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艺心理学教程》复习材料

《文艺心理学教程》复习材料

《文艺心理学教程》复习材料
《文艺心理学教程》复习材料

《文艺心理学教程》复习提纲

导论

第一节文艺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

1、文艺心理学的开创:

费希纳的实验心理学、立普斯的“移情说”、布洛的“距离说”等。

2、文艺心理学的发展:

精神分析文艺心理学(弗洛依德)、格式塔文艺心理学(阿恩海姆)、人本主义文艺心理学(马斯洛)、社会文化历史文艺心理学(维戈茨基)

(二)中国:

1、文艺心理学的开创:

王国维的“境界说”、郭沫若的诗论、鲁迅的文论等。

2、文艺心理学的发展:

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论、文艺心理学研究与作家作品研究的结合。

二、文艺心理学产生与发展的原因:

1、自然科学、特别是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2、社会变革、特别是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

1、性质:属文艺学美学的一个分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艺作品和文艺接受中的现象。

2、研究对象:审美主体在一切审美体验中的心理活动,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中的审美心理机制。包括:艺术家、创作过程、艺术作品、艺术接受。

第三节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多种学科的综合:美学、文化学、艺术学、心理学等的结

合。

2、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心理学传统方法、美学和文艺学的方法(系统方法、比较方法、类型方法、结构符号方法、历史分析方法等)。

3、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注意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历史制约性和社会实践性)。

4、研究的关键:充分考虑审美对象的审美特性。

5、文艺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研究对象不同:人类普遍心理与人类特殊心理(审美心理)之分;

研究方法不同:实验方法与体验、内省方法之分;

二者的结合:普通心理学理论方法的指导性与审美心理的特殊性。

第一章实验派心理学与艺术心理学

第一节费希纳的研究:

一、费希纳简介:

费希纳(1801—1887),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美学导论》。

二、费希纳的16种原则:

审美阈原则、审美加强原则、多样统一原则、和谐真实原则、清晰性原则、审美联想原则、审美比较原则、审美序列原则、审美调和原则、审美的总和、中和与饱满原则、审美的持续与交替原则、审美的传导原则、审美感受的双重表现原则、审美的适中原则、审美的耗力最小原则、审美的安定性原则。

第二节吉布森的研究:

一、吉布森简介:

吉布森(1904—1979),美国实验心理学家。代表作《对可视世界的知觉》、《作为知觉系统的诸感受》、《视知觉的生态学研究》。

二、主要观点:

个体知觉与群体知觉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在视觉艺术上,个人的艺术风格(或样式)也可以通过知觉移植转化为社会性的普遍的风格(或样式),从而达到一种共相状态。

第三节贝里尼的研究:

一、贝里尼简介:

贝里尼(1924—1976),英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代表作《冲突、唤醒和好奇》、《思维的结构和方向》、《美学与心理生理学》、《新实验美学的诸种研究学》等。

二、主要贡献:唤醒理论。

1、审美愉悦的两种唤醒:

一是“渐进性”唤醒;

一是“亢奋性”唤醒。

2、影响唤醒的三种艺术特征:心理物理特征、生态学特征、“相对易变性”的形式特征。

第二章表现主义与艺术心理学

第一节渊源流变与基本主张

一、代表理论家: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1866——1952),代表作品:《美学:作为表现的科学和普通语言学》、《精神哲学》等。

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1889——1943),代表作品:《宗教与哲学》、《艺术哲学大纲》、《艺术原理》等。

(德)布莱希特。

二、渊源流变:

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源于康德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和浪漫主义诗学。

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文论,继承了克罗齐的学说。

布莱希特的表现主义剧论,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三、基本主张:

1、高度重视作家研究:艺术的根本在于作家的直觉-表现。

2、强调对艺术的心灵传达的研究:艺术传达是作家心理产生、

形成意象的

过程,是由联想、想象构成审美意象的过程,是作家心灵的直觉-表现过程。

第二节表现主义的基本理论:

一、克罗齐的基本观点:

1、直觉与表现构成了艺术的特殊性:艺术是幻象(内心图象)或直觉,直觉即表现,美是成功的表现。(反对模仿论)

2、直觉是充满个性的,也洋溢着情感,因此,直觉是抒情的表

现。

3、直觉是创造的,直觉的独特性包含了表现的独特性,因此

表现也充满了

独特性和创造性。

4、心灵的综合作用是作家创作过程中艺术联想与想象的作用。成功的表现是诉诸想象和情感的。

5、“人是天生的诗人”,诗人的语言即读者的语言。

6、直觉即表现的背后蕴涵着坚实的艺术素养的积累。

7、灵感与格律、表现与意象成功结合的“古典诗”才是真正的

诗,反对“演

讲诗”、“声色诗”。

二、科林伍德的基本观点:

1、强调表现,反对模仿,真正的艺术是作为表现和想象的艺

术。

2、把艺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再把再现艺术分为巫术艺术和娱乐艺

术:巫术艺术把被激发的情感用于实用目的,娱乐艺术则使情感得到释放,不涉及目的。认为再现艺术(传统艺术)只及技艺,不是真正的艺术。

3、艺术表现情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4、读者读诗是把诗人的语言变成了读者的语言。

5、提出“总体想象性经验”的理论,是对克罗齐想象论的发展。

(1)总体想象是不同于感官经验的一种特殊化经验;

(2)总体想象又包括感官经验,更具有自己的特殊因素;

(3)总体想象既指作品使人激发起自己的想象力,又指读者的想象力渗透

于作品之中(携带想象力),从而揭示作品的意蕴。

6、提出了想象力、想象性经验、想象性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节结束语:

一、合理性:

1、强调了艺术的独立性和特性,反对艺术的说教主义和道德主义,体现了对艺术本身规律的重视。

2、强调了艺术与人类精神活动的联系,看到了直觉受心灵其他活动的制约,比较辨证,对作家思维层次的研究上也具有积极意义。

3、强调艺术表现情感,对艺术本质的探讨深入了一步。对想象与情感的审美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的把握在艺术创作的心理机制的研究上具有独特价值。

二、局限性:

1、主观唯心主义倾向,把艺术完全看作主观心灵活动的产物,同社会现实相隔离,是不符合艺术创造实际的。

2、倡导艺术的非理性主义,把艺术完全局限于知觉界限之内,否定理性和思想对创作的指导作用,是片面的。

3、轻视作品研究的重要性,把艺术生产与艺术产品对立起来;

忽视艺术技巧对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把艺术技巧等同与一般实践技巧。

第三章精神分析与文艺研究

第一节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学的建立:

一、弗洛伊德和他的学生:

西格蒙·弗洛伊德(19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著名心理学家。创立精神分析学说。

艾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人,建立“个人心理学”。

卡尔·荣格,瑞士人,建立“分析心理学”。

二、弗洛伊德的独特贡献:

1、对无意识心理的揭示和发现;

2、建立精神分析学说。

三、精神分析学的基石和研究对象:

基石:性本能或“性力”说。

研究对象:无意识、梦、幻想、欲望等。

第二节精神分析说的主要观点:

一、无意识(下意识、潜意识)理论:精神分析学的核心。

1、意识的层次性: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处于表层,一个人所直接感知到的内容;

前意识:处于中层,可以回忆起来的过去的经验;

无意识:处于底层,主要是一种性本能的冲动。

2、冰山理论:意识露于海面之上,占1/8;前意识处于海平面部分;无意识没于海水之中,占7/8。

3、无意识的主导作用:无意识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支配意识。

4、无意识理论的贡献与局限性:

贡献:⑴、展示了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层次性;

⑵、把文学作品的心理分析手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局限性:贬低了意识和理性的作用。

二、三重人格学说和“力比多”理论:

1、三重人格结构学说:

伊德(id,本我),无意识的,由性本能组成,按“快乐原则”活动;

自我(ego),代表理性,按“现实原则”活动;

超我(superego),代表社会道德准则,压抑本能冲动,按“至善原则”活动。

2、“力比多”理论:

内容——性力(隐藏在无意识领域里的本能欲望)。

力比多的愉快原则——同一切化学物理运动一样,向平衡状态或和谐状态发展,伴随着平衡状态或和谐状态的出现,身体也就从不愉快和不满足状态进入愉快和满足状态。

力比多的现实原则——受到文明社会的限制、约束和压抑,把节余下来的精力用于其他一些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

弗洛伊德——泛性主义的文艺论者,把社会的人降为动物的人。

三、俄狄浦斯情结:

1、“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和“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

2、俄狄浦斯情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四、梦的理论:

1、梦的本质是用伪装的形式表现被压抑的本能欲望。

2、梦的内容:“显现内容”(所记得的梦中形象)、“潜在思想”

(隐藏的欲望)。

3、梦的四种作用方式:

压缩:多种潜在思想被压缩成一种形象;

移置:把潜在思想的重点移开;

表现手段:把梦的思想用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

二次加工:把梦中的材料加工成近于连贯的情节。

第三节精神分析学的文艺研究:

一、文艺本质论:艺术是人的本能的一种升华。

1、升华:艺术是“力比多”遵循现实原则向社会承认和允许的方向升华。

2、力比多转移:升华本质上是一种转移,即本能的发泄由生物性转移到社会现实中,使之得到一种补偿。转移的两种方式:一般转移:转移到梦境中;

高级转移:转移到艺术想象中——升华。

3、替代性满足:在想象中满足现实欲望,解脱现实束缚。

性欲的替代性满足是艺术所赋予人的真正快乐,是美的源泉和艺术的意味所在。

艺术的替代性满足会使那种在现实层次中追求满足的冲动减缓,起到净化作用。

文艺既是本能的升华,又是对本能的补偿。

4、一切作家都是梦幻者,一切艺术都有精神病性质。

二、艺术幻化论:

1、幻化:包括幻想和外化(表现这个幻想)。

幻想人人都有,幻想的来源因人而异(与过去的行为思想密切联系)。

梦境源于幻想,幻想不可能全部实现。

4、艺术幻化由人类共存的幻化性演化而来。

⑴、本能需要的压抑把艺术家从现实引入幻想性的创造;

⑵、再现型作家和表现型作家:

再现型作家:接收现成的材料。再现型作品再现的是人类的心理结构,对人们早已形成的幻化结果的再幻化。

表现型作家:创造自己的材料。更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与白日梦者相似。表现型作品多为心理小说,作家对角色的创作是自我的分裂,自我又以扮演旁观者的角色满足自己。

⑶、文艺是一种生产,生产的原料是潜意识、幻想与梦或性爱。

三、形式论;

1、语言积淀了人们的心理意识,是艺术技巧的重要因素;

2、语言是表现者,又是被表现者,作家的虚幻意识决定了技巧的表现性;

3、内容与技巧的关系:想象与艺术技巧相辅相成。

4、艺术魅力来源于“诱惑的奖赏”:

⑴、诱惑的奖赏:艺术家通过形式把潜意识传达出来的鉴赏对象对人产生的诱惑。

⑵、文学作品的愉悦性在于作品通过迂回的形式把人们最深的焦虑和欲望转变为社会可以接受的意义。(美国,诺曼·霍兰德《文学反映的动力学》,读者反映精神分析批评家。)

⑶、潜意识是一种不稳定的语言符号,依靠隐喻和换喻进行工作。(法国,雅克·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家。)

第四章弗洛依德学说的发展——阿德勒、拉康与文艺心理学

第一节阿德勒与文艺心理学:

1、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创立个体心理学派。代表作《神经症体质》。

2、理论特征;研究人的整体性,生活的目的性,选择、创造的能力和人的社会兴趣。特别注重艺术家人格的整体统一性。

3、阿德勒的动机理论:“自卑情结”。

(1)“自卑情结”的含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劣势,会使人产生一种内在驱力或动机去改善处境争取优势,求得对卑下的补偿。人的一生就是由卑下处境向优越地位的运动。

(2)艺术创造的动力:源自幼儿的“自卑情结”以及“追求优越”的动机。在艺术创造中,想象的目标越是优越,艺术家的不安和痛苦就可能越深,但也可能意味着可以激发更为惊人的创造力,获得某种真正的自卑的超越。

4、对生活风格的论述: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形成于童年期,其中,出生顺序、最初的记忆和梦是生活风格的三要素。

第二节拉康与文艺心理学:

1、雅克·拉康(1901—1981),法国心理学家。代表作《论妄想狂与个性的关系》、《超越现实原则》、《著作集》等。

2、理论特征:以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哲学为立场,把“俄狄浦斯情结”进行结构上的描述分析。

3、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

(1)人的镜像阶段是人达到一次主体性跃迁的转换点;

(2)从“初次同化”到“自我疏异”;

(3)从想象世界向象征世界和现实世界过渡奠定心理基础;

(4)“俄狄浦斯情结”的三个阶段:母子双边阶段、三边关系阶段、二次同化阶段。

4、拉康的艺术镜像说:

(1)镜像和画中图像都是二维形象;

(2)绘画的认同感;

(3)艺术家的视点包含“二次同化”内容;

(4)镜像说可以更加充分地绘画和观者、绘画和作者以及绘画本身的主体意味,把隐藏于现象之后的复杂体验关系透明化。

5、拉康的心理功能三概念:

(1)想象:最先认识的世界,以我为中心;(对应于“自我”)(2)符号:与语言有密切关系,主体分裂而被变化成一种替代物;(对应于“超我”)

(3)现实:个人内心的现实,被感觉到而又不被符号化的东西。(对应于“本我”)

6、拉康对爱·伦坡小说的分析。

第五章格式塔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第一节格式塔的含义:

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出发点是“形”,“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 的译音。英文往往译成form (形式)或shape(形状)。中文则译成“完形”。这个词比较接近格式塔心理学所强调的“形”的整体性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形,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成的经验中的整体,即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或功能,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

“形”是一种直接的、同时性组织活动的产物,随着这种组织,(观看时即有组织)必定会有紧张、松弛、和谐等感受,即使在不联想人世间内容时也是如此。

第二节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论;

格式塔所理解的知觉,就是从经验出发去获得一个完整的有意义的经验世界,它是从功能效果来考察知觉的。

1、知觉具有经验世界的特点,没有对事物的体验,以及由这种体验形成的经验,再用这些经验去观照并认识世界,这就是知觉的功

能。

2、这种经验的效果就是获得了一个世界。一个艺术世界就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知觉所获得的审美世界。

“格式塔”所强调的审美与艺术知觉,主要表现在它的非功利性与审美的特殊性。

第三节格式塔心理学的特征:

1、完整性——完形原则;

(1)、新的整体的格式塔:凡是格式塔虽然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这些成分的全新的整体。

视觉对整体结构的把握,是形成艺术真实的原因之一

(2)、“简约合宜”的格式塔:有些格式塔给人的感受是极为愉悦的,这就是在那些特定条件下刺激物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对称、统一、和谐)和具有最大限度的简单明了性的格式塔,即“好的格式塔”。

(3)、“完形压强”说:在很多情况下,刺激物本身并不容许组织成一个简约合宜的或好的格式塔,这时,观赏者身上会表现出一种改变刺激物的强烈趋势:一方面会放大、扩展那些适宜的特征;另一方面又会取消和无视那些阻止或妨碍其成为一个简洁规则的好的格式塔的特征。

审美的完整不仅具有完全性,而且还具有不完全的特征。格式塔

心理学认为,艺术的不完全性,正好引起视觉中一种强烈追求完整、和谐的激情,唤起补充不完全的冲动,使之恢复完全完整的面目。即它们希望从从不完形中见出完形,对不完形的空间作出完形的处理。因此,非简洁和非规则的形会造成一种紧张(即完形压强),虽然不太舒服,但会引起进取、追求的内在紧张力。

(4)、艺术格式塔的三种典型:

简单规则的格式塔;

复杂而不统一的格式塔;

复杂而又统一的格式塔。

最成熟的格式塔,就是人们常说的多样统一的“形”,是艺术能力成熟的表现,无论用于再现自然和用于表现内在情感生活,它都是胜任的,因为它是生命力和人类内在情感生活的高度概括,而且是它们的最真实和最本质的反映。而且因为它蕴涵着紧张、变化、节奏和平衡,蕴涵着从不完美到完美、从非平衡到平衡的过程,使人们得到更加丰富多样的感受。

2、运动变化性——动化原则。

(1)、“运动”概念:所谓运动,是指人的视知觉感知的一件事物在空间上发生了位移,由于视知觉把对象转换到不同方面,这种对象立即成为运动的。

(2)、变中之不变:一个格式塔,即使在它的各构成成分——如它们的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变的情况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变)。或者说,都保留着一种始终不变的基本形(格式塔),所以虽

则有一连串变化,它们之间还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这种紧凑连贯性能够保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母体的简化规则性。

艺术的变化方式主要有:重复、出格、跳跃、变位、变态、变形、对称、平衡、偏离等。

(3)、阿恩海姆的“不动之动”观:从视知觉上看,艺术作品传送的是一种审美信息,它本身不是一种客观存在,表面上看是静态的,实际上在人们看来却是非静态的、运动的,这种感知到的运动反过来又可帮助读者提高运动能力、积累运动经验。

(4)、“紧张力的式样”:各种不完全或不规则的形,本质上都是一些“紧张力的式样”,这种紧张来自一个想象中的或暗示的“好的格式塔”相对于一个真实呈现于眼前但又并非好的格式塔之间的对比和变化。或者说,来自于这种变化激起的大脑力场的相应的对比和变化。

第四节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结构学说:

1、组合原则:

所谓组合原则,主要指那些看上去关系比较密切的成分之间的联接因素。

2、相似性原理:

所谓相似性原理,主要指知觉方面的相似性的程度有助于人们确定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即指作品中部分与部分之间有看起来差不

多的东西。

3、“图——底”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不仅注意到形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的注重条件和限制,而且还注意到“底”本身在艺术品中的重要作用。图和底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只有二者的结合,才真正构成一个格式塔。即任何一个图形的“显现”都需要有背景,而背景之所以是背景又是指它与形的关系所言。

第五节结束语:

格式塔艺术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就是研究艺术的“形”,如形的本质,形的各种形态,形的效果和作用等等。

形本身可以通过变位、变态、变形、对称、平衡、偏离等等方式产生出一种完形压强,由此而产生不同寻常的经验,这种经验甚至比再现性的形(具像)产生的经验更强烈。

艺术之形主要不是指头脑中或画面中出现的再现意象,而是艺术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种“质”之间构成的复杂关系;神不是再现内容,而是形本身的紧张力所暗示出的一种活力——或者就是这种复杂的紧张力的活动。这是与生命相同形或同构的力,代表着生命本身。这就是格式塔学说“异质同构”的原理。

第六章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

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第一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人的需要7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一个人的意识,成为组织他行为的核心力量,已经满足了的需要,就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

2、艺术家的需要:与上述人的需要相类似。

第二节自我实现理论:

1、“自我实现”的含义:指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欲望,一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倾向。

2、自我实现的人的特征:接受能力、公关能力、洞察能力、释疑能力、鉴赏能力、自主能力、创造能力、民主性格、高峰体验、返朴归真、开拓进取、富有爱心、幽默善良、分辨能力、独立能力。

3、自我实现的关键:改善人的自知或自我意识,使人认识到自我的内在潜能或价值。

第三节高峰体验理论:

1、“高峰体验”的含义:指人在进入自我实现或自我超越状态时可能感受到的一种欢乐至极的体验。

2、高峰体验的特征:瞬间产生,转眼即逝。包括暂时的时空混乱感、惊奇感、敬畏感、巨大的幸福感、无所畏惧与不设防的感觉

等。

3、艺术创造与接受的高峰体验:“诗意的狂喧”。

4、情感健康的人才会有高峰体验。

5、高原体验:对感受到的敬畏与神奇做出平静的稳重的积极反应,是一种平和而又持续的欢乐心境。

第四节存在性世界的描述:

1、人类的终极价值:自我实现。

2、存在性价值:在超越性体验的时刻去了解人类的最高美德与理想。特别是艺术的作用。

第七章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与文艺心理学

第一节苏联的社会文化历史心理学派:

1、代表人物:

维戈茨基(1896—1934),代表作:《高级心理机能发展》《思维与语言》《艺术心理学》。

列昂节夫(1903—1979),代表作:《心理发展的问题》《活动·意识·个性》。

鲁利亚(1902—1977),代表作:《人的脑和心理过程》《神经心理学基础》。

2、理论基础:

认为人的心理是受人的社会实践制约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

《博物馆学》复习提纲

北大考古系研究生班复习题------博物馆学 名词解释: 1、博物馆——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常见性)机构,向 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2、艺术博物馆——为展示人类艺术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提供欣赏、提高的条件,培养观众 的审美情趣,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和自我充实、完善的愿望而建立的博物馆。研究对象:艺术创作,艺术家,艺术史,艺术批评。收藏标准:艺术价值,审美价值,欣赏价值。 3、科技博物馆——为传播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科学知识,人与科学,人与自然而建立的 博物馆。研究对象:科技史,专题研究藏品:科学史料。 4、历史博物馆——从历史角度收藏、研究、展示和组织教育活动的博物馆。历史学研究, 古器物研究,通过历史遗留的实物阐释历史发展,使观众了解历史(知识、过程及发展规律),了解历史与现实、未来的联系。研究对象:揭示藏品的历史内涵,运用古代遗物研究历史发展。证史,正史,补史。收藏标准:历史价值,社会人文价值。 5、儿童博物馆——19世纪出现。它专为儿童的教育服务,它总体设计和展品的陈列都尽量 做到了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6、阿什摩林博物馆——牛津大学四个博物馆之一。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正式对公众开放 的但收费的博物馆。1963年开放。藏品原约翰?崔生的收藏,1678年藏品归阿什摩林所有。不久,阿什摩林将他本人的收藏全部捐赠给牛津大学。以此藏品为基础建立了阿什摩林博物馆。 7、大英博物馆——为英国的国立博物馆。1759年,英国议会以建立博物馆为条件接受了斯 隆爵士的8万余件收藏,1759年建馆向公众开放,之后,藏品不断增加。该馆收藏有世界各国的精美艺术品,设有100多间陈列室,分为埃及、希腊、罗马、东方、西亚古器物等10多个门类展出。大英博物馆是第一家国立博物馆,标志着真正国家行为的开始。 收藏成为社会的财富,促进了欧洲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8、卢浮宫博物馆——世界著名的艺术博物馆。成为真正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有着积极的 民族、政治意义,推动各国博物馆的发展。1793年,法国国民议会决定将卢浮宫改为法国国立艺术博物馆向公众开放。之后,藏品不断增加,包括绘画,雕塑,和其他艺术品。 9、斯坎森露天博物馆——世界第一所露天博物馆。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吉尔卡登岛。1891年建成。是世界博物馆史上的创举。穿着当时民族传统服装的工作人员“生活” 在这特定环境中。真实的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社会和建筑面貌。但是建馆的观念上的倒退,不是展出最新的事物,而是建立在怀旧的思想基础上。 9、上海博物馆——是由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1874年创立的。该会总部在伦敦。中国支会 的目的是调查中国及邻近国家的情况,创立博物馆是其实现这一目的的计划之一。博物

包装材料学------试题库-副本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纸包装材料 2、瓦楞纸板属于各向异性的材料,不同的方向具有相同的性质。() 3、硫酸盐法工艺制得的纸张纤维损失小,纤维强度高,漂白容易。() 4、实验表明,瓦楞的耐破度主要与面纸、夹层有关,而瓦楞原纸对耐破强度的影响不大。 ()5、我国根据瓦楞楞型将瓦楞分为A、B、C、E四种。与A瓦楞相比,B瓦楞高而宽,富有 弹性,缓冲性能好,垂直耐压强度高,但平压性能不好。()6、保持水果、蔬菜新鲜的方法是减少失水、抑制生物呼吸和细菌生长,同时除去促使它们 老化、熟化的甲烷气体。保鲜瓦楞纸板正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加工的。()7、可采用浸水干燥法来判别纸的正反面:浸水弯曲时内弧为反面,干燥时则相反。()※塑料包装材料 8、聚合物是由成千上万个原子以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分子。() 9、聚合物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着作为各种性质的综合的使用性能。() 10、水蒸气在亲水性聚合薄膜中的扩散系数是一个常数,符合菲克定律。() 11、PET薄膜是用量最大的塑料包装薄膜。() 12、聚合物分子的分子量越大,其玻璃化温度就越高。() 13、若聚合物分子的链很短,可以内旋转的单键数目很少,必然呈现出柔性。()※金属包装材料 16、黑色金属防锈剂的共同点是借助氨或有机胺的阳离子起防锈作用。() 17、镀铝薄钢板的商品名简称为TFS。() 18、在金属包装容器中,Drawn and Redrawn Can指深冲罐,又称拉伸罐。()※木质包装材料 19、从木材横切面看,木质部分为两部分,通常在外部靠近树皮的部分颜色较浅,称为晚材 在内部靠近髓心的部分颜色较深,称为早材。() 20、木纤维是木材中唯一呈辐射状的横向排列组织。() 21、导管是绝大多数针叶树材所具有的输导组织,其直径远远大于其它细胞。()※包装印刷油墨与粘合剂 22、印刷油墨中的颜料能使物体全部染色,而染料却不能。() 23、油墨的细度表示颜料(包括填充料)颗粒的大小,以及颜料颗粒在连结料中的分布均匀 度。() 二、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纸包装材料 4、造纸工业用纤维原料包括﹍﹍﹍﹍﹍、﹍﹍﹍﹍﹍、﹍﹍﹍﹍﹍、﹍﹍﹍﹍﹍等。 5、制浆造纸工业用植物纤维原料大体可以分为﹍﹍﹍和﹍﹍﹍。 6、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组成是﹍﹍﹍、﹍﹍﹍和﹍﹍﹍三种主要组分,此外还含有﹍﹍﹍、 ﹍﹍﹍、﹍﹍﹍及﹍﹍﹍等少量组分。 7、纤维素最主要的化学性质是﹍﹍﹍和﹍﹍﹍。 8、在纸浆漂白时,木素发生的主要反应是﹍﹍﹍和﹍﹍﹍。 9、纸和纸板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和﹍﹍﹍。

北京林业大学803包装材料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考研803包装材料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包装材料学是包装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也是包装科学的基础课程,为包装工程专业必修课之一。包装材料学是报考我校木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北京林业大学本科《包装材料学》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一)纸包装材料与制品 1.概论 包装材料的功能及性能要求;包装材料的分类及选用原则;包装材料绿色化;纸 包装材料的种类、规格与性能。 2.包装纸和纸板 造纸原料;各种制浆方法与工艺;造纸工艺;纸和纸板性能及测试技术。 3.加工纸 涂布加工原理、方法;浸渍加工原理;浸渍加工纸性能、特点与用途;变性加工 纸加工原理、性能、特点与用途;复合加工纸加工原理、性能、特点与用途。 4.瓦楞纸板 瓦楞纸板的种类;生产瓦楞纸板的原料;瓦楞纸板的生产工艺与设备;瓦楞纸板 的质量检测;功能型瓦楞纸板。 5.瓦楞纸箱 瓦楞纸箱分类;瓦楞纸箱生产工艺;瓦楞纸箱印刷设计内容及要求;纸箱的接合;瓦楞纸箱的质量检测。

(二)非纸包装材料与制品 1.非纸包装材料概论 非纸包装材料的特点及性能要求;非纸包装材料的选用原则;非纸包装材料绿色化的概念;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及应用。 2.塑料包装材料 塑料的基本构成;常用合成树脂以及塑料助剂的品种及主要性质;塑料包装制品的主要成型方法及特点;塑料包装制品的性能及质量指标测定方法,塑料制品的绿色化生产及废弃塑料包装的回收利用方法。 3.玻璃包装材料 玻璃包装制品的基本特点;瓶罐玻璃的一般成型方法及特点;玻璃瓶罐的强度指标及产品质量测定方法;轻量玻璃瓶的概念;废弃玻璃瓶罐的回收利用方法。 4.金属包装材料 金属包装材料的主要品种及性能特点;金属罐的主要原料及特点;常用金属包装罐(包括两片罐、三片罐)的成型方法及质量检测方法。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准确地掌握纸、塑料、金属、玻璃等包装材料的性能、用途及制品成型工艺,熟悉测试和分析材料和制品性能的技术方法,并初步具备新型包装材料和制品的研究能力。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50分。 五、试卷结构 (一)各部分所占比例 纸包装材料与制品约占总分的50%,非纸包装材料与制品约占总分的50%。

《材料力学性能》教学大纲

《材料力学性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性能(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课程编号:012009 总学时数:48学时(其中含实验 8 学时) 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指定必修课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工程化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 教材:《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机械工业出版社、束德林主编,2005年)参考书目:[1] 王从曾编著,《材料性能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Thomas H.Courtney(美)著,材料力学行为(英文版),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4年 《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主要内容有金属在静载荷(单向拉伸、压缩、扭转、弯曲)和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金属的断裂韧度、金属的疲劳、金属的应力腐蚀和氢脆断裂、金属的磨损和接触疲劳、金属的高温力学性能。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金属材料工程方向指定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工程材料的静载力学性能、冲击韧性及低温脆性、断裂韧性、疲劳性能、磨损性能以及高温力学性能的基本理论与性能测试方法,使学生掌握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方法,探讨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基本途径,提高分析材料力学性能的思维能力与测试材料力学性能的能力,为研究开发和应用工程材料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材料力学性能》授课课时分配表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八章。 第一章:金属在单项静拉伸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6学时 主要内容:载荷—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塑性变形及性能指标;断裂 重点、难点:塑性变形机理,应变硬化机理,裂纹形核的位错模型,断裂强度的裂纹理论,断口形貌。 第二章:金属在其它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6学时 主要内容是:缺口试样的静拉伸及静弯曲性能;材料缺口敏感度及其影响因素;扭转、弯曲与压缩的力学性能;硬度试验方法。 重点、难点:缺口处的应力分布特点及缺口效应 第三章:金属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4学时 主要内容:冲击弯曲试验与冲击韧性;低温脆性;韧脆转化温度及其评价方法;影响材料低温脆性的因素。 重点、难点:韧脆转化 第四章:金属的断裂韧度 7学时 主要内容:裂纹扩展的基本方式;应力场强度因子;断裂韧性和断裂k判据;断裂韧度在工程上的应用;J积分的概念;影响材料断裂韧度的因素。 重点、难点:断裂韧性。 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5学时 主要内容:疲劳破坏的一般规律;疲劳破坏的机理;疲劳抗力指标;影响材料及机件疲劳强度的因素。 重点、难点:疲劳破坏的机理。 第六章:金属的应力腐蚀和氢脆断裂 5学时 主要内容:应力腐蚀;氢脆 重点、难点:应力腐蚀和氢脆的机理 第七章:金属磨损和接触疲劳 6学时 主要内容:粘着磨损;磨粒磨损;接触疲劳;材料的耐磨性;减轻粘者磨损的主要措施;减轻磨粒磨损的主要措施;提高接触疲劳的措施。 重点、难点:磨损机理 第八章:金属高温力学性能 5学时

《博物馆学概论》总复习

第一部分博物馆的基本理论和历史 概念:博物馆博物馆学“三性二务”南通博物院故宫博物院 史密松学院大英博物馆虚拟博物馆 问题类: 1、中国与国际通行的博物馆概念有哪些不同? 2、构成博物馆的要素有哪些? 3、博物馆有哪些特征? 4、中外博物馆在功能方面有什么不同? 5 、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什么作用? 6 、国际博物馆常用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情况。 7、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8 、比较中外博物馆产生的原因。 9、中国博物馆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二部分博物馆的专业工作 名词类:藏品藏品编目博物馆陈列复原陈列陈列总体设计 陈列内容设计陈列艺术设计 问题类: 1、博物馆藏品征集的原则和途径有哪些? 2、藏品保护的原则是什么? 3、藏品鉴定的内容有哪些?

4、博物馆陈列内容的分类及特点? 5、博物馆陈列设计的分类及其关系? 6、博物馆陈列方案的内容以及编写方法。 7、展品说明有哪几种? 8、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什么不同? 9、博物馆科研的内容以及体现? 10、博物馆管理的任务和原则是什么? 第一部分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物馆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博物馆理论和博物馆实际、研究博物馆发展历史的学科 “三性二务”:即博物馆的三重基本性质和两项基本任务。最早在1956年北京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上提出,即:博物馆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所的三重性质和博物馆应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服务的两项基本任务。 1979年安徽全国博物馆工作会上,“二务”没变,“三性”的表述与已往有所不同,强调了博物馆保存实物的特征。即: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博物苑:是 1905年张謇在南通创办的中国第一座私人博物馆,是中国人办的最早最有特色的近代意义的博物馆。藏品分天然、历史、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材料性能学(山东联盟)》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绪论单元测试 1 【单选题】(10分) 钢丝在室温下反复弯折,会越弯越硬,直到断裂,而铅丝在室温下反复弯折,则始终处于软态,其原因是() A. Fe发生加工硬化,发生再结晶,Pb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B. Pb发生加工硬化,发生再结晶,Fe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C. Fe不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Pb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D. Pb不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Fe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 2 【单选题】(10分) 冷变形的金属,随着变形量的增加() A. 强度降低,塑性降低 B. 强度增加,韧性降低 C. 强度增加,塑性增加 D. 强度降低,塑性增加

3 【单选题】(10分) 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是通过下列哪种方式进行的() A. 位错类型的改变 B. 晶粒的相对滑动 C. 位错的滑移 D. 晶格的扭折 4 【单选题】(10分) 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影响下,面心立方晶体的滑移系个数为() A. 12 B. 8 C.

6 D. 16 5 【单选题】(10分) 下列对再结晶的描述的是() A. 再结晶后的晶粒大小主要决定于变形程度 B. 原始晶粒越细,再结晶温度越高 C. 发生再结晶需要一个最小变形量,称为临界变形度。低于此变形度,不能再结晶 D. 变形度越小,开始再结晶的温度就越高 6 【单选题】(10分) 冷加工金属经再结晶退火后,下列说法的是() A. 其机械性能会发生改变

B. 其晶粒大小会发生改变 C. 其晶粒形状会改变 D. 其晶格类型会发生改变 7 【单选题】(10分) 加工硬化使金属的() A. 强度减小、塑性增大 B. 强度增大、塑性增大 C. 强度减小、塑性降低 D. 强度增大、塑性降低 8

博物馆学复习题(推荐文档)

一、博物馆学的定义 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博物馆的定义 1、国际博物馆学会: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2、中国: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博物馆的功能 收藏、研究、教育,是中国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反映了博物馆工作的主要内容。(1)任何—个博物馆都必须收集保藏文物和自然标本。因为藏品是博物馆全部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藏品,就不称其为博物馆。所以,从博物馆的内部关系来说,收藏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 (2)大量藏品,必须进行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只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对藏品进行科学的整理和保管;只有研究工作才能揭示藏品所具有的科学、历史以及艺术价值。从而为充分利用提供前提条件,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效益目标。如果说,藏品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那么科学研究是博物馆一切活动的工作基础,发挥着“物”与“人”之间的中介作用。 (3)博物馆教育是在藏品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的。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有效地使收藏品及其研究成果为社会公众服务。 四、博物馆的特征 (1)实物性 博物馆必须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即实物。这些“物”是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性的,负载着关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变迁的各种信息,是对某种事物的实物见证。没有这样的“物”就不能成为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一种事物的运动形式,可以说自始至终是围绕着“物”进行的: 第一,是对“物”的收集和保存。收集保存文物标本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 第二,是对“物”的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揭示藏品的内涵,展现其蕴藏的各种有用信息,从而判定它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或艺术价值。 第三,是对“物”的利用。即利用博物馆的藏品,以各种工作方式和方法,为社会教育和有关学科研究服务。 (2)直观性 与博物馆的实物性紧密联系的另一特征是直观性。博物馆以大量实物组织陈列展览,以实物例证向观众的各种感官多渠道的输送信息。实践证明,把实物例证直接展现在观众面前,比其它文字资料或图象资料有强烈的感染力,更容易使观众得到生动、具体的深刻印象,因而更有助于加强观众的记忆,促进观众的思维和认识。

02 总 包装材料学复习题

包装材料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定量:单位面积的重量,一般以每平方米纸张重量的克数(g/m2) 2、塑料:可塑性高分子材料的简称。 3、复合薄膜: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薄膜复合在一起而组成的一种新的包装材料。 4、镀锡量:以单位面积或特定面积的镀锡板上的镀锡量来表示。 5、涂料:是一种含颜料或不含颜料的用树脂及油等制成,涂覆在物体表面并能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的包装辅助材料。 6、胶带:把粘合剂涂布于纸、塑料、布或复合材料等基材上,然后采用一定的隔离材料或背层处理剂将粘合剂离开,并卷成盘卷,即为胶带。 8、热塑性: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形状的性质。 9、透气度:透气度是在一定面积,一定真空度下,以每秒透过的空气量(m3/s)或透过100cm3空气所需的时间(s)表示 10、热固性:物质加热时不能软化和反复塑制,也不再溶剂作用下溶解的性质。 11、断裂长:定宽度的试样在本身质量的重力下,将试样拉断时的长度。 12环压强度:在一定的速度下,使环形试样平行受压,压力逐渐增加至使试样压溃时的压力为环压强度。 13油度:油度指得是以制造100g树脂所使用的油脂克数的百分比。 14塑料的玻璃态:呈高弹态的高聚物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可转变成如同玻璃体状的固态,称为玻璃态,如常温下的塑料即处于玻璃态。 15碘值:每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质量(以g计) 16环氧值:100g环氧树脂中所含环氧基的摩尔数; 17羟值:供试品1g中含有的羟基,经用下法酰化后,所需氢氧化钾的重量(mg) 18氨基树脂:含有氮原子并在氮原子上直接与羟甲基(-CH2OH)相连的聚合物。 二、填空 1针叶木的纤维的特点是纤维(较长),生产的纸和纸板强度(大)。 2阔叶木纤维类型较复杂,纤维(较短),生产的纸透明度(小),强度(低)。 3、植物纤维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及少量树脂、果胶)组成。 4、造纸的基本工艺过程主要有(备料)、(制浆)、(纸浆漂白)、(打浆)、 (调料)、(浆料的稀释与精选)、(抄纸)七个过程。 5、抄纸要经过(脱水)、(压榨)、(干燥)、(压光卷取)四个主要过程。 6、纸与纸板七个方面的技术要求是(1、外观性能)、(2、物理性能)、( 3、吸收性能)、 (4、光学性能)、(5、表面性能)、( 6、适印性能)、( 7其它性能)。 7、包装用纸板主要有(黄纸板)、(箱纸板)、(牛皮箱纸板)、 (白纸板与白卡纸)、(茶纸板)、(灰纸板)、(瓦楞原纸)。 8、包装用纸和纸板常用的几种纸浆是 (机械木浆)、(化学木浆)、(半化学木浆)、(化学机械浆)。

西工大——材料性能学期末考试总结

材料性能学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应力: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即得工程应力σ,σ=F/A0。 2.工程应变: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长度即得工程应变ε,ε=Δl/l0。 3.弹性模数: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4.比弹性模数(比模数、比刚度):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的比值。(一般适用于航空业) 5.比例极限σp: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6.弹性极限σe: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屈服变形)时的应力。 7.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p:即试验时非比例伸长达到原始标距长度(L0)规定的百分比时的应力。 8.弹性比功(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 a e: 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来表示。 9.滞弹性: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10.粘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理同时存在的力学行为。 11.伪弹性: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应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金属或合金将产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伴随应力诱发相变产生大幅的弹性变形的现象。 12.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1-4%),然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13.内耗:弹性滞后使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弹性变形能大于卸载时所释放的弹性变形能,即部分能量被材料吸收。(弹性滞后环的面积) 14.滑移: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正应力在某面上的切应力达到临界切应力产生的塑变,即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的切变。 15.孪生:晶体受切应力作用后,沿一定的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方向)在一个区域内连续性的顺序切变,使晶体仿佛产生扭折现象。 16.塑性:是指材料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17.超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18.韧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19.脆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基本上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没有明显预兆,往往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快速断裂过程。 20.剪切断裂:材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而造成的断裂。 21.解理断裂:在正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引起的沿特定晶面发生的脆性穿晶断裂。 22.韧性:是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23.银纹:聚合物材料在张应力作用下表面或内部出现的垂直于应力方向的裂隙。当光线照射到裂隙面的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裂隙因全反射而呈银色。 24.河流花样:在电子显微镜中解理台阶呈现出形似地球上的河流状形貌,故名河流状花样。 25.解理台阶:解理断裂断口形貌中不同高度的解理面之间存在台阶称为解理台阶。 26.韧窝:微孔聚集形断裂后的微观断口。 27.理论断裂强度:在外加正应力作用下,将晶体中的两个原子面沿着垂直于外力方向拉断所需的应力称为理论断裂强度。 28.真实断裂强度:用单向静拉伸时的实际断裂拉伸力Fk除以试样最终断裂截面积Ak所得应力值。 29.静力韧度:通常将静拉伸的σ——ε曲线下所包围的面积减去试样断裂前吸收的弹性能。 二、填空题。 1. 整个拉伸过程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四个阶段。 2. 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本质是由于构成材料原子(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应。 3. 在工程中弹性模数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小。

包装材料学课后题答案

绪论 1.包装材料的定义是什么?对于从事包装专业的人员,为什么要学习包装材料?如何学习? 答:包装材料是指作包装容器和满足产品包装要求所使用的材料。对于从事包装专业的人员,只有具备丰富的包装材料的理论与知识,才可能创造出新型的产品包装和包装方法,提高包装的科学技术水平。在学习、研究包装材料的过程中,要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入手,认识和掌握组成、结构、性能、应用四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产生最佳的技术比和经济比。 2.对包装材料的要求有哪些? 答:保护性、安全性、加工性、方便性、商品性。 第二章塑料包装结构 1.名词解释 填料:填料又称填充剂,是塑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合成树脂呈现惰性的补充材料。 增塑剂:又称塑化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可以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 塑化:塑化指塑料在料筒内经加热达到流动状态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的全过程。

塑料:塑料是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添加其他添加剂,经一定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塑制成型或制成薄膜的材料。 2.塑料一般由哪几种成分组成?各组分在塑料中作用是什么? 答:树脂:黏合剂的作用。填充剂:增量、降低成本、改变塑料的硬度、冲击强度等。增塑剂:增强塑料的柔韧性、搞冲击性、弹性等。稳定剂:抑制塑料的降解。固化剂:提高塑料硬度。着色剂:使塑料着色。 3.试从LDPE、LLDPE、HDPE的分子结构特征分析其性能上的差异。 答:LDPE大分子中含有各种式样的长短支链使它不易产生结构致密的晶体;LLDPE分子链上含有许多短小而规整的支链,性能与LDPE相近;HDPE分子中支链很少,且主要呈线形结构,使它分子堆积较密,致使其密度较大。 4.BOPP薄膜与CPP薄膜相比,在性能上有哪些区别? 答:BOPP的厚度较小,抗张强度经CPP大得多,延伸率比CPP要小,透湿度和氧气透过度都比CPP要小。 5.PVC和PVDC都是由相同的元素C、H、Cl构成,而PVC 为典型的非晶体塑材,PVDC为结晶塑材,为什么?并分析性能上的差别。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 考研是中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是在中国进入研究生学习必须进行的考试,那么你知道博物馆学考研试题吗?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博物馆学考研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一一、名词解释 南通博物苑 三性二务 文物修复 博物馆 相对年代 列鼎制度 里耶秦简 司马金龙墓 二、简答(123中任选2,456中任选2) 1.当代世界博物馆发展现状和趋势 2.博物馆陈列与公众教育关系 3.博物馆藏品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关系 4.郑州商城的时代和布局 5.汉代铁官制 6.夏鼐的考古学学术贡献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二一、名词解释(5分一题,6题) 1、博物馆藏品 2、博物馆定义 3、博物馆建筑 4、陈列语言 5、国际博物馆日 6、史密松学会 二、论述(1为必选,23任选一) 1.论述博物馆学 2.汉代画像石墓 3.宋代著名的瓷窑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三一、简答(20分一题,6题) 1、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 2、万国博览会(貌似) 3、辅助展品 4、博物馆的基本功能 5、法定博物馆的基本条件 6、例举博物馆的四大功能区和三条功能线 二、论述题(四选三,每题50分) 1、数字博物馆 2、博物馆陈列展览 3、貌似是博物馆建筑的设计什么的

4、陈列展览的学术支撑 博物馆学考研试题四1、如何用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艺术品的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结合玉器进行说明。 2、明代景德镇陶瓷发现的特点。 3、什么是博物馆陈列?博物馆内容研究与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4、博物馆的教育和服务有什么?请为中小学生设计一种“第二课堂”方案。 5、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并进行说明。故宫参观人越来越多,文物受侵害严重,就民众需求和文物保护的冲突,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 6、纸质文物的“染璜”是什么,对纸质文物保护有何意义。 7、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发展的特点。 8、考古学的“相关性”是什么。说考古学相关性研究和考古研究的重要性相当,请说明理由。然后是一段材料,说何地楚墓出土了《老子》等简牍,认为它们反映了什么什么。之后香港等地涌现了不知出土地点的类似简牍,反映了同样内容,却受到专家质疑,用上述观点进行分析,说明专家质疑的理由。

包装材料学名词解释(详细版)

第一章高分子包装材料基础知识 1 高分子化合物:由成千上万个原子和原子团以共价键相互连接而成的大分子,一般将相对分子量在10000以上的分子称作高分子化合物,又称高分子或大分子。 聚合物/高聚物:除蛋白质以外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聚合(反应):合成聚合物的反应 2 结构单元:由一种单体分子所形成的与单体结构相同的单元称为结构单元,也叫单体单元。 3 单体:形成聚合物的低分子物质称为单体。 4 重复单元:高分子中重复连接的组成和结构相同的单元。 链节:通常将高分子的重复单元称为链节。 聚合度:重复单元的数目N称为链节数,也称作聚合度。 5 引发剂:一种在聚合反应条件下能分解出自由基,并能引发单体使之聚合的物质。 6 加聚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含有不饱和键与单体,其不饱和键打开相互连接成大分子的过程。 缩聚反应:分子中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官能团的单体,其分子中的官能团相互反应形成大分子的过程。 均聚:凡同种单体聚合,称为均聚反应,所得产物称为均聚物。 共聚:由于均聚物往往存在某些性能上的缺陷,为了改善聚合物的性能,经常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一起进行聚合,得到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

本体聚合:将单体,引发剂和其他添加剂混合在一起,在热,光或高能射线辐照的作用下使单体聚合成聚合物的聚合反应(纯度高,性能好,不需要热处理,但须注意热发散) 悬浮聚合/珠状聚合:把单体,引发剂等在搅拌下借助某种悬浮剂,悬浮于某种介质(通常为水)中进行的聚合方法 溶液聚合:把单体,引发剂等溶解在适当溶剂中进行聚合的聚合方法 乳液聚合:指单体借乳化剂的作用,在介质水中靠机械搅拌或在剧烈振荡下分散成乳液状而进行聚合 熔融缩聚:指单体处于熔融状态,在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保护下进行反应,后期抽真空脱出反应生成的小分子 溶液缩聚:单体在常温或略高于常温的某种溶剂中进行的反应,产物是聚合物的溶液或聚合物沉淀 7 数均分子量:按分子数统计平均得到的分子量。 重均分子量:按分子质量统计平均得到的分子量。 8 热塑性聚合物:凡是具有线性结构的,可在适当的溶剂中溶解,且可反复加热熔化流动、冷却变硬,便于加工成型的聚合物称为热塑性聚合物。 热固性聚合物:凡是网状(或交联)结构的聚合物,只能加热变软熔融一次,成型后再加热不熔融,且不溶解于溶剂,将此类聚合物称为热固性。 9 结晶度:结晶聚合物中,晶区部分所占的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称为结晶度。 10 玻璃化温度:玻璃态与高弹态之间的在转变称为玻璃化转变,对应的转变温度即为玻璃化温度。Tg 黏流温度:高弹态与黏流态之间的转变温度 Tf

包装材料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 包装材料学定义 包装材料:川于制造包装容器和构成产品包装的材料的总称 一、包装材料学研宄的内容与目的要求 ?包装材料的结构、组成、生产加工、性能及其检测方法: ?根裾商品性能及包装要求正确选择包装材料(开发); ?根据材料制定包装容器制品的生产工艺,并对生产过程进行技术、经济管理; ?检测包装材料性能。 二、包装材料学定义:研宂包装材料的结构、性能及生产加工与应用的科学;是包装科学的基础学科。 三、包装材料的选择原则(方法) 1.包装材料的规格(对等性原则) 2.包装材料与产品的适应性或相容性(适应性原则) 3.商品的流通环境和保质期 4.经济性原则 四、包装材料分类 1、纸质包装材料(纸、纸板、瓦愣纸板、蜂窝瓦愣纸板、现代新型加工纸与纸板) 2、高分子包装材料(塑料、橡胶、粘合剂、化学纤维、涂料) 3、金属包装材料(钢铁、铝、锡、铅) 4、玻璃和陶瓷包装材料 5、玻璃和陶瓷包装材料 6、复合包装材料 7、纤维材料(天然纤维、合成纤维、纺织品) 8、木材 9、辅助包装材料:粘合剂、涂料、汕墨、缓冲材料、封缄材料和捆扎材料 纸、塑料、金属和玻璃占总用量的90%以上,被称为四大包装材料 五、包装材料的必备性能 1、机械性能:(拉伸强度、抗压强度、耐斯裂度、耐戳穿能力) 2、耐候性能:(耐光、耐寒) 3、阻隔性或透气性:(透气性或阻气性、透光性或阻光性) 4、卫生性 5、印刷适性 6、尺寸稳定性 7、封口性 第二章纸与纸杰 一、 .造纸的基本原料(植物纤维还有填料、色料) 植物纤维的组成: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 二、纸包装材料的特点 a、机械强度较好、优良的加工成型性能; b、优异的S合性能(加工纸与纸板种类多,性能全面) c、印刷适应型(易于吸收油墨,印刷装璜及粘结加工); d、卫生性好(造纸高温工艺过程)、环保型(降解性); e>质轻,运输成木低廉; f、纸的原料广泛,纸包装容器可以回收重a使用,价格低廉。 三、造纸工艺流程 备料一制浆一纸浆漂白一打浆一加填与施胶一浆料的稀释与精选一抄纸一整理木浆

材料性能学重点(完整版)

第一章 1、 力—伸长曲线和应力—应变曲线,真应力—真应变曲线 在整个拉伸过程中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均匀塑性变形及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4个阶段 将力—伸长曲线的纵,横坐标分别用拉伸试样的标距处的原始截面积Ao 和原始标距长度Lo 相除,则得到与力—伸长曲线形状相似的应力(σ=F/Ao )—应变(ε=ΔL/Lo )曲线 比例极限σp , 弹性极限σe , 屈服点σs , 抗拉强度σb 如果以瞬时截面积A 除其相应的拉伸力F ,则可得到瞬时的真应力S (S =F/A)。同样,当拉伸力F 有一增量dF 时,试样瞬时长度L 的基础上变为L +dL ,于是应变的微分增量应是de =dL / L ,则试棒自L 0伸长至L 后,总的应变量为: 式中的e 为真应变。于是,工程应变和真应变之间的关系为 2、 弹性模数 在应力应变关系的意义上,当应变为一个单位时,弹性模数在数值上等于弹性应力,即弹性模数是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在工程中弹性模数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小。 比弹性模数是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密度)的比值,也称为比模数或比刚度 3、 影响弹性模数的因素①键合方式和原子结构(不大)②晶体结构(较大)③ 化学成分 (间隙大于固溶)④微观组织(不大)⑤温度(很大)⑥加载条件和负荷持续时间(不大) 4、 比例极限和弹性极限 比例极限σp 是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弹性极限σe 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值 5、 弹性比功又称为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用a e 表示,是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 的能力。一般可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表示。 6、 根据材料在弹性变形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响应特点,弹性可以分为理想弹性(完全弹 性)和非理想弹性(弹性不完整性)两类。 对于理想弹性材料,在外载荷作用下,应力和应变服从虎克定律σ=M ε,并同时满足3个条件,即:应变对于应力的响应是线性的;应力和应变同相位;应变是应力的单值函数。 材料的非理想弹性行为大致可以分为滞弹性、粘弹性、伪弹性及包申格效应等类型。 00ln 0L L L dL de e L e L ===??)1ln(ln 0ε+==L L e

包装材料学复习资料(答案).doc

包装材料学复习资料 1.包装材料的一般性能要求:保护性、安全性、加工性、方便性、商品性。 2.主要包装材料的种类:塑料、纸张和纸板、金属、陶瓷和玻璃、油墨、黏 合剂。 3. 数均分子量 Mn=£NM/ENi ;重均分子量 云。 4. 名词解释:(1)加聚反应:单体间相互反应生成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2) 缩聚反应:单体间相互反应生成叠壬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水、氨等 分子)的反应;(3)热塑性聚合物:聚合物大分子之间以物理力聚而成,加热时 可熔融,并能溶于适当溶剂中。热塑性聚合物受热时可塑化,冷却时则固化成 型,并且可以如此反复进行;(4)热固性聚合物:体形聚合物,加热条件下发生了 交联反应,形成了网状或体型结构,再加热时不能熔融塑化,也不溶于溶剂, 这类聚合物称为热固性聚合物° 5. 氯乙烯的自由基加聚反应:(1)链引发:R-R R- + CH 2=CHCL (2)链增长: RCH 2-CHCL- + nCH 2 =CHCL ------- ? R (3)链终止:a.重合终止 R . CH 2-CHCL- + -CHCL-CH 2- CH 2-CHCL -CHCL-CH2 ... R b.歧化终止 R ... CH 2-CHCL- + -CHCL-CH 2 ... R ------- CH2CL-CH2 .. R ? 6. 聚合物受热的力学状态:玻璃态(TTf ) 分子运动特点:(1)玻璃态:由于温度较低,分子热运动能低,链段的 热运动能不足以克服主链内旋转的势垒,因此,链段处于被“冻结” 状态。只有侧基、链节、短支链等小运动单元的局部振动及键长,键角的 变化;(2)高弹态:是链段运动使链分子发生伸展卷曲运动的宏观表现;(3)粘 流态:温度高于Tf 以后,由于链段的剧烈运动,整个链分子重心发生相对位 移; 7. 影响聚合物玻璃化温度的因素:(1)重要内因:分子链的柔顺性分子间作用力 派共聚共混增塑等。a 主链柔顺性越好,玻瞅温蛔氐;b 顶窿的极性瞄分 子间的作用力趣虱娜化度越高;c.空间位阻增加,玻璃化温度升高;i 无规共聚物 的玻璃《温度介于两种或JI 楸聚组分单体的均聚物蹒璃化温度之间;e ?化学交联点增 加,蜥通度升高;f.g.加入增塑剂,蜥通度明 显下降。 2)夕糜件作用力、作用力速率,升(阵)温速度等。%升温速度降低,玻璃化温度 降低;b.外力越大,玻璃化温度降低越多;c ?聚合物周围流体静压力增加,玻 璃化温度线性升高;d.外力作用频率Vd 增加,玻璃化温度升高。 =1 ?2R ?RCH 2- - CH 2-III ■IM no a. I =I rfii III R .... CH 2=CHCL + 5. in I 8.塑料:是可塑造成型的材料,它是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添加其他添加剂

材料性能学 3.4班复习资料

《材料性能学》期末复习总结·· 名词解释 抗拉强度:抗拉强度是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过程中最大试验力所对应的应力。标志着材料在承受拉伸载荷时的实际承载能力。 疲劳强度:在指定疲劳寿命下,材料能承受的上限循环应力。(疲劳寿命可分为有限周次和无限周次两种。) 屈服强度: 材料的屈服标志着材料在应力作用下由弹性变形转变为弹-塑性变形状态,因此材料屈服时所对应的应力值也就是材料抵抗起始塑性变形或产生微量塑性变形的能力。这一应力值称为材料的屈服强度或屈服点。 冲击韧性(Ak意义):表示单位面积吸收冲击功的平均值,由于缺口处应力分布不均匀,因此Ak无明确的意义;Ak可表示材料的脆性倾向,但不能真正反映材料的韧脆程度。 接触疲劳:接触疲劳是两接触材料作滚动或滚动加滑动摩擦时,交变接触压应力长期作用使材料表面疲劳损伤,局部区域出现小片或小块材料剥落,而使材料磨损的现象。 蠕变:材料在长时间的恒温、恒载荷作用下缓慢的产生塑性变形的现象。 磨损:在摩擦作用下物体相对运动时,表面逐渐分离出磨屑,使接触表面不断发生尺寸变化与重量损失现象 屈服现象:在变形过程中,外力不增加,试样仍然持续伸长,或外力增加到一定数值时,忽然下降,随后在外力不增加或上下波动的情况下试样可以继续伸长变形,这种现象称为屈服。 断裂韧度:KC>KIC;KIC是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指标,只与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有关。

载流子:具有电荷的自由粒子,在电场作用下可产生电流。 霍尔效应:置于磁场中的静止载流导体,当它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不一致时,载流导体上平行于电流和磁场方向上的两个面之间产生电动势差,这种现象称霍尔效应。 电解效应:离子的迁移伴随着一定的质量变化,离子在电极附近发生电子得失,产生新物质,这就是电解现象。 固体电解质:同电解质溶液一样,有离子导体电流出现即为固体电解质。 压敏效应:压敏效应指对电压变化敏感的非线性电阻效应,即在某一临界电压以下,电阻值非常高,几乎无电流通过,超过该临界电压,电阻迅速降低,让电流通过。 PTC效应:采用阳离子半径同Ba2+、Ti4+相近,原子价不同的元素去置换固溶Ba2+、Ti4+位置,在氧化气氛中烧结,形成n型半导体其最大特征是存在着正方向与立方向相变的相变点,在其附近,电阻率随温度上升而发生突变,增大3-4个数目级。 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能建立极化的物质。 极化强度:电介质单位体积内的电偶极距总和,与面积电荷密度单位一样C/m2。铁电体: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存在自发极化,且自发极化方向可随外电场作可逆转动的晶体。铁电晶体一定是极性晶体,但并非所有极性晶体都是铁电体,只有某些特殊晶体结构的极性晶体在自发极化改变方向时,晶体结构不发生打的畸变,具有自发极化随外电场转动的性质。 压电效应:某些晶体材料在一定方向上可按所施加的机械应力成比例地在受力两端表面上产生数量相等、符号相反的束缚电荷,反之在一定方向的电场作用下,会产生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的几何应变。 热容:将m克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一度,在没有相变或化学变化的条件下,所需要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容,又称热容量。 比热:将1克物质温度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热容。 热膨胀:材料在加热或冷却时,物质尺寸或体积要发生变化,这种由于温度改变导致体积尺寸才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热膨胀。 膨胀系数:当温度变化1K时物质尺寸或体积的变化率。

江南大学包装材料学复习题库及内部资料.doc

江南大学内部复习资料 江南大学包装材料学【复习题库】 第一篇纸包装材料与制品(习题集) -------------------------------------------------------------------------------- 第一章概论 思考题: 1.纸包装为什么在包装工业中占有主导地位? 2.为什么提倡绿色包装? 3.简述纸包装种类及主要性能。 第二章包装纸和纸板 思考题: 1.简述造纸植物纤维原料的物理结构特征、化学组成及其主要性能。2.简述纸和纸板的生产工艺。 3.怎样才能制造出质量良好的纸和纸板? 4.试样测试前为什么要进行予处理? 5.总结纸和纸板物理特性及其测试方法。 6.怎样评价纸和纸板质量的优劣? 第三章加工纸 思考题: 1.部分用于包装的纸和纸板为什么要进行加工? 2.简述颜料、树脂涂布纸的加工原理、主要性能与产品、用途。 3.简述药剂涂布加工纸、真空镀膜张的生产工艺、产品特点与用途。4.浸渍加工对原纸有哪些要求? 5.简述浸渍加工原理、工艺、产品性能与用途。

6.简述变性、复合加工原理、工艺、产品性能与用途。 第四章瓦楞纸板 思考题: 1.瓦楞纸板是怎样分类的?各种瓦楞有何特征、性能与用途? 2.瓦楞原纸和箱纸板怎样选配才能生产出优质瓦楞纸板?说明理由。 3.简述单面机的作用及构造。 4.什么是无导纸爪技术?它有何优点? 5.怎样减少压楞时楞峰破裂及瓦楞原纸断裂等故障? 6.简述瓦楞纸板机的组成及其作用。 7.简述瓦楞纸板的生产工艺与设备。 8.某瓦楞纸板机宽度2m,工作速度180m/min ,请给它选择一套锅炉。 9.怎样评价瓦楞纸板的质量? 10.简述功能型瓦楞纸板的加工技术、产品特点及用途。 第五章瓦楞纸箱 思考题: 1.瓦楞纸箱是如何分类的?举例说明。 2.瓦楞纸箱印刷设计须注意哪些问题? 3.简述瓦楞纸箱生产工艺,并介绍相关设备的作用。 4.比较瓦楞纸箱接合方法及特点。 5.某纸箱(0201 型)规格为50×30×32cm,包装商品净重17.3 kg,仓贮堆码最大高度为 3.5m。如果取安全系数为 2.8 ,请选合适原料、楞型来制造这种纸箱。 6.影响瓦楞纸箱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生产中如何减少它们的不良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