(生活决定哲学,哲学反作用于生活) 3.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真正的哲学才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 4 5导) 67 8 91011. 1212 3456规律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7.只要实事求是,做事情一定能够成功。(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8.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9.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10.有用就是真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或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11.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专题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否认了联系的条件性)4.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不一定) 5.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6.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两对关系不能完全等同,因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只是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即两对关系都强调整体性原则,都相互依赖等方面,而系统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没有) 7 8 不能只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不17 18 19.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0.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是能取得成功。(是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还要注意次要矛盾)2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2.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片面理解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23.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当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哲学易错点

高中政治哲学易错点集锦(二)【认识论】 1、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要在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才可能取得成功。 2、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和规律属于理性认识。 现象、本质是客观的,认识属于主观的。 3、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4、理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和基础。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也是整个认识的起点和基础。 5、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6、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一次完整的认识过程结束了,并不等于人类的认识到此结束了,人类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深化、发展。 7、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了认识事物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了认识事物要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8、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是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分析指导下的深入综合,又要注意在综合基础上的分析。 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 9、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核心方法是一分为二。 矛盾分析法是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核心方法。 10、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一切常规,敢想敢做。 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敢于打破常规,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 11、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13、矛盾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 14、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人生观、价值观】 15、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作用始终是第二位的,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16、价值观(理想)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科学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才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17、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否的两个标准。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关系和矛盾,都只能运用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还有经济、法律、行政等其他手段。

生活与哲学基本学习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结构图】 汤阴一中周艳梅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与生活①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③哲学的功能(作用):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的一般知识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 ①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知。 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 ③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 ①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②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 人人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 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小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 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联系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活 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 哲学的基本问 题和基本派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 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不可知论: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康德) 是什么: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为什么: 为什么是 基本问题 ①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 题的回答。 哲学的基本派别 是什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具有从属的意义。这主 要是因为各种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为什么是 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 主义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 义的基 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 进步性: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正确。 局限性:①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②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评价 进步性: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 ①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②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唯心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 义的基 本形态 局限性:二者归根到底,都是把人的意识当作世界的 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 可取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 一定借鉴意义。 哲学和时代 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同时又对时代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 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它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批判功能:批判旧的制度和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塑造功能 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 学的产生 “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说明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理论作指导。 “三大发现”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成为可能,从哲学上论证自然界唯物辩证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马哲批判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是人类 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条件

哲学生活易错点整理

哲学生活易错点整理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考点: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使人聪明的学问只有哲学 (提示: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但使人聪明的学问不仅仅是哲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能使人聪明) 考点: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考点: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提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考点:了解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时代发展的先导(提示:真正的哲学) 2、哲学属于文化范畴,决定着同时代的经济、政治的发展 (提示:决定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映和反作用与经济、政治)考点: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后,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提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出现的) 考点: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提示:唯物主义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考点: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古代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三者观点是一样的 (提示:三者区别:古代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些物质的具体形态,如水等;机械唯物主义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把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等同于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同时,在社会历史领域则往往表现为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上,还承认意识又具有能动作用,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因而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联系: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从外延上唯物主义包括了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考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革命性(提示:实践性)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考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哲学上讲的物质就是指物体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注意: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注意: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注意: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注意: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注意: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科学) 7、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 (注意: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智慧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思考) 8、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注意: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或:正确的哲学或科学的哲学才能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9、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 (注意: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10、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 (注意:不是相互决定,只能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能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也不是相互体现,方法论体现世界观)11、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 (注意: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 12、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 (注意: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 13、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注意: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14、只有哲学才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注意:学习哲学可以使人聪明,但使人聪明的学问除了哲学还有具体科学) 15、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 (注意:哲学不一定是由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构成的。错误的世界观经过系统化和理论化也构成哲学,只不过这种哲学是错误的哲学) 1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注意:片面。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17、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注意:旧哲学既有唯物论也有唯心论,既有辩证法也有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1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 (注意: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9、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注意: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0、哲学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 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

哲学易错题(7-12)

2013届高三哲学易错点(7-12)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有联系,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二者都是客观的。) 5、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还包括其发展的全过程) 6、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部分有序形成整体才会使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7、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8、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并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变化才是发展。) 9、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判断新事物的标准三个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 10、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11、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事物发展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和上升。) 12、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发展是向上的质变) 13、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增减引起质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14、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5、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16、统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斗争性寓于统一性之中。) 17、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18、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遍性与特殊性相联结、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19、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远不以解决的。(矛盾并不是永远不能解决的,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 20、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斗争中,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些事物中包含着矛盾,所以意味着人可以有意识地“制造”矛盾。(矛盾的产生与消亡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 21、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不能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22、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个别是普遍存在的前提) 23、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体。(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抽象出来的) 24、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注意: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5、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的矛盾。(注意:二者不能划等号,因为在特殊的情况下,却要先解决好次要矛盾,才能解决好主要矛盾。) 26、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没有影响。(有影响) 27、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 28、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片面理解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29、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或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 (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 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确的哲学也有错误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5、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6、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何者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 8、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唯物主义中的具体形态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唯心主义也有局部可以借鉴之处。) 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0、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 (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唯物论部分 。)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客观存在”应为“客观是在” 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 (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 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