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Oracle12c安装 CDB、PDB用户创建初探

Oracle12c安装 CDB、PDB用户创建初探

Oracle12c安装 CDB、PDB用户创建初探
Oracle12c安装 CDB、PDB用户创建初探

Oracle 12c 初探

--1--使用sqlplus登录可插拔数据库

show con_name pdbs

/*知识普及

--通过con_name能看到当前登录的环境是CDB根库,CDB包含一个名为PDB的可插拔库。

con_name CDB$ROOT

CON_ID NAME OPEN_MODE RES

---------- ---------------

2 PDB$SEED READ ONLY NO

3 PDB MOUNTED

**/

--2---创建公共表空间

create tablespace user_data

logging

datafile ‘E:\APP\SCOTT\ORADATA\ORCL\user_data.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0m maxsize unlimited

--3--- 删除表空间

--4---创建公用用户kmis, 需要使用C##作为该用户名的开头。如果使用传统创建用户的方法会报错。

CREATE USER C##KMIS

PROFILE DEFAULT

IDENTIFIED BY KMIS

DEFAULT TABLESPACEKMIS_DATA

TEMPORARY TABLESPACE TEMP

ACCOUNT UNLOCK;

/*知识普及:

C D B:CDB全称为Container Database,中文翻译为容器数据库。

P D B:PDB全称为Pluggable Database,中文翻译为可插拔数据库。

查看相关文档才发现12c与之前版本不一样,有两种用户:Common user 与Local User。Common user为公共用户,属于CDB用户。只要有权限就可访问任意的数据,包含pdb内部的数据。

Local User 是pdb 内部的用户,只能访问自己pdb内部用户的数据。**/

--5---创建pdb下用户kmis。需要切换到pdb下。

/*知识普及

Cdb开启后Pdb默认为mounted 状态并非open状态。**/

--查看数据库状态

SQL> show pdbs

CON_ID CON_NAME OPEN MODE RESTRICTED

---------- ------------------------------ ---------- ----------

2 PDB$SEED READ ONLY NO

3 PDB MOUNTED

--开启数据库

alter pluggable database pdb open;

--插接式数据库已变更。

--更改pdb数据库默认开启状态(此命令支持12.1.0.2及以上版本)即:开启cdb后自动开启pdb。

alter pluggable database pdb save state;

--插接式数据库已变更。

--cdb、pdb切换

alter session set container=PDB;

alter session set container= CDB$ROOT;

--切换到pdb并创建用户

CREATE USER KMIS

PROFILE DEFAULT

IDENTIFIED BY KMIS

DEFAULT TABLESPACEKMIS_DATA

TEMPORARY TABLESPACE TEMP

ACCOUNT UNLOCK;

/*知识普及

Pdb和cdb cdb的表空间。

**/

--创建表空间

create tablespace user_data

logging

datafile ‘E:\APP\SCOTT\ORADATA\PDB\user_data.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50m maxsize unlimited

--6---pdb服务名配置链接

KMIS =

(DESCRIPTION =

(ADDRESS = (PROTOCOL = TCP)(HOST = WIN-66Q98JOP7CC)(PORT = 1521)) (CONNECT_DATA =

(SERVER = DEDICATED)

(SERVICE_NAME = kmis)

)

)

KMISpdb =

(DESCRIPTION =

(ADDRESS = (PROTOCOL = TCP)(HOST = WIN-66Q98JOP7CC)(PORT = 1521)) (CONNECT_DATA =

(SERVER = DEDICATED)

(SERVICE_NAME = pdb)

)

)

实验七 linux用户管理和密码管理

实验7 用户管理和密码管理 1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掌握用户和组的管理命令。 2、了解与用户和组管理相关的文件。 2 实验环境 VMware中已经安装好CentOS6.2版本。 3 实验原理或背景知识 3.1 用户管理命令 用户管理的命令主要有3个,即useradd、userdel和usermod,分别用于用户的建立、用户的删除和用户属性的修改。它们的详细说明可参见教材P73~P74或查看帮助手册。 3.2 组管理命令 组管理命令主要有groupadd、groupdel和groupmod等,分别用于组的建立、组的删除和组的属性修改。它们的详细说明可参见教材P75或查看帮助手册。 3.3 密码管理 密码管理的命令是passwd和chage,passwd使用可参见教材P76或查看帮助手册,chage 的使用可参见man手册。 3.4 与用户管理相关的文件 与用户管理相关的文件有/etc/passwd、/etc/shadow、/etc/group、/etc/login.defs、/etc/default/useradd等,用于对用户设置和登录项目进行控制。这些文件的说明可参见教材。 4 实验任务 1、使用useradd、userdel、usermod、passwd、groupadd、groupdel等命令建立用户和

组,删除用户和组,修改用户或组的属性,将用户添加进入组或者从组中删除。 2、通过修改管理文件达到管理用户或组的目的。 5 实验步骤 练习1:使用命令进行用户帐号的管理操作 1、创建一个用户,用户名为Tom,描述信息为tommy,用户组为Tom,登录shell为 /bin/csh,登录主目录为/home/tom_office,用户ID为3600,帐号过期日期为2010处10月8号。 2、将用户帐号名由Tom改为Tommy。 3、为用户Tommy设置密码。 4、将用户帐号Tommy的帐号过期日期设为2010年9月30日,密码的最大生存期设 为100天,密码过期前10天起开始提醒用户。 练习2:使用命令进行用户组帐号的管理操作 5、创建一个GID为506,组名为company的用户组帐号。 6、创建用户Tom、employee1、employee2。 7、指定用户帐号Tom为用户组company的组管理员。 转换到用户帐户Tom登录,将用户employee1、employee2加入到组company中。 8、查看登录到系统的用户有哪些,再给这些用户发个消息通知他们你将在10分钟后关机。 6 实验总结 总结管理用户和组的命令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WindowsServer2016虚拟机安装Oracle12cRAC

WindowsServer2016虚拟机安装Oracle12c_RAC 群集磁盘2:ASM 第1章安装环境确认 1.1 硬件平台(Hyper-V) RAC-A 1G内存双网卡 RAC-B 1G内存双网卡 iscsi服务器1G内存 1.2 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6 Oracle软件:Oracle Database 12c Release 1 (12.1.0.2.0)

集群工具:Oracle Database Grid Infrastructure (12.1.0.2.0) 磁盘管理工具:ASM 1.3 安装平台信息 第2章环境准备 2.1 修改主机名 在两台主机上分别执行,计算机——右键(属性),主机名设置为RAC-A和RAC-B。 2.2 关闭防火墙 关闭所有防火墙。

停止Windows Firewall系统服务。 在主机1和主机2上ping对方的公用和私用地址,要求都能ping通。 2.3 配置DEP 在两台主机上,计算机——右键(属性)——更改设置——高级(设置)——数据执行保护(DEP),选择仅为基本windows程序和服务启用(重启后才能生效)。

2.4 关闭UAC 在两台主机上,控制面板(小图标方式查看)——用户账户——更改用户账户控制设置,改为从不通知,确定(重启后生效)。 2.5 禁用媒体感知功能 因为在网络调试时,Windows 的“媒体感知”功能会检测出本机和局域网设备没有正常连通,接着可能就会禁用捆绑在网卡上的某些网络协议,其中就包括TCP/IP 协议。由于TCP/IP 协议被禁用了,这样该TCP/IP 应用程序就无法进行调试了。(该设置重启生效) 在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Tcpip\Parameters中添加键值如下:

Linux 用户管理命令

Linux 用户管理命令 Useradd user //建立用户名为user的新用户 与用户管理相关的配置文件 →/etc/default/useradd 配置文件的定义 useradd -D 如不指定任何参数,useradd显示目前预设的值; →/etc/passwd //记录用户密码 →/etc/groups //记录用户组 →finger longcpu //查询一下amdcpu 用户的信息; →root@localhost ~]# useradd -e 11/04/2005 cooler 注:添加用户cooler,并设置其有效期为2005年11月04日; →[root@localhost ~]# passwd cooler 注:设置用户cooler密码;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cooler. New UNIX password: 注:设定cooler的密码; Retype new UNIX password: 注:核实设定密码;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注:设置成功;有效期的记录是写在/etc/shadow文件中 → passwd 作为普通用户和超级权限用户都可以运行,但作为普通用户只能更改自己的用户密码,但前提是没有被root用户锁定;如果root用户运行passwd ,可以设置或修改任何用户的密码; passwd 命令后面不接任何参数或用户名,则表示修改当前用户的密码;请看下面的子; [root@localhost ~]# passwd 注:没有加任何用户,我是用root用户来执行的passwd 表示修改root用户的密码;下面也有提示; Changing password for user root. New UNIX password: 注:请输入新密码; Retype new UNIX password: 注:验证新密码; passwd: all authentication tokens updated successfully. 注:修改root 密码成功;

Oracle_11g 安装图解(详细版)

Oracle 11g安装图文攻略 呵呵,花了一个多小时,左右把11g安装折腾好了。其中折腾SQL Developer 花了好长时间,总算搞定了。好了,先总结下安装步骤,希望给后面的童鞋提高安装效率。呵呵。 一、Oracle 下载 注意Oracle分成两个文件,下载完后,将两个文件解压到同一目录下即可。路径名称中,最好不要出现中文,也不要出现空格等不规则字符。 官方下地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3965645.html,/technetwork/database/enterprise-edition/downloads/ index.html以下两网址来源此官方下载页网。 win 32位操作系统下载地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3965645.html,/otn/nt/oracle11g/112010/win32_11gR2_database_ 1of2.zi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3965645.html,/otn/nt/oracle11g/112010/win32_11gR2_database_ 2of2.zip win 64位操作系统下载地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3965645.html,/otn/nt/oracle11g/112010/win64_11gR2_database_ 1of2.zi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3965645.html,/otn/nt/oracle11g/112010/win64_11gR2_database_ 2of2.zip 二、Oracle安装 1. 解压缩文件,将两个压缩包一起选择,鼠标右击 -> 解压文件如图

Linux实验报告-用命令实现用户和组的管理

Linux实验报告-用命令实现用户和组的管理

————————————————————————————————作者:————————————————————————————————日期:

河南师范大学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简介学院名称(公章):软件学院学年 2014 - 2015 第 1 学期填表日期: 2014 年 10 月 29 日 实验课程名称Linux操作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用命令实现用户和组的管理 实验项目性质1、综合性 2、设计性主讲教师袁培燕开课年级2012级开课专业Java 实验地点过街楼B区开课日期2014.09.01 开课时间1—18周 一、实训目标 (1)掌握在Linux操作系统下用命令实现用户和组的管理 (2)了解和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权限概念。 二、实训环境 一台安装CentOS 7 系统的计算机,主机内存为6GB,频率为2.5GHz。 三、实训内容 (1)建立目录“/project_a”,该目录里的文字只能有David 和 Peter 两人读取、增加、删除、修改及执行,其他用户不能对该目录进行任何的访问操作。 (2) (3)建立目录“/project_b”,该目录里的文字只能有Jack和 Mike 两人读取、增加、删除、修改及执行,其他用户不能对该目录进行任何的访问操作。 (4) (5)建立目录“/project”,该目录里的文字只能有David、Peter、Jack、Mike 四个人读取、增加、删除、修改及执行,其他用户不能对该目录进行任何的访问操作。 四、实验步骤 (1)创建用户和设置密码

创建David用户,并为之设置密码– d,接下来创建其他3为用户,并设置为其密码。 具体操作:

oracle 11g 安装图解

oracle 11g 安装图解 启动OUI后出现“选择安装方式”窗口,我们选择:高级安装 步骤3:出现“选择安装类型”窗口,选择我们需要安装的版本。我们在此肯定是选择企业版。

至于产品语言不用选择,它会根据当前系统的语言自动调整!步骤4:出现“安装位置”窗口

Oracle 基目录:用于安装各种与ORACLE软件和配置有关的文件的顶级目录。 软件位置:用于存放安装具体ORACLE产品的主目录和路径。在此我们使用默认的配置。 在此ORACLE会选择剩余空间最多的盘作为基目录和安装目录的所在盘。 可以输入一个电子邮件或是metalink接收安全问题通知,在此我直接输入一个电子邮件,当然也可以是metalink用户信息!

步骤5:再向下就是对安装环境进行检测,如果不满足条件则会给出相应的提示,如图所示: 在此是因为我的内存不足,所以会报此提示,那么我们在此调整内存,以满足条件后再继续安装。

步骤6:出现“选择配置选项”如图:

在此选择安装数据库。 如果是“配置自动存储管理”,则自动存储管理(ASM)可用来自动化和简化对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和日志文件的优化布局。自动存储管理(ASM)将每个文件切割成许多小扩展文件,并将它们平均分散在一个磁盘组的所有磁盘上。一旦自动存储管理(ASM)磁盘组建立,创建和删除文件的时候,Oracle数据库都会从磁盘组自动分配存储空间。 如果是“仅安装软件”,则只安装ORACLE软件,在安装之后还需要再运行数据库配置助手创建数据库。 步骤7:出现“选择数据库配置”窗口,在此需要选择在安装过程中创建的数据库类型。 一般用途/事务处理:适合各种用途的预配置数据库。 数据仓库:创建适用于特定需求并运行复杂查询环境。常用于存储并快速访问大量记录数据。 高级:安装结束后运行ORACLE DBCA后,用户才可以配置数据库。

实验四 Linux下用户和组的管理

实验四Linux下用户和组的管理、磁盘限额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在Linux系统下利用命令方式实现用户和组的管理; 2.掌握利用Linux-conf进行用户和组的管理; 3.掌握磁盘限额的实现方法。 二. 实验内容: 1.用户和组的管理; 2.磁盘限额。 三. 实验步骤: 1. 用户的管理 创建一个新用户user01,设置其主目录为/home/user01:#useradd –d /home/user01 -m user01 查看/etc/passwd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记录的。 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记录的。 给用户user01设置密码:#passwd user01。 再次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使用user01用户登录系统,看能否登录成功。。 锁定用户user01:#passwd -l user01。 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再次使用user01用户登录系统,看能否登录成功。 解除对用户user01的锁定:#passwd -u user01 更改用户user01的帐户名为user02:#usermod –l user02 user01。 查看/etc/passwd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删除用户user02。 2. 组的管理 创建一个新组,stuff:#groupadd stuff。 查看/etc/group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设置的。 创建一个新帐户user02,并把他的起始组和附属组都设为stuff:#useradd –g stuff –G stuff user02。 查看/etc/group文件中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给组stuff设置组密码:#gpasswd stuff。 在组stuff中删除用户user02:#gpasswd –d user02 stuff。 再次查看/etc/group文件中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删除组stuff。 3. 用Linux-conf创建用户和组 进入X-Window图形界面。 在终端中输入userconf命令,启动Linux-conf的用户管理子程序,在打开的界面中练习用户、组的 设置。 4. 磁盘限额 启动vi来编辑/etc/fstab文件。 把/etc/fstab文件中的home分区添加用户和组的磁盘限额。 用quotacheck命令创建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3965645.html,er和aquota.group文件:#quotacheck -guva 给用户user01设置磁盘限额功能:#edquota -u user01。 将其blocks的soft设置为4000,hard设置为5000;inodes的设置为4000,hard设置为5000。编辑 完成后保存并退出。 重新启动系统。 用quotaon命令启用quota功能:#quotaon –ugva。 切换到用户user01,查看自己的磁盘限额及使用情况。

linux系统管理命令

a)系统管理:chkconfig、init、shutdown、halt、reboot、set、env、export、 crontab、uptime、last、history、id、finger、who、w、whoami、useradd、passwd、usermod、userdel、date、cal、wget、yum、curl、lsmod、dmesg。 Chkconfig:管理服务。 查看所有服务:chkconfig --list; 添加:chkconfig --add serviceName; 删除:chkconfig --del serviceName; 覆盖:chkconfig --override serviceName; 开启:chkconfig --level 2345 serviceName on; 关闭:chkconfig --level 2345 serviceName off。 Init:一个由内核启动的用户级进程。OS初始化所有的设备驱动程序和数据结构之后,就通过启动一个用户级程序init的方式,完成引导进程。所以,init始终是第一个进程(其进程编号始终为1)。Init 配合不同的运行级别数字实现不同的功能:init 0关机、init 1进单用户模式、init 6重启、init 3命令行模式、init 5图形界面。 Shutdown:冻结login指令,发送信号给init进程要求切换运行界别,并通知所有已登陆用户即将关闭系统。常用参数:-t 延迟时间,-r重启参数,-c 取消正在执行的关机,-h关机后关闭电源。 Halt:实际是调用shutdown -h。杀死应用进程﹐执行sync系统调用﹐文件系统写操作完成后就会停止内核。参数:-n 防止sync系统调用﹐用于fsck修复根分区之后﹐以阻止内核用老版本的超级块〔superblock〕覆盖修补过的超级块。 Reboot:和halt差不多,不过它是重启系统。 Set:显示当前shell的变量(每个shell有自己不同的变量),包括当前用户的变量。 env:显示当前用户的变量,用户变量和你用什么shell无关,不管你用什么shell 都在。 export:显示当前导出成用户变量的shell变量。shell自己的变量可以通过export “导出”变成一个用户变量。 Crontab:相当于windows的计划任务,参数:-l 查看,-e编辑。Crontab的编辑格式:分(0-59) 时(0-23) 天(1-31) 月(1-12) 星期(0-6) 命令或者脚本。例: 0 */2 * * * /sbin/service httpd restart 意思是每两个小时重启一次apache; 50 7 * * * /sbin/service sshd start 意思是每天7:50开启ssh服务; 50 22 * * * /sbin/service sshd stop 意思是每天22:50关闭ssh服务; 0 0 1,15 * * fsck /home 每月1号和15号检查/home 磁盘; 1 * * * * /home/bruce/backup 每小时的第一分执行/home/bruce/backup这个文件; 00 03 * * 1-5 find /home "*.xxx" -mtime +4 -exec rm {} /; 每周一至周五3点钟,在目录/home中,查找文件名为*.xxx的文件,并删除4天前的文件; 30 6 */10 * * ls 意思是每月的1、11、21、31日是的6:30执行一次ls命令。 Uptime:显示四部分内容。当前时间+ 已运行时间+ 当前用户连接数+ 负载均衡。负载均衡:特定时间间隔内运行队列中的平均进程数,如果每个CPU内核的当前活动进程数不大于3的话,那么系统的性能是良好的。如果每个CPU内核的任务数大于5,那么这台机器的性能有严重问题。 Last:读取/var/log/wtmp文件,列出登入系统的详细信息。 History:记录使用过的命令。普通的history命令只会根据顺序显示命令。介绍一种更友好的配置,出错后配合last或者日志能清楚的找到谁的问题。

实验2:UnixLinux用户管理及管理命令

实验2:Unix/Linux用户管理及管理命令 1、实验目的 (1)掌握Unix/Linux用户管理机制与管理命令; (2)掌握用户和组管理命令; (3)掌握密码管理机制和密码管理命令; (4)了解对用户和组进行管理的图形界面; (5)了解与用户和组管理相关的其它命令。 2、实现设备 每人一台装有Linux系统的PC机。 3、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不要做对系统或对其他用户不安全的事情。 做实验请不要修改超级用户密码。如果修改了root用户密码,请在实验结束前将其恢复为原密码。 用户要按通常实验要求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4、实验过程 1)用户管理 (1)创建用户 用命令useradd/adduser以自己的名字创建一个用户。比如 useradd zhangsan 观察/etc/passwd、/etc/group和/etc/shadow的变化。方法 grep zhangsan /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 观察/home目录内容的变化。 回答:该用户的uid,gname和gid各为什么?他的工作目录和shell是什么? (2)为用户设置密码 用passwd命令为其设置密码后,用新建用户进行登录并工作。方法如下 a. passwd zhangsan b. 切换到另一终端,使用新用户zhangsan登录 c. 为自己修改密码:$passwd (3) 创建非默认属性的用户 创建用户lisi,让他与zhangsan在一个组。 useradd –g zhangsan lisi 观察/etc/passwd、/etc/group和/etc/shadow的变化。 观察/home目录内容的变化。 回答:该用户的uid,gname和gid各为什么?他的工作目录和shell是什么? (4) 组管理 创建一个名为lisi的组并观察/etc/group的变化。方法分别是 groupadd lisi

实训-Linux下用户和组的管理和权限命令操作

实训4 Linux下用户和组的管理、权限及相关命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Linux系统下利用命令方式实现用户和组的管理; 2.掌握Linux权限命令的基本使用; 二.实验内容: 1.用户和组的建立和管理; 2.Red Hat Linux 9.0系统下权限操作命令的使用; 三.实验步骤: 1.用户的管理 1) 创建一个新用户user01,设置其主目录为/home/user01: #useradd -d /home/user01 -m user01 #useradd -m -u 2046 -g 1000 -d /tmp/hdf -s /bin/tcsh -c friend hdf 2) 查看文件/etc/passwd和文件/etc/shadow的最后2行,查看是如何记录的。 #more /etc/passwd #more /etc/shadow #more /etc/group 3)给用户user01设置密码: #passwd user01 4) 再次查看文件/etc/passwd和文件/etc/shadow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more /etc/passwd # more /etc/shadow 5)使用Putty连接主机,在终端上用user01用户登录系统,看能否登录成功。 登录成功后显示user01的当前工作目录: $pwd 6) 锁定用户user01,在主机上使用:

#passwd -l user01 7) 查看文件/etc/shadow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 more /etc/shadow 8) 再次使用Putty连接主机,在终端上用user01用户登录系统,看能否登录成功。 9) 解除对用户user01的锁定: #passwd -u user01 10) 查看usermod命令的联机手册: #man usermod 11) 使用usermod给user01加上注释:”this is a test user”,如何操作, 给出操作命令,并查看文件/etc/passwd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less /etc/passwd 12) 使用usermod更改用户user01的帐户名为user03,如何操作,给出操作命令, 并查看文件/etc/passwd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less /etc/passwd 2.组的管理 1) 创建一个新组stuff,gid为10000: #groupadd -g 10000 stuff 2) 查看/etc/group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是如何设置的。 # cat /etc/group 3) 创建一个新帐户user02,并把他的起始组和附属组都设为stuff: #useradd –g stuff –G stuff user02 4) 查看/etc/group文件的最后一行,看看有什么变化。 # cat /etc/group 5) 将用户user01增加到组stuff中: #usermod –G 10000 user01

oracle12C for linux安装手册

下面不过多介绍,请阅读OEL6上安装Oracle 12c。 1、系统信息: 1[root@12c ~]# uname -a 2Linux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3965645.html, 2.6.32-300.10.1.el5uek #1 SMP Wed Feb 22 17:37:40 EST 201 2 x86_64 x86_64 x86_64 GNU/Linux 3 4[root@12c ~]# grep MemTotal /proc/meminfo 5MemTotal: 3273192 kB 6 7[root@12c ~]# grep SwapTotal /proc/meminfo 8SwapTotal: 8285752 kB 9 10[root@12c ~]# df -h 11F 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12/dev/sda3 36G 3.8G 31G 12% / 13/dev/sda1 99M 22M 72M 24% /boot 14t mpfs 1.6G 0 1.6G 0% /dev/shm 15/dev/sdb1 5.0G 5.0G 0 100% /usr/swap 这里简单说明下,我安装的OEL5 SWAP空间仍然不够大,因此我就扩展了下,扩展方法: 我在虚拟机新增一块儿5G的disk,启动后fdisk分区了下: 1[root@12c ~]# fdisk -l 2 3 4Disk /dev/sda: 42.9 GB, 42949672960 bytes 5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5221 cylinders 6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7 8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9/dev/sda1 * 1 13 104391 83 Linux 10/dev/sda2 14 421 3277260 82 Linux swap / Solaris 11/dev/sda3 422 5221 38556000 83 Linux 12 13D isk /dev/sdb: 5368 MB, 5368709120 bytes 14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652 cylinders 15U 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16 17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18/dev/sdb1 1 652 5237158+ 83 Linux ext3格式化: 1[root@12c ~]# mkfs.ext3 /dev/sdb1 2mke2fs 1.39 (29-May-2006) 3Filesystem label= 4OS type: Linux 5Block size=4096 (log=2) 6Fragment size=4096 (log=2) 7655360 inodes, 1309289 blocks 865464 blocks (5.00%) reserved for the super user 9First data block=0 10M aximum filesystem blocks=1342177280 1140 block groups 1232768 blocks per group, 32768 fragments per group 1316384 inodes per group 14S uperblock backups stored on blocks: 15 32768, 98304, 163840, 229376, 294912, 819200, 884736 16 17W riting inode tables: done 18C reating journal (32768 blocks): done 19W riting superblocks and filesystem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one 20 21T his filesystem will be automatically checked every 31 mounts or

linux_创建用户命令

有关Linux创建用户命令的详细讨论 在任何系统中用户是使用使系统的最基本的使用单位,Linux系统用户的创建不同于windows系统,这里陈述一下Linux创建用户的命令。 Linux系统用户的创建不同于windows系统,这里陈述一下Linux创建用户的命令。包括创建用户,修改密码,修改信息,新建群组。 Linux创建用户命令1:创建新用户 useradd命令(也可以使用adduser)用来创建新的用户帐号,其命令格式如下:useradd命令常用选项 -d 设置新用户的登陆目录 -e 设置新用户的停止日期,日期格式为MM/DD/YY -f 帐户过期几日后永久停权。当值为0时帐号则立刻被停权。而当值为-1时则关闭此功能。预设值为-1 -g 使新用户加入群组 -G 使新用户加入一个新组。每个群组使用逗号“,”隔开,不可以夹杂空白字 -s 指定新用户的登陆Shell -u 设定新用户的ID值 成功创建一个新用户以后,在/etc/passwd文件中就会增加一行该用户的信息,其格式如下: (用户名〕:〔密码〕:〔UID〕:〔GID〕:〔身份描述〕:〔主目录〕:〔登陆Shell〕其中个字段被冒号“:”分成7各部分。 由于小于500的UID和GID一般都是系统自己保留,不用做普通用户和组的标志,所以新增加的用户和组一般都是UID和GID大于500的。 例如使用如下命令: 1.〔root@localhost root〕# useradd user1 将会创建一个名为userl的用户,关于用户管理命令已经介绍过,在此也不做更多的介绍了。执行useradd命令的结果。 Linux创建用户命令2:设置和修改用户口令passwd

RHEL7.0 安装Oracle12C-R2(不含CDB)图文详解[wumin]整理

RHEL7.0 安装Oracle12C-R2图文详解 一、环境: rhel7.0@VMware12,分配资源:CPU:2颗,内存:4GB,硬盘空间:20GB Oracle12CR2企业版64位 二、过程纪要: 1.系统准备 A.网络设置,修改网络配置文件 # more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no16777736 TYPE=Ethernet BOOTPROTO=static #修改 IPADDR=100.100.100.101 #新增 GATEWAY=100.100.100.1 #新增 NETMASK=255.255.255.0 #新增 DEFROUTE=yes PEERDNS=yes PEERROUTES=yes IPV4_FAILURE_FATAL=no IPV6INIT=yes IPV6_AUTOCONF=yes IPV6_DEFROUTE=yes IPV6_PEERDNS=yes IPV6_PEERROUTES=yes IPV6_FAILURE_FATAL=no NAME=eno16777736 UUID=00840500-8c47-4dcd-9f2c-45c409cd578e DEVICE=eno16777736 ONBOOT=yes #修改 B.主机名—修改主机名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r7-ora12c C.编辑hosts文件 # vi /etc/hosts 127.0.0.1 localhostlocalhost.localdomain localhost4 localhost4.localdom ain4

linux安装Oracle 12C

系统配置准备及安装1.创建Oracle用户和用户组及修改密码groupadd dba groupadd oinstall useradd -g oinstall -G dba oracle passwd oracle id oracle 2.创建安装目录 mkdir -p /temp chown -R oracle:oinstall /temp 待安装oracle时用 mkdir -p /u01/app/oracle chown -R oracle:oinstall /u01/app/oracle chmod -R 775 /u01/app/oracle mkdir -p /u01/app/oraInventory

chown -R oracle:oinstall /u01/app/oraInventory chmod -R 775 /u01/app/oraInventory 3.把RPM和oracle包拷入到temp文件夹下 4.安装RPM包:按此顺序安装;rpm -ivh为安装rpm文件命令,后面的是包名。 rpm -ivh zlib-1.2.3-27.el6.x86_64.rpm rpm -ivh zlib-devel-1.2.3-27.el6.x86_64.rpm rpm -ivh binutils-2.20.51.0.2-5.28.el6.x86_64.rpm rpm -ivh binutils-devel-2.20.51.0.2-5.28.el6.x86_64.rpm rpm -ivh compat-libcap1-1.10-1.x86_64.rpm rpm -ivh compat-libstdc++-33-3.2.3-69.el6.x86_64.rpm rpm -ivh elfutils-libelf-0.152-1.el6.x86_64.rpm rpm -ivh elfutils-libelf-devel-0.152-1.el6.x86_64.rpm rpm -ivh glibc-2.12-1.47.el6.x86_64.rpm rpm -ivh glibc-common-2.12-1.47.el6.x86_64.rpm rpm -ivh ksh-20100621-12.el6.x86_64.rpm rpm -ivh libaio-0.3.107-10.el6.x86_64.rpm rpm -ivh libaio-devel-0.3.107-10.el6.x86_64.rpm rpm -ivh libgcc-4.4.5-6.el6.x86_64.rpm rpm -ivh libgomp-4.4.6-3.el6.x86_64.rpm rpm -ivh libgxim-0.3.3-3.1.el6.x86_64.rpm rpm -ivh libmpcdec-1.2.6-6.1.el6.x86_64.rpm

Linux学习-用户管理总结

用户账号和组账号概述: 用户账号: 超级用户:root用户是linux系统中默认的超级用户账号,对本主机拥有至高无上的完全权限,类似于window中的administrator,只有当进行系统管理、维护任务时,才建议使用root。日常处理事务建议使用普通的用户账号进行。 普通用户:普通用户账号需要由root用户或其他管理员用户创建,拥有的权限受到一定限制,一般只在用户自己的宿主目录中完全权限。 程序用户:在安装linux系统及部分应用程序时,会添加一些热定程序的低权限用户账号,这些用户一般不允许登录到系统,而仅用于维护系统或某个程序的正常运行。比如:bin、daemon、ftp、mail等。 组账号: 基于某种特定关系(如都需要访问ftp服务器)将多个用户集合在一起,即构成一个用户组,用于表示该组内所有用户的账号称为组账号。每一个用户账号至少属于一个组,这个组成为基本组(或私有组);如果该用户同时还包括在其他的组中,则这些组称为该用户的附加组(或公共组)。 对组账号设置权限,将适用于组内的每一个用户账号。 UID和GID号: linux中每一个用户账号都有一个数字形式的身份标记,称为UID(User Idenity(身份),用户标识号),对于系统核心而言,UID作为区分用户的基本依据,原则上每一个用户的UID 号应该是唯一的。root用户账号的UID号固定值为0,而程序用户账号的UID号默认在1~499之间,500~60000的UID号默认分配给普通用户账号使用。 与UID号类似,每一个组账号也有一个数字形式的身份标记,称为GID(group identity,组织标号)。root组账号的GID号为固定值0,而程序组账号的GID号默认在1~499之间,普通组账号使用的UID号默认为500~60000. 普通用户、组账号使用的默认UID、GID号范围定义在配置文件“/etc/login.defs”中。 例子:查看“/etc/login.defs”配置文件中定义的默认UID、GID号范围。 ~]#grep“ID”/etc/login.defs

Windows 2012 群集标准版安装Oracle11G

Windows 2012 群集标准版安装Oracle11G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明确一点,oracle 群集安装有两种方法。第一在微软群集上安装,第二使用Oracle RAC安装。注意11G的名字有所变换。在微软群集上安装Oracle就不要使用RAC的安装方法,笔者就是概念不清白白折腾了半天时间。 本文是在微软群集上安装Oracle。 注意:为了避免出现目录不能访问的情况,请使用 首先保证群集安装正确 请读者自己搜索有关群集安装的准备工作,本人没有安装群集,因此这部分略去。 系统用户和密码 规划好超级用户名和密码,实例名称,以及漂移IP地址 这是因为安装时,需要安装两次,不要弄错了,两次安装要一样。 规划如下: Windows administrator/Qa123 System 的密码manager1234 Oracle 服务的漂移IP,192.168.70 实例名称: CNMS 安装过程叙述和解释 说明:概要部分来自《群集基础上安装ORACLE数据库》,解释来自本人的实际安装。

软件安装目录为oracle(建立在共享磁盘上)。 规划好这个目录,因为两次安装要一致。如果不喜欢用这个目录,请注意修改,并牢记修改Oracle目录的地方,要做同样的修改。 在B节点(停止A节点)安装数据库软件(不要建库)。 这样做并不是必须的。做的目的是在第一次启用群集时,选择A节点。 安装完毕之后,修改oracle目录名称为oracle1。建立oracle目录。 记住这个地方!这个很重要,目的是安装第二次Oralce时,不要有错误提示和警告。 在A节点(停止B节点)安装数据库软件(不要建库)与B节点保持一致。 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群集节点切换后,Oracle对外表现是一样的。 在A节点(停止B节点)使用dbca建立数据库。 和使用菜单应该是一样的。这样做,是为了描述更更准确。 建库完毕之后,停止Oracle所有服务并把服务启动类型改为手动。 系统会模拟手工启动。 在B节点(停止A节点)使用dbca建立数据库与A节点保持一致。 牢记A节点使用的参数。 建库完毕之后,停止Oracle所有服务并把服务启动类型改为手动。 系统会模拟手工启动。 启动群集所有节点。 无解释 配置群集通用服务。(Oracle通用服务必须单独使用IP,此IP为Oracle漂移IP)群集的关键之处,注意漂移IP可以随便设定,但是要保持一致。 测试Oracle群集 测了才踏实。

Linux实验一:Linux 基本命令 权限管理

题目要求: 掌握Linux/bash环境下命令的使用。 掌握Linux用户权限管理。 一:观察系统的结构和文件属性 以超级用户身份登录系统(用户名root) $ pwd //观察用户主目录 $ cd / //退至根目录 $ ls //观察目录结构 $ cd /dev //进入设备文件目录 $ ls -l //观察设备文件的类型,观察每一行的第一个字符 $ cd /etc //进入系统配置文件目录 $ ls //观察配置文件 $ more inittab //查看系统启动配置文件的内容 $ cd / //退至根目录 $ ls -l //观察文件和目录的属主用户和用户组 $ umask //显示当前用户(root)的权限掩码 $ cd ~ 或者$ cd /root //进入用户主目录 $ ls -l / >list //以重定向方式创建文件list $ ls -l list //分析list文件的默认权限 $ mkdir mydir //创建目录 $ ls -l mydir //观察目录mydir的默认权限 二: 用户、用户组及权限管理 1. 创建用户组 $ groupadd student //创建student组 $ groupadd teacher //创建teacher组 2. 创建用户 创建教师用户 创建教师用户teach01,teacher 作为主用户组,student 为附加用户组。$ useradd teach01 -g teacher -G student 创建教师用户teach02 ,属主用户组为teacher ,无附加用户组。 $ useradd teach02 –g teacher 创建学生用户

Windows 8 64bit 安装配置Oracle 12c(原创)

Windows 8 64bit 安装配置Oracle 12c 1前期准备: 操作系统:Windows 8 64bit 2软件准备: 到官网下载最新的Oracle数据库,网址如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9f13965645.html,/technetwork/database/enterprise-edition/downloads/index.html

3软件安装: ⑴下载完成该软件后,将这两个文件解压再加在一起,得到如下文件: ⑵双击setup.exe,开始安装,如下图所示:

⑶来到“配置安全更新”,直接点击“下一步”,如下图所示: ⑷来到“下载软件更新”,选择第三个“跳过软件更新”,如下图所示:

⑸来到“选择安装选项”,选择第一个“创建和配置数据库”,如下图所示: ⑹来到“系统类”,选择第一个“桌面类”,如下图所示:

⑺来到“指定Oracle主目录用户”,这里建议选择第三个“使用Windows内置账户”,在弹出的对话窗中选择“是”,如下图所示:

⑻来到“典型安装配置”,如下图所示: ①默认情况下,软件会安装在磁盘空间最大的盘上,如果想改的话,建议只改动“Oracle基目录”的盘符(如把“C”改为“D”),这样,其他的安装位置也会跟随着改变; ②数据库版本有四个,分别是:企业版、标准版、标准版1、个人版,四者的区别主要在数据库功能上,考虑到电脑的性能等问题,我选择个人版(我是学生,非商业应用); ③字符集我选择默认的国际标准编码; ④全局数据库名可以改也可以不改,建议不改; ⑤管理口令和确认口令是一对相同的登录密码,需记住; ⑥剩余的选项可以不管了,建议不用更改,选择“下一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