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雪国_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_李满

_雪国_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_李满

_雪国_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_李满
_雪国_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_李满

《雪国》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雪国》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李 满

内容提要:岛村是解读《雪国》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岛村浸透了日本禅学文化意蕴的深层心理分析,基本理顺了小说中人物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合理解释了人物奇异诡谲的行为逻辑。川端康成的伟大就在于他不仅塑造了岛村这一世界文学画廊中绝无仅有的浸透了东方传统文化血液的典型人物,而且生动地呈现了这一人物血泪斑斑的心灵挣扎历程。

关键词:川端康成 《雪国》 岛村 禅学文化 心理分析

《雪国》的核心人物是岛村。作品的全部情节是围绕岛村来展开的,作品的所有人物是围绕岛村来活动的,作品中一切的景物、人物和事件都是通过岛村的眼睛来观照的,叙述角度也是岛村的。因此,了解岛村是解读《雪国》的关键。岛村是个什么样的人?数十年来众说纷纭,然而少有解读者真正深入到岛村的内心世界,真正把握到他独具东方文化特色的心理内蕴,也就是他那浸透了日本禅学文化意趣的心理内蕴。

在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过程中,川端康成在演说辞“我在美丽的日本”中说:“我相信东方的古典,尤其是佛典是世界最大的文学。……佛教的各种经文是无与伦比的可贵的抒情诗”(转引自汪正球205)。他还意味深长地引用了日本古代禅师的一首诗偈:“我心似此虚空,纵然风情万种,却是了无痕迹”(转引自汪正球205)。上述言辞和诗偈是川端康成的心声吐露,是解读他所有经典作品的文化依据,尤其是解读他的代表作《雪国》的文化依据,同时也是解读岛村情感意欲和思想行为的文化依据。

“我心似此虚空,纵然风情万种,却是了无痕迹。”这首诗偈到底透露出什么样的佛理禅意呢?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一联中国禅诗来加以了解。《菜根谭》中有这么一联禅诗:“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诗的文字真实地描述了一种自然现象:风动竹摇影拂阶,尘埃自然不起;水映天月入潭底,涟漪自然不漾。然而诗人的真意却不在自然景象,而在于通过意象来象征暗示那其妙莫名的佛理禅意。诗中的石阶是心石,水潭是心潭,尘是心念,竹和月是身外之物。一般可解读为:任你身外之物来诱惑撩拨,我自心如磐石,俗念不起,我自心如止水,寂然不动。其更为完整深切的解悟应该是:任你竹也罢,月也罢,我自有真如妙观之智,化竹为幻影,化月为镜象,由此而不动情欲,不为物累,这就叫“我心似此虚空”;既已物空心空,外空内空,却又不陷于虚无、归于寂灭,而是进而将那镜花水月,看作那真如妙相,欣然赏之,心神往之,景象与心灵,自他不二,色空一如,从而进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叫“风情万种”;虽然与竹共舞,与月同游,却全不同俗人之境,患得患失,为外物所役,为情欲所累,而是了无牵挂,百无禁忌,飘然出尘,超然物外,随缘自在,自由无羁,这就叫“了无痕迹”。“我心似此虚空”,也叫作“不即”;“风情万种”,也叫作“不离”;“了无痕迹”可叫作“不即不离”或“若即若离”。这便是岛

李满,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教授。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村的典型心态。

一、岛村对驹子

岛村的内心浸透了日本禅学的意趣情绪。唯其如此,他的所思所想才那样不合常情常理,他的所作所为才那样让人百思不解。岛村对驹子是何态度和用心?把她当做情感消遣的对象?精神寄托之物?净化心灵之工具?回归自然之途径?抑或单纯的性工具?所有这些问题,都得由他特殊的禅学文化心理才能得到恰当的解答。

初识驹子,岛村觉得“女子给人的印象洁净得出奇,甚至令人想到她的脚趾丫里大概也是干净的”(川端康成,《雪国》10)。这种洁净与其说是驹子身上的客观事实,不如说是岛村的主观心向之观感,所谓境由心生。岛村崇尚洁净,因为洁净是绝尘脱俗之相,所以,他见到少女驹子那清水出芙蓉的外观,甚至会想象她具有内外如一的圣洁。驹子是否真如他所想象的那般洁净呢?看来并非如此。那个无上洁净的驹子,其实是他的心象。正因为这种心象的存在,他才会一再对驹子说:“因为我把你当做朋友,以朋友相待,不向你求欢。”“我想清清白白地跟你交个朋友,才不向你求欢呢”(川端康成,《雪国》11)。他有情有欲,但他并非世俗滥淫之徒,世俗情欲的满足并不能使他安妥自己的心灵;只有虚灵空明之相才能使之进入自他不二的心灵悟境,进入物我两忘的精神情怀。所以他一开始便欲将驹子化实为虚,成为他的心灵意象或精神伴侣,因为他似乎看出她身上有空明灵秀之气。然而驹子身上还有世俗实在的性感之美和情爱欲求,最终这后一种诱惑引动了岛村身上的世俗情欲,于是他渡过了自己预设的友谊的浅滩,与之结成了性伙伴。既已成了性伙伴,他又不甘于自己堕入俗物之境,于是不时有所挣扎,有所犹疑。所谓挣扎犹疑,其实就是在化实为虚和出虚入实之间徘徊,由此生成了他对待驹子的典型的行为心态模式:若即若离或不即不离。

岛村有一种“徒劳”情结。“徒劳”二字在作品中、在岛村的心念中一再地闪现。“徒劳”也是一切佛徒心中的情结:既然万事万物皆空,那么人生一切追求、一切作为当然无不属于徒劳。小说中有这么一段:

他强烈地感到:驹子这种情感与其说带有城市败北者的那种傲慢的不满,不如说是一种单纯的徒劳。她自己没有显露出落寞的样子,然而在岛村的眼里,却成了难以想象的哀愁。如果一味沉溺在这种思绪里,连岛村自己恐怕也要陷入缥缈的感伤之中,以为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但是,山中的冷空气,把眼前这个女子脸上的红晕染得更加艳丽了。

……镜子里白花花闪烁着的原来是雪。在镜中的雪里现出了女子通红的脸颊。这是一种无法形容的纯洁的美…… (川端康成,《雪国》23—26)

其实,驹子自己是实在的,并没有人生的一切追求和作为终于是徒劳的观念。只是岛村自己浸润于这种观念之中,所以境由心生,将驹子想象成哀愁之像。他虽是浸润于虚无之境,却又不是彻悟解脱之态,害怕陷溺其中,不能自拔,于是转念而悟,浮出水面,便见眼前这个女子脸上的红晕染得更加艳丽了。这便是禅悟者特别强调的:不落空无,不陷实有;以无为本,化实为虚;镜花水月,欣然赏之而不留痕迹。换句话说,岛村既不愿像驹子那样落入世俗实有之境,羁于徒劳无得之累;又不愿像一般佛徒那样落入虚无之境,陷于枯木死灰之域;他向慕的是空明灵异的禅悟之境:化实在之驹子为缥缈之幻象,赏镜花水月如真如妙相。青山覆白雪,雪映桃花

《雪国》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脸;岛村眼前呈现的这一心象或境象真是美不可言,妙不可言;它既非实有,又非虚无,而是色空一如之相,心境不二之境。

这样的境界和性相在作品中有诸多描写,全都意味深长,妙不可言。有一次,岛村听驹子为他弹琴,“与其说他是全然感到意外,不如说是完全被征服了。他被虔诚的心所打动,被悔恨的思绪所洗刷了,他感到自己已经没有力气,只好愉快地投身到驹子那艺术魅力的激流之中,任凭它漂浮、冲激。曲终之后,岛村这才松了一口气,心想,唉,这个女人在迷恋着我呢。这又是多么可悲啊!”(川端康成,《雪国》39)岛村迷恋的是审美的虚灵之相,因而全身心投入音乐演奏中的驹子恰是虚灵化了的驹子,是色空不二的存在,是他倾心迷醉的形象。而当他听出那琴声里的世俗实情,便又回到了现实情境,她在他的心境中又复归为世俗实相,他又觉得她在徒劳,很是可悲。完全天然本真的自然环境,完全自我随意的弹奏,应该有天人合一的意味和物我两忘的情怀,但此刻岛村已然进入被“徒劳”浸润的心境,因此眼见的便只有“徒劳”。然而,他似乎也能自觉自省“他者”的视角,所以他又说:“不过这种生活也许对她本身是有价值的。所以她才能弹出铿锵有力的琴声”(川端康成,《雪国》39)。

“(驹子)玲珑而悬直的鼻梁,虽显得有点单薄,但双颊绯红,很有朝气,仿佛在窃窃私语:我在这里呢。……在弯弯的眉毛下,那双外眼梢既不翘起也不垂下,简直像有意描直了似的眼睛,如今滴溜溜的,带着几分稚气。……她清白的肤色,而今天又渗入了山野的色彩,娇嫩得好像新剥开的百合花或是洋葱头的球根;连脖颈也微微泛起了淡红,显得格外洁净无瑕”(川端康成,《雪国》40)。这里是描绘其美艳动人的性感之美呢,还是描绘其绝尘脱俗的洁净之美呢?看来既非前者,亦非后者,而是二者的融和合成之美。在岛村的观照感悟中,她的美艳动人有所升华,升华为镜花水月的纯洁之美,而她的绝尘脱俗又有所中和,中和为血肉丰盈的感性之美。

岛村对驹子,总是若即若离。他第二次离去时,“单调的车轮声,开始听的时候像是女子的絮絮话语。这话语断断续续,而且相当简短,但它却是女子竭力争取生存的象征。他听了十分难过,以至难以忘怀。然而,对渐渐远去的岛村来说,它现在已经是徒增几许旅愁的遥远的声音了”(川端康成,《雪国》47)。虽是无心地将驹子诱入了情爱和欲求的陷阱,但岛村仍然觉得心里有所内疚。但这种内疚必不能久缠于他,否则,他便只是一个世俗的多情公子而非一个超脱的禅者了。从旁人的角度来看,这禅者也够自私无情了。然而不如此解脱自己他又能如何呢?便是自私无情也是别无选择吧!否则怎能保持不即不离的禅者境界呢?因此他常有这样的感觉:“尽管远离了驹子,岛村还不时惦念着她,可一旦来到她身边,也许是完全放下了心,或是与她的肉体过分亲近的缘故,总是觉得对肌肤的依恋和对山峦的憧憬这种相思之情,如同一个梦境”(川端康成,《雪国》60—61)。在一起时他便化实境为梦境,远离她时他便恋旧境成新境。二种心态都是沉浸飘浮于梦幻想象之中,而就一个禅悟者而言,最美妙的东西莫过于想象感悟中的境界。所谓若即若离或不即不离的行为模式由此而生成。

岛村了解驹子的一切,所以岛村对自己与驹子厮混的行为是自知自觉的,或者说是毫无怜悯之心的。“驹子撞击墙壁的空虚回声,岛村听起来有如雪花落在自己的心田里”(川端康成,《雪国》85)。由此可见,这人是多么残忍,多么可恶啊,驹子欲死欲活的追求在他看来轻如雪花,妙如雪飘呢!他由此得到解脱和心灵慰籍,而驹子呢,只能怪自己执迷不悟、徒劳无益了。岛村对自己与驹子的厮混也是有自省和自责的,但这自责却不是对不起驹子的心情,而是自觉堕入俗物之境的心情。

后来岛村觉得他刻意营造的禅悟空间似乎越来越维持不住了,它正逐步向俗人的现实生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活空间转化,他感悟想象中洁净而美妙的驹子形象也越来越维持不住了,她正逐步向血肉丰满情欲旺盛的世俗情妇转化,所以,他觉得是彻底解除这种关系的时候了。虽欲永久地离去,但又觉得不安、不忍。“她之所以能把岛村从老远吸引到这儿来,乃是因为她身上蕴藏着令人深深同情的东西”(川端康成,《雪国》57)。这令人深深同情的东西是什么呢?是徒劳的执著?执著的徒劳?还是青春美丽的浪掷白费?或是她身上所谓凉爽的根性和丰美的性感?或许都有吧。是这些东西使他欲罢不能又欲去不忍,终于是去而又回,若即若离。

二、岛村对叶子

叶子之于岛村到底意味着什么?精神之梦之寄托?女性理想之幻象?净化心灵之意象?在岛村初遇叶子的时候,小说中有几段精彩绝伦、意味无穷的描写:

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着。也就是说,镜面映现的虚像与镜后的实物好像电影里的叠影一样在晃动。出场人物和背景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人是一种透明的幻象,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世界。特别是当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 (川端康成,《雪国》6)

这段引文中无论是窗外的现实景象还是眼前的叶子真人,都在岛村的禅悟中化为了虚幻。前者因不断流逝而入虚幻,后者因变为镜象而入虚幻。虽入虚幻,却是灵异;只要你有真如智慧,懂得欣然赏之,那便是真如妙相。你自可与流逝一同流逝,与镜象一同虚幻;由此你便可悟入色空一如、自他不二之境,体会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之妙,从而既无累于世俗功名之重,又不陷于虚空无寄之轻,即米兰·昆德拉所谓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这使岛村看入了神,他渐渐地忘却了镜子的存在,只觉得姑娘好象漂浮在流逝的暮景之中。这当儿,姑娘的脸上闪现着灯光。镜中影像的清晰度并没减弱窗外的灯火。灯火也没有把影像抹去。灯火就这样从她的脸上闪过,但并没有把她的脸照亮。这是一束从远方投来的寒光,模模糊糊地照亮了她眼睛的周围。她的眼睛同灯火重叠的那一瞬间,就像在夕阳的余晖里飞舞的妖艳而美丽的夜光虫。 (川端康成,《雪国》6)

那灯火是实物而在流逝中又化为幻景,那眼睛是实物而在镜象中也变为幻景,两种既实又幻、似幻而实的景象在偶然的瞬间融合为一,其中的灵妙奇异缥缈浑茫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作者禅悟中的心境意象,更是岛村禅悟中的心境意象,整个的禅宗文化痴痴向慕的也就是这种物我两忘、梦觉齐一、真幻浑然的意趣和境界。借此境界,岛村以及一切禅悟者才可超脱世俗情累,进入灵妙缥缈,达到自由无羁。

如果说驹子是实感很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那么叶子便是虚灵空明、奇特神异的形象,她既无性感也无情欲,更无身世来历,恍如天上仙女下凡,全然不食人间烟火。严格地说,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这种人物的。因此,与其说那是叶子的客观形象,不如说那是岛村禅悟中的主观心象。前面两段引文中的叶子,就是读者通过岛村的禅宗法眼感受到的意象。为什么在岛村的感悟中叶子会是那样一种意象呢?所谓境由心生,象由情孕。岛村心中的情境是一个禅

《雪国》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悟者的情境,或者说岛村向慕的情境是禅悟的情境。既然情欲旺盛的驹子都会在岛村的心境中化为绰约灵妙的镜花水月,那么叶子被化为更为虚无缥缈的镜中意象,就是必然之理了。因此,叶子的语音在岛村的耳中,也是“清澈得近乎悲戚的优美的声音,像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一种回响”(川端康成,《雪国》30)。这是其妙莫名的一种感觉:声音虽在目前,但却已成往昔,所以令人悲戚。岛村眼前的叶子,已经是不实的幻象了!然而,叶子对于岛村又决不仅仅是一种虚幻灵异的镜象。换一个角度来看,她对于岛村似乎又是一面明镜、一声棒喝、一剂灵药。

在岛村与驹子厮混的旅舍,叶子见到了岛村。“叶子只尖利地瞅了岛村一眼,就一声不吭地走过了土间。岛村走到外面,可是叶子那双眼神依然在他的眼睛里闪耀。宛如远处的灯光,冷凄凄的”(川端康成,《雪国》30)。叶子的眼神对岛村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想起叶子在这家客栈里,不知为什么,找驹子也就有点拘束了”(川端康成,《雪国》70)。叶子的眼神为什么会让岛村如此心生畏惧?是因为他有好色之徒的心虚?还是因为他自感佛性不纯?二者都有,二者互为表里。岛村并未达到禅者的彻悟之境,同时他也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世俗色鬼。若他是后者,他便用不着心虚。若是前者,他也不会心虚。达到彻悟之境的禅者,自是了无牵挂,百无禁忌,化世俗万物为镜花水月,与镜花水月纵情相许,从而进入自他不二,物我两忘,心境浑然,情欲无碍的大化妙境。叶子的眼神(或任什么人的脸色)又怎么能影响他一丝一毫?!而岛村与驹子的情爱纠葛实际上是怎么一种状况呢?岛村觉得:“尽管驹子是爱他的,但他自己有一种空虚感,总把她的爱情看作是一种美的徒劳。即使那样,驹子对生存的渴望反而像赤裸的肌肤一样,触到了他的身上。他可怜驹子,也可怜自己。他似乎觉得叶子的慧眼放射出了一种像是看透了这种情况的光芒”(川端康成,《雪国》70)。实际上,岛村自己已经明白,他与驹子处于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驹子处于世俗的现实世界,而他自己则处于空寂幻灭的虚幻世界。他虽然向慕彻悟的禅者之境,但远未达到那种境界,只是徘徊于虚无、实有两个世界之间,不时也能遭遇色空不二、妙有空无的瞬间,但大多数时候,他的心灵处于虚无幻灭之境,正因如此,他要努力超脱,欲借驹子或叶子来拯救自己沉溺于虚无的灵魂。不能忘却驹子的现实情爱和欲求,也就是不能真正化驹子为镜花水月而欣然赏之;不能超越自己的虚无幻灭,也就是不能真正进入色空不二,虚实浑然,了无挂牵的禅者化境。因此他就必有俗人的怜香惜玉的内疚,也就必有俗人的自感不诚的自责,这都是佛性不纯的表现。既未达到彻悟之佛境,便必处于鄙俗之魔境。在如此心境中,见到叶子彻照一切的慧眼,他岂能不心生畏惧?

令所有读者百思不解的是,作品中竟然有一段叶子挑逗岛村的描写。叶子似乎知道自己对岛村有特殊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仅是作为虚灵缥缈之相的,也是作为年青美貌的异性的。于是在岛村提到自己很快就要回东京时,叶子突然提出要岛村带她去东京。岛村大吃一惊,觉得这姑娘是想要跟他私奔。听了她那些暗示性极强的话语,任什么人都会这么以为的。叶子当然不可能是那样一个世俗的轻浮放浪女子,她对岛村说的那段没头没脑的话,想必只是想考验或作弄一下这个她心目中的花花公子。若是岛村真是个鄙俗滥淫之徒,这一下必然原形毕露。岛村当然不是滥淫之徒,但从自己心跳的感觉里,他还是省悟到自己佛性的不纯,或许由此他能幡然悔悟,自我超升。

叶子似乎还是来拯救岛村灵魂的一位女菩萨。

没有任何预兆,叶子突然就在大火中焚灭了。在岛村眼前,“叶子紧闭着那双迷人的美丽眼睛,突出下巴颏儿,伸长了脖颈。火光在她那张惨白的脸上摇着。岛村突然想起了几年前自己到这个温泉浴场同驹子相会,在火车上山野的灯火映在叶子脸上时的情景,心房又扑扑地跳动起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来。仿佛在这一瞬间,火光也照亮了他同驹子共同度过的岁月。这当中也充满一种说不出的苦痛和悲哀”(川端康成,《雪国》96—97)。那山野的灯火与眼前叶子生命燃起的火光融合为一,照亮了岛村与驹子共同度过的所有岁月,这岁月里充满一种说不出的苦痛和悲哀。这苦痛和悲哀是一个未能超脱世俗情欲之羁绊的禅悟者的报应。而那彻照岛村灵魂的火光则是叶子对岛村的拯救。经她以自己的牺牲作出的拯救,岛村或许能回归物我两忘、梦觉齐一、真幻浑然的意趣,达到超脱世俗、灵妙缥缈、自由无羁的境界?

与人相处恐怕难以达到禅悟之境,尤其是与年轻异性相处。面对自然景象,应该容易进入禅悟之境,作品中有许多这样的描写,下面一段尤其精妙:

啊,银河!岛村也仰头叹了一声,仿佛自己的身体悠然飘到了银河当中。银河的亮光显得很近,像是要把岛村托起来似的。……岛村觉得自己那小小的身影,从地面上映入了银河。缀满银河的星辰,辉光点点,清晰可见,连一朵朵光亮的云彩,看起来也像粒粒银砂子,明澈极了。而且,银河那无底的深邃,把岛村的视线吸引过去了。 (川端康成,《雪国》91)

满天星斗,无边银河,那是无限宇宙的象征,也是至高无上的佛性的象征。禅悟者内心存在的佛性,只有与那宇宙中无所不在的佛性合而为一,才能超越有限达到无限,超越短暂达到永恒,超越世俗达到神圣,才能进入物我两忘,自他不二,心境浑然,天人合一的境界。面对无垠的星空、无边的银河,岛村漂泊无寄的心灵终于找到了寄托,他的身心仿佛一下子悠然飘到了银河当中,银河那无底的深邃,把岛村的视线吸引住了。他终于与星空融合为一了。

那无边的银河与无瑕的叶子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对应。当岛村终于看清在熊熊火光映照下叶子那苍白而美丽的遗容时,他抬头望向天空,“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倾泻下来”(川端康成,《雪国》97)。其实,叶子就是银河,银河就是叶子,二者都是至真的佛性象征。当叶子魂归西天的时候,她是融入了银河,回归了佛天乐土。当岛村与银河融而为一的时候,他的灵魂是从堕落中得到了拯救。

三、岛村的行为心理线索

岛村在世俗生活中找不到自我,无法适应世俗生活,所以云游。漂泊本身就是目的(无为之为,无心之为),因为居无定所打破了世俗生活常规(流转不居,不落俗境);漂泊中有外景流转(诸行无常),那便是幻象变幻;变幻的幻象犹如虚相(镜花水月),象征着人世人生的虚幻不实。虚幻不实的人生万象——自然景象和异性形象——却又蕴有虚灵之气,因为万法自空中来,亦归于空,所以“空”是禅佛教中至真的存在。对于彻悟佛理的人,一切的一切,因其幻,所以真;因其空,所以实;因其无,所以有;因其虚,所以灵。这就叫色空不二,虚实一如,真幻齐一,空无即妙有,妙有即空无。只要你有般若智慧,你就能在禅悟中将万事万物看空,化万象为镜花水月,同时又能对镜花水月滋生万种风情,与之同游共舞。岛村向慕禅悟之境,所以他眷恋山野水泊——自然景象,也眷恋驹子和叶子——异性形象,但他只是将它们作为镜花水月来欣赏和眷慕,否则就是俗人。正因为他知其为虚幻,所以不会执着,也不能执着;又正因为他知其为灵异,所以有所迷醉,这就叫风情万种,却又了无痕迹。

岛村去云游,无心去寻求心灵的对应。既是无心,便必是随缘而遇。邂逅驹子,以为知音,

《雪国》人物岛村的禅学文化心理分析

与之交往,却只以虚灵之眼观之,以虚灵之心交之。当驹子欲作为现实女性进入其生活时,岛村便必然弃她而去,因为他认为一切都是虚幻,一切都是徒劳,她徒劳,他也徒劳,欲将人生、生活作为实在抓在手中者,无不徒劳。他的云游正是为了逃避实在而进入虚幻之境。驹子实在感太强,自我太甚,欲望太炽,欲以实体身份进入他的生活,所以他不能接受,意欲弃之;既欲弃之,又不忍去,一则因为有情,二则因为有谊,三则因为将又会落入虚空而心无着落,因此长久地处于欲去未去、若即若离的状态中。终于又遇叶子,又以虚灵之眼观之,境由心生,因此只见其圣洁缥缈空灵之相。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驹子和叶子在岛村心目中是一对孪生互补的形象。叶子和驹子的形象经常在岛村心中交相叠印:“昨晚岛村望着叶子映在窗玻璃上的脸,山野的灯火在她的脸上闪过,灯火同她的眼睛重叠,微微闪亮,美得无法形容,岛村的心也被牵动了;想起这些,不禁又浮现出驹子映在镜中的在茫茫白雪衬托下的红脸来”(川端康成,《雪国》30)。这说明在岛村心目中驹子和叶子是可以相容和转换的:化实为虚则驹子可升华为叶子,化虚为实则叶子可变为驹子。叶子是植物性的灵,驹子是动物性的欲,叶子是驹子的灵性,驹子是叶子的肉身。拥抱叶子,叶子便成为驹子;疏离(虚灵化)驹子,驹子便会变回叶子。走近现实太沉重、太累,疏离现实又太虚无、太空,叫人左右为难。由此酿成岛村典型的行为模式:若即若离或不即不离。离便落入空无,即则落入实有;二者皆非禅境。不即不离才是禅境。然而,若即若离却可能是不得已的状态,也可能是自觉的意守状态,更可能是始于不得已的状态,而终于进入自觉意守的状态,而最后便成为无可无不可的心态。岛村的心灵就始终在上述几种状态中徘徊。

如前所述,岛村向慕彻悟之境,但他却始终没有达到彻悟之境。禅悟有三境:第一境:任凭万象纷呈,诸境流转,我自无心无情无欲,寂然不动。第二境:应答纷呈万象、流转万境,我亦风情万种,但只是当其虚幻之相赏之,而自心本静,不为物累。第三境:心如灵泉活水,境自万象纷呈,因心是灵妙飘逸脱尘之心,境自是虚灵缥缈妙有之相,二者纵情相合,百无禁忌,了无挂碍。第三境才是彻悟之境。岛村心灵大多处于第一境中,不时达于第二境,而始终没有达到第三境。然而,凡俗之人有谁能达到第三境呢?而川端康成的伟大就在于不仅塑造了一个世界文学画廊中绝无仅有的浸透了东方传统文化血液的典型人物,而且生动地呈现了这一人物血泪斑斑的心灵挣扎的历程。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川端康成:《雪国》,谢进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

[Kaw abata Yasuna ri.Snow Country.T ra ns.Xie J ing.Chang chun:Era Liter ature and Art Press,2001.]汪正球:“美的佛界与魔界”,《不灭之美》,叶渭渠主编。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

[Wa ng Zhe ng qiu.“Aesthetic Enchantment.”The Unex tinct Beauty.Ed.Ye W eiqu.Beijing:China Cultur e and A rt Unio n Pr ess,1999.]

责任编辑:杨建

Key words:Titus Andronicus Shakespeare drama of blo od and rev eng e do w nfallen hero

Author:Li Qian is associate professo r of Chinese at the Chinese Department,Huaiyin Teachers'College.H is research areas are in w estern literature and culture H is mo st recent publica to n is"On the Mo tif of Crime and Punishm ent:Its Vicissitude of Values and Co nnotatio ns".

Title:On the Imag e of Lettie in The White Peacock

Abstract:Lettie,the protag onist in The W hite Peacock,sho ws her dual characters in the conflict betw een na ture and civiliza tion.On the o ne hand,driv en by her na ture,she pursued true lov e.On the other ha nd,she ma rried the m an she didn't lov e because of the social pressure w hich alienated her fro m her true lov e.Lettie is a sy mbo l of dea th,which indica tes the desire of possessio n and contro l And she is the micro cosm of"intellectual female"crea ted by Law rence.

Key words:https://www.wendangku.net/doc/9318031162.html,w rence The White Peacock Lettie "intellectual female"

Author:Jiang Jiaguo is associa te pro fessor of Chinese at the Chinese Depa rtm ent, Chenzhou Teacher's College.

Title:On the Diff erences betw een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Free V erse M ov ements around the Turn of the20th century

Abstract:There happened a g reat revo lution in poetic sty le around the turn of the20th century all ov er the w orld,especia lly in Chinese poetry and in Eng lish po etry.The free v erse rev olutio n in Chinese poetry ha ppen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v erse rev o lution in English poetry.The Imagism poetry in English poetry w hich pay s mo re a ttention to the free v erse has helped to chang e the functio n a nd the sty le of classical Chinese po etry.The U.S."Free Verse Rev olutio n"in has provo ked"Neo-po etry revo lution",especilly"Oral la nguage po etry mov ement"a t the beginning of20th century in China.But th ere are g rea t differences betw een them.The fo rmer is a no rmal sty listic reform mov em ent.The la tter is an ex trem e sty listic rev olution w hich has deco nstructed the po etic tradition a nd poetic style o f Chinese ancient poetry.

Key words:Imagism po etry sty listic rev olutio n free v erse rev olutio n neo-poetry revo lutio n o ral language poetry movement

Author:Wang Ke is pro fessor o f Chinese at the School o f Lang uag e a nd Literature, Fujian No rm al U niv ersity.H is research a reas a re in litera ry theo ry a 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He is the author o f mo re than one hundred research papers and o ne book entitled Stylistics of Poetry:Theory and Composition.

Title:On the M odel of the Lit tle Sea Maid in Lov e Sto ries

Abstract:Acco rding to the image of the Little Sea Maid in his fairy tale the Little Sea Maid,Hans Ch ristia n Andersen crea ted an impor tant lov e model echoed in o ther tw o w riters'sto ries.This model has the follo wing implications:w omen co nsider lov e to be their liv es'ideal,which is neglected by the male do mina ted w o rld a nd therefo re can no t come true.Nev er theless,the pursuit of perfectio n reflected in the wo men's selfless love contributes sig nificantly to the spirit of huma n being.

Key words:Hans Christian Andersen the Little Sea M aid lov e m odel perfectio n Author:Lu Liya is a g radua te student at th e Humanities Colleg e o f Zhejia ng Univ ersity. Her research interest is in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Title:A Psychoanaly sis of the Buddhist Culture as Reflected in Shimamura,

the Pro tago nist in Snow Country

Abstract:The fascinating effects of Snow Country,tog ether w ith the deviant behaviours o f the characters a nd their unique and chang eable associa tions all com e fro m Shimamura's Japanese Buddhist cultural libido.Th ro ug h an a nalysis of Shimamura's Buddhist m old o f thinking,this pa per clarifies the rela tio nship betw een the cha racters and giv es a reasonable ex planatio n of their deviant behavio urs,thus rev ealing the origin of the cultural and a rtistic fa scinatio n of the nov el.

Key words:Kawabata Yasunari Yukiguni(Snow Country) Shimam ura Buddhist culture psychoanalysis

Author:Li Man is pro fessor o f Chinese at the Chinese Lang uag e a nd Literature Department of Jiang xi Institute of Educa tio n.

Title:The M isreadings of Tago re in M odern Western Cultures:A Case Study Of Gitanjali

Abstract:The paper studies the cultural misreading s of Tago re's G itanjali in modern w estern cultures.It ana lyzes tw o kinds of cultural misreadings:activ e misreading and passiv e misreading.It also gives tw o reasons for the cultural misreadings,nam ely, Orientalism and Colo nialism.The paper aim s a t rev ealing the v alue of Tag ore in the dia logue and understanding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s in post-colo nialist time. Key words:Tag o re Gitanjali cultural misreading cultural dialog ue

Author:Liu Yan gained her Ph.D.from Beijing Normal Univ ersity in2000.Now she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 f Chinese at Beijing Seco nd Foreig n Lang uag e Univ ersity.

Title:World Literature:Interdisciplines and H isto ry Undertaking

Abstract:This pa per discusses the nature,history and task o f w orld literature.As the o bject a nd ideal o f com parativ e litera ture,w o rld literature,tog ether w ith the cross-sta te, cross-natio n,cro ss-la ng uage a nd cross-culture literary relatio ns,constitutes the base o f com parativ e litera ture.In Chinese language a nd literature depar tment of univ ersities in China,the subject of w o rld literature has independently dev elo ped fo r80y ea rs Am ong these univ ersities,Peking Univ ersity,Tsinghua Univ ersity and so me others play ed a n im po rtant role in the early stag e of its dev elo pm ent,and accumulated rich cultural conno ta tion.With its integ rity a nd a wider field o f vision,the study o f w o rld literature w ill play a m ore activ e role in Chinese scho lars'co nstructio n of kno w ledge abo ut the w est. Key words:w o rld literature com parativ e litera ture interdisciplines literary relatio ns Author:Liu Hongtao is associa te professo r of Chinese m odern and co ntemporary literature a t the Chinese la nguage a nd litera ture depa rtm ent,Beijing Norm al Univ ersity.

Title:On the Teaching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bstract:There are tw o different o pinio ns co ncerning the teaching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Eng lish department.One holds that the stresses sho uld be laid o n the analysis o f literary tex ts while the o ther insists tha t mo re impo 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teaching of Am erica n literary histo ry.The autho r of this pa per arg ues that only through a combina tion o f the tw o,can the teachers enable the students to hav e a firm com mand and thoro ugh understa nding of Am erican literature.

Key words:the teaching of Am erican litera ture litera ry histo ry litera ry tex ts equal im po rtance

Authors:Chen Lihua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 f Eng lish a t the English depa rtm ent,Central China No rmal Univ ersity.Wang Na is a g raduate student of the Eng lish depa rtm ent, Central China No rmal Univ ersity.

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的分析

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的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产生是由其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相互 促进、交互影响而造成的。企业营销人员可以通过对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内外因素及其关系的研究来掌握消费者行为的规律。一、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模式和历程 心理学专家把消费者购买行为用“S→O→R”的简化模式来 解释消费者购物行为。S是刺激,是给予消费者的商品刺激,刺 激也是施加到一个影响,O为有机体,就是消费者自身,R是反应,即可能产生购买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购物行为分为6个阶段: 1、知晓阶段。消费者发现商品(产品)的存在; 2、了解阶段。购物者了解商品(产品)的功用、质量、价 格、造型美观等; 3、喜爱阶段。对商品(产品)产生好印象; 4、偏好阶段。对商品(产品)产生好印象,已扩大到其他 方面,在感情上十分喜欢; 5、确信阶段。由偏好而产生购买的愿望; 6、由态度转变为实际行动。 上述历程包含认识(个人思维)→感情(个人情绪)→意愿 (个人的动机),这是一个心理状态发展过程。

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类型和动机(一)消费者购买行为分以下类型 1、选购型。经认真选择、分析比较后下决心购买,比如为 个人购买小汽车。 2、习惯型。按传统习惯,或随大流,如北方人喜欢买桑塔 纳,天津人喜欢买夏利,长春人喜欢买捷达,上海人喜欢买帕萨特,广东人喜欢日本车、四川人喜欢买长安,武汉人喜欢买富康等等。 3、信誉型。相信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如欧洲人相信奔驰 车,日本人相信丰田车,美国人相信GM或福特车,中国人相信奔驰、宝马、丰田。 4、随机型。购买商品时比较随意,对品牌没有刻意要求, 在确定购买意向后,只要产品价格、性能、式样、色彩等符合预先制定的标准,就会在短时间内购买。 5、时尚型。购买或选择商品时,比较喜欢参考电视、报纸 等媒介的商品介绍,对流行的时尚商品非常感兴趣,也时常以拥有时髦用品而沾沾自喜。 6、独立个性型。这类消费者个性非常强,喜欢别出心裁或 与众不同,在选择或购买商品时喜欢式样、色彩、品牌比较独特的商品,以突出自己的个性。

智慧树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章节复习资料

第一章: 1.跨文化沟通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B.仅仅发生在与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中 C.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D.是一种常见的生活事件 2.文化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B.文化是可以共享的 C.文化以符号为基础 D.文化是一种动态过程 3.你怎样让一个法国人知道你很不耐烦了? A.拍拍你的嘴唇并且打一个长长的哈欠 B.无声的模仿吹长笛 C.用中指和食指按你的鼻子 B 4.在Belay的综合性三维度模型中,跨文化敏感性是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A.对 B错 A 5.文化意识是指对影响自我、思维和行为的文化有所了解,让人们理解差异性和共同性。 A.对 B.错 A 第二章: 1.美国的主导文化模式包括下列哪些特征?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物质主义 D.竞争 ACD 2.根据霍夫斯泰德的价值观维度,以下倾向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国家有? A.美国 B.澳大利亚 C.中国 D.日本

AB 3.请判断以下观点的对错:每一个个体都拥有多重文化身份,例如种族身份、民族身份、性别身份、地域身份、网络或幻想身份等,这些身份彼此合作,任一身份都是环境的产物。 A.对 B.错 A 4.男性气质文化是指大男子主义盛行的文化。 A.对 B.错 B 5.开放思维包括个体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或接受他人的观点。 A.对 B.错 A 第三章: 1.在高情境文化中,情境和非言语对理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非常重要。这个表述是正确的吗? A.对 B.错 A 2.在有些文化中,人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更丰富的肢体语言,这种文化是: A.中性文化 B.感性文化 C.高情境文化 D.低情境文化 B 3.相比于高情境文化中的人,在谈话中,当双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说话时,来自低情境文化的人会觉得不舒服。 A.对 B.错 A 4.下列关于成就型文化与附属型文化不正确的描述是: A.在附属型文化中,将一个人身份地位和所属的组织联系起来是很重要的。 B.在附属型文化中,初次见面的人可能相互问“你学的是什么”、“你从哪里毕业的”。

智慧树跨文化沟通心理学教程考试复习资料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教程考试 ?名称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6-06-09 23:59 ?题目数35 ?迟交处理允许迟交 ?总分数 120 ?说明: ?评语: ? ?提示:选择题选项顺序为随机排列,若要核对答案,请以选项内容为准 ?第1部分 ?总题数:20 ? 1 【单选题】(3分) 在有些文化中,人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更丰富的肢体语言,这种文化是: A. 中性文化 B. 感性文化 C. 高情境文化 D. 低情境文化 正确答案是:B 查看答案解析 2 【单选题】(3分)

对新语言的理解总是受限制于我们原有的知识,而知识又可以被我们的语言所反映。 A. 对 B. 错 C. 无法判断 D. 视情况而定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3 【单选题】(3分) 下面描述的是哪种时间观的特点?时间是为关系服务的,不按时间表做事也是可以接受的,或者在一个时间段里可能会同时做几件事情,多头并进是正常的。 A. 轮回时间观 B. 线性时间观 C. 灵活时间观 D. 短期导向 正确答案是:C 查看答案解析 4 【单选题】(3分) 在哪个国家的餐厅就餐时给服务员小费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A.

意大利 B. 新加坡 C. 法国 D. 美国 正确答案是:B 查看答案解析 5 【单选题】(3分) 在典型的美国文化中,沟通强调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把要沟通的信息用明白无误的可编码的文字语言传达出去,常常没有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义。 A. 对 B. 错 C. 无法判断 D. 视情况而定 正确答案是:A 查看答案解析 6 【单选题】(3分)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跨文化适应的特点: A. 和其他文化必须直接并且第一手接触 B. 和其他文化的接触短时间即可 C.

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心理模拟题及答案参考(二)

古典小说与传统文化心理模拟题及答案参考(二) 四、简答题: 1、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一、儒学为主、佛道为辅的结构特征。儒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有着其自身发生,发展、变化、盛衰的过程。儒家学派为孔子所创立。道家、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是儒学文化的重要补充,不可能取代儒学文化的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儒学文化也只有儒学文化才能适应中国自汉至清封建社会的客观需要;二、重视现实人生和伦理道德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事物和现象在思想、感情、信念、观念上的取向准则,是儒学最具稳定性的本质属性之一;三、以“天人合一”为特征的思维模式。天的意志与人的愿望没有冲突与矛盾,人按照天的旨意出身行事就可成为“德配天地”的君子。 2、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有何影响? 答:儒学自汉至清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价值观基本上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儒学所重视的伦理教化和个人道德修养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古代小说的创作,受到这一价值观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体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特征,重视人物形象伦理道德性格的刻画,强调小说伦理教化的功能。以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依照儒家的价值观而区分为忠效与奸佞、君子与小人、贞节与淫荡、信义与狡诈。儒家的价值观始终是古代小说中人物良莠的重要评判标准。 3、《儒林外史》是如何对文化进行反思与整合的? 答:《儒林外史》是一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清醒文化意识的古代小说。作者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对绵延几千年的文化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根据自身的感受和时代思潮的要求,对这一文化体系又给予了重新整理组合。这种反思与整合紧紧抓住了政治型文化与道德型文化的本质特征,但是并不想从根本上否定这一特征,而是试图恢复真正意义是的政治型文化与道德型文化;并且使二者能够由分裂状态恢复到本来的统一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观后感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观后感 前一段时间我看了汪凤炎教授和郑红教授的著作《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其中《中国人的心理测量观》这一章节对我的启示很大,传统文化教育观后感。 我国古代没有严格科学意义的心理测量,却有着丰富的心理测量思想,这可以追溯到公 元前2200年,那时用此种方法来选拔优秀人才以充当“公务员”。西方学者从中国此种思想中吸取精华并为其所用。中国反而忘掉了自己的根本,盲目到国外“寻宝”。本章的心理测量包括品德考评和能力鉴定,介绍了具体的测量方法及其这种测量思想对当代心理测量的启示。 关于品德考评方法本章介绍了他评法和自评法两大考评方法。他评法主要介绍了四种,自评法介绍了两种。 察言观行法由孔子提出的方法,主要指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来对此人进行考评。在对人进行综合评价时,不仅被评价者说什么,还要看其行为表现,否则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正如孔子所说:“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吕氏春秋.论人》中的八观法,即八种察言观行法对孔子的看法有所发展。其中主张根据被试的身份和所处情境不同决定相应的考核内容。此后此种方法继续发展。比如《大载礼记.文王官人》提出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不同社会角色的人进行不同的考核内容,执行不同的标准。《史记.魏世

家》中记载了“五视”法,与上文八观法有相通之处。此后刘提出“八观”,不过与上文提及的有所不同,同时他提出应在一个人稳定的状态下进行才性鉴定。同时他强调评定者本人的德行,这样才能防止考评时“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偏差。总之,这种察言观行法一种经验型考评方法,是在先哲与弟子日常生活学习情境下进行的,评价较客观,但是他们缺少对弟子的长期观察。 问答鉴别法通过主考官提问被试作答的方式考评品行。这种方法也始于孔子,并被历代学者继承。例如王安石、王守仁、诸葛亮等人均提倡这种方法。这种方法也具有客观性,是在较自然情境下进行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具有偶然性特征。只有教师真正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学生才可能如实回答,这同样是一种经验型考评。 准情境测量法通过有目的设定某中特殊情境,观察被试在其中的反应,从而对其才性作出鉴定。例如庄子提供用“九征”法来鉴定人的品行。他认为人心虽然难测,但只要方法适当只要设定合适的情境仍是可以测量的。《吕氏春秋》中的“六验”、《文王官人》之中的“六征”都类似今天的情境测验法。《大戴礼记》主张用多种方法,包括察言观行法、问答鉴别法等,从而对人进行综合考评。诸葛亮的“七观法”较全面,既可以测定一个人的才能,也能鉴定他的品性。他的方法其实与前面提到的“六验”、“九征”的方法是一脉相

跨文化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精品

第一章跨文化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意见、情况、方法、条件、成就、成绩、空间、模式、地方、问题、矛盾、合作、沟通、保持、发展、建立、了解、特点、网络、情绪、意识、思想、地位、精神、基础、需要、环境、政策、倾向、能力、制度、主导、方式、差距、水平、反映、关系、增强、宽容、增进、协商、尊重、丰富、严格、整合、管理、服务、解决、适应、提高、协调 1.跨文化沟通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B.仅仅发生在与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中 C.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D.是一种常见的生活事件 ACD 2.文化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B.文化是可以共享的 C.文化以符号为基础 D.文化是一种动态过程 A,B,C,D 3.你怎样让一个法国人知道你很不耐烦了? A.拍拍你的嘴唇并且打一个长长的哈欠 B.无声的模仿吹长笛 C.用中指和食指按你的鼻子 B 4.在Belay的综合性三维度模型中,跨文化敏感性是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A.对 B错 A 5.文化意识是指对影响自我、思维和行为的文化有所了解,让人们理解差异性和共同性。 A.对 B.错 A 第二章: 1.美国的主导文化模式包括下列哪些特征? 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 C.物质主义 D.竞争 ACD 2.根据霍夫斯泰德的价值观维度,以下倾向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国家有? A.美国 B.澳大利亚 C.中国

AB 3.请判断以下观点的对错:每一个个体都拥有多重文化身份,例如种族身份、民族身份、性别身份、地域身份、网络或幻想身份等,这些身份彼此合作,任一身份都是环境的产物。 A.对 B.错 A 4.男性气质文化是指大男子主义盛行的文化。 A.对 B.错 B 5.开放思维包括个体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或接受他人的观点。 A.对 B.错 A 第三章: 1.在高情境文化中,情境和非言语对理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非常重要。这个表述是正确的吗? A.对 B.错 A 2.在有些文化中,人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更丰富的肢体语言,这种文化是: A.中性文化 B.感性文化 C.高情境文化 D.低情境文化 B 3.相比于高情境文化中的人,在谈话中,当双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说话时,来自低情境文化的人会觉得不舒服。 A.对 B.错 A 4.下列关于成就型文化与附属型文化不正确的描述是: A.在附属型文化中,将一个人身份地位和所属的组织联系起来是很重要的。 B.在附属型文化中,初次见面的人可能相互问“你学的是什么”、“你从哪里毕业的”。 C.成就型文化与附属型文化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群体内。 D.成就型文化的管理者总是希望别人能够顺从他。 D 5.普遍主义文化中的人在管理中强调:(多选) A.就事论事。 B.不偏离规则。 C.因人而异,特殊处理。 D.制度一旦建立,人人都应该遵守。 ABD

跨文化沟通经历报告

跨文化沟通经历报告 这是我的一段跨文化沟通的经历。 我认识3个美国朋友,他们都是交换生,来昆明理工学中文的。一个高高帅帅的Matt,一个矮矮胖胖的Jessica, 一个黒黒爱笑的Will。他们友善,而且跟我一样都酷爱运动,特别是篮球。为了完成一次真正的跨文化沟通,我把他们都出来,一起打篮球,然后一起进餐。 我只有Matt的电话,很奇怪Will 和Jessica在中国没有手机号码,所以我约了Matt,Matt帮我约到那俩。其实他们都有MSN,只是我们中国人大部分都用了QQ,所以我的MSN几乎都是脱机状态。 我们的沟通真正开始了。 为了出于友好,我提前到了篮球场,并且给他们一人买了一瓶“脉动”。他们果然很准时,说好了5 o’clock .pm ,不到这一刻他们不出现。 见了面,Matt 就第一个主动跟我握手,说话时还算客气,面部表情丰富。”Nice to meet you, Matt.”我这样跟他招呼. 然后是Jessica,似乎又胖了,我跟他开玩笑说“Hey,look your waist,can you still dunk onto me?”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说“Uh… maybe… aha , but I can still pass you a good ball! ” 最后是Will,他又是那样似乎很兴奋的语调:”Hey! Hey! It is a fine day today. How do you do?”美国人似乎很叫人很涨精神。而我的中国朋友们似乎这样打招呼的:点头,微笑,来啦?这也很温暖。 然后就是打球,我的英语不怎么好,但是得益于对NBA的热爱,还是懂得几句篮球术语,wonderful、pass、shot、what a teamwork、you make it 。当遇到我不懂得表达的情况下,我会用完成一些动作来演示我的疑问。他们的大脑不小,很容易就理解我要表达的。”Oh,you mean a T-foul , right ?” Yes! 大概一个半小时后,我们都累了。”Have a rest, I am a little tired.” Jessica最先发话,然后我们都同意了。我们休息了一会,然后边走边聊走向“师生一食堂”。更精彩的内容发生了。 我所在学院的饭卡在这食堂用不了,所以我刷了Matt的卡,然后刷了多少钱,我就还他多少,他也很自然地接过去。因为在美国流行AA制,而在我们中国,习惯上是相互请客。如果他们是我的老乡,我来他们学校,我非得让他们请客不可。 我们各自打好了饭菜,四人围着一张桌子坐着。 Will的口味和我差不多,都是打了一汤一菜一肉,而且看起来都是偏淡的。Matt就不同了,他打的3个都是蔬菜,因为他是一个vegetarian(素食主义者)。Jessica跟他截然不同,3个都是高蛋白的,两个肉一个豆腐!我的天啊,我跟他说“No wonder you become so heavy,too much protein you’ve got.”他反驳说:“No, Bingo, generally I don’t have too much meet. But now I am hungry.”好吧,不说他了,这样他在篮板底下就更有优势。 他们来了中国也有两个月了,但是对这里的很多都充满疑问。比如他会问我们怎么会煮蔬菜汤,在他们国家,好的蔬菜会被做成沙拉。我只能回答这是这是饮食习惯吧,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我问打了汤的Will喜不喜欢喝,他说味道不错,他以前吃得太少了,他说他想学会怎么煮。他们问我Tofu (豆腐)是怎么做成的。我只能跟他们说,“It’s made from beam or soy. Matt, you

第七篇 社会文化与消费心理

第七章社会文化与消费心理 第一节文化与消费心理 一、文化的涵义 文化的范围无边无际,它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文化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态度体系以及人们创造的物质产品等等。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本章所讲的是广义的文化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二、文化的共同特征及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但就全体而言,各种形态的文化都有共同特征。了解和掌握这些共同的特征,有利于人们更有效地组织和开展营销活动。 (一)共有性 文化是由社会成员在生产劳动和生活劳动中共同创造的,因此它为全体成员所共有,并对该社会的每个成员产生深刻影响,使其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表现出某些共同特征。就消费活动而言,文化影响表现为消费者之间通过互相认同、模仿、感染、追随、从众等方式,形成共有的生活方式、消费习俗、消费观念、态度倾向、偏好禁忌等。社会文化的这种共有性特征为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奠定了基础,使之有可能通过适合特定文化环境中消费者的共同要求,而赢得人们对产品的喜爱。 (二)学习性 人们要掌握、继承文化,就必须进行后天的学习,不能依靠先天遗传。学习的途径为:一是父母、教师和各类文化教育机构,采取各种教育手段,组织和促进下一代对文化传统的学习,二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他人的行为,了解和接受社会文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行为也是学习得来的,而且消费者在早年学得和树立的文化观念往往是比较牢固和不易改变的。因此,企业既要注意适合消费者的文化观念和习惯行为,又要通过宣传、广告等方式,说服、改变人们过去的消费观念与习惯,让其学习使用新产品的知识,最终达到购买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三)观念性 任何社会的文化都具有一定的职能作用,为人们提供共同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准则。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自觉地遵循文化准则。同时,文化在不断发展着,现代文化中有着新旧观念并存的现象,对企业来说,了解消费者对传统文化准则与现实行为的看法很有帮助。中国人崇尚节约,购买商品要求经久耐用。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现实传承性及应用意义 第一节:文化的含义 群体方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 文化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从显露方式)1.外显模式:主要包括哲学、法律、历史、艺术、宗教、社会制度、行为规范、语言体系等,他们以文学符号系统或人具体行为为载体,一般都有外壳形式 2.内隐模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等。这是人们在长期的文化历史发展中积淀而形成的深层的东西。 (从内容要素结构角度)文化是一个民族思想与观念的总和与实体。 文化是指在任何一个特定社会环境中的群体,所具有或创造的,也是共有或特有的心理。和相应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方式所产生的结果的总和。 此定义包含三方面: 1、其群体共有和特有的价值观、情感、需求等。 2、其群体共有和特有的相应的行为方式。 3、其群体共有和特有的民风习俗,建筑和服装风格,饮食特色 亚文化:一个特定社会环境中的部分人或局部地区的人与其群体的心理,相应的行为方式,及其行为方式所产生的结果的三个层面上,存在的差异和特有之处。 影响文化形成的因素: 直接因素:通过政治、经济、地理、宗教、教育等直接影响,其中常常伴随着“赏罚机制”。间接因素:经过民风、习俗、日常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熏陶。 第二节心理的性质 近现代心理学研究心理的一些发展过程 A生理心理学或实验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从心理的神经解剖结构与神经功能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的,生理心理学用的是刺激——反应的研究模式,实验心理学用的是实验的方法 B行为心理学,认为心理看不见,摸不着。因此不应当以意识为研究对象,而应以刺激——反应的模式来研究人的行为,并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想通性。 C认知心理学,研究人接受信息过程中的具体环节及其要素的功能等,认为心理学是感觉输入的变换、减少、解释、恢复和使用的所有过程。 心理学的性质指人或个体的心理是在内、外部因素作用下,产生或者处在人的大脑中,以观念、情感、意志、态度、需要动机等要素为主的内容构成。心理是处于动态和会发生变化的状态中,对人或个体的行为或行为方式,起着调控和支配作用。 此定义包含一些基本含义: 心理的产生及其内容的构成,既有主体和客体的左右,也包含主体和客体的成分。 人或个体的心理支配人或个体行为发生的也是内部的最直接原因。 观念性为主,即心里中的情感、意志、态度、需要动机等的性质。 处于动态和发生变化的状态,即心理处于活动状态,并会随有内外部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一定变化。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2020章节测试答案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2020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本课程将在()个站点停下。 A:4 B:5 C:6 D:7 答案: 【D】 2、学习到最后你需要回归到一个原点:回答“我是谁”的问题。 A:对 B:错 答案: 【对】 3、根据本节视频讲到的可知:越是身处全球化的进程中,人们越要明确自己的民族身份感。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一章单元测试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面对面的沟通中情感性的信息更容易被别人接收到 B:文化是个人的知识 C:在选择沟通媒介时,只需要考虑沟通目标和沟通对象

D: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 答案: 【A】 2、Samovar的跨文化沟通模型图 A:包括两种文化 B:形状相似就象征着文化距离是比较近的,沟通更容易 C:内部个体文化在颜色和形状都与外部总体文化有略微不同的文化属于紧文化 D:说明成员能掌握文化中全部的共享知识 答案: 【B】 3、关于心理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提倡文化的相对性 B:心理学既关注人的共性,也关注人类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C:心理过程可以看到 D:强调即使是同一文化、民族或性别的人,也并非完全相同 答案: 【ABD】 4、Belay的三维度模型中: A:行为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是跨文化敏感性 B:认知角度要有跨文化的沟通意识 C:情感角度需要有跨文化机敏性 D: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中包括自我概念的内容 答案: 【BD】 5、在跨文化沟通当中,沟通顺畅、不存在障碍是正常的。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单元测试 1、下列哪项不属于精确文化在管理中的特点? A:从性格、人际、绩效等方面全面考虑 B:在管理中对事不对人 C:为员工制定明确的目标 D:把工作关系与私人关系分开 答案: 【A】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集体主义可以与松文化并存 B:文化的松紧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是一回事 C:松-紧文化对国家中个体的长期心理过程有着密切而重要的影响 D:紧文化的社会监督力度更强,这一点被映射在个体水平上,表现为自我监控的严格 答案: 【B】 3、在文化中,反映人们的宗教观和哲学观的是什么时间? A:正式时间 B:非正式时间 C:技术时间 D:轮回时间 答案: 【A】 4、在做事取向的文化中,对个体绩效评价的标准是 A:根据关系亲疏进行评价 B:即使一个人什么都没有做,但也有可能被评价为是顺应天时、无为而治

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心理的影响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传统文化,只要我们能够明确的分析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就可以掌握消费者的心理,从而做出营销对策。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基本精神为讲究中庸、注重伦理、好面子、重义轻利,中国人的“根”情结胜过一切,父母的“寸草心”,子女的孝道,“落叶归根”,“望子成龙”,“投资子孙”、“光宗耀祖”这些是永远不变的话题。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对消费的影响日趋明显,文化悄悄成为消费的新噱头。因此,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掘传统的新价值,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也都有其独特性,研究这一独特性、特别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影响,对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搞好市场营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且现在正处于急剧转型时期,再加上中国社会的各种繁杂关系造就的复杂多变的心态,中国消费者实难把握。他们可能恪守传统,但又为面子而竞逐时髦;他们可能注重实惠,但又为攀比而挥霍无度。当然,表面的矛盾,放到实际的背景中或许也能得到解释,正是本着这个理由,这里将列举一些与消费有关的文化特征。 1. 中国文化强调人伦主义 现在虽然家庭核心化,三世或四世同堂的现象有所减少,但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仍然保持着,亲子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很是明显。中国人的家庭往往就是一个消费单位。在中国,个人的消费行为常常与整个家庭的行为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在中国,个体的消费行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需要,而且要顾及整个家庭的消费需要。家庭生活周期是作市场分析时必须要考虑的,仔细研究每个周期的特点,具有市场营销的意义。比如从年轻单身阶段,到新婚阶段到生儿育女阶段,到儿女成人离开家阶段,各阶段有不同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这种情况使得企业在产品开发及营销服务等方面应该注意产品的多功能、多用途以及综合性强的特点,尽量使产品能够适合家里各成员不同阶段的需要。另外,在产品或劳务信息传递和沟通方面,口传信息沟通比正式的信息沟通渠道(如广告)更能让中国人相信和接受。 2. 中国文化重视人情关系 这种人情关系可从两个层次来了解:一是人情往来,即凡有婚丧嫁娶之类的事情,都要赠送礼品或现金,再比如在一些包装精致的商品上,印有“馈赠佳品”,即是这种倾向的反映。 二是重义轻利,注重情义和精神价值,轻视物质利益,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道义,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整理

第一章 1,准确理解消费者、消费者心理及消费者行为的概念。(P3—5) 2、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5—7) 3、如何理解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的学科性质(P9—11) 4、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研究的历史演进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P11—14) 5、学习和研究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有何现实意义(P19—24) 第二章 1.谈谈你对卢因一般行为模式的理解P27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人内部因素有哪些 P28-P36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哪些P36-P46 4.结合生活中实际例子谈谈你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解。P28—P46 ~ 第三章 1.知觉的特性:P55 -59 2. 通过一幅具体的成功广告作品谈谈注意理论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P62~63 3.结合消费实际分析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关系。P67-68 4.应用学习理论思考企业如何培养消费者对特定产品的消费习惯P74—76 5.消费者情绪的分类 P81-82 第四章 1、什么是个性P88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P89 2、试阐述消费者的能力差异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 能力差异P93 影响P100 3、比较气质和性格的差异。试分析气质和性格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不同影响。气质P101 性格P107 气质影响P106 性格影响P112 4、什么是性格从性格对购买方式的影响来看,你认为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性格P107 性格影响P112 5、阐述自我概念的含义,消费者的自我概念与商品的象征意义有什么关系 自我概念P113 关系P114 第五章: 1,什么是消费者需要消费者需要有哪些基本内容P149、P129-P132; 2.没有; [ 3,什么是动机如何利用动机冲突推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实现P149、P144; 4,试阐述消费者需要、动机和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P121、P139; 5,试分析比较几种测量消费者动机的办法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陷。P148 第六章 1.什么是态度P153态度的构成和功能P155-P157 2.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P158-P160

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社会心理.doc

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社会心理 2020年4月

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社会心理本文关键词:社会心理,文化与,中国人,传统 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社会心理本文简介:摘要:本文对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社会心理的关系做了解读,认为文化传统的差异,使中国人在心理、情感、认知模式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我们需要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探讨,才能更好的把握中国人社会心理特征,为促进良好人文环境打下基础。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国人;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及相关群体在一特定时期的 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社会心理本文内容: 摘要:本文对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社会心理的关系做了解读,认为文化传统的差异,使中国人在心理、情感、认知模式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我们需要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探讨,才能更好的把握中国人社会心理特征,为促进良好人文环境打下基础。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国人;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及相关群体在一特定时期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社会价值取向的总和。社会心理既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情绪、习惯,也会促成一定的社会风气。社会心理的形成不仅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密切关系,也受到人们生活其中 1

的传统社会文化的制约,尤其是受到其生长的自然与传统人文环境的制约。因此探讨中国人社会心理,除了要以当今社会环境为基础外,也需要参照传统人文环境的因素,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答案。传统文化对于当今中国人社会心理的影响主要有那些方面呢?一、自我观念的双重性由于中国长期的封建专制政治,人们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往往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许多古代中国人信仰达者兼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的信念。这种思想既是儒家的人生哲学,也包含了道家的慎独精神在内。这种双重性表现在主观幸福感上:一方面,中国人的人伦、道德观念占据重要地位,人们往往将遵守人伦道德看成人的一种价值评判,一种自我人生价值完成与实现的需求。另一方面,当社会生活或者政治上失意后,则以道家独善其身来对待自己的生活,其信念也趋向于自我的满足。这样,双重性的自我评判标准导致人们在主观幸福感上的追求与西方文化下的人格模式不同,其个体的认知程度也不同。在当代,虽然已处于法制、民主的开放环境中,但是传统文化毕竟会对人们思想有所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一些人心灵深处,既注重大我,即兼济天下,心怀祖国的性情培养;也注重小我,即独善其身的主观幸福与满足感。这种个体自身的内在感受,正是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主观性个人感受。二、注重自谦、自爱、含蓄、内蕴古代中国人强调宗法血缘、团体主义, 2

智慧树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章节答案

第一章: 1跨文化沟通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 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B. 仅仅发生在与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中 C. 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D. 是一种常见的生活事件 2. 文化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 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B. 文化是可以共享的 C文化以符号为基础 D.文化是一种动态过程 3. 你怎样让一个法国人知道你很不耐烦了? A. 拍拍你的嘴唇并且打一个长长的哈欠 B. 无声的模仿吹长笛 C用中指和食指按你的鼻子 B 4. 在Belay的综合性三维度模型中,跨文化敏感性是情感角度的跨文化沟通能力A 对 B错 A 5. 文化意识是指对影响自我、思维和行为的文化有所了解,让人们理解差异性和共同性。 A对 B错 A 第二章: 1?美国的主导文化模式包括下列哪些特征? A. 个人主义 B. 集体主义 C物质主义 D竞争 ACD 2.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价值观维度,以下倾向于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国家有? A. 美国 B. 澳大利亚 C. 中国 D. 日本 AB 3. 请判断以下观点的对错:每一个个体都拥有多重文化身份,例如种族身份、民族身份、性别身份、地域身份、网络或幻想身份等,这些身份彼此合作,任一身份都是环境的产物。 A对 B错

A 4. 男性气质文化是指大男子主义盛行的文化。 A对 B错 B 5. 开放思维包括个体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倾听或接受他人的观点。 A对 B错 A 第三章: 1?在高情境文化中,情境和非言语对理解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非常重要。这个表述是正确的吗? A对 B错 A 2. 在有些文化中,人们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更丰富的肢体语言,这种文化是: A. 中性文化 B. 感性文化 C高情境文化 D低情境文化 B 3相比于高情境文化中的人,在谈话中,当双方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说话时,来自低情境文化的人会觉得不舒服。 A对 B错 A 4. 下列关于成就型文化与附属型文化不正确的描述是: A. 在附属型文化中,将一个人身份地位和所属的组织联系起来是很重要的。 B. 在附属型文化中,初次见面的人可能相互问“你学的是什么”、“你从哪里毕业的”。 C成就型文化与附属型文化可以同时存在于一个群体内。 D.成就型文化的管理者总是希望别人能够顺从他。 D 5. 普遍主义文化中的人在管理中强调:(多选) A. 就事论事。 B. 不偏离规则。 C. 因人而异,特殊处理。 D. 制度一旦建立,人人都应该遵守。 ABD 第四章: 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文化身份感适应性策略: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

考前练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述研究消费者群体的意义。 答题要点: 消费者群体是某些具有共同消费特征的消费者组成的群体,同一消费群体内部在购买行为、消费心理及习惯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不同消费群体之间则存在诸多差异。研究消费者群体的意义: 1.有助于从宏观角度把握社会总体消费的运动规律; 2.有助于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准确地细分消费者市场,制定最佳营销策略。 2.简述消费者的常见购买动机。 答题要点: 消费者的常见购买动机有: 1.求实的购买动机。这是以追求商品的使用价值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 2.追求安全、健康的购买动机。抱有这种动机的消费者通常把商品的安全性能和是否有益于身心健康作为购买与否的首要标准。 3.求便的购买动机。受追求便利动机的驱动,人们把购买目标指向可以减少家务劳动强度的各种商品和劳务。 4.求廉的购买动机。这是以注重商品价格低廉,希望以较少支出获得较多利益为特征的购买动机。 5.求新的购买动机。这是以追求商品的新颖、奇特、时髦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 6.求美的购买动机。消费者对商品美学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的要求与购买动机。 7.求名的购买动机。这是因仰慕产品品牌或企业名望而产生的购买动机。 8.自我表现的购买动机。这是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威望及财富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 9.好胜攀比的购买动机。这是一种因好胜心、与他人攀比不甘落后而形成的购买动机。 10.满足嗜好的购买动机。这是以满足个人特殊偏好为目的的购买动机。 11.习惯性动机。它是指消费者对特定商店或特定商品品牌产生特殊信任偏好,从而习惯性地重复光顾某一商店或购买同一品牌。 12.储备性购买动机。消费者出于储备商品的价值或使用价值而购买商品的动机。 13.留念性心理动机。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记下当时的气氛、记住当时的情景、留下回忆等。 14.馈赠性动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为了馈赠他人。 15.补偿性动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补偿以前被压抑的购买动机。 16.发泄性购买动机。通过购买来发泄心中的不满情绪。 3.简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含义和特点。 答题要点: 消费者购买行为指消费者为满足某种需要而产生的购买商品的一切活动。消费者购买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消费者购买行为与心理现象的相关性。消费者购买行为是消费者心理的外在表现,消费者心理现象是消费者行为的制约因素和动力。二者具有互相影响和作用的相关性。 2.个体消费行为受社会群体影响和制约。消费者是社会的人,其消费行为必然会受到所属群体的制约和影响。

中华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

中华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 内容提要: 中华传统文化所体现的“重人”、“重德”、追求和谐的人文精神,是心理健康运动的思想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中所宣扬的一些为人处世哲学和态度有维持心理平衡的作用。但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也含有可能导致心理疾患和阻碍心理健康运动的固有缺陷。造成这种利弊并存的原因,主要是传统文化的作用存在着时代差、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均衡性以及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矛盾。 一.人的心理是社会化的产物。 通俗的讲是社会环境塑造人的心理,使它反映着特定环境的色彩和光泽。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文化塑造人的心理。尽管社会的发展最终决定于经济的力量,但经济力量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往往是通过作为其上层建筑的文化手段而发生作用的。中华传统文化塑造着中华儿女独特的心理品质,并对中华儿女的心理健康方面产生着强劲的影响。梁漱溟先生认为,人生要解决三大矛盾,一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即人为何征服和改造自然的问题;二是人与人的矛盾,即人际关系的协调问题;三是人个体心理的矛盾,即人自身的超脱问题。由第一个矛盾而诞生西方的科学文化,由第二个矛盾而形成东方的人文文化,由第三个矛盾而形成印度的宗教文化,因而这三种文化在解决不同的矛盾中各有独特的作用。以“儒家”思想理论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在其孕育过程中所突出的是人,而不像西方文化那样突出“神”。诸如“重人”、“重德”、“重实”、“民贵君轻”的思想反映了“东方文化”的人文特征。孔子提出的治理天下的礼治观点,主张治民要宽,养民要惠,富民而教之;认为管理人民,首先要尊重他们,教育他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充分体现了东方文化的人本精神,它为心理健康运动在东方的兴起提供着思想土壤。联合国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是人肉体、精神和社会的康乐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指无疾病或无体弱的状态”。这种完善状态实质体现了一种和谐:从人的外部来说,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的和谐和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从人的内部来说,是个人身心关系的和谐。这与中国古代圣人三大和谐的理想追求又是一致的。儒家所强调的“和为贵”集中体现了这种和谐的思想。“和”首先是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一体,即“天人合一”;其次是人与人的亲和调谐,相互理解,平等相助。孟子所说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了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孔子所主张的“仁者爱人”则把人际关系的完美作为了理想的人格标准。此外,“和”还体现了个人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平和、和乐境界。心理健康既取决于外部生活事件(环境)的影响,又取决于个人面临造成紧张或挫折的生活事件时所取的应对方式。这应对方式实质上又与个体内部的心理平衡机制有关。它可以帮助人们通过主观努力,使多种情感的强弱与深浅均处于适度的范围之内,从而维持良好或无害的心态。中华传统文化中所提倡的一些为人处世的哲学和态度,客观上起着维持心理平衡的作用,尽管有的可能是积极,有的可能是消极的。如“塞翁失马”、“丢钱消灾” 是要人们在挫折面前看到光明的一面,以坦然的心态接受现实。“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则使人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困境。这些中国古代圣人之言通过它所体现的朴素的辩证法,帮助人们改变对生活事件的认识,从而达到维持内心的平衡。“中庸”、“知足常乐”则是通过使个人的行为,认知限制于一定的度上来寻求内心平和的境界。这些心理平衡机制主要通过反思、内省、自抑形成一种固定的认识模式。该认知模式助人摆脱矛盾,达到自身认知行为与外部生活事件的平衡,体现出顺其自然的中国古代的老庄哲学。但这种对环境的适应,往往包含着较多的消极的适应,它是通过自抑、忍耐而实现的,因而又埋藏着引发心理不健康的心理因素。老庄的无为哲学和佛禅的超脱思想还引导着另外一种心理自我调适的方式。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2019尔雅答案100分

。。。。。。。。。。。。。。。。。。。。。。。。。。。。。。。。。。。。。。。。。。。。。。。。。。。。。。。。。。。。。。。。。。。。。。。。。。。。。。。。。。。。。。。。。。。。。。。。。。。。。。。。。。。。。。。。。。。。。。。。。。。。。。。。。。。。。。。。。。。。。。。。。。。。。。。。。。 1.1丝绸之路 1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D)提出的。 A、张骞 B、汉和帝 C、汉武帝 D、李希霍芬 2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B)。 A、贸易作用 B、军事作用 C、外交作用 D、文化交流作用 3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没将(B)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A、瓷器 B、茶叶 C、香料 D、丝绸 4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指陆上丝绸之路,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对 5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人将四大发明传到欧洲;西方人将印度哲学、阿拉伯的历法和医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 1.2东西方文化传播 1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下面那个不是敦煌莫高窟与(A)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固原须弥山石窟 B、天水麦积山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大同云冈石窟 2 希腊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方法论》手稿重写本经美国科学家研究终于在X射线下回复了原有内容。A A、对 B、错 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获成功,受到了汉武帝的称赞,被封为太中大夫。A A、对 B、错 4 马可?波罗著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后来这本书在欧洲非常畅销。错 5 公元3到13世纪,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羊皮纸书写文件,从14世纪起羊皮纸逐渐被中国的纸所取代,羊皮纸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错

跨文化心理学复习提纲

《跨文化心理学》2012年秋季学期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默许反应偏差:对研究者呈现的大多数或所有的陈述和问题,都给予同意而不是反对的倾向。 2.生态谬误:认为在不同的分析层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仍然相同的错误信念。过去通常指从国家层面关系到个人层面关系的不合逻辑的推断。(“生态谬误指用一种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调查,却用另一种低层次的分析单位做结论。) 3.主位法和客位法:主位研究是从研究的直接背景中抽取材料,对其发现的跨文化的普遍性并不做假设。而客位研究是做出一个暂时的假设,认为正在研究的现象是可比较的和普遍的。主位研究是指研究者不凭自己的主观认识,尽可能的从当地人的视角去理解文化,通过听取当地提供情况的人即报道人所反映的当地人对事物的认识和观点进行整理和分析的研究方法。主位研究将报道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把他的描述和分析作为最终的判断。同时,主位研究要求研究者对研究对象有深入的了解,熟悉他们的知识体系、分类系统,明了他们的概念、话语及意义,通过深入的参与观察,尽量像本地人那样去思考和行动。客位研究是研究者以文化外来观察者的角度来理解文化,以科学家的标准对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进行解释,用比较的和历史的观点看待民族志提供的材料。这样在研究理论和方法上,要求研究者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并能够联系研究对象实际材料进行应用。 4.强加式客位研究:在某一种文化背景中形成的客位的测量。事先没有评估它的适用性或者它的意义是否等值,就应用与其他的文化背景的研究的。(采取绝对主义的哲学预设,认为西方心理学者所建构出来的理论和研究典范具有一定程度普适性,可以运用到不同文化之中,不必做任何的调整与修改) 5.社会文化适应:通过学习当地社会系统的运转和获得必要的技能和方式,以在不熟悉的文化情境中完成一些事物,从而去适应新的文化背景。 6.自主-关系型自我诠释:自我知觉的一个维度,既重视自主行动的能力又强调与他人关系的重要性。 7.心理依赖型家庭模型:一种对持续的亲缘关系和后代行动的自主性都给予强调达到代际关系系统。 二、简答题 1.列出跨文化心理学中的三种家庭模型,并举例分析。 依赖型家庭模型(中国):一种特别强调持续的亲缘关系和代际依赖的代际关系系统。强调的是顺从和服从,不管是在子女们年幼时还是已经长大成人,原生家庭在生计上均对子女有很强的依赖性。每个子女对于年老的父母都有经济上的贡献。在依赖型家庭模型中,倾向于对孩子进行服从性导向的教育,并不会促进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独立性不被当成有价值的东西,甚至可能会被看成是对家庭完整和生计的威胁。代际之间的依赖性是通过家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